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公式范文

时间:2023-03-16 13:1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公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理公式

篇1

初中物理阻力公式:F=uN(u为动摩擦因数),阻力分为多种阻力,其中空气阻力Fw的计算公式是:Fw=1/16·A·Cw·v2(kg),v为行车速度,单位:m/s,A为汽车横截面面积,单位:m2:Cw为风阻系数。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还要受到管件,阀门等局部阻碍而增加的流动阻力,还包括由于流通截面的扩大或缩小而产生的阻力。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称“阻力”。在一段平直的铁路上行驶的火车,受到机车的牵引力,同时受到空气和铁轨对它的阻力。牵引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反,牵引力使火车速度增大,而阻力使火车的速度减小。

如果牵引力和阻力彼此平衡,它们对火车的作用就互相抵消,火车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液体中运动时,运动物体受到流体的作用力,使其速度减小,这种作用力亦是阻力。例如划船时船桨与水之间,水阻碍桨向后运动之力就是阻力。又如,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因与空气摩擦而受到阻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定义: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s/t(v是速度 s是路程 t是时间)

2、重力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公式:G=m*g(G为重力 m物体质量 g重力系数)

3、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公式:ρ=m/V(ρ为密度 m物体质量 V物体体积)

4、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公式:P=F/S(压强P 压力F 受力面积S)

5、液体压强

公式:p=ρgh(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

6、机械功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W=FS(W是功 F是物理受到的力 S是距离)

7、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功率P 功W 时间t)

8、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5)U1/U2=R1/R2(分压公式)

(6)P1/P2=R1/R2

(九)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4)I1/I2=R2/R1

篇3

关键词:物理公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94-02

中学物理教学中,历来重视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物理公式的教学。物理公式是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是将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去其次要因素,把握主要因素,去其偶然联系,把握必然联系,透过表面现象,揭示内在本质,将复杂的物理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用数学式子进行表达。物理公式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搞好物理公式的教学,对于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物理规律,以及应用物理规律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重视公式的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物理知识是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那么公式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绳子。

一、物理公式的得出

在初中物理中,公式的得出往往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在整个公式的得出过程中,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实验,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比如在进行《压强》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压力,然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再结合实验让学生明白压力的效果有差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时候学生非常想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会有许多猜想,这些猜想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要努力回忆他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并进行逻辑思维。学生猜想完毕,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两只手同时压在一支铅笔的两端,让学生感受粗的一端和细的一端的差别,再让学生用不同的力作用在铅笔上,感受不同大小的力作用在同一端上面的效果。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这时候教师可以再设计更为直观形象的实验,可以在一个架子上面绷一个橡皮膜,然后用一个小凳(小凳的脚上面钉上钉子)的凳面放在橡皮膜上面,看到橡皮膜发生了形变,再在凳面上面放一个砝码,看到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又大了一些,再把小凳倒过来,用凳脚放在橡皮膜上面,一下子橡皮膜就破了,学生本能地发出惊呼。学生再次认识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这时候由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这个定义压强的计算公式:P=F/S。这样,通过实验得出公式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公式相比,课堂气氛要活跃得多,学生能力培养要多得多,学生对公式理解要深刻得多。

二、物理公式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物理公式中每个符号表示什么物理量,每个物理量表示什么物理意义?其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有哪些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这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使用?这都是学习物理公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把这些弄清楚,那么在以后的公式应用中就会出现很多错误。一些学生能够把公式记住,但是却完全不能应用,就是因为没有正确地理解公式的这些要素。比如:P=F/S的理解中,就需要知道P表示压强,它的单位是帕斯卡,S表示受力面积,它的单位是平方米。F表示压力,它的单位是牛顿;还要能够进行单位换算,有同学往往是单位换算错误导致计算错误,这是非常可惜的;这个公式的使用条件是对所有的物体;特别要理解什么是受力面积。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弄不清楚。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些例子反复强调,让学生充分掌握。还有,同样的字母,在不同的物理公式中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也要求学生要把它区别开来。比如:同样是P,在P=F/S中代表的是压强,而在P=UI中代表的是电功率。如果学生不能够把字母在不同公式中代表的物理量区别开,那么学生在应用公式时就可能乱用公式;计算同一个物理量的公式可能有好几个。那么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不同公式的适用条件。比如:计算电功率的公式有:P=UI,P=IR,P=U/R,P=W/t。其中P=UI,P=W/t适用于一切电路而另外两个公式只是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果在非纯电阻中用这两个公式就会出现错误而学生还认为是正确的。老师告诉他们这道题错了的时候他们往往找不出错误的原因,反而觉得自信心受到了打击而失去信心。所以在公式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好公式,为学生对公式的应用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物理公式的应用

1、利用公式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考试方式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公式理解作为基础。因为计算题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题型,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做这种题型都有一种畏惧心理。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公式的不理解。他们只是简单的记住了公式。而公式的内

涵和外延却没有理解。解计算题肯定离不开公式。这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清楚的。

2、应用公式解释现象

如在解释压强的一些现象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P=F/S这个公式。在解释铁轨为什么要铺在枕木上时,根据公式可以看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就可以解释为:这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就这样,通过这个公式就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全部理解了。并且学生记忆起来要容易得多。

3、利用公式计算比值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物体压强之比为3:1受力面积之比为2:3,求压力之比。在解这题时就要用到公式P=F/S变形后得出压力的公式F=PS,然后再把比值代人公式就可以这样计算:F=PS=3/1×2/3=2/1就可以得出压力之比为2:1。这样把比值代人公式很快就算出了答案。用这种方法计算比较复杂的比值就很简单。

4、利用公式解图像题

如下题: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c物质的密度最大

C、b物质的密度是2×l03kg/m3

篇4

一、 测量的初步知识1.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 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 1毫米=0.001米=10-3米 1微米=0.000001米=10-6米 1纳米=0.000000001米=10-9米【记忆法】倍率 103 10 10 10 103 1031Km — m —dm — cm — mm — um — 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三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消除的。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滚轮法:(3)代替法: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判断物体静止或运动,以及运动情况的方法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参照物与被判断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4、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5、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6、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v= s / t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7、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8、测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 = s / t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9、用v = s / t变形公式,解答物理计算题(计算路程与时间)计算过程中,要写清楚公式、原理;所有的数值和结果都要带上单位。

三、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四、热现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7、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不同点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相 同 点

升华—————————│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液化 凝固 │————————— 凝华

五、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13、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6、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7、凸透镜成像规律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u 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七、质量和密度 1、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质量的单位及换算: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1t = 103 kg = 106 g = 109 mg2、质量的测量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秤量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④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读数时应注意应以游码左边缘对应的刻度为准。天平的称量和感量:每台天平能够称的质量叫天平的称量,也叫秤量。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3、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 / V(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单位体积的质量为密度。 (4)密度的测量: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5)密度的计算和应用:水的密度是1.0×103kg/m3=1g/cm3

八、力1、力的定义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2、力的概念的理解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5、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9、力的图示的作图方法(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5)标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的方向(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10、力的示意图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11、重力的概念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12、重力的三要素大小:G = mg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摩擦的种类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14、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①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15、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加物体间的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①减小物体间的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6、合力的概念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17、力的合成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 =F1 + F2(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九、力与运动 1、平衡力 平衡力: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平衡力的条件(或特点):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其中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是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还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键 2、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1)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3、惯性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②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没有关系③ 注意:惯性不是“力”,叙述时,不要说成“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或“受到惯性的作用”等说法【记忆法】(1)惯性理解的顺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2)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不受力受力分析 合力为0 状态不变受力 平衡力 物体 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状态改变静止 不受力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不变 平衡力状态分析 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状态改变 非平衡力

十、压强1、压力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注:压力与重力①重力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②压力方向总是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而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③压力的施力物体可以是各种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肯定是地球2、压强(1)用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3)公式:p=F/S 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理解:①S指的是物体的受力面积,如人走路时,受力面积是一只脚的面积,而站立时是两只脚的总面积。②对于放在水平面上的柱形物体,当其不受外力时,可以依据密度和高度来比较不同物体对支持面产生压强的大小。P=ρgh(4)单位:帕斯卡(Pa)(5)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的改变方法原理 利用公式:p=F/S 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

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三例:①速滑运动员的冰鞋装有冰刀;②投向靶盘的飞镖;③用力刹车。

篇5

1、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内容各占高考的38℅,这些内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和实验题中。

力学的重点是:①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②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③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④振动和波等等。⑤⑥

解决力学问题首要任务是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分析物理情景,建立正确的模型。解题常有三种途径:

①如果是匀变速过程,通常可以利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如果涉及力与时间问题,通常可以用动量的观点来求解,代表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③如果涉及力与位移问题,通常可以用能量的观点来求解,代表规律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

后两种方法由于只要考虑初、末状态,尤其适用过程复杂的变加速运动,但要注意两大守恒定律都是有条件的。

电磁学的重点是:①电场的性质;②电路的分析、设计与计算;③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的问题、能量问题等等。

篇6

多媒体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的效益,但也有它的缺点,尤其对中下等学生,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他们的思维与记忆根本跟不上电脑的节奏,况且多媒体制作既费时又对电脑操作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这对很多教师来说,堂堂运用多媒体是不切实际的。板画是切实可行的,可以辅助教学,提高授课质量,是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2 定义

画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对我们物理教师来说,这里不是美术上要求的画,是简笔画。板画就是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说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物理教师在黑板上运用简笔画的技巧,把抽象的物理过程,以画的形式快速地展示给学生,进而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手段。

3 重要性

3.1 板画是开启思路的钥匙

板画是开启思路的钥匙,力学中的受力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样运动草图,是解答运动学问题的思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光学中的光路图也是如此。由此可知板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我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3.2 板画有助于教师讲解、传递难于表达的知识信息

教学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它,不仅可节省繁杂的语言描述,同时更具有生动形象的作用。板画在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分析物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板画有助于多种器官的协同作用,扩大感知量

发挥视觉作用,去感知新信息、新材料,调动多种器官了解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系统,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概念,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生动有序的板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并可调动非智力因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4 板画能给学生以赏心说目、心旷神怡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享受

严谨美观的板画,能给学生以赏心说目、心旷神怡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享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书写和绘画能力的技巧是大有益处的。通过精心设计的板画,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使学生的精神得到陶冶和美学的享受,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4 要求

4.1 构图简单,示意确切

板画不仅可将一些无法搬到课堂上的东西直观地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而且可把复杂的事物通过合理的简化,将其基本结构、核心部分简单、突出地画出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原理或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板画比实物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对于有些课本上已有的图,也有必要画在黑板上,以引起全体同学的共同注意,便于教师讲解。

板画应笔划简洁、主体突出、直观明了,起到既可以说明深刻的物理问题,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物理课的板画,主要是示意物体的形态或某一部分的结构,并不是要求把物体的各个细节都画出来。

教师要以简单的笔法,在较短的时间里画出来。构图尽量简单,无需特别润色,板画虽然主要是简图或示意图,但也不能信手随便画,更不能简单到学生不能理解,板画必须示意明白、确切,从而不引起学生的误解。

4.2 讲画结合,边讲边画,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讲画结合,边讲边画,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过程,这也是板画优于一般挂图的原因。如“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这一结论比较抽象,尽管用演示实验进行了验证,但对其平衡的过程和微观机理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形象的理解,可按导体刚进入电场和达到静电平衡前后画出三个示意图。按时间顺序对应板画分析,导体内部自由电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而做定向移动,使导体两端的电荷聚积而形成附加电场,并与原电场叠加,直到附加电场与原电场的场强相等时,电荷停止定向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导体内场强也正处于处处为零的状态。这样结合板画的分析,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静电平衡的真正含意,便于学生记忆“处处为零”的结论。

4.3 板画的画法应符合制图的基本要求

板画的画法应符合制图的基本要求。板画的种类一般有立体图、透视图、剖面图、平面图和示意图等。在黑板上虽然可同时画不同的图,但在同一图上不能包括不同类型的画图的方法。另外作图的线段应粗细得体、虚实规范。

4.4 比例协调,准确规范

板画的画面比例应当尽量能与实物相比较,在同一图中比例尺要尽量统一。当然特殊情况除外,如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转、原子结构等问题,一般无法满足实际比例的需要。但有些板画必须严格注意比例,以求准确的反映其物理事实。如画天平时,应尽量使天平两臂等长,两托盘相同;画变压器时,虽然原、副线圈的匝数不一定严格按比例画,但是升压还是降压应该表现出来。

定量画图要力求准确才有实用价值。物理板画中包括一些推导公式、探寻规律用的函数关系和物理图象,若不准确地画图,则会造成公式无法推导或不能总结出正确的规律等问题。

4.5 板画中的彩笔使用不宜过多

彩色对引起学生视觉反映确有增强作用,但板画中的彩笔使用不宜过多。那种花花绿绿的板画,由于彩笔的数量和种类过多,往往显得杂乱无章,反而不能加强板画应起的作用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视觉卫生。规范的板画不应使人感到眼花缭乱,而应使人感到赏心悦目,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4.6 板画的内容要注意科学、严谨

板画的内容要注意科学、严谨。所画的图形应与所述的物理过程相符合,不能草率板画的内容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甚至还可以进行预演练习,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序进行。切不可课前无准备,上课时随心所欲地写画。

5 结束语

板画是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可以辅助教学,提高授课质量。它是开启思路的钥匙;它有助于教师讲解、传递难于表达的知识信息;它有助于多种器官的协同作用,扩大感知量;它更能给学生以赏心说目、心旷神怡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张曦.要重视物理教学中板书(画)的设计与使用。物理通报,2007(10)

篇7

1什么是StudioPhysics

RPI将其特点归纳为[2]:集成化的理论讲授和实验课,精简的讲授,高技术强化的学习环境,合作性的学习小组,以及师生间的高度互动.麻省理工学院(MIT)可能是使用StudioPhysics最具影响的学校,它对StudioPhysics的定义是[3]:一种对大学新生进行大学物理教学的新模式(For-mat),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物理现象发展出好的直觉和概念模型.这一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是利用网络连接的电脑和桌面实验装置,在高度合作和亲自动手的环境中学习.

2StudioPhysics的具体实现

StudioPhysics的最大特点是将传统授课和课堂活动(In-classactivities)融为一体.下面,我们就教室、课堂讲授和课堂活动三方面分别介绍.标准的StudioPhysics需要在一个专门的StudioPhysics教室中进行(参见图1).这一教室除了具备我们一般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之外,在每一张课桌上都有网口和与LabProDevice相连接的USB接口.通过LoggerPro数据采集软件,可以将桌上实验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从而方便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课堂规模为48人(实际上可以为60~90人,主要受教室限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主讲教师,一名研究生助教,一名本科生助教.助教的作用是在课堂活动期间巡视课堂,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StudioPhysics仍然分为StudioPhysics1和StudioPhysics2(相当于我们的大学物理1和2).总学时为120左右,每周两次课,每次2学时.StudioPhysics中包含的授课形式是:主讲教师首先在课堂的第一部分内,以传统授课形式介绍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概念,并随机解答课堂提问.然后学生在教师、助教的协助下开始本次课的课堂活动(In-classactivities).要求当堂完成实验操作及数据采集处理.这种授课形式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设计好课堂实验和活动的问题,同时由于教师只作重点和总结性的讲课(一般每次课不超过40min),因此学生的课前阅读成了StudioPhysics的一部分.课堂活动(In-classactivities)是StudioPhysics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StudioPhysics区别于传统物理教学的根本所在.课堂活动的设计是与同一课堂内容紧密配合的.课堂活动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桌上实验与数据采集及其分析;根据实验和课堂内容设计的练习,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澄清概念及其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内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完成第一部分.而第二部分则可以课下完成.

3StudioPhysics标准化进程

目前,RPI的StudioPhysics的课堂活动涵盖了近50个实验.其中力学18个,电磁学24个,波动(机械波和电磁波)9个,近代物理部分有5个.这些课堂活动是与他们的教学内容相配套的.RPI在实行StudioPhysics教学形式的同时,他们的教材采用了Halliday,Resnick和Walker编写的《FundamentalsofPhysics》(第8版).该套教材采用了基于网络的课程管理系统eGradePlus.出版该教材的JohnWiley出版公司,同时出版了和该教材配套的eGradePlus:WileyPlus.该系统使得指导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网络布置、提交、批改作业.值得一提的是,Resnick是PRI的荣退教授.由于StudioPhysics是公共基础课,面向全校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从1993年RPI实行StudioPhysics教学的同时也使这一教学形式标准化.对于StudioPhysics1和StudioPhysics2分别由两名课程主管教师负责课程设计、考试安排、教案准备.所有的教师遵守标准的教学大纲,统一的电子教案,所有的学生完成相同的课堂活动,相同的作业,标准化的考试.但这并不影响主讲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个性发挥.

4StudioPhysics教学实例:磁场

学生在上课前必须预习教材第28章“磁场”第1—第3节.上课时,老师先讲授30min.课堂活动:(In-classactivity):磁棒的磁场.课堂活动设计的目标: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磁棒的磁场.利用HallProbe测量磁棒轴线上的磁场,与根据由假设的正负“磁荷”产生的磁场公式(该公式由点电荷的电场公式类比得出)计算的结果作比较分析.实验器材及软件:磁棒,米尺,指南针,HallProbe;LoggerPro磁场数据采集软件和Excell磁场数据处理电子表,电脑.具体的过程:1)测量磁棒的长,宽(L,W),见图2(a).2)不考虑内部磁场,将磁棒设想为两个极性相反的“磁荷”,令D=L2-W2[图2(b)].利用测得的W、L,可以计算出D.假定“磁荷”产生的磁场类似于点电荷的电场,Qm代表“磁荷”量,这样x方向的磁场可以表示为Bx=Qm4π1x-D2-1x+D2.这是一个武断推测的公式,为此需要测量一些实际位置的磁场.3)测量Bx与x的关系.利用HallProbe测量轴线x上的磁场,由LoggerPro收集记录并给出B-x线.将测量的L、W及第一个磁场测量值,输入事先设计好的电子表格,从而计算出Qm4π.然后利用由此计算出的Qm4π,计算出所有对应点的Bx,画出Bx-x线与测量的B-x线作对比,讨论它们的误差.

5StudioPhysics的特色

从上面的教学实例不难看出,本次课的内容是大学物理的基本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容易一笔带过.而在StudioPhysics的课堂活动中,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探究物理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研究性的主动学习,使研究性主动学习成为有的放矢.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StudioPhysics的特点总结如下:1)主动学习.StudioPhysics成功地将教学主体从教师转换为学生,不但要求课前预习,课中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请教教师,还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学习目的.2)学习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在StudioPhysics课堂里,学生自己安排实验,优化过程,采集数据,分析原理直到得出科学结论,其实就是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达到科学探索的目的.3)在集体中学习成长.3人小组中,每个人必须积极思考、密切合作、相互砥砺、共同提高.通过具体问题在同一环境下的集体学习,不需要教师的指点,同学也会自觉取长补短.这对于人的成长是很有益的.

篇8

关键词:理论知识;钻研能力;艺术性;语言艺术;演示实验

每年都有许多的年轻教师走上教师岗位,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有着丰富的知识,决心当一名出色的教师,但几年过去了,有的教师并不受学生的欢迎。下面我就青年教师在物理课教学中的基本功谈几点看法。

一、具有灵活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的能力

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同时还应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虽然这些知识教师都懂,但仅仅是机械的东西,关键在于能否把它用活,并能在教学实践中起作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公式很多,其中运用的范围也不同,所以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零星、点滴的,很难学好,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给学生加以总结,而不能像机器人那样单一的操作,并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自己所教的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活学活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认真钻研教科书中所含的知识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掌握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的重要性。青年教师要摸清物理课的结构、各章、各节以及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每一阶段的要求。能够把基本概念分析透彻,把公式的适用范围讲清楚,讲解定律时,要把定律的应用与实际相联系,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列举了三个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例子:滑雪运动员、飞流直下的瀑布、滑板运动员,来讲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这样比较感性、直观,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惯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所以我首先提出问题,坐公交车时,汽车刹车,人会向前倾,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引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在此基础上,才能循循善诱、有板有眼地将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

三、教材处理得当并有艺术性

新教师最易出的毛病就是照书讲课,书上写什么就讲什么,不能将书本知识灵活应用,这往往不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不佳。没有对教材进行加工、取舍、增删,教材处理缺乏艺术,平铺直叙,课堂结构显得松散。还有新课的引入、课的收尾以及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衔接或过渡不自然。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我是这样导课的:我举了三个例子,第一,平静的水面上,在一只船上用力推另一只船,另一只船也会推这只船,两只船将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第二,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了力,同时也感到足球对脚施加了力。第三,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产生吸引力(重力),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地面上的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这些例子都是学生平常看到的或感觉到的,与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这样导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能产生使学生在整堂课学习中欲罢不能的效果。所以备课是讲好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对教材有探索、研究的能力,把教材吃透,并能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筛选和补充,对习题进行删改、综合。通过认真细致的备课之后,在课堂上能做到不看教案,讲课自然、语言清楚、通俗生动、富于感情,能恰当地以生活现象为例,能用多媒体教学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四、高度重视课堂语言艺术及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

新教师讲课的语言往往单调、呆板,不富于感染力和吸引力,缺乏准确性、严谨性和形象性。讲课中不能用同一腔调、同一速度来讲,要有轻、重、快、慢,语言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学生疲劳,激发学生兴趣,并且配合必要的手势,但要注重语言的科学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堂上不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不懂得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神情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有的甚至总是对着黑板讲课,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向演示实验要质量,这是每位教师应该掌握的一种教学艺术。做演示实验时,教师首先应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讲清楚,然后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细节的变化。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组织学生讨论。利用实验设置疑团,提出问题,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物理概念,验证定律。

六、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因为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大都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物理课是基础课,不是专业课,他们认为学习物理课无用,另外物理公式也多,比较枯燥,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讲,说话的人很多,还有玩手机的等等,因而课堂情况比较复杂,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严谨的课堂组织及严明的学习纪律,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当然,只是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也不行,教师要有一定的亲和力,要让学生喜欢自己,这样学生才会爱学习,主动听课。

要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还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教学,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写出心得体会,找出不足,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己,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出色的物理教师。

篇9

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内能和电学,要求学生有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刚开始会有不适应,在学习上造成困难。另外,初三的内容多,还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时间紧。所以,有些学生也会掉队。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对物理的概念,规律要有好的掌握,要能熟练的操作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物理公式,对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3、争取使学生成绩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工作措施

1、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为自己的教学铺平道路。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掌握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点和重点。我要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底难度。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物理。

3、今年我要大胆进行物理教学的改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放手学生,让他们可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严格要求学生。严师出高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制力还很差。我不会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让每个学生课上都有收获。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不好的学生要多谈话,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

5、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我们学校的特点就是学生的两级分化严重。我要把优生和差生做到心中有数,制定符合实际的计划。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方式,提高物理的整体成绩。

6、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听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我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优点。还要通过网络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让自己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做到及时反思和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人只有在反思和总结中,才能不断进步。我努力做到每天反思教学,找出不足和成功之处。写下来,做好记录。当成宝贵的教学心得,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第1~2周内能

第2~5周内能的利用

第6~8周电流和电路

第9~10周期中复习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14周电压和电阻

第15~17周欧姆定律

第18~19电功率

篇10

1 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1.1 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同向,引起思维共鸣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在学生的脑海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经验,我们演示实验的结果与学生原有经验相一致时,能够唤醒学生大脑中的记忆表象,学生也会感觉亲切,物理规律更容易被认同,对物理学习会充满自信.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照镜子是很普遍的行为活动,脑海里有经验,为此笔者并没有直接演示或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是要求学生先回忆生活中的经验对“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进行猜想,接着从验证猜想这一个目的出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负责巡视,对于发现出现了实验操作难度大的方案和学生一起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在方案设计完成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的结果往往和学生的原有猜想很接近,从实验结果出发师生进一步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正确结论也就自然生成了.

1.2 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相悖,激起认知冲突

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中,不会总是正确的,“想当然”的事情时有发生,对于这些与客观事实相悖的物理前概念,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很容易混淆.我们借助于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认知上的矛盾,激起认知冲突,让学生因矛盾而深化记忆,更会被物理的奇妙性和严谨性所折服,爱上物理学习.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大气压强”时,笔者首先将玻璃杯装满水,接着拿了一张纸蒙在杯口,提出问题:如果现在将水杯倒置,会发生什么现象?从生活经验来看,一张纸又不是黏在杯口,水杯倒置纸很显然也会掉下来,水自然会因为重力作用而流出.在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了猜想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演示,结果恰恰与学生的猜想相反.“为什么呢?”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其教学作用是很微妙的.

1.3 物理实验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学由原有的侧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向能力和情感目标转移,尤其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分组实验的具体教学来看,整个实验教学包含了设计、操作、数据处理、讨论、归纳等多个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各个感官都参与了进来、配合运用,知识和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

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有很多细节需要探究,如果教师越俎代庖教学效果不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仔细观察并对比像与物两者间的大小情况,注意在光屏上是否能够成像,通过这些对比,对成实像还是虚像规律进行判断,由于是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得到的,提出的观点和结论根据真实性和说服力,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大多能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同样成缩小的实像时,什么情况下像会更小?”“成像时,一旦物距发生变化,像距会随之发生变化,那么,物距和像距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能够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在认真思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学生实验所提出来的问题,我们不要急于告诉其答案,可以引导其回到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和解决,进一步获得认识上的提升和思维上的创新.

2 进一步挖掘实验功效的策略

2.1 用于概念教学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和学生一起实验的,绝不借助于多媒体或是进行理论灌输,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师绝不应该越俎代庖,通过对实验的挖掘能够有所创新.

例如,学生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从教材所给的演示实验来看,小桌和沙盘操作麻烦,而且可见度不高,学生参与度更低,从实验的效果来看,笔者选择了学生身边的用具――“一头没有削过,一头削尖了的铅笔”,让学生感知,能够得到与教材安排实验同样的结论,操作更为简单,而且学生亲身经历,印象会更深刻.

2.2 实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困惑

对于生活中的“冒白汽”属于什么物理现象?学生存在着困惑,而且容易错误地理解为“汽化” 现象,其根源在于他们认为“白汽”是水蒸气而导致的,如何解决这一困惑呢?正面的灌输,就算当时记住了,用不了多久,学生还会忘记,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打开热水瓶,大家看到冒白气,接着笔者用强光对着热水瓶口照射,让学生靠近热水瓶观察,竟然观察不到“白汽”,顿悟:“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疑惑自然解开,“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的物理现象.

2.3 实验用于习题教学

例如:如图1所示的电路,当闭合电键s后发现小灯不发 光,电流表也没有示数,如果整个电路只有灯或电阻存在着故障,为了进一步对故障进行排查将电压表与灯泡两端并联,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出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