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问题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合作社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合作社问题

篇1

1.1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延长,加粗产业化链条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加入WTO后,面临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激烈竞争,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众多企业由于受市场、资金、体制与人的观念的影响和冲击,已很难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单家独户的农民也难以把生产与市场相连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顺应了时代朝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实现了“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他在连结农户与企业、生产与市场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市场紧紧的连在一起,起到了桥梁与纽带和延长、加粗农业产业化链条的作用。

1.2聚集了“能人”优势,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促使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纷纷加入,聚集了“能人”效应。同时,也促使资金、技术、信息合理流转,使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带动了农民致富,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1.3盘活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收入

市场流通不畅,部分农产品难卖,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益,制约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有效的解决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产品难卖、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问题。如小峡镇从市场着眼,从特色着手,从科技着力,狠抓食用菌产业化工作,组建了食用菌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采取“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为特征的“订单农业”。合作社还利用《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食用菌上市时间、最新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而且盘活了农产品市场,解决了产品难卖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食用菌的积极性。

1.4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剩余劳力的安置

一是连结农民和市场,盘活了农产品流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吸纳大批农村剩余劳力转移到第三产业,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如发展养猪户,养牛户,通过合作社促进养殖业大户的发展;合作社共信息100余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次,参加培训人数达2500余人次,又如小峡镇蔬菜合作社,现有会员568人,专业营销队伍200人,年运销收入207万元。

1.5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

由于实行联产家庭承包制,生产、加工、销售以户为单位,加之居住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闭塞,造成了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总会被一些有实力的、信息灵通的公司压级压价,使农民在交易过程中处在“弱势”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生产的产品由合作组织统一收购和销售,并依照交易规则,签订合同,不仅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改变了农民在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如养猪、养羊合作社,由于合作社参与生产、加工和流通,不仅保护农民的利益,合作社自身也得到了发展,从而改变了农民在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

2.1.1已建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的运作机制是松散型的,以技术指导,产前、产中服务为主,这种做法是从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但从指导思想上讲,必须明确这只能是一种必要的“过渡模式”,而绝不是目标模式。原因是这样的组织还不完全具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面对我国加入WTO,还不完全具备规范的与国际可以接轨的合作社经济的性质和组织原则。

2.1.2越是经济发展快的乡镇,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也越快,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发展相对缓慢一些,有些乡镇至今还是空白。

2.2合作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不民主一是大部分没有登记注册、没有章程;有的有章程但制定很不规范;二是制度不健全,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如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相当多的专业合作组织未设财务管理机构和监事机构;四是许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重大项目和活动中决策不民主,造成会(社)员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许多成员认为合作社是领办部门或领导的事,不太关心组织的发展,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这些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2.3会(社)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民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这就造成对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新品种的种、养、加模式技术缺乏,更谈不上国际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在组织内部实施和运用,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

2.4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规模小,5—6人和不到10人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有的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难以实现“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更谈不上按照国际、国家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组织生产和运用WTO规则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力也不强。

2.5资金运作困难,外部环境不够宽松各地普遍反映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有的虽成立了组织,但资金运作很困难,有的地方虽制定了优惠政策,给予信贷扶持,但贷款额度极其有限,使得这些组织虽然在运行,但运行不畅,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问题,主要反映在“绿色通道”问题上,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反映,在本乡本县很通畅,但出了本乡本县就不行了。突出反映在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若有违章造成扣压后不能及早处理,导致鲜活农产品损失严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2.6信息服务手段落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先进的传递信息手段,有的为了加强信息服务,只有靠电话联系和通过看报了解,信息反馈迟,影响了交易,造成了压级压价,降低了社(会)员的收入,也改变不了农民在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

3对策建议

3.1大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一是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措施。二是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介绍各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好政策,好做法、好经验,辐射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三是宣传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前农业生产资料联合购买、产中技术服务的联合作业,以及组织农产品加工、开拓市场、注册商标、进行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四是宣传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的指导思想、创立程序、治理结构、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运行机制。

3.2制定优惠政策,明确法律地位

3.2.1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财政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财政援助政策,应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制定低息,贴息贷款政策,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资金和农产品的收购流放资金的不足。

3.2.2要求上级有关部门要以法律或条例的形式明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合作社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法》或《条例》,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进其发展。

3.3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原则,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正确的方向,按照合作制原则发展,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认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帮助建立规范的章程,依法办理登记注册。二要帮助完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三要指导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四要按照专业合作组织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帮助搞好利益财产分配和积累等制度。

3.4加快人才培养和招商引资力度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把人才培养、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硬件来抓,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各农业部门应重点培养好领头人,以他们为核心引导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招商引资、产品推介上,各级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各地农业部门要精心组织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走出省门、国门和利用网络进行产品推介、招商引资活动。

3.5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购销、加工及新技术、新品种信息联络的手段普遍落后,信息来源不及时,不仅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也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建设。各级财政应列支专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网络建设。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应在自己网络平台上,设置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空间,实现省、地、县和各类组织联网,共享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坂面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发展,是当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有效解决了家庭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外部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带动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截止目前,坂面镇农民合作社共有33家,其中:种植类14家、畜牧养殖类3家、农机合作社10家,服务业合作社6家,注册资本金6530万元,目前已创建3个县级示范社。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扶持不够,金融扶持难落实。对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合作社成员的资金,地方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资金、税收优惠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目前政府只对县级以上的示范社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少之甚少,对农民的还贷能力存在一定的质疑,只能凭社员个人名义获得小额贷款,金额少,利息高,期限短,而且认为银行交易成本较高,在金融政策宽松的环境下,不愿办理贷款业务。

2.合作社人才的缺少。由于进城务工青年的增多,合作社中的负责人大多是产业所在村的村干部,或者素质稍微突出一些的社员所担任,因此农村合作社中懂经管、善管理,而且具有市场开拓的优秀人才十分缺少,其中管理层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足8%,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由于农村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艰苦、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对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吸引力,我镇有关农产品的合作社大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科技含量低,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市场竞争力不强。

3.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不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初都制定了章程,同时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等机构,但在实际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这些机构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大多是流于形式,形同虚设,部分合作社还存在为获得财政奖补资金而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合作社对社员几乎没有进行利润二次分配,,合作社和社员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合作社对社员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也失去了真正合作的意义。

4.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牌子,固定办公场所,但很实质没有开展任何活动,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套取国家补助和扶持资金。大部分合作社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较弱,不仅生产经营的内容单一、市场开拓能力弱、服务层次低,而且合作社与社员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更没有合作社之间的再联系,大部分合作社只停留在种植、养殖等方面对初级产品的生产销售,未能通过深加工、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等方面,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提升竞争力。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大政府、金融机构扶持力度。首先,地方政府在合作社有关农产品质量认证、电子商务、标准化生产、培训和信息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有效帮助。其次,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奖励措施,对获得“三品”(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论证的、县级以上示范社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性资金。还有,落实好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建立的合作社,根据其生产经营的项目,生产经营的初级阶段可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最后,涉农金融机构应放宽信贷条件,降低门槛,对经营业绩良好,规范化建设的合作社应提供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合作社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

2.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缓解合作社经管管理和专业技术等方面人才的缺乏,政府农业相关部门聘请相关专家经常性的开展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合作社中的负责人、经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也可以组织合作社的负责人通过高校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地方政府制度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到合作社中兼职,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篇3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 现状 问题 探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中快速兴起的重要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抚州市100家合作社展开问卷调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涵盖了种植、养殖和其他服务业等领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示范作用比较明显。调查的100户样本中除1户外,其余合作社均在当地工商注册,其中种植业66家,养殖业32家,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各1家,出资总额16196万元,在册社员11900人。

二是专业合作社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运销,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农产品销售、信息技术服务和生产资料供应,社员入股方式主要为现金、实物,专业合作社基本都制定了自身的章程和内部管理机构;合作形式主要为互助合作制,少数为协会会员制,参与主体主要为农户+基地+公司。

三是合作社内部融资特征突出,同时外部融资需求较强,并已具备一定的金融服务功能。调查显示:96%的合作社以自有资金作为其生产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51%的合作社有金融机构贷款,且基本为农信社贷款,31%的合作社有民间借贷,但仅有1%的合作社获得过政府财政资金;在金融服务需求意愿方面,一半以上的样本非常希望获得银行贷款,在已有贷款的合作社中,以质、抵押贷款为主,其次为担保贷款。内部融资行为主要表现为社员之间融资及社员与组织之间的融资,且内部融资利率要低于外部融资利率;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与金融有关的服务主要是向社员提供借贷资金、提供金融信息中介服务以及为社员融资行为提供担保。

四是为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快速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金融支农提供了新的载体,是开拓农村零售市场的重要手段,为降低农户交易成本、有效控制农户贷款风险提供了现实途径。如某县运用“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信贷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推广木薯种植,形成了木薯种植木薯加工变性淀粉的产业链。为破解变性淀粉发展融资难,该县农发行将信贷载体定位为龙头企业,农信社将路径确定在行业协会牵头、龙头企业担保与农户的结合上。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层次较低,产品加工程度较低,运作不规范

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联接机制不紧,仅局限于向农户和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种苗种禽、产品回收等服务,与成员农户建立的是一种购销关系,而以资本为纽带、利益联接紧密、开展产供销加一体化经营的少之又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明显不足。农民合作社受自身生产设备和技术所限,农作物深加工难以为继。同时,合作社运作也存在许多不够规范的地方,如民主决策不充分,社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不高、能力不强,财务管理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建社目的不纯,形式办社现象明显

有的合作社是基层为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一手炮制出来的,目的是应付新农村建设检查,有的是为了套取扶持资金,有的是养殖户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优惠政策成立的。据调查,按现行国家有关政策,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义购置农机具可享受50%的优惠政策,因此有些农户仅冲该项政策规定,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但这些合作社虽具有法律形式,但成员之间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合作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担保抵押难落实导致融资需求满足率低

一是自身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目前大多数合作社尚处在发展初期,往往其全部资产就是出资额,抗风险能力和偿债能力弱,缺乏有效担保抵押资产。二是担保抵押制度障碍。按照现有的法律制度,农村房屋、耕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均不可以作为抵押资产,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担保物的范围,不利合作社融资。

(四)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着力度不够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的认识,没有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主要对象,双方缺乏互信和协作。同时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不健全,缺乏抗信贷风险能力,由此造成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不愿贷、不敢贷。

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规范运作,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监督,推动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农民依法办社意识,努力培养会管理、懂技术的经营管理人才。三是重点扶持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带动农户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加工方面延长产业链条、拓宽服务的内容和空间,特别是注重发挥市场示范合作社的带头作用。

(二)改善信贷服务,提高贷款效率

在贷款方式上,要采取“宜社则社、宜户则户”的灵活信贷策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短、平、快”的优势,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支农信用卡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在贷款程序上,在符合风险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且在授信限度内的合作社和社员贷款,建立快速审批通道,提高办贷效率。

篇4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黑龙江

一、黑龙江省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显著效果。截止2010年12月,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14347个,其中农民成员148671个,带动农户110万户,从事种植业合作社的7496个,占总数的52%;养殖业3991个,占总数的28%;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合作社2258个,占合作社总数的16%;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合作社有345个、运输的324个、储藏的合作社483个,占合作社总数的8%;从事技术、信息服务的的合作社1823个,占合作社总数的13%;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买的1069个,占合作社总数的7%,其他行业合作社1071个,占合作社总数7%。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作多年的时间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登记管理条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国家赋予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以法人资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对合作社的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够了解,有种种疑问和顾虑;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合作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我省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示范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二)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牵动作用还不够突出。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和合作经营理念相对淡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而且全省各地发展不平衡,部分落后地区明显滞后,上述状况与我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明显不相称,严重制约着地区农业发展。

(三)缺乏带头创办能人,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偏低。黑龙江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领办合作社的带头人,会经营管理、能开拓市场的复合型骨干人才缺少,农民普遍缺少合作意识。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一些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农民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年龄偏大的农民。还有一些能力强的“能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了解,缺乏兴趣和动力组建合作社,牵头领办的意愿不强。

(四)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农民成员的权利和利益需要保障。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和监督约束等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根本无章程,无账目,合作社的成员不了解合作社章程内容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有的领办人把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机制与公司制企业管理相混淆,在民主决策和利益分配上不依法办理。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农民成员行使民主权利和切身的经济利益。

(五)匮乏资金以及科技支撑薄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障碍。2009年时,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均出资额为89.72 万元,比全国户均81.05万元高出8.67万元,但并不证明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强。原因是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没有验资程序,只是由成员相互认可并在申请材料和章程中做出记载即可,真正出资到位的极少;其次是农民以实物出资不需进行评估和过户,而实际上这些实物基本上还在农民自己手里,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流动资金。再次,得到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是过去成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自己的项目,而新创办的合作社则没有这样的待遇。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具有法人资格,但因其承担的有限责任没有实际资产做担保,因而贷款难的问题不易解决。一些已经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别是从事种植、养殖业的,缺乏科技力量支撑和有效快捷的信息渠道,难以实现做大做强,只能是维持现状。

三、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合作社人才培养。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进程,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应开展对农民的培训普及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和风险意识,逐步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状况,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健康发展;建立业务培训制度,培养一批合作事业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内部教育和学习机制,引导社员加深对合作制度和组织章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对合作社的认同感。

(二)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当前,我省农户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常了解的比例很低,甚至有一部分农户根本不知道。对合作社不了解必然会导致农户没有产生参与的意愿,所以应该从思想上对农民做好引导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农户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专业合作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增强农户的合作意识,激发农户的合作动机,创造农户的合作机会,启发农户的合作实践;另外要积极宣传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户来参与合作社的组织建设。

(三)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政府应当安排扶植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等服务;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国土综合整治、国土绿化等建设项目,可以优先委托和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另外要落实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经登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得收入免征所得税等;另外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改善对农民合作社的信贷服务,简化审批手续,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业合作社税收政策掌握较少,纳税意识淡薄。通过了解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情况,每个地区都存在挂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少,但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较少,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游离于正常税收管理之外的现象,这说明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税意识不强。

2、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核算不健全。(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财务核算管理还没有成熟经验,个别细节没有明确。譬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本社农民成员之间的核算应该使用何种凭证尚未以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2)部分合作社的成立初衷不纯,是以追求政策支持和信贷支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目的,他们不愿意核算的太清楚,甚至人为的造假账来应付管理。

3、税务机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常监管力度欠缺

缺乏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征收管理办法。虽然出台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在税收征管的程序针对其特殊情况的相关规定的修正严重滞后,至今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出台和成型的管理经验,这使得税收管理无章可循。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税管理的建议

1、认定免税资格,保证涉税信息准确。应定期从工商部门取得开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对超期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应及时与企业沟通,责令其补办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管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免税资格申请的,应坚持实地调查与资料备案同步,符合免税条件的收入审批免税,不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及时征收税款。

2、做好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工作。要有计划的对一线农村税务管理员开展业务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只有一线农村税务管理员真正吃透相关法规政策,才能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征收管理工作。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农村税务所(分局)要加强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将关于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采取各种方式,帮助其吃透政策、用好用对税收优惠。

3、规范发票使用规定,加强发票管理和审核。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收购其成员和非成员的产品对外销售,又可以向其成员和非成员销售生产资料等,其成员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与所属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交易和结算关系,因此在发票的使用上建议上级明确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其成员和非成员的产品均可以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收购其成员产品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不允许抵扣,向其成员和非成员销售生产资料、对外销售产品均可以开具普通销售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只是应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分开核算,免税收入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修改完善税收征管系统相关模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税信息采集中关键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业分类和税种核定进行明确,结合综合征管软件系统和增值税免税农产品规定的要求,将其列入“批发业”中的“农畜产品批发”或“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等类别比较合适,如果以加工为主的,也可以列入“制造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有关类别;对综合征管软件系统的相关模块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税务登记表格和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免税资格认定项目等,增加免税项目类型和免税项目原因等文书审批选项。

5、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征管长效机制。做好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相关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工作,及时对相关农业专业合作社可能的农产品产量,提供劳务的能力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确保交易的真实性。

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2

一、前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维持农村社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多种问题,总结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问题,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作用

1.自我服务功能

(1)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与农民个体经济生产模式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明显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模式,在组织内部间使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实现良好的分工合作[1],这种一体化的、规模化的操作模式,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并成为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以往农民购买生产资料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也不用担心销售产品的问题。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以往只生产和销售农产品原料的产销模式得到根本改变,产业链扩展到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不但使原材料得到翻几倍的价值,获得了在加工和流通领域部分利润,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优化了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而且也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率。

(3)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前,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在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导致农民经济收入和农业产业的起伏波动性较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很好地避免了农民间的无序和盲目竞争,实现了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社会管理功能

(1)政府管理的桥梁纽带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改变了地方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方式:由以往的直接管理过渡到间接管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2]。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成为政府管理农村的最适宜的桥梁纽带,主要表现为政府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实现了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具体体现在政府直接参与建立和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实现农民增收为共同目标,带领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2)农民社会管理中的重要载体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很多农民的生产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产业链的发展,也吸纳了众多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高了就业率,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直接关系农民的利益,这使得农民行使自身权益的意愿增高,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农民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和成熟,并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使其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诸多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

1.缺乏资金保障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保障是主要问题之一。因为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大多来源于社员以及本社的资金积累。而这两个主要的资金来源数额有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为服务型的组织,且很多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时间较短,资金的积累相对有限,资金来源渠道少,加上政府的扶持资金少或缺乏,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艰难。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政府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扶持。表现为信贷、税收、水电使用、土地使用等方面,缺乏政策扶持或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国虽然早已颁布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政策及法规,但相关部门制定的配套措施相对滞后,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真正享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因此十分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3]。

3.存在信任缺失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多种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信任缺失造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小农经济模式,使农民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导致农民对于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信任感,自私自利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运营效率降低。

4.缺乏专业人才

现阶段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再加上城乡在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农业类高校培养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愿回到农村工作。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短缺、且大多是服务型的组织,盈利空间有限,难以用高薪吸引人才。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人才。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策

1.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首先要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并增大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采取直接补贴、降息、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应注重自身的努力,吸引更多农民成为社员,以此扩大资金的来源和数量。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应注重与其他组织或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有实力的企业产业链,通过多渠道拓宽资金。

2.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未成熟,资金获取渠道少、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解散的情况。因此,政府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很大辅助作用。可以采取加大资金的投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行业补贴、生产资料的低价优惠措施,此外,还可从土地使用以及行业准入条件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等,以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良好的环境。

3.注重提升基层乡镇干部的思想认识

在我国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的是基层的乡镇政府、村级组织,提升基层乡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有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发展,并解决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任缺失等问题。提升乡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可以通过座谈会、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培训,大力宣传、典型示范,使干部群众提高认识,摆脱传统的管理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4.建立吸引专业人才的机制

要吸引专业人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提供农业试验基地,以此吸引农业专家的到来;第二,合作社内的技术人员应善于从农业专家、教授那里获取专业的技术指导。第三,与农业类高校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利用高校人才资源解决农业生产问题。

5.注重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

注重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包括思想意识、市场营销、管理、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可以促使农民从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中挣脱出来,从根本上增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增强合作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步夯实合作社发展潜力。

五、小结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可实现规模化经营,大大提升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村的就业率提高,从而有助于实现政府对农民社会的有效管理及服务。只有不断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实施解决措施,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明霞.新农村建设的新动力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06):78.

篇7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山东安丘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18-02

目前,安丘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 098家,合作社成员3.7万人,带动农户7.9万户,关联基地1.53万hm2。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费用39.3亿元,销售农产品27.8亿元,盈余9 820万元。合作社涉及领域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渔业、林业、服务业、加工业等多个行业,并不断发挥组织载体优势,规范质量安全标准和农业技术规程,对农户进行农业标准化技术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技术培训,建立规范化农业种植基地和养殖场,对内有效组织农业生产,对外统一农产品质量和价格,为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积极作用[1]。

1 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

1.1 创办主体多元化

安丘市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推动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五型并进”的发展格局。一是专业大户带头型,主要由农业经营规模大户牵头,与农民合伙兴办的合作社;二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由村委会干部牵头,组织农民发起成立的;三是基层服务组织领办型,由基层服务站所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四是龙头企业创办型,主要是以食品公司为主,联合广大种植(养殖)户成立的合作社;五是特色产业链接型,即发挥当地特色产业优势成立的专业合作社。

1.2 内部管理规范化

在合作社管理上,做到了“两规范、一完善”。一是规范经营行为,坚持走农业标准化道路,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规范管理措施,完善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三会”制度以及一系列管理制度,重大决策实行一人一票制,确保实行民主管理;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社分红坚持以按社员交易额分配为主。同时,以订单、合同等契约合作方式保证农民利益,逐步使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1.3 扶持措施常态化

一是加强财政扶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每年组织1次“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活动,市财政拿出10万元资金对入选的合作社进行扶持奖励。二是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在全市选择影响面广、带动力强、对区域化管理贡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指导和帮扶,已发展培育了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市财政拨出逾30万元扶持资金,分别按A级、2A级和3A级不同标准给予奖励。三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2012年以来,安丘市合作社及其社员共计获取农村信用社贷款1.2亿元,缓解了合作社及成员的融资困难。

1.4 合作模式多样化

一是开展横向联合,探索组建合作社联合社,解决单一合作社规模较小、带动能力弱的问题。例如安丘市石埠子镇12家樱桃专业合作社,在自愿联合的基础上,组建了安丘市石埠子樱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成立后,通过横向一体化实现规模经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了交易费用近10万元,联合社还计划向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延伸,挖掘产品增值潜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二是积极开展合作社资金互助试点。针对农民生产资金严重短缺、贷款难的问题,在安丘市鸿祥养牛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合作社资金互助试点,共发展社员76人,筹资160万元,累计向社员发放扶持借款298万元,扶持养殖户68户,增加出栏商品牛300头,新增社会产值200万元以上。三是发展土地股份制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经营。农民既可得到土地租金的保底分红,又可到合作社基地参加劳动,获得工资收入。目前,全市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已发展到15家,入股农户1 918户,入股土地面积401.87 hm2,折合资金1 753.8万元。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开辟了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新道路。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组织化程度低。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情况来看,规模小、效益差、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的合作社运行状况不佳[2],且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销链接不紧密,重盈利而轻服务,社员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偏离创社宗旨。由于现行法律、政策对合作社注册登记的要求很低,工商部门基本上不验资、不收费、不年检,办社门槛低,导致合作社数量迅速增加,出现了一批无出资、无场地、无运营的“三无”合作社;还有少数合作社被办成了个人企业,只赚钱不服务。三是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合作社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没有完全按照合作社原则运作,部分合作社没有形成社员控制决策机制、民主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社员相互约束力不强,承担市场风险的意识薄弱。四是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一些合作社处于成立初期,经营活动和收入来源不足,承担不起专门聘请会计人员而产生的财务管理成本,再加上一些社员观念落后,财务知识欠缺,监督意识淡薄,导致一些合作社没有独立建账和进行会计核算。五是经营资金普遍不足。由于合作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资金来源与积累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税收政策上,由于地方税务部门未做好会计报表等方面的衔接工作,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高昂的产品认证注册费也让刚起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承受。

3 对策

3.1 坚持质量和规模并重的发展原则

应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数量与质量之间协调统一,追求量而忽视质,只会让大量条件不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盲目进入市场,合作社自身难以生存,同时会挫伤社员的积极性,也极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氛围;另一方面,若强求质量而忽视了数量的增加,也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现代农业的整体推进。应坚持量质并举的原则,既注重量的增加又不忽视质的提高,并不断加强对已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根据标准化建设方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逐步规范化;对于还未成立的农民发展合作社,对其组建工作进行指导和扶持,从源头重视起来,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规范一个”,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3]。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建设,开展示范社评选活动,促进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并以切实的税收优惠政策刺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营方式、增强组织化程度、提高示范带动作用,并不断采取措施保证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发挥作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问题,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3 搞好宣传培训,提高成员素质

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和培训力度,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培训纳入培训规划,从法律法规政策、经营管理业务技能、合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广大农民熟悉合作理论和合作政策,并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和办社能力,增强其合作意识,同时规范内部行为,从而减少经营决策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3.4 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针对目前多数合作社财务管理观念淡薄的问题,应增强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能力,完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和账目完整,并定期向社员公开合作社的财务状况,接受全体社员的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兼顾投资社员与生产社员双方的利益,实行按资分利与按量返还相结合的收益分配制度。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三会”制度,并充分发挥“三会”的职能作用[4]。

3.5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产业化经营模式

要通过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广大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与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再与农户签订种植(养殖)合同,并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销售产品的一条龙服务管理模式,完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业领域“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原贺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组织化的新载体[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6-18.

[2] 王生叶,薛兴利.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支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问卷调查[J].农村经济,2013(9):122-126.

篇8

1.骨干人才匮乏,领办人素质有待提高。各地普遍反映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缺乏,尤其缺少有合作意识、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骨干人才。同时,多数农民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尚未达成共识,对合作社的理解和运用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足够信心和兴趣。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目前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外出务工,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是文化较低、思想保守、年龄偏大的农民。而个别具备能力和条件的农村“能人”或是对合作社不了解,缺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足够信心。

2.运行管理还不够规范。由于从组织者到成员大多数是农民,不可避免地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存在着组织结构不严密、规章制度不完备以及责职权利不明确的状况。这次调研发现,有的专业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会员代表会、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有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有的与成员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3.扶持发展力度不够大。总体上还没有形成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强大动力。多数金融部门至今还不能依照法律规定,按经济组织对合作社办理信贷业务。其他在税收、用地、用电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扶持方面也缺乏具体的、有效的落实措施。此外,对合作社的运行监管缺少一定的刚性规定,如虚假注册登记拒不改正、变更事项不向登记机关备案以及其他违法经营行为,法律上都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些法规内容的缺失,制约了合作社健康发展。

二、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建议

1.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和管理人才等方面缺乏问题,培养合作社的带头人。目前,合作社发展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奉献优秀带头人很少,了解合作社知识,甘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社员也很少,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因此,要因势利导,鼓励广大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合作社。

2.健全完善机制,促进规范有序发展。对新组建的合作社,坚持边发展边规范;对已建立的,要把扩大规模、增加影响力、增强生命力作为发展重点,逐步规范完善。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通过健全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等内部制度,保障社员对组织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对上级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对财政资金扶持的合作社适时组织检查,以制止和杜绝套取扶持资金等不法行为,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健康有序发展。

3.大力支持,保证扶持政策与措施落实到位。要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加强协调调度,及时出台符合我旗农村牧区实际、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政策,促进金融部门降低担保门槛,积极为合作社提供便捷的贷款服务,解决好合作社发展资金筹措难的瓶颈问题。要依托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做好承担和落实各类农牧业产业政策工作,督促有关业务部门发挥职能优势,进一步细化税收、用地、用电等各项具体优惠措施,推动农村牧区各生产要素向合作社转移集聚,为其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篇9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桦川县农民专业合作快速发展。截止到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25个,拥有成员12,900人,农民成员11,800人,带动农户增收650万元,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大、辐射作用强,优势显著。

1.龙头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围绕桦川主导产业绿色水稻兴办的专业合作社。以星火水稻专业合作社为代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牵动农户,建立水稻示范带,实行规模化经营,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肥料、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产品“农超对接”,打造了中国特色稻米之乡品牌。

2.产销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围绕桦川特色农业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主建立的专业合作社。以梨丰乡大豆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3.特色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围绕开发桦川地方特色资源兴办的专业合作社,以岩顺香谷专业合作社、悦来镇悦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代表,重点培育香谷小米、香瓜、山野莱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专业大户,壮大产、加、销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农产品种植业。

4.农机作业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围绕桦川建设全省水稻大县,采用大型农机具、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人股等方式兴办的专业合作社。以春生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收割连片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大型农机具耕作效率,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让会员增加了收入。

二、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盲目无序。乡(镇)、村个别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农村工作日程,投入精力不足、研究不够、指导不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处于一种盲目和自发的状态。

2.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低下。由于合作社的成员代表、监事会、理事会成员农民成份居多,他们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不足,还远不能适应合作社的发展需要,规范化管理水平低下,做大做强很难。全县还有20%的合作社章程和相关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或不尽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名存实亡,没有开展活动,有30%的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和管理方法,但形同虚设。有的专业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关系不紧密,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

3.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不够。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建的新兴弱势产业,迫切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政策扶持。在资金、项目、信贷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有效的扶持,导致一些专业合作社想进一步发展又缺乏资金,融资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4.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带动乏力。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缓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合作组织规模偏小,基础条件差,没有稳定的服务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困难,对成员开展服务更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乏力。

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宣传到位。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家喻户晓,要重点树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进典型,让农民实实在在看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提高加入、牵头、组建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大业务指导力度,把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到位。

要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规范:

(1)对不具备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件的农民专业协会,责令其到有关部门申请农民专业协会的登记注册。对具备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件的,要依据有关规定,做好农民专业协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转轨衔接工作,使其尽快转为农民专业合作社;

(2)对新组建的农民专业台作社,进行审核,审核认定合格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3)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完善合作社章程、组织机构、民主管理、盈余分配和财务管理制度为重点内容的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健全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积累与发展机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分配盈余机制,确保合作社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3.加大整体推进力度,把农村专业合作社培育完善到位。为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要从三个方面人手:

(1)创新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五个坚持”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即: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办社基础、坚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办社原则、坚持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坚持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办社宗旨;坚持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2)抓好试点示范。每个乡(镇)都要培育兴办具有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通过示范社的带动作用,涌现出更多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运作规范的先进合作社典型。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发展水平。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融资到位。为更好地扶持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按照有关规定对涉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及其他支农项目重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篇10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视角;农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73-02

学风是大学精神元素和高等教育状态表征,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学风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不仅直接体现着高校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并最终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1]。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从辅导员工作视角对农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科专业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科专业学风问题与其他学科总体相似,在学生身上体现为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纪律散漫,缺乏自律性等[2]。此外农科专业学风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对全国800名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建设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呈现出“农”的特色和“农”的内涵缺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缺乏“三农”情怀,学习目的功利化。农科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应该具有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然而,当前很多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目功利化,不能合理地将学习目的和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农科专业和肩负“三农”使命结合起来,而是仅作为实现就业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缺乏远大理想。调查中仅38.5%的学生个人发展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2.专业认同感匮乏,学习兴趣不浓。由于受高考分数限制、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以及专业调剂,“入错行”等情绪在部分农科专业学生中存在,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仅35.4%的受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浓厚。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不能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厌学、倦学[3]。有高达60.9%学生认为他们曾经受到过社会舆论和世俗偏见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同样也有24.6%的受调查者表示,高年级学生的负面引导是造成他们对所学专业丧失信心的重要原因。

3.理论与实践脱节,服务生产能力欠缺。农科专业实践性强,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但部分农科专业学生不能正视基层等工作环境,参与实践活动意愿不强,眼高手低、敷衍了事等现象经常存在,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服务能力。有36%的学生明确表示,他们对学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和活动存在应付心理。

4.国际化视野不足,国际竞争能力不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等农业院校需要培养一批立足国际前沿,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精英人才。然农科专业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及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留学意愿不足、外语水平欠缺、专业知识不能达到要求,严重影响了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仅有8.3%的受调研农科专业学生有出国的意向,但根据各高校公布的就业数据,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出国深造率总体低于5%。

二、农科专业学风问题成因分析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态度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在因素,此外,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学习问题的重要成因。

1.思想教育成效不足。一些农业院校对学生思想教育不重视,集中体现在没有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备专兼职辅导员,导致思想教育力量薄弱;没有贴近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形式化,实效性低;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不足,“三农”意识强调的少。这些原因都导致学生未能认识到学习农科专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塑造。

2.育人机制未形成合力。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全员性工程,需要学工、教务、学院及后勤保障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需要教师、行政管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的通力配合。但一些农业院校认为学风建设仅为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未将其纳入学校重点进行统筹安排。导致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后勤保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能树立,学生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不能体现,而辅导员及班主任由于事物性工作繁多而对学风建设力不从心,引导效应不能实现。

3.监督约束机制落实不到位。尽管各个农业院校相关的学风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齐全,但落实效果不明显,成为阻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学校教学环境宽松,对教师管理不严,致使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投入不足;学生考试作弊等违纪违规事情处理难度大,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警示作用。

4.学风建设载体不完善。学术讲座、科技创新项目、学术社团、学科竞赛活动、专业技能实践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部分农业院校讲座数量不多,讲座层次不高;科技创新项目少,专业教师指导不足;学术社团缺乏有效的指导,活动层次低;技能实践基地不足,学生参与实践锻炼机会少。

三、农科专业学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是学风建设的引导者、监督者。从辅导员的工作视角对农科专业大学生进行学风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在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思想是行动先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农科专业建设优良学风的基础。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名家讲坛、专题报告会、校友风采展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强化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认识“三农”、了解“三农”,把个人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2.借助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力量,形成学风建设合力。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员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实施效果。辅导员在推进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应该充分扮演好学风建设策划者、引导者和协调人的作用,充分借助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力量,形成联动机制。要与任课教师密切联系,即时掌握学生到课情况和课堂表现,对重点违纪学生予以惩处;应及时向班主任传达学风建设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共同分析研讨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具体有效措施;要在学生干部中建立学风建设联络人,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即时了解班级学习状况。

3.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的学风建设,是营造良好风气、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1]。辅导员应从学风建设的高度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建设。要把学习文化作为班级和学生组织的重点文化培养,要利用日志、网络等方式宣传推进学习型班级和学习型组织建设。要有严格的班委会和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把学业指标作为重要选拔指标;要实施淘汰制,对挂科、逃课、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干部实施淘汰,形成正确导向。

4.完善约束激励机制,让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良好的学风需要一系列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要奖惩并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辅导员应该强化制度建设,让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农科专业来自农村和家庭贫困的学生较多[4],对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困的学生要优先给予助学金、校园兼职、就业等资助和帮助;要对学风建设先进个人、学习标兵等学生及时表彰,树立典型,带动后进。此外,还应落实日常教育管理,尤其是对考试作弊、逃学、迟到早退等学风违纪现象进行重点查处,达到约束效果。

5.搭建好学风建设载体,形成学风建设保障机制。学风建设载体是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应搭建平台,形成学风建设保障机制。要搭建职业规划平台,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学;要完善学术交流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提高学生求知欲;要完善赛事平台,多组织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丰富第二课堂的学习自主性;要与企业联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搭建实习平台;要拓展外联,邀请企业家、杰出校友等担任就业指导师、兼职班主任,提供智力平台;要构建出国留学信息交流平台社团,营造鼓励留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展基,陈建平.农业高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现实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54-55.

[2]易晖.农业院校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2,(2):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