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发展集体经济计划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发展集体经济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级发展集体经济计划

篇1

为进一步推动我居产业富民工作,促进我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我居经济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有个自然庄,个村民小组,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二、发展方向

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鼓励农民积极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积极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打造特色品牌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进步,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必要性;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43-1

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1.1 在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时,一家一户的农户经营机制越来越缺乏竞争力,需要由集体经济来组织、协调与牵头,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一方面增强竞争力,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社会化组织程度也应不断提高,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有效的将农民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1.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挖掘自身优势,强化管理,盘活自身资产,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引导村干部发展资源性和资产性集体经济。

1.4 推行“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模式,搭建 “双赢平台”。由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村委会成员)领办合作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和农民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和产品联合等形式,采用领办、入股、出租等方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租、出让土地等措施,把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各自优势融为一体,公私结合,统分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一个新途径,在引导农民致富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5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当前农村主要工作,乡镇(街道)政府的任务主要是引导、信息服务、宏观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以村集体为主,并投入少量的资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以投入的启动资金、场地、房屋等参股。引导农民在经济实体内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农民专业社的当年利润和有偿服务来获得收入。

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指导农民自愿组建有现实需要、有生存条件、有发展空间的或大、或小、或综合、或专一的专业合作社,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下。

2.2 坚持“不求数量多,但求有生命力;不求参加人员多,但求职工真认可;不求规模大,但求效益高;不求起步猛,但求逐步强”的推进思路。坚持由小到大,发展专业合作社。

2.3 坚持由易到难,先由志同道合的少数人先组织起来,保证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组织能力、管理经验、市场拓展等相关要素的协调匹配,以后再逐步扩大发展专业合作社。

2.4 提高合作社信息化水平,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增强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合作社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合作社的信息化水平必须跟上时展的要求。

3 对如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3.1 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管部门,便于及时指导、协调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各相关部门依法行政,相互配合,根据各自特点和技术装备优势,共同搭建全社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组织制度规范化、服务领域扩大化、自身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

3.2 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对那些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服务设施全、带动农户多、社会效果好、产权关系明、分配机制好的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给予财政奖励,从而激发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

3.3 加强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的规范化指导工作,完善并严格执行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并按照章程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盈余返还、公开、奖惩等制度。

3.4 大部分合作社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专业人才,合作社成员虽然都是多年的种植户,养殖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新科技知识,还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探索专业合作社新形式,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任职,解决人才缺乏问题。鼓励农民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

篇3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农业旅游 经济发展 存在问题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作为农业大省的第一产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又是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从而又会促进第二产业良性发展的国民经济发展大计。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并将会对黑龙江省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积极的效应。针对黑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国内外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达到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的农业旅游经济,以此引领中国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带动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要着重研究作为农业大省、工业老基地的黑龙江省其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阻碍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达到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经济的真发展、好发展、大发展。

1. 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工业化问题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发展首先应该是工业化的发展过程。经分析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过程,而黑龙江却没有完成工业化,所以黑龙江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是工业化的发展,根据黑龙江省工业化的基本现状其农业旅游经济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旅游需求不足。农业旅游的旅游者主要是城镇居民,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主要是随着城镇居民的旅游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而黑龙江省工业化落后,城镇居民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出现富者的远距离豪华旅游和贫穷者的无距离零旅游。导致黑龙江的旅游出现农业旅游这种短距离的旅游项目需求的真空区域。这种真空区域的局面是要靠提高穷者的工业化参与程度来改善的。

第二,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旅游主体弱势。旅游主体是农业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中国的就业形势紧张,黑龙江省的就业形势更为严重,存在着严重的失业率;而农业旅游经济的实现是以充分的旅游主体存在为前提的,工业化薄弱的一个旅游市场是无法实现充分的旅游主体的,只有增加工业化从业者的人员绝对数量才能增加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旅游主体数量。

第三,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闲暇时间较少。工业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工业化过程,但根据黑龙江省工业化过程所处的阶段,黑龙江省的工业化过程还处在初级阶段,极不发达的工业化阶段。工业化进程中的从业者还处于一种甘愿受剥削的困苦时期,从业者们还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旅游的闲暇时间。

第四,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工资薄弱。劳动力过剩问题仍旧是黑龙江省面临中的问题,激烈的劳动力就业群体的竞争也因此降低了单位的用人成本,从而黑龙江省的工业化出现了劳动力工资薄弱的局面;工人的工资问题,是工人成为旅游者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

2. 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农业产业化问题

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农民的,农民是农业的从事者,也是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地接人员的主要构成群体。而农民的解放投身于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行业发展中去,这要依靠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这样才能解放更多的农村从业劳动力,更好更快的发展农业,发展经济。

第一,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旅游供给不够。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的科技含量还是比较落后的,经调查研究黑龙江仍然存在着木犁耕地等落后生产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忙于作物的耕作,农民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并参与到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农业旅游资源的供给中去。农业旅游资源的供给发展处于一种盲目的开发、发展阶段。

第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旅游时间错位。黑龙江省的农业耕作具有黑龙江的本地特色,黑龙江农作物种植是一年一熟制,存在春耕、夏休、秋收、冬闲的特点。往往“五一”、 “十一”这些传统的大节日,也就是旅游主体最多的时间内,旅游客体却存在着无法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时间错位现象。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则会大大改良这种时间错位现象。

第三,农业产业化中的旅游客体不完善。旅游客体的发展是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依托,其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一切的解放、发展、和实现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黑龙江省的农业滞留劳动力过多、劳动力没有完善的流动方向、其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不是单一的农业产业化问题;需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才能更加完善黑龙江农业旅游经济的旅游客体资源的开发、建设。

3. 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经济一体化问题

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实现过程,其中间环节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其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也是黑龙江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经济一体化关联度越高其农业旅游经济发展得越好。

第一,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旅游资源保障不到位。农业旅游经济也是包括吃、住、、行、游、娱、购的一种综合性的旅游经济。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是需要整体行业的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运行体。经济一体化过程就是旅游资源保障到位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保障不到位,都会导致农业旅游经济的下滑式发展。

第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旅游服务偏差。旅游按其本质来说是为了达到一种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其旅游服务可以说是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命脉,关乎到农业旅游经济是否能够健康持久良性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会导致各地方旅游服务的偏差过大,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应加强信息的公开化、减少旅游服务低差的劣质偏差。

4. 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政府引导化问题

政府的引导化对黑龙江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兴衰的重要作用。政府在农业旅游经济活动中具有监督、宣传、掌控、保障其健康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政府引导化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小。农业旅游发展的县域经济体的政策支持导向会决定一个地方的招商引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旅游软件以及旅游硬件的开发、建设和完善。

第二,政府引导化过程中闲暇时间掌控执行力差。旅游的闲暇时间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严格的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严格执行力才得以实现的。政府的执行力的强化是旅游闲暇时间的有力保障。政府的执行部门的执行力的有效实施才会有黑龙江农业旅游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三,政府引导化过程中宣传造势意识淡化。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政府应领军建设合理有序的网络宣传造势平台,让潜在的旅游者通过官方可靠的信息化平台了解更多、更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地的宣传造势活动。加强在政府引导下的农业旅游资源的系统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

结语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农业旅游经济在工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经济一体化、政府引导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会随着“四化”的发展而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会在“四化”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解决和完善。我们要不断在“四化”的过程中,加快黑龙江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达到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平衡,发展旅游经济,带动黑龙江省的整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恩富:《程恩富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篇4

关键词:衡阳;县域经济;主要问题;集群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031-02

一、衡阳县域经济集群化发展的条件

(一)人力资源方面

衡阳市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011年、2012年、2013年衡阳市农村劳动力总数分别为351.85万人、325.78万人、400.19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分别为156.26万人、129.67万人,164.68万人、139.89万人,168.08万人、140.94万人[1]。同时期,衡阳市又是湖南省第二高校聚集区,现有南华大学、衡阳市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4所本科院校和衡阳市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15万余人,每年可以为企业输入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力。

(二)特殊的自然资源和原料方面

1.衡阳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衡山是衡阳市旅游资源的高度集中之地,这里集中分布有衡山祝融峰、磨镜台、忠烈祠、藏经殿、水帘洞、方广寺、南岳古镇等8大景区,常宁市天堂湖――印山3A景区、衡东县的“水――四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耒阳市蔡伦竹海4A景、衡阳市古城、耒阳古城都是旅游资源的相对集中之地[2]。

2.矿产资源丰富。衡阳市境内已发现有铁、煤、铅、钨、锌、铜、锡、锰、萤石、高岭土、硼、重晶石、盐、石膏、大理石和钠长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中的铅、锌、铜均居全省前茅,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非金属中的纳长石位居全国第一;硼的储量仅次于辽宁省,属江南唯一的矿产地;化工原料中的岩盐和钙芒硝储量位居全省第一,有“非金属之乡”之称[3]。

3.衡阳市溪河纵横,水能丰富。境内河1.1km2以上的江河溪流393条,总境长达8355km,河网密度为0.55km/km2。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87.61万kw,可供开发量64.17万kw[4]。

4.森林资源丰富。已知衡阳市有兽类和鸟类200余种,其中,兽类30种,鸟类17目40科170种以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白鹳、河鹿(车獐)、中华秋沙鸭。全市有木本植物99科、342属、1047种。国家一级保护珍惜树种有银杏、金钱树、摇钱树、水松伯乐树(钟萼本)、绒毛皂荚、香果树等[5]。

(三)衡阳市工业园发展的优势

目前,已经编制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全市11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两年内新建300万m2以上标准厂房,引进50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其中,白沙洲工业园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初见成效;水口山经开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全面铺开,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界牌陶瓷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都扎实推进。2014年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以上[6]。

二、当前衡阳市县域经济集群化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

2014年,衡阳市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5.2∶46.8∶38。第一产业高于全国和全省5个以上百分点,而第二产业低于全国、全省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略高于全国和低于全省1个以上点,产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从综合实力和人均GDP看,衡阳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地区。2000年衡阳市工业化程度系数达到1,与1997年进入工业化社会的速度相比,衡阳市进入工业化发展时间晚了三年多。

(二)城市化水平低,制约了区域集成经济的形成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体。衡阳市城市化水平较低,2014年城市化水平为42.15%,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77%的10.6个百分点。衡阳市城市化水平偏低不仅仅导致二、三产业发展不足,而且还使城市下岗、半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从而影响农民增收,并带来城乡差别扩大的不良后果[7]。

(三)“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

虽然衡阳城市内拥有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从世界经验来看,衡阳城市群应该具备极其强劲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有利于高新产业集群的形成,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高等院校与高新园区内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一些高新园内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的科研院所少有联系,主要依靠自行研制,缺乏后劲;而研发能力强的高等院校科研所又未能成为科技园区内企业创新的技术源泉[8],缺乏合作互动性,从而阻碍了衡阳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

(四)产业布局较散,园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全市14个工业园区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产业链分别向上下游延伸,推动配套企业、关联产业加速发展,但产业布局分散,致使各园区发展不平衡[9]。

三、衡阳县域经济集群化的对策措施

(一)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主导产业战略

加快各县市产业兴城、产业融城步伐,严格按照全市产业规划布局,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优先”的原则,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主导产业,做活、做通、做透产业链条,实现差异发展。加强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制订完善“飞地招商”的具体措施和税收分成办法,实现市直园区与各县市产业共建,各县市之间项目互补[6]。

(二)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精心编制乡镇总规和村庄布局规划

切实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的控规和专项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加大集镇土地开发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加快集镇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照2020年底全市集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达到“10+2”的目标,每年重点抓好20个左右的小城镇示范点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农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创业。积极引导老乡回乡创业。保护特色古村落,强化产业引导和支撑,各县市每年重点选择一两个乡镇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6]。

(三)强化承载功能配套

不断加强县域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融合,打开县城进出口门户,加快衡云、衡西干线和各县城通往集镇的主次干道建设。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5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道路通畅,加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保工程”建设。积极参照市本级做法,完善城镇道路、公共交通、“两供两治”、配电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建设,确保县以上城镇公共供水厂水质达标,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0%、95%以上[6]。

(四)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快关联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扶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新兴产业,通过实施白沙电子信息产业园、特高压输变电基地、衡阳核电工业园、松木盐卤化工产业园衡、衡阳生物产业园、云集电子信息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集聚工程,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新兴产业园区。

参考文献:

[1] 衡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与思考[EB/OL].衡阳政府官网,2004-12-11.

[2] 黄华中.衡阳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09,(6).

[3] 张国华.衡阳市农民收入状况、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4] 衡阳市[EB/OL].中文百科在线,2010-04-14.

[5] 衡阳简介[EB/OL].湖南论坛.

[6] 邓润青,李生成.蓝图已绘就 奋进正当时[N].衡阳日报,2015-02-05.

[7] 肖黎,冯志坚,谷敏.衡阳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5).

[8] 戴双兴,李建建.企业集群与科技园区发展的战略选择[J].科技与经济,2003,(12).

[9] 盛荣华.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又好又快发展[N].人民日报,2009-02-20.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gyang County

LI Chuang 1,CHEN Xiao-liang 1,YANG Qin 2

(1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nan industry college,Hunan 421008;

2 business colleg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China)

篇5

煤炭物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主要包括煤炭的开采、洗选加工、储运和综合利用4个环节。在上述各环节中,应自始至终贯穿绿色运作的理念,煤炭物流的良好运作离不开高效节能和安全优质。煤炭企业只有对煤炭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并在物流过程中做到环境保护,同时将煤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才能保证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世界煤炭资源大国,根据2016 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15 663. 1 亿t,与十一五相比增长16. 8%。但我国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外现代物流起步早、发展快,国外学者对煤炭资源绿色化发展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RommertDekker等人基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问题研究了绿色物流运筹学的贡献和挑战;Harilaos N. Psaraftis研究了以环境为重点的绿色海运物流,提出实现海运物流双赢的解决方案。可见,国外对绿色物流的研究比较先进,对我国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有很多的启发之处。

首先,煤炭物流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体,虽然在煤炭资源总量上十分可观,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巨大的差异。我国接近80%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而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煤炭资源需求更大,因此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煤炭物流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20112015年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煤炭资源储量的增长必然增加对煤炭物流的需求;而从2013年后煤炭储量增长率大幅下降,说明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增速减缓,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煤炭行业相关企业需加快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提高煤炭资源保护意识和利用效率。

其次,煤炭运输网络不断完善,铁路运输地位愈加凸显。我国煤炭物流体系中铁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以水运和公路运输为辅。现有北路、中路和南路3个重要煤炭运输通道,运输体系以晋陕蒙(西)宁甘地区的煤炭外运为主。同时,由于煤炭资源分布和消费格局的不平衡,煤炭运输大通道和港口布局需不断调整,以满足煤炭物流发展的需求。

最后,煤炭物流企业要加快发展步伐,向专业化、信息化和高度社会化的综合物流企业迈进。根据2014 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煤炭物流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10个年综合物流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的企业,以带动一批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出现。为实现此规划目标,煤炭物流企业必然要在压力下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的运作水平。而我国物流起步晚,煤炭物流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物流供应链,煤炭物流企业的先进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程度。

2 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现代煤炭物流管理理念

现代煤炭物流管理需顺应整个世界煤炭物流发展的趋势,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煤炭物流的发展要高度专业化和信息化。我国煤炭企业大多采用传统煤炭物流管理,管理方式粗放,服务功能单一,导致经济效益低,缺乏竞争力,服务效率和工作水平很难适应客户的需求;当前我国呈现煤炭生产企业、煤炭消费企业和第三方运输企业三方独立的局面,联系不紧密,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2.2 运输通道建设滞后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由于东部沿海地区需求量更大,运输通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铁路运输无法满足煤炭物流的需求,僵化的铁路管理体制等问题导致铁路运力严重不足,部分运输成本不得不转由公路承担,这不但浪费了能源,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运输通道建设滞后,严重影响我国煤炭物流向绿色化发展转型。

2.3 煤炭物流绿色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煤炭物流绿色技术和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需求不匹配,绿色技术实施的效果不尽人意。首先,煤炭物流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从而导致物流综合利用效率低且社会能耗高等问题;煤炭物流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技术不健全,如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煤炭储运和搬卸过程中的扬尘等均未得到科学地处理,不仅浪费了煤炭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2.4 政府政策驱动力不足

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政策驱动力严重不足。煤炭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低价格、低投资等问题。行业目前的竞争力在我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煤炭产业本身的力量是推动煤炭产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动力,同时政府和相关支持部门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大量有关资源保护的政策,但还没有制定出完全适合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激励和引导政策。随着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煤炭企业对利益的强烈追求,若没有政府的有效调控,很难实现由传统物流模式向煤炭绿色物流的转变。

2.5 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意识薄弱

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意愿和积极性偏低,煤炭物流企业良莠不齐,呈现松散、小、弱等特点,尚未意识到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2.6 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

从煤炭供应物流到煤炭废弃物流,从煤炭开采到煤炭利用,整个过程的各环节中均包含着一系列非绿色因素,对环境和资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煤炭挖掘和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资源回采利用率低问题,煤炭加工和运输过程会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大气环境,以及煤炭废弃物的重复利用度不足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等。

3 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模式探析

3.1 绿色物流供应链建设

煤炭企业需强化供应链管理,根据生态设计出一条绿色物流供应链,将绿色物流意识渗透到煤炭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中,实现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等,有效整合全球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提升流通加工能力。煤炭物流企业应加快发展步伐,向高度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具备多式联运能力的综合物流企业迈进。同时,绿色物流供应链建设离不开政府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建立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相关标准,鼓励支持企业加入到绿色物流供应链建设中。

3.2 物流增值服务

(1)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煤炭企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是高效率、低成本运作方式的

重要保障。我国大多企业采用自营物流,要充分发挥优势,就必须建立庞大的物流网络,但他们并不具备这一实力。因此,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流模式。

(2)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监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服务,在物流流程控制和优化方面能带来显著的效果,提高物流效率,保证物流运作信息准确和有序高速运转。煤炭物流信息平台是建设现代化、一体化和综合化煤炭物流企业的必然要求,是煤炭物流企业实现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的重要基础。

3.3 技术绿色化

技术绿色化包括煤炭开采技术绿色化、运输技术绿色化、加工包装技术绿色化等。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大力推进煤炭绿色开采,鼓励煤炭企业以最小的生态环境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效益。使用先进的防尘抑尘技术,以及运输工具低碳化等。同时,要想开发绿色技术就需要培养大量人才。煤炭企业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研发人才,还需要重点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管理以及物流信息开发维护等多方面的综合人才。

3.4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全面筹划和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设施与业务的现代化水平。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储配基地、物流园区、交易市场、铁路运煤通道等。增设煤炭储备基地,扩大物流园区规模,增加煤炭交易市场和提高铁路通道煤运能力,打造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才能以更优越的条件满足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需求,保证煤炭市场高效有序健康运作。同时,还要配合相关管理体制的改革,如铁路部门改善僵化的铁路管理体制,增强为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服务的意识。

3.5 多产业联动发展

加快煤炭物流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多产业联动发展,发挥煤炭物流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首先,加快煤炭企业的升级,以现有的大型煤炭企业为中心,整合其他小型煤炭企业,建立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实现更大规模上的资源整合和物流服务一体化;其次,推动煤炭产业与铁路部门、制造业、金融业以及其他耗煤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快各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市场发展注入新活力。

3.6 煤炭逆向回收物流模式

我国制定了《循环经济法》和《环境保护法》,鼓励发展逆向回收物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发展煤炭回收物流可以最大效益利用煤炭资源,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煤炭回收物流,可以采用内部回购制,即物资市场在实行内部市场化的前提下,成立专门的回收中心。这主要包括2 方面的工作:①对已产生的废弃物流进行处理利用,变废为宝。②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废弃物流的发生量。同时,煤炭企业应与逆向物流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就环保问题进行常规性的沟通与交流,这种环保性的交流有利于信息的流动和共享,进而促进煤炭逆向回收物流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识不断增强,逆向回收物流是企业构造其循环经济、实现绿色环保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