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范文

时间:2023-03-14 00:5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

篇1

生物学科的特性决定了高中生物教学难度比较大,生物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文章以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为出发点,从规范生物实验教学管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构建生物课程教学团队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生物学科;动手能力;教学效率

生物是理科生的必修课,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生物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知识构成,改变传统以书本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生物学科的学习及实验中,培养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其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并在实际生活及工作中加以应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强调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认知仅限于理论层面,与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及目标相悖。生物学科中涉及到很多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教育部门和生物教师要依据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强调实验操作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通过实验训练及操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生物教学效率[1]。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

(一)规范生物实验教学管理

部分高中学校由于缺乏资金,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器材不足。因此,就要求学校依据自身发展水平及高中生物教学要求,整合现有生物实验资源,采用多种集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并对学校生物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从根本上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固定,很难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生物教师要依据高中生的具体学习诉求,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将多媒体应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使书本上的内容更加直观和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认识生物教学内容。生物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借助具象化的实验,培养高中生的动手能力,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三)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对学生的考核注重理论性,很难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考查,对学生生物学习情况的考查具有片面性,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被弱化。要将课堂实验情况、作业、实验报告等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又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从而发现实验过程中的细微变化,继而充分发散思维,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推理。生物教师要依据高中生物教学要求,由易到难地为学生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不断寻求答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期,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差,实验结果也容易出现偏差,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实验进行不断重复和改进,从而得出想要的结果。通过具体的实验,能够使高中生的生物实验水平不断提高,思维得到启发,为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该学科教学质量,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五)构建生物课程教学团队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重点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生物教师很难兼顾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可安排有经验的生物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教师要依据自身的特长,对教学内容及任务进行合理分担,实现教学经验的整合,确保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同步性,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科规划,使学生依从于具体计划,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例如,部分生物教师在细胞教学板块比较擅长,而部分教师则比较擅长植物和微生物教学,可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类目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良好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生物教师要依据学科特性,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指导学生对书本实验进行操作和延伸。通过该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作者:张富财 单位:云南省元阳县第一中学

篇2

首先,教师须重视研究教材与实验教学。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教材,但是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生物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生物教材,还要把整个高中阶段的生物教材都要研究,要知道在整个高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那些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同时,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生物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如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时,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组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带进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新演示实验,增加设计实验,布置家庭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兴趣。实验,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类似科学家般的成功感受,诱发学生产生研究生物现象的强烈欲望。

其次,教师须重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是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生物功能。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做一些课堂生物游戏、调查、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教师可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生物圈的专题讲座,观看拒绝的宣传片等。这既丰富学生知识,又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除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也是极为必要的。生物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也很紧密。学好生物学,学生就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针对学生坐立行走姿势不够端正的现象,在学习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的生物学知识。

其三,教师应重视设疑、质疑,激发创新。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科教兴国 综合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加强跟教师生动而善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生物界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生物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尤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学生从小对花草、虫、鱼、鸟等生物就有天然爱好和亲近,这是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用具,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观察、实验使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将“讲堂”变“学堂”,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提出要求并布置适量的作业,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有利于培养学习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提高授课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学生掌握系统而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备课时,一方面要备教学大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备学情,真正将“教案”变“学案”。教学要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转变成“读、讲、做、练、议”等多种形式的师生双边活动。读、讲、做、练、议等使学生口、眼、耳、手等多种感觉器官接收知识信息,事实上知识的掌握往往不是一种感觉器官参与就能完成的,必须是几个相关的区域同时形成兴奋中心,充分发挥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各神经元之间的复杂联系,有利于对知识掌握和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要重视生物学概念教学,组织好每堂课的生物学概念,使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概念,了解知识的结构体系,使知识和技能概括化、系统化、构成“竖成线,横成片”的结构体系。因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决定于心理活动中对概念的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相互沟通,形成辩证逻辑的联系,逐步构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结构。

三、善于设疑,启迪思维

常言道:“行成于思,思源于疑”。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剂”,强化记忆的“催化剂”。提问要讲究科学方法。①了解学生,因人提问,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从中受到鼓舞,树立自己的自信。②抓住重点,比较提问。③以新带旧,串联提问。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鼓励学生怀疑精神,因为怀疑与思考紧密联系。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奋好学,勤于好问的习惯,创造提疑和答问的良好气氛。

四、加强实践活动,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练习、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生物学教学要重视实验,尤其是设计实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形成技能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教学中,感性认识是重要的,观察、实验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情体验的基本途径,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生物科学原理的实验基础。感性认识的强弱关键在于学生感知过程中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学习中,脑、眼、耳、口、手等协同活动是提高感知效果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去“摸”,直接感知引导去“看”,精心设计诱导去“做”,重视运用辅导去“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眼看、耳听、口说、手写、脑思几种活动有机配合,协同活动,提高效果。教师应编制灵活性、判断性、综合性强的题目,从平时练习到考查考试,训练学生审题准确和解答迅速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练习等环节,真正理解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的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能力。生物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形,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在采集制作标本、栽培花草苗木、养殖小动物等实际活动中,都需要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生物现象,参阅大量资料,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促进了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 教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对于生物学科来说,通过实验和实习,能够兼顾多方面的科学素质培养,因而是培养科学素质的可行途径。而今在普通中学里,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缺乏应用实验材料,很多实验探究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缺少实验中的“体验”将会大打折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普通中学里应加强生物实验。

一、现状

根据不完全了解,中学实验开出率不高,有些不到50%;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个别交谈,发现学生对实验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实验的态度不正确、预习作业不落实、实验失败原因不分析、实验的印象很模糊,总之,实验效果很差,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原因

1.学校条件不允许

普通中学,硬件建设不到位,实验器材不足,设备简陋,药品等严重不足,往往是生物教师兼做实验员,忙于教学工作,每个实验都开有一定的难度。实验考查力度不大

2.教师的错误思想

近几年生物高考的实验题是全新的实验材料,与教科书中的实验相差甚远,有些学校的教师错误地认为,投入很多精力,准备实验让学生做一次,还不如花一节课时间,在黑板上把实验的原理、目的、过程、注意事项等讲得更清楚,学生听得更明白,这样即省事又高效。

3.学生缺乏实验意识

对部分学生来说,实验做不做无所谓,他们绝对相信权威,深信教材,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做实验时成功最好,不成功也无所谓,反正教材上有现象、有结论。

三、对策

1、培养实验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不能持久。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但是几次下来,通过交流发现:他们的兴趣在减退。原因很简单: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但内容和形式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配合教材内容,补充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增加实验内涵,拓展实验外延;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能打破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的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2、培养实验能力,加强问题意识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仔细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从实验过程中的精细、系统的观察中获得的。即使是学习课本上大量的,早已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时,也同样要重视观察。

(2)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综合实验能力不仅局限于实验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实验能力。它包括: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实验寻求解答疑难问题的能力等等。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动手过程中促使学生动脑。

(3)问题意识的培养

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实验兴趣。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可设计以下问题:怎样获得较多的洋葱有丝分裂的根尖细胞?怎样制作出细胞无重叠、细胞只是染色体着色的临时装片……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增强实验的兴趣。

3、改革课本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1)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

现行的生物学实验大多还是验证性的,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验证实验的内容有的偏重于技能的训练,有的则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较被动的情形中,它不利于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形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生物学实验进行一定的调整,重新设计和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通过探索事物客观规律的活动来获得新知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变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一个实验做下来,现象是否明显,结果是否正确,极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实验成功,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就有成功感,就有很高的积极性。但由学生动手完成的课堂实验,要在一节课内完成,加上课前老师的讲解,学生真正用来做实验的时间非常有限,实验成功与否带有很的偶然性,有些学生即使非常认真,操作步骤正确,但仍然现象不明显,效果不理想,极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实验,总结经验,适当改变实验条件,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4、课内外结合,拓展创新空间

除了课堂实验教学外,还可以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外去接触实际、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以扩大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书本知识。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培养操作技能,还能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通过实践丰富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积极开展校外、课外活动,才能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进行生物学教学。

5、关注生物学进展,培养学生创新使命感

篇5

1996年5月, 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 同年8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教处主任和教研室主任 以及人教社有关负责人参加的“普通高级中学新课程方案研讨会”。会上宣布将于1997年秋季在山西、江西、 天津市开始使用新教材,进行新课程方案的试点工作。作为高中二年级开设的生物课,当前抓紧学习新大纲, 为在1998年秋季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来试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现就初学新大纲的一些体会,试 对高中生物新大纲的特点做一浅析,供同行参考。

新大纲分为五部分,即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考试、考 查、教学评估及教学设备,内容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的总体要求。

依据《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旧大纲)编写的现行高中生物(全一册·人教 版)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知识系统性较强,内容与课时吻合。但更多讲述的是经典的生物学知识,较少联系 当前迅速发展的生物科学新成果;在实验课的安排上,仅有5 个实验,且有一实验为选做,实际只要求完成4个 实验, 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的培养。新大纲所反 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则更新了部分传统的理论性内容,如删去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证据”等 专题,代之以“现代的生物进化观点简介”内容。此外,更扩展了有关环境、营养、保健等联系实际的知识, 且增强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教育。体现出了时代要求的特征。现从下列7个方面来浅析其特点。

1.知识体系作了较大调整

旧大纲对高中生物必修内容侧重的是讲述生命科学规律,对高三年级的选修内容则为复习高二年级的知识 和初中的生理卫生内容,不仅知识体系重复,更体现出是为适应高考的需要而学(选修教材内容系高考所划定 的考试范围)。新大纲将旧大纲的8个单元调整为10个单元, 又将“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移至“生物的生殖 和发育”之前讲述,体系略有修改,使内容顺理成章,通过各单元间内在联系使学生接受新知识。而选修内容 体系则以全新的知识为主线,选取了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细 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等。反映出新大纲有着适应21世纪现代化科学的特色。

2.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要求

旧大纲只是提出了教学内容,而无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新大纲则在教学目标问题上,首次从知识、思想 、能力3 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知识教育方面:要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 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思想教育方面:要继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以形成生物的进化 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还要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促进对保护生物资源之重要性的认识。

能力培养方面: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较活跃,思维方式即将定型,因而一方面要重视基本技能 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和自学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 理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3.教学的知识点有所更新

新大纲对教学的知识点有较多的更新。原则是:在突出基础性,对基础知识进行精选的前题下,要体现出 知识的先进性,要加强知识的实用性,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还要重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性。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说明了高中仍应着眼于 基础教育。因此,新大纲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选择,删去了当今学术界已经不用和使用价值不 大的,诸如原生质概念和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内容等,保留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结构的基本单位 、关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基础性的知识,还增添了动 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加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此外,新大纲还选择了一些理论较浅且易被学生 接受的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先进知识,如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细胞的癌变、无公害绿色食品、生物净化等 ,填补了现行生物教材在知识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新大纲选取补充的新知识点,普遍具有实用性。除重视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的联系外,更从理 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解某个知识点后,配合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实验或实习。有利于实现“要使学生……知道 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这一教学目的。例如,必修课中,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合 物”知识点后,配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在讲“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知识点 后,安排有“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在讲“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知识点后,配合了“调查或观 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习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在实践应用上的示例。在选修课中联系生产和生 活的新知识则更多,如“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 “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几种果蔬V[,c] 含量的测定实验”等,都是教给 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典例,体现了国际上“科学—技术—社会”(STS)的现代教育思想。

5.强调科学素质的培养

旧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仅提出了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新大纲则提出了科学素质的培 养要求:“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在教学目标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

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对 于生物学科来说,通过实验和实习,能够兼顾多方面的科学素质培养,因而是培养科学素质的可行途径。

从数量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必修课的5 个(选修课的实验为初中生理卫生课和必修 课的重复)。新大纲的必修课则安排有25个实验和实习,选修课又安排有6个。 各种不同实验项目无疑是对各 种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的培养。

从类型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一种定性的、验证性的观察实验类型。新大纲的实验类型 除保留了观察实验, 还增加了5种新实验类型:定性分析类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定量分析类型(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模拟探究类型(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 鉴定人与猿间的亲缘关系);自行设计类型(植物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基 本技术类型(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必然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 养。

6.增加了灵活性

旧大纲对于每单元的知识点有较详细且具体的规定,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新大纲则是概括性地提出了 应讲的知识点,并未明确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较大的伸缩余地。例如,“高等动 物的个体发育”问题,教材应涉及哪些卵裂阶段和有关内容,新大纲不似旧大纲有详尽规定,因而教师教到何 种程度,就有了相当的灵活性。既有利于“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实施,还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类学校和不 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进行灵活教学。

此外,对某些难度稍大的知识点(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光合作用碳代谢类型简介、酶工程简介等),新 大纲将之安排为选讲内容,对某些需用时较长的实验(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 等),新大纲又将之列为供学生选作的内容,充分显示出新大纲有着弹性的特点。

7.完善了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

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 必要性 把握 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

2、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二、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1、贴近生活,引入课题,进行推测,提出假设

本教学设计从教师有目的的给出材料――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与生产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较――直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特点。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人体消化的速度相当快。人体内每小时可以水解500吨淀粉,相同质量的淀粉,在有足够的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几天。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怎样才能知道酶具有高效性呢?

2、点拨启发,设计方案,实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在无机化学当中学过催化剂,怎样能确定哪种催化剂的效率更高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比较相同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确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

教师引导:化学反应速度怎样才能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者产物的生成速度比较可以看出来。

材料:过氧化氢(H2O2)在 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数。

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急于点评。先让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经教师分析比较,最终筛选出下列设计方案对猜想进行探究――分组实验。

实验设计引导: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通过产物――O2的产生速度,即气泡的产生量、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速度,或者试管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酶与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低。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等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设计原则的渗透。

学生按实验设计步骤分组实验。并思考问题:1.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2.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的引导,从提问、引导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环环相扣,有的放矢,学生的求知欲望冉冉升起,为下一步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既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践拓展,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给出生产实践资料,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学生认识,加强学生科学就在身边的探究思想。

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了酶的这个特性,比如说在污染物的处理上,废旧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关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利用专用酶处理相等量的塑料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三、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个惊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学会了研究”,也是极大的收获。

四、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通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及老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人多,思维不受限制,老师的引导如何发挥作用,这就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随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现代生物技术;教学内容

现代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发展,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代生物技术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环保等相关领域,并且现代生物技术能够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相关的资源、环境以及人口的巨大问题。

一、高中阶段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

高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方面,内容不多,但涉及面很广。首先要清楚生物技术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比如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的时候要理解DNA的理化性质、DNA在人体内进行复制和体外不断地扩增的原因、基因的重组、遗传等相关知识。其次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研究热点及操作的大概方法,还有就是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等。

二、现代生物技术教学的意义

现代生物技术内容涉及面很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开拓视野,通过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及运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与技术进行相互结合,可以在生产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学生了解到生物科学的重大意义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生命的奥秘,同时产生对生物科学的情感热爱。

现代生物技术注重联系实际,在对生物课堂基础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学生明白生物和应用科学是相互结合的,生命科学的本身是和医学、农学和环境科学密不可分的。比如,我们在学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时候,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读出全部的DNA序列,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每个基因的功能,每个基因与某种疾病的种种关系,真正对生命进行系统的科学解码,从而从根本上了解认识生命的起源、种间、个体间差异的原因,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衰老等困扰着人类的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现代生物技术注重新兴技术的应用,所以我们要更多地把精力放到技术改造上面。现代生物技术操作更加先进,通过微观来进行创新,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增强学生的科技学习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三、现代生物技术教学的方法

1.开展专题讨论的教学方式

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内容用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把相关专题的全部内容进行整合。在专题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让教授的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还要让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始,这样才符合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比如,在基因工程专题的教学中,要运用到基因工程的诞生、关于基因工程的原理和相关的技术,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在开展专题讲座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善于动脑,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索,以提高他们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来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一个主题来让学生讨论。在进行讨论的时候,老师要适当地引导,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不会脱离主题,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讨论结束以后,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要对主要的内容进行专题讲解。

2.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也变得多种多样。现代生物技术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进行,网上有很多相关的素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选择相关的材料,通过修改来开展视频短片教学。老师可以根据相关要求,运用计算机,有能力的老师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动画,在进行动画制作的时候,要把专题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2)运用网络资源

我们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时候要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这样可以为教学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上,创造更好的条件。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为生物教学提供资料,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通过互联网搜索和整理资料,对有关的课堂知识及相关的素材可以精心设计。我们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课件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网络,多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起到了比较广泛的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和这项技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来开展学习,因为专题的目的是让我们对知识网络系统有更深刻的研究,学生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

篇8

一直以来,生物学科在学校被视作小学科,学生对待生物的学习并不像对待其它学科那样重视,以至于生物学科的价值无法真正凸显出来。其实生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具体落实生物生活化教学,做到生物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学到生物课本知识的同时,又积累了对生活的体验。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思考;探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医疗、环保和经济等方面尤为突出。新课标倡导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和理论解决具体与生物学相关的日常活动。众所周知,理论要联系实际。如果高中生物教学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单纯学习理论而脱离生活的话,那将是教育的失败。不仅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还会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科本身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也就是说,学生都不知道学习生物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那么生物学的价值何在。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学校和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使命和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展开了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操作和应用。下面笔者针对高中生物课堂,谈一下对实施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浅显思考和分析。

1何为生物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或者定义,但是教师对于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理解大致是共性的。简单的说就是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生物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渗透生活化,实现生物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

2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传统教学中,生物教师课堂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今,教师要打破这个观念,改变思维模式,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实现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平等与自由,进而学生在课堂上会极为活跃、各抒已见、学习想法充分表达和释放。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内容还要尽量保持与生活息息相关。

2.2生活性原则: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人类学习的大舞台,所以生物教学必须遵循生活性原则。教师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指导上应该牢牢贴近生活,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一旦教师所讲解的生物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感悟贴合,学生的情绪就会被感染,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因为所讲知识是学生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所以学习效果势必加强。

2.3实践性原则:

生物教学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生物知识,学生通过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更应该有效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找到与生物有关的特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总结规律,发现线索和答案。教师也要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有关素材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这样学生会增加学科兴趣,并能在探寻生物知识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求知欲望,感受生物带来的乐趣。

2.4实用性原则:

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使用并不是单纯的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易于理解的目的。生物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和作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发挥自身效应。生物化教学也是如此,它的意义在于将生物科学的理论付之于实践中来,发挥科学的应有作用。

3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3.1课堂导入要贴近生活化:

言简意赅的课堂导入可以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教师可以用与生活相关的一个实验或者一个实际现象的具体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3.2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贴近生活:

每个学生都又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利用与生活体验有关的生物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有利好作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对知识的感悟也会加深。学生会逐渐重视生物知识的学习,用以解决与生活相关的生物现象和生物困惑。

3.3作业布置更要贴近生活:

教师在布置作业习题时要打破以往模式,即为了成绩和考试的习题。而应该多从实际生活出发,既能体现生物价值又能巩固知识的角度布置作业。学生在作业中发现生活的相关问题后,会主动探寻问题的来源,思索问题的成因,进而努力想到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和积极的动手动脑能力,又能合理地利用生物知识探寻生活问题。

4对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4.1生物教师要做到对生活化教学的深入理解和重视。

通过学习国内外对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成果,加强自身的生活化理论修养,还可以通过书籍和互联网探索生活化教学的科研和著作,并结合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自主生活体验,构思特色的生活化教学实践。

4.2教师要多和学生探讨与生物相关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学科辩论赛或者生物视频教学等模式加强与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沟通和讨论。学生有些生活经验往往是教师不具备的,而且见解也会新颖独到,交流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提高进步的过程。师生之间互相弥补,取长补短,对生物教学的创新启发帮助很大。

4.3针对性开展生物生活化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就是实践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生物学科的价值,从活动中吸取经验,对生物教学起到支撑作用。

总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下的重要课题,它事关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专注,更对加强学生理解和体验生活的意义产生深远影响,最终提高学生利用现有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姚玉娟 单位:农安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赵亚娜.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活化教学资源与高中生物课堂整合[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0.7(10):95.

篇9

一、巧设情境,调动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通过情感的调动以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用真情构建平等、快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让学生基于直观、形象的基础之上,更好地理解、应用生物学知识及其思想。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

例如进行“DNA的双螺旋结构”教学时,笔者把DNA结构比喻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双螺旋上升的楼梯,让学生展开想象并建构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对DNA空间结构形成一个大致印象。其次,在学习DNA的空间结构时,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等知识,进行分析,调动其学习兴趣、锻炼思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融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出问题,促进互动

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之一。为了改变以往枯燥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巧妙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主动思考和探究。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这是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节内容时,通过“什么是基因?” “基因存在于哪里?” “基因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基因具有这些作用?”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是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思考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感知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诸多强大功能于一体,如果选材得当,能给予学生“视觉”、“听觉”上强烈的震撼。生物学涉及许多微观的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比较抽象。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从而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也是实现高效生物课堂有效途径之一。

如在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课时,先给学生播放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是如何利用蚊子化石中恐龙的血液来克隆恐龙等片段。以“科学家有了蚊子化石中恐龙的遗传物质,要通过怎样的过程,才能获得生猛的恐龙?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又是怎样表达出体现性状的蛋白质呢”等问题引入新课教学,如此导入,既有视觉冲击,又有问题激发思维。教学中本人不断尝试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片、影视甚至电脑动画等多,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积极的探求知识的状态,从而实现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注重实验,体验探究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照教科书提供的生物学实验主题,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并实施。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模式。

例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这原本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在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后,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1)为何尽量选用洋葱紫色部分为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除了洋葱外表皮细胞,是否可以选用其他植物细胞?(2)实验试剂除了蔗糖溶液可改用其他试剂吗?试剂的浓度应是多少适宜?(3)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实验操作方法能否改进或简化?通过此探究实验,学生从以前“按书就班”地实验,到现在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并由此设计、实施探究性实验,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五、精编练习,提升效率

课堂练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巩固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维方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教学问题,反思教学,及时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可以说有效课堂练习对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练习的设计也是如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层设计。太难的题目,不仅起不到检测学习效果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学生自信,过于容易的题目则起不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课堂练习设计还应遵循少而精原则,应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设计少量但具有典型性进行练习,通过思考分析,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如在高中生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模型学习时,种群数量增长量最大是种群数量在K/2时,这一知识点的最典型应用是海洋渔业的捕捞、森林的合理采伐、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对此,笔者设计了下列练习题。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C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数量最大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提出高效课堂的概念,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呢?

一、改变传统观念,实现民主教学

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开发智力,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这个大舞台的演员。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很好地进行表演,教师就要改变传统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教学观念,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生物课堂中,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体验教学过程,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注意才能持久,思维才能灵活,甚至产生创新。

二、进行互动学习,发挥学生优势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互动学习,自主学习,才能建构知识,使生物课堂高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以小组形式展开。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探讨,交流心得,这样能够发挥每位学生的不同优势,取长补短,实现课堂教学的双赢。互动学习,能够使课堂更活跃,学生思维更敏捷,思路更开阔,在学生互动学习后,通过交流反馈,教师适当点拨,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识,使教学高效。如教学《人类的遗传病》时,在研究人类的常见遗传病的类型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引导学生思考:家族性疾病、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吗?然后展示有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几种常见遗传病,让学生互动学习,完成遗传病的定义及分类。讨论:遗传物质基本的单位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什么?常见遗传病如何分类?教师将生物知识的重点及难点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让学生互动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远远比一个人单独学习效果好,促进生物概念的生成。

三、创设动态情境,激发生物兴趣

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创设巧妙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自由充分地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各种感官被调动起来,注意力更易集中在课堂中,学习效果当然更好,高效课堂自然生成。如教学《免疫调节》时,视频展示:“泡泡男孩”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从出生就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在临终前才能与他的妈妈握手。引导学生质疑: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各种感官被深深刺激,不仅产生了疑问,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伏笔,而且也从心灵上得到熏陶和洗礼,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新知的学习中,纷纷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探寻其他人为什么没有生病的原因。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和兴奋的状态。

四、通过直观手段,促进知识建构

高中生物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能够让抽象的内容,以形象的直观的方式展现,那将大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直观手段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生物知识概念的理解。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可以通过教具、模型、图片、视频、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如教学《生态系统的结构》时,播放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视频: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牛羊成群,蓝天青草……加上优美的轻音乐,更加给人美丽的遐想,美丽的草原是人人向往的世外桃园,然后屏幕突然一转:如今美丽的草原正逐渐受到破坏,怎样解决此问题?直观引导,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中,课堂最后,又以一个小小的生态瓶结束,直观形象,让学生深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