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利与弊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教学 利与弊
在“2013年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中,南京新城中学的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节“南京数字化展示课”,获得参会老师的一致好评,使我感触颇深。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几何画板、PPT课件和Flash软件等现代技术的运用甚至以internet网络为平台的整合课的开设随处可见,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任何事物总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利与弊谈谈看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利”
1.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多媒体信息,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除了用文字描述、图片展示外,有了更生动的描述……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如在研究二次函数y=ax■+bx+c(a≠0)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中,对于函数y=2x■、y=2x■+1与y=2x■-1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静止图像,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用描点法在黑板上画出函数的图像,再通过对比归纳出结论。这样在教师的层层指导下,少数学生能得出结论,但更多的学生根本不能理解这一动态过程,只是被动地记忆一个结论。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帮我们解决这样一个难题。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三个函数的图像,通过动画效果使三个函数互相重合明确“a同,则形状相同”的理论,并通过上下移动明确“上加下减”的平移法则。对于学生来说,这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头脑中有一个动态的演示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给人的印象就是一本书、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它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但同时它也是枯燥的、抽象的和呆板的。而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教学课件,能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用教具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通过对比、归纳得出轴对称的概念,这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直线折叠180°后的图像与原来图像的关系说清楚,同时学生往往会觉得知识枯燥而失去学习兴趣,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后就不同了。教师可以先用Flas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让学生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根据这一本质主动思考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中的动画和隐藏功能研究对应线段及其延长线的性质。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丝毫不觉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应线段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不能唱独角戏或者只让少数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对所有学生同时提供各自需要的帮助,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这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是难以做到的,而以网络为平台的数字化整合课就可以做到。
以“2013年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中的数字化展示课为例,课堂上老师以ipad为教具,internet网络为平台进行《勾股定理应用》的教学,每一位同学注册一个账号后开始学习。对与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互相讨论,意见不一致的老师给予解答;对于课堂上的练习,每一位同学把自己解答的过程上传到统一的平台,全班同学都能够看到,并能够对解答进行批改,解题的正确率能及时汇总到老师手中。在整节课中,老师仅仅起了引导的作用,所有问题都是由学生自行解答的,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由于身份的隐蔽性,学生都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的参与率为百分之百。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弊”
1.过度运用对课堂的干扰。
(1)过多的效果应用。
有的课件背景过于复杂,运行的效果层出不穷,学生被大量的图片和动画吸引,注意力分散,对于原本重要的知识点却忽视了。同时课件中大量的声音效果的刺激,容易打断或干扰学生的思维。
(2)课堂容量过大,课堂节奏过快。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课堂容量增加,展示方便快捷。但是有的教师过多追求课堂的大容量,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充斥大量信息,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会引起学生“消化不良”,扼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2.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千变万化,需要教师随时对课堂进行调控。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教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上不好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3.忽视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动力源之一。然而在现在的教学中,对于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很多老师都是站在电脑前面不停地用手点击鼠标翻动课件上的画面,学生上课就像看电影一样,只看屏幕,不看老师,双边活动很少。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了解教学的效果。有的课件甚至把教案搬上了屏幕,代替“黑板板书”,上课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其他教学手段一概不用,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观众,使课堂由“人灌”变成“机灌”。
三、针对弊端的思考
1.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把握好信息展示的速度和课堂的节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理解。同时在课件的制作上要“去繁化简”,明确所有的特效运用都是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不能本末倒置。
2.在数学教学中,板书是不可替代的。当教师运用多媒体精选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时,要给课件留下一点“空白”,利用板书展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板书演示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让学生从在课件上“看问题”转变为在黑板上“思考问题”。
3.多媒体教学虽然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我们要明确它的辅助地位。课堂教学的关键还是学生与老师,此时老师应该离开计算机来到学生中,通过情感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方式。
4.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不能抹杀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完美。
总之,多媒体技术有优势,但切不可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失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核心位置。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适量、适当地使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取得较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洪三国,谭光兴.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教育学术月刊,2012(5).
篇2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创设物理情境,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深奥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喜欢形象思维的女同学,对物理课程常常是望而生畏,经常出现一些学生由于听不懂,听不明白,而发呆,到最后演变成为睡觉,学生求知的眼神里面充满疑惑。经验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不熟悉,而是无法理解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因而无法准确地弄清楚物理过程。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图片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形象话、直观化,也可以将学生引导进入物理情境,将物理现象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去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们在进行惯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汽车在告诉转弯的过程中间的视频,学生就能够明白什么是惯性。例如在进行电路中电流的移动方向的教学时就可以引入Flash,让电流在电路中动起来,形象而且直观,且易于理解。
2.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它可以利用中学学生实验仿真实验设备,配以各种教学实验软件,可以按照物理教学的要求进行各种实验。例如一些受条件限制的实验,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实验中引入一些视频和Falsh,例如我们在做电磁感应现象,在做法拉第的电磁实验前,先将这个实验中切割磁感线的过程给学生用一些动态视频展示出来,这样子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和原理。
3.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交互性特点,不仅能实现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Intemet技术,自主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反馈,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提高对知识的扩展和深度,起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我们在介绍圆周运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在网络上去学习去查找一些关于航天飞船,以及一些神舟系列火箭的例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个学校也都给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们学习以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热情很高,几乎每节课都在使用,然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不然就失去了本来应该有的作用,反而弄巧成拙。
1.明确多媒体的辅
尽管计算机在信息识别等各个方面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代替实验。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么先进的机器也取代不了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新课程要求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机器是无法给的,有很多老师整节课都是给学生看的一页页的幻灯片,学生只是听的感动,看的激动,别的什么也不懂,学生又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了解多媒体的科学性
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不能只顾画面生动,色彩艳丽,声效特异,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增加学生主观学习能力。其实过于艳丽过于强调了课件以及多媒体的效果,往往会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转移,长期以往,学生就只会看热闹,而不是主动去学习。
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培训 对策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就我国整个高等教育情况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程度还不是太高,大部分专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还停留在一般意义的使用和课件制作上,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并没有合理、有效的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
随着近年来高等学校教师学历的快速提升,教师较高的专业水平与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自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水平总体较低。近几年许多学校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建设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学校也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授课。以新乡医学院为例,2009年,学校直接负责维护的多媒体教室为113个,全年教师共完成多媒体教学62231学时,其中业余时间7762个学时。如此巨大的多媒体教学量,使广大教师都意识到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从而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如何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基本思路与途径
在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形象的图文呈现,不仅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传统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补充。正因为如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从本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切实解决教师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和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1.切实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必须首先是教师了解信息化技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意识。现代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创新教育、全面教育,它涉及到很多的知识领域,教师应该时刻注重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意识,注重变革教学方法和策略。现代教育观念强调的是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明确的认识,注重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定期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是保障现代教育技术顺利普及的必要条件。在新乡医学院,学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施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确保了教师全面系统的接收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同时,结合不同基础、不同要求、不同专业的教师的特点,学校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培训内容和目标,因人施教、因专业施教。有计划、有步骤、多形式的进行培训,确保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现代教育质量。
3.切实加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
交流是提高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在现阶段,每个人不可能全部熟练地掌握其全部内容。因此,教师通过互相交流,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开展专题讨论和课题研究、合作开发教学课件等形式,可以建立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共享各种教育资源。这就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台,进而为大幅度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供重要保障。
4.学校应该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提供各种便利平台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在一个非常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就会突飞猛进;反之,则会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落伍。在高等医学院校,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独特作用,因而学校重视就成了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在新乡医学院,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实现了公共教学区域课堂的100%多媒体教学。同时,学校结合教学、科研实际,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极大的促进了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热情,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莫大的促进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扬利抑弊,才能保证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
1.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能深刻理解应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熟练掌握和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还要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一味的追求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必须做到自己首先具备应用其的能力。
2.正确区分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利与弊
不管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是最终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万能的,不能过分的依赖和迷信。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大大节省了备课时间,也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直观,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但在这种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教师授课的公式化,进而使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产生备课惰性。另一方面来讲,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黑板,一边写一边解释不仅能够使学生思维连贯,更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作为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有选择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3.定期对教师进行授课评价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学资源的共享,极易磨平教师授课的差异,使同一学校同一课程的教学趋于同一化。这样的结果并不是现代教育技术多追求的。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多媒体授课进行定期评价,通过评课、评比等形式,使每个教师都能有适合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赵迅.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刍议.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4).
篇4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106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资源,加速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思想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学生更为感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更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外界获得的知识信息,80%是通过人的视觉从图像中获得。同一事物如果只用单纯的符号或文字认识需要10秒的时间,用图画认识需要一半的时间,用逼真的图像只需三分之一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达到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声音或视频制作成课件,作为课程导入,为学生创造真实自然的情境,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例如,在教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课时,笔者在课件上制作了一个色彩鲜艳的大蛋糕,并插入Happy birthday的英文歌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自然比较理想。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味,而且教师忙于板书延缓了教学进度,学生忙于记笔记不能专心听课。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使教师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课文的逻辑结构,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赢得教学的时间。这也使基础知识的讲解更加详尽,课堂练习容量和内容更为广泛有趣。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或网页的信息,让学生自己了解课本的背景知识。也可以提前浏览一些好的英语学习网站,把其中一些较好的学习资源存入电脑。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呈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学习的空间由课内转向更为广阔的网络世界,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又获得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拥有诸多优势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1. 仅追求它的“外在美”,而忽视它的“内在美”
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教学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只讲究华丽的外表。学生如果长期被放置于这样的声光电的刺激中,难免会形成新形势下的“满堂灌”。尤其是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花哨的音效和动画,将投影屏当成了现代化的黑板,仍然保持“一张嘴说众人听”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这样,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参与意识的淡出,甚至演变成学生看教师演“独角戏”,把“听课”变成了“欣赏”,忘记了要用英语去思维、去交流。
2. 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融洽默契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一种隐形教育,它影响着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认知活动。多媒体仅仅是教师教学手段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只能起到服务于教学的作用,它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换言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多媒体处于被支配地位。它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更不能取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对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它们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演、手势,以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反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但多媒体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优质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得到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达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真正目的。
其次,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其利也有其弊,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用传统教学手法不能让学生很好理解的,而多媒体又能弥补这方面不足的,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其优势尽现。因此,在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时,我们应努力做到:优化教学思想,注意多媒体的辅、工具性,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思维训练。
篇5
一、多媒体教学的利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非常枯燥。通过多媒体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图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比如我在教《完全平方公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 :先在课件中出示一个大正方形,然后用两条线段将大正方形分割成两个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并标明各边长。然后要求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同学们口答以后,分别将 a2、b2、ab 放入各自的图形。最后让同学们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同学们立即就知道它的面积是边长乘以边长,即(a + b)(a + b),也就是说,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图形面积的和,很快会推出完全平方和的公式:(a + b)(a + b)=a2+2ab +b2。课堂上,展示了多媒体图片,将原来复杂的内容变为简单的图画,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理解了平方和、平方差等数学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掌握得很轻松,达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
2. 将抽象变为具体,学生学得轻松
学生对形象的东西容易感兴趣,对抽象的知识往往产生厌恶,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一些难度大的概念。把教学中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更直观形象。比如在《完全平方公式》中,充分利用预先设计的课件,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实物,学生就会自觉地理解公式,进而学习新的概念。我们会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取得教学效果,学生乐学,好学,善学的氛围就形成了。这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3. 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加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使其更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
1. 多媒体的滥用
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不会十全十美。我们应该分析利,还要弄清弊。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依赖。
部分教师对多媒体不能做到熟练操作。在课堂上,忙于应付操作多媒体教具,结果是劳而无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如单纯进行讲练结合。
2. 不必要的课件
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本来采用传统教学就能达到良好效果的一节课,有的教师为了某些特殊原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教学效果却与传统教学基本一样。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教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具的选择,成了对传统教学的一票否决。
3.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
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适合于难以理解的教材内容。利用它就是为了化难为易、直观形象。而不是为了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热烈,而学生没有达到理解的目的。因此,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时,应该从教材内容入手。教材中一讲就会的不去用多媒体。能够达到帮助理解的我们要精心备课。同时还要熟练操作,切不可盲目操作,结果耽误了教学进度。
4. 多媒体课件应该自行设计
篇6
如果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研究作一个阶段性的反思的话就不难发现,在课题面临的种种问题当中,如何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而这种结合的关键似乎又更明显、更集中地体现在课件的设计、制作与运用上。因为课件虽然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但如何去设计与运用它却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体现了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而这恰恰是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正因为如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常产生的种种怀疑与争论,都最终不约而同地集中到课件上。
可以这么说,由课件引起的众多讨论,已超越了课件本身,而涉及到了课题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对课件的研究也已经成为课题研究中提纲挈领的关键。对课件认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进展。如果我们对课件设计、制作、运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那么下一步的研究将会顺利得多,但是反过来,它也可能成为影响课题继续深入、推广下去的瓶颈。就目前的情况看,课件已经成为课题研究推而广之的拦路虎,许多对课题的怀疑、观望或者是望而却步大多是由课件直接引起的,即使是勇于尝试、有志与此的一部分人,也由于“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种种艰辛与困惑,而影响了前进的脚步。但与此同时,全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力度,语文教改的强烈呼声,课题研究继续深入的势头,显示了现代教育不断前进的步伐。加强对课件研究的迫切性已不容置疑,正是时候了。
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课题要想有所突破,也许可以先从课件入手,搞清其在课堂上的作用,与学生、教师、教材等教学因素的关系,进而明确课件设计的原则,运用中的定位,然后才可能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有所作为。在对这诸多问题还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之前,似乎还不宜急于重构新的课堂关系,否则力不从心,漏洞百出不说,更可能使本来探索过程中正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被夸大,影响自己更影响其他后来者的信心,阻碍研究的步伐。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试图换一个研究的角度,从现代教育技术介入后,新的课堂关系中的矛盾焦点——课件入手,提出一些问题,希望能从中理出一些头绪,即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也许籍此一斑而窥见全豹,进而解决问题也未为不可。
对现状的反思
纵观语文教学软件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公司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发的软件,此类软件基本以课本为蓝本,与电子课本没有本质区别。而且这类软件大都以学生学习课堂所要学的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目标,很难说这些软件究竟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多少作用。也有些公司找一些著名的中小学合作,投入很大,希望能够出品面向教师的帮助教师讲课的精品课件,但由于课件的通用性差,软件运行时不容易随时修改或加入自己的想法,因为教无定法多数教师不愿意使用这类软件,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如此。(1)
那么另一类由语文教师自己开发的软件又如何呢?费时、耗力且不说,从已开发出的软件质量上看,由于计算机编程人员对学科缺少了解,脚本又不容易说清楚,有些教师虽然有教学经验但不大明白计算机能做什么,所以软件脚本就不会比传统教学有很大突破。即使不存在上述障碍,由于新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些教师囿于传统习惯与观念的影响,对课件的认识还不深,因此,课件制作或旧瓶装新酒,仅停留在教案+板书+资料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缺少说服力,课件在质量上也很难有所突破。
由于课件质量差强人意,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协商、合作、讨论也热热闹闹地进行着,但学生和教师都抱怨自己患了“失语症”,被剥夺了话语权利。的确,面对这样一个涵盖了教案、板书、教材的“全能”课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有人戏称:学生在课件中漫游,教师在讲台上手足无措,只有电脑忙忙碌碌,电脑成了插足的“第三者”。这样的课堂与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不如传统教学。
由此,有人就提出了以下的质疑:在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尽管主要是由教师讲授,也没有运用任何现代教学媒体,但教师绘声绘色、出神入化的讲授过程,依然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学得津津有味,生动、活泼、主动。那么,现代教育技术是否是语文课堂的必需选择,教学的最优化是否只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实现?培养创新人才,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否一定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
其实,这些问题已无须回答,但这样的质疑值得我们重视,其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首先,从上述疑问中可以看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普及、推广现代教育技术,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显示其在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的问题就无法回避。这是课题研究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不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研究就很难再向前推进。虽然“四结合”课题准确地抓住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弊病,并明确地提出了研究目标,但建构主义理论也好,现代教育技术也好,任何一种理论或技术都无法不经实践的检验、辨别与改进,拿来就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曾谈到:“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现代教育技术要想被语文课堂教学所接受,也必须经过这样一个“为我所用”的占有、挑选的过程。事实已经证明,建构主义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但其本身的理论局限、现代教育技术的利与弊,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关系的变化,决定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技术或教学理论还无法在语文课堂上直接套用,这就使课题研究面临一系列复杂问题,造成了课题研究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调整研究的思路,课题必须首先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依托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明确语文教改目标,有选择地吸收、融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从而实现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这不仅仅是说法的变化,而是一个思路的变化,立足点的调整。
其次,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不等于教学最优化,教学最优化的决定因素不在于使用哪种媒体,而在于教师所持的教育观念。 “如果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依然以落后的教学理论作指导,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就从原来的教师的人灌变成电灌或人机共灌。”(2)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再强大,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只是为语文教改提供了一种可能,但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包揽一切,喧宾夺主,对它过分的依赖,反而会失去人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堂上各自的角色定位,学生的主体、教师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优秀教师之所以教得好,关键在于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最好是激情)、主动性(知识之内在逻辑的魅力以及知识对学生当前和今后发展之价值的吸引力)。因此,即使此时仍然只是教师的讲授,但此刻的教与学和后者的教与学可以有本质的不同,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教与学的立足点是学还是教。优秀教师是把教师的教融化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了,教是手段,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成功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起学生主动建构的欲望与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这就使得课堂从单纯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上来,这看起来是视线的移动,但却是一个实质性的转变和观念上的飞跃。传统教学之所以备受死板、僵化的指责,也在于课堂对学习结果的过分关注,忽视了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的意义,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了诸多恶果。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成就动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成功动机。(3)由于学生在智力结构和发展水平上是有差异的,其成长环境和各自经历不同,他们在学习上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协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而定,不可强求统一,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经过努力后,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当人把精力放在关注自身的努力时,他就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不关注自身的努力时,他就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不关注一时的成败,他明白,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向目标前进一步,因此,即使面对困难,他也不畏惧,也要设法克服,为了实现目标,他敢于尝试错误,敢于探索,所以他的努力、态度是积极的,学习起来是主动的,这时的学习动机是持久的、内在的.同时,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其意义还在于让学生把学习作为其提高人生质量的追求。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优化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然就优化了学习结果。因此,必须把我们的着眼点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这种对学生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视,体现了人本主义全面发展的主张,对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正是培养创造精神的前提,而学习过程中尊重个体差异,培养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分层教学,恰恰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所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交互功能,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的创设,强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就是强调反复交互。
对课件空间的探索
由此,我们可以尝试给作为交互的焦点——课件的功能和定位作如下描述:课件不应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呈现学习内容的容具,它应该是关注学习过程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可以激发起学生主动建构的欲望与兴趣,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的一个动态的,具有强大召唤力、启发性的,可以从中不断衍化、生成新的思维结果的无限广阔的空间。它应该是点燃思维火花的导火索,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是学生探索学习的抓手,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是尽情创造、实践的自由乐园。这个空间应该有活泼的流动的思维,有鲜明生动的个性,有植根与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性感受,有情感交融、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
这种对空间的呼唤,首先是出于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创造意识的呼唤。对于创新人才的含义,何克抗教授曾经作过精练的概括,创造型人才=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实践能力+有意义的独特产品(观点、作品、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必须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人意识,使学生从教师、教材乃至课件的话语权威中走出来,先要有可想,可说、可做的自由与空间,然后才能有敢想、敢说的主体意识,才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话语,进而才有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独特的观点、作品、方法。目前,许多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已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结论,如果课件中结论性的东西太多,学生就很难超越现有结论有自己的思考。另外,当课件着眼于思维的引导、实践能力的训练,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时,课件的启发、引导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搅动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更活跃的思想,也就可以有更多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或结果产生。这样动态的、可以不断衍生的特点造就了课件对学生的召唤力,而其召唤性的大小,应该成为衡量课件质量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对空间的呼唤,更来自于语文学科本身的认识特点。语文课本中的文学内容占70%,语文课的主要活动——阅读、欣赏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真正的作品总是具有极大的混沌性、模糊性,包含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有的“意义”甚至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无法明晰化的,作品的价值是要在读者的创造性的阅读中去实现的。也就是说,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甚至是无穷尽)的,而且随着阅读对象,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而文学的魅力恰恰也正在于此:真正的文学作品总是常读常新,并且给阅读者带来真正的创造性发现的喜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学语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作,对于启发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艺术想象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正是由于每部作品为所有的读者都提供了一个可供多方解读的空间。因此,教师、课件对作品过多过细的分析解释无疑是多余的,吃力不讨好,这种过度的关怀反而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的侵犯,它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限制了学生的解读的空间,甚至可以说它剥夺了学生阅读的乐趣, 更束缚了学生的创造与个性,这不仅不符合阅读的一般规律,更与培养创造精神的基本出发点背道而驰。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读者群,是需要培养的读者,他们的阅读和审美既要尊重更需要引导,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以及课件的话语权利就在这里体现。
这样的课件相对于那些大而全的课件来说是有缺陷的,在内容上不全面,然而这样的缺陷是必需的,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它更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学生最需要而仅凭教师或传统媒体无法达到或更好解决的问题,或创设情境,或学法指导,或学习点拨,或人机交互……只有针对性才有实用性,课件不再是在课堂上到处开花,面面俱到的“全能选手”,而是课堂上的一个或几个兴奋点,兴奋学生的思维,兴奋教师的教学,使平淡处生奇,使无疑处生疑。也只有针对性才有灵活性,课件不再仅仅是课文的阐释,资料的展示,方法的罗列,而是提供了一个可供多方解读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活跃的,更是有目的的。如此,现代教育技术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才能充分显现。
课件本身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而存在,但是我们应该警惕在人文学科中,不能让科学主义的力量将语文的人文精神消解,要充分地利用科学,就要对科学进行合理的限制。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创造性,也有破坏性。这种警惕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对语文教学的各种反思与批判声中,就有“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的呼吁。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失误之一就是科学主义的泛滥,人文精神的消遁。当然语文教学可以用科学理性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步骤,摆序列,循逻辑等,但科学主义的理性方法永远不可能彻底清晰地解决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不可能根本解开语文教学之谜。(4)过度追求教材体系的逻辑化、教学点的细密化;教学方法上对语言和内容的透析化、准确理解化;语文知识完全量化;语文能力的训练层次化;语文考核测评的标准化等等,科学理性的剖解越深入,就越背离语文教学的本质。 “人文学一般并不能单纯地从逻辑概念和逻辑上来解释,而总是更多地与某种‘先于逻辑的东西’相关联”。(5)语文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总体特征趋向于综合整体、动态化、无规则、无序列、内隐和模糊。
只有当科学的理性方法在人文精神的领导下,去创造人化的情感空间,才能使科学为语文所用,现代教育技术才会与语文课堂真正结合。从这个角度看,课件的空间不仅是自由的、流动的,更应该是模糊的,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唯其是动态的、模糊的,才可以不断衍化、生成新的空间,才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神奇力量去构造气韵流转的人文环境,使学生透过科学的眼睛去体验、去感悟,体验生命的情意,感悟生活的多姿……以有限的空间唤起学生无限的求索与创造。
这样的空间需要利用课件来营造,但课件本身无法生成、衍化,只有在课件与教师、学生(主要是学生与课件)之间的不断的交互、对话中,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不断被搅动、被拓展,课堂才能有充满活力的思想涌动。课件的生命力要靠交互来激活。这种交互一方面来自课件的交互功能,另一方面来自课堂的交互设计。前者属于课件的设计问题,后者属于课件的使用问题。
对课件的使用更集中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师、学生、课件这三者的关系,可以打一个比方来说明,如果说学生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风筝,那借以放飞的长线就是课件,风筝飞得有多远多高,就看教师手中的长线能放多长,又如何控制。“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课件走入课堂后,教师并不是放弃了对课堂的控制,而是利用课件达到了更高明的控制。这种控制以给学生更多自由为目的,更有随机性,更有创造性,也更富挑战性。
参考文献
(1)唐 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软件》
(2)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
(3)马利文:《关注学习过程》
篇7
关键词:音乐课;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合理运用;情感教学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渗透到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是指能传播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包括电影、电视、CD-ROM、VCD、DVD、电脑、网络等,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中介。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弥补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足和缺陷,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音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
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一些老师过于倚重于多媒体的课件展示,忽略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体现,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教师因忙于课件和电脑的操作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设置好的一个个画面上、一个个程序之中,使音乐课堂变得呆板沉闷,教学的灵活性大打折扣;教师课前设计了完整的课件,结果课前或课间突然停电了,由于牵扯在课件上的精力远远超出了进行课堂设计的精力,结果把教学弄得支离破碎……这是否走进了误区?这是否有滥用多媒体的倾向?音乐课必须使用多媒体,必须制作课件吗?不然就不是好课吗?透过这些现像,笔者就多年的经验谈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的问题。
二、科学理解、辩证看待多媒体技术
随着课改、教改的不断深化和音乐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成了音乐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和素质。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多媒体运用能力势必与学科运用能力相整合,使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它的直观性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其动态性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搭起了桥梁,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学生每一次探索都能获得认知和创造的乐趣,使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也对探索过程产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的应用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创设了条件和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多媒体技术更为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全方位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可以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在家中或计算机室等场所进行自主学习。
三、处理好人―机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师优化教学的一个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它不会也不应该超过教师的地位,课堂教学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参与,当然使我们的课堂更丰富,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与运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的作用也更大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快地通过学生的反应,得到许多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而就目前而言,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在制作课件上,教学过程中又用过多的时间操作和调控设备,似乎有了课件教师就可以解脱出来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教师仍然是上课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且所担负的责任也更大了。
第一,教师自身特有的人格修养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情感的教育是任何单纯的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老师曾说过:“教师要适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不要忘记自身教学能力的体现,不要完全借助音响,否则就脱离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过程。”比如:在教唱《外婆的澎湖湾》(五年级第九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可以将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及澎湖湾的美丽风光等录象资料做进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宝岛台湾的人与景,并且结合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澎湖湾风光的时候,教师尽可能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
第二,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只有依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确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新人音版一年级)。该曲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三个片段的情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如果单让他们听是不太可能听懂的。因此要从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出发,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应内容的动态画面,在欣赏该音乐的过程中分别插入,使他们对曲子内容的认识就在听与看中完成。就这样通过老师的精心准备和设计,将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的内涵。接着,让他们再展开想象的翅膀,更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了。
第三,明确主体与辅助的关系。音乐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教育、人与人的对话,教师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辅助工具,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盲目或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将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变为冰冷的人机关系,使教师沦为一个“解说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也违背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的初衷。
四、恰当、适度应用多媒体
合理地使用音乐课件,紧扣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抽象的音乐变得直观,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以及智力上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其次,课前做好精心准备。这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地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应该在备课过程中就把运用教学媒体列入必要的内容,在教案中体现出多媒体使用的程序与方法。课前应仔细检查设备有无故障,事先看或听一遍所装备的教学课件,避免临时出问题而手忙脚乱。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哪些时候该提出问题,哪些问题应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环节应提醒学生注意,都要井然有序。使用多媒体,一定要选择最佳切入时机,把学生思维和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的对象上去,以保证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制作多媒体音乐课件的原则
1.音乐性、审美性原则。要集中体现音乐学科特点,所使用的影像,声音素材质量要高,高品质的音乐才能营造完美的视听效果。 课件中的影音素材使用要得当,注重审美效果。一是课件本身的审美性,包括文字、插图、乐谱、版面设计等方面,应该给人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二是音响效果的审美性。音乐多媒体课件中最重要的素材是音乐,必须确保所用音乐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
2.直观性原则。教师在制作时必须要吃透教材,根据教学意图进行稿本设计和课件制作,直观、正确表达学科内容,以利于学生形象、快速、准确地理解知识。如《大海啊,故乡》一课,教师可事先制作好一页为歌曲配音效的页面,在播放或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依次插入不同的配音片段,如汽笛声、海浪声、海鸥的叫声等,歌曲就会显得更加直观生动,更加贴近人们生活,学生也就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3.趣味性、启发性、参与性原则。课件制作要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出趣味性、启发性、参与性原则,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再如《大海啊故乡》一课,可以将该歌曲的MTV和收集下来的各种声音素材都做到课件中,设置一些按钮,点击相关的按钮即可发出声音,还特意把MTV中的声音去掉,只播放画面,声音在现场由老师的伴奏、同学的歌唱以及几位同学即兴现场配音组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互动性强,点击相应按钮马上可以发出各种声音,可以先后,也可同时发声,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就不在话下。
还有如经济性、易操作性等原则,在制作时都应综合考虑,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这里就不一一详尽了。
结语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它多方面的优势特点,使音乐教学效果得到优化。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一种教学工具,它在教学上的使用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在某些方面占有优势的教学辅助手段,永远不能取代人的情感活动,我们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以情感交流、师生间的默契配合和即时互动等传统经验和方法的前提下,适当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丘萍,彭玲 .浅谈使用多媒体的利与弊.教育与职业. 2008.
[2]徐少平.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引用的原则.考试周刊.2010.
[3]张立新.应用多媒体优化音乐教学课堂.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4]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李松梅.浅谈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国教育
探讨与实践2011.
[6]李智.论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河北大
学.2009.
篇8
1 课题研究概述
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对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规模、深化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高校学科较多,每个学科教学又有各自的特点,每个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自身的教育技术素养、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存在差异,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不尽相同,多媒体教学怎样开展,如何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研究,由此构成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通过对高校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高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高校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利与弊及误区,对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出意见与建议。本研究对高校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对广大教师进一步认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课题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并配以适当的听课、走访的方法开展研究,根据高校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实际和高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设计问卷,运用相关的科学方法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分析、思考和论证。
研究课题的调查范围和对象 调查范围和对象为本地区的部分本科普通高校的人文学科及理工科部分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讲师职称以上占到89%,硕士及以上学位占到90%以上,年龄在30~40岁占到65%;参与调查的学生均在大三年级以上。
2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分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220份,实际回收216份,回收率98%;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实际回收200份,回收率100%。下面是此次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及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频率、学生的适应程度及参与情况 此项内容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情况及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感受情况。 调查显示,有88%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81%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多媒体教学中去,70%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很适应,并认为在本年度所学课程中,教师用多媒体上课的比例占到80%以上。调查表明,广大教师对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持积极肯定态度,并能主动应用到教学中去,同时学生也能进行积极的配合与参与。
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衡量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堂学习的兴趣,48.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6.5%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作用。调查表明,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作用,但广大教师还要进一步探索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和原因,使之与多媒体教学的长处相符,发挥更好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情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使用媒体的选择、使用媒体的类型及使用媒体熟练情况,反映了教师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能力。调查显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PPT)占到80%左右,使用网络课件占6%,使用网络课程占5.2%,使用专题学习网站占3.2%,不用多媒体直接板书占4.8%;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中,使用电子文本占34.8%,使用图片占37%,使用动画视频占13.7%,使用音频占11.8%;从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熟练程度看,非常熟练占35.6%,比较熟练占61.6%,不熟练占2.8%。调查表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PPT的使用比较多,对更先进的网络课程、专题网站用得较少,可能有三种情况:①网络资源较少;②网络在使用上不太方便;③教师网络技术不是很熟练。
2)从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使用文字与图片的比例来看,说明有一部分教师已基本掌握多媒体应用的基本原则技巧;动画、视频、音频使用较少与现成资源较少有关,如自己制作,技术上、成本上存在一定问题。
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满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调查显示,31%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很好,非常满意;48.5%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不错,比较满意。在这个79.5%中,有3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提高了学习积极性;26.7%的学生认为信息量大,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20%的学生认为有利于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2.3%的学生认为有利于优秀教学资源的利用。调查表明,目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是得到大部分学生认可的,学生满意程度是比较高的。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所采用教学方法的认识 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多媒体教学,反映出教师对多媒体的教学特性掌握的程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感受,也从一个侧面给教师提供了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调查显示,86.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当和板书结合使用,这样教学效果更好;22%的学生认为,部分教师的课件接近电子版的课本;1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播放课件时添加无关背景、插图、声音和动画会分散上课的注意力;3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播放课件时速度较快,影响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72.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所用的一些方法存在一定的看法,特别是板书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引起学生强烈的反映,说明部分教师的做法存在一定缺陷。
学校多媒体教室使用及设备情况 学校多媒体教室使用环境如何,体现出一个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水 平。调查显示,44.7%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室中投影仪屏幕显示效果不理想,59%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室音响不够清晰,78.6%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遇到过设备故障,65%的教师在设备故障后寻求过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对于出现故障的原因,49.7%的教师认为设备没有及时更新,25.3%的教师认为管理不善,22%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室数量偏少,使用频繁。调查表明,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不少,虽然引起故障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还需要学校教育技术管理部门认真分析,给出解决方案,确保故障降到最低限度。
学校对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要求及培训情况 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是各个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和要求教育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学校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视程度。调查显示,82.6%的教师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技术培训与学习,64.8%的教师有继续学习教育技术的愿望,85.7%的教师所在学校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调查表明,各高校普遍重视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并对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一定要求,而大多数教师也注重学习与参加培训。
教师课堂教学中所用多媒体课件的来源及制作工具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角,而多媒体课件的来源已成为应用的关键。调查显示,60%的教师使用自己做的课件,19.6%的教师使用教材自带课件,13.2%的教师使用下载的课件,7.2%的教师使用同行交流的课件。在自己做课件的教师之中,选择PPT作为课件制作工具占到92%。调查表明,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自己编制课件已成为课件来源的主流,这同时对教师的课件制作理念和制作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理念 目前教师自制课件已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体,自制课件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81.8%的教师认为课件制作应把教育性和科学性放在首位,34.5%的教师认为课件要有图像、图表,19.6%的教师认为课件要有动画、有声音,19.3%的教师认为课件要有与学生互动的环节,20.3%的教师认为课件在制作时要注意色彩和结构的运用,6.2%的教师认为课件只有文字就够了。调查表明,教师对自制多媒体课件的理念有基本认识,对课件的制作元素及表现方式有一定了解。
3 思考与建议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得到各方面充分肯定,但调查数据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注意。
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提升问题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及新思想、新观念的指导下,在传统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努力优化教学效果的过程。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要具备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设计、整合、开发、实践、应用、评价的能力。因此,不断提升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对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根据调查、走访的情况,从宏观上看,近年来各高校非常重视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提升,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大量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从微观上看,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还没有深刻理解多媒体教学能力的内涵,在增强多媒体教学主动性方面,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中应用多种素材元素,形象直观、生动、逼真。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播放为主,忽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讲授、提问、板书、讨论交流这些教学环节。把传统教学环节贯穿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与帮助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的比例很大,有的教师几乎100%地用课件上课,传统教学环节很少应用甚至不用。同时,多媒体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甚至有些多媒体信息(图片、动画、声音)干扰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依赖多媒体,如遇停电和设备故障,教学就无法完成。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一味灌输很多知识,学生来不及思考与消化,再加上授课进度过快,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压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多媒体教学普遍应用的过程中,各位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要确立多媒体是一个辅助教学手段这个基本思想,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加重视传统教学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的特点相结合,取多媒体之长补传统教学之短,或者说以传统教学为基础,适当加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着眼于整体教学效果的增强。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课件制作得好与坏在多媒体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已经能够制作课堂教学中所用课件,而且也具备一定的课件制作理念与技术,但由于高校条件的差异、师资水平的差异及教师个人素质的差异,从调查、走访、听课情况看,目前高校教师课件制作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问题。
1)部分教师的课件接近电子版的课本,整版文字且字数较多,字号较小,背景与文字反差较小,大教室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后排学生看不清文字。多媒体教学只起到幻灯或投影的作用,教师照屏宣科,严重影响多媒体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制作工具选择单一。目前绝大多数教师使用PPT来制作课件,而且使用的是PPT的基本功能,对于PPT的一些特殊的、快捷方便的功能知之甚少,由此制作的课件比较平淡,针对性不强,特点不充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课件制作缺乏系统性的思考,没有问题意识,不愿意在课件的设计上下功夫,没有从如何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课件按照讲课的流程来编排,更没有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理 念与思路相融合,课件只能用于应付教学,很难出现好的教学效果。
4)课件制作的基本功欠缺。课件由多种元素组成(色彩、声音、动画、视频),只有各种视、听觉元素有机组合,才能制作出完美的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画面。它需要制作者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及艺术方面的品味和技术方面的能力,缺一不可。广大教师还需不断努力学习、苦练基本功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好的多媒体教学效果依赖好的课件,好的课件制作需要好的设计思想、好的制作理念、好的制作水平和制作能力。由于高校教师学科背景不一样,个人能力不一样,学校条件也不一样,因此,提高课件的制作能力和质量需要各方面不断努力,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与设施要加强管理 多媒体教室是多媒体教学的首要条件,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设备老化情况严重。多媒体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各种性能不断下降,不断出现各种问题,有很多故障在使用中随机出现,教师没有能力排除,导致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
2)管理上存在疏漏。各高校多媒体教室比较多,都是分批建立的,设备型号、规格不相同,各教室使用的频率不统一,教师个人的使用习惯,课程的性质不尽相同,这都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管理方法不能一刀切,对于不同的情况要不同对待,从使用到维修、维护等各方面都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很多高校在管理上忽略了这一点,管理制度僵硬,管理方法机械,管理水平不高,从而造成这样那样问题的产生。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从高校的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和各种技术服务与保障工作,使广大教师用得方便、用得放心,保证高校多媒体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日趋广泛,要开展好多媒体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有完善的设备支撑,还需要有教师积极的参与,更需要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政策资金的投入,只有在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9
【关键词】种类 范围 现代教育技术 实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46-02
教师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开发成课堂资源。同时,积极开发资源的教师也是课程的资源、新课程的资源、社会的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服务于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各种物力和人力,不仅包括非生命的实物和信息,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教学资源作为学习与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资源建设也成为各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教学资源按是否有生命可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
一些物化的非生命载体,如教材、教具、录像带等;生命载体,如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其他人士。这种具有内在性的教学资源的主要生命载体,他们自身创造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是课程教学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应关注这些人所具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开发和利用社会各方面人士所具有的信息资源,课程作为知识的载体,必须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做出敏锐的反应,从课程专家着手研究到开发实验,再到推广普及,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最终推广的课程很难反映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成果和社会发展需要。这要求教师树立课程开发意识,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例,请一些在有关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到学校讲课,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向学生介绍经验并共同讨论在学习上应该奋力达到的目标等。
二、教学资源按资源的范围可分为校内资源和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校内资源又可分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
1.“远亲不如近邻”,最好的教学资源――学校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随时也有可能出现“错误”,造成课堂的意外,产生新的教学资源。这种意外有时会令教师措手不及,但这种意外又是我们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资源。这种资源,有的老师用得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老师用得不当,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碍于课堂教学。
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与利用,由技术的综合性决定了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生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触摸、使用和思考,通过对一些他们熟悉的事例的解析可以加深对课程基本概念的理解。
2.家庭资源要合理开发,为课堂所用
技术的两面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的两面性,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家庭用品或事例进行教学。
利用家庭生活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流程的概念,体会“流程的组成和描述”以及“流程的优化”是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预习作业中,学生可以举出包饺子、做元宵、炒鸡蛋、用洗衣机洗衣服时打扫卫生或读书、体检、一天的课程安排、看病……等许多贴切的例子,来说明流程的概念和流程的组成。在讲“时序”的时候,我可以提问:起床后,怎样安排洗漱、吃早饭、晨练;学生的热情很高,思维上也产生了冲突,我很容易就把问题引申到流程的优化的目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资源的选取和开发,我们应该遵循“实效而有价值”的原则;教学资源的运用,我们则要遵循“恰当而有效”的原则,让教学资源切切实实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学校可充分利用社区、校外实践基地、博物馆等活动场所,整理和形成合适的学习素材,如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农村地方资源,如黄土,植物体等作为活动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挖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应该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在《技术试验》这里,我用了视频《汽车碰撞试验》及《Nokia的三防试验》,学生的热情高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中许多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了,弥补了学生缺乏临床感性认识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相应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辩证的看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扬长避短,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成为教学的好帮手,提高教学实效,从而开创教学暂新的局面。
四、实物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直接用具体的实物来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有效的办法。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有关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在大脑中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技术知识就是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问题或现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要通过实际的物体让学生去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课堂实施“做中学”和“学中做”,达到课程要求的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课堂应用的实物可以老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更加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需要学校统一进行装备。其实在利用实物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室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从学生的书包、文具、装水的瓶子和小玩具,到多媒体平台组成的物体、窗户的设计与材料等等。关键是我们教师能够用心的发现和恰到好处地把实物利用好。这既可以丰富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切身感受到技术就在自己身边,更加突出了学生的本质。如三视图这里可以借助好多身边的实物作为教具。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究、积累和创新,不断去完善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最优化的整合,资源必须与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优秀的教学案例。同时,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追求多样性,为了使用而使用这一资源,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治.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过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93-0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才能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并,能与现代通讯设备形成网络,构成全方位、多渠道、文互式的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顾名思义,多媒体技术是对图形、图像、文字、三维动画、声音、音乐及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及表现的技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1.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效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乐学不倦。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信息量加大,学生易于接受,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3.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改变灌输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轻松的学习。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既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练的层次、练的力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由此看来,多媒体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学习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可控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人机交互、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信息传递反馈环境,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界面。并且计算机多媒体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更具有实际意义,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4.突破重点和难点,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知识面更广。学生们在这些动感的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进度的加快,使学生无形中增加了额外的自主学习时间。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教学的视听效果,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使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使用而变得生动活泼且通俗易懂。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学生看了以后,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知识。这样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把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多媒体教学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 ]
[1] 张会敏. 浅议多媒体教学. 职业与教育,2008.
[2] 沙莲香.传播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3] 高宝玲.学习者特征与教学设计[M]. 中国电化教育,1998.
[4] 马淑荣.浅析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国现代教育
装备,2009.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