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篇1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刚才,全市民政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会议对获得度殡葬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和“达标单位”、完成民政工作目标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我代表市政府分别与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签订了“殡葬管理”和民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各与会部门和单位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逐项抓好贯彻落实,也希望获奖的部门和单位,在新的一年里再立新功,开创佳绩。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两点意见。

一、对我市民政工作的评价

过去的,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关乎民生、关乎稳定的大事和要事很多,各种挑战接踵而来。我们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凝冻灾害,经受了地震的考验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迎难而上,用与时俱进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对去年全市民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同志们的工作成绩是满意的。去年的工作总结概括下来,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救灾救济及时有力,应急能力明显提高。面对去年市遭受百年难遇的凝冻灾害和地震,全市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就冲锋在第一线,全力以赴进行超常规的大规模救助,组织大规模的社会捐赠活动和开展受灾恢复重建,为夺取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力。,随着市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以教育、住房、医疗等各项专项救助制度为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建立和有效实施,全市纳入城乡低保对象已突破15万人(次),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物价补贴、临时救助以及城乡医疗救助等各种救助资金超过2亿元,城乡困难群众的吃、穿、住、医等基本民生问题得到了切实保障,确保实现了市委、市政府不冻死一个人,不饿死一个人的目标。三是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措施有力,保民生、促和谐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全市各级民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市已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退役士兵得到有效安置,各类老复员军人补助在逐年增长,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创历年新高,全市上下已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氛围;征兵工作连续23年24次实现无责任退兵。四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全市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质量、数量、直选比例、海选比例均超过往届,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模式和做法,那些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有为青年充实到了基层组织,使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城市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寻求符合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稳步发展。“六有”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以来,全市社会办和国办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团体和协会商会发展迅速,以及慈善劝募、明天计划、微笑列车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明显。此外,去年还顺利完成了慈善总会换届选举工作。六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为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困难,周密部署、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超前考虑,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台帐,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去年完成的总任务数超过了全省的试点总任务数,为我市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基础,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七是体制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全市地名登记、婚姻登记、殡葬事业等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民政战线上的全体同志们和支持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全市民政工作,我的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形势,积极主动地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做好民政工作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正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充分认识和把握形势,是进一步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前提。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各种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制约,我市大量农民工返乡,下岗人员增多,城乡困难群众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城乡贫困面逐渐加大,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保障民生的任务更加繁重。如何发挥民政工作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中的积极作用,我认为要找准以下几个着力点:一是要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水平为着力点,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工作。目前,我市城市低保人数近8.5万人,农村低保人数7万余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可能出现农民工务工收入减少,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困难群众增多的现象。而且,随着我市几条铁路的开工建设,失地农民将会增多,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婚姻家庭、生产生活等问题。针对新情况、新形势,民政系统要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充分估计,拿出应对措施。此外,为切实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各区、市、县要在用好中央、省和市级救助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财力,不断增加救助资金的投入,将新增的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分类救助力度,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的操作程序,提高全市特别是基层城乡低保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要切实做好救灾救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做好受灾群众自建过渡房的保暖、加固和安全工作。二是要以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民政福利事业的发展。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各区、市、县要抓住机遇,结合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部署,在政府拉动内需、扩大投资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在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中促进民政事业发展,争取纳入一批,抓紧建设一批。特别是要争取把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类项目,减灾中心、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等救灾减灾类项目,以及救助站、殡仪馆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等其他公共服务类项目的建设,纳入政府扩大内需的项目规划,使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布局更趋于合理,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促进民政事业的快速发展。三是要以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着力点,切实保障我市的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各级民政部门要从“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这一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在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上下工夫;要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作用上想办法,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要在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调解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上找路子;要在认真排查民政工作中影响稳定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妥善解决民政对象利益诉求上出实招;要在居家养老、邻里调解等工作中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走出一条符合市实际的新路子。

(二)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开拓民政工作新思路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民政事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为此,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把民政工作融入到改善民生的大局中来,找准几个出发点。一是要以高度关注民生为出发点。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民生保障职能,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尤其是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让困难群众能够共享我市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在上级的安排部署和已有的日常工作之外,结合社会、观念、消费等的多元化,走出一条更具生命力的为民服务体制。二是要以努力维护民权为出发点。要重点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保障优抚对象、返乡农民工、农村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权益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三是要以充分发扬民主为出发点。要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支持村(居)委会的工作,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四是要以着力保障民安为出发点。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依法维护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前提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要以深入促进民和为出发点。要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利益再分配的作用,健全完善分类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实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达到社会的和谐相处。

(三)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民政是为民之政,是民生之政。各级民政部门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民政工作的第一标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因此,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超前判断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给民政工作带来的影响,努力探索新途径,着重抓好以下关系民生的几项工作,不断实现民政工作的新跨越。一是要探索建立城乡社会救助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各区、市、县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各种救助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动态掌握需救助人员的底数,实现保障标准按照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确保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二是要加大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力度。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牵头作用,积极探索城乡和谐社区创建模式。要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支持农村社区建设,以社区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要切实做好退役士兵的教育培训和安抚工作。要扩大退役士兵参训覆盖面,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要加大对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力度,努力开拓安置渠道和积极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要尽快健全完善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自然增长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补。今年是对越自卫还击战争胜利30周年,要解决好参加过自卫还击战争退役人员中存在的矛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做好矛盾疏导和安抚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四是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要充分抓住中央扩大内需这个机遇,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快养老设施的建设,提高我市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五是要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的特殊困难。随着金融危机冲击的扩展和蔓延,农民工输入地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农民工难以就业,城镇就业形势严峻,部分人员可能会出现暂时的生活困难。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抓紧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加强低保动态管理,通过低保、临时救助等措施解决他们的特殊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确保社会的稳定。六是继续扎实抓好农村危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各级民政部门努力工作,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万户工程”。目前,工作顺利推进,民政部门要继续发挥能吃苦、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配合建设部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重点是探索农村五保户危房改造的新模式。

(四)要以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为保障,全面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政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方面,作为应对金融危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正确处理“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关系加以高度重视,把民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结合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民政工作的资金支持、队伍配备以及政策支持,不断加强民政工作保障能力的建设。特别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即将启动的机构改革,重点解决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缺人少编、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待遇过低等突出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民政工作,民政部门也要积极主动搞好与各部门的协调,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进一步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广大民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扬优良传统,带头深入一线,查实情、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着力解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确保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篇2

㈠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城乡低保工作以加强规范化管理和争创全国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程序。强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导诚信求助,加强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公平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即退。扎实推进分类施保,对重点保障对象实行重点保障。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标准增长机制,适时调整提高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助。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水电、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救助政策。组织低保对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再就业。不断创新救助机制,完善救助政策,规范救助行为,形成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其它社会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方式,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最大限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㈡提高五保供养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五保供养配套政策,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落实供养责任和待遇。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强化服务理念,优化管理服务机制和制度。大力开展模范福利院创建和提档升级活动,提高农村福利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㈢优化医疗救助制度。按照便民救急的原则,改进救助方式,采取比例救助与定额救助相结合,事后救助与事前、事中救助相结合,大病住院救助与慢性门诊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医疗保险,确保参合率和参保率达到100%。加大城乡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力度,降低救助门槛,取消病种限制,提高救助标准。

㈣完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㈤完善城乡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加强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细化救灾应急预案,建立乡镇街道办事处灾情速报网络,明确灾情速报职责;制定自然灾害救助规程,规范灾害救助申报审批程序,将救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拨付及时、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档案,按救灾卡发放救济款物,确保因灾倒房当年恢复。

㈥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认真落实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服务“四城联创”活动,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人员的救助、劝返和护送工作。

㈦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筹集资金、扶持200户以上住危房的农村困难群众兴建住房。

二、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

㈠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对新一届村委会成员进行培训。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村民委员会工作规范》,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相关制度,提高村级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创新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认真研究解决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㈡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创新城镇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进一步营造和谐社区创建氛围。加强对乡镇集镇社区建设的指导,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开展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试点。规范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和人员管理。实行“费随事转”,坚持社区工作经费与社区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㈢深化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一村一社区,社区设小区”为基本模式,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验,重点探索建立公共服务、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继续探索“一村多社区”或“跨村建社区”的建设模式和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军休工作,全面维护社会优抚群体的合法权益

㈠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确保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资助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大病医疗救助体系。选送部分重点优抚对象到上级优抚医院集中治疗,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对优抚对象就医予以优先和照顾。认真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工作。贯彻落实湖北省优抚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市军休所、烈士陵园建设。大力开展“关爱老功臣”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看病难、住房难和生活难问题。

(1)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㈡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全面推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确保按期完成年度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把退役土兵职业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教育或社会再就业培训体系,扎实开展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荐退役士兵就业。全面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在就业、养老、医疗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做好军休干部、无军藉职工的接收安置和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活动,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

㈢大力开展双拥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拓宽双拥工作领域,充实双拥活动内容,丰富双拥活动形式。落实对驻宜部队和官兵、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的社会优待,协助人事、劳动部门安置好驻宜部队随军家属,落实好待业随军家属生活补助费,解决好随军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互惠互利,军地共谋发展。认真调查研究军队退役人员的思想、生活现状,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教育,落实政策,解决困难,依法维权,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军队退役人员群体的稳定。

四、加快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社会特殊群众的福利服务需求

㈠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都发[XX年]20号),针对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全市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