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思维;特征;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要任务。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创新教学的主要特征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进行思考的首要条件,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情境,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然后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以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带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而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另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主动探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宽松、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
二、创新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做起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除了国家改革政策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外,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需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创新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通过教学实践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互相交流改革的先进经验,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全新的学习观
素质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观,那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学习就是学生自主探究、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这种学习观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用建构主义思想来表达,数学学习就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材如果没有学生去解读,那它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学生的学才能激活教材,而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学生才能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来理解和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并且把这些内容形成自己的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2.全新的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对什么是教学又有了新的不同的体会。在现代教育思想中,教学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成为了教师的教c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师生互动,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在这两方面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不断发展提高的。这种新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3.全新的教材观
数学教材随着新课程改革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改版,但是什么是教材,教材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两个问题一直都是教育界在讨论的主要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就是“圣经”,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教材来进行教学就一定是没错的。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教材不是唯一的标准,教师不用完全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运用教材,秉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恰当地设计各项教学活动。
4.全新的教师观
现代教育认为教师是要和新课程一同成长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做一名研究型、学者型的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讲授者,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工作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真诚与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三、在小学数学中创新教学的基本方法
1.创设适宜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对学习内容具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情境教学就是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入主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后根据这些问题的提示,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使数学新旧知识相互融合。
2.开展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规律,并且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除了要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于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以减少铺垫,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来发现并掌握这些知识,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猜想和论证,并最终化难为简,深化知识。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启发,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得到积极的发展,形成多样思维。
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之后,总结归纳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思考和整理,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强化重难点,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与练习,在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开放性思维,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学会与人交流,在反复强化训练中,让这些新知识真正成为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完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改进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理解创新教学的特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晓峰.立足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1):12.
篇2
[关键词] 审计;调查;计算机辅助审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19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30- 02
1 总体分析数据,确定审计重点
(1)数据转换。首先,从出版社销售和成本两个子系统中分别采集4年有关销售和成本明细情况的销售表和成本表,进行数据清理后,导入AO系统。其次,从出版社有关部门取得“教科书分类表”,导入AO系统。
(2)生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种类较多,包括专业图书、教科书、辅导教材和其他种类图书,仅其中一年就多达几百种。本次审计调查的对象为初级中学教科书,因此首先要筛选出所有教科书的数据。首先,分别合并4年的销售表和成本表,将运行结果导出Excel表,再导入AO系统,生成“销售总表”和“成本总表”。其次,将“销售总表”和“成本总表”分别与“教科书分类表”以“书号”为关联字段进行连接,生成“教科书销售类别表”和“教科书成本类别表”。第三,在“教科书销售类别表”和“教科书成本类别表”上查询并筛选生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
(3)分析数据,确定重点调查对象。分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发现,销售收入排名前三十位的全部为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及有关辅导教材。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其销售收入约占总销售收入的80%和教科书销售收入的90%。通过总体分析,审计人员将《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确定为重点调查对象。
(4)生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中间表”和“成本中间表”。首先,根据“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查询并筛选出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情况,整理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明细表”和“成本明细表”。其次,在“销售明细表”和“成本明细表”中,汇总生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分类汇总表”和“成本分类汇总表”。第三,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定价”和“印数”两个指标,将其与“销售分类汇总表”和“成本分类汇总表”进行连接,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中间表”和“成本中间表”。
2 重点数据分析,发现异常点
(1)分析销售收入。根据数据分析需要,在“销售中间表”上添加字段“发行地区”、“总码洋”、“销售码洋”和“发行折扣”,生成“销售分析表”。按“发行地区”字段分类统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发行折扣,利用AO软件中的“图表查看”功能绘制出折扣线性图,图表显示某些地区的图书发行折扣高于国家所规定的28%。
(2)分析成本。同理,在“成本中间表”上,添加字段“发行地区”。由于图书在各个地区的印数不同,各项费用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添加“印刷费平均”、“其他费用平均”等字段,生成“成本分析表”。在“成本分析表”中按“发行地区”分类统计成本的各项平均值。然后利用AO软件中的“图表查看”功能绘制线性图表。发现, “成本——其他”、“成本——印刷”和“成本——稿酬”费用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出现异常畸高现象,审计人员将其确定为待落实的疑点。
(3)成本利润率的综合分析。将“收入分析表”和“成本分析表”以“书号”为关联字段连接后生成“成本利润分析表”,汇总统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收入和成本总额,分摊《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应承担的管理费用后,计算出平均成本利润率高达34%,与国务院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的政策及中小学教材实行保本微利的原则相悖。
3 核实异常点,发现违纪违规问题
(1)对销售折扣进行进一步核实。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折扣率最高达到38%,远高于国家规定的28%,调查了解到,折扣部分大量用于教科书在当地的推广宣传。
(2)核实“成本——其他”和“成本——印刷”费用畸高的异常现象。通过“成本分析表”找出对应的原始凭证,查阅后发现,“印刷费”和“其他费用”中隐藏了大量教材推广费、发行费等不符合规定的支出。
篇3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认识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思想品德的养成都是与良好的数学能力分不开的。而计算、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形成又是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决定着学生学的进程,还影响着学的方法。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认识、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掌握,把人类在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种转化,体现了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
(一)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着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科教学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因此,整个过程及其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师生活动既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那样客观具体,它是以观念的形式预先存在于师生头脑里的活动结果和追求目标。由于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了这种追求的目标,才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活动结构的安排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教师
教师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便没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像教师不教学生也能学好数学,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歪曲。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和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来说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由此表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强加于学生去完成,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实现。
再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来看,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目的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内容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不仅无法体现出来,而且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中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反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量表。
(四)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确定了教学的程序。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安排的逻辑顺序进行。任何离开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构成严格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师、学生一样,也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小学数学教材就其实质来讲,它是一种知识结构,是人类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成果,是教材编写者思维过程的记载。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与教材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狭义的教学手段通常是指除教材以外的教学媒体,包括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等。从本质上讲,我们可以把教学手段理解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联系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使用。如果把教学手段视为教学工具,那么教学方法就包括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起来作为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们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实践证明,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上述五个要素集中概括了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五大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教师和学生更是两个最活跃的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及其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其阶段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根据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必须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教师教的准备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个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心理准备过程。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学中追求的目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由于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胸中有数,早有思想准备。显而易见,这一阶段对教师教的活动来说,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动力作用。学生的学习准备,也包括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方面。前者是指在开始新课学习以前,有意识地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积极回忆,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矗后者主要是指教学前通过教师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产生学习需要,并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不过,学生学习准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启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方法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前启发学生:“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家都会算了,你们会计算圆的周长吗?其实,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只要找到了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就不难了。怎样去发现这个倍数关系和用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呢?在明天的学习中大家就会明白的。”结果学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涨,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还自觉地作了预习,可见学习准备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相互作用阶段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系统地提示、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数学认知结构。这既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又是新的数学知识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扩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面看,在这一阶段只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发生相互作用,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其它各构成要素都对该阶段产生制约作用。首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必须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据和对象,小学数学教材是师生相互作用赖以发生的中介;其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不能离开教学目的去漫无边际地发散,只能按照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的方向展开;再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见,这一阶段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
根据实践经验,在具体实施这一步骤时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充分发挥教材的中介作用。
首先,教师的讲解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及其逻辑顺序展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其次,在讲解中不要什么问题都合盘托出,应给学生留有看书学习的余地;学生在接受教师讲解的同时,也要重视看书学习,根据教材的提示主动发现有关的结论。
.教师的讲解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展现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在讲解中一定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去实现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同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在这方面,教材已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安排。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更好理解。
.用直观手段为学生的理解提供必要的帮助。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抽象逻辑思维活动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作支持才能顺利进行。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讲解水平外,还要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利用动作和感知来密切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理解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巩固运用阶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使其真正掌握,这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保持、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阶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严格地讲,巩固和运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住,后者是指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作出严格的划分,因此将两者综合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阶段。从活动过程的构成来看,这一阶段虽然主要是学生的练习,但由于学生的练习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因此巩固运用阶段仍然是一个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这一阶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组织学生有效地练习。
练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重新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搞好两种形式的练习:一是新授课教学中的巩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及时强化新知识;二是练习课,通过集中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搞好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经常,既要重视阶段性复习,也要重视平时的经常性复习;其次,要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并让他们养成自觉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习惯。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此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四)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对前三个阶段的展开情况以及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总结,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为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总结评价,不仅是宏观上的单元、学期以及整个小学阶段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而且也是微观上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步骤,它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篇4
一、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用正确的数学观作指导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缺少用正确的数学观作指导,但无论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来看,还是从理论指导的需要来看,或者是从实际教学的效果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有必要用正确的数学观作指导。
1.正确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种体现
课程改革昭示着我们要用正确的数学观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以及2011版在对数学的认识上,和原来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相比,不仅深刻,还更为宽广,充分体现了新的数学观。数学不仅是知识,也是“人类生活的工具”“用于交流的语言”,它“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数学还是“一种人类的文化”,更是“能赋予人创造性的一种过程”,所以“人类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课程内容的数学也要作为人类的活动来对待”。[1][2]因此,数学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
2.正确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多种理论综合指导教学的必然需要
教学应当是多种理论综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只有在多种理论的指导下,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规律,更加有效。小学数学教学教的内容是数学,理应从数学本身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教学。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只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作指导,没有以正确的数学观作指导。毫无疑问,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这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但如果缺少了以正确的数学观作指导,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从理论指导层面上来说有不全之嫌。因此,小学数学只有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正确数学观等多种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3.正确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尽管小学数学教学缺少用正确的数学观作指导,但事实上每一个教师对数学的潜在认识却在影响着自己的教学实践。例如,有的教师往往把数学等同于数学知识(各种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的汇集,是一个相当严密的知识体系,而小学阶段只是这个庞大体系中相当小的一部分,它是无可怀疑的真理,即把数学看成是静态的,所以就会把数学知识看成是一种可以传递的东西,从而自己也就成了知识的传授者,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往往只是简单的“灌输”。反之,如果把数学看成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活动,一种探索的方式,那么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作为人类早期探索活动的一种成果显现,在此过程中也一定包含有错误、猜测、尝试、改正与改进,数学是动态的。教师设计一些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等活动去“探究”数学知识,并获取数学思想与方法。显然,后者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一般优于前者。
既然数学观已经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实践,那么我们就应当让小学数学教师都明白这一点,并自觉地用正确的数学观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只有把这种潜意识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行动,才能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具目的性。
4.正确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数学观的需要
应当承认,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发生偏差,如认为数学只是公式、符号、数字的堆砌,枯燥无味;数学就是解题,是“劳役”的工具;数学是“老师规定让我学的,是没办法的事儿,如果今后升学不考数学,自己是不会学数学的”等等,学生根本不会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一切,不会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更不会感到“数学是好玩的”,甚至可以把它作为某种艺术而去欣赏它。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从“动态的”“工具的”“语言的”“创造性的”以及“人文的”等多角度的观点去教数学,也就是说,没有用正确的数学观去指导自己的教学,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出现严重的偏差。而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用正确的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是使学生形成良好数学观的需要。
二、正确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
综合了数学观念的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侧重于以数学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坚持多维性、过程性、现实性、人文性的原则下,[3]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精选材料,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
作为学科的数学对小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应以人文的数学观为指导,潜心研究如何把学科的数学转化成教育的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好感、有正确的认识,其中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精选教学材料。
如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中,笔者曾用下面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
篇5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有效性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处于数学教学启蒙阶段,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引导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化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说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思考的价值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改变,对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露出了诸多问题,师生之间沟通不足,存在强烈的距离感。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过于严格,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弱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对如何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展开问题探讨活动,是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要想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束缚,满足现代化教学目标的要求,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高效性和实践性作为基本的授课标准,注重对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掘,引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比如多媒体课件,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摆脱权威形象的束缚,与学生平等相处,从小学生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解决学生实际学习中的问题,继而最大限度地体现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1]。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课堂教学互动性
良好的课堂互动性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最佳方法。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对于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教材具体内容为基础,设定合理的数学情境,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为教师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0的认识”为例,“0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对于0有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运用基础教学内容组织一个故事,说公园里的果树上一共有3个果子,指定专门的学生到公园摘果子,让大家围绕几个同学能够摘到果子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做简单总结,以此加深学生对于“0”概念的了解程度,实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2]。
(二)注重实践教学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要想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就应该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安排特色课堂教学活动,以小学数学“基本算法”内容为例,“基本算法”的基本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熟练应用乘法表,解决基本的运算问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小卖部”活动,准备好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并一一为物品标价,指定学生完成固定的购买任务,将数字卡作为交换物品,只有数字正确的情况下,才能算作完成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买卖物品过程的同时,加深对于基础性运算的理解。为了保证该类课堂活动的应用效果,在进行课堂活动时,要保证制度的公正性,为每位同学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心理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谈,从相对全面的角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继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整体性提高的目标[3]。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有了改变,在实践性教学逐渐流行的发展情况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所以要想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应该从基本思想的角度出发,吸取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学优势,同时结合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洁,邓玉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07:193-194.
篇6
随着新的教学改革的推进,人们不断地提出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优化课堂教学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讲,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从细节做起,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措施如下:
1. 优化教学设计环节,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引入环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环节很关键,只有做好了教学设计,才能很好的将教学内容引入课堂,进而实现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之前的准备阶段,做好了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我们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时候,有必要从优化教学设计环节做起。
2.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课堂是主要的教学载体,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课堂来实现。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启发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争取在课堂时间内解决所有教学疑难问题,使学生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 丰富数学课堂内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是保证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书本知识,并不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在这一前提之下,我们可以采取丰富数学课堂内容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内学习更多的知识,使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增加数学课堂内容已经成为了普遍的做法,从实际结果来看,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4. 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改变现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现实的教学形势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有必要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势创新现有教学模式,采用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 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小学数学的教学主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有效利用学生的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小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踏实数学基础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一直在回避传统教学中的“双基”问题,好像只要一谈到“双基”就不是新课改了,把传统教学中的“双基”训练与新课改对立起来,可以说这是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曲孵。正是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读,形成了一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漂浮现象,不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没有形成。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不是对原有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应是在保持传统教学中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只有这样,进行的改革才会有根,才会有基础,才能脚踏实地。因而。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不应忘记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合作、探究只能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式,更何况,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无法实现的。为此,今后的教学中,应把“双基”训练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双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注重教学方法
当前的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关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没有错呀,但如果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未免过于偏颇了。数学教学不应只关注到学生眼前一点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几个知识点,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而是要把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要授“渔”,而不是授“鱼”。因而,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这不仅能提升现有的学习效果,也能为他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把关注学生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顺利成长。
四、紧密联系生活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三维目标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的指向与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向相同,都是以最终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因而,我们可以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的角度来思考有效教学的策略。实现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是实现过程、行为与精神三要素整合的过程,在这个前提下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则会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一、《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课程目标在坚持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强调,并把它们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四个方面的目标。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三维目标之所以将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正是教学基本目标和任务的体现。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 教学的过程和方法首先是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任何教学目标总是在一定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实现。因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知识和技能目标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标准》中对“过程”赋予了深刻的含义: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即首先必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系到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认识。《标准》认为,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如对自然界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是可以通过数学活动培养的,可见小学数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仅体现了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
二、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策略,他提出三个阶段的策略:教学的准备策略、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教学的评价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指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计策、谋略。它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纵向成分来看,它包含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策略、教学方法策略、教学过程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等;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横向成分来看,它包含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规则教学策略、空间几何教学策略、统计和概率教学策略和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等。
三、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策略关系
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简而言之,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向与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向是相同的,都是以最大化地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发展,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必须从三维目标出发,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实现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有一个平衡的发展。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优化性
教学的优化性主要有两个层面的理解:数学教学的优化是一种活动,即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各种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数学教学不断的完善;数学教学的优化同时也是一种境界,这便是优秀的教学,优良的教学风气。这两个层面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便是为了有良好的教学风气,有了良好的教学风气各种完善措施才能得以实施。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主要在于通过改革创新来提升教学质量,使其达到最佳状态。下面,笔者就针对小学教学优化性的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优化措施,希望有更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能够加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性探讨中来,使小学数学教育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一、树立整体观念
在以前,教育界就进行过很多次的改革,但是一般都只是片面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数学教学主要是由五个层面构成:教师、学生、数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数学教学的优化应当从这五个方面进行整体综合优化。在教师方面,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对于教师的优化主要从教师的指导观念和教师的基本素质着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着正确的指导方向,不能只是拘泥于一招一式的死板教学模式和一味地模仿他人的教学方法,应当根据教学任务与教学方向不断的改进教学计划;同时老师应当具备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理论教学素质、教学才能这三个教学基本素质。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素质好,基本功扎实,相信数学教学的优化会更加的容易。在学生方面,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要接收对象,开办学校进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其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对于学生的优化,我们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的认识优化和学生的心理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先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具体的学习障碍,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来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说,在学生学习两三位数的乘法时错误率很高,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当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考过程,在计算“126× 35”时,正确答案应该是 4410,但很多同学都会得出 1008 的答案,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们在计算的时候只是记牢了老师的口诀,却没弄清楚定位关系。此题错在积的定位上,十位上的 3 乘 126 所得的 378 表示 378 个十,所以积的末位 8 要写在十位上而不能写在个位上。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便可以对症下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在教材方面,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在教材的编排方面,我们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品和思维过程来进行编排,并且注重新旧知识的沟通,辩证与唯物的结合,真正的是按照“同化”和“顺应”的思想,切身地根据教师和学生编排出好的教材。
在教学方法方面,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数学教学中,用于使学生获取知识并且完成教学任务的老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与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的方法的总称。它把教师、学生和教材都结合起来与教学思想,还有教学方式等多重因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方法复杂多样,教师传递知识的方法就有讲解法、启发法、自主练习法等,学生的认知活动形式也有实验法、分析法、演绎法等。在每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老师都要加大研究力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具体的练习题型出发,灵活地变通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环境方面,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客观因素,古有“孟母三迁”。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才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在学校里面应当注重学校的绿化问题还有环境问题,使校园看上去心旷神怡,同时也应当注意各种板报的宣传效果,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在课堂方面,应当加强教室的卫生管理,课堂教学纪律的规范。虽然能够做到在喧哗的天安门城楼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小学生毕竟心智还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很重要的。
二、掌握课堂规律
每件事情的发展与实施也都有一定的规律,了解了他的发展具体动态与轨迹我们才能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方针对策。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有三方定律: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沟通、教学在不断的动态发展、教学是师生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学课堂的整体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的优化就在于能否把握好这个规律,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由物质方面与非物质方面组成,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像幻灯片、多媒体、电脑等,在传递信息方面,适当的加入一些更为直观的方法会使得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学习兴趣更加的浓厚;非物质方面则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与教师的精神面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老师应当不时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适当的关怀,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体态系统:着装、眼神、手势、语气……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比作连绵不绝的河水的话,老师则应当担任“大禹”,能够帮助学生疏通源头,而不是阻断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顺应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过程不断的给予鼓励与引导,而不是发对学生的观点,打消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积极性。
三、总结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笔者的观点只是冰山一角,这个探讨将是一个很长远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过程,还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能够集思广益,持之以恒地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性的研究,它定能达到最优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技训练 探究
从保证和提高初等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的角度,需要培养具备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扎实数学教学技巧并符合当代基础教育发展的优秀的小学教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及途径方法上都做出了调整和改进,从而建立起相应的技能训练体系。
一、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
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成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读写技能、绘图技能、计算技能、应用题解题技能、教具学具制作技能及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技能技巧如教材分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说课技能、数学课件制作技能。综合以上技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从内容上看,我们容易发现,在初级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对数学教学本身要非常清晰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并且能够运用信息化工具强化自身的教育素质,进而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相关初级教育体系下需要的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途径与方法
2.1实行数学技能辅导员制度
从受训学员中选取一名数学优秀的学员作为数学技能辅导员,从而带动受训学员根据制定的统一的训练内容进行数学技能的练习,收集各学员的相应学习心得和问题,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实际的练习发现问题的同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从而使得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更具有实效性,并在问题解决上具有针对性
2.2开设小学数学技能训练课程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集中讲授各种技能的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以及所需要达到的效果,通过授课教师与受训学员从课堂上相互的沟通及教师及时的示范与指导从而可以带动和帮助学员掌握各种技巧,进而通过分组、分批次的自主训练,而每个组具备相应的负责人,从模拟教学的方式使学员切身体会到自己的发挥情况和实际所面临的各项问题,从而在具备数学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具备各项技能,在授课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完善学员的教学能力和技巧。
2.3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和指导
从初级教育转而的实践教学的角度分析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及顶岗实习三个分部。(1)教育见习,从这个层面上讲,需要学员能够逐步的的掌握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教学情况,从观摩课堂活动到教育活动的展开,能够从观察的角度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好听课笔记及点评,能够完成初步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方面。(2)教育实习,从教学和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能够确定好自己的教学目标及课程安排,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能够语言准备流程的同时,板书设计过关、规范,进而完成教学的相关内容。(3)顶岗实习,这个过程,学员将以准教师的身份登上讲台,而各个方面的技巧技能都会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实现实践效果。
2.4定期举行数学教学技能比赛
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和刺激学员增强训练意识的同时,帮助学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增强自身的训练,展示训练的成果,而比赛的形式可以从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上进行分块的进行比赛,从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上针对学员在各个训练内容上进行促进和提高。
2.5小学数学技能考核办法
通过考试的形式一方面检验学员受训的效果及其努力程度,另一方面促进和引导学员能够积极的参与训练,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完善训练技能,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从这个层面看,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考核的意义重大。
2.6制定考核标准及成绩管理办法
从各个训练所表现的效果根据对应的考核标准进行测评,将成绩进行管理,在学年的评优评先等活动中以考核成绩作为评审的考虑因素之一,进而促进和鼓励学员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训练,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2.7改革考核形式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时代的发展,原有的考核形式已经不符合当代教育的要求,因此需要在考核形式上更加全面的了解学员的各方面能力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从而评估学员在真正教学过程中是否具备教师应有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在考核形式上应当具备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单项考试与综合考试结合的方式,从而一方面能够在考核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点和技巧要点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实践教学的能力。
三、 结束语
小学作为初级教育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开始,而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因此从时代的要求与课程的要求上要求小学教师具备更高一步的数学教学技能,也因此在强化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预备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学员能够提高自身的技能素质的同时加强学习的意识,从而能够担当起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七巧板小学数学教学
一、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逐步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并发展数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注重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学生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通过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首先,小学数学教材不仅是是连接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载体,教学过程是紧密围绕教材内容而由易到难逐步展开的;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正确的组织形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引导者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双边交流,促进数学知识更有效的学习。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通过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最根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运用知识切实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由此可知,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以及其它数学能力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以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为对象。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此阶段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对具体生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易接受。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以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与其它学科的内容相比这些内容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直观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还要在教学时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并按照教材的逻辑结构顺序来进行。
二、 七巧板等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七巧板学习的好处
“近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这是《冷庐杂识》中对七巧板的描述。七巧板对学生的形状概念、认知技巧、视觉分辨、视觉记忆、手眼协调、扩散思维、创作机会以及鼓励开放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七巧板等活动课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意逻辑,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连接事物与形态。数学教学中,七巧板在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字等方面更有深远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七巧板的运用
七巧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广泛,下面以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为例。
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中,《认识图形》学习之后,开展“七巧板”活动课,通过学生对七巧板的认识、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内容的认识与学习,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学生通过欣赏七巧板拼图体会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再通过观察等活动逐个认识七巧板中的各个图形(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筋);接着通过动手活动拼出一个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找出能够组合在一起拼成新图形的方法。并用语言描述出自己是如何想到的,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积极引导,最后小组中通过将每人拼出的图形进行整合,串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互相进行小组交流探讨与评价。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七巧板等活动课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在进行七巧板等活动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该活动课要以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得到体验、拉近与抽象知识的距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包括思想上的自由和身体上的自由。思想上的自由就是创造性,身体上的自由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参观、学习、探讨,为学生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教师及时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豁然开朗,但是同时不能时时给予引导,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 结束语
七巧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它拉近了学生与抽象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七巧板的活动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阴国恩.阎国利.李洪玉.解决“七巧板”问题的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
- 上一篇:税制设计的基本要素
- 下一篇:办公室规章制度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