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

篇1

【?P键词】建筑业;财务管理;营改增政策;影响;应对

【Keywords】 construc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policy of business tax changing into VAT; influence; deal with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62-02

1 引言

为了刺激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台并稳步推进营改增政策,对于优化完善税务体系和税务结构、减轻企业纳税压力、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2 营改增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

2.1 主要内容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前者指实行应税劳务,从各种不动产的销售活动,以及无形资产的转让中收取一定的营业税额,征收对象为我国的三大产业,建筑业就是其中之一,计算方法为商业营业额×对应税率。后者是从我国领土范围内发生的货物销售、产品加工、装配维修等活动中征税,征税对象为单位或者个人,计算方法为(销项税-进项税)×增值税税率[1]。

2.2 影响

实行营改增政策后,建筑企业按照增值税缴纳税金,有了更低的经营成本,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建筑设备和建筑工具的完善,以及建筑施工工艺的研发和进步;还能够降低重复计税和纳税现象的发生,避免因重复征税给建筑企业收益造成的损失,减小税收制度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干扰;营改增政策还可以延长并完善我国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推动我国工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协调、融合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3.1 影响建筑企业的税负

①建筑业税率大幅提升

营改增之后,建筑业税率由营业税时的3%,上涨到增值税时的11%。

②应纳税额增多

营改增之后,企业原有的期初存货和原材料的进行税额不允许抵扣,在建筑业中则表现为建筑业初期材料和设备上的进行税额不得抵扣,导致建筑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增多。

③可抵扣项不足加大了税负压力

在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工程结算成本中,人工和原料成本占80%左右,其中混凝土等材料虽然可以在一定规模的工厂中购买并获得专用发票,但只能按照6%的税率抵扣;砂子等建筑原材料属于零散经营,在购买过程中很难获取专业发票。

建筑施工人员相当一部分是零散的外来务工者,负责该部分的建筑劳务公司需要按照11%的增值税税率纳税,且没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建筑劳务公司的纳税压力加大,就会想办法把这部分税负转到施工企业身上。

但前面已经提到施工企业很难从施工材料供应商那里获得专用发票,很难获得抵扣,加大了施工企业和建筑劳务公司的税负压力,但企业当年购置的施工设备可以进行全额抵扣,这样可以适当减少施工企业的税负压力[2]。

3.2 影响建筑业发票的管理和使用

营改增之后,建筑业为了减少自己的税负需要充分做好抵扣额工作,因此会加大对进项税额可抵扣发票的重视程度和审查力度;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会直接影响到建筑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因此还会加大对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使用和管理,严格规范增值税发票和可抵扣发票的使用行为。

3.3 影响建筑业财务分析工作

增值税的处理方法及流程与营业税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筑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及时调整营业税收金额和资产账面价值、建筑企业的财务报表也需要进行变动,这些都属于建筑业财务分析工作,增加了建筑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

3.4 影响建筑业财务会计工作

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的计算方式更难,核算的难度更大,需要通过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计算增值税额。营改增政策在推行?r,在税制衔接上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首先长时间的营业税计算方式使建筑业财务管理人员养成了会计核算的习惯,在税制衔接时,会出现财务管理人员不适应新税率计算方式、不熟悉新税率核算流程的现象,造成税额核算失误。

除此之外,建筑业税制衔接时,财务会计需要对原有的业务工作进行清算,这之中包括建筑业所有的所得税、税收等税额的核算工作,核算工作量大、核算难度高,这就加大了建筑业财务会计人员的核算压力,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核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

4 营改增政策下建筑业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4.1 提高建筑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定期为建筑业财务管理人员开设建筑业业务范围、建筑业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新型会计核算工具和财务管理手段等的培训工作,强制要求建筑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并定期对其培训效果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

4.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建筑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财务管理制度及规定的贯彻,离不开与采购部门、劳务部门、施工部门等的协调配合。

建筑业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起网站或者公众号等可供建筑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时交流的信息共享平台,便于财务管理制度和要求的及时传达、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提高增值税的核算效率和建筑业的财务管理效率。

4.3 加大对建筑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营改增政策实行的主要目的是减小税制对企业发展造成的阻碍,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激发市场竞争力。因此,在该政策得到实施后,建筑业需要加大对财务的风险管理,为建筑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更稳定安全的环境。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管理制度创新

目前,我国建筑业安全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建筑事故数量增长的势头也得到了控制和改善,但是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缺乏对安全防护和安全投入意识的重视,我国安全监督机构执法力度和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以及我国保险市场的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往往普遍存在不遵守或对现有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全实行的现象。

1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监管机构执法力度和方式有待改善

我国现有的安全监督主要是由按规定设置的安全监法机构来执行,包括国家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消防部门等机构。基于诸多监督机构执法权利和范围界限不清,往往出现多头管理、各行其是的现象,施工企业往往无所适从。很多监督部门执法人员偏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也促使了建筑企业对安全防护的不重视程度。另外,现实执法中,往往忽视了群众监督的力量。加强监督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改善执法方式,结合有力的群众监督,是我国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内容。

1.2 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大多数都由农民工组成,而且普遍缺乏安全意识,技术培训也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已经在人员培训工作上加大了力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员培训的方式、力度和考核体制等方面都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建筑业的施工技术复杂,企业应更重视施工人员对安全技术交底的能力培养。总体来讲,施工企业应从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这两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

1.3 安全投入的意识差

近几年,随着安全投入的理念的引入,我国建筑业的事故造成的损失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安全投入主要体现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用具的更新等方面。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11-86统计,机械伤害为我国建筑施工事故中主要事故之一,而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就包括机械设备的老化失灵等。因此,引入安全投入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是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1.4 缺乏保险机制的保证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安全投保意识普遍较差,这与我国的保险业市场有一定的关系。现有的保险业务种类少、保费高,并且由于保险理赔缺乏建筑市场的事故的统一鉴定依据,这使得许多建筑企业倾向于抱着侥幸的心态出于经济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安全投保的投入。我国应借鉴国外的保险机制经验,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从而建立和完善建筑业的保险机制。

本文认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还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大力培育和规范建筑保险市场,不断加强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寻求一套强化主动控制的、长期有效的安全运行制约机制,使得建设单位各方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之中,从而使我国的建筑安全形势得到良性控制以及根本性的好转。

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创新

目前我国存在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上的主要问题是权、责、利的严重不对等,包括一些建设单位或个人有利无责,或者利远大于责等,这种制度在实践中难以落实。因此,我国需不断完善和落实权、责、利对等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外发达国家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强化落实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建立和不断完善建设单位的权责利分配制度、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和安全业绩评估制度。

2.1 权责分配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主体主要包括勘测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等。为了追逐最大利益、节约成本,勘测单位在实地勘察数据上作假、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甚至“一图多用”、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和过度追求进度、监理和检测单位形同虚设等现象普遍存在。建立权责分配制度,必须遵守建设单位各主体所获得的利益与其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对等的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2.1.1 对于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它们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负责人,包括安全规章制度、规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实践落实。加强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自觉形成以施工单位为主体的建筑工程项目生产安全管理队伍,如从法律上规定将安全生产许可的条件列入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条件中,明确规定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对工程安全的长期主要责任等。

2.1.2 业主单位拥有选择勘测、设计、承包商、监理和检测单位的权利,要明确其相应的安全责任,如落实事故赔偿责任和提供对建筑工程后期维修的保障等。

2.1.3 监理和检测单位负有见证责任,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控制,要落实其权责,必须强化其独立作用能力和行为准则,如强制性规定建立和检测单位直接受雇于第三方行业监督机构,设定检测单位的数量和资质要求等。

2.2 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还存在相关法规不健全,工伤保险差别费率等级划分不符合行业实际情况等问题,落实情况不够理想。一旦发生事故,操作工人不但受到身体上的伤害或死亡,而且要经受由于不够完善的事故赔偿制度和复杂的索赔程序等带来的时间和精神损失。

保险业介入安全生产领域,已形成一种趋势,我国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险、公众责任险等险种,如建立无责任工伤保险制度,其特点是不需要有无责任的证明或追究责任就能够得到保险公司及时的赔偿,这种制度可以让工伤人员得到及时的赔偿,避免了由于事故引发的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为提高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自觉性,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应规定保险公司设定工伤保险保费的多少与建设单位自身的安全业绩评估情况、安全信誉度挂钩,若建设单位以往的安全业绩评估状况良好、安全信誉度高,则所需要承担的保费也相应较少,反之,则所需要承担的保费较高。

2.3 安全业绩评估制度

目前,我国对建筑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执行,普遍采用专家按照“安全检查评分表"进行打分的方法,缺乏一套系统、客观、科学的安全业绩评估体系。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建立安全业绩评估制度的经验,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实践,建立和不断强化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业绩评估制度,包括建立科学的安全业绩评估体系,明确规定安全业绩评估机构的资质和权责,建立和落实建设单位的安全信誉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张明轩,高全臣,王海剑.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J】.煤炭工程,2007 (06)

篇3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课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课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生产无事故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追求的终极目标故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追求的终极目标。加强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的工作重心,也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核心任务水平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

工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发展趋势日益完善随着我国建筑业发展趋势日益完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在工程施工中引进了诸多高精尖的技术诸多高精尖的技术,对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普遍进行了三大体系认证,其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总体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总体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目前被广泛采用被广泛采用。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是我国提出的一项安全管理政策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是我国提出的一项安全管理政策,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80年代初年代初,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工程数量也逐年呈现递增的趋势呈现递增的趋势,然而,工程管理人才缺乏,安全管理人员基本上学历偏低本上学历偏低,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员工教育培训重视度不够够,管理方法单一,监督机制不健全,施工中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薄,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造成了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分析

当前当前,建筑业的“四新”(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技术应用广泛技术应用广泛,诸多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的引进都对新时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五种安全事故有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五种安全事故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击、机械伤害、触电和坍塌。针对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频繁的特点特点,国家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环节,同时,也是员工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安全管理工作在工程管理中仍存在误区工程管理中仍存在误区:(1)安全管理制度未完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未完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管理制度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建筑企业应严格落实落实。同时,项目管理部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应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办法。真正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2)全员安全意识淡薄全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风险掌握不到位。风险意识是项目管理的侧重点是项目管理的侧重点,安全意识需要项目管理部全员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是联动的安全管理工作是联动的,上层领导与基层员工需要密切配合,实行企业考证与项目考评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实行企业考证与项目考评相结合的管理办法。(3)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化训形式化,未真正落到实处。安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员培训,班前会应每天召开,班后会应每天总结后会应每天总结,定期组织项目管理部班组评比,制度相关奖惩措施惩措施,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4)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全隐患未及时发现,整改不彻底。安全预案是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制定的工前制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全员高度重视。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工特点,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5)安全检查记录不详实安全检查记录不详实,安全档案未及时归档。安全检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提前规划出安全检查方法查方法。针对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检查,应形成详细的安全检查记录资料检查记录资料,作为安全档案及时进行归档。(6)安全总结不全面全面,未吸取教训。工程项目自立项至建成投入使用需要经历一个周期历一个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安全总结尤为重要。安全总结具有阶段性安全总结具有阶段性,一个工程项目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总结资料全总结资料。安全资料做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凭证,记录全面,文字清晰文字清晰,对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研究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在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详细的记录在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详细的记录,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到警示作用。

4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是需要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是需要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安全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注重企业的全方位策略展一方面注重企业的全方位策略,另一方面注重项目管理部的全方位发展的全方位发展。强化自身的管理措施,寻求现代的管理理念,探讨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探讨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具体应做到;(1)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办法。建筑企业是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全生产法》及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生产单位。及时关注相关网络动态网络动态,及时调整安全管理思路,真正做到安全管理工作不滞后滞后。(2)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安全管理人才。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持证上岗是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员的基本要求,安全管理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在施工期间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同时,建筑企业和大专院校联合培养人才是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模式人才是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模式。(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搞好企业竞赛评比活动好企业竞赛评比活动。建筑企业可针对安全事故特点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监督机制。安全检查的内容非常全面全检查的内容非常全面,安全检查要深入基层、紧紧依靠职工工,组织好安全检查工作,在项目管理部间进行安全竞赛评比比,采取奖优罚劣,切实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4)定期组织安全观摩全观摩,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安全管理工作应注重培养安全管理工作典型管理工作典型,同时,在企业内部展开安全观摩,学习优秀项目管理部的安全管理经验目管理部的安全管理经验,也可制作视频资料在企业项目项目管理部中传播目管理部中传播。(5)安全档案及时归档安全档案及时归档,以备参考。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资料收集是一项细致的档案管理工作工期间的安全资料收集是一项细致的档案管理工作,安全资料往往零碎料往往零碎,记录的时间节点较长,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可以真实反映出项目管理的详细进程安全技术交底可以真实反映出项目管理的详细进程,及时收集安全资料集安全资料,可以对施工过程有全方位的了解,也可以对安全管理工作有全面的参考价值管理工作有全面的参考价值。

5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评价

建筑工程是建筑领域的一支独秀建筑工程是建筑领域的一支独秀,安全生产始终是建筑业的永恒话题话题。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经之道。安全管理评价则是建筑业发展的重心安全管理评价则是建筑业发展的重心。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体现不仅是安全管理工作突出现不仅是安全管理工作突出,还应体现在安全管理评价真实全面全面。安全管理评价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全面揭示安全管理的水平的水平。

6结束语

建筑市场的多元化要求建筑企业向多元化发展建筑市场的多元化要求建筑企业向多元化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安全管理工作反映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标杆工程也可以为建筑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标杆工程也可以为建筑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安全和生产是两大课题两大课题,缺一不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理念将长期伴随着建筑企业长期伴随着建筑企业。

参考文献:

[1]韩轲.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管理措施[J].门窗,,2016((5):58.

篇4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分析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各项具体工作内容的管理统称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较为繁杂,管理范围涉及到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部环节,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基础保障之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施工技术的创新来进行的,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逐步扩大、施工难度的日益提升,以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互不完善,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了,只有适时的对其加以创新,才能有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稳步提高和科学发展。

1、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是以系统论观点、科学方法,对施工技术构成要素和活动, 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施工技术构成要素,是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及技术责任等。技术活动,是熟悉与会审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包括了工程建筑全过程的各项技术工作。

2、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 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有利于达到工程建设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的目标。

(4)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⑵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⑶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要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要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 活动,通过PDCA 循环,解决技术瓶预;要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⑴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这些技术管理制度主要有:一是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二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三是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四是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五是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六是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七是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八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九是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十是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⑵坚持抓好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这一工作的重点包括:一是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建立定期检查技术管理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再战的目的。三是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5、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⑴建立管理体系,制订规章制度。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使工程质量满足顾客需求,首先要从上至下建立和健全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使工程从招投标开始至竣工验收各个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其次应制订规章制度,如技术管理办法、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技术文件审批制等,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使各级技术人员各司其责,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以保证项目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

⑵必须做好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以保证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工, 在用人的因素方面要具备合格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技术指挥系统;在技术装备方面要有先进和配套的施工机具、设计图纸和说明、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要有明确的技术要求;要注重有关结构、新材料和新的工艺技术的试验,检验工作及成果开发工作,要有一套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岗位责任制度。

⑶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但总的来讲,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在日本,建筑业在施工管理中一直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在我国应加强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开发基于因特网的各种应用系统,继续大力推进计算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

⑷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

量的依据。因此,对于施工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就十分必要了。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怎样,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何,质量评定记录、质量保证资料等是否齐备,这些方面都要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和修订,从而保证施工顺利展开,质量得到保证。各人自检、班组互检,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的检验模式,与班组长、质检员、项目经理和公司质检员的检验模式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公司质检员进行全过程跟踪,直到不合格得到纠正。通过有效的检查和奖罚,使操作人员真正懂得“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使管理人员懂得不但工程要按期交付,质量要好,技术资料还要完备,否则也要受到处罚。这种机制从另一方面扭转了传统的意识和价值观,使检查达到目的。

⑸培训相关人员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研究开发单位不仅要出成果,而且还要采取适当形式和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和指导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检验或比较得出有关数据和操作经验,后编制作业指导书,将使用的工具、施工工艺、技术要点、检验与验收标准列入其中,下发相关的部门和操作人员,使管理、操作和检验人员很快熟悉自己的工作要点。在实际操作中,由工艺员和技术员进行指导,以点带面逐步展开,这种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快捷而又行之有效的。制定科技人员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对技术质量管理的制定修订提出建设性意见。技术人员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人才专业结构的合理组合已成为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的侧重点。就建筑企业而言,施工是重要的一线部门,所要求的技术人员的标准相对较高,专业设置既全面,要有所侧重;而企业的网络管理和开发则需要相当水平的专业人才,管理层的人员配置又需要管理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综合素质越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人才发展规划是根据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规划而制定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篇5

关键词:建筑业;财务风险;对策

一、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特征分析

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多面性的特征,具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不确定性、普遍性、全面性、客观性以及阶段性。所谓不确定性是由于建筑业自身属性所决定的,建筑行业必须在规定工期时间内,按照合同约定价款完成规定质量要求的构筑物。项目需要工期普遍都很长,这其中面对的商务风险、施工内外环境风险、利益风险以及项目自身风险等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普遍性是指,建筑业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任何建筑项目都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全面性是指,建筑行业财务面对的风险相对较多,例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合同风险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等。其次,建筑行业涉及面较广,需要联系的部门繁多,整个项目寿命周期过程中风险时刻存在,例如存在设计风险、投标风险、施工风险等。客观性是指,建筑行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不可避免,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或者手段都不可能将建筑行业财务风险降为零。阶段性是指,建筑行业财务风险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风险尚未发生,还处于潜伏阶段,虽然没有造成损失,但是需要给予实时关注;中期为风险发生阶段,风险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及时给予处理;后期为风险发生后果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为以后作参考。

二、建筑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由于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预警体制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与当地有关规定,甚至与当地法律法规相冲突,脱离实际,制度形同虚设,无法正常运转。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与奖惩制度息息相关,一些建筑项目风险管理制度没有配套的奖惩制度,员工没有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力。

(二)建筑行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缺乏专业性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风险管理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可供参考的经验少之又少。不仅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少,国内相关专家也不多,专业人才培养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前几年我国刚刚出现风险评估师的职务,但新兴行业需要一段时间成长,不仅评估人员数量严重缺乏,评估人员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很多评估师缺乏实战经验,多数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实际应用水平较低,因此风险评估精确性不高,不能对建筑行业财务提供可靠的风险管理保障。

(三)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偏低

与国际一些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较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进行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缺乏成熟的经验,可借鉴的方法很少,只能摸搜着前行,需要耗费的人力和财力成本相对较高。即使邀请国外风险管理专家参加风险识别环节,由于国情差异,企业环境不同,很难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如果采用国外先进的项目风险管理软件,在后期分析和评价也会出现错误,影响最终风险管理效果。

三、加强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建筑业财务科技含量

借力高新技术企业平台,借助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优势,实施建筑业财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强通用技术研究,瞄准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前沿,加大对高、新、难项目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力度,突破技术制约瓶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强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纽带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跨界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贯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大科技投入,着力问题解决型、集成应用型课题研发,推进成果集成和知识产权工作,为降低建筑业财务风险做好基础工作。

(二)提升建筑业财务人力水平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薪酬体制改革等,作为持续推动建筑业财务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财务人才强企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财务人才规模、结构、素质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协调,财务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财务人才比较优势基本确立,保障建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拿出各机关、各部门、各项目人员绩效薪酬总额的10%,进行内部再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拉开收入差距,倒逼案例企业财务员工提升素质能力,积极担当作为。

(三)完善建筑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应当实时推进项目内部承包制、模拟股份制,尽可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给员工带来真正的实惠。尤其针对标前亏损的项目必须开展模拟股份制和内部承包制改革,并确定项目减亏后分红负责人。在完善建筑业财务风险管理,大力推行项目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需要杜绝出现项目前期盈利,后期出现亏损的局面出现,因此,需要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在模拟股份制制度没有成熟之前,不能搞一刀切,需要给子公司一定的自主权,各子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各项目实际情况自己定,在项目人员选择、队伍选用、物质设备采购和租赁以及具体奖惩办法上各出个的招数,并鼓励大家积极试,大胆闯,只要不违法不谋私,出于公心,有利于完善建筑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职工福祉的都应该给予鼓励。

(四)构建全面的财务风险识别及预警体系

构建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识别及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管理风险,为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争取有利时机。第一,采取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定期与不定期的对施工企业潜在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现场观察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活动,从中发现并掌握施工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财务报表法则要求对建筑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风险及风险因素。第二,构建科学、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该体系应重点考核建筑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成长性等指标,通过参考同业水平、企业近几年的历史财务指标确定预警指标的标准值,定期编制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报告。

四、结束语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大规模进行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开始尝试实践应用,逐步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上个世纪,国内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侧重于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上,系统性方面还存在欠缺,理论联系实际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者多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为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业;“营改增”;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67

从2016年5月1日起,建筑行业全面试点“营改增”政策,税改政策的执行,将有效规范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使得建筑业形成一个完整的抵扣链条,在“营改增”过程中,国家作出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承诺,但是这个“红利”能否落在建筑企业,需要企业积极寻找适应“营改增”的方法,提前做好税务筹划,将国家给的“红利”装在口袋。

1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1.1 “营改增”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按照财税〔2016〕36号文件,“营改增”后,首先,将建筑业归类为销售服务的建筑服务,对建筑企业从事的服务内容,应选择相应的类别,确认税率。如市政建设中的城市装饰工程,街道摆放花卉,你应该把它归入花卉的销售还是归入建筑服务中的装饰服务呢?如果界定错误,将会影响企业的税负。对于建筑企业的混合服务和兼营项目,如即从事混凝土、预制品等的销售,又从事建筑服务的企业,因所适用的税率不同,应区分核算,这都会影响企业的税负。

其次,建筑业税率由营业税率3%,变更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1%,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对于包清工及甲供工程项目,以及2016年4月30日前开工的老项目可以选择简易计征,征收率3%。建筑企业是否选择简易计征,取决企业年收入及当期进项税额。对于选择简易计征的项目,由于计税价格的变化,税负可以减少。但对于一般纳税核算的建筑企业,进项税额取得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应纳税额。

最后,对于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建筑企业,按照“营改增”的规定,对于2016年5月1日后购入的不动产或在建工程,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建筑企业使用的设备或者不动产,可以选择租赁或者购入等形式,但应如何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减轻企业税负。

1.2 “营改增”对企业机构设置及管理模式的影响

建筑企业一般有许多分公司,各分公司实施的项目不同,有的项目虽说利润少或者没有,但可以获得较多的进项税额,有可能存在进项大于销项。如果分公司为独立核算法人,整个建筑企业不能整体汇算清缴,部分进项税额不能获得抵扣,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建筑企业中的服务部门,为企业提供了服务,由于没有单独核算,不能为企业提供进行税额。根据以上分析,企业机构设置影响企业的税负。

“营改增”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以前“以包代管”的形式,弱化了企业的管理,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内部承包”、资质挂靠等现象较为严重,企业不能参与项目的管理,合理调配资金和控制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管理。建筑业实行“营改增”后,税务部门对总分公司纳税及总分包项目进行了要求,总分公司按照规定的预征率在分公司进行预缴,总公司汇总申报,分包项目执行备案制度。征收增值税后,这类企业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用,迫使企业改变管理模式。

1.3 “营改增”过渡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由于建筑业多数工程项目建设期长,存在跨期项目,该项目已经开始施工,部分成本已经支付,有的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但存在工程结算不及时现象,或者项目不能及时验收评审,如果企业按照一般征收11%的税率缴税,明显企业的纳税金额就会提升。还有的企业在4月30日以前已经开工,但是大部分成本还没有开支,还未取得进项税额。“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按简易方法计税的规定,对于建筑老项目可以选择从简计税,但怎样确定为老项目,是否选择简易计征,这就需要我们找出依据,按照最有利于企业的计税方法处理。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或者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但怎样界定为包清工工程或甲供工程,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什么,对税收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来测定是否选简易计税方法。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企业的税负。

1.4 “营改增”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财务核算难度加大。增值税是价外税,由于企业还沿用以前的费用定额和结算方式,企业在确认收入时,需要进行价税分离;增值税的计税方式复杂,需要在材料购进与分配、成本费用分配时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核算。

增值税是以票控税,保证三流统一,对发票的管理非常严格,有些建筑企业还不能适应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像专用发票需从开具之日起180日内进行认证,但是企业由于工程款拖延,经常延迟支付材料设备等款项,发票流转不及时或流转不到财务部门,影响了进行税额的认证工作,导致发票超过认证期限。建筑企业应加强发票的管理。

2 建筑业企业在“营改增”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及办法

2.1 建筑企业税务筹划的几点建议

建筑企业应合理利用“营改增”政策,结合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建筑项目特征,仔细进行梳理,认真筹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达到节税目的。建筑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准备。

2.1.1 合理认定项目的归类

建筑企业按照工商部门审批的经营范围,经营管理建筑项目,依照建筑服务的具体内容,建筑企业应合理界定项目的归类,确定税率。建筑企业应区分混合销售与兼营行为,因为混合销售的纳税主要原则是按“经营主业”划分,但对于建筑企业的兼营行为,应分别核算,分别适用税率。

2.1.2 认真分析成本结构

认真分析项目成本构成,以及那些成本可以取得的进项税额和相应的税率。对于建筑企业,人工费可以选择工资支付形式,还可以选择劳务服务,进项税率为6%;材料费中,按照主要材料的占有比例预计企业进行税额,其中钢材、木材等的进项税率是17%,砂石及混凝土的等地材的税率可以选择简易计征,进行税率为3%,水、电的进项税率分别是3%和17%;对于机械费的使用,可以选择租赁或者购置,进行税率是5%或者17%。建筑企业应结合项目成本中各费用项目的比例,对进行税额提前预计,在招投标时,按照项目特点做好项目税务筹划工作。

2.1.3 加强材料、服务的采购管理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建筑企业在材料物资采购时,应认真选择供应商,不光要考虑到材料物资的质量和价格,对供应商的纳税资格的选择也很重要。由于小规模纳税人需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且进项税额只有3%,如果价格同一般纳税企业的价格相同,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就应该选择一般纳税人的货物。但是小规模纳税人如果提供的价格更低,企业应该在可提供的进项税额和价格降低程度之间进行比较,来决定选择供应商。

对于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建筑企业,在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按照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在建工程、购入的机械设备等,“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可获得进项税额抵扣。所以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非常重要,影响着企业的进行税额。建筑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可通过外购或租赁获得,都可获得进项抵扣。建筑企业在租赁固定资产时,获得的进项抵扣是稳定而持续的。而外购固定资产,可获得大额进项抵扣,但是却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企业应合理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在存在大量增值税销项时,固定资产购置可取得大量的进项来抵扣;对于比较稳定的企业,应选择租赁固定资产。

2.2 合理设置企业机构,规范企业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根据经营项目特点,出于节税目的,应灵活设置机构。对集团公司中部分子公司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的现象,建筑企业应把下属公司设置为分公司,企业统一缴纳增值税,整个企业集团就可以获得增值税进项全部抵扣,避免增值税税负增加。对于一些服务和销售部门,可以设置为子公司,单独进行核算,为企业提供相关进行税额。

在建筑业“营改增”政策中,按照总分机构试点纳税人的增值税计税暂行办法,以及建筑企业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中的要求,建筑企业应统一管理,合理调配资金,制定总分公司管理制度,严禁资质挂靠等现象。总分公司的纳税申报,需制定总分机构纳税申报制度,规定纳税汇总时间,及时汇总进销项税额,进行纳税申报和应缴增值税清算。建筑企业应加强分包项目的管理,设置预缴税款台账,制定严密的分包管理制度。

2.3 合理利用“营改增”过渡政策

对于过渡政策中的老项目,国家税务总局已经明确,2016年4月30日前开工的项目,可以按照建筑工程老项目进行税务处理。但是对于建筑企业的工程老项目,应该按照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按照后续可取的进行税额的多少,来判定是否选择从简计税,对于选择简易计征的项目,应及时备案。如果企业是按照工程结算进度收取工程款并能够及时确认工程成本,后续成本中能够取得专用发票,取得的进项税额较大,这时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一般计税方式。如果建筑企业的老项目已经完工或者快要完工,只剩尾留的款项,或者项目后续成本中可取得的进行税额较少,应选择简易计征。

“营改增”过渡政策中提到以清包工方式或甲供工程提供建筑服务,可以选择简易计征。尤其房建工程,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即由基本建设单位提供主要建筑材料,施工单位仅投入人工及部分材料费。建设单位选择清包工方式或甲供工程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是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影响厂房的质量,第二个原因是节约成本同时,也为减少房产税提供了保证。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总分包合同明细中人工费为主要费用,有明确建设方提供主要材料的条款等。清包工项目或甲供工程中人工费占主要费用,但是人工市场的不规范,很难取得进行税额抵扣。为规范劳务市场,国税总局在2015年第34号中,已经明确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企业可以选择两种模式,要么作为工资薪酬,要么作为劳务成本,企业需统筹计算企业的整体税负,综合考虑后选择人工成本方式。企业取得人工成本的进项税额抵扣,由于劳务服务的税率为6%,对于建筑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需规划后选择计税方式。

2.4 加强财务管理力度

按照“营改增”政策出台,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政策,提出具体的税务筹划安排,适应“营改增”带来的核算模式的改变。大力宣传税改政策,为各业务部门讲解政策变更后对企业的影响,需要各业务部门配合的事项,提前做好准备,配合“营改增”政策的执行。

建筑企业应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开具、保管以及认证工作,设置票务管理岗位,严格票务管理,制定票据管理制度。认真检查增值税发票的完整性、真实性,做好专用发票的登记认证工作,避免逾期无法抵扣而产生的税额风险。按照税务期限对专用发票抵扣联进行整理装订,以备后续查找。对外开具发票时,须符合单位的经营范围和对应的税率,按照经营范围,开具增值税发票。严格发票登记管理,确保开出的每张发票都能查找。

参考文献

[1]财税[2016]36号文件及其4个附件[Z].

篇7

关键词:建筑管理方法;建筑业;重要性

Abstract:The increasingly rapid pace of urbanization, the rapid speed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expectations and demand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come higher. How to better develop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pplying theory to guide, management methods applied to practice, improve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urance to ensure the saf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explored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n the quality, safet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它的质量安全,它的各项发展都离不开建筑管理的作用。建筑管理也正在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研究课程。建筑管理不仅要具有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也要在建筑业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用建筑业管理的发展规范建筑业的发展和进步,让建筑业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被重视的问题,这是由于对建筑管理的方法并不熟悉,对建筑管理的重要意义还不明确。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1、建筑管理对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1引导建筑业的改革方向

建筑业也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发展的,对于比较陈旧过时的发展方向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方式。所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是建筑管理的首要任务。通过建筑管理的指导让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走向科学合理的正确方向。

根据建筑部的管理要求,应该将建筑业的改革任务规定为:第一,降低公有制在建筑业中的组成比重,从而保证建筑业产权更合理的重新组合;第二,向大型的建筑企业建设方向发展;第三,将大型建筑企业的发展管理到规范的状态。

1.2规范管理模式促进建筑业发展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进步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也同样会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1.2.1有效利用政府职能的管理

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利用其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效率和行政手段规范建筑业的发展。第一,政府职能部门能够给建筑业的发展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平台,让建筑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健康规范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减少行政手段的应用;第二,利用政府管理职能规范建筑业的行业发展,并对建筑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约束;第三,通过政府管理职能可以更有效的约束建筑业的质量管理,制定相关的建筑质量规定、安全规定,确保建筑业施工中的质量保证和施工安全。

1.2.2项目管理模式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走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后,项目管理模式就更适合于建筑业的发展。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建筑业在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下进行发展,通过公司、企业之间的运作发展让建筑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的灵活,更加的具有积极性。

1.2.3工程承包模式对于建筑业发展的额作用

工程承包模式也已经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以承包公司和承包单位为个体的工程承建者,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进行承包工程,既给承包公司带来了经济发展的空间,也让建筑公司可以从中选择最好的、最合适的企业合作,从而保证建筑业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使建筑业获得最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信息化管理对建筑业的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进步,信息化管理也走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可以让建筑业的各种材料上的管理更方便、更快捷,也让建筑业的各项制度与各种竞争都处于透明化的发展中,比如对承包商的选择上,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从中可以调查每个承包商的业绩以及诚信度问题,这样就方便了建筑单位对承包商的选择。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政府工程的相关管理系统,能过对政府工程进行透明化工作管理,提高建筑业的工程质量,降低成本,达到高效率、高利润的效果。

2、建筑管理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2.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业最为重要的管理项目,建筑工程如果没有质量上的保证,也就失去了建筑最基本的意义。所以,建筑工程质量上的管理是建筑业最为重要的管理项目,做好质量管理也是对建筑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的。

2.1.1图纸审核的重要作用

建筑业中的建设图纸需要建筑师亲自的审理。因为图纸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材料,如果图纸有问题,那么整个建筑工程必然存在着重要的问题。当建筑师接到工程任务后,在建筑施工前,应该先将施工图纸仔细审阅,发现里面的问题,并标记出问题,经过现场的勘查和审核后,将现场情况与图纸不符的地方也作出标记,然后上交相关部门进行统一处理。即使图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建筑师对图纸的掌握和熟悉也是对建筑工程的负责,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1.2制度制定的重要作用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这样,在对工程质量管理的时候才有规范可以遵循,才可以让质量管理具有标准的参考依据。对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也是对建筑施工的负责,能够保证建筑业在高质量、高效率的评价下有更好的发展。

2.1.3技术交底的重要作用

在建筑工程各个程序施工前,都会有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这项工作的进行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根据科学标准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标准的施工技术要求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正确操作,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从而保证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2.1.4原材料检验的重要作用

建筑离不开原材料的使用,如果原材料就存在着众多问题,那么建筑的质量也是不可能高的,所以,应该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购进和检验过程,确保水泥、钢材等重要原材料不出重要问题,也确保胶水、管线等小材料的质量安全,从而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

2.1.5.技术复核的重要作用

一些十分重要的技术部门,要有技术复核的相关制度,这种复核的机制会让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质量的安全,也保证了问题和差错在复核中检测出来,避免技术隐患引发质量安全。

2.1.6施工日志的重要作用

所谓施工日志就是指施工过程中将发生的技术等各种问题记录下来,并将一些重要材料或人力物力的来往也记录下来,存入相关档案,以方便日后的查询和管理。这是保证不出现质量隐患的有效方法。

2.1.7工程变更制度规范的重要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临时变更的情况,这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变更的,这会影响到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上的诸多问题,所以,要由设计单位负责,根据相关的制度规定进行合理安排和变更,并做好相关的通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不在变更环节出现差错。

2.1.8技术档案与资料的重要作用

建筑业施工过程中会有一些技术资料、质量验收资料,这些重要的资料不是用完就可以丢掉的,是要进行归档管理的,以备有查询需要和审核需要的工作,将这些资料装订好后,交给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2.2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作用

在安全管理方面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要保证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另一个是要保证施工设备等物件的安全性;还有一个就是要保证整个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的安全性。保证了施工安全,才能顺利如期的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才能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总结:

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建筑的质量要高,建筑的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的发展要有持续性。建筑管理则成了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建筑管理方法的应用是对建筑业的规范,也是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对建筑业的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管理在建筑业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伟.建筑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管理 问题分析 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投资空前高涨,我县建筑规模空前。工程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住宅工程的质量,不仅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直接影响他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作为建筑工程主要的责任主体,建筑产品的直接缔造者,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但是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还关系着人们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

1.我县目前工程建设质量基本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县基建规模处于急增状态,2008年全县建筑工程总面积40万平方米,2009年又增长到100万平方米。而06年以前我县建筑工程总面积平均不到20万平方米。在如此大幅增长的建筑规模面前,在县委县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建筑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建筑质量整体水平基本保持平稳,基础、主体结构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率保持在很低水平。

1.1工程一般性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通病仍然存在,如:防水层渗漏,新型墙材的内墙抹灰裂缝等。

1.2住宅工程投诉有增多趋势。住宅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多年积蓄换来的商品房质量尤其重视。

1.3施工企业质量意识淡化、创优积极性消失,装饰工程质量总体呈下滑趋势;现实施工企业只求合格,不思创建优质工程。

1.4小型工程质量,特别是其结构工程质量与正规工程相比,差距较大,发展不协调。

1.5有些工程存在挂靠资质、恶意压价竞争、非法转包分包、规避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等现象;个别承接工程施工任务后通过缩减管理力量和装备设施投入来谋利,这些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2.我县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一般采取三级管理制。企业决策层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技术不分和项目部分别具体实施运作。

2.1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县施工企业都建立了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了质量管理体系,推出了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但不可否认,在基建规模急剧扩张的今天,大多数企业面临着技术、管理人才匮乏,管理模式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①企业实际能力。目前,建筑市场准入的条件主要是一些反映企业业绩、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的数字指标要求等,这是表示企业拥有形成质量保证能力的今本资源条件。但有的企业虽然在业绩、人数方面达到了要求,但并没有足够的质量保证能力。

②企业管理制度。建筑企业三级管理体制下,公司依靠质量手册制定质量目标方针及各部门职责,各质量部门由质量体系文件明确本部门质量管理目标,项目部第三层次文件则涵括了施工资料及各工种管理制度等。

③企业管理力度。企业建立制度后,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但目前建筑企业还没有真正严格按制度按规范进行质量管理,造成三级管理制度的脱节。有些建筑企业实行的项目承包制后,取消公司质检部门,仅项目部向公司上交管理费,公司很少甚至不过问其生产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转包挂靠的界限已日益模糊,其与符合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总分包体制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没有纳入企业的管理质量体系。

④企业适应能力。由于我县建筑企业转制时间普遍不长,各企业、企业各部门对转制后新角色、新环境适应不足,面对不断完善的建筑法规、标准,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应变不足,质量管理措施相应滞后。

⑤企业质量意识。在工程竣工验收由核验制改为备案制后,由于取消了优良这一工程质量等级,同时在企业业绩及工程招投标等方面质量因素影响力的减弱,致使建筑企业质量意识一定程度弱化。

2.2建筑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及工程项目部门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工程建设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身处施工第一线的企业质量部门及项目部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关键。对照现代企业要求,我县建筑企业在这些方面也有不少欠缺。

3.针对我县建筑企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必须通过建筑企业不断完善自身,依托政府主管部门不断调整监管重点,协调各方关系,建筑企业质量关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建筑业才能真正健康茁壮成长。

3.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①不断调整监管重点,加大对参建各方主体行为的管理力度,使之成为实体监督并重的内容,保证施工质量环境。

②鼓励建筑各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协会在各自行业内充分发挥作用,特别要在建筑协会下成立质量分会。

③强化对小型工程质量监管。

④设置专业培训机构,对企业上岗质量管理人员实施岗前再培训。

3.2施工企业

①大力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企业三级管理。特别是在企业层,强化技术质量部门的建设,完善QC小组等组织。

②编制有关制度、规章,形成企业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

③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引进、培训、继续教育。

④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具体应用,在技术创新中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⑤制定、完善奖优罚劣制度,鼓励质量、项目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工程品质。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every sector of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ve been changes in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now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in china. However, in the successes achieve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see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the high - risk, safety accident occurs in many places. There is a lot of securit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fi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ctively, has the very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ite.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经济领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出现,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建筑的工程结构和建筑质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人们的需要。

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建筑业,不断完善建筑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虽然我国的建筑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的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利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给工程和施工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如果不能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会使施工现场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极大地影响施工质量,阻碍施工进程的有序开展。这就会使施工单位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增加的投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对于用户来说,建筑质量达标了才住得安心;如果建筑物质量不达标,就会给自身的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保证施工按照正确的方向有效开展下去。

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现存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的现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缺乏

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人员,作为工程的直接参与者,施工人员对工程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却没有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很多施工单位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实际中却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度不高,这给工程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不仅如此,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往往过分重视施工的进度而人为地不理会安全隐患,施工人员往往存在侥幸心理,甚至很多施工人员都不佩戴安全帽或安全带等,以为一个小问题不会带来大麻烦的。这给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留下了安全隐患。

工程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可以极大的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可以使施工人员在监控下更为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不会出现侥幸心理,这个时候,施工人员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可是,当前我国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在现场施工中也不充分落实。安全责任并不明确,当出现问题时,并没有有效的制度进行责任认定。奖罚制度也不分明,不够完善。而且在现场施工当中,相关部门也对安全管理制度视若无睹,没有充分的落实到现实当中去,使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此外,施工单位往往设立了很多的层级,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施工效率。上级文件层层下发多,但具体落实的少,安全检查走过场,这使施工安全问题成为了影响工程进程的重要因素。

(三)施工人员缺乏施工所需的技能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大,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老式设备的淘汰,给施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加上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出来。而建筑业的施工工人大多都是农民工,他们很多都不具备建筑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意识都不能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特殊环境。并且很多人在施工中往往是凭经验工作,而不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的,这使得施工现场总是会看到违规操作、冒险蛮干的现象,这些都给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四)对建筑市场的管理不到位

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建筑市场往往是重质量,轻安全,这造成了很多甚至没有能力的公司都可以进行工程建设。而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机会,而不得不降低自己投标的金额,使自己的利润空间很小,这些企业为了获取利益而偷工减料,催赶工期,这给施工现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给建筑的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一些公司中标以后,只负责任务,对管理不负责,没有贯彻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甚至有些公司乱用经费,没有购置相应的,合格的安全必需品,导致施工的现场十分混乱,工人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无形中就加大了安全事故的隐患。 三、解决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基于我国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解决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施工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施工人员的重要性,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以此来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使他们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不仅如此,施工单位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使施工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坚决杜绝那些凭经验的工作方式,使施工人员可以形成程序化与标准化地工作习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施工人员可以从更多渠道了解并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使施工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心,从而使工程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调动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由被动的监督管理向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转变,达到实现从决策者到操作者的安全意识的飞跃。只有改变施工人员的观念,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二)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企业应该制定出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将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体系。并明确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将工程任务进一步分配给各个部门,将每一个部门的责任明确下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各单位在抓安全生产,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走过场,而应真正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多检醒,将各项操作规程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日常施工之中。切实做到领导挂帅改为领导负责制。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尽量地精简机构,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也能够更好地管理施工。

(三)提高选拔员工的要求,加大对施工人员的考核力度

施工单位一定要提高选拔员工的要求,加大对施工人员的考核力度,充分了解员工的能力,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严格抓好特殊工种的培训与考核,持有相关证件才可以上岗作业。对于新上岗的员工,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只有考核成绩达标了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

(四)强化对建筑市场的管理

在对市场进行有效管理时,需要从多角度着手。应该制定和完善更为有效的法律法规,以此来有效打击市场中存在的不法行为。而政府机关也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力度,必须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底,对发了安全警告拒不停工整改的建设方和施工单位就应坚决查封,只有这样,建筑市场才会真正被有效地管理,确保建筑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结论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从多方面保证施工的安全,才能够使工程又好又快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谭志远;孙兵;马德军;;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控制与管理[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篇10

 

河南北**建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市北方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始创于1973年,集团以河南北**建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下辖3个控股子公司、5个参股公司、8个分公司,集团注册资本总计9280多万元,系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公司成立至今,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遵守合同、履行义务,严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为业主、社会奉献了多项精品工程。公司连续几年被评为“河南省建筑业先进企业”、“河南省建筑安全先进企业”、“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河南省出省施工先进企业”。

一、领导重视,制度完善

集团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长为组长,总经理为副组长的诚信管理委员会;各分公司均按规定建立诚信管理机构,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严密统一的组织体系,为诚信企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了合同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劳务用工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信用”工作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纳入企业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管理体系。

 

 

二、诚信经营、照章纳税

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企;精求质量、持续提高;信守承诺、崇尚信誉”的质量方针,守合同、重信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市“最佳诚信企业”、**市“最佳诚信先进”企业,河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河南省A级纳税信用企业,**市地方税收依法诚信纳税百强企业。公司信用等级为AA级。

三、把工程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

“诚信”不仅仅是遵守合同,还包括提高工程的质量、优质规范的服务等众多内容。因此,我们公司大力实行“品牌战略”。在保证坚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制定出高于上述标准的企业标准,提高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最优质工程,进一步丰富“诚信”的内涵。先后有几十项工程被评为“河南省中州杯”、“河南省结构中州杯”、“河南省安全文明工地”、“**市优质结构主体”、“**市**杯”、“**市文明工地”。

四、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员工诚信意识和综合素质

公司定期组织信用建设会议,用实际案例教育员工树立信用意识;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及时了解、掌握与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增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形势。

五、严格履行合同签订、交底、履约的管理程序,确保合同履约率达到100%。

      公司在合同签订阶段,严格履行合同评审、合同核签程序,通过这样的层层把关,合同签订后的条款齐全完备,表述准确,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方式明确、具体,有效预防了经济纠纷的发生。

      各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安排合同管理人员对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将合同工作分解落实到个人,使大家职责明确,目标清晰,保证了合同义务在实际工作中的全面履行。

     在施工中,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杜绝各类隐患,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处于全过程受控状态。相关部室在人员管理、劳务用工、成本管理等方面提供管理支持,为工程成本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六、注重顾客、相关方的感受和要求

公司加强内外部信息交流反馈,及时传递相关方意见,并对相关方意见加以整理,及时处理解决相关方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企业综合适应能力。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推进诚信建设工作,北方集团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发展,从公司创立之初的三级企业发展为年产值5亿元,年开复工能力10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一级企业集团。诚信建设为北方集团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强做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在北方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外埠市场过程中提供更多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北方集团将继续高度重视诚信企业建设工作,一如既往地推进诚信工作,诚信经营,照章纳税,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使企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此,我们将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坚持推进诚信建设工作不动摇,将诚信企业建设工作同企业的经济建设、法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公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全面实施“人才战略”,通过外部招聘和企业内部培训,提高全员素质,为进一步提高诚信建设水平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诚信建设规章制度建设,落实各项奖惩制度,为诚信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