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器官移植立法在遵循传统立法基本原则的同时,也要坚持一些特有原则。这是我国器官移植法立法科学性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我国;器官移植立法;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d922.16;r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1—0018—05
on the legislative principles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enactment in china. liu chang 1 chen zhan—biao2.
20__20,law institute,shanghai academy ofsocial sciences;20__20,newsroom ofsocial sciences weekly
【abstract】 some necessary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in traditional legislation.these legislative principles are al-
so appropriate in organ—transplantation enactment in china. but it’s evidently true that besides the traditionally necessary
legislative principles,there are also some special principles for the enact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it’s required
by the science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enactment in china.
【key words】china;enact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necessary principle
器官移植被称为“21世纪医学之巅”。伴随着新
世纪的来临.器官移植又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
期。我国器官移植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起步以
来.已获得了较好的临床医疗效果.在肝移植、肾移植
等领域也已迈人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与此同时,
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与法
律问题.急需法律予以规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
今为止.我国却还没有在器官移植方面进行全国性的
统一立法。这无疑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
进一步发展与应用.也使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找不到
明文法律依据。为此,需要加强我国在器官移植及其
相关方面的立法步伐。对于在该方面还没有任何统一
立法经验的我国而言.器官移植法显然也不可能一蹴
而就。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需要.我国器官移植
法应当在坚持某些基本立法原则的基础上有计划、有
步骤的进行。为此.本文拟就我国器官移植立法过程
【作者简介】刘长秋(1976~),男,山东人,汉族,法学硕士,研究人员,迄今已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o余篇,主要研究生命法。
tel:1 3331 976533: e—mail:shangujushi@sina.corn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1期)
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浅发拙论,以求抛砖引玉,丰
富我国器官移植立法的研究
一
、我国立法基本原则与我国器官移植立法
立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立法过程中应遵循的指
导思想和方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我国在立
法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从本国实际出发与借鉴外国有益经验相结
合原则
任何国家的立法都是为调整本国内部一定范围
的社会关系而制定的,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才能够使
立法符合现实需要,实现立法的目的。为此,需要立法
者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深入实际的务实作风。为了
避免立法的任意性.立法者须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
究,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尤其注意对我国现
存社会关系的研究。同时,为了节约立法成本,也应当
摆脱封闭的思维,善于寻找、发现和利用各国立法过
程中所普遍遵循的立法规律,勇于借鉴国外的先进立
法经验。这既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原理在
立法方面的基本反映,也是科学立法的内在要求。
在器官移植立法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坚持这一原
则。为此.需要特别考虑我国社会的一些现状。具体而
言.首先.要充分注意我国社会伦理色彩较为浓厚,人
们较为看重道德修养的特点,在立法中注意将某些较
具有普适性的道德加以法律化:同时,注意通过立法
来保障自愿捐献器官或遗体的那些所谓的“绝对利他
性”的道德行为;倡导更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献或遗
体捐献的行列中来。其次,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公众
整体上还远没有接受现代高尚生命观念的现实,在立
法中只宜提倡人们自愿捐献遗体或器官,而不宜强制
要求人们非自愿捐献,否则,不仅立法在施行中会遇
到阻障而无法贯彻,且会严重伤及人们的生命尊严。
(二)法制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法制统一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之间应相互一
致和相互协调.不应存在冲突或相互矛盾的现象。为
此,需要在立法过程中做到以下3点原则:(1)一切法
律、法规的制定都须以宪法为最高依据,不得违背宪
法;(2)应注意对拟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与其他法
律文件进行比较和对照,避免可能出现的矛盾;(3)应
注意各法律部门之间的相互补充与相互配合,并尽量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同时,为了避免立法与现实脱节,
保证立法的适用性.还必须在坚持以上原则性的同
时,坚持适当的灵活性。具体而言,应在不违背以上3
项原则的基础上.允许根据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地
方性法规。这一点,在我国器官移植的立法过程中贯
· 19 ·
彻得相对较好。在坚持不违背宪法及与《立法法》的规
定保持一致的原则下,我国在器官移植方面采取了先
由各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各自立法.待时机成熟后
再进行全国性统一立法的思路,在这一立法思路的指
导下,《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宁波市遗体捐献条
例》以及《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等地
方性器官移植法规或器官移植关系法规先后出台。从
内容上来看,这些地方性立法基本上坚持了各国器官
移植法通行的一些重要原则,为我国器官移植法保持
统一性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些地方性立法的制定
与实施,无疑为我国进行全国性的器官移植立法积累
了经验或教训.从而有益于在我国制定统一适用且效
力层次更高的器官移植立法。
(三)总结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原则
一般而言,法律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任何
国家的法律都是保护、巩固和发展现实生活中出现的
各种形式的社会关系。但法律对“社会实践经验的总
结”并不意味着法律只能消极地承认现实.也不意味
着立法只是为了维持某种现状。“人们在总结实践经
验、认识既成事实的过程中,总会从实践经验中抽象
出对未来有指导意义的东西,从分析事物中看到它们
的未来发展。”因此.科学地预测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未
来发展也应当是法律的一个重要任务 这就要求立法
者在立法过程中必须坚持总结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
合的立法原则.在保护、巩固和发展现实社会关系的
同时,也要致力于对未来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一点,在
科技性较强的现代生命立法领域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因为,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其合法运用会
增进人类社会福利、保障人类社会稳步发展,反向运
用即滥用也会危害整个人类社会的存续。这样一来,
科学地预测现代生命科技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
负面效应.借助立法来防范这些负面效应的发生,就
成为生命科技立法所必须担当的一项历史使命。器官
移植法作为现代器官移植技术的规范和保障法,是防
范器官移植技术滥用从而引发各种器官移植犯罪的
制度屏障。因此,在器官移植法立法的过程中,更要注
意坚持总结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的立法原则。
二、我国器官移植立法应坚持的特殊原则
笔者以为.我国在器官移植法的立法过程中首先
应当遵循普通立法所均应坚持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以
上我们所介绍的三项基本原则。然而.作为法律体系
中一类较为特殊的立法.我国器官移植法在立法过程
中显然也应当坚持一些相对特殊的立法原则。具体来
说.包括以下3项原则。
· 20 ·
(一)立法经济性原则
所谓立法经济性原则就是指在立法过程中应综
合考虑立法的成本问题.考虑立法投入与社会效益支
出之间的关系.在遵循效益最大化这一原则的基础上
加以立法,尽量减少立法的社会成本与经济成本.使
立法行为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为此,在立法过程中.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在立法论证与立法规划中充分注意立法的经
济性要求
立法论证与立法规划是立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
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保证立法适合调整现实社会关
系的需要,并保证立法的进程与我国的宏观经济战略
与社会战略相一致。立法是一项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
程.它产生于社会的实际需要。当某一类社会关系发
展到特定历史阶段时,必然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这
时.通常需要国家通过立法来对这种社会关系加以规
范,以保障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秩
序的稳定。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很多时候.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某一立法看似具备了立法
的必要性.但实际上立法的时机还远未成熟.而如果
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仓促进行立法.经常会引发
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保障立法的科学性.
需要立法者在立法之前充分作好立法的论证工作。此
外.立法作为国家有权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
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依据不同阶段的不同
需要有步骤、有根据地逐步进行.在什么阶段该立什
么法,具体分几个步骤进行这些立法等等.均需要立
法者进行合理地规划。否则.在该立法时没能立法或
者在不该立法时错误地进行了立法.都会影响立法本
身的实效,使立法达不到应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可
见,立法论证与立法规划对于立法工作而言.都是极
为重要.必不可少的
器官移植立法作为一项立法工作.在立法过程中
更应当注意坚持立法的经济性原则,这是由器官移植
法的特殊性决定的。器官移植作为保障和规范器官移
植顺利进行并保障器官移植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法.对于整个医学的发展及人们生命的救助都具有不
可估量的重要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首先.器官移植
技术是一项生命科学技术.而在现代社会中.科技无
疑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对生命科学技术来说还
是对其他任何科学技术来说.器官移植法作为器官移
植技术发展的保障法,实际上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保障
法;其次,器官移植客观上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与健
康,使人们重新恢复了工作能力.这实际上是保障了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1期)
作为社会生产力重要构成要素的劳动者的要素,因而
保障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后,器官移植法的
出台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社会效益最终也都会转化为具体的经济效益。可
见.器官移植法实际上是保障社会生产力健康、持续
发展的法。对于这样的法律,立法者在立法时,显然更
应当做好立法论证与立法规划工作.以使其充分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符合立法的经济性原则,收
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政府对器官移植立法给予了较高重
视.并就我国器官移植法的立法问题进行了初步规
划.但另一方面,相关的理论论证工作却并没有充分
完全地展开。当前.医学界、法学界及伦理学界都已对
器官移植及器官移植法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但一个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医学界对器官移植的研究是纯技
术的角度来进行的.而其对器官移植法的研究也主要
侧重于解决器官移植中的实际需要,其立法论证主要
集中在如何通过立法使人们更多地捐献自己的器官.
如何使人们尽早地接受脑死亡的概念,保障器官移植
手术的成功率与手术效果.对器官移植所引发的一些
权利保护问题特别是供体的权利保护及相关伦理问
题往往较为忽视:而法学界对器官移植立法的研究与
论证则相对还未形成气候.并多侧重于诸如身体权、
器官捐赠合同等基本民事问题的研究,对有关的刑事
问题及医疗监管问题则缺乏论证,且大多数人对器官
移植技术方面的问题知之甚少;而伦理学界则又往往
只将视角限制在如何使器官移植法中的法律规范符
合 现代生命伦理的要求。各个学科对器官移植所进行
的分项研究及对器官移植法所进行的分学科论证,对
于保障器官移植法内容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来说,无疑
是较为不利的.也不符合器官移植法立法的经济性原
则。因此.如何协调法学界、医学界与伦理学界的研究
力量.进行器官移植立法的跨学科交流与论证,将是
我国器官移植法立法时所应当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
题。
2.选择符合经济性原则的立法模式
选择符合经济性原则的立法模式是器官移植立
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器官移植
法在进行立法论证和立法规划时所须考虑和重视的
重要问题之一。当前.在器官移植立法的模式问题上,
各国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采取同一立法模式,对所
有类目的器官的移植都统一制定并适用一部器官移
植法.而不将角膜移植、心脏移植、肺脏移植等单独从
器官移植法中分离出来.单独立法,美国是采取这一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2卷(第l期)
模式的典型国家;二是采取单一立法模式,即不制定
统一适用于各类人体器官与组织的器官移植法,而依
据人体器官类目的不同分别予以立法;或者暂不制定
统一的器官移植法.而是根据本国器官移植专项技术
发展与需要的现状.先分别制定单独适用于各 项器
官移植的立法,待时机成熟时再制定统一适用于各类
目器官的器官移植法,日本的器官移植立法就属于这
种情况。
在这两种立法模式中.笔者以为.统一立法模式
应当为我国立法者所优先考虑。这是因为:第一。统一
立法模式是器官移植法立法模式的最终趋向,从当前
各国器官移植法的立法模式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采
取统一立法模式.即便有些国家暂时采取单一立法模
式。随着其本国器官移植各项技术的全面发展及人们
生命观念的全面转变.也会最终走上统一立法之路;
第二.统一立法模式相对于单一立法模式而言。更符
合经济性的立法原则.因为统一立法模式对所有类目
的器官都统一制定并适用同一部器官移植法。大大减
少了单一立法模式下所必须进行的对各专项器官移
植法(如心脏移植法、角膜移植法等)分别进行立法论
证与立法规划的必要,节约了立法成本;第三,统一适
用一部器官移植法,也可减少作为执法者的卫生主管
部门的执法工作难度并减轻作为司法者的法院等机
关的司法工作量,①更为合理地配置我国的医疗卫生
执法与司法资源。基于此,作者以为,在我国器官移植
法立法的模式问题上,我国应当采取统一立法模式而
不是单一立法模式。这是器官移植立法经济性原则的
一个基本要求。
.)超前立法原则
超前立法原则也是器官移植法在立法时所必须
要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超前立法原则是指根据现存
社会关系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在合理推测该社会关系
未来变动所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情况的前提下,预设相
应的法律制度加以应对。超前立法原则是现代科技立
法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顺应科技飞速发展,保障科技
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防止法律变动过于频繁以致影
响保障法律信用的基本保障。在器官移植立法方面,
超前立法原则也是器官移植技术快速发展的基本要
求 器官移植作为一项新的医学技术正在以日新月异
的面貌飞速发展,一些新的技术与法律的问题不断产
· 21 ·
生,只有进行超前立法,才能使器官移植法真正适应
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调整器官移植医患关
系的需要。而且。超前立法原则实际上也是经济立法
原则的一个内在要求。因为只有采取超前立法.才能
避免因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而对原立法加以修改的可
能性与必要性。从而减少立法投入,降低立法成本。此
外。“超前立法可以使人们改变旧的行为模式.建立新
的行为模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把落后推向先进.把
野蛮推向文明。起到法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②因
此。在器官移植方面提倡超前立法有利于尽早改变人
们现有的生命道德观念。树立更为理性和务实的生命
观念.从而尽早接受脑死亡的科学概念,增强人们器
官捐献或遗体捐献的自觉与自愿意识,提高器官移植
的质量和效果。
(三)科学立法原则
器官移植是一种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因此。作为
其保障与规范的器官移植法还应当在立法过程中坚
持科学立法的原则。所谓科学立法原则。就是指在立
法时应充分尊重科学规律尤其是生命科学规律,使立
法的过程及立法的内容都符合科学性。在器官移植法
的立法过程中。尤其要坚持科学立法原则,因为器官
移植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假如器官移植法的内容
不够科学,或者因其立法规划等游离了科学规律,将
极有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直接损害。而且,
器官移植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应在于保障和促进器官
移植技术的健康发展,如其游离了科学规律,显然也
不利于器官移植技术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对社会造
成严重危害
在器官移植法的立法过程中坚持科学立法原则
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器官移植法反映其所调整的
社会关系的发展规律,并依据该规律的要求规范人们
的行为.调整该领域的社会关系。为此,在器官移植立
法过程中需要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应当注意将活体器官捐献移植与遗体捐献
移植区别开来。分别加以立法,使活体器官捐献与遗
体捐献分别由不同的立法来加以规制。这是因为:(1)
活体器官捐献所针对是人体器官,在法理意义上,它
不是一种物.而是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人的身体重要
构成部分,而遗体捐献所针对的则是已经因失去生命
而丧失了法律主体资格的死者的遗体或遗体器官,因
① 在单一立法模式下,司法者要做到正确司法就必须分别去查阅并适用各单一立法,而在统一立法模式下,由于所有类目的器官都统一适用一部
共同的法,因而就不存在法律的分别适用问题,就可以使司法者的工作量相对减少—— 至少可以不必过于费心地去查阅各个专项法的法条。
② 参见:张根大、方德明、祁九如著,《立法学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95页。
· 22 ·
此.从严格法理意义上来讲,遗体器官作为遗体的一
个构成要件.最多只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准物”.它
已经不再是人体器官;(2)就遗体捐献移植所存在的
风险来说,遗体器官捐献是从死者身上摘取器官用于
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风险仅及于患者即器官移植的
受体1人,而在活体器官捐献移植方面,器官移植的
则需经过两个步骤,即首先要从供体身上取出其所捐
献的器官,然后再将其植入到受体体内,这就使得活
体器官移植手术在供、受体双方身 上均存在医疗风
险,因此,遗体捐献移植的风险要远远小于活体器官
捐献移植,在这种情况下,立法者应将遗体捐献与活
体器官捐献分两部立法分别加以规定,而不宜笼统地
规定在同一立法中;(3)单就遗体捐献而言,遗体捐献
实际上涉及器官移植、医学教学、科研等许多方面.不
仅仅限于器官移植,这样一来.立法显然应当单独将
包括遗体器官捐献在内的遗体捐献单独立法,而不宜
将其与活体器官捐献共立于一部法中。
其次.需要在充分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充
分借鉴国内外已经成熟且经医疗操作证明切实可行
的立法经验,使我国器官移植法无论就其体系来说还
是就其内容而言都符合科学性原则。在器官移植立法
方面,国内外的许多立法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如各
国立法在对脑死亡问题的处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
护等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都值得我们重视。但另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1期)
一方面,重视和借鉴国内外的成熟立法经验须建立在
充分认识我国现有国情、了解社会对器官移植法的实
际需要的基础之上,否则,为借鉴而借鉴,最终必将会
导致立法的内容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背离,与我国的
实际需要脱轨。
再次,我国是一个注重伦理道德的国家,人们对
器官移植的认识更多得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的.
其器官移植观念是德性化的。为此,在器官移植立法
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伦理道德凶素对器官移植法可
能产生的影响,将某些大众化的、普遍的生命伦理道
德加以法律化.并加强社会生命伦理道德方面的宣传
与教育,以使器官移植法的执法与司法能够获得人们
的意识支持,获得生命伦理道德的有力配合。
参考文献
[1] 管文贤,李开宗.关于开展活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学思考[j1.医学与哲
学.20__(6):8-1 1
[2] 刘长秋.浅论器官移植与未成年人生命权益的法律保护【jj.中国卫
生事业管理.20__(1):36~37
[3] 卢云.法学基础理论[m],jl~:o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266~269
【4] 张根大,方德明,祁九如.立法学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95
[5] 刘长秋.浅论我国立法对人体器官买卖的禁止【j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__,1 1(1):24-27
【61 朱应平.遗体捐献立法中的几个问题【j1.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8(2):
66~68
[7] 黄清华.医药卫生法制理论研究与律师实务[m].北京:中国法制出
篇2
【关键词】通信安全;应急管理;电力通信
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国家智能电网战略部署的逐渐实施,电力通信已经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电力通信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电网生产的安全稳定,是电网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这样的形势下,对电力通信的安全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电力通信应急管理基本原则
1.1坚持预防为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原则,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培训演练,落实人、财、物保障措施,有效防止电力通信事故发生。
1.2统一领导
坚持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按照“专业管理、各负其责”的要求,在电网调度机构预防和处置大面积电网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开展电力通信专业应急管理工作。
1.3统一指挥,分级管理
按照“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2],在上级电力通信调度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由公司本部、各县供电公司各级电力通信专业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所辖地区电力通信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各级通信专业各负其责、相互支援、共保安全,建立纵向调度的电力通信系统应急工作体系。
1.4保证重点
遵循“先电力调度业务,后其它业务;先主干,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控制电力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尽快处理电力通信网络突发事件,恢复正常运行方式,防止发生由于通信原因而引发的电网事故。
2电力通信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电力通信应急管体系应包含在电力系统应急管理体系中,内容应涵盖电力调度应急管理的相关内容。电力通信应急管理分为纵向调度、横向联系两个方面。一方面,专业管理上接受上级电力通信专业部门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网公司、省公司关于通信应急管理方面的文件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电力通信应急管理属于电网应急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接受本地区电力公司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管理。
3电力通信应急管理措施
3.1完善的事故预想是应急管理的先决条件
在针对电力通信网络、设备、线路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网络中存在的薄弱点和危险环节,预想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突发事件主要危险源一般有以下几种:(1)由各种不可控因素引发的各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造成通信光缆线路或通信设施损毁,通信网络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通信网大面积中断。(2)违规施工、违章作业等外力因素或人为因素引发的通信光缆线路、通信设施破坏,导致通信网大面积中断。(3)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或某变电站发生严重故障停止运行后,通信节点面临设备供电中断威胁。(4)通信设备存在设计、质量缺陷、老化等原因可能引起通信网络多发性故障,导致通信网大面积中断。
3.2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关键
3.2.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机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3]。根据事故预想,编制应急预案,是做好事应急管理的关键。制定预案时,一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确保预案覆盖全面,不留死角。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依据有关政策、法规、规章、标准,并遵循公司的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和格式要求,要素齐全。内容应突出“实用、实效、简单、快速”的原则,旨在迅速处理故障,解决问题。应急预案内容应以事故预想为前提,充分利用现有电力通信冗余资源,重点对应急状态下通信业务的路由组织、通信电源的备份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根据电力通信网络业务现状,应急预案原则上主要应以线路继电保护、安全稳定装置、调度数据网业务、调度电话等调度生产实时业务和通信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应急状态下的处置方案为主要内容进行编制。当所辖通信资源不能满足应急预案要求时,应按照“电路互补”的原则,可将相邻的县、市、省级区域的通信电路作为具体应急处置方案的一部分。各个区域通信网络相互支援,确保应急处置方案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提交本单位生产管理部门和上级专业管理部门,并组织联合评审。涉及电网相关的用户变、电厂等用户的预案,评审人员还需包含相关用户、单位的生产运行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应急预案经评审、修改,符合要求后,由本单位生产运行管理主要负责人签署。3.2.2应急预案的演练通信管理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年度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并将其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通过演练不断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演练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由应急管理归口部门即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通信运维人员负责实施,电网调度和生产运行人员配合进行。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前,应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范围、步骤和保障措施等,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当对演练进行评估,并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相关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留有书面记录,以确保演练质量,巩固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3.3应急物资管理
企业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设施、设备、器械、人员培训等专项费用。应建立健全电力通信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装备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确保突发事件所需的物资装备的应急供应。通信专业管理部门应配备应急处置所需的抢修工器具、通信、交通等各类装备和电力抢险物资,保障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利实施。
4结语
电力通信系统应急管理应坚持事前防范为主的原则,做到居安思危,超前防范,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来开展。应坚持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和动态管理,结合于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在持续有效提升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强化通信网络技术保障的同时,做好应付突发重大事件的准备工作,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电力通信系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规范[S].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2007-1-23.
[2]游仁敏,林礼健.电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09,7(156):24~27.
篇3
一、应急救援工作基本原则
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集中指挥、分工负责、协调配合、施救及时、处理妥善相结合的原则。
二、应急救援范围
适用本预案。
三、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一)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1、全面协调和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指导制定应对事故的紧急办法和特别措施;
3、调用应急救援物资、救护队伍、设备,抢救事故受伤人员及维护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秩序;
4、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指挥;
5、及时向上级有关领导部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当公共突发性事件超出我局处置能力时,依程序请求上级支援;
6、分析、总结年度公共突发性事件应对工作。
(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主要职责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制科内,作为日常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办公室应备有指挥场所和相应的设备设施,作为安全事故发生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平台。
主要职责:1、负责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解释工作;
2、执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统一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安全事故的应对工作;
3、收集、分析各科室、行政执法大队报告的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报送领导小组;对于重大、特别重大的安全事故的预警信息,要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及时报送县级机关;
4、定期组织修订我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督促检查预案演习工作;
5、维护指挥平台,保证正常运转;发生安全事故时,为领导小组提供信息、通信、预案、咨询和指挥场所等;
6、组织协调有关应对安全事故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7、承担局党委、局机关交办的其它应急事项。
四、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事故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将事故发生情况向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自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算;(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4)事故抢险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6)事故报告人,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二)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现场拍照、绘制事故现场图对事故现场做出标记和详细记录,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证据。
(三)应急反应
1、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即刻启动本预案。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要立即赶赴现场,安排协调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2、各科室、各中队必须服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集人员和车辆、物资、器材,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
3、针对台风季节户外广告安全管理及应急措施:
1)加强巡逻及安全检查管理工作;
2)及时通知户外广告设置及管理单位,对所管理的户外广告设施加强安全管理;
3)及时切断户外广告电源,必要时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加固、维修或拆除;
4)设置安全警戒线,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五)应急救援工作要求
篇4
1.1员工的职业操守较低电力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违章行为,违章行为主要体现在了三个方面,分别是违反了劳动纪律、违章操作以及违章指挥。例如有一位配电的修理人员,发现了故障,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修理,结果发生了严重的事故。同时,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为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而发生事故情况,从而严重地影响到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2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而言,其总是将过多的精力和热情放到电力企业规模的生产扩张方面,很少有管理人员会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细节性工作。了解到一部分领导总是习惯于狠抓企业经济建设、企业管理,并没有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事物背后存在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较难通过有效地事前预防来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对于各个生产设备、安全装置的不定时检查、保养维修、检修记录以及档案记录等均不能够及时、有效、准确、规范地进行科学保管。1.3管理部门对于安全器具管理不到位近些年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对于电力工作器具管理没有严格的流程,使得工作人员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对于一些登高的器具来说,其本身质量的合格率就不是很高,同时对于定期检查器具的工作也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报废管理工作只是形同虚设。对于转借器具来说,本身就没有具体的转借手续,在转借之后对于其完好的程度也不进行检查,即使发现器具出现了损坏,也没能进行及时的修理,从而严重地威胁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4事故应急系统不健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应急指挥系统或者其应急指挥机构等建设尚不完善与健全,因此则不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进行科学、有序、有力、高效的事故抢救工作,并且在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也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应急准备与应急策划,因此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很容易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因此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
1.5事故应急抢救人员能力较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活动进行时,一些应急抢救团队的专业性知识培训工作不够深刻,因此培养的应急抢救团队工作人员也就不能满足专业标准的要求。对于绝大多数电力企业而言,均必须要建立起一支具备足够专业水准的专业应急抢救队伍,主要包括事故的应急指挥以及应急操作人员。并且在全体职工的范围内也需要进行应急处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2电力系统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2.1以事前预防为主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活动中,应坚持着“安全第一、事前预防、常备不懈”的基本原则,大力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突出对突发性事故的事前预防与合理控制,定期、定时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了解与处理生产设备现存的缺陷,有效防止出现重特大的电力生产事故出现;组织不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事故处理演习,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对于重特大突发性事故的紧急处理、应急抢险及其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的能力。
2.2分层、分区管理在电力生产活动中应该严格地按照“分层、分区管理,协调统一,以及各负其职”的基本原则建立一套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系统。每一级别的供电部门应当针对单位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的事故防止与应急处五办法,有效地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
2.3确保生产重需要遵循着“统一协调、保证主网、保证重点”的基本原则,在突发性事故的处五过程中,将确保大范围区域内电网的安全生产放到第一位,运用一切必要的管理手段,限制突发性事故范围扩大。在恢复正常的供电过程中,应当优先恢复比较重要用户的供电需要,并且近况恢复整体社会的正常供电秩序。
3提高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3.1对工作人员进行认真的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认真的培训,可以有效地将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提高。安全的需要和求生的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电力企业工作人员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经过后天的培训才能够得到的,而且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强弱与工作人员所受的生命威胁是成正比的。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只有全员了解安全才能够进行安全的生产。此外,电力企业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时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并且根据岗位的不同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工作人员的整体安全管理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以此来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3.2加强机制建设①电力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②建立一个应急的预警机制,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工作,对于一些存在着安全隐患的部门进行督促,使其得到整改并达到指定的标准。③对基础管理进行有效的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严格的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作业。④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将约束机制完善。在开展监督考核工作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将监督的责任落实到位,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电力安全管理的工作。
3.3杜绝违章操作在进行现场施工时,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推行岗位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严格地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作业,重点推广应用标准化巡检、设计、操作以及管理方法等。通过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推广和应用,坚决杜绝违章操作的出现,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
3.4树立科学的电力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领导思想在这一环节的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需要科学解决公共危机以及相关问题。明确电力事故的抢修仅是一种手段,那么有效地化解公共危机和现存问题才是根本目标。在事故与灾害来临之时,各级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民生、保安定;那么在事故与灾害有所缓解时,政府的首要任务也就是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所以应急供电、应急照明的有效、及时跟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使得群众安心,最终让政府放心,有效地保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3.5大力加强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警尽力做好突发性事故的预想,合理、科学地安排好电网有序生产与运行方式,不断优化电力系统的协调调度,大力加强核心输变电设施以及重要输电断面的预测和监管,做好突发性事故的预测分析以及供需平衡;不断完善事故及灾害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有效加强自然性灾害与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及时地启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保证应急响应当迅速、应急处置应当有效、保证措施合理有效。
3.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体系需要科学整合电力企业内部所有的事故应急救援资源,最终可以很好地实现事故的应急管理和生产经营在更加高层次、更加大范围、更加深程度上的有效结合,并且在此前提下建立好突发性事故的应急管理体系,其中应当包括1个快速反应的事故应急管理中心与1个非常强大的事故应急抢险团。
4结束语
篇5
一、基本原则
1、各自负责与资源共享相协调原则。县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分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按照要求做好各自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同时,建立各通信运营公司间应急通信资源的互换调度机制,在本网资源有冗余情况下,可调度给其它资源缺损的公司应急使用。
2、集中储备与分级储备相互补原则。县电信公司负责本公司全县范围内应急物资储备的计划与监督管理,并集中储备必要的应急装备与物资,确保中心城区通信应急保障和支持乡镇应急通信工作;各通信公司根据网络情况储备部分应急物资,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3、储备能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原则。各通信公司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与水平要根据本公司通信网络及业务的情况而定,要综合考虑公司网络与业务的发展,相应调整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与数量。
二、储备目标
按照应对Ⅲ级(黄色)通信保障应急需要,各通信公司根据在网设备的0.5%要求进行光缆等物资的储备,确保中心城区和乡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保障应急通信和通信恢复工作。
三、储备任务
当前,我县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拥有各类基站(包括村通基站、小灵通基站、CDMA基站、移动与联通GSM基站)290多个,本地网光缆总长2500多公里。
各通信分公司必须备有以下资料:1:50万省、市、县级地图;各自相关业务分布图;各种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通信调度预案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通信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器材的型号、数量、存放地点等清单;相关部门(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
根据储备目标,年各通信分公司(县公司)要储备以下应急物资:
1、电信公司:小型发电机15台;各类光缆2公里,各类别接头盒3只,各类尾纤20根、各类套管20只、各类备件20块等物资。
2、移动公司:小型油机11台;各类光缆20公里,各类别接头盒14只,各类尾纤150根、各类套管100只、各类备件25块等物资。
3、联通公司:小型油机10台;各类光缆1公里,各类子管500米。
从2011年开始每年根据网络和业务发展情况对本公司应急储备物资品种及数量进行合理调整和补充。
四、保障措施
1、建立通信应急物资储备责任制。成立县通信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县信息中心、县电信分公司、县移动分公司、县联通分公司的分管领导组成,负责指导和协调通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各通信公司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由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直接负责人,制定储备计划并落实。
2、强化物资储备管理。各通信公司要根据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应急通信物资储备,年初要列出预算,专款专用。同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按物资管理的要求建帐立卡,建立信息化的物资储备管理体系,保障库存必需的储备物资品种与数量。
3、建立厂家供应保障机制。各通信公司要加强与物资储备相关产品生产厂家及供应商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便捷与顺畅的渠道,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迅速从多个地方调集所需的应急物资。同时,对通信设备建立完善的维护保障机制,设备发生故障,原厂家必须提供相应的维修服务,保证在短时间内修复或提供替代品。
篇6
关键词:提高 现场施工 技术管理 原则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管理工程,期间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因素、施工组织方案、施工质量以及工程工期、审查与验收等等。所以说我们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对其影响因素以及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的细分,并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施工的综合质量水平。下面我们就对其展开比较详尽的探讨。
一、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对现场施工技术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在实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时有一个明确的指导体系,这对于保障工程综合质量以及投资收益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经济效益原则
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杜绝只抓质量和进度的管理方式,而不计较工程的成本和市场价值,从而形成比较滞后的生产进度观和质量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施工项目部应该从工程的市场需求以及投资收益出发,加强对工程质量、成本以及市场的综合管理能力,并对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和诸多要素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杜绝工程建设浪费、处处精打细算,争取将投资收益比率最大化。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工程的经济效益不是以降低工程的质量和延长工期为代价,而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上提高工程的建设收益。
(二)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化原则
在行使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时,科学合理化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我们既要保证技术管理的有效性,也要保证技术管理的科学合理性,这样才能做到现场施工的科学化,从而使工程更加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此外我们还应该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的合理化、资源利用有效以及现场设置科学化、安全化并保证所有的施工人员知识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现场施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的综合质量和投资收益,这就需要我们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从而保障工程建设按照具体的计划去实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切实保障施工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否则施工就将偏离制定好的计划轨道,最终与施工目标产生一定的偏颇。因此,实施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使施工的诸多要素服从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上的随意性,对于我们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的效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通过我们对工程现场施工基本原则进行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就可以在基本原则的范围之内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措施。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建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管理团队
工程人力资源是工程施工建设的第一要素,也是工程施工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最终的实施者,因此说组建高水平的技术管理团队,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是切实、可行的。其具体的实施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编制工程技术管理的人员方案。其中应该包括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施工人员等等。其次,将工程技术人员与实际的工程建设需求人员进行科学的对比,然后划分工作岗位,并将责任进行明确化、具体化。对于技术人员欠缺的应该及时的进行抽调和增补。最后,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应该聘请工程技术顾问或者是工程建设技术团队对工程施工进行专门的指导。毕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而工程建设技术的大融合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说,节能建筑工程、大跨度钢结构建筑工程以及超高层建筑工程等等都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进行专门的指导。
(二)严格检查工程的施工质量
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规范性、标准化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可以说工程技术是工程质量的先决性条件。反过来讲我们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也将会对工程技术的规范性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并且工程材料质量以及机械设备的综合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做好工程质量工作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首先,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完善工程技术交底工作。工程设计人员是对工程建设的综合条件以及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之后,制定的工程建设总计划书。因此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了解设计人员的出发点和具体的建设要求并且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全面的审阅,审阅的层次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平面、立面以及剖面进行分别审查,审阅的流程可以从工程建设的步骤即从基础到底层再到高层。此外设计图纸会审还应该会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共同进行,在工程施工的内部我们应该会同工程总工程师、项目监理、技术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共同实施。
其次,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是对工程现场施工进行整体上计划与统筹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现场施工开始之前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对于我们有计划、有条理、有目的的实施现场技术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施工组织方案还应该对施工进度安排、物料使用制度以及机械工作量等等做出精确的计算与安排,以此来科学化指导工程施工的进行,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工期。
最后,严格控制工程用材料的质量。工程用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加强对其质量管理对于我们保障工程建设技术有着重要的关系。其主要的措施有:首先,做好采购质量控制工作,从源头上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具体的做法主要是提高工程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加强对采购流程的规范化管理这两种方式。其次,做好材料的贮存、保管质量管理工作。在此,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事项主要是防止自然灾害以及人为事故对工程用材料的数量、质量造成的损失。最后,做好施工前的质量检验和性能试验工作。我们做好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质量,因此在材料投入使用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工程材料的质量检验以及性能试验工作。
(三)做好工程的工期管理工作
随着城市房屋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工期一般安排的比较紧凑,工程建设任务比较重。鉴于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造价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有必要对工程工期进行综合性的安排,具体的措施主要有编制好工程施工计划书并落实其实施、做好工程施工各个项目组织性工作以及做好各方面的协调施工安排工作,比如说装修工程与安装工程的共同进行、施工故障的应急方案和风险管理措施等等。
(四)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检查、监督工作
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检查、监督工作是对其进行在管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不断发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不足和漏洞并作出改进以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是非常有效的。主要的措施是建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对施工技术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此外加强对工程竣工验收、评定工作的管理也是对施工技术管理进行再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多方面的科学评定对于不符合工程技术管理要求的施工项目进行整改和加强,这对于提高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水平也是非常有效的。
总结:关于提高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措施还需要我们根据工程实际的建设条件和建设要求来可观的制定。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士以及研究人士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探讨中来,为保障工程建设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叶有泉.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 中华建设, 2011,(06) .
[2] 花艳利.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民营科技, 2011,(02) .
[3] 吴幼琴. 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1) .
篇7
关键词:应急物资;信息系统
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强烈地震,受灾面积高达3586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6842人,遇难人数2698人,失踪270人。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重特大透水事故,经历8天8夜的救援,115人获救38人遇难,参加救援的人数达到5500人,物资费用高达5千多万元。救灾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灾害过后,应急物资供应方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不足、资源分散;基础保障设施薄弱、应急物流成本高;部门条块分割、调配信息机制不健全;管理模式混乱、决策层掌握信息不及时全面;专业队伍应急装备匮乏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物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事发地人员最现实、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基本生活问题,一旦应急物资供应出现短板,则受灾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将会扩大,强有力的应急物资保障能有效的减少受灾民众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大区域应急物资信息系统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的辅助系统,能够提高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实现一定区域内应急物资的日常储备、需求决策、配送和反馈评估。搭建大区域应急物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应急物资供应的短板。
一、应急物资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
1.科学化原则。应急物资信息平台作为应急管理平台的辅助系统,提供应急物资的储备、配送和评估功能,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如如实时决策支持系统采用优化方法,仿真技术以及决策者的判断来解决灾后应急物资分配问题。针对信息的归集建立了基于粗糙集分类决策的应急物资存储策略模型。但这并不意味技术越先进越好,在 512 救援中最初两天救援物资和人员都是通过步行进入,而并不是通过空降手段进入的,因为先进技术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应满足科学化原则。
2.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首先指的是应急物资信息规范化。目前,应急物资的来源主要有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紧急采购和社会捐赠,应急物资采用进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格式,首先明确、统一分类,确定储存基本信息,如类别、品名、规格、数量、有效期等等,再组织基础信息入库。
3.开放化原则 。高效快速地实现抢险救灾等应急物流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顺利完成其应急目的必须在建立了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基础上,采用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协调各个环节的调度,组织应急资金的筹措与管理,应急物资的筹措、采购、储备、调拨等,平台采用开放式结构,有效、及时、准确的物资需求信息,便于社会组织和个人实现有效捐赠和救助。
4.经济化原则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物流往往是高成本甚至不计成本运作,造成了部分应急物资短缺、部分应急物资浪费的现象。搭建应急物资信息系统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应急救援全过程,因此系统的设计必须自始致终贯穿经济性的理念,这既是信息系统运行的目标,也是信息系统自身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二、应急物资信息系统的构成
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是应急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配合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准确、高效的实现大区域、跨部门应急物资的调集、储存和配送,系统整体有两部分组成:
1.基于WEB 的应急物资信息网络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对外的应急物资信息。政府通过WEB网络平台对公众准确、及时、完整的灾害、气象、交通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以及应急物资的需求情况,使公众得到最新、最快、最可靠的信息,便于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灾区急需的物资。同时应急物资信息网络平台也可作为公众向政府反馈信息的渠道。
2.基于 Intranet 的部门内部物资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部门内部的物资管理,可以基于 C/S 结构,也可以基于 B/S结构。首先针对不同的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设定不同的操作访问权限,通过简化快捷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实现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应急物资的需求决策支持、应急物资的配送管理和应急物资的反馈评估。
三、应急物资信息系统的功能
应急管理流程大体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监测与预警阶段、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对应物资的管理可分为日常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物资需求决策、应急物资的配送和应急物资的反馈评估,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可设计为日常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配送跟踪系统和反馈评估系统。
日常管理系统:在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应急物资信息系统主要实现物资的日常管理,包括定期更新、物资的多条件查询等。设立应急物资筹措和储备管理机构,对常用的救生类、医疗类、生活类应急物资进行筹划与管理。在储备环节上,可采用 ABC 分类法,借助实时计算机仓储管理软件(WMS)对常备物资进行管理,临时筹备的物资可跳过储备环节直接进行运输,要做好相关的信息统计工作。
决策支持系统:在监测与预警阶段,决策支持系统有效的决策处理过程,对物资的有效储备和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支持系统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建立区域应急物资储备、救援方案,实现对区域应急物资的需求数量和种类进行科学预测。系统综合受灾地的人口、地理、气象、环境等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种类和响应级别,计算物资需求种类、规格、每一种物资的最小需求量,消除因估算偏差较大而导致物资供应偏差的现象。该系统可以设计决策分析和决策模块。
信息系统:是基于WEB 的应急物资信息网络系统部分,适用于各阶段,实现区域应急物资信息。最大范围内的整合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区域应急物资信息,将区域应急物资信息共享范围扩大到各级政府及各应急救援职能部门物资储备和应急指挥机构,实现“横向”、“纵向”间共享,避免物资信息不畅通现象。该系统针对系统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可以设计信息查询、信息和信息检索模块。
配送跟踪系统:在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实现区域应急物资有效配送和实时跟踪。包括应急物资配送管理、应急物资发放和应急物资回收等功能模块。其中应急物资配送管理模块能够查询库存及配送能力,结合灾区交通、气象等实时条件发出配送指示和发货通知,科学合理地进行救援物资的调度;针对应急物资配送多灾害点、多配送点、交通、通讯、气象影响较大等一系列特点,使用GIS 物流软件进行路径优化;实现基于信息化的车队管理、运输计划、调度与跟踪、与运输商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集成);该模块使用运输管理信息(TMS)优化空运、陆运或水运等运输模式的组合,结合卫星定位系统(PS)、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无线通信(WAP)等重要技术,实现在途物资的追踪,并在必要时调整运输模式。结合现代物流技术,协议全国大的物流配送渠道,同时建立特殊物资的专用配送机制,实现物资的跟踪配送。,配送中心选址、物资车辆调度、路径优化、物资跟踪等问题。
反馈评估系统:监测应急物流系统的薄弱环节,即应急物流各环节运行有无瓶颈或短板的存在,是否存在不必要的环节,是否存在影响物流效率的环节,为及时改正错误改进流程提高效率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王文亮.应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3.
[2] 谢如鹤,宗岩.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5-58.
篇8
施工总承包管理是工程总承包的一种特定的承包模式,由于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多,各工种相互交叉作业,会发生碰撞,所以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文章论述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及更好实现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
现场管理;总承包方;施工质量
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概念,从单位上来说,包含了所有参与建设项目的施工方和所有相关的管理活动;从时间上来说就是从建设项目开工一直到完工交付使用,对质量问题的保修服务全过程。在施工现场时进行严格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施工现场可能会发生许多问题。
1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①标准化原则是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最基本的要求。严格遵守标准化原则,可让施工现场变得更加标准和规范,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效率;②企业的根本目标是经济效益原则。一定要把成本降低,尽最大的可能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产出,但要保证项目的质量是好的。在施工现场时,不能为加快进度和追求高质量忽略了成本,要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做;③施工现场管理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即科学合理原则。工程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科学化管理,对于所有的资源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大幅度的提高工人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
2总承包的施工现场管理
2.1施工总平面管理
施工总平面管理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临时水、电管线布置:对于已经存在的以及事先修建好的线路要物尽其用。当场地比较狭小时,为了防止出现安全隐患,要把线路埋设在地下;②运输道路的布置:对于已有的永久路基要充分利用,尽可能的不修建新的道路,并且要根据钢筋、现场仓库以及水泥库等堆放的位置相结合来进行布置,并且与场外道路要有连接;③材料堆场的布置:为了节省时间,方便塔吊等垂直运输设备进行运输,材料堆场应在其回转半径之内;④垂直运输和加工:要选择一个能够满足地下室和上部结构施工对材料的周转、运输的需要的位置来安装机械,防止死角以及阻塞交通的发生;⑤临建设施的布置:对于之前已修建好的建筑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若不是必要,就不要再进行二次搭建,这样还能节省成本,节约占地面积,重要的一点是,现场办公室与施工点距离应近一些。
2.2进度管理
项目的总承包管理单位,依据招标文件提供的工期关键控制点,与工程施工经验相结合,编辑制定工程施工总控制进度计划;科学合理的对总工期进行安排;对各专业给出阶段性的工期控制点;把所有专业包含在其中;并实施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项目部应建立一个工期管理组织体系,以项目经理为核心,调度人员、子项目负责人、班组长、作业队长以及计划人员辅助并参与。总承包管理单位有责任要求各分包单位上交分包工程的各类进度计划,统筹审核各分包工程的进度计划,编制总进度上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批。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有许多内容,例如工料消耗、形象进度、工程质量、施工产值等。施工进度计划的主要控制措施:①计划动员;②建立例会制度;③下达施工任务指令;④工程进度分析。
2.3施工质量管理
当质量方面发生事故时,对于事件要立刻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让设计院、质监站、施工单位对所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做出鉴定。查出原因,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处理,之后再进行验收。工程完成前,总包方要配备专门的质量检查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行多次检查和抽查。对于施工图纸,要认真仔细的查看,应及时发现并改善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施工验收规范以及质量评定标准要有详细的了解并且掌握。
2.4施工水电管理
主要有如下方面:①施工供水及排水管理。要根据整项工程中用水的区域和所需的用水量来统一规划整个施工现场的临时用水线路,并且进行统一管理。排水系统的设置以及完善是由施工现场情况来决定的;②施工用电管理。为不会因电而出现事故,应实施事前控制,临时用电设备也要进行合理的配置,用电方案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对于重点的施工线路为了安全,大多数都用电施工线路分开,并按照区域进行划分,做到科学合理的配置、有计划的用电、省电。
3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3.1人员管理问题
决定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源因素。保证施工队伍拥有创造力和非常好的纪律性,合理的组织分配材料,实施工程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就能够得到保障。为便于总承包对进入现场的各单位施工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管理,要进行身份识别。为正确识别其身份以及所属单位,可应用安全帽识别和工作牌识别。
3.2关键区域出入管理
当施工现场的某些区域施工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各种原因,要对进入该区域的施工人员进行限制。总包商将按照施工需要,规定能够进入该区域的人员数量。当有外人来施工现场时要进行登记,以备不时之需。
3.3施工安全问题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确保施工不会出现安全性问题:①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工作;②保证脚手架搭设以及对应的安全带等安全措施的安全,禁止乱搭电线,防火工作要做好。
(1)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些人会存在侥幸心理而去实施许多违规操作,并不会改正,就会非常容易出现施工事故,并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于施工人员要多多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把主观上的不安全隐患消除。
(2)当应急事项发生时的处理和应变能力要多多提高,重中之重就是做好急救知识,多进行事故处理预案演练等培训学习,把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升一定程度。
4结束语
总承包管理模式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每一项工程的总承包管理模式都是根据企业总体战略规划以及施工对象而进行制定和完善的。为了保证能够实现各项目标,应该定期组织业主、总包、监理、各分包参加工程协调例会,并且对于施工中的矛盾和各种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成败与总承包管理能力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若是能力高,就会成功,反之就会失败。所以企业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使总承包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炳叁.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7,(9):147-148.
[2]刘应国.石油化工项目采购施工总承包施工现场管理探讨[J].炼油与化工,2015,26(5):65-67.
篇9
第一条 为加强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水平,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及经营机构。监管机构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行业自律组织包括证券、期货交易所及其通信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期货业协会;经营机构包括证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证券、期货投资咨询公司。
第二章 安全职责划分
第三条 中国证监会负责证券期货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监督管理及组织协调。
第四条 证券、期货交易所及其通信公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期货投资咨询公司等是各自信息系统安全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单位(以下简称“主体单位”)。
第五条证券交易所负责证券交易、信息及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营。证券通信公司受证券交易所及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经营机构的委托,负责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营,保障交易、结算等业务数据的及时安全传送。期货交易所负责期货交易和结算处理、信息、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及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营。
第六条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负责证券登记、结算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营。
第七条 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会员单位信息安全保障的组织、协调工作。
中国期货业协会负责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公司等会员单位信息安全保障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八条 证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证券、期货投资咨询公司负责总部及下属经营机构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营。
第三章 安全目标与基本原则
第九条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确保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时效性、可审查性和可控性,切实保护市场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期货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十条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具体目标是:
(一) 保护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的物理环境、设备设施和运行环境,保证信息系统的环境安全;
(二) 确保信息内容的合法性,保护信息在采集、传输、使用和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时效性、可审查性和可控性,保证信息的安全;
(三) 提高证券期货业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安全专业素质以及安全管理与服务水平;
(四) 提高信息系统的可用率和灾难恢复能力,为业务的可持续性运行提供保障。
第十一条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 责任制原则:安全管理应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注重以法律手段明确与他方的责任关系,通过契约、协调等方式与他方进行责任划分,明确进行风险转移,通过责任主体制约他方。
(二) 规范化原则:遵循国内、国际的信息安全标准及行业规范,对信息系统实行等级保护。
(三) 全面统筹原则: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应贯穿于信息化全过程,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安全与发展并进,管理与技术并重,应急防御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四) 实用性原则:在确保信息系统性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资源,讲究实效,避免重复和盲目投资,积极采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成熟的先进技术和专业安全服务,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成本,保障安全运行。
第四章 安全保障要求
第十二条 主体单位应建立以安全组织体系为核心、安全管理体系为保障、安全技术体系为支撑的全面信息安全体系,保持三个体系稳定、均衡发展。
第十三条 主体单位应建立明确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
(一) 建立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层工作关系,明确信息安全主管领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指定信息安全执行岗位;
(二) 设立专职的安全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岗位,分别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实施和审计;
(三) 通过多种安全培训方式加强信息安全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十四条 主体单位应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一) 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策略和全面、可操作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和规范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与建设,确保策略和制度得到恰当的理解并得到有效的遵循和执行;
(二) 加强信息系统资产安全管理,保护信息系统设备、软件、数据和技术文档的安全,实行信息系统资产管理责任制,实现等级管理、密级管理,重点保护核心信息系统资产的安全;
(三) 强化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保护,执行严格的机房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和有效的物理控制措施;
(四) 建立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等各层面的安全管理流程,实现对信息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各个阶段的安全管理,开发与运营独立管理,严格执行日常的实时管理和定期管理工作;
(五) 实现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对信息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的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预防性的保护,选择适用、有效的安全措施。
第十五条 主体单位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一) 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二) 强化现有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对核心业务系统的重点保护;
(三) 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体系,监控核心业务系统,为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四) 建立全面的应急响应体系,制定规范、完整的应急处理和响应流程,定期进行应急恢复的演练和测试,完善信息安全通报机制;
(五) 按照不同的安全保护等级建立相应的灾难恢复体系,定期进行灾难恢复的演练和测试,确保灾难发生后能够充分发挥备份的效能,降低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对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情况组织安全检查,检查方式包括自检查、委托检查等方式。
篇10
关键词:工程施工;危险源;控制原则;有效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对于道路的施工质量与工期要求越来越高,在市政道路施工工程中,不仅要在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还要保证施工现场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能够保证安全施工,使施工中的危险隐患防范于未然,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满足城市化建设的根本需求。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危险源的概述
危险源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因素或状态。[1]辨识危险源是发现、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是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工作,不仅要识别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还要判断其性质,项目部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划分作业活动,并确定危险源。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一般危险源存在以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摊铺,土方开挖、外运和边坡支护,大型机械设备工作(如摊铺机、挖掘机、吊车),施工用电等等。本文中笔者结合亲身经历的市政道路工程,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加以探讨。
2控制及管理危险源的基本原则
2.1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危险源可以说无处不在,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危险源作为必不可少的要素影响着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识别现场的危险危害因素,确定危险源。2.2对检测出的危险源进行及时的控制以及管理。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整个过程中对危险源进行及时的控制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是保证施工安全以及质量的主要方式。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内容的变化莫测,更要提前制定出预防措施,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监测,针对新出现的危险源进行必要的评估,并作出相应的控制以及管理。2.3完善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是对施工中风险的预测以及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补救措施。实际施工中,难免会有出现突发事件以及紧急情况,通过提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事态发展的有效控制,不仅仅降低了事故对现场人员安全影响,维护了现场的秩序。
3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预防、管控过程
芜湖市高新区南区南经一路道路工程,合同造价3384万元,总长约3.2KM,总面积(含人行道)约68000平方米,工程量包括沥青混凝土机动车道、透水彩砖人行道、园林绿化、雨污水管等,工期15个月。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组建了危险源管理控制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牵头D—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产生的后果。组织各个专业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分解各个施工工序,认真辨识出每一个工序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一一列出管控措施。结合芜湖市高新区南区南经一路的特点,小组量化考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措施(受篇幅限制以下仅以沥青摊铺作业危险源为例):项目部危险源管控小组总计列出各个工序中的225个危险源,分别对其危险程度做出判定,指导施工全过程。最终,该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获得项目业主、监理等各方面的好评。
4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管理对策
4.1建立健全危险源安全监管体制。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企业必须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如LEC法,量化各个危险源,有重点、有目的地建立健全危险源安全监管体制,形成规范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使工程施工过程对于危险源的管理有法可依,并完善责任制以及监督体制,保障施工现场有序安全地进行。在危险源安全监管体制中,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享有的行使权以承担的责任,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实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危险源管理的合理科学性。4.2提升危险源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专业水准。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管理工作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掌控整个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死官”[3],掌握着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安全。因此,危险源管理工作人员不仅仅专职安全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都必须时刻保持对施工安全的警惕,必须在各项工作环节不仅要提升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水准,更要做到公平公正以及严厉,禁止一些违规操作,保证工程安全有序进行。4.3保障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为安全施工服务。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了科学合理的危险源管控方案,更重要的是必须要落到实处,不要走形式,这是减少安全隐患的重要保证。有些单位往往忽略这些措施,认为这些措施对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作用不强,不落实到实处,一旦危险源触发事故,不仅延误工期,导致人员损伤,给企业以及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5结语
无论在市政道路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对于危险源的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使得施工安全防患于未然,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以及降低了施工的风险,影响着施工现场的质量以及企业的效益。因而,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运用有效的危险源管理控制措施并落到实处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势在必行。
作者:宋伟立 单位:福建远方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朱晓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
- 上一篇:文化旅游项目策划方案
- 下一篇:商贸公司工作总结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