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信息化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并对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用户的实际需求做出满足。值得一提的是,LG商用凭借在商用领域及教育行业的多年深耕,推出了具备多用户显示模式的慧联显示群组解决方案。LG慧联的推出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解决了信息化普及率低的问题,由于多用户显示模式减少了主机数量,大大降低了信息化设计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LG绿色节能显示器也是低碳背景下适合节能环保型数字化教室构建的一个亮点。
在日前启动实施的《规划纲要》中,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做出了指导性的明确要求。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十二五”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中,对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尤为重要,一方面教育机构以信息化手段改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推进节能环保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和普及;另一方面,更多业内信息技术领先的商用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根据应用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在双方的积极努力下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步发展。
在全球低碳潮流的影响下,教育机构信息化建设与节能减排同样密不可分,使得商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解决方案上更加突出节能和创新。2010年4月在浙江义乌举办的第59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上,商用显示领域领导厂商LG和三星分别展示了创新的高科技智能化互动解决方案,引领行业趋势。目前看来,LG商用推出的慧联显示群组解决方案已经凭借创新优势获得众多用户认可,在推进节能环保型数字化教室构建过程中更取得不俗进展。
由于学校电子教室、数字化教室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最广泛,创新的技术让数字化教室的互动功能和教学效率更为提升,同时在绿色节能方面更亲近环保。
LG慧联显示群组的推出对边远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提升教育效率有很大促进作用。LG慧联的创新在于打破了传统“一台主机配一台显示器”,创新实现――“一拖N”多用户互联显示模式。LG慧联的推出实现资源互联共享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成本,解决了边远地区采购费用有限、教育设备难以普及的困难,在中国市场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也更多地被教育行业用户所接受,成为教育行业信息化创新的标杆解决方案。
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信息化;污染源
在这个信息化应用日益广泛的时代,现实已经告诉我们,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涵盖了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整体性工作,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没有了环境保护管理的信息化, 那就一定会损害这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直接影响到环境监管的效果和水平。2010年国家相关部门召开了首次全国环境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的地点是在北京。国家环境保护部负责领导同志周生贤在这次会议上表态,要通过五年的建设,形成与新时代环境保护工作相称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数字环保的制度体系。因此,我市环保局为了贯彻会议精神做出了环境保护信息化实施计划方案。这个计划方案在得到执行以后有力的促进了环境保护决策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是实现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开展的重要方式。
1.加强肇东地区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提升环境监测系统的水平
强化环境保护信息化,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自动化监控,增强环境应急工作水平,对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预警工作,给环境执法系统提交有效的执法根据,切实的为我市的污染物减排工作提供服务。我市在2006年开始建设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对我市的主要污染源实施了二十四小时的全线监控,进行这项工作的系统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围绕GIS为核心,把数据库技术作为技术支持,达到了环境数据的输入输出和查询分析以及管理工作可视化的目的,更加方便的进行维护和扩展。在系统工作期间,这个系统不但帮助我市环保局对污染源进行了监测和预警,并且通过合理的数据组织模式,完成了对各类环境数据的分析和归档工作。我市一般会对主要污染源实施两个内容的监管:第一个是加强现场的监管监控,依法严惩违规事件,保证监控系统设备有效工作;另外一个工作内容是运用监控系统全程在线的进行监测,观察环境治理设备的工作状况,核查和统计各项环境数据,为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提供有效凭据。
2.进行全区监控,处理违规
我市在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全程监控以后,这个系统产生了下面这些作用:因为这样的全程监控,有效的保证了环境保护治理设备的正常工作,防范了污染企业的违规行为的出现。由于我市对重点污染源实施了自动监控,大多数的环境治理设施都处在正常工作的状态,因为黑龙江市肇东市区企业的排污过程被全程的监管,那些原来会偷排超排的情况消失了;那些环保部门一检查就开启环境治理设施,而只要环境保护人员一离开就又关闭环境治理设施的企业也没有了,通过节省环境治理设施的运行费用来为企业节省成本的错误想法也被纠正过来,违规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显著的下降。全程监控系统真正的的发挥了监管功能,维持和巩固了污染物减排的效果,对整个黑龙江市肇东市区的环境水平改善意义巨大。把监控的数据定期的公布,可以切实防止有关企业在提交排污总量报告时弄虚作假。因为原来我市的环境监察部门缺乏检测手段,检测部门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工作经费和人员数量以及工作任务量的制约,对有关主要污染企业不能实施全面具体的验收和监管,有的时候会造成监测的结论是全部达标,这样就不能真实具体的表现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的排污行为。导致法律法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施全程在线监控,可以快速的发现企业超排偷排的违法行为,并且取证处罚。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有效的遏制了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强迫企业自觉的控制和管理好环境治理设施,保证了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守法理念,增强了相关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
3.形成环保管理综合系统
肇东市区的环境保护管理综合系统对现在各种环境管理数据和审批内容实施了全面的整合,引入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将污染排放企业报告的数据,环保部门的人工监督数据和自动监管数据,以及环境质量的数据,扩散模拟数据进行了完全整合。并且,还对排污许可证管理,征费管理,违规处罚管理和项目审批管理,以及信息数据统计,报表管理,企业申报和应急指挥等内容实施了全面具体的整合,完成了对各种环保工作内容的信息化运用。
我市应该一如既往的推进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改变原来只重视业务建设而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将业务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一同重视发展,在形成高效的监测和执法制度的同时,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持。环境保护管理一定要和环境信息化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更好的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各个业务模块不能分割独立,要整体发展和协同进行,统筹和兼顾好各个核心环境管理数据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更高效帮助我市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树义,汪再祥.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
[2]苏芸芳.中外矿产资源若干法律制度比较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
篇3
【关键词】城市环境 信息化建设 环境保护
1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城市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实践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包括无意识的生存空间和有意识的各种其他生物;信息化建设则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谋求体系管理的较优发展。将二者有机结合则产生了城市信息化建设这样一个新兴领域。
2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化利用现阶段广泛应用的网络系统,以媒介方式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于城市的发展。
(1)城市环境信息化是国家网络信息搜集系统的重要支撑。国家网络信息搜集包括方方面面,在城市发展方面,城市环境信息化将有效增加其丰富性和及时性,而国家在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后也会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方案,这对实现环境保护这一最终目标是极为有利的。另外,正是由于城市信息的缺乏,相关的城市环境保护机构才应运而生,并在此平台上不断发展。要实现城市信息化这一发展目标,单纯依赖某一技术的应用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结合良好的决策机制和发达的信息技术,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已被污染的环境。
(2)城市环境信息化对长远的城市环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可以将零星的城市环境信息整合成较为完整的环境系统的第一手资料,有效监督污染产生,不断发展和完善污染源处理,及时阻断已有污染的进一步扩散,最终将可实现整个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这对城市环境发展具有链锁式的指导意义。
3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已有成效
我国的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十年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工作,其建设成效也颇为显著。
(1)环境保护决策体系的建立。以国家环保部信息中心为首,省、地市一级环境信息中心相继成立,现如今我国各地市级的环境保护工作已自成体系,相比十多年以前环境保护机构的极端匮乏,短短十年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已实属不易。
(2)网络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面对环境保护工作初期检测机制的缺陷,近十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建设,将网络逐步覆盖到各省各市,已成功实现办公自动化,这一成果大大加强了污染检测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部和各地分局的联系。另外,在环境保护机构主页网站维护方面,绝大部分环保局已渐渐实现环保工作网站公示,让广大人民和相关研究人员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政府工作信息和环境信息,这对提升广大人民的环保意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3)环境保护实践工作有效开展。通过环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环保部已在不断调整建筑、工厂生产等的审批,其管理正日渐科学合理,更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协调统一。
4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尚有不足
虽然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小有成效,然而现阶段城市污染的严重程度迫切需要其尽快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这就证明了如今的城市信息化水平是存在诸多不足的。
(1)网络信息化发展不足,制约了信息交流。现阶段我国环境信息系统虽然已初具模型,但还未达到网络在各地环保局的全方位覆盖,这将对环境保护信息的及时传达、决策意见的交流带来很大困扰,进而影响环境保护的最终成效;再者,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越来越深入,对网络的传达速度的要求势必提升,这就使得现阶段的网络信息化应用显得捉襟见肘,提升网络信息化发展力度迫在眉睫。
(2)已有的数据积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十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搜集工作,然而这些数据缺乏系统规范的整理,在各地环保局零散存放,而未进行全面的筛选优化,使得大量有用的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不光是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更是环境保护工作劳动力的浪费。
(3)环境保护信息化发展缺乏长远计划。环境保护工作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一个基于谨慎考虑的长远发展计划,然而现有的环境保护体系虽然形成,但其管理质量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定,各地环保局工作质量不一,责任划属模糊,对于短期不能立见成效的环境保护工作来说,工作者的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各地人员“分而治之”,难以形成统一的长远发展计划。
5发展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1)战略目标模糊。由于环境保护系统建立的时间紧迫,环境保护工作者缺少对工作的本质认知,在未充分了解项目背景、战略目标模糊的时候就开始略显盲目地开展工作,使得项目审核难以通过,或者进行一部分后被强制停止的情况时有发生,建设资源浪费的同时工作者的积极性也受到强烈打击。
(2)相关法律还未完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兴起较晚,而真正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就更晚一些。任何一项工作规范的法律都是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发展完善的,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实践不过十几年,很多问题在未凸显时难以列入法规统一规范,即使尖锐的问题出现,也难以及时立法。
(3)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环境保护专业在我国尚属新兴专业,未能引起学者和实践者的广泛注意,深入学习实践适宜我国的教材资源也尚且不足,这些因素都使得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匮乏。
6适合我国的解决方法
(1)提高环境保护决策体系合理性。政府应积极明确决策人群责任分配,尽快制定出规范的工作标准,从而有效引导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整体决策质量和实践效率。(2)完善网络信息覆盖,扩大交流。应积极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在各地环保局的普及,使信息传递及时,进而进行高效的决策和任务的开展。(3)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鼓励学者进行相关学习研究,充实教材内容,引导感兴趣的年轻人踊跃学习相关领域知识,为日后长久的环境保护工作培养优秀的人才后备资源。
篇4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07-02
城市环境的保护作为一个重大的建设项目被列入城市规划队列中,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力,若要使城市环境建设取得可观的成效,信息化的结合是不可或缺的,但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中的信息化框架和发展理论有待于完善,对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建设规划不足之处,更高效开展我国现代化环境保护工作。
一、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优越性
1、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和加强作用
城市环境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的关键组成结构,影响着城市环境的改善情况。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状况下,互相联系起来的工厂企业信息化,城市环境信息化通过共同发挥作用,补充结合,共同对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比如,在城市环境信息化项目中,其中有一项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该项目经过建立完善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体系,政府相应策略支持体系,整个过程的控制管理体系等以提高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城市环境保护项目中,防控和治理污染是一个关键项目,因此成为了城市各级环保机构的重点研究项目,对污染进行高度管理,这就需要将信息化运用到城市污染防控治理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相关系统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意识到,环境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个需要使用高端技术的进程,同时需要的是一个社会化的历程,这就要紧跟时展步伐,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已经在实施的环境管理控制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加入使得我国城市社会以及环境的进一步和谐发展。总之,作为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国家以及各个省级环境系统发展的基石,而且还可以作为信息源头对环境管理系统进行监控和优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我国综合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对我国城市环境发展的推动作用
城市环境信息化城市环境保护以及优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通过城市环境信息化策略的逐步实施,不仅可以打破环境管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性,尽最大可能保障信息系统获取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在设计控制策略时,能够有效采用和处理信息系统所采集到的环境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使得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其次,环境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布局高效的城市环境监测系统,以在环境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时,及时通过相应信息监测系统进行预报,以使得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基础层面上保证城市环境的安全性。在城市环境建设进程中,普通公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以往的环境保护系统很难满足环保部门与城市民众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采取民众的意见进行环境建设。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环保部门与城市公民的互动性,从而共同决议出对城市环境建设最有效的建设方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合理性和高校性。
二、现阶段城市环境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例
随着城市环境管理信息化的逐步加强,我国有不少城市成功地实施信息化管理取得了卓越的城市建设效果,值得借鉴。在我国九江县,由于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城市里主要设有沙城工业园和赤湖工业园两个大型的新型工业园区,而且其工业门类较为齐全,有钢铁、建材、医药、化工、采矿、纺织、电子、食品等多种类。期间,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管理,以满足城市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且该县将环境保护进程与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相结合起来,使得城市经济在优越的城市环境建设下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其城市管理策略进行调查研究得知,该城市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始终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将环境保护工作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搜集信息,以自动化的环境监控系统为第一步,采用高科技检测仪器组合,积极研究符合城市自身实际上的相关技术设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利于环境的进程进行监控和处理在线自动监控系统的作用日益显现,能力建设突飞猛进,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切实履行了环境监测的工作职能。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投入使用之后,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管理,增强相关部门的环境决策支持能力,基本实现环保信息化。
三、现阶段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信息化的改进策略
1、强化环境保护信息化,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自动化监控
增强环境应急工作水平,对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预警工作,进行这项工作的系统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围绕GIS为核心,把数据库技术作为技术支持,准确掌握环境监测数据,科学判断环境形势,客观评价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通过建设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信息系统,为危险废物区域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了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另外,还要运用监控系统全程在线的进行监测,观察环境治理设备的工作状况,核查和统计各项环境数据,为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提供有效凭据。要想使得城市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还需要实施过程监控,因为这样的全程监控,有效的保证了环境保护治理设备的正常工作,防范了污染企业的违规行为的出现。全程监控系统真正的的发挥了监管功能,维持和巩固了污染物减排的效果,对整个市区的环境水平改善意义巨大。这样一来,还有效地遏制了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强迫企业自觉的控制和管理好环境治理设施,保证了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守法理念,增强了相关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
2、建立城市环境保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计算技术正在向超高性能、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能力持续增强,这就为城市环境保护信息管理综合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力前提条件。建立环境保护管理综合系统可以对现在各种环境管理数据和审批内容实施全面的整合,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理念.还可以对城市环境相关企业进行征费管理,违规处罚管理和项目审批管理,以及信息数据统计,企业申报和应急指挥等内容实施全面具体的整合,这样一来,就会有效提高城市环境保护的信息化管理进程。
四、结束语
应当继续深化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一是从重环境管理业务建设轻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向环境管理业务建设与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并重转变,在建立先进的监测体系和完备的执法体系的同时,建立全面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二是从环境管理业务与环境信息化脱节分离,向环境管理业务和环境信息化有机融合转变,加快实现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 三是从各业务板块自成系统,向整体推进和业务协同转变,在统一规划的原则下更好地兼顾和统筹环境管理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 四是从数据重复采集、不能共享向环境信息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数据共享转变,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俊辉.浅谈生态城市规划及城市环境保护[J].科技创业家,2013,03:204.
篇5
1.1电力勘察设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建成了满足企业需要的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系统。但是与国内、国际信息化建设先进企业和行业相比,信息化建设水平、技术应用深度、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1.1.1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中,这部分建设任务往往有部门负责,并没有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设计工作的参与人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缺少高层的指导意见。企业运转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将各类任务明确划分给项目负责人,独立存在的工作制度使员工缺乏沟通。各项设计在部门内以是最为优化的,但整体开展中却存在很多不协调因素,使整体项目达不到理想要求。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贯穿企业发展的大项目,由单一的技术部门完成很容易出现漏洞,现存的矛盾是缺少结合整体发展的各项优化,得出的方案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造成了投入资金的浪费同时技术人员很难提高工作积极性。
1.1.2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电力企业在运转中以技术为首要发展部分,缺少建设性的管理机制。勘察设计过程要对各企业的电力参数进行记载,这些资料对新建单位有着重要意义,可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由于缺少一个完善的协调平台,导致信息不能被共享,总结的经验在设计时不能被有效利用,间接性造成了资源浪费。
1.1.3不能积极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勘查设计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被落实。电厂日常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这并不符合清洁生产的制度。设计阶段应将环保作为主体方向,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废气物的排放。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各类资料共享。帮助企业科学发展。现阶段建设中很大一部分脱离了主体,理论性过强而缺少实际意义,信息化平台很难被运用,与发展方向相违背。
1.2大数据时代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信息化已成为社会主体发展方向,电子产品不断更新升级中新增了大量的工作软件,勘察设计人员可借助信息设备完成工作,更高效精准。宏观发展对电力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可充分利用现有的体系来构建企业需要的平台,无需投入更多的资金制备基础设施。计算机是日常生活休闲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设备,工作人员可做到熟练操作,节省了培训学习的时间。大数据时代作为背景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节省大量的资金支出,并且现有的技术完全可满足平台的与运转。从数据的采集到整理,并将其应用在设计中,充分调动现有的资料进行总结,可提升工作效率,是企业更具有市场影响力。
1.3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设计勘察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顺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通过加强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不断的调查各单位电力系统现状,总结出不规范的部门,在方案中将其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提升员工的思想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
2大数据时代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措施
2.1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只是一种先进理念,具体运行过程中需要一些基础设施为载体,来完成资源与共享,此可见基础设备建设的重要性。构成信息化平台的设备包括信息采集系统、存储装置、操作运行程序等。需要软件硬件的共同支持,传输线的材质决定了速度,在元件选择过程中要经过科学的设计测量,不可盲目进行。初期建设完成后要经过试运行阶段,观察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程序,将显示结果与实际需求对比,不断优化,为信息化平台提供稳固的基础设施。
2.2设计数据向采购数据的贯通。成立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设计时要根据需求来选择耗材。采购时将材料的各项参数详细记录,与设计数据相结合,保证基础设备的科学严谨性。要有一个明确的成本估算,精确到各类材料的质量标准与价格,为工作人员提供有力的依据。要加大新型材料的使用比例,可有效降低后期的运营成本。通过一体化的协同设计平台,生产标准化的物料采购编码,能实现精确地提前预定设备材料,缩短采购周期;针对采购量大的物资可以及时汇总、分类,实现集中和批量采购,确保材料采购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集约化采购。
2.3采购数据向物流管理数据贯通。由于实现了物料采购的标准化和数据化管理,可以实现材料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精确定位。针对海外项目,对于运输过程会要求更高,在现有较为成熟的二维码生成器、二维码打印机和红外识别技术硬件及软件的支持下,对每一个材料进行唯一的二维码进行编号和标识,并结合数据系统追踪整个运输过程。可以准确显示材料设备的集港、装船、海运、清关和内陆运输状态,这些数据可以用移动式二维码读取器甚至手机直接读取。
2.4利用三维数据模型向施工组织贯通。利用三维设计成果数据,对施工现场总规划进行三维可视化布置,包括现场主体施工顺序,大型机具的布置、行走通道和碰撞检查。对主要施工项目和重大施工方案进行动画模拟施工,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同时将该数据反馈到设计,进行校验和优化,实现设计和施工数据互动,确保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5利用三维数据模型向工程运维管理贯通。通过大数据处理,建立数字化工程,利用设计、物资、施工等一体化数据,为工程提供详细运行数据,可为运行维护提供指导依据。如易损材料和油更换周期可以得到及时的报警提示,提前做好运维备品备件的核对和准备工作,减少物资库存、提高运行维护质量。
3结论
篇6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案
1 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案
1.1 加快和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数字城建档案管是城建档案管理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城建档案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2001年,数字城建档案管这一概念正式被提出,先后一些列的标准规范也相继出台。因而,各个地方理应该加强和加快积累数字城建档案信息的工作,同时不断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程度的有效提升。而加快和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城建档案馆应该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的经济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全部管藏档案信息管理信息数字化、珍贵档案现代数字化、重点选择某类档案信息数字化以及高频率使用档案数字化等等途径,将现在拥有的实体档案资源转变为数字信息化的形式,实事求是、积极主动地不断推进城建档案管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具体要做到两点:首先要充分而且要积极开展和利用电子档案接受、利用以及保管的技术方案,制定出规范、合理的电子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方案;其次就是要不断加强和加快电子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也就是要加大对电子城建档案信息的接收、利用管理力度,争取从源头上促进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问题的解决,借助于电子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绝对优势将城建档案转化为信息,完善利用服务。
第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建设应该借助GIS电脑软件,建立数据库,从而将城市地上建筑、地下管线和设施等等相关的各种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真实、完整、全面的反映出来,这是源于对城建档案自身特征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的考虑。再就是,根据GIS软件所建立的数据库还方便于信息数据的管理、检索、查询、进一步提取数据以及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和输出。信息资源数据库的信息主体同时还得包括城建资料的内容信息、城建档案以及二次信息,而且和建设项目空间位置可以连接组成一个不断的空间数据库。背景数据库作为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其和城市以及其它系统用一样的地理位置定位系统。数据的种类十分广泛和负责,包括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地下综合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环保、城市园林绿化以及地名等等。
1.2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和领导工作
换句话说就是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还需要工作主管部门的不懈努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和领导,对有关城建档案基本工作标准、规范贯彻执行,加以落实的信息化予以一定的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建立于扎实、统一的基础平台的上面。此外,工作主管部分还应该不断建立和健全工作体制的信息化,确定专职的部门来负责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向组织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进军,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的生成、传播以及利用等等服务工作。
1.3 加快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
伴随着《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的颁布,各地城建档案网站也进入了不断建设和完善的状态,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料,因而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难题,而城建档案资源共享的局面也因此而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和开阔。现阶段,为了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城建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还应该将其逐步纳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框架体系中,力求和电子政务建设同步,加快公文、城建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和标准规范化。再就是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平台的作用,促进城建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的积极开展以及城建档案利用服务质量和利用效率的全面提高,从而做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对其的利用需求。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第一,要积极争取相关方面来加大对其经费上的投入,促进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和政府政务网同步,实现一体化,进一步推动其信息管理化建设的跨越式前进、发展;第二,不断建设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网,熟悉社会需求、分析新趋势、研究新课题、开放新动态,迅速将经过整合后的信息在网上予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城建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稳定化前进;第三就是要主动学习和借鉴其它的有关档案馆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事项提到议事日程中来,尤其是重视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和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同步协调向前发展,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
2 总结
总的来说,为了促进信息管理服务功能的早日实现,响应城市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应该而且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和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速度,以确保城建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邓红.城建档案信息化给力幸福档案——谈规划管理档案信息化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广东档案.2011(03)
[2]张世东.本市举行“2008上海国际档案信息化暨现代办公技术以及设备展览会.[J].上海档案2008(12)
篇7
统一思想,提高对“无线数字城市”建设的认识
“无线数字”是指在行政区域内以TD-SCAMA网络作为建设“无线数字城市”的主体网络,以WLAN网络覆盖及有线接入等方式进行辅助补充,在政务、商务、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无线农村”为主体的四维应用体系,借助“无线数字”建设带动效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和产业化融合,引导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信息化在政府、企业、农村以及服务民生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建设以TD-SCDMA为主承载网络的“无线数字城市”,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是支持我国自主创新TD-SCDMA技术的重要体现。要通过“无线数字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形象,增强在皖江城市带中竞争优势,提升的综合竞争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无线数字”建设工作,力争我县“无线数字城市”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落实责任,全力支持“无线数字”建设工作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将“无线数字”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在网络使用、建设用地、基站选址、管道建设、电力引入、工程施工、环保审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无线数字”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和解决,加速推进“无线数字”的建设和运营。在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争取率先建成“无线数字乡(镇)”。
根据市政府与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发挥优势、相互促进、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由县工信委负责“无线数字”建设规划的牵头组织和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县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作为“无线数字城市”的主承建单位,负责“无线数字城市”建设方案的具体推进与实施工作。
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无线数字”建设工作
“无线数字”将根据项目、资金安排和应用需求等因素,按照成熟业务规模推广,新型业务先试点的原则,分阶段、分区域从“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无线农村”等四个方面全力推进实施,尽快取得成效。
无线政务:满足政府在城市管理、市政交通、治安管理等方面对无线通讯的需求,推广警务通、税信通、城管通等移动办公系统;满足政府应急管理、水情监控、危险品监控以及超级基站等应急防灾救灾系统的需求。
无线产业:将人、数据、平台、工作部门等要素有机融为一体,大力推动以企业建站和企业办公为主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逐步推广物联网应用,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通过信息服务推动“无线数字”建设。
无线生活:将无线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个人随时随地高速上网、可视电话、手机搜索、家庭监控、物管通、家政通、居家信息服务。
无线农村: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以“金农”综合信息平台、“新农合”移动查询平台、农民资金补贴查询平台、测土配方施肥短信平台等应用的建设和推广为手段,以村通工程建设为基础,大力开展信息化示范村镇的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第一阶段重点工作(2011年3月-2011年5月):分公司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按照战略合作协议确定的内容,做好项目规划、技术方案、接入点布局等工作,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的支持,加快“无线数字”的建设进程。
第二阶段重点工作(2011年6月-2012年6月):组织对第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通报,推广成功经验,促进成功案例的深入应用,结合“无线数字”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的新增需求,进一步优化和丰富建设方案内容。
篇8
肩负城市信息化使命
1996年6月,联合国人居组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在现代中国,城市化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但同时,城市化也在交通、环保、能源、水资源、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城市运营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我们是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更要成为城市信息化应用的推动者,可以成为城市管理部门和信息应用主体之间的纽带,也应主动聚合产业链条的伙伴们,共同营造城市信息化的成长环境。”而上海电信正是这样理解自身在城市发展中作用的。并正在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一曲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城市信息化交响乐章,首次向世界展现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无数可能的智慧生活。
早在2007年,上海电信就投入40亿元资金,出台20项举措,为城市信息化提供一系列硬件设施和整体解决方案。2008年,上海电信又完成6大领域20项信息化推进工程、区局层面150个信息化项目,用温馨的信息化服务为上海经济的保增长做出贡献。
2009年4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签署协议:进一步加快作为南方运营中心的上海“中国电信信息园区”建设,逐步把上海建成亚太信息通信枢纽之一。投资60亿元建设IP化、扁平化、宽带化、融合化的上海“城市光网”。持续优化国内最大的城域网,提升上海城域网出口带宽至1.5T。另外,投资40亿元构建高速“无线城市”。加快推进上海3G网络建设和应用及WiFi热点建设,全力打造覆盖全市的无线高速宽带网络。
加快建设位于浦东新区南汇的信息园区,使其成为上海金融支撑后援中心,直接支撑“金融中心”建设。中国电信计划未来2年内再投资10亿元,建设通信运营和保障大楼以及高等级灾备中心和数据中心,形成以数据托管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中心,建设全国性呼叫中心,大力支撑现代服务业。
目前,上海至全球的互联网带宽提升到140G,成为国内首个T级别的城市,“城市光网”光纤到户覆盖75万户,用IPTV看电视、上网的多了――IPTV突破100万,上海成为宽带第一城;3G信号明显好了――新增500余个CDMA的3G基站,初步实现全市范围的3G+WiFi无线宽带通信网络覆盖;政企宽带提速了――全市政企宽带用户提速达8万。平安眼多了,电信全力推动“平安城市”建设,先后参与闵行、浦东、徐汇、嘉定等区的“平安城市”建设,签约承担总数达2万个监控点的建设,护卫城市平安⋯⋯
此外,中国电信正推进海光缆建设,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一起,建设连接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的亚洲新海缆(APG),提升上海至全球的国际通信能力,将上海打造成中国最重要的国际通信出口港。
世博诠释电信日主题
值为一提的是,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全球CDN和带宽服务主要提供商,中国电信建设世博会光网络,满足世博组办者、参展者、媒体、观众(包括远程网络观众)的不同需求;并提供一系列融合了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减排等特性的信息服务和产品,成为了今年电信日主题最好的注解。
据上海电信总经理张维华介绍,为诠释“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电信日主题,上海电信正在倾力打造一场世博科技盛宴――城市光网、移动极速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智慧城市、3D高清IPTV、手机云计算、天翼数字对讲、多语言智能识别等世博科技亮点及18项世博新业务,为世博会精心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全天候、全业务的信息网络。
这些科技亮点不仅为世博带来了21世纪先进信息技术闪耀出的璀璨光芒,而且还紧扣世界通信发展的脉搏,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的人文发展理念,不仅在世博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还将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在“后世博时代”真正走近寻常百姓,造福千家万户,最终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城市、惠及整个社会。
针对上海世博会期间集中爆发的多样化的客户服务需求,中国电信还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面向不同客户群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完美诠释和体现中国电信“最贴心的客户服务”承诺。
在世博园区内建设了5000多平方米的信息生活体验馆、“世博”号信息生活流动体验舱、3G天翼体验车,天翼体验店、电信一日游、实施60万人次的农村千村万户信息化培训,上海电信为市民适应、了解、加入“智慧城市”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普及宣传服务。
张维华说,上海电信服务社会、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正与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相吻合。并将延续世博会留下的宝贵财富,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信息时代的崭新生活美景。
篇9
健坤网络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构建新型服务体系、建设现代畜牧产业的号召,以“务求实效,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成为农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专家”为目标。健坤网络一直致力于提供农产品安全、畜牧业、种植业、能源环保、农业机械、农业科教等细分领域的信息技术服务以及相关专业技术咨询服务。
健坤网络的核心业务是自主研发农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软件、互联网服务和综合系统集成服务。健坤网络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能力以及成果转化能力。健坤网络下设两个研发中心,分别是软件技术研发中心和物联网与智能装备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农业信息化工程、软件开发以及农业智能装备前沿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健坤网络立足农业,一直专注于农业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开展农业行业物联网、云服务技术应用。健坤网络通过不懈努力,积累了大量的项目开发经验和成熟的应用系统,具备快速开发和定制行业应用软件的能力。经营模式上,健坤网络坚持走技术专业化、服务个性化的路线,用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健坤网络在经营盈利的基础上,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性、公益性和开放性的技术服务。在研发模式上,健坤网络一直追求“客户有需求,我们能满足,客户无需求,我们能创新”的经营理念。
健坤网络注重科研与应用的协调发展,每年高新技术研发投入过百万元。健坤网络同时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著名科研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至今,健坤网络已承担国家、省市区科研攻关项目2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10多项,形成了2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以及70多个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这些成果和产品都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信息管理平台”获得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证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农转资金支持。健坤网络承担的“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应用”项目获2009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获201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公路工程;监理
信息化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今正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提高公路工程监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既是公路行业调整内部管理结构,进行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持社会经济稳健发展,实现“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的必然选择。目前,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国外应用比较普及,而我国相对还不够成熟,应加快调整发展步伐。
1信息化为公路工程监理带来的便利
1.1工程监理信息处理更高效
[2]信息化建设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信息化管理是动态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其运行依托于现代数字技术,搭乘信息高速路,尤其是在解决了网络传输速度和网络覆盖范围这些瓶颈后,真正实现了跨空间地域的实时传输,技术上保障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信息化建设手段打破了人为因素的限制。一方面,计算机内置算法的不断优化,使得计算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大缩短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另一方面,信息化传输手段采取实时传输,阻断了人为操控管理过程的可能,大大提高了效率。信息化的运用,使得监理部门对工程建设中涉及的相关事件信息的处理更加便捷高效。
1.2监理中工程数据管理更精准
最大程度避免了人工差错。计算机设置的算法程序对数据的处理不仅高效,还能保证准确性,规避了人为的诸如笔误等差错,这一点在数据的统计分析中表现最为突出。测量监理远程实时监控。公路工程监理信息化管理全面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工程建设设计方案、施工动态都能实现实时测量、定位监控。尤其是GPS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得工程测量便捷高效,且极度精准,是公路工程监理中测量数据的首选方法。
1.3全面科学的工程监理
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公路工程监理中,实行信息化常以造价管理、计量支付管理等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建立一个总的监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程监理的有效性,另外,信息化管理减少了人力物力等的资源要求,同时简化了监理工作,公路工程监理的阻碍因素变少,工程监理效率大大提高。公路工程监理信息化不仅用于工程前期设计和中期施工的监理,还适用于后期养护、管理等的监管,目前,公路养护广泛应用的就是开发完全的路面管理系统。信息化监理手段实现了对公路工程的全程检测和维护,实现了对工程问题的有效防治,大大提高和保证了工程质量,保障了工程的科学性。
2公路工程监理中信息化建设手段的应用
2.1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公路工程监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的主体较多,必须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从对工程施工的监理来看,不仅资金、土地、人员、材料等建设要素,数目庞大,还涉及到合同、质量、文件等要素,这还只是对建设部门的监理,另外包括主管单位,环保单位,监理单位等在内的工程建设的各方,作为整个工程的子系统,都需要建立相对独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各系统之间还要做好信息的交流共享,实现系统间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形成一整套的项目管理系统,保证在工程监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综合各方状况推出合理解决方案,做到工程的井然有序,科学管理。
2.2数字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撑
公路工程监理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了数字信息技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网络远程监控,通过电脑和网络的远程操作,通过图、文、视频等记录,对公路工程施工进行远程监控,对于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等都是强有力的监督途径。另外,就是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GPRS(无线通讯技术)、LBS(位置服务)、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GSM数据传输模式的应用,这主要用于工程测算,工程的各个进程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并以此诊断施工中的故障问题等,为工程监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信息化监理手段建设注意事项
3.1严格管理,有序运用
公路工程监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关乎我国公路行业发展走向的大工程,必须严格把关。信息化管理虽依托与计算机技术,但终究还是人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只不过是管理人员借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技术的实施开展还是由人来执行,因此,实现公路工程监理信息化建设,首要的还是加强人的管理。一方面,是对人才的筛选。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足够的业务能力进行信息化管理,掌握职位所必须的技术水平,对计算机的操控和公路工程的整体运作都要熟悉,以此保证对数据的监测判断无误,能正确处理相应问题。另一方面,是对人员的约束。这就是指人员的职业操守而言。管理人员必须在具备能力的同时,具备同等高度的精神面貌,充分发挥和正确运用自己的才能,毕竟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工程。
3.2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公路工程监理的信息化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因而网络的可靠性是重要的因素。网络安全问题是目前世界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公路工程是民生工程,其数据安全必须保证。防止数据信息的泄露。为杜绝这一问题,相关单位和个人就要充分负起责任,做好网络安全监测,定时排查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隐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公路工程监理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保证数据安全,为公路工程保驾护航。防止数据信息的丢失。这种情况,可能是计算机内部故障造成,可能是外部人为造成,无论那种情况,都是对工程的阻碍。为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的不良影响,相关单位和个人应时刻注意计算机的检修,时刻注意数据的备份,尤其是在建立电子数据库的同时也应注意要有实物形式的备份。
3.3政府实施有效监理
[3]公路工程监理,覆盖工程建设方方面面,涉及到许多相关单位,各方在各自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对接。政府是公路工程的最终管理层,政府的职权渗透于工程各个进程中对单位和个人的全面监管,因此各方的信息化管理最后应统一于政府部门的调控,作为政府公路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子系统而存在。政府对公路工程的监理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在安全上、质量上、环保上都要严格要求、严密监督,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4总结
公路工程监理的信息化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监理发展的必然趋向,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水平还不够成熟,相较于国外,对于公路工程监理的信息化建设手段也还不够普及,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而当前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的是基于时代精神的创新,我国想在公路工程监理的信息化上更进一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注重创新,技术上,管理上都要创新。另外,这是一项牵涉甚广的大事件,关系国计民生,因此,这也需要全国上下多方共同努力,不仅是政府和企业,不仅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普通人也应积极参与进来,群力群策,共同为公路工程监理的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升我国公路工程监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崔吉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24):128~129.
[2]侯如忠.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探讨[J].价值工程,2014(2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