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优点与缺点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经济的优点与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划管理;电力经济;优缺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在其中所承担的重要位置也逐渐显露出来。电力事业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工厂生产过程中,更对我国百姓的正常生活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在当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经济环境下,电力经济管理中的计划管理应运而生。其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电力经济的发展,它使得电力经济飞速平稳发展,但也不乏缺点犹存,下面我们就介绍几个计划管理在电力经济中的优缺点。
一、计划管理在电力经济发展中的优点
1.1计划管理在电力企业的资源配置上的优点
电力企业所涉及的各种资源十分庞大复杂,而计划管理机制能使得各种资源充分合理的得到应用。在当下,无论是在电力企业还是别的各行各业运作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计划目标,跟着计划走已经是一种趋势所向。在每一次工作开展前,在计划管理机制的合理规划下,能明确电力经济发展中需要资源的具体种类合数量,这样既能使得企业不会因为材料设备不足而致使发展受阻,也不会因为盲目采购,导致资源浪费。制定合理的计划,不仅能使得企业拥有一个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使得发展过程变得健康稳定,能及时的预测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能使企业在意外问题发生时,及时调整电力企业整个计划方针,从而来弥补和完善计划的合理完整性。这些都能使问题事故不会被扩大延伸,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使得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计划管理机制在电力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专业的计划管理体制,能使得企业专人专用,不会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过盛或不足而导致电力经济发展受阻。最后,计划管理还能明确电力资源的生产总量,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生产浪费。综上所述,计划管理能使得电力经济发展过程中人、财、产等资源配置都得到合理安排,从而提升电力经济发展。
1.2计划管理在电力经济的发展方向上的优点
通过计划管理系统,各个地区的电力企业能够根据他们各自区域的年均用电总量,再结合各地区自身的社会、经济等环境,来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产电目标。从而使得企业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生产计划来画出企业将来要走的一段路线。通过目标、路线道德指导和要求,能使得电力企业的各个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整个电力企业的团队合作积极性.从根本上增加工作效率,让电力事业的发展讯速提升,企业的经济讯速增长,进而使得国家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1.3计划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体系上的优点
计划管理使得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变得十分精细,这对电力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在计划管理的模式下,使得企业的方向更加明确,这就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专业人才数量增加。从而致使电力企业的内部分化变得精细,使得各个组成部分的任务更加明确,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工作专业性也愈发变强。随着计划管理的的作用,使得电力企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合作性越来越明显,这就直接使的工作流程变得顺畅,增强了电力企业的整体性,从而方便电力发展的道路,来加快电力经济的发展。
二、计划管理在电力经济发展中的缺点
虽然计划管理在如今的电力经济发展中有着许多的优点,但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在电力企业中管理部门对企业每个组成部分的管理运营不到位;电力经济发展中工作机构的目的性不明确;企业整体性、协调性差;企业对各个职位上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没有相应的检测制度,对于市场竞争缺乏相关危机意识;计划管理的理念过于陈旧,由于缺乏对计划管理理念的创新,使得企业的管理模式无法全面进行,使得企业电力经济不能正常发展;计划管理体制的制度不完善,导致电力企业不能规避一些可以规避的问题,是电力企业运作不稳定;一些电力企业的计划管理流程有待优化,计划管理流程的不完善会使得计划管理模式不能发挥其作用,对电力经济的发展无法起到其应有的帮助。
三、总结
在我国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种经济体系共存的大背景下,电力经济市场的管理模式也变的比较复杂。首先,电力经济市场本身就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而其内部结构也十分杂乱,这些都使得在电力经济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产生了一些问题。所以,为了使电力经济发展得到健康讯速的提升,我们应该制定严格的计划管理机制,改革内部管理系统,保证每一个部门在监督管理下提升其工作进度,还应制定适应自身情况的员工计划管理机制,提升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来使得电力经济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守鹏.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优缺点分析[J].商,2016,(16):290.
篇2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
建国初期,我国的资金配置模式是照搬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资金作为稀缺性经济资源,国家始终保持分配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国家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模式,收入全额上缴国家财政,支出所需资金由政府全额拨付。我国政府出于“赶超”经济发展目标考虑,对资金这一最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的规制就显得尤为关切,从而对国有企业的融资行为、国有经济运行效率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这一阶段的企业融资制度称为财政主导型融资制度。这种制度的总体架构是:国家主要依靠财政手段以低价或无偿的方式直接进行社会资金的集中和分配。在这种融资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全部由国家无偿提供,而流动资金则由财政和银行分别提供。
财政主导型的企业计划融资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国家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主要实行由财政无偿拨付的供给制,企业没有运营资金的自,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融资行为;第二,资金配置的主体是财政部门,资金配置的形式是计划指标;第三,资金预算具有软约束性;第四,企业融资方式的单一化和封闭性;第五,融资行为具有刚性。
总之,财政主导型的企业计划融资制度,对于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实施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财政主导性融资体制的最大优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性,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务资源解决严重短缺商品的供应问题。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扩展,传统体制内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的本性同现实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资金使用效率低、效益差已成为普遍性问题。同时,由于政府制定的计划往往脱离企业所处的财务状态,导致企业财务运行的低效率;财务行为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不能根据市场的需要相机选择灵活多变的融资政策。所以,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财政主导性资金配置模式,必然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下降和国家财力的衰竭,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二、转轨经济体制下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
所谓转轨经济体制是指由传统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这一特定的经济体制背景,称为“转轨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的改革和转轨的过程中,与转轨体制相适应的企业融资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财政主导型逐步过渡到银行主导型。
由财政主导型向银行主导型转变,分析这一制度创新的原因为:(1)传统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经济体制已经难以为继,进行制度创新成本较低。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与经济的发展日益不相容,所引致的企业低效率增长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其弊端也日益明显。传统的体制及相应融资模式所产生的结构扭曲、激励不足和效率低下等弊端暴露得愈发充分,摒弃它的成本即进行制度创新的成本就越低,制度创新就越容易发生,同时人们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降低了制度变迁的成本。(2)经济发展造成需求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制度创新的供给。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层次的演进,社会信息结构日益复杂,社会资源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快,反映到融资模式上来,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了,由此推动了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财政主导型融资体制的弊端是将风险与收益都集中于政府,对于企业来说,盈利与亏损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哪种情况下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财政拨款。从1979年开始,政府在部分地区和行业试行“拨改贷”制度,到1985年开始对所有具有偿还能力的建设项目实行拨改贷。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宣告结束,形成了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国家由出资人身份转变为债权人身份。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改变了原来财政无偿拨款带来的国有企业无风险的财务运行状态,融资权回归了企业,但是,由于政府切断了资本金的供给,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由银行提供。在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过重、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国有企业高负债运营。同时,由于政企不分,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银行是半政府、半企业,其贷款规模、结构仍然依赖于国家下达的计划指令,不能根据市场的效率优先原则配给贷款。这样,必然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上升和银行的高风险运营。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混合型融资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必然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融资体制,即让市场在资金这一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改变长期以来企业融资依赖单一的政府或银行的状况,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多种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形成合理的融资结构。
随着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直接融资。但是,由于上市指标的政府管制,大量的国有企业融资仍然依赖银行。除了向银行间接融资、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之外,大量的国有企业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寻求外商对国有企业的资本支持。这样基本形成了以银行、外商和社会多元主体的混合型融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仍然存在政府干预过多、资金配置效率不高的缺点。
篇3
1.大学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同时,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大学生缺乏创业观和市场化观念,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2.大学生面试技巧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求职技巧训练。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人们一直都很少关注到求职技巧这一领域,就像没有被微波信号覆盖的“盲区”一样被人遗忘。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是一样,我们学校对求职技巧同样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根本不存在求职技巧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学生一毕业就被国家分配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无需要理会什么求职技巧,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即可,不需要掌握求职的技巧的知识。虽然到了市场经济的今天,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情况经过几年,但求职技巧的训练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对“求职技巧”的要求是淡泊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劳动力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有市场存在就会有竞争,而劳动者在竞争过程中,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自我推销”艺术,纵使有一身好“功夫”,也有可能被招聘单位冷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3.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高等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某种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价格机制很难奏效,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其原因在于供应主要由政府控制。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与结构失衡,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回报率没有达到均衡点,私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致使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大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国有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4.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市场化。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机会就少。其次,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使人与职匹配产生错位,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最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过程过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原因中找到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对策来引导大学生就业,这个关系到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针对化的指导工作:
首先,引导职业社会化观念,循序渐进地改变传统就业取向。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职业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个人兴趣和志向的转变以及就业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应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任课老师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它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同时,各专业学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号召教授、副教授担任学生导师,带领学生进入项目组,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并利用自己在做项目和做科研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建立的联系,积极向有用人需求的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全员促进就业。
第
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太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第
篇4
激励的不同表现
激励一般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应该说,在计划经济时期,激励同样是存在的,但主要是精神激励。如光荣榜、奖章、评标兵等,都极大的激励了一代人,但脱离物资的精神是不存在的,因此有一段时间,人们对精神激励嗤之以鼻。现在市场经济中激励更多地是物质的,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尽管精神激励仍然需要,但在市场经济下物质激励更为普遍。
与计划经济忽视价格迥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是以价格为核心进行运作的,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而现代经济学认为,价格机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价格的变化实现赢利的变化,从而给生产者提供激励。在那些价高利丰的经济部门中,高利润给生产者提供了更强的激励,使它们具有更强的动力去生产更多的产品,同时也激励其他新的生产者进入该领域,扩大该领域的生产规模。
在企业内部,为了使员工更少一些偷懒行为,少一些"搭便车"的行为,通过使员工的收入与公司业绩挂钩而使员工具有危机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激励方法,诸如根据业绩提取奖金、计件工资、干坏了炒鱿鱼等等。而奖金、工资都不过是价格的表现形式而已。
激励之有效,原因在于人们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就会对事情的成败分外关注,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面临危机的压力转变为动力。可以想象,人们在降低收入、失去工作等威胁面前,定会发奋工作。
回顾中国20多年的改革历程,可以说,改革的历史同时也是激励机制演进的历史。从到奖金制度,再到最新的"股票期权",运作的目的无不是为了激励。时至今日,激励的方式已多元化了。
激励是一柄双刃剑
但物极必反,真理再前进一步就是谬误。我们在利用激励的同时,必须警惕过度激励。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利用都必然会出现收益递减现象,最终甚至出现负收益。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如是,作为制度的激励的运用亦如是。资本、劳动、技术不是万能的,激励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收益递减现象必将出现。
最近被媒体爆炒的北京房地产业发生的现代城6位销售副总监集体跳槽事件,正说明了"过度激励"的后果。此次事件的发生虽说有外部原因,但根本原因被雇主和雇员双方一致认定为"压力太大"。该公司每月都要淘汰掉6个销售小组中销售额最少的那个小组的销售副总监,而不管其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各个小组的实力不同等因素。在这样的压力下,人员要保持稳定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肩上的担子太重,人会被压垮。在不堪重负之中,人会千方百计地撂下担子,另寻出路。精神上的负担亦如是,如果勉强撑,说不准哪天就进了精神病院。因此激励不能过度,必须考虑人的承受能力。
撂担子或者人员流失对企业是不利的,直接影响企业人员的稳定。而一个人员不稳定的企业不可能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终将在竞争中败北。因为,人员的过快流失,意味着企业组织的学习曲线屡屡被打断,没有持续的上升。换言之,经验作为一种企业的无形资产都将随着人员的流失而流失,难以积累起来,形不成稳固的核心能力。
因此,激励也是一柄双刃利剑,既可以是很好的工具,也可能伤及自身。这样想着,我还不由地想起我国某著名公司的一件事。该公司出巨资聘请了一家国际著名的咨询机构为其发展出谋划策,于是后者为该公司提供了一揽子的建议。其中之一是对每个季度中评比后三名的部门经理调换工作岗位。
可以说,上面的建议未尝不是个好主意,也未尝不是个"馊"主意。因为它确实可以很有效地激励那些部门经理们,但也可能导致企业人事的混乱。试想,如果一个部门因为市场或行业的因素而业绩难有起色,部门经理屡屡"中标",那种每季一换的情形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
而且,如果朝不保夕,必然导致短期行为,"机会主义行为"也将更为猖獗。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类似于国有企业屡见的"59岁现象"时时都可能发生,而且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使人做出更加冒险的行为。那么,这样的企业又怎么可能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呢?
企业需要激励,但不能过度,不要导致人员的过分流动,导致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泛滥。这样企业才能有发展的后劲。
如何实现有效的激励
现代企业在充分考虑物质激励的基础上,也普遍考虑精神激励,即如何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年中,企业争相提升对员工的激励手段,以吸引和留住他们。最频繁使用的手段就是不断的加薪和股票期权。实际上,人才想要得到的仅仅是"钱"吗?答案显然有些牵强。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外,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晋升培训机会和可信赖的领导应该成为企业必有的激励手段。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公司的技术领先性,另一方面员工也得到了锻炼,公司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晋升培训机会:企业可以向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或更多的培训,使员工不断充实可以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员工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诸如部门岗位轮换、灵活的工作任务和"拜师学艺"等方式。
可信赖的领导。员工们通常希望在他们信赖的领导手下工作。什么样的领导是可以信赖的呢?可信赖的领导应是具备技术背景又超脱于技术之外的管理者。他应当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像员工的"教练"和"导师"一样,在企业内部倡导鼓励冒险和创新的氛围和企业文化。
灵活性和信任感。企业员工希望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只要他们能完成公司的任务,公司应给予他们这个自由。企业应充分信任他的员工不需要在经理的监视下也能按时完成工作,并能很好地平衡其个人生活和工作。
所有者身份。IT企业员工们希望得到公司的股份,以分享公司的剩余利润。企业可以通过授予股票期权或将员工的薪酬与公司、部门或项目的业绩相联系。没有作出员工股权安排的企业可以通过给予员工业务授权的方式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联在一起。给予员工所有者身份也可以以另外方式进行,如授予员工自治权、尊重他们和认可他们的工作成绩等。
沟通。企业员工希望不断地与他们的经理交流沟通,他们也希望他们的贡献能被认可。他们乐于与公司内的其他员工打交道。他们不想等到被提拔到主管层以后才与公司内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群进行沟通。此类沟通可以是高级管理层与员工间的例会,也可以是"技术集市"。员工在这种小型的"集市"上,可以将他们的项目和创意展示给高级管理层。
自由地发挥创造。企业员工渴望能够在工作中自由地展示他们的才华,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意味着领导不应告诉员工去做什么,而是在员工"迷途"时给予支持和指导。
愉快的工作环境。IT企业员工希望有愉快的工作环境,如便装、优良的办公设备、舒适的就餐和体育锻炼空间等。企业也可选择向他们提供免费饮料和午餐。
灵活的福利计划。自助餐形式的福利计划使员工可以从一系列的福利中选择最佳方式。公司可以为每位员工提供同样的基本福利计划,如医疗保险和休假等,但允许专业技术人员从附加的福利中进行选择,如每年他们可自主选择参加一次专业会议,费用由公司承担,或者更多的休假时间及向他们发放周末旅游的优惠券等。
系统公正的评价体系是有效激励的保证
任何一个办得好的企业,它的管理人员所以能尽到管理责任,主要是因为它对管理人员能及时地和公正进行评价,同时,又有此评价的依据,对他们作出恰当的奖励或惩处。凡是这样做的公司,它的各级管理人员就能尽到自己的管理责任,他们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有上进心。他们很自然地在工作中展开了竞赛。久而久之,在该公司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传统习惯:以上进为荣,以消极平庸为辱。这种优良传统的形成,是企业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是财运亨通,年年赚钱的基础。
但是,要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出正确有评价,必须有一整套的评价制度和方法。在美国和欧美各大公司中,往往要聘请心理学专家来主管对各个人的评价工作。
对一名管理人员的评价,必须是全面的和系统的。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切忌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不要草率地根据一、两件事就对某个管理人员的品质、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作出判断。对一个人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检验和比较。
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听其言,观其行。要把他所作出的实际工作成绩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在一家公司里,首先要看他有工作是否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则否有助于公司完成它的目标。公司要特别防备那些只会说而不会做的人。要奖励那些埋头苦干和认真负责的人。
在有些公司里,经常有些只会奉承阿臾,但又无实际工作能力的人。这种人,为了使公司重用自己,有时不惜吹牛说谎,诽谤别的优秀管理人员。公司应该防范他们升任高职,因为提升了这些人凡等于惩罚了那些真正一心为公司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只会说花言巧语,但无实际能力的人,往往兼有说谎和诽谤别人的品质。因为他们自己既无实际工作能力,又想要获取要职,其唯一有出路便只能是说谎或诽谤别人。一间公司若纵容这些人,就等于用一堆垃圾堵塞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通道。因为让这种人担任管理职务,他属下或与之平行的人,就不能发挥作用,甚至会因此而埋没人才。
经常看到有些公司,由于用人不当,把那些只会说而不会做有人提拔到重要的管理职务上,造成公司内真正能干的人不安心工作,甚至纷纷要求离职。最后,使公司里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说空话的作风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也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等于抽掉了公司的灵魂和活力,最终发将使公司亏损甚至破产。
评价和估计一个人,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呢?是他的优点还是他的缺点?是他的成功之处还是他的失败之处?当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众所周知,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人。重点是所要寻找的优点,必须是公司所欠缺的、因而也是最急需的那种优点。比如,公司里技术人员齐全,原料充足,惟缺有组织能力的经理。这时,我们所选择的经理人应该是有很强组织能力、有丰富的组织工作经验的人。假如,这家公司的生产、原料供应等都很好惟缺乏有销售能力的经理去推销产品,就要选择在推销产品方面有能力和有经验的人出任销售部经理。只要具备了我们所需要的优点,即使有其他缺点,也可以不影响对他的选用。在使用过程中,要使人尽其所长。我们选用一个人,主要是使他发挥自己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只要不影响到工作,不影响到别人发挥积极性,就不发求之过严。
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是相对的,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要发生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企业的管理组织的宗旨是要创造条件,发挥和级管理人员的优点,并尽可能地抑制其缺点。
经营管理人员应该是主动工作和认真负责的,而不是像机器那样只是听人使唤。越是高级的和高层次的管理人员,越应该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管理道德。那些旨在满足达到低水平目标的经理和管理人员,那些屡犯错误、消极疲沓的管理人员必须撒换职务,他必须离职,或者免职。
篇5
摘要:介绍了传统定额报价的缺点及改革,分析了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法和做法,给出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定额计价的比较。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建筑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对新材料、新产品使用较多的建筑,传统的定额估价表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投标竞争报价的要求,再加上我国为了和国际工程招标接轨以及在工程造价体制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充分说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估价表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本文分别就传统定额报价与工程量清单报价的2种报价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传统定额报价的缺点及改革
1.1传统定额报价的招标方式及缺点
传统定额报价的招标一般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主要的招标方式有“施工图预算招标”、“部分子项招标选定施工单位”、“综合费率招标”等。从运作的实际效果看,上述的传统招标方式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1)招标工作需要在施工图设计全面完成后进行,这对工程规模大、出图周期长、进度要求急的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开工时间严重滞后,加长了基本建设的投资所占用时间;而采用部分子项目招标确定施工单位或进行费率招标等方法,虽可解决开工时间问题,但不能有效控制工程投资,也不容易控制工程质量,同时难以体现出承建商的综合技术实力,工程的结算难度也比较大。
(2)传统招标方式采用“量价合一”的定额记价方法作为编制标底的依据,不能将工程实体消耗和施工技术等其他消耗分离开来,投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优势难以体现,且在价格和取费方面未考虑市场竞争因素。同时,评标定标受标底有效范围的限制,往往会将有竞争力的报价视为废标。
即使是工程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方案选择性大的项目也如此,这会误导投标单位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使投标价更靠近标底的“预算竞赛”上来,形成了一种投标报价要看预算员的本事,另外所有能参加投标的承建商都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的搞到标底的大概范围,从而难以体现综合实力的竞争。此外,招标、投标多家单位均要重复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论文
1.2传统定额报价的改革
现行的建筑产品定价方式仍然是沿袭计划经济的工程造价制度,实行统一的“量、价、费”,市场经济条件下就要改变现行的定额管理模式,按“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思路进行改革。定额只规定人工、材料、机械在不同类型工程中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确定的各自消耗量,至于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单价由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条件和自有的库存物质自行确定。费用的计算程序统一规定,但不规定费率,由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的需要而定。在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国家颁布的概算定额、费用标准,也无相对统一的建筑安装工程单价,而是由负责编制预算的设计单位、承包商和预算师组织,自行整理资料或在工程所在地经调查测算后得出资料,但业主对工程造价控制得很严,工程造价最后还是要由业主确定。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将定额改“定”为“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定价因素中的价、费全部放开,定额的作用不再是指令性标准而是指导性依据,作为国家或基建单位预测、控制工程造价的参考。改革传统定额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执行。
(1)竟争性的费率。将施工管理费利润、远地施工增加费等由法定指令性费率转为竞争性费率,以促进施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
(2)“量”、“价”分离。定额消费是科学测算得出的。目前应作为国家和部门的法规。人、机、料的价格要与消耗量相分离,以市场价和指导价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
(3)实物消耗量与施工手段消耗量分离。定额规定实物消耗量是统一的、不变的,而施工手段消耗量是不同施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的体现。
(4)原材料的费用和运杂费、采保费分离。材料原价可综合计算,运杂费、采保费因企业而异。
(5)施工现场发生费与企业经营费分离。调整费用定额中的项目,其直接费为现场费用,间接费为企业经营费,两费分离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法和做法
2.1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基本方法
自“量价合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过渡,这一我国当前建设工程计价改革的基本方针,促使从以往预算定额的“量价不分(或叫量价难分)、预算价格滞后”处着想,由技术测定严谨、变化相对平稳的基础定额的“量”因素,向受时间、地点、供求影响较大、并反映市场、竞争及交换的综合价格的“价”因素方向思索,在维护定额科学管理数据“量”的基础上,在保障并强化定额工时台班消耗的科学化、施工操作的标准化、物化劳动消耗的合理化的前提下,使原预算定额单位工程中的“价”因素,即价、费脱离计划性、指令性特征,放还于分项专业工程中“价”的供求交换及“费”的市场竞争性质。
工程量清单招标是由招标单位提供统一的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文件,投标单位以此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并根据现行计价定额,结合本身特点,考虑可竞争的现场费用、技术措施费用及所承担的风险,最终确定单价和总价进行投标。这是国际上普遍通行的招标方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与国际通用的工程合同文本、工程管理模式等都是相配套的。因此,在我国积极试行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大胆探索合理低价中标,符合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
2.2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方法的基本做法
(1)招标单位在工程方案、初步设计或部分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即可委托标底编制单位或招标单位按照当地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单位工程为对象,计算并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应附有关的施工内容说明),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发放给各投标单位。其工程量清单的粗线程度、准确程度取决于工程的设计深度及编制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在工程量清单招标式中,工程量清单的作用:一是为投标者提供一个共同的投标基础,使所有的投标者都能在同一份工程量清单下报价。二是便于评标定标,比选价格;因为所有的投标单位不存在量差,只有价差;三是在进行工程进度款支付过程中较方便,即完成的实物量乘以中标的该项目单价;四是便于进行合同总价调整,也是工程结算的依据。
(2)标底编制单位按工程量清单计算直接费,并进行工料分析,然后按现行定额或招标单位拟定的工、料、机价格和取费标准、取费程序及其他条件计算综合单价和完成该项工程内容所需的所有费用,即包括直接费、间接费、材料价差、利润、税金等和综合单价合计价,最后汇总成标底。实际招标中,根据投标单位的报价能力和水平,对分部分项工程中每一子项的单价也可仅列直接费,而材料调差、取费等则以单项工程统一计算。但材料价格、取费标准应同时确定并明确以后不再调整,相应投标单位的报价表也应按相同办法报价。
(3)投标单位根据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实力和竞争所采取的优惠条件,评估施工期间所要承担的价格、取费等风险,提出有竞争力的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合计价、总报价及相关材料进行报价。
(4)在项目投标文件或施工承包合同中,规定中标单位投标的综合单价在结算时不作调整,而当实际施工的工程量与原提供的工程量相比较,出人超过一定范围时,可以按实调整,即量调价不调。对于不可预见的工程施工内容,可进行虚拟工程量招标单价或明确结算时补充综合单价的确定原则。
三、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定额计价的比较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可以将各种经济、技术、质量、进度、风险等因素充分细化并体现在综合单价的确定上;可以依据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代替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便于工程管理和工程计量。与传统定额报价的招标方式相比,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法具有以下优点。
(1)符合我国招标投标法的各项规定,符合我国当前工程造价体制改革“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大原则,真正实现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决定工程造价。
(2)在工程方案、初步设计完成后,施工图设计之前即可进行招标投标工作,使开工时间提前,有利于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相应提高投资效益。
(3)有利于业主在极限竞争状态下获得最合理的工程造价。由于投标单位不必计算工程量,可以减少投标标底的偶然性技术误差,让投标企业有足够的余地选择合理标价的下浮幅度,充分挖掘投标施工企业的管理潜能。同时,也增加了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企业的中标机会,更能体现招标投标宗旨。此外,通过极限竞争,按照工程量招标确定的中标价格,在不提高设计标准的情况下与最终结算价是基本一致的,这样可为建设单位的工程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投资依据。
(4)有利于中标企业精心组织施工,控制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中标后,中标企业可以根据中标价及投标文件中的承诺,通过对单位工程成本、利润进行分析,统筹考虑、精心选择施工方案;根据企业定额或劳动定额合理确定人工、材料、施工机械要素的投人与配置,优化组合,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等,以便更好的履行承诺,抓好工程质量和合理缩短工期。
(5)有利于控制工程索赔,抓好合同管理。在传统定额报价的招标式中,施工单位“低报价、高索赔”的策略屡见不鲜。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技术措施费用及价格、取费调整是索赔的主要内容。而且也不便于建设单位的现场管理。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中,由于单项工程的综合单价不因施工数量变化、施工难易不同、施工技术措施差异、价格及取费变化而调整,这就消除了施工单位不合理索赔的可能,也为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提供了清晰便利的管理依据。
篇6
关键词:室内;采暖系统;节能;应用
Abstract: the level of household metering heating system application will enter a more and more wide, the application of mass in the life, and people's real life. The heating system design, planning reasonable, can not only realize a better system to control and management fees, and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ting, improve property management level, also improve heating social efficiency 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better service for the custom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indoor heating system energy saving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indoor; Heating system; Energy sav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供热收费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即热用户向供热企业缴纳热费,“热”的使用也变得商业化,“热”是商品的观点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老式住宅的室内采暖系统基本上都采用单管垂直系统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方案虽然有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因而造成能源的浪费和收费困难。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增强,用户对供热系统的节能越来越关注,传统落后的供暖设计方案既不科学又不合理,尽管现规范及统一技术措施要求垂直系统要采用跨越式,使每组散热器能够调控但仍不能适应用户的计量收费要求,必须进行分户计量供暖的改革。
一、传统采暖系统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1、 原采暖系统的缺点
(1) 缺乏独立调节能力
单管垂直采暖系统是将热水先供到住宅楼的顶层,然后依次向下分至各用户,热水在流经各层换热器的同时,也造成了各层热用户散热器的进出水温度不同,从而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也不同,国家标准《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GB/T 13754-1992)规定:散热器传热系数K值的实验结果整理成K=f(t)的函数关系式:K=a(t )b=a(tpj-tn)b [W/(m2.℃)]
式中:K----在实验条件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a、b---由实验确定的系数;
t----散热器与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差,℃
也就是通常说的散热温差。t=tpj-tn ℃
Tpj----散热器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的算术平均温度;℃
tn-----室内设计温度;℃
根据公式,就不难看出散热器传热系数K值的变化,底层散热器的K值最小。尽管设计人考虑温降造成的散热温差的影响,但与实际工况的散热温差相差很大。举例:设计采用的供回水温度是95℃-70℃;而实际运行工况却为70℃-55℃左右,远远偏离设计工况,在这样的供回水温度下,散热器传热系数K值会大打折扣,散热器平均水温与散热温差小的底层尤其严重。因此造成顶层过热、底层过冷的垂直失调现象。顶层用户过热时只能通过打开门窗的方式来放走热量以降低室内温度,这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如果采用调节阀门开度来降低室温,那么底层会出现不热现象。因此,该系统缺乏独立调节能力,无法改善和满足热用户的热舒适性要求。
(2)维修时浪费能源
单管垂直式采暖系统,是以一个单元(或一幢楼)为整体的循环系统。如果该系统有一处设施漏水或堵塞,整个系统将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当某一层住户无人在家时,其上下一串住户均受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住宅楼停供;而且在维修时会造成大量热水的浪费,甚至会出现供水管冻裂等严重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3)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原室内采暖系统均使用镀锌管,由于与当地水质的酸碱度、硬度和管材的材质有关,一般在3-5年就锈蚀严重,出现跑冒滴漏现象,需重新更换,这就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使用Na+交换器、二次热网补冷凝水、添加YZ-101防腐阻垢剂等,均未收到理想效果。
(4)闲置住宅的能源浪费
由于室内采暖系统是单管串联式,所以每层 每户住宅必须用热,
否则该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 如出现有些用户不想用热或者有些住宅长
期闲置,在无热计量装置计费收费的前提下,人们主动调控的意识很淡薄,这就必然导致能源的浪费 目前在一些非采暖且又在发展小区采暖的地区,此种现象十分突出。
(5) 收费困难、管理困难
原先的供暖收费都是由业主到收费地点缴费,但是,对于一些家庭较贫困、暖气不热、住宅闲置等现象,收费问题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每年都有扯皮、打架等现象发生,如果要停止个别用户的供暖,可能影响到整个住宅楼停供,如果不采取措施,就造成能源的浪费,给物业管理和收费带来困难,给企业带来亏损。
二、分户计量的发展前景及控制原理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的特点是对每个采暖用户进行单独控制,即一户一表制,可以单独对用户进行调节 关断 计量,不会影响其他用户。 达到分户计量目的的根本方法是对用户独立系统的控制,具体做法是在每户供水入口处设置热表及散热器上安设调节阀 。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大致有单管制采暖系统 双管制采暖系统
1、单管制采暖系统
(1)单管水平串联系统
单管水平串联系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采暖系统 其做法是在每个住宅单元设置一个总的供回水系统(称为大系统),每层用户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 总供回水立管管井设在靠楼梯的橱卫处,每层供回水接在大系统上(每层只装一户),在小系统出入口管道上加调节关断阀门及热计量表,以便分户计量热费 此系统的优点是:单管串联系统水力稳定性比较好;竖向无穿楼层的立管,不影响墙面装修;缺点是:不能分室控制温度;每组散热器均须设冷风阀;管线过门 阳台须处理
篇7
[关键词] 商标专用权 贸易 使用 注册
商标是人们在贸易活动中在商品上使用的标志(记号)。现代意义上的商标只有一百多年。目前,商标专用权的取得主要靠两种途径:“使用”和“注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已承认这两种途径均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并依此而产生了不同的商标保护制度。大致讲,世界上曾经存在四种商标专用权制度。
一、靠“使用”获得商标专用权的制度
这是比较原始的商标保护制度。在19世纪之前(具体讲,即 1857年法国颁布第一部注册商标法之前),商标的使用人在贸易活动中就一种或多种商品建立起了自己的信誉,用户一见到有关商标,就会凭经验识别出自己所满意的商品。如果其他经销人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同样的商标,则必然在市场上引起混淆,因此被禁止随便使用它。这样,商标通过使用,自然地产生了专有性质。那时并不需要进行什么手续,不需要通过一定管理机关审查、批准这种专有权。但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商品经营者越来越多,而真正能在贸易活动中建立起信誉的并不是全部,甚至不占多数。况且,建立信誉还需要一定时间。
二、不注册使用与注册并行,两条途径均可获专用权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从原始商标保护制中发展起来的,又多少留有前者的痕迹,它以英国为典型。这种制度与美国式的保护制度相近,但又更强调在保护注册商标的同时,以普通法及衡平法对未注册、但已有市场信誉的商标,通过反向假冒(Passing-off)的途径,承认其专用权。
按照上述1、2两种制度,就可能产生两个以上的、在不同地区持有相同商标的人。获得注册的人,一般无权排斥原使用而未注册的人在原贸易活动范围内继续使用其商标。这两种类型商标保护的共同缺点是:国家的商标管理机关不可能对全国现存的、有效的商标进行全面统计,因此不可能向新的商标使用人或注册申请人提供可靠的意见,以便在选择文字、图案时避免与其他人相冲突。在这两种制度下,很大一部分商标的专用权实际并不“专”。
实行第2种制度的国家,除英联邦的大多数国家外,还有个别大陆法系国家。
三、先注册、后使用的制度
这种制度也称“全面注册制”或“强制注册制”。实行它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管理。这是典型计划经济的反映。它以前苏联现行的《商标条例》为代表。我国1963年的商标条例也属于这一类。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国家商标管理机关便于全面管理;缺点是管得太死。前苏联解体及东欧集团不复存在之后,这种制度已趋于消亡。
四、不注册使用与注册使用并行,仅注册才能产生专用权的制度
这种制度既摆脱了原始商标保护制度不可靠、专用权不专的缺点,又保留了其方便某些厂商的优点。它为那些不打算长期经销某种商品的厂商,或不打算在很广的地域内从事贸易活动的厂商,留下了不注册而使用商标的余地。这样也免除了管理机关无休止地受理和撤销某些短期使用的商标的麻烦。同时,按照这种制度,只有获得了注册的商标使用人才享有专用权,才有权排斥其他人在同类商品上使用相同或相近的商标,也才有权对侵权活动。法国现行商标法是这一类制度的典型。
我国1982年颁布的商标法,实行的是第4 种保护制度。这种制度既保证了多数企业的商标专用权,又不妨碍中、小企业,尤其是村镇企业短时使用某些商标。这无疑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利的。
现在,我国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业者,一般均可以根据自己经营商品的范围、经营时间的长短等,决定所使用的商标是否需要取得专用权。如果认为需要,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但对此有两个例外:
第一,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某些商品,就必须先注册,才能在商品上使用。《商标法》第6条规定:“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在市场销售。”我国规定必须注册的商品包括人用药品、烟草制品(包括雪茄烟)等。这些商品对国家经济(如税收等)或对人民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必须采取商标强制注册,申请药品使用的商标的注册,还必须附送有关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局批准生产有关药品的证明文件,以加强宏观管理和监督。这可以看作是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保留的“强制注册制”。这种有限的保留,不会妨碍搞活经济,又有利于工商管理机关和消费者监督利润很高的卷烟生产厂家和直接关系人民生命与健康的药品生产厂家。
第二,为了维护我国商品出口厂家及国家的利益,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着出口商品所用的商标必须注册的规定。这项规定在1982年的商标法实施后继续有效。出口商品的商标在国内先注册,有助于出口商品厂家在其他巴黎公约成员国享有注册优先权。此外,在有些要求商标先在贸易活动中“使用”,而后才能给予注册的国家,均把商标在本国注册视为“已在贸易活动中‘使用’”的证据。
参考文献:
[1]汪昌安: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经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
篇8
关键词: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综合评分法
现代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独立开展经济活动,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活动会和社会其他组织、个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购销单位都会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保障自身经济利益。企业的经营业绩,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经营活动产生的成果,能够综合反映企业在经营期间战略的选择,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经营业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四个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众多,但是大多数方法只考虑财务指标而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作用,综合评分法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给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有利于经济利益相关者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一、经营业绩评价综合评分法概念
综合评分法通过选择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效绩定性评价指标,根据各项业绩评价指标的标准值以及权数,计算各类业绩评价指标得分,计算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分数,确定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等级。
二、综合评分法评价指标的发展
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各种资源。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有关采购、生产、销售的计划主要听从政府的安排。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因此业绩评价在这个阶段不受重视,评价指标也很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社会公众开始把手中剩余的钱投资于企业。在这期间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研究开始盛行并逐渐发展、日臻完善。自1978年,效绩评价指标从以产值和上缴税为主要内容逐渐发展。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资委等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在运用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改,最终,国资委于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效绩评价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规定我国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由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组成,定量指标包括22个财务绩效指标,定性指标包括8个管理绩效指标。
财务定量指标主要用于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管理定性指标一般用来评价企业为完成既定经营目标,而在一定经营期间内所制定的企业战略和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否适当、合理。至此,企业效绩评价步入一个新阶段,形成的评价指标更加全面,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企业效绩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评价指标的选择
根据国资委于2006年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效绩评价实施细则》,我国企业综合效绩指标由22个财务绩效定量指标和8个管理绩效定性指标。分别从财务和分财务、定性和定量不同角度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四个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综合评分法评价
(一).综合评分法优点
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综合评分法具有合理、可比的优点,主要表现在:首先,在计算指标得分时,权数的运用使评标结果更准确。评价主体可以根据评价指标对其重要程度的不同确定各个指标不同的权数,从而有利于突出重点。其次,综合评分法引入非财务指标,防止单一财务指标评价结果的“货币性”,[10]可以使企业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风险意识的加强,从财务、非财务两个方面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另外,综合评分法引入经营增长状况的评价指标,避免企业的短期盈利,为长远做好打算。最后,综合评分法能够有效防止“低价”的不正当竞争。评价指标的多样性能够促使企业从多个方面改善绩效,防止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只采取“低价”战略。
(二).综合评分法缺点
同样,综合评分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首先,对不同评价主体而言评标指标的重要性不同,指标权数大小难以确定。各个评价主体进行业绩评价目的不同,因此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也会因评价人的不同有所不同,评标指标的权数确定起来比较复杂而且主观因素较大,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失真。[11]其次,评价权数的适用性有限。由于评价主体关注的重点不同,各类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评价权数的适用性就会受到限制。比如,现有政府公布的权数中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占有较大比重,而对于债权人而言,他们更加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不是盈利能力,因此评价权数的适用性受到一些限制。最后,评价专家“专业性”问题。通常评价组的专家是接受邀请临时组成的,他们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是十分了解,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充分熟悉待评价单位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其评价结果可能会失真,而且由于评委评价打分的主观性,如果没有对评委进行有效的约束,“人情标”就有可能出现。
(三)运用综合评分法时应注意问题
由于综合评分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主观因素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的可能性,因此在使用综合评分法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选取评价专家时应该选对企业比较了解的非关联专家。非关联专家与企业没有直接、间接的利益关系,评价过程比较客观、公正,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评价结果的人为因素;如果专家对企业比较了解,评价结果更加具有真实性。其次,为了避免“人情标”的出现,应该多选择几个有经验的专家,降低个别专家主观评价失真的影响;在进行评标打分时,评标委员会各成员应当独立地对每个指标进行评价、打分,相互间保密,不得串通或做任何标记,然后汇总每个评委的评分。(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峻.经营业绩评价方法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9.10:94-95
[2]李旭旦.广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J].商业经济文荟,2006.2:48-51
[3]陈友邦,张先治.财务分析[M],第5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7:261
[4]杨利云.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演进与展望[J].财会通讯,2011.8:24-25
篇9
为了对每个水利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经济分析,应拟定几个方案进行比较,然后选定其中最优的方案。拟定的各方案应具备下列的可比性:第一,研究的深度基本一致;第二,计算费用和效益的价格标准应当一致;第三,各比较方案的经济分析期(资金的时间价值)应当相同,如各方案的经济寿命不同,可采用各经济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共同的经济分析期,并采取相同的起始基准年;第四,采取同一的资金时间折算率。
各方案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相互独立的,甲乙方案可同时独立存在,选定甲方案并不妨碍选定乙方案,如资金充足也可同时选定甲乙两方案。二是互斥的,选定其中一个方案就不能选定其余方案。
二、水利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
水利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有所突破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
1. 政策不配套,管理体制不完善,发展机制不灵活,发展思路不开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几个水利产业政策文件,但由于贯彻执行难度较大,加上有的水利部门难以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圈子,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收效甚微。
2. 水利产业经济规模单一、档次低。我省水利产业经济规模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开发力度缺乏完整、长期的科学发展规划。水资源经营企业面临着资产不优、经营无门、财力薄弱的局面,经营的产品还没有形成强势,譬如供水、水利旅游等。
3. 资金短缺。一批水利项目亟待开发,但资金缺乏,同时也缺乏筹资策略,筹资数额远远跟不上需求,严重制约着项目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4. 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等等。水利系统造就了大批懂工程建设的人才,但经营管理人才屈指可数。更不能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这是造成水利经济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方法
进行工程(或方案)的经济评价,分析计算工程在经济寿命期(或计算期)内各年发生的费用与效益时,按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分为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即把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称为静态经济分析;把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称为动态经济分析。
1. 静态经济分析
所谓静态经济计算方法就是在投资、效益和年运行费用计算中不考虑其时间价值,方案的比较选择是建立在国家规定的标准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直观,使用比较方便,概念也比较清楚。但静态经济计算方法,由于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是静止的,不随时间而变化。实践证明,这种计算方法容易造成资金和物资的积压,增大基本建设投资,因此这种计算方法是有缺点的。
2. 动态经济分析
动态经济分析方法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进行动态经济分析时,必须明确工程项目基准年、经济计算期和报酬率等有关参数。
(1) 动态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①效益费用比法
效益费用比指的是工程效益(毛效益)和工程费用的比值,可以用经济计算期的总值,也可以用年折算值。
②净效益法
净效益指的是在经济计算期内,效益和费用的差值。可以用总值,也可以用年值折算。
③内部回收率法
内部回收率又称内部报酬率,是指某工程项目内在的回收投资的能力或内在的取得报酬的能力。也就是要计算出在什么利率下,该项工程在整个经济计算期内的效益现值,与该工程的全部费用现值相等,井可分析工程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④投资回收年限法
投资回收年限是指工程投资从建成到获得回收的年限。即工程基本建成后,各年累计折算效益等于累计折算费用的年限或各年累计折算净效益和累计折算投资相等所需的年限,通常可列表计算求得。
(2) 动态经济各种计算方法比较。
①效益费用比法概念清晰明确,很符合经济学理论。但这种方法应用于同一工程的不同规模方案比较时,不能单纯采用效益费用比,还必须同时计算增值效益费用比,才能作为方案选择的依据,比较麻烦。
②净效益法中的现值法,其概念明确、简单、容易理解,但在处理比较大的数字时,容易出现数字错误。而且它与方案的投资不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现值相等时,需要的投资可能大不相同。
净效益法中的年费用法和现值法差不多,两者只差一个固定乘数(A/P,i%,N)。可是其计算数字比现值法小许多,不易弄错。当比较方案经济计算期不相同、使用其他方法有困难时,年费用法仍可适用,这是本法的一个最大优点。
③内部回收率法的优点,是因为它不需要一个事先选好的折算率,回收率对于投资人来说,具有明确直观的意义,而其结果能与许多其它投资方式进行比较,在财务分析上和决定贷款利率取舍时,具有独特的优点。对于同一工程的不同规模(或不同保证率)的方案比较,要计算其增值回收率,比较麻烦,且易弄错。而且在方案选择前,必须先确定最小容许折算率,才能对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从而又失去它并不需要事先选好的折算率的最大优点。但是,这种方法在经济评价中,用于方案选定后,求出巳选定方案的经济回收率和财务回收率,还是十分有用的。
④投资回收年限法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概念清楚明确。这种方法对于上级领导部门决定方案取舍时,能提供一种清晰明确的概念。
四、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步骤
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分析,采用影子价格,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据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条件下,从项目财务角度分析,采用财务价格,计算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研究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应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项目经济评价应遵抓效益与费用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规定,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分为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评价各有其任务和作用。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社会)整体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财务评价是从项目财务核算单位的角度,分析测算项目的财务支出和收入,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着眼于考察社会为项目付出的费用和社会从项目获得的效益,故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的各种补贴等不作为项目的效益,各种税金等不作为项目的费用。财务评价是从项目财务核算单位的角度,确定项目实际的财务支出和收入,各种补贴等作为项目的财务收入,而交纳的各种税金等作为项目的支出。国民经济评价要分析、计算项目的间接费与间接效益,即外部效果。财务评价只计算项目的直接支出与收入。
五、经济分析的注意事项
1. 在经济分析(国民经济评价)方面,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经济类型,按照经济费用与经济效益计算的原则进行分析。对企业来说,由于项目规模或产品的特点,一些项目的外部效果不大或无法度量,使得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项目不做或不可能做经济分析。以前的投资项目由国家审批,价格也存在各种差异,项目论证侧重经济分析,经济分析结果的好坏,直接决定项目取舍,相对轻视了财务分析,在项目实际运行时因资金、入不敷出、无力偿债而搁浅、下马、甚至破产。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基本上不存在扭曲,大部分项目不再有必要做全面的经济分析,应该根据项目情况适当简化经济分析。有些项目可以做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果分析、风险分析、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要根据项目特点和要求选择分析内容,但所有项目必须做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2. 应根据建设项目决策工作不同阶段的要求确定经济分析的深度。项目规划、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经济分析可以适当简化,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分析,应该系统分析,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投资风险等进行全面的评价。
3. 建设项目经济分析的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建设期应参照项目建设合理的工期或项目的建设进度计划合理确定;运营期应根据项目特点参照项目的合理经济寿命确定。
六、项目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
经济分析所采用的费用和效益数据,在估计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应当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以了解各种因素(如投资、工期、效益等)的变动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估计可能承担的风险。不确定性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两种。
1. 敏感性分析
计算工程项目由于所估计的投资、工期和效益发生一定的误差所引起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如投资增加20%,对内部回收率或效益费用比的影响。可进行单因素的影响分析,也可进行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
篇10
关键词:佛堂古镇 现状及分析 开发模式及其优点
一、中国古镇建设主要开发模式现状及分析
目前,中国古镇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典范根据政府的参与程度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政府主导型,即政府运用掌握的城市规划审批权力对古镇旅游开发进行宏观的管理,开发资金的投入主要依赖地方财政,但是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引入相关的市场机制,对游客收取一定的费用,对具体的旅游开发项目不做具体的干预。丽江大研古镇旅游开发属于这种模式的代表,这种模式的适合于是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且传统风貌保存良好的古镇,缺点是过度商业化导致的文化冲击,人文丧失。二是经营权出让模式,即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旅游景点开发出来后,通过出让旅游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吸引投资商介入古镇旅游开发,由投资商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要对外融资,继续古镇旅游开发进程,政府只在行业宏观层面上对投资商进行管理,这一模式的代表是湖州南浔镇。这种模式的适合于旅游资源较丰富,具有较多的客源腹地但是政府缺乏足量的财政资金支撑用于古镇开发和建设的古镇,缺点同样会带来过度商业化,同时还伴随着政府主导权的丧失带来的古镇原真性的破坏。三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政府成立相应的旅游开发项目公司,相关资产以政府财政划拨的形式注入项目公司(或者以资产作价形式出资,拥有相应的股权),项目公司以政府组织注入的资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获得的资产用于古镇旅游项目的开发,所有者拥有项目公司相应的股权,绍兴乌镇即属于这一模式。该模式适合于旅游资源较丰富但是地理区位一般开发具有一点的难度的古镇,缺点是规划操作难度较大,市场化运作成本较高,需要政府的充分授权以保障开发的持续发展。
二、佛堂古镇开发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佛堂古镇开发从2001年开始,经过历时6年的规划论证到2008年正式启动建设,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但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保护开发计划因为种种因素行动缓慢且效率低下,处处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痕迹,与同期开发的绍兴乌镇、山东台儿庄古城相比进度明显落后,而且整个开发缺乏取舍,没有根据佛堂古镇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发方式与方向。原因在于:1.缺乏一套切实有效的历史城镇保护的管理机制,古镇的开发的模式和投资规模应该有一个持续的政策和长效的机制,这样可以减少人动带来的影响;2.古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度不足,如果古镇保护仅仅靠少数人的苦心运营是不够的,应该推行保护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公众参与体系、监督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宣传,提高全员的保护意识。3.市场化程度不足,古镇的开发建设需要多渠道投入,筹措资金走向市场化运作是一种探索,也是趋势,要让古镇所有者、使用者都能在古镇建设中收益,变包袱为摇钱树,才能自觉自愿的加入保护古镇建设中来。
三、佛堂古镇特色开发模式及其优点
佛堂古镇的建设发展现状不应该也不可能去刻意模仿成功的案例,因此在借鉴中寻找出一条符合佛堂古镇建设及小城市培育的特色道路,综合三种模式考量,可以选用政府参股不控股的项目公司下经营权转让模式。优势如下:1、政府对于规划具有高度的控制权,避免古镇商业化和过度开发;2、市场化下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通过社会资金控股的项目公司在经营上拥有主导权,既可以保证其开发积极性也可以保障公司所有者权益;3、这种模式不但没有给地方财政带来负担反而使地方财政大大受益;4、结合小城市培育创新投融资体制,通过BOT、BT模式依靠项目公司将整个佛堂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纳入到古镇旅游开发中去,有效带动小城市的发展,保证了政府和项目公司的双赢。
四、公司运作开发重点导向
(一) 佛堂老街。老街的开发模板是杭州的河坊街,但是要比河坊街更加突出地方特色和年代特色,因为义乌的国际商贸城已经能够满足游客对现代商品的所有需求。河坊街的商铺较为复杂,传统和现代兼而有之,而佛堂老街的商铺基本上看不出现代气息,力求仿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吸引力。对于其开发要力求恢复其清末民初甚至清朝时期的原貌。对古建筑进行立面维修的同时,还应将诸如电线等现代化设施进行适当的隐藏,而路灯设计成灯笼的形式,以追求最纯粹的古色古香。另外要对临街店铺进行甄选,重点经营传统商品(老街店铺现在多杂货店,成衣店,缺乏特色),例如红糖、南枣、火腿、酥饼、木工器具、东河肉饼等等,这些商品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同时也是古时佛堂或是义乌闻名的特产,所有各店铺均突出“古”和“商业”,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闹市街头。在商家的经营方式上,尽可能向古法靠拢,即用一些木质招牌,活着一些旗幡来吸引游客注意力,而在计算商品价格时,使用算盘等传统工具,商家身着长衫等古服饰,进一步浓郁整个老街的古商业氛围。同时尽最大可能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如古佛堂曾经发行过的锡币、邮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