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环境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凡朝阳市城区内的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区环境综合管理的协调和指导工作。
朝阳县、双塔区、龙城区政府,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市房产、工商、环保、公安、民政、建委、水利、交通、铁路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城区环境综合管理工作。
第四条临街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外形完好。凡破损、色彩剥蚀、污染严重的、其产权单位、个人或物业管理单位应及时维修、清洗或粉饰。
第五条临街建筑物阳台、平台、外走廊和屋顶不得堆放、吊挂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临街建筑物上扒窗、扒门、增设和改(扩)建阳台;不得擅自对临街建筑进行装修、装饰;房屋安全护栏不得超出墙体。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在街道两侧及两侧建筑物上设置商业牌匾、广告设施、阅报栏、灯箱、路牌、装饰标志。
经批准设置的,应统一规范,保持美观亮化、整洁。凡有破损、污染的,其产权单位、个人必须及时整修、加固或更换。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破路、挖沟、敷设管线,立杆架线。
第九条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物周围不准设置实体围墙,不准设置垃圾堆放场。城区内不得私搭乱建。
第十条未经批准不准在城区的人行天桥、立交桥、街道两侧、交通路口派发或者悬挂广告、标语等宣传物品。禁止在建筑物、构筑物外墙及市政公用设施、树木上涂写、刻划及张贴广告、宣传品。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城区路边石以上从事维修、销售及露天烧烤等店外经营。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在城区进行各种宣传(含宣传车)、庆典、促销等活动。
第十三条临街单位必须按“门前三包”的有关规定维护责任区内的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及时清扫责任区积雪、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和秩序良好。
第十四条禁止侵占、损坏城市公共绿地。禁止擅自砍伐城市公私树木和迁移古树名木。
第十五条禁止在公园、广场、游园、街路两侧等绿地上折枝、摘花、摘果、践踏草坪,毁坏花草树木、向草坪内、树下倾倒废弃物、有害液体及攀爬城市雕塑,损坏城市绿化设施。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严禁下列行为的发生:
(一)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便溺、乱丢烟蒂、瓜果皮核、纸屑、冥币、包装品、宣传品等废弃物;
(二)乱倒垃圾、乱泼、乱排污水,乱摆乱放;
(三)从建筑物上、车辆上抛扔废弃物;
(四)因修车、冲洗车辆、经营肉类、油炸食品污染路面(含人行道);
(五)运输垃圾、粪便造成环境污染;
(六)在垃圾箱、点内捡拾垃圾、打捞溲余;
(七)在城市道路(含人行道)、公园、广场、绿地、施工现场等露天场所燃烧垃圾、废弃物、熔融沥青,祭奠烧纸。
第十七条单位排放非有毒有害垃圾(含建筑渣土)要持证、定点排放,严禁乱排乱卸,不得将建筑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倒入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在城区行驶的装载泥土、水泥等易飞物和液体的机动车应当覆盖或密封,防止沿途洒漏。
第十八条铁路沿线城区段禁止下列行为:
(一)建筑除铁路维护设施以外的,与环境绿化无关的,有碍市容观瞻、污染环境、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修建排污明渠;
(三)架(敷)设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管线;
(四)设立废旧物品收购站(点);
(五)排放垃圾、残土、工业废渣;
(六)堆放物料、杂品;
(七)种植农作物;
(八)挖沙取土。
第十九条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的保护,禁止下列行为:
(一)履带车、铁轮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未经批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
(二)机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停放或碾压路边石;
(三)因施工损毁城市道路;
(四)不按批准面积、位置、时间占用城市道路或占用期满不及时清理现场;
(五)损坏、占用城市公厕、垃圾站点、排水设施、公交设施、煤气、自来水、排污排水、路灯等市政设施的。
第二十条加强大凌河、十家河城区段河道、水面的管理,保持环境整洁。
第二十一条禁止在主要街路设置洗车场,禁止机动车、摩托车修理厂(部)占用人行道经营。
禁止在市政界零公里以外1公里以内占道经营、乱倒垃圾和私搭乱建。
第二十二条加强城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一)建筑施工现场周围必须设置遮挡围栏,临街脚手架应当设置相应的围护设施,围栏与围护设施要整齐美观;
(二)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三)不得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物质;
(四)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五)施工场地保持整洁,物料堆放有序,不得在围档外堆放物料;
(六)原有建筑物拆除现场必须设置遮挡围栏,实行喷水拆除作业,减少扬尘污染。
第二十三条加强住宅区环境卫生管理:
(一)小街小巷、住宅区的市容环境卫生由物业管理单位、社区共同负责;
(二)严禁乱堆乱放、乱停乱放、私搭乱建、乱贴乱籠-;
(三)封堵旧楼原有垃圾道,推行垃圾袋装收集和分类收集;
(四)居民生活垃圾要定时定点倾倒,要容器化收集和密封运输;
(五)物业管理单位和社会要督促产生建筑装修垃圾的单位或个人自行清运,无力清运的可以委托专门的环境卫生专业组织有偿清运。
第二十四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的环境卫生,按所在区域分别由朝阳县、双塔区、龙城区政府及朝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实施管理。
第二十五条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早市、夜市、占用城市道路的市场,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经营。禁止市场外延、超时经营。
城区道路两侧50米内不得设置废品收购站。
第二十六条除市政府指定的地点外,禁止城区内开设花圈寿衣店。禁止在城区周边乱埋乱葬。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占用机动车道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八条禁止机动车在划定的禁鸣区内鸣放喇叭。
第二十九条除政府组织的节庆活动及群众健身活动(18时至22时)外,严禁在中心城区鸣放礼炮,敲锣打鼓。设在居民区内的娱乐场所在22时后不得出现超标噪音。
第三十条禁止商贩在市区内用电喇叭兜揽生意。
第三十一条禁止从事抽签算命等迷信活动。
第三十二条在市区内养犬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登记、注册,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城区停车场应设置标志,划定停车泊位,车辆停放要整齐,禁止乱停乱放。
第三十四条禁止畜力车进入城市中心区。
第三十五条城区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搞好自身环境的净化、绿化和亮化。房屋破损的要及时维修、清洗粉刷,并负责对本单位建筑物、构筑物上的乱贴、乱画、乱堆乱挂进行清理。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十七条、第十九条规定的事项,由市城建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规定的铁路沿线环境治理,锦州铁路分局义县工务段朝阳领工区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规定的事项,由水利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事项,由市交通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第(一)项、第(五)项规定的事项,由市建委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的事项,由市环保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第(六)项规定的事项,由市房产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事项,由所在县区政府、社区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事项,由市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事项,由市民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至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事项,由市公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对有违反本规定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由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五条、第六条、第九条规定,在临街建筑物吊挂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的,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物周围设置实体围墙的,在房屋立面上安装突出墙体的安全护栏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限期拆除违法设施;对非经营的,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八条规定,擅自挖掘城市道路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违反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第十六条第(四)项规定,擅自对临街建筑物进行装修、改建的,未经批准在街道两侧及两侧建筑物上设置商业牌匾、广告设施、阅报栏、灯箱、路牌、装饰标志的,擅自在人行天桥、立交桥、街道两侧、交通路口派发或者悬挂广告、标语等宣传物品的,在建筑物、构筑物外墙及市政公用设施、树木上涂写、刻划及张贴宣传品的,擅自在道路上从事清洗车辆经营活动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和恢复。对非经营,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且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对经营而无违法所得的,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十三条规定,不及时清除责任区积雪或承担清除费用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处清除分担的积雪费用1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000元;
(五)违反第十四条规定,擅自占用城市绿地或将城市绿地改作他用的,擅自砍伐、移植树木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恢复,对非经营,可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经营,且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对经营而无违法所得的,可处以1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六)违反第十五条规定,损坏城市树木花草和城市绿化设施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侵害,可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七)违反第十六条第(一)项、第(六)项、第(七)项规定,随地吐痰、便溺、乱丢烟蒂、瓜果皮核、纸屑、包装品、宣传品等废弃物的,在垃圾箱、点内捡拾垃圾、打捞溲余的,在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绿地等露天场所燃烧垃圾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以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八)违反第十七条规定,单位排放非有毒有害垃圾不办理垃圾排放许可证,不在指定地点排放,不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补办手续,并处每车次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九)违反第十八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改造;逾期未拆除的,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行政执法部门组织;
(十)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五)至第(八)项规定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十一)违反第十九条第(二)项规定,机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停放或碾压路边石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侵害行为。未造成设施损坏但拒不停止侵害行为的,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造成设施损坏的,除责令赔偿损失外,可处以赔偿费1至5倍罚款;
(十二)违反第十九条第(一)项、第(四)项规定,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擅自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不按批准面积、位置、时间占用城市道路,占用城市道路期满不及时清理现场的,由行政执法部门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十三)违反第三十二条规定,养犬未经批准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办理有关手续,逾期不办的,处登记费2至5倍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行政执法人员,,的,由其所在的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市城建部门要切实履行城区环境综合管理的协调和指导职能,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好各自责任。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对互相推诿、执法不力的,市政府将追究该部门领导及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条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方案。
篇2
一、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为确保整个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际效果,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整个工作的领导。认真对照县政府办111号文件,充分结合我镇实际,拟定了我镇配合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突出重点,强化整治,立足长效,着眼提高”的工作思路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镇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目标任务。
(二)大造声势,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县电视台、杂志及专栏墙报、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等多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和秩序意识。并于日,组织全小学1500名中小学生和全镇干部职工在广场集会,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活动,向市民发放《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5000份,出动宣传车1台。同时,举行了“城市管理小卫士活动”启动仪式,向校等中小学发放“城市管理小卫士”袖标220个,组织“小卫士”们在周末前往各交通路口维护交通秩序,宣传和参与城市管理。并且,坚持市民素质从小抓起,在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文明卫生教育,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安全秩序意识,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对照目标,细化措施。认真对照府办发〔〕111号文件明确的整治目标和内容,充分结合我镇的实际,积极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工作。
1.启动“城市管理小卫士活动”,积极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组织200余名中小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交通路口参与城市管理,维护交通秩序。并组织城区中小学生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清除河沿岸的白色垃圾,保护河道卫生。
2.充分发挥各居委会在环境整治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各辖区内的文明卫生管理和居民自治管理。在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开展卫生整治,消除卫生死角,清除城市“牛皮癣”,重点对路段、桥至收费站路段进行了卫生整治,使街道和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各社区居委充分利用居委的公开栏,积极向本辖区的居民宣传城市管理和城市整治的意义,加强对居民的环境卫生教育,进一步强化居民的自治管理。
3.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强化重点管理。积极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各部门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确保综合整治效果。对各类市场、临街门面、建设工地、修理清洗店、废品收购站等场所进行重点整治,加强市场管理,美化临街门面,规范建设工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源。积极推进文明治丧工作,向各居委会、广大市民发放重庆市殡葬事务管理办法、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殡葬管理的通告》和镇政府制发的《告市民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资料,进一步明确文明治丧区的范围、文明治丧开始的时间,强力推进文明治丧工作,禁止在城区举办丧葬活动,努力维护城市环境。
4.探索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城市水平。坚持从机制上、日常管理上探索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努力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整体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树立秀城新形象。
(四)建管齐下,巩固成果。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从机制上探索保障,多渠道、多途径促进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巩固综合整治取得的实际效果。
二、当前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环境管理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部分单位及责任人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没有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和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三)社区居委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治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
(四)市民素质仍有待提高,部分整治工作推进较为困难。
(五)工作开展资金紧张。
三、后期整治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强城市管理的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
(二)积极开展好配合工作,为部门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服务。
篇3
[关键词]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大庆市八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宏伟目标,全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不断加大流域治理和地面水环境整治力度,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继续深化污染防治、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和生态市建设等项工作,让大庆的天空更湛蓝、水质更清澈、空气更洁净、环境更优美。因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事关全社会、得益全社会的庞大系统工程,其管理水平是一个城市市民素质和政府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开放意识、文化水准和社会公德的集中体现。搞好城市环境卫生对于维护城市市容,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市容环卫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但是,日常环卫工作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何攻克这些薄弱环节,以适应城市和谐发展与文明创建的客观需要,已成为我市当前市容环卫管理的首要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发动公众参与管理, 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城市环境卫生事业是全社会的公共事业,市民的参与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条件。市容环卫部门应以市民需求为核心,以市民满意为目标,把市民变成消费者而非管理对象,经求市民对市容环卫公共服务的意见和要求。市民以主体身份参与整个市容环卫服务过程,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政府要建立与群众良好的沟通机制,将决策意图传达给公众,重视顾客对市容环卫服务提出的建议。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招募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市民组成志愿者队伍参与管理、教育和引导社区居民养成卫生习惯,共同自觉遵守社区公约和维护街巷新村环境卫生。形成市容管理社会互动机制。我们要不断加强市容环卫宣传力度,广大新闻媒体和教育系统必须给予支持和配合。提高社会公众对市容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市容环卫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市民自觉改变陋习,激发市民踊跃参与美化市容环境的积极性,使市民群众自觉地维护城市的整洁,避免各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二、强化行政管理机制改革
在健全市、区、街道(镇) 三级行政管理构架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完善行政管理、市场管理、社会管理三大体系。管理实现高效能。即职责明确,机构精简,人员精干,运转高效,进一步明晰政府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的职责,精简和科学设置内设机构,配置适应岗位需要的人员,对环卫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并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将各项指标分解量化,做到“点、线、面”责任明确。进一步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向区县转移、下放具体事务和事权,实现市容环卫管理从以条管理向以块管理、区域管理方式转变,实行政事分开,管理与服务分离,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企业、市场的相互关系。加快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实现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培育行业协会与中介组织,实现政府部分管理职能的下放和转移,把部分事务性、技术性、程序性、操作性的管理职能转移到中介,形成管理型、服务型和企业型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体系。
三、加速环境卫生的产业化进程
有计划的开放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建立科学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要求,凡是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企业或个人都可以进入环卫服务市场。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继续鼓励不同经济成分、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环卫经营,放宽外资企业进入环卫市场的条件,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公平竞争。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筹集市容环境建设资金,建立多元的社会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近几年,我国加快了环卫作业市场改革步伐,培育和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环卫实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政府和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环卫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二是扶持发展一批私营、个体、合资合作环卫作业实体。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环卫龙头企业组建,建成具有较大规模的、能跨地区跨行业作业的环卫企业,最终形成以垃圾收运处理企业为龙头的环卫产业链,实现环卫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制度体系
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分别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查机制,加强执法督查。要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参与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制度形成内外结合的执法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制订完善《城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作业服务市场准入和招投标制度》和《环卫作业服务质量标准》,以使环卫作业市场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垃圾收费政策。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卫作业服务定价机制,理顺收费机制,规范收费管理,探讨收费方式,降低收费成本。制定城市管理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市、区政府城市管理工作绩效专项奖,对活动中的先进单位、个人实行表彰和奖励。建立城市管理新闻制度。市、区城管办要定期或不定期向新闻媒体通报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工作社会舆论氛围。
五、结论
城市有人而兴,因兴而活,因活而宜,管理的目标不是制约而是规范,不是索求而是服务,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不仅需要自身努力和社会各方面支持而且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上也应给予倾斜和扶持,形成合力,以推进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资源化 循环经济 公众参与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由此带来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大,我国许多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了1kg/(人・d)这个标志性的水平线[1];而且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组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许多城市的生活垃圾管理还处于强调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以及提高清运率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迅猛增加以及为无害化处理需要付出的高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处理处置费用,为城市环境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压力。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特点
近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kg,全国城市垃圾年产生量达1.5亿t,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历年垃圾存量已超过60亿t,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城市生活垃圾来源主要是道路清扫、保洁的垃圾,单位、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部分工业垃圾和建筑、装修垃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主要是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回收利用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垃圾种类的多样化,尤其是电子垃圾,如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日渐成为困扰我国环境的大问题。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方法,其中,最主要方式是填埋,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2]。处理能力小,处理设施技术水平低,存在污染隐患多[3]。大多数城市还未将生活垃圾分类装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利用,依然以混合收集为主。部分中小城市垃圾仍然沿用直接倾倒和简易填埋等原始方式处理,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直接向外界排放。
(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政策
从2007年7月1日起,由建设部新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同时,作为“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专题之一,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工业废物在内的“固体废物管理污染控制战略研究”已经全面启动。这些都为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保障。
2007年11月22日,国务院了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该规划中明确指出:将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废旧家电处置与综合利用等固体废物的治理。不少有识人士已经看到了其间蕴藏的巨大商机,垃圾产业的投资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投资模式[4]。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必将推进垃圾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思考
(一)通过立法强化垃圾管理
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针对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差,导致实际中很多做法与这些法律法规相背离,执法力度也不强,给依法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二)完善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和管理
2002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财政部、建设部、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产业化的通知》,之后2年内全国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或相关法规、政策;有118个城市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将要开征垃圾处理费。
(三)加强垃圾分类回收
2004年4月,我国选定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8个城市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工作[5],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政府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垃圾分类的好处认识不足,环保部门设备落后等综合原因使得我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加强垃圾分类回收,首先应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意义,呼吁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其次,应该将垃圾分类产生的经济效益用于垃圾分类。
(四)加大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力度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日益暴露出缺陷与不足,并且缺乏一支专业的垃圾管理队伍;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领域的科研工作,加大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一支从事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专业队伍,形成对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科研支撑,为垃圾分类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从而实现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方荣,姚玉萍,包国钢. 固体废弃物在生态建筑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1,(04): 107~108
[2]徐志明,张红,潘毅.浙江省燃煤电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0,(01) :146-147.
[3]熊文强,杨光,李蜀庆,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发展态势[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3):110一116.
篇5
地环院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有什么举措?近日,记者采访了该院党委书记李永平。
记者:作为专业的地质环境研究单位,请问贵院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核心工作有哪些?
李永平:近年来,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部署,我院重点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负责编制《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参与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与综合研究工作。负责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出资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二是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编制《全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群测群防和监测体系建设工作,组织专家进行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排查;三是努力完成地下水动态监测任务。每年度编制《地下水水情通报》和《地质环境监测报告》,负责编制《全区矿泉水开发利用规划》并进行矿泉水企业年检换证工作;四是组织实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编制《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全区地质遗迹图集》,起草《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章程》,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参与地质公园建设;五是广泛开展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工作。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地质环境专题研究,并与中国地科院水环所合作开展《河套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研究》,与自治区气象局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分别与中国矿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矿山地面塌陷发育规律与治理模式》和《矿山地质环境动态遥感监测及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工作;六是编制和全区年度地质环境公报。按照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由我院负责全区地质环境管理、项目实施、动态监测等方面的资料汇总、数据采集、综合分析工作,并编制出版《地质环境公报》,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让全社会了解地质环境状况,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为实现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请问今年以来,贵院在地质环境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永平:第一,开展了应急调查、现场演练和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工作。现已完成63个旗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628处,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第二,对地下水实施了动态监测。已开展呼市、包头、乌兰察布、赤峰、通辽、乌海、鄂尔多斯等7个主要城市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及泉流量的动态监测工作,监测孔总数为365个(其中国家级50个,自治区级315),监测控制总面积为4293km2。第三,组织实施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承担并完成的国家、自治区下达的基础性、公益性水环项目60余项,成果报告优良率达93%以上。同时,利用我院技术、资质优势,为社会提供地质环境技术服务,完成了600余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设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等工作。第四,组织实施了“矿政管理基础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地质环境管理方面7个子系统的建设任务。已完成全区63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4个主要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全区1∶50万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记者:请问“十二五”时期,贵院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李永平:首先,加快构建多部门联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雨情汛情、群测群防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完善自治区地质灾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积极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应急技术培训和应急技术研究,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快速反应、防范处置能力,为各级领导在紧急处置突发地质灾害过程中,安全、及时、准确地获取现场信息进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其次,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遗迹保护体系。结合“和谐矿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在我区典型生态类型地区,如大兴安岭林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区、鄂尔多斯高原区等地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技术研究。协助主管部门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和地质环境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地质遗迹及古生物化石调查和保护工作,组建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和管理机构,承担全区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管理保护的日常工作。
篇6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限期治理和污染减排取得实效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下达“*”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任务的通知》精神,结合“环境治理工程”,以6家企业限期治理为重要手段,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了14个项目上,大力实施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促进污染减排取得实效。省控荣欣生猪繁育养殖基地投资450万元、省控三环纸厂投资1000万元已完成废水深度治理并验收;市控合盛玻业实施1、6号生产线煤改气工程和川南减震器公司实施煤改气、废水治理工程以及县控滴水岩煤业、胜利煤业实施洗煤废水闭路循环工程,已完成治理并验收。嘉阳集团矸石电厂在完成石灰-湿法脱硫工程基础上,正准备安装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在实施结构减排中,我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关闭了生产落后、效益低下、污染较重的蓉犍瓷业、大利电力公司1#-2#炉、艺峰瓷厂1条生产线、新兴建材厂2条生产线。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1843.77吨,减排二氧化硫2888.77吨,氨氮控制在343吨以内,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
(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扎实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一年多来,全面完成工业源313家、生活源486家、农业源2152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家的入户调查、审核、录入并将数据上报给国家污普办,污染源普查工作多次受到省、市检查组的表扬,并被市推荐为四川省“污染源普查先进单位”。
(三)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加强对2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巡查,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无排污口;杜绝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畜禽放养、堆放生活垃圾、超标排污、倾倒固体废物等现象,确保了饮用水源安全;突出抓好了全县水库的环境巡查,3月份对全县22个重点水库进行了全面巡查和监测,掌握了重点水库水质状况,拟定了水库水质污染防治方案,正加以落实。
(四)扎实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由我局牵头,会同城管、卫生等部门扎实开展了灾后重建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根据《乐山市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下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城区房地产项目的环境管理,联合文体旅游、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了油烟、噪声和燃煤扰民的监管,不断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五)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联合畜牧局开展畜禽养殖规模调查,有针对性地在4家规模化养殖场实施零排放技术试点,目前正在治理中,待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推广运用。
(六)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牵头与农业、卫生、教育、统计等部门在全县开展生态创建。经过共同努力,9月中旬,由我局牵头,会同农业、卫生、文明办等部门组成的验收组,顺利完成对岷东乡平安村、罗城镇二龙村和15家农户“生态村”和“生态家园”创建验收,被县政府命名为“生态村”和“生态家园”,现巳推荐上报为省级“生态村”和“生态家园”;*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为省级“绿色学校”,*二中创建为市级“绿色学校”。
(七)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扎实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环境违法案件后督察工作,对涉及污染较重出现重访的9家企业、2005年以来26家环境违法企业和13家限期治理企业进行了后督察,按要求进行了整改;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车辆200余台次,进一步深化网格式环境监管制度,突出抓好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环境管理和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环境监管,今年立案查处2家环境违法企业;开展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加大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今年已征收入库排污费260余万元,预计全年征收320万元;畅通12369环保热线,扎实抓好环境办理工作,切实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诉求。今年共处理电话投拆118件、群众投诉32批42人次,人大代表建议2件,市、县长热线22件,办结率、满意率达100%。
(八)扎实抓好行政效能建设。加强政务服务建设,清理环保审批事项,合并内部股室,成立行政审批股,设立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进一步规范6项环保审批事项。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3月份对企业环评执行情况和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督促29个新开工建设项目完善环评手续;扎实做好县上重点项目的环评服务,协助完成年产6000吨多晶硅等县上重点项目环评审批。今年审批“第三产业”项目157个,工业项目9个,环评执行率达100%;新办排污许可证23个,年检102个。
(九)扎实开展环保宣传。召开环境保护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县级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协调了相关事宜;以“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展出展板9个,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张、册、套),发送信息*条,接待咨询的群众上千人,当场受理环境污染投诉10余件,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与县广播局联办“减排在行动”、污染源普查、公告城区环境质量状况、公示建设项目等专栏,利用网站公开环保政务信息,向社会各界发送了200余份《保护环境守法倡议书》,不断增强了全民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十)环境监测及时准确。扎实开展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应急监测,坚持每天2次对岷江入境、河口断面以及城区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实施加密监测,取得监测数据3000个,确保我县水质安全。圆满完成全年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城区大气和噪声、岷江和马边河水质例行监测以及监测服务。
篇7
关键词:水环境;水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严重阻碍着水环境改善,威胁着国民饮水安全,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污染防治已经成为新时期向污染宣战的重要领域。以流域为单元,加快建立完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是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建设的具体体现,更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水污染成因分析
水污染是造成水资源匾乏的人为成因之一。其主要成因是由于工业化过程中污水不加处理的随意排放,产业结构分部不合理,水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具体而言,个别企业或者个人有法不依,对工厂污水不仅不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而且不加处理的随意排放,居民生活用水的不合理排放,这些严重造成了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的环境污染。此外,产业格局分布不合理也是造成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个别地区不能够依照科学分布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产业结构布局,如将重污染企业分布于水源流域,造成河流的承载力超载,水资源污染等现象的发生。此外,人们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淡薄,只为谋取个人眼前的私利而不顾及子孙后代和他人的权益,随意开发利用和破坏水资源,这也与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后和不健全有关。
二、水污染防治面临的重要问题
2.1水资源紧缺面临着严重危机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国家,华北更是水稀缺地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严重发生水危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我国水资源人均2151m3,世界平均水平8549m3,北方为757m3,低于世界确定的水稀缺的1000m3的警戒线。我国每年产生的污水537亿m3,城市污水处理仅达到56%,全国监控的27个主要湖泊和水库,有48%是劣五类水,23%是四、五类水,只有29%达到二、三类水。
2.2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有些城市污水排放过多,造成了总排干沟的水质污染比较严重。每到枯水季节,水体发黑发臭,给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灾害。经总排干沟水质监测报告分析,水体中含有大量的COD、氨氮、总磷、总氮、全盐量。
2.3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目前,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偏施化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也比较严重。我国近年来农药施用量增加120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成为世界上化肥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农药大量流失,进入沟道河流后,随水逐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成为面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量的面污染还未找到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要想彻底治理,有一定的难度。
三、加强改进污染防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3.1认真学习新《环境保护法》,把污染治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修订后的《环保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要进一步强化“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的思想,突出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开展工作。环保部门应准确领会、尽快熟悉新法,通过广泛的培训,引导企业和公众运用新法。要进一步加大新法的宣传力度、扩大信息公开,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政府和部门治污的传统方式,树立多元共治、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理念,逐步建立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公民进行违法举报,社会组织依法参与,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全方位的环境保护监督网络和体系。
3.2完善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为污染防治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继续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并加大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制度化、逐年增加的污染治理资金增长机制,选择重点行业污染治理项目加大补贴力度。二是强化企业治污投入。以逐步严格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倒逼企业治污,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法,充分发挥财政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进一步加快污染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三是拓宽环保融资渠道。建立绿色金融信贷体系,吸引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环保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资金来源规定的使用范围分配资金;要建立项目资金跟踪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治污资金发挥效益。
3.3健全落实各项体制机制,加强环境管理,创立“大环保”工作格局。
一是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济南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水污染治理方面的立法工作。二是成立“高规格”环委会,全面负责市级污染防治中的联合执法监督、进度协调推进、全面信息共享等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逐步形成政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大环保”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1+1>2”的治理效应。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并调度区县和各部门治污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治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共同研究、探讨并提出有预见性的治理方案,强化部门间合作,形成治理合力。
3.4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为污染治理工作打好基础、提供保障。
一是进一步扩大自动监测的覆盖面。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环境质量,特别是空气环境质量的监测点位能力建设,开展全指标监测,积极推进城市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指标的自动监控工作;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控能力建设,依托现有网络设施,完善省、市、县(区)三级自动监控体系,实现监测数据共享,提升污染源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评估与应用能力。二是要注重执法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加大资金投入,配置较先进的执法设备,改善环境执法条件。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机动车尾气专项治理机构,实现污染归口管理。三是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履行新《环保法》赋予环保部门的查封、扣押等新监管权力,充分利用按日计罚、治安拘留等新执法措施,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探索采用限制贷款、限制市场准入、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等手段督促整改。
3.5建立责任明晰、奖惩分明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问责全覆盖。
一是实施污染防控网格化管理,分解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辖区负责的原则,实施以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为单位的分层分级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排查“网格长”责任落实情况。二是加快出台市级生态补偿办法。结合省级相关政策及济南市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和《市级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办法》。三是强化考核问责,建立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一方面要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要健全问责机制。严格执行对环境监督“渎职”行为的行政问责,并探索建立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将责任追溯贯穿项目决策、环境评价、项目审批、建设施工、后续管理和环境影响全过程,对造成环境损害的责任人要进行终身责任追究,充分发挥追责的警示作用。
结束语
水污染的防治是从提高和改善水资源的质量角度加以合理的利用。污水防治是对现有水资源的一种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不仅能够造福于当代而且能够恩泽于子孙后代,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污染造成原因的分析着手进行分析,从多方面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这对以后开展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污染治理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建华,逯元堂. 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投资预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1.
[2]许嘉宁,陈燕. 我国水污染现状[J]. 广东化工,2014,03.
篇8
关键词:餐厨垃圾 管理 处置
1.引言
餐厨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随着乌鲁木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餐厨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餐厨垃圾的治理正在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2.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产生及管理现状
2.1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处置模式及产生量和处置量
乌鲁木齐市在餐厨垃圾处置工作起步较早,2005年6月6日餐厨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成投产,生产规模为日处置餐厨垃圾50吨,采用饲料化工艺。
据统计,乌鲁木齐市日产餐厨垃圾300余吨, 2005年下半年——2010年餐厨垃圾收运、处置量如图1所示。
2.2管理现状
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管理实行政策引导、源头减量、政府监管的原则,采用集中处理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2007年12月1日《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实施,2010年3月《办法》进行了修订,这标志着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范畴。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是乌市餐厨垃圾管理的行政主管机关,其所属的市城市废弃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本市餐厨垃圾的管理、回收、处置工作。
3.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管理及处置问题分析
3.1 餐厨垃圾收运量不高,非法收运现象屡禁不止
据统计,乌鲁木齐市日收运处置的餐厨垃圾约占产生量的1/10,餐厨垃圾非法收运、处置现象仍然存在,既给乌鲁木齐市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危害,又带来了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这些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利益驱动,非法收购力量与部分产生单位之间始终存在违规上门收购的地下交易行为;另一方面是产生者责任意识比较薄弱,对餐厨垃圾的危害认识不够,对个人、餐饮企业、政府机构在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了解不充分。
3.2 社会管理合力的叠加效应没有显现
虽然颁布了《办法》,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项管理措施的叠加效应难以显现,甚至出现了管理的“真空地带”,让非法收运者有机可乘,难以从末端对餐厨垃圾加以控制,仅仅依靠《办法》从产生源头加以管理,不能完全实现治理餐厨垃圾的预期目标。
3.3 处置技术水平不高
2005年建成投产的餐厨垃圾综合处置中心处置设施技术水平不高,工艺落后,以生产蛋白饲料添加剂为主,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
3.4 收运网络覆盖不全
目前,乌鲁木齐市只对签订了餐厨垃圾回收协议的餐饮企业的垃圾进行收运,餐厨垃圾收运网络不够完善;此外,菜市场、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餐厨垃圾往往与生活垃圾混一起,收运工作难以展开。
3.5 融投资渠道单一
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过程处在政府的统包统管之下,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渠道单一,投入有限,无法满足餐厨垃圾处理量迅速增长的需要。
4.对策及建议
4.1 制定餐厨垃圾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国内外废弃物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对餐厨垃圾管理与处置进行单项立法,将产生者的责任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制定合理的付费标准和付费方式,不仅强调“法制”,更要切实落实“法治”。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规范城市餐厨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保障。虽然出台了《办法》,但是成效不显著,现阶段,要想调动各职能部门综合执法,除了尽快修订和完善《办法》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办法》的法律地位,出台地方性法规,并组建综合执法队伍,才能形成合力,真正推动这项工作。
4.2 转变管理体制,强化政府职能
为保证餐厨垃圾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废弃物管理的公共职能,从原来的直接投资、直接经营转变为对环卫行业的规范管理及政策法规的引导上面来。首先,继续完善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排污申报备案制度,切实把“谁产生、谁负责”落实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的年检审核工作,促进餐厨垃圾由无序自行消纳迈向规范管理的道路;其次,各相关部门在明确《办法》中规定的各自职能的基础上,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逐步减少管理中存在的盲区;第三,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餐厨垃圾管理体系,市级行政主管部门从宏观层面把握餐厨垃圾管理的发展方向,为基层餐厨垃圾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区(县)建设局、街道办事处的基础性作用,调动社区等城市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推动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的有效管理。
4.3建立产业化运作机制
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置的经验说明,产业化运作模式是今后餐厨垃圾处置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市每吨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置费用超过百元,资金来源主要局限于财政拨款,如果不走产业化的运作模式,每年将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在市场化模式中,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餐厨垃圾处置企业适当的优惠,实行有偿服务,这一举措,将吸引各类企业投身于餐厨垃圾处置行业,组建专业收运队伍,有效缓解财政压力,进而推动政府职能向餐厨垃圾处理产业的引导者、扶持者和监督者转变。
4.4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工作
环境管理的通用国际原则是“谁产生,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餐厨垃圾的管理也应该遵循此原则。通过加强对餐饮单位的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其树立产生者责任意识,杜绝申报过程中的瞒报、漏报及虚报现象,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工作,为餐厨垃圾的源头减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9
【关键词】:工业固体 ;废物管理
1 武进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两部法律中关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要求仅是原则性规定,而江苏省、常州市层面均未有相关配套的关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江苏省环保厅近年来出台了《危险废物转移网上报告制》、《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系统》等危险废物的具体管理办法,但对一般工业固废如何有效管理、处置仍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武进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由于不同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置工艺不同,导致环保部门的辨别和监管难度也很大,同时武进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种类、数量、分布、流向等家底不清,难以开展全面系统性的管理工作,所以也导致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游离于监管之外,并已成为制约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短板之一。
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本身含有许多有害成分,会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同时也极大的威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1)土壤污染。固体废物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通过土壤的吸附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的改变,造成了土壤的污染以及植被的破环。(2)空气污染。固体废物中的细粒、粉末随风扬撒;废物在运输及处置过程中缺少相应的防护和净化设施,释放有害气体和粉尘;堆放和填埋的废物以及渗入土壤的废物,经挥发和反应放出有害气体,都会污染大气并使大气质量下降。(3)水体污染。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水体以及废物中的重金属及病原微生物随渗滤液和雨水流入周围地表水及渗入地下水,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进而影响水质生态安全。(4)危害人体健康。人类的生活是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如果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就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3 武进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3.1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健全
一方面,从国家层面看,为控制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而危险废物管理方面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如《危险废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在日常管理中发挥了良好的效用,但相对于危险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总体非常不完善,也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法律解释,操作性不强,与日常实际管理要求匹配度不高,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众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武进区也未有关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虽然2010年由武进区政府办转发了《转发区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工业固体废物规范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武政办发〔2010〕53号),但文件内容仅是对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性规定,也未有关于一般工业固废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所以武进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尚未起步阶段,形式十分严峻。
3.2产生家底不清,企业环保意识薄弱
一直以来武进区未进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全面调查摸底,未建立登记台账,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底数不清,特别是机械加工、印染、服装、铸造等行业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数量大,回收利用价值不高,同时相关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经常直接委托私人运输非法处置,这样往往容易造成偷倒乱倒、随意露天焚的不法现象,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周边群众也反应强烈,举报激增,已成为部分区域严重的社会问题。
3.3处置通道不畅,资源化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目前,武进区未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企业,如果上游工业企业将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委托有关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处置,高成本是上游工业企业难以承受的,同时,一般工业固废涉及行业广,分类多、成分复杂,处置与利用技术要求较高。目前,除制砖、铺路、资源回收再生等少量综合利用方式外,缺少其它有效的利用方式,从而导致企业面对大量工业固废而不能规范处置或利用。所以,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通道的畅通,是建立源头产生、收集运输、回收处置体系的重要前提。
武进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混乱,资源化利用效率不高,焚烧和填埋的处置方式占据了一般工业固废处置的相当一部分比例,全区老、小、散的废品收购点大量存在,非法处置,随意倾倒现象时有发生,露天堆放、填埋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也带来了感官上的不适。
3.4产生面广量大,环保部门监管力量薄弱
根据武进区污染源普查数据统计分析,武进区数万家企业基本都有数量不等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而国家未有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明确的详细分类指导意见。同时,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对固体废物的监管主要侧重于危险废物,至今未开展过针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全面普查和专项执法检查,所以,基层环保部门对一般工业固废监管工作呈现出无抓手、负荷重、难度大的尴尬局面。
4 武进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江K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中相关规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主要从源头收集、过程运输、末端处置三个环节进行。只有通过对以上三个环节加强管理,才能有效规范一般工业固废管理。
4.1完善立法工作,明确主体责任
党的十工作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给环保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结合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和“两高”司法解释,呼吁省、市尽快出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专门法律法规,武进区应因地制宜,制定或修订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相关的实施细则,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和权利责任,规范主体行为;进一步增强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等相关规范性文件的系统性,加大实际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固废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加强对一般工业固废产生、转移、处置数据的统计分析,有效防范各类违法违规现象。
4.2逐步开展底数核查,建立数据库
结合新的污染源普查和环保大检查数据,依托现有工作基础数据逐步开展针对重点行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底数的核查工作,逐步建立核查基础数据库,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武进区要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在日常监管中加大对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核查力度,根据环评报告、固废专项核查等技术材料,核查产生固废种类、数量,切实做到“无漏报、无瞒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建立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基础数据库。
4.3完善源头分类收集和运输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武进区网格化监管》要求,各镇(街道、开发区)应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督促企业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贮存场所,武进区环保部门要做好指导工作,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可综合利用、可外售、可焚烧处置三类实施分类收集、贮存。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运输,可综合利用和可外售部分由企业自行负责;可焚烧处置的,从降低行政成本、便于管理和服务企业的角度考虑,建议相关单位依托环卫部门现有运输体系承担运输,并按指定线路行驶,运至指定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输过程可参照武进区生活垃圾运输相关管理要求,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
4.4畅通末端处置环节,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建设一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选址困难、周期长、难度大。参考周边无锡、苏州等兄弟城市的一些做法,建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实行分散和集中相统一的原则。其中,可外售和可综合利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企业自行综合利用、外售或由经济主管部门联系实施综合利用,可焚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直接进入生活垃圾焚烧炉焚烧处置。同时,武进区政府应根据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的实际情况,增加科研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技术的研发和管理,为资源化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4.5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需要群众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武进区要加强宣传并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保护方针,努力提高民众的环保法制意识,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并明确管理的形式、程序、进入渠道及保障办法,制定政府、社会及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互动办法,规范各方行为,倡导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多元治理模式。
篇10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第三次全省城市工作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17号),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切实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城市化水平已由*年底的41.49%提高到44.7%,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化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是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尚未充分体现,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经营城市思路不够开阔,多元化的城建投融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城市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需要继续加强。为了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富民强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推进城市化,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推进城市化,要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结合,城市发展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必要的空间和环境,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推进城市化,既要注重数量推进,更要注重质量提高,使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城镇结构,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质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和发挥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
在推进城市化工作中,要按照《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20)》要求,继续大力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符合省情,大、中、小城市(镇)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格局,力争提前实现全省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到*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5%以上,其中有条件的地区要达到55%以上;到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其中有条件的地区要达到60%以上。
二、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调控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依法管理和建设城市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要体现前瞻性、全局性、综合性,遵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要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龙头作用,合理部署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各类专门性规划必须与城乡规划相统一和协调,体现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当前,各地要根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20)》和苏锡常、南京、徐州三个都市圈规划的要求,抓紧编制和修订完善各类城乡建设规划,切实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和水平。
城市规划是优化城市用地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要切实加大城镇体系规划、都市圈规划和协调区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全面协调城镇发展,综合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严格防止破坏区域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建设。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协调跨行政区域的规划、建设问题,建立健全区域空间管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机制。严格执行城乡规划的编制和修编、调整审批程序,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必须明确规定强制性内容,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不得随意调整。规范城乡规划“一书两证”制度,推行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提高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重视地下空间的规划利用,加大开发力度,使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
高度重视城市区域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的引导和整合,优化都市圈内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建立和完善互惠互利的都市圈协调发展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促进都市圈内各种要素的有序流动,着力提升都市圈的综合实力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努力做好都市圈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加快都市圈轨道交通、区域供水和绿地系统的研究、规划和建设,大力改善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促进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城市建设经营机制改革步伐,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城市建设经营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城市加快发展。要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立和完善土地规划的宏观调控机制。在全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以县为单位,实行建设用地指标异地有偿调剂制度。积极探索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异地有偿调剂,相应落实基本农田的定位。健全土地供应的市场配置机制,全面推行统一征地和统一收购储备制度,政府集中统一供地,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控制建设用地的供应渠道,为城市建设提供用地保障,积累建设资金。改革现行的土地补偿机制,严格执行“占一补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开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领域。对于适宜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领域和项目,要全面推向市场,逐步建立由多元化投入主体、多种经营模式构成的新型城市建设、经营机制。城市政府要逐步退出竞争领域,把支出重点转移到难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体制,积极推行特许权经营,吸引外资、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资本经营,盘活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对能确定受益者并能计价的设施,通过调整价格和收费,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改进和完善城市公用事业价格管理办法,按照“企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供水、供气、供热、公交、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并适时进行调整。规范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和使用,确保专款专用,逐步建立持续的城市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加快制定城市建设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使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专营行业运营主体的产生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服务质量、经营期限、收费标准、价格调整等进行规范,以改善投资环境,保障投资者权益和公众利益。
进一步打破城市市政公用的行业垄断,开放市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市政公用设施资产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开放城市公用事业经营市场,通过特许经营,鼓励有资质的企业获取经营权。抓紧培育形成公交、环卫、供水、供气等行业的竞争机制,增强活力。放开市政设施维护、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作业市场,引导和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经营。加大市政公用企业改革力度,通过整体改制、引资改制、切块改制、国有股出让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减持国有股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方向,积极推进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市政公用企业集团,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经营。
巩固完善近年来行政区划的调整成果,妥善处理好人员分流安置、资产债务处置等问题,确保社会稳定。继续积极稳妥地调整行政区划,优化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结构,进一步解决好市县同城问题。妥善解决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存在的问题,尽快撤消乡镇区划调整后设立的办事处等过渡性组织,进一步做好规模过小乡镇合并的调查研究和实施工作。按照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的要求,调整现有重点中心镇数量,实施动态管理。以县(市)为单位,按照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加强乡镇工业小区的规划布局,做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促进乡镇工业小区和城镇建设协调发展。深入研究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撤消县级市驻地镇设立街道办事处的调查研究,开展试点,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开展城市街道办事处调整撤并的调查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按照整体规划,有序放开,公正公开,方便群众的原则,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逐步建立起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落户条件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
四、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依法加强各类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巩固提高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严格执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将城市水污染防治等主要工作纳入环保目标责任制。通过实行清洁生产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降低能耗、物耗,全面削减各项污染物排放量。
各地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和建设计划,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组织实施。切实推进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的市场化改革,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全面实行城市垃圾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加强收费管理,保证垃圾污水处理的良性循环,促进垃圾污水处理产业化。推行垃圾处理经营权(包括垃圾的收集、分拣、储运、处理、利用和经营等)公开招标,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参与竞争。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各地要加强城市改造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有效解决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积极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特别要重视城市中心区、住宅小区的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提高绿化品位,使绿化与美化有机结合。促进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控制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进一步做好“江苏人居环境奖”评选活动,引导和促进各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五、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制定完善城市管理法规、规章,调整、理顺和规范城市建设、管理各方面的关系,使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快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改革步伐,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城市规划,危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违法建设行为。继续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查处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的违法行为。规范市政公用行业经营秩序,查处非法从事城市公共客运、燃气供应等经营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强化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加大对无证摊点、违法搭建、破坏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开展全省“城管创优”活动,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推进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和谐、健康、安全、幸福的城市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搞好城市交通秩序整治,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合理调控交通流量,严格行车秩序,规范停车行为,依法严肃处理违章占用道路及各种违规行为,提高路网通行能力。搞好城市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把外来人口管理纳入城市日常管理轨道,切实加强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 上一篇:学校制度培训
- 下一篇: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