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篇1

复康人士由于其生理或精神上的缺陷,使得其在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生活当中都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限制。这种限制,加深了复康人士的“失能感”和“无用感”,让其及家庭都面临经济压力加重、来自社会的排斥和歧视等方面的问题。残疾人社会工作融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专业价值、专业手法,为复康人士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其克服自身障碍,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其应对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2011年,广州市正式下发《关于加快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办法》提出,到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不仅促进了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发展与建设,同时也加快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推进进程。不可否认,这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进步的体现,但由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正面临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残疾人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但其传入我国及兴起的时间较晚,且由于地域及文化的不同,西方残疾人社会工作所积累的理论和实务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开展,且现有的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资料相对缺乏,导致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缺乏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服务体系

在《关于加快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办法》的激励下,截至2013年底,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已经覆盖市内的所有街道,成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约150多家,全面铺开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长者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多个服务项目,搭建起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据笔者了解,广州市各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虽然全面铺开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但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服务相对松散,尚未能形成一个囊括专业服务理念、工作手法的整合体系。

二、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探讨

沃莱基斯和格林(BetsyS.Vourlekis&RobertaR.Greene)在1992年出版的《社会工作个案管理》一书中,对个案管理做出如下定义:“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是人际关系的过程,奠基在个案管理者和案主(系统)之间的关系,彼此间共同发展照顾计划,以增进需要长期协助的案主之机能,并提升其支持网络,而且促进并确保连续照顾的范围,使之成为有效的服务。介入则反映社会工作的价值,目标在对案主的能力和环境的需求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改进,这些部分包括改善伴随失能或疾病而来的问题,建立支持网络,促进案主水准的服务协调,并产生系统水准的效力。”[1]

传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运用个案、小组及社区三大工作手法开展工作,不仅服务的人数有限,而且无法实现服务的全覆盖,更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复康人士及其家庭的动态。因此,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将个案管理这一模式引入到残疾人社会工作当中,尝试探讨和搭建一个完整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个案式建档

个案式建档,是搭建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第一步,亦是整个服务体系建立的基础。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480名复康人士均以个案的标准去建立完整的个案式服务档案,详细了解复康人士的失能程度、残障对其个体及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复康人士个体及家庭如何应对这种影响、复康人士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社会保障的落实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界定该个案的服务需求、订立服务目标以及制定跟进策略。

(二)分级跟进个案

为了体现个案管理的系统性,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从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出发,设定了复康个案分级表,将个案划分为活跃个案、普通个案及非活跃个案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对应的跟进方向、跟进频率及跟进方式。复康个案分级表评估标准包括复康人士个体失能程度、复康人士增能需要、照顾者压力、照顾者技能提升需求、社会保障落实情况、资源需求度及危机指数七大方面。建立个案式档案后,社工会根据该个案的实际情况及结合社工的专业判断,填写复康个案分级表,将该个案划分等级,并按照其所属的等级跟进要求去开展服务,活跃个案以社工跟进为主,其跟进频率在活跃、普通及非活跃三个级别当中是最高的,反之,非活跃个案跟进频率最低,且采取社区工作人员电访为主、社工跟进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进。

(三)调级制度

社会环境是时刻变化的,复康人士个体及其家庭在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其所面临的问题或需求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缓解或加重。因此,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将调级制度纳入个案管理这一服务系统中,这就意味着复康人士个案所属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复康人士个体及其家庭的实际状况进行级别上调或下调。当复康人士面临问题或困境,在社工的介入下,其问题或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解决的情况下,社工会重新评估该个案的实际状况,将其所属个案级别进行下调,如由活跃个案变成普通个案或非活跃个案、由普通个案变成非活跃个案。相反,复康人士遭受丧亲、重大疾病、离婚等重大事件时,社工亦会根据其实际情况,将其所属级别上调为普通个案或活跃个案,重新设定跟进目标和方向,并提升跟进频率,以更好地满足复康人士的实际需求。

三、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用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提升了服务的覆盖面,强化了社工对复康人士的关注与支持,有助于社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服务以满足复康人士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复康人士的福祉。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服务成效,但由于其推行时间尚短,虽然已经搭建起一个服务系统框架,但这个服务体系尚未成熟,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专业服务开展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资源整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个案管理注重强调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单位的共同合作和协商,整合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2]。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所建立的个案管理服务体系,虽然整合了残联、居委会、精神病院等部分正式系统资源,但忽略了辖区内的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系统资源。

(二)社工专业素质需进一步强化

社工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直接推动者,社工的专业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程度。残疾人士的“失能”,让残疾人士在生活中遭受多方面的阻碍,如个体无法正常就业、成立家庭、依赖家属供养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低自尊、受到社会的排斥、嘲笑和冷漠对待等,其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而社会工作者普遍年轻[3],对专业认识和专业技巧的把握不够深入,且缺乏直接的实务经验,难以有效应对和处理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三)居民对社工的认同度有待提高

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职业在近几年虽然得到了迅速推广,但居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对社工的认同度过低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4]。广州市C街处于城市边缘,居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其对社工虽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认同度还是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需要继续提升其对专业服务的理解和认识。

四、解决策略探究

要解决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证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及高质量,则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和应对。

(一)加大对社区资源的利用,提升社会资源整合度

要做好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仅仅依靠社工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必须对社区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充分发挥各个社区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工作。社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升社会资源的整合度:一方面是充分挖掘与残疾人服务相关的单位,如残联、居委会、康园工疗站、精神病院等,建立紧密的联系,以形成合力,共同为辖区内的复康人士提供系统化服务;另一方面是挖掘社区的义工资源,为复康人士提供定期探访及情感支持服务。

(二)加强社工对实务经验的积累,提升服务专业性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实务经验,社工才能更好地应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开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必须加强社工对实务经验的积累:其一,社工在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过程中,经过实践和摸索,不断积累实务经验;其二,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社会工作者获得一种新的服务体验,并将其整合运用到实务工作中去,不断融会贯通,逐步积累服务经验。这可以通过邀请社会工作发展比较成熟的香港专业督导对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社工对实务经验的积累。

(三)加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专业认同度

宣传是扩大居民对社会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的有效手段,社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居民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度:其一,社工可以通过宣传栏、现场咨询、社区活动等形式在社区开展相关的社区宣传[5],宣传内容包括义工与社工的区别、服务内容、如何获取社工服务等,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工的认识和了解;其二,社工亦可借助网站、QQ群、微信、微博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宣传,以扩大社工的影响力度。

篇2

关键词:社会网络理论;智障儿童;社会化智力

残疾者较多丧失了基本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以及言语能力,基本生存只能依赖外界的帮助。学界对于智力残疾做出明确界定,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智力残疾又分为重度、中度以及轻度三级。[1]笔者在哈尔滨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进行专业实习期间对智障儿童问题的研究,哈尔滨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又称温馨家园,温馨家园学员多为智力残疾儿童,本文将遵守社会工作专业保密原则,文中不会透露任何温馨家园学员个人信息。

一、智障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社会化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教化过程即社会化。[2]社会化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自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以保证社会基本生存之条件。智障儿童由于身体因素的限制,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制约。智障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化过程中缺乏有利环境

智障儿童通常会被社会标签化,认为智障儿童无法学习生存技能、生活不能自理,社会将智障儿童边缘化,外界不愿与智障儿童接触,甚至认为其具有危害性,这是不利于智障儿童社会化的环境,会阻碍智障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但事实上,智障儿童可以学习生存技能,生活可以自理且不具有危害性,温馨家园的智障儿童经过训练后可以自己制作简单手工艺品,可以进行销售服务中的收银工作,同时很多智障儿童都会跳舞和打乒乓球。智障儿童作为弱势群体,社会应对其给予帮助,而不是嘲笑和不理睬,人际交往是社会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智障儿童渴望与社会上的陌生人沟通,这样会有助于智障儿童的自身发展,同时会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完成社会化。

(二)社会化过程中缺乏监管与照顾

智障儿童的监管和照顾的主体是家庭成员、学校、社区三者。根据对温馨家园智障儿童的观察发现,家庭成员主要是其父母对其进行监管和照顾,但是智障儿童的父母照顾和监管智障儿童时间较少,智障儿童多数时间在温馨家园度过,生活上的照顾均由温馨家园的老师和护理人员负责。学校即残疾人服务组织,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学员数量增加,老师的压力也会增大,智障儿童自身特点决定其监管和照顾的难度极大。社区环境包括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志愿者组织等几大类,社区是智障儿童出入较多的地方,中国社区的现状导致其无法帮助监管和照顾智障儿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不能提供过多的照顾,社区居民之间沟通较少且鲜有能够提供智障儿童照顾的成员,社区中的志愿者组织不健全,志愿服务具有选择性,志愿服务时间无规律性,所以社区内的志愿者组织也不会为智障儿童提供过多的照顾和监管。智障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周围人群对其进行引导和照顾,正确的引导和监管会加快智障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二、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阻碍智障儿童社会化的原因

社会网络是指一群人之间存在的特定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整体特点可以用作解释这群人的社会行为。社会网络理论通常被应用于残疾人社会工作领域,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是残疾人社会化发展的需要,社会支持网络分为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就残疾人人际层面的社会支持而言,主要来自家庭内外的社会关系网络,即包括家人、亲属、邻里、朋友在内的非正式支持系统;在组织层面,则主要包含了社区、社会组织等组成的正式支持网络。[3]智障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将会有助于其社会化进程的加快,本文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阻碍智障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原因。

(一)智障儿童自身条件阻碍社会化进程

阻碍智障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原因是智障儿童身体条件的限制,智障儿童较多丧失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温馨家园中有三分之二的智障儿童不能说话只会喊叫,程度稍好学员可以说几个字,当然这些是中度智障儿童的表现,中度智障儿童还伴随性出现肢体不灵活、认知能力丧失等表现,智障儿童自身条件是阻碍其社会化最主要的原因。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停留在正常儿童3-5岁之间,根据智力残疾分级即儿童智力量表所分析的数据可知,重度智力残疾智商范围在0-34之间,中度智力残疾智商范围在35-49之间,轻度智力残疾智商范围则在50-69之间。智力残疾儿童语言识别功能较差,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则相对较弱,所以智障儿童自身条件是阻碍其社会化的首要原因。

(二)家庭忽视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以及家长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智障儿童社会化过程受到阻碍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家庭因素,家长忽视对智障儿童的教育。首先,传统观念下智障儿童家长只会专注智障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不会关注智障儿童生活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同时不能创造智障儿童社会化所需要的有利条件,智障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更容易被忽视,智障儿童家长不会将智障儿童带到陌生人面前,残疾人家庭充满自卑感和孤独感且敏感、自尊心极强,自然智障儿童家长不会将智障儿童带到亲戚、朋友、邻居等外人的面前,人际交往缺失会阻碍智障儿童社会化。其次,少数家长过度溺爱儿童,存在“零批评”与“护犊”情结,严重束缚和禁锢特殊儿童,忽略心理潜伏期教育,影响其成长和发展。还有的家长把孩子完全依托给教师和专业人员,忽视家庭教育作用,不与他人合作。[4]第三,智障儿童家长学历层次偏低,不能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智障儿童。据温馨家园登记调查可知,智障儿童父母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学历水平多为中学、高中等,智障儿童家长不能够很好的配合学校的老师完成家庭训练以及课后知识的巩固练习,一味的依赖专业的教师和残疾人服务组织等专业机构。

(三)智障儿童服务机构教育水平有限

目前针对智障儿童服务的社会机构主要有残疾人托养中心、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由于智障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智障儿童服务组织的教育资源有限,从而导致智障儿童服务机构出现教育水平下降,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等困境。智障儿童服务机构是民政局下设事业单位,机构内部教师均为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虑到教师薪酬福利待遇问题以及国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所以教师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紧缺,面对这一现状,智障儿童服务机构会采取聘任制形式招聘管理智障儿童的工作人员,管理智障儿童的工作人员学历层次较低或是下岗员工,工作人员每天与智障儿童在一起时间较多,智障儿童无课时间均由工作人员监管和照顾,由于聘任制工作人员缺乏教授智障儿童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所以会间接阻碍智障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四)社会人群用问题视角对待智障儿童

社会支持网络中亲戚、朋友、邻居以及社区居民都是社会人群的组成部分,社会人群面对智障儿童只是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总是用问题视角去关注智障儿童,所以说智障儿童社会化进程中产生阻碍的因素还包括社会人群。中国多数社区表现为居民之间关系冷漠,交往较少的现状,社区无法为社区内的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化环境,智障儿童人际交往问题无法得到改善。社会人群是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组成部分,社会人群对智障儿童的关爱极其重要。爱心慈善组织对智障儿童的关注只停留在物质方面的资助,而智障儿童真正需要的是心灵的关怀,只有精神慰藉才能更好地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化。

三、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智障儿童社会化有效途径探析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改善智障儿童社会化环境,帮助其学习生活技能和进行人际交往。探析智障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即帮助智障儿童完成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社会工作者介入智障儿童社会化

智障儿童社会化过程中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在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会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方法和技巧,为智障儿童链接资源,满足智障儿童社会化的需要。考虑到智障儿童自身的特殊条件,社会工作者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介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接案与建立关系。社会工作者接案主要有两种形式,深入智障儿童服务机构或介入智障儿童家庭,前者较多。社会工作者与智障儿童建立关系过程中要以朋友的身份介入,智障儿童对人极其友善,社会工作者可以在与其相处玩耍的过程中建立关系。其次是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收集资料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收集服务对象个人基本资料以及家庭资料,必要时还要收集服务对象周围环境资料,社会工作者应该对案主的资料进行保密。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确定案主的问题,判断阻碍智障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问题。然后是针对智障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制定计划过程中要明确开展几次个案服务,以及每次个案服务的任务。第三,实施服务计划,智障儿童个案服务一般采取行为修正模式进行,实施服务计划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自身阻碍社会化的问题,改善自身条件,使其更好地完成社会化过程。最后,结案与评估,结案时要避免移情和反移情现象,评估个案服务目标是否实现。后期社工要进行跟进和定期回访,以保证服务对象更好地完成社会化。

(二)改善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针对智障儿童家庭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严重忽视,教育方法不科学导致智障儿童社会化进程受阻问题,社会工作者组建智障儿童家长互助小组,在小组中分享教育智障儿童的经验,社会工作者以及智障儿童教师对其传授专业教育智障儿童的方法和知识。智障儿童家长互助小组的建立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小组前期准备。包括小组组员的招募,从智障儿童服务机构进行招募,招募组员的同质性应该较强,组员人数控制在5-9人之间,确定小组目标为改善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然后制定小组计划,确定小组活动次数、时间、地点以及预算等细节。(2)小组初期。智障儿童家长互相熟悉,进行破冰活动,寻找相似性,社会工作者此时应该为小组成员消除顾虑,与小组成员讲明小组规则,组内成员会做到保密,运用同理、真诚和接纳的原则对待小组成员。(3)小组中期。组员之间关系有所改善,社会工作者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继续互相了解,智障儿童专业教师教授家长教育智障儿童的专业方法,小组中期主要以教育引导为主。小组中期社会工作者应该倡导家长积极关注智障儿童社会化和自身发展,避免其忽视智障儿童成长。(4)小组成熟时期。社会工作者鼓励组员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社会工作者更多充当协调者角色。(5)小组后期。开始后期的离组准备,告知小组成员何时结束小组活动,帮助组员回顾在组中的收获并检验小组目标达成的效果,并且处理离别情绪,最后进行小组评估,评估该小组是否完成改善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任务,是否让小组成员学习到如何教育智障儿童的专业方法。

(三)倡导以优势视角关注智障儿童

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亲戚、朋友、邻居以及社区居民总是以问题视角去看待智障儿童,这种行为会阻碍智障儿童社会化的进程。所以社会工作者倡导社会大众用优势视角去看待智障儿童,帮助其完成社会化。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5]优势视角强调关注智障儿童的优势,强调对智障儿童的尊重,优势视角更加有助于智障儿童学习生活技能和生存技能,更好地帮助其完成社会化。温馨家园每一位学员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智力障碍儿童也是有潜力、有优点的,只是暂时没有被开发,所以要以优势视角关注残疾人群体。对于倡导社会人群用优势视角去关注智障儿童这一目标的完成需要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积极动员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社区居民、社区内爱心人士和积极分子帮助宣传,倡导社会人群关爱智障儿童,帮助智障儿童成长,可以采取发放传单和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进行宣传,给智障儿童一点关爱,让人间变得更美好。

(四)改善智障儿童服务机构教学水平

目前智障儿童服务机构资源有限、老师数量有限,面对这一现状可以采取以下两点措施:第一,政府加大对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和专业支持,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聘请专业的智障儿童教师和护理人员,并对其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学习科学的照顾方式和方法,使智障儿童免费入学,智障儿童服务机构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智障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早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第二,智障儿童服务机构可以引进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帮助智障儿童进行社会化,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和方法来帮助智障儿童学习生活技能,使其早日完成社会化,回归正常生活。志愿服务团体需要经过社会工作者和智障儿童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需要了解专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温馨家园招募了大批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对智障儿童进行帮教活动,温馨家园大学生帮教中心帮助智障儿童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并且有利于智障儿童人际交往的锻炼,给予更多的关怀来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周沛,曲绍旭,张春娟.残疾人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刘启云,张建新.社会学概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3]章程,董才生.论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之构建[J].学术交流,2015,(4):160-164

[4]周丹,胡玉君.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学习与发展影响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4):145-147

篇3

康复安全。社会康复服务组织。精确康复。

。康复保障一般包括恢复功能、补偿身心功能丧失或补偿身体功能限制以及恢复就业的各种措施。

狭义的康复保障主要是指医疗康复方面,即尽可能改善疾病或创伤造成的身心伤害,使患者能够改善和提高他们能在最大程度上身心兼备,逐渐恢复身体机能,最终回归家庭和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残疾人康复保障的规模也在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康复服务项目逐渐丰富,覆盖面逐渐过大。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康复体系,但人口众多,供给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残疾人的实际受益人群与实际康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的康复服务仍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当前我国残疾人康复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康复保障的重要环节。虽然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和规定来保护残疾人的权益,可以促进残疾人康复保障工作的开展,但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在经济和人力资源方面对残疾人的支持有限,使得残疾人康复保障的实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残疾人康复无法实现高效发展。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康复安全。虽然一系列关于保护残疾人的政策和条例促进了这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外一些准确、完整的康复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这只是相关的残疾人法案中提到的,中国在康复立法方面相对落后。

。同时,各部门缺乏责任意识,相互推诿。少数部门认为残疾人的康复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范围。与中国发达地区的残疾人康复保障相比,

缺乏法律法规的保护,缺乏边远贫困地区康复知识的普及。由于地方政府的管理漏洞和避医的封建思想,一些残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复,,

。因此,各行各业都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将重点转移到残疾人康复服务上。尽管中国现有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包括所有的非政府机构和社区机构,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成就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在民生和社会发展领域,在改善康复服务需求方面仍存在问题。

残疾人康复服务办公室作为一个协调机构,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与组成部门之间缺乏隶属感,各组成部门之间的合作程度不高。出现问题时,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集体意识,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不愿承担责任、各自为政、整体协调性差的现象。此外,康复服务机构缺乏明确的自我定位,因为残疾人的身体和经济条件不同,他们需要的康复服务也不同。如今,许多组织都采用相同的服务标准,无法有明确的分工,残疾人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康复服务。目前的公共康复服务机构普遍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市场竞争力较弱,缺乏提高自助服务能力的积极性。从表面上看,中国残疾人康复保障工作进展顺利。然而,由于宣传不足,康复辅助设备的展览很少,残疾人的身体康复训练知识也太少。此外,与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没有广泛有效的宣传工作,大部分宣传工作过于注重形式,没有准确表达相关优惠政策,因此,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对残疾人非常感兴趣康复没有安全的概念。不仅在宣传方面,康复缺乏知识也是欠发达地区如农村地区康复保障无法很好实施的原因之一。村民缺乏知识援助,认为自己的残疾是一种耻辱,因此他们逃避康复治疗,这直接导致该地区残疾人失去最佳治疗时间。随着经验的积累,

变得越来越丰富。中国对康复领域的理解已经从狭隘的医学康复模式发展到综合康复模式。总的来说,综合康复通过康复更加注重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工作和融入社会。然而,身体疾病和残疾造成的精神压力往往高于普通人。许多残疾人认为,身体残疾是不可逆转的,他们无法恢复正常的社会工作,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心理障碍也是无法有效促进残疾人治疗的关键。因此,心理康复是影响残疾人摆脱困境、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中国大多数残疾人都遭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虽然心理困难主要取决于自己和家人,但专业心理咨询仍然非常有效。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残疾人重返社会,摆脱心理阴影,对残疾人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必然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不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在服务过程中,政府必须理顺各部门在残疾人康复保障过程中的职责和要求,协调管理各部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谋求双赢,肩负起康复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任务,做好有关社会组织规范运作的监督工作。

的残疾人康复保障工作之所以能够做好,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和相对稳定,但社会保障领域制定的大部分规章制度对康复机构和人员缺乏约束力,这阻碍了康复残疾人研究的顺利进行。在我国现阶段,残疾人的康复意识还比较薄弱,康复保障的法律法规在覆盖和推广方面还不够,为了顺利开展更加准确、完善的康复服务,国家要根据社会形势和残疾人现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康复体系,使残疾人康复工作依法开展。同时,有关部门要从医疗,康复,职业,心理等方面为残疾人康复建立更加详细的法律制度和服务保障体系,。,并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要和相应康复机构各类人员的培训制度。

全面加强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以先进的理念和人性化的设计创造了舒适、清洁的康复环境。政府必须明确规范各种类型的社会康复加强政府的监督指导职能,严格规定市场准入和行业标准,明确责任主体,防止一些机构违规混淆视听。

康复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础。在残疾人康复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康复服务的供给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要提供高质素的康复服务,我们必须对残疾人士负责,有效运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残疾人士的生存能力。

结合中国国情,一方面要改变残疾人康复服务协调机构的服务办公模式,逐步由组织协调向组织管理转变,采用横向梯队的服务管理模式,促进康复工作发展,落实实际,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公共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康复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在行业中起主导作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社会高度重视康复服务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作用。残疾人康复服务虽然事关民生,但公共残疾人康复机构难以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需要。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政府的资金有限,因此,对于一些政府暂时无法提供、残疾人急需的服务,应逐步调整政策,鼓励社会康复服务的发展需要改进和补充。同时,面对日益增长的康复保障服务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康复服务机构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建设,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并据此开展有针对性、多样化的专业康复服务。

为了更准确地为不同身体状况的残疾人定制服务,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更高质量的康复,因此精准康复势在必行。相对而言,残疾人有特殊的医疗需要。由于身体的某些功能不完全,医疗费用、辅助设备的使用和日常身体护理费用远远超过普通人。因此,在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应优先从残疾人的角度满足残疾人群体的特殊需要。

加强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在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援助措施和城镇残疾人医疗保险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了以治疗康复为目的的其他治疗方式,对贫困残疾人实施重症医疗优惠政策,提高医疗救助补偿率,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救助和康复式治疗,放宽医疗保险机构门槛,扩大相关服务项目的免费计划,允许更多的医疗康复机构进入康复安全市场,确保残疾人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

的残疾本身就是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巨大创伤。事故发生后,许多人或多或少不能接受意外的变化这说明心理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心理康复是康复安全中心。残疾人应在社区和家庭的帮助下,积极到康复服务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康复主要是指在面对自身心理干预时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克服生活障碍。目前,

对中国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少,应积极到专业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寻找医务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普及残疾人医学知识和心理咨询,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残疾人恢复情绪,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心理学家的科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帮助残疾人重建心理健康的作用。在社区或农村地区,专业人员可以帮助公民组建心理咨询小组,并开展小组活动,帮助残疾人建立信心。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相关励志电影或视频来恢复残疾人的动力。

近年来,中国仍然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正在努力实现共同利益发展残疾人事业和经济,坚持和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康复基本公共服务,努力缩小残疾人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中国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仍然很大,因此改善康复医疗的医疗服务势在必行。解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是康复保障存在的立足点。它不仅是残疾人减轻痛苦的良药,也是社会减轻他们负担的有效途径。通过康复保障,他们最终可以参与社会劳动,回归社会,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身价值。

[1]丁海瑶,张扬,麦琪等.精确康复政策下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J]。泰晤士报财经,2019,(08):234-237。

[2]夏洛克·崔东艳。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7,(24):80+83.

[3]李令岭,刘垚,敖丽娟,等.中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02):213-216.

篇4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学方法。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在国际上通常称为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他们被认为是"社会工程师"。

从以上的概念中,我们抓住以下几个关键字眼:

一、"利他主义"

这是由于社工师工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要求的。社工师主要就职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对有效落实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工作,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完善我国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达到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的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说,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服务他人,从他人角度出发的高尚思想和品格。也就是要胸怀社会,一种"大我"的境界。

二、"各种专业知识"

社会工作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如社会扶贫与社会救助、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社会犯罪与社会矫治、家庭暴力防范以及残疾人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等等,覆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师,仅有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而是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扩展眼界与知识面。这也是在社工师考试中测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以及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的目的。

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正确地处理社会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为民众分忧解难。

三、"各种专业技能、方法"

这是在基于前两者的基础上,对社工师的特殊职业要求。由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性质,它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际操作的学科,助人技巧训练和实习教育应该是成为一名社工师的非常必要的前提条件。

社工师的工作对象是现实生活中活鲜鲜的人和事,仅是刻板地掌握理论是无济于事的,而要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运用专业的方法、科学的技能服务于工作。目前,我国在老年人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家庭综合服务、精神卫生服务等新的服务需求无法满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缺乏如此熟练运用专业技能、方法的社会工作人才。

四、"综合应用"

这是对社工师服务水平的全面评价,只有把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综合地在工作中"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才能体现是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我国社会服务的整体质量,彰显我国社工师的素质和风采。

篇5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付出过的人不会畏惧失败,因为曾经为此努力过,就算失败了,自己本身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工初级考试真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社工初级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社会工作者卢虹与前来寻求帮助的失业者瞿颖进行接案面谈后发现,瞿颖更大的问题在于她的婚姻问题,而卢虹这时也正在与丈夫闹离婚。

此时社会工作者卢虹需要考虑的是(

)。

A.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B.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C.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D.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2.“决定介入策略”这一步骤处于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

)阶段。

A.接案

B.预估

C.计划

D.介入

3.覃爽由于对生活充满困惑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在制定目的和目标阶段,社会工作者认真询问了她的愿望,并与她讨论协商,最后她们对希望实现的目标达成了一致意见。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制订服务计划时应遵循(

)原则。

A.详细和具体

B.平等和协商

C.计划与宗旨相符合

D.要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4.圆圆今年4岁,在这个阶段她既需要父母的养育,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此外还有(

)的需要。

A.发展

B.生存

C.社会化

D.自我实现

5.社会工作者小陈一年来一直在协助C社区的居民就搬迁安置和补偿标准与开发商进行谈判,在小陈的努力下,社区居民组成了维权小组,他们参与了社区重建规划的修改,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得到了增强。

此时小陈因工作调动结束了在C社区的工作。在解除与C社区的工作关系前,小陈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

)。

A.肯定社区居民的能力,增强其信心

B.告诉社区居民自己与他们不再有关系

C.向居民承诺随叫随到,减轻居民的忧虑

D.悄悄离开,免得社区居民伤心

6.社会工作者李娟从事社会工作将近十年,在多年的工作中她发现有些服务对象在结案阶段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

具体的表现是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这种情况属于服务对象负面反应中的(。)。

A.忧郁

B.依赖

C.倒退

D.否认

7.李静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父母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考试都必须排在班级前5名,否则就要进行各种惩罚,而且还经常拿她与小区中的同龄孩子进行比较,这让李静感到很烦恼。

在这次期中考试中,一心想要考第一名的李静动起歪念作弊,结果被监考老师发现,其科目被记零分。父母知道后对其破口大骂,尽管李静诚恳地承认了错误,但是其父母觉得很丢人,根本不听她的解释,这让李静感到十分伤心。社会工作者张菊了解情况后,决定走访李静的家庭,对李静进行个案辅导。张菊的服务属于(

)服务。

A.替代性

B.支持性

C.保护性

D.补偿性

8.牛牛今年12岁,母亲在他6岁时因病去世,他一直与父亲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在建筑工地上打临工的收入,生活比较困难。而牛牛却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艰辛,在校不好好学习,经常与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一起进出网吧、酒吧,为此常常受到父亲的痛打,而此时奶奶都会护着他,并且平时对他也是有求必应。这导致了父亲与奶奶之间严重的矛盾冲突,甚至关系日益恶化。每次看着父亲和奶奶激烈争吵,牛牛也感到很难过,但是自己也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前来向社会工作者郭胜求助。那么在下列选项中,郭胜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争取学校的支持,建议老师在学习上给予牛牛帮助和支持

B.对牛牛进行心理疏导,增强牛牛的责任感、对生活的信心

C.与牛牛的父亲沟通,建议他改变现行教育方式,给予牛牛关心,增强牛牛改变自己的动力

D.与牛牛的奶奶沟通,告知奶奶不要过多干涉父亲对牛牛的管教,父亲的管教才是第一位的

9.社会工作者张丽在对社区10岁女孩玲玲开展个案辅导时发现,玲玲的手背和眼角都起了大包,背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了解这种情况后,张丽首先应该(

)。

A.向公安机关举报

B.通知玲玲的监护人到场

C.辨别玲玲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

D.继续按计划进行个案辅导

10.社会工作者张莉对某社区的青少年群体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有一些青少年整天游手好闲,对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对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

为此,张莉设计了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小组,招募到11名社区青少年参加。通过两个多月的小组活动,这批青少年的态度和行为有了改变,自信心明显增强,家长和邻居也给予充分肯定,且每个人都制定了详细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开始付诸实施。张莉在上述小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

)。

A.协助者

B.咨询者

C.鼓励者

D.领导者

11.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而无暇休闲,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练书法、学画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

以上这些需要属于老年人需要中的(

)。

A.经济保障

B.就业休闲

C.居家安全

D.健康维护

12.改善青少年家庭及学校生活环境,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是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

)内容。

A.发展性青少年服务

B.创新性青少年服务

C.预防性青少年服务

D.治疗性青少年服务

13.小李所在单位的女职工比例达80%,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单位工会为了使哺乳期的女职工既能正常上班,又能方便给孩子喂奶,特出台了相关措施,比如腾出一间办公室专门设为哺乳室,调整怀孕女职工的工作岗位、减轻劳动强度等。

该单位出台的这些措施满足了妇女(

)的需要。

A.性别平等

B.权益保障

C.特殊保护

D.自我实现

14.李霞所在的社会服务机构专门为受暴妇女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在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基础上,社会工作者正确的做法是(

)。

A.将受暴妇女问题个人化

B.分析受暴妇女行为与暴力重复的因果关系

C.接纳受暴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她们

D.协助受暴妇女在家庭和个体角色间取得平衡

15.吕女士两年前因与丈夫感情不和协议离婚,5岁的儿子跟着她生活。

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她只能将儿子托给母亲照顾。周末的时候,她不仅要到大学听课完成硕士学业,而且还要到母亲家中看望儿子,因此一旦社区单亲母亲小组活动在周末举行,她都无法参加。社会工作者贺秋林发现这一情况后,说服小组成员将小组活动时间改为工作日的晚上。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协助有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小组工作时,严格遵循了(

)原则。

A.兼顾社会工作者和妇女的平等关系

B.兼顾妇女实用性性别需求和战略性性别需求两种基本需要

C.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

D.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将自己的心放到小组中去

16.张奶奶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今年72岁。

按照我国老年阶段的划分标准,张奶奶的年龄属于(

)老人。

A.低龄

B.中龄

C.高龄

D.长寿

17.军人小兵为救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此时离他复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小兵父母年事已高且只有小兵一个孩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使他们悲痛欲绝。小兵的父亲一病不起,母亲神情恍惚,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几次试图自杀。这时,社会工作者应为这个家庭首先提供(

)服务。

A.精神支持

B.经济援助

C.危机干预

D.心理辅导

18.花园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常年推出“关爱老人”服务项目,主要是为社区残疾、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洗衣和家居清洁等服务。

该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属于(

)。

A.居家养老

B.家务服务

C.生活保障

D.日托照顾

19.有一天付大爷突然对社会工作者小覃说:“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

”这属于评估老人自杀倾向的(

)线索。

A.直接

B.间接

C.行为

D.主观

20.小组工作有个主要原则就是“小组中说的事留在小组中”,因此社会工作者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应注意(

)。

A.尊重自决权

B.尊重保密权

C.尊重选择权

D.干预小组动力

21.根据《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社区社会工作站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为矫正对象开展了“当新人、做好事、多加分”的宣传服务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注意收集活动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完善。

上述工作采用的方法是(

)。

A.社区社会工作

B.社会工作行政

C.社区综合治理

D.社会工作研究

22.张涛是现役三级士官,在某次部队执行抢险任务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随后被追授为烈士。

对此,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优抚安置服务是(

)。

A.抚恤

B.安置

C.优待

D.优抚

23.刘某三年前退役后接受当地安置办安置,但是这么多年来,安置都没能稳定下来,他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造成的,于是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兴趣,也不愿意与他人来往。

面对刘某的这种情况,安置办人员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

A.让刘某的家人多照顾他

B.向上级单位反映刘某的情况

C.对刘某进行全面评估,以便确定根本问题

D.继续为刘某安置相关单位

24.刘虎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幸受伤致左脚截肢,因此被迫退伍,后被安排到县残联工作。

平时他工作积极认真,但是每当碰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他总会失去耐心而抱怨自己残疾的身体。社会工作者蒋敏决定接受他为服务对象,在沟通中了解到刘虎自受伤退伍后,内心非常自卑,认为生活毫无意义,因此平时在工作中他很少与同事交流,生活中喜欢一个人独处。鉴于这种情况,蒋敏首先应解决刘虎的(

)问题。

A.身体康复

B.工作技能

C.沟通技巧

D.非理性信念

25.老王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从日常生活开销到照料都靠家人帮助,很少与外界接触。

在照顾老王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支持。针对老王遇到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是(

)。

A.赠送轮椅和支具

B.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

C.开展残疾人文化娱乐活动

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26.社会工作者小吴刚到残疾人服务机构时,督导刘老师就告诉他,在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时,要努力针对附近伤、病、残者的康复需求和资源状况,争取就近就地进行服务,大力开展家庭康复活动,服务于社区的所有服务对象。

这一工作方法遵循了社区康复工作的(

)。

A.社会化的工作原则

B.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

C.因势利导的工作原则

D.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27.目前在很多城市的道路设计中,都会专门铺设盲道,这是(

)的体现。

A.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

B.建设无障碍环境

C.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D.社会对残疾人观念转变

28.院舍服务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服务模式,收容具有不良行为和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通过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和学校教育,使之在较为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得到改造,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是院舍服务中的(

)类型。

A.感化院

B.教养院

C.中途家庭

D.寄养家庭

29.行为治疗法是以学习理论和实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有许多有特色的治疗方法与策略,当出现近似目标的行为时给予奖励,以建立新的目标行为。

这种技巧属于(

)。

A.惩罚

B.连扣

C.塑形

D.正增强

30.为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介入行动,主要应满足矫正对象(

)的需要。

A.基本生活保障

B.教育权益保障

C.就业培训

D.再社会化

31.李丽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法照看她,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由奶奶照顾,奶奶对她百般疼爱,造成了她娇气、任性的性格。

尽管她现在已经15岁,但是每次班级安排的值日她都无法完成,遭到同学的讥讽,因此她向父母提出不想去上学了。针对李丽的这种情况,如果由你介入其中,你首先应该做的是(

)。

A.培养李丽的独立能力

B.批评讥讽她的同学

C.批评李丽太娇气

D.帮助李丽转学

32.2005年5月,林斌因打牌与邻居发生口角后将对方打成重伤。

2006年6月,法院判处他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执行,由此林斌成为社区矫正对象。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以林斌为服务对象,恰当的做法是(

)。

A.找来与林斌发生纠纷的邻居,对其进行批评

B.对林斌的问题不做正面回应,防止他情绪波动

C.劝林斌在缓刑期间少管闲事,好好反省自己

D.安排林斌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同时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33.某社区服务中心,对犯罪性质相同的罪犯采用同一矫正模式,这违背了矫正社会工作的(

)原则。

A.普遍化

B.个别化

C.可塑性

D.区别对待

34.帮助优抚对象寻求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增加优抚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优抚对象尽快适应大集体的生活环境,更好地融入“大家庭”,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这是(

)在优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A.家庭治疗方法

B.个案工作方法

C.社区工作方法

D.小组工作方法

35.根据《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社区社会工作站在学习和研究基础上为矫正对象开展了“当新人、做好事、多加分”的宣传服务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注意收集活动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完善。

上述工作采用的是(

)方法。

A.社区社会工作

B.社会工作行政

C.社区综合治理

D.社会工作研究

36.孙女士有个患自闭症的女儿,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顾女儿上。

对于自己的丈夫,孙女士很有意见,觉得自己付出很多,而丈夫对女儿漠不关心,致使夫妻之问经常吵架,孙女士感到既疲惫又无奈。社区社会工作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始积极介入,他们对孙女士夫妇及其家人进行辅导,让大家彼此表达自己的感受。从中孙女士渐渐知道丈夫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夫妻俩逐渐互相理解,一起参与到孩子的治疗和生活中。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是(

)。

A.哀伤辅导

B.危机介入

C.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

D.处理焦虑、抑郁情绪

37.医务社会工作者小陈为烧伤儿童、癌症儿童在医院外组织夏令营等休闲活动,协助他们增进同辈的交往,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活动被称做(

)。

A.出院计划

B.外展服务

C.危机介入

D.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

38.两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自愿性的合作协议开展一门“居民教育”课程,一个社区出场地,一个社区找授课教师,形成一项完整的课程计划,这属于社区(

)。

A.资源节约

B.资源整合

C.资源优化

D.资源共享

39.育溪小区不少居民反映社区中因排水管道老化,下水道经常堵塞,给居民生活造成很多损失和困扰。

为了解决社区居民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居民代表们在座谈会上反映:除了下水道经常堵塞,社区还存在其他问题,如路灯时常坏了未能及时修理;垃圾收集不及时,常常倒得满地都是,影响环境卫生;社区内绿化少,刮风时灰尘很大,影响居民外出。代表们所反映的是居民的(

)需求。

A.比较性

B.规范性

C.表达性

D.感觉性

40.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小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互动方式指的是(

)介入。

A.综合

B.混合

C.直接

D.间接

41.某慈善协会每年都会为四川某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提供社会救助,既有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也有以奖学金形式发放的现金。

这一事例体现了社会救助的(

)特征。

A.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B.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C.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D.救助范围的广泛性

42.小磊在过13岁生日时,因和朋友玩得太高兴而整夜未归,为此,他与父母爆发了严重冲突。

之后小磊从寄宿学校逃到省城,在车站一带露宿了一个多月,并结交了一些不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发现小磊后,将他送回了家。在救助社会工作中,小磊属于(

)类型的服务对象。

A.受虐儿童

B.问题儿童

C.特困儿童

D.流浪儿童

43.社会工作者秦强负责宝盛里社区的社会工作,他利用暑期成立了为困难家庭提供服务的。

“少年义工队”。秦强向所在社区的几家单位“化缘”,得到了大力支持,有的单位赞助了义工队队服,有的承担了活动宣传栏的工作,从而确保了这项活动的顺利实施,社区困难群众从中受益不少。在此过程中,秦强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的救助措施属于(

)。

A.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B.整合驻区单位资源

C.建立邻里支持网络

D.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44.某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

这种方式称为(

)。

A.慈善服务

B.公益服务

C.志愿服务

D.外展服务

45.社会工作者小胡为某社区的低保家庭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小组活动,活动结束时很多组员都对小胡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对分离显得十分伤感和失落。

面对这种情形,小胡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

)。

A.不顾组员的情绪,坚决结束小组工作

B.及时处理组员的这些情绪问题

C.寻找组员感兴趣的其他主题,延长活动时间

D.尽快结束工作,避免时间过长组员情绪不稳定

46.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家庭服务中要遵守(

)原则。

A.家庭普通化

B.家庭处境化

C.家庭个别化

D.满足家庭成员需要

47.社会工作者张洁在开展家庭社会工作时经常通过讲座、宣传、知识竞赛和娱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的生活常识,改善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这种方法属于改善亲子关系服务中的(

)。

A.家庭生活教育

B.家庭主题活动

C.家庭心理辅导

D.家庭救助与帮扶

48.家庭结构图是社会工作者在家庭评估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工具,它用图形方式来显示家庭的内在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

)。

A.家庭内部的压力

B.家庭内部的资源

C.家庭的重大事件

D.家庭与环境的界限

49.当外在压力与危机来袭时,个体自身和环境中拥有的保护因子会作出自动反应,与外在压力构成交互作用,有些人会出现酗酒、吸毒、犯罪或自杀企图。

按照抗逆力理论,这种表现属于(

)。

A.功能失调

B.抗逆力重构

C.丧失性重构

D.平衡性重构

50.曾佳6岁以前一直在乡下由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总希望有个孙子,就把曾佳当男孩养,7岁时,父母把她接回市里与他们一起生活。

母亲开始没有在意曾佳的行为举止,直到进入初中后母亲才察觉曾佳的表现与女孩子极为不符,为此她刻意要改变曾佳的行为,母女俩为此经常争吵。在学校,同学们对曾佳的穿着和行为也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遭到一些同学的嘲笑。曾佳感到非常沮丧,前来向社会工作者陈洁求助。陈洁评估曾佳的问题后,介入的主要角度应该是帮助曾佳(

)。

A.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

B.改变人际间的冲突

C.加强自我的同一性

D.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

51.彭峰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由于父亲工作繁忙无法照顾他,因此他由奶奶一手抚养长大。

奶奶的溺爱导致彭峰养成任性、偏执、冲动的性格,因参与群殴被判缓刑两年。社会工作者安然决定为其提供矫正工作服务,但是彭峰对安然的好意却视而不见,甚至消极抵触,但是安然还是很耐心地从生活琐事开始与彭峰进行沟通,让他意识到自己是真心实意在帮他。通过近一个月的接触,彭峰逐渐对安然产生了信任。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安然坚守了(

)的矫正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A.接纳

B.保密

C.个别化

D.评判

52.季某在部队曾是一名指挥员,在一次例行演练中因公致残,后安排到某军休所工作。

季某性格一直内向,到军休所后也不愿与人沟通和交流,平时总是一个人独处。针对季某的情况,如果社会工作者要介入,恰当的介入方法是(

)。

A.政策宣传

B.个案工作方法

C.小组工作方法

D.社区工作方法

53.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情绪疏导和问题解决,是(

)社会工作的内容。

A.烈士褒扬

B.军供

C.军休

D.光荣院

54.在我国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街道办事处

B.社区委员会

C.社区学校

D.社区服务中心

55.肖斌是社区社会工作者,老赵希望他帮助自己申请社会救助,肖斌首先应该了解老赵的(

)。

A.家庭关系

B.家庭背景

C.疾病情况

D.家庭经济状况

56.布雷德绍认为,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进行评估而决定的需求是(

)。

A.感觉性需求

B.表达性需求

C.规范性需求

D.比较性需求

57.社会工作者小张为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对居民参与态度和参与能力进行了调查,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需要时问和经费的保证

B.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需要具备参与知识和技巧

C.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居民愿意参加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区活动

58.社区服务最基本的内容和最基本的任务是(

)。

A.维持社区治安

B.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C.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D.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福利服务

59.邱俊的父亲是一名大学体育老师,邱俊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喜欢上了三级跳远运动,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邱俊曾获得过省运动会的第一名。

但在今年的市级比赛中,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导致发挥失常,邱俊没有拿到名次,这让他备受打击,于是自暴自弃,甚至不想再练三级跳远,也越来越不想学习了。父母看到他这样很是着急,但是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于是前来寻求学校社会工作者谭琳的帮助。谭琳介入此案的策略不正确的是(

)。

A.个案辅导

B.采用小组工作方法

C.让邱俊放弃三级跳远,全身心投入学习

D.协助邱俊学习对抗压力的方法以及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60.某小区有几位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多次反复,照料他们的家属感到心力交瘁。

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李通过走访了解到,家属们普遍感觉自身照顾患者的能力和技巧不足,希望获得帮助。小李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小组活动,一同分享体会学习照料技巧,建立相互支持。这类小组属于(

)。

A.心理教育小组

B.家庭治疗小组

C.家庭支持小组

D.家庭互助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61.在接触和初步面谈后,可以终结服务的情况有(

)。

A.社会工作者认为其他机构的资源、素质更优越

B.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能解决问题

C.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

D.服务对象不能为机构带来经济效益

E.机构缺乏合适的工作人员

62.李娟,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

一直以来父母对她管教都非常严厉,但是教育手段十分单一,每每李娟考试成绩不好,父母只会打骂,造成现在李娟对父母敬而远之,内心既脆弱又孤单。最近她认识了没有稳定工作的小张,并逐渐喜欢上他,于是李娟开始逃课跟小张约会,经常不完成作业,有时甚至彻夜不回家。父母对她加强了管束,而李娟却起了离家出走的念头,打算和小张到另外一个城市一起生活。父母对此很无奈,只能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针对李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有(

)。

A.批评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B.与李娟的父母沟通,建议他们改变教育方式,同时倾听李娟的内心想法

C.与李娟的男友交流,建议其男友劝说李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D.对李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现阶段对于她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

E.与李娟的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使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跟李娟交流、沟通,使李娟感到集体的温暖

63.以下哪项属于治疗性青少年服务的内容?(

)

A.提供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的保护服务

B.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以帮助有困难家庭的青少年正常成长

C.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环境,为青少年家庭提供服务,提供青少年父母亲职教育机会,以增进父母教导青少年的技巧

D.提供青少年发展中的生理、心理、性、情绪、行为、人际交往、法律常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辅导服务

E.改善青少年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校对不适应学业之学生的学业辅导、技艺训练、发展补充性课程及相应活动

64.下列各项属于老年社会工作对象的有(

)。

A.健康老人

B.孤寡老人

C.处境困难的老人

D.老人的亲属

E.老年人工作机构工作人员

65.单亲母亲家庭常常面临的问题有(

)。

A.亲子关系

B.就业困难

C.再婚困难

D.贫困化

E.老人赡养问题

66.老年社会工作者苏丹准备对社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开展小组工作,(

)情形的不宜采用小组工作方法。

A.有严重行为问题

B.患有器质性疾病,头脑混乱

C.正处于紧急的危机状况中

D.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出行有实际困难

E.老人被虐待

67.妇女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其工作内容涉及面很广。

以下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有(

)。

A.开办婚姻家庭小组

B.增加妇女维权意识

C.建立“打工妹之家”

D.对家庭暴力受虐者进行救助

E.倡导开展女性健康普查

68.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常琳要为服务对象陈晨进行职业康复的服务工作,在了解案主的情况与就业相关的问题后,常琳进行了综合考察,以帮助陈晨解决职业中出现的问题。

然后,常琳又对陈晨进行了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评定工作,进而有针对性地协助陈晨掌握一些职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提供了相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和就业意见等。在这一服务过程中,体现了残疾人职业康复的(

)步骤。

A.职业咨询

B.职业评估

C.职业培训

D.就业指导

E.就业分配

69.我国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的特点是(

)。

A.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B.有效利用调解方式

C.满足残疾人的所有要求

D.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E.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70.矫正社会工作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可以达到(

)的目的。

A.通过定期汇报的规定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

B.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C.重新融入社会

D.通过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的规定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

E.家庭关系调适

71.学校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处于生活困境的学生时,可以从(

)方面人手。

A.情感支持

B.经济援助

C.发展支持系统

D.挖掘社会资源

E.开发学生潜能

72.下列各项属于社区内群体性问题分析角度的有(

)。

A.如果社区存在问题和冲突,当前是如何处置的

B.政府是否有相关政策扶持,内容如何

C.人口分布和人口数量如何

D.社区与外部是否有严重的冲突

E.该人口群的共同属性是什么

73.从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看,社区教育的内容包括(

)。

A.家庭生活教育

B.公民教育

C.安全教育

D.健康教育

E.成人教育

74.方园为有厌学症的学生童欣欣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已进入结案阶段,要确保童欣欣的改变,方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与童欣欣解除专业关系

B.强化童欣欣已有的改变

C.结案后减少与童欣欣的联系

D.给童欣欣以积极支持

E.帮助童欣欣回顾她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

75.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包括(

)。

A.服务过程研究

B.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C.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

D.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的相应政策

E.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76.社会工作者马琳为陷入婚姻问题的妇女提供服务,她发现很多案主在结案前的一段时期尤其是结案前一周时间里,都会变得很反常,总抱怨这里不满意、那里不满意,对自己的服务也表示不满,甚至会批评自己。

这些案主的行为表现出了结案时的负面反应有(

)。

A.忧郁

B.抱怨

C.倒退

D.愤怒

E.讨价还价

77.当前,残疾人的法律政策咨询内容主要包括(

)。

A.求学问题

B.就医问题

C.社会救助问题

D.劳动就业问题

E.意外伤害赔偿问题

78.陶非是一名高三学生,因为临近高考,他感觉心理压力很大,对于父母关心的询问感到很烦躁,而每次学校测验的成绩也让他情绪非常不稳定。

对于陶非的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叶林对他进行情绪管理的辅导,可以使陶非(

)。

A.提高学习成绩

B.能够辨别情绪

C.懂得掌控情绪

D.正确处理情绪

E.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79.张杨十年前患上某种慢性病,导致无法正常上班,近年来只能在家养病,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中,他向社区负责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者李强寻求帮助。

李强应为张杨开展的工作有(

)。

A.评估张杨的需要

B.为张杨提供就业辅导

C.了解张杨的需要

D.呼吁政府创造就业机会

E.帮助张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80.孙先生平时工作繁忙,鲜有时间去医院进行体检,最近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肝衰竭,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医务社会工作者小王要对孙先生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应包括(

)。

A.孙先生的情绪支持

B.孙先生目前遇到的困难

C.孙先生的家庭史、生活状况

D.孙先生过去有关肝衰竭的经验

E.孙先生家庭的沟通状况、家庭关系

社工初级考试真题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很多时候服务对象的问题不只是一个,故需要协助他们理出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能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使服务能有效果。

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共同决定优先次序。瞿颖目前面临的既有失业问题,又有婚姻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最紧迫的任务是与瞿颖一起商量需要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答案】B【解析】预估的基本步骤有:(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后者包括: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决定介入的策略,撰写预估摘要。

3.【答案】D【解析】制订服务计划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即在制定目的和目标时,社会工作者要考虑服务对象的愿望,要与服务对象分享对目的与目标的期望。如果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双方的目的与目标不一致,双方就要进行讨论与协商,直到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否则,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工作起来很可能是相反的方向。由此可知,本题所述符合要尊重服务对象意愿的原则。制订服务计划时应遵循的其余三项原则是: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详细和具体,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4.【答案】C

【解析】A、B项是重复选项,不选;D项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不选,故选C。

5.【答案】A【解析】安排结案时,社会工作者应鼓励服务对象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肯定他们有能力这样做,但服务对象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应对其他问题。

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使服务对象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并通过表达这种信息来支持服务对象的努力,以强化他们的信心。

6.【答案】D【解析】由于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终止,意味着服务对象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世界中,也意味着其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要停止接触,不再有社会工作者的陪伴,因此,终止关系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分离焦虑”等感受,表现为对这种即将到来的结案产生负面反应。

其中,否认是指服务对象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

7.【答案】B【解析】支持是指通过提高儿童所处环境(通常是指其家庭)的功能强化照料者的能力,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在题干案例中,张菊主要应做的是对李静的家庭功能进行提高,而且面临亲子冲突问题,这些都是支持中需解决的问题。故答案选8。

8.【答案】D

【解析】根据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D项的做法会加剧父亲与奶奶的冲突,因此是错误的。

9.【答案】C【解析】由于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

在本题案例中,玲玲的手背和眼角都起了大包,背部还青一块紫一块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辨别玲玲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以保护玲玲。

10.【答案】D【解析】社会化小组的目的是改变组员的态度和行为,使其更易被社会接受,发展基本的社会技巧,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制定发展规划等。

在这类小组中,小组领导者常常由社会工作者担任,领导者要有较强的运用小组的技巧和知识来促进个人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本题中,张莉所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小组属于社会化小组的类型,同时其为社会工作者,因而张莉扮演是领导者的角色。

11.【答案】B【解析】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这属于就业需要;

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无暇休闲,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书法绘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这属于休闲需要。两者符合老年人需要中就业休闲的特点,所以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C【解析】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环境,为青少年家庭提供服务,提供青少年父母亲职教育机会,以增进父母教导青少年的技巧。

(2)改善青少年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校对不适应学业之学生的学业辅导、技艺训练、发展补充性课程及相应活动。(3)改善青少年社区生活环境,加强社区各组织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合作,整合各类社区资源,为青少年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4)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5)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13.【答案】C【解析】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应受特殊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该单位针对哺乳期女职工而出台的这些措施满足了妇女特殊保护的需要。

14.【答案】C【解析】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有:(1)接纳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害者。

(2)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自信心。(3)关注受害妇女的安全。(4)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15.【答案】C【解析】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尤其是针对农村妇女和流动人口群体以及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妇女群体而开展的妇女小组,如单亲母亲小组等,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需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方便妇女参加。

16.【答案】B【解析】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把60~69岁的人称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称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称为高龄老年人。

故答案选B。

17.【答案】D【解析】烈士褒扬社会工作主要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协助烈属做好悲伤辅导和心理疏导,倡导完善相关政策,协调落实相关待遇,缓和相关矛盾纠纷;

策划有针对性的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首先应为小兵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18.【答案】C【解析】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支持网络正式支持涉及了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人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

它依据的是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福利与服务、老年卫生、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老年人权益保障以及老龄产业等多方面内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它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特别是为老年人中的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了基本保障。本题中,花园社区的“关爱老人”服务项目属于生活保障。

19.【答案】B【解析】要评估老人的自杀倾向可能要比年轻人更困难,因为老人不大愿意说出自杀打算,并且实际实施自杀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与老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可通过直接的、间接的和行为上的线索加以评估。间接线索是指比较间接地表明有自杀打算的说法,例如本题中“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问接表明厌世情绪,故本题选B。

20.【答案】B【解析】以前从未参加过小组的老人会接触到许多其他人的新奇的私人经历,对他们来说要抗拒诱惑,不跟他人讲小组中发生的事是个挑战。

所以,开办小组自始至终都必须强调保密的重要性,要在对小组造成损害前就对破坏保密原则的人提出质疑。

21.【答案】B【解析】社会工作行政也称为社会行政,它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

从宏观上讲,社会工作行政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实施相联系,这种政策变动过程应该是双向的,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又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本题中,先根据政策法规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同时又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正是采用了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

22.【答案】A【解析】抚恤一般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

我国优抚工作中的抚恤是指对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予的抚恤金优待,分死亡抚恤和残疾抚恤两类。

23.【答案】C【解析】在本案例中,刘某的问题首先在于他对自己缺乏信心,也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

因此,安置办人员首先要对刘某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他的根本问题,然后才能找到合适的介入方法,故选C项。

24.【答案】D【解析】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身份阶层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

由现职到离职、由军队到地方、由军人到老百姓,尤其是由健全人到残疾退役军人,在实现角色模式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对新旧角色认识不清、理解不一,往往造成心理失衡、角色失调、行为失范。对个人身份地位的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较普遍的心态特征,他们往往将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由军队到地方,认为军队和地方都把他们当成了“包袱”,两头不管,普遍“带着情绪在生活”。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的视角可以帮助服务对象识别导致情绪不适和问题行为的有缺陷的思维模式,推进适应角色转变。本题中,鉴于刘虎目前的状况,蒋敏首先应解决其非理性信念问题。

25.【答案】D【解析】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维持和恢复正常的生活,再加上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的冲击,使得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进一步加剧了残疾人的身心伤害,妨碍了残疾人享受社会权利与履行社会职责的能力。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残疾人身心功能的康复、正常生活的建立、自立能力的提升以及正常社会活动的参与,甚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6.【答案】D【解析】社区康复应针对病、伤、残者的康复需求和资源状况,采用低投入、高回报、高效益、广覆盖的方法,就近就地大力开展家庭康复,服务于社区所有伤、病、残者。

这体现的是社区康复工作中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27.【答案】B【解析】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如铺设盲道、坡道,设置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播媒介应使听力、语言和视力残疾人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包括影视字幕、盲文、手语等。

28.【答案】B【解析】收容具有不良行为和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通过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和学校教育,使之在较为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得到改造,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在院舍服务中属于教养院类型。

29.【答案】C

【解析】当出现近似目标的行为时给予奖励,以建立新的目标行为,这种技巧属于塑形。

30.【答案】D【解析】矫正对象的需要包括:(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再社会化的需要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

31.【答案】A【解析】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力和独立能力。

针对本题,应帮助李丽培养独立能力,改善其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32.【答案】D【解析】社区矫正的功能发挥要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以形成有利于罪犯改过自新的社会氛围。

但是,由于矫正对象过去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伤害,社区居民对矫正对象还有戒备、恐惧、防范、排斥等情绪以及行为,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可这些反应对于矫正对象而言,却是融入社区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障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是通过社区教育的途径,改变居民对矫正对象的偏见,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B【解析】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要遵循个别化原则。

每一个接受矫正的犯罪者,不管他们的犯罪性质和程度是否相同,他们被判处的刑罚措施是否相同,由于其家庭背景、所处环境、个性特质及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各不一样,接受矫正的生理、心理等基础条件也各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先人为主的观点和态度来判断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实施矫正。由此可知,本题中社区服务中心的做法违背了个别化原则。

34.【答案】D【解析】

根据题干所述,没有涉及“家庭”“社区”及“个案”的内容,强调的是“大集体”,故答案选D。

35.【答案】B【解析】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宏观上,既要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又要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

本题中,先根据政策法规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同时又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正是采用了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

36.【答案】C【解析】社会工作者针对服务对象家庭的干预,通过对孙女士家庭关系的调整,协助其家人处理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因此,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为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

37.【答案】B【解析】在医务社会工作中,外展服务是医务社会工作者扩展医院的有关服务,走进社区开展活动,如肿瘤科的社会工作者到学校开展教育性活动,帮助学校理解患肿瘤学生的需求,从而改善学校的管理。

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为烧伤儿童、癌症儿童在医院外组织夏令营等休闲活动,协助他们增进同辈的交往,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38.【答案】D【解析】资源共享是指相邻社区都有资源,但资源的种类不同,如一个社区有丰富的场地资源,另一个社区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了改善社区环境和促进社区发展,相邻社区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获得各自的利益或达到各自的目的。

39.【答案】D【解析】感觉性需求是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要。

本题中,居民代表们所反映的问题都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是居民的感觉性需求。

40.【答案】C【解析】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小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互动方式。

直接介入也指针对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以及直接提供服务和介入。

41.【答案】A【解析】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形式上看,有现金救助,有物质救助,也有服务性救助;从时间上看,有临时性救助,也有长期的固定救助;从类别上看,有常规性救助,也有特殊性救助。还有一些通过专业人员,比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针对救助对象的精神层面、个人能力、心理问题等开展的救助。

42.【答案】D【解析】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

本题中,小磊只有13岁,且离家出走,并在车站一带露宿一个多月,符合流浪儿童的特征,故选D。

43.【答案】B【解析】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与社区之间形成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资源共同使用,问题共同解决,成果共同享用。

随着单位制的衰落,社区的社会组织功能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中,社会工作者秦强向所在社区的几家单位“化缘”,并得到大力支持,运用的就是整合驻区单位资源的措施。

44.【答案】D【解析】在社会工作中,外展服务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有些地方在外展工作中发放联系卡或优惠卡,鼓励目标人群主动寻求救助和咨询以及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和服务等。

45.【答案】B【解析】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互相交往、不断加深彼此了解的过程。

在工作结束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处理服务对象的情绪。如果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比较满意,需要处理的是正面情绪,比如感激、满意、自信等;反之就是负面情绪,比如悲伤、失落、痛苦等,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社会工作者的过分依赖,或者过去的毛病又反复出现,或者出现新的问题等。本题中针对一些组员在结束阶段出现的依赖情绪,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及时处理组员的这些情绪问题。

46.【答案】C【解析】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家庭个别化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避免通过裁减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以适合预先安排的服务模式,而要求直接从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处境出发,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要求,并且根据受助家庭的实际需要设计服务介入计划。

47.【答案】A【解析】在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活动方面,常见的有家庭生活教育、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服务活动。

这些家庭服务活动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目的是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问的情感联系,促进社区和谐。家庭生活教育是一种通过讲座、宣传、知识竞赛和娱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的生活常识,改善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增强家庭的社会功能,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48.【答案】C【解析】在家庭评估中,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家庭结构图作为评估的工具。

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问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

49.【答案】A【解析】心理扭曲、生命瓦解意味着个体保护因素作用不利,没有抵御和应对压力与逆境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混乱之后的生命仍然需要重构,会出现四种可能:一是功能失调,比如酗酒、吸毒、犯罪或自杀企图;二是丧失性重构,如自我价值感丧失、低自尊、自卑、自我否定、能力缺失等,这些都是非适应状态的重构,不利于个体走向良性发展;三是平衡性重构,个体保持稳定状态,继续拥有安宁舒适的生活;四是抗逆力的重构,激活生命潜能,积极应对,体现胜任力,战胜逆境,健康成长。由此可见,A项正确。

50.【答案】D【解析】在本案例中,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起点,因此,社会工作者陈洁的介入点是帮助曾佳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故选D。

51.【答案】A【解析】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价值和尊严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

因此,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社会工作者同样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案例中,正是因为社会工作者安然坚守了接纳的价值理念,才使得彭峰逐渐改变了态度,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信任。

52.【答案】C【解析】在本案例中,季某个性内向,不与周围的人沟通,因此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他建立支持小组,参与沟通交流活动,故小组工作的方法比较合适。

53.【答案】B【解析】军供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及时发现过往部队中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配合部队做好预防、解决和转介工作。

(2)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完成好军供保障任务。(3)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情绪疏导和问题解决。(4)开展研究工作,提出军供站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54.【答案】C【解析】

在我国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不包括社区学校。

55.【答案】D【解析】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收到社会救助申请后,将组织人员对社会救助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符合社会救助所规定的条件。

政府相关部门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的过程,一般被称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因此,社会工作者肖斌应该首先了解老赵的家庭经济状况。

56.【答案】C【解析】社区需求分析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布雷德绍提出的四种需要类型:(1)感觉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要。

(2)表达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3)规范性需求,指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评估而决定的需要。(4)比较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似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要。

57.【答案】C【解析】社区居民是否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对参与价值的肯定、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

其中,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兴趣关键在于这些事务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是否有密切关系,如果参与对其生活质量改善不大,他们就不会参与。居民参与意愿受参与者的主观因素控制,有时候也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因素。

58.【答案】D【解析】弱势人群是指在经济、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存在着种种生活困难的人群。

把弱势人群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为他们提供福利服务,是社区服务最基本的内容和最基本的任务,也集中体现了社区服务的福利性本质。

59.【答案】C【解析】

C项不符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原则,故是错误的。

60.【答案】C【解析】家庭支持小组由不同的患者家属组成,在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各组员分享照顾患者的各种苦和乐,学习照顾的方法,建立相互之间的支持。

本题中,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李将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组织起来,开展小组活动,一同分享体会学习照料技巧,建立相互支持,这类小组显然属于家庭支持小组。

二、多选选择题

61.【答案】ABCE【解析】影响决定的因素是机构的功能能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当存在如下情况时,即可终结服务:一是机构缺乏合适的工作人员,缺乏具有必要技能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或其问题不在机构的职责、使命或功能之内,社会工作者认为其他机构的资源、素质更优越;服务的数量适于其他机构,其他机构具有处理特定服务对象或问题的特权(如社区矫正服务的专门机构)。二是当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机构功能不符合服务对象需要或已经解决了问题时。三是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或者是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是服务对象没有充分的动机投入必要的时间、力量和资源。

62.【答案】BCDE【解析】针对本题所述案例,社会工作者不仅应该与李娟本人及其父母进行沟通,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还应该与其男朋友及学校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但是不应该直接批评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故正确答案为BCDE。

63.【答案】AB

CE【解析】项属于预防性青少年服务的内容;D项属于发展性青少年服务的内容。

64.【答案】ABCD【解析】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处境困难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很多时候老年人周围的人,如家庭成员、亲属、朋友、邻居、社区工作人员等也会成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更宏观地看,如单位和服务组织也有可能成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65.【答案】ABCD【解析】单亲母亲家庭是指因为丧偶或者离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的只有母亲和孩子一起组成的家庭。

单亲母亲家庭常常面临的问题有: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的贫困化、就业困难、再婚困难,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和偏见,以及缺乏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社会保障等。

66.【答案】ABCD【解析】在有些情形下,社会工作者不宜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比如,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出行有实际困难,患有器质性疾病,头脑混乱,有精神疾病,有严重行为问题,正处于紧急的危机状况中等。

67.【答案】ABE【解析】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

维护妇女权益和关注妇女的发展;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由此可见,只有ABE三项属于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

68.【答案】ABCD【解析】职业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中的重要环节,是为残疾人获得并保持适当的职业,使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而进行帮助的方式,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种特殊方法。

其程序包括四个步骤: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

69.【答案】ABDE【解析】我国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4)有效利用调解方式。(5)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70.【答案】ABD【解析】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矫正社会工作者被法律授予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

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目的,一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如定期汇报、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等规定)对犯罪行为作出一定补偿;二是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71.【答案】ACDE【解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处于生活困境的学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情感支持。

(2)发展支持系统。(3)挖掘社会资源。(4)开发学生潜能。

72.【答案】BCE【解析】社区问题分析包括社区内群体性问题分析和社区内共同性问题分析。

社区内群体性问题分析包括社区中的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失业者、贫困者和低收入者等。分析的角度有:该人口群的共同属性是什么,人口分布和人口数量如何,群体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政府是否有相关政策扶持,内容如何,民间和社区组织是否提供服务,内容如何等。而共同性问题是指社区所有居民都卷入其中的,带有明显的“集体性”。而AD两项属于社会内共同性问题分析。

73.【答案】ABDE【解析】教育的理念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不断学习,并且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从这一点看,社区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个教育过程。

从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看,社区教育的内容可分为:(1)家庭生活教育。(2)公民教育。(3)成人教育。(4)健康教育。

74.【答案】BDE【解析】确保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够巩固下来并能够用于日常生活中,是社会工作者的责任。

社会工作者要尽力帮助服务对象保持在助人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巩固和增强他们的自我功能。下面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达到这样的目的:(1)回顾工作过程。(2)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3)给予服务对象积极支持。故正确答案为BDE。

75.【答案】ABCE【解析】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工作中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第一,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第二,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第三,服务过程研究;第四,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第五,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76.【答案】BD【解析】

抱怨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愤怒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故选BD。

77.【答案】ADE【解析】当前,残疾人的法律政策咨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意外伤害赔偿问题。

因各种意外伤害致残的人数与日俱增,社会工作者在开展这类特殊服务时,首先要处理好工伤的认定问题,同时要适当进行转介服务,协助有关的调查工作。(2)劳动就业问题。由于残疾人自身难以克服的身心障碍,需要特殊的就业保护政策。社会工作者应当研究残疾人就业这个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开展咨询服务。(3)求学问题。对于广大残疾青少年来说,求学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适龄的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正在上学的青少年因意外事故而伤残,能否继续学习问题,因运动致伤的大、中学生医疗待遇问题,以及涉及残障大学生毕业后的求职问题等。

78.【答案】BCD【解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辅导时,可以采取学校宣传的方式,也可以开展小组工作或个案工作。

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旨在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学会认识情绪。带领学生学习如何辨别和认识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并了解情绪对个体身心造成的影响。(2)能够辨别情绪。应该使学生学会如何辨别理性和非理性信念,并了解非理性信念的由来与形成过程,从而能拒绝这种非理性信念对自己的困扰。(3)懂得掌控情绪。使学生了解情绪来时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思考有没有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控制情绪。(4)正确处理情绪。学生应学会一些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使其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

79.【答案】ABCE【解析】从事贫困救助的社会工作者要着眼于大的社会环境的改善,倡导制度和政策的完善,要成为救助对象的“代言者”和“呼吁者”,将贫困群体的生存状况、问题与需求反映给相关社会救助行政部门,争取社会政策的制定和修改能更有利于贫困群体的困境改善。

因此,针对张杨的情况,李强应评估张杨的需要,为他提供就业辅导,了解张杨的需要,帮助他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篇6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困境;发展前景

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取得了一此成果,社会工作机构初步具备了一定职能,社会工作教育也达到了一定规模,但由于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工作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发展,始终没有从制度层面建立起社会工作职业,离专业化、职业化还有相当的断离。

目前,从事社会工作者的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他们都在基层社区直接从事家庭、老年、矫治、医疗、康复等社会上作,并以此为职业,其中的人部分人员未经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他们将成为今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主体。二是兼职社会工作者队伍,他们从事社会工作行政、督导、咨询和研究,承担社会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协调社会工作只是其工作职责的一部分,他们主要还是政府行政行为的某些有计划的延伸,其知识和工作能力多半不是来自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和一专业实践。三是志愿者队伍,其主要工作是义务性的老年保护、病人护理、诊治咨询等,这类人员人数多、专业分布广、年龄跨度大,他们虽有奉献精神,但大多未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

近年来,我国相关机构正努力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提供政策支持。民政部相继出台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慕本规范》、《救助管理机构基木规范》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制度、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规范优质社会服务的要求。

二、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面临的困境

从国际通行的经验看,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一般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要有成规模的合格的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包括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整的课程体系、适合本上的教材、教法与实习场地等:二是政府和民间机构要熏川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三是社会工作人员本身要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对照这三个条件,日前,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理论本土化困境

社会工作是一个发端于西方国家的专业性社会服务。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社会工作知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庞大的社会工作体系还没有建立,缺乏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知识理论。到目前为止,还卞要是学习、消化西方社会工作知识理论,而对不适合我国实际的专业价值、知识和技巧缺乏深入分析,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半行政、半专业社会工作经验和技巧没有认真进行总结。

(二)专业教育困境

制约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包括以下几点:(1)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已有200多所高校设立了社会上作专业,有一大批社会工作教师,但其中受过高层次社会上作专业训练的教师还比较紧缺。(2)教学规范化程度不高,教育模式不够科学。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在教学规范性程度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3)实践本性受到削弱。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乏专业的训练,再加上实践木土化的幽难以及经验缺乏和自身对实务理论的理解不透彻,许多教师难以对实践学生进行专业督导,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体制困境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仍是“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机制,几乎大部分应当由社会承担的职能和服务都由政府通过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负责推行,或由“准政府”机构包办,政府既没有放手发展民办社会工作,也没有让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分享到足够的公共资源,政府与民间社会工作机构没有形成一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从而导致大量社会福利资源滞留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内部,社会福利机构缺乏足够的资源现状―福利资源短缺、福利资源的单位占有、福利资源的行政配置。国外的经验表明,发达的社会工作体系通常不是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支撑的,它需要一个发达的民间组织社会下作网络支撑,其中大规模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所起的作用特别重要。

(四)职业定位和岗位缺乏困境

社会工作是种专门的职业,在国外己有百年历史,发展非常成熟。但是,在我国,到日前还没有明确界定并广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与律师、会计师等相比,其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威望也很低,分致社会工作专业对学生吸引力不强。一些院校虽然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而毕业的学生因为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实际培养目标的模糊性。大量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也得不到止式的职业门类的承认。社会工作职业定位和岗位问题不解决,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五)社会转型带来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史无前例和翻天覆地的结构转型期,社会转型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冲击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同时社会问题从生,社会失范现象比比皆是,越轨行为屡见不鲜,社会整合、社会秩序、社会管理成为头等重要大事,这些为社会上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原来企事业单位承担福利服务的结构己不复存在或很少承担其成员的福利服务,而政府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在经济效益压力下左右为难,政府相关部门因为体制不顺和裁员而影响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因此,社会福利政策供给不足、经费投入不足、人力资源不足、价值理念模糊、服务方法与技巧缺失等都给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工作发展带了阻碍。

三、小结

国际经验表明,专业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化手段。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是调动广大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确保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规范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康姣,任文启.西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现实困境与反思[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5(05)

[2]罗兴奇,宋言奇.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的本土构建――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5)

[3]董志峰.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热”“冷”境遇及反思[J].社会工作.2015(03)

篇7

【关键词】优势视角;学校;社会工作;作用;原则

一、优势视角的基本理念

(一)优势视角的缘起

优势视角(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新的实践取向,优势视角是一种以积极的视角来看待服务接受者及其行为的理论。它协助人们明白问题本身并不是最值得关注的。服务接受者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已经做得相当好了,因为他们拥有能力和资源,如每天使用着的应对生活中种种复杂处境、困惑的成功策略等。同时鼓励服务接受者意识到这些并对其加以利用,找到解决现存矛盾、苦难等不幸事件的答案,增强信心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当下问题处理妥当,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做得更好。目前,这一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问题青少年、残疾人、离婚妇女和老年人等群体的社会工作中。

(二)优势视角与学校社会工作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优势资源和蕴藏潜力的一种视角,并不是关注此人身上的弱点和不足,同时也把人所生存的环境也看作是正向和友善的,是能够提供人成长所需的能量,在助人的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者能够链接各种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优势视角关注对环境的调试,而不是激烈的变革。该视角是学校社会工作实践性理论的一个新取向,该取向的实践则意味学校着社会工作者应该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服务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和现状,要立足于发现和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成长。优势分为个人优势和环境优势。其中,个人优势包括期望、能力和自信,环境优势包括资源、社会关系和机会。

二、优势视角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势和资源

优势视角把案主看成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服务对象自身有无限的潜能,优势视角根据需求导向而非问题导向挖掘案主,案主有自我改变的动机和意愿,并且有能力建立起自身的支持网络,在面对困难时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是与服务对象一起,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资源,并且增强运用这些优势和资源的能力,这就是优势视角理论中的“增能”优势视角的运用,有利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这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就比较容易呈现服务提供的成效,可以评估到案主的成长和改变,服务成效一旦显现,社会认可度就会提升,人们就会认可,主动求助的服务对象就会增多,政府也会加大支持力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就会拥有良好的社会舆情,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就会有条不紊的逐步推进。

(二)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动用社会资源

优势视角把社会看成是蕴藏巨大能量和资源的宝库,社会蕴藏的资源是无限的,并且是正向的,是促进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而不是造成阻碍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刻意的去避免不利因素或障碍,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些因素,尽可能使之转化成为有力条件,就如同我们个人,我们把困和挫折视之为成长的契机。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找到适合的地方,它也是一堆宝。优势视角的运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动用社会资源。

三、优势视角下的学校社会工作原则

(一)聚焦于案主优点而非问题

焦点在于优点而不是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者关注的更多的是服务对象的优势及资源而非问题,也能够引导服务对象去发现和运用这些优势与资源解决问题。社工在介入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生活及工作学习状况,同时引导其重温及回忆以往的正面经验,并与其一起分享成功、快乐的经历,从而帮其重拾信心。

(二)助人自助

案主是助人关系中的指导者。个人有能力去学习、成长和改变。社会工作的理念既是“助人自助”,既帮助服务对象提升能力从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一个人都是有潜能的,都有能力去处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是“问题解决的专家”。优势视角去其他视角不同,它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都应该且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这就要求社工在运用优势视角进行实践时要鼓励服务对象去勇于尝试、乐于探索、敢于冒险,从而获得各种解决问题、自我成长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社工的角色更多的是问题解决的引导者、信息的提供者、成长的陪伴者。

(三)协助案主建立资源

社区是一个资源的绿洲。社区作为一个人类生活所在区域,必然存在大量生存的机会和生活的资源,外展与社区资源可以说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体两面,外展是手段、方式与途径,社区资源则是目的、目标与结果。在服务过程中,社工要引导服务对象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现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与此同时,社工也要鼓励案主对资源进行规划经营和循环投资,从而像滚雪球一样,使资源不断积累和扩大,服务对象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社区儿童社会化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社会化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心理学,人类学研究的问题。它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掌握生活技能,适应社会生活,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儿童社会化是人生最初阶段的社会化,也是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儿童的社会化总是在具体的社区进行的,是通过所在社区中的社会化的多种渠道来接触更高层次的社会文化。

对儿童社会化起到作用的有如下社区要素:社区内各个家庭、邻里、同辈群体、学校等正式或非正式组织,还有来自社区之外的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社区社会化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同时还和整个社会的社会化教育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

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十七日,我在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舜井社区居委会实习期间,就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了解。现以舜井社区居委会为例,就这一问题做简单分析。

首先,有必要对社区的概念加以界定。“社区”一词自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在《社区和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来之后,至今已经有140多种解释或表述。《观察社会视角——社区新论》一书指出:“社区一般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众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共同体”,这个概念一般是广义上的社区概念。如:工业区、科技文化区、商业区、农业区、农村村委会、村民小组等。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通俗地说:社区就是居住在同一区域,靠一定的规范约束,大家互相联系,互相帮助的共同体。

一、社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要素及其功能发挥

1、社区内家庭

在一切社会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机构。在人出生的前几年里,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担负主要的责任。在家庭里,儿童学会了语言,开始了解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并且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那里习得行为方式,形成了最初的个性特征。其次,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通过对孩子的抚育,呵护,与孩子建立了亲密的感情联系,为孩子的情感培养创造了条件。再次,儿童在家庭中逐渐获得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2、社区内学校

学校(包括托儿所、幼儿园等)是社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也是个体继家庭之后社会化的第二个主要场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单靠传统家庭教育,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各方面知识的需要,而通过学校,人们可以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获得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舜井社区居委会内现有托儿所2所,幼儿园2所,早教机构1所,小学1所。在国舜·世纪阳光早期教育中心,这里的幼儿在老师的照顾和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中度过了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这里,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粗浅的社会文化知识,完善了自我观念,有了初步的社会角色意识,加强了社会交往与合作的意识。

该早教中心尤其注重儿童的交往合作行为和意识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的计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常常强调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谦让分享等。这种教育在我国的现有国情下,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3、社区内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必须参与并认同于一个同辈群体,通过群体之间的社会文化传递促进其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交往进行的,个体也只有通过社会交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的人”。在交往中,儿童既是交往的主体又是交往的客体。通过交往,他们学会了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了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又恰恰是衡量人社会化的重要指标。

在对舜井社区居委会的家庭结构状况的社会调查表明:该社区90.3%的家庭呈核心家庭结构状态。核心家庭已经是该社区家庭生活的普遍模式,并且这种家庭结构的核心化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巩固。孩子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单纯,加上家庭内社会互动的对象和内容又十分单一,致使孩子缺乏与兄弟姐妹和祖辈接触的机会,因此,他们缺乏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机会。这种情况容易使孩子们滋生特殊化心理,缺乏社会义务感,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容易养成孤独、独断等不良性格,因而成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又由于子女在家庭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往往产生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过分照顾,过分期望的现象,这种在今天的城市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倾向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调查显示:舜井社区的独生子女比率高达98.06%,每户平均人口数为3.27人,在家庭内部,孩子有小伙伴可以交往的仅占2.07%。儿童游戏、交往的场所以及自由交往的机会都减少了,缺乏竞争和交往的情绪体验,也不能学会通过群体交往的规则来调节、控制自身的行为,这样既不利于他们自我评价的发展,也不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以及其社会适应性的完善。

4、社区内邻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邻里社会对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呈逐年缩小的趋势。随着传统的大杂院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独家独户的单元房,邻里之间缺乏交流,更谈不上原先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亲密现象,因此,邻里社会对于少年儿童个性的形成、人生观的塑造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随之弱化.。

根据调查,舜井社区内小学生家庭中居住独户数占85.09%,51.13%的小学生拥有自己的单独房间。独门独户尽管使儿童在家庭里拥有了更多的生活空间,但是城市建筑面积的大幅度增长又使其户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有限的室内生活空间和有限的户外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从事户外活动的机会,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独门独户成一统的格局,导致邻里成人之间交往的急剧减少,而且也限制了孩子与同辈群体的交往。

5、社区内传媒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传媒有了空前的发展。社会传媒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少年儿童的社会化产生了全面的影响。现代大众传媒扩大了少年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给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快捷、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手段。现代大众传媒缩小了少年儿童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城市少年儿童还是农村少年儿童,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少年儿童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少年儿童,通过卫星电视和计算机因特网,都可以享有同样的信息,从而就相应缩小了彼此之间由于民族、地域、经济、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差异。现代大众传媒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理想化的少年儿童形象,不论是动画式的还是童星式的,使得众多少年儿童不再以父母的要求为自己的目标,而是以某个理想形象为统一的楷模,用以学习和模仿。

以电视机为例,舜井社区居民电视机拥有率已达到100%,50%以上的儿童经常看电视(一周三次以上)其中,25%至35%的儿童天天看电视,电视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电视节目满足了儿童想象和模仿的欲望,还能使儿童开阔眼界,有助于儿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和吸取间接经验,认识社会角色,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有利于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和丰富词汇量,这些都有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但是,电视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反映暴力阴暗面的电视节目通过模仿会导致儿童形成不良社会行为,电视的普及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接触时间相对减少了,削弱了家庭中的互动关系,过于迷恋或依赖电视节目,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性格发展,易使孩子得“电视病”。

6、社区居委会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儿童的社会化已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参与其中的过程。作为我国城市居民基层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在儿童社会化当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社区居委会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主要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的途径得到实现。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突破口",只有卓有成效的开展服务,才能赢得居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树立归属感。

首先,开展各种社区服务,可以为区内居民提供方便,提高生活质量,为家长减轻生活负担,为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物质条件。目前,舜井社区居委会可以为居民提供中低挡家宴、一般家庭装修、电器维修安装、房屋中介、劳务中介、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服务,初步实现了家务劳动社会化,不仅方便了居民生活,而且为失业或待业的人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家长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成长。

其次,社区服务的开展,始终是以解决社区本身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和基本任务的,因此,卓有成效地开展和发展社区服务,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解决社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使儿童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舜井社区居委会通过创办各类社区福利服务机构,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以解决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各种生活需求问题,有效弥补了社会服务的资源短缺,缓解了社会服务的供需矛盾,从而避免了因上述社会问题积聚而引发的社会失调。如:对辖区内居民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将生活困难,符合标准的家庭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帮助他们进行再就业培训,联系工作单位;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特别档案,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并且有固定的康复机构为他们做康复治疗;成立了社区老年人艺术团,组织老年人参加舞蹈、演唱、模特培训和表演。居委会与国舜·世纪阳光早期教育中心,历下区人民医院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辖区内家长、儿童提供咨询、医疗服务,并成立假期学习辅导班,为小学生安全、充实度过假期创造有利条件等。

此外,动员和组织居民开展社会服务改善了人际关系,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宣传发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互助互济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沟通、交往的机会,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改变和避免居民住宅条件改善后带来的人际关系淡化的趋势。社区内尊老爱幼、帮残助弱、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动的广泛开展,还可以使我国的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弘扬,创造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儿童在健康、文明、高尚的社区中成长,不仅弥补了现代社会中因为与同辈群体、邻里之间交往缺乏而导致的不良影响,而且对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优秀文化有很积极的作用。

九月二十日是第二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历下区文明委开展了“阳光天使”系列活动,号召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让未成年人在充满阳光的生活中健康成长。在这次系列活动中,舜井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开展争当文明市民和星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在抓好社区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建设的同时,经常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以及邻里相识互助活动,在满足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使群众在参与中相识,在活动中相知,让社区成为和谐融洽、环境优美的阳光社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二、社区促进儿童社会化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舜井社区促进儿童社会化的问题与建议

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就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我国当前城市管理体制的大环境下,社区对儿童社会化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社区力量发动不足,尚未形成全社区共同关注和支持儿童社会化、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大氛围。相当多的家长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力。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了解社区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支持社区开展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进而促进社区自身发展。

2、目前举办的针对儿童的社区服务项目和活动缺乏系统性、组织性,一些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或表面形式,没有很好地起到服务作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开展的社区服务与快速发展的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不相适应,特别是社区服务过分强调商品化和市场化等现象使得社区服务与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社会工作还不能相提并论,与社区发展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必须从社区服务入手,强化社区服务的社会功能,尽可能提升社区福利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发动各级社会力量,针对儿童开展科学、有效、系统的社区服务。

3、我国社区缺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发展的意识,在发动儿童参与以促进社区发展方面的工作更是不足。社区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有赖于政府和非政府的介入,更有赖与居民的社区参与。因此,应该激发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真正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局面。

4、当前我国社区居委会自身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社区对儿童社会化功能的发挥。这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1)居委会并不是一级行政机关,但是担负着上面各级政府移交的各种行政任务。目前,舜井居委会承担着户口管理、社区卫生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属地管理、民事纠纷调节、社会福利救济、下岗人员安置、征兵、各种摊派费用的征收等十大类上百项具体的行政工作,与其居委会极不相符,居委会无力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影响了各项社区服务项目的开展和实施,针对儿童发展的更是少之又少。

(2)居委会工作人员虽然已一改往日老大妈统天下的局面,但是经过换届选举上任的居委会干部仍然对社区服务等问题不能做到正确充分的认识,无法开展有效的社区服务。

(3)居委会办公经费紧张,每月仅由街道办事处下拨300元,居办经济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居委会组织规模较大,系统深入的社区活动。针对以上居委会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的途径,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才能实现推动儿童社会化发展和促进自身功能不断完善的良好社会效益。

(二)社区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社会化与理论的初步应用

社区社会工作是指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社区发展和社区进步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

我在舜井社区居委会实习期间,举行了舜井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咨询活动,尝试初步应用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介入儿童社会化。

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如下:

1、社区分析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社区及社区成员,因此必须对社区基本情况做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我在实习的第一周,通过居委会、入户调查、口头访谈等渠道对舜井社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印象比较深刻的除了辖区基本概况外,还有这里流传的一些俗语,如“五多”,即:辖区面积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人户分离多、低保人员多。看来这个社区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此外,该社区学龄前儿童较多,其父母工作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多将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看管,这势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这些年轻的父母对儿童成长十分关注,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和问题,但又苦于没有时间和渠道得到解答。所以,开展这个咨询活动是面向舜井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的。

2、建立关系

建立关系就是进入社区,和有关的人士和机构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由于在社区居委会实习,因此得到了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居民也把我当成了居委会的一员,认为我是为他们真诚地做服务的,因此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和协办单位的联系也很方便。

3、资料收集

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我通过问卷、访谈、咨询、观察等方法收集了社区各个方面的资料,活动涉及到的有舜井社区人口现状的资料,并进行了分类整理。

4、制定社区发展计划

由于我水平有限,在短短实习的十几天里,不可能为社区制定长期的,总体的发展计划。只是为此次活动制定了目标。即:使家长了解孩子,端正认识,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宣传早期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促进儿童早期教育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的形成。

5、社区行动

社区行动就是社区工作者激发社区居民行动起来,将制定的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区工作者担任了服务的提供者,倡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我组织开展这次咨询活动,是为居民提供了一种服务;宣传早期教育的思想,提倡家长科学教养孩子;对活动全程进行了有效控制,对助人资源如和协办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等。

社会工作者是社区工作的推动者。我国一般对社会工作者的定义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标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的人员。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担当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和政策影响人等角色。

同时,社区工作也有赖于政府和非政府的介入,更有赖于居民的社区参与,即居民主动参加社区发展、社区建设以及参加各种公共和公益事业,积极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过程。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客体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需要。社区居民只有通过广泛参与,才能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推动了人的发展,满足了社区居民在物质、精神、文化、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需求。在我国各级组织机构中,社区居委会直接面对社区普通居民,对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困难、心态等有非常具体的了解,因此在社区社会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居民的各种问题。因此,它是我国发动社区参与的主要组织机构。

社区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社会化,是否能够使社区充分发挥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有待于日后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希望舜井社区以及其他社区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社会学概论》李芹山东大学出版社

《社区社会工作》周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儿童社会化中的几个问题》周东民东方论坛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社会化条件及新特点》谢晓蔚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我国幼儿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邓红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

篇9

“创艺坊”和“宝翠中心”

下午3点,女孩子准时地打开录音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她告诉我,她表演的是电视上那个巧克力的广告。她没有受过训练,动作也不标准,但很美,而这种美,来自于女孩子的内心,自我而快乐。

这是在扶康会旗下一家最小的机构里的一幕,这个机构叫“创艺坊”,是为智障人士提供艺术活动的场所。在这里,智障人士可以参加各种艺术培训班,绘画、音乐、陶艺制作、手工工艺等等。

墙上悬挂的作品非常有创意,艺术性很强,可以看出,“创艺坊”给残疾人提供了自由自在的创作空间,无拘无束,任意构思,让他们精彩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同时享受成品的喜悦。

从“创艺坊”开始,我们一步步深入下去,我们想探究澳门智障人士的生活,于是我们走进扶康会,走近这些服务者。

扶康会旗下另外两个针对智障人士的服务机构,一个是“宝翠中心”,另一个是“康盈中心”。“康盈中心”是一所日间训练及展能中心,为中、重度智障人士提供日间托养服务,进行生活技能的训练。“宝翠中心”的服务对象则主要针对轻度及中度的智障人士,是一家综合性的康复职业中心,也就是以辅助智障人士参与社会就业为服务目的的中心。

“宝翠中心”现有106名服务使用者,通过不同的工作模式,循序渐进地对智障人士进行训练,其中包括职业及独立生活技能培训、庇护工场、洗衣工场,手工艺品商店、职业评估、辅助就业和在职培训等服务。逐渐提升服务使用者的工作技能及适应能力,最终达到公开就业。

中心的工作多元化,工种种类也很多,就是要让服务使用者勇于尝试,适应新的挑战。中心采用一条龙服务,学员首先要接受就业能力评估,然后根据他们不同的能力状况,进行不同阶段的训练。第一个阶段是庇护工场,就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训练,包括制作包装袋、分装礼包、手工艺品制作等,工作后,由专人对产品做最后的检查;第二个阶段是辅助就业,包括中心的洗衣工场,洗车队和清洁队,由一位指导老师带队,指导学员独立完成工作;第三个阶段就是公开就业,也就是走人社会,独立工作。

扶康会总干事周惠仪告诉我们:“中心在2003年时曾出现了状况。当时,很多工厂都开到了内地,澳门几乎没有了工厂,加工、包装等活基本没有了。虽然中心当时只有40个学员,但工作都不够做。我们想,庇护工场必须要转变方向,要靠自己!于是,我们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彩虹花’。‘彩虹花’的产品都是由智障人士自己设计出品,并且有自己的标志――一朵七彩的小花。每一个节日,我们都会推出一个产品在市场售卖,并且我们有自己的网站。慢慢地,很多公司企业知道了我们的存在,也会给我们一些工作做。

“原来,社会对残疾人不够认识,一些企业、公司都不知道该给我们什么样的工作做,怕弄坏产品,对我们的学员没有信心。现在,我们通过推销我们的品牌,让大家看到了我们的能力。”

“当时,报纸、电视台也都来做采访,通过传媒,很多公司开始认识我们了,交给我们很多订单。现在,我们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我们自己的市场,一条是外面给的订单,我们每个月都有工作做。我们希望‘彩虹花’最终能成为残疾人的品牌。”

澳门赌城开放以后,很多外资进驻澳门,一些大公司开始在澳门运作,这些公司都有做公益的责任,政府也要求这些公司担负一些社会责任。许多赌城、饭店都有义工队,还纷纷购买“宝翠”的产品。像“威尼斯人”赌城,出款15万澳门元的工费给“宝翠中心”,包装“威尼斯人”送来的礼包,并派义工队和一些社会服务机构一起搞活动,把包装好的礼品分发到家庭、儿童机构、老人院等等。由于大企业经常开展公益活动,残疾人也得到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一些企业会用健全人的薪酬,聘用中心一些智障人士打扫卫生,月收入可以拿到6000澳门元。得到工作的残疾人都很高兴,他们可以进入这些大企业做清洁,得到了很好的福利。

红红火火的职业培训顺利地开展,“宝翠中心”并没有忘记学员们的能力培养,中心经常举办一些活动,锻炼学员的体能和生活自主能力。比如开展运动会,比如“带爸爸妈妈去旅游”。一直以来,智障人士的生活都是由家里安排好,他们只需要按照别人的计划做就可以了。对于部分家长来说,子女是否能独立完成一件事已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愿望。中心设计的“带爸爸妈妈去旅游”活动,注重学员的亲身经历,对于训练学员的自信、逻辑思维、团队精神、人际关系等有着显著成效。中心要求学员参与设计香港一日游的计划,准备活动所需的一切物品,包括船票、行李等。学员们表示,这次活动是他们从小到大首次没有父母参与计划的一次旅行活动,首次到码头自己买船票,首次搭香港的登山缆车和渡海小轮,特别是可以自行选择旅游的地点,以上经历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新奇。过程中,学员经历了被拒绝,学习了接纳、包容,是一次很好的成长经历。

周惠仪总干事说:“扶康的未来应该是向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上说,扶康的过程应该在社区,但我们一定要知道社区是否有足够的支援。在社区支援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一位“宝翠中心”的社工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其实,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好像一块七巧板,通过不断的改变和修正,变换不同的图形来配合不同时候的不同角色需要。这才能跟上社会的变化及满足别人的期望。

“而在别人看来,智障学员就像一副不完整的七巧板,只显示大块的图形,即外显的长处或特质,而‘宝翠’的工作人员,就是要通过技巧的训练及耐心的等候,彰显学员藏在大块图形下的小块图形。‘宝翠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用耐心和永不放弃的决心,帮助智障人士拼出丰富多彩的图案,让他们的生活绽放光彩。”

澳门扶康会“怡乐轩”

澳门精神障碍者大约有7000人,每年新增患者700人左右。在澳门,精神障碍人士的治疗、康复需求服务的费用

全部由政府负担。他们在医院经过治疗后,医院给与评估,根据个案情况,转介到相应的康复机构。

在澳门有两家这样的康复机构,一家叫“利民会”,以职业康复日间中心及住宿服务为主;一家叫“怡乐轩”,以一站式外展支援服务为主,直接走入社区与康复人士接触,协助他们在社区里继续生活。这家“怡乐轩”,就是我们记者前往拜访的同属于“澳门扶康会”旗下的一个民间机构。

“怡乐轩”为会员制,目前有会员90人,男女比例为5:4,而当中7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18岁~45岁左右的会员大约占到70%,所以,职业训练是中心康复的重要内容。

外展式服务,大体和内地走进社区的概念相仿。一些经过医院治疗出院的患者,一部分不愿意走出家门,一部分不愿意到中心参与康复活动,怕被贴上标签,被社会不认同,而这批人士更需要康复跟进,于是,外展服务就显得极其重要,并且是一种非常适合这部分人群的一项服务。

“怡乐轩”有9名工作人员,他们当中包括社工、辅导员、职业治疗师和护士,根据个案情况,中心会安排一位专业人士担任个案经理,通过专家团队会议,融合不同专家意见,安排适合个案的评估和训练,并定期检查。会员虽然足不出户,仍可获得职业康复服务、辅导面谈、生活技巧等训练。“怡乐轩”的辅导员陈小姐告诉我们,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到会员的家里或他们喜欢的地方,和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关系、聊一些康复知识,或者陪他们去购买盆栽、衣服等等,也会教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技巧。

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监督会员服药。服药是康复者出院后保持状况稳定的必要方式。监督服药由外展服务队开展,工作起来还要有一些小的技巧,比如,表面上看,是工作人员帮助会员管理他们的药品,实际上,工作人员会借机数数药片,检查是否按时服药。会员每个月都会按时去医院取药,取药的时候医院会给开单子,会写清开了多久的药,比如一个月的药是多少粒。外展队的工作人员大约一周到会员家里做一次观察,数一数药粒,看看吃药的状况。中心一直跟医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个月都会和医生开一次例会,哪个会员情况不稳定,吃的什么药,都可以随时交流。如果发现有的会员不稳定,工作人员也会马上打电话给医生,看看是否可以提早到医院看病,和医生进行预约。这个细节繁琐,但确实有效。

再说就业培训。

病情的稳定、生活的自理、心情的疏导、相互的信任。当一切顺其自然,工作人员就可以邀请会员到中心来,进行一些职业培训前的评估,开展一些培训项目。比如,做一些职业技能、工作态度、社交能力的培训,教他们怎样沟通,怎样打电话,怎样写履历和一些应聘的技巧。中心也会从宝翠中心拿过来一些订单给会员做,还组织了汽车美容队、清洁队,带他们外出实地操练,为将来走入社会工作打基础。

记者了解到,中心的部分岗位也会拿出来交给会员做,有的还给个名头,成为管理者,比如清洁督导,而不是清洁员,让他们更有责任心;比如负责中心的海报、活动的组织等等,从内容、制作,到收集信息、汇总报告,让他们自主管理,锻炼能力。这最大的好处就是,会员们有了归属感,积极性有了提高,自我形象也有了提升,最后,能以一个理想的状态,走人社会。

找到工作之后,中心也有继续跟进的服务项目,如果会员和雇主发生了问题,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教给他们处理的方法,帮他们协调与雇主的关系。

我们看到,“怡乐轩”以会员制的方式出现,而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人群的关系,这个细节,时刻在提醒人们,会员是主体,“怡乐轩”是服务者。在中心,工怍人员和会员同用一间大办公室,电脑、办公桌都没有区别。会员在中心可以使用任何的设备,比如厨房、娱乐设施;可以穿行所有的区域,比如办公室、吸烟室、中心的每一个角落……这里除“家”的概念,也看重服务。也就是说,你有需要,我就必须提供服务,而且必须要服务好。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法;教学方法;比较分析

近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从国企到民企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从中职到高职的学生人数,无不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各职业院校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首当其冲。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是85后,甚至是9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传统的理论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适应现代职业课程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以增强职业课程对适龄学生的吸引力,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特点,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德国教育家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研究结论,设计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德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我国已有不少职业院校开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应用的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对于如何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融合,尚没有形成清晰、系统的教学设计思路。许多教师面对行动导向法之下的各种具体方法,不知该如何正确地选择适合本课程特点的行动导向法。本文拟从比较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下各种具体的方法入手,具体地提出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应该如何选择适合本专业、本课程的职业教学方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比较分析

“行动导向的教学”由英国的瑞恩斯(Reginald Revans)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德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准备教育的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推动了不同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促进了项目教学法跨学科、跨职业、跨培训机构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实验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思维导图法、任务驱动法等等。现在我国职业院校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以下就从这四种方法的核心目标、使用过程、教师与学生、所需工具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通过对这四种方法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一)相同点

1.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四种方法都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与独立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特别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脑、手、心”共同参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角色转变,教学相长。这四种方法都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也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是知识的传授者,但更多的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是学生碰到问题时的咨询者,有时候甚至是课堂上的一位主持人。教师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其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

3.教学模式呈现出开放性。这四种方法都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它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学习领域的形式把与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研究教学内容,并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不同点

1.模拟教学法侧重于“模拟”,关键在于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的角色。要做到有效的模拟教学,就需要教师积极思考,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模拟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场景。

2.案例教学法专注于“案例”,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并结合实际教育的活动所撰写的案例就是教师上课的教材。案例的讨论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其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苦苦思考。各种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不经过缜密的独立思考是很难给出圆满答案的。案例法训练的就是决策艺术,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做出自己独立决策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与指导作用。

4.引导文教学法重点则在于“引导问题”,教师通过引导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在引导问题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探求知识、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其自学能力、科研能力。是否有明确的线索、有足够的提示、引导问题设置的数量和质量是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关键。

另外,引导文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从核心目标、到所需工具看似一样,但是区别两者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资料的提供。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会提供完成项目的所有相关信息资料,而引导文教学法教师只会提供部分资料,更多的资料和知识是需要学生通过对引导性问题的回答来自主地学习。

二、不同课程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选择

通过以上对这四种常用的现代职业教育方法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和专业特点,选择正确的、适合的职业教学方法。以下以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为主线,以专业设置为辅助分析行动导向法的具体选择和实施(见表2)。

我国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专业设置涉及技术、经济和社会工作三个大的领域。这些领域和专业具体包括:(1)技术专业――设有建筑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通讯技术、木材加工技术、信息技术、网络与媒体技术、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保养和维护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环境和射线保护等专业方向;(2)经济专业――设有银行、数据处理、财会、卫生事业、社会机构、房地产经济、贸易、手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国际营销、国际税法、媒体与通讯经济、展览与大会管理、公共经济、运输经济、税收与审计、旅游经济、保险、经济信息等专业方向;(3)社会工作专业――设有老年人工作、残疾人工作、具有心理障碍及嗜好人群工作、犯罪人员工作、家庭教育、儿童和青年人工作、社区卫生工作、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等专业方向。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包括政治课、体育课、外语课、军事训练课等)。这类课程虽然并不一定与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却是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修的课程。由于这类课程专业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因此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学生在课堂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就像演员演戏一样。这种模拟人生、模拟社会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系统中的基础环节,旨在实现学生拓宽基础、沟通文理、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目标,使学生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知识细节的灌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基础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应用科学三类。这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处理个人问题。通过项目教学并且以个人为小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训练其科学思维,培养技术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经济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法政、社会、管理咨询经济三类。这类课程社会性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状、宏观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对经济现象的各种模拟,帮助学生从感性上更直观地接触社会经济。

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社会心理、法政三类。这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人心理的了解,学会从“他利主义”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文教学法中能有效地设置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换位思考,更好体现了社会事业专业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包容能力及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基础课程

该类课程指某一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它是为学习专业实践课程打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所具有的“基础性”、“专业性”、“大面积性”、“核心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们在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枯燥”,大量复杂的技术方法、数学模型和虚构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摸不着头脑,很容易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引导文法可使学生在教师“引导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地掌握技术知识和模型的设计。在头脑里清楚“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哪些能做得更好”,并形成后续实践课程中的操作步骤。

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采用必须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必须把课堂的教学与学生课外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求学生走出去与社会接触,关注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现象,因此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项目教学在此可以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通过真实的经济项目,比如与企业合作的市场调研项目就能很好地让学生主动通过经济数据的收集、经济指标的分析,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这一完整的过程,在项目中积极学习经济方法,深刻体会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工作类专业课程必须体现专业内涵的把握和专业价值观的塑造,教学方法的选取必须突出专业特征。作为一个社会福利资源的筹集和发送体系,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所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是一种运用专业机制来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也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缺少社会阅历,所以对课程中的知识很难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对一些社会问题所引发的思考总是想当然。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利用鲜活的案例资料,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培养社会学的思维。比如,就社会工作方法这一知识点,就可以利用“赡养老人”这种类型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作用及其内容,并可以进一步地结合我国的实际,梳理并总结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家庭、矫治、残疾人社会工作。

(四)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是集中体现专业特点的中心课程,具有一定的职业倾向。它根据某种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岗位需要而开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趋向,培养学生未来的具体职业能力或职业拓展潜力。

技术类专业实践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这类课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以小组为形式,以引导文法为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从旁提醒学生在具体操作机械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从资料的收集――计划的实施――检查评估,由始至终都是由学生动手动脑。

经济类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的是与社会经济现实接轨,避免照本宣科,教师要注意与时俱进。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就是利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各种职业的具体工作。比如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可从组建模拟外贸公司开始,运用所学内容模拟一部分,从询盘、发盘、还盘到接受,订立贸易合同开始,从信用证项下的FOB进口合同、CIF项下的出口合同各环节来锻炼学生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实际能力。“引进来”就是利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引入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具有现实性的案例。例如,在证券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等工作。案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形形的市场环境,去摸索、探讨处理各种投资问题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投资分析和投资决策的能力。

社会工作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关键在于学生能真正学会用一个成人的眼光去处理社会事业中形形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实践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社会工作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不是去模拟或创设问题的情境,而是直接采用实际的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到现场参观或者直接到相关机构去接触现实的真实场景,从而使实际工作水平和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