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演讲的能力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升自己演讲的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管理者表达的历练,首先是要了解管理者语言的特点,任何知识都是只有理解了才能掌握。其次是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知识积累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表达历炼的过程中,重点是对几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把握。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片语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辱国”等等都彰显了身为管理者拥有卓越表达力的重要性。没有出色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就不可能进行出色的管理。
本课程为管理者介绍了一套合理有效的表达力训练方法,并详细讲解具体场景的表达技巧,构建起个人的语言魅力,使学员掌握到卓越有效的管理沟通技巧,出口成章的演讲与表达艺术!
课程目标:
克服当众表达的紧张胆怯心理,培养当众表达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提高运用口语自由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掌握在不同商务场合当众表达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冲破人际沟通的心理障碍,掌握和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掌握各种形式演讲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吸引力和逻辑性,达到敢讲、会讲、讲得好。
课程对象:
企业中高层经理
希望能够快速提升表达能力的企业管理者
希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表达力的社会人士
有意提高公众演讲水平的人士
课程精髓:
演讲表达的内容:人们通常认为,管理者良好的表达力是由于出众的表达,其实,卓越表达力的真正来源是之前的内容编排和逻辑思维的训练
演讲表达的方式: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可以产生天壤之别的效果,优秀的内容需要巧妙的构思和设计才能取得完美的呈现效果
演讲表达的呈现技巧:每个商务和职业场合都是管理者表演的舞台,如何将思想和内容准确无误的表述出来以取得最佳沟通效果,需要管理者掌握不同背景下的表达技巧
培训内容(标准课时14学时):
第一模块:管理者职业演讲表达力概述
主题导入——管理者的演讲与表达能力
1、 职业表达力与大众表达的区别
2、 管理者需要什么样的表达能力
3、 演练与点评:演讲表达能力测试
4、 职业表达力的训练方法和方向
5、 管理者表达有哪些特点
第二模块:演讲表达的基本呈现技巧
1、 一分钟主题演练——发现问题,找到目标
2、 演讲表达的经典结构——导入、主体、收结
3、 3分钟主题分享——建立结构
4、 如何进行压力转换?
5、 开场结尾8大问题
6、 7种导入快速破冰
7、 7种收结引发行动
8、 演讲者站坐走姿规范
9、 演讲语言运用技法5种
10、 演讲表情运用技法6种
11、 如何在演讲时表达自如?
12、 如何运用眼神传递信息?
13、 如何运用手势加强演讲效果?
14、 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现情理升华?
15、 如何让点评切中肯綮、精彩纷呈?
16、 如何选择自己的演讲风格?
17、 3分钟mini演讲演练
第三模块:演讲表达过程中的现场掌控技巧
1、 “破冰”的作用与方式、方法、技巧
2、 “互动”的方式方法和作用及功效
3、 “点评”的要领与技巧
4、 “控场”的要领与技巧
5、 “应变”的要领与技巧
6、 演讲时的提问技巧
7、 演讲时的应答技巧
8、 如何提高现场掌控能力
9、 3分钟mini呈现演练
第四模块:演讲内容与资料的编排制作技巧
1、 企业内部沟通的主要载体
2、 演讲稿的准备方法与技巧
3、 即兴 演讲的准备技巧
4、 报告资料的准备方法
5、 ppt的制作技巧
6、 需领导披阅的资料编排技巧
7、 思维导图的应用
第五模块:管理者即兴演讲的方法和技巧
1、 需要管理者即兴演讲的场景
2、 即兴演讲不“即兴”
3、 模拟演练与点评:特定场景的即兴表达训练
4、 即兴演讲需要掌握的8大要点
5、 即兴演讲的效果升华——完美深刻印象的形成
第六模块:专业演讲表达能力提升
1、 管理者演讲表达的要素
表达时的态度
改进演讲的措辞
注重演讲的台风与个性
2、 管理者不同场合表达的设计
主持会议、致颁奖或领奖辞
设计一个良好的开端
设法在中结束
3、 动人的谈吐:精英人物的标志之一
篇2
关键词: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小演讲 必要性
现代语文教学理论也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只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应着眼于语文素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课前演讲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被大量地运用在课堂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形式单一、过程随意、目标孤立、热闹有余,收获却不大的现象,如何提高课前演讲的有效性,笔者经过三年的有效实践和不断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通过这三分钟,让学生爱上了语文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现就这几年的探索,初探一下开展课前小演讲的有效性。
课前小演讲即每节课课前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发现语文、学习语文、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探索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2]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课前小演讲实施的有效性呢?
一、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课前小演讲
本人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发展水平分年级制定了三年的演讲计划。
七年级:自由演讲训练
学生刚迈进中学的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面对科目的增多难免有紧张,不知所措与羞涩之感,加之心智也尚未成熟,所以课前演讲只要求学生能站在讲台上,流利地演讲。形式上以自由演讲为主,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演讲,可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或是讲述典故、成语故事等,内容上在保证宣扬正能量,弘扬积极乐观情绪的基础上不加以限制。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在这一时期允许学生带稿上台,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敢于走上讲台,敢于表现自己。但不能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
八年级:鉴赏与品评训练
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此时已能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不畏惧,不怯场。在演讲的要求上,就应有所提升,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做到有话可说,还得会说,能说,敢说。因此这一时期的演讲以鉴赏和品评训练为主。鉴赏可以是名言警句鉴赏,可以古诗文鉴赏,或是美文鉴赏。品评可评时事热点,也可就精彩片断进行赏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带稿或是脱稿,稿子须是自己整理而成的框架或是简略提纲。实践证明,这样既保证了演讲的质量,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归纳和概括能力。
九年级:链接中考训练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毕业班的课前演讲可采用与中考考点相链接,既是演讲活动,又可备战中考,一举两得。形式上要求学生做到完全脱稿。在内容上,可让学生选择一些名言警句或是名人驿事进行讲述,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或是推荐优秀中考作文,点评习作中的亮点,学习他人之长,提高中考的写作能力。
二、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地开展课前小演讲
1.自由式:每天按号数安排一名学生进行演讲,内容自由选择,学生提前一天准备好演讲稿,教师提前进行审阅及修改。
2.话题式:由教师确定一个核心话题(如“诚信”“感恩”“宽容”等话题),让三两个学生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展开辩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求学生能做到自圆其说,观点鲜明。
3.辩论式:围绕社会热点(如见义勇为,你认同吗?),让学生自由选材,组稿,并分组进行辩论。教师提前一周做好布置工作,并进行有效地评价。锻炼学生口才的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4.鉴赏式: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或是经典文章中的精彩语段,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即兴式:让学生即兴选择演讲内容,天南地北地讲述,既调节了课堂气氛,也使演讲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三、勤于总结,鼓励赞赏地开展课前小演讲
教师可在演讲活动前下发评价标准(仅作参考)主要从演讲内容、演讲技巧、演讲效果、时间掌握及脱稿要求五部分对演讲选手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
借助此标准,让学生基本了解一次成功的演讲须具备哪些综合的要素。在每次演讲后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照此表客观地对每一个演讲者进行评分或点评。中学生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赞赏式的评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良好作用。教师适时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多用赞赏的眼光及语言去点评,发现每一个学生演讲中的亮点,或是精彩的题目,或是流畅的语言表达,或是愉悦的演讲气氛,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学生的自信心得到肯定,必将在以后的演讲中把闪光点发扬光大,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课前三分钟,语文十年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每位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每天课前的小演讲,日积月累,就一定能够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除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外,语文教师还可通过课堂上诵读,课后开展绕口令比赛,加强口头复述训练,举行“记者招待会”,倡导口头作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初中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有多彩的语言,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丰厚的人文,[3]有效地开展及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用语言艺术将学生带入语文的世界,相信,只需3分钟,一定能让您的学生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新标准》第4页总目标之第6条及第9条
篇3
1
做好演讲的准备
包括了解听众,熟悉主题和内容,搜集素材和资料,准备演讲稿,作适当的演练等。
2
选择优秀的演讲者
优秀的演讲者包括下述条件:(1)足够的权威性;(2)演讲者具有较强的语音能力和技巧:(3)演讲者的热情;(4)演讲者的理智与智慧;(5)演讲者的仪表状态
3
运用演讲艺术
包括开场白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立论的艺术,举例的艺术,反驳的艺术,幽默的艺术,鼓动的艺术,语音的艺术,表情动作的艺术等等,通过运用各种演讲艺术,使演讲具备两种力量:逻辑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
4
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会议桌之正中央,则会议的进行情况会变如何呢?恐怕会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会议冗长不休的感觉?因此,让自己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之处,不但能够提升听众对于演讲的关注,甚至具有增强演说者信赖度权威感的效果。
5
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6
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7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让听众觉得自己很不自信。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8
有关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tuxedo)、以及燕尾服为宜。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站出来演讲之际,你的服装、究竟带给对方何种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9
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
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10
篇4
通过演讲来介绍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日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无论是咨询公司,还是软件公司都以此作为敲门的销售手段,是每个工作人员的基本功。
对于软件公司,在销售活动中,大致的参与者按照角色可以分为几类:售前工程师需要能讲清楚软件的能力和公司的技术实力;销售需要向用户介绍解决方案的实际价值;而软件公司的领导,也要显示公司在行业中的远见和对用户的重视。
演讲成了传递这些信息的最常见的方式,当然,还有西装。
在进入项目服务阶段之后,项目实施中的各个角色,虽然不必每天西装革履,但各种类型的评审和汇报的确需要不断地演讲。
中文的“演讲”容易使人把注意力放在“演”上,从而给人以“假”的感觉,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演讲的东西都是骗人的!”
事实上,核心应该是“讲”:将自己的思路和要传递的信息表达出来。因而,英文中的“呈现”一词可能更贴切一些:这是一次把自己的优点和优势呈现出来的机会。
在一次精心安排并以演讲为主要方式的交流完成之后,听众的反应是对演讲效果的最终评判标准。
“你讲的内容就是我们想要的!”显然,演讲的效果很好。
“很先进的技术,我们的管理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只能说效果还不错。
“好像还是没明白我们该怎么做。”不妙。
“你们大概对我们还不太了解。”一定是演讲出了什么问题。
出现一些不太满意的反馈是正常的。但从中可以暴露出演讲者一方的一些问题,比如:
(1)只是介绍软件功能,没有联系到行业的实际;
(2)只是罗列了行业中使用软件的概况,没有介绍选择和使用软件的背景;
(3)只是说明了软件应用在某个企业的价值,而忽视了目标用户的想法和要求。
简单地说,演讲者不但要表达自己希望传递的信息,更要清楚听众希望听到什么。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于演讲者一方,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即不知道如何讲是合适的。较深一层的原因或许是“不能”,也就是行业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更深层次的原因大概是“不会”:不能完成基于分析和综合基础上的表达。最后,应该是“不敢”,即由于身份、角色和利益关系等缘故,不能畅所欲言。
所以,演讲和PPT是基本功,却也只是形式,听众需要听到的是演讲者对他们业务的理解和基于软件实现时的建议,其中部分内容会涉及到软件的功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软件功能都不是重点。
不少软硬件的工程师,善于介绍自己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却不善于和用户业务联系起来。例如:可以清楚地介绍一个功能,一步一步如何应用,但不知道这个功能原本是为哪个用户开发的?该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该功能是在哪种场合使用?
说到底,除了那些专注于开发的软件工程师之外,所有面向用户的软件从业者也都是一种顾问。
掌握软件的能力、并具有分析业务的能力,把业务需求映射为软件功能的实现,这是软件顾问的强项。既使自己能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行业顾问,又区别于软件开发者和专业工程师。
具体来说,与战略的、务虚的或者专注业务流程的服务型顾问不同,软件顾问是产品型顾问,必须向用户交付可应用的软件系统――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高高在上和虚无缥缈是不可行的;也与软件开发者不同,交付的软件是针对某个特定企业和用户而专门裁剪和定制的,其中实现了用户的业务逻辑,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万金油,价值上稍逊。
从工程师转变为顾问,当然需要补充某个行业的知识和经验。然而,大可不必被这个要求吓到了。这个转变可以从小处、细节处开始,因而实际并不困难,只要稍加用心即可。
(1)首先,在接触用户之前,需要对用户的行业和业务有所了解。
(2)理解用户的想法。接触用户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利用正式的会议、以及个别部门和人员的访谈,了解用户的业务运作实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分析用户的需求和计划,区分“想要的”和“需要的”,区分软件可实现的部分以及需要业务流程来应对的部分。
(4)结合自己软件的特点,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分析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5)向用户讲解自己建议,听取用户的意见、回答问题和质询,优化和调整软件实现方案。
对于软件工程师,能想到在与用户会面之前,应该充分了解用户的背景,该工程师可以说已经是入门的顾问了。因为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可获得的信息如何少,都不应该成为跳过这一步的借口。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是:浏览用户的公司网站、新闻以及高层的讲话,可大概地知道用户企业在做什么?想做什么?
有经验的顾问,会认真听取用户的想法和意见。然而,现实的困难是:用户提供的时间和信息不见得足够,尤其是双方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努力使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和信息中抓住核心问题,是对顾问的挑战。
成熟的顾问会“敢于挑战”用户的想法――当然是建立在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并要注意技巧,这其中的原因就是顾问界常说的一句话“想要的不一定是需要的”。
如同人们日常交流一样,多数人愿意谈论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谈论自己为什么需要。挖掘“为什么”,是成熟顾问的标志,也正是基于对“为什么”的理解,顾问才能给用户交付正确的解决方案。
到此为止,顾问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接下来一步,只有软件顾问才能较好地承担:把用户的需求映射为软件实现。
多数行业咨询公司不愿意承担这项工作,而把它交给软件公司来做,而软件公司如果没有参与以前的工作,同时又缺乏顾问角度的经验,就会造成软件公司和咨询公司之间的信息脱节,情况严重的话,就会直接导致大家常常看到的情况:系统“不能落地”。
如果完成了上述的细致工作,最后的汇报和评审工作,基本上就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了。需要注意的是,对可能出现的疑问和质询,必须有所准备。
从IT工程师到顾问,可能不是自觉的选择,甚至可能是被逼的,但这却是从业者的必由之路。无论被称为工程师还是顾问,如果有一天能大声说:“我不是来演讲的”,那就真地在台上站住了。
完成从软件工程师到软件顾问的转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且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需要明确地是,对于软件顾问来说,学习行业知识和积累行业经验的目的不是要成为行业专家,而是为了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说得绝对一点,软件顾问不会成为行业专家。因为,行业专家只能来自那个行业。软件顾问只能是软件专家,但他必须具有行业敏感性:理解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知道软件对行业的价值。
具有行业基本知识和经验的人,就可以称为“交叉型或者复合型”的人才。一般在参与过几个项目、经历过几个行业之后,IT工程师们就可以成长为像模像样的顾问了,因为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经验的价值。
不过,多数IT公司并不承认这一点,除了自己的产品之外,他们更希望宣传和展示自己所拥有的行业专家、行业知识和行业数据库。
篇5
关键词:故事会;演讲;图书馆;亲子阅读
一、周末故事会的基本内容
肇庆市图书馆周末故事会以看书、讲故事,书香伴我快乐成长!为口号,每周日下午在图书馆举行活动。活动通过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内容、活泼生动的表演形式和温馨有趣的互动问答,培养低幼读者群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从小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活动开展以来,在家长与孩子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活动效果明显,受到市民认可。
二、周末故事会的作用优点
2.1 故事内容启蒙性强
周末故事会活动的主导形式是让小朋友上台讲故事,故事主要来源于寓言童话、启蒙文学等。此类故事包含深刻的寓意,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同时,对孩子发展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面作用,对未来塑造孩子人格产生积极影响。
2.2 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兴趣
如今,很多儿童对于阅读兴趣不大,这与他们平常阅读的浅薄化、片面化不无关系。而在参与周末故事会活动时,因为要将一个故事带到台上演讲,孩子们需要对故事进行深度阅读,从而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发展。一旦孩子领会到故事的主旨精髓,便很容易被故事所深深吸引,进而提高了探索故事的积极性,培养了良好的阅读兴趣。
2.3 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
儿童在阅读时,主要是进行信息接收,当中缺乏对知识的自行梳理和重新反馈。儿童只有将已经消化的故事内容经过自己的逻辑整理然后重新演绎,才能达到对故事的融会贯通。而他们面向公众演讲故事,其实是在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胆量和临场发挥水平。如今,周末故事会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表现平台。
2.4 演讲与阅读互为良性影响
一方面,在图书馆开办周末故事会活动时,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其中,上台演讲,在重温所学知识的同时,家长也能检验孩子的阅读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儿童书籍馆藏,为周末故事会活动演讲的素材选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儿童与家长可就地取材,在图书馆内寻找合适的演讲题材,为参与活动做好准备。
三、存在的问题
3.1 活动形式单一,造成虎头蛇尾局面
周末故事会活动主要流程是:首先,由馆员带头上台讲故事;其次,由小孩们逐一上台演讲,当中或邀请外来的老师穿插讲故事;最后,由馆员作互动收尾。整个故事会流程较简单,形式过于单一,多数家庭都没能坚持到活动结束就提早离场,甚至连最后的互动环节都无法进行,场面分外冷清。
3.2 层次稍浅,故事内容未能被深入理解
周末故事会活动的报名情况一直都很火爆,平均每场活动有12个故事,而且排期等候时间较长。但家长们都抱着提高孩子的胆量和阅读水平的心态来参与活动,虽然参加次数较多,但孩子收获却一般。孩子们讲故事流于形式,只是单纯把故事一字不漏背诵出来,极少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和肢体语言的配合表达,朗诵语气、表现力未能随故事情节出现起伏。互动环节为照顾低幼儿童的水平,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较为显浅的,使其未能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3.3 台上与台下的小朋友欠缺互动、交流
小朋友在台上讲故事是整个活动的主要环节,而台下小朋友的聆听则是活动效果的重要反映。在演讲过程中,台下的小朋友并没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适时的反映,台上台下难以形成互动。演讲结束后,由于要配合整个活动的进度安排,主持人也只能任务似的对小朋友稍作鼓励,便请出下一位演讲者上台,而并未就刚结束的演讲与现场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看法,或调动台下观众的积极性,为台上演讲小朋友鼓励加油。整个过程下来,台上演讲者对故事的心得体会、台下小朋友对故事的理解看法,都无法通过互动交流得以表达,令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3.4 选取故事读本单调,开发思较维少
小朋友演讲的故事一般由家长确定,大多是以文字类故事书为主,极少有家长会为孩子选取图画绘本,并且让孩子将图画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将故事表达出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家长重知识轻能力,把绘本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另一方面也和绘本读物在我国兴起较晚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故事会活动所给予孩子的便仅仅是一次上台练手的机会,而无法使孩子在感性认识、思维开发方面得到有效提高,令孩子们获益甚少。
3.5 家长参与动机过于主观,没有顾及孩子自身情况
在每次周末故事会活动的报名当中,有很多家长并没清楚了解孩子的自身状况,也没有帮孩子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就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台上。一些儿童在心理水平没调节完善、身心状态未完全适应的情况下勉强上台演讲,因而导致怯场、忘词、退缩甚至气急大哭,这些不愉快的经历都可能对孩子的心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并使其对日后参与其他类似的活动产生本能的抗拒。
四、对于周末故事会活动现有情况的改进建议
4.1 重新设定活动流程模式
故事会活动的流程过于单一,会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导致活动效果不佳,所以对活动流程模式的设定非常重要。流程模式是相对固定的活动执行准则,因此不能通过经常改变流程模式来增加活动的创新效应,借此吸引参与者,而应在设计流程模式的时候,在活动各环节加入创新性的趣味元素,通过盘活各环节衔接、调动现场气氛等方法,使参与者始终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活动的开展中。
4.2 开展少儿故事讨论会活动
图书馆可考虑定期开展少儿故事讨论会。少儿故事讨论会主要通过座谈的形式,对在故事会上所演讲过的故事或者一些普遍受到小朋友欢迎的经典故事进行分析探讨,教导孩子如何认识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主持人针对故事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分析、举手发言,探索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通过少儿故事讨论会的开展,一方面,在台上进行演讲的小朋友,会对故事产生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在演讲中带入个人情感,演讲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在台下聆听的小朋友,在听到台上所演讲的故事时,会以自己独有的思考方式对故事进行重新拆解认识,孩子自身特有的认知理解方式将随之形成。
4.3 重视由主持人所主导的互动环节
在每位小朋友演讲后,都应当进行内容充分的互动,包括由主持人对演讲完的小朋友进行肯定评价与鼓励,引导台上小朋友对所讲故事进行简单的内容分析,引导对台下小朋友就故事内容进行提问等。为保证互动环节的充分、有效进行,必要时还可适当减少每期活动上台演讲的人数,保证演讲质量的逐步提升,从而确保互动环节的顺利开展。
4.4 对所演讲的故事进行一定范围的限定
一般来说,故事内容的选取,应由家长和孩子自行决定,让孩子们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故事上台展示。但孩子和家长在儿童书籍、读物的选取上并无太多经验,不知如何选择对孩子成长发展有利、具有较好教育意义的书籍读本,因此作为活动主办方的公共图书馆具有向他们提供这方面指导意见的义务。图书馆本身具有相当规模的资源信息,可在儿童的教育方式、成长规律、读物选取等方面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分析和资料收集,用以指导儿童的阅读。通过此类研究方法所得到的儿童读物的选取意见,也具有相对可靠的实践指导意义。在故事会活动上,根据研究经验对故事内容、读物类型、选取范围进行科学的定向规范,可进一步深化研究指导意见的有效落实,给孩子和家长指明方向,让他们少走弯路。而作为主办方的图书馆,还可在每期活动中加入各种主题元素,以若干时间段落划分活动主题,借此对不同类型、内容的儿童读物进行合理分类。
4.5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升人们对故事会活动相关知识的认知了解
首先,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做好故事会活动在网络上的宣传推广。在图书馆门户网站开设周末故事会活动专栏,宣传活动相关安排、主题设置、开办理念、推荐书目等,让有意参与的孩子和家长对活动有整体的认识了解。其次,通过宣传单张、网站文章、现场讲授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纠正某些家长的急躁心态,让家长们为孩子做好参加活动、上台演讲的心理辅导工作,体谅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成长环境。最后,以网站、电话、服务前台等在线、现场咨询服务方式,向家长和儿童解答阅读、演讲、活动参与方面的问题,加强阅读指导,使家长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的阅读问题,与图书馆相互配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6 重视以绘本阅读为主要载体的亲子阅读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儿童的阅读效果,加强其感性认识能力,应提倡以绘本阅读为主要载体的亲子阅读模式。绘本有别于一般文字读物,其主要通过线条、图案、颜色、人物动作等直观感性的信息让儿童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文字的束缚,儿童对于故事内容的思考和想象将变得更宽广,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将故事内容还原,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而对于绘本当中一些孩子还不能直接理解的知识,家长则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解释,因此亲子阅读将是开展绘本阅读的最佳模式。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绘本不是让小孩自己阅读的书,是大人读给小孩子的书。在家长的指导下阅读绘本,是最好的阅读方法之一,不仅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让彼此情感更为亲密。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33-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口语能力包括学生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是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很快融入教学情境,这对于提升学生表达欲望、提升学生的交际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信息技术情境下语文口语教学的开展方式。
1 营造氛围,课前演讲
坚持每节语文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3分钟演讲,以“历史上的今天”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演讲的内容。为了营造演讲的氛围,笔者动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搜集并整理相关材料,并通过PowerPoint进行加工美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例如,在每年的9月18日,笔者都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提醒大家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演讲的学生通常会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有关的图片、文字素材,配以激昂奋进的音乐作为背景,结合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对民族精神的诠释,慷慨陈词,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3分钟课前演讲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训练效果十分理想。很多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也能够在一种自然逼真的情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不仅开阔了大家的知识视野,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倾听能力、交流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为培养他们活泼开放的性格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 利用剧情,配音表演
对于初中生而言,影视剧通常是他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事实上,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搬上课堂。让学生借助影视剧情了解人物关系,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同时,再通过配音表演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解《范进中举》一课时,就通过信息技术搜集了《范进中举》的影片,然后撷取其中的经典片断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语气进行配音表演。此举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卓越的讽刺艺术,提高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而且对于感知人物性格,学会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由于影片故事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又像尽可能地贴近人物,因此大家的表演热情十分高涨,有效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又如在讲解安徒生先生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笔者同样借助Flas鼓励学生参与剧情表演。为了让学生的语气、动作、表情更加符合人物特征,在表演前笔者召集“演员”开了剧情分析会,运用一些简单的服装道具配合表演。皇帝的无知、骗子的奸诈、大臣的昏庸、儿童的天真的性格特征在学生的表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诙谐风趣的对话不时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学生在活动中也受到更为深刻的教育。
3 网络阅读,寓教于乐
新课标注重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学生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毋庸置疑,阅读是提升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而且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方面具有普通阅读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借助于浩瀚的网络阅读资源,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其次可以进行有声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再次,配合专业录音软件,如Cooledit、先锋录音、Focus MP3 Recorder等,学生可以在网络阅读的同时,轻松自如地进行录音,以实现口语的跟读、复读、模仿等练习(如:树人网,http:///yueducz/czb/;中学生名著学习网,http:///;中学生阅读网,http:///hyfb/)。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口语练习中,不必担心教师或同学对自身的评价。在轻松愉悦的“人机对话”中,学生找回了自信,提升了阅读活动的广泛性和趣味性,潜移默化中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目的。因此,合理地挖掘网络阅读资源,是当前及今后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
4 情景呈现,促进交流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不仅可以轻松自如地再现生活情景,而且可以将自然风光、神秘宇宙、人间万象等自然人文景观呈现出来。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沟通与交流的欲望,教师应把握机会,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佳作《春》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春天的画面。课件呈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这样的情景正是作者所要表达和传递的积极情感。教师可依不同场景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1)春草图。①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②“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③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2)春花图。①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特点?
3)春风图。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②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4)春雨图。①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②“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5)迎春图。①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②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通过师生交流与生生讨论,学生能够从课件所呈现的情景中深刻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与文章阅读,会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理解,从而使交流的主题会更加深入。
5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升学生口语水平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合理采用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又能说能写的专业技术人才铺设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郭辉辉.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口语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5):57.
[2]蒋华.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现状的研究[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6):148.
[3]何惠建.浅谈农村初中语文口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169.
篇7
关键词:公共演讲 口译
一、公共演讲与口译的异同公共演讲是面对众人较为系统的讲话,具体而言,它是一种借助口头表达进行直接社会交际、信息及情感传播交流的现实性很强的活动
口译是促成操不同语言的人口头交际的一种有声活动,是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及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具有现场性、即时性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定义可知,演讲与口译都是交际双方在场的口头交际活动过程。根据吉尔理论,连续传译的“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传达”,这个阶段与公共演讲的过程极为相似。一名优秀的译员必须同时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演讲者。译员与演讲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译员不是发言的主角,对于发言的题目、内容和发言目的没有决定权,不能随意发挥或更改,……只能通过翻译尽量准确完整地传递主讲者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因此,口译不能喧宾夺主。
二、口译中的公共演讲技能由于演讲过程与口译过程颇具相似性,故在口译课堂进行公共演讲训练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口译和公共演讲同样注重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述和体态语言两个方面:
1. 口头表述。发音和吐字是有声语言表达的重要载体。和谐悦耳的声音和清晰标准的吐字是成功演讲的关键之一,也是口译成功的先决条件。
(1)发音。发音包括了音色、音高、音量、语调、语速、停顿、变化等方面。虽然每个人天生的音质不同,但职业要求译员应当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使其声音变得更为悦耳。
(2)吐字。吐字强调口齿清楚、发音准确。发音含糊、吐字不清等是口译的大忌,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如绕口令等)加以克服。另外,一些多余的个人习惯语言如:“Eh”,“Well”,“啊”、“嗯” 等杂音应当去除。
2.体态语言。体态语也是演讲语言的组成部分。优秀的译员与成功的演讲者一样,不仅要有较强的口译表达能力,也要善于运用体态语来达意传情。译员的体态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仪表与风度,这直接影响着译员翻译的效果。译员应着装得体(一般穿正装)、镇定自若,以端庄大方的仪态风度出现在听众面前―― 这既显示出对听众的尊重,也会赢得听众的信任与尊重。二是身体姿态应稳重、自然,切忌低头弯腰、扭捏局促或左右摇晃等。三是手势对演讲者而言可根据演讲内容或多或少地使用,以加强发言效果,而译员却不宜过多使用手势,只需把内容译出来就好,否则反而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对于那些毫无意义的下意识动作则应戒除。 3.心理素质。巨大的心理压力是口译员和演讲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树立信心,克服怯场,首先要准备充分。译员事前充分准备,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现场口译时得心应手;其次,平时多加练习,增加上台经验,熟能生巧,信心自然会增强。再次,在现场口译即将开始时,可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心中默念“我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放松,别紧张” 等,这可以减除消极心理产生的负作用。这些方法在平时的公共演讲中都可以练习与运用。
三、提升大学英语学生多种技能的演讲训练
笔者通过在大学英语口译课堂三年的演讲实践教学,发现公共演讲训练对提高大学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口译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大学英语口译课的公共演讲训练分为两部分:有准备演讲训练和即兴演讲训练。在演讲环节,作者参照国际演讲协会(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1)的做法,增设了计时员、杂音记录员、语法评论员等由学生担当的辅助角色,担任这些角色的学生在协助老师、帮助同学的同时, 自己更得到了特别的锻炼。
即兴演讲训练。即兴演讲颇具挑战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同时,即兴演讲可以锻炼学生的敏捷思维和快速反应,而这也是译员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准备演讲训练后,学生们对演讲的形式已比较熟悉,便可以开始即兴演讲训练。教师也应先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即兴演讲技巧,如对一个事物的论述可以从纵线展开,如过去、现在、将来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横向展开。
在即兴演讲训练之初,许多学生紧张得说不出话,但经过一段时问的练习后,很多学生的紧张程度降低了,而且从害怕到接受并最终喜欢上了即兴演讲环节,因为他们觉得该训练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思维敏捷性。部分具备优秀译员潜质的同学更是从该环节中脱颖而出,演讲有激情有创意,十分精彩,让老师同学都为之叹服,也令口译课堂更具吸引力。
在大学英语口译课上进行公共演讲训练教学,既丰富了课堂的信息资源,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大学英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对培养未来合格的口译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信息的交流,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的信心越来越足;学生作为演讲者,在有准备演讲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锻炼了逻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培养了缓解压力的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在即兴演讲环节训练了敏捷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心理承受力;而作为演讲评论员的学生,在承担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注意分配能力、分析评判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全体同学在听别人演讲的时候,训练了听辨能力、捕捉关键信息能力和主旨口译能力。由此可见,公共演讲训练在口译课堂上的适当运用,可谓一举多得,是帮助大学英语学生提高口译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黄建风,李雪, 口译与演讲艺术[J].中国翻译,2007
[2]梅得明,英语1:3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8
一、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必要性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这,就是口才的魅力。一言可以兴邦,片语可以辱国。这就是口才的威力。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说过:“公开演讲训练是培养自信心的康庄大道,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由此可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多么重要。
二、如何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
1.开展课前演讲、辩论要做好材料的选择
演讲的内容有很多来源,可以是优秀演讲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演讲的材料必须有质量,因为它要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初学者不妨采用“拿来主义”,将他人的与本次主题相吻合的优秀演讲稿“拿来”,与同学分享,这样与人与己都是学习的良机。
2.课前辩论要选好辩题
确定什么样的辩论题,对课前辩论活动影响很大,它决定了辩论内容的范围,还影响着双方辩论能否很好地展开。
从辩论赛的实践经验看,选择辩题,要着重把握两点:第一是辩题的现实意义,即辩题本身是不是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辩论能不获得一种思想启迪;第二是辩题的可辨性。
3.课前演讲要做好同学、师生间的互动
互动教学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过程。研究表明:人们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互动或交流。因此,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的机会就成为掌握语文教学的关键。课堂演讲后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思、提升学生的思辨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的益处
1.锻炼了学生胆量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评价: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天真无邪,不会害羞,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表现得非常热烈;而到了高中,变得害羞起来、含蓄起来,连课前的师生问好也越来越小声,课堂上的提问更是没有一点气氛,以躲开老师的视线不被叫到为幸,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喜欢表现。难道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吗?我认为,一个人的胆量是逼出来的,当全班每个人都接到必须上台演讲的任务时,他们已无可选择。因此,当他们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完成了第一次演讲后,我给他们以表扬性的点评,又煽动同学们善意的掌声鼓励,他们的信心就更足了,会为下一次的机会准备得更好。一次、二次之后,同学们的课前演讲、课堂回答问题,都比以前踊跃多了。
2.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分钟课前演讲”活动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五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升了语文素养
对学生精心准备的演讲,我带头拿起笔在学生成绩册空白处记下来,并鼓励同学们做好记录,养成积累的习惯,这对于演讲者来说也是一种尊重。如:一次名言警句的演讲结束后,我把同学们演讲的名言归在一张有他们座号和姓名的成绩统计表上,印发给同学们做纪念,当他们看到自己姓名后面自己推介的名言后,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都为自己在班上的表现而高兴、信心百倍。演讲内容通过多样化题材的训练,同学们谈社会,谈理想,讲兴趣,讲故事,说笑话,评时政,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4.调节了课堂气氛,实现了师生互动
短短的五分钟小演讲,不但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反而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改革基础教育的课堂结构模式,变传统的授课式为课堂多元式,压缩老师讲授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学生活动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五分钟课前演讲”活动,除一位演讲者外,师生们都做这个小老师的忠实听众,课堂上多了掌声,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形都跃跃欲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五分钟后的上课时间,气氛活跃,同学们对老师的问题是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大大加强了。
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逐步接轨,与国外交流更加频繁,英语口语就愈发的显得重要,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口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翻译习惯,更应该提高学生们的口译技巧,演讲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从英语口语教学出发,分析如何提高本科学生的演讲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演讲
随着我国的国际化趋势与进展,与国外交流的机会愈发频繁,各大公司、企业及事业单位等对毕业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口译人才越发的重视。国家教育部经研究决定,各高校设立英语本科翻译专业,这使得翻译这门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了,翻译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各界对翻译学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很多大学开设了英语口译课。口译课作为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与其相应的口译教学也受到重视。口译教学是一种专业技能,口译能力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语言运用能力、综合知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心理承压能力等等。因为口译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以及涉猎的内容广泛等特征,所以深受本科学生的喜爱和学校的重视。那么,在口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则成为授课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什么是口译技巧
关于什么是口译,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种说法。口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一些人将口译定义为:口译是人们在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交往活动,为了不再受到语言的屏障,使交流者能运用口语的方式将同一种语言阐述的内容与主旨或思想用其他的语言表述或者说是翻译的过程。即口译就将别人说的话或文字以口头阐述的形式翻译过来。因为口译是一种随时行的活动,换句话说,口译的过程,起初或最终的翻译文本都是对初始文稿进行一次性的阐述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口译具有翻译所具有的相同点,它是翻译形式的一种特定形式,表现在都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语言转换之后应该与原来的语义相同,口译是在不一样的国度及语言文化之间而进行的交流活动。我们认为口译是一项技术,但是它更是一门艺术。准确的说,口译是跨国界、跨文化习俗、跨不同语种之间的交流艺术,所以口译具有与其他翻译形式的本质区别即口语性。有著名的口译专家将译员比作演员,认为译员如同演员一样,将从原语言中获得的信息艺术性的传递给别人。但是二者也是不同的,译员的工作环境是复杂的,是在巨大压力下进行的。因为译员是需要在瞬间做出对原语言的转换,由此可能造成交际上问题。所以译员不但要有超强的记忆能力,边阅读边做笔记的能力,翻译的技巧以及熟知不同文化的技巧,还要有卓越的表演技巧。换句话说,译员要有演说的技能,而且这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有时这项技能可能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时要着重学生演说能力的培养。
二、演说的技巧
在西方国家中,高校都有开设演讲的课程。虽然我国高校也开始进行并重视英文演讲活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即中国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实践操作或沟通交往的技能较弱。国际化对英语带来的影响是掀起了演讲的热潮,如今世界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世界。英语表达能力是交际的重要能力,英语演讲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锻炼学生思维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学生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在未来竞争中需要掌握的至关重要的技能。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演讲教学遇到困难,英语演讲教学作为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需要;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没有合适的英语演讲教科书;英语演讲教学方法没有有效的指导等等。一些学校通过开设英语公共演说课来提高学生英语演说的技巧。注重演讲的艺术性和措辞的正确性,汉语演讲技巧与英语演讲的迁移性,以演讲为主体,形成听、说、读、写、练的教学策略,这些对本科生英语演讲技能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口译教学中演讲技能的培养
一名优秀的译员必须也是一位优秀的演讲者。译员与发言人一同出席相关的场合,译员要将发言人的言语翻译出来,并且要达到发言人讲话的效果,这不但要求翻译的内容精确,而且要求译员要得当的利用声调、动作、表情等。优秀的译员通过绘声绘色的演iJ撼染群众,是群众对其翻译的话语信服。但是译员与演讲者又是不同的,对于发言的内容与目的,译员是没有权利决定的,他不能主观臆测或修改发言内容,译员要做的就是尽其所能来传达发言者要表达的发言效果。这也是口译教学演讲中注重表达能力的原因,这里包含口头表达、肢体语言和神态语言,是说译员利用口头、身体、神态等方式将演讲效果达到最佳的效果。转述训练也是为了增强听者对其的信任,从而使翻译的效果达到完美的状态。
1.在上口译课之前,首先要将下次口译课的主要内容交代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以此为依据去查找资料,准备演讲素材,在下次上口译课时做演讲,授课教师指定其他同学做泽员。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时,充分准备演讲素材。不可以直接从书中或网络上选取整篇的文章,要将选择的现成稿件进行修改,反复推敲,将稿件改写成口语化的讲话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为口语化的稿件对将来要担任译员的学生来讲,与其现实生活中的翻译场合更切合。还有就是教师要规定学生在演讲时,不可以一字不差的照念稿件,这样对学生演讲能力、记忆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同时也给译员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演讲的同学可以草拟一份提纲,如果在演讲时有忘记的地方可以看一下提纲,这是允许的。
2.在平时的口译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口译练习过程中的发声问题,例如音量的大小、音高音低、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停顿是否得当等。还有就是译员在工作时一般都是使用麦克风讲话的,这就需要大家懂得使用麦克风的一些礼仪。另外,学生作为未来的译员,在练习时要得体的使用自己的体态和神态语言,比如手势、眼神、表情等。总而言之,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口译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的提醒学生把每一次的练习当成是实战,认真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
3.口译教学中,教师要使每一位同学都参加进来。即使是个别学生当演讲者,个别学生做译员,那么就让其他学生对演讲者和译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不但帮助演讲者和译员找出不足之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在小组练习时也要按照这个程序进行,若没有小组,学生们可以将演讲和译员的翻译录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重听,发现并弥补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口译教师可以加大学生演讲的力度。比如口译课堂可以交给学生们,由学生自己完成整个口译课,从主题的选定,材料的搜集,演讲稿件的撰写,最后到演讲和翻译都是学生们完成的,这其实是很有效的授课方式。但是口译教师要掌握一个度,英语口译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不反对学生演讲,但是不能作为口译课的主要内容,使英语口译课变成了演彭日果。因此授课教师要掌握好度,控制好演讲和口译的时间比。
四、结语
大学生的英语口译技能和演讲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越来越为社会、学校和广大师生所重视。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口译技能和演讲能力也不例外,授课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利用英语口译课,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的演讲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l]雷天放.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和平.口译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2003.
[3]刘承淑.口译的信息处理过程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
关键词:主题班会 创新 面向人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职业教育办好,才可能真正使其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因此,我认为在主题班会中转变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才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在开展班会工作中做了不少尝试,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中,利用“四会”召开主题班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 召开“班级模拟记者招待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确定主题。内容涉及面广,包括班风学风、情感交流、学生个性剖析、差生转化、少男少女心理、家长与子女的协调处理、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校园热点、下阶段奋斗目标等等。
2、设定“记者席”。各小组指定代表作为“记者”,每小组4人,按学号轮流担当,以达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佩戴“记者证”,在记者席就坐。
3、准备发问材料。由各小组讨论决定需提出的问题,要求问题须切合主题。
4、记者”发问,班主任作答。
5、班主任归纳总结。
诸如“你认为什么样的班集体才算是优秀班集体”、“如何营造良好班风”、“我们下阶段怎么做”等等问题,班主任——作答,正确引导,树立信心。并对“记者”的发问总结指导。通过答记者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意识。使我们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了思想,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从而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二、巧办“演讲会”,提高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和普通话听讲能力。
所谓“言为心声”,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良好素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真正能够在知识获取、潜能发挥、品德修养、审美追求、身心健康诸方面给学生以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为此,本人充分利用班会课,配合学校工作计划和结合班级工作实际举办“我为职中添光彩”、“请节约每一滴水”、“爱我职中,护我环境”、“走好职中第一步”等主题班会,学生按学号轮流上台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亮相的机会。正所谓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有的学生感慨地说:一开始听说要进行演讲,以为只是少数人的事与自己无关,因为自己一向沉默寡言,胆小怕事,但后来知道每人都有份,便既紧张又兴奋起来,而通过演讲让自己知道自己也有胆量有能力在众人面前讲话,觉得很开心,以后再有什么活动也敢于参加了。
在学生演讲前,老师应对演讲的类型、特点、要求、格式、技巧等进行充分介绍,然后提出一定要求,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稿。学生初稿写完后,老师收上来迅速进行批改,就演讲稿的格式、文章的中心、字词句的正确运用以及如何设置演讲的“动情点”、“兴奋点”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意见。这样,一方面是学生初步掌握了写作演讲稿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培养、提高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与创作热情。学生演讲完后,老师除热情鼓励外,还就学生演讲音量大小、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风度的雅俗等适当进行评议,激发学生对口头表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感兴趣,积极参与,动脑动口,深入思索,那么在快乐的活动中,达成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一般说教的旧方式,消除了逆反心理。通过举办多次主题班会后,学生的演讲水平、普通话听讲能力、写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0—2011年学校举办“感恩的心”演讲比赛,冠军被我班唐昌容学生获得。
三、开展辩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雄辩口才和认知能力。
针对学生对当前某些事物有不同观点、看法的事实,本人在想,如何巧解学生心中结,让他们明辨是非真伪,区分真善美、假恶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本人采用辩论会形式做了尝试,效果明显。
当前我校实行升学班、就业班制度,开学初,本人发现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却情绪低落,有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就业班纪律较差,在这个集体里我感到无所作为。”还有位学生写道:“我很想好好读书,又要有好的专业技能,但我很担心班上不良风气影响了我的想法。”针对学生中的种种忧虑,本人开展了“近墨者一定黑吗?”为主题的辩论会。通过此次主题辩论会,同学们都能重新振作起来,并树立信心,勤奋拼搏,2010—2011年度,高2009级19班被大足区评为先进班集体。此外,更可喜的是本人已通过重庆市第五批市级骨干教师评选公示通过。
四、开展职业指导会,提高学生适应就业能力。
《职业教育法》指出:“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我认为进行职业技能指导也是班主任引导全体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人主要通过了解,调查,讨论,指导,总结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好“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找准职业的切入点,面对现实,面对生产第一线,树立“先立足,再立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
中国有句俗话:“中华须知百花异,育人须知百人心。”为人师者,必须充分利用心理学对学生引之导之,要充分了解当前职高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都有一颗纯洁的心,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自己能“引人注目”, 都希望自己找到好工作。因此,在主题班会中,坚持“一切面向学生,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才能搞好班级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利用“四会”召开主题班会,就是紧扣“三个面向”,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本人这样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主题班会,深受学生欢迎,开创了我校班会课改革的先河。
- 上一篇:民政年底总结
- 下一篇:市司法局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