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认识

篇1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78-01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创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关专家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生产、服务、管理行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产业技能,既能够适应国家和地方需求,又有自己的优势,即实践能力较强地解决生产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或者叫‘银领’人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我系在力求达到上述教育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对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与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确定和建立我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重庆,面向西南,辐射全国,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通过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一系列的反复讨论、反复斟酌、反复修改,打破了沿袭多年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三段式教学模式和“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岗位认知模块

我们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从学校走入学校,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及专业技术的了解比较欠缺,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知之甚少。而目标的明确会对一个人积极努力的完成一件事情具有相当积极地作用。如果学生对今后会做什么不了解、不明确,那么,学生在今后三年学习中很可能就是茫然的、被动的。为了增加学生对今后工作岗位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在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参加与已就业优秀毕业生座谈会和知名行业专家举办的讲座,使学生初步认知工作岗位。

二、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模块

不管从事何种具体的工作,某些基本的技能、知识是今后走上相应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也是学生形成较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第一学年,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学习及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不会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直接用到,但是他会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较强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电气制图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行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社会实践模块

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技能与素质并重的,学生毕业后将会走上具体的工作岗位,而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完成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完全独立完成的,人最终应该是融入整个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因此,我们在第一学年的暑假,指导学生走上具体的社会岗位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与人、与事的具体接触,增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不仅是个体的技能,还有团队的合作等相应的能力。

四、专业知识及技能模块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别人会的我更专业的地步,这样才会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二学年,安排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的学习,使学生紧紧围绕本专业的行动领域,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五、生产性实习模块

学校的教学与真正的企业环静会有一定的差别,在第二学年的暑假,我们按照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有选择的组织学生到技术对口的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将专业技能应用于具体的生产实际,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开阔其眼界,进一步了解行业技术的发展现状。

六、综合职业技能实习模块

在第三学年的上学期,我们将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使其将所学过的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提高其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整体认识和学习,使知识和内容更加系统化、完整化,进一步强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顶岗实习模块

在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将学生分散到到预期就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学校和企业都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具体岗位上的问题既可以问学校老师,也可以向企业的指导教师请教,这样学生就会真正的查漏补缺,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已经在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得到了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培养了合格的高职应用型人才。我们还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14-03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第一线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参加生产运行及全方位的基层管理,这就要求在生产一线造就一批懂技术、通晓一般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市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的教育也逐步适应这些变化着的需求。在此谈一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与实践。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的确定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和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转型的若干意见通知》的精神,我们走访相关企业,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反复研究社会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规格、知识和能力结构。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入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结合本专业特点,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拘泥于技术能力取向层面,还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在制订教学改革的目标、方案和措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获得从事电气自动化这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职业素质给予相当的重视,如团队合作精神、敬业品质、一定的心理素质,尤其本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意识等。

二、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不同于职业培训,而是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过程,怎样把必需的理论知识快速有效的溶入实践当中去,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要思考的问题。电气自动化专业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应该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的改革。①“现场”教学模式,所谓“现场”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打破原来实验室和教室场地分开教学的模式,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学基地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但能学到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能深刻理解每个项目中对应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②“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即为实践演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模式,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加强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和现场进行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相结合来使学生达到技能和知识的应用。比如:我们在进行“LED屏的组装与调试”项目教学中,利用包头和中控制有限责任公司承揽学校LED屏制作的机会,学生全程参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把必须讲授的理论知识完全融合到实训过程中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掌握电气应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能从事生产技术操作、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专业教学内容分成《维修电工模块》、《电子产品组装与维修模块》、《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模块》、《工厂供配电模块》四个模块来进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的原则。教育学生热爱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新教学观念,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完全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播者的主动地位,由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建议者和资源开发者。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以上学期进行的《维修电工模块》为例说明课程的实施过程:①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我们始终把安全用电放在首位,把安全用电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将安全教育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安全与教学溶于一体;同时在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如:工作中保持工作台的整洁、穿平底胶鞋、女同学要把头发扎起来、节约耗材等,加强操作规范的训练(硬线连接、拉闸、合闸的动作要求等);使整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紧紧围绕职业素养养成这条主线进行,使安全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脑海中,使之逐步形成一种习惯。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模块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具备国家职业资格维修电工(中级)理论知识的要求、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维修电工(中级)实操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采取上,我们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维修电工(中级)实操技能鉴定的要求为依据,科学合理的选择设计教学任务,重在培养技能。在课时分配上,也以实操为主,保证学生的有足够动手练习的时间。③以知识教育为支撑,加强三生教育。教学中理论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支撑,作为老师必须清楚那些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而哪些又是可以舍弃的,所以针对理论知识部分我们以“有用、适用、管用、够用”为度。同时我们还开设人文素养类课程和素质拓展类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相关知识外,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④注重过程考核、鼓励学生注重过程学习,本课程的考核是多种考核方式并存,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理论考核通常采用口试、笔试、汇报等方式;实操考核大多采用随机抽取题目测试来进行。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考核。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要进行项目(任务)考核,每一个阶段完成要进行阶段考核,学期末要进行期末考核,通过不断的考核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在考核中不能按要求完成考核内容的学生,教师另安排时间补课以及补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通过考核教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工作。

三、教学改革的成果

1.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合理可行,教学组织形式由集体教学、小组学习、单独辅导等多种方法并行组成,灵活多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逐步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与实际产品的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的素质全面提高。教改班授课的教师实行周例会制度,团队负责人利用例会活动组织学习交流,总结本周任务的进行情况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制定改进方法措施,安排下周教学工作,完成集体备课。教改班还定期召开实施情况调研会,讨论改革中的问题。通过例会期间的沟通交流,教师之间优势互补、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加凝练。通过互相的学习,年轻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同时掌控不同事件的能力,对教学活动进行掌控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在教学中关注PPT内容的同时,还能注意学生的反应,不会因为出现干扰就打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环节,对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专业知识,还要关注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

3.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教学改革的模式,使学生越来越贴近教师,学生由于喜欢教师而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教师由于学生认真学习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了“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对专业教师的任教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建设高质量实用的实践教学基地将成为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两年的教改教学实践,为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果表明:

1.“现场”教学与“情景”教学模式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符合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特点。

2.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两个方面入手。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玉斌.基于高职教育特点的新型人才观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9).

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机电类专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分支,是一项应用型专业课程。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专业教育和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不断变革。面对社会对技术人才的日益增长,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众多高校的教学目标。本文就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

1.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进行定位,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

1.1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技术课程,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让更多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奠定更为扎实的知识基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具备一定程度的发展潜力,使其能够有效地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将更多新型的技术和先进的理论进行应用,研究和发展更多的技术,提高国家的发展建设步伐。

1.2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其培养的对象要求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能够熟悉相关的电气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生产管理知识、营销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另外,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熟练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以及运行。

2.制定有效科学的教学培养计划

2.1制定计划的原则要求

培养计划的制定要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保障培养对象的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院校单位应该组织人员对课程专业进行认真的调研,从而将专业课程的培养要求和方向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院校单位需要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形势进行调查和分析;与其他的院校进行教学交流;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把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标准;开展相关的探讨会议,组织相关专家、政府人员以及企业单位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这些调研工作,从而使专业培养计划得到科学指导。

2.2教学计划

结合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满足制定计划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合理科学的安排专业的理论课程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对于系内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也需要进行安排,丰富学生的理论体系。

3.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3.1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院校可以在每学期的结束阶段开展学期总结会议,对本学期的专业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另外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议,认真倾听学生的建议和反馈,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学期的教学效果,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完善和健全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本专业的性质属性,学生需要相关的技术能力,以下是相关能力的课程安排:

(1)学生需要具备围绕PLC可编程控制器为主要核心的电气控制系统实践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设计、维修以及运行等技能的熟悉度和了解度。因此在PLC技术的课程安排上,可以制定以电路原理、电机原理与拖动、可编程控制器、组态软件与触摸屏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计划。

(2)单片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中也属于一门重要技术,学生需要能够掌握单片机的系统结构,学会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程序编写、运行和调试等,因此在单片机的技术学习上可以建立以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以及数字逻辑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

(3)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也是本专业的一些必学技术,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软件使用,从而进行工业控制。在这门技术的课程设置上,主要有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仿真与CAD以及程序设计等。

(4)供用电技术应用能力与本专业的实际应用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对供用电技术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对供用电系统进行设计、安装、运行、调试以及维修,主要课程包括了供电技术和相关的实习等。

通过对以上专业能力的课程设置,让专业的培养计划更具目的性,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具有针对性,理论、实践与工程训练的三者结合,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理论体系,提高自身的技术要求,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3.2合理变革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目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由于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内容学习中,涉及了大量抽象和结构复杂的电气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换成形象具体的图象,通过图象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另外,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应用情况,从而加深对专业课程的认识和了解,实际的案例分析和现场的切身体验,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本专业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3班级导师制的落实

班级导师制的落实,能够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品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制定专业的就业规划,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就针对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我国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各行各业全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这对在一线工作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此,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动态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就针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考核,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技能专业,应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缺少对实践教学理念的认识。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

要想确保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出于建校成本的考虑,在购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设备时,往往选购价格低廉、技术落后的设备,购买数量较少,种类比较单一,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涉及到的设备种类较多,因此,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1]。

(三)缺乏优质的教师队伍

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不高,许多资历尚浅、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也融入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2]。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且应有相关的电气自动化实践经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避免对知识的误导。

(四)缺乏创新的实习模式

陈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然而,高职院校的实习模式过于陈旧,只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做过多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在规定的实习期间不进行专业的实践,编造虚假的实习报告,应付老师,没有对实习期进行合理利用。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深入实践教学理念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校长作为整个高职院校的带头人,在办学理念上,应从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才的长远发展为办学理念;教师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各课程教师要密切配合,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各科之间的知识紧密衔接,加强实践操作,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便采用更合理建立实践模式。

(二)优化实践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设备是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约成本,高职院校可在基本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减少其它方面不必要的投资,将节约的资金用来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尽量购买技术先进、学生易操作的电气设备,在种类上要满足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设备完善的基础上,对教学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将课堂大部分时间转移到实践操作上。实验实训室是多课程知识系统化的纽带,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的桥梁。实践教学条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建设:一个是校内实验实训室,一个是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拥有的校内实训环境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可编程控制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工厂供电实训室、电力电子及电机拖动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及实训室,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颇具规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训环境。今年学院又新增加了过程控制与集散控制设备,将原有的传感器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和PLC实验相结合,模仿工厂的生产线,将传感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PLC等相关课程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实训对象形象逼真,接近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除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外,高校要从根本上优化教师资源。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资历尚浅,不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要对教师资源进行优化,如,将理论知识功底较强的教师安排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由于对设备的操作原理及水平要求较高,要尽量安排有实践经历、资质较高的教师进行授课。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为此,学院着力开展教师五项能力建设,搭建教师自我提升平台,提升教师执教能力[2]。通过对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安排,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创新改革实习模式

为加强学生对实习的认识,提高实习的有效性,应改变陈旧的实习模式。在实习之前,教师将实习的具体内容落实给学生,如,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所应用的变频器工作原理以及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画出机械构造图,实习结束后要将图纸展示给教师并口述其工作原理,通过此种实习模式,使实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不会造成学生的盲目实习,避免了蒙混过关的现象。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企业和学院”两个办学主体作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实现第一年专业基本能力训练,第二年专项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第三年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达到“双证就业”。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学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加强自动化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如: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机及控制技术技能训练、电气工程制图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电子产品设计与装配实训、EDA技术技能训练、认识实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掌握自动化技术、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根据自动化专业学科特点,急需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建立健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营造与企业工作现场接近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实用性;研究体系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电气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因此给电气工程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和片面的阶段,对于部分技术由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比较集中因此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迟缓,因此也间接的影响到了整体电气领域的发展,包括电气自动化水平的进步。虽然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上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缺乏资金人员的支持,并且相关体系的建设也比较落后,因此对于电气自动化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也影响了电气自动化研究水平。

1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是电气工程研究步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电气工程运转效率,提高智能化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电气工程而言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有关部门和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阻碍了电气自动化的研究进程,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的认识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提高对电气自动化研究的认识水平。1.1能够有力的推动电气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建设需求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快速上升为电气工程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只有尽快的完成现代化建设,才能够有效的满足电气需求。而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无疑是推动电气工程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电气工程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电气工程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提高电气工程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加快电气工程运转,而电气自动化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气设备的自主运行水平和运行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因此也相应的减少了在流水线操作中人工操作引发的失误,而且电气自动化也是目前电气工程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是电气工程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电气工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1.2可以进一步完善电气工程的运转体系。随着电力的需求不断上升,对于电气工程的运转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确保电气工程的运转周期,才能够持续的满足电力需求,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而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研究无疑是提高和保障电气工程长期运转的重要手段,电气工程的运转中断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导致电气工程运转中断,另一方面就是电气工程内部运转的某个部分出现状况,导致电气工程整体运转中断,而电气自动化是保障电气工程内部运转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于电气工程运转内部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控制,实时的掌握和了解电气工程内部各部分运转情况,并且对于潜在威胁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和处理,从而有效的保障电气工程内部运转顺利。所以电气自动化是保障电气工程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完善电气工程的运转体系,维持电气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转。1.3有利于减少电气工程运转的中间损耗。虽然我国电气工程的发展已经开始了很长一段时期,在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电气工程运转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中间损耗,这也导致了我国电气工程的运转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成本也相对较高,而这种基础消费成本的提高无疑阻碍了经济建设水平的前进步伐。电气工程的中间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以及电气工程设备的损耗成本,而电气自动化无疑是有效的降低这两点消耗的重要途径,电气自动化时代的到来大大的减少了人工成本,它通过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对电气工程运转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自动运转、自动监督、自动处理,减少了大量的中间成本。不仅如此,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加强了电气工程设备的实时监督情况,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全面使用,可以在电气设备的运转过程中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对于运转情况和设备情况进行监测,因此可以在电气设备发生状况时进行及时的反馈处理,大大的减少了电气设备的损耗情况,相比较于人工监督时容易出现工作疏忽和漏洞,电气自动化应用无疑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水平。

2目前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重要趋势

电气自动化是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以及电气领域需求增大的产物,是技术和需求的结合体,所以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应用必须要以促进电气工程的发展为核心,因此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一定要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的认识水平,根据其需求正确把握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未来趋势,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2.1智能化发展趋势智能化程度无疑是区分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电气自动化研究的重要趋势。电气自动化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效的提高电气工程设备的运转效率,保障电气工程的长期持续运转,而智能化水平就是影响电气工程运转周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智能化系统的处理水平和处理效率都在逐渐扩大,也为电气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是面临着庞大的电气需求,电气工程的运转压力巨大,因此也给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可以很确切的说,未来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智能化的研究和发展,有关机构必须要加强智能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对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深入探索,有效的提高智能化水平,保障电气工程的正常运转。2.2自动化系统完善趋势电气自动化是电气工程提高自身运转水平,减少运转失误的重要方法,但是在现阶段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却不乏电气设备运转失误的出现,这主要是由于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还比较简陋,所以未来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必然是自动化系统的完善。自动化系统是电气自动化应用的重要形式,也是电气自动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电气自动化系统是电气自动化的外在体现。自动化系统包括信息存储系统、处理系统、反馈系统、传输系统以及监督系统等各项功能,是影响电气自动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自动化系统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建设出现漏洞,就会影响整体的自动化系统运转和工作水平,因此想要有效的加强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就必须要加强自动化系统的完善,这也是未来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2.3电气自动化的规模化趋势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还比较低,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也导致了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电气自动化是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电气工程满足电气需求的重要方式,它通过自身的特性可以有效的减少电气工程运转中的不足,并且降低中间成本,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效益,还可以降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成本,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电气自动化的规模化发展势在必行,要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降低电气自动化应用成本,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的重视和使用,加强电气自动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我国电气工程领域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的长远发展。

3现阶段我国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不足

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研究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目前整体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情况来看,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还比较低,并且失误较多,自动化应用建设不够全面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自动化水平,为此,有关部门和企业以及研究机构必须要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认识,及时查漏补缺。3.1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建设较为落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人来完成,而且由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难度较高,因此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相比较于其它研究而言更强。但是从目前我国整体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队伍建设来看,绝大多数研究队伍的建设都比较落后,因此导致了电气自动化研究工作的进步迟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水平。电气自动化研究人才匮乏,电气自动化研究对于研究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研究队伍中的专业研究人才都比较匮乏,由于我国在电气自动化研究领域的起步较晚,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关于电气自动化研究人才的培养比较落后,因此很多人才都是受过国外专业教育的研究人员,但是由于我国在电气自动化的科研设备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对于专业研究人员的吸引力较弱,所以导致了我国目前在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建设上比较落后。3.2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建设简陋。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现状既有别于其它研究,又存在很多共同点,其中就包括应用研究体系建设。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无疑是电气自动化研究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加快电气自动化研究的必然要求,可是现阶段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建设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陋,由于在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领域的起步较晚,因此底蕴比较薄弱,在体系建设上缺乏经验,大多数的研究机构还处于体系摸索阶段,所以对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建设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造成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建设简陋,对于电气自动化研究的各项进程都无法进行规范化的统筹,严重降低了资源的安排效率,阻碍了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研究进程。而且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有关研究和应用机构对于外国先进研究体系的引进力度也比较低,国外发达国家在电气自动化研究领域拥有着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以及完善的体系,但是由于我国有关机构缺乏引进力度,也导致了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建设迟缓,缺乏规范化。3.3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平较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最重要的应用水平却进步迟缓,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但是由于研究机构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能够选取较为普遍的电气工程运转状况进行针对性研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缺乏与电气工程企业之间的交流,导致了电气自动化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实用性却没有相应的提升。不仅如此,我国部分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机构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时都缺乏针对性,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缺乏实用性认识,资源和人才的分配不合理,导致技术研究没有突出重点,研究工作以成绩为目标,缺乏实用性,致使很多技术都不能够应用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也严重的阻碍了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平的提升。

4提高我国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的途径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电气工程的发展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而作为提高电气工程发展水平重要因素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其重要性也不断提升。所以有关部门和机构一定要大力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工作的重视,有效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工作水平,推动电气工程的长期持续高效运转。4.1加强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建设。想要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就一定要加强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建设,作为影响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自动化研究成果。所以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必须要加强资源的投入力度,建设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首先,研究机构要适当的提高招聘门槛,通过福利待遇的提升来吸引专业研究人员的加入,并且在招聘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的考核,从基础上提高整体研究队伍的素养。除此之外,研究机构还可以通过猎头公司等渠道高薪聘请专家担任研究队伍的负责人,通过专家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电气自动化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其次,研究机构可以建设内部培训体系,由于我国电气自动化人才体系建设比较落后,相关人才匮乏,所以研究机构可以通过内部培训的方式来提高研究队伍的整体素养和专业知识,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互联网学习等渠道加强研究人员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手段的了解。4.2进一步完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如果说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是影响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那么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则是影响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成果的关键,电气自动化研究体系不仅仅影响着电气自动化研究进程,还影响着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资源的安排,所以想要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就必须完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首先,要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的认识,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都应该学习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的有关知识,对其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同行业机构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和完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有效的提高电气自动化研究进程。其次,有关研究机构可以加强资金投入,从国外先进的研究机构引进完善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完善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并且可以适当的选派人员赴国外进修,学习先进的体系建设经验,以此来促进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的完善。4.3加强电气自动化应用的实用性研究。电气自动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因此在进行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过程必须要加强实用性研究,才能够真正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平,推动电气工程的持续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和机构必须要提高对于电气自动化实用性研究的认识,首先,在研究工作的安排和统筹中应该将实用性较强的研究工作位居前列,并且要在研究资源的分配过程中适当的加强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研究工作的资源倾斜,推动研究工作的研究进程,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其次,研究机构应该成立专业的电气自动化应用部门,并且在该部门设置与电气工程企业的交流平台,有效的将实用性较强的研究成果进行实际应用研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保持与有关企业的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不足,有效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平。

5结论

我国的经济建设近年来逐渐开始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电气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度,所以也给电气工程的发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一定要有效的通过对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的提升来促进电气工程的发展,有关部门和机构必须要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工作的重视,推动电气自动化研究实用性的提高,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水平。

作者:黄韵霓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英杰.关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问题的分析[J].时代农机,2016(09).

[2]陆冬.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07).

[3]杨建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

[4]蒋志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13

1 引言

以风电开发利用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河北张家口地区的并网容量达到了550万千瓦。在风电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风电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尽快培养专业人员满足新能源产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是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通过风电生产企业走访,调查企业员工的专业背景和企业员工的工作岗位,发现从事风电行业的人员大多数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技术的学习背景。企业急需的人才素质要求与我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示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很多相近之处,因此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方向进行调整,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尽快培养满足风电行业需要的人才。

2 课程体系的建立

2.1 把握的几个概念

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课程体系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必须把握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过程”、“学科课程体系”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课程大纲编写内容。

2.2 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课程体系的建设基本思路是:通过企业行业专家走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和岗位工作任务,同时结合岗位职业能力,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实践专家讨论提炼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同时参照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和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形成课程体系。

2.3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我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电气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工作和从事企业供配电企业的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工作。对于风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等工作岗位属于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按照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好课程,同时兼顾职业能力分析。

2.4 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方向)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体系是按照学科系统化知识系统,按知识逻辑顺序排列课程,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是缺少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与职业联系不紧密。显然学科课程体系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以职业行为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织课程,真对性较强。由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条件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将二者有机结合,建立了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按照课程的特点、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分为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理论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和集中实践的理论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英语、数学、体育等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包括PLC系统的编程与调试、供配电系统的维护、风力发电机的运行与维护等课程;集中实践的理论课程包括电力拖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电机与拖动等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独立实践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组成。独立实践课程包括金工实习、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践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课程;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比如电子工艺实践、CAD实践等课程。

3 课程体系的特点

3.1 公共课程、职业课程交融互补的课程体系

公共课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公共课程是为职业课程服务的,可以将公共课程与职业课程有机结合,改变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例如:将英语教学过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突出英语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3.2 将职业资格内容课程化的课程体系

将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之中,将职业资格内容课程化,并以课程方式进行组织教学。

3.3 以实践与理论交融的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针对性较强,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但是目前的教学条件都是从学科课程体系发展而来,还不适应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要求。为此兼顾两种课程体系的优点,形成了实践与理论交融的课程体系。

3.4 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课程的教学条件,将职业核心课程确定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要素建立课程标准,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实施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

3.5 以工作对象的结构开发课程的课程体系

由于新能源发展的起步较晚,可参考的资料少,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为依据,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素质满足风电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的结构。根据风力发电机的结构涉及的知识开设了风力发电机的结构与维护课程,同时开设了新能源概述课程。

4 总结

依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结合学科课程体系的优点,建立了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课程体系,为尽快培养满足新能源行业需要的人才,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3]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005,(7).

[4]马树超.职业教育大发展需要新的理念和行动[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

篇7

【关键词】水力发电厂 电气自动化技术 误操原因 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力发电厂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使得我国的水力发电厂的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操作失误的现象,这给水力发电厂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甚至一些比较大的操作失误,会导致整个水电厂都无法正常工作。笔者在某水力发电厂的实际工作中,针对这些操作失误现象,试图找出这些操作失误的原因。

1 水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操作失误的原因

1.1 水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下发展而来的一门高新科学技术,这种技术的自我运行能力比较强,因此一些技术人员认为只要进行一些简单的维护工作即可,这直接导致了水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技术工作人员的这种无安全工作意识,在技术操作之前就会忽略掉很多应该检查的技术。安全意识的缺乏,还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态度上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一旦出现消极怠工的观念,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工作中,出现失误操作情况的几率将会大大提升。

1.2 水力发电厂的部分工作人员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熟练程度不是很高

依据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学生要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电气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各种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从事供用电、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设计、调试、维护、技术的改造、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要向社会提供高级技术应用性的电气自动化专门人才。这些技术涉及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机械知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知识系统,需要学生们在四年或者更短的时间里掌握这些知识。

而且,现代科学技术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不管是技术还是设备,都处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之中,只要学校中学习的内容稍微与社会上的技术脱节,学校中学习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水力发电厂的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强烈的自我学习欲望,否则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中就会处于落伍的状态。在笔者所工作的某水力发电厂,就存在不能熟练掌握这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操作的可能性很大。

1.3 水力发电厂在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上制定的操作流程还不够规范

水力发电厂在整个能源供应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发展得比较早的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到水力发电厂之前,水力发电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完整操作规范,这种操作规范是带有一定的稳固性的。因此,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旧有的操作规范对新技术有部分程度上的抵触性,这种抵触性表现在就有的操作流程的经验在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上的适用程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之下,水力发电厂在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上制定的操作流程就可能还不够规范,这会给操作失误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困扰,增加了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2 水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操作失误的对策分析

2.1 在水力发电厂中,定期召开安全意识的讲座

在水力发电厂中,部分的工作人员由于在观念上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过于依赖,认为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大部分地甚至是全部地解决好水力发电厂的工作问题。在这种观念之下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安全意识缺乏的心理现象,这也让他们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为了加强操作人员对失误操作事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水力发电厂的管理者和领导,可以定期召开安全意识的讲座,强调做好防止失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工作。

2.2 加大对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熟练地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

随着当前新科学、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操作技术的人和操作技术本身,都会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一线操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好日益发展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力发电厂有必要加大对一线操作员工的培训力度,这是为了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大学期间就学习过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2.3 水力发电厂在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上要制定出更好的规范操作流程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水力发电厂的过程之中,前期出现了比较多的失误操作,这些是因为这项新技术刚刚得到应用而导致的。水力发电厂的一线操作人员应该对这些前期的失误进行归集和整理,并在工作会议上提出来,以制定出一个更好的规范操作流程。

3 小结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到水力发电厂的具体工作中时,由于水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部分工作人员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熟练程度不是很高以及水力发电厂在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上制定的操作流程还不够规范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技术操作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降低操作失误的次数,在水力发电厂中,定期召开安全意识的讲座,加大对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出更好的规范操作流程,是降低操作失误技术的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彭洪波.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24):338.

[2]毕亚雄,罗仁彩.葛洲坝水力发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概述[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2(01):10-13.

[3]郭建辉.自动化技术在水力发电厂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4):245.

篇8

关键字:现代学徒制;四双一核心;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46-02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国内备受关注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但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没有统一,众说纷纭,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有学者认为现代学徒制就是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和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校企合作的教育制度,前提是校企合作,核心是工学结合[1];也有学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紧密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即学校和企业在育人上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还有学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实行招生及招工、学习及工作、校园及工厂、教师及师傅、教室及车间、学生及学徒相结合的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2]。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具有“四双一核心”的特点,四双是指育人双主体――学校和企业,学生双身份――学生和学徒,教学双导师――老师和师傅,学习双场地――教室和车间,一核心是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不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第一,现代学徒制使工作本位与学校本位教育相结合,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获得参加工作的关键技能;加强学徒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注重理论基础和通用技能的发展,符合终身学习的要求。第二,现代学徒制能够同时照顾企业经济效益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减少个人的教育成本;促进社会公平,使社会财富从较富裕人群向较贫穷人群流动[3]。第三,现代学徒制能够迫使职业院校建立相应新型的规范化运行机制;扩大学生招收范围,使之包括在校学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等多种人群;促进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出现等[4]。

虽然现代学徒制有很多优点,但是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杜启平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有认识上的瓶颈、政策与法律法规上的瓶颈、评价机制上的瓶颈。张启富指出了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制约因素有院校能力、对企业利益不够重视、学生职业生涯前景不够明晰、制度保障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建设思路和措施。

一、从认识上彻底转变观念

(一)老师转变传统观念

职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锻炼,造成老师对现代学徒制思想认识上不到位;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基本流于形式,学生很难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兼职教师人员很难固定。基于上述情况,针对专业教师,改变传统观念的措施有:第一,外出参加各位专家关于现代学徒制培训,让老师对现代学徒制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第二,走访现代学徒制办的很好的高职院校,交流学习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从而用于本专业的建设工作;第三,经常开展校内学习现代学徒制深刻内涵专题会,加深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理解现代学徒制的真正内涵。

(二)让家长和学生接受现代学徒制

在我国,由于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制度和身份观念根深蒂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学徒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有特定的指向,这个群体的社会身份相对较低,学徒的概念有可能得不到学生及其家长认可[5]。他们认为到企业工作就是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对半工半读和学徒制存在抵触情绪。解决措施:第一,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是国际或国内知名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同时也拥有相应的岗位提供给学生学习。高职院校一般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入职的几率不大,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二,加大现代学徒制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现代学徒制与一般学徒区别。一般学徒工作最为突出,学习居于次席;而现代学徒制是学习与工作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第三,现代学徒制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毕业除国家发给毕业证外还有企业鉴定认证,比一般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实力。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采用由外到内、由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6]。在现代学徒制和当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共同制定一个方案两个体系,即学校教学体系和企业教学体系。现代学徒制试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校企职责的分工。

(一)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

针对绵阳科技城及成渝经济带的大量企业和以往到各个岗位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作了大量的调查,整理数据后得出调查报告,最终得到电气自动化专业各个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养要求,由此得到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二)基于“四双一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按照生产企业对电气自动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围绕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服务等岗位及岗位群,按照“四双一核心”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电气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维修、技术改造、开发设计、工艺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销售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面向生产一线的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职责及分工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组织专业教师、企业的一线专家和企业决策人等一起组成分析小组,分别谈论学校课程标准与企业课程标准的衔接,教学任务的分配等问题,然后联合确认学校与企业的职责分工以及相互配合。

三、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探索

(一)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更加关注高职教育的内涵要求,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化中的六步法完成:(1)通过市场需求调研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2)分析职业岗位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3)总结出典型的工作任务;(4)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应具备的能力;(5)分析职业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6)从教学内容归纳出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企业专家和师傅必须全程参与,但是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企业来确定课程体系。因为学生毕业以后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宽度,要具备本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有效地融入知识内容。

(二)课程开发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地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和生产的核心要素,融入职业元素。在课程开发上,企业师傅提供载体,由学校老师制定课程标准,然后由企业方审核通过。因为企业师傅实践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教学经验少,需要学校教师与其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标准。在协商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利益,企业要尽可能在不影响生产计划的同时减少教学投入,产生利润;学校要尽可能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培养优秀的人才;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到知识技能,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为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了课程标准的改革,完全打乱以前的课程,重新制定课程标准。

四、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在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对于产业、行业及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都将有其独特的优势。校企双方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性,分析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学生未来成长规划依据,建立起促进学生把成长成才作为人生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的动态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热情。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因现代学徒制教学参与人员的复杂性,本专业的评价除了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评价以外,还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将教学评价调整为三部分:学校评价由学校老师、学生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企业评价由企业师傅、学校协助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第三方评价交给中介结构,学校和企业都不参与,评价方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独立给出评价。

五、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现代学徒制成为当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同时获得大多数职教参与者的认同。但现代学徒制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程,涉及政府、学校、企业以及相关法规等多个层面。要想把电气自动化技术试点专业办出特色、办出亮点,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03):74-77.

[2]颜磊,唐天艳,陈明昆.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5,(12):10-13.

[3]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03):45-51.

[4]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93-96.

篇9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自动化技术和产品以及应用情况,虽然在近2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个别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还远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名牌的支柱企业也还没有形成。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多数企业面临一个重新认识环境和自我重新定位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越加广泛的使用。了解这一系统的功能,联系当前使用情况,分析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未来趋势,对进一步使其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意义。

一、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特点

第一,电气自动化产品方便快捷。电气自动化产品主要是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集于一个产品上,使产品功能实现自动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给社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电气自动化产品应用广泛性日益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要求也逐渐变高,这就使自动化产品的市场扩大,这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的此类产品中看出来,例如人们每天所坐的公交车的车门、市民经常使用的电梯等,人们已经慢慢适应了这种自动化产品所带来的便利,这也使此类产品在消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三,电气自动化产品发展空间大。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发展一般都与计算机的发展相配套,主要是由于自动化的过程需要计算机来操作,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发展会更加智能化,也就是自动化程度会更高,所能完成的任务量及速度也会更大和更快,从而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力也会更大。

第四,电气自动化产品效率高。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口的不断增加使人们的消费更快更高,这就给工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电气自动化工业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电气自动化能够使生产过程更加畅顺自动,减少了传统生产中人工搬运手工生产的弊端,使得生产力加倍上升,从而更加有效的缓解了生产的压力。

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

(1)在交通方面的应用。现代社会的高速进步离不开交通行业,而交通行业的发展又离不开电气自动化产品。公路上的电子警察、每一辆车的人部分元器件乃至一辆车的自动化控制开关、甚至是安全气囊都是电气自动化产品在交通方面的应用。当然交通方面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应用还不仅仅是车辆方面,还有路边的显示屏、测速器以及红绿灯系统等都在此之列。

(2)在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随着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也随之发展。尤其是工业,可谓是迅速地发展,现在的工业已经逐步实现自动化,这与电气自动化产品应用有很大关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控制设备能够在无人甚至少人的情况下按照既定的程序与约定完成规定的操作,从而使生产达到自动化。这样危险的操作有机器人代劳,工作人员的安全也就得到了保障。相较于人的手工作业,在一些定量分配方面的工作如生产食品时的配料等,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将会比人工操作更加精准,所以电气自动化产品对于工业生产十分重要。

(3)在服务业方面的应用。服务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它不涉及直接的生产,但对电气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解决了温饱还有了积极的消费观念,这些消费又促进着电子产品的更新。一个POS机的应用都能给很多人提供了方便,另外还有电梯、按摩器、自动麻将机、跑步机以及游乐园里游乐设施等等一系列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们几乎都是电气自动化产品。

三、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市场化。在市场中的产品要想的发展,都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制造部门进行深化体制改革,借鉴市场中的高端技术,重视创新和研发产品等等,运用一些科学地高端技术是维持产品的发展指标另外还需要了解市场发展的规律和行情,合理科学地分析市场产品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和研发,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供给消费者和批发商等等同时,对于制造企业除了开发技术和集成系统进行研究与探讨,还应利用分工外包和社会化的合作,从而使产品逐步走上市场生产化,保证了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资源利用。于是,产业的市场化打开了市场的大门,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所谓智能化,就是指产品的自动性更好、能对外界的指令作出判断与回应,以此满足消费者的很多需求,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在未来市场上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会越来越智能,这是由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决定的。顾客的需求就是省力省心,就要求我们的电气自动化产品能为顾客提供最多大的便利。同时,电气自动化系统赖以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正迅速发展,各方而技术的进步也为电气自动化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可靠帮助,这必然将引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走向智能化。

(3)未来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型人才。随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智能不断加强,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及专业性也逐渐提高了。对于在岗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来增加员工的认知度和知识面。在操作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操作人员必须重视培训工作,防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损害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一现代化技术装备,应该安排岗位人员进行培训,熟悉整个系统的安装流程。主要是针对一些新职员和从未接触过这一新设备、新技术的企业和人员。由于企业对于员工的技能加以关注,除此之外还可以参加一些研讨会,其中需要指导人员指点迷津,掌握操作系统硬件与一些技术要点,通过多重渠道学习来维护系统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提高技术含量。

(4)随着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各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和衔接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显,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计算机的发展领域的各项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结合能实现更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也是市场发展和社会多方面需求的综合结果,互联网的发展也加快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技术的结合进程。在这虚实相结合中,对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和设备的生产具有深远的影响,从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由单一的发展逐步向多元化的集成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必须紧随时代的进步,企业要想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取得成果,在深化内部的市场经济改革的同时,进行市场调查从中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高科技高专业人才的重用,对一些不熟悉或者新职员上岗前,需要对其加强培训工作,更加完善地研发出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并且在自动化系统技术创新上不断努力,生产出安全可靠的优秀产品,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与要求。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而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可观的,在自动化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通过一系列的高端技术学习积累经验,才能为自动化控制工作做工序,促使电气自动化控制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篇10

当前工业生产中应用到了越来越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很多现代化的工厂都建立有电气自动化系统,这有效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但一旦其出现故障,如某些关键控制设备发生故障,就可能造成整条生产线的生产中断,进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一些因工作可靠性较低而引发的故障还可能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这不仅会威胁到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甚至还可能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进而给企业声誉带来严重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上来说,还是从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上来讲,我们都有必要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可靠性的重视,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来促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得以全面提升。

2.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2.1.人为因素的影响

当前在推广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类认识误区,仿佛企业只要建立并应用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就不再需要人为的操作和干预。事实上,自动化程度再高、技术水平再先进的系统及其相关设备也离不开人为的操控,如果系统操作人员素质不达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则必然会给控制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此外,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如果检修维护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定期检修,或者检修工作仅仅只是应付了事,那么设备异常可能就不会被及时发现,这同样也会降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

2.2.控制设备质量不过关或者不适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当前应用到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设备无论从种类上还是从数量上来说都越来越多,而这些设备往往是由不同厂家生产的,不仅其技术规格和运行参数存在差异,甚至设备质量也参差不齐。一方面,企业选购的设备可能不适用企业当前的实际生产环境,如跟现有的生产系统间存在不兼容的现象,这会减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一些设备存在先天的质量缺陷,造成其在投入运行后故障频发,进而给使用过程中埋下了各种安全隐患。

2.3.机械碰撞和电磁干扰的影响

当前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到了大量的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的使用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冲击、震荡等机械作用力,而这些震荡、冲击可能会对控制设备的精确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降低其工作可靠性。同时,一些电气自动化设备往往就直接安装在机械设备的运动构件上,它们如果长时间遭受机械碰撞力的影响,也可能会发生疲劳损坏。此外,因为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特殊性,造成设备运行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电磁波,而这些电磁波会带来电磁干扰,进而对控制设备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使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失稳,这显然会给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运行带来各种不利因素。

2.4.不良气候环境的影响

因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元器件都比较敏感,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精密的元器件,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气压、湿度等,如果气候条件不符合设备元器件对使用环境的要求,就可能造成控制设备出现温度过高、运行失稳、甚至结构损坏等问题,这自然会降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

3.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策略探讨

3.1.强化思想认识

当前在我国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只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却忽视控制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可靠性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控制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护、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落实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工作可靠性,难以充分发挥出电气自动化控制备在生产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企业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重视,是后续其他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只有企业充分认识到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对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作用,才会制定各种有力措施以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始终运行在安全、可靠、稳定的工作状态上。

3.2.提高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对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尽量通过设计工作来将这些影响加以消除或削弱。其次,要合理使用新技术,并不是越先进的技术就代表越适用,只有设计方案契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自动化控制设备能够与企业当前的生产线进行较好地兼容,才能确保所设计出的系统和设备质量更可靠,运行也更稳定。

3.3.做好可靠性测试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当前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也越来越复杂,很多企业误认为技术指标越先进的设计方案就最佳,因此在没有充分考虑实际使用环境的条件下就选择了不合理的设计方案,造成一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工作在不良环境下,设备运行质量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因此,应在充分考虑控制设备实际运行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可靠性测试来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从而真正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

3.4.提高控制设备的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设备的质量是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的采购人员在进行设备采购时,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活动,确保所选购的设备和元器件厂商具有良好的信誉。此外,所选设备和元器件还要注意与企业当前的系统相匹配,不能出现不兼容或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当前的生产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的情况,而这需要企业做好科学的论证工作。总之,选择质量合格、先进适用的设备和元器件不仅能够减少设备购买时不必要的纠纷事件,还能降低设备后期运行中发生故障的几率,进而减少控制系统的维护工作,从根本上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

3.5.推广状态检修制度

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而言,除了继续加强事后维修和计划检修工作外,企业还可以采用状态检修制度(如图1)。状态检修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各种监测传感器、故障诊断和信息网络等技术对运行中的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地监控,一旦发现设备存在异常情况,就立即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并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维护检修作业。显而易见,状态检修比传统的设备维护管理模式要优越,它不仅可以提高设备可靠性,而且还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3.6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系统,其由众多的设备组成,并具有一定的复杂度,无论对系统操控人员还是设备维护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对系统操控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要确保他们能够胜任所在的工作岗位并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以期将人为因素引起的潜在隐患削弱到最小。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