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员工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员工工作汇报

篇1

心态的调整使我更加明白,不论做任何事,务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也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无论在怎样的岗位上都能丰富他人生的经历。拥有积极的心态,就会拥有一生的成功。

其次,对我半年来的工作状况做一个工作小结。

(一)学习无止境,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多参加管理培训课程。职业生涯只是学生生涯的一种延续,重要的是将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并进一步提高、升华。

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行业的信息整理工作,通过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应用,将公司开发与经营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动态数据、行业供应等市场主要数据和各级政府机关颁布的政策法规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采集、处理,为公司今后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这使我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各类行业政策和投资信息,极大地扩充了我的知识量。在对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又提高了我对office等办公软件的熟练程度,同时也增进了对档案管理知识的认识。

除此之外,我还尝试着进行了项目的成本估算,使我有机会能接触到估算实践工作,对成本估算知识有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过程。结合学校里学的相关知识,我觉得需要进一步摸索和思考,活学活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即使是最基础的工作,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求进,以提高工作效率。

我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内容,与信息档案的收集、整理有关,本来以为这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工作,其实,如果有心多思考一下,档案管理也会更赋于人性化。接触工作至今,我发现需要保存的资料类目繁多、信息量大。于是,我在按常规进行整理的同时对一些资料从地区、级别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当然,随着工作的深入,还有更多新的内容等待我去学习,去思索。

篇2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集团公司工会根据党委“带好员工队伍,稳定员工队伍”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在员工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振奋员工精神,增强群众信心,提升企业凝聚力,有效地促进了员工队伍的团结和稳定,为公司积极应对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努力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9月份以来,该公司产品销售市场受到猛烈冲击。为了消化库存产品,公司10月份的整机产量从上月的2900台下滑到1600台,11月份下滑到590台,12月份更是下滑到210台。由于生产任务严重不足,员工队伍的思想波动较大,由此产生了一种悲观情绪。公司工会认真贯彻党委的整体工作部署,及时采取各种措施,为员工排疑解惑,替企业分忧解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他们把工会宣教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工会干部紧急动员和广泛组织起来,深入到一线班组甚至员工家庭,帮助员工们客观地认识当前的经济危机形势,正确领会国务院在扩大内需、保持国家经济活力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强力政策,振奋精神,增强信心,把挑战变为机遇,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把企业低产期间员工的富余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开展一些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员工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比如足球、篮球、拔河、定向越野夺标等项目的比赛活动,不仅上场比赛的员工气势高昂、志在必得,场下助威加油的员工也是群情激奋、遥相呼应,场上场下形成了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些活动不仅张扬了柳工的一种文化理念,而且凝聚了企业的一种精神元素,使其成为关键时刻员工们战胜危机的强大动力。

篇3

通过一个多月的培训,让我对苏宁电器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自己作为一个销售人员该有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掌握了各种各样产品知识。在在昌乐店的日子更是对所学的东西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怎样和客户沟通、交流,怎样和客户打好关系。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服务人员的艰辛和不容易。

通过这3个月的试用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很深的体会:

一、3个月的时间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转变为苏宁的一个公司员工,让我从当初的一无所知到如今熟能生巧,这一切都是公司领导和同事对我指导的结果,也是我自身积极进取的结果。工作需要我们以真诚的态度为客户服务,一切以客户为上,要知道很多时候顾客买的不单单是我们的产品更是我们的服务。

二、和上级领导、同事的关系很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在服务这个大团体中,只有自己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学习的更多、成长的更快,在上级领导那里我可以学习领导和管理的艺术,学习怎样让上级领导认可同时又让下级员工配合自己的工作,在和带岗师傅相处的过程中,我可以学到很多与客户交流的技巧,在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切磋一起商量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篇4

欢迎对我们工作的检查指导,我在此将我们所做的工作及天然气销售部运行情况进行汇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天然气销售部工作的关键

天然气项目从筹备、接受移交到安全平稳运行,能源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公司经理严文年在天然气项目接收时,就提出了“安全要保证,管理要创新,项目要有效益”的要求,并在人员、资金、车辆等方面给予了保证,公司张副经理作为项目经理,精心部署天然气项目运行工作,现场查看、资料整理、运行方案的制定都亲力亲为,给其他员工作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从而使项目工作达到起点高、速度快、运行好的目标。目前,天然气销售部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消除密闭泄漏点45处,天然气管网安全运行,完成油田公司及物业公司20个食堂项维修工作,天然气计量交接准确率100%,气款回收率100%,员工持证上岗率100%,员工精神面貌好,工作积极主动。

二、弘扬能源精神,稳定员工队伍

针对划转员工由于工作环境、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思想波动比较大,我们通过个别交谈和班前会等方式,适时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学习领会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服务宗旨和公司价值观,讲解能源公司发展历程,倡导能源精神,消除了员工思想顾虑,目前员工队伍稳定,工作态度端正,精神面貌好,经常加班加点整改天然气管线漏点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许多员工从天然气项目接收到现在没有休一天假,员工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得到公司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为做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天然气销售部各项管理制度

按照科学、实用、可行的原则及公司领导“管理创新”的要求。制定了《天然气安全管理制度》、《天然气销售部岗位责任制》、《天然气销售部HSE“两书一表”》、《天然气销售部抢险救援应急预案》、《天然气销售部服务规范》、《天然气销售部业绩考核办法》,起草了《天然气停气降压管理规定》、《天然气新增用户管理规定》,使天然气管网运行有章可循。建立完善了各种基础资料,基础资料达到“齐全”、“真实”、“准确”。在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班前班中注意观察员工的思想情绪变化,以防止作业人员因家庭困难或其它原因导致作业思想不集中,从而形成事故隐患。强调员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及早发现作业人员存在的不良情绪并采取相应措施。形成了团队整体的合力,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完成公司下达的工作任务。

四、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控制措施,加大对风险点源的监控力度

制定了《鄯善1、2、3配气站及天然气管网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加大对风险点源的监控力度,根据风险点源的危害程度及发生事故的概率,把风险点源划分为A、B、C三类进行管理。A类风险源有:人员密集区的阀井、废弃闲置阀井、管线压盖处、管线探测点、泄漏点、配气站,对A类风险源实行挂牌管理制度,每日必须巡检,并在风险点所挂的牌上进行记录,严密进行A类风险点的监控,及早发现隐患及早进行处理。B类风险源有:林带道路穿越区、施工点、3配气站6线、3线管线腐蚀严重的部位、离建筑物达不到安全距离的管线,对B类风险源,每周必须进行巡检。其它风险源纳入C类进行管理,C类风险源至少15天巡检一次。从而保证了天然气管网的安全运行。

五、加强员工安全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采取各种方式,利用休息、班前会、安全活动等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每月对员工所学知识进行考试,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已学习的内容有:

(1)学习了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天然气安全运行手册和企业文化知识,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用能源精神开展工作。

(2)请专业人员对调压阀、流量计的使用维修知识进行培训,学习天然气安全知识、管道运行维护知识、阀门知识,提高员工工作技能。

(3)学习了《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天然气商品量管理暂行办法》,依法进行管道的安全管理,向用户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4)对员工进行了形势、任务、责任教育,及时学习传达指挥部和公司的各种会议精神。

六、通过各种安全措施,从细微处作起,保证各项工作的安全

1、实行了员工“安全承诺制度”,要求每个员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安全承诺,坚决杜绝“三违”现象,坚持做到“三不伤害”。

2、推行了“安全五步法”开始进行任何工作之前,要求员工先停一下问自己:

3、我是否具备了从事此项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4、我是否持有此项工作所要求的许可证或得到批准?

5、我是否对此项工作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并采取措施以保证自己安全?

6、我是否检查过我的活动不会危及或影响其他人员的安全?

7、我是否使用了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

七、精细管理,维护企业的利益

1、完成了所有用户流量计型号、工况的调查,摸清了用户流量计的使用状况和用气情况。对无流量计和流量计计量不准的用户下发整改通知书,保证天然气计量的准确。

2、对天然气用户分类,建立用户资料档案,为签定天然气销售合同做好了准备。

3、认真做好天然气的计量和货款的回收工作。面对天然气涨价、管输费调整许多用户的不理解,计量人员耐心解释,多次奔走催收气款,保证及时收缴气款,八月气款回收率100%。

篇5

**年年已经过去,迎来了新的一年,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感到既充实又自豪,充实的是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我对自己的工作已经轻车熟路,自豪的是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可是我所在的办事处在程厂长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记得在刚来办事处的工作时,上级与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与指导是我最珍贵的财富。我们的领导,前辈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是我追求的目标。他们没有太多的语言,但我看到了诚恳。一切都是出乎意料的愉快。我很快就成为了他们的一分子。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房租的收缴和水电费的收缴工作以及一些杂务,刚去收费的时候,一切都是陌生,就拿收水电费这件事情来说,龙西路资产管理处的家属楼的问题,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他们原来从来不交水电费,家里电器从来不知道要什么时候省着点,水更是哗哗地用,不仅收不到他们一分钱,而且这部分损失根本无法控制和计量,没有表,就没有计量标准,对此,程厂的思路,首先是先把他们独立了出去,在院内砌了一道墙,把他们与我们大院隔开了,而后就着手进行了一户一表的改造,给每家都按上水表,电表,确保正确计量,每月抄一次表,每月核算收取。一开始,这个工作遭到了家属楼里住户强烈的前所未有的反对。是啊,他们原来是一分钱不出的,水、电尽他们用,他们也不知道心疼啊,现在,要叫他们不仅要交水电费。而且还要交房租,是天壤之别啊,难度真大啊,就在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时,为了便于我的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办事处的同事们献计献策还是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就是在住户门上贴通知,每次抄完表以后,我就对每家的水电费进行核算,然后设计了一张小纸,上面写着:——,这个月你的水电费和房租,(注:房租也是一个月一收)共是**请务必于月日交到龙西路资产管理处,否则将采取停电、停水的措施,后果自负。这张小小的纸条果然起了不小的作用。问题迎刃而解了,在此,非常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的工作才得以比较顺利地完成,衷心感谢我身边的每一位同事,正因为他们的平和宽容打消了我刚来办事处工作而带来的顾虑,为我真正融入这个集体作了铺垫。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学习的开始。但是我想在这里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的,包括工作经验,为人处世和我们前辈身上一切我们所不具备的优点。龙西路有大大小小三十多家的租赁户,每家的情况都不同,家属楼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电费价格是优惠政策的,先奇街的水费价格也和院里的不同,这就要求自己在核算的时候要一丝不苟,稍有不慎,就会弄错出错,到时别人就会找上门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更为头疼的是院里的两家大户,浴场和宾馆,我们除了房租外,还要收他们的场地占用费,而且,因为他们金额大,一次可能不能把房租收齐收全,我总是觉得要自己总是上门催讨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为此程厂对我说,我们要主动些,逼得他们紧一点,催到一点是一点,只有不停地催讨他们,他们才能加深印象,他这样一说,我想:也是,是他们欠我们的钱,又不是我们欠他们的钱,没有什么可难为情的,于是我一到时间就去催讨,打电话,上门,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拿到一点是一点,这样分散着拿到了钱,就得赶紧去银行存掉,虽然人辛苦了一点,忙一点,、但是看着拿到的钱,想着离我们完成任务更加近了一点了,心里还是感到很欣慰的,即使忙一点,也是很高兴的啊。回顾一年多来的点点滴滴,工作的过程中,我还需要更加积极主动;这得益于和领导,前辈的交流,我真正感受到了领导的关怀和期望,同时也佩服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我也衷心期待领导和前辈能够多多在工作上指导我,在思想上帮助我,我会尽力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我的工作是再普通也不过了,根本不值得一提,象我这样能安于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事还有很多。我们能在过去一年圆满地完成任务,主要在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以及管理处领导程厂长的带领,程厂长在任何时候总是走在我们的最前面,带领着我们,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我只是和所有我们公司的其他员工一样,在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尽着自己的最大努力,我想,普通的工作也并非意味着追求的终结。我处在一个比较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以我更应该去实现我的理想和追求,无论结果如何,即使平凡也不能平庸。更何况追求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成长,一种进步。在新一年中,我一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积级参加公司的各项活动和学习,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武装自己,决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最后,我再一次衷心感谢我身边的每一们同事,有了你们这样好的同事,在这样的一个优秀的集体里,我相信我们的公司明天会更好!在这片热土上,我们将收获无限的希望!

篇6

借洛阳市卫生系统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医院暨争当“德技双馨”标兵活动的东风,我院的各项工作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自2005年医院新的门诊楼投入使用后,大大改善院内布局使广大病患减少奔波提高了效率,医院病区改造完成,加大各种医疗设备的投入都极大的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一、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让病人满意,坚持诚信回报,让利于民,以实际活动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医院

医院的竞争力来自患者对医院的信赖,我院以“双创”为契机,以全新的医院服务理念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双创活动加强了医院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在“双创”活动中,我院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落实人性化服务,降低药品收费,规范各种医疗行为,实行合理治疗,倡导广大优质服务,制定优改公示承诺内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制定“行风巡查、责任追究、举报奖励、回访抽查等各项工作机制。通过具体细化的举措将“双创”活动做细,落实。

(1)发放“病人意见征询表”做为民心工程,了解病患反映;

(2)认真履行对病人的公开承诺,开设举报箱,开设热线电话;

(3)在医护人员中开展行风建设大讨论,原创:提高医务人员思想认识,履行“白衣天使”天职;

(4)与各科室责任人签定目标责任书,严格责任约束违纪;

(5)聘请院外监督人员,对医院工作广纳贤言;

(6)倡导人性化服务,提供便民措施,减少病患负担;

(7)建章立制,制定“行风巡查、审计、责任追究”等五项机制,用制度加强管理;

(8)发动医务人员下乡义诊,提高医院美誉度,方便广大群众。

为了使“双创”活动有效开展,我院成立了院长牵头的争创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争创办公室,制定具体的活动细则和方案。通过近半年的筹备和整改,在“廉医、诚信、为民”暨“德技双馨”的评审中,我院不仅荣获“廉医、诚信、为民”医院称号,副院长亢小迪同志和外科主任杨新安同志还荣获“德技双馨”称号。我们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务质量为根本,以优质服务为基石,以病人满意为标准,以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一流的服务质量求生存,以先进医疗设备和低廉的收费价格求发展,把医院办成让老百姓满意的医院。

二、以改革总揽全局,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增进社会名和医务人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进一步增进医患关系树立医院新形象

县医院建于1951年,是我县唯一的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具有全县规模最大学科,设备最全,医疗设施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特点,是全县人民的医疗中心,医院现开设30余个科室,开放高中档病床250余张,病区开设内、外、骨、妇、儿、五官科等十余个一线科室,县紧急救援中心也设在县医院;我院现有在职职工36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72人,初级职称55人,卫生技术人员为313人,护理人员99人;医院拥有螺旋ct,全自动化分析仪,电子胃镜,500max光机及计算机数字摄影cr系统,血液透析机,体外碎石机等大型设备。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以对健康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对我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医院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工作实践中我院也深深体会到医院要发展,必须对过去的体利进行改革,推行好的竞争机制,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为病人服务的氛围,为此医院班子带领全体职工坚持“一切为了病人,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办院方针,团结务实,励精治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是对人事力度,分配制度,后勤管理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医院实行全员聘任制,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实行科主任对主管副院长负责,副院长对院长负责的三级责任制,定编上岗、定员,优化组织,制定目标责任书,给科室主任以行政、人事、业务、财务管理权,医德医风和精神文明管理权,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体现多劳多得分配体制,实现后勤社会化,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

我们尽己之力改变自身适应环境的变化,但仅靠医院内部的改革并不能从总体上改变医疗现状,还必须依靠政府、国家来进行宏观的调控。我国自1982年开始医疗体制改革至今已有23年,从1985年的政策倾斜,1992年的市场化迈进,2000年的产权改革,到2005年的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不同的指导思想引发了不同的改革方法。在2005年7月,中国青年报首先报道:国家医院研究机构称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至此医院发展的出路,卫生事业的前途令人担忧,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医院改革面临重重困难,医院发展与病患看病难形成严重矛盾,各个方面的阻碍成为医院发展和看病难的原因,日前卫生部部长高强在讲话中指出了部分看病难的原因:

1、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制不合理,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中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含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快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现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全字塔形,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镇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大多数人还是到大城市医院救治,这不仅加重了大医院负担也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造成了看病困难。

2、保障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覆盖面太小,从2003年起,全国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目前已覆盖1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人均保障力度不大,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算自费看病,患病群众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

3、公益性质淡化

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和发展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三原因:

(1)政府投入比重逐年下降,上世级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比重平均为30%,而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598元,占gdp的5.6%,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在这5.6%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占27%,其余56%由居民个人支付,而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医方卫生费用约占10%,其中80%—90%由政府负担。

(2)药品定价过高,而医院药品价格定价过高也是由于现行各种体制促成的:一是进货渠道有限制,按照国家现行对公立医院机构采购程序的规定,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必须通过药品批发环节。这个不可能省略的环节使药品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二是经营方式的缺失,国家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包括在药品购进价格的基础是加价15%,在购入价高的情况下,再次加价15%,且不容许医院随意调整价格就使医院用药比个体药房成本高出许多;三是包含价值内容的影响,在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上,包含着开方医生的技术劳务,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后开出了有针性的药方,药方还包括患者对医生技术功务的购买,医生的部分技术劳务价值需要通过处方来体现出来。

(3)外部环境的干扰

由于医疗卫行业是国家卫生不可或缺的部分,有较大的收益,在部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及个别行政执法单位就存在设卡下套,不仅不积极配合,还任意鱼肉,加重医院负担,医院为了转移负担,这也必然加在病人身上。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医院的发展与生存必然同广大群众看病难有较大冲突,而改变这种情况的办法只有通过改革调整现有医疗配置和秩序,大规模的变革。

四、医院改革势在必行,而怎样改革却成为社会和卫生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现行医院的改革是时展催生出的必然,由于我国医疗体系的弊端是由其历史特征形成的:

(一)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医院作为垄断性行业,几乎全部由政府独家办,享受着政府的呵护和国家的财政补贴。这种旧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排斥市场机制,以传统的物质分配、资金分配和人事制度为主要支柱。在这种制度下,医院间缺乏竞争,医院内缺乏压力、活力和动力.

在医疗服务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缺乏有序竞争的行业现状,加上医疗服务特有的垄断地位等等,致使医院这一行业的服务质量普遍偏低。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使本来最具人性化特点的医疗服务变成了缺乏人文精神的服务。事实上医院的改革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从外部层面来说,医改阻力首先来自政策缺失。

而从内部层面来说,医改也存在诸多难点。首先,医院由福利事业型转变为公益事业经营型,人们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致使内外认识不统一。其次,医疗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虽然重要,但和一、二产业相比差距较大。按产业化发展,又不被政府、工商等部门所承认。再次,医院改革的外环境并不宽松,收费标准限得太死,税务、审计、政府干预很多,各项政策等方面也有程度不同的种种限制。此外,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松动;原创: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还没有分离;政、医没有彻底分开。

2005年卫生部牵头制定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将出台,其中将包含含金量非常高的一句,即"国有资本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这就意味着医疗体制改革即将步入医院产权改革阶段,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中国的第一轮医院改革遵循的是国企改革最初采取的"放权让利"政策的思路一样,而今第二轮改革仍是沿着国企改革的思路---产权变革。

篇7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奠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的决战阶段,也是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十三五”期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牢记总书记嘱托,建好家乡”为引领,以“打造增长极、共筑崛起梦”为统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市、区最新决策部署要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聚焦短板、锐意改革,推动全区人社事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为谱写好“发展走前列、全面达小康”的幸福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要求。

(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事业发展新理念。“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人社部门必须认真研判新常态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具体要注重“三个兼顾”。一要兼顾经济结构调整与维护社会稳定。针对今年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调结构可能带来的企业职工分流问题,要积极开展用工指导服务,落实好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等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技能培训,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二要兼顾提升发展效率与民生兜底保障。针对企业承担社会保险费负担较重的问题,要超前分析研判,提出对策措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编密织牢就业和社保安全保障网,更加重视社会保险兜底保障功能,为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增进民生福祉。三要兼顾“五大理念”和“六大战略”。结合人社工作实际,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更加注重为苏北自主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建设培育创新型人才。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要更加注重就业创业城乡统筹、社保政策城乡普惠、公共服务城乡均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要更加注重运用人才引培、资质资格改革等政策措施,支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实施开放引领战略,要更加注重顺应开放型经济发展需求,拓宽引才引智视野,打造国际化高素质人才队伍。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实施全民创业战略,要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有利于创业的体制机制、平台载体和发展环境,鼓励城乡各类群体创业创富。

(二)大力深化若干领域改革,优化提升事业发展效能。“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各方利益调整博弈的关键时期,必须要突出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制度公平,兼顾维护不同群体利益,统筹推进人社重点领域改革。一要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要更加重视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继续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水平,做大做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帮助广大劳动者适应市场变化和创业就业条件变化。二要加快推进若干制度性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务。健全公务员分类管理、考核奖励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三要加快完善管理运行体制。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改革,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科学配置。进一步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推动实现“五险”统一经办与“一窗式”服务。

(三)深入推进重点职能工作,促进发展成果共建共享。一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培训促进就业水平,完善失业调控预警和稳定就业机制。二要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民共享。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要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继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重点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培优计划。四要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集体劳动争议的多方联动调解和仲裁快速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提升监察执法效能。五要提升人社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进“智慧人社”项目建设,加快建成统一规范的一体化业务系统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篇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保障改善民生、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领域,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渠道。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机遇、挑战和风险。各级人社部门要认清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新课题,切实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目标。随着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加快,加大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企业的用工需求不断减少,就业总量的压力依然较大。同时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却不断提高,这造成结构性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这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就业更加充分,并且要提高就业质量。

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任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乡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增速换挡和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空间可能有所收缩;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社保基金支付压力增大。这迫切要求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就业流动性的增强、灵活就业人员的增多,对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提出新的任务。这对社会保障提出实现全面覆盖的新任务。

动力转换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使命。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经济发展动力不再单纯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规模投入。受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影响,经济增长更多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以及技术进步。因此,需要一支高层次、高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以适应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福建省的人才队伍数量、层次和创新能力还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劳动者素质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不匹配,高层次、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现。这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新使命。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工资收入分配、人事制度方面还是存在不公平F象,存在着违规违纪现象,破坏了社会公平与稳定。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几点意见

全力促进就业创业,提升就业工作的质量。城镇化的进程使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明显。供给侧改革对劳动者用工需求量减少,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日益显性化。因此,各级人社部门要全力促进就业创业,提升就业工作的质量,防范失业的风险,使劳动力的供给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人社部门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效。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的就业需求,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形成发展拉动就业的良好互动;二是全力解决结构性失业,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完善失业风险预警调控机制。要重点做好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三是加强重点群体的就业质量。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创业就业。引导和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农民工市民化和返乡就业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城乡间就业人口的合理流动。

推进城乡统筹,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兜底功能,强化兜底线防风险。一是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建立全面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和全面覆盖;二是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的城乡衔接、融合、整合与贯通,健全社会保险待遇的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从而提升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发展;三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和保值增值。社保基金收支平衡是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完善社保基金的要情报告制度,开展专项检查与治理,研究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做好基金的投资运营工作。

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强化人力支撑优势。在人才强省战略指导下,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和“高、精、尖、缺”人才的建设。具体体现在:一是要聚焦人力资源的突出问题和人才短板,要创新人力资源的吸引、使用、培养、考核等机制,加强人才评价激励,推动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对人才的激励;三是要加大发展职业教育,强化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让人口红利转变为技能红利,为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篇9

一、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目前,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一)加强领导,完善政策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把社会救助工作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把它列入省“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列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二是完善政策保障。199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1年省政府即出台了相关政府规章,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2005年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通知》,进一步深化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另外,在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临时救助等方面,均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以规范。三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将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工作作为单独内容,摆上重要位置,并在相关专项规划中,充分考虑社会救助的内容,提高规划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

(二)健全机制,加强工作能力建设

全省各地普遍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了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民政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基层社会救助工作机构,要求在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所,村(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杭州市还完善了分层分类救助制度,率先建立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救助圈,按家庭不同的困难程度,纳入相应的救助范围,明确救助责任。努力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实行网上审批,提高工作效率。2009年我省开始着手分步推进建设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2010年省民政厅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省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行办法,为公正、科学地开展社会救助提供基础,截至2012年10月底,全省有62个县(市、区)启动了核对机制建设,其中25个县(市、区)已完成。在救助资金保障方面,规范救助资金使用,将救助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支出逐级审批和按时拨付制度不断完善;推行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救助资金通过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活动,保障救助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

(三)丰富内容,落实各项救助措施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一是健全制度。2001年省政府制定了《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对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认定标准、申请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使我省的低保工作有了制度性保障。二是明确标准。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及时调整。原则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0%确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不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60%确定。宁波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标准一致”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一个县域(城区)范围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实行相同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三是加大投入。据省财政厅提供的数据,2003年至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支出低保金76.41亿元,其中2011年支出15.5亿元,比2003年增长3.4倍。据省民政厅介绍,目前城镇居民低保标准平均464.09元/月,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平均329.02元/月,平均补差分别为332.02元/月和197.09元/月。四是规范程序。各地普遍开展了个人申请、村(居)委会审查、乡镇(街道)审核、民政审批及村、乡镇、民政局三级公示的做法,尽量保证低保工作公开、公正。绍兴市除公示外,还由村(居)评议小组对申请对象入户调查情况进行评议、乡镇政府又对村(居)评议情况进行再评议,做到“双评议”、“三公示”。衢州市由审计、民政、财政、监察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救助款物发放进行监督检查。江山市今年专门花了三个月时间,对全市的低保工作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的阳光低保,温岭市的救助对象评定举手表决制,都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五是动态管理。合理核定保障对象家庭成员收入,改进核查办法;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按程序及时减发或增发保障金;健全退出机制,家庭人均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按规定办理退保手续。绍兴市还实行“ABC”分类管理法,把收入基本不变的“三无”、“五保”等对象列为A类,三月一走访;把子女即将就业或保障对象即将享受退休待遇的列为B类,两月一走访;把家有劳动能力、因一时失业困难、收入可能发生变化的对象定为C类,一月一走访,做到管理有序,进出有据。衢州市也实行了类似的“红、黄、绿卡”分类管理制度。

2.医疗救助水平逐步提高。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医疗救助制度,形成了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相配套的“3+1”医疗保障体系。各地通过资助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医疗机构惠民便民服务等方式,积极做好医疗救助工作。2004年至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医疗救助专项资金33.56亿元,其中2011年安排6.81亿元,比2004年增长2.4倍。2012年各市、县(市、区)安排医疗救助资金5.75亿元,全省人均筹资12.11元。大病救助的人员范围、救助病种和救助水平较以往都有明显扩大和提升。尿毒症、儿童白血病等8类大病全面纳入救助范围,住院救助水平不低于50%,有条件的地区还将肺癌等12类大病和恶性肿瘤门诊化疗、尿毒症透析等特殊门诊费用纳入救助范围。同时各地结合实际,推行医疗救助定点机构即时结报制度,救助对象可在医院刷卡即时结报,提高了救助效率,方便了困难群众,目前全省77个县(市、区)已实现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报销一站式服务。我省还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了“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和增补叶酸、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定期检查工作。宁波市2006年即确立了“城乡一体、标准一致、零门槛”的医疗救助制度, 2011年全市医疗救助实际人均筹资达20.49元,大大高于全省的平均标准,为全省最高;同时还将低收入群众白内障复明免费手术扩大到低保标准200%以内的低收入家庭。嘉兴市积极探索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在救助病种、报销比例、即时结报工作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海宁、海盐、平湖等3个县(市)还专门出台了医疗救助的规范性文件,不断提高医疗救助工作水平。台州市将低保边缘户及其他困难家庭也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实现贫困家庭救助基本全覆盖,温岭市还被列为全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

3.教育救助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我省开始实施家庭困难学生教育救助政策,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类学校全覆盖的救助体系,基本实现了“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辍学”的目标。学前教育阶段,对在教育部门审批设立的各类幼儿园就读的低保家庭幼儿、五保供养幼儿及残疾幼儿,资助保育费,每生每年600元;义务教育阶段,我省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普惠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和农村学校住宿费,同时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段的家庭困难学生提供营养餐,每生每年350元;高中教育阶段,对家庭困难学生免学费、代管费,提供助学金,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还提供生活补助;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等方式,保证学生一律先入学、有困难再救助。绍兴市对学前教育以助学券的方式按实补助,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段享受政府发放的教育券和营养餐券,高等教育段按不同院校给予资金补助。台州市从2011年春季起,对就读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所有一二年级学生免学费,免学费政策从重点保障走向普惠。

4.住房救助力度持续加大。2006年以来,省政府就城乡住房救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为目标,切实加大住房救助工作力度,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各地把廉租房保障和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从当地实际和低收入家庭意愿出发,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的城镇低收入家庭,给予货币补贴或实物配租;对农村住房困难群众,与下山脱贫、地质灾害搬迁、村庄整治有机结合,通过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置换、集中安置等多种方式,解决住房问题。注重强化廉租住房要素保障,用地优先供应,资金方面明确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或土地出让金总额的2%以上用于廉租房建设。至2011年底,全省累计保障廉租住房7.5万户,全面实现城镇低保标准两倍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宁波、绍兴等城市已将保障标准提高到低保2.5倍到3倍。2006年至2009年、2010年至2012年全省分别安排资金2.95亿元、5.06亿元,分两轮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共完成12.4万户农村困难家庭的危旧房改造任务。绍兴市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多渠道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明确低保、低保边缘和因病致贫家庭优先享受廉租房,人均年收入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的低收入家庭优先申请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同时对农村低保标准150%以下的农村困难家庭,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努力改善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条件。

5.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近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认真贯彻《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和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使得我省的法律援助工作快速发展,组织网络逐步健全,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全省依托乡镇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建成率100%,同时在工、青、妇、老龄委、残联、消费者协会等行业领域和部队、村居、劳动力市场、企业等地方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3万多个,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针对低保户、下岗工人、残疾人、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等社会救助对象,发放了30多万张法律援助卡,凭卡可直接申请获得法律援助,不再审查其经济状况。对社会救助对象的法律援助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有的还实行上门服务。除了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请求发放抚恤金救济金、请求支付赡养费、请求支付劳动报酬、请求医疗交通工伤事故赔偿等常规性法律援助事由外,还将伪劣农药种子化肥坑农事件、环境污染损害、家庭暴力等涉及民生的事项,列入法律援助范围。探索非诉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拓展法律援助方式和途径,增强法律援助服务困难群众的能力,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降低困难群众维权成本,对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6.就业援助积极展开。近年来,省有关部门结合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积极稳妥地扩大就业援助对象范围,将“4050”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乡低保户、长期失业人员、低保边缘户人员、需赡养患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人员、农村复转军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列入重点扶持对象。各地政府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为抓手,通过日常就业援助、专项行动、重点帮扶、特殊群体援助等各种手段,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对接收的企业和单位给予促进就业补助;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为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税费减免、提供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据,2007年以来,全省共帮助69.0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2.85余万户零就业家庭、8.9万户农村低保家庭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7.临时救助切实有效。临时救助制度及时、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城乡居民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难。对患危重疾病、在各种常规性社会保险救助后仍然生活特别困难的和因意外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和人员,给予临时救助,有力地发挥了雪中送炭、拾遗补缺的作用。2011年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试行)》,明确了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标准和程序等内容。据省民政厅提供的材料,2011年全省临时救助筹资总额1.73亿元,实际支出1.62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1.33万人次。宁波市出台政府文件,规范临时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对象,将在宁波居住两年以上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也纳入临时救助范围,每年还从市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临时救助工作。温州市、舟山市积极完善临时救助政策,两市所属各县根据省政府临时救助办法精神,于2011年底前全部重新出台了县级临时救助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大了临时救助力度。台州各县(市、区)按照人均3元的标准将临时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绍兴县人均筹资标准已达7元。

此外,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元旦春节慰问制度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机制。2003年以来,全省共发放慰问金39.8亿元,共启动价格补贴机制18次,发放补贴13.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省的社会救助工作总体来看,走在全国前列,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和完善。

(一)救助标准不统一,救助对象真实收入情况难以准确掌握。因救助的内容不同、救助资金的保障力度不同,各个专项救助之间,适用的救助对象困难标准不完全一致。有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标准,有的以低保的若干倍数为标准,有的以全社会人均收入的相关比例为标准;相关职能部门有的以民政部门的救助对象基本数据为依据,有的自行确定救助对象范围,导致救助标准不同、救助的对象范围不同、救助力度也不相同。另一方面,当前个人、家庭的收入、财产情况具有多样性、隐蔽性,且相关财产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和单位各自掌握,信息难以共享,而对申请救助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主要依靠调查走访、公示公告等人工核查手段,难以准确掌握申请对象的真实财产情况,既耗费大量工作精力,又影响救助工作的公平性、科学性。

(二)救助力量分散,救助工作体系整体性、协调性有待提高。社会救助管理以条块为主,救助资源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救助资源和信息不能共享,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遗漏救助都有发生,难以形成合力,救助工作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而且因救助渠道多,造成救助资金分散,统筹、管理难度大,难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用。从城乡差别来看,大部分地区城镇与农村的救助标准还是有较大差别,当前形势下,城乡二元的救助制度有待突破,一体化步伐亟须加快。另外,社会救助与就业、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工作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需要进一步廓清和理顺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职能作用,避免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

(三)基层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力量薄弱。近几年社会救助内容不断拓展,范围不断扩大,要求不断提高,工作量大大提升,但社会救助管理工作的力量没有大的变化,有的甚至有削弱的趋向。2010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与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建设的意见》,对社会救助平台建设作了明确要求,但从目前实际来看,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偏少,且往往一人身兼数职,队伍老化与力量不足的问题均有存在,工作量大,事务繁杂,无法满足社会救助工作发展的要求。

三、几点建议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救助的是整个社会中最困难的弱势群体。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充分发挥好社会救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保底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增强政府社会救助责任意识。对困难群体给予救助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得到救助是公民享有的权利。社会救助工作事关民生保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救助工作的思想认识。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履行政府应尽职责,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出发,增强政府责任意识,继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社会救助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积极主动做好各项救助工作,使全社会公民、特别是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内容。一是深入研究社会救助在大社保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界定和划分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其他社会保障工作的职能,完善社会救助功能。二是健全完善分层分类救助机制,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诉求,缺什么帮什么,难什么助什么,实施分层分类救助,提高救助针对性、有效性。有机整合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法律援助等各专项救助政策,形成一个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政策体系,降低救助成本,提高救助效果。三是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一体化步伐,逐步统一救助标准,稳步提高救助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同标准、区域同待遇。四是推动建立政府救助与社会各界救助有机结合的救助制度,全面统筹民间机构、社会组织、社会热心人士的救助力量和资源,积极吸引利用民间资金,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民间参与的社会救助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强各类救助主体间的协调与配合,让真正有困难的家庭得到及时、有效、适当的救助。通过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各项内容,完善构建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城镇与农村相结合、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相结合、常规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围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进一步理顺社会救助管理体制,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管理格局。要加快完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机制建设。按照出台一个办法、建立一套机制、建设一个机构、打造一个平台“四个一”的要求,民政部门牵头,公安、工商、税务、国土、交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金融等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尽快建立跨部门、多层次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通过严格规范的程序,实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共享,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依据。要加快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网络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立以低保为基础、集所有救助于一体,包括困难人员家庭状况、收入、教育、住房、医疗等情况在内,各部门共享、省市县各级上下一个口子、统一、高效的社会救助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使用绩效。

篇10

首先,感谢您们能给我机会xx物业管理公司工作成长学习的机会。在我试用期一个月时间里,我主要的工作是环境、人员、制度流程的熟悉了解,通过学习,我熟悉了公司项目的整个操作流程。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交代的每一项任务,同时主动为领导分忧及提出好的建议;项目方面不了解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融入到工作中,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公司领导的帮助下全体员工的协作下已工作了1个多月,对这段期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面熟悉公司、项目人员环境、制度流程,感悟公司企业文化:

本人加入公司时,全体公司员工在老总的带领下,满腔热情,积极进取,呈现出勃勃向上的公司氛围。在这种良好的公司文化感召下,我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二、纠正错误、合理建议:

由于前期多种原因,造成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滞后,特别是工程维修方面,通过努力逐一处理,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合理执行公司领导的交代的各种事宜;合理结合农民安置房物业管理特性;在参考同行业操作规律的前提下,对本项目物管工作进行了调整。

三、规范管理制度、提高项目执行能力:

接手xx项目后,逐个与部门员工交谈,增进了解,利用例会、临时会议进行培训,包括物业管理法规条例、装饰装修、建筑物质量标准、保质期限等国家省市标准。在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时的讲解学习消除,同时在利用好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

1.装修装饰巡查制度;

2.保安部周勤务执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