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篇1

【摘 要】体育教学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组成的,而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传授学生运动技巧,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品格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还能够锤炼学生的意志力,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小学体育课堂中。简单来讲,品格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其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品格教育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品格教育;小学体育;重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发展和充实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搞上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品格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品格教育并未真正地落实到学校教育中,而使沦为一句“口号”。归根究底,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品格教育是班主任的任务,而没有认识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品格教育的重担,切实不可推卸的。作为当代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笔者切身感受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都较为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很少甚至忽视学生品格方面的教育,导致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若长期以往,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下文中,笔者从教师自身素养、队列练习以及运动训练三个方面,论述了品格教育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1品格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性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好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仪表以及修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都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应付了事。为了帮助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态度,使学生不自觉地给予体育课足够的重视,进而慢慢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穿适合运动的衣裤,如冬天不戴帽子、手套;夏天不穿拖鞋,女生不穿裙子等。笔者不仅这样要求学生,还要求自己。体育课上,笔者就会一身身着运动衣裤出现在学生面前,且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闷热的夏天,永远都是神采奕奕。受到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并不感兴趣,甚至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导致体育课沦为“副课”,而笔者身穿运动衣裤,精神饱满的出现在课堂上,这样坚持4周后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师的要求,课堂上,学生也不再是“敷衍了事”的态度,而是认真地对待课堂上的相关知识。日常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朝气蓬勃、健康阳关的出现,能够使学生养成严格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良好品格。

2品格教育渗透在队列练习中的重要性

队列练习是小学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它相对比较枯燥,大部分学生对于它并无兴趣,甚至可以说厌恶。队列练习往往是要求学生根据口令完整协调、一致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性、记录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应急能力。小学生天动,对于队列练习这一枯燥、机械的内容,确实提不起兴趣,而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掌握技术的要领。例如,如在教学直立的时候要求学生要两脚并紧稍稍分开站立,五指并拢紧贴裤缝两侧,抬头挺胸眼看前方,这个简单对于小学生来讲,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出来随意性太大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方法,首先给孩子们讲了几个的英雄事迹,如、、等,让孩子们了解事迹为英雄感动,从而对那些英雄肃然起敬,甚至崇拜他们。接着问哪位叔叔是你学习的榜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做回小小好吗?这时候的学习氛围相当好,学生的兴趣开始提高了,注意力也相当集中,显然模仿老师的动作也有模有样了,真把自己当作了。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爱国主义情操。

3品格教育渗透到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

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一直品质。但是,运动训练不仅是一件非常辛苦、劳动的事情,还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件,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闻‘训练’变色的情况出现,甚至部分学生参与训练的中途就会放弃。学生之所以不能够坚持到训练结束,不仅是因为小学生的天动,训练枯燥乏味与小学生的天性违背,更主要的是因为运动训练辛苦、劳动,而当代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就犹如一朵温室花朵,根本经不起风吹雨打。学生不可能永远在家长、师长的保护下生长,而是要走上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展现自身的价值,而这些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坚强意志,不畏艰险、不畏辛苦。因此,必须要将品格教育渗透到运动训练中,更主要的是认识到品格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训练学生踢毽时,有几名学生在未告知笔者的情况下,就自行不来参加训练。笔者为了了解清楚缘由,分别找到这几名同学进行谈话。这几名学生不参与训练的缘由就是:踢毽训练又辛劳又枯燥,每天都是满头大汗,且犹如一个机器人,不停的重负一个动作,他们不感兴趣了。知道原因后,笔者并未出言苛责,而是告知他们,毽子踢的非常棒,且训练并不是为了自己在训练,而是在未来可能代表班级乃至学校进行比赛,为班级、学校争光。

综上所述,品格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当代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清楚体育学科的特点,同时将品格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抽象的品格教育变为具象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科学、客观、合理的品德教育评价系统,使体育教学的品格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吴志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

[2]宏.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14)

[3]田宝霞.体育课必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才智.2011(21)

篇2

【关键词】美育援教联盟社会艺术资源美育教学意义

一、以美育援教联盟为主的社会艺术资源融入学校美育工作的意义

美育联盟教学活动主要指的就是通过引入外援教师对学生展开美育教育,而从本质上来讲,不同的外援教师所了解到社会艺术内容各不相同,有效地通过开展美育援教联盟活动可以快速的将社会艺术资源融入到学校美育工作当中,对于美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该项教学活动开展的意义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理论意义上,为学校美育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教学理论支持,使学校美育教职人员能够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有效地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援教联盟教学策略与艺术教学进行有效地融合,进而提升学校美育教学的质量。其次,在实践意义上,可以极大的扩展学校美育教育的师资与教学资源,降低美育教育教学问题出现的概率,全面提升学校美育教育质量。

二、以美育援教联盟为主的社会艺术资源融入学校美育工作阻碍性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在以美育援教联盟为主的社会艺术资源融入学校美育工作当中存在着诸多较为显著的阻碍性问题,而这些阻碍性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受学生个体差异性影响,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美育援教联盟教学活动有效地提升自身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二,受学生家长影响,导致学生对于美育教学的活动的参与度难以得到极大的提升,进而导致美育援教联盟教学活动的应用成效以及社会艺术资源在美育教学当中的融入速度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三,美育教学管理质量较差,同时教职人员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很难深入的探究社会资源融入美育教学的具体有效路径,进而导致美育援教联盟教学质量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以美育援教联盟为主的社会艺术资源融入学校美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首先,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充分的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进行精准的小组划分,对于不同小组内的学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内容符合改组学生的认知范围以及接受能力,进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全面的提升自身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其次,学校美育教职人员必须要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告知学生家长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积极的配合教职人员开展各项美育教学活动,进而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美育知识学习环境。最后,美育教职人员要在强化美育援教联盟课程化管理的同时,定期的开展校园美育教育文化活动,进而创设出良好的校园美育教学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活动当中树立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与品格。

篇3

关键词:五育;道德素质;品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97-01

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好像说得更多的是行为、习惯、品质,接到了领导的命题,我昨晚也好好的学习了一下,现在把自己的学习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网上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定义有很多种。我选择了教育部拟定的:以培养学生形成以“更新、顺服、仁爱、接纳、尽责、诚实、坚韧、公正、谦卑、节制、感恩、信心”12种核心内容为标志的完美品格。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我们的育人方式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型向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多元目的转变。“五育”(德、智、体、美、劳)“德”为先,“道德素质”是全人发展的核心,品格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核心,品格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品格决定命运,品格成就人生。

前段时间,因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所以我也关注了一下这方面的信息。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小学。”“在小学学到了什么?”“学到热爱读书、适应老师、做错事要道歉,学会了自信……”当时听到这个科学家的发言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还是引起了现场的争论,现在想起来说明了儿时养成良好品格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的古话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品格可以推测未来,好品格能够造就好人生。

以四年级还是以情感教育为主,通过教师节、中秋节等主题班会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仁爱的教育。

五年级:是孩子品格变化最显著的时候,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此时都开始发生变化,学生的是非观是否明确以及自主意识的增强再有叛逆期的即将到来都会在这个时候发生。形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更出现了个别生更个别,还会出现优等生在这个时候也会出现某些行为的下滑。所以这个学期我更加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律:提升自我约束的能力的教育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毕竟还不强。因此,常规训练是班级管理中需要常抓,反复抓的重头戏。俗话说,纪律是胜利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比较重视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比如,合唱比赛、入场式的训练、要告诉他们集体活动时一切行动听指挥,个人要服从集体的需要,不要因为你个人影响集体的步伐,有步调不一致的要反复训练基本规范。小的方面也要练(如课前准备,个人物品摆放)。经常让学生明确我们要做到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再教给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一定会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常规管理做到了细、实,班级秩序自然就井井有条,学生的活动和学习也就有了良好的保证。这种自律的品格也就会自然形成。

二、诚实的教育:

案例一: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谎言来投机取巧(薛俊豪)

三、寻找榜样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

案例二:关注优秀生行为的下滑(刘海桐、陈泽波:下滑的表现、寻找原因、家校联系)

案例三:榜样的激励作用(用特长生影响黄俊哲)

四、宽容:在相处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宽容待人。

案例四:课间活动时以大欺小(换位思考,蔡刘高华)(高志林、游皓韬)

案例五:在宿舍里以强欺弱(刘春煜、阮玉韵)

五、坚韧:

案例六:心理脆弱、思想懒惰、家教不得法(林奕宇)

1.倾注爱心,拉近距离

我首先采取包容的态度,有意缩小他的缺点,放大他的优点让他看到自己身上也有闪光点。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的集体意识很强,喜欢为班级服务,比如:大课间的投篮训练,每天自己不投却主动站在篮框下为同学捡球。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给予表扬,还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增强他的自信心,使他感到自己还被老师和同学认可。在这个前提下,我加大对他的表扬力度,比如:个人卫生等。现在个人卫生及周边环境都有所好转。

2.多点信心,不言放弃

像这样的孩子,由于缺点很多,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导、帮助他。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对自己说,对这个孩子要有信心,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能不能成功转化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放弃他。记得刚开学时他在全班面前做自我介绍我是一个留级生,当时我和同学们都被他的举动惊呆了,事后我找他聊天告诉他留级是个不光彩的事等等作了很多的引导,前不久召开部分班级参加的舞蹈大赛,刚好坐在我们班后面的班级就是他原来班上的同学,他低着头来找我换位子,说太难看了,我及时表扬了他的进步也指出以后的努力方向。

与家长密切合作,首先与家长沟通好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家长的支持孩子的改变才是最迅速有效的,比如(支持的:软、薛);不支持的照样教育,(蔡钊豪)用学校的制度、用自己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处理。同时随时跟他保持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行为状况以及我们是如何的。

篇4

 

【关键词】幼儿园;文学;学前教育;重要性

 

幼儿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其是相对独立的,幼儿文学是将 5 岁左右的儿童当作基础的读者对象,给推动其健康良好成长所创编的文学。幼儿文学被定义成是给幼儿年龄特点,给加快其成长速度,符合其审美需求,创造的文学。是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同时可以给人一种美感,使人愉悦的文学。因此,下面进一步研究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幼儿文学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当中, 家长天天都要和幼儿进行语言上的沟通,针对幼儿性格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沟通最佳的方法就是在睡觉之前给幼儿讲故事, 把一些通话和民间语言故事讲给幼儿听,然后让幼儿去复述教师讲过的故事。 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和想象力,还有汉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幼儿长大后和他人进行沟通,对于未来的语文学习,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均十分有利。

 

二、培养幼儿诚信品格

诚信品格的培养是幼儿形成个性的基础,但是有关诚信这个十分抽象的话题,不仅是幼儿,就算是少年,想要一时说清也十分困难,但是利用幼儿文学当中的童话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在格林童话当中,和诚信相关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其中的王子青

蛙,公主想让青蛙帮助自己捡球,便同意了青蛙提出的全部要求,与公主共同进餐,使用公主的餐具,甚至是可以和公主睡在一张床上。但是公主在青蛙帮助自己见完球之后,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自己回家了。晚上的时候,青蛙找到了公主住的地方,国王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后,对于公主进行了一番教育,公主受到教育之后,便兑现自己的诺言,最终青蛙变成了王子,王子和公主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管是家长或者是教师,在给幼儿讲解故事的过程中,不可以过于急切的讲解故事的主旨,而是要幼儿自主思考和醍醐,这样和家长把观点灌输给幼儿,效果要好的多。 如果家长讲一个故事就要求其说出主题,那样将会增加幼儿听故事的压力,进而失去兴趣。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即便是只是故事主题,但是想要表达出来也十分困难,必须要逐渐渗透诚信的观点,让其进入到幼儿的内心当中,这样才能激发其

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三、幼儿文学中的审美教育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美, 但是人们的审美能力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展审美教育,这样能够给幼儿一生的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审美教育也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构成。 不管是对于幼儿情感的形成还是性格的陶冶,还有综合素质的形成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欣赏和学习文学作品属于审美教育的有效方式,幼儿文学当中存在很多美。 比如,语言的美,和和幼儿天真烂漫的心灵响度,幼儿审美更愿意接受这样美好的文字,采取适合的节奏自然的进入到幼儿内心深处的文字,仿佛是灌溉心田的泉水。儿歌,是提炼出来的文学精华,朴素的文字里面表达着对于幼儿的关心和理解。 诗歌则是精简的语言模式表达心里真实内容的文学模式。还有就是意境美,幼儿文字学在美好的语言当中给幼儿构建的是一个优美的情景,特别是通话,由一些有趣充满想象的意境给幼儿呈现一个新奇的情景,比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些均是深受幼儿喜爱的经典作品,其抓住幼儿眼球的是其不仅是奇妙的,还是优美的。而将审美功能当做载体,在幼儿处于一个美好的情景当中,四周

的全部均会对于幼儿造成极大的刺激,使其受到艺术的感染。比如,让幼儿欣赏春天来了这篇幼儿情景,清澈的天空中,飘动几多白云,还有几只风筝在摇摆,翠绿的柳树枝倒垂,随着风摆动等,这些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出来,让幼儿感受美,进而使其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激发幼儿进一步欣赏的兴趣。 审美教学实际上不是说让教师教给幼儿大量的词汇和优美的词句和已经,是让幼儿主动的将这些词汇转变成自己的意识和情趣,得到对于美的感受,让幼儿对于喜欢表达和创新,同时利用美的感受再次创造美。

 

四、启发和幼儿智力培养想象力

在幼儿故事和民间小故事中,包括一些与智力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不具备体能方面的优势,但是利用智力能够获得胜利。比如,用勇敢的小裁缝,由于一起拍死七只苍蝇,自己便佩戴了一个条幅,一下打死七个,全部的人都认为他打死的是人。国王也因为这个要求他到森林中去击败巨人,而他利用聪明的智商完成了国王教给他的任务。 这类的故事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在幼儿文学当中,作者创作出一些会讲话的小动物,还有七个小矮人,其利用自己的优势,能够打败困难,帮助白雪公主,这些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可以把幼儿引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当中,还有部分幼儿文学中神奇的笔,还有可以飞的扫帚等,均能够让幼儿的想象呢能力受到培养。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重要性的进一步分析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对新生命的智力、德性、感情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一般将浅显的幼儿文学作为其主要课程,其存在的形式和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用性, 并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成人的呵护,更需要幼儿具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独特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心灵空间,如何走进幼儿的内心,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合理教育,这就要求学前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性。 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其

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作者简介:赧安仙(1972-),女,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大垭

口人,民族:傣族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专科。 研究方向:小学语

文。

参考文献:

篇5

在过去三个月,无数校长、教师、家长、社会人士都对我提及关注学生“品格教育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这些意见让我意识到应该转变新加坡教育未来发展的侧重点。

一、2030年的世界和新加坡

根据伦敦经济学院一名教授以国民生产总值为基础做的报告指出,世界经济重心已经从1980年的大西洋,移至2010年的中东,预期将于2030年移至亚洲。经济重心转移到亚洲将为新加坡提供无数商机,但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也将为新加坡带来沉重的竞争压力。新加坡每年仅培养12000名至13000名大学生,怎样和中国、印度每年培养1000万名大学生和无数熟练技工相比?

此外,新加坡年轻人面对的大变动不只是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还包括传统社会架构的变异,如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加坡将面对从今天8人养一名老人,到20年后剧减至仅有3.2人养一名老人的老龄化社会。

随着新加坡变得越来越发达,家长所受的教育越来越高,他们的对孩子的预期将继续改变。

二、奠定新加坡优质高效教育体系的关键基础

在过去几年,我们实施了大大小小许多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系统变得越来越强大和优秀。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忽视一些关键的基础。

第一,我们需要在所有方面,包括德、智、体、群、美几个方面培养儿童全面发展。

第二,我们需要迎合新加坡人的多样化需求,让所有人在其一生不断进步,我们不是为所有人规定一条路径,而是不管学生背景,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路径和机会。这些路径之间彼此有桥梁和阶梯,没有死胡同。

第三,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严格和高标准。

第四,在设计政策时,我们需要效率和效力,保证公共投入实现最大价值。

第五,好的政策需要合理实施并协同努力。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努力,每个人都相互补充。

第六,教育必须适合我们独特的背景。我们应该有勇气和信心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将我们的制度变成最适合我们的。

第七,我们需要在强调基础和确保未来之间找到合适平衡。

三、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导向一直随着时代要求不断更新:从1959年起的生存导向,到1979年以后的效率导向,再到1997年以后的能力导向。在这次教育部工作蓝图研讨中,我希望强调下一个发展阶段两个重点。我希望让教育系统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价值观和品格发展。我们可以将此概括为“学生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短时期内,我们也许不可能制定出我们必须做的所有方面,但是我希望勾画出一个主要的方向和原则,并实施一些专门的改革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所谓“价值”,包括“自我价值”、“道义价值”和“公民职责价值”。“自我价值”给予学生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力:“道义价值”培养学生在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尊重、负责、关怀和赏识他人:“公民职责价值”则培养学生成为坚强、有毅力、有知识、有见闻,国家有难,能奋起捍卫祖国的好公民。

如果说价值观提供了哲学基础,那么品格发展将使这些价值观变得鲜活。价值观和品格培养必须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教育”的核心。

四、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我们将从3个广泛的领域着手工作,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1.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保所有学生成功

今年教育部工作蓝图的主题是“我们的儿童,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未来”。儿童必须是未来我们所有教育工作的核心。

为了重新确认价值观和品格培养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位置,教育部将设立“品格与公民教育组”,全面规划学生的品格教育课程,检讨课程发展活动评分架构。目前,国民教育、课程辅助活动和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工作由不同小组进行。因此,教育部计划把这3个组别整合为新的品格与公民教育组。这样一来,课程规划的协调工作可做得更好。在新课程尚未推出之际,教育部会为学校制作一套策划课程的指导资料。这套材料估计可在11月完成。新的综合课程可以更突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各校根据自己的校风和校史编入与别校不同的内容。

除了从课本中学习待人处世之道,另外还将通过参与各种课程辅助活动,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课程辅助活动的真谛在于让学生体会努力、团结和纪律的意义,而不是盲目地以追求奖牌为终极目标。

因此,教育部接下来还会检讨现有的课程辅助活动评估框架(LEAPS),目的是把评分基准从学生取得的成就转移到参与过程上,鼓励他们多加入非竞赛类的体育项目和其他活动。

2.追求“以学校为本,教师主导”的卓越:授权学校和教育者为每个学生做到最好

学校是教育系统行动的中心。只有学校做对了,我们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因此,必须授权学校并赋予教师能力。

自1998年推出的“卓越学校模式”和“奖励计划总蓝图”,旨在栽培学校持续求进步的文化、能力和动力,通过学校之间的竞争提升水平。近十年来,这些计划使学校的整体水平显著进步,学校也能辨认出好的治校方针,并与他校分享。但是,这些计划却为校方增加了不少行政工作。因此,教育部将对“奖励计划总蓝图”奖项进行检讨,探讨这个金字塔式奖励架构是否还有存在意义;将鼓励学校把焦点放在创造与分享好的治校方针,而不是为赢奖疲于奔命。

教育部除了对“卓越学校模式”和“奖励计划总蓝图”进行简化和调整,以方便学校有更多空间创新及更好地应付每个学生的需求外;还将取消“持恒成就奖”,让学校省下资源去加强更多不同种类的活动;另外,教育部也将改变肯定一所好学校的方式,以帮助学校以学生为本和鼓励它们持续进步与创新。

此外,所有奖项的评估工作打算由“卓越学校模式”的校外验证进行。换句话说,学校无需特地去申请这些奖项,这有助减少教师工作量。

为方便学校过渡到新架构,现有架构将持续至2013年。教育部会继续和学校对话,再定细节。

我相信这些改变将提升学校的自,给它们更多灵活度应付学生需求。

3.寻求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增强伙伴关系

要实现“以学生为本、价值为导向”的景观,需要家长和社区的大力配合。这样的合作非常重要,因为价值观和全面教育不可能由学校单独完成。

接下来,负责社区与家长辅助学校理事会(Community and Parents in Support of Schools)的高级政务次长贺华吉和沈颖将探讨如何让更多家长参与推动教育事业。

有了社区与家长辅助学校理事会的引导。家长志愿者就能更快领悟到他们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家长可以更投入孩子的生活。理事会还将提供资源和知识,指导家长如何更有效帮助学生发挥所长。

五、结语

我们需要培养有坚定的价值观,关爱家庭和同辈并深深植根祖国的年轻一代。我们的教育体系必须为所有儿童创造机会实现其潜力,同时也必须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格,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并为新加坡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我们与学校领导、教师、辅助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努力,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教育;融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176-02

19世纪教育哲学家斯宾塞说:“每个教师都通过生活累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一点点留给学生,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全球教育咨询会议指出,21世纪各国教育上的重点即是塑造积极乐观、品格高尚的好公民。德国基础教育重视学生学自主、家长学放手,在游戏中玩出生活大道理。澳洲中小学强调尊重别人、照顾自己,约定自己的事自己担当。日本教师则让道德课走进学生日常生活,在关键时刻阻止错误。加拿大地方政府认为现今世界价值可贵,德育成绩变成了最重要的学习内容。然而,德育教育究竟要怎么教呢?这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Example(榜样),即教师要以身作则,并介绍历史或现实中值得学习的典范;二是Explanation(解释),即与学生真诚对话,解除疑惑并启发道德认知;三是Exhortation(劝勉),即从情感上激励学生的良善动机,鼓励他们的道德勇气;四是Environment(环境),即创造一个让学生感受到彼此尊重与合作的环境;五是Experience(体验),即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对别人或社会有所贡献。

一、初中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措施

1.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内容。一位注重人文教学为基础的教学者,应在平日生活中,捕捉任何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素材的题材,不能放过可能的宝贵资源,寻找与初中生生活息息相关、能引起共鸣的教材来补足课堂中加深加广的课程需要。例如,一位英语教师拍到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伯牵着他年迈的母亲外出散步的情形。看他随手还带着一张塑胶椅,搀扶着母亲,每走几步,就请母亲就地坐在椅子上休息,然后再继续走。就这样走一走,又休息一会儿,一段不算长的路段,需花费相当久的时间。但是,老伯的脸上没有一丝的不耐烦,有的只是对老母的服侍与照顾之情。这位教师深受感动,久久不能自已,把这则照片故事说出来,希望学生不要忘了保有孝顺的好品格,百善孝为先,要敬重、孝顺父母亲,永远做父母亲心中的好儿女。“Be a good girl, be a good boy, and help others!”能体认父母亲对自己的付出,时时感恩、尽孝道,这也才是实践了优良德育水平的英文 ――“I’m responsible for all I do; you can count on me”的最佳表现。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如果认为有需要再加深与加广课程延伸,可将德育英语教学单元的参考作为每一个活动单元的延续课程参考,确保能够带领初中生取得如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增进学生对生活周遭事务的关心并培养尊重与欣赏的情操;体验好品格的真正涵意并能加以实践、落实在生活情境与人互动应对之中;通过主题式教学,习得信息能力与表演艺术能力之提升并增进自信心。因此,落实德育,英文教学应是一个语言上的工具,协助学生去体会学习的真正价值,而以孝顺的真实故事做为鼓励与感动,来呼应初中生实践英语学习路上的好品格,引领学生合作学习,并借此可延伸出小剧场的演出。

学生的生命是从自信中绽放出来的,应该给学生一个挥洒的舞台,启发每一个潜在的可能。教师应在传统评价的量化与现今多元评价注的质化之间寻求取得一个平衡点,通过量化与质化的相辅相成,落实评价的真正意义与代表性,提供每一个初中生可能的舞台,启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道德素质的兴趣,进而绽放出学习的自信。

2.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保障。在新世纪中,我们的教育理想是希望学生能了解信息及特色,以及对人类所可能产生的无限影响,养成爱好学习、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并能主动寻求信息进行学习活动;通过独立学习的能力,发展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的精神。例如,一位英语教师尝试融合信息科技于教学课程中,期望能创新教学模式,发展具学校特色与个人教学专长的资源,结合九年一贯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除持续强化学生基本信息科技能力外,融合信息科技于学科领域课程中。在带领学生英文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广播结合英语教材,通过媒体制作特性,使英语领域有丰富的数位化学习资源。这位英语教师借助于学校广播,学习了Gold Wave录音软件的节目制作,在全校的英文广播电台Bam-boo Family节目中,以播音方式,强化全校英语学习活动的推展。全校初中生在广播引领中,参与有奖征答活动,并提供给优秀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到校园中的机会。这是难能可贵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增进初中生对信息融入教学的接受度与亲和力提升,广播节目内容更可随教学主题,适时融入德育教育的中心思想,潜移默化的带领初中生朝向良好德育品格的发展。

以A市某重点实验中学为例,各班推动信息融入教学的设计上,需有单枪、电脑连线配备,为弥补电脑教室的频繁使用,该学校利用学校信息化经费,制作活动式信息车四部,每一部信息车,内涵实物投影机、单枪、笔记型电脑、DVD player、喇叭、投影仪等设备,提供教师课堂上使用。借用设备教师,并需配合事先通过设备组信息车借用证照检定,鼓励教师做自我专业的认定与参与。具备了硬件设备,接下来就是教学者在教学设计上的构思,以德育英文教育为主要架构,融入信息教育、艺术人文领域的整合,期望循序渐进的激发初中生内心良善的因子,给学生一点点启发,他们就会用生命去放大。这样一来,当英文、电脑、学历、帅气、金钱的重要性令人质疑的同时,身为教师也能负起些许带给学生自信、乐观、诚信、负责、勇气的潜在课程,回归教育本质。

二、总结

本研究认为英语语言教学应结合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英语语言教学中。良好的品格建立有赖于觉察自他的感受和需要为人着想的心。课程方面,通过相关文章及故事的赏析及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觉察自他心理状态的灵敏度,在学习英文的同时,也增加了心灵的深度及广度。运用体验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经验学习模式,将上课场所扩展至教室外,如拜访社区弱势族群,且将拜访活动心得种种编写成英文教材,让学生从活动中亲自体验品格的重要性,以结合道德思考与行动期待将正向认知(信念)应用到生活的实践。

英语课程旨在奠定学生英语沟通能力的基础,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兴趣,发展国际观,增进对未来事物,尤指国际事务的处理能力。在全球化的时代里,科技交流频繁,对话活动日趋热络,一切活动无时不刻在变动的同时,只有回归教育本质,与学生德育教育结合,引起学生共鸣的多向度带领,才符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篇7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方法

(1)发挥语文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以其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心里接纳教师的德育渗透,自然地就会受到教师德行的影响,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自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利用课文作者或者其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育课本选用的通常都是一些很具有典型性的课文,这些课文可以很好地展示作者的个人品格以及其所处时期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对于这些内容给以足够关注。如在讲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时,很多学生反映课文过于晦涩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将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讲述给学生,并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高贵的品格,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3)根据文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德育渗透形式。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也应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形式。如,在讲授《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既要学习论文精辟的语言,又要学习了解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重要意义;在讲授鲁迅的《故乡》时,要着重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旧社会中“人”的地位是怎样的;在讲授《荔枝蜜》时,则要注重其抒情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从而体会到其美的本质,让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4)利用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德育渗透。初中语文课本选用的大多都是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经典作品中包含了形形的各类人群,其中不乏道德的楷模和时代的英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人物的完整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我们应该着重分析刘和珍的责任感,她爱憎分明、不畏强权的品格,引导学生培养正义感、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初中语文课中应该进行哪些德育渗透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

(2)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升学的压力、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其容易形成孤僻、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有得有失,错过不要紧,关键是要积极,热爱生活,要把握机会。

(3)人生观教育。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初中语文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

(4)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篇8

【关键词】艺术精神;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必要性

在培养人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应高度重视人们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艺术精神在于教化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艺术对人的智慧、道德、情感、意志、品格和审美以及人类向更高的文明程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人的全面发展

(1)全面发展的含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当然,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的发展,而平均发展是抹煞人的个性专长的发展,自然是不可取的。

(2)综合素质与艺术精神。素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二是后天经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素质是人在不经意中各种表现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强调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的内在素养。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论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行为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只有形成好的习惯,才能有好的品格,有好品格的人,才能成就一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崇高事业。四项素质便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具体要求,学习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欠缺对一个人的发展会带来一些遗憾,品德素质的欠缺却可能毁了一个人,毁了他的一切,甚至对社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艺术教育对人的智慧、道德、情感、意志、品格、审美等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在教育中重视艺术精神是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或是突破口,这一教育思想的转变,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著名科学家的素质与艺术精神

科学与艺术具有相似的审美和灵感,如同海森伯所言:“在精密科学中,丝毫不亚于艺术,美是启发和明晰的重要源泉。”现代科学证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也就是说,只有智商是不够的,还要有情商,因为智商在个人成功的因素中仅占20%。

三、艺术精神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1)引导人类认识和走向文明的重要环节。人类对古老文明的认识几乎都来源于艺术。世界通过青铜器和陶器认识了我国的古代文明;通过“曾侯乙”墓中的编钟了解到当时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铸造技术的程度;人们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的文明;通过巴台农神殿和荷马史诗认识了古希腊的文明。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的质量可以通过音乐、绘画、建筑、舞蹈、戏曲以及文学作品来衡量,必须使受人认识并理解到,对过去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着对自身的理解,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新的文明的诞生。

(2)雕铸和完善人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把音乐看成是培养人达到最高境界“仁”的最重要手段。通过聆听,仿佛身临其境,在这欣赏的过程中,不仅有强烈的感情冲动,而且还包括了认识和理解,伦理判断和理性的丰富内涵,不论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还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人们的思绪、情感便会随音乐的起伏跌宕从中接受那哲理性的思索。人类在求真向善中表现出来的理性、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等,便会深深地感染启发着我们,这些优秀的艺术自然成了人生理想的教材。

(3)激发美的认知。人们在学习艺术知识时,能把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发现美,感受美。通过艺术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人们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4)舞蹈艺术对人发展重要性的实例分析。①促进人们心理健康 。舞蹈是一门用肢体语言表现美的艺术,舞蹈教师通过舞蹈教学,不仅把美的艺术传授给学生,同时启发和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不仅能教会学生专业的舞蹈技能,更能向学生们传达一些做人的道理与文化修养。舞蹈能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医疗手段,在当前充满竞争化的社会中,人们面临众多的冲击和压力,舞蹈教育可使学生追求完美、锻炼意志、发泄情感、感受快乐、展现自我、增强勇气、增加自信,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②提高人们艺术修养。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舞蹈的节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节奏感,从而可以学习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舞蹈动作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大小脑的并用,同时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表现能力。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通过人体的动,形象地表达人的思想内涵和广博的艺术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情操的陶冶和思想情感的升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艺术鉴赏力,陶冶情操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③促进人们全面发展。舞蹈训练改变正常人的体态习惯,要求学员既要有很好的柔韧性,又要有很强的肢体力度,这些训练与学习的过程,磨练了学员的意志力和毅力。舞蹈是表达、激感的艺术,它可以使人们兴奋,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舞蹈音乐教育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通过广泛接触舞蹈艺术,人们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综上所述,艺术精神对提高人们综合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儒学 人文精神 心忧天下 关爱他人理性大气 个体生命内在和谐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05-02

一 心忧天下、兼济入世的责任精神

心忧天下与责任承担是指人们从忧患境域的困扰中体验到人性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的心态。儒家文化所体现的忧患意识包涵悲天悯人和承担责任两层意义。

所谓悲天悯人,即孔孟之所忧所患绝非所谓感性物质生活的匮乏和个体生存发展的困苦,而主要是内在精神生活的缺憾和人类群体生存发展上的苦困;绝非一己之功利得失,而主要是人类群体之幸福和理想的实现,是物我对立、人我对立的消释。孔子倡导“忧道” ,孟子大声疾呼“忧民之忧”,韩非子也发出“贤者之忧世急也”的感叹。这种忧世、忧民、忧天下的传统精神,在先秦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得到发扬光大。先贤们超载个人哀愁,把忧患之思升华为爱国爱民情怀。

所谓承担责任、济世救民,即是在悲天悯人的基础上所引发的自我关怀和群体关怀。自我关怀表现为谋求主体道德生命的提升;群体关怀表现为谋求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回顾当代教育,在“快餐式”的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有多少还能够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有多少人还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博怀和崇高理想。教育中所强调的爱国爱民,悲天悯人,各种活动流于形式,教材文化的熏陶在课堂上被知识本身的重要性所取代;我们不断地倡导勇于承担责任,可是我们所推崇的却仅局限于个人恩怨,小我的事情,我们从来没有用一种广阔的胸怀和普世的态度去教育我们的学生认识责任,体会责任,学会如何承担责任。

二 关爱他人而非自私,理性、大气的包容精神

儒家“亲亲而仁民”“仁者爱人”“兼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体现了关爱他人而非自私的包容精神。从国家民族到普通社会生活,这种包容精神集中体现在“和”的精神之上。“和”包括自然界本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人自身的身与心、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儒家思想的重点。儒家的核心三纲五常,就是在承认社会等级制度、承认人的地位的差别上,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这种名教的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定名分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

儒学思想的理性精神是一种人文的理性,集中体现“中庸”的思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无论是治国还是修身养性,做任何事情都要恰到好处,也不能达不到要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儒家视“中和”之德为最高的德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至于如何才能达到中和,儒家的途径是“礼”,“过与不及,使道不行,唯礼能为之中”。率性而修道,儒家要培养的是达到中和之德的儒者。这种精神品格不正是一种人文理性的彰显吗?

回顾当代教育,不难发现,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远远忽视了这点。学校教育可能会在很多方面渗透这些精神品格,可仍然还是处于形式和表面,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则差得很远。目前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分的宽容与放纵,使得现在很多的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替他人着想等;市场经济社会,物质利益居上,快节奏,高效率,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仁爱、包容、宽容越来越显得无力。国家要强大,民族要进步,需要一个充满关爱、包容、理性和大气的社会,需要每个人拥有一颗关爱而非自私,宽容而非狭隘之心,需要每个人具有一种理性,大气的精神品格,这是教育的使命。学校教育肩负着重任,而家庭和社会需要竭力配合。

三 追求道德内在的修养和个体生命内在的和谐

儒家对于道德的主张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以道德完美为人生的第一价值,完善道德人格是人生的最后归宿。儒家道德理想主义把道德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作为宇宙本体,人的道德是人的本质特征,儒家从这一点深刻地挖掘人的内涵。

道德内在的修养和个体生命的内在和谐是人际和谐的根本保证,一个人只有拥有一颗和谐的心灵,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大学》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列于之前,亦可见人的内在修养,个体生命的自我完善对协调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儒家修身的目的是完善自我,其核心即实现自我生命的内在和谐。在儒家看来,个体生命的自我完善是人行为处事的立足点,实现个体生命的内在和谐需要修身。《论语》记载了孔子和子路的一段对话:“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子路问如何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君子,孔子分三个层次做了回答。第一是以诚敬之心进行自我修养;第二是通过修身让他人获得安乐;第三是通过修身让天下百姓获得安乐。孔子所谓“修己”就是自我完善,就是个体生命状态的自我协调与提升。

道德内在的修养和个体生命的内在和谐是人自身身与心的和谐、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也是儒家的重要精神。在身心两个方面,儒家要人修养道德从而调适身心。孔子认为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人格,轻视世俗的荣利,并且教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奉行道义而身有所寄托。孟子认为人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从而心宽体胖。宋明理学认为人要立志做圣贤,完成自己的道德义务等。

如此再来反思当代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大多可归为一种形式。从幼儿园到大学,各种学生、教师守则规范,各种公益爱心活动,早已成为一种义务的形式,甚至成为一种内心的负担。在这样一种规范中,教育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德行、修养人格。规范本身并不是错误,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规范礼法对于约束人们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这并不应该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方式,培养人格的手段,仅仅靠遵守规范礼法并不能唤起我们内心真诚的情感,只能造成人心的虚伪。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人内在的情感,个体生命内在的和谐性,要真正做到陶冶情操、涵养人性、完善人格,使道德内化成为人内心的一种坚定的力量,使人成为真实、真诚的人。

四 结语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这是对儒家文化的突出肯定。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儒家文化,至今仍然具有活力,对现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就教育而言,本文简要从儒学人文精神的三个角度去反思当代教育,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改进现状。教育应该使人成为一个拥有心系天下、博大的胸怀,能够忧民之忧的人,使一个民族成为一个有忧患意识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教育应该使人成为一个拥有仁爱之心、宽容之心,关爱他人而不是自私的人,使一个民族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理性,包容而大气的民族;教育应该使人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统一,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真实而鲜活的人,使一个民族成为一个真诚和谐的民族。教育肩负着重任,路途坎坷,能否完成使命,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辜鸿铭、章太炎.儒家十二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加润国.中国儒教史话[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

[3]李申.简明儒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郭俊.刍议儒家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实质[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

[7]孔祥安、潘波涛.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综述[J].孔子研究,2011(1)

[8]李莉.论儒家文化传统的人文价值[J].辽宁师专学报,2009(3)

篇10

【关键词】校园文化,体育文化功能,重要性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则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学校来说,好的育人环境是评价一所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所不可或缺的。体育作为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环境中能够成为最直接、最活泼、最积极的因素,具有参与人数广,活动举办次数多,传播面大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对体育工作的倾注有利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健康发展,同时提升学校潜在的竞争力,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范围内,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教师为主导,以课内、课外各项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竞技、健身、消遣、娱乐、审美和传播文化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在各种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从狭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技等形式在学校这个主要空间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体育行为等。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这一特殊社区对体育的群体意识,其核心是体育健康价值观,它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目标。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传承体育文化、发扬体育道德风尚等方面具有多种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功能。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既能促进身体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又可以帮助学生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和不良的情绪反应。轻松、愉快、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健康的运动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运动减压的氛围,利用各种体育活动吸引学生走出教室,走向阳光体育,这在应试教育仍占主体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2.传承体育文化功能。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产物,同样兼具传承体育自身文化的功能与使命。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显性传承文化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与文化教学活动,达到传承运动文化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业余运动训练、运动会、运动竞赛等活动也同样如此。学校体育不仅具有以上这些显现的传承方式,同时具有一些隐蔽的、潜在的传承方式,如体育场馆建设、校园文化走廊、运动图片、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等等都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成长。

3.促进学生交往功能。很多的体育活动都需要以集体协作的方式才能完成,例如各种球类运动。同样,在班级体育教学中,各项运动形式都是互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触较为频繁,因此,体育的这个特点对于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合作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接触,加强学生间的交往,促进他们互相了解、互相配合,加深友谊,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形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和谐友爱的体育理念。

4.塑造学生品格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巨大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体育爱好的培养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从本质上而言,体育就是一种游戏,而游戏自有游戏的各种规则,参与游戏的学生必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才能进行体育活动。因此,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特别是竞赛性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体育道德规范。而良好的体育文化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包含了永不放弃、拼搏进取,逆水行舟、勇争第一,胜不骄、败不馁,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理念,这些精神文化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1.具有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学校的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兼具“规范”和“约束”的准则,是在裁判员的监督下进行的,学生参与时会被要求必须遵守这种准则,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因此,校园体育文化虽然是一种群体文化,离不开群体的共同努力,但同时又会反馈作用于个体,通过环境感染于个体,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的作用。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够保证大脑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充足,从而改善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机能状况,使脑神经细胞发育充分,此外,科学研究表明了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从而改善和提高整个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体育锻炼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为智力的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具有增强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从社会生产劳动中产生出来的,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就是人们不断地挑战自身的极限,对参与者而言,需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学生会养成不怕困难、不断进取、不屈不挠的品质。

4.具有培养和强化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的作用。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是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进行的,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养成不畏强者、敢于竞争的优秀品格和光明正大、大公无私的优秀人格。

5.具有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的作用。体育竞争的优胜劣汰和比赛过程的起伏跌宕对学生心理素质都是严峻的考验和磨砺,竞争的结果更是变幻无常,不可预测。因此,体育锻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等,使他们具备战胜困难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勇于接受挫折、坦然面对失败的健康心理特质,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的心理品质,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作风。

6.具有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使肌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反应,比如,使骨骼变粗,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人体免疫能力,从而对肌体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身体健康。

四、结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努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素质提高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