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设计;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57-01
一、教学“情境化”设计
1、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可以以实际问题作为背景,从实际材料出发,通过抽象、概括的数学化过程建构数学知识。在这里,实际问题作为材料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信息源。
如在“不等式的性质”教学中,一般是先回顾不等式的意义,由此得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推出不等式的性质。这样讲,当然是可以的,但很难激起学生的内在需求。为此我们换一种教学设计方案:甲、乙两个班开展跳远对抗赛,比赛结果是甲班4个小组的获奖率都分别高于乙班的4个小组的获奖率。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判断?学生的判断也许很多,但有一个判断可能会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那就是甲班的获奖人数比乙班的多。为什么?根据直觉。这个直觉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吗?这个不等式成立吗?给出适当的数据进行验证,就会发现这个不等式是不恒成立的。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它把学生引向一种理性的态度:你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你就得了解不等式的性质,这一情境会激起学生探寻不等式性质的愿望,体会不等式性质的意义,进而使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意识,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不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 过程。因此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的平衡的冲动。
二、教学“活动化”设计
数学不应看作真理的汇集,而主要地应看成人类活动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在 教学“活动化”设计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深刻剖析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注重发现过程的原则(包括实验、猜想等)。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并构建自己对数学的悟解,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数学概念、定理等获取感性认识,并进而加工整理,才能内化为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当然,我们不应将学生的主动探索看成数学学习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或简单地将其与通过教师讲授数学的学习绝对对立起来,更不应该将所说的“活动”简单地理解为“动手实践,实物操作”。因为就数学思维的本质而言,一方面“活动”的内涵应包括实物的操作与符号的运演等;另一方面更应注重“活动的内化”。只有将层面上的操作在学生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因此我们要把数学教学的“活动化”真正设计成为让学生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在“数学归纳法”教学中引入“多米诺骨牌”活动;在“等比数列”教学中引入“折纸”的活动(计算对折后纸的总厚度);在“锥体体积”和“球体体积”教学中引入实物体的实验(装水或装沙)等等。这些活动或实验都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它反映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为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获取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并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三、教学“生活化” 设计
让学生明白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以致用,是数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感到数学是有意义的,从而也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为数学学习提供了直接的基础,但却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去认识超出生活经验并上升为“学校的数学”。
四、教学“新颖化”设计
教学的“新颖化”即是引进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如函数概念的发展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初中函数的概念就体现了这一传统思想。但只从运动中变量的变化来理解函数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常值函数就不好理解。随着集合论的产生和发展,函数概念逐渐用集合的观点来描述了,就形成了近代函数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就能很好地反映客观世界中量的依赖关系,也使函数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上应用,“新颖化”也包括新颖脱俗的获达,但这样的表达不是随意地改变数学概念、定理原来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实质,而是力争这样的表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们可以通过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改变课本中平淡无奇的叙述方式,从学生能够探索的角度提出问题。如在平面导引课的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在现实世界中,有平面吗?可以说有,因为黑板、平静的水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也可说没有,因为它是想象的产物,可以说是一个虚拟的概念。从“有”的原型出发,创造了一个“没有”的东西,而这个“没有” 的东西却在立体几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被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所借鉴。对平面,为什么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没有的东西为什么比有的更有用?
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样,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去空谈教学设计。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可苛求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按着我们设计设想,而应灵活处理,让我们的教学成为活力高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玉静.高 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篇2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策划;艺术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06—02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的过程中,因为专业的划分不同,并且同一专业在学年、学期中的科目不同,存在着同一个教师在学期内使用不同的教材教授不同的专业课的普遍现象,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更高的教材驾驭能力、课堂操控能力、不同门类专业课的融汇贯通能力等,并且还要在实践教育中具有将各类专业知识综合传授、评价和设计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高度发展的时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还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社会艺术设计等成就及时地消化吸收,要转化为课堂教学与实践、就业指导的有机内容。于是,教学与实践的统筹设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一、教学与实践设计的把握点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设计应根据教师自身专业课的门类进行统筹,依据课程标准、所选教材的情况和自身专业能力及学生的情况,对全程和具体的教学及实践活动进行细致的统筹布局和设计:
(一)系统化和程序化的统一
教学与实践设计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教学目标的总领下对教学程序、内容、方法和手段选择等的确定,同时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并确定可行的教学与实践评价方案后,在大系统下形成子系统。因为各子系统的功能有差异,所以各子系统必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独立。各子系统在整个教学与实践系统中还要相互协调,达到教学与实践系统全面的优化,形成有机的整体。
依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在大系统和子系统勾画基本确定后,就要设计各子系统的程序化的等级结构排列。因为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上下依存和制约关系,所以,教学与实践设计中应反映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和联系性,确保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设计的可操作性。
(二)操作性和考评化的关联
高校艺术设计的专业课很多,彼此的关联性很强,但又相对独立或具有类别性差异,所以,在子系统的设计中,还要考虑某门专业课和某阶段、某节课的课堂设计或课堂与实践的联系。教学与实践设计要真正达到设计目标要求,还要具备三个具有操作性的条件:一是应根据教学设备、学校所在地的艺术设计、艺术等现状和资源、实践地的建设、文化、地貌等因素进行设计操作;二是应考虑本科、大专、职业教育等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重点和需求,同时考虑教师自身的专长和对教学设备的操控能力等;三是应能指导具体的社会实践,要在课堂教学中就预设到将来的学生实践和就业后的能力培养。
艺术设计类教学与实践设计必须及时吸收最新的成果并进行运用,教学成效的评估和考评必须及时跟进。其依据应该是学生在了解或基本掌握后以作业、设计、文本或讨论的形式进行师生之间互动的考评。考评、测评的目的是为了反馈获取信息,以及时修正、补充、完善原有的教学与实践设计。
二、教学与实践设计的策划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因其教学、设计观点的差异化和时展的快速化而需要统筹、均衡的方面很多,所以其设计本身就是在统筹方面为主攻点。策划对于艺术设计教师在教学与实践的设计过程中,更倾向于创新,即教学思维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反馈的创新、教学实践的创新等,这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在设计中大多体现在细节方面。
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的统筹策划设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互关联的方面自己和其他教师所教授的不同专业课的关联点、共同点的整合,如灯光设计课和展示设计。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共同点的整合与关联,如用哲学、佛学、道学、儒学等思想解释古今中外的建筑特点和演变等的相通点等。
(二)核心点、关键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设计往往容易在形式上做文章,而忽视了一类、一方面的核心或关键处。所谓纲举目张,就是要在核心、关键处启发学生,让其领悟出要旨并触类旁通。
(三)分析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差异这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与实践中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要明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补充完善,明了自己的性格、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在教学与实践设计中表现的程度,是否存在着厚此薄彼、批判过度等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是否以公正客观和科学的态度进行教学设计和讲授,设计是否科学和有无最新的成果等。
(四)学生的各方面除关注、分析学生的综合情况便于达到教学与实践设计的效果外,如何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方面进行设计更为重要。学生就是未来的设计师,年轻人往往思维敏捷,独出心裁,他们的优势如何在课堂、作业、论文和实践中发挥要进行策划和安排。
三、教学与实践流程的设计
通常的艺术设计教学流程是以专业课程和教材规定的知识为主线,以学生了解、掌握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为目标,所以教学流程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也主要是通过听课的形式对其教学流程的管理进行观察并得出结论。所以,教师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媒体手段运用和资料的掌握及教学的生动性的展示,而校方和教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强调和进行考核评价。
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理论和感知、实践随时进行着联系、结合,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流程设计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强调的是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等。要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运用能力。所以还要设计学生学的流程,使教与学统一起来。
(一)教学方案设计
其核心点是:艺术设计教学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科学,要研究和关注的是教学的成效;教学设计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使教与学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统一。所以,在教学的准备、实施和评价的各阶段讲究设计理念。
教学方案设计主要包含教学目标确定及设计思路,以期能够达到具体陈述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够做什么和做到的程度、标准;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任务分块,显示出学习内容的条理性,并能够测量学生的学习差距;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并进行教学资源链接;作业要求和教学反思设计,要有教学的效果的反馈,达到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度及能力提高度的目的,并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等。
(二)教学流程要进行基础、实践、就业的一体化设计
教学流程的基本环节设计主要是备课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作业布置评价设计、考察和实践设计、效果评价设计等,要对反映教学基本规律的设计进行通盘考虑和优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就业后的发展进行点拨。
1、备课设计,要在现代课程观指导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快捷、有效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技巧。
备课设计不仅仅关注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更要重视课堂上师生的相互交流,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有机地设计、安排教学,尽量让学生观察、思考、质疑和创造。
2、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每一节专业课及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设计。主要为:以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为基础,依据教材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观念、风格、经验及传授的手段等,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确立教学中的核心点和关键点,综合学生实际,确定具体的、可考核教学目标,安排解决一类或一些知识、技能和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分布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系统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如何知道自己的课堂设计真正达到了设计目标要求和效果,教师还要进行课堂观察设计。“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设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搜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主要从定量和定性两大方面进行,主要靠教师使用设计的表格和使用统计工具等,并且主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来修正自己的教学与实践设计,以期达到更佳的成效。
3、作业的布置设计在不是非常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求标准统一,形式可多样化,如知识、技能的巩固,个性化、书面与口头说明相结合,小组合作等形式。要提倡学生在各类作业中进行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对有新思维和创造性的作业进行评价指导,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学生在作业、作品的完成中受到启发和领悟。
4、考察和实践设计,要及时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提示和辅导,对个性问题要加强个别指导。
5、效果的评价设计,应体现多维度、多角度的多元评价。当然不能仅仅限于教师的评价,还要设计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三)学生实践与就业能力的培养设计
1、以项目为中心,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是学生在实践中最有利的学习模式,学生在模拟和参与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实际承担一个具体的小项目,就要在团队合作中了解其他人的项目特点和专业要求,便于进行一段时期的、跨学科的学习实践,并实际体验就业后的工作要求和职场氛围,促进其思维方式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2、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框架
在实习、考察和实践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等方面会逐步形成积累并形成经验,在实践活动中活化这些知识。实践设计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猜想和探索,在实际场景的活动中进行归纳、类比、质疑等,这样有利其积极思维和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远景计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努力目标,教师可以每年翻阅和思考这个纲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什么已经做到,什么还有待去做。根据远景计划完成的情况,可以判断学生的知识质量。”不仅如此,艺术设计的教学与实践设计是对教师的一项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教学与实践质量,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指导水平,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地吸收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成果,为他们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与实践设计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国际贸实务;教学设计与实践
“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本文旨在从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双语教学的内涵,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来探讨该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路径。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理据分析
1、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主要是指用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本质是在提高汉语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水平,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培养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的双元文化人才。
2、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国内外有较多专家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探索,如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约翰•杜威提出要关注学生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A•S•尼尔利用该理论进行教学改革,充分重视学生天性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西奥多•R•塞瑟提出了“要素学校”理念,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这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运用极大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我国学术界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专家大多认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并主张应该下大力气转变教学观念,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路子,而且大多数实证研究成果被用于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领域,对双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目标定位不准
首先,就双语教师而言,存在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有些教师在厘清“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英语的重要性胜过实务的学习,片面理解双语教学是全过程的英语授课,把贸易实务课上成了英语的专业词汇课。其次没有分清英语和贸易实务的主次地位。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才是主要目的。就学生而言,在分清双语教学专业目标和语言目标的主次地位上也存在困惑,认为上贸易实务双语课的主要目的是全方位提高英语水平,忽略了课程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以致于把双语课当作提升英语水平的拓展课。
2、课程实施过程缺乏灵活性
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以下三种双语教学授课方式:(1)维持型双语教学:教师本身国际贸易实务掌握较好,英语水平不高,仅仅用英语作为点缀实施教学,学生还是使用熟悉的语言进行课堂学习,学生语言学习环境没有创设。(2)过渡型双语教学:部分教师英语和母语掌握都很好,在授课过程中,先使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再过渡到使用英语进行授课,逐步创设能够适应双语进行教学的全过程。(3)浸没型双语教学:部分教师英语素养很高,课程教学中全过程都使用英语,让学生浸没在双语的学习氛围中,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都很高。以上三种授课方式普遍被应用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贸易实务的掌握和英语水平有差异,学生的课程基础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授课过程缺乏灵活性,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就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虽然大部分教师采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由于学生既要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又要将英语运用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故很难满足学生对于课堂的要求;而且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中,知识为单向传授,学生的知识内化是在课后作业完成的同时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不够及时、充分,对学生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不能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4、课程评价方式不全面
对于国贸实务双语课程的评价,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缺乏一套系统且符合该课程特点的评价方式,不能客观反映实际的教学情况。即对于教师而言:主要以学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除课堂参与表现外,至少80%的成绩来源于期末考试成绩,缺乏形成性评估。
三、基于学生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优秀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实现“知识论”向“主体教育论”的转变。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以生为本”,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水平进行分类指导,最大限度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外部刺激”与内化“形成品质”之间架起桥梁,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体念,形成正反馈。换言之,要把教学的重点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方面来落实教学过程,处理好激励和考核的关系。
1、提高学生对双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程双语教学目标
加强学生对双语课程学习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掌握和英语水平的高低来因材施教,从专业术语的简单渗透到中英文交叉讲解再过渡到全英文授课,循序渐进实现教学目标。
2、引入新型教学方式
教师除借助多媒体技术支持进行教学外,还可以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网络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可以开发网络课程、录制教学视频、跟踪学生学习等,在更大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3、课程内容具有丰富性和“沟通性”
教师在教材选取上,注意使用先进的原版教材为主,汉语版本教材为辅,并注意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前修后续关系,使知识成为系统。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从涉外贸易开展较为丰富的公司取材,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国际贸易流程。在教学手段上,尽量辅助于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使教学内容信息更充分,有利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学习。在课堂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在对专业词汇、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之后,然后按订单完成所需的步骤,采用目标导向法,对学生按国际贸易流程所涉及的部门如:开证行、付款行、进口商、出口商等分组完成任务,全程引导学生用英语沟通完成订单易交易。
4、课程评价具有多元性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问题;建议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探讨能力,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为此本文提出三点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问题设计的建议,分别是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热情以及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
一、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探讨性课堂,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研究能力,要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兴趣,就要激发学生对该问题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上,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内在的东西,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激发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设计竞赛、抢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都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逐渐地培养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因此,要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主动研究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数学知识。
二、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
在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上,要增强学生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就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兴趣。教师可以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帮助为辅”的方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加强学生在预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了更好地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方向的正确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例如在进行数学概念这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概念中的关键词思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内容。
三、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
1.设计递进式的探究性问题
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着学习能力的递增而增加。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递进式的探究性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就要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学生在初中时期的思考能力并非是直线上升,而是螺旋式的递增。所以在进行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时候,教师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先通过设计一个引导性的问题来让学生从中发现相关的数学规律,当学生充分了解该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追加难度更大的数学问题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探究。通过增加数学问题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向更深的数学层次进行思考,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探究能力。具体的例子如下:(以三角形的教学为例)
引入性问题: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某一等腰三角形,其一边的腰长是10cm,底边长度是12cm,请学生计算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学生在计算该问题的时候,就能很好地领悟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即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然而由于部分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部分学生会计算出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2cm,部分学生会计算出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4cm,为什么会出现结果不同的情况呢?通过探讨得知,部分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腰的定义不清楚,导致思考方向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纠正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的错误想法,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和探究。
探究性问题:一个等腰三角形,我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其中的一条边是10cm,另外一个边是12cm,请问该等腰三角形剩下的边长是多少?
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引导性问题的影响,认为剩下的另外一条边的长度是10cm,而部分思维全面的学生则会思考到:题目并没有说明哪一条边是腰,因此,这部分的学生会给出两个答案,一个是10cm,一个12cm。
因此,通过设计递进式的数学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教学效率。
2.设计生活化的探究性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来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的时候,也应该注重所设计数学问题的延展性。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图表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一年以来的用电度数,制作出自己家庭用电度数情况图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图表来进行表示。有的学生用柱状图来表示家庭的用电度数,而有的学生则用线状图表示家庭用电度数。
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探究性问题,学生既可以将所学习到的图表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综上所述,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和思考,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人教版 初中语文 实验教科书 综合 学习 设计
目前,我国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所有单元设计,大多以活动方式为主,内容基本相同,语言表述的风格也大同小异,这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目标的实现,没有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因此,必须进行教科书设计的改革,深入综合性学习的方法,统筹研究和考虑编排,真正发挥教科书应有的价值。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实验教科书的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科书中大量的活动设计很容易误导教师和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鲜明、丰富的活动设计会将学生的吸引力集中在实践活动中,并不能达到活动真正设计的目的,不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其次,人教版教科书中活动的设计大致相同,不能体现出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特点,重点不突出,梯度不大,不变的活动形式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与活动设计的初衷相背离。最后,人教版综合性活动的设计描述步骤基本相似,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离不开学生自己的讨论和思考,相似的语言表述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思考力和交际能力等的培养,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尽管学生进行活动的内容不通过,但是最终收获的经验确实一致的,不能真正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在设计没有很好的将活动与综合性学习联系在一起,重视选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的阻碍了活动的设计,将学科与活动对立起来,没有有效的利用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会让语文课程变得枯燥无味,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在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形成,没有真正做到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无论是哪个学科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让学习任务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课程的活动设计中,要指导学生进入一种生活情境中,在这种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促进学生的想象,对事实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适应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学习变为有一定价值的活动型学习,真正做到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有效的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真正起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二、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建议
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综合性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全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本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更新学习观念,摆脱对教科书的盲目依赖,要有针对性、创造性的分析教科书,真正让教科书发挥其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其次,教师在授课时要重视案例选择,在合理的例子表述下,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引起教师的反思与提高。在设计教科书时,也要根据案例的反馈信息,完善教科书的设计工作。
教科书的设计者要转变设计观念,将设计重点放在学生和语文学者上,兼顾语文学习的实际性和学生掌握的程度,淡化设计目标的期望值,真正让教科书起到教本和学本依据的作用。初中生正处在心理、生理等的突变期,不同的学习阶段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由于学生在初中三年中成长较快,思维意识、逆反心理等逐渐显现出来,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智力水平等各不相同,其语言的发展水平也会出现差异。教科书的设计要能体现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平,达到积极配合学生这种成长变化的目的,让学生易于接受教科书的设计理念。进行活动性质的设计,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转变为学习的意识,从而进行主动的学习,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此外,教科书还要充分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通过一些小测试、小活动的板块设计,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全面扩展学习内容。综合考虑学习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个体的情感价值观等,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以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突出学习过程,但是相对弱化了学习能力,缺少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深入。教科书的设计要充分表现出思想观念、交流表达等内容,最终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设计,要体现出自主选题的重要性,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社会环境、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验与人交流、发现事物美的乐趣。人教版教科书的设计较为丰富的提供给学生活动内容,这样会固定学生的思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教科书的设计要尽量考虑到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勤于动脑,留出自己设计活动、选择活动的空间。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保证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目的。通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书写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收获的快乐,达到学习目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科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合理的学习、思考,充分体现出教科书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明.语文课“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J].语文建设,2001(10):105-107.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设计;应用型人才
在大学生扩招,国家保增长、促就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当前主流。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这点尤其重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职业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活动作为重点,对经常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搭设成体系,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促进专业建设,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转化,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较好的作用。
1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应用,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课堂实践主要是上机,大体分成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软件技能操作为主的上机随堂实践训练,一部分为带有项目实训、综合实训意义的上机实践活动,前一种是受限制的、后一种是自由的。
作为随堂实践训练,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需设立目标,对上机时间、过程、结果做好设计。教研室在此类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别强调要给与学生明确的上机目标,每次上机教师都要自问自答:“我这节课的上机目标是什么、怎样指导学生完成上机目标”避免出现无目标的上机活动,避免出现“放羊”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项目实训意义的实践给予学生相当的自由度。学生自由组织讨论构思,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仅仅在项目方向发生错误时给予干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让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分散的实践经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项目实践活动安排在一学期或者一段实践之中,在中段和结束阶段。中段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对项目实训这样的实践活动进行充分的了解,不求学生拿出项目实训结果;结束阶段的安排则需要项目结果。这样一种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训目标,避免了学生因为突然接触无法适应。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是长期的,贯穿整个课程的,在教学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随堂实践和综合实践在教学活动写入教育大纲、专业计划,使实践活动由浅入深、由限制到放开,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活动的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威客”网络接单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实训就要做一定的社会项目。在教师自己的项目有限,参与学生有限的情况下;在学生社会资源有限无法寻找到设计项目的情况下。“威客”网络承接社会订单,对于全体学生进行社会项目实训,承接社会项目订单具有非常好的意义。
网络上,常见的“猪八戒威客网”“威客天空”等网站,是比较好的设计订单承接平台。根据教学期间对一个班级的统计,一个班级46人,在一个学期的网络订单承接过程中,有7人次成功完成订单并获得酬劳。当然,这种报酬是比较少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经验是金钱无法衡量的。特别是对学生的自信心,对专业的认同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实践教学活动多是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为了将这种形式变成实践活动的一块重要内容进行,教研室计划将“威客”网络接单做到专业教学计划当中,并给于学分。要求新生在三年的在校学习时间内,每人至少通过这种形式完成一次实践活动,获得学分才可以进行毕业实践。将在校的这种社会实践当成毕业实践的过渡,充分体现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特点。
3“以赛代练”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参加全国、行业重要的比赛活动,对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学生的认同程度有较好的意义。同时,参加比赛也是“以赛代练”实践教学活动体现。
我院将全国大学生艺术设计比赛确定为必须参加的比赛项目。同时也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的设计竞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搜集相关主题的各方面资料,包括工作原理、工程技术、设计理念和市场状况等,并作相关主题报告,使学生更了解实践性设计。
“以赛代练”要按计划,按时间来安排,避免同时参加两个以上的比赛,特别是赛事重合的时候,要做出取舍,方能收到较好的结果。
4毕业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毕业顶岗实习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接受的学校教育,这个环节可以接受企业的教育和实践,让学生在企业里做毕业设计,由企业的设计师担任指导教师,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性设计锻炼。
教研室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改变为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的形式,将“实践”作为衡量学生毕业成绩的重点。毕业实习报告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文字内容,记录实习过程和获得经验,重要的是记录在实习过程中完成项目的过程;一部分是提交顶岗实习中完成项目的结果。通过两部分内容,评判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中所做的工作,评判学生是否将毕业实习认真完成了。
5设计资源共享对实践教学活动有强力支持作用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艺术设计专业对设计资源需求,进行设计资源的收集整理,专业教研室建立局域网共享的设计资料库,并通过学生的实践性设计来不断地充实资料库,避免学生重复收集资料,支持学生进行大量实践设计活动。
以上四种实践教学活动,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几种实践教学方法,不是全部。常用的方法,需要进行充分的设计,合理的安排,才能彰显其能,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实践实训”是最近几年来教育行业的热门词汇,大胆设想: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出发,学生从修完课程给予学分,改变为完成实践活动给予学分,在教学计划中将学分分配在实践教学活动下,则更能突出培养的目标为应用型人才,引导教学资源向实践活动倾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以引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格外重视,从而更加主动的进行实践活动,主动补充理论知识,更深层次可以引导学生整体面貌进步改变。
参考文献:
[1] 李刚.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析[J].艺海,2008(3).
[2] 张睿.艺术设计应用型教学方法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2).
篇7
【摘要】:目前我国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学习的要求,不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对目前基础课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新的教育方法,为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建设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
前言
当前我国的医学院校正逐步建立起以强化素质教育为主,完善具有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医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具有以上特点的人才是各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本文即从基础实验教学方面入手来探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 目前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大都多采用如下模式:首先,老师讲解实验原理与内容、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操作难点和重点,有时会作示范,教师通过这种指导方式,学生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主角,通过这种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只是得到课本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的练习,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并且缺乏自主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实验内容过于陈旧,而且往往是几年前一直沿用的实验,实验之间的联系少,缺少综合性的实验;实验材料有限,学生按照写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实验原理,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得到锻炼,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提高[1]。传统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举步维艰。
2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经过以上分析,要对现行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加以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掘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实验任课老师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具有创新能力和善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所以,实验老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实验基础和创新能力,同时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学科前沿,不断的提高创新教学的能力。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的培养。
2.2 思维创新与动手能力同样重要
在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素养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初级的科研能力,这是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的基础。因此,对于医学学生来说基础实验训练是医学基础课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这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秉承“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的人才培养思想,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将学生的思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能够为他们构筑一个自觉创造主体性学习的空间,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素质提高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2]。
2.3 改革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
就实验而言,综合性实验是跨学科多技能的综合训练,要加强学科内外知识的联系,必须要通过这些知识型的综合化学实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毕生初步具备、独立创新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学科中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而且是多技能的综合训练,并且体现医学基础课与近代实验技术在高科技学科中的应用。综合性实验内容新颖,综合性较强,用到较多的专业知识,学生面对综合实验的问题,要独立进行资料查阅、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分析,报告总结等,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训练创造性思维。
2.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中,如果全部采用传统的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把实验网络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并且能够提高对实验过程的理解。首先,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实验前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多实验录像材料,这样能够深刻的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可视化后,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室利用多媒体动画这种方式,使学生对于实验室没有条件进行的实验或一些新的高难度的实验方法,通过多媒体的模拟使学生对实验有所了解,弥补实验室实验条件的不足,对同学们知识的拓展有很大的帮助[3]。
实验网络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5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学校应该广泛地应用实验室资源,建立开放实验室制度。让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学校提供实验器材,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选径。鼓励学生们利用开放实验室的资源,学生自主拟定实验方案;教师只为实验项目提供指导就可以。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就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新实验,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便得到了培养。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科学研究课课题组。在这个小组里,毕生生能够对医学的前沿研究知识领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便能够真正感受创新研究的项目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新自我观念和改变思考方式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促进教学,比如可以请学科内的著名人物开相关内容的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实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它的教学进行改革,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的资源,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综合性的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绿林,医学技术实验教学的思考[J],1997(4):16-17
篇8
摘要:本文针对实践教学中受到教学软件和硬件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议加强虚拟仪器的平台建设,提供良好的实验仿真效果和逼真的实验模拟效果。虚拟仪器不但让学生能模拟实验环节,而且让学生充分体验虚拟实验环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的目的。
关键词:虚拟仪器;仿真实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80-02
一、引言
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实践教学可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合格技术工人和研发人才。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实践场地,特别是需要配备与教学配套的仪器和响应的软件。但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仪器设备的配置可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需要采用虚拟设备弥补实践条件的不足。同时一些理论知识也无法采用实验仪器进行测量,需要采用虚拟仪器更能方便地显示工程或物理属性的本质。因此,基于虚拟仪器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对提高总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先介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基于虚拟仪器的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
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学生的实践资源日益紧张。从学生的实践条件分析,原来可以一人一台的科研仪器可能变成几人公用一台,甚至由于人员太多无法进行对应的实践教学。虽然许多高校近几年购买了许多高精尖的设备,但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学生扩招的数量。因此现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多人共同做实验,无法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失去独立深入研究的锻炼机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一些实践基地同样不能提供如此众多的学生来实践。无论是实践的平台,还是实践的操作仪器,可能都无法供应如此众多的学生来实习。从教师的指导实践能力的角度分析,自从扩招以后,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可能无法保证一对一的指导,即使满足一对一的指导,指导的时间也大幅下降,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面对学生人数众多的问题,许多实践指导只能做示范教学,做示范性实验操作。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就减少了,对于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极容易造成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给每个学生配备研究仪器和设备。而开发虚拟实验室,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是一项有效的促进学生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它是与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集成的产物。虚拟实验快速、方便、简洁,比较真实地模拟了整个实验的过程,使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可以操作实验,为科研型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实验学习环境,在培养科研型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接触现有条件不能开展的实验,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工科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虚拟仪器的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解决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资源紧张、实验耗材昂贵、大型仪器和精密仪器昂贵的问题,可以采用最新虚拟实验室解决部分实验条件短缺的问题。虚拟实验室可以由计算机构成的网络系统创建虚拟实验室,为实验者提供模拟现实的实验环境,完成类似实际的实验过程,具备实际实验的多感知性、交互性、现实性、开放性和可重复性。所取得的实验效果与真实的实验效果一致,比真实实验环境更利于进行反复验证实验,以致部分虚拟实验效果好于真实的实验效果。对于信息类学生,充分应用虚拟仪器进行实验,得到的仿真结果可以为实际的实验过程做指导。例如射频电路设计中,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得到各种射频电路的仿真效果,然后根据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际制作,可以减少盲目的实验调试过程。在智能通信的研究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小波分析专用软件、Matlab软件和Simulink等专用分析软件嵌入到应用虚拟仪器中,通过仿真得到信号分析结果,为前期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和仿真论证结果的前期支撑。虚拟仪器能够实现视觉感知、运动感知、嗅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等感知技术,虚拟真实环境,通过对环境中对象的交互操作,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环节错误带来的严重问题,模拟实验环节仪器操作步骤不同带来的不同结果,也可以通过加入不同的实验条件和虚拟实验器件模拟不同的结果,这种开放的交互性虚拟环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实际实验过程所无法比拟的,也是虚拟实验的优势所在。对虚拟实验环境,可以在任意时间,在授权的条件下进行,这也是虚拟实验的优势所在,可以有效弥补教学资源不足带来的问题。如电磁场理论就可以采用虚拟仪器进行仿真,得到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并且实现电磁场的动态传播特性,这种立体的展示效果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认识电场产生磁场,磁场反过来又激发电场,并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电磁场在空间得到传播。在机械动力理论方面也可以用虚拟仪器实现机械结构的相互作用,体现了力和装置的相互作用,这些应用不胜枚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仪器的应用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四、总结
本文针对实践教学中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一些仪器设备的配置可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议加强虚拟仪器的建设,提供实验仿真和逼真的模拟效果,能模拟实验环节,让学生充分体验虚拟实验环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2009.
[2]李世彬,苏继红.在学生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68-69.
[3]蒋宗礼.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4]韦化,曾冬梅,秦钢年.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31-34.
[5]曹瑞红,包水梅.专业学位学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06):61-64.
[6]袁剑波,郑健龙.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37-140.
[7]付延玲.开发学生创新潜力的探析和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67-69
[8]熊玲,郑枫,李忠.定位、优化及创新DD修订落实学生培养方案的关键[J].教学研究,2009,32(5):23-25.
[9]白雁,王星,李永强.学生仪器分析课程讲授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11-113.
[10]姜c.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重庆高教,2009,22(2):47-48.
收稿日期:2016-11-14
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教学模式;设计;实践
一、激趣导学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音乐教学模式设计中,运用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例如,在上课时可以用童话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逐渐导入新课;或者让学生先听一首动听的歌,在学生兴趣高昂时导入新课。
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教师可以先找一位学生来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再找两位学生来扮演乌龟和兔子,在课堂上还原故事的情景,在表演的欢快气氛中来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随后,若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良好,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片作为对学生的奖励。在这种兴趣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情绪高昂,气氛活跃,对学习音乐容易产生极大的动力,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并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因此容易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气氛当中,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新年好》《过新年》时,教师首先可以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鞭炮、灯笼、彩带等具有新年特征的事物,这样能够使学生如同沐浴在新年的气氛中一样,学生在这样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学习音乐,既提高了学习动力,又放松了心情。其次,教师还可以在上课前先播放一段有关于春节的照片和视频,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新年的知识,从而很快学会与新年有关的歌曲。
又如,在教学《苗岭的早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一段有关苗岭当地风光的视频,使学生对歌曲有大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之后,教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作品的境界和含义,更能深入体现各种乐器在作品中的关键作用,用乐器表达了苗岭的早晨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情景教学模式更形象,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
篇10
实验方案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的基础要求、详细的实验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预期的实验结果、老师的评审意见。实验方案经老师讨论批准后,学生按实验方案所需的材料、试剂和仪器等用品申请单,主管教学老师审批签字后,交实验带教老师购买,领取实验用品后按照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实验,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小组内讨论,必要时请老师帮助解决。认真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在专业课的自主设计性实验中,我们综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系统理论基础,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形态学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其他医学检验专业课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遵循“科学性、自主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如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影响因素、烯霉毒素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新生豆芽中酶含量的测定、洗涤剂中磷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及抗生素对血液及尿液生化物质测定的干扰、竹纤维物品抑菌作用、林蛙油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的组化免疫,这些自主设计性实验无论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还是在医学科学研究中都是一些基础实验,同时也贴近生活,富有意义。自主设计实验不仅激发了我们主动参与实验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融会贯通,而且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自主设计性试验中,我们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主设计,亲自动手,从平时被动地按照实验指导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转变为主动设计实施实验,最终得到实验结果,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将实验结果发论文形式报告并向杂志投稿,有的一个实验小组发表了4篇文章。我们小组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选择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这个题目,确定了实验题目后,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拟定了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的审阅和修改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这个实验主要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形态学技术,而且所需的实验器材与试剂、仪器设备实验室都能够提供。染色体显带技术在临床中对于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举足轻重,临床上已用于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在预后判断和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遗传学和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中却没有安排这一实验,所以我们选择本实验来补充我们检验专业的基础技能实验。在充分完成实验准备(包括试剂的配制、器材的清洗和高压灭菌)后,分别采集小组成员的静脉血加入植物凝集素在体外培养,72h后加入秋水仙碱应用液后经离心、低渗处理、固定、Gie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当小组成员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的染色体时,兴奋、自豪和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核心,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有力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向前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就是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之前的许多课程都已经接触到了染色体,但一直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有了切身的体会:一条小小的染色体竞包含了庞大的遗传信息,控制着复杂而精细的生命活动,生命的奥秘如此神奇。在这一实验中,我们没有采用先经过淋巴细胞分离后再进行培养这一步骤,大胆创新,直接将静脉全血在体外培养以获得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考虑到淋巴细胞占外周血的比例非常少,而且分离步骤繁琐,尚需要分离液,分离效果不佳,容易丢失,最终导致实验失败。通过简化实验步骤,节约了实验成本,取得了预期的实验结果。自主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通过自主设计性试验,丰富了我们专业实验课程,充分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使我们初步具备了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同学都获益匪浅。
作者:霍毅 明盛金 李俊 尹彬彬 郝峰 王杰 李艳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
- 上一篇:计划经济的优点与缺点
- 下一篇:新年工作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