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15、加强质控人员和护士长能力培养,会应用:五常法、QCC、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篇2
1.1打破传统,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更新。积极将人性化服务、开放管理等理念应用于精神科临床是现代护理发展需要。人性化管理模式是现代管理模式的升华,它将现代管理与人的情感进行了有机整合,对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效率与工作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11]。在精神科护理领域,有多项报到[12、13]得出:人文管理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对精神病患者加强人文关怀,能改善患者焦虑等情绪,密切护患关系,避免因沟通不良引发的护理纠纷。朱士皊[14]等报导,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张海林[15]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一文中得出: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能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显著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是,在推行新的护理方法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安全问题,因此,护理工作中,不断探索适合护患双方需要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对减少安全问题,促进护理工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针对患者需要,优化管理制度
制度是质量的保证,精神科安全管理同样离不开科学的制度约束。好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无疑是质量的生命线。古人云,动则变,变则精。不断改革管理制度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对于已经背离现实需要的制度要改革,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如,对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执行多年后有研究发现,上报不良事件要受处罚的规定使基层出现瞒报现象,造成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于安全质量提升不利。徐亚金[16]等研究探索对不良事件上报实行无惩罚制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发现无惩罚上报制度比较有惩罚上报制度更具优势,能规范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统计和应对策略,提升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此项研究表明,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针对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优化管理制度。
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与培训
吴晓静[17]等调查发现,护士对其所在病房和医院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认知度不高,不够理想,而这与护士所受的教育体系和医院管理体系有关。陈刘莺[18]等的调查也提示护理老师、护生、在职护理人员,这三大群体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均不是很高。如何有效培训新护士的安全意识与行为,是每位护理管理者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抓好护理安全工作必须从源头做起,从在校学生接受护理安全理论教育做起。据了解,目前大多数护理学校并没有开设护理安全相关课程,学生的护理理论知识体系存在缺陷,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需求脱节。呼吁各大专院校尽快设置护理安全课程,编写或选用权威教材,预先在学校给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学校需要与医院联手,邀请临床护理管理者定期到学校授课或专题讲座,讲解临床医疗护理安全现状,早期培养学生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19]。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通过教育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对护理安全质量至关重要。医院护理安全教育要注重三个方面:临床老师的胜任能力培养、不同层次教育和新护士教育。根据医院护士队伍的文化结构,划分不同层次人员,制定相应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方式。
3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文化的构建有助于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只有将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文化的高度去认识,依靠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和影响护士对护理安全的意识和态度,以促使护理安全行为的养成,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20]。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可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21]。培养护士安全意识,主动识别并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是维护医院形象、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患者安全、确保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的根本保障[22]。
4护理安全展望
篇3
1 措施
1.1 围绕护理质量抓落实
1.1.1 根据《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细则》的标准要求,改进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并通过检查、督导、监督、评价等方式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特别是对服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重点监控,真正做到管理正规化、工作制度化,使一切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1.2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实行全院一盘棋,培养以“年轻护士全科化”为导向,按计划进行科室轮转。根据“患者需求”的原则,将工作时间化整为零,指导科室弹性排班,加强节假日、休息日、单岗值班期间的护理人力配备,安排好一线听班。排班做到老中青搭配,相互协作,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在完成护理任务的前提下,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
1.1.3 鼓励护士自愿呈报护理不良事件 创造一种报告与学习的环境,公开讨论错误,分享经验。通过上报制度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警、识别,定期分析原因,交流对应措施等活动,达到减少护理缺陷的目的,使得护理风险的管理有章可循。
1.1.4 严格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为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每月从各科室抽取危重、典型、疑难病历进行评审,梳理共性、个性问题,及时反馈与整改。尤其强调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护理记录要符合及时、完整、客观、准确、合法的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院内统一规范,强化督导落实,使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一步提高。
1.1.5 强化院感意识,改善医院环境,确保环境安全 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加强了重点部门的督导检查,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另外对可能引起患者损伤的服务设施要设立醒目标志和说明,在潮湿的地方设“小心地滑”的警示牌,在所有电器设施处设使用说明及“小心触电、烫伤”等提示。
1.1.6 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 按计划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的分层培训,以强化基础、提高技术、改善服务为目标。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选送护理骨干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进修班。对于专科新业务、新技术定期进行讲课与护理查房,并定期组织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试和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1.1.7 规范护理标示 在住院流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护理标示,提示护士在进行治疗处置中注意综合分析,根据各类患者的不同病情、状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如:提示性的标示:“手腕带”、“过敏史的标示”、“预防跌倒”、“为了您的安全,请您不要自己调整滴速”等。通过护理标示的有形展示,有效地规范了护理行为,不仅没有增加护理量,而且提高了护士规范化、正规化操作水平,并注意不断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完善标示。
1.1.8 后勤支持 增强医院后勤为临床服务的意识及共同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指导思想,减少护理人员外出领物、划价计费、取药时间,确保各种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到位,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2 重视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教育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条件,经常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的安全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陪护)进行全程的安全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
1.3 开展“亲情护理服务”活动,提升服务质量 活动的工作重点是要求护士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心身呵护与关怀,做到巡视在病房,服务到身边,主动、及时、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及病情变化,并率先履行人性化关怀服务,换位思考,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不是亲人胜亲人”,使过去僵化的护患关系转变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亲情关系。
1.4 护士礼仪、服务态度培训 在护理工作中,往往因为语言不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因此护理部分批分次开设礼仪规范培训班,保证全员参加培训。并制定了各种岗位的规范语言,受到较好的效果。
篇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指的是通过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掌握相关规律,进行趋势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相关偏差出现的预防性控制措施[1]。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探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前馈控制的应用及效果,以期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1月~12月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的时间段作为观察期,以我院2011年1月~12月间未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的时间段作为对照期,观察比较应用前馈控制前后观察期与对照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医生满意度。
1.2方法
1.2.1观察期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 查找护理缺陷原因,总结分析应用前馈控制前发生的护理缺陷事件,经统计分析发现,护理缺陷主要为未按要求准备手术物品,手术器械的性能问题,手术器械的交接问题,手术器械的消毒效果等。护理缺陷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未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护理人力资源缺乏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手术器械管理制定,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建立安全预警系统根据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对手术室的护理缺陷事件进行分级,以无护理差错及事故为0级,轻微护理差错及事故为1级,中度护理差错及事故为2级,严重护理差错及事故为3级。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如超出安全预警范围,则立即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加强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提高护理人员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术前准备工作质量,充分准备手术物品,完善手术器械交接,严格进行手术器械消毒;加强医疗设备和重点环节管理,制定手术室医疗设备及备用的日常维修及质控制定,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制定包括输血环节、危重患者监护环节、危重患者运转环节、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环节在内的重点环节管理制度,对重点护理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保证护理安全;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优化护理人员配置,科学制定排班计划,根据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对人员配置进行动态调整。在中、晚班和节假日等护理风险事假高发时段,根据护理工作量进行弹性排班,设立急救预备班和节假日护理人员调控预备方案[2]。
1.3观察项目 观察比较应用前馈控制前后观察期与对照期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医生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期与对照期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医生满意度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在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医生满意度方面比较,观察期明显优于对照期,P
3讨论
手术室存在较高的客观风险因素,患者的手术安全与手术室护理质量息息相关,任何的护理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发生[3]。通过查找护理缺陷原因、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医疗设备和重点环节管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等措施,建立应用前馈控制方法,对手术室护理进行安全管理,能够使护理安全得到保障、护理质量得到提高[4,5]。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由在护理安全事件出现后处理应对转为在护理安全事件出现前预防控制,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重视护理质量,对预防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显示,应用前馈控制后的观察期在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医生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应用前馈控制前的对照期。提示前馈控制对减少护理缺陷事件、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巧玲,冯娟,李少萍.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6:2760-2761.
[2]张燕.浅谈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8):90-91.
[3] 周加玲,王志成.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 39(13):1764-1766.
篇5
【关键词】个案追踪法;安全管理;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30-02
安全管理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关键质量指标之一,同时也是现阶段护理管理的探究重点。一般的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整体的治疗护理过程当中,对于出现的种种焦躁问题实施了及时、科学与有效的措施,也减少了病者的伤害或者是不好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了意外、错误以及偏误,做种实现了安全管理在护理上的效果。由于急诊科是医院的特殊窗口,是医院设置用来专门接待急危重患治疗的看护点,这样子的护例工作都伴有忙、急、易于感染以及多学科性的特征,有关护理的安全隐患大多数都是会穿插在整个抢救治疗的过程当中。所以为了要提高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上的应用,本医院从2011年具开始采用个案追踪法,并且在急诊病患中实施治疗的全部过程进行了追踪检测,安全管理使用于急诊上仍然要保持时刻完善,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有关追踪法的实施措施
1.1成立追踪调查的小组
首先任用该科护士长作为小组的组长,和急诊科的其他护士人员建立追踪调查检测安全管理在护理上的检查小组,同时还要组员们学习追踪法的应用原理与基本原理中的知识,并且要熟悉掌握其中的步骤和内容。
1.2制定有关追踪的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所要追踪的对象;规划好追踪的路线,实施表格规划图,同时还要包括院内与院外的急救;确定检查的内容,并且要以中国医院颁布的十大患者安全作为基本目标;给小组成员安排任务,每位组员必须完成2例院内或者是院外急救的病人追踪检查;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追踪小组的会议,并且进行研讨、汇报、分析整个追踪法在护理安全上存在的问题,快速做好防范措施以及改正。
1.3有关追踪的步骤
1.3.1实施有计划的追踪
首先确定追踪的目标,作为检查人员英爱使用随机抽样与有意向选择来相结合实施有效追踪,在文章中就已脑挫裂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就是追踪的项目,该项目就是使用科学的追踪法进行辅助追踪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表现。再次就是追踪的方法,依据病人所接受的护理治疗方法来确定所需要的追踪路径,在这次的追踪过程中实行追踪的是急诊科的病患。
1.3.2具体的追踪内容
①先收集有关病人的基本资料,其主要是包括:症状、病史、护理、体征与治疗。②调查清楚病人在急诊科治疗的整体护理步骤,也包括就诊的准确率,病人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就诊,同时还要保证在就诊的过程当中得到严格的护理治疗,作为护理人员要严谨执行整体的护理步骤,熟练急救的技能。对于病人能够使用准确的急救药物,在做护理报告上应该做到详细汇报。③应当熟悉掌握患者复诊的有关程序、病人的病情记录以及评估。对于治疗上需要的仪器应该实行严格监管检测,得出的最后结果要及时通知其病患的家属,并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④作为追踪的人员要在患者入院的两三天之内进行一次随访,缓解病人的压力。⑤及时追踪病房和急诊科两者的交接程序,主要体现在收住病房和急诊科运转的交流,同时还要注意调查病患的住院流程。
2 追中的结果
在追中的调查下发现急诊科的预检不够详细,分诊建立的制度不完善,也没有做到24小时的监护。不过经过了使用个案追踪法的评估与分析,很快就能够找到并且解决了问题,这样子的追踪法不仅仅是得到了很有的完善,还降低了急诊护理上的风险,也促使了安全管理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病人的满意度有所提升,病人与护理人员的管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讨论
使用个案追踪法的护理上的应用是能够创新管理的观念,在护理的过程上也得到了注重,同时也避免了护理质控检测上的形式工作;在检查的方法上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经过检查追踪还可以找出管理上的很多不足。个案追踪法在这方面上还体现了人文理念,并且对于病人的治疗全部过程都实施了很好的质量改进,痛是也能够很好地提升护理的治疗,避免了护理上的风险,保证了病人得到优秀安全的治疗服务。
总的来说,个案追踪法的安全管理在护理上的应用对于整个急诊科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杜洪燕.关于急诊科护理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医学,2011,17(2):124
[2] 钱莉;董桂红浅谈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4(06):55.
篇6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有效的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护理目标。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2]。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第一、制定风险管理目标;第二、识别各种潜在危险及其发生的可能性;第三、衡量风险大小;第四、选择、贯彻和执行实用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第五、检查和评价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2 护理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管理效果评价[3]。
2.1 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护士长负责具体护理风险管理,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科室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找出安全隐患。
2.2 护理风险的处理 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监控;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护理风险信息,罗列出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2.3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采用不定期的理论考试,对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行为进行考核;对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意见和感受。通过护理质量检查等形式对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修险管理的方法和处理手段,使之更加完善。
3 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质控小组及安全管理小组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及安全管理小组。
4 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控
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监控系统。护理部每月下科室督导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的重点环节、关键环节工作落实情况。按护理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逐层指导、监督、检查岗位责任制的情况及护理质量检查、业务查房、召开护理缺陷分析会等。责任逐层追究、任务逐层落实。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原因,综合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成效,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
5 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是实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最佳体现,护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时的消极处理变为事件前的积极预防,达到护士与患者互利的效果。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持续质量改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不仅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而且把相关人员、相关科室的差错、事故、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明显提高了安全系数。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1(7):405406
篇7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1方法
1.1健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1.1.1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特点,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查找科室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交接班问题、患者跌倒问题等等。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
1.1.2成立护理安全小组,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如压疮护理小组、静脉输液护理小组等,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护理部每个季度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反馈我院护理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将安全问题通报,引起各科室高度重视。同时制定各护理安全小组职责,保证各小组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
1.1.3修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标准”,分析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重新修订我院的护理规章制度,调整了不合理的项目,增加了某些重要环节的管理规定。
1.1.4重新修订护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组织护理学术小组对护理安全管理重新修订“护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标准”,每个月对重点部门、重点科室进行安全排查,每个季度对全院科室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问题按标准进行奖罚。
1.1.5加强护理风险监控
护士长经常巡检、督导护士工作与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危重病人护理完成情况,经常到病房调查护理服务态度,广泛征求病员及家属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发现护理安全隐患,综合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风险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监察护理风险,定时召开风险管理会,讨论风险的危害因素及动态,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召开安全工作会议,通报检查情况及进一步防范措施。
1.2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
面对护士法律意识不强,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弱,在健全护理管理制度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还专门聘请了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体会
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持续质量改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护士能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查找现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对策;护士较过去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变。近年来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纠纷显著减少。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篇8
1 重视护理安全教育
1.1强化安全意识: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专题培训,重点学习医疗护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专项考试,教育依法行护,用法制来规范护理行为。每日晨交班讲评,每月一次工作分析,每季度一次护理病例讨论,节假日前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及安全强化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实行隐患报告奖励制度及“点子奖”,鼓励主动报告隐患并积极寻找改进措施。
1.2强化沟通意识:实行责任护士随医师查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治疗信息。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多与医师沟通,发现疑点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保证医嘱的正确实施。责任护士适时对患者做健康宣教,如检查前指导、用药指导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3]。进行治疗护理时,护士主动向患者解疑释惑,使患者理解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1.3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引导护理人员转变观念,自觉地以患者、医师的要求为导向,以患者、医师的满意为宗旨,为患者、医师提供优质、主动的服务。
2 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1 在病区内成立护理质量管理网络实施目标管理: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和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组成。护士长每天必须掌握整个病房的情况,重点患者病情变化,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责任组长合理分工,指导组员工作,全面跟踪护理工作。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分工负责,不定期检查护理质量,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每月汇总讲评。三级护理安全管理层层把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
2.2 制定护士日常工作考核标准:设立日常工作考评记录本,随时记录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每月讲评,提醒重视,将每人考核业绩与奖惩挂钩。
2.3 实行护理文书“三级五查”制度:即一份病历中的护理文书在书写过程中和结束时、患者出院时、病历上交前经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至少检查五次确认,以保证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2.4 实行患者异常病情报告制度:值班护士遇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除了报告值班医生及时处理外,还应在患者病情平稳后或下班前将情况报告护士长,以便查漏补缺,加强临床安全管理。
3 临床业务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救死扶伤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天职。只有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安全因素才会逐渐减少。我科制定了详细的分层次培训计划,每月组织“三基”操作技能考试、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每季度组织分层次的专科理论自学考试。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参加各类专业讲座学习深造,不断拓宽理论水平,以获得国内外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4 重视环节安全管理
4.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有创操作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如姓名、住院号,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执行患者“腕带”识别标示制度。
4.2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每一个患者均要到床旁交接班,防止遗漏;建立交接班记事本,记录相互提醒事项;完善关键流程的识别措施。
4.3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护士熟练掌握专科常用药的作用、注意事项,每一种新药均先看说明书后使用,小儿用药要先核对剂量再执行,绝不盲目执行医嘱。加强病房小药柜的管理,统一药品存放的品种、数量,定期、定班次补充检查。氯化钾等高危药品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识。毒麻、专人、专柜加锁保管。
4.4加强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服务设备、设施配套,满足护理工作需要,氧气、吸引器、抢救车等急救设备完好,有安全警示标识。急救物品、器材做到“五定一及时”(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定期消毒灭菌、及时维修补充)。患者病情突变时,相应的抢救器材、物品、药品及时到位。
4.5警示标识醒目:认真实施防跌倒、压疮、坠床制度,有相应醒目的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防滑倒、防烫伤及药物过敏、饮食的安全标识,防患于未然。
4.6加强“管道”护理管理:术后患者的静脉留置针、负压引流管、尿管等固定妥当,标识清晰,班班交接,严格无菌操作,及时观察记录,保证”管道“护理安全。
4.7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对患儿、全麻术后未完全清醒、躁动不安患者及时加用床栏并适当约束,以防跌伤、自伤。重患者及行走不便患者外出检查,病区要安排工作人员护送。卫生间配有“紧急呼叫铃”、扶栏。熟练掌握各项应急预案。
5 讨论
我科自2009年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以来,尽管病区从一个增至四个,新护士占80%以上,但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满意度均保持在95%以上,工作中未发生一起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士们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护理人员应具备超前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以患者安全为第一的行为习惯,严把护理质量关,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质量,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以适应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凡摇,李晓鸽.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20-121.
[2]陈国萍.浅谈护理安全管理[J].医学信息,2011,24(8):4873-4874.
篇9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随着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妇产科护理有多变性、高风险等特点,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人员应面对的问题。现将我院的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1妇产科护理所存在的隐患。
1.1患者方面 妇产科患者是比较特殊的患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护患纠纷。许多患者对医院以及妇产科的规章制度不太熟悉,如私自外出不慎摔伤,胎盘早破等情况,需急诊手术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这些情况极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
1.2护理人员原因 助产技术水平较低。抢救流程与抢救技术不熟练。没有严格按照常规操作技术来执行。法律意识淡薄。
1.3护理质量的设置与患者的要求相矛盾 许多医院妇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患者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医院管理而设定的,很少为患者考虑这样即使服务再好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1.4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不过硬。这些都是安全存在的隐患。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负担,不能从内心热爱护理工作,考核往往搞突击,一些计划、记录、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试流于形式,考评结果反而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是妇产科护理质量重要的一个保证[1]。只有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将职责明确细分,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才能够使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以及治疗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质量管理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让质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先要培养医护人员有服务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2加大培训及个人素质的培养,加强妇产科护士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对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助产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助产士的培训要严格按照相关培训制度及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助产经验丰富的助产师作为新进助产士的指导教师,对她们进行工作指导。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要多参加专业培训,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让自己素质跟得上医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护理人员本着对患者生命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质量。随着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观念的深入,患者非常重视自身的法律权益[2]。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
2.3开展护理质量大检查 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护理质量自查,最好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部大规模检查。医院运用团队的凝聚力,做好每一次的测试,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即使的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
3结论
近年随着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广泛应用,患者对自身的利益也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护理工作越来越难做。医疗纠纷日益复杂化、多样化,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与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3],要远远高于临床其他科室,是因为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工作性质决定的。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全身心投入,将护理安全放到工作的第一位,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侯纪湘.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
篇10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世界患者安全联盟于2005年11月在伦敦成立了患者参与的安全工作室。该联盟认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应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参与性,因为患者往往能够发现护士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在发现事故隐患和提高安全性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护士提供大量的改进意见,这向我国目前还未引入患者主动参与的护理安全管理体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2008年我国卫生部推出“十项患者安全目标”,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在患者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正因如此,患者安全问题受到日益的重视,患者参与安全大行动也在各大医院开展起来。现将我院2008年以来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安全管理,邀请患者监督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介绍如下:
1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内涵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配合、监督、反馈3个方面。在保障医疗安全的链条上,如果患者不配合,不仅可能延误治疗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患者要为医生提供真实的信息,不能隐瞒病情,医生也要实事求是地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方法,更好地配合治疗,参与,还表现在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上。参与的内涵中明确,患者要对医疗过程进行监督,并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反馈给医院,帮助医院改进治疗。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我院护理部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制定2009年护理工作计划时,增加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安全的措施,规范了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即护理部一护士长一安全监控护士,逐级收集护理危险因素,每月组织护理安全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组织定期检查,做到每周各科自查,护理部督查。每季度按护理“安全管理”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量化排名,并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例会,对确实存在问题而未及时整改的,进行科室通报,对于违规现象,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理。同时开展患者参与护理安全监督行动,让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护理安全管理。
3 推行护理安全管理新理念
3.1 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系统:我院护理部从2008年4月起在全院推行了护理安全管理新理念,建立了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系统,目前已经受理了来自临床的10余起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护理部得到报告后,主动与报告人联系,了解情况。作出初步分析,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会,提出改进建议,然后反馈给临床。努力做到不良事件件件有分析、有反馈,建立非惩罚性的学习型的不良事件与患者安全隐患报告、分析与反馈系统,目的是使今后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不良事件都能够尽快从系统流程上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而不是惩罚个人,通过这些措施鼓励医、护、患都参与到患者安全管理中来。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3.2 完善患者安全警示系统:(1)安全警示牌的运用。各科室自制了防坠床、防跌倒、防烫伤等安全警示牌,提示各级人员做好相应的预防,(2)护理记录中的安全提示,如必须记录的问题包括:为患者实施的进人体腔的操作,如洗胃、导尿、灌肠、各种置管操作,应记录操作者、操作的时间、出入量、性质、患者的反应等,以规避风险。患者安全警示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
3.3 强调团队意识,倡导团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和交流:在团队建设中,如果团队当中一个人弱,则整体都强不了;或者是在一件需要团队组合实现的事情上,一方面的事情没做好,即使其他方面都做好了,整件事情也不能成功,护理工作要求医、护及护患双方紧密合作,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疏漏。
3.4 理解护理服务是护患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互动行为:谈到患者安全问题,英国引入了“近似命中”的概念。就是在每一个重大事故之前,总会有300个左右的偶然因素使这个重大事故没有发生。例如一位护士在给患者配静脉输液药时,少配了一组,当时护士没有发现,患者注意到输液组数不对,就向护士询问,结果护士已把其中一组药随废纸盒一起丢掉了。这个事件是典型的“近似命中”,护士没有发现自己少配了一组药,而患者及时发现了问题。这一事件引出了患者参与安全的重要性,
4 广泛开展患者参与安全大行动
4.1 对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2008年各科室重点开展了患者安全教育,责任护士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环境、规则、医院规章制度,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安全管理,特别对于手术患者,护士在术前给每人发1本书面的术前须知和术后注意事项小册,还把当天需做手术的患者集中到一起,再次进行讲解,使患者和家屑对手术更有信心。愿意配合治疗。
4.2 发放《病人安全指引》手册:护理部制作了《病人安全指引》宜传手册,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后及时发放给患者。其主要内容有:预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防火安全;用氧安全;防盗安全;防压疮;防感染;防二手烟吸入;为什么要勤洗手等,其目的让患者配合有关安全预防措施。把对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
4.3 设计护理工作流程、标准、规范时考虑让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设计压疮护理指南时,要求患者和家属参与教育培训;设计预防跌倒护理指导单时,告知患者和家属配合方法;设计沟通流程时,让患者和家属参与进来,和医务人员共同面对疾病。
4.4 邀请患者参与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患者参与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是经我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反复研究决定,并在全院推广的。(1)患者参与护理查对制度方面,上述护士少配一组药的事件是发生在护士一人值班的情况下,可以看出是由于没有进行二人查对造成的。护理查对制度规定“摆药后须经二人查对后再执行”,有些时候只有一名护士,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我院就采取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查对的方法,公开查对方式,真正让患者参与护理安全管理,深受患者好评。同时也减少了纠纷的发生,(2)查对制度要求“抽取的各种血标本在注入容器前,应再次查对标签上的各项内容,确保无误”。为了避免护士出错,我院规定抽取的各种血标本在注入容器前,护士应对照标本瓶上姓名、住院号等逐一复述1遍,让患者一一回答,确保标本采集准确无误,让患者参与护士查对,监督护理工作正确落实,(3)病房管理制度方面:要求患者与医务人员一起参与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的管理。从我院开展患者参与安全行动过程可以看出,护理部为保障患者安全,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对于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