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范文
时间:2023-03-22 03:0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中,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调查校内的生物种类,并且可以把不认识的生物拍照课后查找。这样学生既了解了生物种类又熟悉了校园。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不同实验方式的不同功能
观察实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例如,在观察花的结构中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现象鲜明、直观、简洁明了等特点,它是课文文字叙述的一个重要辅助部分。例如,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明显一目了然。离开了演示实验的铺垫,课文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规律就显得苍白无力,如空中楼阁,飞来之峰了。
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学生分组实验中,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和观察认得口腔上皮细胞三节实验课中虽然也是观察实验但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通过三节的实验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 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这样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在实验中让学生体味了生物课其乐无穷,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探究性学习是国家课程改革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它在具体实际运用上有许多需要探索和实践的内容,在阐释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基础上,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弊端,试图重建可以适合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
关键词:
探究教学;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在目前知识经济兴盛的背景下对提高我国人才研发能力和自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了探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并在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中进行推广。本文就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和探索价值进行分析,努力把握探究性学习的精髓和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贡献。
一、传统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弊端
探究性学习在目前依旧是十分年轻的概念,对于它是否能够适应现代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疑虑和困惑,但是相比传统生物课堂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以课堂讲解为主,实验为辅,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相对而言就会少很多。课堂讲解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死记硬背在生物课中是无法很好地把握这门课的特点的。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生物是注重实践和亲身体验的学科,要求学生兼具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就我国目前教学水平和教育制度而言,很少有条件真正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首先我国教育人口巨大,学生人数多,管理难度比较大。教师队伍建设不齐全,导致管理不够到位。另外,生物课需要的基础设施很难做到配套齐全,部分发达地区和城市可以实现,但是对于偏远落后地区,基础设施是十分稀缺的。而且,生物课主要是看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学生个体差异性导致老师难以跟进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让老师难以在兼顾学习效率的同时控制好课堂纪律,老师的素质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很难有效提升。相对于其他学科,生物学科所具备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当中克服学习中所存在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困难。
二、初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的实践
探究性学习可以使生物课堂更加灵活、更加生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有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追求知识的渴望。在生物课堂中,老师就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改变以往老师自圆其说的方式,而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一个热烈的谈论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选举出小组长和小组成员,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知识点,或者大家就同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对比分析。生物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物知识,因此,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鼓励学生去户外进行观察,让学生做好对植物、动物的记录,观察动物的习性和生物特点,做好记录。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归纳汇总,起到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的作用和提高学生分析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性的提高,而不是在课堂上单单只是死记硬背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印象和对动植物自然界观察的敏感度。生物科学是人类发展进步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学生而言,生物学科对学生了解人体生理构造和身体机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学生了解自然界和了解自然规律生态环境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因此,大到宏观的自然界生态,小到人类基因粒子,都处于生物的一环中,人类同时也是许多环中最为环环相扣的一环,其独特意义不必多说。因此,学生学习生物学是不断了解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是进行启蒙式教育,对学生的生物知识框架进行启蒙,因此单纯从书本上学习,学生无法得到一个清晰明确的知识框架,它必须具备完整而直观的印象。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影视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脉络的探究中获得更为清晰、更为完整的知识启蒙,并从中受益终身。
三、探究式学习的探索意义
篇3
一、重视学生心理,提高复习兴趣
兴趣是做事的敲门砖,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将会是一种煎熬和折磨。对于新课,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复习课,则更需要学生的兴趣为支撑。但是复习课不比上新课,知识点都已经讲述过,所以难点就在于如何用已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在复习前,只有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知识掌握状况做全面的了解,才能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教师和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重视这项工作,因为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分析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能否制订出正确的复习目标和教学策略。
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知识掌握得也比较扎实,所以对复习不重视;有些学生是糊里糊涂、半懂半不懂,不知道从哪去复习;也有学生本来学习就不认真,自甘落后,复习与不复习都一样,反正是听不懂也不想听。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教师用一贯式的覆盖法,将复习内容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反而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或者说复习根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可行的方法就是对全体学生的知识结构做一个摸底调查,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着重拿出来讲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复习中去。
二、遵循“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制订计划
1.心有课标
(1)新课标对于初中生物的复习内容和范围都有着具体的要求,所以复习的时候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制订复习内容。
(2)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生物试卷体现的是一种基础性和导向性,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把这两点结合制订出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必将是事半功倍的。
2.制订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对于复习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根据新课标所确定的复习内容,从基础知识、思维训练、能力提升三个方面着手,制订出三个层次的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复习形式: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最普遍的有讲、练、评三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要点,其中“讲”注重的是精讲,抓住知识点的本质和要领,避免出现无效的讲解;“练”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并不是用题海战术来蒙题;“评”则是教师根据习题和测试卷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要让学生弄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立足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础,是初中生物课本中所展现的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初中生物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但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对此,我们制订复习内容应立足于书本、立足于基础知识,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训练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生物学与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频繁,如果复习时没有一个成型的体系,就会显得非常杂乱。所以,复习时可以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把每一章的知识点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串联,使知识系统化。
另外,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常用比较法。例如,将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比较等,这样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去弄懂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四、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我们反对题海训练,但是定量的习题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不能免除的。因为只有教师讲,学生却不练,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学生光练,教师不讲,学生自然会陷入迷惘,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讲练结合,达到交替巩固的效果。
对于习题的设置,也需要教师认真安排,目的就在于提高习题练习的质量和学生反馈的质量。习题设置不合理,学生练习效果不好,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会很模糊,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而实际上学生也只是懵懂。对于习题,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
(1)精选习题。既然是精选,题目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题量一定要适中,既能突出重点知识,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以便通过习题检测出学生真实的水平,从而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或者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重点的训练。
(2)重视练习的检测。把练习变成检测练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简单地说,教师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这些共性问题,还有一些难点问题。对于这一工作,难点不在于能力,而是思想问题,因为这项工作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很多情况下,教师在复习阶段的初期会这样做,复习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却不能在复习全程都坚持这样。
篇4
关键词:生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59-01
一轮复习无论对于学生全面巩固生物知识学习成果,还是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搞好一轮复习,教师会花费许多精力与时间,但是复习效果往往不 尽如人意,学生复习达不到最佳状态,尽管对知识点进行过多次重复,但是学生重复出错,复习效率低下。本文对于初中生物复习低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给初中生物复习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一、初中生物复习低效的原因
(一)教学模式陈旧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学校和老师大多采用的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方式,教学模式非常僵硬,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事倍功半。学生在生物课的学习中无法占据主动地位,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不仅如此,初中学生承担的压力很大,僵化的学习模式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长远来看,生物老师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下降,那么他们在今后激烈的社会中必然会遭到淘汰。
(二)对学案过分依赖,复习模式单一
很多教师在复习时对学案过分依赖,用学案代替了必要的解析,代替了板书,代替了课本,致使备课过程机械僵化,思路越来越狭窄,只把学案准备当作唯一的任务,机械与僵化的学案模式致使备课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特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没有把精力倾注到对教学环节的优化上,上课以学案为载体,照本宣科,学案成了生物问题的呈现材料,师生的课堂活动也集中体现为核对答案,复习课堂单调沉闷,缺乏生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激活与发展,对复习课缺乏期望,学习情绪冷漠。
(三)学生缺少反思过程
学生复习不得法,复习目标不明确,只是一味地跟随教师复习,缺乏反思的过程。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完善,出现“听讲的时候一听就懂,过一段时间就会遗忘,在进行训练时一做就错”的情况,因为对知识缺乏反思环节,知识得不到有效内化,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应对初中生物复习效率低下的策略
(一)活用学案,注重实验教学
1.灵活使用学案。
生物复习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与热点进行复习,要改变学案的结构,可以按照“典型案例分析、知识归纳、灵活训练”的模式,要以例题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即要注重结合实例进行总结。例如,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时,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物质的结构:胰岛素、血红蛋白、淀粉酶、性激素、抗体、染色体,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蛋白质或者含有蛋白质,让学生结合实例总结蛋白质的功能,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经过了思考与鉴别,比机械记忆效果要好。
2.重视实验教学。
在复习阶段,生物实验教师一般采取讲解的方式,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实验复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也经不住考试的检验。例如,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考查“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结构”的题目,如果学生动手做过实验,回答这个题目完全不成问题,但是如果学生不是亲手做过实验,而是背实验,那是需要惊人的记忆力的。因此,实验能力不是靠几张学案就可以提升的,需要去做,去经历。所以实验教学一定要稳扎稳打,绝不能马虎。
(二)注重反思,强化反馈
1.引导学生反思。
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反思的方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生物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反思方法进行回顾与总结。在对知识进行梳理后,要引导学生总结复习了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在习题训练课后,要引导学生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该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着重考查哪些能力?借此发现出错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知识点掌握疏漏还是由于粗心大意?还是因为审题错误?通过训练与反思将考查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知识反馈。
学生的反思效果需要教师的反馈来检查。错题改编,跟踪训练,是弥补学生知识点掌握疏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作业批改中可以将错题进行归整,形成错题档案,将错题进行适当的改编,让学生进行训练,检查反思的效果。有时要经过几个反复,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的训练尤其如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与完善,培养科学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要注重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改变固化的教案模式,根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学案,激活学生思维。要强化生物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强化反思与反馈环节,让学生反思自身学习,并不断完善与优化自身的学习,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5
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物的营养――水的作用,我结合国际上对火星的探测,对地外生命的探测都把水作为一个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标志,进而介绍了水对生命的作用,学生感觉有所收获,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非常稚嫩但是也开拓了思路。在带领初一学生认识校园内的生物时,我着重强调了要爱护花草树木,珍爱生命,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学生在之后的一些天,带来发现的受伤或是还不大会飞的鸟来,爱护这些小动物,也有些学生来请教一些生物的名字或是遇到的不明白的现象……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其次,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应该注意的是,这样一节课虽然比较热闹,学生也表现为记住了所学的知识,但是注意是瞬时记忆,并不牢靠,往往下一节课就全都忘记了。所以要加强课堂反馈和课前的巩固练习。不过发现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这些练习主要停留在问答题上、知识点上。让学生觉得还是要背一些概念、知识点。经过刘校和牛主任的提醒:为什么不利用投影仪练习一些选择题等简单的题?进行及时反馈。我觉得豁然开朗:期末考试不考简答题,只考选择题和识图、实验题。我的练习与考试脱节了。进一步想,平时练习的问答题,主要是时间上容易把握,体量少,知识点突出,是考察学生的记忆。缺点是要学生去背!而学生是最不愿意背的。所以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回答比较圆满。如果改为选择题、识图题,不仅贴近了考试,而且也属于对知识的再认,相对要容易。缺点是体量要大,知识点不够突出。需要准备的东西要多。但是能答题的人却大不相同。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也就使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学成绩也就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篇6
例如,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并不顺利,他起初选用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结果以失败告终,最后他改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结果他成功地总结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结合定律。豌豆在杂交实验中有不少优点:(1)豌豆不仅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还是闭花传粉植物,所以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就完全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破坏,使实验结果不仅可靠而且容易分析;(2)豌豆具有很明显的相对性状,使结果非常易于观察和统计。孟德尔的成功,归功于他选对了实验材料。如果当初孟德尔依然坚持用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的话,只怕“遗传学之父”的称号就会名落他人了。相同的实验者,在相同的环境下,用同样的研究方法,由于所选用的实验材料不同,常会得出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可见,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在生物学实验中是何等的重要。
一、 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生物学实验成功的前提
在观察植物细胞时,我们常选用洋葱叶肉细胞表皮,此材料易得到、好撕取,细胞的形状规则,近似于长方形,各个结构清淅可见,而且透明,易着色。所以,很容易取得预定的效果。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选择用银边天竺葵。实验目的是要证明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叶绿体的地方才能进行,没有叶绿体的地方就不能进行,而且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主要根据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来判断,实验设计时可选择一张健壮的银边天竺葵叶子进行,在强光下,几小时后取下那张叶子,用酒精隔水加热,进行退色,然后洗干净,最后用稀碘液进行染色。结果,银边天竺葵叶子中央绿色部分变蓝了,旁边的银边没有变蓝。这充分说明了有叶绿体的地方,进行了光合作用,生成了淀粉,而无叶绿体的地方,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生成。实验很成功,很有说服力。此实验,亦可用银边吊兰作材料,但银边吊兰叶呈披针形,条状,含叶绿体部分较少,所以不是很理想。相反,银边天竺葵叶片宽大,呈圆肾形,容易操作而且形成淀粉又多,实验效果相当明显。而且银边天竺葵容易扦插,在南方到处可见。因此,选择生长旺盛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很容易获得实验的成功。
二、 选择容易成功的实验材料
不一样的实验材料对实验的成功而言差别很大,因此必须选择最容易成功的实验材料。例如,在扦插实验中,选择枸杞、柳枝或葡萄就较易取得成功;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选择胡萝卜、等无性繁殖力强的材料进行培养,实验也容易取得成功。要观察果实的果皮结构就选用苹果,因为苹果的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都很明显,容易观察,而且苹果易于得来,在什么季节,市场都有出售。
三、 正确选择生物实验材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观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的实验中,我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比较,发现如果用鲫鱼来实验就较困难了,因为鲫鱼尾鳍颜色浅,不易观察清楚血管情况,它生猛易动弹,不好进行观察。但是用泥鳅进行实验就好多了,泥鳅全身颜色较深,观察尾鳍看清血管较易,而且泥鳅不太动弹,好控制,而且它耐活,又较小,容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而且它的颜色深,易于观察清楚,效果真的不错。可见,正确选择生物实验材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关于实验材料自身的选择要求
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当是健壮的、新鲜的,新陈代谢旺盛、生物学特征也明显的,这样实验效果才最理想。如果实验材料不新鲜的话,生物的生命体征就可能发生改变,就会影响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的目的,还应当在适时的季节进行选材。比如观察鱼或青蛙的雌雄性别及生殖细胞时,就应该在春天进行选材,因为春天正是鱼和青蛙繁殖的季节,要观察清楚雌雄个体及生殖细胞就很容易了,如果过了春天,不是青蛙的生殖季节就很难找到精卵细胞了。如果是用青蛙做神经反射的实验的话就无需在春天进行选材,在任何季节都可以。
五、初中生物学实验材料的选取经验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改措施
初中《生物》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生物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一、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了解学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思维状况、态度和价值观,使探究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的目标要求适中。其次,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内在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动力,是一个人主动发展的前提(以往过多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发展的需要,缺乏人文关怀)。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探究性活动。而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并发展的,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情境为之提供素材和支持。学生借助学习情境中提供的素材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激励他们利用现有的知识向未知领域探索,从而达到培养探究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经过两年的生物课改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以实物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实物引入生物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生物,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从而大大缩短了学生和课本知识的距离。在学习“嗅觉”时,把一束桂花放在教室里,同学们在尽情地享受花香时,不禁觉得奇怪,老师带花的用意何在?上课时,提出问题:闻到花香了吗?想过为什么会闻到吗?在学生疑惑的表情中引入本节课题,使枯燥、抽象的嗅觉与日常情景联系起来。
2.以科普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科普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他们在兴奋中学习,在兴奋中探究。在学习“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时,首先给学生讲“死谷”故事。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荒岛上,四面高耸人云的大石山的山脚下,有一条狭小的通道,方圆百里,荒无人烟。很久以前,有一个来自欧洲的探险家带着一条狗,从这条狭谷中通过。还没有走出山门,他带的狗突然晕死了。他感到非常奇怪,周围没有枪声,没有野犬袭击,刚才还好好的,为什么突然死去呢?他蹲下来想看个究竟。但蹲下去以后,也晕了过去了,再也没有起来。后来的探险家发现这条峡谷中有不少人和狗或羊的尸骨。因此人们叫这个山谷为“死谷”。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一一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通过有趣的故事,顿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学生马上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求知的欲望大大提高,从而使得他们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原因。
3.以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生物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利用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挖掘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来设计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在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
4.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篇8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逐渐向成熟方向迈进,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有着天热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抓住学生们的这样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理卫生和人体结构”这一内容时,这一知识点一直以来都是生物教师最为头疼的一部分内容。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这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和笼统,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敏感,很多教师不愿意过深的摄入。因此,为了更好的将这一节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们,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与卵子结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再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像很多小蝌蚪一样在进行赛跑,只有生命力最顽强的那个能够最先到达终点,进而再成功的获得第一名。”这种委婉而又有趣的情境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教学,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和认识一些比较抽象的生物内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逐渐的被激发出来。这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不断的得以提升,学生也就能更好的投入到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去了。
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生物教学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去。当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也要结合学生们的表演,给出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例如,在探究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后,我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七张硬纸板(分别指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以及线粒体),然后再请七位学生上前,让他们每人随便摸一张,然后再根据自己摸到的硬纸板确定自己的角色。先从扮演细胞核的学生开始。此时,这位学生开始自己的表演,“在植物细胞中,我就是那位核心的人物,我同时控制着其他的人物,大家猜出我是谁了吗?”“细—胞—核!”(此时,有些学生兴趣高涨地答道,课堂的气氛也异常的热烈起来)对了!接着,再由细胞核这位学生把硬纸板(细胞核)贴在黑板上,然后退到一旁。接着,让其他的六个角色依次上台进行表演。当然,这些角色在描述的过程中也都会有不全面的地方,这个时候也可以由其他的同学举手进行补充,或者由教师再适当地加以点评,帮助学生们完善这一教学知识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既能够巩固学生的一些生物知识,又能有效地调节课堂的教学气氛,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
三、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生物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知识。学生们不能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变得被动地听取、吸收和记忆一些生物知识。而且教师也很少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这也就使得教学内容没有用到实处,使得生物课堂的教学氛围既单调、又死板。就算学生们也能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都是教条的、生硬的书本理论。与灵活应用的考试内容严重的脱节了。这也就会使得考试时的失分率比较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把与学生们自身相关连的一些遗传学知识、卫生保健常识或者是内分泌调节知识或者是一些正确的生活习惯等这些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环节与课本内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能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为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此外,学生们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与时俱进,有效运用科技成果与教学手段
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策略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来源于科学实验,许多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实验中得到体现。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和进行各种知识创新,同时也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
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新认识一下实验教学的重大功用。教师应当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并不是生物课程的附属品,而是一门与其相辅相成的课程。初中正处在一个认识世界的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因此,良好的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实验课并不是让学生来玩耍的,而是让学生在这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知识的奥秘。改善生物实验教学观念,无论是教师还是,都能从中获得益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够主动去学习,教师要能够明确实验的目的,根据目标来完成实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生物实验升学不考,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缺乏科学的态度,这给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生物实验不仅仅要在课堂当中使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也有重要作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要想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不要牵着学生一步步走,要相信学生能够自己完成实验内容,鼓励学生从失败当中找到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要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做出实验总结,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使用探究性教学形式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验内容多、实验器材、材料多、过程复杂,个别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任务重、难度大。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活动效率。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初中班级人数较多,小组成员以4人为宜。因为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超过4人会造成有的学生任务太少,有的甚至无所事事,养成学习的惰性,无法实现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其次,组内合理分工。每个同学都在活动中承担一定任务,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有的大胆的学生负责携带、有的负责制作实验装置、有的记录、有的清洗器材,做到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实验”探究时,教师安排学生在实验室利用课余的简短时间完成分组实验,并提出以下的要求:各小组所用容器的大小水量的多少、萝卜的大小要统一;对其所用盐的分量则有不同的规定。建议并鼓励学生同时做5个(包括不放盐的清水条件下的实验),以便形成对照;测量和观察液位的变化与萝卜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各小组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做比较。他们不难发现第1小组容器中原有的水溶液变少了,萝卜变硬了;第2~4小组容器中原有的水溶液变多了,萝卜变软缩了。通过观察和交流,还发现,当盐量增加到一定量之后,随着盐量的增加而萝卜软缩现象逐渐变得明显。而盐量较少时则萝卜反而类似在清水中的变化,变得硬挺。对不同组实验出现的差异,学生感到十分惊喜和迷惑,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与学习,已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一一作记录。然而由于学生们平时少观察,他们的记录也存在有不足之处,因此在实验中教师要及时抓住他们记录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给予指导与纠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数据分析等方式推理出一些实验结论,交流表达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如“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这一实验中,学生们已通过教师的演示与讲解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这时教师应从中去给学生启示与指导:同学们你们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它有哪些特点,要认真给予记录,相互交流讨论,最后引导学生们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形态的细胞中有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能够采取生动的实验,用新奇的方式来进行实验的讲解,活跃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知识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当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开启生物知识大门的钥匙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陈继青.优化与开放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07,(3)
[2]薛春江.浅谈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实验教学研究,2009,(8)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困生;成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14-02
随着课改的不断进行,对初中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要求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对生物的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导致了一些“生物学困生”的出现。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成为一个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关注的问题。
一、初中生物学困生的成因
第一,学生自身方面。首先,心理素质较差。一些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在学习上往往会感到很迷茫,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总是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学习的原始动力,只要遇到批评就会失望沮丧,自暴自弃。进而在学习上就产生了逆反的心理,总是心理不平衡地去对待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其次,学习方法不恰当。生物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刚刚接触的一门新的学科,所以刚开始学习生物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对其感到很新鲜和好奇,但是很多学生只注重这些热闹而忽视了重点,只注重了对于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思考和分析,不知道怎么由表面地指引去深入地分析,大脑中对于生物的知识是凌乱没有系统性的,缺少梳理的支构。再次,学习兴趣淡薄。由于生物这门学科知识点琐碎而抽象,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窍门,所以在生物课堂和考试成绩上的表现欠佳,根本就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导致了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信心,进而学习兴趣淡薄。
第二,教师教学方面。首先,教学方法机械呆板,在课堂只懂得在那里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接受课本上的东西,不懂得用生动形象化的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和考虑问题,导致课堂上气氛很沉闷,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课感染不了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对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其次,不了解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动机、知识基础、学习困难等等,对所有的学生在学习上都采用一样的态度。不懂得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统一的方法去教导学生,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当学生达不到较高的期望值时必然会产生厌学心理。再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解决生物问题的时候,教师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尽快地知道答案,而不懂得去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被动地接受,其主体性没有得到突出,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缺乏求知的欲望。
第三,家长辅助方面。首先,一些家庭环境不适合学习。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时间已经足够了,所以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个安静的家庭环境。其次,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再次,缺乏和孩子进行内心交流,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二、初中生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第一,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人往往最感兴趣的不是结论而是过程,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尽可能地贴近实际生活,减少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距离,让其形象生动化。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的能力。为了激发兴趣,还可以发动一些小实验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生物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知识,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使其感到生物的有趣。
第二,改变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授知识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议论和练习,教会他们怎么样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自己的网络知识结构图。其次,注重实验教学。实验课是大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尽可能地让抽象的知识能够通过实验课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接受。再次,因材施教,对于学困生教师要了解其学习动机,以及基础知识的情况,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去采用专门的教导方式,让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交流,对其进行肯定式的评价和鼓励,教师的一个态度也许会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所以身为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鼓励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而不至于产生心理自卑的趋势。
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态度明确了才能够让学困生知晓自己的学习目的,有的放矢,正确的态度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其次,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生物学的概念非常多,所以学生要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运用将概念具体化,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一些道具去辅助自己理解和记忆。最后,要认真上好实验课。在实验前,一定要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具体的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其进行思考分析,将现象和知识联系起来,巩固自己的知识理解。
第四,家庭方面。首先,学生除了在学校里学习之外,剩下的学习时间就是在家里。所以家长的工作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安静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并及时和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近来的思想表现和学习成绩,适当地给予帮助和疏导。其次,身为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在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坐下来一起分析下降的原因,而不是进行批评和指责。再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在他们思想出现错误认识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时发现及时矫正。
总之,对于初中生物学困生而言,要想解决导致学习成绩差的问题,要从学生自身开始,再加上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学困生的转化从现在开始。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初中生物学困生的心理与转化策略[J].教苑杂坛,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