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测量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子测量;教学方法;职业教育;任务驱动
《电子测量技术》是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等专业的实践性很强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既是从事现代电子专业工作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1. 课程特点
电子测量是测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测
量方法,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仪器的操作和应用。要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涉及比较深奥的理论,算法比较抽象且难懂;同时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涉及面很广,它的应用包括了整个电子、通讯、自动化等多种学科的很多领域,比如取样、信号合成、自动化等多种技术都在电子测量中得到应用,因此教学中还要涉及如何把电子测量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应用问题。
2. 教学现状分析
2.1理论与工作实际脱节,缺乏知识的运用。
《电子测量技术》主要讲授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知识、测量用信号源、示波测试技术、频率与时间测量技术、电压测量技术、频域测量技术、数据域测试技术、测量技术在电子产品检验中的应用。尤其电子产品检验部分,有很大篇幅介绍质量检验的理论,结果在后期检验环节中,应用前面的理论又很少。即使与部分内容有关联的实验,一般都是将标准信号源产生的信号作为测量对象,脱离实际工作任务和实际情境。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讲授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联系不大,课堂上教学内容与适应市场经济、职业岗位的需求相脱离,对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不大,没有达到高职课程教学的目的。
2.2教材内容没有突显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陈旧。
在传统的《电子测量技术》教学过程中,通常包含两本教材,理论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但两本书联系不紧密,缺少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等知识。在内容编排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以理论为主,与高职高专的项目化教学不适应;教材的编写仍然是以高职高专的教师为主,缺少行业企业的参与,内容落后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不相适应,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要求。
2.3教学方法探索及改革
(1) 增强学生参与性,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不同于以往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在讲解了某种仪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功能和操作后,要求学生以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并以报告的形式写出目前最新的技术指标,之后要抽点学生下一次课上来讲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型号产品为例子来写报告,同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同学在组内都要讲解他说查到的仪器资料和型号,以及这个仪器的特点,阐明电路结构并进行分析性讲解,这就使得学生要了解这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必然在课后就要去查询相关的技术原理,小组讲解使得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所以每一个学生都会去查找资料并准备讲稿,比老师单纯的对仪器知识的理论灌输有效果,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学习上带来了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仪器学习的兴趣。
(2) 结合理论与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不再完全理论和实验脱节,理论讲解的时候,就要结合实验例子讲解。有某些理论课程可以到实验室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仪器特点,真正做到教与学结合。尤其是测量技术发展很快,电子测量仪器在不断更新,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自己去搜索其他的测量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 加强实验项目内容改革,营造生产实践环境。
教学的组织要以电子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将电子测量与检验技术融入电子产品生产装配和调试过程中,合理穿插和补充电子测量与检验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合理设计、安排、细化各工作项目内容,一改以前的单一讲解各种仪器,变为教学融入生产环节。如我们把课程分成了联系生产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汽车音响的生产环节,另一部分是电视机的生产环节。而这两个环节又几乎包含了《电子测量技术》课程中的所有仪器,这样授课方式既生动又具体。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了各种仪器的相应的知识。实现课堂与工作环境一体化,采用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
(4) 综合设计性实训,对知识进行总结。
目的是突出知识延展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测试方案、选用仪表和器件并在动手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测量和图形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撰写符合规范的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应侧重于实验过程的指导和实验结果的讨论.综合设计性实训需要的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因此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设小组长一个,组员之间相互协作,查找资料,写出分析报告,设计项目方案,综合设计性实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开展设计性实验,可以把理论课程中分析到的测量原理转化成具体的电路,并将仪器的使用贯穿其中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殷庆纵.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考. 内江科技 2011
篇2
【关键词】电子测量;实践教学;高职教育
《电子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甚为严密的技术性课程。教材内容侧重与测量基本知识相关仪器的实践应用。其《电子测量》这门课程所对应的社会岗位分类比较广泛,一般包括设备管理岗位、工程设计岗位、检验检测岗位、生产管理岗位、产品设计与研发岗位等。为了使学生走出校门能更快速的投入到企业生产实践,《电子测量》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
一、《电子测量》课程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
1.利用常规实验平台,开展基础性实验
电子测量工具是电子技术工作专业人员的必须工具,《电子测量》课程的最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熟练的掌握并实践应用各种测量仪器。在实验教学方面,在立足于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落实好实验基础课,使学生不同仪器的使用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以各个测量域为模块的基础性实验课程,如通用示波器、电子电压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使学生在掌握各种电子测量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深入的了解各种仪器的应用范围和实践运用基础知识。
2.借助新建的实验实训平台,创新开放性实验
狭义的电子测量是针对电子学领域对有关电具体量值的测量,其测量技术服务与电子信息、电子通讯、自动化等各类与电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然而,从广义的电子测量技术上讲,其涵盖了所有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测量的自然科学。因此,《电子测量》课程其教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极为广泛,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在注重基础实验内容的设置上,还有设计与其他相关专业、相关学科的综合实验教学的开展,进行开发性的实验教学。比如在实践教学中向学生开放多专业的实验室,比如电子产品检测与调试实验室、感测及控制技术实验室、平板显示测试实验室等,通过学科之间的管理组织以及学生提前预约实验内容的方式,安排学生根据就实验手册进行自主实验,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的同时,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并同时加深的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3.在课堂教学方面,改进教法
传统的《电子测量》课堂教学往往重视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改革传统教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式。以《电子仪器原理与维修》一课为例,针对课程的知识要点,做到每讲及一种仪器,便将仪器实际展示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探讨和研究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知识,并结合自己对仪器的理解分析其实践运用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启发者、释疑者、辅导者的身份来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达到理论与感知认知的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能力生成的目的。
4.采取项目化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采取项目化的实践平台,其设计理念是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项目化实践,只集中实训的一种,内容是学生根据实际课题的需求自主制作简易化的测量仪器。学生根据实践项目进行自主选题,选择实验材料,制作简易的实验电路,并通过调试和设计优化来验证其功能,进而达到课题的完成,对实验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而研究实验改进方案。具体的实践操作项目可包括简易数字电压表、简易数字频率计、加速度检测仪、数字温度计等,或是针对某具体产品进行功能检测和改进。
5.组织兴趣小组,拓展课外实践平台
开展课堂外部的教学实践活动,组织电测实践小组。教师可通过设置具体教学任务的方位来有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对有故障的仪器进行拆解检修、学习万用表、示波表、信号发生器的实践应用方式和维修知识等。通过学生对仪器内部结构的了解,来提高其感性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鼓励有电测兴趣的同学参加无线电装配与调试高级工的考核。
6.开展企业实践,搭建企、校联合的平台
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学校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参与生产与设计实践。实践任务设置为以观察和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为主,以操作为辅的方式。同时聘任企业技术工程师为兼职教员,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释疑,同时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工作项目。这种识岗位、习岗的企、校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在实践的过程中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其他教学方式无可替代的。
二、《电子测量》课程立实践教学平台的特点
1.模块化、进阶化
每个实践教学平台对应的教学内容都实行模块化建设,支撑材料有实验报告、项目实训册、岗位评价册等。层次化实践教学平台由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递进。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从仪器使用实验,测量测试实验,测量测试项目实践,仪器仪表企业实践等多元化实践内容,形成从基础能力,单项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拓展能力,综合能力的认知规律。
2.现代化,信息化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实践教学倾向于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改造和提升实践教学设备功能,使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由传统教学实验向现代化教学实验过渡。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平台展示了科技全球化的一面。企业的测量测试项目紧跟现代科技前沿,识岗、习岗为目的的企业实践教学内容也紧跟时代步伐。同时,课程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行综合评价。
3.职业化,技能化
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遵循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在企业实践平台提供的识岗、习岗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开放性实验、项目式实践平台中,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
三、《电子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外延
《电子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其他课程知识的支撑,如传感器及其应用,测控原理,电子产品的品质管控,虚拟仪器、智能仪器等课程。应将电子测量知识渗透到其他课程中,或将其他课程知识作为本课程的铺垫和提升,使得任何电子大类中的各专业学生,即使本专业没有电子测量课程,其思维结构中都有测量测试的基本条理,实践操作技能方面都有测量测试人员应该具备的操作技能。
总之,通过借助本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测量原理,熟练操作常用仪器,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涉及测量测试的岗位有所了解,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对生活中的测量测试知识具有一定职业敏感性,具有一定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今后个人良好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红丹,姚成乾,张玉.高职院校《电子测量》开放式实验课程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7(17).
[2]杜蜀宾.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家行业职业标准;课程开发
高职教育是面向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类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应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目标。[1]从课程对应的专业核心岗位能力出发,融合相应的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对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都是十分有利的。
一、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
职业资格标准是在一定的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对某一具体的职业或岗位的工作内容、技能水平及知识水平的明确规定。根据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职业等级常分为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说明。将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与高职课程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岗位能力相融合,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开发思路。[2,3]
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技术应用课程——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为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对应的核心岗位是调试岗位。[4]调试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是,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单元电路进行调试;根据性能要求,对电子成品进行总调;工程安装过程中进行系统调试。调试岗位的技能、知识与素质方面的要求是:调试人员能熟练使用仪器仪表和调试设备,能对电子产品和工程系统进行调试;掌握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仪表的使用;掌握单元电路的调试;掌握现代电子产品和工程系统的调试方法。调试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是:调试人员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根据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对应的调试岗位的工作内容与任务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为电子行业特有工种——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5]因此,可根据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的国家职业标准,确定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的课程标准,实现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
1.基础知识理论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包括理论知识鉴定与实践操作技能鉴定两部分,标准中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考核点都做了详细说明。在进行课程的教学内容取舍时,应以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为参考依据。
表1 职业标准基础知识与课程先修课
关于理论知识鉴定部分,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涉及的基础知识理论与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的先修课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在先修课的基础上,课程补充介绍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功能及使用。
2.教学内容设计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调试人员的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标准中规定,有关电子产品调试的类型,主要包括功能单元、整机、复杂整机及大型设备。通常,功能单元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电子产品。功能单元或大或小,可简单可复杂,常见的功能单元有电源和电源模块、调制与解调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锁相环电路、AFC电路、AGC电路、变频电路、以及视音频处理电路等。[5]
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并依据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电子产品调试类型的要求,设计了四个教学项目,内容分别是: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校准与使用、功放电路的调试与检验、电源电路的调试与检验、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调试与检验。
3.实践技能训练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技能要求,如表2所示。可见,对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而言,需要具备电子产品原理图的读图识图、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电子产品功能单元原理、电子产品的性能指标、调试结果的记录等知识与技能。
表2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调试要求
因此,教学中在进行项目实验步骤与内容的设计时,应参照表2的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调试要求,用职业资格标准规范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过程。
以项目二——功放电路的调试与检验为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有源音箱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同时完成项目的实验报告。项目实验报告内容包括,有源音箱的料单表及检测结果(报告一)、有源音箱的电路原理(报告二)、有源音箱的制作调试(报告三)。其中,报告一的任务是,自行选择合适的仪器仪表和检测方法,对有源音箱各个元器件散件进行检测,判断出元器件的好坏。报告二的任务是,查找资料,熟悉有源音箱的电路原理图。了解电路中主要集成芯片的引脚分布及芯片功能,以及功放电路、音量控制电路、电源开关及电源开启发光指示电路等主要功能电路的正常工作状态及可能的故障原因判断。并了解常用衡量有源音箱好坏的主要指标。报告三的任务是,完成有源音箱的装接后,对音箱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对音箱电路的功能电路单元进行调试。首先检查音箱能否正常工作。其次,依次检查电源开关及电源开启发光指示电路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功放电路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音量控制电路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并分别调试各个功能单元电路。如果各个功能电路单元不能正常工作,要分析原因,正确排除故障。
4.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过程考核(70%)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3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考核包含个人自评(20%)、小组互评(30%)、教师评价(20%)。评价主要从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团队交流、项目中承担的任务、项目完成情况、成果展示情况、项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包括理论知识鉴定考核与实践操作技能鉴定考核两部分。理论鉴定内容包括电工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射频电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理论知识点的考核。实践操作技能鉴定中,调试的电路模块根据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实践操作鉴定考核,要求考评员根据鉴定人员的现场操作情况进行现场评分。现场评分主要从熟悉电路原理图、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完成调试、测量内容、测试结果记录正确程度、操作熟练程度、完成时间、安全无事故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
三、教学团队建设与成效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指导水平。基于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的课程,其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的要求更为紧迫。
2010年4月,课程教学团队中3名教师经过培训考核,获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无线电调试工考评员资格。几年来,通过同行间的学习交流、访问工程师、国培省培及校级培训等多种方式,课程教学团队逐步熟悉了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的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内容,并完善了课程的各项教学资源。自2009年11月起至今,以3名考评员为主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江苏省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先后组织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约400余人,参加了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考试通过率在96%以上,学生反映良好。
四、结 语
高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企业需要的是毕业就能上岗的实用型技能人才,而学生毕业、就业则需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基于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的课程,较好地满足了以上各种需求,使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实际,也更加实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也会发生变化,相应地,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及时做出调整与更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教高〔2006〕16号.
[2] 覃国蓉,何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72-75.
[3] 王迪.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以传感器
电子制作与电路调试开发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1,(32):22-24.
[4]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Z].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1.
篇4
实验课程的内容与体系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的实验课中,信息处理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与电子学实验作为电科专业的入门基础实验课程,对学生了解电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起到了打基础、做铺垫的作用。这三门课程注重实验的准备和必要的讲解,做到1人1套设备,培养独立思考和完成整个基础实验的习惯。必要时实验课教师采用分组教学,发挥小组长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力争每个实验的环节都能落实到个人。
实验内容不留死角,实验学生没有遗漏。微机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后续实验课程,是电科专业的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的课程。这两门实验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做到先充分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开始前,教师做重难点分析,明确实验目标,检查和监督完成情况,实验数据采集、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实验报告。定期对前面所做实验进行阶段性总结,了解和询问学生掌握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综合性实验打下基础。
在选修课开设的实验课程中,分为两类:1)电科专业的电子测量、EDA技术,该两门课程是电科专业技能课程。在具备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电子电路设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为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打下良好基础。2)应用面广、适应性强的实验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网站建立、多媒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这些课程培养的技能,在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当中应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必须让学生学到相关的实际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这类实验课程采用项目或任务驱动,学生采用分组,可采用竞争、合作等方式,最终完成所有项目或任务内容。
2实验课程体系层次分析
在电科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体系当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专业基础。2)专业技能。3)综合应用技能。在这些层次的对应课程当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最终以学生获得的技能作为目的。让学生在专业试验当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
3结语
篇5
高职教育 电子技术 传统教学 能力培养
数字电子技术是通讯、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电子测量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包含数字逻辑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目标既不是大量的理论知识的研究,也不是针对某一领域的实践操作,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每一个理论知识点,其枯燥性和抽象性影响了学生开展综合性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学完一个知识点不知道有何用处。学生难以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小项目的设计制作入手,引入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单调的形式(讲解)和简单的教学媒体(黑板)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图文并茂的讲解某一知识,试图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及其应用。整个过程教师控制和掌握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单方面的信息输出,缺乏有意识的学习情境设计,足够的信息反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易受影响,学习的效果不佳,方法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实现。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验证,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老师也只是看重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模式严重的约束了学生的自主行为,限制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往往一个学期结束,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一知半解,模凌两可,更别说达到了教学要求。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应用支撑,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很茫然,无目标。
二、项目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1.由项目设计制作过程学习知识
为了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把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开放式的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的学习环境中,构建解决问题形式和途径。为此,我们把数字电路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分类规划,通过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实例,设计出能涵盖各类知识点的小项目。这些小项目一是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我们周边能看到听到的,甚至是我们在用的;这样可以减轻高深和神秘感,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二是简单易做,通俗易懂,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电路的功能和特性。三是项目产品调试简单,结果明了。
2.科学设计项目,合理安排技能训练
数字电子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制作项目产品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精选最基本的也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项目。抢答器是各类电视选秀节目中常用的一种产品,学生们都知晓。四人抢答器,若A、B、C、D为抢答器的按钮开关,任何一人先将某一按钮按下,与其对应的发光管被点亮,表示此人抢答成功,而紧随其后的其他开关再按下,对应的发光管不亮,表示抢答无效。可由集成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和六非门74LS04及发光管等组成的电路来完成。首先给出该项目的工作任务,包括该项目的原理布线图、所需元器件、电路功能检及故障排除等。其次,根据任务的要求完成电路的安装与功能验证。要完成该项目,最重要的是读懂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要不然照葫芦画瓢,虽然完成了抢答器的制作,但对其工作过程及原理一知半解,显然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故而由讲解抢答器的原理引入门电路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器件、电路的应用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避开集成元器件的内部结构;掌握器件的外部特性,极限参数和使用注意事项。为了更好的掌握各集成门路引脚及逻辑功能,可以专门安排技能训练课,在实训室完成各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通过这样的实训,可以更好的掌握逻辑门电路的基本知识。这样带着既定目标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掌握了门电路的基础知识,很容易读懂和理解抢答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最后,在实训室完成抢答器的安装、调试和功能验证;写出实训报告和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模块,将理论教学、实训与实践,项目设计制作三大部分进行了一体化的组织设计,各模块有机衔接,教学过程依次展开;构成一个完成一项目,知识一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加强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互相交融,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的特点。
3.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传统实训模式是老师在实训前做大量工作,如调试集成芯片、电阻等元器件,然后合理的安插在实训台上;教师把一切都准备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的连接电路即可;长此以往,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内在潜力得不到发挥和发展。经验证明,如果实训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不知所措,既不能完成项目的制作,又不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充分的理解项目原理,明确任务,才能有条不紊做好项目。
4.引导学生重视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结束,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解析整个项目过程,利用列表、图示等方法对项目结果进行科学处理,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将其写成总结报告,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报告的书写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项目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是论文的基础。
5.建议设立单独的项目考核制度
学期结束,学生的学期总成绩应由理论考试成绩和项目制作成绩两部分构成,并且项目制作的成绩应占到总成绩的50%。项目考核应以重在过程,不唯结果为指导思想,强调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突出创新思考和创新能力;改变以总结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综合整个设计制作过程来评定,这样可以更准确的检测学生的水平与能力;避免高分低能,有利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培养具有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三、结束语
项目教学新模式应该说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教学理念与工学结合的理念相吻合,现有的教学实训设备就能满足。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情境,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显得非常迫切。通过这些新模式,逐步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界限,强化应用技能的训练,走出一条知识与能力并举的全新的高职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验创新教学实验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012-02
《电子技术》是职高电子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运用,或是起源于实验,或是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说明。根据学科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适应新形势,突出实践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当前电子专业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大多为“教师讲授+学生实验”的教学模式,但在新形势下,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病日益显现。首先,实验以课堂的讲授方式,往往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以及学与用的脱节。学生只能了解概念,但对工作原理的理解、测量的方法、仪器的使用等往往一知半解。其次,教师花相当多的时间讲授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往往懒于思考,“照方抓药”,为实验而实验,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个性和能力的发挥。再次,实验大多以认识性、验证性为主,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达不到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所应达到的要求。
如何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的教学中,营造一种活跃思维、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纷围环境,真正达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多年来一直是老师们所关注的问题。
二、“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实验+开放式实验”的实验模式
构建该模式的目的重在于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基本技能训练”课的开设
掌握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是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之一。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掌握电子实验的基本技能,可将基本技能训练课分为两部分:1.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2.电子技术技能与训练。在基本技能训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指导与组织技能训练的作用,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子实验中所要用到的基本测量技术、基本仪器使用及基本工艺技能。训练课中,教师先讲授测量原理、介绍仪器(或提供说明书),然后学生每人一套仪器独立练习操作,自己动手,随时提问。训练课后每个学生写好训练操作笔记、体会等,由学生自己总结仪器作用、步骤及注意事项,整理成报告,交教师批阅。
通过上述两部分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既从理论上学习了常用的实验技术、测量原理,还掌握与此技术有关的操作技能和方法。基本技能训练课既为进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作好了操作上的准备,也为后继的开放式实验课开设打下基础。
(二)“基础实验”课的开设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可将验证性的实验放在理论课的教学中,作为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上课前要预习好,有预习提纲。上课时的安排是:学生自己讲解及讨论(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教师评价学生的讲解内容及讨论结果——各人独立进行实验。结合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现象,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这种做法的好处很明显,一是通过讨论和学生自己的讲述,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第二,通过讨论过程中的设疑、解疑、生疑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学生更加注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析,而不仅仅是为记录数据而实验。第三,通过实验所得数据,讨论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训练和能力的发展。
基础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有些已在“基本技能训练”中学过,基础实验课就不再讲解。若没学过,我们就给学生提供说明书,让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和养成看说明书的习惯。还有一些简易的仪器,学生通过现场操作训练就能掌握。对常用的数据,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手册。这样的做法,既节省了讲授时间,又能使学生掌握有关探究的一般方法、特点,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实验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达到分解培养的目的。
(三)开放式实验课的开设
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和“基础实验”课,学生有了做电子技术实验的经验,学会了独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加上学生已完成“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我们对实验教学任务就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完整的实验探究工作方法,完成实验从知识技能向探究能力培养的转化过程。
由于“开放式实验”带有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的特点,课程采取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学、自己活动为主,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要求学生在一定的学时数内,完成几个方面的实验任务。
实行开放式实验,需先由教师做任务报告。任务报告的形式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或现场示范。报告内容为:布置任务,介绍实验主要内容、查阅资料的范围和方法,指导学生制订实验计划等等。任务报告后,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实验,实验室每天规定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先后及实验花费时间由学生自行安排,每间实验室实行入室登记制度,教师值班负责及做必要的指导。
开放式实验内容不必每年都一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动任务内容,甚至变动对学生的要求,但最终要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目的。在开放式实验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动手动脑,寻找合作,才能完成实验。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实验结果作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给予指导、评价,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三、新实验模式在电子技术实验课中的作用及教学效果
新的实验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探究自然科学规律,探索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方法和条件的选择、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求知能力、动手能力等。这些训练和能力的养成在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向实践和创新能力转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新实验模式,充分展现了从易到难、从一般到专业、从掌握知识技能到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新的实验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过去实验室的许多设备和仪器,仅提供给教师使用,使用率不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现在开设的实验项目,由于面向众多的学生,必然要挖掘实验设备的使用潜力,科学合理安排实验室的使用,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这种实验模式的应用,尚不能说取得了很突出的成效,但确实出现了很可喜的现象:首先表现在同学们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上,大部分同学认识并会使用很多元器件;绝大部分同学会熟练地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会测量常用元器件的好坏;会测三极管的三个极;学会了手工制作简易线路板;了解了原理图与板图的区别;学会了分析电路原理,较熟练地掌握了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的。其次较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尤其是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少了畏难情绪而多了热情和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培养了一批学生的维修能力,并且不定期组织这些学生为周边居民维修家电;各种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逐年提高。学生各级各类比赛所获得的奖项以及很高的初、中级考试通过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然上述提出的几个实验模式还不够成熟,在今后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实验——开放式实验”实验模式取代传统的实验模式确是很新的尝试,但在实际教学中选用什么样的实验项目最为有力恰当,尚需规范化、系统化。
篇7
1对电子设计竞赛高职组试题的探讨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命题一般是以电子电路(含模拟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EDA软件工具和PC机(主要用于开发)的应用。题目包括“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与调试”两部分,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制作、调试)。具体的竞赛试题一般具有特定工程背景,其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综合应用性强。在给定功能和性能参数要求的情况下,由一个参赛队在四天内共同设计、制作完成。起初在竞赛的选题上,高职院校的参赛选手与本科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从同一组试题中进行选题,其竞赛的成绩与本科生差距明显,多数参赛队伍都难以按要求完成其中的理论设计部分。从2007年开始,组委会采用了本科生组(甲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乙组)分开的两组竞赛题目,高职组的题目相对本科组除难度小些,要求降低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多大区别,仍然是以电路的综合设计与制作为主,评分标准也大体相同。从今年9月份举办的竞赛来看,仍是这种情况,给人的感觉只是本科生试题要求的缩水。竞赛对高职生在理论设计上的要求分量显得过重,与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似乎有些偏离。高职教育在我国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各类高职院校成立之初,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院校同类专业差别不大,许多课程只是本科课程的压缩。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其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定位越来越清晰。教育部对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维护、维修、安装、调试等工作,这与就业市场对高职生的需求是相符的。高职的课程改革也逐渐走上了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这种趋势下,大学生电子竞赛对高职生在电路综合设计方面的要求则难以发挥导向作用,以至于一些院校为了应付竞赛而另外为参赛选手开设培训课程的情况。既然竞赛专门开设了高职高专组,在题目的设计和要求上是否能多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不仅在难度上与本科组有所区别,在竞赛的侧重点和评分标准也应有所不同。例如本科组可侧重综合设计,高职组侧重制作和测试,这样更符合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
2综合设计型人才难以成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虽然高职生也是从每年的高考中录取的,但是在入学分数上毕竟比本科生差了一个等次,这个差距反映出他们的中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与本科生的差距。许多学生读高职是想学一门专业技术,希望在动手能力上强于本科生,在今后的就业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子。基础、能力和心理上的定位预期决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难以在电子电路的综合设计上有所作为。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高新技术,其理论抽象、高深,初学者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高职生由于中学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较差,教学中他们普遍反映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难度大,感到内容抽象、难以掌握,理论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在各高职院校都较为普遍。另外,高职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也制约了他们深入、全面地学习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知识。许多高职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或2年半,最后一年或半年学校安排到企业实习。所以每届参赛的高职生,多以二年级的学生为主,以他们的课程安排来说,还只是学了一些基础理论,加上近年来的高职教学改革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许多理论课程被压缩,或降低要求,有设计要求的课程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的高职生大多数不具备综合全面的设计能力。因此,课程难度与学习时间的限制决定了难以将高职生培养成为电子电路方面的设计型人才。就业市场对高职生的需求和定位也越来越清晰,多数电子企业并不要求高职生具备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能力。以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多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在电子行业工作的大多数毕业生都是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与维修工作,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机会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因此,就业的导向也决定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不能以培养设计开发型的人才为目标。
3以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设计高职竞赛题目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就是要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在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服务领域,职业岗位对高职生技能的要求是能够从事更高级、更复杂、更精细的工作。如果考虑到目前高职教育的特点,以电子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设计高职电子竞赛试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出题,一是以电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为主;二是以电子产品故障的分析与维修为主。这两方面是电子信息专业的高职生要掌握的主要职业技能,把这两方面的职业技能要求引入到竞赛中,通过赛项的设计将引导高职泛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向。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高职高专组的命题设计,可以侧重考核参赛者的电路制作与测试能力,降低对电路综合与程序设计要求,甚至不做要求,直接给出电路原理图和控制程序,变设计制作为分析、制作和测试为主。让高职生在识读电路原理功能、弄清信号流程、读懂程序设计的基础上,进行PCB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元器件的选择安装;程序的输入调试;电路功能的实现;整机性能参数的测量。以充分反映参赛的高职生对电路的理解和将图纸变为实物的技能水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电子信息类的选题,可以以电子产品故障的分析与维修为主。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试题,就是按照完整的芯片级维修工作过程设计竞赛题目,竞赛内容体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真实性。今后的竞赛若能以电子产品整机的维修作为竞赛项目(如数字电视、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在一个产品上设置多种故障,能涉及更多更全面的维修知识和技能。对高职生的维修技能要求应与经验型维修有所区别,应重点要求能从硬件和软件原理分析,仪器检测等分析复杂故障,写出故障分析报告。对于一般的维修技能也应有所要求,如根据电路板绘出局部电路图、软件的擦写、芯片的拆焊、元器件的代换、维修工具的使用等。
4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定位
篇8
一、结合专业特点,改革教学内容,适应发展要求
1.结合专业特点把电子应用技术实验由以往单一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扩展为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体系。紧密联系实际,精选压缩项目。2.实验项目规划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性实验,主要是原理性、验证性实验;另一类是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应用性、趣味性、综合性实验。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亦可作为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根据物理专业的特点,对设计综合性实验精心编制,突出新技术、新内容和应用原则。3.实验技术方面,既要加强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又要适当提高起点;要压缩分立元件电路内容,加强集成数字电路内容。如:电工基础实验部分就把传统的安培表、伏特表及万用表的使用训练、叠加原理实验,合并为“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测量”实验;把“戴维南定理”、“电压源及电流源”合并为“电源外特性及戴维南定理”实验。电机部分则只保留常用的“异步电动机的使用”,新增目前家电中常用的单相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的内容。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则把“晶体管特性鉴别与测试”、“晶体管特性曲线测试”、“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使用”三个传统实验合并改编为“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使用及晶体管特性研究”;至于“场效应管单级放大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差分放大器”“LC正弦振荡器”等分立元件实验项目则统统删去;半导体直流稳压电源实验,则改为当前广泛应用的单片集成稳压电源。4.实验教学模式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借鉴以下一些教学实验模式:(1)引导认识型实验;(2)验证型实验;(3)练习操作型实验;(4)分析型实验;(5)设计型实验;(6)探索型实验;(7)应用型实验;(8)故障型实验;(9)综合型实验。
二、重视教学法研究,编制实用性教材
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电子类实验,它应兼有师范院校的传统验证性实验和工科类院校注重应用性实验的特点。对此,对于专业类实验教材的编制撰写,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以教学研究为基础,与教学实践相结合。2.深入探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时交流教学经验。在教学坚持“常讲常新”处理好介绍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与贯彻教学基本要求的关系,加强基础理论培养与学生能力的关系,尽量在教学中体现教学规律和认识规律。3.精心筛选实验内容,合理增删,力求做到既符合实际,适应新技术要求,又要稳固基础,练好基本功。4.要注意全面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基本实验编写中,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拟定实验电路、数据表格和选择仪器、仪表类型、量程等。要提出一些任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控制要求和技术指标完成单元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配套、焊接安装调试等。5.应尽量选择实用价值较高的常用芯片,适当选择部分高科技芯片,重点剖析其功能表,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简单数字系统,以及查阅数字集成电路手册的能力。
篇9
1.1教材针对性不强
针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而言,测量成果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之一,测量学是采集和获取地球空间定位数据,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库的一门测绘类课程,[3]但目前大部分有关测绘综合实习的教材都倾向于测绘类专业,没有针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教材,且教学大纲和内容具有滞后性。因此,在教材方面应针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特点制定测绘综合实习教学内容,着重强调对测量学理论知识的弥补与扩张,强调其与地理信息科学的对地观测体系、遥感、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密切结合,更好地为数字地球、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1.2测绘实践实验课时数偏少
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新方法、新仪器都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增加,从而导致本专业学生在有限的测绘实习课时内只能掌握基本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的实战操作而对全站仪等先进电子测量仪器仅限于认识层面,造成许多学生不会操作全站仪。需增加测绘综合实习课时以便学生在充分了解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原理的基础上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此外还能让学生有充分时间了解全站仪并熟练应用全站仪进行角度、高差等测量。
2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注重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实践教学的成效,能更好地促进理论教学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4]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相关老师和领导非常重视企业平台等在测绘实践课程中的作用,积极与南方测绘、南通测绘院等企业建立校企联合,以这些企业为依托建立测绘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以达到资源共享。这种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缺点;同时在参观中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通过测绘实例展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测绘综合实习采取了相对自由的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方法上引入了引导式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环节开始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老师主要是布置相关任务,介绍测绘工作流程和大致方法,讲解工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具体的测绘工作由实习小组独立完成,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测绘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并随时对学生提问,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此外,为了避免团队中个别学生的滥竽充数现象,在实践中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使用测量仪器并熟练了解各项技术标准,直到满足技术要求为止,最终提交的实验报告要求每人独立完成。当测量结果误差超限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应重测直到实验数据满足技术精度要求为止,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测量习惯。
3综合实习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考核可以很好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测量学实验课是认识测量仪器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通常是根据实验课时数与理论课时数的比例关系,确定实验课的考核评分办法确保每个学生具有单独进行仪器操作的机会。测绘综合实习主要过程是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相应实际任务,是对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8人左右。在实行新的教学考核方式以前,实习成绩的评定往往是对每个小组进行整体打分,个人考核是由组长在小组内进行比较、权衡,这样缺乏纵向的、组与组之间的比较,且组长往往顾及同学情谊平均分配成绩,不能很好体现埋头苦干同学的付出。为了改善这种平均主义的现象,实习考核改变了以前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考核的办法,考核对象细化到每位学生,按照其出勤、实习表现、分析测量误差的能力表现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核。同时,考核成绩与学生在测绘实习过程中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的测量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评价指标为:出勤占10%,主要反映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仪器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绘图能力考核占50%,该项考核指标是从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考虑;团结协作能力占20%,由小组组长和组员认定;实习报告占20%。学生的实习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习技术总结和分析、实习心得体会和对实习及教学方式的意见与建议。考核机制的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动手能力和专业兴趣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专业素养。通过目前2011级学生专业实习的效果和反馈情况看,这种考核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巩固了学生测量技能。
4结语
篇10
新增诊断与基因事业部(DGG),生命科学领域迈出新步伐
2012年是安捷伦中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这一年,安捷伦完成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交易——收购丹麦癌症诊断公司Dako,同时这一年安捷伦完成了与瓦里安的业务整合。收购Dako与瓦里安之后,安捷伦在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领域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同时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并购Dako之后,安捷伦将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新增诊断与基因(DGG)业务部门,收购Dako将是安捷伦拓展生命科学业务走出的新一步,Dako及其产品系列的加入将帮助安捷伦在多个快速增长的诊断领域加快发展,并会增强和扩大我们现有的产品。根据安捷伦2012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诊断与基因组学业务比去年同期增长125%,经营利润为17%,这也将是DGG业务的一个新的起点。
新建成都开放实验室,加大西部投入支持力度
成都是安捷伦在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三大城市之一,与北京和上海共同组成安捷伦中国战略布局至关重要的部分。安捷伦的技术与产品居于产业链的上游,是科研、生产、权威检测机构等必须装备的高科技仪器设备,也正是成都高新区打造地区科技竞争力所需要的装备和技术。
刚刚在2012年11月底,安捷伦正式启动位于成都分公司的开放实验室暨测量方案中心(Open Lab),开放实验室将为企业、科研单位等提供共享的研究开发实验平台。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公益性测试平台,旨在贴近客户提供高效和针对,为这座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充满活力并凝聚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城市添力。
安捷伦成都开放实验室是继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后的第四个电子测量实验室。安捷伦开放实验室暨测量方案中心旨在为客户提供一个多领域的专业测试环境,涵盖整个产品/项目的生命周期,从最开始产品设计、研发到量产/实施的各个阶段,提供相应的测试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
研发创新本土化,解决中国客户和市场需求
创新是安捷伦文化中的精髓,而本土创新又是安捷伦中国多年来的不懈追求。
在上海,化学分析仪器研发和制造基地现已成为安捷伦重要的研发中心、战略生产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之一。上海的新兴市场测量事业部,针对新兴市场国家和日本、欧洲客户需求,研发出新一代终端气相色谱仪。业界首款实验室品质的移动实验室——安捷伦5975T车载气相质谱,即是在上海本地研发的最新创新成果,实现快速现场分析,并提供实验室品质的高性能、高可靠性测试数据。
成立于2005年1月的安捷伦成都公司旨在更好地配合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将安捷伦的领先技术和管理引入中国,截止目前已经推出12款“中国创造”产品,真正实现了在中国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本土化。此次会上,安捷伦也展示出最新三款本地化研发制造的最新成果N934xC系列手持式频谱分析仪、N9322C基础频谱分析仪、N9000A CXA X系列信号分析仪。
安捷伦强大的研发能力还体现在通信领域,安捷伦科技中国通信产品中心早在2000年就落户北京,其针对中国和亚太地区客户的独特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一步实践其推动中国通信市场发展的长期承诺,并服务于全球的通信市场。多年来,安捷伦积极参与到通信标准的制定和产业化推动过程中,在中国自主标准TD-SCAMA、TD-LTE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上,安捷伦与中国移动、大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华为、中兴等多个研发及商业单位合作,成为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在中国移动领导的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技术C-RAN项目倡议中,安捷伦从测试测量角度为C-RAN的发展提供最先进的测量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
立足于本土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成就长远发展
安捷伦历史追溯到惠普时代,从惠普时代的遵循创新、信任、尊重、团队协作、毫不妥协的正直到安捷伦强调的速度、专注、责任等新理念一直贯穿着安捷伦的公司文化。文化理念的传承与认同造就了一批安捷伦人。他们或与安捷伦共同成长,在相同或者不同的岗位奉献20多个春秋;他们或作为80后新生力量以新的面貌加入这个集体,都在同样的文化传承中经营自己和安捷伦的事业。
公司文化重视本土人才培养,而高度的文化认同让更多的安捷伦人有了归属感,本土化人才培养机制则从根本上留住了每一个员工的心。据了解,安捷伦员工流失率处于行业最低。本土化人才培养战略让安捷伦不仅留住人,而且人尽其才。内部培养,内部提升,尊重人、留住人是安捷伦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
打造本土化领导团队,是安捷伦科技中国一直以来的坚持。安捷伦新近又有几位经理履新,包括中国区CFO赵静闻、安捷伦科技软件公司总经理魏向东、中国区化学分析总经理许宏琪、大中华区消耗品总经理曲学军、大中华区售后服务总经理孙大鹏等。
在谈到安捷伦本土化人才培养方面,霍丰提到了梯队建设的概念,他说,每个岗位都有第二梯队,有他的候选,梯队建设就是要储备干部,培养有发展前景的员工或经理为继任者。内部培养、内部提升机制大大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自我认知,自我推荐的方式寻找不同岗位的工作机会,不断的挑战自我,将自我价值实现最大化。
植根中国、长期发展,与客户及合作伙伴携手共赢
放眼未来,植根中国、长期发展,与客户以及各相关方携手共赢,是安捷伦在中国长期不变的发展战略。
霍丰表示:“中国目前已成为安捷伦的第二大市场,安捷伦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决心和实际举措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北京、上海、成都都建设有自己的园区,这在跨国公司中是不多见的。各地开放实验室、计量维修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的设备和人员投入,也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基础设施、基本架构的建设和本土人才的培养,安捷伦已经深深地把自己的根扎在了中国,真正是与中国休戚与共。”
关于近期的发展策略,霍丰表示:“实行以客户为主导的资源分配,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同时持续进行运营流程的优化,专注后备人才培养,是我们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 上一篇: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计划
- 下一篇: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