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篇1

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政府的监管界定为一种博弈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均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并以此作为双方决策的依据。通过构建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模型,深入剖析两主体博弈行为的衡解,指出企业和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监管中的管理策略,为我国今后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政府监管

1. 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5年,利益相关者理论被美国学者Ansoff第一次引入经济与管理领域,他认为企业要综合考虑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员工、供应商、分销商等。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相关定义很多。米切尔和伍德(Mitchell & Wood,1997)总结了从1963年以来的27种典型的概念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弗里曼表示“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影响到某一组织目标的实现,亦或受到某一组织落实其目标影响的人”。

本文中企业利益相关者囊括员工、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环境、政府、行业协会与社区,如图1所示。

股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着,股东向企业提供资金,该投资在企业运营中具有风险性,企业的股东应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并从中获得投资收益。

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基于契约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经济关系,企业雇佣员工,享有劳动力价值,而员工享有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的回报,即工资,包括固定工资和各种形式的奖金。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一方面企业通过向消费者提品来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并创造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对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购买来获取生活各个层面的需求。

企业与供应商是一种联系紧密的相互合作关系。双方互相遵守商业契约,诚实守信,最终达到双方共赢。

企业和政府是不可分离的关系,企业在政府的政策下运作发展,为政府提供税收和就业机会,政府对企业有监督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企业与社区之间互相促进、相互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社区、企业投资参与社区的建设活动、扶持社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解决社区人员的就业问题密不可分,而社区也可以通过其良好的公众基础,为企业提供消费需求信息、提高企业知名度等,有力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行业协会、团体是为企业服务的,根据政府的政策制定相应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规定,并对企业进行监督,而企业就要遵守行业协会、团体的规定。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彼此不可分离。企业的发展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企业在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这不仅仅是由于企业所产生的污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巨大的破坏,而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单元在节能减排、降低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群体作用。

2. 政府监管。由企业利益相关者模型可以看出,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具有积极的监管作用。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在履行过程中需要相关企业为其支付一定的成本,因此很多企业拒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在中国,很多企业的规模,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都没有能够达到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就要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管,然而,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现实条件,决定了社会的监督难以形成,这就需要政府承担起对企业进行监管的责任。

三、 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监管的博弈模型及求解

1. 构建博弈模型。尽管现实中企业与政府间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博弈关系可能较为复杂,但为了能够清晰而准确的反应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关系,本文一下将构建一个经过简化处理后的博弈模型,以期获得Nash均衡解。首先需要确定模型假设,具体如下:

假定1:博弈的主体有两个,即政府和企业,考虑到我国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假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完全,政府首先对于监管与否进行决策,在此基础上,企业进行关于是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决策。

假定2:针对企业而言,企业的正常利润为I。一般来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短期内很难实现经济效益,所以本文假设,企业选择履行社会责任时短期内的收益为社会形象价值的增加S。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付出的成本为E;企业受到的违规惩罚为F。

假定3:由于政府实行企业社会责任监管也需要支付一定的管理成本,因此假定其相应成本为C;如果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未能有效监管,其所可能产生的声誉损失和问责惩罚为M;政府对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查处所得的收益为罚款F。

假定4:当政府选择“不实行监管”或者“监管但并未查处”时,社会上并不要求企业承担责任,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不会影响其公众形象,这也是目前我国的现状。

假定5:企业开展履行与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概率分别为x与1-x,而政府开展监管与不监管的概率分别用y和1-y表示,政府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管制的概率为p,政府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未进行管制的概率为1-p。

政府与企业博弈的策略矩阵如表1所示。

2. 博弈模型求解及分析。

(1)短期效益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概率用x来表示,政府开展监管的概率用y来表示,若企业选择混合战略(x,1-x),那么政府监管部门选择监管(y=1)和不监管 (y=0)的期望效益分别为Ug(1,x)和Ug(0,x),

Ug(1,x)=-C×x×p+(-C)×x×(1-p)+(-C+F)×(1-x)×p+(-C-M)×(1-x)×(1-p)=(F-M)×(1-x)×(1-p)-C(1)

Ug(0,x)=0×x+(-M)×(1-x)=-M×(1-x)(2)

如果一个混合战略(y≠0,1)是政府监管部门的最优解,那一定意味着政府监管部门实行监管和不实行监管是无差别的,

令Ug(1,x)=Ug(0,x),

得出,x*=1-■(3)

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概率小于x*,即小于1-■,那么政府应该对违规企业开展监管;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概率大于x*,则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良好,政府没有必要实行相应的监管行为;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策略概率等于x*,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随机地选择实行监管或不实行监管。

同理,若政府一旦开展监管策略(y,1-y),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x=1)与不履行社会责任(x=0)地期望效益分别为Uc(y,1)和Uc(y,0),

Uc(y,1)=(I+S-E)×y×p+(I+S-E)×y×(1-p)+(I-E)×(1-y)=I-E+S×y(4)

Uc(y,0)=(I-F-S)×y×p+I×y×(1-p)+I×(1-y)=I-(F+S)×y×p(5)

根据Uc(y,1)=Uc(y,0),

得出混合均衡战略,

y*=■(6)

如果政府监管部门实行监管的概率小于y*,即小于■,企业行动策略的最佳方案是不履行社会责任;一旦政府采取实施监管的发生概率大于y*,则企业行动策略的最佳方案是履行社会责任;但当政府实施监管的概率等于y*,企业可以自由进行选择。

基于此,政府监管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间进行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为x*=1-■,y*=■,即企业如果履行社会责任的概率为1-■时,政府的监管策略将以■的概率进行选择实行监管方案。此均衡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有大量的企业存在于经济体系中,当有1-■比例的企业在实施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下,■比例的企业将会作出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方案。

(2)长期效益分析。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其所产生的短期收益,还要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经济技术实力等因素来预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可能带来的长期收益,然后再进行决策。在分析长期效益时,企业作为一个理性的参与者,如果某个阶段选择不承担社会责任的t期,预期收益贴现值Uc(y,0)就会出现大于在企业承担责任情况下所产生的预期收益贴现值Uc(y,1),企业将会拒绝履行社会责任,反之亦然。

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会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假设由于市场空间的扩展和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发展,企业将获得总利润为L的回报(将企业的全部长期利得视为L,此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Uc(y,1)与不履行社会责任Uc(y,0)的期望收益将会如下:

U′c(y,1)=(I-E+S×y)+(I-E+S×y)×r+(I-E+S×y)×r2+…+(I-E+S×y)×rt+L×rt=(I-E+S×y)×■+L×rt(7)

U′c(y,0)=I-(F+S)×y×p+[I-(F+S)×y×p]×r+[I-(F+S)×y×p]×r2+…+[I-(F+S)×y×p]×rt=[I-(F+S)×y×p]×■(8)

如果U′c(y,0)>U′c(y,1),企业某个阶段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占优均衡;反之,如果U′c(y,0)Uc(y,1),也会导致企业面临拒绝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和损失加剧。可见,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企业将更倾向于履行社会责任。

3. 博弈模型基本分析。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概率是与政府监管成本C、政府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查处时给予的惩罚F、政府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予查处导致政府声誉损失和上级部门的惩罚M、以及政府进行监管时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查处的概率p有关。

一般而言,政府的监管成本C越高意味着政府主动的实行监管的动力越匮乏,政府的监管行为越难以实行,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其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就会不足,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全社会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当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没有给予查处时的声誉损失和上级部门的惩罚M比较大,即增大上级政府部门或中央政府部门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失职的问责,则意味着政府更倾向于实行有力监管,而企业也会更加主动的履行社会责任。反之,若企业查处的概率或给予的惩罚F比较大,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利益诉求,将会主动积极的配合政府监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如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较高,则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概率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积极主动的监管行为;如果企业因为履行了社会责任而获得了良好声誉,或因此产生了经济收益,则企业会更加主动的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监管就成为了辅助手段。但是如果此时政府相关部门实行监管时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查处的概率p比较小,政府给予的惩罚也比较小,则企业将会被动的履行社会责任。

四、 结论与建议

第一,建议奖惩结合的政府综合监管体系。若政府通过加大惩罚力度,使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所获得的信誉和声望以及所产生的潜在经济收益高于企业拒绝履行社会责任所受到的惩罚,就会进一步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积极配合政府监管、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政府采购等方式积极支持其发展。

篇2

[关键词]旅游业;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经营效益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3)03-0047-05

1、引言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热潮方兴未艾,企业社会责任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各大产业领域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近年来,屡屡出现企业不良行为纰漏事件。如吉林通化如家快捷酒店大火事件;武夷山度假区公馆大桥垮塌,游客中巴落河事故;江苏宜兴竹海景观的重大滑道事故,这些企业也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可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2、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追溯企业社会责任的源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人奥利弗(Oliver)。他在《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和满足产业内外人类涉及的各种责任联系有关,并含有道德因素在内,企业经营与对社会的服务应有利于增进社会利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项衡量尺度,应该远远高于企业的盈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瑞德曼(Friedman)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管理者依照所有者或股东的期望来管理公司事务,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准则的前提下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弗瑞德曼所指的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最基本的使命。企业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还要努力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在上述研究中,笔者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大多只是提及创造利润、遵守法律,以及在经济和法律之上的责任,但并没有描述它的具体内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构建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

鲍文(Bowen)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中讲到,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经营者有义务按照社会整体目标和价值观来制定政策、做出决策,并从事经营活动。鲍文里程碑式的论述开启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时代之门,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完整理论框架构建的开始。之后,戴维斯(Davis)将道德因素加入企业社会责任中,认为在追求最大利润时管理者应自愿将道德规范深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卡罗尔(Carroll)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包含企业对社会的所有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慈善责任),并且这4个方面的责任权数也不同,依次为4-3-2-1。这一权数关系被称为“卡罗尔结构”或“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必须负有生产、盈利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责任,这是由企业的营利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法律责任指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依法经营。伦理责任是指企业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社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不能做违公德的事。慈善责任指企业必须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必须具有慈爱心怀。卡罗尔结构涵盖了社会责任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和分类成分,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比较全面的阐述。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经营者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而履行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是为所有者创造财富的同时,要维护好、发展好相关者利益的责任。其包括解决就业、纳税、为职工创造良好企业环境、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尊重消费者权益并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遵守商业道德、改善社区关系和促进社区发展等。从涉及的领域来看,包括经济、环境、社会3个方面的责任;从承担责任类型来看,包括企业经济、法律、社会和道德责任4个方面;从责任对象来看,包括对股东及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在内的整体社会所负有的责任。

2.2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充实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具体化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也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这一理论不仅突破股东利益至上的传统观点,还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范红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是由股东、管理者、员工、债权人、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结成的一系列契约,各类的利益相关者都为公司进行了投资并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因为企业、股东和经营者作为社会的成员,共享了社会发展成果,占用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了维护、稳定社会既有的互信互利关系,对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观念,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研究假设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参照已有的研究文献,本文构建以下企业社会责任衡量指标体系(见表1),来反映企业对股东、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员工和政府等相关者责任的承担情况。关于企业经营效益的衡量,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与经营效益指标的匹配性,选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评价。

本文的研究主体是旅游企业(即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有形的空间设备、资源和无形的服务效用为手段,在旅游消费服务领域中进行独立经营核算的经济单位,而在旅游企业中,旅游上市公司是旅游业内龙头企业,其业绩好坏可以反映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笔者选用旅游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借鉴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颁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分类指引》,选取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25家A股旅游企业为研究样本。为了扩大样本量,使研究更具有说服力,选取2005~2010年的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

4、实证分析

首先通过描述性分析,对样本变量的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大致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来观察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效益之间有无线性相关性,如果显示两者是相关的,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来深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

4.1 描述性分析

首先,借助SPSSl6.0统计软件得出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各变量连续6年的平均值(见表2、表3)。可知:2005~2010年间,旅游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值为1.5609,最小值为-2.1573,均值4.55%,样本企业之间的经营效益差异较大。这是由旅游企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旅游企业综合性比较强,市场范围比较广,影响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因素具有复杂性。

解释变量中每股收益均值为0.1774元,且不同样本间差距比较大,最大值为0.9780,最小值为-0.6586,这与样本企业间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关。对股东贡献率最小值为负值,说明某上市公司在某段时间里,没有分配股利或不具有派现能力。事实上,许多企业具有派现能力,只是为了股本扩张或“圈钱”的需要,这些企业送股、转增股本和配股(增发)比例较大。从根本上来讲,上市公司内部不完善的治理结果是形成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2005~2010年,旅游上市公司对股东的贡献大致呈逐年略微增长的趋势,说明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较为稳定,从某种程度上消除投资者的焦虑,这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监管有关。对债权人责任方面,负债资产比最小值为0.0511、最大值为1.4643,波动较大,这与不同样本企业采取的差异财务政策有关。但由连续6年均值比较可知,旅游上市样本企业对债权人的贡献相对比较稳定。从2005~2010年,营业成本率呈现不稳定趋势,可能是因为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南方雪灾等事件严重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尤其雪灾事件使南方大多省市的旅游企业付出了巨大成本。政府方面,资产税费率最小值为-0.0685,最大值为0.2569,出现负数可能是由于该年所缴的税费小于该年收到的税费返还。尤其是旅游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又属于公共服务业,企业收到的减免增值税退税、减免营业税退税、减免所得税退税等大于该年应支付的税费,旅游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享受了国家税收政策。但资产税费率连续6年的平均值显示出:旅游企业对政府履行责任的强度还是逐年加大的。员工工资福利率最小值为-0.0029,最大值为0.4735,这种差异体现出不同旅游上市公司在员工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公司自身不同的规模、盈利情况等有关。

4.2 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l6.0统计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可知: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收益、资产税费率在1%的水平上线性相关性显著,与债务资本比率、营业成本率、员工工资福利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的皮尔逊系数(Pearsoncoefficient)绝对值小于0.2,呈现出弱相关。即旅游企业对股东和政府的社会责任履行度对效益有显著性影响,对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和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旅游上市公司的表现与效益之间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样本数据中一些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也可能是旅游企业被其他因素所影响。从相关系数值来初步判断,样本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不是很明显,为了验证结论的可信度,本文进一步采用回归性分析。

4.3 多元回归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说明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关系的紧密度,回归分析则可以进一步指明具体影响的方向,并说明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假设模型为:

由表5可知:原模型原模型中的常数项、总资产、员工福利率、营业成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债务资本比率、资产税费率、每股收益这几个变量之间的拟合性预测值R值为0.5,R2为0.213,模型的拟合度不高。对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一些被证监会特别处理的连续两年亏损的旅游上市公司,剔除ST东海A、ST庆丰和S*sT张股3家旅游上市公司后,对剩余132个样本再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调整后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56,说明模型的拟合性非常好,D-W值=1.843,表明模型的独立性强,方程的总体回归效果非常显著,并得出回归方程模型的回归系数如表6所示。

通过实证结果可知:在旅游行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强度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中,影响力最强的是对政府、股东和债权人所负责任程度,企业更愿意履行对政府、股东和债权人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度也更高。对消费者社会责任的履行度与企业经营效益之间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对供应商和员工履行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营效益呈现负相关,这是因为本文选取的样本期限比较短,企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企业为了筹资将大多数精力放在政府、股东和债权人身上,忽略了员工和供应商的作用。

5、小结

篇3

企业社会责任究竟是自愿性的还是强制性的,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完全自愿的,有的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强制的,甚至有的将两者混为一谈,一会儿说是自愿的,一会儿说是强制的。

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两大阵营

从国际上来看,以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包含法律责任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以欧盟和国际雇主组织为代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在守法的基础之上的,不守法的企业不要奢谈企业社会责任,因而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自愿性的举措,是在自愿基础上考虑企业运营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和自由决定对社会的贡献。另一方是以美国学者卡罗尔(金字塔理论)和英国学者埃尔金顿(三重底线)为代表,卡罗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埃尔金顿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有底线的,不仅考虑经济底线,企业要盈利,而且要考虑环境底线和社会底线,企业必须分析所有这些方面以尽可能减少其活动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

自愿性论者与强制性论者之争

自愿性论者显然以阵营一的理念为依据,认为企业只要守法了,剩下的事就是企业自行决定的了。抛开企业是否都能自觉地守法不谈,因为即或是有些全球赫赫有名的大公司,有时也因为利益的追求,而自觉不自觉地违反各种各样的法律,如在经营过程中行贿,追求垄断地位而妨碍公平竞争等。就算是企业遵守了各种各样的法律,企业的行为也不是没有约束了,按照企业运营所在地的道德伦理而行事其实也是一个约束,而且企业即使是守法合规了,对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企业来讲,也并非就是自由决定的了。因为在一些企业经营的新业务中,可能没有法律政策的规定,也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当企业有巨大的利益时,但有可能给环境或社会带来潜在风险的时候也需要慎重决策。因而,企业社会责任不可能是完全自愿的。

篇4

关键词: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竞争了,而是包含多方面、多领域的综合性竞争。在这一大背景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今,社会责任已经日益成为影响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增强企业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重视,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被赋予新的内容。因此,加强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一概念自产生起,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在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问题上,不同学者,不同流派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在一定环境下,对利益相关者以及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与自身经济状况相适应的,包含经济、法律、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责任。

煤炭企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企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煤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煤炭企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内涵。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对其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环境、社区、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股东、债权人、员工等)承担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以创造企业价值,实现煤炭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一)煤炭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是响应国家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向全社会宣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越来越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曾经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由此可见,煤炭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是其响应国家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煤炭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是其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利益以至全社会公众利益得到保护,这样,企业能够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支持,能够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践行社会责任还能够培养客户忠诚度,提高企业市场地位。特别是像煤炭企业这种对社会影响大的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更能够显著提高其自身竞争力。

三、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一)我国煤炭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所取得的成就

2007年,我国的神华企业第一次公布了规范的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在以后每年连续社会责任报告,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两年后,中煤等20多家企业相继社会责任报告。

此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还专门组织对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明显增强。近些年来,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大为好转,煤矿安全事故死亡总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煤炭企业在履行法律责任方面,表现也比较积极,大部分企业都认同相关法律法规,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积极执行。依法纳税,诚信经营。此外,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尝试开展有效的环境保护活动。

(二)我国煤炭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炭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煤炭企业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持久动力

鉴于煤炭企业对经济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全社会对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较高。然而,很多煤炭企业仍然对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着很片面的看法,不能够充分理解践行社会责任的价值和意义。一些煤炭企业仅仅是在政府部门的要求下承担社会责任,而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从而导致这些煤炭企业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持久动力。于是很多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只是应付性地去承担社会责任,其效果可想而知。

2.煤炭企业没有完整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相关经验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是社会责任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煤炭企业由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无法建立社会责任的管理和推进体系。此外,很多企业出于公关目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感兴趣,而热衷于对外宣传。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这些企业仅仅完成了安全生产体系、节能环保体系等部分体系的建设,远远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责任管理推进体系。

3.煤炭企业较重的负担影响了其履行社会责任

由于历史原因,煤炭企业承担了很多企业办社会的责任,直到目前,很多企业仍没有完全卸下这部分包袱。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煤炭企业承担了过重的经济负担,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在这一情形下,煤炭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从事其他活动,将很难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煤炭企业过重的负担,阻碍了其践行社会责任。

4.煤炭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

在我国,大型煤炭企业与中小型煤炭企业之间,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数量较少的大型煤炭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处于领跑地位,这些企业在安全措施、员工待遇、慈善、履行法律责任和对外捐赠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较好地践行了社会责任。大企业由于其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在履行社会责任问题上具有较大的优势。而相比之下,一些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金不足,利润少,因此并不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一些大型煤炭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说,由于众多中小型煤炭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较差,我国煤炭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四、如何让煤炭企业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

要让煤炭企业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进行努力。企业社会责任看似是由企业来承担的,但事实上,企业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才能有效地践行社会责任。

(一)从政府层面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和措施

政府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为煤炭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给予保证,为这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1.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对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的约束

2005年10月27日,我国颁布新的公司法,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十七条也规定:“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促进我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新公司法中虽然明确提出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但是我国其他一些法律对这一问题涉及的较少。因此,我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应该积极加快制定全面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法可依,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

2.建立科学的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对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需要一个科学有效的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煤炭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评价,可以披露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促使这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的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首先必须将各煤炭企业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并且要积极动员政府审计部门、环保部门、司法部门等参与评价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价企业的行为。其次,要确定评价的内容,要确定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内容,首先必须界定好煤炭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煤炭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既包括股东、员工、社区、政府、债权人、消费者等,也包括环境。因此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对股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社区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和对环境的责任。第三,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将评价活动量化,便于比较和分析。例如,可以根据利益相关者诉求,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为满足股东利益,设立股利增长指标,为了保护环境,设立“三废”减排指标等等。

3.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

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对煤炭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归根到底,是让企业中所有人形成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重点抓好三个方面教育:一是危机教育。危机感同责任感是有密切联系的。趋利避害是任何人或组织的共性,谁都害怕危机,有危机感就会有责任感,甚至产生排除万难去克服危机的强烈责任感。由危机产生的责任感,有时会激发出难以想象的能力,创造出超乎寻常的伟业。二是典范教育。进行实事求是的宣传,注意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较好地结合起来,防止先进人物奉献与索取的过大反差。三是事故教育。用事故教育来是树立企业的责任感。如煤矿的火灾安全事故、瓦斯爆炸事故、顶板塌陷事故、透水事故等等,给人的印象往往异常深刻。

(二)从企业层面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和措施

作为企业,要将社会基本价值与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系在一起,这样方能有效地践行社会责任。

1.煤炭企业应该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煤炭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响应国家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良好影响,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而要让煤炭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关键是要让企业领导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企业高层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高度,引领整个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践行社会责任。否则,企业社会责任将成为一纸空文,因缺乏有效动力而难以实施。

2.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意义显得越来越突出。国内学者陈明已经提出“责任性战略”的思想,即企业应以承担社会责任为愿景,诚信经营,热爱员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以塑造具有高度亲和力和感召力的企业文化,更加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创立有利于与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煤炭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积极主动采取社会责任战略,将社会、环境以及其他一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

3.培养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行为准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煤炭企业,其企业文化是指导和约束煤炭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煤炭生产经营一切活动的思想核心。培养煤炭履行社会责任的文化,一方面要以人为本,改善企业员工的福利条件,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结

当今社会,企业社会责任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煤炭企业虽然在践行社会责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加强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努力,就政府方面,要制定相应的、促使煤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还应加强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就企业而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并培养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勇.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2,32(3).

篇5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事关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共分八个部分,包括前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典型案例、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机制。

报告前言阐述了研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报告第一章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演变历程着手,立足适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了原创性的探索。

报告系统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国际上的发展,按照社会关注的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个别研究、广泛关注、全球发展三个阶段。在个别研究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焦点主要在于理念的纷争,争论的重点是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否应该承担利润目标以外的其他社会目标。在广泛关注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展,研究主体从学者、NGO一直覆盖到研究机构与政府;聚焦重点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和动力等各个维度。在全球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众多国际组织都试图提出标准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此外,报告还简单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我国的发展,从简单的贸易壁垒认识、公司法学角度的研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已经在我国形成了初步共识,即企业不仅要对所有者负责、追求利润目标,而且要对员工、用户、供应商、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以追求可持续发展。同时,报告指出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需要。

报告重点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报告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超过50个定义的基础上,原创性地提出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维度:内容(履行哪些责任,WHAT);方式(如何履行,HOW);动力(为什么要履行,WHY)。报告按照WHW三个维度对国际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分歧和不同的关注重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炼,为未来我国研究人员剖析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内容与结构奠定了重要基础。

报告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应该满足四条标准:一是有利于准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二是有利于指导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深入推进;三是符合常识和中文的表达习惯;四是符合企业社会责任深入研究的需要。按照这四条标准,报告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应该系统回答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企业要履行哪些社会责任,如何履行,为什么要履行;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专业术语,实际上是中文表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简称;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应该引入利益相关方概念,这样既能适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需要,又符合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基本趋势。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引入利益相关方概念,有利于深入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方式与过程,同时适应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客观需要。

报告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自愿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按照这一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指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任的行为,所谓负责任是指企业行为要符合法律的强制约束、社会道德的价值规范和企业推崇的商业伦理,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或内容,按照企业能否自我选择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必尽之责任、应尽之责任和愿尽之责任;按照企业负责的对象不同,可以划分为利益相关方责任和环境责任。利益相关方责任又可以划分为:股东责任、员工责任、用户责任、伙伴责任、社区责任、社会公民责任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一是要把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业运营过程;二是强调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自愿追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包括:两大内部动力,分别为价值观推动和企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两大外部动力,分别为法律规章和社会道德的约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发展方式提出的要求。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括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第二,道德伦理的高尚追求;第三,企业价值的充分体现。

报告在分析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和中央企业需要面对的主要社会责任议题基础上,提出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履行社会责任是中央企业的天然使命,也是社会对中央企业的普遍期望,并且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议题,既包括了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议题,也包括了中央企业的特殊社会责任议题。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中央企业作为整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报告梳理了八个方面;二是中央企业作为特定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报告梳理了两个层次,基本责任和表率责任,各包括六个方面;三是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报告梳理了六个方面。

报告第二章回顾了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主要理论。介绍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两次著名论争。分析了企业社会回应思想和企业社会绩效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三个主要支持理论:利益相关方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社会投资”理论。并重点介绍了利益相关方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贡献。介绍了企业社会绩效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财务业绩的提高。

系统整理分析了欧盟、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西方国家和机构的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规政策及其发展的情况。从公司法、环保政策法规、劳动法、产品责任与消费者保护四个方面介绍了上述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的演变过程及其企业社会责任法规政策环境的特点。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健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环境对我国的启示:一是创造条件让职工参与立法,二是公司法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条款应为授权型,三是改善我国慈善捐赠减免税收制度,四是征收环境税,五是政府公共环境信息,六是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七是完善劳动立法,八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九是发挥中间力量和非官方机构在政策法规制定中的作用等。

综合归纳了当前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发展的五方面趋势:一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量多元化,二是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化趋势日益发展,三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呈现标准化趋势,四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五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约束力量不断增强。适应国际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形成多种力量共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局面,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提高企业竞争力密切联系起来,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报告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规范,从人权保护、就业促进与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反腐败与反商业贿赂、公益捐赠与社区共建等方面介绍了有关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研究了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十个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消费者、环境保护力量、员工、媒体监督和责任评价、责任投资运动、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商业伙伴、世界社会责任运动和研究人员。按照国有企业、外资在华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类型划分介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的情况。

报告第四章根据调查问卷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为今后推进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看,当前中央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社会责任意识总体水平较高,对国有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认识较为统一。积极看待社会责任作用,认为提高企业形象和员工凝聚力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量力而行。从利益相关方看,中央企业最为重视股东和政府的需求,外部利益相关方并非其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压力,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多是出于“内生”考虑。从社会责任内涵看,许多企业认为保持良好财务状况、确保企业利润、技术自主创新并非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多数中央企业认为社会责任的具体范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来确定。从社会责任实践看,中央企业表现良好,企业经济业绩突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积极反对商业贿赂,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客户关系,接受客户反馈意见,重视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审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从社会责任保障机制看,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社会责任的管理机构,没有在董事会决策中建立保障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机制,绝大部分企业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的融合程度很高,与股东、员工、社区的信息披露和沟通及时,向社会信息的渠道不够畅通,社会责任报告的比率不高。

报告第五章介绍了六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实践,按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了国家电网、中国海油、中远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移动的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

报告第六章介绍了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中央企业在上缴国家财政税收、保障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承担完成国家重大项目、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成绩突出,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报告提出中央企业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努力成为国家的经济栋梁和社会企业的榜样。一是要做依法经营、诚信守信的表率;二是要做坚持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表率;三是要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表率;四是要做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表率;五是要做以人为本、推进和谐创建活动的表率;六是要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表率。

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酒店;层次模型;动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25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CSR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酒店业,近年来CSR的实践存在着发展与问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酒店伦理的、慈善的责任关注较多。根据彭雪蓉等(2013)对我国规模最大的15家酒店管理公司调查显示慈善捐助、志愿者活动、创建绿色饭店是样本企业CSR实践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2013年1月东莞酒店事件、酒店用品细菌超标、客户信息外泄等一系列事件接连爆出,恰恰反映了酒店业经济的、法律的责任关注太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构建适应我国国情而不是生搬硬套西方做法的CSR层次模型并找到其主要驱动力,由理论层面推动我国酒店行业CSR实践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20世纪以来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与许多探讨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概念交叉或相近,是一个“大伞概念”。对于CSR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机构和学者的解释两大类。一是机构的解释。欧盟(2001)定义为“企业在商业运作中以及在自愿的基础上与相关利益者接触时,须融入社会及环境方面的考虑因素。”世界银行(2004)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二是学者的解释。戴维斯(1960)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至少是部分地超出了企业的经济和技术利益,为了某些理由而做出的决定和采取的行动”。卡罗尔(1979)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还包括道德责任和自主性责任。目前,世界比较公认的定义:一个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需承担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和环境等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支持慈善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与维度是伴随着概念的衍生和发展不断丰富其外延。最初以古典学派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企业有且只有一个责任就是经济责任。两维论,Steiner(1980),Gallo(1980),Frodorick(1983),国内学者高尚全把企业社会责任划为两个维度。三维说提出包括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1971),Sethi(1975),陈志昂等(2003),邓健等(2005),姜启军等(2008)。目前,学术界广泛采用的是Carroll(1979)提出的CSR四层次模型,即CSR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主性责任。正如Sethi(1975),Isabelle,David(2002)提出的一样,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的行业,对CSR维度的划分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照搬西方那套模式过来,而是需要考虑情景因素,开展本土化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国酒行业的CSR发展思路。

三、我国酒店社会责任层次模型

笔者认为,酒店社会责任不仅包含了必须履行的基础责任及支持实践展开的支持性责任,还包含了改善社会关系的战略责任,并提出了酒店企业社会责任层次结构模型。(图1)

(一)基础责任。基础责任是指酒店必须遵守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是酒店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维持酒店行业良好秩序的最低限度。酒店的基础责任主要包括酒店通过经济活动,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将最终得到的利润回报给社会,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责任。基础责任不仅仅是对顾客,还是对政府、股东、经营人员和员工所需承担的责任,是酒店正常运转的基石。酒店管理方必须要对所有方负责,及时汇报经营情况,保持沟通的畅通。酒店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必须要看重员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酒店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强调要善待员工。

(二)支持性责任。支持性责任是指为了保证基础责任实施的基础上遵守社会、社区的规则与良知的责任,亦称为道德责任。任何企业都知道不能提供有害的商品和服务给消费者,可是在我们身边又时不时发生有关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所以仅仅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范,没有遵守法律法规的酒店企业文化和道德概念,真正要把基础责任落实下去还是非常不够的。支持性责任是酒店从战略层面出发,自上而下的去营造履行基础社会责任的企业氛围的责任范围,能够造就酒店非常独特的身份特性和使命。同时,支持性责任还包括酒店把履行的社会责任的信息传递给顾客并与之共享的责任。因为提供了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并不等于获得了顾客的信任,必须要通过“双向沟通”来完成。

(三)战略责任。战略责任是酒店基于战略意义的自主性的社会贡献责任,包括开展行动或者项目来促进人类福利发展。战略责任从短期来看似乎不能直接获得经济回报,如慈善捐助、志愿者活动、创建绿色饭店等,这类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长远的战略经济意义,能提升酒店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国内酒店在战略责任方面关注颇多。

三个层次的酒店社会责任相互关联,基础责任是支持性责任、战略责任实施的基石,对于现阶段我国酒店的发展尤为重要。支持性责任能够保证基础责任的具体施行。战略责任又是基础责任和支持性责任的升级,为酒店不断成长壮大做好准备。

四、酒店业履行社会责任动因分析

(一)内在动力。只有酒店履行社会责任的所得大于付出时,承担社会责任才会成为酒店的战略选择。因此,内在动力首先来源于经济动力。越来越多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表明,企业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经济绩效成正相关关系,企业越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李海婴等(2006)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企业通过履行更多、更高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会使企业获得有限系统的更多竞争要素,推动其发展。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证明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有效建立与维持酒店长期的竞争优势,为此的付出会产生相应的甚至更长远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所处环境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不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也会存在着差异,发展中国家有自己优先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内容。作为第三产业,我国单体酒店占到90%,规模小,单独经营,所以对于这一部分中小企业而言,UNIDO(2002)就指出存在着“社会责任的矛盾”,因为实施社会责任需要的资源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相当稀缺,所以导致我国酒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不足。

酒店的内在动力还包括酒店价值动力。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终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潜在的利益。据毕马威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250强企业中,67%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是提升企业声誉。

(二)外在压力。目前,我国处于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初步阶段,成本效益为中心的意识较强,而制度上、立法上的健全还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上述内在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我国酒店要履行社会责任,必须依靠的是由外在压力推动内在动力驱动的演化过程。结合我国酒店业的行业背景,酒店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驱动力主要源于政府、行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

1、政府的监管。我国酒店社会责任的实施必须要由政府干预完成,这是由其内生动力不足造成的。据相关调查发现,一些酒店已经开始在慈善、伦理责任方面的投入,而对于基本的经济的、法律的责任表现冷淡,以至于频繁出现酒店的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国务院国资委、环境保护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门及地方政府都积极着手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落实到政策法规中。我国政府要从意识和行动两方面发力,学习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从立法上、制度上规制企业的社会行为,特别是对窗口行业的酒店行业,让无视社会责任的酒店无足遁形;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完善与酒店的沟通机制,保持资源、信息的共享,倡导和鼓励酒店履行社会责任。

2、行业的规范。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是推动整个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助推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来规范纺织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实施。根据《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13》调查显示,从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就能看出,制造业占52.8%,金融保险业9.8%,其他行业较小,如酒店从属的社会服务员仅占到2.5%。我国酒店业社会责任的实施,还需要行业协会的积极倡议。非政府组织的约束力要进一步加大。

3、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当企业的行为不符合利益相关者的基准需求时,就会受到利益相关者的惩罚。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酒店社会责任的诉求各不相同。随着我国涉及劳资双方的相关法律条文的完善以及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酒店正积极地在经济和法律层面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并不断上升到精神层面。无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否呈正相关,酒店业在慈善和伦理责任方面的投入在加大,而酒店频频爆出产品等方面的负面新闻所带来的客流的骤降也促使酒店开始在基础责任方面下工夫。酒店行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行业,在上游层面,好的供应商需要酒店能够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甄选合格的供应商来维持供应链的合理秩序。社区、媒体也同样需要酒店能够为社区、社会尽到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果酒店仅仅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而忽视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必将对酒店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五、结论

在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全球重要的社会潮流的情况下,我国酒店正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打造酒店责任竞争力。本文通过文献得出我国酒店社会责任的动因――内生动力不足,外部压力主导的形势并分析得出酒店社会责任的层次结构模型,指出现阶段应以基础责任和支持性责任为主,战略责任为辅,对我国酒店履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对于酒店实施社会责任实践本身及后果等具体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谷慧敏等.中国饭店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11.26.4.

[2]彭雪蓉等.我国酒店业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对酒店集团15强CSR公开信息的内容分析[J].旅游学刊,2013.

篇7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影响 路径

一、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范围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我国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着实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比如,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2006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普遍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度认同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公益四个方面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

再者,自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问世以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于企业是否应履行社会责任的难题一直没有解决。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支持者曾从十个方面雄辩地阐述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观点:(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顺应了民意,满足了公众期望。公众的意见支持企业同时追逐经济的和社会的目标。(2)长期利润。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趋向取得更稳固的长期利润。(3)道德义务。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因为负责任的行为才是所要做的正确的事情。(4)公众形象。公司通过追求社会目标可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5)更好的环境。企业的参与有利于解决社会难题。(6)减少政府管制。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加强会导致较少的政府管制。(7)责任与权力平衡。企业拥有大量的权力,这就要求相应的责任来加以平衡。(8)股东利益。从长期来看,具有社会责任感将提高企业的股票价格。(9)资源占有。企业拥有支持公共项目和慈善事业的资源。(10)预防胜于治疗。企业应在社会问题变得十分严重之前采取措施,以免付出更大的补救代价 。

与此同时,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反对者们更不示弱,则将追求利润最大化视为企业惟一的社会责任。米尔顿?弗里德曼就是这种思想坚定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公司是股东的公司,管理者是股东的人,因而公司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针对反对者观点,如果我们能够论证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不会导致公司绩效的降低甚至有所提升,那么社会责任的反对者就有可能转变立场,由反对者变为公司社会责任的支持者与践行者。若是如此,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就一定能够形成,企业组织一定能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拟以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公司绩效的路径为着力点予以分析,欲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途径。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路径

1.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路径

企业对投资者责任可以称为投资者的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或留剩权益,我们可以用财务绩效来表示。财务绩效按时间来划分有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按能否量化分为定量绩效和定性绩效。那么,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什么绩效产生影响呢?实证分析表明,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均有影响 ,而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存在正相关现象。履行社会责任一般是通过对定性绩效的影响最终实现对定量绩效的影响的。这种影响的正确路径是什么?社会责任影响企业目标的定位,通过企业目标的定位影响企业战略制订,再通过企业战略的实施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最后通过企业的行为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的。这种影响的路径可以图示为:社会责任企业目标企业战略企业经营行为企业财务绩效。可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必须将要履行的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目标,在一个合理的责任范围内履行责任。这个合理的责任范围就是企业的能力限度。如果不顾企业自身能力限度超越了相关者责任范围履行社会责任,那是一种盲目的冲动,对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仅不能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反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

2.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目标的定位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与获利。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就是实现投资者期望的目标,投资者期望的目标什么时点才能实现呢?在满足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后才能履行对投资者的责任。所以,现在要实现投资者权益最大,有两条途径。一是实现整个企业的收益最大。当整个企业的收益最大化时候,用整个企业最大化的收益扣减履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后,可以实现投资者的净收益最大化。另一条途径是在整个企业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减低履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达到投资者净收益最大。两条途径都能够实现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最大,但是实现的途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将企业这块“蛋糕”做大的办法来实现目的的,反映在企业的目标上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后者是在不履行或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在“蛋糕”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对“蛋糕”的分割来达到目的,反映在企业目标上就是股东收益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至此,我们不难理解企业目标定位的重要性,更能够从深层次理解企业理财目标从股东收益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的道理。

3.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必须通过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来实现。企业制定战略时务必要充分考虑社会责任的影响,考虑企业的经营活动可能对社会产生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如果企业制定战略不考虑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拒绝为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那么社会就可能通过相应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或者是磨洋工等其他手段)来迫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将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承担起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义务、向社会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保障与提高员工的生活与工作质量并为其提供事业发展的机遇、促进所处社区的稳定与繁荣的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中。

4.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落实于企业经营行为的实施

企业战略决定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的经营行为要围绕企业的战略来实施。既然将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体系,所以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哪些必须履行和怎样履行都必须体现企业战略的目标,有目的有步骤地具体落实到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行为中去。也就是说,企业经营行为的实施要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要反映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中。综上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反映于企业目标,体现于企业战略,落实于企业行为,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目标、企业战略与企业行为有机地融为一体。所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就是实现目标、落实战略、实施行为的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不会导致企业绩效的减少反而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5.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企业的资本从广义上来看是个泛资本的范畴。泛资本由财务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人力资本(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普通型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内部组织资本、外部包括政府、供应商与客户的社会资本)、生态资本(自然资源拥有者的政府持有)组成。企业的价值取决于泛资本“合力”的贡献,而泛资本能否作出最大限度的贡献,取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泛资本对企业价值贡献率,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绩效和企业价值。(1)企业履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责任,能够激发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责任感、归属感与忠诚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节约意识,挖掘意识,降低成本意识,提升绩效。(2)企业履行对结构资本的社会责任,比如履行对顾客的社会责任,就能够促使企业与客户的信任、合作的关系性资源形成, 一能降低成本(客户参与产品的研发生产,就能够降低研发生产成本;顾客对企业信任,就能降低营销成本),二能增加收入(客户的忠诚度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收入的影响),三能降低风险(客户的信任与合作,可以增加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所有这些均有利于企业绩效提升。(3)企业履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尽管付出了成本,但同时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向社会展示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于吸引资金、招揽人才大有裨益,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积蓄能量,赢得竞争优势作好铺垫。(4)企业履行环保的社会责任,孕育商机与绩效,一朝投入,长期受益。(5)企业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理顺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使得企业获得政府在政策上的倾斜与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总之,创造收益和履行责任是企业健康运行的两个轮子,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企业遵循一定的路径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而良好的企业绩效更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所以,企业应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追求绩效与履行社会责任关系,实现又快又好的企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管理世界,2007,6, P75

篇8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品牌建设 员工责任 环境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是伴随着资本不断扩张,进而引起诸如两极分化、社会贫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一系列社会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也是跨国公司在追逐高额利润的过程中,为了改善自身形象而践行的理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但要使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应该让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企业品牌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一致认可,企业品牌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一种关键资产,在竞争中扮演重要的战略角色。如果能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具体影响,就能引导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高品牌影响力。本文试图从根本上寻找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的关系,用来解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并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品牌的分解,讨论企业社会责任在品牌各个层面上的内涵,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的关系框架,探讨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各个层面的品牌建设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的互动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认为,企业不只是为股东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负责,其中包括:员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对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有迫切的外部压力,而品牌建设更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必要保证。对于二者的关系,目前在理论界和管理实践中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是背道而驰的,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迫于外部压力的一种被动行为,只能增加经营成本。

本文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必将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但可以丰富企业品牌的内涵,而且是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作为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成员,其行为要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具体包括: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等。品牌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企业的品牌形象除了包括产品品牌、雇主品牌、企业品牌等方面,内涵上也包括着很多丰富的内容,不但和企业性质、行业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和时代特征、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二)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越来越多的实例表明,企业特别是知名度较高的跨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路径依赖正在由传统的广告方式转型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即通过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来重塑企业形象,再造企业文化,并由此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

例如沃尔玛公司曾经主动采取两项举措:一是将其庞大的物流车队的效率提高100%,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是将其各卖场的能源耗费量减少30%,以节约利用资源。宝洁公司从1994年起编辑其全球环境报告,并对读者进行追踪调查,将反馈结果体现在下一年的全球环境报告中。一方面表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将赢得当地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好感,愿意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或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对企业在当地各项活动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意愿,使企业容易取得消费者、合作伙伴、金融机构的信任,将有助于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

实践证明,履行社会责任会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而社会责任缺失,则损害企业形象,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预防品牌空心化的有效措施

品牌空心化指品牌具有高知名度,却缺乏认知度、美誉度、偏好度和忠诚度,品牌的高知名度无法转化为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造成品牌外强中干的空心化。品牌空心化的主要表现是,品牌单纯的符号化,有广泛的知名度却没有个性化的内涵,品牌定位及核心理念同质化严重,目标受众对其品牌的认知和认同与其知名度严重不对称。品牌与产品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不能把品牌对消费者的利益承诺通过具体的产品实现,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品牌空心化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比如广告的粗制滥造、宣传失当、核心价值缺失、品牌定位不当、渠道建设不到位等,预防品牌空心化也有很多手段,而企业通过履行产品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美誉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从一定程度上预防品牌空心化的发生。

(四)品牌建设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内部合理性

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不合理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多起因于外部压力,有一个从不愿意到愿意的过程。要使企业自愿自觉的履行社会责任,必须让企业认识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品牌建设在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正可以提供这种重要性的证明。

以我国企业为例,大部分企业已经清醒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而且正在积极进行品牌的建设和巩固。然而,目前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大多不是自愿行为。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只有让企业认识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品牌形象的重要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让企业主动积极的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品牌建设的体系中,才能从根本上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内部动力。

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互动关系模型构建

由上可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建设将产生直接的、深切的正向关联度,履行社会责任将成为企业品牌建设新的路径依据。为了进一步说明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把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分解为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把品牌建设分解为产品品牌、雇主品牌以及环境品牌(绿色品牌),并把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对应,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关系框架模型(见图1)。

本文根据该模型,分别阐述产品品牌建设中的消费者责任、雇主品牌建设中的员工责任以及绿色品牌建设中的环境责任,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在品牌建设各个层面上的内涵。

品牌建设在社会责任各层面的内涵

(一)基于消费者责任的产品品牌内涵

消费者具有四个方面的权利,即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和听证权。安全权是消费者作为人之个体所具有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企业及其提供的产品侵害的权利;知情权是指消费者有权知道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具有什么性能和特点、怎么使用以及注意事项等,它体现的是消费者作为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和平等性的权利;选择权是在知情权的基础上,消费者通过比较、选择,自由进行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权利,它同样体现的是消费者作为人之个体所具有的平等、自由的权利;听证权是指消费者有表达自己对企业愿望、批评、建议以及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的权利。

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为对消费者上述权益的维护。尽管这些权利还不能体现企业对消费者的全部责任,但是却包括了企业对消费者社会责任的基本方面。如果企业在这些方面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企业就没有尽到其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根据消费者的上述权利,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企业对消费者的最基本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服务),这是社会价值原则——不伤害的基本要求。企业在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时必须确保其产品的安全性,以维护消费者的安全权。消费者购买企业提供的产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如果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安全隐患的产品,不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还可能付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代价,这不仅违背了基本的社会价值原则,更为社会法律所禁止。因此,企业要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负有完全责任。

企业对消费者的第二个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准确、清晰、充分的产品信息,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的尊重与维护。准确的信息是指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确凿的,避免了夸张和暗示;清晰的信息是指提供的信息是直接的、易懂的,并且既没有欺骗又没有操纵;充分的信息是指为潜在的消费者提供全面的、足够多的信息,让他们在选择商品时能够做出最优选择。

因此,消费者责任的内涵是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消费者责任的履行为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

(二)基于员工责任的雇主品牌内涵

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保障员工获取合理合法的劳动报酬,这是企业对员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一般而言,此类责任基于企业与员工明确的契约义务关系,也为当今社会法律所明确规定。企业承担此类责任,不仅是为员工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收入,更是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秩序。

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这是对员工生命与健康权利的保障与维护。员工为企业工作是为了获得报酬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企业不能以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和报酬为由,忽视对其生命和健康权利的保护。在一些工作场所,员工有可能遭受有害物质的影响,或者承担发生事故或患职业病的危险。因此,企业应该从维护员工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出发,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另外,工作环境的安排也必须有利于员工的身体健康,不得让员工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长期工作,作业间要通风透气等等,这些都是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基本条件。

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接受教育机会,这是企业对员工作为人之个体所具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尊重与维护。

员工责任的内涵是雇主品牌建设的基础,员工责任的履行为雇主品牌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而雇主品牌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企业品牌。雇主品牌的建设是企业吸引人才、防止核心员工流失、缓解劳资纠纷的有效途径。

(三)基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绿色品牌内涵

具体地说,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从以下方面承担对自然环境的责任:

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因子,它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性”,也有价值意义上的独立性。然而,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势必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进行生产,这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独立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如何化解和减少这个矛盾是当代人类社会必须面对和认真加以考虑的难题。

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人类在技术进步与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造自然界,改变生存的环境。企业作为人类的主要生产组织,在环境污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因而,它必须承担控制污染的首要责任。企业不仅要从自身做起,避免与控制本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性的环保公益活动,成为环境保护运动的主力军,为环境保护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综上,环境责任的内涵是绿色品牌建设的基础,环境责任的履行为绿色品牌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将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阿马蒂亚森,任赜,于真译.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林恩夏普佩因,杨涤等译.公司道德—高绩效企业的基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责任成本;社会责任近年来,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需求的不断增长, 造成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导致了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上述状况被我们统称为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发生不仅动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阻碍了经济发展, 而且导致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出现了紧张局面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成本基本理论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这个描述中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等方面去理解和衡量。

社会责任成本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所耗费的资源或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即企业经营的外部效应,是由企业经营的经济行为所带来的社会代价,是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成本的有机结合,它的计量需要用货币形式,但由于它具有间接性的特点,让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计量变得十分不易。社会责任成本的内容主要包括:污染成本、自然资源损耗成本社会人力资源成本、其他社会责任成本等。

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保护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维持好公共关系和做好社会公益事业。

二、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提出的要求

传统的企业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的目标,而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企业不仅要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寻求并拥有竞争优势,还要关注在可预见的未来其能否获得更大的发展。它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今的利益,还要求企业看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考虑未来后代子孙的利益,即要求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实现企业的价值。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

民营企业,中国中小企业的主力军,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对于其是否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确实存在分歧。我国政府有些部门认为在我国企业可以不按照社会责任标准来约束企业,这种态度对于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不利,是不应该的。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对企业宣传并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着积极的意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效益,使两者辩证统一,而且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同时,我们也无法否定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代社会里,企业并非存在于真空中,它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必须履行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的企业年报中虽然不乏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是却极少看到企业的年报中有社会责任成本与效益。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对社会责任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难以完全确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应的成本和效益。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效益分析时,应尽可能地包含所有成本;企业的效益也应尽可能完整地表述在企业的年报中。然而,由于并不能全面地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致使不能全面地得到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及其效益的数据。

(二)成本和效益难以用货币量化

虽然社会责任成本及其效益可以被明确定义,却无法用货币可靠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树立了正面的形象,这会给企业带来多少潜在的经济效益、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使企业的形象受损,这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这些在目前的会计理论体系下无法用货币量化。

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与效益问题的对策

到目前为止,虽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效益难以完全确认和货币量化,但是通过适当应用以下两个措施能够使这些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一)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效益应尽量考虑全面

尽可能全面地考虑成本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难以全面确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和效益的问题。

1、分析成本时应关注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2、分析效益时应当考虑的问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会为企业带来利益。

(二)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

目前,实践中主要运用成本体系和效益体系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与效益进行计量。对企业履行职工责任成本的核算除了采用直接测算法外还使用以单位工资折算的方法;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直接测算法、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和修正人力资本法等;对企业履行公共社会责任成本的核算,除了可以采用直接测算法还可以采用市场价值法和以单位工资折算法。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收益进行核算时,企业可以采用效益计量体系:经济效益的核算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非经济效益的核算可以采用社会调查法和专家评估法。

六、结论

勿庸置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从短期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出现短期增加成本、减少利润的情况;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企业的效益也随之得到了提高。企业利用社会责任创建品牌逐步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善企业的效益,使狭义动态效益得到提升,并使企业发生质的飞跃。

总之,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对于企业的短期经营效益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黄种杰,《对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管理的探讨》,财会月刊1999(4):12-13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责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提升形象和品牌资产、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倡“一带一路”战略,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而国内企业要走出去在国际上立足,国外相关机构首先考察的就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尤其关注其中的环境责任、员工责任等。本篇论文阐述了社会责任会计与社会责任的内涵,指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当前存在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会计信息;社会责任;披露

一、社会责任会计和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实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初的的同日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的责任在企业行为和经营决策时对社会负责。企业在对股东负责、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区、消费者、环境和政府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再将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更要强调对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贡献,强调对员工价值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不断的在发展,对于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有关各方的要求也逐渐在增加,为全面、真实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会计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便应运而生了社会责任会计这个职业。其重要使命就是研究和探讨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投资者、管理当局、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和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给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披露意识不够强。据相关部门调研数据显示,在2700多家上市公司中,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才700份左右,不足1/3,自愿信息披露的其他非上市公司更是凤毛麟角。很多企业尚未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里社会责任对其的重要的意义,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依旧片面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这种状态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于信息披露这项工作进行的更加艰难。这样做小则企业的长期发展收到了限制,大则使我国企业的社会形象遭到了损害,更造成我国社会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不能顺利进行。百年品牌是各个企业要想做到的,然而社会责任则是一个基础性工作,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会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品牌态度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不扎实做好,一旦网络谣言泛滥,企业则会十分脆弱,不堪一击。

(二)披露内容不全面。据相关部门调研数据显示,在已披露的700多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完整规范的报告只有100份左右,大部分报告质量不高,不少企业几年的报告只略微改动,个别甚至一模一样。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代表,其信息披露都只是片面的,内容并不充分,披露的程度更有待提高,绝大部分企业更多的是只报喜不报忧(如更多的是对企业收益、社会贡献、员工福利信息的披露等),对自己企业不利的信息就尽可能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如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消费者利益等方面),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无法得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准确了解,不利于对后续决策产生。

(三)制度不健全的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是属于义务范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受政府信息披露的影响微弱,仍未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规定企业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在制度上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保障,相关会计准则也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制度保障缺乏的情况下,法律无法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依据,导致企业靠主观意识来判断自己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使得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保障履行义务来予以约束。同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权威性也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薄弱而无法顺利实施。

(四)披露项目不规范。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置单独的社会责任信息会计核算科目,虽说有些信息已经披露但却无法单独列示,而核算却是纳入传统的财务会计事项中。如“管理费用”科目纳入向环保部门缴纳的排污费等;“营业外支出”科目纳入因未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企业所缴纳的罚款、对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的捐赠和赞助等;“固定资产”科目纳入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企业而投资的新设备;“应交税金”科目可以直接抵扣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而得到的税收减免等,导致报表无法将企业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纰漏出来,表明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信息里披露中会计核算基础不够、形式过于简单,不仅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社会责任会计对相关信息的使用,也不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完善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作为双刃剑,在企业的活动时受到其约束同时专也在受其保护。企业的处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要求,就是应用法律的形式协助企业规范其经济行为并加以约束,这一措施是社会责任会计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形式。虽然我国已经有出台一些法律条文,用来规范及要求企业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但缺乏强制性力及内容比较宽泛度是这些法律条款的缺点,例如《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虽然其中有条款披露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其所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法律义务中并没有强制性质的,规范仍是在行业自律内。社会责任会计的法规在我国应该更加快的完善起来。会计工作以会计准则为标准,起到了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会计核算的作用。因此,还应在结合我国的国情的情况下,通过借鉴、吸收西方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为社会责任会计建立起相应的会计规范和准则,在会计准则中应就不同行业如何披露、何时披露、所披露信息的质量、需要披露的内容、报告的类型等进行统一的规范,企业则必须按照规范和准则的要求去核算、计量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并对其进行全面披露。

(二)社会责任意识在企业众的强化。将相应的社会责任协会由政府建立起来,或是可以鼓励社会责任会计有关的机构由社会专业人士自发的建立起来,加强进行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并且定期组织相关活动,使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如今的网络十分发达,社会舆论的指向性是影响企业的行为重要因素。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宣传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的履行情况都必须由社会舆论进的监督下进行,这样可以使得我们更加了解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并对其进行评比,对履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和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惩措施给予鼓励,例如给予税收减免、贷款、审批等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加大新闻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同时找出一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示范企业并,针对社会责任履行这一点,进行突出宣传,使其成为其他企业的标杆,促进人们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对于披露效果不好和披露不及时的企业做出相应的惩罚,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可以加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深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三)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目前我国针对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制度还没有出台专门,社会责任会计这一领域企业审计也没有涉及,导致不单独编制社会责任会计报表成为了绝大多数企业的通病,使得监管无法正常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展开。由于内控的监督,没有没有强制性,也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虚假信息成分多,可以肆意地作假,让企业有机可乘,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大大下降。为保证得到公允性与真实性高的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加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审计制度实施力度,来提高审计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力度。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因为审计工作而加大了有用、客观性的保障,是最科学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决策参考的基础,审计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情况,并将有关的审计结果公之于众,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能被相关人员更加直观、清晰的有一个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最终必须由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必须由加以报告和披露,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成为了直接影响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作用和会计报表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新领域的社会责任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首先深刻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作用,不断将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深入学习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方式。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促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这样,新形势下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的会计的发展。

四、小结

随着人们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的做法显得越来越大势所趋。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内容相当有限,格式不规范,自愿披露的意识也不强等诸多问题。了解影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相对应的改进措施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觉得应采取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等措施来进行完善。尽管与国家一流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举动才刚刚开始,但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毕竟这也是一种推动企业成长、国家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在科.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J].经济问题探索,2007.

[2]李晓蕾.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对策[J].会计师,2010.

[3]郭素勤.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的思考[J].财政与金融,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