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06 17:3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设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目前,电子设备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各种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开关电源,这些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的高密度、宽频谱的电磁信号,一些复杂的环境要求电子设备具有更高的电磁兼容性,于是关于EMC的设计方案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电磁兼容性(EMC)的体系组成
电磁兼容性(EMC),其主要由电磁敏感性(EMS)和电磁干扰(EMI)组成。电子设备既要兼备使设备本身对外产生的噪声较少,又要有对抗来自外部噪声的功能。能满足此两项条件的电子设备,才能同时使用,互无干扰。电磁敏感性(EMS)指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也就是抗干扰能力;电磁干扰(EMI)指电子设备的输出噪声。所以电磁干扰和电磁敏感性既是一对难解难分的“冤家对头”,又是相互关联的矛盾统一体。
二、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义电磁兼容为:电磁兼容是电子设备的一种功能,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完成其功能,而不产生不能容忍的干扰。我国颁布的电磁兼容标准中定义电磁兼容为:设备或系统的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他事物造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说明了电磁兼容的三层意思:一是电子设备应具有的抑制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二是该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应低于规定的限度,不得影响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三是任何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都是可以测量的。
电磁兼容性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电磁干扰的产生与传输、电磁兼容的设计标准、电磁干扰的诊断与抑制、电磁兼容性的测试四部分。所研究的对象有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自然干扰源有大气干扰源(雷电)、天电干扰源(太阳)、热噪声(电阻热噪声),人为干扰源有电网、电刷、家电、点火系统、手机等。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也制定了电磁兼容性的标准,特别在无线电、家电、电动工具等方面制定了规范的测量方法以及标准。
三、电磁兼容性的常见解决方案
目前电磁干扰(EMI)所带来的问题已经是电磁兼容的主要问题,下面就电磁干扰的产生原因、解决方法、以及元件选择和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做简单介绍。
1、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的产生及解决方法
1.1开关电源外部电磁干扰和内部电磁干扰的产生原因
220V/50HZ交流电网或115V/400HZ交流发机电机发电机,都存在各式各样的EMI噪声,还有人为的EMI干扰源如各种雷达、导航、通信等设备的列线电发射信号,会在电源线上和电子设备的连接电缆上感应出电磁干扰信号。
开关电源本身工作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噪声,比如线性稳压电源中,因整流而形成的单向脉 动电流也会产生电磁干扰,开关电源本身在功率变换时也会产生很强的EMI噪声源,这些EMI噪声也会严重影响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1.2针对EMI噪声源采用的对策方法
常用对策就是采用无源噪声滤波器,无源噪声滤波器主要作用是防止外来电磁噪声干扰电源设备本身控制电路的工作和外来电磁噪声干扰负载工作,同时抑制电源设备本身产生的EMI还可以抑制由其它设备产生而经过电源传播的EMI。无源噪声滤波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共模噪音,一种是差模噪音,我们把两条交流输入引线上传输电位相等相同的干扰信号称之为差模噪音,而把交流输入线对大地的干扰称之为共模噪音,对于任何电源输入线上传导的EMI噪声,都可以用差模和共模噪音来表示,一般主要是抵制共模噪声,因为共模噪声在全频域特别是高频占主要部分而在低频内差模噪声比例较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噪声滤波器。
电源噪声滤波器主要由共模线圈,差模电感,以及共模电容和差电容组成,其主要设计原则是选择合理的共模电感线圈,使用磁芯有环形、巨形和U形,材料是铁氧体,而差模电感线圈一般采用金属粉压磁芯,差模电容接在交流输入线两端安全等级分两种,一种适合一般场合,另一种适用于会出现高的噪音峰值电压的应用击倒,共模电容接在交流进线与机壳地之间,它的容量是个重要参数,使其在额定频率电压漏电流小于安全规范值。
2、元器件选择
元器件的选择也是单板 EMC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每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都有她自己的特性,这就需要仔细考虑设计。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方法可以来减少或者抑制EMI。
2.1器件封装
电子元器件的封装可以分为两类,无铅封装和有铅封装。有铅封装的元器件会产生寄生效应,特别是在高频范围中,铅的低值电感大概是1nH/mmlead. 在终端也可以产生小的电容效应,在4pf附近。因此应当尽可能的减少铅的长度。无铅和表面贴的元器件相比来说有更小的寄生效应,首选应当是表面帖元器件,然后是径向的有铅封装元器件,然后才是轴向的有铅封装元器件。
2.2电阻
要想低的寄生效应,表面贴电阻是首选。有铅封装类型的电阻,选择顺序由高到低的次序是 炭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线绕电阻。在放大电路设计中,电阻的选择极为重要。在高频范围内,由于在电阻上的感应影响,阻抗会增大。因此,增益调整的电阻应尽可能地放置在靠近放大电路的地方,来降低板子的感应系数。
2.3电容
选择合适的电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电容有不同的类型及行为反应。电容是解决许多 EMC问题的重要器件,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应当在电源入口的地方尽力靠近放在一起,来滤掉高频噪声,去耦电容的取值大约是旁路电容的1/100到1/1000,去耦电容应当尽可能的靠近IC,因为导线电阻会降低去耦电容的作用。
2.4电感
电感是电场和磁场的连接器件.因为可以和磁场相互影响固有的本性,所以电感比其他元器件更敏感。和电容一样,当我们恰当的应用电感时, 它可以解决许多EMC问题。
2.5二极管以及集成电路
二极管是最简单的半导体器件。结合它们独特的个性,一些二极管可以解决或者改善有关 EMI的问题。集成电路的制作技术也会影响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
3、印刷电路板Layout技术
印刷电路板的Layout技术也是EMC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PCB是系统中固有的一部分,所以通过PCBlayout技术来改进EMC性能对最终产品不会增加任何额外的费用。
采用常见的一些设计技术:例如分割、局部电源和IC的去耦、基准面的射频电流、走线分离、保护和分流走线、采用接地技术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篇2
关键词: 园林设计 施工图 规范 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on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design of design order, the paper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Keywords: garden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standards
引言
园林设计施工图通常分为园建施工图、软景(绿化)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和电气施工图几个专业,各专业一般分别按单独系统出图。一套完备的园林种植设计施工图应该能准确表达出种植设计的内容和意图,对于植物种植施工、园艺的规划、工程预算、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施工图中存在的常见的问题
1.1、图纸中常见的问题
局部图纸内容过于简单,有的只有一张园林种植设计总平面图,大比例尺分幅图和局部节点大样图不健全,很难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造成施工过程中临时更改设计方案;缺少对现有植物(多数为树木)表示,设计人员对现场原有环境了解不深入,设计前缺乏必要的实地考察,设计时忽略已有植物对园艺效果的影响,致使施工人员在图中找不到即有树木,甚至造成名贵树种的误砍误伐;苗木表内容不统一,给工程预结算、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工作带来不同水平的困难。绿化植物具有生命性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也会由于生长状况、形状姿态、人工整形、修剪形式等因素的差别,导致施工技术、景观效果、养护要求和工程造价也不同。
1.2、结构范畴
在园林施工图设计中,除了最常见的铺装设计、园路设计、植物设计等元素外,还包括厂其他复杂的构筑物设计,例如特色花架、特色亭子、各式水景造型和景墙设计。这类设计元素不但要体现其符合设计师设计理念的特色外观,还包含了相关的复杂结构。在同建图纸中,必须了解基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构造及钢结构,以防错误的做法造成安全隐患。
1.3、设计规范
每个园建项目在前期都要通过报建和消防审批才能开始设计和进行施工。例如消防车道的设置规范: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寅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l5米,大型消防车的网车场不宜小于18x18米。如果是隐性消防车道的话,可在园路两边4米范围内设置草坪格或植草砖。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内径)大型车要12米,小型车要9米。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还有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有不同的设计要求,例如商业广场的设计,公园的设计和住宅小区的设计都有各自的设计规范,绿化面积和建筑面积的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小品设施的摆放要求也各有不同。
2、园林施工图设计的设计顺序
园林规划图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部分,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必需经过初步设计构思,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修改,使设计更具合理性,然后分项进行施工图设计,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设计方案。
2.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应在总体规划设计文件得到批准及待定问题解决后进行,初步设计应包括设计图纸、说明书、工程量总表和概算。图纸中高程和距离单位均以米计,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两位。CAD辅助计算功能,为工程量的统计汇总提供了很大的协助。
2.1.1道路和给排水管线布置图。
首先在道路总体设计图上确定公园的主、主要出入口与专用入口,还有主要广场、环路的位置以及消防专用通道。同时确定主次干道的位置以及各种路面的宽度、排水纵坡,并初步确定主要道路的路面资料铺装形式等。图纸上用虚线画出等高线,用不同的粗细线表示不同级别的道路及广场,并将主要道路的控制标高标明。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解决全园上下水源的引进方式,水的总用量及管网的大致分布,管径大小,水压高低等,以及雨水、污水的水量、排放方式、管网大体分布、管径大小及水的去处。
2.1.2种植规划设计图。
根据总体设计的布局、设计原则苗木情况确定全园总构思,种植总体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不通种植类型的布置,如草坪、疏林、树群、树丛、孤立树、花坛、花镜、园界树、园路树、湖岸树、园林种植小品等内容。园林建筑布局图要求在平面上能够表示出总体设计中建筑物在全园中的布局,除平面布局外,还应画出主要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图。
2.2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在总体方案确定后,接着就要进行局部详细的设计工作,也就是施工图设计。施工设计图包括施工平面图、横纵平面图、种植设计图、园林路和广场施工图等。
2.2.1横纵剖面图。
局部艺术最重要的部位或局部地形有变化的局部做出断面图,以更好的表达设计意图,这类图纸的比例尺通常为1:200-1:500.
2.2.2种植设计图。
总体设计方案确定后,着手进行局部景区的局部设计、详细景点设计的同时,还要进行植物种植图的设计工作。一般比例尺为1:500,要求在图纸上能够准确的描述出乔木的种植点和种植数量;密林、疏林、树群、湖岸树和园林路的栽植位置。
3、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工作:
3.1、制图规范的要求
工程制图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建筑制图规范,要求所有图面的表达方式均保持一致。一般图纸均应画出设计项目的范围,施工设计平面的坐标网点、基点应在图中明确标出,以便作为施工放线的依据。施工图纸要注明图头、图列、指北针、比例尺、标题栏以及简要的图纸设计内容说明,图面清晰整洁,凸现要求分清粗细实线、点划线、折断线等线性。数字和文字标注从制图和方便标注的角度动身,植物种植形式可分为点状种植、片状种植和草皮种植三种类型,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标注。
3.1.1、图层:每张图根据需要设置图层,但切忌繁琐,以免增加图纸的容量。图层应按线形的粗细,类型的名称来设置。每个公司应设置图层标准,所有图纸都应按这个标准来设置图层。
3.1.2、外部参照:总图、底图和圈框最好还是使用外部参照,图框在布局空间中插入。对于园建图来说,学会使用外部参照和图纸空间有助于减少修改时的麻烦,方便每张图纸的布局和标注。
3.1.3、标注:无论图纸是A3、还是A0,标注的字高都应该设为2.5或3.0(mm)。标注应在图纸空问标,在标注关联的选项里选择“使新标注可关联”,这样就无需经常改变标注比例了。但要沣意在移动布局时,关联标注可能会产生改变,这时就可以通过人手修改数字。
3.1.4、布局:同建的每个大样,正确来说应该有甲面布置图、平面/网格定位图、立面图、剖面图和必要的节点大样图。有时为了施工的需要还需绘置项视图,结构平面图等。
3.1.5、比例:一般来说,平面l:100(1:150),立面l:20(1:30),剖面:l:10(1:15)节点大样l:10(1:5)等,其他可视情况而定.这些比例基本上都可以在比例尺上找到,方便在施工现场调度。
3.2、施工规范的要求
除了要遵循制图规范,还要严格遵照施工规范,以免造成安全隐患或不便使用。
3.2.1、栏杆:低栏200~300(mm),中栏800~900(mm),高栏1100~1300(mm),要凼地按需而择。一般来讲,草坪、花坛边缘用低栏,明确边界,也是u‘种很好的装饰和点缀;在限制入内的空间、人流拥挤的大门、游乐场等用中栏,强调导向;在高低悬殊的地面、动物笼舍、墙等,用高栏起分隔作用,栏杆间距不应大于110(mm)⋯.
3.2.2、楼梯: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60(mm),一般在280~300(mm)最舒适。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0(mm),一般在150~180(mm)最舒适。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室外阶梯宽度应大于300(mm),一般在400~500(mm)最舒适。立板高度应小于150(mm),一般在100~130(mm)最舒适.扶手高度一般不宜小于900(mm)。
3.2.3、座椅:一般的园林座椅多以现购为多.由厂家提供。但为了配合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也可以自行设计独特的座椅造型。座椅高度不育超过600(mm),一般以450(mm)最适宜,最矮不应少于300(mm),儿童座椅可设置为300(mm):座椅宽度一般不少于300(mm)。
3.2.4、园路/车道: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设计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这里的园路包括了人行道和车道。主要车道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次要车道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两边或一边须设置人行道,一般人行道高于车道100-150(mm)。若有特殊要求,例如方便车予驶入,可适当调低。通常情况下,车道两边和人行道靠马路~侧需要设路牙石,路牙石起到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和保证路面边缘整齐的作
结束语
现在的设计工作很多都会借助于电脑辅助设计程序,所应用到的电脑程序也非常多,但是无论是应用哪种制图方法,制图中易于疏漏的地方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所绘图纸必需完整健全,以便更好的指导园林施工,杜绝施工的安全事故的产生,创造出完美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一园林栏杆》(DB/OL)[2010-06-11].
[2]吴明《园路铺装时注意的问题》(DB/OL)[2010-06-11].
篇3
关键词:楼前广场; 多样化; 复合化; 人性化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fy of building and city, as a binder of the building and city, high building's public square not only undertakes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mmunications of them, but also makes the city more shining. It has a crucial role. Therefore, this issue is about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high building's public square by the influence of city and building.
Key words:public square; diversify; complex; humanity
中图分类号:TU2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3-0110-03
1前言――从城市设计中看待楼前广场的本质
现今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标志性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仿佛成为一个城市和众多业主的首选,在享受其高容积率、高功率等优越性的同时,人们也在努力寻找最佳途径来解决其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主要表现为造成交通压力陡增、给周边道路带来压迫感、使人们产生不安定情绪,从而破坏了原有城市的和谐秩序。此时,广场凭借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出现在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使得三者达成共存互利的协议。这种特殊的广场形式多建于高层建筑周边,并与城市道路接壤,称之为高层建筑楼前广场。
然而,现状却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楼前广场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变成开发商追求最大商业利益的牺牲品,因此在有效行政干预的基础上,找出现有矛盾的根源,优化楼前广场设计,建造符合各方需求的广场空间,具有必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2承载――楼前广场的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楼前广场作为特定环境下的广场空间,不单涵括普通广场的基本功能,而且还应作为一把铰链将高层建筑与城市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层建筑的存在不再脱离城市生活的运行轨道。因此,根据楼前广场的尺度、多样化、复合化、社会化等特性,设计方法的研究应该注意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
2.1尺度界定
楼前广场的规模有大有小,它的空间尺度界定是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通常包括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空间的关系等等。最为直观的标准是广场空间内间距和高差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在平日生活当中,人们总是需要一种内聚的、安定而亲切的环境,所以历史上很多城市广场空间的D(建筑高度)和H(建筑间距)的比值大约为1~3之间。卡米洛・希泰(Cami Sitte)在总结欧洲广场设计的手法中提出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建筑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建筑高度的两倍,可以把这一论断运用到楼前广场与高层裙楼之间的关系处理。
2.2空间多样化
楼前广场空间多样化体现在协调高层建筑与城市肌理之间的关系,减小其巨大体量对临街面带来的冲击,为人们创造出高效、实用且宜人的公共空间。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提出20~25m的模数,他认为“建筑外部空间,实际走走看就很清楚,每20~25m,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以打破其单调,若单调的墙面延续很长,街道就容易形成十分非人性的”。[1]
在水平方向上,楼前广场由于受高层建筑的限制较大,因此包容性和亲和性是重点考虑对象,表现为对建筑与城市交流功能的满足和对人性需求的满足。罗布・克莱尔(Rob Krier)研究了众多欧洲广场的形状,归纳总结出广场空间形状的许多形态,并指出“人”才是检验设计成败的唯一标准。所以在相对受限的场地条件下,楼前广场的设计者应该以建筑与道路的平面关系为基础,利用建筑出入口的位置、道路和场地的高差变化、简洁而有效的景观设施等元素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平面型态,并且把人的活动作为主体进行有效引导,使之成为平面构图中最具活力的元素。
在垂直方向上,楼前广场更多是与高层建筑相结合分为上升广场、水平广场、下沉广场三种,三种形式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融合在一起。如建于1936年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Rockefeller Plaza)就被认为是美国城市中最有活力的广场:这个下沉式广场规模不大,但使用率很高,夏季设有咖啡座和冷饮摊,冬季则成为溜冰场,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最佳场所。
2.3功能复合化
功能的复合化是指同一空间中多种功能层次的并置和交替,对于楼前广场来说,与建筑、道路等元素的相对关系是重点,系统和高效是核心,表现为如何协调好来自城市各个方面车流、人流和物流的集散问题。楼前广场相对较小的地表容量远远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需求,因此楼前广场垂直空间的综合开发是重要手段,这样能把地表集散人流有效地分散到多个垂直交通面上,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能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使建筑与城市的衔接由单一面变为多层面。按照垂直向的区位,楼前广场可分为:架空层、地表层、地下浅层、地下中层、地下深层等层次,这其中包括城市架空交通、地面交通、综合管线、商业、停车场、地铁等功能。以香港中环区高层建筑的楼前广场为例,可以看出越是接近地面层,其空间性质越是开放和密集,其区位价值越高,越适合发展城市公共空间。
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楼前广场的停车设计将会是功能设计中的主题,楼前广场的停车模式可分为三种:①地面停车: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与外部交通联系直接,能解决少量停车。②停车场与其他功能相结合布置的组合方式:例如绿地、架空底层、地下室或屋面上等等,这种形式能有效地减少停车场占用基地的面积,有助于解决大量停车。这种模式也可以有效地实现地面上的人车分离,保障交通安全。③多层的停车楼和立体车库:将水平的停车面积叠合起来成为多层构筑物,能解决最大程度的停车,但由于采用了立体式的布置,使得车辆进出变成了一种垂直运动,与外部车流衔接较为困难。考虑到城市中心区的楼前广场受场地限制通常较大,应该首先考虑后两种模式。车辆的停放方式也需要根据场地的制约而适当地选用,常用停放方式中,垂直停放和45O倾斜停放两种方式比较适合楼前广场的特点:前者常选择后退停发车,所需停车面积最小;后者采用45O交叉停放,车道无须太宽,且停车面积较小。
2.4景观照明设计
有点、线、面组成的景观系统是构成楼前广场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这其中包括凉亭、座椅、雕塑等景观节点,绿化隔离带、欧式柱廊等景观带和水体、彩色铺地等景观面。当他们有序而合理地分布于楼前广场的时候,起到了处处有景和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景观节点设计要考虑自身大小与广场规模的比例,不宜过大而不能突出其重要性,也不宜过小而显得拥挤。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威廉斯广场上的一群奔腾咆哮的野马群雕像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根据广场比例将马的雕塑放大半倍,经过多次试放才确定了位置,然后用喷泉模拟马踩踏水面时水花四溅的景象,使人们仿佛回到了得州早期开拓时的大草原上。景观带的运用常见于各种空间的中介面,对空间起到围合、界定的作用。成功的景观带不仅通过向人行道延展,向人们暗示他们已经进入广场之中,起到过渡作用,还能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创造更多的休息空间。在景观面的设计中,喷泉以其动态的视觉和声音方面的吸引力被大家所喜爱,以长沙五一广场喷泉为例:每晚的相同时候,当喷泉开启的时候人流不断,未开启时则人烟稀少。而铺地类型的选择不仅可以界定空间范围、改变单调灰暗的地面状况,还能作为引导行人、车辆的线路标识,使其高效而有律。
楼前广场中的照明设计是利用艺术的处理手法使景观元素呈现出特殊的面貌,以达到装饰和强化环境景观的作用。在楼前广场中,对高层建筑物照明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感是重点。整体性一般是通过光的亮度变化、色彩变化来展示建筑物的特点。其设计依据是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特点、风格、表面装饰材料等因素,除了单纯考虑建筑物本身因素外,还应该考虑周围其他构筑物、植物、水体等因素,以达到整体效果的完善;而层次感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光线的虚实、明暗、轻重、大面积给光和轮廓勾画等手法来表现主景和配景之间的关系,需要针对被照物的造型、结构进行具体地分析。同时,对建筑物以外的元素如水体、植物、雕塑和景观艺术品的照明设计作为存托主体形象的配景,其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2.5人性化设计
楼前广场应该是一个受人们喜爱而使用率较高的公共空间,克莱尔・库珀等人在《人性场所》一书中提出:“根据对现代广场用途的调查研究,坐、站、走动以及用餐、读书、观看和倾听等活动的组合,占到所有利用方式的90%以上。”[2]因此人性化的设计是考察楼前广场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其主要方面包括楼前广场微气候、休息设施、公共活动等方面。楼前广场微气候的设计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特性,根据当地太阳和季风的规律确定构筑物、植物、水体等元素的位置、形态等,以便在炎热的夏天有适度的遮荫、在寒冷的冬天有足够的日照;另一方面由于临近高层建筑,受到其向下反折风的影响,有可能增强的风力对人们的步行或休闲活动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调节容易受影响区域建筑的尺寸和形状是最有效的措施。楼前广场中的休息设施也不只是座椅的摆放那么简单,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各式各样的座椅形式,并通过对楼前广场的使用率和使用人群的研究调查来确定座椅的数量、朝向和材质等,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舒适的休闲场地。以使用强度适中的情况建议每30m2的广场空间至少应该有1m2的座位面积。座位的朝向应该使人们能看到不同的广场景致、在不同季节接受不同的日照程度、提供不同程度的私密性等;座位的材料以硬度适中、热容量较大的木质材料较为温暖和舒适,其他材料例如混凝土、金属、石材等作为辅助座位也可起到不同的效果,丰富场所的质感。
楼前广场中的公共活动是为整个空间注入活力的重要手段。设计人员应该考虑艺术表演、摊贩零售、商业宣传等活动场地,因此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场所可变性和灵活度的考虑也是必不可少的。
3后续――使用状况评价
现在对某个项目的建筑设计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因此在设计工程完毕之后,设计过程并未完成,设计人员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系统评价和研究,称之为使用状况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E)。普里瑟曾指出:“使用状况评价是一种利用系统、严格的方法对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建筑(户外空间)进行评价的过程。POE的重点在于使用者及其需求,通过深入分析以往设计决策的影响及建筑的运作情况来为将来的建筑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2]不同于国外的大多数POE研究是由政府资助,国内的这类工作需要设计者亲力亲为,其意义在于能深刻地了解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丰富设计成果;从各种收集到的信息中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还可以作为项目间歇的提高。常用方法包括观察、询问、问卷调研等。例如:在实地观察过程中,试着集中至少5分钟的时间来关注每一种主要感受;亲自与使用者进行交谈,更全面地收集不同类型人的信息;发放调查问卷,题目设计尽可能直接,以方便被调查者。最后对收集到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成功之处运用到日后设计当中去,不足之处及时给出整改建议,再进行评价,这样才是建筑师的正确态度。
4结语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及城市需求增大,楼前广场起初由经常被忽视的附属物,在设计当中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设计者没有从各方面进行分析,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实际上,楼前广场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重要过渡。一个经过设计者全面分析、合理选择设计手法的楼前广场,不仅能使周边建筑更加有效有序地运作,还能协调城市空间关系、增添城市亮点,使建筑和城市融为一体、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王柯,夏健等.城市广场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篇4
【关键词】长短组合桩;室内;建筑设计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数值分析法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测试法,成为了现代化室内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有限元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设计措施,在目前建筑结构中的各类数值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在组合桩桩基计算过程中,桩基涉及到的因素较多,数值较为复杂且计算量较大,因此在目前的计算与设计中很少用大群桩基工程的设计来进行严格分析与探讨。一般而言,应用有限元法进行群桩共同作用分析,并对它的原理和工程实际措施进行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近三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上各种计算措施和方法的完善,长短组合桩的应用与设计方法也较为完善,成为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应用的主要重点,尤其是在岩土工程界应用更为广泛。
一、长短组合桩复合地基概述
长短桩组合桩复合地基是近年来在建筑土木工程领域实践总结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结构。这种地基结构的主要形成原理在于通过长桩与短桩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短桩能够对地下基础工程的软弱土体进行夯实和加固,从而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而长桩则主要是通过将桩底落在承载能力较好的土层上,从而控制土层的沉降量,以此来提高结构荷载能力。一般在当前的设计工作中,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施工标准来确定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在目前工程项目中短桩都是采用柔性桩为主,而长桩则是多采用刚性桩,通常都是以混凝土灌注桩、钢管桩等结构为主。同时为了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承载台脱空现象,充分发挥桩间土层的承载力度,一般都是在承载台下设置相关的垫层结构,通常都是钢筋混凝土为主进行桩基施工的过程,而在这种施工过程中,对于桩基础的控制较为严格,从而形成一种由短桩、长桩以及垫层组成的复合地基结构,这种地基结构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软土地区工程项目中,同时多以多层和小高层建筑结构为主。然而就目前的施工结构现状分析,其长短桩组合地基与长桩短桩复合地基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差别,其主要的结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长短桩复合地基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地基结构形式,其在设计方法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中仍然是采用常规的复合地基计算方法为主,而对于长短桩组合基础则是一种新型的桩基础结构形式,也是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中最为常见的结构,是不通过在施工中设置相关垫层来直接进行工作的桩基础结构形式之一。这种结构之中,长桩与短桩结构都是以刚性桩为主。
其次,两种桩结构在设计与施工中其出发点与适用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长短桩复合地基主要是针对浅部土层承载力不足而从而采用深层基础加固作为主要的处理措施和方法,而柔性桩则主要是对地基结构进行加固,从而消除地基土层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在这种结构项目中,一般都是在上部结构荷载计算前设置相关的垫层,以此对土壤层进行加固和处理,从而控制基层的沉降量。两外,由于其端庄结构中不仅对浅部土层的加固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在加固后对于地基承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模式。
再次,长短组合桩基础在遇到地基土中存在两层或者多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桩端持力层情况来进行分析,但是其短桩基础承载力的变形却无法满足承载要求。而采用全长桩基础则表现出施工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因此为了减少这种现状下的土层分布情况,通常都是以基础形式作为主要的结构基础被广泛应用,从而满足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内在要求。
二、设计原则
在实际工程设计与分析中经常会遇到地基土存在两层或多层可作为桩端持力层的情况,其浅层持力层承载能力良好且埋深不大。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小时,采用坐落于浅层持力层的短桩基础可以满足建筑物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时,采用短桩基础能基本满足承载力要求但不能满足变形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沉降计算要求,设计时往往不考虑浅层持力层承载能力,统一将所有的桩穿过浅层持力层,桩端坐落于深层持力层上。
众所周知,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用桩基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或是因为天然地基承载力不够,或是因为基础的沉降变形过大。合理的桩基设计应该根据使用桩基的不同目的而对桩加以不同的利用。
三、室内设计应用
在桩基工程中,由于进行群桩或单桩的原型试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或因场地条件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无法进行原型试验,在这种情况下,模型试验成为研究、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桩的模型试验是根据桩基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合理全面地构思,建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规律的模型,借助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试验条件,研究桩基在某一或某些情况下的受力变形特性的试验,在桩基工程技术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模型设计制作
为研究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中基桩桩身轴力、侧摩阻力沿深度的分布特性,本次试验在模型桩上安装应变量测仪器,再将测得的应变值转化为应力值。因此模型桩的设计原则是在满足相似要求的前提下,使桩体便于应变测量,应变片粘贴容易且能真实地反应桩的受荷状况。
2、设计要点
目前应变片的接线方式主要有全桥接法、半桥接法、单点单片接法等。本次试验采用全桥接法,由测试桩上的两个应变片和补偿桩的两个应变片组成一个全桥,补偿桩与测试桩一起埋入(但相距较远,互不影响)。试验证明,这种接线方式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相关设计要点
就以某工程为例进行分析,其主要的设计要点有:
(1)桩周土体的准备。本次试验采用人工筛选天然风干河砂模拟桩周土,在试验前将砂先通过2.5mm筛子过筛,用来除去较大颗粒及其他杂质,从而模拟均匀土体。
(2)桩周土体装填。由于试验室条件限制,即将砂按质量均等地分成12次装入到模型槽中去,要求均匀对称地装砂,并进行密实,经密实后每层砂的厚度控制为10cm,且要求砂的上平面为.COM水平。
(3)模型桩的设置.目前有两种方法,即埋置入式和压入式。采用埋置式主要用来模拟现场非挤土桩的施工,且不考虑施工对周围土体产生的影响,方法为先将砂填到预定桩端高度,再将模型桩放入并固定,继续将砂装到预定桩顶高度即可。
篇5
【关键词】商业建筑;体验性场所;设计原则;分布;设计方法;消防设计
一、商业建筑体验性场所的设计原则 1.1与人对话
体验性场所的设计主体是人的活动和人的体验,寻求的是和参与其中的使用者之间的对话。从使用者和公众的体验出发,排除常规建筑设计的框框,从场所的形态、视觉、心理感受、情感记忆等方面去设计和打造,创造使人产生愉悦体验的人性化场所。人在场所中的角色不是观赏者,应该作业场所的主角而出现。
1.2与社会环境对话
体验性场所的设计要对社会环境进行充分研究,赋予场所地域性和文化性,这样才能帮助场所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才能充分体现出场所的领域感,才可以使得身在其中体验的人们更有认同感、归属感。体验型商业建筑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根基之上和文化体验之中,它是根植于一定文化环境下的独一无二、不可移植的新生体。社会环境包括城市背景和文化背景。城市背景饮食项目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消费习惯;项目用地的区位环境、商圈环境、交通条件、周边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状况。文化背景饮食项目所在地的历史、习俗、观念、文肪、故事等等。
1.3与自然环境对话
体验性场所应该是生态化的、人性化的空间,应该满足人们对自然和生态的追求。设计师们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同时还要发掘自然环境的潜在价值,努力创造与自然环境相匹配、相融合的人工环境,以此提升场所的合适体验。
二、商业建筑体验性设计的分布原则
通常将商业业态分为如下几个形式,超市、餐饮娱乐、品牌主营店及电影院形式等等超市区域通常不做吊顶,因而对应的自动喷淋头的形式及排烟口、烟感布置的原则均与有吊顶的区域布置不同,其楼面荷载较大,根据不同的品牌超市特点,对结构设计也要有对应的要求,超市作为目的性消费商业,能形成有效的人流,因此可以布置在相对较偏僻的区域或地下一层,并设置相对较长的人流必经路线,这样可以在人流必经路线两侧设置各类小型店铺;主力店通常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设计前应加强与主力店承租人的沟通,只有充分了解承租人的意图,才能做好此项设计;餐饮娱乐区域应重点考虑一下上下水电的预留,隔油池的设置及是否引入煤气的问题,若不引入煤气,则应考虑加大用电负荷;品牌主营店中店需要考虑的是是否采用分户计量及统一收银的问题,家电销售区应重点考虑一下用电负荷的因素,电影院在建成初期一般不为盈利目的,而是作为聚集商业人气的重要手段,待整体商业成熟后可反过来促使电影院盈利.
层间业态分布的原则是应考虑如何把客流吸引到顶层及地下室底层的问题,因超市及餐饮娱乐及电影院往往能够比较容易聚集人气,而把他们布置在顶层或底层。而主力店则起到带活整体项目的作用,通常会布置在项目的一端。至于其他形式的业态则只需考虑好相关专业的专项设计即可。
三、商业建筑体验性场所的设计方法
体验性场所可以从建筑提升和情感提升两方面去营造体验性场所,将商业项目打造成体验型商业。建筑提升:从商业建筑产品本身去设计提升,包括建筑空间、构筑物、建筑立面以及与建筑密切相关的灯光设计和景观设计。为独特的商业活动做好场地准备,为情感提升夯实物质基础。情感提升:给商业注入场所精神,营造一种特殊的商业氛围和生活气息,让顾客能够产生一种:希望得到重复消费体验“的情感驱动力。例如运用一些活动,有效的融入消费者的记忆中,和消费者产生情感联系,使得商业项目成为能够引发回忆的体验性场所。
3.1空间规划
空间是人们容器,是场所的外在形式。空间在商业建筑中体现为具有凝聚力的、集散中枢功能的商业广场和情趣化的商业街巷空间。商业广场的衍生功能很多,包括供市民散步、休闲、休憩、为市民提供进行集会的,或供商家进行庆典仪式、推广活动。广场的这些功能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也是商业经营者不可或缺的必要场所。创造几个有故事的广场是体验性设计不可或缺的。
3.2构筑设计
具有地域感、归属感的体验性空间构成之后,需要在空间可视性较好的公交车创造一个或多个有特色的构筑物,以其特殊性的视觉冲击来提升场所的可识别性,为其所处的场所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视觉体验对于场所性感的表达是不可或缺的。
3.3界面元素表达
界面是用来描述建筑内、外部空间和两个或多个空间之间相连接的部分。界面作为空间形成的基本载体,在空间营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式、尺寸、比例、方位、材料等界面元素,直接影响着建筑空间属性的表达,决定着这个空间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是公共的或是私密的;是活泼的或是严肃的;是高效的或是中庸的。以身试法建筑界面可以达到不同的空间设计目的,通过界面元素的组织和调配,可以形成丰富且有目的性的空间。商业建筑界面涵盖:建筑立面设计、地面铺装设计、绿化环境设计和建筑窒内外吊顶设计等方面。
3.4生活气息和商业氛围的营造
营造社区交流活动,消费者享受体验式消费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在此聚会、交友、休闲、娱乐。社区生活和商业活动在体验行商业场所里和谐共生。要在规划建筑设计、业态规划布局和商业运营的控制,可以真正营造出体验性商业场所的氛围。
四、商业建筑消防设计要点分析
商业建筑与普通商业建筑的差别较大,是一个组织精密、结构复杂、形态丰富的建筑综合体。具有大面积外墙悬挂广告牌,导致窗口无法正常开启、功能复杂、可燃物多、场所营业时间滞留人员多、人员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等特点。加上商业建筑周边与商品密集形成的超常规的火灾荷载,设备用电频繁等各种因素,使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变得非常棘手。如何保障商业建筑设计的安全性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商业建筑消防性能设计中主要的是明确防火安全性能与性能标准。首先要确定设计目标;设计初期要根据建筑防火等相关规范,并根据火灾的性质对消防设施进行设计,较为复杂的设计更可以采用软件进行实况模拟测试。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和审核,最终确定最佳设计方案。针对商业火灾荷载大蔓延快的特点,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划分防火分区,采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阻隔火灾的发展。疏散楼梯是发生火灾时进行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必须确保其安全可可靠。疏散楼梯的数量要根据建筑物实际需要的疏散宽度进行设置,宽度由建筑物的用途确定,间距由疏散距离确定。对于地下商业建筑,在设置一定数量的直通地面楼梯外,另外建议在地下室四周设置安全避难走道或开敞式地下广场作为亚安全区域,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每个防火分区疏散楼梯的数量,在保证人员疏散安全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地下或地面一层的楼梯数量,增加了有效建筑面积。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经历街边商铺、百货商场等更迭兴衰之后,我国商业模式朝着体验型商业的方向发展,相对于传统商业,其提升了商业项目的竞争优势,同时也提升了商业地产开发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琳.浅谈商业建筑设计要点[J].城市建筑,2013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对策
1 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新世纪是信息时代,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当考虑环境、城市与建筑问题的时候,应当将我们这一代的眼前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我们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富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1.1 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1.2 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1.3 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1.4 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
1.5 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1.6 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2 重结构体系将要以框架结构为主
众所周知,目前大量已有的住宅均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建筑结构体系有很多的缺点如抗震性能差,总高度受到施工限制,机械化程度难以提高,作业量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住宅的抗震性能,并可以为住户提供自由分割的空间,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使用面积系数也可提高自重,比砖混结构的轻,单位面积造价与砖混结构持平,由此可见,框架结构是住宅在承重结构体系上的一大发展。
3 住宅的寿命将要大大的延长,超耐久性住宅将要大量出现
目前,住宅的使用寿命按其设计方案来说一般是在50年左右,人们用几十年以至终身的积蓄来购买一栋房屋,在使用之后就要报废,这种现实的现象实在是有点太残忍了,所以人们很迫切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现在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在不远的将来有望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几百年以至上千年,当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从而大大的提高住宅的耐久性,实现我们拥有超耐久型住宅的梦想,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4 建筑时空的延续性
关怀自然,就是关怀人类本身,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就在于此。因此,“以人为本”的住宅建筑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强调其自然方面的因素,由其自然性引发出其在时空中的循环延续,进而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建筑生命周期(life-cycle)构成设计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住宅建筑中时空的延续性,就是要求在住宅创作中,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从传统居住形态中汲养分,提取要素,结合当代住宅科技特点和居住需求,创建的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特点,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性表达。这种延续形式的传统居民范式中的要素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创新的再现,其再现可以是局部或全部,有形的或无形的,均可兼而有之,目的就在于给传统居住形式一个延续和生存的空间,并使之与时代同步与传统居住文明相辅相成。
5 住宅建筑时空的全面性
“以人为本”的住宅建筑,时空的延续性使其具有了某种低于建筑空间文化的特质,实现了抵御建筑空间文化创新的再现,丰富了当前颇为雷同的居住模式。然而,仅有时空的延续性,并不能符合现代人的要求。为此,还必须考虑其时空的全面性。在完成了人性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合理结合之后,需将适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人类自身生活方式的一些必要因素考虑到其中,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的舒适性,适应性,生态性,信息性,文化性,智能型等等。
5.1住宅建筑的舒适性.住宅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就要讲舒适性,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使得各功能空间有合理有效的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诗意的尺度,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结构明朗,形象纲举目张,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变化多变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间,配合如一,广场,绿地,小品,通透环廊等构成统一景观,做到安全宁静,温馨而利于交往。
5.2住宅建筑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两方面,多样性:由于住宅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避免“贫富皆宜”的单一项目而要有一定的特殊,适合多种目标群体,赋予个性化的项目,来满足日益多样的市场需求,可变性: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可行性,使居住空间的灵活可变得以实现,其可变性一般是以“户”为设计单位,按基本间定型的厨卫等定型设计,居室部分采用活动式隔断灵活分隔,即每户的平面围护结构不变,管道基本固定不动,厅室隔断按一定模数灵活不止,分户墙可以固定,也可采取取消分户墙而根据实际购买需求取舍的售楼方式,据此,住户的室内布置就可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设计布置一个温馨而有个性的家,如此自然提高了居住建筑的使用效率,使住宅建筑易于改造而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5.3 住宅的生态型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型,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生态的建筑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尊重设计地段内的土地,环境,及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
(2)整体、全面的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
(3)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不可分割.
(4)设计过程的多学科综合性
人类生存离不开洁净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浓郁的绿丛。但随着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却造成环境的污染与自然生态的恶化。在建造住宅时往往忽略了原有地形,有意无意地破坏了地形地貌,对基地的地物诸如树丛、植被、水面等也未加爱惜,致使水土流失,绿地减少,同时也缺乏对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质污染、辐射污染、垃圾污染的重视,最终使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影响居住生存价值。未来建筑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地物,以及有效防止环境污染,使居住者能尽情享受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6 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建筑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但在建筑设计风格上普遍还很单一,使得很多街道和城市相似度太高,难免显得单调。对于不同的地域,要选择不同的设计风格,才能设计出各有特色的建筑和建造具有地方特点的城市。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环境,这些是具体影响和制约着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和建筑形式的主要因素。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和区域环境融为一体,使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王仙芝.面向21世纪建筑设计方向的探讨[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9).
篇7
关键词 水利普查;水利行业能力;数据;问题;审核方法;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TV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03-02
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对象为辽宁省境内主要从事水利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乡镇水利站。具体单位类型包括:水利行政机关、水利事业单位、水利企业、水利社会团体、乡镇水利站五大类,普查时点是2011年12月31日24:00,时期为2011年度。开展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全面查清该省水利机构的性质、从业人员、资产、财务和信息化状况等内容,为分析水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科学制定水利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数据是重要的水利基础数据。因此,要加强质量第一的方针,把质量要求作为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的生命线,把质量控制贯穿于普查数据处理、审核汇总和上报的全过程。要利用有效的数据审核方法,对数据处理阶段进行层层把关,确保普查数据的完整性、代表性、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为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工作提供质量保障。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是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此项普查有利于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在该项工作中,数据是决定普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和普查成果的主要体现,利用有效的数据审核方法保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数据处理阶段的工作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1 水利行业能力普查数据审核简介
通常的普查数据审核可以理解为普查数据以手工或光电扫描录入到计算机后对数据内部存在的逻辑差错和合法而不合理差错进行差错改错的过程,此种认识比较粗浅[1-2]。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数据审核,是指对水利行业能力普查数据进行表内、表间以及调查对象间的逻辑及数量关系审核,审核对象包括已填报的清查表、普查表等。审核内容包括普查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等。全面性主要指普查对象是否漏报;完整性主要指普查数据项是否存在漏填;规范性主要指普查数据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取值范围、计量单位、表述方式和符号要求进行填报的数据项;一致性主要指清查数据与普查数据、普查数据与空间数据的相同数据项是否一致;合理性主要指普查数据所反映的普查对象规模、能力或效益大小是否符合实际;准确性是指普查数据填报的真实性。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数据审核是全方位的审核,这就需要运用多种审核方法来满足普查数据审核的需要[3-4]。
2 水利行业能力数据常见的问题
由于普查报表设计或者是习惯方面的原因,在普查表填报时,有些地方或指标非常容易出错。
2.1 普查对象的判断
县级普查机构更关注本县掌握的或单位名称具有明显水利活动特征的系统内单位,对于隶属关系为地市级以上且从事非水利活动的系统内单位容易排除在普查之外。
2.2 上级主管单位的填报及单位类型的判断
对于部分单位的二级单位,其上级主管单位容易填报为主管单位的上级单位。对于新成立或者从事多种水利活动的单位,在单位类型的判断上容易出现单位类型填报错误的情况。
2.3 供水指标的填报及数据录入
此次普查仅限水利工程供水且供水价格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范(试行)》核算的单位填报,自来水公司及水价未经过核定的供水单位容易填错此项。此外,数据录入上,还容易出现计算机上录入数据与普查表填报数据不一致的情况等。
2.4 财务指标及从业人员指标
填表人很容易把普查表“千元”的计量单位当成“万元”来填。对于水利社会团体容易出现将单位会员人数按照年末从业人员填报的情况,对于乡镇水利管理单位容易出现按专业技术职称与按技术等级重报的情况。
3 水利行业能力数据审核方法
开展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数据审核工作,主要按计算机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全面审核与抽查审核、重点审核相结合,基础数据审核与汇总数据审核相结合,普查表数据审核与空间数据审核相结合等原则,综合利用计算机审核法、资料比对法、经验判断法、地区对比法和奇异值分析法等方法进行。
3.1 计算机审核法
该法主要是指利用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专用系统和数据审核辅助软件,对普查基础数据进行全面审核,并将计算机审核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及时提交给数据审核人员进行分析、确认和处置。利用该方法可以保证普查必填项不空项,同时通过设置审核关系能够排查出部分合理性问题,如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为4位数字,资产合计等于负债合计与净资产之和等。该方法是保证普查数据填报完整性、一致性的主要方法。
3.2 资料比对法
该法是利用已经掌握的资料对普查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检查普查基础数据和汇总数据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可靠性。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资料对比法主要是利用辽宁省统计年鉴资料、辽宁省水利服务业统计资料及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等与普查数据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异常数据,如通过与水利服务业统计及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统计的水利单位数进行对比,可以判断普查单位是否漏报,而通过与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进行比较则可以判断不同普查区域内人员与财务指标填报的是否合理。该方法是保证普查数据填报全面性、合理性的主要方法。
3.3 经验判断法
该法主要是指根据专家或具有丰富经验的同志对普查对象和普查数据情况的了解,判断普查基础数据和汇总数据质量,如按照工人技术等级填报的从业人员就不应该再按照专业技术职称填报等。
3.4 地区对比法
该法是指依据地理、气候、水资源等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条件相似普查区的各类普查对象的数量和分布、主要普查指标的绝对数或相对数(即相关普查指标的比值)进行比对,分析其合理性和匹配性。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地区对比法主要是将辽宁省所辖地市级区域内各类普查对象的人事、财务等汇总指标或单位指标(如人均工资福利)进行比对,分析其合理性,如将各地水利机关资产合计进行汇总,找出相差较大的区域,对其上报数据进行核实。
3.5 奇异值分析法
该法主要根据各类普查对象数据特点,通过分析普查对象的分布规律、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指标值的变异性特征等,找出基础数据中存在的异常值,并对异常值进行重点审核。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奇异值分析主要是对人均计算机台数、人均工资进行分析,如人均计算机台数超过3台的单位认定为奇异值,需要复核。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数据审核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对水利行业能力普查数据进行全面审核,把可能出现的差错消除在普查的各个环节内,从而保证了水利行业能力普查数据的质量。
5 参考文献
[1] 乔根平.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J].中国水利,2010(10):64-66.
[2] 常河,徐波.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要点[J].中国水利,2011(18):28-30.
篇8
关键词:空间设计;场所精神;设计思路;实例分析
0 前言
中国作为具有灿烂文明的大国,有深厚的历史文脉的积淀,但在空间设计的相关领域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大量西方夸张诡异的空间结构形式的引进给人带来的仅仅是视觉上的新鲜刺激,这些形式并非是由本土科技和文化演进而来,缺乏相应的文化土壤,对人性漠视,有必要探索“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理念,用空间体验连接起空间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从而激发人们内心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1 空间设计与场所精神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哲学和科学都与“时间”密不可分,这是广义的空间概念。空间设计中的空间是相对于人的尺度而言的,是人们可以感知和体验的场所空间。“空间的本质是限定”,即通过各种手段将无限的三维空间限定于一定的区域,给人造成一种空间“场”的感受,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学的空间。空间设计,就是依据特定功能,美学等各种需求,对空间的整体结构,色彩,材质,光线等进行相应的处理,具体设计包括建筑、景观和室内等方向。
1980年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舒慈在其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出场所精神的概念。场所与物理学广义的空间概念和原生自然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由人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建立了复杂联系的基础上,思想和情感上产生了对特定地域的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因此综合形成的概念。人们对于场所本质的精神记忆,便是场所精神。
通过对场所概念的解读,将场所结构分为“空间”和“特性”两部分。“空间”包括空间结构、形态、色彩和材质等要素,具体到空间设计,指的是建筑空间、景观空间及界面的质感和色彩等物质属性,具有客观性。“特性”是指特定空间所具有的气氛和特质,反映了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主观性。空间设计营造场所精神,是通过人对三维空间及相关要素的综合体验,产生情感要素,继而引发人对于场所特性的思考,最终在体悟场所精神的同时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2 场所精神下的空间设计思路与方法
场所精神下的空间设计有两种思路和具体方法:
一是“求同”。首先,要把握场所整体的历史文脉,对城市空间、建筑、街道的肌理结构进行图底分析,使得城市空间形态和肌理得以延续。其次,要注重对形成场所整体“氛围”至关重要的历史印记和老旧建筑进行保留和继承,包括空间形态、装饰艺术、历史事件等要素。例如,吴良镛教授主持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建筑改造工程,从宏观上准确把握了北京城市空间形态和肌理,用现代单元式住宅的空间形态完成对于传统四合院空间的结合和创新,从北京传统民居上提取其建筑的色彩、造型、材料等要素并加以运用,在保留传统建筑历史文化符号的同时通过置换的手法,更新了老建筑的使用功能,赋予其新“生命”,重现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场所精神。
二是“存异”。场所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属性,人的体验是场所存在的必要前提,这决定了场所并不是一直不变。时代的变化,空间的变化,人的改变,都会使得场所本身及精神发生演变。“存异”的思路,是摆脱对于城市历史文脉延续的惯性思维,通过对于场地精神的深度挖掘,真正尊重特定场地本身具体而细微的精神实质,以发展的眼光发现和把握场所精神的演变。例如,中山市的岐江公园项目,并没有延续其作为著名“侨乡”的历史文脉,而是通过对场地内粤中造船厂场所精神的深度挖掘,体现出红色年代人民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塑造了一个人民公园。从深层次来说,和中山市城市精神相契合。
3 实例分析与思考
随着场所精神理论传入中国,立即得到了中国城市、建筑、景观和室内等空间设计领域设计师的响应和共鸣,并将其运用到相关领域的设计实践中去,在体现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空间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并非完美。主要体现在为了“场所”而场所,外在形式上模仿和再现特定历史场景,缺少对于场地精神的深度解读,无法唤起人对于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免流于肤浅和媚俗。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优秀案例的分析和思考,总结经验为当代中国空间设计提供有益启示。
江南大学文浩馆新馆由杨茂川先生主持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求同”的设计思路。首先,对老馆的形式特征、空间形态、装饰艺术、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取体现老馆场所精神的历史印记,融合在新馆的建筑设计当中。其次,也要与新馆所处的新校区的整体氛围相契合,如新馆“复制”了老馆半圆弧玻璃拱顶采光天棚的中庭空间,保留了老建筑的精华特色,不同之处在于新馆入口空间采用轻盈通透的现代玻璃幕墙,与老馆的实体墙面的厚重产生对比;将老馆“四大发明”的主题壁画和程文浩先生的半身雕塑整体“移植”到新馆的相同位置,并用新的科技成果为主题的壁画与其相对应;将文浩馆历史大事刻于墙面和雕像后部等。新馆的建筑通过对老馆历史印记的保留和继承,延续了老馆的场所精神,带给人们“似曾相识”的场所体验,现代元素的运用,实现了与老馆的对话,使新馆统一于新校区的场所氛围之中。
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超级线性公园的设计则完美地体现了“存异”的设计思路。丹麦作为历史悠久的“童话王国”,城市的空间形态和肌理具有鲜明的特色。该项目却没有延续丹麦的城市文脉形象,而是通过对于场地精神细致入微地挖掘,塑造了一个体现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超级线性公园长约800米,其位置处于哥本哈根市一个多民族聚居并且治安不佳的地区,项目正是准确抓住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场地精神。用来自60个不同国家的物质文化展品,与当地居民的国籍相对应,并置在由红色块状空间与白色流畅线条叠合的线性公园场地中,营造了一种极具人文深度的场所精神,引发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思索,也为这个相对古老和封闭的城市空间增添了一抹鲜活的亮色,这正是“存异”思路的魅力所在。
4 结语
卢梭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空间设计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带着枷锁的舞蹈”,然而真正高明的艺术,却让人感觉不到“枷锁”的存在,达到“似是而非”的艺术效果。因此,场所精神下的空间设计,不应流于形式地模仿和再现,而是要通过对场地精神的深度理解,创造能让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家园,这也是时代赋予每个中国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诺伯舒慈(挪威).场所精神[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新抗震规范;发电厂主厂房;土建结构设计;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自2010年国家对新规范进行修改以来,土建结构设计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众多专家也迫切的需要对电力土建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通过对旧规范进行修订,也标志着国内的土建标准正在逐渐开始拉近与世界先进的规范标准之间的距离。施工技术和土建设计需要满足大容量机组火电厂更加严格、更新、更高的需求。其修改过程对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参照,修改后涵盖内容更广,安全水平更高。尤其是对执行强制性条文的把握上十分明显。新版行业标准的修订会遵循新抗震规范允许对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按专门行业规定执行这一原则,并根据一些在电厂使用的特殊设计工艺,对一些条文的修改会与国家的抗震规范条文有所区别,但是要严格执行涉及到结构安全的重要强制性标准,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规定限制。新规范中新增了结构抗震分析、抗震变形验算、楼层地震剪力控制和不规则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等的相关规定,并对抗震措施设计要求进行了改进。针对诸如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厂房此类的电厂主厂房排架结构复杂的结构体系在改进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为确保结构设计能够达到规定的安全标准,需要深入的对抗震设计理论进行研究。
1 结构概念设计原则
概念设计是在进行结构设计的同时,将厂房的结构总体地震反应放在考虑的第一位,然后根据结构的破坏过程以及破坏机制对地震设计准则进行灵活地运用。新抗震规范中新增对结构概念设计的强制性要求,并且对限制指标进行了具体要求,使严重不规则、特别不规则以及不规则程度的区分标准更加明确。根据这一衡量标准,应根据竖向和平面不规则、荷载不均匀分布等框排架结构在电厂主厂房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超标情况,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条件对其进行限值。设计人员在对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对优化结构布置有足够的重视,在尽可能对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满足的同时,要对布置进行调整,为满足结构布置比较规则的要求,要对断面、层高进行优化,并对结构构件以及抗侧力构件进行均匀布置,最大程度地使结构布置中存在错层、短柱和薄弱层的现象得到减少或避免。所以在规定中还需要限值下列几个方面:
(1)若框架在由于工艺布置受到限值的情况下而使用错层结构,则对其采取的抗震措施需要严格进行。同时在 8、9 度区以及 7 度Ⅲ、Ⅳ类场地时,不应将错层结构用在该钢筋混凝土框架相邻跨上。
(2)宜在楼层或接近楼层的地方布置行车荷载作用点。
(3)钢梁与混凝土楼板之间应在结构分析需要考虑到楼板的刚度并且楼板梁采用钢梁时有可靠的连接。
(4)宜在楼层处梁高范围内布置框架与排架跨的联结点。在 8、9 度区以及7度Ⅲ、Ⅳ类场地时,不应在层间设置。
(5)应力求在沿竖直方向布置各层框架梁的过程中使各层间刚度的差异尽可能的减少,以防止薄弱层的形成。
(6)宜考虑将水平支撑设置在相邻的楼层或尽可能地让其他料斗或者煤仓的重心与支承点所在的楼层处靠近,以让地震作用得到传递,并且应使相应的楼层在水平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
2 发电厂合理的支撑布置形式
一般采用钢框架一中心支撑体系或者混凝土框架一抗震强墙(支撑)体系搭建高烈度区大机组发电厂的主厂房,有支撑结构承担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由于为了配合工作量的减少以及工艺布置的要求,结构往往被工艺专业要求将支撑布置减少甚至对布置于厂房两端的支撑进行严格限制。这样会造成地震作用因主厂房的支撑过于集中的布置而集中于某几个支座上。从实际上来讲,如果能够均匀的沿着纵向对支撑进行布置,虽然主厂房的总地震反应会增大、刚度会增大,但是支座反力在地震作用下却会减小得十分明显。对支撑进行合理的布置,能够使整体承载能力以及整体结构刚度分布得更加均匀,使刚度在各轴线侧向之间相互接近。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差异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差异进行减小,并对汽机厂房外侧柱列的纵向刚度进行加强:宜在荷载较大的柱间布置支撑,对上下贯通。结构自振周期会随着整体结构的刚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也会增大结构的地震反应。在不改变支撑在钢框架一支体系中的布置方式以及数量的情况下,若要使地震反应得到减小,可通过对支撑截面面积进行减小以让结构的刚度得到减少的方式来解决。所以并不是支撑的截面越大抗震反应越好,如果要既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又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就需要通过精确的计算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3 抗震构造的改进
因为工艺对发电厂主厂房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各个厂房都具有其本身独特的优缺点导致结构整体较为复杂,导致主厂房的开间尺寸、荷载以及结构跨度较大,由此也就增大了与之相应的梁柱的断面。这就使电厂主厂房比民用建筑在抗震规范条文的执行上要困难许多,并且有时在执行过程中也不是十分适合实际情况。结合一系列的试验分析以及震骇的经验,并采取措施对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了加强。平面布置在主厂房中要力求有规则、整齐合理、简单、质量和刚度均匀对称、受力明确。应在局刚度中心比较近的位置设置质量大的设备,不适合在结构单元的边缘布置质量大的跨间,较长的悬臂结构要尽量减少使用,并且较重的设备不适合布置在悬臂结构上。
(1)新型技术以及新型材料的使用,有相对充裕的资金投入到新建建筑当中,在重要的设备以及重要的结构中,韧性、可焊性以及延性较好的专用钢筋应被优先使用到钢筋混凝土当中。布置工艺应与主厂房的竖向布置紧密结合起来,并尽可能低位布置相关的设备。并且为了就爱你各地主厂房的重心和高度,要对结构的自重以及工艺荷载进行适当的降低。要才采用减少厂区挖方的阶梯式布置形式,并对地形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厂区进行竖向布置。
(2)只有厂房的整体性得到了保证才能够让结构在经过大震之后不倒不塌,这就需要对支撑体系进行加强。首先要保证有齐备的支撑系统,使天窗架以及支撑柱间的抗震能力同时得到加强。其次屋面板的连续整体性也需要得到保证。
(3)应在设计中采用质量较轻的轻质墙板作为主厂房的围护,若砌体维护必须使用,则要加强在原有规范基础上的连接构造措施。
(4)在对汽机房屋面板的设计过程中,三个点焊接也十分重要,要减小端柱间的相对变形,并对端柱间的整体刚度进行加强,同时对该类型面板的焊接构造也要十分明确。
(5)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力求方正简洁,一些曲折凹凸的变化要尽量避免,空间和平面刚度要尽可能的保证均匀,尽量让刚度中心与房屋的质量中心接近或留有一定的重合。
4 结束语
综上,通过对发电厂主厂房土建结构进行一系列的抗震改造,相较于以前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通过对一系列的理论的分析以及研究,大机组厂房面临的新问题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抗震措施已经变得经济有效。对设计标准的制定来讲,对比新老规范,并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会让其可行性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预测和判断,未来主厂房设计的基本规定将是三维空间分析,钢结构在主厂房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在高地震区尤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康灵果.大型火力发电厂少墙型钢混凝土框架主厂房抗震性能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篇10
【关键词】 房颤; 射频消融术; 护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7倍,病死率增加1.5~2.0倍[1]。房颤药物治疗效果十分有限,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根治房颤。射频消融术是近10余年发展起来治疗房颤的方法,在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等方面有一定特点。本科对23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1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23例房颤患者,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51~75岁,平均61岁;阵发性房颤20例,持续性房颤3例。该23例房颤患者均曾服用1~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疗效不佳。
1.2 方法 患者平卧于DSA手术台,碘伏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冠状窦电极,2次穿刺右股静脉,分别置入8.5FSWARTZ鞘及房间隔穿刺针,2次穿刺房间隔,以100 U/kg肝素化,行左右侧肺静脉造影,分别送入LASSO电极及蓝把冷盐水灌注大头,连接CARTO3,建立左房模型及肺静脉定口,随后冷盐水灌注大头以20 ml/min流速、30 W功率在两侧肺静脉造口外环形消融至肺静脉电位完全隔离。术中有1例合并房扑,根据其机制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毕房颤或房扑不能再被诱发,透视下心影搏动正常,结束手术,拔除导管及鞘管。
2 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其中1例术后出现伤口渗血;1例术后出现心房扑动,2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3.1.1 完善检查 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胸部X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食管超声检查心房内有无血栓形成。
3.1.2 药物准备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以免术中因药物作用诱发不出心律失常而影响术后判断。服用华法林抗凝者,术前3~4 d应停用。
3.1.3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不了解手术过程及担心手术成功率,常感到紧张、恐惧。因此,术前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全过程,并可介绍之前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的病友,让他们之间交流,病友间沟通成效显著 。
3.1.4 患者准备 因术后下肢需制动,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卧位使用便盆排便排尿。患者术前1 d晚上保证充分睡眠,必要时服用舒乐安定。手术日晨给予22 G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道。
3.2 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入住CCU,给予心电监护。(2)术侧肢体制动12 h,定时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血肿及双足的足背动脉及肢体温度变化。(3)术后常规应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淤斑、黑便、血尿等,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使其维持在2.0~3.0之间。
3.3 并发症护理
3.3.1 心包填塞 心包填塞是最重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0.17%[2]。多发生于放置冠状窦电极、房间隔穿刺及左心房内放电次数较多时,由于局部结构异常或导管操作不当导致冠状窦静脉撕裂,左心房或左心耳穿孔造成心包填塞,术后4 h内也是发生心包填塞的危险期。常表现为突发胸闷、气促、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颈静脉怒张、烦躁不安,听诊心音遥远,X线检查显示心影增大,搏动消失,心影内可见与心影隔开的半环状透亮带。处理:(1)立即配合医生行心包穿刺术,先抽出心包内血液以紧急解除症状,随后需继续留置引流管,以判断有无继发出血。(2)出血量多且持续出血时,做好输血准备,并积极与胸外科联系,必要时行外科开胸破口修补术。(3))停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并准备鱼精蛋白锌以对抗肝素。
3.3.2 心房-食管瘘 心房-食管瘘是极少见而且预后极差的并发症,有研究[3]显示,心房-食管瘘的发生率为0.005%,死亡率高达50%。是由于消融放电损伤过重和消融部位不当,对心房造成过度损伤穿透心房和位于左心房后壁的食管所致。常表现为心包炎、高热、惊厥、脑栓塞等症状,可伴有大量呕血,血压进行性下降甚至休克。处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患者进食后有无胸骨后疼痛,必要时可有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2)高度怀疑心房-食管瘘时,应避免经食管超声和食管镜检查。(3)尽可能早期诊断,可采用食管内临时放置支架封堵瘘口,也可行外科手术。
3.3.3 肺静脉狭窄 肺静脉狭窄其发生率与高功率放电和在肺静脉深部消融有关。常表现为呼困难、咳嗽、紫绀、胸痛、咯血、反复肺内感染和与肺动脉高压相关的临床表现。处理:(1)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故重点在于预防:术中严格控制消融能量及温度(消融能量
3.3.4 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是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以脑栓塞和肺栓塞常见。据统计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可达0.5%~2.8%[4]。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穿刺时对股静脉的损伤、术中肝素用量不足、冷盐水灌注时排气不充分形成气栓、房间隔鞘管或消融导管血栓、消融大头碳化或心房内固有血栓脱落有关。处理:(1)术前充分抗凝,常规行食管超声排除左心房血栓。(2)术中鞘管内需高浓度肝素盐水留置,在更换电极导管时鞘管要严格冲洗。(3)术后常规给予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肢体活动度、呼吸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12 h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3.3.5 迷走神经反射 迷走神经反射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原因:(1)由于局灶消融的位置较深和能量较大所致。(2)术前禁食、术中紧张出汗。(3)术后拔除静脉鞘管时对血管内壁以及局部疼痛的刺激,以及之后穿刺点的加压包扎过紧,均可刺激大脑皮层和下丘脑,便胆碱能自主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导致内脏和及肌肉内大量小血管反射性扩张所致。常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处理:(1)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感,术前不必严格禁食。(2)术中常规给予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出汗等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速度,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3)必要时拔管前给予局部麻醉,有助于缓解疼痛。局部加压包扎时,避免过紧。(4)一旦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安置平卧位,心率减慢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1.0 mg,血压降低时,快速补液,静脉注射升压药,如多巴胺。
3.3.6 出血、血肿 常见原因是:(1)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抗凝药。(2)患者本身凝血机制不良。(3)血压过高。(4)术后过早活动肢体。处理:(1)及早查明出血原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2)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敷料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出现血肿时,应观察其直径有无扩大,如无活动性出血,可用注射器抽吸血肿处瘀血,局部冷敷30~60 min。同时,需注意与假性动脉瘤相鉴别。本组有1例患者手术后第1日发生伤口渗血,经停用低分子肝素,局部压迫及延长卧床时间后未再发生渗血。
3.3.7 气胸、血气胸 是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时伤及胸膜所致。患者诉胸闷、气急,呼吸时胸痛,烦燥。X线透视可确诊。处理:(1)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上述症状,一旦确诊,头高位,高流量氧气间断吸入,肺压缩
3.3.8 医源性心律失常 部分患者术后数日至数月可发生新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ATA),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多与左心房内消融线不完整导致房内折返有关。处理:(1)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时复查心电图。(2)术后早期3个月发生的ATA,药物治疗多无效,主张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本组1例患者术后第2日出现心房扑动,予维拉帕米静脉注射后转为窦性心律,至出院未再复发。
总之,射频消融为房颤的治疗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效果好等优点,包括重复消融在内成功率均高达90%以上[5]。由于该项手术较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复杂,所以不仅要求手术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重点,以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岳花兰,李晓璐,汤日波.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5-7.
[2] 沈蕴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并发心包填塞1例抢救与护理[J].上海护理杂志,2009,9(1):83.
[3] Pappone C,Oral H,Santinelli V.Atrioesophageal fistula as a com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ulation,2004,109(1):2724.
[4] 应志强,徐耕.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国际心血管杂志,2008,35(5):309.
- 上一篇:小学教育的机会
- 下一篇:电商公司基本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