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退休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职工退休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职工退休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企业 职工档案 管理 思考

做好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是满足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使命,清醒地认识肩上所负的责任,既要科学、规范、安全地保管好职工档案,又要为企业和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这是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本人认为在这里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职工档案是由企业管理部门在职工学习、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记录和考察职工的依据,是企业职工退休申报的重要凭证,做好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非常重大。近年来,部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问题比较突出,有些企业擅自将档案交给本人携带、保管,发生多起丢失职工档案事件;有些企业甚至擅自更改职工档案中有关年龄、工龄、工种等方面的历史记录;有些企业不能按时按程序为职工申报退休。这些违反国家档案管理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职工退休的客观公正,损害了职工切身利益。

二、做好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严格要求档案保管条件。为确保职工档案的安全和利用,职工档案管理机构保管职工档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1用人单位必须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生产和经营单位,取得独立法人资格;1.2要有明确的领导分工负责,设有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建立领导、专(兼)职档案人员责任制。档案人员应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建立、健全职工档案的归档、管理、利用、转递、保密等有关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1.3要有符合条件的档案库房和装具,库房要和阅览、办公两室分开。必须用铁柜存放职工档案,以确保职工档案的安全。

2.严格制定档案管理制度。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应由职工所在单位在一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其新的用人单位或劳动机构。逾期不移交,被延误期间的失业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承担。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更改职工档案的相关内容,更不得弄虚作假,通过更改档案中的工种、年龄、工龄等内容,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和提高退休待遇。凡办理职工社会保险业务需要将职工档案带出单位时,一律由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传递。任何个人不得借用本人及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及兄弟姐妹等)的档案,严禁任何人涂改、圈划、抽取、撤换职工档案资料,严禁任何人私自保存本人的档案或利用档案资料营私舞弊。凡未按上述规定携带职工档案办理社会保险等业务的,相关职能机构不予受理。

3.档案移交手续必须齐全完整。企业改制重组或关闭破产后,要有专人负责,做好职工档案资料的整理和保管工作。不得遗弃、销毁与职工身份和权益有关的任何相关档案资料。档案资料移交有管理权限的其他部门保管的,不得在移交前更改、撤换档案的任何内容,确保档案的真实、准确、完整和无遗漏。档案接收部门在接收档案时,应切实履行档案资料验收登记制度。凡移交的档案资料存在伪造、损毁、擅自涂改、添加、抽取等问题的,不列入移交范围。

篇2

关键词:企业职工;退休;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在全国城镇企业职工中建立了正式的退休制度[1]。60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文件,特别是在扩大覆盖面、退休金计发的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原来按退休前在职时的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养老金的局面,改成与养老金缴费挂钩、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然而当前企业职工在办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合理、操作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广大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加剧了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寻求适宜的解决办法已经刻不容缓。

一、企业职工退休办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企业职工退休制度也历经了数次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当前在办理退休过程中,档案、年龄、岗位(工种)认定等问题依然存在。

1.档案丢失导致无法办理

企业职工在办理退休时,常会遇到由于出现档案丢失或不完整等问题,导致不符合退休条件无法办理退休,这种现象国企有,但在民营企业尤为突出。由于民营企业的职工大多没有建立档案,同时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职工档案可能出现丢失或部分材料缺失等情况,即使职工社会保险缴纳时间已经达到国家规定年限,也无法办理退休。这不仅对职工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2.性别间不公平

时至今日,退休年龄仍然执行国发[78]104号文件规定的退休年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退休人员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但退休年龄仍然执行国发[78]104号文件规定的退休年龄,确实存在不合理性[2]。由于男女退休年龄不一致,女职工退休时间比男职工早5-10年,缴费年限短,养老金累计额度小,待遇水平也相对较低,有悖于公平原则。尤其在高学历、参加工作较晚的女职工身上反应更为突出。

3.女职工管理岗位的确定难以把握

企业女职工的退休年龄须充分考虑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才能确定[3]。具体管理办法如下:①退休时若从事管理岗位,则必须按照退休年龄55周岁执行;②若退休时从事工人岗位,须考察其退休前5年是否也从事工人岗位的工作。若退休前边疆年或退休前5年,累计3年从事工人岗位者,才可按工人岗位50周岁退休,否则按管理人员55周岁退休;③对于企业内退的女职工,原则上按内退时的岗位执行。

而当前,国家政策中并没有对管理岗位的概念进行详细定义,因而在对退休女职工岗位进行鉴定时经常难以区分。在办理过程中,企业经常会对女职工的岗位进行区分对待,有时说是管理岗位,有时又说是工人岗位,由此而导致上访、纠纷问题也屡见不鲜[4]。对于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职工不想早退,企业却又不想保留,而对于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想早退,但却由于是管理岗位,即使下岗也必须够5年才能进行退休办理,造成这部分人生活经济困难。

4.年龄认定冲突

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对于企业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是采取的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5]。如果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则要以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当前,由退休时间计算问题所引发的企业与职工间的纠纷时常出现。在农村按习俗都是以农历计算出生日期,上学、参军、参加工作填报的出生日期也都是农历,但填写时并没有写明,企业则以为该日期为公历,因而职工认为自己并未到退休年龄,企业却强制退休违反劳动法规定。然而无论职工如何提供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进行说明,要求企业进行档案核实,而企业都不予理睬,只称按规章办事。一旦发生年龄认定冲突,受害者永远都是广大的劳动群众,长此以往,更将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解决退休办理中的问题策略

企业职工退休办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职工数据库不够完善、退休审核审批制度不够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笔者结合相关文献、法律法规以及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完善和改进对策。

1.完善企业职工数据库

为更有效地避免办理退休时出现的档案丢失涂改的难题,建议通过完善在职职工数据库的办法来解决。用几年的时间对在职职工档案进行网上数据整理,完成对所有企业职工档案的预审核,为建立完善职工数据库打好基础,并完善纸制档案的管理,完善职工的各项基础信息。

2.改革退休年龄

针退休年龄不合理的问题可通过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从而增强养老金支付的灵活性。在到达法定退休的最低年龄时(男女一致),由本人依据身体状况,单位依据企业需求,双方协商进行退休年龄的再确认。鼓励延迟退休,同时抑制提前退休行为,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还可避免因岗位确定带来的社会矛盾。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既有利于劳动者本人,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劳动力资源。

3.实行临时待遇

对于因社平未出台造成一季度办理退休无法领取待遇的问题,建议对一季度已办理退休、退职人员支付临时待遇,在人社部门未公布社平工资前,为保障退休人员退休后的基本养老权益,社保部门应出台支付临时待遇政策对其支付临时待遇。临时待遇应依据上年度新增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或最低保障工资确定。待社平工资公布后,依据计发办法核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并按照多退少补的办法为其补发或抵扣基本养老金差额。

4.完善退休审核审批制度

完善企业职工退休审核审批制度,坚持到龄即退、即到即办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办理。

对于企业设有特殊工种岗位,企业必须每年将特殊工种岗位人员变动情况向人力资源及社保行政部门进行报备登记,建立相应的特殊工种退休公示制度,并接受群众监督。工种的界定必须严格按劳动部规定执行,不得进行跨行业的参照,严格审核,禁止扩大范围。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执行弹性制度。

对于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需在达到前一个月准备好材料进行审报,不得自行延长或提前职工的退休年龄,审批退休时间要以人社部批准的时间为准。由企业或代办单位的原因影响正常审批,导致发生办理推迟,该推迟时间段的工资、退休待遇由企业或代办单位承担。

企业及代办单位必须认真执行《档案法》,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规定,加强档案材料管理,做到职工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制定规范的档案查阅、转递管理制度,严禁对档案进行涂改、撤换等行为。对违犯《档案法》规定的要根据违犯的程度进行处理。

5.提高相关机关部门工作质量

发生年龄认定冲突,其主要原因:一是管理部门工作中出现各种原因,导致职工档案混乱造成与身份证记载不统一,影响认定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出于个人原因对出生日期进行虚假填报,导致档案记录与实际年龄不符。单纯的以档案或身份证记载来确定出生时间,对某些人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但是其处理效率比较高,然而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一旦发生年龄冲突争议的情况,如果想确定真实的出生年龄,则必须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详细调查,从而引发新的争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年龄冲突的问题,唯有提高政府机关部门的管理水平,确保居民档案、身份信息的准确性。人力资源与劳动部门在进行档案记载时,需充分核实记录材料的真实性,联合医院相关单位,结合出生证明,从而确保出生日期与本人实际信息完全一致。公安机关部门在对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发放、使用、查验工作中,可结合劳动部门档案管理信息,避免身份证信息与档案信息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年龄冲突现象。

三、结语

随着企业退休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退休制度更为关注。群众利益无小事,职工权益重如山。通过加快企业职工数据库的构建,完善企业职工退休的审核与审批制度,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加强公安机关对居民身份信息的管理,如此才能确保企业职工退休办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杜绝不公平、不合理、不规范的退休现象,使退休制度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吕海萍.女职工退休年龄之争―从法定退休年龄谈起[J].大观周刊,2011(44):51-53.

[3]董存田.对我国女职工退休年龄问题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4):35-36.

篇3

随着企事业单位职工档案的日益庞大、复杂程度逐渐增强,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职工档案管理将会对单位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企事业单位职工档案如何更好地管理,已成为当前决策者们的当务之急。

一、增强档案管理的认识理解

档案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以一种实体存在并且其中有一部分要永久保存下去,以为后者积蓄历史价值。强化档案作管理工作的思想意识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性信息资料。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强战略观念,保持高度警惕 ,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以高度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档案工作建设。

当然,充分认识维护职工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各项业务环节的共同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维护职工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更是档案管理工作中心任务,这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这个环节,是实现维护完整和安全的重点环节和主要手段。从实质上来讲,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人们向一切可能损毁档案的社会的、自然的不得因素作斗争的工作过程。

二、职工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职工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职工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职工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职工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职工档案管理机构。

职工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职工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职工档案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职工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职工,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职工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广泛,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职工,又由于职工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丰富多样。

三、加强职工档案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体制,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新型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由现在的多头分散管理逐步过渡为集中统一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尽快制定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范围、内容、方式、标准等,同时注重服务质量,要把提高服务质量,纳入档案工作建设的总体目标当中,各企事业单位可以在年终绩效考核当中合理安排适当考核指标,以调动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应严格执行《档案法》的各项规定,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认真负责地为职工记录、整理、保管好档案材料,定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职工档案的齐全、完整和真实。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参加地方档案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加强档案人员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使档案人员在执行政策、规范操作上适应单位需求。

3、注重收集有珍藏价值的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质量优化的室藏体系 ,是档案工作服务的先决条件。门类不够齐全、结构不尽合理 ,难以满足服务的需要 ,因此 ,丰富室藏信息量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 ,必须加大力度 ,切实做好职工档案的收集工作。

篇4

一、企业职工福利费的含义进一步明确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中,从企业的角度.明确了职工薪酬的含义和构成,全面反映企业为获得职工的服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涵盖我国现行实务中的各种支出形式。但对何谓企业职工福利费及其构成并未详细说明。而从实际的执行结果看,企业职工福利费与工资及其他成本费用边界不清,有些企业随意调整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部分企业职工福利费发放或支付不合理,其直接后果是扩大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侵蚀了国家税基。《通知》明确,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人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相关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并以列举的方式列明企业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

(1)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2)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3)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4)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

(5)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

二、企业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的变化

第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补充医疗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已经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或提取,直接列人成本费用,不再列作职工福利费管理。《通知》中提到的这个变化,正是《企业财务通则》改革要点之一,即将原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按照基本医疗与补充医疗、基本养老与补充养老、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实行不同的财务政策,相应取消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从而改革了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通知》第六条第一款提到的“制度健全”,就是以新《企业财务通则》为主体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以此作为维护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的制度保证。  第二,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职工疗养费用、防暑降温费、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及维修保养费用、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调整纳入职工福利费范围。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虽然离退休人员已经不再为企业提供劳务,应当纳入社会保障体制予以保障,但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仍然比较低,企业为他们支付统筹外费用,实质上属于延期支付福利。因此,正常情况下,企业为本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或支付的统筹外费用,应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职工疗养费用、防暑降温费、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及维修保养费用、符合同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纳入职工福利费范围,与《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以下简称3号文)的规定相符,更便于税收征管。

第三,过去未明确纳入职工福利费范围的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作为“各种津贴和补贴”,明确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如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相关支出则调整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

第四,对于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明确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其他属于福利费开支范围的传统项目,继续保留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如: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工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职工困难补助、福利部门人工费用等,这些构成与3号文的范围一致。

三、企业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变化的纳税影响

一是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影响。《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3号文又对职工福利费的税前扣除提出了要求。对照3号文和《通知》,两者对职工福利费范围的界定存在差异,且《通知》界定的范围比税法界定的范围要明确和具体,其纳税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3号文指明的可以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中,包括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通知》则将这两块补贴按是否货币化分别归类: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作为“各种津贴和补贴”,明确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相关支出调整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如果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税前扣除。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如果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则与3号文范围一致,按《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执行,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通知》将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纳入企业职工福利费,而3号文没有列举。3号文第三条对界定的职工福利费的内容究竟是否是全列举没有明确。如果是全列举,则该文件没有列举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不能在税前扣除;如果是非全列举,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如何处理,税务部门应予以进一步明确。

(3)《通知》对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明确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对此,3号文也未将其列举为职工福利费,应按《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执行。

篇5

1、工资宏观管理及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

《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根据职能,认真贯彻落实。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督促指导企业实行了同工同酬;对企业工资进行总量调控,在国有企业(电力局)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使企业能够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情况,依法自主确定工资分配形式和增资降薪办法,同时,我们督促指导企业依法支付企业工人工资。几年来,在用工50人以上的单位没有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大力推进了劳动合同制度。几年来,按照上级规定,在全县所有企业推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对企业实行了分类管理。即国有、集体企业一律实行了全员合同制,企业内部打破了工资界限;较具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也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督导企业与劳动者必须签定劳动合同;同时,我们积极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对用工在8人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的同时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几年来,我县劳动合同鉴定一直保持在95%以上。

3、职业技能鉴定有了新的突破。几年来,经过我局积极努力,在不断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企业职工技能等级鉴定工作。首先,我们积极向省申报了国家技能鉴定所,填补了全县无鉴定机构的空白;其次,在成立了鉴定所的基础上,经过宣传发动,申报审批了五所民办培训学校,为全县技能培训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形成了由职校、电大及民办培训机构组成的培训网络,与企业内部培训机构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第三,技能等级鉴定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过去,我县职工技能等级工作是一项空白,个别需要等级证书的需到市里去办。现在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县技能等级鉴定工种已基本能满足社会要求,鉴定人数在逐年提高。同时企业也提高了对技能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由被动鉴定变为主动申请鉴定。特别是津西钢铁公司,过去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现在积极性很高,通过等级鉴定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该公司员工学技术,学技能的积极性。两年来,我们指导企业培训职工6527人次,鉴定技能等级3122人次。

4、按政策规定做好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工作。由于原县办国有、集体企业生产不景气,加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一些职工已达到或接近退休年龄,其中大部分职工已解除身份。因此,他们千方百计想挤进退休、领取养老保险金的行列。为此,我们坚持按规定办事,严格执行退休政策。严把档案审核,执行政策不偏不倚,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从而维护了退休政策的严肃性。同时,为了照顾老、弱、病职工,维护他们的正常生活,我局领导亲自与省市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在2000年以前未办理病退的情况下,每年都争取30多个病退指标(其它县10-15名),为职工解决了实际问题,办了实事。几年来我们共办理病退260多名。

5、按照《劳动法》规定,指导企业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来取自主用工形式。

6、为了使全县改制工作积极稳妥进行,我们积极参与此项工作,重点是对解除身份人员的档案予以审核,并对经济补偿金予以审批,在工作中,我们以负责的态度,严格对职工档案中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出生年月、职工身份等予以审核认定,通过审核认定,避免了“三龄审定”的失误,纠正了错误,从而维护了职工利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几年来,共审核企业职工档案7698份,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4368人。

二、存在问题:

1、对《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企业法人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对涉及《劳动法》及相关法律认识不足,实践中不能很好配合劳动部门工作。

2、劳动合同鉴定情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一是有些行业特别是餐饮服务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业主和劳动者都不愿鉴定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存在很强的随意性,不能体现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特别是一些矿山企业普遍存在霸王条款;三是对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对合同到期、终止、解除、变更等不能及时办理相应手续。

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不平衡。我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不平衡。我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除少数农民通过社会培训机构鉴定了技能等级外,只有津西等大中型企业开展了此项工作,而绝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均未开展此项工作,从而造成了国家规定的就业准入制度难以很好的执行,很多技术岗位的工人在无证上岗。,

三、下步打算及建议:

1、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制订劳动合同三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县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劳动用工,依法维护劳资双方权益,决定在全县推行劳动合同三年工作行动计划。即:从2006年至2008年,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其内容为:(一)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到2006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餐饮服务、建筑、矿山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到2007年底,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餐饮服务、建筑、矿山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到2008年底,全市城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全覆盖。(二)劳动合同制度基础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08年底,百人以上有规模的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台帐建立率达到80%,实行劳动合同微机化管理达到60%以上。(三)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到2008年底,百人以上有规模的企业制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达到70%以上,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内容、程序合法。

2、进一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会议精神,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迁西,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一是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劳动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创建“劳动关系和些企业”是构建和谐迁西的重要基础;是适应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宏观要求;是推进迁西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工会、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家协会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成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日常工作和具体运作。三是要严格标准。按照省市规定,拟定我县“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具体标准。四是要建立约束机制。对获得省、市、县三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3、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现有社会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同时,继续完善用工准入制度,对国家规定的持证上岗工种进行资格和等级鉴定,争取在三年内使需持证上岗的工种鉴定率达到90%以上。

篇6

1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企业员工在缴纳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费用之后,只要到法定年龄就能够每月领取养老金[1]。然而,因养老保险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某些方面的缺失,从而使一部分参保时间相对较晚的员工,集中一次性缴纳规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还有部分企业借助内部人事上的相关关系,对养老档案进行违法操作,存在造假行为,运用目前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法规上出现的漏洞,违法骗取不应得到的养老保险金。基于此,我国政府必须要针对养老保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实施科学化分析研究,对管理制度当中所缺失的制度进行补充弥补,大力完善养老制度,确保相关管理制度可以严谨且科学的得到真正落实。

1.2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一些非国有企业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其目光非常短浅,为缩减企业实际运行成本,做出拒绝支付退休企业员工保险金的不良行为,还有部分企业在上报养老保险信息数据的时候,故意少报参保人数或者是故意隐瞒征集缴费金额。借助以上方式对国家财务部门所执行的税务征收进行逃避。从某种程度上讲,出现上述不良行为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养老保险管理的相关监督机制或者是监督体系不完善,难以及时给予管理与惩罚[2]。因此,国家必须要针对该现象,专门组建监督机构,建立监督部门,促进监督体系的日益完善化,防止缴纳费用的流失。

2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对策

2.1加强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制度建设

在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社会保险机构相关管理团队的大力建设,并从根本上提升其实际工作效率,做到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公开性。第二,社会养老保险必须要改善以及保护离退休企业人员的生活,对企业员工队伍进行稳定,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安排以及管理,进一步缓解企业负担。就养老保险而言,可以通过下浮养老保险征缴费率、减免缴费费率以及额度等措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实现企业良性发展[3]。第三,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探索科学化的养老保险新型模式,有效平衡社会资源,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对每个个体的平等化,形成老有所养以及老有所依的和谐社会。

2.2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管理监督体系

针对养老保险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企业内部养老缴纳费用递送以及结算中的询私舞弊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促进监督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确保基金按时上缴,从根本上实现基金管理程序最优化。此外,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可以纳入企业财政管理范畴,避免税务过渡中因管理监督缺失问题出现较大差错[4]。企业必须要强化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监督检查效果,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确保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2.3提升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服务水平

为了加强养老保险管理,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设立相关专门的管理机构与管理岗位,明确保险管理人在社会保障与内部管理中的职责。推进养老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企业社会保障实际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企业养老保险的相关管理工作要透明化,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定期向企业职工公布各项费用缴纳情况,能够真正接受企业工会组织以及全体企业职工的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公正性以及透明度,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归属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5]。

3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养老保险属于我国企业基本社会保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在国家综合国力增强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管理监督体系以及提升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服务水平等措施,促进社会保障更好的发展。

作者:孙志强 单位:荣成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

参考文献:

[1]武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2(03):57-60.

[2]任燕落,朱世伟,吴勇,等.浅谈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平稳入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5(10):282.

[3]高剑.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J].经贸实践,2016(05):64+66.

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档案;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了大量档案信息资源,真实地记录了企业诞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些档案资料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营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实施民营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对记载民营企业历史的真实情况,维护企业历史的真实面目,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不少民营企业在实施职工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制的民营企业职工档案有建档基础,职工档案管理比较规范,但职工身份转变后应形成的职工履历表、劳动合同等内容就没有在职工档案中体现。职工档案中体现不出职工的真实身份和实际情况,更有甚者,个别职工从参加工作到退休时,个人档案中只填有一份刚参加工作时的职工履历表,在档案中查不到个人的家庭及社会关系变化,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就目前情况来看,个体、私营、民营企业较多,而这些企业又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企业大部分没有为企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等,更谈不上建立职工档案了;其次是临时工、季节性工、外来工、进城农民工,企业更没有为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建立档案的理念,致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二)从民营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来看,档案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职工档案记载的姓名与户口簿、身份证姓名有差别;出生日期记载有差异,部分企业职工档案材料记载出生日期有几个不同的年、月;工种记载上的差异,档案没有详细记录职工工种,有的工人进入企业以后,变换了几个工作岗位,从事了几个不同的工种,但在档案上没有详细记录,档案记载工种不够准确。

(三)职工档案有涂改现象。个别企业在档案管理上不严格,对档案原始资料随意进行涂写、修改;由于涉及职工个人利益,个别企业劳资人员为职工个人涂改档案资料,更改年龄,更改工种。企业在整理职工档案时,未能按时间或记载顺序装订档案资料,有个别企业对职工的档案资料根本不整理、不装订。

(四)企业职工档案资料不够完善。个别企业在招用职工时,没有立即为其建立档案,故没有招工表等资料;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职工档案,但没有把职工的定级表、劳动技能鉴定表等装入档案,以至有关资料遗漏遗失;还有个别企业改制后,没有及时让职工填写履历表,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对辞退的职工也没有终止或解除合同,致使档案中没有改制后的职工履历表,没有《劳动合同书》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职工档案资料欠缺。

(五)个别企业对职工档案管理不重视,管理混乱。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专门的档案柜等设备设施,也没有管理制度,以至造成职工档案遗漏遗失。

二、强化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树立三个意识,强化档案管理

1、树立档案法制意识,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法律角度看,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具有社会性,并不是“私人行为”,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是社会公用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受档案法律、法规保护和约束的。因此,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应走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之路。民营企业要强化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提高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企业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将档案管理创新纳入工作日程,给予档案工作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人管理,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把做好档案工作与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建档促使企业提高内在素质和管理水平,建立起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档案管理机制;要严格遵守《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将法律制约与企业自觉管理有机结合,加大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约束力,规范企业档案行为,提高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2、树立档案利用意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竞争的需要。民营企业应强化档案利用意识,突出利用原则,加强利用工作,赢得利用成效,在服务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竞争中实现档案工作的价值。一方面要强化业务建设,为提供利用奠定基础。只有科学、规范的档案工作,才能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民营企业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应该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归档范围、立卷标准、分类编目、上架排列、检索利用等工作的科学规范;另一方面要克服短视思维,对档案工作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正确认识,从长远的、科学的、发展的角度谋划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竞争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档案利用服务,推进档案工作向企业一线靠拢,使民营企业管理者能实实在在地看到档案带来的效益。

3、树立档案效益意识,使档案管理切合企业生产实际。民营企业在创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效益原则,立足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多倾听业内专家对档案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企业建档的有利因素,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确定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方略,使档案工作更切合民营企业实际。以收集归档为例,民营企业应将经济合同、产品开发、经营销售、债权债务、资金周转、成本核算、基本建设、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往来客户等内容作为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的重点,以此为基础将其按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产品、设备仪器、基建、会计、人事等类进行分类。民营企业可根据上述八个方面的类别对各种文件材料按要求进行科学分类整理、统一管理本企业各个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由于档案管理受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影响,因此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强化档案管理创新,确定了以商贸经营,房地产开发,农产品种植管理,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制度、财务、人事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归档范围。

(二)“三管齐下”,强化档案管理

1、广泛宣传,突破认识关。要使民营企业的老板和企业管理者把职工档案的管理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从而把职工档案管理纳入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把职工档案管理纳入重要的工作内容和责任,摆上自己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使员工本人认识到完善自己的档案建设不但是一时谋职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个人价值、经营人生和谋取长期利益的保障;要使公司专业档案工作人员系统参与职工档案管理过程,形成职工档案的完整、系统和制度规范,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档案行政部门、政府人事劳动主管部门、人才中心等中介机构、企业人力资源和档案管理部门、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宣传引导、大力呼吁和热情关注。

2、整章建制,攻克流程关。要把认识转化为实践,需要通过组织以制度、机制、流程等方式来固化。民营企业由于行业特点、规模大小、历史长短、员工构成以及经营者素质等的不同,内部管理的差异非常大。因此,应从规范职工档案管理的总目标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建立起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制度。重点是:①职工档案管理的责任制度;②职工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③职工档案收集、整理、定期检查的规定;④职工档案保管、调阅的规定;⑤职工档案调转的基本流程。通过这些制度、机制和流程的建设,使企业内部的职工档案管理得以固化为一个系统有效的闭环,而不是一件零敲碎打的杂务或临时应景的形象工程。

3、分工负责,把好进出关。首先,要做好人力资源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员工本人之间的职责分工。按照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的原则,职工档案归口综合档案室;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负责职工档案的建立、更新、转递等工作;档案室负责职工档案的保管,办理职工档案的查阅、借阅、归还等手续;员工所在部门、人力资源部对员工进行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所形成的材料要及时收集归档,保持档案的完整齐全。其次,要抓好职工档案的收集和整理:一是要把职工个人档案的“归档范围”明文化,使职工的履历、招收录用、考核培训、政治面貌、奖惩记录、工资、福利、保险、离职情况(辞职、解除劳动合同等)、人事异动等重要的个人材料不致遗漏;二是要把好“入口”,坚持“人来档到”;三是要及时补充,使员工在本企业工作期间形成的各种材料能及时归档;四是要定期整理和规范,以逐步实现职工档案的信息化(如建立职工档案数据库),同时做好补救、补建(特别是对未按常规手续进入企业的高管人员)工作,提高职工档案的使用价值。再次,要搞好衔接,把好转递关。对于档案调入,人事关系在“人才中心”的,试用期满即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将档案转入人才中心保管;对于档案转出,要按照制度规定的流程,办理严格的转出手续和转接反馈手续,严防丢失。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爽,朱静.民营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0.1.

篇8

改制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管理活动中以及企业改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资产清理、登记、评估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解决企业、职工矛盾纠纷,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

改制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改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花岗区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从1996年开始试点,1998年全面铺开。1998年以来,全区区属国有企业129户(国有企业97户,集体企业32户),通过采取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制、兼并、关闭、破产、解体等形式,完成了73户国有企业、28户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企业改制涉及在职职工12106人,(其中:一次性安置7809人,转为股东3428人,分流869人),离退休职324339人。改制过程中,大部分改制企业领导档案意识淡薄,档案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企业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不力,导致改制企业档案管理混乱,资料严重流失,特别是职工个人档案普遍存在缺失,极大影响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严重影响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只有极少数改制企业依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对企业档案的归属和流向进行了处置。红花岗区档案馆先后接收了29家关闭、破产、解体企业档案26398卷,其中,职工人事档案8342卷。大部分关闭、破产、解体企业职工档案由红花岗区社会保障局劳动服务中心托管,小部分散存在个人手中。

二、改制企业档案在解决职工民生问题中的作用

1 改制企业档案是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主要以体现在:一是职工办理社会保险重要依据。社会保险是改制企业职工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生活的重要保证。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累计工龄十年的改制企业职工可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中的招工、调资表,工资花名册,个人安置合同都可以体现职工参加工作时间和最后工作时间,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提供重要依据。二是职工办理退休的重要依据。政策规定女性年满50岁、男性年满60岁、特殊工种年女年满45岁、男年满55岁的人员符合退休条件。年龄及工种的确定也是通过职工个人档案或劳动局的招工档案。三是职工享受增量(存量)补贴、特殊津补贴重要依据。比如独生子女户可以享受一次性奖励和退休增加5%的工资;省级以上劳模可享受相关津贴,其证明材料都可从档案中获得。根据红花岗区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情况统计,2005~2009年间,为解决红花岗区改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休、再就业和享受各种补贴等民生问题提供利用档案18959卷,占提供利用档案总数的66%,利用职工档案人数达7934人,占利用档案总人数的68%。(详见图表)。

2 改制企业档案是防止企业资产流失的重要凭证。在改制企业资产清理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通过查阅会计档案,发现和查处了企业多起违纪违规甚至违法行为,有效地防止了企业资产的流失,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3 改制企业档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条件。自1998年红花岗区企业改制全面铺开以来,为解决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国有企业一次性安置后退休职工,改制企业中的关、停、破产、解体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休、再就业等民生问题,国家、省、市、区政府相继出台了若干的政策规定来解决企业职工民生问题,通过充分利用改制企业档案,及时帮助企业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休、再就业,及时帮助职工享受到应该享受的各种补贴,切实为职工解决了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如何利用改制企业档案为职工服务

1 整合档案资源,构建内容丰富、方便利用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摸清家底,夯实基础。通过开展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联合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深入改制企业和相关部门,切实摸清全区已改制企业、正在改制企业、未改制企业的档案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摸清改制企业档案中民生档案的种类、数量、保存状况,登记造册,为构建内容丰富的民生档案资源夯实基础。

加强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为构建高质量的民生档案资源提供保障。改制企业民生档案是民生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已改制企业中的关、停、破产、解体企业,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牵头,查清其档案的流向,按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制订计划,及时进行移交与接收,以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对正在改制和计划改制的企业,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参与,加强企业改制档案工作的指导与监督,通过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等途径,协助做好企业档案特别是涉及与企业职工利益相关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使企业档案逐步做到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为建立质量好、价值高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提供保障。

加强部门协作,整合改制企业档案资源。由于改制企业档案流向与归属的多元化,分散存放于不同的部门,无法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导致职工查阅利用档案极其不便,提供的档案资料不齐全,无法快捷高效为职工提供服务。因而,档案、劳动、人事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协作,坚持以人为本,整合改制企业档案资源。一方面是初层次的整合。由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按照档案收集、整理、提供利用的相关法律规范,整理规范各自保存的改制企业档案,特别是职工个人档案,编制出相应的手工和电子检索目录,相互之间进行交换、交流,实现目录级检索的共享。另一方面是加强深层次的整合。就是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有益于合作开发档案资源的长效机制和业务指导,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目的,依托网络,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逐步建立起民生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形成一个共建共享式的信息资源供应体系,实现部门之间信息查询的无缝对接。

整合馆藏档案资源,有效补充改制企业档案。整合档案馆藏资源就是科学、合理地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和开发利用,以满足当前或潜在的利用需要。改制企业档案管理混乱、流失严重导致仅仅依靠企业档案是不能满足职工的利用需求。根据红花岗区近五年来档案利用统计分析,改制企业职工利用档案数量和人次均高达利用总数的60%以上。由此可见,满足职工利用需求,是档案馆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利用工作的重点。立足于职工利用需求,采取编制职工人事、知青、招工、婚姻等专题档案、建立专题目录数据库、建立超级链接、选定编研项目等方式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组合和深层次开发,全面、准确、快捷地满足企业职工的需求,对区改制企业档案资源给予了有益的补充。

篇9

关键词:问题;措施;管理

1.仔细分析管理现状,深入解剖存在问题

档案内容应该完整、有用,档案管理应该及时、规范。翻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档案,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档案来源纷繁复杂。三是缺乏专业管理队伍。一般社保经办机构都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更别谈专业管理人员了,许多管理人员连系统的档案管理培训都没有参加过,而是从一线工作人员中抽调出来组成的杂班子,缺乏精细管理档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2.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针对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与社会保险扩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清理回收企业欠费等硬指标一同考核,加强管理责任。可以专门组建档案管理科或者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档案管理工作培训会、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坚持定期对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将检查结果记入责任人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年终考核档案,作为年终评选先进、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之一。

3.加大硬件投入力度,配备现代管理手段

要实现现代化、规范化管理,须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在档案管理设备简陋、管理手段落后、投入资金小足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要求的。必须完成的硬件设施是建设标准化库房,配置密集架、灭火器、防盗门、温湿度计、干燥剂等档案专用物品,使所有库房都具有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光、防高温、防虫害等功能。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我们还必须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和照相机等全套设备。我们现已女装了档案管理软件,开展了永久保管档案信息的计算机录入工作,虽然这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并且还需要不断地维护、完善,但是,档案信息化管理使得检索档案的速度和质量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我局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了领导挂帅、业务协作、专人负责、流水作业的四级管理工作机制,确保档案管理和档案检索工作正常开展,有条不紊。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程序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是规范档案管理的重要保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管理责任、提出了具体任务、划定了归档范围、规范了整理标准,使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查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按章办事、严格管理、合理使用,确保不出现空缺、损毁和丢失现象。与此同时,我们还大胆起用新人,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在管理方法上开展创新活动。一是创新管理手段。实现保管条件现代化,载体材料新型化,检索手段自动化,档案管理标准化。二是规范管理方式。对传统的、落后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利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设备实现档案实物载体和档案信息载体分离,从而实现“简化立卷,深化检索”的目标,使档案管理做到简易组合,达到优化管理、利于统计、便于检索的功效。三是强化服务效能。改变了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初步建立起上门服务、电话咨询、文件查询、网络检索的立体化利用服务体系,让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便捷地查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料。

5.制定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为了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步,我们始终致力于配齐配强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并从两个渠道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一是聘请高校档案管理方而的教授、专家进行理论培训,以掌握最先进的档案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最先进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二是积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省市档案局组织的专业培训,让档案管理工作者不断获取新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管理理念。三是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计划,聘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家系统讲授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软件使用的操作技能。

6.积极开发档案价值,充分发挥服务效能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让档案管理工作回归到为社会保险工作服务的原点上。为此,我们千方百计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的利用率,无论是在领导决策之前,还是在各项工作筹备、开展之前,我们都要查阅档案,积极提供资讯服务,以便更好地决策,更加精心地筹划各项工作。譬如,在历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中,我们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积极配合退休管理科开展测算和审档工作,利用两周时间查阅退休人员档案,做到小少一个人,小差一分钱,受到了企业退休人员的一致好评。

篇10

1.规章制度:

2.员工手册:

3.工时:

4.加班:

5.休息休假

6.工资

7.福利:

8.社保:

9.四金:

10.工伤:

11.女职工三期:

12.培训:

13.劳务派遣:

14.服务期:

15.试用期:

16.绩效考核:

17.商业秘密:

18.竞业禁止:

19.保密协议:

20.辞退裁员:

21.劳动仲裁:

22.劳动争议诉讼:

23.经济补偿金:

24.违约金:

二、专家答疑

1.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哪几个部分?

2.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哪几个部分?

3.最低工资不包括哪几部分?

4.企业可以从职工工资中扣减哪些项目?

5.职工加班加点工资以什么为计算基数?

6.职工加班加点工资如何支付?

7.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职工班工资如何支付?

8.实行综合计算工时的员工,在工作时数达到法定工作时间后的休息期间,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其工资?

9.实行计件工资制的职工如何计算加班工资?

10.如何折算职工日平均工资和小时平均工资?

11.如何支付职工的病假工资?

12.什么是“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

13.不属于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情形有哪些?

14.企业停工停产时怎样支付工资?

15.特殊人员的工资应当如何支付?

16.什么是保障职工工资支付知情权?

17.什么是劳动合同的违约,企业违约应如何处理,劳动者违约应如何处理?

18.用人单位能否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和身份证?

19.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20.如何制定公司制度?

21.如何做好职务分析?

22.如何确定绩效考核指标?

23.薪酬体系如何与绩效评价体系如何挂钩?

24.企业劳动争议的防范与化解?

第一部分企业规章制度经典案评

一、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被解雇时企业可以不支付补偿金

二、企业规章制度需明示

三、女职工试用期间怀孕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解除劳动合同

四、制定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作为处理职工的法律依据

五、企业依法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六、单位不得擅自对职工过失予以罚款

七、企业处罚职工过、罚必须相当

八、职工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被辞退,仲裁委员会予以支持

十、员工手册VS试用期政策

一、职工违纪,单位举证

二、年底双薪谁说了算?法官:签合同时应该明确

三、规定违约金需合法

四、规章制度可否变更劳动合同的约定

第二部分企业规章制度经典案评

一、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被解雇时企业可以不支付补偿金

二、企业规章制度需明示

三、女职工试用期间怀孕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解除劳动合同

四、制定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作为处理职工的法律依据

五、企业依法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六、单位不得擅自对职工过失予以罚款

七、企业处罚职工过、罚必须相当

八、职工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被辞退,仲裁委员会予以支持

十、员工手册VS试用期政策

一、职工违纪,单位举证

二、年底双薪谁说了算?法官:签合同时应该明确

三、规定违约金需合法

四、规章制度可否变更劳动合同的约定

人事管理制度样例(一)

人事管理制度样例(二)

二、单项规章制度范本

1、人事管理制度范本

(1)录用制度

人员招聘录用程序

招聘工作程序

招聘工作流程

员工招聘与录用办法

员工聘用规定

专业技术人员职位任用办法

聘约人员管理办法

新进人员任用办法

新进人员任用细则

员工聘用制度

员工招募、调配

员工岗位聘用办法

XX实业有限公司招聘录用有关规定

XX有限公司招聘员工的有关规定

招聘申请单

应聘人员登记表

录用通知书

(2)考勤制度

公司考勤制度

考勤管理规定

考勤制度

员工考勤工作注意事项

员工考勤的规定

员工出勤管理办法

出勤及奖惩薪办法

缺勤处理方法(一)

缺勤处理方法(二)

月度考勤统计表

XXX科技有限公司出勤管理办法

(3)工时制度

值勤细则

值日值夜及餐费给付办法

加班管理规则

XXX科技有限公司加班管理办法

加班管理制度

员工加班规定

员工加班细则

商业企业加班管理办法

XXX科技有限公司出差管理办法

出差申请单

(4)假期制度

员工休假规定

休假程序

员工给假实施细则

员工给假细则

请假休假管理规定

员工轮休办法

春节放假细则

员工请假办法

XXX科技有限公司请假管理办法

(5)薪酬制度

公司工资制度方案

报酬待遇管理规定

薪资与福利管理

_____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新员工工资核准表

变更工资申请表

奖金管理制度

餐饮业奖金制度

(6)福利制度

员工保险办法

医疗管理办法

员工医疗补贴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特约医院医疗贷款办法

门诊医药费补助办法

旅行意外保险

伤病、重大灾害及丧葬补助办法

员工健康检查办法

XX科技有限公司医疗费报销管理办法

员工优利储蓄办法

员工优利储蓄存款作业准则

职工退休福利基金办法

员工福利委员会服兵役补助办法

员工抚恤办法

员工婚丧喜庆应酬办法

婚丧喜庆暨福利补助给付规定

女员工嫁妆资助办法

XXX科技有限公司婚丧贺金补助办法

从业人员退职酬劳金运用及支配办法

福利委员会奖学金办法

福利委员会子教育奖助办法

从业人员抚恤办法

房屋津贴给付办法

员工购置住宅奖助办法

XX公司关于各种津贴的规定

(7)考核制度

绩效考评制度

员工绩效考核

公司员工考核表

考核制度

自评表

面谈构成表

XX公司目标管理实施办法

XX公司人事考核规程

XX公司人事考核规定

XX公司人事考核章程

员工考核管理办法

XX公司员工考核规程

成绩与效率评估表格

软件工程师考评表

绩效考核面谈表

(8)培训制度

员工培训与教育管理办法

公司员工培训实施方法

培训管理制度

新进人员教育训练实施纲要

新员工培训成绩评核表

公司员工教育实施办法

训练中心管理办法

公司员工培训实施制度

员工培训与教育管理办法

员工职前培训办法

员工在职训练制度

XX有限公司在职人员培训方法

XX大饭店人员培训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