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范文
时间:2023-03-16 19:1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物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所谓预习,便是将课上要讲的内容提前学习一遍,对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题组练习的过程。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使我们的基础知识更为牢固,为我们“攻坚克难”奠定基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物理的预习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物理的预习指导物理预习的最佳步骤
①首先,我们应当根据物理教材或参考书的阐述,将基础概念牢记在心,理解每一个物理公式,初步形成知识的框架。
②其次,产生疑问点,标记疑问点。对物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点,我们要重点关注。你可以选择用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个疑问点,在正式上课时关注疑问点是否得到解决,如果还未解决,课下务必及时询问老师。(千万不能拖哦)
最佳的学习效果是“带着问题去上课”,若疑问点能在课上解决,那么知识点在我们心里的印象便是深刻的,不易遗忘的。
③根据例题进行初阶的题组训练。高中物理概念细、公式多,要想在较为综合的大题中流畅作答,必须在预习的时候就打下基础。你可以根据教材或参考书,对照较为基础的概念识记题和运用题,尽量做到全部通关。这样,我们在课标教学中便能实现迁移。
预习时的注意事项
⑴关于物理预习,最好的时间段在假期,其次在周末。高中阶段作业量大,想在周一到周六的教学时间段里进行预习工作,无疑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因此,在进行物理的预习时,应当尽可能地在寒暑假这样的假期完成,假期也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间;如何利用假期,直接决定了日后的学习的负担轻重。
如若假期尚未预习完成该学期的大致内容,可以选择在周末预习。预习的前提是将周末作业全部完成并完成复习工作。周末预习对时间的高效利用要求很高,“保质增效”才能挤出预习的时间。
⑵预习应当把握好“度”。预习是对基础的预热和巩固。因此,在预习阶段,无需费力钻研难度较大的问题。物理学科取得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预习就应当做好预习该做的事。低效地钻研难题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高一物理的学习指导01适应 改变
初高中的变化较大,老师不再会像以前一样督促着你把该学的掌握好,而是要靠你自己去学,老师上完课就基本不再额外监督,这就要求你要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高中的老师讲课速度较快,每一节课所要接受的知识量会比初中时多很多,因此,对大多数同学而言,不能再像初中那样为了完成作业而不听课。每一节课都是重要的,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去听。“错过一堂课,白读十年书”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高中老师和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差别也较大,因此要好好去适应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和个性,不要过于在意老师的口音,举止等等。实际上,这些问题影响都不太大,适应了便不会觉得听老师讲课是一件艰难的事。(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位有客家口音的老师教英语,如果不去适应,难道就不听他的英语课?那可是会错过很多宝贵的知识的哦)
02笔记 回顾
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初中物理很多是把老师课件或者板书的内容抄下来记住就掌握了,而高中老师的课件或板书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单纯地抄下来然后去背是不适用于高中物理学习的。课堂上老师强调的重点的内容,要重点地去理解,有必要抄的内容老师会给时间让我们写在书本上的,所以上课期间不要一味地抄写老师课件和板书的内容而没有认真地去听和理解老师讲的内容。(物理考试又不考默写,对吧)
物理课下课后最好抽出几分钟时间去回顾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如果在哪一个点没有弄明白,应当及时去问老师。每天晚上的最好抽出一点时间回顾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在上了新的内容之后,更应抽出时间来加以巩固,即使在课上能理解,在课后不去复习,也很难保证我们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是透彻的。
03练习 巩固
我们很多人可能是上课听懂了,然后就觉得练习方面可以暂时放一下,因为不是所有的科目都是那么急着收作业(就像我们高一的物理老师他是一年都没有收过作业的),可能这样会拖很久。但是需要告诫每一个同学,物理不练习,不刷题,是很难学好的。那么,我们应该练什么题呢?或许你会发现,你周围的同学有人买了小题狂做、五三、必刷题、王后雄等习题,但我们切忌盲目地也去买几本来。如果学有余力,当然可以去买本适合自己的难度的习题来巩固一下,但是如果学校发的练习册你都不能完成的话,那还是踏踏实实地把校内练习完成吧。
值得注意的是,额外购买的练习册当然不是把题全都做一遍,虽然说理科要多练题,但是题毕竟是做不完的,所以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考题万变不离其宗,考点是没变的,就看我们能否熟练地掌握这个考点。高中物理是很注重模型的,因为模型里包含着很多的考点,能否熟练地理解物理模型,关乎到你能否在物理学科取得良好的成绩。每一个物理模型都可以变出n多道题,但如果你在疯狂刷题的过程中,对于同一个模型还觉得是不同的题,那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物理模型的理解不够透彻,你就要花点时间去理解这个物理模型,而不是盲目地刷题。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供你参考。练习的时候,第一轮是挑一些与学校发的周末练习上以及老师上课抽出来讲的题目相类似的题再浏览一遍,特别是老师讲过的题。如果第一轮做的练习的情况不太好,那么我们应该把之前的错题重做一遍,而如果做的情况还挺理想的话,第二轮可以选择一些难度中上的,如果这些题都能很好的理解下来,那么就可以适量的看看竞赛的题(关于错题的记录,详见下一模块的介绍)
04咨询 提升
高中物理老师不会像初中老师那样,竭力做到每一个同学都能理解好重难点,因此,自己不会的内容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不管是问同学或者是问老师,都应该把相应的重难点攻克,不要羞于请教,要相信老师和同学都是很乐意为你解答的。当然,如果觉得同学给你讲解的和老师之前讲的有些许出入,那么一定要以老师所传授的为准。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建议一、熟练记忆物理规律、定义、公式等。
很多同学有一种误解,认为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根本不需要记忆。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这一点正确。但是不需要记忆就不对了。同学们牢记这句话:背过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但背不过公式一定不会做题。
二、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合成原理等等。
三、一定把老师补充的知识学好。
老师补充的知识课本没有,所以有同学认为老师补充的知识不重要,可学可不学。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比如,高一上学期老师肯定给同学们补充一个知识点:力的正交分解法。这个知识高中教材中没有,但是高考里面的标准答案都是正交分解法来解析。所以,老师补充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不懂的一定要搞明白。
四、做好笔记,建立好改错本。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一;教学要点;思维方式;特殊解题方式
一些高一学生在最初学习高中物理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这主要和高中物理难度上升有关,和高中物理的能力要求有关,当然也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关。高中物理难度上升,抽象思维的题型较多,要求学生能抽象出理想化模型,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而且高中生必须为将来的高考做准备,高考的难度、广度也对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学生的思维特点不能很快适应以上两点要求,因此在高一上学期,常常出现学生的物理成绩大幅下滑的现象。
为克服初高中衔接这一难题,避免高一学生物理成绩下滑,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兴趣入手,增强信心,消除恐惧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高中物理难度的突然上升,高一学生常常会心生恐惧,以至于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进而发展为对物理学科的排斥和厌恶。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则教师无论作何努力,都已经为时已晚。因此,在高一学期开始时,就要及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新闻、书籍以及开展竞赛、演讲的方式,拉近物理学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正面引导,不要吝啬表扬,以激励教育为主,使学生对物理感到亲切,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并非高不可攀。
二、实事求是,研究教材,改进教法
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高一教材有些章节为了体现知识体系的严谨和缜密,在知识点的安排顺序上,可能和学生的现实状况有所偏差。如,高一教材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在教学中难度过大,而第四章是物体的平衡状态,显然可以理解为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加速度为零的状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将物体的平衡状态这一知识点调整到牛顿运动定律之前。这是实事求是的做法,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降低难度,扫除障碍。
2.寻找和初中物理的结合点
高中物理,尤其是高一物理,和初中的物理知识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找出这些联系,就能增进学生和物理学科的亲近感,同时也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比如,在力的合成教学时,先复习初中物理中关于力的合成的知识,然后顺势利导,提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进而在初中物理关于同一直线上的力,扩展为高中物理互成角度的力,很自然地引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这样的教材处理,不仅能降低学习的难度,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已知到未知,再从未知到已知,达到道法自然、水到渠成的教学境界。
三、运动特殊解题方法,固化合理的解题模式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学部分,其基本特点便是物理公式多,比如运动学五大公式;物理过程复杂,比如相遇和追赶问题;物理概念不易区分,比如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加速度和速度。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运用某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图像法。
v-t图像在解决运动学问题时,有其天生的优势:直观、准确、简洁、运算量小、公式记忆的要求低等。因此,做好图像法解题是做好第一章运动学教学工作的关键。
再比如,高一物理力学部分以及牛顿运动定律部分,固化的解题模式便是五步解题法――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力的分解,建立方程。使学生明确解题的步骤,将零乱的思维有序化,将解题过程做有机的分解,从而有效地降低难度。
四、注重能力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过程,同时也是各种能力的培养过程。《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别指出,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
能力训练和培养学习习惯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能力训练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能力的形成。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间安排自习任务,如在教学高一物理第二章力学时,可以布置学生预习力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大小以及方向的确定。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概念、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使学生知道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注重习题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力争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
注重章节复习,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从而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总之,在高一年级,特别是高一上学期,我们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初高中衔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避免学生物理成绩的
下滑。
参考文献:
[1]邢.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物理教师,1995(12).
篇3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物理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活跃部分,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听讲、练习,因此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
1.上好第一节物理课
第一节物理课是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埋下种子的关键时刻,课上除列举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如载人航天技术、宇宙探索、探测地下资源、无线电通讯技术等,还应介绍物理学家的生平,如牛顿的中学时代刻苦钻研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斗志,追求真理的信心;爱因斯坦废寝忘食探索科学的事迹,特别是对近代物理学的贡献,以此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热情,课上还应配备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光电传感器、水火箭等,通过实验使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2.重视实验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以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可使物理教学具体化,抛开那种单纯的说教,直灌的填鸭方式,使学生学得自然,理解得深刻,比如研究重心位置与物体形状有关时,拿一段金属丝,然后将其弯成圆环,让学生自己说明两种情况下重心的改变;讲解动量定理缓冲现象时,为什么人从高处跳下屈腿而不是直立落下的道理;为什么玻璃杯落在水泥地上易碎,等等。通过这些事例和实验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物理现象来建立概念,使他们有贴近生活,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培养他们成功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力。
3.加强情感教学,密切师生交流
做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定会影响学习的过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是赢得学生好感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表情麻木、冷漠、表达平淡无味,整堂课与学生没有任何感情交流,尽管讲授的内容逻辑性极强,语言推理无误,也难使学生十分投入到课堂环节,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久而久之,定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抱怨情绪,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因此,做为一名物理教师,既要使讲授的内容严谨科学,又要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笑容可掬的神情,积极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二、正确引导,消除学习障碍
高一学生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讲课听得懂,但课下完成作业却无从下手,常此以往,势必形成学习上的障碍,所以不适时加以引导,培养起的那点兴趣也难以维持。
1.正视“台阶”,防止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高中物理几易版本,但初、高中知识阶梯依然存在,学生一开始就遇到力、矢量、位移、加速度、图象等概念或定律与初中物理相比跳跃性很大,需要的思维水平提高了,而那些只停留在记忆、背诵水平的学生很难适应高中学习,如果师生不能正视这些事实,教师只强调教学进度,不管学生的接受水平,甚至横加指责,而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智商太低,不适合学习物理,从而逐渐形成放弃物理学习的想法。
篇4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1]这一精辟论述出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的一则题词,它表达了物理学界的共同见解,抓住了物理学的根本特征。高一物理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我校物理组的教师从新课程教学理念出发,积极联系实际,从课堂演示实验入手开始探索,比较传统教法和新教材的差距,在领会如何教的同时,努力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想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
1.案例背景
在高一物理新课程中,关于超重与失重的教学是改动较大的一处。以往的教法是从实验现象入手,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而引出超重和失重的定义。新教材了这种演绎式的教法,直接以感性的生活素材衔接学生,从体重计上的起立下蹲动作引起指针的摆动谈起,突出了“生活中的物理,物理来自生活”的主题。在领会了这个主旨的前提下,我们开始了多次失重演示实验的尝试。
2.研究意图
由于超重和失重现象比较抽象,因此实验教学在这部分课堂处理上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提出了失重概念以后,组织这堂课教学的关键,也就集中到如何选取和改进失重演示实验这一点上,这将决定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众多的失重演示实验当中,又以完全失重实验的演示为课堂教学的小。
(1)压力消失现象[2]
在一个平底吊盘上放一个重物m,把一薄纸条A的一端压在重物m和吊盘之间,如上图所示,纸条尽量窄且不很结实。当抽动一端时,纸条轻易地被拉断。实验时,一只手把纸条的另一端固定,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线B。先提着盘和重物慢慢下降,则纸条先被拉紧,接着就断裂了。
这是因为纸条被重物压着的一端存在静摩擦力的作用。第二次换一张同样的纸条,把纸条的一端压在重物和盘之间,另一端固定,但是提吊线B的手突然放开,使盘和重物同时自由下落,可以看到纸条没有被拉断,完好如初。
这是因为自由下落过程中重物完全失重,不受盘的支持力,其反作用力――重物对盘的压力也就消失了,使静摩擦力不复存在。因此,可以从容地拉出纸条。
(2)失重瓶实验
以前经常采取的一个经典实验就是本文要进一步讨论的失重瓶实验。如果这个实验能够使学生印象深刻、跃跃欲试,并且可以使他们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那么就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实验方案是将一个开口矿泉水瓶瓶底开一小孔,瓶中装适量水,瓶子静止不动时有水流出;当瓶子自由下落时,则没有水流出,说明此时瓶内的水对瓶底没有压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实验虽然很直观形象,但是我发现这个演示实验如果在此戛然而止,必然会对以后遇到的变化埋下隐患。原因在于实验是在瓶子做自由落体运动下成功的,无形中会给学生这样一个暗示:完全失重状态必须在自由落体运动情况下才能出现,而遇到瓶子做竖直上抛运动时,情况会怎样,学生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尝试了改进,实验时干脆将各种运动情况都演示出来,并且用层层递进的追问方式把这一问题圆满解决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
以下对有特色的部分片段进行简单介绍。
师:前面我们总结了什么是超重,什么是失重。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个小实验,请大家找出这种现象是超重还是失重?
演示自由落体的失重瓶实验。
师:下落前和下落过程中,你看到瓶内的水有没有流出来?
生:下落前,水流了出来;下落过程中,水没有流出来。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水能流出,是由于水对瓶壁有压力。当水和瓶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压力消失了,这时,瓶中的水只受到重力作用。我们就把这种只受到重力作用的物体所处的状态称为完全失重状态。
(板书完全失重状态的运动情况:1.自由落体)
师:刚才瓶子是下落状态,如果瓶子竖直上抛,会有水流出吗?(引发讨论,调动情绪)
演示竖直上抛的失重瓶实验。
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生:说明瓶子在竖直上抛时还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板书:2.竖直上抛运动)
师:如果将瓶子改成斜抛,情况还和前面一样吗?
选择一名同意情况一样的学生到讲台上自己动手演示。
(板书:3.斜抛运动)
师生共同总结:可见,物体是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并不是决定于运动形式,而是决定于受力情况,只要是仅受重力(加着重号)作用下运动的物体都是处于完全重状态。
(板书:完全失重的本质)
4.教学反思
其实新教材改革是给枯燥乏味的课堂说教增添趣味的探索,增加学生主动的学习机会,从而完成符合人的学习心理,易于被人接受的教学形式。[3]根据这样的理念上的转变,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实验的改良和探索实验过程的革新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注意如何利用实验、做好实验、改良原有的实验和积极反思做完实验中的优缺点,逐步丰富和完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新教材改革中发挥的作用。上面的这个例子也正是在原有的传统实验的基础上,稍加拓宽和提高,并且注意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过渡手段,用追问的方式将单个实验拓展成组合实验,力争做到由浅入深、步步为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得到不同的体验。应该注意到类似这种实验器材比较简单和常见的实验对学生是一种提醒和震撼――原来只要动脑,在我们身边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从书本中走出来,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有趣的实验,并且是一般人都能完成的,从而获得探究的成就感,满足进一步探究的台阶式的心理体验。
总之,开展物理创新教育,对课堂演示实验进行优化,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课改的目的,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
篇5
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很少用):把一个已知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已知力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就表示已知力的两个分力。然而,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为此,在分解某个力时,常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①按照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先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的大小。
②根据“正交分解法”进行分解——先合理选定直角坐标系,再将已知力投影到坐标轴上求出它的两个分量。
关于第②种分解方法,我们将在这里重点讲一下按实际效果分解力的几类典型问题: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斜向上拉力的分解将物体放在弹簧台秤上,注意弹簧台秤的示数,然后作用一个水平拉力,再使拉力的方向从水平方向缓慢地向上偏转,台秤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拉力除有水平向前拉物体的效果外,还有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
所以,可将斜向上的拉力沿水平向前和竖直向上两个方向分解。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所示,在斜面上铺上一层海绵,放上一个圆柱形重物,可以观察到重物下滚的同时,还能使海绵形变有压力作用,从而说明为什么将重力分解成F1和F2这样两个分力。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21、定义: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水平初速度开始的运动。
2、条件:a、只受重力;
b、初速度与重力垂直。
3、运动性质: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
4、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通常,可以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动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
5、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速度:vx=v0,竖直速度:vy=gt
6、平抛运动的几个结论
①落地时间由竖直方向分运动决定。
②水平飞行射程由高度和水平初速度共同决定。
③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v与平抛初速度v0夹角θa的正切值为位移s与水平位移x夹角θ正切值的两倍。
④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
⑤平抛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方向恒为竖直向下(与g同向)。任意相同时间内的Δv都相同(包括大小、方向)
⑥速度v的方向始终与重力方向成一夹角,故其始终为曲线运动,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大,速度v与重力的方向越来越靠近,但永远不能到达。
⑦从动力学的角度看: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因此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7、类平抛运动
1、有时物体的运动与平抛运动很相似,也是在某方向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垂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对这种运动,像平抛又不是平抛,通常称作类平抛运动。
2、类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
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3、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在初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合外力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处理时和平抛运动类似,但要分析清楚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分别运用两个分运动的直线规律来处理。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3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做正功。
(3)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4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篇6
一、高一物理学习障碍产生原因分析
1、从定性到定量。初中物理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有的是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渡。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
3、从通常是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普遍不会解题,要么就乱套公式,瞎做一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
4、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
5、学习方法上的变化。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了。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相比,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二、高一物理教学策略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3、加强直观教学。(1)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图形分析,用实际问题和小实验表演编制饶有趣味的习题以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助以手势等各种方法,加强形象思维的效果,并注意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尽量做到抽象思维形象比。(2)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具体办法是编制小型的基础训练题,这些训练题概念性强,不需要什么计算,又针对学生思维上的弱点,把抽象思维具体化,把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分割成数个简单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学习。(3)先快后慢。为使学生有个适应过程,在教材的安排上做到先快后慢,逐步过渡。
篇7
命题前,学校要求要按学测要求,但期末统考是按新高考模式命题,所以两者兼顾,就按新高考试卷模式命题,但题目难度降低一点,以便适合我们高一学生。
试卷结构是:单选11题,实验1题,计算4题。天体运动是:选择5条,计算1题,共30分。机械能是70分。
由于考试时间只有75分钟,所以选择题选项内容大多数是分析判断,不需计算。为了降低试卷难度,系统机械能守恒没有考计算题,知识点改在选择题里考查。
实验仍然是课本基本实验,强调课本实验的重要性。
计算题前两题为基本题,是学测要求,第一题均分5.7分,有部分学生第二问直接用第一宇宙速度表达式代入计算,阅卷时有些要求严格的老师扣了2分,建议学生以后解天体运动问题时,还是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开始计算。第二题均分7.3分,错误主要在克服阻力做功100J,在代入动能定理表达式时用正数代入,导致错误。第三题为中档题,均分3.75分,部分学生不能从图中读取物理量,不能用动能定理解决恒定功率启动问题。第四题是提高题,得分较低,学生在解决多过程问题的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篇8
【关键词】高一物理;梯度思想;学生思维;教学内容;作业设置
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学,这是毋庸置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从初中到高中,物理知识经历了“形象”到“抽象”、“定性”到“定量”的转化;二是主观因素,受到“高中物理难”这种固有思维的影响,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消极情绪;三是教学过程中进度快,容量大,加上一些教者或方法欠佳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使学生一开始就欠账,日积月累,信心全无。那么,面对如此情形,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面对高一学生,教师应当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好的教学艺术以及在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要突出梯度思想。
一、重视学生思维的梯度
高一物理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思维力放在首要位置。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其物理知识、经验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普遍来说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维的组织性、条理性差;二是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差;三是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差;四是思维的逻辑性差。同时,班级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就像伸展的五指一样参差不齐;就同一个学生来说,其思维特点在不同的章节中也不M相同。
因此,高一物理教师要想真正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物理成绩,就必须在开学之初在扎实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花大力气做好学情调研,通过谈话、基础考查、能力测试等途径,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学生整体思维水平,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科学地分类推进。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学生特别是男生,中考物理成绩低下,很可能是不够努力或其他因素导致,并不能否定其思维活跃性和敏捷性。高中阶段仍旧是学生智力的发展期,对于初入高中的学生,教者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能以“基础差”“脑子笨”“不争气”等为借口对部分学生放任自流或置之不理。
二、重视教学内容的梯度
众所周知,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当前,“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这种思想已经不被广大师生所认可。相比初中而言,高一物理的起点还是比较高的,加之物理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教者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重点讲,教“透”
迫于高考压力,各科教师都忙于赶教学进度,因此课堂容量是很大的。高一物理中的一些知识点比如位移、加速度、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等,表述的变化、深度的增加,使不少学生大感头疼。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把准学生学习程度的基础上,还要突出两个“透”,即教师“讲透”和学生“学透”,让学生把基础打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就会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状况。
(二)能力提升分层讲,重“度”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告诉学生要会“举一反三”。在这里,打基础就是“举一”,掌握技能就属于“反三”。可为什么不少学生基础不错却总是达不到“反三”的层次呢?究其原因,是教师过于心切,老想着让学生一步达到高考的要求。殊不知这“一”和“三”中间还有个“二”呢。所以,教师应当在“二”这个层次上多下点功夫。这样,从分类推进的角度讲,由于充分照顾了中下游的学生,而上游学生自然会触类旁通,甚至会“举一反四”,学生的整体水平自然得以提高,后续的教学也会顺利很多。
(三)思维培养关键讲,要“等”
物理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提升的训练,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生怕学生不懂,大讲特讲,精研细磨。这只会让学生反感。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师只要稍加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即可。一些典型题目的解决,从思维角度可以从低到高划分为几个层次。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独立达到最初几个层次的要求,而在中间某个层次被卡住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基础环节。教师要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学生的反应判断学生具体卡在哪个环节了,这个环节就是教师要花大力气点拨和引导的。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切忌被我们常说的“好学生”领跑。等大多数中下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教师可视课堂进度或提问或讲解。如果中下游学生的思路是正确的,无疑是很好的,如果思路不正确,他们也知道问题出在哪;而对上游学生来说,问题早已有解,教师的讲解会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此法如应用得当,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三、重视作业设置的梯度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中物理作业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题海战术”严重,练得多,思考少,学生成为复制例题的机器,学习无兴趣,成绩停滞不前;二是作业设计刻板,题目囿于书本,拘于算练,大大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物理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二是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以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篇9
一、充分认识物理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1.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渡。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情况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3.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
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
4.学习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相比,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二、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对策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教师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教师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3.加强直观教学
(1)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图形分析,用实际问题和小实验表演编制饶有趣味的习题以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助以手势等各种方法,加强形象思维的效果,并注意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尽量做到抽象思维形象比。
(2)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具体办法是编制小型的基础训练题,这些训练题概念性强,不需要什么计算,又针对学生思维上的弱点,把抽象思维具体化,把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分割成数个简单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台阶。
4.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必将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研究性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然后共同讨论,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寻找物理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进行“角色换位”,扮演学生角色,多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所学内容,与学生一样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能老以“过来人”自居。
篇10
笔者认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基础出发,切实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选择适合的教学“低起点”,逐步扩展和加深,科学创设教学台阶,循序渐进,扎实推进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低起点”是相对于超越学生认知结构的“高起点”而提出来的,特指在讲授知识、培养能力时,应在分析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运用学生所熟知的、浅显易懂的、直观形象的方法,揭示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的产生和发展。在解决那些起点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教师要重视铺垫与过渡,以便降低难点,把一切教学起点都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
一、确定恰当的“低起点”
1. 重视教材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了解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了解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研究高中教学的难点、重点。高中物理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以降低“阶差”,并逐步扩展和加深。只有选准恰当的“低起点”,才能切实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重视实际研究
教师应通过谈话、预习检查、口头或书面提问、诊断性测试等方式,摸清学生在相关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准备情况,如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等等。随后,教师要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坚持螺旋式上升的教学原则,把教学起点确定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让学生经常处在“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欢乐之中。
二、实现“低起点”教学的策略
1.设置思维台阶
在新知识导入过程中,恰当地保留一两个条件留给学生思考,再因势利导,直至学生弄懂满足全部条件下的物理规律。
2.面向实际生活
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状况,如能源、交通、环境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从更多、更广的视角认识物理学,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
3.类比新旧知识
在新知识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了解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和找到新旧知识的转化点,在创设情境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4.分解物理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