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教案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小学古诗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气势磅礴 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望洞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动力设备拆装;实践教学;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80-03
一、引言
目前航运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与海运安全形势的变化对海船船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船员出现了结构性的短缺,专业化的高级船员紧缺情况日益严重。轮机工程专业作为航海类院校的一大主干专业,应结合21世纪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认真研究航海类专业的特点,加大改革力度,培养出适应现代航海事业发展的新一代轮机管理人才。学生要成为管理级的轮机人才,必须要考取海船轮机适任证书才能上船任职,海船动力设备拆装实践是轮机工程专业考取海船三管轮适任证书重要的、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本方案设计目的是:研究一套有效的、实用的实践教学方案为学生考取适任证书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拆装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故障、处理故障的能力以及提高实际管理与维修技术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设计了动力设备拆装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
二、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兼容操作级与管理级的要求,具体规划如表1所示。
2.设备与人员配置。将柴油机零部件拆装检验测量中的主轴承拆装、曲轴拐档差测量、喷油泵拆装、喷油器拆装、空气分配器拆装单独出来,与增压器拆装、分油机拆装、辅助锅炉拆装一起统称为单项拆装,其余项目合在一起称为柴油机拆装。按每班40人将每班学生分成8小组,每组5人。将专业课程教师与实验室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实体,共同完成学生的综合训练,动力设备拆装需配备指导教师4名12人次。设备与人员配置见表2。
3.拆装操作流程。动力设备拆装操作流程可参见表3。
(1)柴油机拆装由2名教师指导,每个教师负责1个项目(2小组),每小组至少拆装1个缸。
(2)其他单项由2名教师轮换指导,保证每天有4名教师进行指导,每个教师负责1个项目(2小组)。
(3)喷油设备、泵浦设备每个学生1套,其他设备每5个学生1~2套。
三、方案评估与分析
实践教学方案充分考虑了国际公约和国家要求,同时考虑了专科教育的特点与连续性,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能够满足新规则要求和未来船舶轮机管理的需求。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操作,能够让学生对动力设备结构组成与拆装检修等有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基本技能。但该方案项目过多,又采用集中训练方式,需要配备至少4名指导教师进行轮换,特别是学生班数多时,教师工作量大,易于造成工作疲劳;学生分组较细,实践教学场地要求较大,易耗品消耗较多,因此要求保证易耗品的连续供应。
四、教学实践情况
该方案与评估先后在我院航海类轮机工程专业轮机091、092班和轮机101、102班专科共四个班,进行动力设备拆装三管轮评估项目教学实施。结果表明:采用集中拆装操作方式能在学生评估完理论项目之后给予必要的实际技能综合训练,方便于教学的计划和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动力设备拆装三管轮评估项目的通过率,其中09级通过率为83.5%,10级轮机通过率为97.7%。表明该方案在实施中的可行性和持续性较好。随着指导教师对方案实施的熟悉性增加,相信学生的评估通过率会稳定在一定的高度。本课题组认为既要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又要立足于我院实情,采用本方案,可以增加和强化理论教学时的现场教学,同时结合新编《动力设备拆装》指导教材,保证动力设备拆装实践性教学的严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拆装过程的控制和指导教师的教学。
五、结束语
我国航海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船员短缺导致船员培养的周期缩短,实际与理论存在一定脱节,不利于船员素质的提高,因此新的规则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条件。现行培养海船船员的国际新标准《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我国在此基础上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规则条例第十条明确了适任考试是取得适任证书的条件,适任考试涵盖理论考试和评估两部分内容。我们应该改变过去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性教学的思想,将航海教育的重点从传播知识转移到实际技能的培养上来,即更注重实践性教学的投入、研究、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满足21世纪对航海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经1995年缔约国大会通过修正的)[Z].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9-294,5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Z].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218-221.
[3]黄加亮.陈景锋.动力设备拆装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案比较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1,(3):76-82.
篇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是通过水和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使学生建立物质跨膜运输的感性认识,从而理性地认识到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第4章第2节“膜结构”、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奠定基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性活动奠定基础。
作为一节创新课,作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强调内容的完整性,以“实例”为基础,设计实验思路为主,辅以实验演示,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的结论,这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及教学重点。
2教学实施的程序
2.1引入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由墨汁滴入清水的扩散实验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渗透装置中的现象,辅以视频动画演示,设计“问题串”驱动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液面会上升?水分子从哪里进入?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漏斗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进入学习情境。根据问题引导,总结出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
教学意图:以实验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生活现象说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说出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
2.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细胞是不是相当于渗透装置。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识图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3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由生活现象引入,提出问题:“糖拌西红柿”后碟子中的水从哪里来?
展示:成熟植物细胞结构图。引导学生思考出碟子中的水主要来自植物细胞的细胞液。
探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吗?
(1)提出问题: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吗?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探究?
(2)作出假设。
当一个问题提出后,我们必须结合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必要时还要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并且作出尝试性的回答。
(3)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思维:
①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原生质层,肉眼能不能观察到?所以我们需要选择什么仪器?
②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更合适?
分组,提出要求,学生讨论期间与各小组交流,了解学生设计的方案。同时制作好两个临时装片,一个滴加清水,一个滴加蔗糖溶液。
请2~4个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互动。
(4)实施实验。
在互动显微镜下给学生展示实验现象,提出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概念。
(5)分析证据。
(6)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师总结水分跨膜运输的特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分组汇报。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从植物失水的宏观现象人手,激发学生探究微观层面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的欲望;由水进出细胞要通过的结构.提出原生质层的概念;明确“提出问题”的原则:所提问题应该有价值及可探究性;通过探究案例的亲身设计、师生交流、教师点评、案例展示、自我修正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逐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语言表达、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实验现象的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求实、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
2.4水通道和离子通道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介绍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两位在水的跨膜运输和离子跨膜运输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展示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的照片。
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了励志教育,升华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2.5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由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引出是不是所有的物质跨膜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出示事实,引导学生思考。
实事1:人体甲状腺滤泡内碘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
实事2:水稻细胞吸收大量的硅离子,而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硅离子。
学生活动:分析教师提供的事实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意图:训练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篇4
关键词:城市交通;系统方案;西安市
1 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需求也日益膨胀,人们在享受着汽车时代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遭受着交通拥堵的困扰。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量是传统公共交通所无法承担的,城市发展与交通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对于西安这样的省会城市,在城市逐渐加快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越来越拥挤的进入西安市就业人口的增长,与城市的公共交通拥挤。所以对西安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城市规划研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
2 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目前部分较发达城市,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系统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智能化综合调控能力有待全面提升。有很多系统没有完善的后台维护管理功能,管理不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不能及时的城市交通状况,很多系统没有后台的维护管理功能,交通信息不能实时的更新。
西安市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体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积极探索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并初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规划和实施研究,系统的研究框架是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以国家城市标准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为基础,以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提出了总体建设原则、具体建设内容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3 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
根据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以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特点,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
(1)西安市构建的交通管理系统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的政策、标准和规范。
(2)系统具有兼容性,设计的规模应根据西安市城市交通需求,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具有模块化结构的参考。
(3)充分满足城市交通管理和安全保障的需要,本着整体规划和统一安排,分批实施,逐个完善的原则。
(4)保证系统的高质量的同时,考虑到城市交通和经济现状的基础。
(5)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构建满足西安市未来发展的城市交通管理的系统。
4 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城市道路的利用率,公共交通的利用率,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交通使用者和管理者。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是一套在城市范围内能够实时、准确、高效的服务于交通使用者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完善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成统一的应用平台,能够协调西安市的人、车、路相互之间的关系。该系统涵盖了智能交通建设的三个层面,结构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1)交通信息采集:路口采集系统、环路数据采集、闭路电视监控、 车牌识别系统、GPS系统、民警与公众报警等。
(2)交通信息数据传输,包括有线通讯网络、无线通信网络。
(3)交通管理信息应用和服务:应用服务器、接入网关、内网交换机和数据库。
交通管理信息平台,将采集来的实时交通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把有用的交通信息实时的出去,可以实现交通信息的共享。实现各种交通管理信息共享服务的整合,满足公共交通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为相关部门提供交通信息。
5 结束语
通过对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相关技术的分析,结合当前的现代城市的交通现状,提出了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和系统结构机制。此系统实施不仅为解决西安市城市交通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胡希捷.城市规划要重视公共交通引导[J].城市交通发展,2012(04):9-9.
[3]马晓焱.城市常规公交站点设置方法与交通影响评价[D].合 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4]尹乾,周媛.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与和谐交通建设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20-22.
篇5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是政策性管理,通过交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来影响整个城市的出行交通总量。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方案设计要包括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分析与控制、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和道路交通运行组织三个方面。
(1)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分析与控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和机动车的拥有量将会继续增长,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道路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因此,针对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矛盾,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从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结构、功能、特性出发,分析具体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包括道路、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所能适应的交通需求量;二是从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外部环境特性出发,分析在一定的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目标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可能的发展规模及容许的机动车保有量。
(2)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根据交通调查得到的当前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状况及未来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结果,科学地运用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与管理措施,制订当前交通结构合理引导及未来交
通结构优化的政策性实施措施及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战略。在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过程中,通过对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速度、车辆拥有量发展速度及车辆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各年度各类车辆拥有量控制规模及各阶段各类车辆拥有量发展速度控制值。
(3)道路交通运行组织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组织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主体之一,道路交通运行组织涉及到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两方面的管理措施,可结合具体的道路网络及交通流量、流向,综合运用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及措施(如局部区域内道路在某一时段内禁止某种车辆通行或出行、单行线、公共交通专用线、各种禁行线、交叉口转向限制等)。制订交通运行组织方案,合理组织交通流,均衡交通负荷,从而提高道路网络运输效率。
二、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管理,通过对交通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及相应技术措施的实施,来提高交通设施容量,均衡交通负荷。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措施是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实施的基础,在制订城
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时,应根据规划方案的要求和当前管理设施的建设现状,制订出管理设施的建设规划方案。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主要包括道路横断面交通设计与管理、道路交叉通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与管理、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等内容。
(1)道路横断面交通设计与管理。道路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分车带等部分组成,对道路网络中交通拥挤严重或根据预测在未来可能出现严重拥挤的道路路段,应进行道路横断面交通功能设计。横断面交通功能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交通资料,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给予合理的布置,使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道路交叉通设计与管理。对道路网络中交通阻塞严重或根据预测在未来可能出现严重阻塞的交叉口进行专门的交通设计,包括道路交叉口几何设计、交通渠化设计和行人过街道设计等,以提高交通阻塞地区的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在交通系统管理规划中,应根据现状的或预测的交通量,提出道路网络中各交叉通管制方式(信号控制交叉口、无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及优先管理交叉口)的选型与建设方案。
(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给道路使用者以明确的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是交通管理规划过程的重要环节。规划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划方案评价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通过分析交通管理措施对交通流的影响,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4)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对现状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效果进行检查,结合交叉口渠化设计对现状交通矛盾突出的信号交叉口信号控制形式和配时方案提出近期改进方案;根据城市道路网建设规划成果提出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想;并提出远景城市区域信号控制系统建设目标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目的一是分析交通管理措施如何影响城市交通结构及网络交通流;二是预测交通管理措施下的城市交通系统交通流运行指标;三是分析交通管理方案是否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从而避免交通管理的决策失误,对管理方案的最终确定和滚动调整起决定性的作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过程包括:
(1)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信息化处理。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过程是借助于计算机所进行的交通仿真模拟过程,整个过程必须借助于交通系统分析软件进行。因此,首先必须把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抽象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即信息化处理,包括道路网络信息化处理及交通管理措施信息化处理。
(2)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流量分配模拟。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流量分配模拟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核心技术。交通流量分配模拟的关键是交通分配预测。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矩阵(由预测阶段获得)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常交通分配模型分为平衡交通分配模型和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
(3)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效果分析。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取决于规划要达到的目标。对于某些局域性的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某个局部区域、某条道路或某个交叉口的交通改善管理方案)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来评价管理方案的效果:一是对整个城市的总体交通质量改善的评价(如总体交通负荷、平均车速、平均延误、网络交通流的均衡性等几个常用指标),二是重点考虑所研究范围内的交通改善。评价指标可根据方案目标而定。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通过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来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为多数城市所接受。但是交通管理工作不应只是忙于解决已经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还应站在战略高度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超前研究交通管理对策,即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实现长效管理。制定交通管理规划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炜,徐吉谦.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应用[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2]巾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50220-9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24-26.
[3]肖秋生,徐慰慈.城市交通规划,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篇6
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从97级和98级贫困生中随机抽取80名学生作为贫困生组,其中男生69人,女生11人,农村学生75人,城镇学生5人。再从3个系抽取3个班(贫困生除外)74名学生作为非贫困生组,其中男生57人,女生17人,农村学生32人,城镇学生42人。采用贫困生组和非贫困生组比较法,选用了5种心理测试量表:(1)症状自评量表(SCL—90);(2)生活事件量表(LES);(3)康奈尔健康问卷(CMI);(4)焦虑自评量表(SAS);(5)抑郁自评量表(SDS[1])。由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在统一指导语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测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心理健康是青年成长发展中可依赖的最重要的资源,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预防心理疾患,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如下方面:
培养健康人格。人格是人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健康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源泉。人格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可塑性,健康人格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并完善自己的人格,对健康人格的核心特质,如自信、合作、适应、真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进行训练。[2]树立自尊、自主、自强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现代人的心理特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在自我选择、自我成长方面具有自觉意识,学会自主地确定个人成长的发展方向、发展计划和发展行动,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进行情绪教育。情绪是一种与人格、社会适应、创造能力密切相关的心理状况。从本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SAS和SDS测试结果可知,较多的贫困同学有不良情绪反映,不善于调节情绪的困扰。因此应对学生的情绪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情绪教育,培养学生准确知觉、理解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善于用积极健康的情绪直面环境,推动学习,对情绪进行成熟的调节。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际关系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约束性关系和协作型关系。协作型关系强调通情达理的协作,在交往中能做到角色转换,扩大心理相容性,能够容纳自己,也能容纳他人,人与人之间自在、愉快、友好地相处,享受友情的滋润。心理健康教育基于这一思路,教育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努力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贫困生成长,助人自助的教育过程,力求充分考虑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温暖、尊重和信任的教育环境,提供更多的指导鼓励,并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将8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以便进行效果评价。在时间安排上,先开设讲座,讲座之后进行团体辅导,同时针对一些同学进行个别辅导,最后进行心理训练活动。
1.开设心理讲座
心理讲座每半个月开设一次,共进行5次讲座,“心理健康标准介绍”、“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心理调节”、“人格特质及人格测试”、“情绪的认识和调节”、“环境协调与人际关系”等,重点放在健康人格和情绪调节教育上。心理讲座要帮助学生更新健康观念、人格观念和素质观念,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健康人格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要帮助贫困同学形成对贫困的正确认识和健康心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自尊自爱、自律自重、自强不息,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2.团体辅导——贫困生成长辅导小组
团体辅导以成长为主题,将自愿参加的32名学生组成4个辅导小组,由2名接受过“小组辅导训练”的教师担任组长。首先制订团体辅导计划书,拟订小组的名称、性质、目标、时间、设计依据、团体结构、保密原则及效果评价。成长辅导小组是有生命的、同质的、动态的团体,小组辅导过程是建立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同感、真诚、接纳的气氛之上,自由交谈,经验分享,资源共享。成长辅导分为四个阶段:小组创始活动、认识自我、成长经历和成长目标。以探索辅导小组开端、自我认识为基点,回顾成长经历,以重建成长目标为结束,对成长有了新的领悟,建立起个人成长目标。通过小组辅导,使个体成长发挥极大的潜能,形成了团体动力。
3.个别辅导
咨询老师在个别辅导中表达了对贫困同学的理解支持和疏导抚慰,采用情绪疏导、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等基本辅导步骤和方法,分析无助、困惑、自卑的原因和后果,帮助学生直面环境和压力,进行自我意识、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支撑起他们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强化自尊、自立、自信的主体意识,积极追求知识,发展自我。
4.心理训练——人际交往训练小组
人际交往训练是以交往能力培训为主、传授交往知识为辅的一种心理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旨在通过对心理训练方案的实施,采取强化的训练方式,对合作、自主、责任心等核心人格特征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知识与技巧,改变和增强各种社会交往能力,塑造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建立起协作型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训练的理论依据是行为改变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其基本假设要点是:社会交往技能是能够习得的,可以从干预训练中学习交往技巧,获得技能,而且在实际的环境中指导并解决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训练分为四个阶段: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训练、语言训练、身体语言训练、开放自我训练。整个训练过程由一个一个训练活动组成,每个活动都包括创设情景、协作学习的过程,将学生引入一个与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扮演中获得感受、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交换、协商、辩论、分享,加深对活动的理解,澄清非理性的想法,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人际交往训练就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将认知的、行为的、情感的心理过程和谐地统一起来的能力训练。
四、结论与分析
在对干预组进行了近一年的多种教育方式组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后,课题组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再次进行心理测试,将心理健康教育前后的测试结果相比较。由此可见,受教育后,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效果是明显的。这一结果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学习以科学态度和理性的方式处理问题,发展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两次心理测试前后近一年,各种量表的结果相比有减小趋势,分析其原因,一是可能存在前测效应,二是有的学生已度过新生适应期。
篇7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关键信息:①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②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一)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同类项的定义。
2.合并同类项法则。
3.多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二)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三)解决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情感与态度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
教学评价方式:①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②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③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媒体:多媒体。
五、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 )①(a-2b)2=a2-2ab+b2
( )②(2m+n)2=2m2+4mn+n2
( )③(-n-3m)2=n2-6mn+9m2
( )④(5a+0.2b)2=25a2+5ab+0.4b2
( )⑤(5a-0.2b)2=5a2-5ab+0.04b2
( )⑥(-a-2b)2=(a+2b)2
( )⑦(2a-4b)2=(4a-2b)2
( )⑧(-5m+n)2=(-n+5m)2
3.小试牛刀
①(x+y)2=______________;②(-y-x)2=_______________;
③(2x+3)2=_____________;④(3a-2)2=_______________;
⑤(2x+3y)2=____________;⑥(4x-5y)2=______________;
⑦(0.5m+n)2=___________;⑧(a-0.6b)2=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p34随堂练习,p36习题。
篇8
[关键词]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实现对教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极大地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档案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数量也大幅度增加,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使得档案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各高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
信息化技术为各类工作的高效开展都提供了极大便利,尤其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因此,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再加上档案管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学校管理人员未从根本上重视这一工作,进而导致教育资金分配不到位、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造成不利影响。
1.2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具有较高要求。但从当前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对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比较有限。受传统档案管理思维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学习信息化技术时就存在较大难度,学习效率低下,应用能力不高。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1.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无论是从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上来看,还是从管理体制的完善度上来看,其都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档案管理在教育工作中的关注度较低,且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各个学校的信息管理相对比较独立,信息共享不畅,这对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降低。
1.4教育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系数不高
教育档案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利用网络与学校或者是教育机构进行频繁的联系或者说是信息输送,传输的信息可能包含较多机密信息,这些机密信息应得到充分保护。但很多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在进行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方面问题,导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若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盗取,将会给国家或教育部门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很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教育机构也是如此。在信息化时代,各教育机构都存在大量信息,如果利用传统方式进行信息管理很不现实,这就需要我们对教育档案的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使用最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以保证教育信息处理的效率。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符合时代潮流且满足教育需求的,因此,加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尤为必要。
3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对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树立对工作开展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保证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的统一化管理,使各个学校管理人员提高对这一工作的认识,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科学分配教育资金,及时购进相关设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准备条件;最后,完善教育档案管理体制,实现对各个学校的统筹管理。
3.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的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对档案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时展的需求,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就必须打造出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首先,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信息化技术培训活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其次,建立考核机制,使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加快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帮扶制”“激励制”等方案的制定,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育档案管理团队。
3.3建立健全教育档案管理体制
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能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是企业招聘人才时的一项重要依据,实现教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十分有益。首先,为教育档案管理建立统一的标准。教育档案的数量较多、种类不一,如果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会造成档案查阅、编辑难度增大,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人员行为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能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防止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懈怠心理,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系数。最后,在对教育档案进行管理时,还应该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标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各类信息的交互提供可能。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的共享性,但同时也使信息安全面临更大地挑战。因此,必须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化管理。
3.4提升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安全系数
首先,在进行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不断加强信息的安全程度和保密性。其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保证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最后,教育机构在传输保密信息时要慎重,保证教育机构内部的局域网与外部网络相对隔离,杜绝信息泄漏事件的发生。
4结语
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学生档案信息,而且能有效降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我国教育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失范”与相关对策分析[J].卷宗,2014(5).
[2]姬鹏华.论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8).
篇9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74-02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辅导书和老师,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1.3 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时还会处理一些课堂的突发事件,因此一堂课中,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情况下,只能勉强将计划的任务完成,很难再有时间去照顾个别同学,长期下来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积累越来越的问题。
1.4 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来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基本上一堂课老师会占据五分之四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将主观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讲解。
2.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设计与开发诗歌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
2.1 系统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几个因素出发,系统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并且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出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教师则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2.3 参与性原则。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学习,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类型:概念性、事实性知识。
对教材的分析:高中诗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够有贤能之任,助自己实现宏图大愿。
对学生的分析:高中生时期的学生,内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当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创作中;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理解诗歌中作者内心的政治情怀。
课前准备: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故事;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创作诗歌时内心的情怀。
安排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阅读、老师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音频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音频播放进行朗读、观看幻灯片解决讲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吸引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幻灯片的观看,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圆满的完成了诗歌《短歌行》的教学任务。
篇10
关键词:立体交叉;匝道;交通量
0背景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赣州,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文化资源丰富、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最具潜力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红旗大道作为主城区的东西向交通要道,与城市连接线赣南大道之间的交叉等级要求较高。红旗大道需要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能够快速疏散城内交通,不能有过量的交通流在此聚集。因此,该立交应该建设成为一个直行畅通连续,出城转向快速便捷且进城便捷亦能有所控制的服务性立交形式,以适应城市的交通发展需要。
1项目现状
红旗大道近期将与赣南大道同步实施改造,红旗大道规划红线为60m,其穿过赣南大道后称为红旗大道东延伸,东延伸穿越京九铁路,与站东新区的工业区实现联系,其红线宽度为30m。红旗大道与赣南大道天然处于分离式跨越形式,红旗大道处于低谷,下穿赣南大道主线,四周虽无建设用地,但均是低山丘陵地带,选择合适的立交形式,将会减少开山挖方量,同时,由于红旗大道距离贡江大桥距离很近,其匝道形式的选择将会影响到贡江大桥主桥桥跨,因此,贡江大桥也成为红旗大道匝道选择的控制性条件之一。
2设计原则
功能协调、定位分级、经济高效、安全美观。
3立交选型确定
1、主线路段通行能力
研究目标年确定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主干路50km设计时速的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为1690 pcu/h・lane。
单向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ngkm・δ
式中:N-单向设计通行能力,(pcu/h);
经计算,城市主干路单向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2501.2δpcu/h・单向,单向三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3515.2δpcu/h・单向;单向四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4394.0δpcu/h・单向。单向辅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640.0δpcu/h・单向。
2、节点流量预测
特征年交通量总计2010年4023 pcu/h,2020年6456 pcu/h,2030年8334 pcu/h。
3、立交形式的选定
红旗大道近期直行流量不大,但随着站东区的工业园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与主城区联系的直行交通量将会增加。站东新区与贡江大桥通过红旗大道同水东梅林片区的联系增长较快,需设匝道实现沟通。转向交通中,主城区的红旗大道与赣南大道北,即贡江大桥的联系是主要的转向流量。经过深入比较分析,并考虑了近远期结合,得到以上的立交形式。
1实现主城区与贡江大桥方向主流向的转向沟通,左转匝道采用半定向形式,左右转匝道均为双车道匝道,满足其交通转向。
2、贡江大桥北与站东新区(红旗大道东延线)沟通的转向交通,由于在红旗大道东侧距离贡江大桥过近,考虑利用定向匝道的迂回空间设置苜蓿叶匝道。
3、红旗大道东延伸到赣南大道南不具备设置匝道条件,可以通过道路绕行解决。
4、红旗大道东延线和贡江大桥北的右转匝道受到贡江大桥的距离限制,在红旗大道平面单独设置分离车道,以满足纵断面设计要求。
5、其他方向均采用右转直连匝道。
4 设计要点分析
1、平面线性设计
红旗大道立交线位图
根据该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地形、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主要平面线形的要素。红旗大道是设计车速为50km/h的城市主干道,线形等级相对较高,尽量保证其舒展、流畅,由《规范》中可知,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半径一般最小是700m,而本设计采用1000m,符合规范要求;匝道设计车速为30km/h,将F匝道设置为环形匝道,C匝道为半定向匝道,其余匝道为右转直连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为35m,大于《规范》中超高ih=6%最小半径为30m的要求,回旋线参数最小值为35m,回旋线最小长度为25m,文中亦满足要求。除了以上参数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之外,还应注意匝道端部的过渡。
2、纵断面设计
匝道纵断面线形受主线的纵坡限制,以及匝道与匝道、匝道与主线相交处标高的控制。匝道最小纵坡应满足纵向排水要求,不应小于0.3%。并应注意匝道的拉坡范围应该以车流分合流端部作为起点或终点,在分流合流前的部分应随主线的纵坡和横坡变化而变化。但在具体确定分合流匝道的起点和终点高程以及横坡时要综合考虑主线的纵坡和横坡,匝道在该处的纵坡、横坡不能简单地取主线的纵坡、横坡,这样在理论上是不连续的。设计高程均为设计线处的路面高程,设计时主要考虑桥梁长度,在交叉设置以及平、纵组合的基础上,尽量放缓坡度,避免过大的起伏,以增加行车的安全及舒适度。
本互通立交设计车速30km/h,出口匝道上坡及入口匝道上坡最大纵坡不得超过5%,出口匝道下坡及入口匝道下坡最大纵坡不得超过4%,匝道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值为400m,最小竖曲线长度一般值为25m。设计中半定向最大纵坡为3.58%,环形匝道最大纵坡4.67%,右转直连匝道纵坡除E匝道受地形限制取到了3.59%,其余都控制在3%以内,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也都满足《规范》要求。
3、横断面布置
主线赣南大道为双向六车道,贡江大桥桥面宽度36m,其中行车道宽度为2*3.75+3.5m,非机动车道宽2.75m,人行道宽2.25m,中央双黄线宽0.5m,路缘带宽左右各0.5m,机非分隔护栏左右各0.5m。
被交主线红旗大道为双向六车道+两侧辅道,路基宽度60m,行车道宽度为3.75*2+3.5m,中央双黄线宽0.5m,路缘带左右两侧各0.25m,左右侧分带宽分别为4.5m,人行道和非机动车到各有7m。。
城市立交需考虑到解决人行和非机动车道的问题,故上下贡江大桥的两个右转匝道均设非机动车道,同时设有楼梯供行人上下大桥,这两个匝道行车道路基宽度11.5m,设为单向双车道,行车道宽为2*3.5m,左侧硬路肩宽0.5m,防撞护栏0.5m,中间机非分隔护栏0.5m,非机动车道宽2.5m;半定向匝道因为交通量最大故设为单向双车道,路基宽9m,两侧硬路肩各0.5m,护栏各0.5m。其余匝道为单向单车道,路基宽度8.0 m,行车道宽为3.5m,左侧硬路肩宽0.5m,右侧硬路肩3m,土路肩各宽0.5m。
4、匝道的出、入口与变速车道设计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出、入口一般设置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互通匝道入口应设在主线下坡路段,并在匝道汇入主线之前保持一段互相通视路段。
本设计把加、减速车道都设置为平行式,这是因为考虑到匝道与贡江大桥相接,城市道路设计中常用的桥梁相接都用平行式变速车道,同时也考虑到减少占地面积的因素。
5、桥梁布置
本设计的主线桥(赣南大道)桥梁长度95.0m,被交道路红旗大道无桥梁,匝道桥总长750m,桥梁的类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在道路交叉处,相邻的左右幅桥基本采用对称布跨,使视觉效果尽量整齐。在道路分流或汇流处,综合考虑了主线和匝道的墩位,全部将接近的主线和匝道的桥放置在同一桥墩上,以达到优化布孔的目的。
5 结束语
本次红旗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的难点在于:两座山丘位于两条相交主线东南和西南两侧的两个象限中,两条路线傍山而设,处在山谷与河谷里,红旗大道立交是个桥头立交,与大桥相距很近,地形限制很大,为匝道的布设增加了难度。
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路桥的设计配合以及建成后互通区的景观效果。平纵组合设计中采用了线型与地形、地物、自然景观、桥梁景观相配合,以曲线为主体的设计手法。设计中应用了合理的平、纵、横技术指标。
结果表明,本课题对红旗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最终达到了:布局匀称,造型美观,平面线形连续舒顺,纵面指标均衡、合理,视线诱导自然连续,桥梁及其接线景观优美,与周围环境配合协调,占地较少,投资较省。
- 上一篇:金融行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 下一篇:集体经济分红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