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应对措施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震的应对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震的应对措施

篇1

    关键词:放淤固堤;堤防;应对措施

    黄河是世界上着名的地上“悬河”,特别是黄河下游段堪称“二级悬河”,威胁着下游人民财产及人身安全,防汛抗洪一直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任务。经历了“9·8”大洪水,防汛抗洪摆在了第一位,“5·12”汶川大地震后,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能问题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悬河”的形成本身对下游安全就造成了极大威胁,洪水加地震的危害更是无法估量。因此,提高黄河下游堤防工程抗震性能十分重要。

    放於固堤是提高黄河下游堤、坝、闸等建筑物防洪、抗震的最好、最经济工程措施,它是将混水泥浆(目前主要利用挖泥船或泥浆泵抽取河道或滩区泥沙)输送到堤防背侧,通过沉沙落淤,以达到培厚大堤断面,延长渗径长度的一种加固堤防工程措施,对解决漏洞、渗水、管涌等险情有显着的作用,可有效提高堤防工程防御洪水的能力。

    1 放淤固堤工程存在的问题

    1.1 由于黄河下游现有堤防多是在历史基础上经过历次加工修筑而成,堤身内存在洞穴、裂缝等隐患未得到及时根治,放淤固堤工程实施后对堤防破坏很难避免。

    1.2 堤防放淤固堤工程土质多为粉质细沙,大堤地势普遍较为低洼,地下水位高,渗水严重。为阻止浸渗,虽然在淤区外挖了截渗沟,并与退水渠连通,但由于堤根地势低洼,截渗沟内常年积水,排渗效果不明显,有些工程完成后,较长一段时间仍然对堤防工程造成不良影响。

    1.3 目前黄河下游放淤固堤工程施工的堤段,堤顶及背河堤身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纵向裂缝。据统计显示,裂缝一般宽0.3-5cm,个别宽10cm以上; 裂缝一般深50-500cm,个别深700cm以上; 裂缝两测断面一般沉降差0.5-2cm,个别沉降差7-10cm。由于处理裂缝的费用设计中没有考虑,至今未得到处理。

    2 放淤固堤工程措施

    2.1 围堤是放淤固堤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地理环境,严格按照围堤质量标准和土质要求确保围堤质量,分段交叉作业,及时排出围堤内积水,尽量避免围堤渗透破坏和开口跑水等现象。设计部门应考虑选好排水口,根据实际进行实地测量,绘制地形断面图,进行工程量计算,选定施工方法,解决好生产、交通等问题,尽力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渗水排放不畅及延误施工周期等问题,尽量缩短淤筑土体内饱和水分对堤防的浸泡时间。

    2.2 对于堤顶未硬化的堤段,在放淤固堤项目实施前,应先对该段堤防进行隐患探测,排查处理后实施放淤固堤工程项目。待淤筑土方充分固结后,再排查处理堤防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下蛰等问题,最后安排堤顶道路硬化工程项目。

    2.3 对于堤顶已硬化的堤段,放淤固堤时,可采取在靠堤身侧修筑黏土隔层等截渗措施,以截断因放淤产生的渗水,从而减小对原有堤身及堤顶道路产生的渗透破坏。

    3 消除隐患,提高抗震性能

    黄河下游堤防闸、坝等工程防洪标准为花园口站22000m3/s,现有堤坝均未经抗震烈度设计,一般引黄涵闸设计抗震烈度为7度。经过放淤固堤工程施工的堤段,包括大部分80年代前建设的穿堤建筑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纵向或横向沉陷裂缝,裂缝处理没有专项经费解决。沿黄大堤断面的横向裂缝、涵闸洞身向的纵向裂缝最危险,如何处理这些裂缝和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展,笔者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加以补救治理。

    3.1 结合目前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实际和建设状况,每年应加大对堤身及建筑物进行详细的隐患探测,并对探测出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

    3.2 有计划地对工程区内采取锥探灌浆等措施进行加固,选取科学的灌浆方法和良好的合适的材料填充物进行压力灌浆,以逐步消除其内部虚土层、空洞、裂缝等隐患。就灌浆而言,过去一直采取粘土压力灌浆法,粘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延展性,它的缺点是:当水分比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龟纹裂缝,一旦遇到大洪水来临,易发生渗漏、管涌等险情,若再遇发地震灾害,极有可能发生坍塌(如涵闸工程)、溃堤、溃坝等重大险情,后果不堪设想。显然,灌浆材料是关键。

    3.3 可通过改进工程防御措施的方法提高工程性能。例如:在汶川地震幸免的一民房,其建筑采用的是木质梁架结构,受力分析为一是木材纤维本身的柔韧弹性,二是梁架支架及 眼相当于可动跤,转化并消减了地震产生的大部分振动力,这对于在堤防基础上建筑引黄工程也是一种启迪。比如,在早期的建房垒墙中人们都会在土料中加入一些纤维物质,如碾后麦秸、碎麻、头发等,来提高墙的强度。我们在今后的堤防灌浆加固中是否可加入一些能对粉土有粘接性能的物质,提高土质的抗拉性能。

    4 遇险救护措施

    由于现有黄河堤防多是在历史基础上经历次加工修筑而成,堤身存在用料不良、压实不均等隐患。堤防工程在放淤固堤施工中经泥浆及积水长期浸泡,堤身就会因土质、压实度、含水量等不同,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随之淤沙土方的加载,进而产生裂缝、下蛰和滑坡等现象。黄河下游凡有放淤固堤工程施工的堤段,堤身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纵向沉陷裂缝,如果发生地震,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在顷刻间即断裂倒塌,更何况存在隐患的土质堤防及以其为基础的各种建筑物,以下列举了处理几种特殊情况的方法:

    4.1 漏洞险情的抢险:首先要经过查看漩涡、水下探摸,查找渗漏洞,再根据险情确定抢险方法,可采取抛填粘土、沙土等措施。所需抢险物料有草捆、麻袋、泥土、砂石等物资。

    4.2 渗水险情的抢险方法:为防止堤身、堤基渗流破坏,必须采取防渗加固措施。其目的一是要增强堤身、堤基、穿堤建筑物本身的抵抗渗流破坏的能力,提高堤身密实度,消除堤身、堤基、穿堤建筑物隐患,可采取适当放缓堤坡和填塘固基,透水后戗等措施。二是遵循“前堵、后排、中间截”的原则,改变渗流出口比降和降低浸润线,开沟导渗、反滤导渗,堵塞渗透点。所需抢险物料有编织袋、草袋、麻袋、砂石等物资。

    4.3 裂缝险情抢险方法:横墙隔断、纵缝处理。所需抢险物料有防水剂、防水快凝灰浆和砂浆。

    4.4 管涌险情抢险方法:反滤导渗、反滤围井、导渗。所需抢险物料有编织袋、砂、石等。

    4.5 超标准洪水应急抢险措施:当堤坝、涵闸工程愚超标准洪水时,一定要做好洪水的调度,防止洪水漫顶,必须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4.5.1 加强涵闸工程的控制运用,制定合理的防洪调度方案。

    4.5.2 闸前下防洪闸板,并闭气防漏。

    4.5.3 加高加固大坝防浪墙。

    4.5.4 加强对堤坝、涵闸工程的巡视检查。

    4.6 溃堤应急逃生方案:当堤防及涵闸工程遇特大暴雨持续时间长,或者有地震发生等情况,可能危及堤坝、涵闸安全及可能溃堤时,城区、乡村防洪抢险人员必须立即到位,24小时监测水情及各种异常情况的发生,做到人员、物资、车辆三到位,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当水位超过非正常水位, 还可能继续上涨,或因地震堤身裂缝增大,堤外渗漏量增大时,特别是涵闸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必须立即通知涵闸工程下游群众作好转移准备,并组织广大群众立即往河道两岸的最高地区转移和临时安置。

篇2

关键词:管道输油;风险;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E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管道输油是石油储运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输油管道由主要的油管、控制阀等附件组成,在和一定的动力机器例如油泵机组共同承担油料的运输转接任务。管道输油的方式被很多国家所运用,说明这种运输方式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双面性质的,管道输油也不例外,它在输油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文中以长庆油田某管道输油为例子,进行管道输油的风险探讨,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石油管道运输的安全发展。

一、管道输油风险与应对措施概述

任何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风险,管道输油的风险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的来源表现为一种安全生产和利益获得。其实,在管道输油的风险性中,我们对利益获得的风险并不是过于看中,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管道输油的安全风险。因为,一旦管道输油发生了安全环保事故,他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如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特别重大事故,不仅破坏了经济效益,更加破坏了社会效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有效解决管道输油风险问题,就必须根据实际条件分析风险因素,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一切不必要损失。

二、管道输油存在的风险

管道输油存在的风险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情况会出现不同的风险。因此我们在分析管道输油风险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这样才能全方位的了解管道输油风险的具体来源,从而为寻找应对措施提供有利支持。

(一)管道输油安全风险。长庆油田某管道输油路线经过的地貌单元十分复杂,我们知道越是复杂的地理路线,管道输油风险的危险性就越大。长庆输油管道经过了地震断裂带和湿陷性黄土高原路面,从这些地理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管道输油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如果这些地理路线一旦发生了洪水冲刷、地震、塌陷等自然灾害,那么输油管道就很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原油泄漏。不仅如此,长庆油田的管道输油还经过了一些河流和高海拔之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发生了安全问题,那么也会存在抢救困难的风险。

(二)管道输油环保风险。长庆油田作为我国主要的油田之一,它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他的输油管道线路分布面积是极为广泛的。我国的人口不断增长,对城市和农村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输油管道的分布大多数经过了一些城乡结合部地区。这个地区工厂、人口、水源等都比较密集,一旦发生了管道输油侧漏的危险,就很有可能造成各种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还有就是长输管道因本体一般深埋在土层下,长期受土壤酸碱水质腐蚀作用,再加之原油运输过程中不停冲刷管道壁,10年以上的输油管道就容易老化腐蚀变薄、甚至是局部穿孔,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就可能造成较大泄漏环保事件,污染环境。

(三)管道输油的社会风险和法律责任风险。社会中存在形形的人,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教养是不同的,有些人民群众明白管道输油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但是还存在极少数的人,他们会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干一些打眼盗油等破坏输油管道的恶劣行为,这就是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存在于管道输油建设途中,也包括管道输油工程建设后,有些人可能会开挖管道输油线路,私自接油谋取暴力。当然,一旦发生了后果,这些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当他们逃之夭夭之时,如果发生了什么不测,那么长庆油田就要先担负管道主体责任这样的法律风险,而后再去寻找相关的责任人。

三、处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长庆油田作为一家大型的石油企业,在面对风险时首先会拿出一定的应对措施来预防风险。这是因为“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深深地烙印于长庆油田管理人员的思想之中。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的风险来源,制定出以下几个应对措施。

(一)注重制度建设。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根据HSE风险评价首先修订完善的《HSE管理手册》以及《程序性》文件,有了良好的管理体系就可以有条不紊的全面开展风险应对工作,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注重制度建设,制修订《第一输油处设备管理细则》、《第一输油处异常参数处置管理办法》《第一输油处作业场所防雷防静电措施与规范》等制度,补充完善岗位标准作业程序,这样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二)进行管道输油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人员要对管道输油的地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某些地理条件要深入了解,判断它是否存在不可挽救的安全风险。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进行预防,例如一些管道输油路线不可避免的经过了地震带,那么可以对管道输油路线进行安全防护,加固管道,从而防止管道输油的破裂。当管道石油经过一些河流之处时,要考虑河床的高低以及流水的腐蚀问题,突出科技预防的措施,定期对管道进行管壁检测等,提高管道泄漏定位精确度和响应速度。

(三)进行管道输油人防应对措施。“人防”应对措施可以有效规避社会风险和法律风险,因为具体的人防措施尽到了一个企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长庆油田某原油输送单位采取机关科室分段承包,巡护保安中队全天候巡护,主管单位分区域驻守,沿线村庄有偿看护等积极措施,做到管道保护不留死角。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不法分子偷油盗油的机会,并且做到了安全防护。不仅如此,对长输管道的风险还需要采取“物防”的措施,在各个管段加强现场危险防范标志警示,企地联合开展一定的应急处置演练,一旦发生了管道输油爆炸或者是生化事故,就可第一时间联合地方政府部门疏散群众,力求将损害降低至最小值。

参考文献:

[1]苏苗罕.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研究[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0(07)

[2]肖白浪. 我国石油管道风险存在的研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06)

篇3

针对北京地区极端天气对安全生产影响的现状和特点,北京市安监局通过建立完善预防和应对极端天气工作制度,制定了《极端天气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了极端天气应对工作的组织体系、工作职责和处置工作流程,规范了极端天气应对措施(包括季节性安全生产提示信息和极端天气预警信息)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

编制背景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特殊地理位置和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以及首都大城市备受关注的特征,使得北京地区的极端天气呈现出频发、突发、局域性强和高影响等特点。”北京市安监局应急处处长薛国强介绍,北京地区极端天气主要有暴雨、雪灾、道路结冰、沙尘暴、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霾)、寒潮和霜冻等,这些极端天气往往会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和多种次生、衍生灾害,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运行、重大活动保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在2012年“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和“11·4”大雪自然灾害中,极端天气给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据薛国强介绍,北京市之前应用的预警信息较为笼统,未针对各种具体的极端天气对各行业进行细化要求。因此,北京市安监局细化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做到对企业既有要求,也有服务。

“八种”“四色”预警机制

《措施》对极端天气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提示和分级预警内容进行了规范,对极端天气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的发放形式和范围进行了细化。其中,提示性信息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分为强降雨、强降雪、大风、大雾(阴霾)、雷电、高温(高湿)、冰冻和地震灾害8种极端天气,分别针对交通、建筑、水利、客运、旅游、以及危化生产(储存、油库、加油站、烟花爆竹)、煤矿和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季节性安全生产提示信息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宣教中心负责编辑,并通过网络等方式公布,确保企业和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灾害信息并开展防范和应对工作。预警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也以上述8种极端天气为分类依据,按照极端天气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4种预警模式,分别明确了具体的预警信息内容。

同时,《措施》规定,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管局和重点监管企业,应确定极端天气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范围和主要负责人的手机电话。预警信息由安全生产监管局应急工作处负责起草审批,一方面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厅级主要领导、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及各区县安全监管局局长、相关行业负责人和重点监管企业负责人;另一方面,通过网络面向社会全体人员,确保预警信息和应对处置工作信息有效传递。

细化监管保障安全

篇4

摘 要: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强烈地震常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作为工程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特点,本文首先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特点出发,阐述高层建筑如何提高短柱抗震性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 特点分析 设计要点 短柱抗震

一、当前高层建筑概念分析

高层建筑主要是指建筑本身的高度或层数超过一定的范围,这类建筑均被称之为高层建筑。我国在2005 年时对高层建筑做出规定,即10 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是高度超过24m 的其它类型民用建筑均为高层建筑。

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特点分析

1、刚柔相济。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若一味的提高结构抗力,增加结构刚度,会导致结构刚度大则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地震作用也会相应增大,即在增加结构刚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地震作用,当地震发生时则往往造成建筑物局部受损导致建筑物各个击破;而若建筑物刚度太柔,虽然可以依靠其柔性消减外力,但容易导致建筑物过大形变而不能使用,甚至在地震发生时导致整体倾覆。因此在高层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刚柔相济原则,即建筑物在地震过程中既能满足变形要求,又能减小地震力的双重目标。

2、多道设防。由于每次强震之后都会伴随多次余震,因此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若只有一道设防,则其在首次被破坏后而余震来临时其结构将因损伤积累而倒塌,因此,建筑物的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在地震发生时由具有较好延性的结构构件协同工作来抵挡地震作用。

三、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

1、结构规则性。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对建筑进行合理的布置。大量地震灾害表明平立面简单且对称的结构类型建筑物在地震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因为该种结构建筑容易估计出其地震反映易于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并且进行细部处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是指建筑物在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承载力分布等多方面因素要求。要求建筑物平面对称均匀体型简单结构刚度质量沿建筑物竖向变化均匀,同时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扭转刚度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影响,并应尽量满足建筑物在竖向上重力荷载受力均匀以尽量减小结构内应力和竖向构件间差异变形对建筑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2、层间位移限制。高层建筑都具有较大的高宽比,其在风力和地震作用下往往能够产生较大的层间位移,甚至会超过结构的位移限值。而国内普遍认为该位移限值大小与结构材料、结构体系甚至装修标准以及侧向荷载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值(一般在1/400-1/700 范围内)则比钢结构(1/200-1/500 范围内)要求严格,风荷载作用下的限值比地震作用下的要求严格,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设计,既要满足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又要避免结构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以及正常使用功能等。

3、控制地震扭转效应。大量事实表明,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等不规则、不对称导致建筑层间水平荷载合力中心与建筑结构刚度中心不重合,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除发生水平位移外还易发生扭转性破坏甚至会导致结构整体倒塌,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重视扭转的影响。由于建筑物在扭转作用下各片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变形不同,其中距刚心较远的结构边缘的抗侧力单元的层间侧移最大;同时在上下刚度不均匀变化的结构中,各层的刚度中心未能在同一轴线上,甚至会产生较大差距,以上情况都会使各层结构的偏心距和扭矩发生改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各层的扭转修正系数分别计算。

四、提高短柱抗震性能的应对措施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除应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外,还要满足延性的要求。众所周知,短柱的延性很差,尤其是超短柱几乎没有延性,在建筑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或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而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倒塌。混凝土短柱的延性主要受轴压比的影响,同时配箍率、箍筋的形式对混凝土短柱的影响也很大。高层混凝土结构短柱,特别是结构低层的混凝土短柱,其轴压比很大,破坏时呈脆性破坏,其塑性变形能力很小。提高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主要也就是提高混凝土短柱的延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可减小柱截面、提高剪跨比,从而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柱截面和提高剪跨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即采用高强混凝土来增加柱子的受压承载力,降低其轴压比;但由于高强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延性较差,采用时须慎重或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可以采用钢骨和钢管混凝土柱以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

2、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是套箍混凝土的一种特殊形式,由混凝土填入薄壁圆形钢管内而形成的组合结构材料。由于钢管内的混凝土受到钢管的侧向约束,使得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应变得到很大的提高,混凝土特别是高强混凝土的延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钢管既是纵筋,又是横向箍筋,其管径与管壁厚度的比值至少都在90 以下,相当于配筋率2 至少都在4.6%。当选用了高强混凝土和合适的套箍指标后,柱子的承载力可大幅度提高,通常柱截面可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减小一半以上,消除了短柱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3、采用分体柱。由于短柱的抗弯承载力比抗剪承载力要大得多,在地震作用下往往是因剪坏而失效,其抗弯强度不能完全发挥。因此,可人为地削弱短柱的抗弯强度,使抗弯强度相应于或略低于抗剪强度,这样,在地震作用下,柱子将首先达到抗弯强度,从而呈现出延性的破坏状态。分体柱方法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人为削弱抗弯强度的方法,可以在柱中沿竖向设缝将短柱分为2 或4 个柱肢组成的分体柱,分体柱的各柱肢分开配筋。在组成分体柱的柱肢之间可以设置一些连接键,以增强它的初期刚度和后期耗能能力。

五、小结

建筑设计人员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应从结构总体方案设计一开始,就运用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己有的正确知识去处理好结构设计中遇到的诸如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问题,从宏观原则上进行评价、鉴别、选择等处理,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从而消除建筑物抗震的薄弱环节,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海翠.我国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初探[J].科技传播,2011,9.

篇5

关键词:轻轨;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应对措施

为了防止发生轻轨突发事件以及发生突发事件时避免人身事故、轻轨设备损坏事故,从而保障轻轨运营安全,将突发事件损失降到最低,有必要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以指导实际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潜在伤害,从而控制局面。

1、轻轨突发事件的类别和特点

1.1类别

突发事件按引发的原因可分为3类:技术设备类、社会治安类和自然灾害类。

技术设备类突发事件是由于轻轨运营组织失误或轻轨车辆、轨道、运营、通讯、信号设备设施故障而发生的事件。

社会治安类突发事件是在轻轨运营范围内发生爆炸、毒气、恐怖袭击、纵火、聚众闹事等影响轻轨正常运营的事件。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包括发生地震、水灾、风灾、高温、雷击等影响轻轨运营的事件。

1.2 特点

首先,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突发事件虽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因为它是由一系列细小事件逐渐发展而来的,但由于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不可预见性,而且正因为出乎通常社会秩序或人们的心理惯性运行,才会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危险性。

第二,突发事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不仅仅因为这种事件的开端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而且其后的发展和可能涉及的影响也没有经验知识进行指导,一切都是瞬息万变、较难预测的。

第三,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突发事件一般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其影响和涉及的主体具有社群性。

第四,突发事件的实质是非程序化决策问题。

2、轻轨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

2.1 组织预防措施

2.1.1 建立高效、可靠的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1)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各条线路的日常行车指挥工作,维持列车按时刻表的要求正常运营以及非运营时间进行施工维修管理。

2)调度指挥中心人员应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具备丰富的运营经验和综合素质,对轻轨有关设备的性能、原理、功能、操作程序以及全线环境充分了解和熟悉。

2.1.2建立运营值班、巡视制度

1)建立完善的值班、巡视制度,安排合格人员值班、巡视。

2)值班、巡视人员监视客运服务、设备运行,按规定完成乘客服务、设备操作等工作,检查和控制监督(设备、人员)并防止乘客将危险品带进轻轨范围。

2.1.3 稳定运营组织方式

1)制订好轻轨的运营组织方式,如供电方式、施工组织、巡道方案等要相对固定,配齐并训练运行、检修人员,组织学习和熟悉有关设备、规章制度,并经考试合格;备齐相应的工具、材料、零配件及安全用具等。

2)建立各项制度。生产方面如《行车组织规则》等,按规定备齐技术文件,建立并按时填写各项原始记录、台帐、技术履历、报表等[1]。

2.1.4 加强轻轨设施保护措施

1)做好防盗工作,防止轻轨设施被盗而引发的运行事故发生。防盗的有效措施是采用低价值的配件替换高价值配件,同时做好综合治理,配合公安进行必要的打击。

2)轻轨各类警示标志、防护设施应齐全并做好巡视工作,防止轻轨设施被工程施工等外力破坏而引发运行事故。

2.1.5 加强轻轨安全思想教育

1)由于乘客素质对轻轨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轻轨安全乘车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失误而产生的轻轨运营事故,特别是安全法制教育[2]。

2)加强对轻轨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牢记“安全第一”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

2.2技术预防措施

2.2.1 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安全监控系统

1)轻轨安全监控系统如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电力监控(SCADA)系统等,实现对车辆运行、机电设备状况以及客运组织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各种信息综合利用与快速反应,以助于将轻轨内部与外部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轻轨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应对突发事件[4]。

2)必须配备气象部门的信息设备,第一时间掌握自然灾害信息,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2.2.2 加强对技术设备系统的维护管理

技术设备既是运营正常和稳定的基础,又是发生突发事件时指挥、控制、应急处理和确保安全的保障,因此在平时必须加强对技术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2.3应急工器具的配备管理

1)制定应急工器具配备标准,配备相应的器材、技术、设备,并确保状态良好。

2)定期对应急工器具做试验和保养,并做好记录。

3、轻轨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3.1 组织措施

3.1.1应急指挥组织

1)突发事件发生后,调度控制中心应根据当时个部门、各车站上报的突发事件影响情况及时汇总,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原因,做出准确判断,按规定进行信息通报;局部或全线停运命令,安排疏散乘客、恢复设备运营等事宜。

2)由于通信等原因,控制中心无法指挥时,各站长、值班站长有责任担当指挥和做好自救工作[5]。

3.1.2 现场组织措施

1)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沉着镇静,稳定乘客情绪、维持秩序,尽力保证乘客安全。

2)车站工作人员应判明现场情况,启用紧急设备,积极开展疏导乘客的工作。

3)设备值班人员应监控或关闭正在操作的设备,与外界取得联系。

3.1.3 需要后续的救援组织

1)各专业救援队由有丰富经验、指挥能力、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救援队长,指挥营救人员和抢修设备。

2) 专业的卫生医务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确保受伤人员的安全。

3.2技术措施

3.2.1 运营技术措施

1)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受影响区段降级或停止运营,对于停运的区段必须防止人员和列车进入,不受影响区段必须维持运行。

2)尽快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着手灾后重建和恢复正常运营。

3.2.2机电技术措施

1)车站照明、扶梯、升降梯、空调、风机、屏蔽门等设备根据突发事件改变运行状态,保证乘客安全疏散。

2)相关设备(主要指加压泵、消防泵与排水泵)如果断电,会导致车站排水系统无法运行、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无法补给。注意检查各类集水井水位,以免由于积水水位过高影响到行车信号及扶梯等相关设备的安全[6]。

3)如果故障断电,列车蓄电池仅提供短时间车厢应急照明、应急通风,应立即组织疏散所载乘客。

4、结语

综上所述,轻轨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运营安全,必须积极进行预防;同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防止事态扩大,防止更大的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维持轻轨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魏晓东.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高雪香,杨其新.轻轨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5): 2-3

[3]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报,2004(6):107

[4]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地质性灾害;施工;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B845.67 文献标识码: A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自然地质灾害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人为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

我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的作业场所绝大部分将处于野外施工,面对各类地质性灾害的几率较大;此外,国内管道安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云贵高原、川甘赣、江南水网等地区施工任务逐年增加,施工区域内频繁出现山区、沼泽、河流等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一如今天的兰成中贵管道工程、中缅管道工程等,面对各类地质性灾害的几率成几何倍数增加。应对地质性灾害的预防工作和善后研讨刻不容缓,下面就兰成中贵管道工程在此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与大家分享。

我单位承建的兰成中贵管道工程施工段途径甘肃陇南地区,沿线多在峡谷和山地,平坦地段极少,且峡谷和山地多为石方地段,管沟多采取松动爆破方式。线位多在深切“V”型沟谷或山地中,受雨季影响大。沿线属5.12汶川地震影响区,部分施工区域山体岩石本已风化严重,外加当地降雨较丰沛,滑坡落石以及泥石流灾害易发,给沟谷地带施工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与西和县和成县毗邻(仅100公里)的舟曲县城2010年8月8日曾发生过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而成县境内也于2010年8月12日发生暴雨洪灾,管线经过成县几处受灾较严重的村镇。

1、各类地质灾害的简述

在六大类地质灾害中,对我们的施工生产影响最大的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1.1崩塌

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过程表现为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形成倒石碓。

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地下高水位长期浸泡管沟等自然因素,以及爆破、开挖坡脚、沟上设备震动、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1.2滑坡

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

1.3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固液混合流体。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泥石流爆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烟腾空、巨石翻滚,浑浊的泥石流沿着料峭的山涧峡谷冲出山外,堆积在山口。

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性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1.4以上三类地质灾害会导致沟上设备的倾覆、沟下作业人员的伤亡、管材物资的损毁,对山区、沟谷地区施工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2、地质灾害的前兆

2.1崩塌和滑坡的前兆

2.1.1断流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忽然干涸。

2.1.2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扩张,有冷气或热气冒出。

2.1.3有岩石开裂或被挤压的声音。

2.1.4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

2.2泥石流前兆

2.2.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杂着较多杂草、树枝;

2.2.2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2.2.3沟谷深处忽然变得昏暗,并伴随着轻微的震动感。

3、防灾减灾的应对措施

3.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防灾领导小组,安全总监作为副组长,各业务部门领导和施工机组长为组员,做到责任明确,层层落实,形成行之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坚决执行以人为本,抢救为先的原则。

3.2项目部聘请专家对沿线地形地貌进行梳理分析,整理、归纳出沿线各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在全面排查,核准掌握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对相关隐患点提出具体的防治建议和措施,并将每一处隐患点登记存档,下发给各施工机组,每周进行一次销项登记。

3.3编写、完善防灾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步骤、抢险原则、应急处置原则、应急实施流程等。做到原则明确,流程清晰,实施流畅。组织施工机组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逃生演练,以检验避灾措施的实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确保施工人员熟悉逃生路线、了解应急措施。

3.4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与地方气象机构签订签署合作协议,及时掌握气象、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提前以手机短信形式向我项目部和机组关键岗位人员发出预警。在恶劣天气时,每半小时更新一次预警信息,如降雨数据、灾害警报级别等。

3.5建立并及时更新施工机组的看夜人员台账,确保在夜间出现大规模持续降水时,可以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及时转移设备人员物质,避免出现伤亡及财产损失。临时营地要避开沟谷低凹处或面积小而又低平的凸岸及陡峻的山坡下。应安置在距村庄较近的低缓山坡或高于 10 米的阶台地上,切忌建在较陡山体的凹坡处,以免出现坡面坍滑。

3.6加大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除对施工机组进行常规培训外,还以下发学习资料、张贴宣传挂图、组织逃生演练等多种形式加深宣贯力度。为消除施工人员对防汛减灾普遍存在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项目部深入施工一线,播放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8月8日舟曲特大泥石流、2010年8月12日成县暴雨洪灾等纪实宣传片,加深防灾减灾意识。

3.7项目部每天派出业务人员对沿线施工区域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整改。

3.8当三日内或当天的降雨累计达到 100 毫米时,处于危险区内的人员应撤离。只有当降雨停止两小时以后方能返回,切忌雨小或刚停时即返回。同时,遵循中到大雨停工,小雨采取上游派专人望,沟下施工时沟上专人监督;因雨停工或收工时,设备和看夜人员驻地转移至相对平坦、地基牢固、地质性灾害影响较小的高地。

3.9重视汛期对施工生产的影响。地质灾害为什么多发生在汛期,因为滑坡、泥石流这些都离不开水的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可以诱发。现场设置一到两名水情“风险望员”,施工时站在施工上游一公里手机信号好的地方,望员配备对讲机、警报器,时时监控上游来水情况。当看到脚下水流明显增大或听到沟内有轰鸣声或主河洪水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应意识到洪水、泥石流马上就要到来,应立即通知下游机组采取逃生措施。

3.10集中项目部施工优势资源,在汛期前抢完河谷地段施工任务,科学组织施工,减少沟下作业时间。

3.11及时疏通、拓宽导流渠、泄洪道,及时清理河道内的设备、物资,避免阻水形成堰塞湖;避免河道内管沟因长时间被高水位浸泡造成溃塌。

3.12积极储备应急物资。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3.13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按照减灾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上报项目部,同时有组织地开展自救。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

4、结束语

地质性灾害的发生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而降雨、地震、工程活动等复杂性、偶然性又很高,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准确进行预测的难度非常大。既然对地质性灾害的发生无法准确预测,那么详尽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是根本。做到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责任到位,人员落实,是降低风险的基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施工的单位或项目部要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和要求,提高全员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识,全员参与,这是必要的方法。最后,严格执行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是防灾减灾、降低安全事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振泽 张庆祥2011地质灾害观测预防营救地质出版社

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200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廖育民2003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应急指挥及综合防治实务全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篇7

[关键词]危机 政府危机公关 情报功能 政府形象

[分类号]G350 D630

1 情报能力与政府危机公关效果的关系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政府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控制和公关行动,赢得公众对政府现行公共政策和紧急管理措施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从而及时有效地预防与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及其不良影响,并树立和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这一过程即为政府危机公关(Government Pubic Relations Crisis)。2003年以来,SARS、禽流感、水污染、食品安全等危机事件频繁发生,表明我国已处于危机高发期。在此环境下,提高对政府危机公关的重视程度及工作能力,对有效缓和社会矛盾、化解危机、树立及保持政府形象愈显重要,而情报功能在政府危机公关工作中的作用更不容忽视。

政府危机公关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情报工作的过程。政府危机公关的前提就是快速、准确地掌控情报。情报作为经过了仔细评估的信息、独特且机密的知识,它的精确性和重要性对战略制定或对其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在战略层次上,情报可以为政府危机公关的决策提供支持,决策者应对危机时最需要的是获得精准情报,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抉择;另一方面,在战术层次上,情报的作用体现为对环境信息的预警功能、对决策效果的评估功能、对信息与传播的甄别筛选功能等诸多方面,后文对此将有详细论述。

政府危机公关的效果如何,依赖于政府掌控情报的能力。如何充分理解这一点?将2003年的SARS危机和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中我国政府的相关表现,以及此后产生的影响相比较,即可窥见一斑:

案例一:2003年春天,一场SARS疫情全国各地漫延,特别是北京、广东、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地,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干扰。在危情初期,政府主要负责人对相关情况进行消息封锁,基本上没有采取有力措施,社会上谣言四起、人人恐慌;3月份,北京地区的疫情已十分严重。从情报分析角度来看,此时已经达到危机预警系统的较高级别,但北京市主要负责人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2003年4月20日是一个转折点,党和政府通过对危情的甄别和分析,确定了当时最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在这一天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以坦诚、负责的态度将“非典”疫情如实、客观地告知公众;免去主要负责人的职务;对“非典”患者和疑似病人进行免费治疗与隔离。4月20日前后相比,政府的态度和行为截然不同,人民对政府的评价也相去甚远。4月20日前,65.8%的人认为政府的表现“不及格”;而4月20日以后,这一比率下降至15.2%,有84.8%的人对政府的表现表示满意(见图1)。其中,给出80分以上“优秀”分的占北京市民的57.2%,而1周前这一比率仅仅为13.5%,前后相差47.3个百分点。

案例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八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在抗震救灾初期的响应呈现快速反应、信息透明,以人为本、协同应对、富有成效的特点。地震发生十几分钟之后国家地震局就了正式的地震消息,一个多小时之后总理奔赴抗震救灾前线,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也宣布成立。当晚,专业救援队伍即抵达受灾地区,在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工作。各级政府的快速反应使得救灾工作富有成效,为拯救灾区人民生命财产争取了宝贵时间。

有关地震震情、灾情、救灾行动等一切相关信息都高度透明,国务院新闻办每天都举办一场新闻会,四川省政府也举办多场新闻会,中央及地方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全天候直播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也都高度关注并及时有关的灾害和救灾信息,特别是境外媒体也被允许及时赶赴灾区参与报道。信息的充分、透明共享,既把灾后的各种谣言传播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也对在全社会和全世界范围自发的信息动员起到作用,有利于调动各方共同参与救灾行动。中国政府一系列高效、科学、务实、真诚的危机处理措施,使全国人民在大灾面前的凝聚力空前高涨,对政府的信任度显著提升,社会各界对政府救援工作全力支持,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给予高度赞誉。

上述两个案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面对危机时政府掌控情报的能力不同,其所作所为也必然不同,反映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体现可谓天壤之别,危机公关和危机处理的效果也有显著差异。

2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情报需求

2.1 危机中的信息分布机理

信息的流动和传播一直伴随着危机发生的全部过程。当危机事件发生时,人们的生存状态与安全受到威胁会不同程度感到恐慌,当这种恐慌因从正规渠道获得信息不足而不能得到安抚时,各种流言就会迅速出现,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恐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危机中的信息分布: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的信息空间,信息空间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其来源包括两大类:①政府的官方和正规信息;②经由各种渠道传播、怀有各种不同目的的小道消息及谣言。如果信息空间不被官方信息占据,就会被小道消息和非正规的消息占据,两者的比例或影响力此消彼长。鉴于此,政府需要大量及时、真实、准确地正规信息填充信息空间,并有针对性地、以公众便于接受的渠道和方式进行传播,从而有效地制止各种非正规信息的散布,以利于危机处理的正常进行顺利。

2.2 政府危机公关中情报需求的内涵

为更好地获取和正规信息,从而有效填充信息空间,政府开展危机公关时存在着很强的情报需求。这种需求包括两方面:

・政府危机公关所需的各类信息,究其根本,已不单纯是信息,而是经过对海量信息的分析、甄别、筛选后形成的情报。对信息的需求已经演变为对情报的需求。这些信息包括:涉及各种社会现状与发展情况的信息,与各种危机隐患相关的情况数据,危机防治与救治的信息,危机应对中的技术数据信息,危机公关的典型案例与经验信息等。

・政府危机公关对情报的需求也包括了对情报手段和方法的需求。政府应对危机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向社会的信息必须保证准确地、及时地传递到目标人群,这往往需要利用或借鉴情报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实现。

2.3 政府危机公关各阶段的情报需求重点

政府危机公关可以划分为危机预警、危机控制规划、危机应对、事后政府形象重塑及评估等4个阶段。

在各个不同阶段,政府对情报的需求重点也有所不同。

2.3.1 危机预警阶段 需要针对可能对组织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监控,与对监控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并对信息所涉及的领域与范畴进行初步分类组织,然后通过机理分析和案例分析,从中捕捉、分析与判断出危机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及先兆信息。当信号超过一定程度时,就要对征兆信息是否转化为危机信息进行评估和预警。

2.3.2 危机控制规划阶段 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形进行预案研究与处理:将危机归类,收集与危机相关的信息,确认危机程度以及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辨认危机影响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及后果,建立危机控制的相关措施,制定相应的危机应对计划,并对危机发生的概率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将危害减少在最小范围。

2.3.3 危机应对阶段 要充分保持对信息舆论的敏感性,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及能力,面对爆发的危机实施全面行动方案,掌握危机管理的主动权。危机应对中面对的是现实信息,与控制规划之间的偏差使得预定的行动方案达不到危机应对的理想效果。因此,应动用情报专家对采集的现实信息进行实时分析,依靠专家自身所拥有的专深情报技能和素质对预测信息与现实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并提供修正意见,从而动态调整行动方案,同时评估方案实施效果,使危机行动方案以最优的方式顺利进行。

2.3.4 事后政府形象重塑及评估阶段 对危机信息讲行持续监控,预防危机回流或新危机的出现;判断危机的损害程度,对危机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其对政府形象带来的损害;与此同时,进一步修正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并完善危机处理预案和应对措施。

3 政府危机公关中情报功能的融合与实现

政府危机公关与情报密切相关,在危机公关的各个阶段中,情报的功能都有所体现,而多年来情报领域形成和积累的大量理论与实践知识也为有效支撑政府危机公关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上的重要保障。情报自身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5方面:①监视和分析环境变化;②获取和分析竞争对手信息;③研究和制定竞争战略和计划;④保障组织信息安全和自我保护;⑤情报共享和快速反应。

情报功能与情报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在政府危机公关4个阶段中的融合与实现关系如图2所示:

对比政府危机公关在危机各个阶段的需求,不难看出情报功能及其技术方法在其中的融合与实现,具体表现为:

・危机预警阶段――需要预测风险。情报的监视和分析环境变化的功能在此作用最为显著。情报领域的情景分析(Industry Scenarios)、定标比超(Bench―marking)、环境信号分析(Market Signaling)、竞争对手跟踪(Competitor Tracking)等方法会发挥重要作用。

・危机控制规划阶段――需要大量真实、有效、及时的信息即辅助决策。情报获取和分析竞争对手信息的功能与研究和制定竞争战略、计划的功能均可起到重要作用。情报领域的以价值为基础的规划(Val―ue-backed Planning)、关键成功因素分析(Critical Suc―cess Factor Analysis)、核心竞争力分析(Core Competing Capability)等方法也很有价值。

・危机应对阶段――需要增加沟通、保持信息透明,以制止谣言传播。情报的获取和分析竞争对手信息、研究和制定竞争战略计划、保障组织信息安全和自我保护、情报共享和快速反应功能均可在此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利用情报领域的多点竞争分析(Mukipoint Competition Analysis)、环境信号分析(Mar-ket Signaling)等方法。

・事后政府形象重塑及评估阶段――需要及时掌握社会舆情信息,加强信息传播,恢复公众信心、修正危机应对措施、维护政府形象。情报的监视和分析环境变化、情报共享和快速反应、保障组织信息安全和自我保护的功能在此阶段作用明显。情报领域的战略地位和行动评价模型(Strategic Position and Action Eval- uafion)、共同利益分析(Synergy Analysis)、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基本假设评测(Stakeholder Analysis and Assump-tion Surfacing and Testing)等方法在此阶段非常有效。

篇8

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比较重要,能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明确企业所处在的位置,通过分析所在的环境(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来制定应对的策略,把握企业的走向,决策更加科学,从而能够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发展。在决策过程中,同样要根据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对出现的风险及时识别和应对。

油服公司作为服务商,为油公司即作业方提供油田服务,处于作业施工第一线。作为石油勘探前期的排头兵,遇到的风险较早。因此更加需要建立风险防范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并积极主动的对经营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风险应对模式,从而降低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减少风险对于成本的影响,并获取利润和生存发展的空间。

我们在实际的风险分析中,可以应用战略管理中的SLEPT模型,即社会、法律、经济、政治和技术这几类主要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模型给我们指引了分析的方向和思路。

二、具体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因素

(一)政治环境

厄瓜多尔党派较多,2017年2月份,将举行总统选举,反对党同样参选,不同政党政见不同,经济政策也会有变更,国家政策变动预期和政治稳定性将影响公司的经营。一些拉美国家实行过能源国有化政策,而厄瓜多尔也曾经修改石油法,将石油资源的超额利润税99%收归政府,这些变动极大影响了投资,带来不确定性。

(二)法律环境

厄瓜多尔税法、劳工法等法律政策变动每年都比较频繁,有的具有突然性。例如:2015年3月起实施特别关?政策,按照清关进口的原料和设备种类不同,征收5-45%的附加关税。

2016年4月底,政府以759号法令颁布了税法变更:增值税由12%增加到14%;2016年单独额外征收的3%利润税,及0.5%的外国股东权益税,以上增大了油服公司的作业成本。另外,对“中厄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适用的金额和免税条件增加了限制。

(三)债务资信问题

厄瓜多尔石油公司(PETROAMAZONAS EP)作为国有企业,投资预算均来自政府预算拨款。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以石油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厄瓜多尔,财政收入减少,而其油质密度大含硫高,价格更低。长期处于亏本产油的状态下,政府的财政缺口日益加大。2016年4月份,厄瓜多尔西部7.8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毁损和经济损失。支持西部灾区灾后重建,国家预算更加不足。

为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服务的油服公司,其应收款项的回收更加困难。回收期的延长使公司的流动资金和经营受到影响。

三、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需要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予以重视,细化应对措施。

(1)对于政治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动,需要积极关注新闻媒体、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消息等,分析对公司经营可能的影响。对于法律政策变动,需要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等咨询机构保持沟通,及时掌握信息,了解变动后的规定和程序。

篇9

【关键词】框架结构关键问题措施研究

1 引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框架结构的计算也由手算转向电算,计算精度日益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逐渐降低。但是,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概念性和实际性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予以重视,以确保设计质量的提高。

2 设计中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

2.1 梁与柱的中心线宜重合

规范规定,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当梁、柱中心线不重合时,在计算时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以及梁上的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若偏心距大于该方向上柱高宽度的1/4时,可以采用增设梁的水平方向加腋等措施。

有模拟水平地震作用的研究表明,当框架梁、柱中心线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节点核心区除了出现斜裂缝,还会出现竖向裂缝。因此当梁、柱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应采用梁水平腋的措施,加腋的构造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6.1.7条,加腋后的粱在验算梁的剪压比和受弯承载力时,一般不计加腋部分截面的有利影响。水平加腋部分斜向设置的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φ14,间距不小于200mm,附加箍筋直径不宜小于φ8@200。

2.2 避免短柱的出现

框架的柱端一般同时存在着弯矩M和剪力V,长、短柱的确定是根据柱的剪跨比λ=M/Vh0确定(ho与弯矩平行方向柱截面有效高度)λ≤1.5时为极短柱,1.52时为长柱。试验表明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短柱多数发生剪切破坏,长柱一般发生弯曲破坏。

框架结构中由于楼梯间休息平台梁或因层高矮而柱截面大等原因,某些工程中短柱难以避免如果同一层均为短柱,各柱刚度相差不大,这种情况进行内力分析和结构设计安全是可以保证。

2.3 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的布置

框架结构既要承受竖向荷载,又要承受水平荷载,因此必须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并且应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

2.4 不应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高规》6.1.6中(强制性条文)规定,框架结构按抗震时,不应采用由砌体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和水箱间,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若框架结构中采用砌体墙承重时,由于计算时不计入砌体墙的刚度,在地震作用时反应比仅按纯框架抗侧力刚度时大,砌体墙会在地震时首先遭受破坏,而框架结构又未按实际刚度确定内力和配筋,将会使结构构件被各个击破,这是十分危险的。

3 应对措施

3.1 梁、柱截面的确定

首先根据经验初步确定梁、柱的截面尺寸,此时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0,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的要求,初步确定尺寸输入电脑经结构计算后,梁、柱会出现以下3种情况。

3.1.1 梁的超配筋显示或梁的裂缝宽度>0.3或梁的挠度值大于允许值。柱的轴压比超限或柱的超配筋显示。此时可放大梁、柱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的标号等级或提高钢筋的强度等级,再进一步试算。

3.1.2 部分梁、柱的构造配筋,此时可依据梁的裂缝宽度和柱的轴压比适当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

3.1.3 梁、柱的截面尺寸均满足要求,此时可进一步观察梁、柱的配筋率是否合适。

3.2 框架梁柱的配筋

3.2.1 框架梁的配筋

对梁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为0.5%~1.5%较为适宜,在配筋率一定时,用较细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的最直接方法,但是只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梁裂缝的影响就较小。

在地震作用下,为满足强剪弱弯,就应做到梁端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高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在具体设计时,可将梁端负弯矩筋乘以系数0.85~1.0梁中正弯距乘以1.1~1.3,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 mm.

3.2.2 框架柱的配筋

框架柱的配筋一般都较低,电算结果往往都是构造配筋,由于抗震上强柱弱梁的要求,也就是要适当增大柱的配筋而减小梁的配筋,可见,柱子承担的责任最大。为了保证在地震时柱在最后失效。必须设计成强柱弱梁,人为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若把梁、柱同等看待,让他们都强,则可能会造成同时破坏,后果会更糟糕,损失会更大。所以,在电算时一些参数的调整十分重要,对框架柱的纵向配筋结果一般可以乘以1.2~1.6,柱箍筋的直径宜增加2mm其中角柱大些,边柱次之,中柱可小一些,柱箍筋的形式宜采用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箍笳的重叠不宜多于两个箍筋。

篇10

1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原则

1.1预防为主原则预防原则是指在事故发生前就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安全工作,把事故扼杀在摇篮里,尽最大可能通过设计以减少风险。在建筑改建、扩建、新建的过程中,应把安全设计理念融入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来预防可能发生的灾害,减轻损失。

1.2安全第一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生安全总是放在第一位的,在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到人生安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应足够坚硬,在事故发生时不至于倒塌。在事故发生时,能偶有足够的时间来疏散人群,人生安全尤为重要,在建筑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时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1.3动态控制原则建筑安全评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建筑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故及灾害,但由于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例如环境、时间、建筑使用性质的变化。所以,在设计建筑时应当结合现实条件做一些改进、调整、升级等。对安全状态要进行闭环控制,及时反馈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更好地改善建筑物的使用期限。

1.4统一设计原则建筑设计统一化应与安全设计相结合,考虑到建筑物的美观、舒适、安全、经济等方面的要求。人员密集公共建筑能够对美化城市起到重要作用,在建筑物的设计时应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美丽又舒适的建筑。

2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策略

2.1火灾风险控制设计策略火灾风险控制设计分为被动防火设计与主动防火设计两个方面。被动防火设计是指采用耐火构件划分防火区,使得建筑的耐火性提高,要设置安全疏散通道,使火势控制在小范围内。主动防火设计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破坏火灾的构成条件,防止火灾的发生。构建防火设计的重点在于建筑的安全疏散,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群,减少事故带来的危险性。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加强消防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预防火灾的发生,以及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2自然灾害风险控制策略自然灾害有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在建筑选址构建时应注意该地区的地质条件是否适合构建公共建筑。很多自然灾害是在多种因素和机理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人类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需求越来越多的土地,过度开发土地资源会使得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灾害反过来作用建筑物,造成恶性循环,给建筑带来的威胁。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减少占地空间,组织合理的排水系统,在建筑物周边加强边坡防护措施,加强灾害的管理。

2.3爆炸袭击与生化污染传播控制设计策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到恐怖事件以及爆炸袭击时间的发生。在建筑设计中加强建筑的防爆性,通过了解爆炸袭击以及生化污染传播的机理,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措施。加强对爆炸袭击以及生化污染传播的防范。例如防止建筑构件对人员的伤害,降低爆炸对建筑物的内部设施与设备带来的破坏,预防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的的倒塌等。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