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水资源;指标;载体

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部在全国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平遥是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该县成立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领导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联动分工,组建了县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作为常设的节水管理机构,收集整理了有针对性、较为完整的支撑证明资料,完成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技术评估。

1基本情况

平遥县位于太原盆地东南部,总面积为1260km2,其中山区面积574km2,丘陵区面积266km2,平川区面积420km2,整个县域东南高,西北低。辖9个乡,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73个行政村,394个自然村。总人口54.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2985万人,非农业人口15.9529万人。耕地面积438.93km2,有效灌溉面积378km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0km2,高效节水灌溉率为55.78%,2018年实际灌溉面积286.87km2。该县主要河流均属于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境内有汾河、惠济河、柳根河、瀴涧河、沙河、昌源河等,除汾河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降雨量415.5mm,年内分布相差悬殊,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这3个月内,将近占年降水量的70%。水资源总量8960万m3,人均水资源量165m3,不及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严重缺水界线,属于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县之一[1]。

2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的指标

2.1总体目标

完善以总量控制与用水定额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协调、部门联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体系。

2.2具体指标

用水总量制在10037万m3以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利用量明显提高。用水效率方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17.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为14.2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5。用水管理方面,完善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用水定额管理制度、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推行阶梯计价、非居民用水实行差别水价等。在水资源管控方面,开展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工业用水计量率为100%、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为86.7%,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8%。在载体建设方面,开展节水型企业建设、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及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在增强意识方面,经常开展节水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水情知识和节水知识,加强公众参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能力,70%以上的调查对象具有明显的节水意识。

3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节水宣传工作未常态化

节水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范围内开展,对县域内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大众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水主题日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应使节水宣传工作常态化,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工作中。

3.2节水管理制度体系不全

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部分,该县先后出台了多项节水政策制度,但尚未形成系统配套完善的节水管理体系,在部分环节仍需加强制度建设,需要在政府主导下,继续完善并执行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用水定额管理制度、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等,使取用水每个环节都有制度约束和政策引导。

3.3城镇生活用水管理薄弱

该县新建居民小区均使用了节水型用水器具,而老旧小区和老旧公共取水部门等取水设施陈旧,需在公共场所和居民家庭广泛开展节水器具推广工作,同时需进行老旧管网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3.4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不高

一方面煤矿矿坑排水利用率不高,矿井水对周围村庄河道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每日有近1000m3的污水被直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多数村庄生活污水随处溢流或在低洼地带聚结,生活污水靠蒸发的现象仍然存在,需要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并提高处理后的中水利用率。

3.5节水型载体建设未开始

该县节水载体建设是短板,没有充分发挥节水载体的示范带动作用,需要在县域范围内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提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整体水平,特别是提高公共管理机构和学校的节约用水管理水平。

4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的对策

4.1加强宣传提高群众节水意识

该县结合实际,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普及水利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爱惜水资源、水利设施的意识,节约用水意识,在“3·22世界水日”“12·4宪法宣传日”活动中,在《平遥古城报》刊登《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部分内容,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放宣传主题、标语、口号以及节约用水公益广告等,组织开展节约用水有奖知识竞赛,对该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到社区、学校等场所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教活动,为广大市民和学生们讲解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知识、日常节水常识和粘贴节水标识,进一步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在街道、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发放节水倡议书,提高广大市民的节水意识;在交通要道及高速路口投放大型固定节水宣传广告牌;设立水资源保护标志,在普洞岩溶水水源地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牌45块,在源神庙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牌51块,在9个乡政府所在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牌89块;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30%)、中小学生(占40%)、小区居民(占30%)等随机调查公众节水意识,问卷调查内容有节约用水是否必要、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是否有节水习惯、平时有哪些浪费水的行为等,95%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节约用水非常重要。

4.2完善各项节水管理制度

按照“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思路,印发了《平遥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平遥县节约用水“三同时”管理办法》《平遥县用水定额管理办法》《平遥县用水计量管理办法》《平遥县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载体认定等工作中,严格执行用水定额,近3年来上级部门在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中未发现不按规定定额用水的情况。并且明确在该县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以及扩建项目要全部实行水资源论证,并严格按照论证结论办理取水水许可,在县经济开发区内,将水资源论证列为“标准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使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土资源空间均衡相协调。开展水资源与节水监管百日行动,确定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监管重点对象,重点监管单位包括平遥县东源供水有限公司、平遥县乾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平遥县传康老母鸡食品研发有限公司、平遥县峰岩福利洗煤有限公司、山西汇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耀光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外贸平遥包装印刷造纸有限公司、平遥县金众煤焦有限责任公司8家用水单位。监管内容如下:对该县山丘区地下水超载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后的执行落实情况;未经批准擅自取水,包括未取得取水许可批复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未取得取水许可证擅自取水、取水许可证逾期未及时延续;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包括擅自转让取水权、擅自转让取水许可规定的取水水源、取水地点、取水量和取水用途等;未按规定安装取水计量设施,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运行不正常;计划用水管理、取用水台账、执行用水定额、超计划超定额取用水情况;开展节水评价,落实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情况;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山西实施方案》和《山西节水行动方案晋中实施细则》情况[2]。

4.3提升城镇用水管理水平

4.3.1改造城镇供水管网该县更新安装管道17.842km,分别是城中村改水工程,更换安装干坑村主管线0.96km、东达蒲村供水管线1.524km、十九街村干线1.014km,从根本上改善了城中村村民的饮水质量,彻底解决城中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达到城区供水全覆盖;紧跟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在城区范围内先后安装南三环供水管道0.3km,柳根路(西外环—兴平路)供水管道0.72km,滨河路供水管道1.324km,烟草宿舍、人行宿舍、聚源市场、圣临巷、育才路等庭院管网12km。将老旧灰铸铁供水管道全部更新为PE、PVC-O给水管材,并对供水区域进行合理细分区块,将原先的4个大区细分成68个分区,安装远传监测水表68块,实现了“公司、区域、用户”点、线、面三者结合的分区化管理,为掌握水量变化动态、科学控制管网漏损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推动居民节水奠定了基础。4.3.2控制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城乡供水公司加大巡检力度,建立智慧水务管控一体化平台,运用管网GIS、管网监测、DMA管理、客服营销系统对供水管网的流量、压力、用水状况、水表运行状态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利用手机APP可随时发现异常,并及时解决,利用爆管预警功能预防水漏。2018年抢修维修大小漏水点3075人次,及时有效地遏制了管网跑冒滴漏现象,降低了管网漏损率。当年供水量为491万m3,售水量为466万m3,漏损量为25万m3,管网漏损率为5.3%,低于8%的标准要求。4.3.3城镇供水实行阶梯水价与分类水价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到户,完成了“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改造工作,各级水量及应用水价为:一级水量为每人每月2.0m3及以下,水价为2.7元/m3;二级水量为每人每月2.01~4.0m3及以下,水价为4.05元/m3;三级水量为每人每月4.01m3以上,水价为8.1元/m3。非居民与特种用水实行分类水价,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与分类水价相结合办法,非居民用水价格为4.0元/m3,特种用水价格为30.0元/m3。

4.4提升工业用水计量管理水平

在工业用水方面,结合生产工艺流程,一方面抓好高耗水流程的节水技术改造,减小耗水量;另一方面抓好企业生产废水的处理回用,减少净取水量。工业企业除总水表外,用水车间和主要设备上全部分别装表计量,规范用水计量和统计工作,确保全县146家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率达100%。鼓励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清洁生产,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耀光煤电有限公司在水平衡测试的基础上,采用建设节约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用水在线监测,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节水管理水平,建成节水管理示范企业。

4.5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

在充分利用地表水、科学合理开采地下水的同时,建议县级政府制定颁布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加强对入河口和排污口的调查登记,对工业企业的污水全部实现在线监测,达标排放,鼓励可综合利用污水的企业开发利用煤矿矿坑排水和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等非常规水源。4.5.1充分利用煤矿矿坑排水该县拥有7座煤矿,每年有近100万m3的矿井排水,在利用煤矿矿坑排水方面,要引导煤化集团投资铺设引水管道,将平遥一矿、温家沟煤矿的矿坑排水引到段村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用于绿化,生产制冷的循环水系统,砖厂生产、农田灌溉等,综合利用矿排水,既能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又能保护煤矿周边的生态环境;鼓励峰岩集团利用所属的正和煤业矿井排水,投资铺设引水管道,经分级沉淀后,供集团各企业生产使用,一部分可供热电公司冷却塔用水,一部分经处理后可制作锅炉软化水,收集制作锅炉软化水排出的浓水和冷却塔排出的循环水后焦化公司可用于灭焦,1年可消耗矿井排水80万m3;建议加强对矿井排水利用的管理,安装计量设施,建立用水台账,依据国家水资源管理政策,依法执行水资源税的征缴及优惠制度。4.5.2提高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使用率平遥瑞思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后的中水一部分用于市政景观绿化用水,一部分作为山西省耀光煤电有限公司的生产用水,用作锅炉补给水及辅机循环冷却水的补水,剩余中水被排入汾河。根据2018年台账数据统计,2018年污水处理量为375.65万m3,其中工业用水65.48万m3,园林绿化用水12.7万m3,合计回用78.18万m3,中水回用率为20.81%。建议进一步加大开发利用中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力度,在农村地区兴建小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生态小区。

4.6创建节水载体

该县开展了节水载体建设,经过大力宣传、充分动员,相关单位积极申报,按照节水载体的评价标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对节水情况现场进行考察,评选结果为:重点用水行业规模以上节水型企业有4家,分别为山西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平遥县兴华煤焦有限公司、平遥一矿焦化有限公司和山西晋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率为50%;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有12家,分别为平遥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平遥县农业农村局、平遥县水利局、平遥县林业局、平遥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平遥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平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平遥县农村经济管理办公室、平遥县发展和改革局、平遥县统计局、平遥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山西省平遥中学,建成率为56%;节水型居民小区有2个,分别为康宁苑D区和秋雨小区二期,建成率为20%。对认定的节水载体,由县政府颁发节水型单位牌匾,并安排专项资金,将部分老旧用水器具更新改造为节水型器具,安装节水型智能水表60块、沟槽式感应节水器169套、小便池沟槽节水器92套、304不锈钢冲水箱196个、节水型水嘴630个、单蹲坑161个,有效促进了科学用水,发挥了节水用水的示范引领作用[3]。

5结语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实践中,持续完善机制体制,制定办法制度,淘汰高耗水工业,推进农业节水和公共节水,对地下水管理实行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然而,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的当下,需要持续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水平,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杨士荣,王瑞萍,李小牛.山西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7):40-45,59.

[2]赵洁琳.平遥县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水利科技,2020(3):50-52.

篇2

(一)以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为突破口,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结合全市水资源条件和用水需求,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和用水总量控制;同时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对全市规模以上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

(二)以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全面推行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建立起高效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协调与联动机制;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侧重企业用水工艺的改进和用水管理;推进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完成10余项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市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到75.8%;加快农业节水改造步伐,不断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积极开展节水宣传,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人心。

(三)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主线,强化纳污总量控制。我市于2008年全面启动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2010年被水利部正式列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通过规划的实施,综合运用污染治理、水资源调配等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城市健康发展,为构建“以松花江为纲,百里生态长廊带动两翼、北国和谐水系、一江三沟三河自然健康、地表水地下水兼顾、陆域与水域相呼应”的健康水生态系统奠定基础,为实施我市“北跃、南拓、中兴”战略提供支撑。

(四)加强立法,推进依法治水的进程。近年出台了《哈尔滨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哈尔滨市河道管理条例》、《哈尔滨市西泉眼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三部地方性法规和《哈尔滨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哈尔滨市滩涂管理办法》等地方性规章,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法制保障。

(五)加强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2009年组建了市水政监察局,采取流域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执法方式,实现了全市水政监察的统一管理。水政监察局成立后,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对阳明滩、金河湾等多处违章建筑进行了大规模强拆,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的非法采砂、违规私建、擅自排污等进行严查严惩,有力地打击了各种水事违法行为,综合执法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六)创新思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高起点谋划,在国内首次提出“以水定城”的理念并进行整体规划,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上升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排水保障工作。通过编制规划,对磨盘山、西泉眼、松花江及地下水等各类水源进行合理配置,保障供水需求;加大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力度,使之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二、科学谋划“十二五”,扎实做好近期工作“十二五”时期,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制度、创新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全面实现全市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法制化、制度化;深入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计划用水、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制度。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促进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增强城市供水能力,建立综合供水体系;开展西泉眼水库作为城市正式供水水源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争取早立项开工建设。

(三)深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深入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促进节约用水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四)进一步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管理,全面开展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大力推进河道整治,完成城区“三沟一河”综合治理任务;推进“北国水城”建设,加强松花江及其支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五)全面开展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依据《哈尔滨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在开展尚志市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覆盖全市范围的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提高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六)进一步完善水法规体系,健全水政监察执法体系。积极推进《哈尔滨市滩涂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立法工作,加快推进《哈尔滨市城市供水条例》、《哈尔滨市城市排水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使我市的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巡查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规范水事行为。加大执法投入,重拳打击非法采砂等涉水违法行为,确保水事秩序健康有序。

篇3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地势南高北低,三面为沙漠包围,国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全区国地面积全部属于黄河流域,黄河干流横贯北部,流程397公里。中部有清水河、苦水河等黄河一级支流,南部有泾河、葫芦河、祖厉河等二级支流。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89毫米,年蒸发量1250毫米,平均干旱指数达4.3。当地地表水资源量9.4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0.7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资源量28.5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1.6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21.53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的资源量1.5亿立方米,加上国家分配的黄河水指标可耗用40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1.5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696立方米。

按自然地理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北部引黄灌区面积占25%,当地水资源总量3.69亿立方米;中部干旱区面积占42%,当地水资源总量2.14亿立方米;南部山区面积占33%,当地水资源总量5.8亿立方米。引黄灌区由于引黄灌溉便利,用水总量占全区的90%以上。中部干旱带由于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严重,人均占有当地可利用水量仅51立方米,资源型、水质型和工程型缺水并存。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法规健全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从法律法规上保障管理力度。面对水资源的枯竭,自治区相继出台了《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和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区河流及湖泊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同时加大了水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在出台的《*节约用水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湿地保护条例》、《爱伊河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银川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意见》、《银川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银川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为了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减少地下水开采,银川市通过建设黄河水厂,利用黄河水替代工业企业自备井地下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去年以来,银川市对城镇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打桩界定,设立了水源地保护警示牌。

(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并重

一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完成了《自治区水资源综合规划》9项专题报告,开展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完成了《*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地表水功能区划》等报告。

二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建设。自治区政府十分重视城乡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加强水资源地保护和建设,并把开展以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作为10件为民办实事之首,进行了一些系列保障饮水安全专项活动。提出了保护措施,要求在2007年底前取缔了城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口,2008年底前关闭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所有污染源排污口。组织人员普查登记了全区195个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理“关口”前移。目前全区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基本符合标准。本着“优化优用”的原则,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用水秩序,合理配置地表水、地下水。利用现有水利工程体系,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和优化调度,保证城乡供水水量和水质,在地下水超采地区,不准开采地下水。

三是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从2005年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行动》以来,积极配合自治区人大专项行动,形成了区、市、县三级联查行动,水利、环保、监察、经委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工作机制。银川市实施了清洁能源行动计划,石嘴山市实施了碧水蓝天工程,吴忠市大力整治造纸废水,固原市加快治理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卫市积极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2007年全区cod排放量为13.7万吨,比上年削减2.07%。

四是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提高雨洪水资源利用率。以提高防洪能力,提高水资源效率及城市品位为主要目标,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整治靓化了唐徕渠穿银川市城区段。通过建设艾依河(青铜峡河西总排干)实施防洪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使防洪工程、排水工程与湿地保护系统联用,地表水综合利用与地下水有效补偿相结合,实现洪水、沟水、湿地资源化,变害为利,既变污染排水为清污分离,又有效利用了城市排水及雨洪水资源,恢复了湖泊湿地,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五是健全取水许可制度,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取水许可制度,至2007年底,全区发放取水许可证1100多户。2008年8月1日出台了《*回族自治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对2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新上项目水资源论证达到100%。

六是强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水环境监测部门于2008年6月4日深夜进行了*水环境历史上的第一次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和暴雨洪水测报应急综合演练。演练单位反应迅速、上报信息及时、数据准确,为今后实战中,做到为领导决策和相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降低水污染危害和损失打下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七是建立预警机制。建立了突发性水污染月报制度和快速反应应急机制,颁布了《自治区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制定了《*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处理决定》,大大提高了处理*重大污染事件快速反应能力。

(三)节约用水管理发展快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启动试点建设。自治区专门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确定节水型社会试点期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先期开展了综合试点工作,一是启动了灵武市、平罗县两个县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二是首府银川市开展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活动;三是启动了中卫市、海源县和灵武市三个节水型灌区示范区建设;四是启动了银川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五是初步完成了三个水权转换试点项目。

2、以水权转换为突破口,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按照黄委会批复的《*黄河水权转换总体规划》,一是制定了《*黄河水权转换实施意见》、《*黄河水权转换实施细则》和《*水权转换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二是将初始水权指标按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部门分配至各县市和灌区;三是加快试点项目节水工程建设,完成黄委会批复的三个水权转换试点项目,合同资金1.51亿元,并建成宁东供水工程向马莲台、灵州电厂和甲醇项目提供,有力支持了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四是开展了水权转换相关配套技术政策和专题研究,提高水权转换的科技含量;五是初步形成了“农业综合节水—水权有偿转换—工业高效用水”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3、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截至2007年,建成和正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15座,基本覆盖沿黄各市县,设计总处理能力68.5万吨/日,全区综合污水处理能力、集污管道总长、污水处理问量,2005年底比2000年分别增长633.3%、64.53%、215.8%。污水处理率达到62.4%,减少了污水直接排放黄河,使得黄河水质逐年好转,大武口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利用污水处理厂中水替代了原地下水源,有效保护节约了地下水资源。

4、改革水价和水费收取制度,促进各行各业节约用水。深化农村水费改革试点工作,实行“三位一体”的水管体制,“三费合一”的水价机制和“一费开票到户、一票收费到户”的水费收缴方式,自流灌区成立协会860家,注册率85%。2007年调整引黄自流灌区水价,农业用水由试点前的每立方米1.95分提高到2.45分,企事业用水水价整体标准比试点前提高了3-5倍,为每立方米2元,其中水资源费每立方米0.1元,水资源费征收率达到90%以上;银川市、石嘴山市推行了居民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的超定额加价政策,特殊行业超定额每立方米达到8.50元,有效地促进了各行业节约用水。

5、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田间节水。采取“以奖代补”政策,每年财政拿出近2000万元资金,调动全区开展声势浩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了灌排设施整治、中低产田改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设施农业供水工程建设和高效节水补灌等重点建设项目。

6、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完善节水型社会体制保障。全区共成立了17个水务局,5个地级市全部成立了水务局;相继成立宁东、太阳山、宁西水务公司,积极推进城市、工业和农业的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石嘴山市初步实现了工业、农业和生活统一供水,并实行供水、用水和排水的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3个水管单位开展了改革试点。

7、健全节水科技支撑,推进自主创新。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制度设计与专题研究》、《*水权转换价格体系研究》、《水权转换项目区节水监测分析》、《中石油*石化分公司工业综合节水示范》及《全区工业用水与节水研究》、《*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资源化研究》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课题研究。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同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为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与试点提供系统的科技支撑。

三、几点启示和想法

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关键是要把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转变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转变观念,按照市委“专业、认真、务实”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科学调度、优化利用、合理开采、节流与开源并重、依法行政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科技投入,继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各项水资源项目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水资源管理工作重点投入,为科学研究、优化调度、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性、完善性、永续利用性的工作,做好水资源开发、保护,湿地利用,城市环境绿化的长远发展规划。

(三)管理和保护并重,加强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我市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威胁是水质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资源型水资源的补给是我市被动性接受的,难以操控,今后的水资源潜力重点应放在城市节水和防止水质型缺水方面。怎样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生态绿化工作,是水利及环保、城建、绿化、环卫等部门的共同责任,应共同做好我市经济发展、生态绿化、资源和人文建设、城市规划联合协调执法机制,其中水资源管理重点做好水资源论证和节约用水工作。

篇4

关键词:水平衡测试;节约;管理

Abstract: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water balance test in water units in the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the city water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further to the national water-saving work achievements.

Key words:Water balance test; sav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P73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平衡测试是对用水单位进行科学管理行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为了全面推进水平衡测试工作向纵向发展,加快我市节水型企业、学校、宾馆、医院、机关的创建步伐,提高国家节水型城市载体覆盖率,苏州市按照《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苏州市节约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B/T12452-2008)、《工业企业用水管理导则》(GB/T27886-2011)、《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24789-2009)等技术标准,认真组织用水单位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精心组织

1、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平衡测试工作,为进一步强化水平衡测试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水务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节水办等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区水务局、经信委、财政局和区节水办为成员的水平衡测试领导小组,制定了《2012年度苏州市水平衡测试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度水平衡测试工作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各市(县)区上报2012-2015年度水平衡测试计划的通知》,明确了各责任区水平衡测试目标和任务,并签订责任状,实行年终目标考核制。为使水平衡测试工作顺利推进,结合国家节水型城市载体建设任务,先后组织召开了苏州市水平衡测试动员会、水平衡测试业务培训会、创建节水型学校动员会、创建节水型机关动员会、创建节水型宾馆动员会、苏州市水形势报告会等。并多次组织水平衡测试企业、学校、机关、宾馆、医院等节水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水平衡测试专项培训以及举办水平衡测试现场交流会等举措,使参加水平衡测试的培训人员了解水平衡测试重要意义和目的,掌握水平衡测试内容、步骤和方法,以及了解我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活的东方水城也面临着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的困境,自觉地投入到水平衡测试工作中去。通过大张旗鼓宣传发动培训,为水平衡测试工作进一步给人们透明化,明确化。

2、为提高水平衡测试工作质量,市水平衡测试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了水平衡测试工作会议,委托质检部门编制《苏州市水平衡测试工作大纲》、《苏州市节水型城市载体建设工作指南》等;并加强对水平衡测试机构的监管力度,实行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水平衡测试工作流程规范、水平衡测试数据核算方法、水平衡测试质量管理制度等。水平衡测试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现场主要测试人员要具备工程师以上的职称。同时建立项目时间进度、质量控制、现场抄表、用水设备工序水量测定、重复利用水计算、单位产品实测取水量等工作台账。

3、加强水平衡测试现场管理,现场测试需要被测试单位的配合,因此,检测机构和被检测单位双方首先须成立了水平衡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和水平衡测试技术小组,由双方分管领导负责统筹,和财务、生产、总务和测试机构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组成,双方明确责任和分工。水平衡测试工作成功与否,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测试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供排水管网测绘、计量设施安装、测试时段选择、测试边界的划分、工艺用水流程、各种类测试参数的确定等。水平衡测试能否正常进行,关健是各级水的计量仪表配备是否齐全和精确,如针对有些部位无法安装计量仪表的,可采用容积法或者超声波流量仪进行水量测定;其次要求各测试机构建立水量平衡、水质数据的采集档案,节水管理部门定期进行现场抽查核实。

4、构建水平衡测试项目招标和验收专家库。水平衡测试涉及到各个行业,各类工艺技术。为了做好水平衡测试验收工作,我们依托全市各类行业协会的专家和高校的科技人员以及长期从事节水管理的专家等,建立具有各种专业知识和实践背景的专家库,每次验收均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名单,体现水平衡测试验收的科学性、公平性、合理性,此举也促进了水平衡测试水平的提升。

二、苏州市区水平衡测试工作取得的成效

1、今年苏州市区已完成78家单位的水平衡测试工作,并通过专家验收,2007年至今,累计完成567家水平衡测试工作,年取水量50万立方米的用水大户基本覆盖;其中有349家企业、学校、宾馆、医院、机关创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8所省属高校被授予江苏省节水型高校。目前苏州市区国家节水型载体覆盖率超过25%。

2、通过水平衡测试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了苏州市城市再生水、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苏州市区目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6%。其中2011年金华盛纸业(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建成工艺废水再生利用项目,设计日回用水量7000立方米,吨纸耗水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苏州悦家超市有限公司万达店投资240.6多万元,建成了设计日回用水量40立方米的中水回用设施,用于景观、绿化、冲厕用水;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分公司新建项目配套建设150立方米雨水利用设施,用于绿化景观用水;苏州市第六中学结合水平衡测试投资26.5多万元,改造校园给水管网,使学校用水大幅下降,保障了学校正常教学用水;苏州市阳光城实验小学结合创建节水型学校活动,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水宣传,从小培养学生节水意识。

总之通过组织、宣传、资金、技术等各项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我市水平衡测试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今后工作展望

篇5

1.1思想认识不足,节水意识淡薄

基于上述水资源配置分析,当用水保证率提高时,菏泽市农业、工业、生态则将出现不同程度缺水状态,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菏泽市部分工业存在生产能力大于污染处理能力的问题,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工业年排放COD总量要达到1.25万t,加上城市生活污水,万福河、东鱼河、洙赵新河等3条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个别服务行业也存在水资源浪费、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从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来看,部分领导干部、取用水户、社会群体没有认识到人与水资源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仅仅把节水当成目前的权宜之计,没有认识到节水工程的长期性。部分领导干部、负责人对水资源管理制度了解不深,认识不全,个别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对制度理解不透彻,宣传方式不灵活、范围不广,执行力度不足。

1.2缺乏统一管理,开发过程紊乱

菏泽市属于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并存地区,菏泽地下水的浅层水苦咸,深层水氟化物偏高,整体地下水水质较差,因此只能以黄河水作为饮水水源,导致很多非法取水现象。比如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城区自备井必须全部关闭,但有些饭店、宾馆、洗浴中心等依然在使用私自设置的自备井,这种现象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而且增加了废水排放量。另一方面,菏泽市作为全国棉粮生产基地,对用土量的需求很高,加上一些需要泥土为原料的工业如烧窑等,导致河堤破坏严重,甚至部分河堤的外大堤已低于水面。减缓了水资源的流量,进而破坏了水工程的运行。水资源的开发管理中缺乏统一的工程规划,对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事先提出明确的应对措施,导致开发过程中出现影响整体工程进程的不良现象。

1.3法律政策欠缺,监管力度薄弱

目前,山东省水资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山东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山东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但是菏泽市相关的水资源政策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政策法规配套情况存在差异。部分法律法规偏于理论,实际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同部门出台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存在不衔接甚至冲突的情况。与水资源法律相关的配套的考核制度、激励奖惩制度、补偿制度等仍然不完善甚至缺失。没有相应的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导致水资源法律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生偏差,或者执行不足,缺乏足够的权威性,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4经济手段不力,宏观调控失衡

根椐山省135号令规定,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直接从地下或者河流、湖泊、水库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缴纳水资源费。农业灌溉、农村非经营性取水暂不征收水资源费。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也不缴纳水资源费。从河流、湖泊、水库中取水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自备水源0.30元/m3,公共供水0.20元/m3;从地下水取水的,自备水源0.55元/m3,公共供水0.45元/m3,微咸(劣质)水0.15元/m3,疏干、排水0.10元/m3。对于超采区内公共供水、自备水源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按当地地下水相应公共供水、自备水源征收标准的2倍征收。合理的价格是配置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从上述政府颁布的号令可以看出:由于水价成本核算不科学、不全面,造成了水价不合理、水价偏低的现实,导致了许多水资源浪费的情况,部分污水处理企业无力偿还贷款,甚至亏损,难以达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

2资源开发政府管理的对策

2.1提高节水意识,加强宣传力度

菏泽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认清本市现在的水资源形势,加大节水宣传工作的力度,加强自身以及群众、工业企业等群体的节水保水工作的责任心,减少生活用水的浪费,认识到水资源匮乏的严重性和节水保水的紧迫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建设一个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污染治理方面,坚持节约与治污并重,工业企业中着力宣传开源节流,节约水的使用量。严肃查处水污染防治违法行为。对执法不力、失职渎职的执法人员也要追究相应责任。政府还应积极引进、开发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工业用水的利用率,提高企业工业等治理污水的能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优化配置的目标。

2.2合理配置水源,统一规范管理

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规范管理首先要菏泽市政府要认识到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运用政府的权威明确划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协调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得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衔接有序,责任到位,角色明确。其次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学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逐步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7];最后是提高管理部门人员能力和水平。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做好设1期陈佳佳:区域水资源政府管理对策研究125施配备工作的同时,应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增强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本领,学习典型代表事迹和其他地区先进的制度和技术,对受训人员进行考察、考核和奖惩,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2.3完善法律政策,提高监管力度

菏泽市政府为完善水资源法规体系,使水资源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应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政策规范。水资源开发方面包括水能开发、水文工作管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利规划、水利建设资金、水管理体制、水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等;水资源利用方面包括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权转移等[8];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方面包括保护水质和水量、水生自然保护区保护,防止污染、枯竭、堵塞和过量开采,建立起完善的污染赔偿制度等;水行政执法方面要注重对水政监察执法队伍建设与管理和执法程序的公正公平,严格执行水行政执法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考察和监督管理。

2.4制定合理水价,发挥宏观手段

篇6

一、提高认识,增强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急迫感

我省是资源贫乏大省,我市同样也存在能源贫乏问题,所需能源90%以上要靠外地调入,同时,我市资源耗用量大,长期以来资源和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潜在能源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第一,我市人均资源能源储量少,耗量大。*年末,全市耕地资源总量252.7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51亩,低于世界公认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43亩的35.7%,而且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持续增长。*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达168.42万吨标煤,同比增长6.2%。而且我市远离能源资源产地,流通环节多,能源价格高于其他省、市。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省电力供应紧张和我市地方电源出力不足影响,我市在实施错锋用电的情况下,仍因超用省网负荷而被省中调命令实施错锋用电措施33次,涉及各县(市)区线路860条次,累计实际执行错锋负荷92.94万千瓦。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也已由季节性转变为全年性,并呈现电力、电量双缺的局面,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第二,我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平高、能效低。*年我市万元产值能耗1.1吨标煤,高于全省0.97吨标煤的平均水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410立方米;能源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2.84万吨,比*年增加4.51%,综合利用率为51.4%。

第三,资源的大量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全市废水排放量13779.34万吨,比*年增加14%。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27019.3吨。同时,大量使用煤、油等石化能源燃料,特别是含硫发电燃煤、燃油消费量持续上升,全市废气排放总量232.26亿标立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253.9吨,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影响加剧。目前,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20.24%。

因此,要充分认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立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对推进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资源节约活动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污染预防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为目的,以能源结构调整为切入口,坚持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抓好节能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积极推广工业节水、节油(代油)和洁净煤燃烧的技术示范,全面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坚持法规规范、规划指导、政策导向、机制创新、示范推动、信息服务、宣传培训和国际合作,为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力争到*年,我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5%,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耕地减少趋势得到遏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全省平均水平的0.92吨标准煤(当年价),节能率为4%。具体为:

节约用电:到*年节电1亿千瓦时(年平均节电0.35亿千瓦时),能源利用效率达到35%。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发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节约用水:到*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5%。其中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37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镇用水量160立方米;全市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750立方米。

节约用地:到*年,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山、湖、江、城”资源整合利用,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政策引导,完善土地储备机制,扩大土地储备总量,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力度,清理违规用地,加大力度处置闲置土地,促进土地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到*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其中粉煤灰、煤矸石的资源综合利用率达100%。

新型建筑材料:到*年,新型墙体材料约占墙材总用量的80%。

散装水泥:*年散装水泥供应量150万吨,散装率达到60%,节约综合经济效益0.75亿元。

环境资源:到*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

(三)基本要求: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看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扎扎实实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在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中,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要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中,按照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放在突出位置。同时,要探索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要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与资源节约相关的服务业;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执行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要与技术进步相结合。推进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是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要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相结合。优化电力生产调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以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大力节约用电。加大农业节水和城市节水力度,加大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节地措施。

三、落实措施,切实抓好资源节约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资源节约工作责任制。

市政府成立*市资源节约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经贸局、计划局、科技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农业局、国资委、环保局、广电局、统计局、法制局、总工会、团市委、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开展全市资源节约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负责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具体分工如下:

市经贸局:制定全市开展资源节约工作总体规划和工业节水、节能、综合利用工作意见,组织、协调全市清洁生产工作,定期公布我市重点耗能企业,负责资源节约日常综合、协调工作。

市计划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强调资源节约的重要性。负责制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综合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

市科技局:加大资源节约技术开发力度,推广成熟资源节约技术和工艺;负责组织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通过科普广泛宣传节电、节水常识。

市财政局: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资源节约工和的财政支持政策、措施。

市国土资源局:制定节约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市建设局:制定全市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推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及“禁实”工作;推动城市供水节水工作。

市市政管理局:推动城市公共照明节约用电和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工作。

市水利局:参照省行业用水定额,编制全市行业节约用水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市统计局:加强能源、水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工作,建立我市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公布我市资源节约相关数据;协助市经贸局做好重点企业节能监督工作。

市广电局:组织力量宣传报道资源节约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企业,及时曝光高耗能、过度浪费资源事例,配合开展资源节约公益宣传。

市教育局、农业局、国资委、环保局、法制局、总工会、团市委、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做好本单位和本系统资源节约活动的组织实施,配合推进全市资源节约工作。

(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增强全民资源节约的意识。

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年-*年分别以节电、节油、节水为主题,把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作为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重点。采取有效形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活动,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以及节约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转变利用资源的落后观念和不良习惯,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自觉参与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动,真正把节约资源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家和省有关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和推广科学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好方法、好典型,对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要加强舆论监督,及时予以曝光,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保护土地的良好风气。

做好资源节约的教育培训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及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将资源节约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中,制定培训规划,加强节约教育。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节能节水管理人员和重点用能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加强对节能节水执法监督人员和检测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资源节约的技术服务水平和执法监督水平。

(三)制订节约规划,落实激励政策,加强宏观指导。

各地、各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规划时,必须把资源节约、降低消耗列为重要内容。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科学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重点编制节能、节电、节水、资源综合利用、节约土地、节约森林资源等专项规划,提出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各专项规划要在今年11月底前报市资源节约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编制全市资源节约总体规划。各地要抓紧制定本地区资源节约活动方案,明确3年内的资源节约目标,使资源节约活动有重点、有措施、有效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各级引导对重大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改造项目的投资,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建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认真落实国家鼓励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要研究运用价格调节机制,促进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展。研究扶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并将节能、节水产品(设备)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各级政府要依据实际对资源节约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要启动和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搞好节能、节水产品认证,提高产品能效水平,引导用户和消费者选购节能、节水型产品。建立并完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和全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四)依靠技术进步,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遏制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破坏资源的企业。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按照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从体制、政策、机制、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低消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由专业资源节约综合评估,不符合资源节约产业政策要求的,坚持不予批准。

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信息化;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业发展,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通过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近期重点推广节电、节水、支流水改循环水、空冷、污水回用、凝结水回用、高效节能锅炉、风机、水泵、电动机及拖动系统优化技术;推广空调节电技术、绿色照明和高耗能行业能量系统优化技术;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技术和“零”排放、中水回用技术;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引导冶金、电力、建材、石化、造纸、纺织等高耗能、高耗水行业积极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新技术,带头降低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消耗。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实施“治污保洁工程”,确保空气、水源、噪声等环境质量达标。

清洁生产是一种将污染防治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的新的生产方式,其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通过全过程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全面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十大民心工程项目”中的治污保洁任务,根据《*市环保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措施配套,引导企业重视清洁生产,推进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今年重点抓好蓝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风华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通过省清洁生产企业验收,并以此带动其他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我市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继续抓好清洁生产队伍建设、清洁生产企业审核认定等工作,推进环保产业园区建设等。制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企业为基础、园区为平台,构筑循环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