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应急处置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立足新时期、新形势下环境社会风险的基本特征,以正确处理环境与社会关系,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为目标,以加强组织领导、分解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机制为抓手,扎实推进全街道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工作。
(二)工作目标
街道办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工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工委领导、办事处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源头预防、排查化解、应急处置、工作指导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依法、依规、科学高效应对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全街道办危险废物集中转运和处置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重点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社会风险得到基本防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二、工作重点
(一)按照《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的通知》和《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17--2022年)〉的通知》中确定的2020年在建、拟建或建成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等各类垃圾收转运处设施建设项目。
(二)各村(社区)排查掌握的其他各类可能引发“邻避”问题的涉环保项目。
三、工作任务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各村(社区)要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完善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细化明确职责分工,构建“横向部门信息共享,纵向县—街道办—村联动”的协同防控工作格局,真正把协调机制作用发挥出来。
(二)坚持抓好源头预防。各村(社区)要抓早抓小抓预防,对苗头性信息要引起足够重视,在风险隐患初期阶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问题解决好。要强化源头防控,加强项目规划选址(选线)的科学论证和科普宣传,依法、依规、科学推进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项目舆情监测与研判,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减少非理性焦虑。要对重大风险隐患信息、少数恶意煽动蛊惑、制造散布谣言、聚众闹事、过激表达诉求等行为,及早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快速处置,坚决防止事态蔓延扩大。
(三)加强隐患排查化解。各村(社区)要开展风险排查,建立基本台账,加强风险隐患动态摸排更新,做到心中有数。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要逐个项目、逐个环节整改落实和准备预案,确保隐患消除,风险可控。对影响面大、敏感度高的风险隐患,分管领导要具体组织、跟进指挥,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控风险升级。
(四)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建立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属地党工委领导、办事处负责,有关部门(单位)各负其责、协调处置的突发社会风险应急处置体系。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健全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增加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依法处置,有针对性开展现场控制、恳谈对话、带离劝返、分化打击、舆情引导等工作;加强多部门联合演练,丰富应急处置经验,提高应急联动处置能力,做到一旦涉环保项目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态,能够积极应对、妥善处置。
篇2
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制定中心年度工作规划。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环保1号文件精神,结合中心实际,从人身、行车、设备、客运、货运、承包商等19方面制定年度工作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并严格落实。
2.建立健全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环保有关制度,结合中心实际,制定了《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办法》、《应急救援管理办法》、《双休及节假日值班管理办法》、《现场安全环保检查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规范日常安全工作。
3.组织召开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协调联络会。为有效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中心组织神朔铁路公司、机务分公司、神燕公司召开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协调联络会,建立安全环保管理工作联络机制,提高安全监察工作效率。
4.组织人员参加集团公司春季安全大检查、防洪专项检查活动,认真细致查找现场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同时,按照集团公司《现场安全环保检查管理办法》,中心扎实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共发现隐患问题28项,并对隐患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持续进行跟踪。
5.加强高风险作业安全管控。中心在全面排查和梳理管辖范围内高风险作业的基础上,确定了专业安全管控重点项目,其中车务重点管控项目18项,工务重点管控项目18项,并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确保高风险作业受控。
6.扎实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开展2020年上半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心全面梳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风险矩阵分析法,辨识出危险源4项,其中中风险危险源3项、低风险危险源1项,并对危险源逐项制定执行标准和管控措施。
7.扎实开展六月“安全月”活动。按照集团公司六月“安全月”活动方案,中心结合实际,制定六月“安全月”活动保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并对各项安全工作逐项推进落实。
8.扎实做好旅客列车开行及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旅客列车开行前,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对旅客实名制进站上车、站场封堵、“三品”查堵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检查;二是疫情期间对各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9.为推进燕家塔大煤台的开通进度,6月10日,中心安排专业监察对大煤台设备消缺整改情况及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为大煤炭的顺利开通打好基础。
10.认真落实值班值守工作。按照安全管理工作要求,中心制定年度值班排班表并严格落实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和分析。
11.按照绩效考核工作要求,中心结合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神木北安全监察与应急救援中心绩效考核指标,为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基础。
12.按照应急管理工作要求,5月27日组织人员参加机务分公司车辆起复救援演练,6月1日组织人员参加府谷站旅客列车开行演练,6月17日组织人员参加集团公司防洪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及时发现和纠正现场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打好基础。
二、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按照适宜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中心实际,对集团公司各类安全环保制度办法进行细化,明确责任、严格落实,确保各类制度办法落到实处。
2.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一是按照《现场安全环保检查管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检查量化指标要求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开展专项检查前,制定检查计划及检查清单,按照清单对各单位实施检查,提高检查效果。
3.扎实开展各类安全活动。按照集团公司三个安全百日、风险管控年、标准化建设巩固提升年、安全环保三年整治计划等活动要求,扎实开展各类安全活动,并定期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篇3
关键词:企业 环境管理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65-01
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企业环境的科学管理,做好企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对改善我国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企业对环境管理认识不足,理念落后,仍然把追求近期利益放在第一位。(2)企业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环境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未批先建”、不执行环保“三同时”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3)企业环境管理的方式落后,仍在采用传统的污染治理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企业越来越不能忽视环境给其带来的巨大影响,一方面,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政府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而且公众对企业环境形象声誉以及产品环境友好性的态度直接影响企业利益。种种变化都表明了我国企业已经处于环保压力影响企业发展生存的新形势,其关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更有必要加强内部环境管理要,以应对环境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主要要做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全企业环保管理体系,细化环保管理制度
企业要适应新形势下的环保压力,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环保管理体系及相关环保管理制度。企业的环境管理应建立由厂长(总经理)总负责,生产副厂长(副总经理)具体负责,职能机构为环保部,环保部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统计。要设置监测机构,负责生产装置的排放监测和厂区的环境监测。企业分厂的厂长兼管环保,车间设有专职或兼职环保员。此外,还要加强企业环保管理制度的建设,如企业排污的管理、企业污染物防治设施的管理、企业危险废物的管理,企业职工的环保职责以及企业环保责任追究考核等等。企业还需要结合当地政府环保机构和企业自身特点制定企业近期或长期环保管理目标与计划,由企业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监管。通过企业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职工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增强职工的环保素质,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达到最大限度生产经营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 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
近几年,国家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紫金矿业污水渗漏、大连海洋石油污染、吉林化工桶被冲入松花江、南京栖霞区化工厂爆炸等等,其不同于一般的污染事故,它总是突然发生,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在这些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过程中不仅给地区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而且也给企业造成了经济利益与信誉的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现代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
笔者认为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首先要做到对企业的突发环境事故正确处理。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按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标准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并纳入当地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中要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报告方式、联系组织方式等。其次,企业应急物资要储备充足,有专人负责。对于应急物资的使用、应急处置、人员疏散要做好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对突发环境应急事故要科学处置,在污染区域要设置警示标志,对在事故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要严格控制,并要加强对污染区域的监控,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另外,企业还要与当地环保部门加强信息的互通,及时披露相关情况。总之,企业要全面地考虑到由环保方面带给企业发展的种种不确定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进一步以较少的环境成本获得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3 持续推进清洁生产
现在企业管理者不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由于我国环境管理的落后,大部分企业的环境管理仍然采用末端治理的方式,随着国家污染减排与防治工作形式的日益严峻,末端治理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因此企业要积极开展进清洁生产工作,实现从源头减少消耗,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通过清洁生产对企业的现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诊断,了解企业目前所处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的水平和状况,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本行业的各种技术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搜索和论证,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指明方向,同时进行相应的技术方案的储备,依靠改进工艺技术、实施精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杜绝各种浪费等措施,使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从而未达到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双赢”模式。
4 加强同当地环保部门的联系
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是环保法规、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机构,它对企业的环保工作行使监督、检查、指导和支持职能。企业的环境管理部门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企业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加强联系可以及时了解到当地省、市、地区的环保法规的最新动态,有利于企业较好的开展环保工作。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对企业的例行监测数据为企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可有针对性的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另外,加强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联系,在其指导下进行政策扶持的环保工程项目建设,可申请环保项目专项补助资金,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必然趋势,企业也将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面对更大的环保压力,这就需要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利用新的理论方法进行充实和完善,让企业在新形势下能够更主动、更积极、更正面的应对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榕.加强企业环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企业管理,2007,8:42-43.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饮用水源安全与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面整治、加强合作”的原则,规范和强化常太镇、区直相关部门水库饮用水源环境整治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水库水质情况及水质超标主要原因
市环境监测站年5月12-13日对库区23个点位进行监测,其中21个超标,超标率91.3%,5月26-27日对库区24个点位进行监测,其中21个超标,超标率87.5%,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和叶绿素a。根据监测结果,水库目前水质已呈富营养化趋势,在条件适宜(温度、水温等)情况下,水库极有可能爆发水华。
造成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有:
(一)果树种植污染。常太镇是中国枇杷之乡,农民主要收入靠枇杷,据统计,常太镇现有8万亩果树,其中约有枇杷6.5万亩。枇杷种植需大量的肥料,每年枇杷收获后,需在果树周围填埋几十斤的肥料,农民为省事,一般将肥料埋的较浅或直接堆在果树下,遇到下雨天,肥料被雨水冲刷流入库区。根据统计,常太镇种植业每年施用化肥折纯量约2575吨,农家肥约3182吨,除少数植物根系吸收外,大部份随径流进入水库。
(二)养殖业污染。根据初步统计,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有畜约2万头,禽约13万只,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大多没有处置,随意排放流入库区,也是造成整个库区富营养化主要原因之一。
(三)库区居民生活污染。常太镇约有4万人口,其中一级保护区内约4000人,其产生的生活废水基本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加上日常生活中可能使用一些含磷的洗洁用品,使得磷、氨氮等富营养化物质随意排入库区,造成水体污染。
(四)渔业污染。多年来水库管理局将库区养鱼承包给个人,承包者受经济利益驱动,将大量饲料投入水体,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之一。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水库饮用水源应急整治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区水库饮用水源应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区环保局,负责研究部署水库饮用水源应急整治工作,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整治措施
具体应急措施、建设或整治内容、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见附件,各责任单位应尽快牵头制定详细实施方案,于7月30日前报送区环保局。
五、明确责任
篇5
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巡视员冯振年说,1月15日,龙江河宜州市怀远镇河段水质出现异常,河池市环保局在调查中发现龙江河拉浪电站坝首前200米处,镉含量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约80倍。根据目前环保部门监测显示,拉浪水库镉浓度已达标,这说明造成此次镉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已经被截断,没有新的污染源进入龙江。
专家分析,主要污染团还在宜州市境内的洛东水库附近,并正在往下游移动。龙江镉浓度峰值现位于宜州市洛东水电站附近水域,监测显示此处镉浓度超标在25倍左右。
冯振年说,依据总体方案,指挥部制定了科学调水方案。一是合理调控龙江各梯级电站下泄流量,配合除镉措施,减少污染物并控制下移速度。二是调度融江各梯级电站蓄水,满足调水需要。三是水文水利部门加强了对流域内30个断面的水文测验。四是在龙江、融江汇合口以下设置了临时导流挡水幕,提高处置效果。
目前柳江水源地水质仍处于达标状态。为确保供水安全,柳州市自来水厂已启动应急预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动用一切力量、一切手段、一切办法、一切措施,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柳州市取水口水质达标;确保柳州市不停水;确保柳州市供水达标。
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7名责任人被刑拘
人民网柳州1月30日电 (记者 庞革平、谢建伟)30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召开媒体通气会表示,目前,已对涉嫌违法排污的金城江鸿泉立德粉材料厂等相关企业的7名相关责任人依法刑事拘留,相关责任调查已全面开展。
据通报,1月15日,龙江河宜州市怀远镇河段水质出现异常,河池市环保局在调查中发现龙江河拉浪电站坝首前200m处,镉含量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约80倍。
篇6
一、工作任务及目标
(一)规范涉酸钢管企业的日常管理,督促企业规范生产用酸和废酸的购销、运输、储存、出入库、利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行为,杜绝安全事故和污染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涉酸钢管企业的治污能力建设,督促其完善治污设施、加强运行管理,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严防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发生。
(三)完善涉酸钢管企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开展演练,提高企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督促涉酸钢管企业完成视频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并与县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管。
二、责任分工
(一)环保部门:负责涉酸钢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的协调、指导和监管,依法对废酸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活动进行现场检查,对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和指导企业完成视频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
(二)公安部门:依法对涉酸钢管企业生产用酸的购销、运输活动进行检查,指导企业完善出入库登记制度,严厉打击涉酸违法犯罪行为。
(三)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涉酸钢管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对生产用酸和废酸的储存方式、储存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指导企业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演练。
(四)交运部门:负责生产用酸和废酸运输过程中营运车辆的监督管理,对专门运输车辆、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五)工商部门:负责检查硫酸、盐酸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企业的营业执照,查处企业违法经营硫酸、盐酸等危险化学品行为,对已经县政府关停的企业吊销工商营业执照。
(六)供电部门:负责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断电,对已经县政府批准实施断电的企业,未经批准不予恢复供电;对私接、偷改用电线路的,进行严厉处罚。
(七)有关乡镇(街道):加强本辖区内涉酸企业的日常监管,对发现的倾倒废酸行为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一旦辖区内沟渠发生水质污染,按照“属地管理”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企业所在乡镇(街道)牵头、排污企业出资、环保部门指导,对被污染坑渠进行治理,并配合相关部门严厉追究排污企业责任。
三、时间安排
下旬开始至月下旬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集中检查阶段。结合环保专项行动,县政府组织监察、环保、公安、交通、安监、工商、经信、供电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对涉酸钢管企业进行执法大检查,逐企业开展以“六查六看”为主要内容的拉网式排查和监督检查。一是查手续,看企业的审批手续、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手续、生产用酸和废酸购买运输手续等是否齐全。二是查设施,看企业治污设施的维护、运行是否正常,酸及废酸贮存设施是否符合要求。三是查记录,看企业生产用酸使用量、废酸产生量和处置量是否相符。四是查排污口,看企业排放废水是否达标,是否存在暗管排污等违法行为。五是查,看企业厂区周边有无坑渠,监测坑渠内水质状况,查明来水源头。六是查,看企业是否存在环保部门不掌握的环境违法行为。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梳理反馈给企业,并帮助企业分析原因,拿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工作标准和整改时限。
(二)整改落实阶段。各涉酸钢管企业要根据联合执法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全面进行整改落实。要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要设置环保专职人员,并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训;要对有故障的治污设施尽快检修,不能满足现有治污需求的,尽快报请深度治理或更新;多余的排污口和暗管要立即封堵。
(三)总结验收阶段。县政府组织监察、环保、公安、交运、安监、工商、经信、供电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针对集中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项验收,看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于没有整改到位的要实施停产整顿,直至关闭取缔。在全面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建立健全涉酸钢管企业的长效管理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监察局、经信局、环保局、公安局、交运局、安监局、工商局、县供电公司和有关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涉酸钢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涉酸钢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
篇7
为了科学、规范、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环境污染事件,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发生的同时,确保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和《**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的
(一)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做到有备无患;
(二)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能迅速、有效、妥善地予以处置;
(三)及时调处环境污染纠纷。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强化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和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要力争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危害,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急、必要时作出安全评价。
(二)有备无患、反应快速原则。建立机构,落实人员,做好技术储备,明确应急程序,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监测和处置系统,妥善处理污染事故。
(三)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原则。环保、水利、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统一行动,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四)平战结合、积极兼容原则。应急监测和处置系统,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发挥作用,平时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并可将应急监测系统应用于污染纠纷取证和其它环境事件评价。应急处置系统的技术储备服务于建设项目的环保“三同时”管理。
(五)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原则。立足于本市实际情况,突出重点,优先考虑风险度大的污染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制定场内场外应急预案;充分发挥现有机构和装备的作用,量力而行建立应急监测和处置系统。
(六)分级管理,以县区区域管理为主原则,实行污染事故处理区域责任制。
三、工作目标
(一)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及其保障系统;
(二)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快速测报方法和应急监测程序;
(三)建立潜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装置的黑名单资料库及其中高风险装置的场内场外应急预案;
(四)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预防、处置和评价的技术储备系统;
(五)加强公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污染事故防范意识。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本市发生的需要由市政府负责处置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本预案所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性事件,是指可能会使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后果严重的人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意外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引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第二部分事故判定与分级
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判定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程度进行判定,以便有效采取相应级别的控制措施。事故判定共分: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不含10万元)。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事故:
1.由于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不含50万元);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的;
3.因环境污染引发一般性的;
4.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的。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不含100万元);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的;
3.人员发生严重中毒症状的;
4.因环境污染引发,影响社会安定的;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的。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
2.人群发生大面积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的;
3.发生人员中毒死亡的;
4.因环境污染引发重大,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的;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
二、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警的分级
根据环境污染、人体危害、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将上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四个类别,划分为三个预警等级: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一般或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第三部分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级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一)组织体系
根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预警等级,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成立应急处理指挥部,按照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的组织体系。
1.三级预警(黄色预警)的组织体系
成立以分管县区长为组长,县区环保局长为副组长,县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处理指挥部。
2.二级预警(橙色预警)的组织体系
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环保局长为副组长,县区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应急处理指挥部。
3.一级预警(红色预警)的组织体系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县区长及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应急处理指挥部。
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常设市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市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环境保护局。
(二)组织职责
1.市应急处理指挥部
(1)负责针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危害程度,确定预警等级。
(2)负责制定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方案并组织实施。
(3)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用应急队伍做好事故处置、控制和善后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上级环保局报告。
2.市应急处理办公室
市应急办公室是应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常设机构,主要负责:
(1)组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2)检查和报告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的落实情况;
(3)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响应制度;
(4)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技术储备;
(5)建立潜在高风险度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装置的黑名单资料及其场外应急预案;
(6)协助黑名单单位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场内应急预案;
(7)接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报告,及时将重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负责把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及时通知到各有关应急组织;
(8)配合应急指挥部组织重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响应行动;
(9)受应急指挥部委托,负责处置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0)负责涉及跨县区或超出县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处置;
(11)召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预案实施单位和有关应急组织,以年会形式交流情况,修改技术资料和有关制度;
(12)负责对公众环境污染应急的宣传教育。
市应急处理办公室下设九个专业组,负责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应急技术支持和具体实施的组织。
1.监测评价组
由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和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业务人员组成。其职责:
(1)制定和实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监测计划;
(2)建立应急监测快速测报方法和技术储备;
(3)负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监测;
(4)评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污染程度,及时提出应急措施方面的建议;
(5)受市环保局委托,按应急监测程序协助环境污染纠纷的监测取证和评价。
2.技术咨询组
由市应急指挥部组成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并请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预案实施单位,事故单位的技术人员参加,必要时可聘请上级业务部门的专家。其职责:
(1)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作出技术评价;
(2)协助市应急办公室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预防、处置和评价的技术储备系统;
(3)协助市应急指挥部或市应急办公室,作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的判断分析,并对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3.公安消防组
由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消防支队等组成。其职责:
(1)负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期间的交通管制,提供应急通行证;
(2)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警戒;
(3)消防救护;
(4)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审定。
4.医学救援组
由市卫生局和市各大医院工作人员组成。其职责:
(1)负责重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中伤亡人员的救治;
(2)参与大气、饮用水和食物的染毒程度评估,提出应急处置办法;
(3)对应急响应人员提供安全防护指导。
5.水文气象组
由市水利局、市气象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其职责:
(1)负责提供应急所需水文资料,协助做好重点水域污染防范;
(2)负责提供应急污染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
6.公众宣传组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各新闻媒体组成。其职责:
(1)协调各新闻媒体做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应急知识的日常宣传;
(2)应急期间,协助市应急指挥部和市应急处理办公室应急信息。
7.工程抢险队
在发生应急环境污染与生态突发事故时临时组建,由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其职责:
(1)抢修水、电设施,保障应急消防工作的正常进行;
(2)抢修污染事故设备,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减少污染物泄漏;
(3)其它工程应急措施。
8.通信保障组
由市各通信部门组成。其职责:
保障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置时通信畅通。
9.督查组
由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其职责:
负责对应急预案职责履行、工作效能等情况及应急资金、物资等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
二、相关部门职责
(一)市政府办公室
协调各部门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上报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二)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负责制定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预案。负责组织应急所需器材和物资的调配。
(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承担对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制定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重点企业黑名单,协助其制定应急预案。
(四)市环境保护局
承担建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监测计划及技术储备;评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与生态破坏程度,及时提出应急措施和建议;协助环境污染纠纷的监测取证和评价;做好事故现场控制,承担环境执法工作。
(五)市卫生局
承担制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应急预案;负责事故现场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的调配,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评估事故发生对大气、饮用水和食物染毒程度,提出应急处置办法;对参与应急行动人员进行自身安全防护指导。
(六)市公安局
承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期间的交通管制,提供应急通行证;维护事故现场的秩序和安全警戒,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提供消防救护等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七)市农业局
承担建立完善种植业、养殖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评估农业污染事故破坏程度;及时提出应急补救措施和建议;协助农业污染事故的监测和评价;做好事故现场控制,防止损失扩大。
(八)市水利局
承担事故应急所需水文资料,协助做好重点水域污染防范,参与水域污染预防和处置工作。
(九)市交通局
承担环境污染应急期间的水上交通管制,组织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十)市气象局
承担事故应急所需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工作。
(十一)市财政局
承担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其相关政策,保证事故应急的设备、医疗救治、交通工具等所需经费;保证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所需的日常工作和运行经费。
(十二)市委宣传部
做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防范和事故发生时的应急知识宣传;强化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新闻舆论监督;做好事故现场的报道和应急信息的。
(十三)市监察局
承担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督办。
其他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事故应急工作,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发生。
第四部分事故的应急处置
一、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按分级应急组织体系开始工作,启动应急预案:
(一)本市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
(二)本市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性事故,导致生产原料、产品外泄,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
(三)本市范围内贮存化学品的仓库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性事故,导致化学品外泄,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
(四)运输化学品的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在本市范围内发生交通意外,导致化学品外泄,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
(五)其他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情况。
二、事故的处置程序
(一)迅速报告
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立即向市环境监察支队报告,市环境监察支队立即向市环保局领导报告,根据情况成立事故应急现场指挥组。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时向省环境保护局和市应急指挥部报告。
(二)快速出击
接到报告后,市应急办公室指令各应急组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察、监测等设备,立即赶赴现场。
(三)现场控制
应急专业组到达现场前,公安、消防部门尚未对现场进行处置的,应急专业组应进行现场控制和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物产生,防止污染扩散,根据现场勘验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四)现场调查
应急专业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判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应急专业组应分工协作,组长负责与当地县区、乡镇政府协调,与监测人员沟通,确定现场监测布点;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现场调查、勘验调查。
对涉及工业企业和危险品重点监控单位的污染事故,应立即与该单位的应急事故处置小组联系,指导其进行事故处理。
(五)情况上报
应急专业组组长将现场调查情况及拟采取措施报告应急现场指挥组,6小时内速报,24小时内确报。应急现场指挥组负责报告市应急处理办公室及上级部门。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大小,应急现场指挥组决定是否增调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前往现场增援。
(六)污染处置
应急专业组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技术组意见,向应急现场指挥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责令、监督、指导有关责任单位、人员或专业处置单位对污染物进行处置,减少环境污染。涉及大气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或查取有关空气动力学数据(气温、气压、风向、风力、大气稳定度等);涉及水污染事故的,现场监测人员要测量水流速度,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保护区、水流域、地形等)做初步调查。
(七)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
根据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应急专业组向应急指挥组建议建立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或居住区域)。应急现场指挥组向市应急处理办公室报告后可受市政府委托警报决定。
应急现场指挥组要组织各应急专业组召开事故处理分析会,并及时向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情况。
(八)污染跟踪
应急专业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污染消失,警报解除。
(九)调查取证
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收集相关证据,确定事故责任人,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十)应急终止
应急现场指挥组组织专家论证调查后,确认突发事件具备应急终止条件,报告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后,由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决定并向社会应急终止信息,即警报解除信息。
(十一)结案归档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理完毕后,形成总结报告,按时上报并存档。
四、事故的恢复处理
(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警报解除后,指挥部要做好人员抢救及安抚、设施恢复等善后工作。
(二)要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基本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并进行评估。进行决策记录、信息分析等相关资料的汇编。
造成特大损失的事故发生后,按事故管辖权限逐级上报。
(三)事故发生后,各级环保监测机构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大气、水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向指挥部提出恢复方案。
第五部分督查与责任追究
一、工作督查
(一)督查的范围
各县区要成立督查组,对本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实施分级督查。
市应急处理办公室下设的督查组要负责全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监督检查,查处违反本预案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加重的单位和人员,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督查的程序
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和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督查工作,预防事故的发生。
1.根据本预案的要求,由各级督查组制定工作方案;
2.实行现场督查;
3.分析评估反馈检查情况,形成督查意见;
4.对存在的问题,下达督办单并依法监督执行;
5.检查督办单落实情况;
6.将督查、督办有关情况上报市应急处理指挥部。
(三)督查的方法
1.听取汇报;
2.实地查看。
(四)督查发现问题的处理
1.督查时发现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的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向当地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并实地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
2.督查时发现一般问题,要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并提出有关建议。
二、责任追究
凡违反本预案的规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不能及时控制和处置,造成事故影响扩大,损失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刑事责任。
第六部分保障
一、各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按要求完成应急处理任务。
二、采取有线、无线和计算机网络的方式,确保通讯畅通(包括公休日)。
三、专业队伍要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包括车辆、检测仪器及有关防护用具、药品等。
四、后勤保障部门要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第七部分其他事项
一、各县区应参照本预案,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应急预案。
篇8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
(一)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提高环保审批效能。按照上级部门审批制度改革和权限下发的要求,制定了行政审批改革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审批事项进行深入清理,取消了建设项目试生产和排污许可证年审,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和压缩审批时限。成立环保综合审批股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选派业务骨干常驻窗口。认真贯彻执行生态发展区产业指导目录和环保准入政策,切实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既全力服务我县招商引资项目,又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的排放。十二五期间,我县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04项、竣工环保验收78项、核发换发排污许可证115项。
(二)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按照全市“十二五”污染减排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全县的“十二五”污染减排实施方案,并每年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从工业、农业、生活、机动车等多方面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1、抓好县城污水厂运行和污水管网改造,建成中心镇污水厂。近年来,我县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对污水处理效果明显,在线监控数据有效稳定上传到市环保监控平台。污水管网改造与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合并施工建设,至2014年底完成10.49公里改造,目前正在实施的县城污水管道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改造污水干管、支管约15公里,于今年8月动工,已完成5公里。污水厂进口浓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化学需氧量进口浓度为133mg/L、氨氮进口浓度为11.7mg/L,提前完成了市下达的减排任务,减排结果得到国家环保部的核查认定。桂头镇和大桥镇2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道建设现已投入调试运行,其中桂头镇污水处理厂规模2500吨/天,配套截污管道0.85公里,大桥镇污水处理厂规模800吨/天,配套截污管道1.1公里。
2、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工程。按照农业源污染减排要求,我县40家规模化养殖场列入减排名单,分年度逐步推进实施,通过实施雨污分流、人工清粪,建设堆粪场、沼气池、废水贮存池,废水、猪粪返田综合利用,改变了以往废水、猪粪直排的情况,40家养殖场按要求完成了减排工程任务,其中20家养殖场在2014年以前通过国家环保部核查认定,其余20家待今年底核查认定。
3、落实“黄标车”限行机制,推进机动车污染减排。大力推进“黄标车”淘汰报废工作,县政府印发了《乳源瑶族自治县“黄标车”限行方案》和《乳源瑶族自治县关于机动车区域限行的通告》,将县城大部分区域划为限行区,在限行区域安装了标识牌,对“黄标车”限行开展交通执法,促进“黄标车”淘汰,累计淘汰104辆。加强车辆环保定期检测,辖区内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到80%以上,实行了专线联网,检测数据稳定上传到市机动车环保检测数据平台。加强车辆环保标志发放工作,在县车管所和行政服务中心各设置发放点,在车辆注册登记、年审、换证时跟进标志办理,目前我县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率已达到95%以上。
4、工业减排得到有效落实。一是韶源水泥厂和民族水泥厂拆除立窑生产线,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二是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积极落实锅炉整治工作任务,拆除了1台4蒸吨/小时、2台6蒸吨/小时的链条燃煤锅炉,并拆除了烟囱。三是淘汰小造纸企业,交通造纸厂和新丽造纸厂拆除生产设备,并各自拆除了1台2蒸吨/小时的燃煤锅炉。四是淘汰铅酸蓄电池企业,红利蓄电池厂和创能蓄电池厂因为卫生防护距离不足,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实施了关闭淘汰了。工业减排项目得到了全面落实。
(三)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开展乡镇饮用水源调查和保护区划分。每年开展县城饮用水源评估,收集调查水质监测数据和周边农村生活污染源情况,对水库进行综合评估。为加强农村饮用水源的安全,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了8个乡镇(除乳城镇外其他所有乡镇)饮用水源和备用水源调查,进行了水质监测、周边植被和污染物详细调查,其中桂头镇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区面积9.16平方米公里,其他乡镇水源参照水源保护区管理。
(四)强化环保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十二五”期间,我局始终坚持从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出发,多管齐下,切实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和违法建设项目,有效防范了企业环境风险。一是开展了环境风险源的排查。结合我县实际,每年对南水水库周边、南水河流域及我县涉重金属企业、涉危险废物企业、使用和生产化学品企业,展开了地毯式排查,做好重点行业企业风险源排查记录,不放过排查死角,确保重点区域、敏感区域环境安全。二是开展节前环境安全大检查。每次节假日前,组织重点检查化工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装置、储存装置和应急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并配合安监、国土部门,加强排金属、非煤矿山和选矿厂环境安全隐患。三是严打环境违法偷排行为。“十二五”期间,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了一麾公司酸性废水偷排、华辉沙石加工厂污染水质、祥旺建材废气污染等一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有效保障了全县环境质量安全。四是依法、足额、全面征收排污费,扎实做好排污费的核算、征收、减免手续等工作流程,以点带面,每年如期完成县财政下达的征收任务。
(五)积极应急应对,妥善处置环境突发事件。因我县境内公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易受大雾、冰冻、长坡及弯多等影响,交通事故频繁,导致车辆装载的油污、货物(特别是液碱、浓酸等危险化学物品)泄漏,极易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十二五”期间,我局重点加强了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应对工作,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提前做好应急监测准备,随时待命,接报后,由分管局领导迅速带领监察监测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应对工作,要及时上报环境应急处理处置现场情况,供领导准确、快速、有效决策。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联合相关部门妥善处理了“5·15”大桥冷却场液碱泄漏环境污染事故、“8·4”国道323线桂头路口红绿灯硫酸泄漏环境污染事故、“9·19”京珠高速公路东田出口液碱车泄漏事故和“6﹒16”坪乳公路大桥加油站路段交通事故致部分农药洒落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确保了我县的环境安全。
(六)实施标准建设,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十二五”期间,我局在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方面下大气力,一方面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争取环境监测编制和监测用房指标,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已从8名增加到20名,达到标准化验收要求,一方面主动向省环境监测部门争取支持部分紧缺的监测仪器设备,以填补我县部分监测项目空白,提升环境监测硬件水平。同时,按照有关标准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加强了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特征污染物监测和应急监测涉及的项目监测能力。目前,已通过计量认证项目监测能力87项,已通过省质监局专家现场评审的8个扩项项目监测能力,监测技术水平排在在全市各县(市、区)前列。此外,积极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除做好定期监测县境内大气、饮用水、声环境质量和工业企业污染源监测的常规动作外,还时刻做好环境应急监测准备,以便在发生环境应急事件后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思路
2015年初,我局于委托了市环科所结合全县实际开展“十三五”环保规划编制工作,经过收集资料、实地勘探等,目前已经完成初稿编制,形成《“十三五”乳源瑶族自治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初稿》,按照国家和省、市环境保护要求制定了综合反映环境质量、治污减排、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建设的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提出了六大任务,以及一系列重点工程,并明确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十三五”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分区引导,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乳源瑶族自治县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根据我县的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以及今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态功能区划,为符合生态发展区产业发展的项目在今后环评审批奠定基础,同时严格落实禁止开发区的保护措施,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结构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我县山区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适度工业化,突出发展生态、低碳经济,建设现代生态工业体系。推动传统优势工业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如钢铁、塑料制品行业,进一步推进落后产能污染减排,腾出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用于发展新项目。
(三)狠抓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环境安全。强化南水水库、横溪水库、镇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水源保护,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污染项目建设,取缔水源保护区内排污项目和网箱养殖,规范建设水源保护区警示、标识设施,建立水源地水质监控预警系统,在一级水源保护区设置隔离防护设施,恢复种植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
(四)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集中收集率,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的建设,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加快推进工业废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抓紧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实施进展,确保在2016年完成建设任务,统筹规划化工基地废水处理站建设,通过集中处理厂建设,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腾出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
篇9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安全和环保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特签订本岗位安全环保责任书。
一、权利、义务和职责
1、享有参加各类安全技术、专业技术培训和参与安全环保活动、会议的权利。
2、有权制止他人违章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强令冒险作业和违反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及操作规程的指令。
3、有权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意见,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4、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服从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监督,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5、新进场员工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6、进入生产车间、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及其他相关防护用品并熟知正确使用方式方法;作业前检查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安全以及作业现场有无违章、冒险作业。
7、积极参加本科室安全环保活动,如:座谈、培训、危险预知活动、演练、考试、班前安全、环保例会等活动。
8、保持工作环境整洁,确保各类安全环保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9、各种机械、电气设备无证人员不得使用;非电工不得随意拉接电线。
10、及时处理和报告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积极参加事故抢险工作,并向事故调查人员如实反映情况。
11、按时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各类安全环保学习培训和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紧急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12、认真开展好所属区域的安全环保隐患排查治理,严格执行单位安全生产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3、自觉履行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职责要求。
二、本岗位安全、环保职责相关要求
。。。。。。。。。。。。(此内容由各部门组织编写)
三、奖惩办法
1、对发现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环境污染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为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和施工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意见被采纳的,对安全生产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根据本单位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奖励。
2、因个人工作失误、消极怠工、玩忽职守等原因导致本职岗位在安全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整改或造成安全事故以及污染事故的,将按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本责任书一式三份,厂、班组/科室和作业人员各执一份。
班 组/科室:
岗 位:
负责人(班组长/科长):
作业人员:
年
篇10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防止医疗废物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及相关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活动。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负责本市范围内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活动中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区、县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环保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活动中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本市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产生申报)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向环保部门申报上年度本单位产生医疗废物的种类和数量。其中,按照本规定可以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的产生单位向市环保局申报;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产生单位向所在地区、县环保部门申报。
第五条(收集)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不得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和本市有关技术规范,设置符合要求的收集容器,对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在本单位内收集医疗废物,应当每天不少于一次;对巡回医疗和现场急救等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在医疗活动结束后立即完成收集。
医疗废物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包装。其中,病原体培养基、病原体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先行消毒后,再进行包装。
医疗废物的包装,应当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要求。
第六条(临时贮存)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建立医疗废物临时贮存点,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医疗废物包装后应当临时贮存在规定的收集容器内,收集容器不得露天存放。其中,化学性医疗废物的临时贮存,还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贮存安全要求。
第七条(自行就地处置)
具有下类情形之一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可以按照规定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
(一)专门从事传染病诊治的特殊医疗卫生机构且已建设符合规定的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系统的;
(二)无法通过陆路运输将医疗废物运送到集中处置场所的。
自行就地处置的具体要求,由市环保局另行规定。
第八条(集中处置)
除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自行就地处置情形外,其他医疗废物应当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收运、处置。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由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市环保局应当与中标单位签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合同,并发放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
第九条(收运要求)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定期到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设置的临时贮存点收运医疗废物。其中,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临时贮存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24小时收集一次;其他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设置的临时贮存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48小时收集一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不按时收集医疗废物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向市环保局或者区、县环保部门报告。
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情况下,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按照规定设置的临时贮存点不足以容纳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及时通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收运,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增加收运车次,保证医疗废物的及时收运。
第十条(转移和交接)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向集中处置单位转移医疗废物时,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填写转移联单。
集中处置单位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当对医疗废物的包装和标识进行检查,并对照转移联单对所接受医疗废物进行复核。
经检查与复核,包装、标识符合规定且接收的医疗废物与转移联单所载事项相符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在转移联单上签字。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或者接收的医疗废物与转移联单所载事项不符的,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要求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及时更正,拒不更正的,应当向所在地区、县环保部门报告,区、县环保部门应当立即予以处理。
第十一条(中转站)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可以根据医疗废物运输需要,设置医疗废物中转站。医疗废物中转站的设置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疾病防治的要求,并按照规定办理环保、卫生等有关手续。
医疗废物在中转站应当密闭贮存,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第十二条(运输要求)
运输医疗废物应当使用专用密闭车辆,专用密闭车辆应当符合《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的规定,并设置警示标识。
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应当安装车辆定位装置,并保持其正常使用。
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得丢弃、遗撒、渗漏。其中,运输化学性医疗废物的,还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要求。
第十三条(处置要求)
医疗废物处置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和规范。
医疗废物经焚烧处置后产生的最终残余物,应当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规范进行处理。
处置医疗废物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实施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
第十四条(处置设施运行管理)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当制订医疗废物处置管理规程,确保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合同的规定,配置医疗废物处置备用设施、设备,确保处置设施、设备在检修、故障排除期间以及紧急情况下保持不间断运行。
第十五条(处置台帐)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医疗废物处置记录台帐,并按照规定,在每年1月31日前向市环保局申报上年度处置的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污染物排放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运行管理等情况。
第十六条(处置费用)
实行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向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支付医疗废物处理费。处理费的具体标准,由市物价局会同市环保局、市卫生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信息管理)
市环保局应当建立相应的医疗废物管理信息系统,接受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集中处置单位的有关信息,实施实时监管。
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转移医疗废物应当使用电子联单,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接入市环保局的管理信息系统,并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鼓励其他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转移医疗废物使用电子联单。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以下医疗废物处置管理信息系统,接入市环保局的管理信息系统,并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医疗废物运输车辆的定位系统;
(二)医疗废物转运的识别记载系统;
(三)处置作业区域电子监控系统;
(四)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在线监测系统。
第十八条(集中处置单位提前停止处置活动的规定)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规定的经营期限内,不得擅自停止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相关的活动。因特殊原因需要提前终止履行处置合同的,应当提前6个月书面通知市环保局。
市环保局在接到通知后或者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擅自停止处置活动时,应当及时组织有关单位集中处置医疗废物。
第十九条(事故管理)
市环保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疗废物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医疗废物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方案,并按照下列规定报送环保部门备案:
(一)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向市环保局备案;
(二)其他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向所在地区、县环保部门备案。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减轻事故危害。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或者处置单位应当对致病人员提供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护,并立即向事故所在地区、县政府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构以及环保部门、卫生部门报告。应急联动机构、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疏散人员,组织救援。
第二十条(监督检查)
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的现场监督检查,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档案。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弄虚作假或者隐瞒事实,不得拒绝或者阻挠管理人员的检查。
第二十一条(行政处罚)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由环保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医疗废物运输车辆未按规定安装定位装置,或者定位装置未保持正常使用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未按规定配置必要的备用设施、设备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未按规定建立电子联单管理信息系统,或者未将该系统接入市环保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医疗废物处置管理信息系统,或者未将该系统接入市环保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