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题特点,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习题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引领学生由知识学习转化为运用能力,还能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然而,由于新课程改革以来,有部分教师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习题的解读还不够全面。因而导致片面使用习题现象仍然存在,或者干脆不用习题。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探索教科书中习题的特点,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与同行共勉。

一、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的特点分析

(一)题型形式灵活多样。与传统的教科书比较,现行的教材中习题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和以往的习题有了明显的区别。以学生常见的应用题为例,以前的教材中涉及到应用题的时候,会鲜明的给出条件和问题,学生只需要机械式的套用公式就可以完成问题,这样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而现在的教科书,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将应用题的条件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图画形式,如隐含在其它条件之内,还有的就是出示多余条件,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鉴别,学生经过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才能完全将题目做出。这样在给学生增设了一定的探索难度之外,更给学生呈现了灵活多样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方法,为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处理信息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题型数量有所增加。之前的数学教科书中习题的设计,题型主要是围绕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题型进行,这样多次重复题型的设计会导致学生做题积极性不高,没有任何可以探索的空间。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的设计侧重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因此题型增加了很多,有估算题、探索题、开放题、实践题等多种新颖有趣的习题,这些习题涉及面广泛,不仅需要学生在本上抄抄写写,更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联想,并探索才能完成做出。这为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习题设计凸显生活化。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数学知识有效的应用与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因此,在各种版本的习题设计中,充分的关注了这一点,其中苏教版的尤为突出,学生会在习题中经常见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并且教师在布置习题的时候,很多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才能完成。这种食物素材的习题设计在很大程度的贯彻了新课标的宗旨,学生通过数学学习,理解了环保问题,地理问题等内容,让数学教学不再是死板的套用公式教学,而应当是具有生活化气息,具有解决问题的一种人文化的学科,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处理习题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结合生活,学以致用。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数学教科书中习题设计的重要意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将一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学生对生活化情景产生兴趣,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习题的参与中来,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另外,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当教师有效的将生活化习题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可能因此对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如果得以拓展和延伸,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推动作用是无法估计的。

(二)精心安排,灵活运用。面对当前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设计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使用习题。首先,精心使用现成练习题,因为当前习题设计题型灵活,层次性较强,教师可以针对所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习题进行利用,不求学生面面俱到,实行题海战术,但需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经过习题的训练,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其次,对于教材上的习题不能与教师的教学状况同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习题的创新改变来实现练习的过程。如对于训练量较少的习题,增加其习题数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对于习题设计较为简单的题目,教师可以补充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开小灶,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将课内习题向课外延伸,一方面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一方面让学在生活中学数学,活化数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充分挖掘,深入使用。教无定法,必须得法。有些教师在运用数学教科书的过程中,一味的打乱教材顺序,按照自己的顺序方法来进行教学,也许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习题的使用上则会乱了方寸。针对当前数学习题设计合理,形式新颖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按照教材的指引来实现教学流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挖掘教材习题的深度,增强练习的效率。重视习题的尝试、变换、隐身和多元化教育功能。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试做”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帮助学生树立启发式学习方法,学会收集信息,并作出处理的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科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习题设计始终走在教育的前列,为教师数学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也为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利用习题,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将小学数学这一基础性课程上“实”,上“好”。

参考文献:

[1]张文宇,傅海伦. 新加坡与中国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07) :56-57.

篇2

一、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1.教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不断变化,一方面不断向教育和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化,人们对教学理论研究也有了很大发展,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断的改革。

2.我们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孤立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他要服从于一般教学论的原则指导;但是它又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3.教学方法是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密切联系着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联系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

1.在教学目标上,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而更注重智力、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目的的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为此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究法、研讨法、独立作业法等。

2.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也已经开始试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收到了一定效果。

3.教学方法上,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现代教学论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于教学方法日益增多,对教学方法的本质研究日益深入。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把某种方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一原则,因此现代教学论趋向于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并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使用。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以适应学生的差异。从古至今,广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一直是班级教学制。它的特点是拉平取齐,整齐划一,其优点是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较多的学生,缺点是不能适应个别差异。特别是教学目的有了改变,强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班级教学制的缺点愈来愈显的突出,多年来曾提出不少批评,甚至有人要取消班级教学制,但是根据各种实验的结果,趋向于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各别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既能面向全体,也能注意到个别差异。

5.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由于系统、信息论和控制论引入教学论的研究,有人把教学过程看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信息传输和交换的系统,研究对教学过程进行最佳控制,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苏联巴班斯基就是一个代表,他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第一是效果,第二是时间,他强调花费较少的时间、精力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任务、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进度、家庭作业都要实行最佳的、合理的选择。

篇3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以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虽然认识较清楚,但是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

2,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思想品德的养成都是与良好的数学能力分不开的。而计算、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形成又是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3,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认识、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

(一)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活动结构的安排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便没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不教学生也能学好数学,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歪曲。

(三)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和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目的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内容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不仅无法体现出来,而且没有存在的必要。

(四)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确定了教学的程序。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安排的逻辑顺序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与教材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联系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使用。如果把教学手段视为教学工具,那么教学方法就包括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们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实践证明,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教学准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前言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应该对新课改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应该结合小学生爱玩爱动和好奇心很强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进而通过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创新计划,在教学中逐步的实施,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只能作为评价学生众多项目中的一项。二,教师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三,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由此可见,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以积极的响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2.1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进行教学,这也是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主要的实施步骤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小组的分配,确保每个小组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大致相同[2]。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也可以一起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有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问题的答案。并且,在每个小组学生都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评价中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教师进行相应的表扬等等。进而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2.2 探究学习教学法

所谓的探究学习教学法主要就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但是,不说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最终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问题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的运用探究学习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4]。

2.3 多媒体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事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通过在多媒体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很多的小学生非常喜欢动画片,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小动画,利用动画的形式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学生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会非常的感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也能够积极的配合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很快就能够将教师要求掌握的知识全部掌握,甚至有些知识会成为长期记忆,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5]。

2.4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尤其针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利用游戏教学法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做游戏,对很多的事情都非常的感兴趣,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开展游戏教学。首先,教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并且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其次,在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在一旁观看,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再次,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进行总结,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进而通过开展有效的游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积极的配合教师,进而课堂教学效率会显著的提高[6]。二,有助于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就是打基础的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将影响到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甚至是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兴趣的诱导下,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断的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这样有助于更好的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是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探索才能够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积累丰富的经验,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并且在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存在着的问题,有助于使小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打好数学基础,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日后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松.解析新课改下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J].快乐阅读.2013(13)

[2] 闫东霞.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J].学周刊.2011(15)

[3] 曾彩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4] 杜娟.浅谈新课改下如何看待和运用讲授教学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篇5

关键词: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延续着“一个老师,一支粉笔,一面黑板”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课本知识点为核心,给学生灌输课本内容。在交流方面,只局限于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并未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反而稍微难一点的内容学生就无法理解,也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造成知识掌握不全面。

二、新课标要求的小学数学方法

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上升。正是基于社会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标要求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是结合实际数学教学的特点,正确理解教学的目标;二是结合内容的学习,强调数学活动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实际,勤于思考。

三、方法改革的相关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学校以及老师在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正确认识到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灵活运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偏向学生最终的成绩,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教学,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其实,只要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成绩只是一种学习的成果证明。

2.强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与灵活运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能根据实物的一面形状幻画出图形,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想象几何图形。同时增加课堂的活跃性,增加互动环节和数学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标的要求不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重视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虽然只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但是教学方法改革仍十分急切,只有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才能进一步学习。随着改革的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山区;农村;小学四年级数学

在我国当下的农村小学中,数学教学存在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填鸭式教学法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过于追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我们必须改变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

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所谓独立思考能力,指的是在没有外界及他人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独立的思考与探索,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部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而数学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在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中,独立思考能力关系著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现,这就使素质教育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只要我们能够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能够较好地实现我国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

二、我国当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的落后是这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就是填鸭式教学法仍旧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在我国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这一教学方法有着较强的有效性,但随着教育部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填鸭式教学法这种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单方面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这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依赖性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往往会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中,预习、听课、练习、复习、考试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流程,这一流程看似无所不包,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最主要的评价依据,这种完全用标准答案评价学生的模式,也不能较好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自然会造成小学生思考能力的欠缺。

三、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措施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教学模式落后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执教经验,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重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能够较好地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位置,这就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感到较为压抑,这自然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为此,笔者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发挥出自身教学幽默、有趣的一面,这样就能够较好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也自然能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2.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为了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我们还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这一创新旨在结合学生生活与兴趣爱好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如果能够掌握学生在日常生活、娱乐中的兴趣爱好,就能够结合这一爱好进行具体的数学教学,这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自然就能够提高整个教学的有效性,并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分组式教学法的运用

为了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结合分组式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这一分组式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的数学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准备刚刚所学知识的对应问题,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思维碰撞就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就在客观上较好地实现了素质教育。

总的来说,我国当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只有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才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学生个人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成根.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5(8):192-193.

[2]王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55):76.

篇7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转变

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学好它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的发展,是每个孩子的义务。新课改提出了一套新型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在此之下,老师也要因势利导,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转变。只有教学方法转变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才是孩子们接受知识洗礼的真正殿堂。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若想实现这一理念,老师就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转变,根据学生的需要,制订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很多孩子的数学能力并不强,对其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很不利于他们的发展。针对现今的教学情况,面临这样的教流,老师必须要审时度势,知道如何抉择才是最利于小学生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其教学方法进行转变已成为一项必然之举。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毕竟不同于语文,没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这对于爱听故事的小学生而言,明显处于劣势。老师应该了解这种情况,化解这种不利之势。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两者不可分割,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此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中会学到《测量》,这在数学领域是最基本的一项。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先给大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农民伯伯要建一个果园,但是不知道该买多少树苗,因为不知道园子多大,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测量园子的边长,具体该如何测量呢?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这一内容。一开始就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一个氛围浓郁的数学课,会颇得孩子们欢心,只有他们喜欢这门课,有学习欲望,他们才会学好。

2.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

既然新课标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那么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传统的授课方式过于重视老师的“教”,而忽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其实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中有一课是《图形的面积》,这是几何学的起步。老师在讲课时,不能只一味地讲授,而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去寻找知识。老师可以给他们图形模型,让他们借助尺子等工具,运用自己的方法测出面积,然后发现规律。孩子们自主探究得到的结论,肯定比老师讲授的更印象深刻。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将会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数学能力,让他们在数学海洋里遨游。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乃是当前教育形势下的必要之举,老师的责任就是贯彻落实新型教学理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从而让每个孩子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学科;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78-01

小学数学是我国数学教育体系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教学阶段做好对学生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数学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是每一个教学都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得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通过实践教学经验总结与分析,因材施教作为教育事业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目标,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最好。

一、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这一初级数学教学阶段,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进而影响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效果。从目前来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所缺少的正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材施教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能够通过确立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特点来为学生构建起适合他们并能够让他们愉快接受的学习方法,并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学习中,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及特长,所以在面对小学数学教学时,他们经常会出现因为自己的不喜欢而厌学的情况。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合理表现,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虽然不能主观干预学生内心中的想法,但可以通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客观上的感染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认识。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发展来看,很多教学方法都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但相比之下,因材施教教学策略作为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更短、效果也更好,所以开展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3、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相比于初高中数学教育而言,小学数学的主要教育目标只有两个,其一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其二就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当前教育环境下,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厌学数学学科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数学基础不够扎实,以至于在遇到后来的难度数学时,遇到了学习困难,最终形成畏难心理而厌学。因材施教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来为学生设计出最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学习状态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

4、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能够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提升效果是其他教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确保对他们的教学有效性,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给予他们正确的学习指导,就能够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的因材施教

1、充分认可学生差异

想要开展小学数学的因材施教,就必须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特点。由于学生在接受小学数学教学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数学教育,再加上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态度以及基础知识等表现的不同,所以当学生一起进行小学数学学习时,他们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而这个差异性恰恰就是因材施教的主要切入点。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在这种差异性基础上,为学生展开分层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取到符合他们认知的知识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知识提升,为以后的难度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2、科学进行教学设计

为了确保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小学数学教学行为的科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1)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大纲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行为的重要指导,教师必须要保证其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符合大纲要求,才能确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2)符合教材内容。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表现,教师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材内容,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确保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3)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作为学习行为的主动参与者,教学设计是否符合他们的学习需求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所以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则。

3、坚持进行分层教学

从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行为来看,坚持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唯一途径。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有效分层:(1)学生分层。学生是小学数学的教学主体,做好对他们的分层,能够确保教师能够全面掌握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分层教学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是基于学生分层而开展的,其在教师完成学生分层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来为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3)教学行为分层。教学行为分层是基于教学目标分层而开展的,其在分层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教学行为进行设计,目的就是实现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取数学知识,为他们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是确保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的重要对策,其对于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将因材施教策略更好的发挥出来,教师除了要做好对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的有效研究外,还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兴趣点、学习需求进行充分分析,因为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小学数学的因材施教目标实现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原因;对策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无趣,对数学知识的热情严重缺失。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情景模式的设置、互动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关系,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数学的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少的缘由,分析出几点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化的有效方法。

一、从三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严重缺失的缘

1、在教学中,教师目标不清晰,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合逻辑

新课改之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引入,但是由于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不是很恰当,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也达不到真正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但是只是一味地求新,在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上理解不到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合逻辑,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起到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和理解“平均分”时,教师引入生活中的例子:鱼塘有7条鱼,打捞上2条,剩余的就是,这样就偏离了“平均分”的实质,因为鱼有大有小,这样举例子就不合理,极易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这种数学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起不到正向作用,还会影响数学的教学效果。

2、生活情境的创设不科学,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没有帮助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这一点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老师在设置的时候列举的例子不科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分歧,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思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道这样的数学应用题:市场上的西红柿3元一斤,请问20元能买多少斤西红柿?这道题十分符合生活情景,但是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西红柿的价格我们去买的时候是2.5元啊,还有的市场卖得贵一点,这样学生就西红柿的价格产生了讨论,课堂的气氛是活跃了,但是学生的讨论却偏离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达到生活化的教学效果,把课堂的教学主次颠倒了,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情合理,合乎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意义。

3、教学目标被生活经验取代

对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即是将生活经验融入数学教学中,在此基础上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如果在数学教育中,太注重生活经验教学,这样就会对学生数学化意识的形成起到负面影响,同时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作用也不大。例如,学生在学习两步应用题的时候,老师可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亲自去超市买东西,给他20元钱,让他买3支圆珠笔和4支铅笔,之后这个学生按要求买回来了圆珠笔和铅笔,并且也拿回来了正确的零钱,虽然数学教学意识在生活中有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并不代表这个学生真正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解法。

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合理方案

1、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生活经验的累积和调节

由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知识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数学化的教学模式,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调节,对学生思维方面要给予不断扩展的空间,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2、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主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在教学质量上教师要认真做好工作,加强对数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在课前要做好备课,对于案例的设置要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合乎逻辑,教学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3、设置的教学情境要合乎逻辑,与教材知识相符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伴随着我国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中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育的起点,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指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通过对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成功的改革,充分实现新课标教学法的目标,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学生积极性不足

尽管新教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但从总体上看,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跳出“教师讲,学生听”的圈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学生积极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这样一方面造成新教材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质量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趋于单一,发挥作用有限

由于教师自身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视和认识不够,加之受数学教学本身理性逻辑属性的制约,致使在实际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趋于单一,发挥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自身多样性、差异性之间的固有矛盾决定了单一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全部学生的要求,发挥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单一教学法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发挥充分的效用.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一)兴趣教学法,以兴趣为师,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唯有对所学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积极主动,觉得学习充满趣味.科学泰斗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也曾经断言:“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见,兴趣,作为引导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充分培养和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以兴趣教学法,达成愉快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教师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兴趣教学法的要点之一便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对于正处于心理活跃期的小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教学显得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情绪.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巧妙借用各种各样的媒介为引子,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一方面,可以根据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各种各样可爱有趣的小道具,或者通过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有趣的画面的形式,寓教于乐,在欢乐、有趣的氛围中开展教学,实现兴趣教学.

(二)“情景创设”教学法,生动立体化数学教学

“情景创设”数学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具体步骤:情景——探究——归纳——运用.首先,在课程的导入阶段,通过创设出与所授数学知识相对应的形象、生动的情景展开数学教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数学学习应用的兴趣.其次,与学生一起展开数学知识的探究,结合情景创设阶段的具体场景,进行具体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在情景的演绎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再次,在数学知识情景演绎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授知识的印象和记忆.最后,进行数学知识运用拓展,通过对所授知识的拓展,将教学引向与所授知识相关联的其他有趣的方面,一方面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举两得.“情景创设”教学法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景的演绎,使的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变得立体而生动,教学效果也得到更大提升.

(三)生活教学法,在生活中实现数学学习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数学的智慧其实际上也是生活的智慧,数学本身既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由于心理发育的局限,其学习其实也被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能够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则能达到数学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也会更深刻,更实际.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引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现象的思考、掌握和应用,将数学教育拓展到更深、更高的层次,激发学生从“要你学”到“你要学”的本质转变.

如前文所说,单一教学法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综合地、多样性地、交叉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与此同时,还应当针对学生不同性格和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潜能的开发,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终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朝祥,于光明.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