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于市场经济制度尚在建设中的中国而言,对私有资本习惯性采取较警惕的态度,而对于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更是如此。尤努斯的小额信贷和社会企业观念,似乎是在说明,第三条道路是存在的,如他在冷餐会时所言,“在社会企业尽管是私有资本,但你不必担心他们只是为了赚大钱,有了社会企业也不需要再单纯地依赖慈善解决社会问题,而是以一种崭新理念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希望我们有关社会企业的理念最终能够得到实现。”
无论这条道路是否真能将我们导向理想之地,我们都不妨记住尤努斯教授所说,要敢于想象一个没有贫困的社会,并像他一样,实践之。
中国应尽可能多开展微金融业务
时代周报:格莱珉银行在全球都有成功的推广案例,包括在美国,格莱珉银行的这种模式也进入了中国,你怎么评价目前在中国推广的情况?另外,中国将来有没有可能出现一家像格莱珉这样的银行能够专门为最贫穷的人服务,提供贷款服务,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尤努斯: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格莱珉特别是小额贷款这种思维,是因为传统的银行模式无法向更广大的群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即贷款上的支持。我们提出并发展了这种模式,特别是希望向底层群众提供贷款,而在孟加拉我们提供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女性,在孟加拉有800多万女性接受格莱珉银行的贷款。
中国是一个有着非常浓厚商业精神传统的国家,底层老百姓即使收入很低,他们也需要资金来发展自己的手工业和自营企业,但在中国依然缺乏这种模式。毫无疑问,中国的金融体系需要改革,能够向底层人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贷款服务。
中国过去20年里类似格莱珉银行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主要是基于两大困难,第一个是中国缺乏支撑这种东西的司法体系,在中国借钱是可以,但做抵押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中国现在只是一只脚走路,毫无疑问这是司法上的问题。第二个困难是可持续性的问题,政府主导一些行为,政府虽然向老百姓借钱,但这种钱没有什么利息,可能做起来也比较困难,无法与中国常见的高利贷来竞争,因此我们需要和政府项目进行一些交集。
时代周报:中国目前小额信贷行业蓬勃发展,然而背后仍然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比如说资金规模限制难以解开,还有信贷业务中存在风险化解,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信贷这一块存在的问题?此外,小额贷款乡村银行在中国可否成功复制,如果可以复制的话,还缺乏哪些司法上的支持?
尤努斯:从世界经验来看,微金融这种小额贷款风险并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么高,因此应该对其更有信心。我所说的微金融并不是光指借钱一项,还包括其他基本金融服务,比如说保险,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东西概括进去的话,可能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比如在我们格莱珉银行内部就有很多的保险模式。
很多人每周都必须存一点钱进去,虽然这个钱只是一点点,对大家来说也不是很大压力,但是积少成多,最终会汇聚成一笔巨款。每年格莱珉银行提供15亿美元的贷款给大家,可是大家每年的存款也接近10亿美元,因此这并不是一项非常高风险的东西。
我觉得在中国法律上的问题也只能走法律途径解决,现有条件下我觉得尽可能多开展一些微金融业务,积少成多,在底层活跃起来,相信政府最终会认可的。
时代周报:你怎么看广东在中国的地位?
尤努斯:广东是中国一个私有经济包括企业发展非常繁荣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可能要更加具体和有特色,比如广东是不是应该立足于其他目标,比如说中国经济高增长,在高增长率慢慢下降的情况下,能不能保证每个人不会失业,保证有收入,能不能保证广东人民始终是富裕的状态,而没有穷人呢?
广东是“世界工厂”,这是各位感到非常自豪的一点,但广东能不能也成为一个分享幸福的地方,能不能让广东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幸福,生活水平更高呢?这是我们对广东的一个希望。大家应该把注意力更多转到人民生活的质量上来,这是我们更高的目标。
以人为本的经济并非金钱至上
时代周报:有两个观念的突破给小额贷款开辟了发展道路:穷人的小额贷款银行和世界银行提出小额贷款必然高利息观点。这两个观念上的革命性突破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那么,你是如何利用格莱珉银行,从而解决高利贷的问题?
尤努斯:我会经常问自己,我究竟能做什么,我能做一个什么样的贡献?我们在孟加拉会做很多的工作来减免高利贷,高利贷在孟加拉也是非常严重的现象,很多人也因为高利贷陷入极大的困境当中。当时我就想,在这个村庄里我可以如何帮助解决高利贷的问题,这不是说我要解决金融行业的高利贷问题,而只是我所关注的那个村庄而言,我觉得我可以帮助他们去解决高利贷的问题。
他们可以来我这儿找我借钱,而且跟我借钱很简单,因为贷款额度非常小,几乎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金额,因此我可以去帮助他,而我是从27美元开始的。我又在问我自己,既然你能够让这么多人高兴,为什么不把这样的模式和这样的额度再推广,你现在给到这个人27元美元,你也可以给另外一个人27美元,让另一个人也获得改变。于是我去到不同的村庄,给他们提供小额贷款,使得他们不需要再去借高利贷了。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发展;提升
一、品德素质方面的提升
从小时候培养起良好的品德素质,才能成长成为一个优雅有礼的人。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课程上,多渗透一些对孩子品德影响深刻的内容,再鼓励孩子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触。比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节课的时候,给学生讲完故事内容后,分别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做法和品格进行分析。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的宽容、知错后而能改、真性情都是具有影响力的良好品德。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并谈谈给自己的影响还有自己的看法,还有生活中的自己遇到和别人的矛盾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这样,在学习课本的时候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提升了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
二、思想觉悟方面的提升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思想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思想品德教科书里,也体现在“八荣八耻”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在语文的教学中,也有很多涉及抒发爱国思想的课程。比如,学到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分析过诗句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心情之后,教师可以再联系课外内容对杜甫的生平进行一些介绍,他生活年代的动荡和他生活的众多不如意以及他那颗爱国的心……根据这些,学生既能更容易理解他的诗的思想,又能受到作者精神的震撼和感动,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生活觉悟,让学生有一颗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心。
三、文学水平方面的提升
语文的应用在我们生活无处不在,但文学上面的深层次理解并不简单,小学语文更有义务从小培养起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发展水平。语文课本里也有很多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可对读物没有了解,学生很难主动去阅读,教师可以试着展现文学作品的魅力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举办一些班会演讲活动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感悟。利用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记录觉得好的句子和自己当时的感想,培养学生养成记随笔的习惯,既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也提高了文学水平。
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有创意的,涉及面广泛而有意义的。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识字认书的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思想的提升,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忠.“聚焦高效课堂”之一:引领篇开启高效课堂的“那串钥匙”[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11).
[2]张静茹.记叙文教学切入点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6).
篇3
一、培训学员对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表明:培训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还是非常高的,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有99%的学员对培训的项目满足学习需求的程度、研修(培训)资源、研修(培训)方式方法选择、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用餐和服务质量评价内容表示满意(见表1),表明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培训教师能力、组织形式、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安排合理。
二、培训学员访谈总结本次培训的主要成果
在培训中和培训结束后分别组织召开了两次培训学员座谈会,针对培训中和整个培训的各项内容进行座谈和讨论,通过两次座谈会总结了本次培训的主要成果。
(1)10天60课时的培训,按照预定的培训计划,顺利实施了培训,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所有学员都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全员结业。调查问卷的反馈意见显示全体学员对培训整体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2)在培训过程中积累了培训视频资源,将逐步形成培训资源库,为学员的后续发展提供长远支持。
(3)收集并整理了所有培训学员的作业,内部整理了学员教案集、说课集和问题集。
(4)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培训教师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以后开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学员在培训中记录下自己的培训感悟,与培训单位建立了深厚友谊。
(6)通过培训课程的学习,学员自编的一套100人的小型团体操、30余个自编小学游戏,可以为今后的培训提供丰富的素材。
(7)学员通过两位日本学校体育学专家的授课,对日本小学学校体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8)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主讲教师队伍与培训管理队伍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对于优秀培训团队的建设和培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学员对本次培训提出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培训后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调查和总结本次培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培训提供经验和总结。
1.学员认为项目的优点或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红歌教师”年丰老师最受爱戴。
(2)国培课程中的实践课教学比例比较多,能够达到培训总课程的50%,是和以往的培训大不相同的地方,是我们学员最喜欢的课程。
(3) 培训中邀请到国外专家授课,也是在其它培训中没有经历过的。
(4)课程设置针对性强,班主任团队工作细致、周到。
(5)接待工作、服务工作使学员感动。
(6)重视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运动技能的培训,学到真正的本领。
(7)管理团队认真、负责的态度。
(8)教学与服务团队。
(9)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
(10)服务团队周到细致,课程安排针对性强,切中要点。
(11)生活和服务、课程设置。
(12)培训教师队伍阵容强大,每一位教师上课都那么认真、投入、有激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体育教师的品格。
(13)教育科研。
(14)课程设置,培训资源,培训方式,团队管理。
(15)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座专家的安排。
(16)班主任刘俊一老师及志愿者们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17)印象最深刻的是年丰老师,他的激情、精神、教法、口令、3-3-5式的掌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8)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高,班主任及助教的敬业精神,培训课程和活动内容丰富。
(19)能够根据学员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活动。
2.学员对改进该项目的建议与意见是:
(1)希望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的教学。
(2)理论课内容需要进一步贴近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
(3)希望培训资源完全共享。
(4)培训时间太短,有点蜻蜓点水。
(5)日程安排不要太紧,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
(6)适当增加学员的研讨活动。
(7)希望有更多的交流与研讨的时间。
(8)“破冰行动”放在培训之前可能效果显著。
篇4
一、根据学生兴趣,调整教学内容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关键正是在于教师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做到课堂启发诱导性强,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萌生出创造的设想。
老师可以学田忌赛马,尝试对讲课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以期获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看问题都存在一个角度的问题,同一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单纯站在老师角度备课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老师可以尝试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打破固守的讲课顺序,结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将每篇课文所要讲的知识点按重要程度编好序号,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重新编排形式及讲授顺序,尤其要考虑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自主参与中得到锻炼,掌握更多的东西。另外,对所讲课文的重难点要有足够的了解,这也是每名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有此作为基础,老师就可以在头脑中对授课情形反复进行预演,并逐渐调整至最满意的状态,灵活地掌控课堂。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
找准角色定位,明确各自职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结论教学’,即结论传递、结论推导、结论印证,换个角度看也就是学习过程的缺失。这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将课文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找出的疑点,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的转变,努力构建起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不为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层次浅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做到在不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有效地传授语文知识,强化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忽视学进行机械操作、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盲目给出过于宽松、模棱两可的评价。
课堂本就是学生的,没有他们的参与,一味听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却又要求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极不合理的教学安排。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点自由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课堂上老师要做的不是满堂讲解,挤占学生思考的时间,而是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强加”而是“点拨”、“引导”。只有做到“蹲下来”教学,才能把课堂真正的放还给学生。
三、凸显德育重要性,进行人文教育
“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它凸显了语文教学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之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它要求“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睿智机敏、博学仁爱的人格魅力,并能将其思想、精神、灵魂以及人生感悟、知识架构、文学理念等等浑然天成地融入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中学语文课本中能培养学生上述品格的篇目不在少数,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这些品格,渗透这些品格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各种高尚人格力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健
全的人格,为他们日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创新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备下深厚的学识修养。总之,语文教师应该是以语文为载体的学生的人生导师。
四、感悟美的世界,启发对美的感知
与人文情怀相呼应,语文课同样为我们打开一扇欣赏世界之美的窗。语文课的讲授应该能让学生品味到文学作品描写刻画的内容美,还应该启发学生感悟到文章强调突出的内蕴美。
相较于其他课程,语文课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语文老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语文知识,还要带领大家从文学作品中分析情节,品评人物,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学会生活变得尤为重要。语文课在形成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也应该形成学生对美的认知,在语文课本中发现美,在文学作品中发现美,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且能够将美诉诸笔端,诉诸他人,学会感受美,学会享受生活。
篇5
关键词:绘本;幼儿教育;主题式教育;综合活动;课程开发
一、绘本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具有年龄偏小、智力和身体发育不成熟、领悟和理解能力较弱等特点,如果通过日常说教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显然与幼儿的心理特征不相符。在教学中,教师最好采取可操作性、直观性、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且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教育方法和内容,而利用绘本来进行一系列的综合活动课程教育,与基本的教学规律以及幼儿的心理特征相符合。所谓绘本是指以绘画为主,含有少量文字的书籍读物,由文学家和画家们用心设计,绘本的每一面都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和内涵,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品格、培养幼儿想象力以及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等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幼儿教育者开始意识到了绘本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有很多幼儿教育培训机构也开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融入绘本阅读,通过绘本来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提高幼儿想象力以及对美的感受,绘本阅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以绘本为主的幼儿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开发实践
1.基于幼儿想象力培养的绘本载体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
人类进行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之一是想象力,而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开发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最直接途径。首先,在绘本阅读前,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看封面猜故事并且读扉页来想象故事,封面是最先映入幼儿眼帘的画面,在阅读前组织幼儿通过绘本来猜测故事,同时教师可以从扉页开始,让幼儿对故事情节、故事人物以及结尾等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会激发幼儿较强烈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想象力。其次,在绘本阅读时,教师可以将绘本画面中的部分人物、情节等适当遮盖住,这样幼儿可以充分调动以前的学习经验,进行思考和想象并将绘本故事前后的联系建立,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最后,在绘本阅读后,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适当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创编、仿编、续编故事等,或者通过阅读角、语言角、画故事等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绘本阅读的渗透,让幼儿带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加立体、深入地对绘本内容进行感受和领悟,让绘本内容能够较充分地体现出来,从而完成绘本阅读的目的。例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的阅读中,可以先鼓励幼儿对封面上自在散步的母鸡图片进行想象,然后在阅读中将狐狸被钉耙打到脸的一页遮盖起来,让幼儿根据前一页母鸡的表情进行大胆的猜测想象,这样开阔了幼儿的想象空间,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2.基于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绘本载体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
绘本阅读能拓展幼儿的阅读种类和方式,让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为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基于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绘本载体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首先教师应该对绘本进行认真的研究,对作品的思想内涵、作者的意图以及艺术风格等进行准确了解和把握,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设计课堂活动,对幼儿的多种知觉、感觉器官进行充分调动,让它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的视觉、听觉来对绘本信息进行捕捉,从而激发幼儿讲、听、做的愿望和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态度,鼓励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让幼儿能够通过比较生动、清晰、完整的语言来进行自我观点和想法的表达,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积极投入到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其次,应该为幼儿创设比较具有吸引力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表情和声音来进行故事的展示,让绘本内容与幼儿周围环境相融合,同时应该增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幼儿的感想、认知、观点等被知晓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觉、知觉器官进行参与的教育实践方式,在幼儿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开发中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探讨了绘本阅读对于幼儿教育的价值以及作用的基础上,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应用,对于幼儿良好的人格塑造、想象力的培养以及语言能力的锻炼等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在促进幼儿主题式教育的同时突出了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9.
[2]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12.
篇6
关键词:小学品德;情感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20-01
品德教学需要情感的教育、情趣的引导以及文化的熏陶。小学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单纯的理性的说教与道理的灌输往往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更多的应该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以及思想方面的引导。教师要客观、准确地认识到目前小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思维能力等等,从而带着一颗热心来积极引导学生,用情感教育鼓舞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实践引导,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真正收获情感认知,也才能使学生真正修炼成一种品格,所谓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良好品格塑造的过程。教师必须善于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将课堂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去感受,从而丰富自我,塑造出一个充实的人生成长经历。例如,小学低年级“拉拉手,交朋友”这一课,就是一个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联的课题,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可以将课堂打造成一个交友课堂,让孩子学会交朋友,学会同他人相处。首先,可以让同桌两人一组,先以同桌为例展开“拉拉手、交朋友”的实践,教师在一边用和蔼、亲切的话语鼓舞学生:伸出你的小手,伸出我的小手,我们手牵手,你向我微笑,我朝你点头,从此便是好朋友。让同桌之间一组,一边学习教师的口号,一边操作,通过几轮的反复,同桌之间增进了友谊,在此基础上,展开同其他同学的合作,让学生学会交友,这样整个班级就结成一个大集体,成为其乐融融的一个大家庭。
二、讲述故事,宣泄情感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种美德需要从小培养,从基础阶段去塑造,小学时代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孝顺美德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孝顺、尊重等品德也需要情感的力量去塑造、教育和培养,因为品德教育并非通过说教就能做到的,而是要打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感动,出现一种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品德教育的效果,也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父亲的疼爱”就为孝顺品德教学提供了有利素材,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素材,用情感的力量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在未正式学习这一课前,教师可以上网为学生寻找一些关于父爱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看这些资料获得一种主观体验,获得一种感悟,心灵受到触动。经过实际的播放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甚至流下了眼泪。学生的心灵与情感受到洗礼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针对所看的故事发表自己的感想,或者讲述一些关于自己和父亲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对父爱的理解,学生在感动之心的带动下开始思索,开始搜索记忆,一些学生讲出了生活中非常小的事,但是却表达出了对父爱的深刻理解。一名学生说道:“我爸爸每天早餐都为我剥鸡蛋,将煮熟的还烫手的鸡蛋用手颤颤地剥皮,再立刻放进我的碗里,说要趁热吃……”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对父爱的理解,一些学生说着说着还哭了,这就是对父爱的深刻理解。
三、亲身实践,表达感受
情感教学离不开实践的过程,因为只有经过实践、实际体验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才能收获一种思想认识。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实践,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认知,获得一种感受,并将这种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教学,才能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生活。例如,在学习“我的劳动感受”这一课后,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劳动的感受,可以组织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为学生布置一些劳动任务。如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去户外锄草、捡垃圾等等。让小学生在擦擦、扫扫之间体会到劳动的滋味,通过弯弯腰拾垃圾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当劳动完成后,当学生静下来,再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劳动感受,有的学生说:“劳动的滋味是累的,因为伴随着肢体活动,全身很累。”有的学生说:“劳动是美的,因为经过劳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生活环境都焕然一新、一尘不染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感到很舒适,很美好,因此,劳动应该是美的。”不同学生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传达对劳动的感受和认知,最后教师进行集中总结,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是苦中有乐,让学生热爱劳动。
四、结束语
品德课是教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科目,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与品德的教育。品德教育需要情感的带动和支持,需要依靠情感的熏陶,教师必须利用情感教学来感动学生,让学生真正从内心领悟到品德的高尚、思想的纯洁,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知春,石世平,王楠.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心理预警研究现状概论[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篇7
一、趣味性
活动是儿童的本能,游戏是孩子的天使,因此教师为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数学活动。如:明辨是非、一题多解、设计图案、非负数王国、奇思妙想、相约经典、走进生活、请你支招、动手尝试、争分夺秒、闯关夺冠、小组展示等等,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兴奋,你争我抢,活而不乱。
二、民主性
教师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创设人人参与的情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是自主的,学习行为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可站可坐,发言争先恐后。学生敢字当头,感想、敢问、敢讲、敢疑、敢评、敢写、敢画、敢下桌、敢讨论。增强自信心,形成独立的人格。
三、鼓励性
教师首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其次,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进步,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受到快乐。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心理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心理是平衡的,所表现出的情绪是高涨的,心态是积极的,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四、全员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有所得,学业品格双丰收,绝对不能搞精英教育,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一定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使每个心灵都得到安慰,尤其是对学困生,要更加去关爱、帮助,多吃偏饭,做好保底工作,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品格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教育,才配称为合格的教育。
五、实践性
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六、终身性
教育教学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教学不应是阶段性的,独立性的,切快性的,而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人格素质的形成,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在教学当中,以培养能力,重视学生的学、做、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合作交流,自主、自觉、自信、自强,真正实现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所培养的学生能力,在学生终身发展中有享用不尽的生命动力。
七、探究性
在数学教学中,必需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发现的乐趣。教师要把学习任务放给学生,也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是高涨的。教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质疑答惑,互帮互学,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分析归纳提升出规律性的结晶,在民主的氛围下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归纳、升华、感悟、内化成自己的体验。
八、创造性
学习不是复制,不是记背,不是模仿,而是多触角,从不同的侧面去挖掘,去探索。学生是有差异的,性格、程度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学切忌千人一面,课堂是一个挖之不尽的矿藏,创新是是一个课改的永恒主题,知识的创新,表达形式的创新,育人的创新,学习成果的创新。创造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要深入研究,善于总结,形成特色。
九、合作性。
古语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学习中,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有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所以求知的过程,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切实做好合作,优势共享,少走弯路,合作共赢,继续发扬结对子工程,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在合作学习中,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 ;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篇8
当代,受中国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及“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绝大多数家长过重关注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即智商,而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性格品格特征即情商。家长的“偏见”固然影响着学校的教学重心,因此要彻底变革就需要家长首先转变这种“功利”观念,中国自古重视德育:“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由此可见,德育换言之就是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掌握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尤为重要。当孩子步入学堂成为学生,家长需转换德育方式。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要充分相信学校、教师,主动了解学校有关德育的活动及方式。把握学校开展家长会、交流会的时机,及时与教师、学校领导沟通自己有关德育的意见与感想。同时,还可以向教师提供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结合学生学校表现,客观分析评价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疏导问题,解决问退,使学生健康发展。社区就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每一个家庭都要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中。家长要与社区成员建立友好的邻里关系,鼓励孩子融入其中,在与别家孩子的玩耍中懂得合作、有爱、互助;与长者的接触中懂得礼貌、尊敬;与弱者的交流中懂得体谅、同情与关心。让孩子自主地与社区这一小社会中的各类人群接触,在切实的生活交流中获取到道德认知。同时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为建设社区和谐友好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校
学校身为教育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必须充满责任心,挑起育人的担子。当今德育活动的低劣效果与学校的态度有着深深的联系,学校不能仅仅为了执行国家政策、完成下达的任务而开展德育活动;也不是天天挂着大而全的口号,不加思索过好估计德育效果。而要去思考切实有效的、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德育活动范式。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师德,每个深爱自己孩子的家长将孩子送入校园,学校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我深受一句话的触动:“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用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身为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习能力来评判一个学生,自身道德修养能力更可贵。孔子几千年前都懂得因材施教,重视青少年个性的培养、自身人格的形成。要求每个学生都取得高分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能因学习能力而过分表现对学生的“喜恶”,这只会拉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无法实现。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主要的德育方式: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体验中,开展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行为带给自身及他人的感受,从而理解其中的该与不该。德育活动中对话交流尤为重要,实现良好效果的对话,必须搭建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即学生要敢说、愿意说。人是情感动物,只要教师真切地关怀,发自内心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想法,就一定能搭好这一平台。学校和家长都是为学生利益而考虑的,站在同一利益出发点上,家长是愿意与学校沟通的,因此学校为了做好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多多开展交流活动,有家长会、座谈会、单独的家长约见、家访、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对于家长不满或有疑惑的地方给予及时回应。
三、社区
社区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并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组织形态,良好的社区环境对青少年品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必须发挥出其广大的社区服务功能,从大的方面说,开展德育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德育不仅仅有关青少年,还与社区的和谐与其成员的道德修养有着直接联系,而社区环境也深深影响着成员的感受与感悟。
2.充分调动社区的组织资源: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文化体育类社团、志愿者协会等等;合理调配社区的人力资源,社区工作人员要完善多元的协商与沟通渠道,增进不同认识主体之间的交流,为德育活动营造健康和谐友好的氛围。
3.积极发展社区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关心社区成员心理健康,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善工作人员服务的态度以及工作服务质量,与社区各成员家庭构建融洽的互动关系,不断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根据社区的特征及成员的需要开展德育活动积极宣传德育的重要性,大力邀请各家庭成员的参与,提升社区公众的德育认识水平,为青少年的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为学生开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及家长融入到社区志愿者协会,让青少年置身于各种公益活动中,为其提高自身感知、理解、分析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篇9
本学年,我校大队部以少先队(德育)工作计划为蓝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少先队的优良传统,以培养合格“小公民”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少先队工作进程,努力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创了我校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我校少先队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着力于常规管理,切实加强少先队员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有了规范,就要落实,红领巾监督岗正是使规范得以落实的强有力保证。红领巾监督岗由高年级选派出的20名优秀少先队员、队干组成,分成5组,由大队干部领导,负责学校卫生、队员标志的佩带等检查工作。
为使评比更加全面、细致、公平、公正,大队部制订了评分细则。为了制止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大队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红领巾监督岗加大检查力度,对违规学生进行教育——义务担任“环保小卫士”。逐渐的,我们的校园环境明显的整洁干净多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大有提高。
有了红领巾督察队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全面的检查监督,强化了队员的集体荣誉感,规范了少先队员的日常行为,通过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使少先队员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
(二)重视少先队宣传工作,净化少先队员的心灵。
1、坚持中队黑板报、手抄报、学校橱窗定期更换制度
为充分发挥传统少先队阵地对队员的教育作用,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少先队的工作计划,每月更换中队黑板报,并进行评比。班级黑板报是队员接受专题教育的主要阵地,大队部规定一二年级由辅导员帮助完成、三年级以上则由队员们自主完成,因此队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队员们在这个阵地中自己组织、活泼发展,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在中队辅导员的指导下,每个中队都成立了自己的“宣传工作小组”,结合学校阶段性工作的实际情况,围绕活动主题设计黑板报的内容,既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建设
少先大队利用红领巾小广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队的知识,让全体队员时时牢记队礼、队旗的实际意义。在这里,队员们可以充分的展示自我,红领巾广播站还能起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使学校德育工作的盲区大为减少。
(三)丰富少先队的活动,促进了队员的个性发展。
我校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大队活动。如:庆“国庆”手抄报比赛、建队日开展知识竞赛、感恩节开展感恩活动、迎元旦入队宣誓暨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一些有影响、有特色的活动。
深入开展“手拉手活动”。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结成“手拉手”小组。在学习、经济、精神上相互给予帮助和支持。大队通过同学们相互赠书、借阅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读书和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养成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高尚品格,同时也营造了校园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
二、所取得的经验
1、在工作中敢抓敢放。
对于常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队员出现的各种问题敢抓敢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但是对于小干部们的工作敢于放手让他们开展,给足他们参与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可以创造性的完成各项任务;大队部充分作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2、重视大队干部的培养。
好的队干部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好的队干部可以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主动性。我们在选好队干部的基础上,更注重的是对他们的培养和指导,由扶到放。队干部由“老”带“小”,指导小干部们如何开展日常工作,而辅导员的现场指导使他们能更快熟悉工作要点。辅导员与干部的工作感想交流,可以让干部们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得到辅导员的正确辅导;在对工作的不断传承中,大队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也与时俱进的得到了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10
关键词:初中;教育歧视;措施
我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生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这是令人担心的问题。这种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众所周知,歧视带给学生的伤害是严重的,对学生的心理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一、教育歧视产生的原因
要想探究教育歧视产生的原因首先要清楚教育歧视的内涵。那么,教育中的哪些做法属于aX教育歧视呢?在我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品行有缺陷和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帮助,不应该歧视。教育歧视和教育批评有着本质的不同。教育批评是教师针对那些学习懈怠、品行缺陷的学生采取的必要的教育手段,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教育歧视是教育批评的不恰当使用。教育歧视也不同于教育上的体罚,教育惩戒的过度就是教育体罚,而教育歧视往往作用于那些经受教育体罚的学生身上。教育体罚是针对学生的一种行为,而教育歧视的表现是教师对这些学困生的观念和语言。
1.有教育歧视的产生就说明学校教育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塑造人行为品格的活动,能够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让学生感受教育中的快乐、自信、平等、尊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但是,教育歧视使得教育的这些功能无法实现和达成。
2.应试教育和成绩评价体系造成了教育价值的偏离,形成教育歧视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分数上,而不是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是差学生,教育的评价功能简单到以成绩论成败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教育歧视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3.教育者的素质低下也是产生教育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育的转型使某些学校为了争得名校、名师的称号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提高教育成果,完全不顾教育应因材施教的要求,单纯地把学生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好学生就能够看见教师的微笑和表扬,差学生只能看见教师的白眼和嘲讽。
二、教育中的歧视现象
许多教师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育了,说轻了学生不在意,说重了又会担心形成教育歧视。但是面对中考压力,初中教师很难做到面对成绩差距很大的学生态度一致。我国的教育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教育的政策却没有做相应的的改变,这种现状造成了教育者的迷茫,教育的功能也就重点成了教学,面对那些令教师耗费大量精力的学困生,教师就放任自流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教育歧视。
作为教师,面对那些不配合、不听话的学生也表现出不喜欢。这些学生往往会给教师惹事,给班级抹黑,拖班级后退,使班级在评优中落后。面对这类学生,教师觉得屡教不改,从而丧失教育的信心,教育手段和方法就变得简单,如让学生站在教室外,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要求学生转学等,甚至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表现出极度失望,从而由嘲讽慢慢变为置之不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教师的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影响。例如,一个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没有提问自己,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看不起自己,从而和任课教师产生对立情绪,他们往往在课堂上或课下故意给教师出难题,造成教师的难堪,这类学生很难得到教师的喜爱。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学生性格和观念的不同,有些学生的性格随和、宽容;而有些学生的性格偏执、自私。这样的学生也很难获得教师的喜爱,教师也会选择疏远这些学生,造成对这些学生的歧视。
一些教师因为素质较低,看重学生的家庭背景。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教师就喜欢、关注。一些家庭条件相对贫困的学生,教师就不喜欢,态度相对冷淡,在相同问题的处理上就会出现不平等。
三、教育歧视对学生的影响
任何教育歧视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严重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很难想象没有人格尊严的人会有自信心和毅力,在教育歧视下,学生的自信心和人格尊严严重受挫,必然会出现自卑心理和对立情绪,甚至有些学生会在长期负性情绪下产生人格的扭曲,孤僻封闭自己,产生极端情绪,敌视教师和学校。
四、改变教育歧视的方法
首先应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应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幽默、豁达的心胸,保持对学生宽容的心,用爱来丰富自己的内心。教育本质上来说是爱的教育,教师只有以爱心对待每个学生,才能避免教育歧视,也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
其次,在教学中树立民主思想,实现人人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民主、平等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表扬学生。
五、对教育歧视的反思
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特点,每一个学生也都会有自己发展的道路,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崔永元就曾经说过自己数学成绩很不好,马云也经历了数次高考才有了大学丰富的生活。教师的嘲讽和打击会把一些学生的优点扼杀在萌芽状态,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尊重,在平等、尊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霍妍曲.论我国义务教育中平等权之保护:教育歧视事件引发的思考[J].学理论,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