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篇1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

Abstract: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municipal fil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lso measure a region and industry records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level of high and low,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municipal files put forward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Keywords: of the municipal file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城建档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在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不影响形式并在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情况下,使城建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加强和促进档案管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顾名思义城建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建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一段信息。而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城建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城建档案自身的内容格式化、程序化、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也就是说将城建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信息化。

从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上讲,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高新技术条件下,促进城建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并被社会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城建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使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但是,这两个方面的共同目标与存在形式并不矛盾和孤立,而是相互依存与联系,相互影响与促进。相信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时期,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更加广泛地交流和传播。

2 促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1 培养和提高城建档案人员信息意识.

一定的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这是马克思对意识能动性的高度总结。社会档案意识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力的推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城建档案信息化首先“观念信息化”。城建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也来自于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关心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促使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相互结合与共同发展。

2.2 不断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技术水平

2.2.1 为城建档案人员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等硬件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对其它相关人员定期进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培训广,建立和完善统一、集成平台为信息化建设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2.2.2城建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项基础性工作,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做到及时更新整理及时输入,从信息源头的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着手,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格式,抓好数据资源备份,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轨制”工作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2.2.3 实行城建档案人员工作责任制,加强层级管理。在密级界定中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或手机短信号令论证,对不同层级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确保档案管理与软件系统的安全。

2.3 不断提高城建档案人员的信息管理水平

现今在计算机推广普及与应用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较大贡献。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城建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城建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促进了城建档案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2.3.1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是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增加,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国家在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进一步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

2.3.2 选取适合的城建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过去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是绝对不能实现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于一体的目标。提高城建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2.3.3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安全工作格外重要,尤其是软件的选择与开发利用,好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功能模块,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只有引起高度重视才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3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建议

城建档案信息工程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从而也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只有从工程立项到工程完工验收的各个环节,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避免政出多门或交差管理,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3.1 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还必须改革不适应城建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资源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3.2 加强和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城建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机制,不断增强和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3.3 选配好的软件并不断提高数据质量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败的关键,城建档案信息要严把数据关,保证所输入的数据及时、全面和准确,否则难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不断完善与建立数据审核与核对制度,在数据输入之前对数据进行审核,在数据输入之后进行认真校对并作好备案。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加强和提高信息管理水平能有效地实现城建档案的动态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宝莲,城建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 科技档案, 2006,(03) .

篇2

【论文摘要】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高校人事管理从传境到现代的转型。提高人事信息费琢的利用串,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如何才能进一步做好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这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同题。文章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障碍及其对策展开论述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量大、面广,包括全校教职工的基本信息管理(如年龄、籍贯、学历等)、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信息。同时,高校人事信息还会经常发生变化.如职称、职务变动、工资变动、人员的调入、调出等。这就要求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不仅要处理好繁琐的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使人事管理信息与人动保持一致。但是。在人手少、工作重、时间紧的情况下,高校人事信息更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比较好的方式。人事管理信息化就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借助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实现人事管理高效化、网络化、规范化、无纸化。通过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人事管理人员能从繁复的半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人事制度的规范化与合理性,致力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配置.以提高管理的层次、水平及效率。

一、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深入进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正在深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高校用人制度已经逐步由“聘用制”代替“终身制”,人事档案交由人才服务机构管理,高校的人事部门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将所需人才的基本信息从人才服务机构信息网上下载并保存起来,变档案实体管理为人员信息管理。圜1旦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人事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教职工不同程度上有着“铁饭碗”,坐“铁交椅”,吃“大锅饭”思想,这需要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建立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统,改革创新观念。

2.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高校人事管理的转型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管理主要是以“管事”为中心,注重的是控制与管理人,属于行政事务式的管理。而现代人事管理思想提出要以考核和激励为手段,注重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实现最优组织绩效。这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组织人事管理的具体应用,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范畴。要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从传统向现代,从偏重人才管理向偏重人才开发,从微观行政事务向宏观人才战略的转型,就必须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有如此,才能将人事工作中一些必要的、常规的程序简约化、标准化,把人事部门从许多冗杂的、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促使人事部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理论思考和战略决策中更多地关注于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工作人员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成本评估、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等。

3.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事信息资源利用率

传统的人事信息资源大都是以纸为载体的实物资源,不便携带,同时由于保密等原因,对其利用率不高,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用到它们,属于“被动”的利用。f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后,各种人事信息资源以磁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形式出现,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查询和使用。而且还能运用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人事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做好人才分析和预测,为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提供可靠资料。

4.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人事管理工作流程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内容繁杂、体系庞大,千头万绪,却又牵涉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理顺人事管理工作的各项流程,使得人事信息、师资管理、教师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各项模块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如招聘流程、绩效管理流程、员工培训与发展流程、员工职业计划、离职流程等。

二、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障碍

1.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

有的领导如“局外人”般对待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主动了解、不加以重视,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行动上缺乏动力。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必然导致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消极的行为。如对人事管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日常性、事务性阶段,对战略性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或者往往把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理解为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考核体系,或者建立一个薪酬系统,而不对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客观上造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

2.思想超前、行动滞后

有的人以超前的思维对待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让各个业务科室按照工作需求的方式汇总信息化建设需求,然后按照这些需求去进行建设,总想找到一套大而全的“完美”软件,追求一步到位,结果往往是:每科室都会提出许多个性化需求。因为大家都想着,要趁这次机会把需求提全,使所有工作都达到信息化。事实上,由于经费、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有些高校连基础数据库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仍处在信息无法共享、各自为政的阶段,虽然想要一步到位,但行动上却远远落后。

3.重复建设、各自为政

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由于管理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常常为了单一的人事管理事务单独建一套数据,信息资源呈“离散型”.突出的表现为人事基础信息的各自为政,在高校管理各部门中均拥有各自的人事基础信息库,同时各自对信息库进行维护。如教职工的职称、培训与培养信息主要在师资科,学校教职员工的进出管理工作以及内部调剂管理信息则归属于人事科,而工资、福利待遇、社保医保以及人事档案信息则集中在劳资科。在人事部门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教职工人事信息管理工作,包括教职员工的教学信息管理归属教务部门,科研项目与学术论文信息集中在科研管理部门等。

4.人事工作人员信息素质高低不一

信息素质是指个体对信息及其特点,价值的认识和获得、利用、开发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它集中表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上。评判一个人信息素质的高低,不是看掌握信息量的大小。而是看他对信息的操作和使用能力的强弱。对于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人事工作人员信息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校人事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纵观高校人事工作者队伍。呈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特征。整体文化水平、技术程度距信息时代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距离;信息工具运用能力程度也不很高,习惯于传统的信息建设、管理和信息交换的方式方法;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不能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这种状况势必影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5.规范欠缺.准确性不高

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可靠的统计报表和相关分析数据,制约了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管理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常常为了如工资调整、人员变动等单一的人事管理事务单独建一套数据,人事管理信息冗余,最突出地表现为多头建立各自的人事基础信息库。导致各自对信息库进行维护,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难以保证。这就造成了人力、设备资源的严重浪费。工作也难以理顺,效率低下。

三、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领导认同和重视是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人事管理部门主动、积极的工作是其不断推进的助力。领导的重视能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权力保障,可以在政策、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的变化、组织机构和岗位调整等问题上能够统一步调,同心协力,有效调度各方面的力量。人事管理部门的重视有利于做好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事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如认真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掌握各种数据的加工与处理的方法。深入挖掘和发现有用信息,为学校的人力资源规划、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2.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目标不能定得过高,不能追求一步到位,要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先打基础,后谈应用。首先要做好信息收集、存储工作。人事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是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因此,在启动阶段,必须全面收集所有人的有效信息,认真核实,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其次,要建立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要建立一个包括招聘、培训、调配、绩效考核、薪资、职称、档案管理、离退休、劳动保险等基本业务处理功能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提高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使高校人事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提升人事管理水平。最后,要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人事管理业务的现代化、规范化、流程化。要积极开发人事工作服务软件。如教职工职称申报系统,考勤与薪酬管理系统等,将人事部门从传统的人事工作中脱离出来,并利用网络建立自助服务系统,完成三步走的过程,即人事信息数据库一人事信息网一校园网建设。

3.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在人事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信息系统只是管理的辅助工具,其价值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人。没有一流的人事管理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信息化水平。在人才的拥有方面,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信息化教师队伍,又有信息化管理队伍,还有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和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但是,精通信息化技术的人事管理人才还是比较匮乏,有的是只懂信息技术,不懂人事工作;有的只会人事工作。而没有掌握信息技术。因此,高校要大力培养复合性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要不断加强人事工作者信息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人事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

4.加大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需要财力、物力的保证.其中经费的保证是很重要的因素。在目前高校经费偏紧的情况下。要采取国家投入与学校投入相结合、校内投入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筹措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高校可充分发挥自己在信息学科方面人才和科研的优势,加快推动人事管理信息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促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地发展。

篇3

【关键词】集中管控;成本合同管理;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公路施工企业承接任务量大幅增加,很多企业都提出了做大做强的口号。然而,做大并不意味着做强,企业利润率不升反降。为何在公路市场大规模扩张时期公路施工企业不仅没有享受规模扩张带来的利益而反受其乱?从根本原因来讲,企业缺乏对多项目的管控能力。

(一)目前项目管控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公路施工挂靠、联营、转包之风盛行,企业的命运寄于他人之手。

2、项目管控分权过度导致企业管理乏力。企业分权过度,项目经理权力过大。企业行事要看项目经理“脸色”,项目的盈亏也是由项目经理说了算,从而难以确保项目能够如实上缴全部利润。

3、企业缺少对项目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难以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由于企业没有建立内部企业定额,无法准确核算项目成本,也就难以给项目管理人员下达公平合理的经营目标。

4、企业无法掌握项目实时成本,当项目经营不利时,企业法人总是“后知后觉”。

5、总部弱、项目强,企业组织机构不合理。

(二)“法人管项目”是企业管理集约化理念的要求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目前国际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均实行集约化管理。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三)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法人管项目”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向管理现代化发展的保障

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四)“法人管项目”的管控措施

随着公路施工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因此,要求企业法人对项目的管控也迫切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项目经理在代表企业履约的过程中完全体现企业法人意志。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推行管理流程创新,业务流程再造,理顺公司层面与项目的责权利关系,分级授权、优化配置企业各种资源,直接对项目的人、财、物等关键要素实现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资源、资金、技术、信息、知识等资源,提高资金周转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实现集约化管理。

1、优化组织机构

2、实施项目前期策划

项目前期策划是在施工合同签定以后,在公司总部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合同规模和工程特点,进行的合理预测和全面规划,对项目的经营管理意义重大。

3、成本动态管理

公路施工项目具有周期长、条件复杂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对项目成本实施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合理确定、动态调整目标成本、实时跟踪项目实际成本、公平考核成本管理水平。

(1)建立《企业定额》,并实时更新《企业定额》

(2)及时编制标后成本预算,下达目标成本

(3)实行成本稽查制度

4、确保项目人力资源、劳务分包、物资采购、财务资金、合同结算的集中管理

对于项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要求全部由公司统一协调配置,劳务分包和材料供应商必须在公司合格分包(供应)商名录中选取并报公司审批。利用浪潮财务集中系统,实时监控项目财务帐套,及时收回各项目沉淀资金,减少财务费用。

(1)合同集中管理

公司健全了项目合同管理体系、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要求项目所签全部合同以及所有合同变更、结算必须报经公司审批,所有的合同起草、变更、结算以及审批均要求在公司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完成。

首先是实行合同范本制度。再次是实行合格分包商(供应商)名录制度。最后是实行合同动态监管制度。

(2)劳务分包集中管理

公司制定并下发了《劳务分包管理实施办法》,对分包队伍的引入条件、队伍选择、劳务分包模式、合同签订、工程结算以及监管、奖惩进行了明确规定,力求建立和分包队伍长期互惠互利合作关系,坚决淘汰实力差、信誉差的队伍。分包队伍的选择原则上必须从中交集团“合格分包商名录”中选择。

(3)物资集中采购管理

物资成本约占项目总成本60%,搞好项目物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公司对项目部的物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价格监督、物资消耗盘点。

(4)资金集中管理

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实现财务集中管理,公司启用“浪潮”财务网络管理系统,全公司所有项目财务帐套均在这个系统中完成,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可以直接在总部实时查看每个项目的每一笔资金支出和会计信息,有效地掌握每个项目财务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篇4

【关键词】乡镇医院;信息化发展;问题;加强

尽管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长达20多年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乡镇医院,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其建设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全国信息化建设的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努力推动我国乡镇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对于提高我国乡镇医院的服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乡镇医院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相当多的乡镇医院领导不重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在乡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表面上看,信息化建设是一件处理不讨好的投入项目,特别是在前期的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无法像其他可是那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给医院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另外,相当多的乡镇医院领导还缺乏对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认识,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长远发展的意义。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了相当多的医院领导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根本不重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2.乡镇医院普遍缺乏信息化管理人员

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大部分乡镇医院都建设了专门的信息管理科室,但是,进行微机管理的人员却十分匮乏,90%以上的乡镇医院的微机管理人员普遍在4人以下,很难找到具备IT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从学历水平上来看,具有本科以及本科以上水平的占比相当少,普遍是专科或者中专水平,还有相当多乡镇医院的管理人员只是一些进行过短期相关知识培训的本院职工。此外,在乡镇医院中,信息管理科室的主管领导大多是医院的其他领导兼任,这些兼任者既没有专业的IT知识,又没有进行IT 管理的经验,还有的乡镇医院的信息管理部门附属于医院内部的其他部门,根本没有独立能力。

3.乡镇医院普遍缺乏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

目前,乡镇医院很少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预算,即使存在预算,其预算额和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仅有的资金分配上,也主要是倾向与硬件设备以及网络建设方面,对于软件、软件升级、软件维护以及人员培训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少。这样就导致硬件发展和软件使用互不协调的现象。

4.乡镇医院普遍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保障

目前,IT 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乡镇医院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却在引入、使用新技术方面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有的乡镇医院根本不去了解这些先进的技术。同时,由于乡镇医院在IT 技术的使用上非常单一,其使用规模相当小,再加上乡镇医院地处偏僻的县镇,这样就导致生产厂家难以提供软件和硬件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在软件和硬件出现技术问题的时候,唯一能够获得的技术支持就是软硬件商的服务,而软硬件商的服务范围以及服务的连续性很难得到保证。

5.乡镇医院普遍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合理发展规划

在当前乡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乡镇医院根本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也就谈不上合理的发展规划。还有的乡镇医院认为,在需要的时候再进行建设也不晚,那么多年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也是照样进行发展。

二、大力加强乡镇医院信息化建设

1.乡镇医院领导必须切实转变信息化建设的观念

在乡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乡镇医院领导必须真正认识到医院信息化的意义,真正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进行决策方面的作用,认识到信息化系统是为医院领导进行决策服务的,是事关医院前途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医院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的前提下,努力协调各种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发展。

2.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信息化建设人才是乡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保证,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乡镇医院必须将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引进人才、发展人才和使用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必须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创造条件,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IT人才进入乡镇医院。其次,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训。乡镇医院要建立学习机制,为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训创造有利的条件。

3.乡镇医院必须确保信息化发展的资金供应

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乡镇医院必须将信息化发展的资金预算纳入到医院的资金预算中来,确保信息化发展的资金预算和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同时,医院还要切实保障专项资金专项使用,真正将信息化预算资金用到信息化建设方面上来。

4.乡镇医院必须真正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在引入过程中,乡镇医院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必须认真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真正建立和生产厂家之间的联系,获取生产厂家软件和硬件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尽量避免中间商的介入,这样就可以使信息化技术的服务范围以及服务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5.乡镇医院必须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乡镇医院信息化建设所面对的是未来,现在的建设是为了将来的发展打基础,为此,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对将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乡镇医院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自身的特征,确定发展的整体目标,认真分析医院的近期需求以及信息化建设实现的可能性,准确制定并执行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与长期实施规划。

总之,乡镇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医院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前提,只有努力提高乡镇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才能不断提高乡镇医院的综合竞争了,确保乡镇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业;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161-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0.079

1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重大意义

所谓的信息化是指利用高科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数据库技术等为基础,对需要探讨研究的对象各个要素予以汇总甚至“提炼”到数据库,为特定人群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发展服务并帮助其决策等,是特指与人们休戚相关的多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现代讯息通联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可迅速提高被服务者的行动、行为效率,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供居功至伟的技术支持。其特质在于培养、发展利用电脑为主的,当今最智能化的工具助推人类的发展,提升人们生活的质量与品质。面对信息时代,中小企业处在激烈竞争的环境,如果不能高度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福祉”,使企业的人才智能潜力和物质技术资源的潜力被充分释放,使企业的组织决策与生产运行趋于最优化态势。企业的生产、生存、发展的空间就会被无限挤压,最终被商海浪潮所吞没。因此,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管理运用中最为中心、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只有在深度与广度上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高科技技术,全方位控制与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投资、运行、销售、经营等重要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完成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与有效利用,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得以快速提升,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赢得先机,为企业的成长进步提供智力支撑。当前,中小型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中坚力量。可谓国之柱础,稳定之基石。然而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网络平台利用上,在利用它进行商务活动上的比例依然很低。囿于多数企业在资金上的欠缺、管理上的不善、信息化建设中人才的匮乏等诸多不利,我国多数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上困难重重,加上许多企业对信息化认识存在误区又受到传统管理上对信息不重视的弊端等内外部环境氛围羁绊,导致许多中小型企业其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跟上信息发展的脚步,不能适应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因而设法突破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制约,为其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意义重大。

2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因素所在

2.1对信息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优良的信息是企业确定发展方向、努力目标的基础。然而,许多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印象不深,或者只是知道一些“皮毛”的东西,也知道企业的生产运行和信息化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在企业面对生产、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上,在如何利用信息的优势去解决企业遇到的危机与困难上,在利用信息为企业带来效益、带来生机、带来发展机遇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缺乏建树。

2.2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着许多误区

首先,许多企业错误地以为信息化就是买电脑,使“硬件”联上网就是信息化了,对其中的“软件”及信息源、信息分享、信息分析、共享、信息投资、回报等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考量,甚至错误地以为有了信息化企业就马上能取得高额的回报、巨大的成效。其实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投资、软硬件建设等诸多因素,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伊始一般各方面效果不太明显,不是想象中的建设一个网站、做一下电子商务就是信息化那么简单。其次,许多中小企业领导层囿于对信息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信息化长期规划及其所需所求、发展目标、具体措施、步骤等不能统一谋划。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人云亦云、跟风行动、毫无章法,有的企业连成本核算制度都不能有效建立,根本不能依据企业本身的特殊性找出突破口,花重金购置的软硬件成了摆设、成为装点门面的工具,在信息化的管理上制度缺失、方式落伍、在组织、领导、沟通、协调、具体实施上,达不到信息管理程序化的起码要求,导致信息功能难于发挥,其取得的效益与投资不成正比,最终许多企业对信息化失去了应有的耐心。

2.3信息化建设资金人才短缺

首先,我国在信息化建设上基础本身比较薄弱,许多企业资金在经营、生产、销售上已经资金周转困顿,甚至欠账累累、融资难度大,难以为继。其自由资金捉襟见肘,而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来讲也是一项较大的开支,特别是部分企业领导本来就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因而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上普遍存在动力不足、信心不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其次,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没有信息化专业人才作为智力支持。然而信息化建设属于高科技技术范畴,需要专业的人才予以支撑才能建设好,发挥出其应有的技术与信息优势。中小企业囿于资金方面的缺陷,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很难在这样的企业留存,而一般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在信息管理、信息研究、信息运用上经验不足,管理知识欠缺,素质能力不够,难以适应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最后,中小企业在信息采集渠道上囿于信息来源不广,传输通道不畅、信息去粗存精的处理能力不足,加上信息化方面国家又没有具体的统一标准,信息系统的兼容性较差,又有许多网络犯罪分子出来搅局,企业在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要进行的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交易上等疑虑重重,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又泼了冷水。出于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考量,企业之间不得不封闭系统,各自为战。导致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相当困难,结果是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少、合作伙伴难觅,长期合作关系更是不能建立。造成企业信息化投资高、回报低,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的产品只能敬而远之。

3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策与措施所在

3.1企业应加强信息化意识制定长期建设规划

首先,思想永远决定行动,认识才是行动的指挥棒。中小企业要本着为企业未来着想、替将来服务的思想,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的意义、作用及重要程度、紧迫感,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是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的剂、助推器;是企业效率、效益提升的最佳动力所在。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要对信息化形成足够的重视,要对企业的信息化人才予以着力培养、给予更高的待遇、在信息化建设上企业要不遗余力对自己的员工予以信息化素质的培训,着力提高员工的IT技能能力,涵养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其次,制定信息化方面的长期建设规划,企业要依据自己的特色与实际需求,全方面考量信息化建设的所有要素,找出突破口、切入点锁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与近期目的,制定合理的执行方式、执行重点、行动步骤、效率评估等,科学合理地选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企业领导要亲自挂帅、认真组织、严格要求、经常督导与掌控确保企业的信息化方案能够得以落实。

3.2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制度先行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与其在信息化的管理上密不可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要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优化建设条件,可以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负责企业在信息化上的实施。把懂信息技术、善于管理、精于协调的IT人才纳入领导团队专门管理企业的信息化。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立CIO的信息化管理机构负责其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企业在信息化上要敢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预算管理,提升信息化资金的利用率,在信息化的调研以及流程重组和后期管理维护工作上也要予以资金保障,企业要逐渐提高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占比。其次,做好融资工作。政府信息化管理部门要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融资工作做好后盾,有经济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在企业信息化上予以银行贷款补贴、督促银企对接、为企业融资分忧解难。

3.3涵养人才优化平台合作共赢

首先,企业要建立一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激励机制,为信息化人才搭建施展能力的舞台,优化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平台,要不惜重金把信息化人才请进来、把自己企业的可用人才培养起来,想方设法地鼓励信息化人才敢于施展拳脚。充分挖掘企业的人才潜力利用优秀的鼓励制度、丰富的企业文化、人才得到重视的良好氛围把信息化人才留住。其次,企业要善于利用外援,如可与高校联合为自己量身定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为企业培养在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信息采集提炼、信息加工方面都具有优势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最后,企业要积极主动与信息化服务单位加强合作。在信息培训、信息咨询、信息提供利用上向信息服务商取得真经,依据自己的产品特质、服务的人群、销售的地域等修建一条属于自己的信息化坦途,做到巧借外力解决问题,寻得方案。

3.4将企业信息化有限资金用在软硬件建设上

首先,我国中小型企业资金不足、实力不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当前企业必须实施发展信息化也是历史的潮流和时代的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一旦落伍,其生产、生存的压力就会被无限放大,企业利益空间就会被无限压缩甚至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无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信息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急于求成。信息化程度低是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能力低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发展信息化是他们的主流也是企业发展的必须。因而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上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切忌盲动,片面追求高新,还要静下心来依据本身的实力以打基础、抓好信息化急需的软硬件建设上,采取稳步前进“滚动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理念、谨慎投融资,仔细研究探讨企业自己亟待予以解决的问题,彻底打破硬件设备至上的错误投资理念。对硬件、软件系统与网络产品给予同等待遇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其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要充分利用各种软件供应商、系统管理咨询公司、信息工程监理单位提供的高效服务,为企业自己积累信息化建设实施经验。也可直接利用服务提供商ASP的模式,为企业自身搭建信息化急需网络基础设施与软硬件运行平台,将购买软硬件、设置机房、聘请IT人员的经费节省下来,为企业信息化利用以及后期的维护等服务,这样既规避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也为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建设节省了资金与精力,更直接促成了企业对信息化系统的利用,不失为双赢策略。

4结语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春天。时下,信息依恋着时代的脚步,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的寻觅着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来获取知识、赢得先机、赚取利润、取来真经、换来美誉、带来扩张与发展的机遇。如果说企业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那么信息化就是孕育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沃土。

参考文献

[1]蒋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情报探索,2008,(12).

[2]杨国川.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8,(4).

[3]谭兴,谭策.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J].科技信息,2008,(5).

[4]李素燕.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环境建设问题[J].管理,2008,(6).

[5]曹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ASP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

篇6

为了明确我县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目标,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切实加快全县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县上决定召开这次全县信息化建设培训会议。后面,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穆主任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先进的生产力,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全县信息化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决策,培育和发展科技先导产业,抢占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是加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政府,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步骤。

当前,我县正处在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期,要坚持“特色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劳务富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如果我们对信息化不重视,不积极行动起来,实施大的动作,不仅与其他县区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将会越来越拉大,而且也将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制约因素。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从各自工作角度出发,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电子政务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目标,以行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县的信息骨干网络体系,信息化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得到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取得了,特别是政务、政法、人事、教育、计生、税务、金融等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展较好,为全县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带了好头。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起点低、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应用成效明显,基本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这是我们应该充分肯定的,也是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的重要基础。

尽管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内先进县相比,与全省和全国的形势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工作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个别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实事求是地讲,在还没有令人充分感受到网络技术对于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基本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生产水平、生活方式之中。虽然在一些部门的领导思想中有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了解不够,有的认为信息化不外乎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还有的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从而造成本部门、本行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差距越拉越大。二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滞后。信息化建设投入因受财政困难和市场化运作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信息化建设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信息化资源利用有限。各单位信息化工作虽已逐步开展,但现有信息系统和平台相对独立,业务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工作在各业务管理部门产生的作用,更做不到利用信息化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能够协调顺利地开展,致使各部门间有机协调管理、信息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程度不足,各自为政,信息无法共享,造成信息资源浪费。四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各单位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造成了管理能力差,应用整体水平不高。各单位现有管理人员多数是非信息专业人员,信息化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和参与,致使相当一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用效果差、效益不明显,从而影响了信息化服务的意识和力度,减慢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五是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在前段时间政务专网接入工作中,绝大多数单位能够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配合电信部门开展工作,但也有个别单位以种种借口拖延接入,有的宁肯用办公电脑在互联网上聊天、玩游戏,也不愿接入政务专网,有的甚至拒绝进入办公室布线,有的接入专网后不及时在申请平台上进行申报,这些问题是极不应该出现的,也是不允许在今后工作中再次出现的。对于上述问题,各单位一定要认真研究,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以强烈的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强化措施,全面加快全县信息化建设步伐

为了提高大家对信息化的认识,理清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增强业务技能,确保全县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在全县年底各项工作紧张开展的情况下,专门抽出时间,对各单位信息化建设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体现了县委、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对大家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端正思想态度,悉心领会培训内容。推进信息化建设,人才是保障。我县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水平差次不齐,这一现状严重制约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天的培训会上,电信局专门邀请了省上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家,就政务专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等方面,对大家进行专题培训,同时,还要就网络信息保密工作提出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听讲,虚心求教,悉心领会,多思考,多研究,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第二,要做好汇报贯彻,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思想认识是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大家都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纯是计算机技术问题,它涉及到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传统管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变革,涉及人、财、物的投入,涉及到业务流程的协调和信息资源的组织优化,其中哪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在座的大家都是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业务骨干,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你们要通过这次学习,在自身业务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回去后要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并主动给领导宣传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带动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和运用信息化知识的热情,使大家能够了解掌握信息化基础知识、电子政务运用基本操作技能、熟悉网络的基础知识及常用的信息安全知识等,达到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的目标。

篇7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应用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12-0127-02

信息化在根本上是为了协助企业建立一种反应机制,实现对环境的迅速反应,能够对企业的管理起到推动作用,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奠定基础。信息化技术是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将信息资源作为应用的关键,以达到对企业内部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协调。

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理论介绍

1.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功能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对过程的合理、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对工程三维模型的构造,对建筑过程中容易导致的问题进行提前呈现,以进行相关预警,形成应对策略和相关方案,实现建筑业预算的合理性,能够进行相关数据的有效收集,保证一定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同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在行业内的共享。

1.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管理需要各个主体展开协调与合作。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中,涉及诸多复杂的工程类型,囊括多种专业和学科,因此,单靠人力进行管理有一定难度,且效果不佳。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对建筑工程建设进行优化和调整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2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多文件、数据以及资料都是纸质管理,沿用以往的运行法则,对信息技术和软件管理应用不足,信息的传播速度在整个信息领域过于缓慢,信息化建设程度还比较薄弱和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时间比较晚,无法与施工设计有效融合;相关监理管理软件匮乏等。

3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3.1缺乏专业的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员

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涉及诸多部门和领域的工作都受影响,其综合素质方面无法得以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发展。

3.2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管理层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深刻,将信息化等同于电脑,错误地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相关人员对过程信息进行的记录,将人工记录转变为电脑记录,对待真正的信息化建设缺乏深入的认识。另外,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投资不科学,将投资大部分放在前期工程建设中,忽视信息化建设。

3.3缺乏完善的管理控制系统

由于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使整个控制系统呈现落后局面,缺乏综合性、全面性的控制系统,无法完成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管控,使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受到制约。

4信息化建设在工程管理中地应用

4.1做好应用前的准备工作

决策层要提升对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性,形成以信息化管理为重心的管理体系,形成具体的方案和设计,在资金、技术以及人员方面进行配套,注重实效。

4.2强化集成的特点

由于建筑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思想落后,对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性的设计和规划;前期没有进行全面、充足的咨询和调研;注重单一环节管理的信息化,缺乏长远效率的考量,应用系统整体理念不强,集成化和沟通性较弱。

4.3建筑企业的数据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化建设需要基础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录入和整理,要具有规范性和实效性,信息系统要建立在全面的数据基础上,其正常运行依赖于数据的科学性。

4.4寻求管理模式的改变

对于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强的复杂性,突破单一软件的限制,对企业影响深远。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对企业的技术、资源等进行整合的过程,形成集成化的效果,实现对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4.5对信息化产生效益的评价

在建筑领域,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综合性的经济效益分析法,很难准确评判信息化给企业创造的效益的高低,因此,要组织相关机构开展评判工作,建立信息化综合效益评判系统。

4.6重视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在信息系统内部,任何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安全保障至关重要,需要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完善相关对策,采取多种应对手段,形成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5信息化建设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5.1重视信息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需要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进行更高层次的挑战。在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中,要注重对人员队伍的建设,培养应用水平高、专业性强的人员,实现在具体工作中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5.2深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只有实现对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认识,在本质上实现对问题的突破,为信息化建设消除障碍,才能保证其顺利进行。

5.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体系

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于系统的健全也十分关键,如果缺乏规划和一定的统筹,就会出现标志不一致、目标方向不明确的状况,影响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因此,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控制体系,重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加强对过程的科学管理,保证信息化建设有效、规范地施行。

6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程度加强,工程管理信息化也成为必然。实现各个建筑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资料和数据的分享和传达,保证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高效和快捷势在必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行业也身在其中。为了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彰显优势,必须重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爱民.信息化管理在建筑企业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0.

[2]刘永刚.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研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0.

篇8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化指的是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管理方式来实现档案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提高档案馆的管理水平,但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本篇文章主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给予相关策略。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是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电子信息化发展的十分迅速,也产生很多需要存档的电子文件。档案馆为了保存好产生的电子档案,就必须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够将各单位产生的文件在不变动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同时保存电子档案能够节省档案管理的空间,节省档案管理的成本。(2)实现知识管理的必然要求。档案馆里的所有知识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各单位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的信息化也就实现了知识资产的信息化,这样将有利于对知识资产的管理,以便实现他们最大的价值。(3)满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通过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了现代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用计算机收集、整合以及管理电子档案简化了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单位各部门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到档案馆的局域网内部查找相关的资料,便于档案的存储和查找,从而提高了档案馆的管理水平。

2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

2.1 缺乏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虽然许多单位开始关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没有和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并没有落实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缓慢。还有一些单位不知道应该如和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财力和人力不足,建立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容易出现信息泄漏等情况,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由于许多单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很多单位并没有将单位的工作和档案的信息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缺乏对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也就无法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2.2 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信息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很多档案管理队伍当中,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没有足够的信息化素养,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知识和技术,导致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非常低。受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影响,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都不高,甚至有些人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就不会用计算机来实现档案的管理,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2.3 缺乏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

只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但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档案馆都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档案馆各部门之间的没有做到及时沟通,导致容易出现重复工作,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档案部门也没有和单位的图书、情报等部门进行合作,档案、图书、情报等都具有类似的性质,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合作,容易造成财力和人力的浪费。档案馆的网络没有和单位其他个部门的网络实现连接,不利于其他部门对资料的查找,没有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档案馆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来对从各部门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也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容易出现信息资源的流失。

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3.1 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档案馆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增加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从而发挥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档案馆的领导者要通过交流会、座谈会等来加大档案管理者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转变档案管理者过去传统的管理观念。档案馆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人力、财力上的投资,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系统中硬件、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保证档案信息化系统具有先进性。档案馆要建立监督体制,严格监督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情况,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档案馆要和该单位的其他工作部门相结合,保证档案馆能够及时的拿到各部门完整的信息资料,进而才能够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3.2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的队伍建设,才能够更快更好的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档案馆要根据建设档案信息化的要求,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和技术,来不断提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档案馆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任职考核,对符合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且通过任职考核之后的人才才能够任职。同时档案馆还可以和高校合作,高校培养具有档案管理知识和相关信息系统的操作以及维修知识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毕业后到档案馆工作,这样可以给人才队伍添加新的活力,有利于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除了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水平之外,还要加强档案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保证档案建设工作中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3.3 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

档案馆要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逐渐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档案馆的各部门之间到做到及时的沟通,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减少重复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档案馆要特别加强对档案信息化核心工作机构的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系统、网络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以及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系统,加强对这三个系统的建设,并且将这三个系统相互结合,促进整个档案信息系统的协调运作。档案馆要建立和单位其他部门的网络连接,既可以方便的从各部门获得信息,又可以方便各部门从档案馆获取需要的资料,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

4 结束语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档案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馆要及时的发现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具有问题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转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完善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更快的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强.基于核心信息资源管理理念的企业档案管理――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例[J].档案学研究. 2012,03(01):85-86

[2] 王健.关于档案数字化优化模式的探讨――档案数字化对象之优化鉴选[J]. 档案学通讯.2011,08(01):74-75

[3] 郑惠萍.谈网络管理机制中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02):96-97

篇9

一、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档案工作在新形势下确保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齐全、安全,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为全市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开了个好头。结合他们建设与实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好坏,领导是关键

高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首先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没有经济上的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如同空中楼阁。如果单位领导认识不到档案对各项工作的依据作用和参考价值,认识不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将为领导决策、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更快、更系统、更全面的信息,他就不会舍得投入。这项工作也就无法开展。

2、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好坏,高校经济实力是物质基础

从烟台大学等单位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情况看,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没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投入是不行的。如果单位经济上条件不允许,即使领导再重视,档案工作人员再争取,档案信息化建设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经济条件差也不能做等靠,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只是一个方面,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我们档案工作人员去完善,只有这样,一旦经济条件许可,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就有了很好的基础,从而发展也会很快。

3、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好坏,档案管理软件是前提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高校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及数字设备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数据)的采集、归档、存储和管理工作,做好对已有纸质、照片及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为高校提供档案网络化服务,并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高校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这必然要求档案管理软件具有较高、较全的性能。如果档案管理软件达不到要求,那么其他工作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自然希望能够一次性投入,无限次产出,这就要求我们的档案管理软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前瞻性,不但当前的情况能处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的新载体、新情况也能处理。这样,才有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4、高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好坏,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档案工作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现代化知识与技能水平是决定因素。如果档案工作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强,现代化知识贫乏,操作技能差,那么,再好的设备和先进的软件也无法施展,只有是一种摆设。为此,各级档案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现代化操作技能。

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

高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高校是内因、是关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重要的外在因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认清目前的形势、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责任,加强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与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我们在倡导与推行数字化档案室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的总体原则是:根据高校实际,坚持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原则,防止不切实际,一哄而上,搞形式主义。

针对当前建设高校数字档案室工作存在的资金不足、数字档案的凭证与失真、信息安全保密、标准化、人员素质及法律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制定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标准和实施方案,加强宏观政策引导,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

要根据各地实际提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方案、业务技术标准、提供利用的方式方法、实施步骤及实施时间等。具体操作上不搞一刀切。条件好的单位要引导其向纵深发展,不断拓展现代化功能;条件差一点的单位,使其认识到不能等靠,引导其先做好基础工作,比如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管理工作,为今后有条件实施现代化打好基础。

2、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高校建立档案信息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通过对国家有关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意见、规定、办法和有关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高校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方面的典型事例的宣传,让高校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切实认识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认识到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在信息社会中及时、充分地占有信息,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使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必备条件。这样,才能调动其做好这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抓点带面,推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数字化档案室的建设是一项新的挑战性工作,受技术和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们想在短时间内以“”的方式来全面实施高校档案信息化是不现实的,但我们也不能坐等靠,消极对待。我们要抓住时机,主动出击,选择条件好的单位进行试点,待时机成熟,在面上推广先进经验,使各单位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4、加大对档案管理软件的研究力度

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医院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40-03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不断扩展,医院管理系统的应用不断深入,建设高效的信息系统成为以后医院工作发展的一个趋势。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能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而且能够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效能。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无论是前期的调研和考察,上线的培训和沟通,还是后期的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各个环节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摸索前进的过程,避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很多医院领导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涵、目标及实施策略存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和把握不住的情况;其次,医院信息人员编配比例不合理,并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兼备管理科学、医学和信息学的复合型人才;再者,医院的医疗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样的投入又不能产生直接的效益,医疗机构缺乏内在的投入资金的动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制约着信息化的建设[1]。我们不能完全模仿别人的经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信息系统。本院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案。

1 本院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本院现有的计算机业务管理系统初建于2000年9月,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多业务管理系统模块缺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业务需求。为了提高本院医护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结合本院的实际业务需求,本院部署上线了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重症监护与手麻系统、临床路径系统、合理用药等十几个系统并购置相关硬件设备,医院的硬件配置整体得到了提高,对医院的人、财、物以及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打造出了医院数字化管理的平台。

2 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三级医院已经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进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本院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医院的共性问题,同时也出现了本院一些特有的问题。从各方面考虑,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制约信息化建设。

2.1 少数医院领导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

医院信息化将大大降低全院成本,全面提升医院各部门的生产效率,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要处理的关系很复杂,要协调的工作很繁琐。只有医院各级领导将医院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给予大力支持,各部门通力配合,才能有效打通全医院各部门的信息神经末梢。如果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势必将延缓信息化建设进程,甚至可能会造成一些信息孤岛,极大提高后期维护生产运行的成本,偏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2.2 缺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人员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因素之一,因此其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信息化的进程和结果,制约着医院信息化的高效快速发展。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队伍的壮大,软件和硬件随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亲自去一线指导解决,充足的信息人员配备是完成工作的基本保障;同时医院信息化人员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人员,他是专门为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的,需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知晓一定的管理学知识,还要精通信息技术,因此拥有一批具有管医疗、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2]。

2.3 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投资不足是阻碍医院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3]。一些医院管理者片面地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软件来辅助医院管理和医生工作,没有认识到这是适应全球信息化大趋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效率的探索和实践,以至于只进行最基础的信息化建设来应对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检查。甚至认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长期工程,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带来的经济效益往往是不明显的,甚至需要在系统上线稳定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有所成效,没能从长远角度认识信息化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中,例如病房楼的扩建、病床的增加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医院信息化的资金投入,阻碍了信息化的进程。

2.4 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

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是信息科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某几个部门的事,它应该是全院所有人员相互协作的事。相关科室工作上不配合,相互推诿,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每个科室的工作都与信息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凡是与信息有关的工作都由信息科来完成是不科学且不实际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耽误了工作的进度,而且还有可能降低工作的质量。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对医院的信息化作全面的完善改造和升级,新上线的信息系统对于全院医护人员都是全新的事物,需要对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基本操作做好加强训练,可是医护人员对于上线前的集中指导和培训相关的事情态度不端正,认识不到位,纪律性不强。甚至有的老专家已经习惯了手工书写病历和医嘱,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再加上对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不熟练,造成上线之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5 医护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沟通不畅

医院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开发人员需要第一时间与医院相关领导进行沟通了解当前的工作进度,从而确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没有及时地沟通将会延缓工作进程。医院信息化系统一般是在开发商的系统原型上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例如操作习惯、患者医护人员的数量及结构情况等进行修改。这就需要开发商能及时与相关科室人员沟通并了解他们的需求,征求他们的意见。但是,大多数医护人员不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在表达需求时就会出现偏差,开发人员理解不到位,最终导致完成的系统功能不能满足需求,需要系统反复地重新开发设计,造成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延缓工作进程等诸多问题。

3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3.1 制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制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有效地进行资源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确保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应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4],例如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权限分级管理规定等,并成立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作出清晰明确的规定,同时对责任追究与考核奖惩办法进行公布;为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制订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相关的各项重要工作政策均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各个部门,加强对其的约束力。

3.2 引进并着力培养具备医学、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保证医院信息化人才的质量,医院要从源头抓起,在录用新员工时,凭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知识技能测试、无领导小组测试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进行人才的选拔[5]。同时,新聘人员需要在各科室轮转,掌握各科室最基本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将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方便以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根据每个人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的培训制度,例如岗位培训、学术会议、互联网学习等。同时制订定期考核制度,要求能够熟练应对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新知识的运用,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合格证书,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3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保障全体人民身体健康的关键,中央以及地方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卫生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资金管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医保,新农合等的财政补助政策,并规定医院业务收入按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去。同时可以通过社会捐赠、银行低息贷款、重大项目合作等多重形式筹集资金,加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3.4 强化全院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强化责任意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根本[6-7]。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就失去了工作的根本动力,就不会有过硬的工作质量标准,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不管医护人员处于哪个级别,都要做到对上负责、对下负责、对己负责。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靠单纯的制度约束是不够的,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认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从心理上接受信息化建设的好处。①医院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对信息化建设在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不段增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②加强对广大医护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宣传动员工作,让所有的医护人员认识到信息系统给以后工作带来的便利,能大大减轻工作负担,这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5 加强医护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沟通

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8],相关科室与开发商可直接通过当面交谈的方式向领导汇报工作和反映情况。相关科室可通过纸质形式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核同意再交给信息科与开发商确认修改。信息科相关人员会定期下临床科室收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形成一个电子版的问题汇集放在一个服务器地址上,分情况的轻重缓急逐步解决,最后将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汇总起来分发给各科室,以免工作的重复执行。

终上所述,医院信息化建设避免不了出现问题,只要全院人员上下一心及时地解决问题,就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最终实现全院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Z].2008.

[2] 李春林,刘建辉,周根鸿,等.浅析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7):2032-2033.

[3] 温晟.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78-79.

[4] 王双彪.新一轮医改背景下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5):563-566.

[5] 陈敏,陈旭 武琼,等.卫生信息化人才在职培训思考与建议[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3,10(2):135-139.

[6] 罗书练,郑萍,侯世方,等.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3):239-240.

[7] 陈祖林.医院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几个环节[J].武警医学,2011,22(5):4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