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

篇1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学;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32-01

生命是个人惟一的财富,它可以普通,也可能会成为别人永恒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命意义显得更加可贵。在小学教学中,体育可以说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因为学生在平时大都要到操场上上课,学生在室外的时间要比室内活动的时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特别是在体育课堂上,作为体育教师更要精心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既能让小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学会一些安全防范措施,又要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算是上好体育课。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该如何抓好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呢?具体地说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学校工作中,安全重于泰山。尽管这种思想都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但是在平时的工作还是有一些学校出现许多不应出现的安全的事故。尤其是在小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在体育课堂上一旦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就会给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学生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深层次来看,在学校里小学生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主要还是与领导教师有关,比如在看似重复的一日教学生活中,一些领导对抓好学生安全管理意识逐渐松懈了,对一些安全隐患排查也不再为意了,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师生们对体育场地、器材的破损都感觉习以为常了,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可能出现事故埋下了隐患;另外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随意性较大,课堂上不能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他们留给学生自由活动时间过多,这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无论作为学校领导,还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首先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要能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首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的根源,这样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

二、小学体育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学生们意外事故的发生

1、教师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感

目前,在一些小学中专职体育教师相对较少,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体育老师都是兼职教师,这些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教学中他们大都把心思盯在了工具学科上,所以往往就忽视了体育学科的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这些兼职体育教师往往认为安全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除了自身要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还要在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切实认识到自身的安全、健康是学习的基础,是家长、教师们的共同希望。在学校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各项教学活动自然也都好开展了。

2、教师要认真上好体育课,减少学生安全事故发生

体育课虽然和其他学科在教学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它同样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而且这里的备课还要比一些工具学科更麻烦。比如在体育器材选择上、在活动环节设置上、在对学生课堂纪律的要求上都要教师充分考虑。另一方面,如果学校班级较多,有时会出现几个班级同在一个操场上上体育课,这时教师就要与另外班级体育教师协商好场地的划分和使用,在自由活动时不要与其他班级的学生混在一起,这样才能为上好体育课作出保证。

作为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比如课前要了解一下班级学生当天的身体状况,如果有的生病了,教师就应根据实际情况进出处理。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反复强调安全纪律,比如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先告诉学生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特别是在一些小组游戏活动中,由于学生情绪高昂,很可能一时冲动做出一些过激的动作,一些调皮好动的学生会故意去影响他人,凡此种种,只要教师在课前作出强调,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他们就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在课堂上也就会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教师要关注个体的差异,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不同的学生体质是不同的,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小学生们个体之间的差异。特别是针对一些体质较弱、身体有残疾、性格孤僻的同学,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多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要让他们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来,同时更要教育其他同学要学会关爱、尊重他人,不要嘲笑别人,让所有同学感到运动是快乐,集体活动是温暖的。只要教师能多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他们就能提高自我安全意识、自律意识和自护能力,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对学生身心的伤害。

三、小学体育教师要掌握一些救护学生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在体育课堂上,由于学生运动量大,加之活动范围较广,很难免会出现一些扭伤或擦破肢体皮肤等现象,这时作为教师就应及时加以处理,如有的同学腿脚扭伤了,教师就可以用沾有冷水的湿毛巾敷在受伤之处,有的学生胳膊擦破了皮,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随机到学校卫生室擦点碘酒,防止受伤部位造成感染,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卫生保健知识,这样才可以应急处理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细小安全事故,从而减少事故的扩大和延伸。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虽然不需要像工具学科教师那样,引导学生背诵、识记、练习、检测,但是他们同样需要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需要认真备课、上课,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身心素养,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真正的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侯渭蓉.注重体育课中的安全保护[J].学周刊,2014(14).

篇2

一、重视体育教学中运动安全教育

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动安全问题,相关教育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制度,要求各个学校把运动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学的日常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运动安全教育的开展,还可以把体育教师的安全教育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对于运动安全教育开展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做得较差的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惩罚。

二、运动安全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

现代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伴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得到极大地丰富和更新,然而,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学的作用却无法用其他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如果能够合理地结合,将会使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运动安全的实践教学,通过这种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与理论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三、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技能培训

体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就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体育教师拥有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还要求体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刚刚走入校园的青年体育教师来说,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但是教学实践经验却很少。而体育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体育教学实践能力,再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如果不能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那也是无用的。因此,对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体育教师,学校可以多组织他们去观摩和学习老教师的教学,增加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借鉴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次,虽然老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容易出现知识和教学方法陈旧老化、教学水平下降等现象,这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体育技能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师的技能培训,达到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因为如果反复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厌烦,产生疲劳。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课程。但是,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教师去潜心研究,用心创新,挖掘出更多适合体育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立体化的教学情境中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五、加强对学生自觉性的教育

学生是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主体,而且体育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安全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但是,如果学生不配合教师,那么,不管教师如何教,也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自觉性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主动性学习和被动性学习的极大差别。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态度决定一切,学生一定要对自己的表现负责,提高自觉性。

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运动安全教育技能培训

当前,中小学很少注重对体育教师进行运动安全教育技能的培训。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运动安全教育技能培训,让教师能够明确知道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内容、目的、目标等,也可以制定安全教育相关的教材,供教师参考使用。

七、结语

总之,中小学体育课堂的运动安全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它关乎学生的人身安全,我们必须重视起来。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粗略建议,要做好中小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工作,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花费更多的精力。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一线体育教师和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对体育安全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3

自我保护是我们生存的需要,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本能,小学生正处于好玩好动的阶段,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差,经验少,身体各部分不够协调,不够平衡,因而,在体育课上受到伤害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因为只有自己具有安全意识,才会重视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所以,在平时的备课中,我总是将安全措施加入备课当中,并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2)强化体育规则。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各项活动都应该有一定的规则,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规则感薄弱,秩序性较差,当他们高兴时,就会一拥而上,甚至你推我挤,这样,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制定一定的规则,让学生严格遵守是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3)检查体育场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时刻关注体育场地的安全,如果发现安全隐患,一定要及时处理,因此,在上体育课之前,我总是检查操场是不是平整,是不是有小石块等,单双杠是不是牢固,跳远沙坑是不是有杂物等等。(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是否有异常现象,他们的情绪是否不稳定,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对这样的学生要及时引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备受大人关注,因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师工作的重点,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教师只有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处处为学生着想,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我相信,我们小学体育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完美,我们的学生一定会享受安全快乐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篇4

小学的孩子活泼好动,爱疯爱闹,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因为只有在体育课上,他们才可以无所顾忌地玩耍,正是因为体育课与其它科目不同,所以才更多了一份风险与责任。室外体育课常常无法避免与滑梯、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材的直接接触,而近年来小学体育课堂上发生的意外也并不少见,所以加大体育器材监管力度便需要尽快提上日程。此外,在小学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常常会采用课堂游戏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以此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这一过程中,及其容易出现矛盾,所以教师更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只有学生的安全有了保证,学生才可以玩得开心,老师也可以教得放心,安全不仅仅关乎于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更是小学体育课堂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安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道理虽然通俗,但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也是这个道理。调查显示,我国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显然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体育课程并不作为一门受人重视的课程,当然,体育课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质,更长远的意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明确体育课堂的真正意义。只有保证学生的安全,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谓身心健康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而身体健康发展又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总而言之,安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安全,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安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

劳逸结合是小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体育课相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科目来说并没有多么大的压力,相反,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往往会放松自己,尽情地玩耍,归根结底,只要学生玩得开心,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与此同时,学生如果能够拥有一份好的心情,自然而然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而怎么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玩得开心呢?一个重要的基础便是保证学生的安全,这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只有学生的安全有了保障,小学的体育课堂才能在最大意义上发挥其作用,在其他科目的课堂上学生也会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便显得水到渠成。

四、安全会促进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

当今的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特别是如今的小学生,更是成长起来的一批“00后”,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如果因为孩子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上发生了什么意外,教师自然会首当其冲。近些年来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当然,一旦发生意外不但对学校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对于老师与家长之间原本就敏感的关系无异于雪上加霜,学生的幼小心灵一旦留下了阴影,也会久久挥之不去,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伴随他的一生。由此看来,安全不仅仅涉及学生个人,并且将老师、学生和家长三者的利害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作为小学的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身上的担子将格外重大。小学体育课程开设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旦发生意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论是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伤害,学生家庭带来的消极影响,还是给学校带来的负面新闻,抑或是给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造成的不利影响,后果不是个人能够承担的,所以尽个人的一份力量,教育学生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并且在课堂中尽职尽责地做到关爱每一名学生,真正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来保护,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发生意外拥有及时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相信如果这样做的话,会尽量避免意外的发生,即使是不幸发生意外,也会将损失降到最低。

五、结束语

篇5

摘 要 安全风险是小学体育课程的常见风险之一,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文章立足于此,首先从环境、教师以及学生三个层面分析了常见的安全风险,然后就如何防范这些安全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安全风险 防范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我国小学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在体育教学尤其是室外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安全风险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每年在体育活动中猝死、受伤或致残的小学生不在少数,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体育课程的有序进行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笔者立足于此,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风险的防范做了相应的研究。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常见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尤为突出,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就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常见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环境层面的安全风险

教学环境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具体环境,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场地、器材之中。部分小学受经费限制或管理不到位,体育教学环境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首先,就教学场地而言,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许多项目,如篮球、足球、长跑、接力跑等都需要专业的活动场地,它不仅是体育训练的前提,也是确保学生安全的必要条件[1]。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学生由于篮板脱落、跑道凹凸不平而受伤的事例不胜枚举;其次,就体育教学器材而言,它是学生体育技能训练的重要辅助工具,然而,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却存在着严重损坏、老化等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屡屡发生学生意外事件,如单杠不稳定造成学生摔伤等。

(二)教师层面的安全风险

教师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教学者,不仅承担着学生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培训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确保学生安全的教学职责,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责任感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的缺失,给学生的人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比如,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未能严格遵守教学流程,学生的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甚至根本没有做,就是容易使得学生在剧烈运动后出现恶心、韧带拉伤乃至昏厥等不良反应;又如,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略了课堂纪律的维持与强化,使得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着散乱、不听指挥的情形,在一些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教学中,如足球、铅球等,学生被撞伤、砸伤的案例屡见不鲜。

(三)学生层面的安全风险

小学生年龄幼小,对新事物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体育课程更是他们的至爱,这是学生体育学习中的有利因素。但小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技能不足则是他们体育学习中的不利因素。首先,就安全意识而言,不少学校生对安全缺乏明确清晰的概念,因而也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身的安全,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穿着牛仔裤等紧身裤或身上携带钥匙、小刀等危险物品,又如,一些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经常相互追逐乃至推推搡搡,因此而碰撞、摔伤的不在少数;其次,就自我保护技能而言,大部分小学生最为基本的安全常识,在面临安全风险时不知如何应对。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风险防范

(一)构建体育教学安全环境

教学环境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构建体育教学安全环境也是杜绝教学安全事故的必然途径。对此,校方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强化体育课程的经费投入,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对场地建设、器材购置等投入足额的经费,确保在体育课程中能够做到“安全第一”[2];第二、构建专项的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小学体育器材中存在的老旧、损坏等情形,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责成专人看护保管体育器材,并定期检查,排除潜在安全风险。

(二)强化体育教师安全责任

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感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安全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首先,教师需要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流程,做好充足的准备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形(是否具有心脏病等特殊情形)以及体育活动的安全程度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3];其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对体育室外课程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还要制定一套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为核心的课堂规章制度,确保课堂体育教学万无一失。

(三)提升学生体育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乃至成长与发展而言极为重要,针对当前体育课程中,学生意识淡薄、安全技能薄弱等情形,教师还要做好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工作。首先,在体育室内课教学中,教师要讲体育安全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其次,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活动的规范技能,并注意引导其降低活动中的风险因素,提升体育课程的安全性。

三、结语

安全是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它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前提所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校方以及教师要从教学环境、教师的安全责任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等多个层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全.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162.

篇6

第一、应建立切实可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规则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如每节课上下课必须严格实行点名制度,对无请假私自旷课的学生,及时通知班主任了解情况,作好学生思想工作。

第二、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课堂中发生的一些事件,要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通过询问、观察、从旁了解学生,对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和不宜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教师应给予恰当处理,以防意外。

第三、课堂准备活动要做充分。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运动水平、性别、身体状况、基本教学内容、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做好准备活动。

第四、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对教学过程有隐患的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遵循教学原则,明确要求、组织严密。同时,要经常检修场地器材,认真观察,加强监督。

第五、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充分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区别对待原则,控制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做到教学内容搭配合理,教学方法、手段合理运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大小适中。

第六、动员学生参加人身意外保险,让保险公司介入伤害事故发生后的理赔,用来弥补伤害发生后的部分经济损失,使风险社会化。这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都是一条很好的经验。

第七、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篇7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显性安全;隐性安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展现个性”、“立足于学生角度”、“远离危险”等思想一直影响着大家,学生的自身权益及生命财产安全更是被各界人士所重视。但有关部门在中小学生安全管理上的做法令人费解。这些做法不仅不全面、不长远,更不安全,甚至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当及时完善改进。

一、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取消春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禁锢在校园内

从前,春游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必须开展的活动之一,学生在走出学校,贴近大自然的同时,学习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陶冶自我情操;在集体游玩的同时,增进学生们的感情,领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意义;在野外考察和社会实践的同时,引发对自然现象及社会时事的思考。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提升对问题的分析及处理能力,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书本知识也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匹配。

但过程中,活动策划往往不够缜密,极个别学生不听指挥等因素,导致部分学校在开展活动时出现意外情况,造成部分人员伤亡及财产丢失,社会上舆论哗然,这对有关部门造成很大压力。因此有关部门开始对学校开展的活动进行制约。例如在活动次数上进行制约,减少活动次数,甚至是取消相关活动。在活动的出行方式进行制约,活动出行方式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报批,不能私自包车,乘船。在活动范围上也进行制约,不可出市出县,活动地方必须就近且安全。最后,教育主管部门严令禁止春游等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从此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二)取消在校的课余活动,将学生禁锢在教室里

从前,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加入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既能提升多方面能力、培养各方面兴趣,也丰富了校园生活。学校的氛围总是积极向上,体育达人,科学怪人,学习活跃分子等大批积极学生不断涌现,校园生活更是被同学所喜爱。

但是,部分学生由于自律能力弱,性格活泼且好动,价值观没形成,看对问题也不够深刻,在活动过程中爭吵、摩擦在所难免。虽然开放了二胎政策,但中小学生的主要群体还是独生子女,各自父母加倍呵护,不允许出现一点意外,另外社会舆论在学生人权方面过分注重,一旦出现意外,家长及社会各界便会责怪安全管理不够严格。教育主管部门更是对学校及老师进行通报批评,下达一系列有关加强校园安全的文件,以此来提高校园安全意识。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彻底杜绝校园安全隐患,很多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课余时间,校园氛围逐渐便转变为死寂,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好感也急剧下降。

(三)取消“危险”的体育课程,把学生引入“安全”框架内

从前,标枪、铅球等活动是中小学生体育课上常规活动。可是个别学生在此类活动中,没能很好的掌握投掷等技术要领,导致投掷轨迹发生偏离,同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没能加强管理,学生在活动场地随意走动,从而造成一系列伤害事故,极个别严重的更是危及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取消此类活动,以免学校再次出现此类事故。

二、对当下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建议

(一)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应当构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安全责任考核和奖罚制度

生命及健康是人们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是最为珍贵的财富。有关部门及学校加强安全管理,保证中小学生自身权益及生命财产安全是应尽的义务,不管是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其它校园活动,学校应该做的是严密策划,严格把控活动的每一环节,将不定因素降到最低。学校应及时将安全教育管理编入发展议程中,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条例,并将安全管理编入绩效考核、奖罚制度里,确保每一位相关人员尽心尽责。并且学校应当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等活动,全面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是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认真落实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社会各界人士应当提供相应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就剥夺学生所有的课余时间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支柱,各方面素质必须全面提升,而剥夺学生的课余时间及社会实践,损害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了长远考虑,加强安全教育管理是必须的

(二)学校教育既要注重显性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隐性安全,并注重学生的心理安全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时间及活动内容进行限制,但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完全杜绝校园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全面下降,甚至是在跑步中晕厥猝死。因此,这样的做法既不能解决遗留的安全问题,更造成其它的安全隐患。

另外,学生长时间的禁锢在学校与家庭,得不到一丝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对于学生来说,这造成了另外一种伤害,形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在身体素质及社会实践能力下降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普遍下降,对于心理上的压力更得不到排解。这种伤害不同于外在的肉体伤害,它作用的对象不在是个人、部分,而是大部分群体。在新闻报道中,学生因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自杀的事例屡有发生,在中考、高考前后,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安全教育管理急需作出改进与完善。

因此,安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立场,转换一种角度去思索,站在国家及民族的高度去看待问题。切合学生自身利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活动应当全部恢复,与此同时,必须建立科学化、规范化、严格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于活动的每一环节,确保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同时社会各界人士与家长应当配合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上出现的问题,给予时间与空间,让学校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学校及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政府应当制定好相应的保障制度,处理致残家庭、失独家庭在安全事故后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苏立坤

【参考文献】 

[1]乔瑜. 浅谈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J]. 人才资源开发,2015,(22):239. 

篇8

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我国自1996年起就确定了将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一作为“安全教育日”,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展。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信息安全以及危害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的六大模块,要求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展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国家之所以设立这些制度是为了降低各类伤亡事故在中小学发生的机率,全面深入的推动安全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然而,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是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导致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只有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生存技能、健康知识、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并掌握自我保护能力后才有规避各种伤亡事故的可能。多年以来,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学生在意外伤害事故中缺乏与安全相关的生存技能、生活经验、心理知识以及基本的医学尝试,导致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学校受传统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早已明文规定要在学校开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但学校只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实践活动,真正发生危险时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目前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手段有:第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强调运动损伤的内容;第二,对体育器材使用的讲解;第三,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安全保护;第四,教师利用上课、黑板报、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的理论讲解;第五,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老师让学生做热身活动,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从以上五点我们看出,学校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宣贯上或是对运动项目本身的安全讲解,并没有涉及到对发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情景的安全保护教育。以上所述就是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现状。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1.学校师生要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首先要注意安全,而且上课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身安全,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应如何应对。教育部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需要体育老师和学生认真阅读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生命安全教育里的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在学校里的安全意识。学校定期开展运动会和突发事件演练,普及生命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体育课的范畴,运动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只有将生命安全教育与运动竞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和突发事件演练,这类竞赛和演练的种类很多,比如赛跑、篮球赛、拔河比赛、火灾演练、地震演练等,在竞赛和演练中学生增强了体质、锻炼了意志,同时还学到了救险逃生的技能,强化了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意识。

2.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体育与健康课程里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这说明该课程是目标导向,课程内容很广泛,体育老师在教学上有很大的空间进行选择,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在竞赛规则、运动项目、器材、场地上进行适当的简化,编写适合本学校风格的教学课程,把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改编成机动灵活的教学内容。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体育教师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是安全教育的的设计者和操作者,体育教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能否顺利开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情况来说,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内容和评价体系应用到体育与健康课程里的生命安全教育当中,这就需要外部和内部共同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外部来说需要教育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定期开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师范类体育院校应着重开展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使体育教师在走向教育岗位之前就有这专业的技能来胜任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内部来说,作为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同事、外校同行交流沟通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经验,多学习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图书和影像资料,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打好基础。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全面开展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很难完成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学校应与社会各部门取得联系,如公安消防、卫生、交通、地震的相关部门,聘请这些部门内的专业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演习活动。如请消防人员给学生讲解发生火灾后的逃生办法,请交警向学生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还可以请地震监测站的人员向学生讲解地震来临前的征兆和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等等,只有学校与社会实现真正的结合才能使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篇9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和体育运动项目四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1)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造成小学体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教学混乱而且松散,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部分小学体育管理制度只是形式和摆设,并未努力去执行,甚至某些学校连体育管理制度都不存在。一些农村小学体育场地杂草丛生,体育器材简陋的仅有垫子、哑铃、篮球、乒乓球、口哨。体育设施极其陈旧、老化,一个学校体育室都没有设定,体育器材就直接放在体育老师的房间内。小学体育制度不健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都如此不完整,更谈不上对学生每天使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定期检查、修理和更换,这就导致体育器材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某小学三年级在低单杠练习时,因单杠有点陈旧,固定高度的螺丝有点松动,在做杠上斜身引体时单杠一端突然下滑,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健全,对场地、器材进行定人、定时负责检查,体育教学中就可以避免很多伤害事故的发生[1]。

(2)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然而大部分小学体育经费来源相当单一,仅靠政府拨款。小学体育经费主要是用于购买体育教学中所需的体育器材,维修陈旧的体育器材,还有就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但是一些小学教育经费开支中居然没有体育经费这一项,即使有,也并未专款专用,开支的随意性大,常常被占用。小学体育经费的不足和被占用导致教学所需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老化的体育器材也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新,体育场地、跑道出现坑坑洼洼,且常年没有维修。体育教师只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利用仅有条件进行体育教学,极易导致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没有及时改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案例层出不穷,如:山东某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正在打篮球时,篮球架突然翻到,学生躲闪不及时,篮板砸中一学生头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所以,必须加大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体育经费的落实,提高体育经费的利用效率,确保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

(3)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和对伤害事故的分析总结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加,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小学安全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比如: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多为形式,讲解的内容太多,而实践操作性活动缺乏,甚至有些小学根本没有教学,仅直接把安全教育的书发给学生,让其自学。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机能正在发展,对伤害事故的预见能力,认知能力都有限,自我防范能力差,所以小学安全教育,特别是体育安全教育尤其重要,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且严格执行。如:1至2年级学生可以从基本的身体活动人手,学习健身的方法,掌握浅易的自我保护的技能,而3至5年级学生可以从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学习健身的安全常识和部分生存技能与方法,尝试合作与帮助,明白健身、保健和安全等所必备的常识[4]。大部分小学在出现伤害事故后,学校并没有立刻分析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用以避免类似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与教育的宗旨,教师的道德都相违背,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4)学校对于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的学生重视不够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2]目前国内学生长跑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都有出现,猝死往往是因自身疾病所致,如缺血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运动超负荷和感冒等疾病常常是主要诱发因素。所以学校应对学生的健康状况非常熟悉,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要区别对待。然而许多学校把入校体检作为一种形式,检查记录完后从不制定进一步的措施,造成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贫乏,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无所知或了解不够,教学时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职业态度上,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应该把这份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但是,有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不履行教师的职责,不爱惜自己的工作,在外面做兼职,甚至想要改行。也有部分老师不写教案,凭借自己的经验上课,写教案也是为了评职称完成任务。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故离岗的现象是常有的事,甚至某些教师居然根本不到岗。教师的这种态度使课堂组织散乱,对危险项目教学区没有进行检查和排除事故隐患,都可能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如:2005年某小学乒乓球的授课中,教师安排学生练习时,教师离开岗位到办公室和同事说话,两位学生互相扭打,使一学生后脑勺正好磕在乒乓球台边角,造成重伤。还有个别教师职业道德较低,师生关系不和谐,经常辱骂和体罚学生,给学生造成精神伤害,给教师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体育教学造成不良后果。

(2)教师基本素养问题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素养、学科技能素养、教学策略素养和教学研究素养。小学体育教师是师范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并不多,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十分庞大,特别是在农村小学,部分体育教师是由运动队退役后和部队退伍后分配到学校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对学科知识都不了解,更不用说对学科技能和教学研究了。这也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流行”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和学生都自由的教学现象。即使某些兼职体育教师工作敬业,也由于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原理、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教学能力与体育专业毕业的专职体育教师相比也相差甚远。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严格按大纲内容、教学步骤组织教学,这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准备活动不充分,就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体的各器官不能得到良好的动员以致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就可能导致学生在进行负荷大内容练习时发生运动伤害事故。

(3)教师缺乏对伤害事故的预见能力

体育教学中有的危险是难以预测的,如学生隐性疾病等。而大部分的危险,体育教师都可以凭借经验预见到,并能加以有效的防范。小学体育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极其缺乏,部分教师始终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师的“休闲课”和学生的“玩课”,甚至有教师觉得体育课就是副科,可有可无。这些体育老师否定了体育学科的价值和功能,也正是这种随意性和松散性,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根本不会对场地、器械进行俭查,对学生的服装进行检查,尤其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服装过细地俭查,甚至连口袋、裤带和鞋带都问一问。不允许身带刀片、硬物和易使身体致伤的东西。北京市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上,教授的内容是前滚翻,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一名女生被裤兜里装的钩针扎伤小腹,造成重伤。教师在课前应对小学生携带物品做一定的要求和提醒,体育教师对潜在危险要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如果体育教师具备对危险的预见能力,那么这起伤害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三)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身心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同时,他们的心理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此时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不仅爱表现而且好胜心也强,多动、调皮、但是自控能力差。在运动中不知疲劳,不知冷热。常常累的大汗淋漓、大喘、咳嗽、面红耳赤[3]。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血管机能尚不完善,如果不节制大运动量,容易导致身体伤害。所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量不能过大。

(2)不遵守上课纪律,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生生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且注意力易分散。不遵守上课纪律,集合站在队伍中经常互相推拉,防伤害意识薄弱,安全隐患辨别能力也差,却喜欢盲目或冒失地参加活动,这往往是发生运动伤害的重要成因。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前掷实心球),在老师指令下,一组投掷,一组听哨音后再捡回球,有一同学急着冲上前去,结果被一球砸中。这就是典型的不遵守纪律,安全意识淡薄。

(3)心理素质差或自我保护能力差

教师教学的方法并无不妥,但有些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紧张。而有的小学生在突发的情况下,不懂得自我保护或自我保护能力差,这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一大因素。如:某小学五年级一女生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由于心里害怕,双手没支撑器械直接飞身腾越,一脚被山羊绊了一下,结果该同学直接用手支撑导致手臂骨折。如果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能用自我保护的技能,头脑冷静,在落地时顺势团身滚动,就能减轻受伤程度[4]。

(4)体育运动项目的因素

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踢足球或打篮球时,如果两名学生同时为了争球,在跑动中发生碰撞或身体接触,就很容易撞伤或摔伤。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在教学比赛中发生身体接触是难免的,有的甚至犯规都不是,规则允许的合理接触。有些伤害事故是学校不管怎样谨慎也无法避免的。如:2007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某学校学生王某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王某在做带球转身动作时,被对方防守队员踢中支撑脚的脚跟部,王某左脚跟腱被踢断。这起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运动项目的特点是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属于意外伤害。而这时学校就不能因噎废食,减少体育活动、拆除容易造成伤害的运动器械,这与素质教育精神相悖。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防范

(一)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在思想上有清楚的认识,要明确伤害事故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体育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见能力。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机能水平尚未成熟,个体认知水平低,自我防范能力差,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5]。因此,应提高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师,应加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加大小学体育经费投入,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

小学必须要拓宽体育经费的来源,不仅依靠政府拨款,而且要组织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这样才能加大经费的投入。并且确保体育经费专款专用,有效的利用体育经费。加强对体育设施安全的检查、维修和更新,努力完善体育器材,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使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

(三)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区别对待特异体质学生

由于小学生防范意识薄弱,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特异体质学生,即使知道,也不能确定自己不能参与某项运动,甚至都清楚,也有可能难以启齿,不敢告知老师。所以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清楚掌握学生是否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活动时区别对待。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交流,共同保障学生健康。

(四)加大体育教师的引入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

小学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十分庞大,所以必须强化小学体育的师资力量,加大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和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素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进入规范化和专职化。

(五)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技能,消除对运动项目的恐惧心理

小学生生心理发育不够完善,防范事故意识薄弱,而运动伤害事故与自我保护能力有密切的相关。所以,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教师要细心观察和研究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这样可以积极地消除或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正确的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

作为教师,发生意外事故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不要因自己的惊慌而贻误时机,教师此时的表现往往左右着事态的发展。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把发生的事情如实地报告给相关的领导,以便学校及时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随后迅速通知家长,如实说明情况,避免发生误会。后期的安抚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打动家长的心,还可以温暖孩子的心。

四结语

篇10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一方面,体育教学具有运动性、剧烈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体育教学所针对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他们往往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得特别活跃,这两方面就必然决定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无可避免地会存在有安全问题。

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中,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的经费不足,致使他们在选购机械时往往只注重机械的价格,而忽略机械的质量,一些质量不过关的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安全隐患。当前,一些小学中上体育课的活动场地比较狭小,致使学生人均活动的面积小,在这种密集的活动范围内,学生极易发生碰撞事故。还有一些学校,只片面地注重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致使学校体育场中的很多设施比较陈旧,缺乏相应的维修,无形中也存在有安全隐患。当前在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中,我们能够看到设置有一些排水井盖、升旗台以及水泥杆等危险设施,这种布局规划是完全不合理的。另外,一些小学操场边缘设有高架线路,学生在打羽毛球或者排球时很可能会引发断线,以致产生触电事故。以上这些都是从客观方面分析的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隐患存在的主观方面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一些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往往对安全事故所产生的原因以及一些预防措施讲解不清,因而也无法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2)体育教师没有及时做好与班主任、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没有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及身体素质建立相关的档案。(3)学生主观方面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很多小学生性格都比较活泼,在体育活动中往往表现得比较好动,而且他们的好胜心也比较强,这无形中也会引发一些安全问题。

二、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1.学校要大力宣传安全教育知识

目前,在小学课堂中开设安全基础教育课程是十分关键的。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还应加强对安全意识的教育,针对这两方面,学校还应开展一些安全基础教育课程以及运动生理卫生课程。只有从教育大环境中重视起安全教育问题,才能逐步引起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足够重视,从而把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2.做好运动器材的维修与保养工作

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者应该定期地对体育器材进行全面检查,切实做好体育器材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每位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应督促学生检查他们所用的器材是否安全,力求将安全隐患问题消除在课堂之前。

3.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调整学生的运动负荷量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以便调整运动量,切忌笼统安排好体育活动,之后撒手不管的现象。如果学生的面色苍白,呼吸显得急促,走路步伐不稳,那么很可能是运动负荷量比较大,那么这时学生的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教师应该对运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4.要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