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运输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物流的运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物流的运输

篇1

关键词:公路运输;物流发展;社会经济;运输系统;

运输是物流的重要环节,公路运输更是以其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而在现代物流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物流的发展,公路运输业如何融入物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许多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一些较有实力的大型公路运输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问题,先简要阐述对物流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及物流服务的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然后就我国公路运输业企业如何加速向物流的发展和融合作一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一、物流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宏观物流看,现代社会的物流系统是如此巨大,如此复杂,经物流过程,无以计数的原材料流入工业化国家庞大的制造体系中,然后在通过千千万万的市场营销渠道,把各种各样的产品配送到亿万顾客手中。在从原料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销售,最后到用户的物流供应链中还有大量的产品、原材料、零部件的库存和积压。因此,同发达的国家相比,这个比例可能会比较高,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果我们能在物流合理化方面进行改进,降低物流总消耗,对经济的贡献将是非常客观的。

再从微观物流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物流不仅是第三个利润源泉,物流能力是被视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企业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力求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再者,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条件下,提供优良的客户服务,并以此来获取竞争优势。今天的工商业企业所面临的外界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客户服务激增,时间性成为管理的焦点,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等,这些迫使企业不得不重视物流管理,开发物流战略。

二、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车辆结构不合理,技术状况较差

我国运输车辆平均吨位低,多为4-5吨的中型车,大吨位及专用车辆所占比例极低,由于车辆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得运输企业失去许多货源。同时,由于运输行业的不景气,使企业无力进行车辆的更新换代,营运车辆老旧,车辆完好率、营运效率低下。

2.公路货运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货运站是进行货物运输组织的场所,目前,全国虽已有2500多个零担货运站(点),但多数为仓库式的,规模小、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且没有扩建余地,而且货运站绝大多数属于企业自有、自用、封闭型,没有向社会开放。场内搬运、装卸设备落后,不配套,生产作业及技术水平基本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无法向用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站场作业服务。

3.区域分割,体制封闭,运输效率低下

无论是公路快运还是普通货运,只要是运输生产,就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公路运输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以区域企业为主,经营范围以区域为基础,受体制封闭等人为因素的严重影响,跨区域的长途运输回程空载现象十分严重,企业运输效率低下。以零担货物运输为例,目前我国公路零担运输实行的是不同区域的货运班车"对开"形式,不同地区的运输公司之间用合同或协议的形式认可对同一线路的联合经营,以固定的周期相互开行对等的车辆运输两地间的货物。但各地多年来的运输实践已证明这种机制由于其致命的弱点而缺乏生命力。由于这种联合经营属于"松散型",处于各自的利益,出现了有意不及时给对方班车配货的现象,致使对方公司的班车实载率十分低下,导致货物待运时间过长,客户转而寻求其它方式或解决办法,缺少货源的货运站不得不加大班车的周期而周期愈长,货源愈少,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从而使这种预期的保障运输效率和双方利益的愿望变得名存实亡。

4.企业粗放经营,运输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的公路运输市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向社会开放的行业之一,随着个体、联户和社会车辆进入运输市场的增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和集体大中型运输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货运市场只占很小的比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国有和集体大中型汽车运输企业多采取了划小核算单位的措施,实行了以车队或班组为单位的经营承包、个人单车营收承包、单车风险抵押或租赁经营承包等不同的经营形式,加之大量的个体、联户及其它社会车辆参营,使得公路运输市场组织结构更趋分散,公路货物运输呈显著的粗放状态,运输的组织化程度降低。虽然公路货运服务业中的配载和组货机构和个体逐步应运而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网络和组织手段,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5.缺乏主导公路运输市场的大型运输企业,难以组织规模化和网络化的运输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公路货运市场是国有运输企业一统天下,虽然这时期公路运输市场的单一主体的局面有其不利的一面,但应看到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在国防工程、重点工程、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等与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生产中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公路运输市场放开搞活大大解决了货主运货难的状况,但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大中型运输企业化整为零,缺乏能够主导货运市场的大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运输企业,过小的经营规模和营运区域、分散经营的状况导致公路货物运输机动、灵活、优质、高效、网络化、规模化的经营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与国外公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生产效率相差甚远,使运力资源发生了巨大的浪费,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剧烈滑坡。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的公路货运业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面对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日益增多的时效性强、附加值高的产品,社会公众越来越强的时间价值观念和日益尖锐的国际贸易商战,对于公路货运业来说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迅速改变传统的公路运输生产方式,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建立全新概念的公路快速货运系统已迫在眉睫,近两年来,在全国一些经济发达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公路快速货物运输业务,并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

我国公路货运由于历史原因,从运输组织形式到经营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国内其它运输方式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高效的运输生产组织方式,如零担和集装箱运输等,为改变公路货物运输行业长期以来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公路运输管理体制等主管原因的制约,汽车货物运输的机动灵活、运达速度高的优势仍一直未真正彻底体现出来。通过对我国公路货运业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

三、对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提出的建议

1.运输企业应从企业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方面进行调整。

在经营形式上,公路运输企业,要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则进行调整。运输企业,特别是大型运输企业,在经营方式的调整上,总的看有两个趋势:一是向专业化运输发展,如形成专业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快件运输企业。再者,如对专一产品的运输,运燃油料及其它液态、粉状货物,冷冻、冷藏货物,废物垃圾等等,配置大型专用车辆进行运输。总之,要成为用户物流供应链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专业运输企业,以自己的运输的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融人物流。二是向提供以运输为本的多元服务转变,即前面所说的提供物流服务。有条件的运输企业要抓住机遇,学习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进入用户的物流系统;要从运输本业出发,争取能够逐步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要与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供应链的管理;要建立实时信息系统、GPS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 在经营规模上,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组建或充实若干现代化大型企业,来面对可以预见的、在下世纪会有较大发展的运输需求、物流服务需求。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运输业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一方面形成少数大型、特大型集团企业,以集中力量,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抵御风险,领导行业发展新潮流;另一方面,筛选出一大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以拾遗补缺,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同时,增加社会就业机会。这种调整,最终使发达国家的运输业形成了少数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与大量小型私人运输企业并存的稳定结构。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运输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少数大型、超大型企业迅速掘起,形成发达国家运输业现代化的主流、国际运输市场的主导力量,它们也是发达国家物流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面对物流的发展和国内外企业的竞争,我们需要形成有强大实力的、现代化的运输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形成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够胜任历史变迁带来的巨大挑战的中坚力量。

2.运输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同服务对象结成战略伙伴协作关系等

对运输企业来说,发展物流首先是一个服务的问题。物流的实质是服务,只要是客户嫌麻烦的问题都是物流服务企业可以服务的范围。

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作为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要同它的上游(比如制造业企业)和下游(比如销售业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的伙伴关系,使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一方面使用户减少了物流经营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有了稳定的物流支持保障系统,另一方面使运输企业有了可靠的货源保证,降低了经营风险。这样的模式,消除了供应链中的迂回、浪费和重复,提高了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便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更加巩固。这种模式的出现,是人们逐渐注重合作性的优势。合作能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共生促进双赢。

如浙江省运输管理局根据本省商品经济发达,小商品市场密集等特点,与1997年5月开通了京杭零担快运班线,实行北京至杭州48小时运达,并给予超时补偿的承诺,同时实行车辆和货物的途中动态跟踪,两端城市的短途取送货经双方协议合作经营。 由于实行了良好的服务,简化了货主托运和收费环节,保证了货物运送速度和质量,使公路快速货运这种快速优质的运输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快运货运量直线上升。与此同时,与其它城市货运站联网中转,开通了其它59个城市的快运线路,扭转了货运量连续下降,经营亏损的局面。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省份的运输公司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公路快速货运业务,在此不一一列举。

从上述一些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的初步实践证明,我国的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系统的建立尤其广阔的市场,运输企业从事公路快速货运的积极性非常高,从组织上为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的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促进我国经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春河 李伊松 易华;中国区域间物流产业专业化分工实证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7-40,66

篇2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物流;管理;应用

1物联网技术与智慧物流管理

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其核心与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延伸与拓展,即物与物相连接、物与物之间交换信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实现物流企业的可视自动化操作,形成一个互相交换信息的完整的通信网络体系。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货物进行实时监控、识别、跟踪与定位,是对物流管理方式的创新。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设备对货物的ID与属性进行编制,将货物的静态属性标准化并储存于标签,再采用相关设备对货物的属性信息进行识别,并将获取的信息转换为可以传输的格式,然后物流企业通过网络系统将各项信息上传到信息处理中心,以此完成货物信息之间的数据处理与通信。智慧物流是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物流网络体系。智慧物流管理可以全程监控物流的运输、存储以及配送情况,同时获取货物所处的位置与状态,自动、实时地掌握全程物流信息,并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处理,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物流业的运行效率。智慧物流管理能通过深入分析与挖掘物流信息数据、了解用户需求等,及时做出智能化决策。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在关键性技术、支撑性技术与共性技术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种网络系统技术。物联网技术系统的综合应用充分体现了它的应用价值。物联网技术不同层面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物联网感知互动层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感知互动层的主要作用是识别、定位与跟踪,其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无线射频技术、GPS定位系统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这些技术在智慧物流管理中有不同的应用。其一,无线射频技术即RFID技术,又叫射频识别技术,它实现了非接触的双向通信,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物流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电子标签对货物做上标记,自动识别、采集货物的有关信息,对物流车辆进行动态的监控跟踪,实现了对货物的智能配送与指挥调度,而且,它能对仓储中的产品真伪情况进行有效辨识,实现了物流业中的可视化管理,进而帮助物流业掌握货物运输中的各种信息。其二,G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可以对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进行实时监控与定位,同时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信息,及时掌握当时物流的交通情况、跟踪货物所处的状态与地点,进而调整与优化运输路线,科学、合理、实时地配送车辆,完成紧急救援工作,使物流过程能更加快捷,从而为物流的快速配送提供保障。其三,无线传感网络即WSN。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无线通信,为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网络系统。它结合多种技术,实时、自动、远程地获取各项物流信息数据,然后对数据的可靠程度进行检测,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时效性,进而远程掌控整个物流运输的状态,以便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并针对物流的状况或出现的问题进行智能调控与自动决策。此外,该技术还能监测车辆的运输、仓库的环境以及货物的配送等情况,从而实现物流管理的智慧化。

2.2物联网网络传输层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3

中国物流行业正在经历着快速变革和创新。无人机、云仓储、机器人等出现在物流行业,让整个行业充满“智慧转型”的期待。

然而,目前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处于初级阶段,运输及仓储信息化低、各物流公司数据分割等仍需突破。业内人士认为,智慧物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简单等于无人机、机器人,还应包括数据打通、服务标准统一等,真正实现智慧物流还需时日。 物流转型迫在眉睫

仅仅10年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一的网购大国和快递大国。今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宣布,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背靠高额的网络零售额,有人说,物流行业已是中国诞生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快递年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从100亿件到200亿件,仅仅用了432天。

与之相对应的是,物流企业日均处理量已达到近6000万单。由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和菜鸟网络联合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显示,承担了其中主要递送业务的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达到203.3万人。

有机构预测,未来中国每天的快递包裹将会达到3亿单。在这样的量级下已不能仅依靠人的力量,而需要技术、数据等智慧力量。

中国快递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但整体质量却难言国际领先,高运营成本也制约行业发展。据菜鸟网络提供的数据显示,以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例,这项直接影响经济体综合实力的指标,发达国家只占8%,而中国目前是16%,有巨大的下降空间。

不得忽视的是,目前中国快递已进入年业务量“200亿件”时代,应思考和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让海量包裹更快更好地送达到每一个消费者的手中。物流行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无人机是噱头还是方向?

今年“618大促”前,京东通过无人机在农村地区配送,引发了业界对于无人机的关注和热议。不过这个快递行业的“创新”,大家对此看法不一。

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认为,无人机更多是“噱头”,不会是未来城市的主流配送方式。“假如10年后中国的年快递量有1000亿件,都靠无人机配送,那天上会出现什么景象?”童文红说,将来的末端配送,一定是快递员服务加上社区便利的服务网络,这两个都是需要人力;与无人机相比,未来无人驾驶车辆配送可能更现实一些,无人机只能作“锦上添花”的补充。

宅急送CEO陈平表示,不能仅仅说开发一个机器人或无人机快递,物流业就升级了,真正的升级是改变现在的物流模式和网络模式。

不过,在圆通董事长喻渭蛟看来,快递物流企业不考虑机器人和无人机也是不行的,“机器人可以减轻劳动生产力,快递物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必须要考虑无人机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认为,未来智能化的物流系统,是由强大的实体物理基础设施加上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再加上未来商业化的模式构成。 智慧物流不等于自动化

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物流的自动化进程,是从仓储、分拣向运输配送逐步转移的。在仓储领域,亚马逊的KIVA机器人已经投入了实际运营,菜鸟合作伙伴的“曹操”机器人也在试点。不过,从国内看,建立仓储都在“你追我赶”中。

例如,陈平在时隔7年回归宅急送后,大力推动宅急送的仓配业务,在全国布局“云微仓”。在他看来,未来快递一定会是“物流先行、订单随后”,在没有下订单的时候,货物已经布到客户家门口了。

据网易考拉公布的信息,网易考拉海购宁波仓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拟建总建筑面积达25.6万平方米,建成后的宁波仓将采用自动化、模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日处理单量将达到20万单。

自动化方面,国内物流企业已经开始有所动作,包括顺丰、圆通、申通等企业也正在不断上线投入使用“自动分拣设备”,末端配送除自提箱、自提柜之外,其他还基本处在研发与实验阶段。

不过,无论是自动化还是仓储,智慧物流依然离不开最基础的数据。UPS亚太区副总裁陈美丽对于“智慧”这两个字的定义,则是高效、安全和可持续性。她表示,提高物流的效率意味着是在大量的数据当中进行数据分析,以此做出聪明的决定来提高效率安全和可持续性。

陈美丽解释说,如今中国的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复杂、价值越来越高,智慧物流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科技使物流更加安全,其中包括贸易合规、货物完整性。同时,未来的智慧物流一定也是“绿色物流”,物流行业也都在投资新能源车,UPS也于今年投资了新能源汽车。 亟待标准、观念、成本破题

物流行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低技术行业”。到目前为止,也鲜有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物流技术发展、物流工具的各应用方面都具备突出的表现。并且,从行业角度看,智慧物流的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行业标准未统一、观念难形成、成本高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刚刚进入智能物流的原始社会。”汇通天下CEO翟学魂说,就好比人类从树上下来之后,第一件事是先搞工具,把自己武装起来我才能打狮子。而在物流行业里,过去我们所做的运输、仓库,我觉得都是没有数据的工具,所以相当于人类还没有进入用工具的阶段。

而对韵达快递CIO杨周龙来说,推行自动化设备,成本也是问题之一。几年前他们就一直想做智能化流水线,可是怎么算都不如直接用人工,因此物流行业在推行智能化流水线的动力也不足。

“各物流企业之间数据分割,仍需要打通。”童文红认为,智慧物流首先要做最基础建设的工作,需要数据标准的建立、电子面单标准的建立、智能硬件的标准建立。

篇4

其实很多时候,司机送货到达的那个城市,也有需要运送到司机所在的城市的货物,而那个货物的主人,却没能找到这个司机。现在有一款APP――罗计物流,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比如烟台物流园区配货站的小张打算发送一批设备到浙江,她打开“罗计找车”的APP,输入了货物信息和运货需求。而就在这个时候,浙江跑运输的货车车主郑师傅将一车货送抵烟台,正准备返程浙江,他也登录“罗计找货”的APP,希望能够在返程时捎上一批货,就不至于空车回去。几分钟后,他们借助罗计物流谈妥了这笔生意。就这样,郑师傅不用空车回浙江,还能赚上一笔钱,而小张也不用给中介付钱,就把货给运到了,还有可能以比中介介绍的货车低的价钱成交,双方皆大欢喜。

所有的物流花费中,很多都在为低效而高昂的物流成本买单。从事物流行业的“85后”宋睿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2014年他辞去工作,开始带领团队打造货运行业的“打车”软件“罗计物流”,目的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货主和车主的高效对接。2014年7月,罗计物流未上线就获得徐小平投资,也得到了IDG的300万美元天使投资。2014年12月,罗计物流两款APP正式上线,分别是针对货主和车主推出的“罗计找车”和“罗计找货”。如今,罗计物流拥有100多万用户,覆盖30多个城市,2015年3月,罗计收获来自多家国际投资机构的1.26亿美元B轮融资。

资源利用――用互联网解决货运“痛点”

有人问宋睿,罗计所切入的货运物流市场究竟有多大?宋睿预估,这至少是一年4000亿的市场。货运物流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整合空间。据统计,全国有3300多万卡车司机,承载着中国物流75%的运输任务,空载率高达40%。物流企业也是小、散、乱,40%的物流公司只有1台货车。司机的无奈,是中国物流行业低效的缩影。如何解决这一高成本低效率的物流痛点,正是罗计物流要做的事情。罗计物流的宗旨是:依靠现代化大数据的分析、整合、处理和应用,为受众提供一个便捷、高效、更人性和自由的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货运平台。 罗计物流推出的“罗计找车”APP,针对有货需要运输的货主,他们可以在上面找到与他们的货物去往同一个地方的货运司机;而“罗计找货”APP,则是针对货运司机,他们可以在上面找到需要运货的货主。两款APP通过精准高效的信息匹配,帮助货源方与司机方找到彼此,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交易。罗计物流现有司机端客户125万,货主端客户112万,日货源数达到12万条。

去掉了中间环节,让司机和货主都受益。但是罗计物流不收取中介费,盈利模式是什么?

宋睿表示:“货车司机是对价格高度敏感的群体,我们不会在他们身上‘拔毛’。”罗计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用户推广,平台形成之后,它的数据会产生巨大的价值。比如,平台上面可以有衍生的保险服务、加油服务、汽车修理服务等等,都是潜在的增值空间。罗计物流使货运市场中司机与货主两端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抹平了信息的不对称,平衡了各方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让运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双方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今年4月,罗计物流推出了“同城版”,分别为罗计同城货主端和司机端,依靠强大的互联网技术、由资深的行业人士搭建而成。罗计同城货主端与司机端APP极大地提高了同城货运的信能和效率。截止到今年6月,正式上线半年,罗计的司机用户已经达到78万,覆盖32个城市的物流园区。罗计的战略是在今年底覆盖100个城市,司机用户做到300多万。

不惜代价挖人才

在被问到罗计的优势是什么时,宋睿是这么说的:“我们的团队很优秀,资金也比较充足,当然,更重要的是踏实做事,真正解决用户最迫切的问题。”在宋睿看来,团队是罗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他在网罗人才方面颇为下工夫。罗计的初创团队均为来自BAT的精英与海归,整个团队以年轻稳重的80后为主力。开始创业的时候,宋睿看中阿里巴巴一位算法工程师,而当时他尚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为了能够顺利“挖到”这位人才,宋睿向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借了一间茶屋来聊。宋睿也曾专门开车去腾讯的楼下接送一位他看上的员工上下班,在路上聊合作,最终这位员工被感动了,加入了罗计的团队。

如今罗计的团队已网罗了不少“BAT”的优秀人才:去哪儿网的技术总监、阿里巴巴的“地推”精英、百度和德邦物流的运营人才……罗计物流组成了一支华丽丽的创业团队。华丽的团队也为罗计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上线仅两个月时间,就超越了竞争对手。

自2014年8月创立以来,罗计物流从最初在咖啡厅开会、只有几个人的创始小团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400名员工的大团队。即便如此,宋睿依旧将一半以上的精力都用在招聘上。他坦言,找到合适的人才是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除了“挖”到人才,罗计对于留住人才也非常重视,宋睿会招呼有孩子的员工在周末的时候到自己家里来开“亲子party”,他的妻子会亲自下厨为员工做菜。宋睿认为,员工是与公司共同成长的伙伴,而非“打工仔”,把这种信念传达给员工,会使得这个团队更加有凝聚力,更加强大。

打造智慧物流生态圈

虽然是个新创公司,但罗计物流的野心可不小,宋睿盯上的,不止是整合司机与货主的资源,而是智慧物流。

2015年6月19日,罗计物流与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会在北京举行。福田戴姆勒汽车是中国重型商用车的领军企业,会称:罗计物流将与福田戴姆勒汽车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物流行业,实现物流装备制造企业与物流信息互联网平台的“互补互促,互联互通”,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物流信息,建立更高效的“互联网+物流+车辆”的智慧信息平台,实现我国物流运输拥抱“互联网”,引领行业智慧发展。

篇5

关键词:物流;智能物流;京津廊一体化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间,具有极有利的地域优势,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廊坊市经济得到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3.8亿元,年均增长11.3%。为了更好地促进廊坊经济的发展,“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依托,要形成包括交通运输、包装加工、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多环节组成的现代物流大循环系统,把廊坊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物流转换枢纽之一。智能物流的发展和运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这一点,并能成为京津廊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

一、廊坊市发展智能物流的意义

职能物流的出现,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智能物流是指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智能移动过程,包括智能运输、智能仓库、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为供方提供最大化的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的服务,同时也应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形成完备的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1.智能物流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

截至2012年12月,我国在建的智慧城市达69个,环渤海地区有14个,占总数的20.3%;其中包括河北省的唐山、廊坊、石家庄三个城市。电子信息产业是河北四大优势产业之一,APEC智慧城市智能产业高端会议也已永久落户河北。廊坊市自2011年开始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能物流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智能物流着眼于城市的整体物流建设,为各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通用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各行业可通过通用的信息指导互相沟通,得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加速企业物流活动中与政府的信息互换。智能物流的发展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和物网互联条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为智能物流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力支持,提高廊坊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2.通过智能化提升企业物流效率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小、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等瓶颈使得我国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美国。通过国际通用的衡量物流成本的指标(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对比发现,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8%左右,我国达到18%。此外,我国企业的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而美国只占10%-20%。

智能物流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全部物流活动,通过智能管理,将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集合成一体化系统,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物流服务,因而智能物流可以提升物流效率,可节省物流成本,促进廊坊市物流发展,提升在京津廊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京津廊区域内物流提供共用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率,减少区域内企业重复性建设,提高企业整体质量。

3.智能物流是廊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必然选择

目前廊坊市物流仍较为落后,低效物流消耗了更多油料,造成大量碳排放,同时污染环境,直接损伤了产品竞争力。智能物流,可以促使廊坊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生存质量。当前,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东扩南拓战略深入实施,首都经济圈规划加紧编制,廊坊将成为高端发展要素的汇聚之地和国家战略推动的受益之所;北京新机场获批建设,廊坊空港新区将全面启动,有望成为河北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借助于外部有利的发展环境,聚焦“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发展定位,明确“生态、智能、休闲、商务”城市形态和功能定位,推进京津廊同城一体化发展,在对接京津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当京津冀城市群科学发展先行军,加快缩小与东南沿海先进地市发展水平的差距,努力与京津共同打造世界城市。

4.智能物流是产品追溯的不二选择

智能物流的智能获取技术使物流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物流过程中的主动获取信息、主动监控车辆与货物、主动分析信息,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跟踪与管理,实现虚拟系流快于实物流。通过RFID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完全追踪商品的位置,掌握商品的位置和状态。针对近年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只有通过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对温度、湿度、速度等信息实时监测,方可解决产品配送与质检管理,提高廊坊市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廊坊市智能物流发展现状

国内目前智能物流以硬件嵌入和信息化平台为主,辅之以地方政府智能物流发展方式研究。最热门的当属物联网范畴的RFID、GIS、GPS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各类报道已屡见不鲜。“中国智能骨干网”(简称CSN)着手建立,在阿里集团内部被称为“地网”。阿里巴巴集团希望通过8-10年的努力,将CSN项目建成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年度约10万亿)网络零售额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把所有的货物流通的数据打通,形成一个巨大的即时信息平台,并将所有的快递公司整合进来,一件货物的流通不再是原先的流程,而是会用最迅速和经济的方式流通,让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大增加,智能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种环境的促进下也已初具规模。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智能交通体系。河北省已对所有车辆高速公路车辆低碳畅行卡(ETC)电子收费设备进行安装,投入使用。高速公路车辆ETC电子收费系统投入使用后,免去了停车缴费的环节,保证车辆快速通行,为紧急抢修任务节约时间,廊坊也在智能交通方面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廊坊市地处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间,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廊坊市的发展以区域合作理论为指导,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依托,为有效整合廊坊市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物流信息的跨区域应用,降低货运车辆空载率,廊坊市交通物流协会建立了河北省首家公益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此平台是集政策法规、物流信息、设施设备、培训教育、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具有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在线交易和辅助决策四大功能。通过物流相关信息在该平台的快速、准确和实时流动,企业可结合物流智能系统“手机管家”,主动对市场做出积极反应,调整自身经营行为。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有效解决当前物流信息化水平程度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畅及社会物流成本偏高等关键问题,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促进廊坊市智能物流发展的建议

1.大力推广物流信息技术,推进廊坊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京津的互连

发展信息技术,一是发展硬件技术,主要是物联网相关的RFID、GPS、GIS、GPRS技术;二是发展软件,如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物流仿真系统、业务流程优化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技术。通过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促进信息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应用新技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体系、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的智能供应链,推进智能物流市场主体建设,培育一批智能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智能物流示范企业。廊坊市交通物流协会已建立了河公益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要和京津地区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互连,使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快捷、便利、实时的物流信息交流。物流公司可以在此之上,通过系统数据或优化自己的网络,或提升效率,或调整商业模式。政府也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对物流企业的宏观管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平的环境。

2.打造与整合廊坊市智能物流园区

结合廊坊市物流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集聚行业相关企业,打造若干智能物流的载体和服务平台,努力建设智能物流引领区和示范区,聚集智能产品生产与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打造智能物流应用方案解决中心和智能软件及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积极发展各县市智能物流园区及孵化基地,建设既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总部型物流园区,又有符合区域特色的地区性物流园区,以企业两化融合及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为基础,提升廊坊市智能化水平;依靠智能园区载体,打造廊坊市人才与成果高地;多轮驱动,采取多模并举的发展模式,促进廊坊市智能物流的建立,带动廊坊智能城市的发展,实现廊坊科学发展的“愿景”:实力廊坊、生态廊坊、智能廊坊、休闲廊坊、商务廊坊、人文廊坊、和谐廊坊、幸福廊坊,并促进京津廊一体化经济的发展。重点培育燕郊、廊坊、霸州三大物流节点和燕郊开发区、廊坊开发区、广阳、霸州、文安五大物流园区,基本形成包括交通运输、包装加工、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多环节组成的现代物流大循环系统,把廊坊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物流转换枢纽之一。

3.推动廊坊市行业物流智能化,促进物流业与其他行业的对接

针对廊坊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印刷出版、快递、会展旅游等,推进以行业协会为重要联络人的行业物流智能化建设。针对当前对运输、仓储和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廊坊市重点促进农产品物流、电子信息产业物流、印刷出版物流、冷链物流、会展旅游物流、快递物流等行业物流的智能化。廊坊原有的物流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规模小,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只参与物流业单一环节的投资运作,信息化程度低,没有龙头企业,更没有跨区域的大企业来牵头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物流资源。通过发展和完善信息化的第四方物流,打破物流资源难以整合的“不利局面”,有利于智能物流的发展。要以整合物流各个环节和从事单一环节物流中小企业为突破口,促进其向现代物流业升级发展,并推动网络市场从信息交换向市场服务交易转变来完善和发展第四方物流市场,促进智能物流的发展。

通过智能物流建设使物流业与其他行业对接。目前由于标准、商业机密、安全等原因,不论是交通、出入控制,电子支付还是公路、铁路等物流领域,都还只是在行业系统内部和企业内部实施相关物流技术,通过智慧物流的建设,能促进行业内部、不同行业间的互通和信息共享,能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廊坊市可以通过攻克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关键技术,开发专业应用软件,通过智能物流跨产业跨行业的功能,增加对智能物流的市场需求,带动智能物流的发展。

4.健全智能物流管理体制,引进和培养智能物流管理人才

落后的管理体制,极大程度地制约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导致物流企业难以提供高效、安全、可靠、全面的物流服务。只有建立健全智能物流管理体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高科技含量的物流设备、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促进智能物流的发展。智能物流技术涉及到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方面的信息,必须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管理科目或科研项目,廊坊市也要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使物流教育与行业发展同步,培养企业真正急需的人才。廊坊市相关部门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培养创新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的物流人才,为智能物流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不断完善吸引国外物流专业人才的机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和智慧物流管理等领域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的市场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张翼英,张茜,等.智能物流[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

社,2012:11-25.

[2] 党建民,王晓珍.徐州智能物流发展定位及推广模式思

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10(4):138-141.

[3] 贺盛瑜,袁波.基于智能现代化的现代物流升级与转型

[J].企业经济,2011,(5):121-123.

[4] 黄国兴.基于GPS和GIS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的构建[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11-12.

篇6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供应链

[DOI]10.13939/ki.zgsc.2017.09.172

1 物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项快速发展应用的新技术,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由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最早提出来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最早是在2009年8月,时任国家总理的同志深入阐述了“感知中国”和物联网传感技术新理念,物联网得到快速发展。

早期,“物联网”也称“传感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换的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用户端扩展和延伸至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条码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微纳传感器、数码摄像头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011年5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1年)》给物联网的定义是:“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概括来说,物联网目的是实现万物互联,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主要内容:一是硬件层面上,物联网把射频识别(RFID)装置、全球定位系统、红外传感器及其他多种传感器等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二是软件层面上,物联网将采集到的海量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服务器上,并采用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

对于企业而言,物联网在生产、营销、物流的未来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物联网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物联网的应用有三个层次:一是传输通信,它是物联网应用的保障。利用企业网、互联网、无线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通信载体将感知的信息进行实时的传送。二是全面感知,它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利用RFID读写器和标签、传感器、二维码、条码阅读器、智能终端及其他各种感知设备实现随时随地对各种对象信息的采集,全面感知世界。三是应用方案,它是物联网应用的核心。物联网是面对具体应用而存在的。物联网的创新、普及和应用,要以具体的应用解决方案的整合创新为出发点。

以物品状态信息作为流动主体的物联网应用,是物流供应链的关键。通过物联网,可以使得物品在整个供应链上下贯通,提高物流运输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端到端的智能物流配送服务流程,保障配送。管理者可以通过数字化定位最优线路,实时向运营车辆发送指令,实现对物流车辆及司机的全程监控和调度管理,可以使得运输过程的数据传输更加正确、技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对车、人、物、路、位置等进行有效的智能监控、调度管理,保证货物在最短时间送至消费者手中。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标签随时查看货物从生产到存储到出库全过程信息。运用物联网,能够促进物品在物流供应链流转过程中的透明管理,可视化程度更高。物流中心内部的上架、补货、扫描、发运等进程都通过相关信息系统进行跟踪和监控,供应链的每个成员都可以追溯产品生产者、产品特征以及产品流转运动轨迹,依此推广品牌和降低安全质量事故。对于物流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可以分为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下页图所示。

感知层主要是获取并处理物品信息,由最低端的条码标签、RFID标签、传感器、摄像头、GPS以及传感网关、传感节点设备组成。主要是对物流供应情况进行信息采集。网络层负责传输感知层信息。应用层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转化成视频、数据等方式,方便对物资进行调度、跟踪监控、运输安排、仓储安排,从而实现物资流转的全程可视。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直接带动现代物流的发展,推动企业物流供应链向智慧化、智能自动化发展。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采购、生产管理

在采购、生产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采购、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物料、零部件进行质量跟踪和追溯,对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控制和自动识别,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有助于帮助生成者合理安排生产和进度,保证生产线稳定作业,保证产品质量。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架构

3.2 运输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运输车辆进行智能调度、在途监控,实现对运输路线、运输时间与运输货物的可视化跟踪。此外,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行车线路,提前预知货物的到达时间,进一步提高运输到货及时率和客户物流运输跟踪体验。

3.3 仓储管理

通^物联网技术,实现仓库自动扫码出入库,自动指引上下架,在库自动化盘点,对库内存放位置进行精准定位等,实现准确收发货,及时补货,降低库存,减少物品损耗。

3.4 销售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可以减少销售物流等待时间,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进而提升顾客满意度。

3.5 物流设备设施管理

物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应用能力,促进物流供应链管理过程向智能化发展。除了比较成熟应用的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GI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外,物流设施设备都将嵌入RFID电子标签或其他感知载体,通过标签所记录的信息帮助相关信息系统及时掌控各项物流进程,促进物流管理、运行效率提升,降低物流成本。

4 结 论

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智能化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可以使得物流环节更加高效便捷,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动化、可视化,利用新的RFID技术、GPS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传感感知技术,将带动物流配送网络的智能化,推动敏捷智能的供应链变革,开创智慧物流新局面,并从整体为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蔡丽艳.物联网时代的智慧物流[J].物流科技,2010(12).

[2]白剑,金静阳.物联网下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J].科技视界,2013(26):21.

[3]王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供应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

篇7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教学也越来越网络化。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主体,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去学习,受到广泛的关注[1]。从形式上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融合,而从本质上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融合,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融合,是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以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融合,是各种教学方式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也是线上和线下学习环境的融合。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2,3]。交通运输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系统、动态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在交通设计和规划、交通管理和控制等方面也需要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果,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真正具备行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交通运输工程教育实践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以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课中的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为例,基于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而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提供参考。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信息时代,学校处在传统学习环境与信息学习环境混合并存的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产生综合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并将两种学习模式融合,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注重课程的精心设计,关注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启发和监控的作用,与此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4]。因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跨越虚拟,可以实现在线与实时交流,同时又涉及多种要素协同的混合式课堂结构[5]。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在课程资源、活动形式、师生互动、评价体系等各方面的多元化。(1)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表现在形式的多元化,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另外还表现在学生获取课程资源渠道的多元化,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电子资源获得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2)活动形式的多元化。活动形式可以是热点题目讨论、小组交流、成果汇报展示等形式,在这种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中,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3)互动平台的多元化。利用多种教学软件平台,基于QQ、微信、论坛等形式可以使得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度的交流互动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4)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可以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比如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测试等各种方法的综合,对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从而给出合理的评价结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利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师生互动和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氛围和促进知识的内化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分析

1.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特点。现代物流管理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实务运作能力,能够胜任物流管理领域全过程策划、管理工作的现代物流工作人才。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强。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较强。(2)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涉及当前许多物流热点问题,如云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热点问题多,课程内容更新较为频繁。因此,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注重应用与实践。该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鼓励学生关注各种物流活动,如快递、超市物流等,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解决和综合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熟悉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原理、物流需求分析、物流规划、现代物流技术、绿色物流等;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和实地参观,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对物流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对现代物流及其发展前景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教学力求突显基础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阐明实践应用价值,拓宽基础知识面,注重与相关领域知识的融合,强化能力提升。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能够拓展教学的时空范围,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1.学情分析。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是针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实验班学生开设的,这些学生具备扎实的交通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薄弱、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2.教学策略。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是借助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智慧终端(如手机)为工具,免费智慧教学软件(如“雨课堂”)和免费通信软件(如微信、QQ)为桥梁[6,7],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精心设计,最大程度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提高教学效果。课前,通过智慧终端和教学软件推送学习资料,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课中,通过创设情境、题目引导、讨论分享、教师引导等教学方式,掌握学习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后,课后测试和复习资料,让学生完成并进一步巩固知识。3.具体的教学流程。(1)课前。在课前,通过基于互联网和智慧终端的教学软件,向学生资料,包括每次课的基础知识点、难点,以及最新案例和动态前沿。资料形式可以是微课、慕课视频、PPT课件、网络链接等,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最新发展有全面的认识和学习,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也可使学生保持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借助智慧终端(如手机),可以查看这些资料进行学习,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进行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实时调整课上教学过程。(2)课中。在课中,通过构建智慧的授课和学习环境,通过预习反馈情况等导入新课,基于智慧的教与学,结合各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精讲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重点提取预习中的疑惑或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智慧发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题目引导、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具体教学形式如下:①创设情境。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生活实际。通过以问题或案例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例如,播放一个现代物流的视频,比如京东智慧物流,创设三种情境,并将知识点融入情境中,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a.京东运用哪些现代物流技术?b.这些物流技术的应用对物流效率等方面的提升效果如何?c.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②题目引导。针对学生的基础及认知能力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进行分组,布置一些题目,如校园物流、超市物流、绿色物流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这些题目或者自己命题,然后通过各种网络资源获取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物流调查,发现问题,共同制订物流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讨论交流。对学生感兴趣的物流问题或者小组成果,通过汇报等形式,进行点评和组间交流讨论,提升同学表达能力,给出评价结果。(3)课后。在课后,可通过教学软件自动推送“课后小结”,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点,理清关联,提出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教师可以查看本节课的课堂上课人数、学习过程反馈等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可以通过智慧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最后,通过在线的师生、生生交流,师生可以共同成长,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它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融合,发挥了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利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师生互动和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为例,基于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通过运用智慧的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智能终端设备和智慧教学软件为平台,提出了包含课前、课中、课后在内的教学流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的紧密联系、交流互动和及时反馈,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慧.O2O双向驱动下的智慧教学生态模式研究[J].科技文汇,2018,(2):33-34.

[2]黄淑芹,张海,何宗林.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3):31-34.

[3]方夏萍.基于云班课平台的“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1):24-27.

[4]谢怡宁.基于翻转课堂及MOOC的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3):35-37.

[5]王浩亮,张春来.融合MOOC和布鲁姆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教改论坛,2018,(1):37-47.

篇8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信息;控制;智能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19-02

1 信息化控制

在现代科技力量的引领与支持下,以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数据库、云计算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已经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管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时代下获取处理信息资源将成为技术和商业领域的核心事务,推进信息化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量化控制,以信息的流转和分析来代替对物质和能量的依赖,即以虚拟的信息化方式来替换实体物质的运动和发展,具有几方面重要特征。

1.1 可以提高效率和精度

具体依靠物联网传感技术,如无线射频(RFID)、电子产品标签(EPC)、二维码(QR Code)等技术进行获取、监测传感信息,经过数据“存储-分析”处理模式的加工,如云存储、数据库、普适计算等技术和系统来处理那些反映具体事物状态并相匹配的信息资源,这种方式之所以高效和精准,是因为信息存储的容量大(依托数据库)、计算速度快(云处理),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物联网技术的介入“使物流配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其建设的目标就是以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实现‘智能物流’为核心,大大加快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流通速度,减少人工操作失误,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全局资源利用最大化”。而实体物质的存储或仓储则需要占据大量的物理空间,而且在转运和移动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物料的损耗或丢失。信息化的存储、传输方式将会有效地避免空间浪费和资源流失损耗等问题,通过集中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和硬件系统,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即可处理海量的信息资源,更加节能环保,对物品的管理控制也会更加准确有效,虚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对现实物理世界实现高效、精确、低碳式的控制。

1.2 便于实现智能分析与量化控制

基于海量的传感及检测数据,通过设定相应的技术参量与控制指标,对数据进行分类、比对并进一步到反馈控制,通过数值分析的优化与完善实际的事物状况,把握并控制其发展动态进一步调整到预期,从而实现信息化的控制目标,即从客观实在中获取信息并通过虚拟信息化分析处理,最后再进行反馈调节。同时信息化控制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局限在对过去及目前状态的把握,更可以根据大量的记录信息资源进一步推断未来可能的发展态势,如在物联网技术中强大的“存储-计算”处理技术的支撑下,在设定特定的行为或操作动作(如点击、评论)中,根据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来评估各参量的概率及发展趋势,而可以对事物发展有敏感和预见性的分析,提前做好准备,如电子商务平台根据客户的行为习惯推荐的商品或服务。而在物联网技术体系下,传感器对于数据的收集和监测会是最基础的处理环节,是量化控制的前提,这些是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能准确地采集物流信息,包括运输车辆信息、运输商品信息、库存信息等。”尤其在交通系统中,信息控制平台依托路况数据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有效合理地控制车流,而在智慧城市的交通网络控制中“智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将整个城市内的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信息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这些都是对信息的获取与分析之后实现的,如目前的智能公交、“滴滴打车”等终端应用,使得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服务更加优质、便利和精确。

2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以信息化角度来探讨物流行业及相关技术将具有全新的启发。

首先从含义上来讲,“智能物流就是物流的智能化,它是在现代物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物联网、计算机、自动控制和智能决策等技术,由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独立完成物流作业环节,实现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现代物流要求精确、高效、快速,而在供应链中信息化的物流体系的建构将会依托计算机、传感器、数据库、云处理等核心技术来实现,恰恰在此需求中,物联网技术为智能物流的实现搭建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并在商业应用中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

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具有对应的控制要点,如李忠成认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包含三个基本要点:一是如何部署更加广泛、及时、准确的信息采集技术;二是如何把这些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既满足专用的要求,也能实现方便的开放和共享;三是信息如何管理、加工、应用,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把虚拟世界的信息转化到实体世界的应用中来,也就是进入到 IBM 称之为‘智慧地球’的时代。”因此信息的收集、开放和处理是将信息流与物流两者紧密集合在一起的关键。物流与电子商务,两者是最典型的平台应用的代表,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紧密结合的应用领域,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线上交易与线下操作,更是未来商业模式依托技术支持的最好应用领域和范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虚拟平台和实体平台结合起来,并进一步依托信息和数据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流下的物流,发挥着重要作用。虚拟的信息或数据的价值将通过实体的流动而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在物流领域看来,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相较于传统的物流方式智能物流可以实现更加精确高效的预判、评估与分析,在自主控制上体现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精度,结合信息化技术对物流领域进行智能化改造,为升级传统物流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商业配套。简单而言“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

在具体的控制过程中,从物品采集收录、订单制定、编码信息、运输流转、派发签收等几个重要的业务环节中实现了信息化管控的目的,大大优于传统物流方式。“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就是扩容了传统条形码的信息存储量,加快了信息存储速度,能够让物流商品的信息传递更加迅速,能够通过网络自动跟踪每一件货物的去向,方便了物流仓储和配送的监督和管理,这项新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所关注。”实际运行的全过程将伴随着信息流和物质流,信息与物流在传输环节上实现了融合与统一,而“物流的业务流程很复杂且同时运行着多种数据流,包括信息流、 商流、 资金流和物流等。”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更在信息化控制下实现了精确地量化分析与预测,时效性更好可以即时性地进行监测数据和指标来间接地把握物品的位置、数量等属性信息的状况,通过反馈机制进行及时必要的干预与控制。另外,智能化物流将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化信息预判和数据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化的信息“存储―计算”技术的支持来监测物品流动的状况并有效地预判可能的状况,相应地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或系统,实现智能化自主式的信息分析、控制、预测,控制和操作的核心则在于程序、算法、函数的编写和权限设定,经过严格、高效地执行。总之,物联网技术为物流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及技术支持。

3 结 论

物联网技术为实现智能化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通过传感设备收集获取信息和数据资源,经过传输到后台的存储―计算系统中进行加工处理,得到相应的运算结果,反馈到应用领域中进行高效、精确的量化控制。整个处理过程及核心要素都是对信息的掌控,信息化过程将对虚拟实在进行反映和控制,在具体应用中依靠海量的监测数据和特定的参量设定可以对事物状态进行良好的把握和分析,进一步而言可以在这些信息资源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如发展模式和规律,进而可以推断事物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在实现智能物流的具体运行过程中不难发现未来将会以信息流带动物流的发展,信息化控制与预测皆是以信息化为构建核心,物联网技术下智能物流将在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上对传统物流行业带来重大冲击,并为全新一代物流管控系统带来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陈丰照,姜代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28(8):19-21.

[2]李建颖.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12):31-32.

[3]王永康.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1,18(7):428-429.

[4]杨志华.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2,19(2):18-20.

[5][6]李忠成.智能仓储物联网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20(7):11-15.

[6]曾新勇.基于物联网实现智慧物流[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5):46-48.

篇9

作为物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在现代物流服务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体现。港口的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是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港口的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港口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港口自身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港口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我国港口核心竞争力和物流服务效率的当务之急。

如图1所示,世界港口历经第一代运输中心、第二代服务中心、第三代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阶段,目前已开始向第四代供应链中心转型发展。现代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未来将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汇聚和共生的环保、智能、宜居社区,其功能将更加广泛,并呈现绿色、低碳、联盟、虚拟的特点。

2 第五代物联网港口设想

物联网港口指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等信息识别和采集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港口设备、运输工具、物流对象等接入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对物流全过程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慧港口。物联网港口充分利用物联网感知、互联和智慧的技术特征,融合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先进理念,使参与港口物流的各种资源实现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是一种全新的港口发展模式。

3 我国港口物联网发展现状

篇10

包装进入物流系统之中,这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新观念。而包装作为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与运输、保管、搬运、流通、加工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包装本身就是物流信息的载体之一,在现代物流信息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装上的标记、说明、条形码等都是物流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所以,如何从包装设计的角度来合理有效地提高物流各个环节的生产率,已经成为包装设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CPS是英文Complete(整体)、Packagjng(包装)、Solutions(解决方案)的缩写,意思是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是国际流行的包装服务新概念。

事实证明,电子商务及快递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电商物流园区、快递物流园区越来越多地出现,此类园区整合了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将物流资源统一管理,形成城市共同配送。企业的日常管理、盈利模式、成本控制,都需要融入信息化技术,达到企业管理架构的扁平化,管理内容的飞速传递。一般来说,信息化程度越高,企业发展就越合理。榜样企业,都是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

物联网的发展

将引发一场物流业革命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21世纪最受关注的产业之一。

企业基于物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冷链物流管理模式。一是通过信息智能化提高管理能力,从感应器分析、加工和处理有意义数据,适应不同用户需求,完成供应链上下游流通环节的保护。二是制定技术规范。要求各类有包装货物,都要在包装上印制规范的条形码,安装电子标签。无包装货物,也要配有相应的识别标志。

政策层面,随着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四网合一”的提出,国家不断加大对冷链行业的投入,现代物流突破长距离冷链应用的局限性。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的物联网企业必然将在冷链物流行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仓储物流跨入物联网时代。

整合产业链的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当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组成部分,其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详细而言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RFID标签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寿命长,体积小、读取距离远、数据可加密存储和批量读取,并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等优点。近年来,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上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的应用模式是仓储管理和物流跟踪管理。RFID技术应用优势,这里无需多言。但是,0.5元/只-2元/只的成本,对于使用量超大的企业,要为此付出巨额RFID采购成本。为了降低应用成本,RFID物联网技术、纹理防伪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对互动营销模式的设计首创研发了“无阅读器手机读取RFID信息的方法(专利号2012100787446)”、“无阅读器手机读取RFID信息的物联网系统(专利号2012201114218)”,大大降低了RFID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本。即利用一个RFID标签来管理一箱货品的方式降低管理成本。而小包装货品则利用可与RFID进行相互对应的二维码标签来完成。

供应链信息集成

供应链方面,部分物流公司在自身的供应链服务基础上开展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物流公司已经向B2B(Business To Business)和O2O(Online To Offline)等模式转变。这些转变将会成为今年的大趋势。可以预见,这些转变可以提升行业整体效率和盈利水平,行业马太效应初现。供应链信息集成-建立区域性供应保障体系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我国流通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体系改进的新思路。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物流及包装企业在这方面的功能还不强。在增值服务领域淘金,将是未来物流和包装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途径。现代物流被誉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

由传统单一包装物流向规模化的第四方物流包装转化

包装企业由“传统单一包装产品”向“规模化的第三方包装”转化。

第三方物流包装,即将产品的物流与包装委托给专门的物流包装企业完成。这是当今世界物流包装的发展趋势之一,把公认的物流包装这一第三利润来源,交给产品生产企业是明智之举,我国第三方物流是在整体物流水平较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电商企业自建物流实际是在弥补电子商务物流的短板,是在现有第三方物流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情况下的战略选择。

所以包装与第四方物流的整合与合作便成为未来的高端抢占先机的重点所在。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第四方物流的提出整合了诸多现代管理思想。从本质上讲,“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

智慧物流一站式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地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

所谓“四网一体”,打造智慧型第三方物流体系平台、多式联运转平台和电商物流产业示范平台,以及全国的信息化网点可视化布局平台。

物流行业触网趋势明显。综合性物流企业成为发展趋势,采用智慧物流一站式服务平台。在现有物流业态基础上,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社会化的物流信息化和智慧化平台,从而在未来我国任何一个地区的物流节点都能够通过平台实现可视化管理和运营,并且在保证按时到达的基础上做到服务提升。

通过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种模式,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透明、共享的数据应用平台,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等各类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最终促进建立社会化资源高效协同机制。多式联运是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

掌握了信息就相当于掌握了发展的机遇,在这种趋势下,利用4G移动网络技术,在网络上整合中国物流资源信息是急需发展的领域。

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来说,信息技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管理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战略制定方面,去哪里设点建仓,组建物流网点,都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数据分析,以力求精准。其次要做到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配送信息化具体表现在: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互联网下一个被挑战的会是谁,第三波是物流的重构

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我国物联网市场呈现出“中间强两头弱”的格局,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的物联网三层逻辑架构中,网络层现有技术储备基本能够满足需求,而感知层和应用层则相对薄弱,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概况:射频识别技术取得突破;云计算逐渐成熟;国内技术水平仍显薄弱。

发展趋势:技术与标准国产化;运营与管理体系化;惠及民生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智能物流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出智能化、一体化和层次化、柔性化与社会化的特点,更加突出“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同时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将实现决策的智能化,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

立式物联网智能回收箱开辟电子废弃物交投新途径;智能化物流系统的使用,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搬运量,同时也提高了出库速度和准确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重要产业之一。而现代物流的发展,将带来海量的数据处理需求。“处理这些数据,‘云计算’是最合适的选择。”对于为何要将物流与云计算“联姻”,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设虚拟大物流信息平台,同时,结合物流网络分布集成、运输路径合理化等模型,构建面向智能物流虚拟与实体智慧互联云服务平台,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采集等十大智能化运营服务体系。

建立开放的物联网平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物联网平台的应用。海尔针对互联网时代,重点推进用户体平台,即配送平台。这个配送平台需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支撑,因此,建立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标准,同时能有一个驱动机制来推动大的企业建立开放的物联网平台,为全社会提供价值,这对整个经济的转型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信息中心将解决目前物流市场存在的三个问题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解决车源、货源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匹配等问题,这样就避免增加了过多的成本。”信息中心还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比如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货车空驶率等,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和车辆的对接率,从而更快地提高运输效率。

物品码破解电商大物流瓶颈

物品编码技术在电商供应链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是编码首先是要给参与方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编码身份证标识;二是通过身份标识实现精准的数据采集;三是实现数据共享,例如GDSN,全球数据同步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实现零供双方基本信息的描述一致,便于零供双方在GDSN这个平台上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实现整个供应链信息传递的畅通。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网络化。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智能化是建立在物流信息化、网络化之上的一种高层次应用。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包装物流成本

信息是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是一个战略方向。”鼓励企业和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包装设计将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生产率,没有合理而科学的包装将零散的商品成组化和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的物流系统。

目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成为物流发展的一大主体,物流与电子商务结合更快地促进了包装信息化的进程。如物流信息收集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均需要产品包装走向信息化,将自动识别系统、条形码技术适当地应用于包装上。物流的自动化,如条码/语言/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都需要在包装上有明确的标识及可以识读的信息码才能实现。二维码技术正逐步用于产品的包装上。当然,目前直接在包装容器上印制机器可识别条码技术的完善,会给包装产品信息化带来极大的便利。美国国际安全运输协会通过软件对产品的结构和运输过程中产品损坏机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产品设计及包装方案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以此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提高外包装对产品的防护能力,“如何寻求适度的包装”以及“ISTA认证标准”等方式和削减退货来降低企业的销售物流成本。

RFID集装箱电子监控系统是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一种物联网,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集装箱监控网格。集装箱电子标签监控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以及相关的安全信息,结合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全程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

我国物流包装成本节约空间相当大,降1%即可产生250亿元的效益!如果能达到国外的先进水平,就可节约3600亿元!

现代运输包装技术解决方案

当前,物流包装成为包装学术界一个非常热门的最新研究方向。运输成本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所占比重很大,大概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占商品价格的4%~10%,显然,运输成本的有效控制对节约物流总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包装物流智能型包装解决方案

(1)RFID仓储物流管理系统解决方案(RFID-GPS组合技术);(2)三维码云标签(我国首创的专利技术);(3)包装物流驱动型装柜软件升级新技术(专利技术);(4)电子包装低碳标签;(5)微传感器标签、多角度防倾斜标签、防跌落标签、防震动标签、振动显示标签、温敏湿敏标签。

托盘池共用系统是包装物流新模式

绿色物流托盘集成技术解决方案:包装容器的集装化、单元化、信息化、标准化;托盘池共用系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户由原来的买托盘转变为租托盘,有了托盘共用系统后,托盘到了终端用户,由共用系统的附近机构管理回收,另转共用易反复来回使用,使托盘效能尽其发挥,物其所用。有了托盘共用系统,才能实现电子信息化的管理,才能有物流链的吻合对接,如无线标签(RFID)在现代物流包装的应用等。

技术方面,如高质量长寿命的托盘/周转箱等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和工艺、电子标签(RFID)及物联网技术应用、商业智能系统等。这些技术有共性,在本行业和相关行业都能得到推广应用。

商业模式方面,是一种典型的共生共赢型模式。未来的格局可能会呈现与金融行业和移动通讯行业相似的情况。珠海格力电器公司供应商使用共用系统,不良品率由10,000PPM降至1000千PPM,效果非常明显。北京物美租用了共用托盘,应用效果显著,客户评价很好:装卸效率提高了10倍,货损减少了80%,大量降低了成本。

整体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

提升现有主要产品的堆码高度,整体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20%;物流容器标准化,提高利用率水平;创新物流模式,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提高仓库和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率来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物流过程。为最大程度地提高仓储物流效率,需要提高运输工具、包装容器(托盘)、包装、产品之间的尺寸配合包装,因此需要确定物流模数和产品包装制造基础模数,实现物流过程包装容器的标准化。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上海港务集团)、UAP仓储管理系统。

条码在配送管理上的应用

条码在配送管理上的应用可以分为三类,即类别管理、批次管理和单品管理。类别管理是一维条码的典型成功应用之一;条码技术是一门有相当历史的自动识别技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高度成熟的条码技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可实现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定位/导航、电子凭证、车辆管理、信息传递、名片交流、wifi共享等。其中主要代表就是SYMBOL公司的PDF417二维条码技术,它具有高于一维条码数十倍的容量和极高的纠错率,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很快得到推广应用。这种条码一方面可以起到防伪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录入差错的出现,对于提高系统运作的效率有相当大的作用。条码还提供了信息反向流动的渠道,例如,对于生产厂家来说,销出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利用条码快速将相关信息返回,这是信息反向流动的一个典型应用。条码在这里直接创造了新的信息价值。真正实现了产品的防伪、防窜货、追溯的功能。

物流驱动型包装设计创新方案

采用物流驱动型包装设计创新方案,不仅可以优化现有尺寸瓦楞纸箱的装载,还可以对现有瓦楞纸箱尺寸和内装物排列进行优化。装载优化算法:物流驱动型包装设计创新方法,PLUS系统不仅在托盘和集装箱装载优化算法上较国际最先进水平有了大量的突破,而且集合了包装设计的丰富功能。

物流驱动型瓦楞纸箱几何设计功能包含瓦楞纸箱尺寸优化和内部产品排列优化,这两种功能都能为用户生成信息量丰富的报告,以此作为其设计的参考数据。PLUS系统会对这些排列方式的瓦楞纸箱进行装载设备的装载优化,这些瓦楞纸箱设计优化功能在以往的物流包装软件中属于缺失的部分,PLUS系统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未来宏观配送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应用,社会大配送系统的动态调度,动态储存和动态运输将逐渐代替企业的静态固定仓库。这种动态仓储运输体系借助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充分体现了未来宏观配送系统的发展趋势。例如多维仿真技术在配送路线、车辆调度的规划上就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仿真软件将凭已嵌入的算法和专家经验库,结合操作者的实际需求,选择最优配送方案。在屏幕上,操作者可以观察不同的场景,通过不同的配送需求对各种配送方案进行评价。英国一家公司采用三维仿真系统对拟建的一条汽车装配线及其相关的仓储输送系统进行了虚拟仿真,经过不断完善和修改,最终的系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仿真软件的开发者们也继续在提高软件的水平,最新的软件通过四维(x、y、z,时间)设计,使得系统更加接近现实世界。更加复杂的软件倾向于软件不但在设计时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也成为一个操作控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