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各科目教学跟进式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省农委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 山东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贵州出台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 我省2008年民主评议高等学校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2010年吉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吉林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 2010年吉林省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陕西省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实施方案 江西省2013年普通高考分类考试实施方案解读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8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 山东省农药质量和使用安全监管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情商教育研究与实施方案 《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实施 海南省2009-2013年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五部委:医改实施方案年内重点落实工作确定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编者按:为切实做好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贯彻落实,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落实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从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等方面明确了17项重点工作任务。本刊特将该方案全文刊登,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
1.完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按照全国公共教育管理平台“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要求,用足用好省财政配套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设A级数据中心,抓紧实施机房建设和软硬件招投标手续。山东省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后,对教育厅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迁移整合,部署和运转国家教育管理系统,承担山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2.推进省级教育高速专用网络建设。拟定山东省教育高速专用网络规划方案,充分调动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社会企业的积极性,构建以省教育数据中心为核心,各市、县教育城域网、各高校校园网高速互联的山东省教育专用网络。
3.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和“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把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统筹安排,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教学条件建设,实现全省80%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
4.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分别制定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建设的数字化。启动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平台建设。
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5.加强省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启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和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山东省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本科高校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工程”,推动高等教育网上开放课程建设。
6.吸引企业参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制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征集、审核、评价办法,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政企合作、准入退出、推广应用、奖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共建共享、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7.推进多种形式的网络空间“人人通”。探索通过网络共享公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形式,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相长。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8.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对列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发掘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试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9.启动一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00个左右的项目,分区域和学校类型就山东省教育信息化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省级试点建设工作。
四、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
10.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完成全省28万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开发能力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系统,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组织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全省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网络等级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12.继续实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着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3.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大赛,推进教师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保障和管理体制建设
14.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督促各市、县加强机构建设,配套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办,提高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能力。
15.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督导方案,制定《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工作方案》,适时开展专项督导,督促各地把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篇2
信息化虽早已深入运用在各行业,但国内的教育信息化却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教育如何在全球智慧化进程中掌控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学校如何使用到可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和设备;智慧教育领域企业如何快速在教育信息化中占得商机……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平台去助推、去引领,中国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便在这个契机下应运而生。
2014年12月1日~3日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由教育部直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国内知名展览机构雅森国际倾力打造。作为中国首个专注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展会,SmartShow将致力于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用展会平台开启教育与技术融合创新的时代之匙。
届时,SmartShow将协同全国优秀应用方案集成商、内容提供商、IT技术服务及软件提供商、教育信息化设备商为全国30万所各级院校提供和展示国内最尖端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及解决方案,引领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为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变革之路搭建专业的沟通、贸易、交流平台。
中国国际智慧教育展会力求将最具购买力和决策权的需方带给智慧教育企业,为满足企业不同诉求打造全方位的参展解决方案。SmartShow还将为参展企业带来迫切想要了解和投入智慧教学的需方买家,满足企业拓展市场的诉求,引领智慧教育领域市场的供需对等,促成供方与需方的信息互通和采购透明,打造改变教育行业展览模式的SmartShow。
(任玉琴)
美国教师最常用的十款教育技术工具
1. LittleBits:LittleBits提供了各种电路元件,让孩子们真正动手来创造。运用这些彩色的可爱电路小元件,孩子们可以制作自己的电动小车或是音乐播放器。
2. Drawp:Drawp是为孩子们准备的画图App。学生们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们也可以将孩子们的作品传给家长。
3. Edmodo:中小学的Facebook,教师和学生们可以分享视频、创建投票、设置讨论。Edmodo将学校学习和社交网络结合起来。
4. Easel.ly:通过提供各种模板和工具,做个信息图也很容易。老师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图,作为课堂材料;也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们自己制作信息图,融会贯通学到的知识。
5. Plickers:老师们想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出个小测试题检查一下,每位学生用一张卡片,只需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立刻统计出学生的答案情况。
6. Lynda.com:近三千个网络课程,教你如何制作音效、设计网页等。
7. EDpuzzle:翻转课堂的理念很棒,但是怎么做出吸引学生的视频呢?老师们,如果这是你担心的问题,那么EDpuzzle就是专门为你打造的。老师们可以运用EDpuzzle制作视频内容,插入音频、小测试、视频材料等。
8. 谷歌教室(Google Classroom):这一应用可以让老师更好地管理课堂,用谷歌硬盘整合作业流程。教师可以在线创建和管理作业、提供反馈以及与学生实时交流。
9. Brightloop:Brightloop 帮助老师追踪每一位学习者的表现、进步以及互动。老师们通过它可以搜集学生数据,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曲线,还能创建学生报告与家长交流。
篇3
浙江万朋总部位于杭州,在杭州、北京、沈阳、武汉、成都、西安设立了分公司,并在广州、福州、济南、新疆、南京、长沙、石家庄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浙江万朋拥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和训练有素的客服团队,保证高效运营,切实满足客户的需求。
万朋数字校园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校园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学校基础数据完全整合、有效应用为目标,以数据中心平台(公用数据库)为基础,以统一应用平台(数字校园门户,统一认证平台)为认证模式,以丰富的校园应用系统(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成绩管理、校园自主建站等等)为核心应用,提供教育博客、学吧、教育资讯、益智游戏,论坛等功能强大的教育辅助载体,结合成熟应用的移动通信技术,国内首创互联网运营级的校园信息化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校园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等各类传统校园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学校内管理,教学互动、学术交流、名师课堂、家校沟通等等各类应用的大融合。
根据学校信息化应用的需求,万朋数字校园的建设服务于三类应用。
1.管理信息化:促进学校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管理信息化针对学校工作人员的操作层、管理控制层和决策层等三个层次,建设校园信息流转与办公自动化、学籍与成绩管理、人事与教务管理等内容。将学校的相关事务都纳入管理系统中,使学校的管理人员通过桌面电脑便可对学校的信息全面进行管理;
2.教学信息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可以更多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并通过网络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公平教育;
3.家校沟通信息化:学校教师和家长通过网络和短信实行及时沟通,使得学校教育向家庭自然延伸,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006年6月万朋与新疆移动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疆移动数字校园采用的正是万朋数字校园解决方案。目前,新疆移动数字校园建设已在乌鲁木齐的75所小学全面推广和应用,其中在沙区使用数字校园业务的学校中,已建立了以22小、27小、34小、42小为代表的4所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2009年度
篇4
基础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未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同时,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由硬件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服务体系等主要业务系统,公共资源、公共应用、公共服务等主要数据系统,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培训服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支持环境组成。
硬件投资优势明显
从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来看,硬件投资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份额为68.0%,但从2003年到2006年的变化看,它的份额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软件投资份额在不断提高,2006年达到23.1%。服务的份额增长很快,2006年达到了8.9%。
呈现高投入、低增长态势
计世资讯预计,2007年教育行业信息化将呈现高投入、低增长态势,在政策因素(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技术因素(下一代互联网影响重大)、人为因素(要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的共同影响下,2007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步伐; 推进中西部地区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 促进信息系统的整合; 移动教育逐步启动。
具体而言,计世资讯预测,2007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额预计达到336.7亿元,保持高投入、低增长,增长率为10.5%。平缓增长的原因主要就是教育行业已经经历基础设施建设,进入稳定的增长和理性投资状态,另外,教育行业IT设备更新换代比较慢,大规模更新换代时间还不到。2007年,教育信息化投资动力主要来自于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小规模的设备更新。
2007年,在教育信息化的投资结构中,硬件投资将出现明显下降,达到67.3%; 软件比例增长较慢,为23.4%; 而服务所占比例增长很快,达到9.3%。
图1 2003年~2006年教育信息化投资情况
篇5
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身的智慧校园,在高校中有很多应用,对日常的教学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大大降低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了智慧校园,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统一界面,提高了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体验。
北京智慧校园显魅力
在首都基础教育迈向现代化,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目标和创建世界城市、智慧城市的关键时期,由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建的“北京数字学校”,打造师生更好的共享、共用全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提供21个学科9500节数字化名师授课资源,探索现实学校与虚拟学校的无缝衔接,打造信息时代背景下、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同时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建立数字校园群、远程优质课程超市、同步课程直播、互动英语学习、网络名师名校长交流群、家长沟通网络等交流学习渠道和平台。其建设内容包括门户网站、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校园生活虚拟平台、移动应用平台、虚拟教研平台等。
通过建设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北京市的教师、学生、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按需获取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与应用服务,使得数字学校的应用和服务更加高效、人性,更加贴近应用、贴近师生、贴近服务,与用户如影随形。
在移动应用平台,校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移动点播与推送服务,从小学到高中,涵盖各个学科。老师与学生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使用手机、笔记本还是个人电脑,都可以迅速连入“北京数字学校”,观看课程的视频资源,将校园课堂延伸到随时随地。此外,通过智能抽取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网易、新浪等教育门户资讯和学习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全方位获取教育教学资讯服务和个性化的资讯订阅服务,包括政策解读、专家答疑、中考招考、高考招考、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等等。
在虚拟教研平台,基于网络即时的传递文字、音视频等多类讯息,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开展两人或多人的虚拟化教学及在线辅导,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留言或站内信等功能,跨越时空,取得无时不在的联系,感受彼此真实的存在,获得全新的互动学习体验。
杭师大校园信息化全面路线
杭州师范大学与IBM就智慧校园项目展开合作,迈出了千里的第一步。据介绍,杭师大在智慧校园领域的起步较晚,起步水平较低,因此,杭师大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希望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高校比较流行的软件,来提高学校在教学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据了解,国际排名前十的高校全部应用了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了十余年,是一套完全学分制的成熟的校园管理软件,而这套软件在国内还未被接受。
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从学生入学考试、招生录取,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活动,到毕业成为校友,进行全程的信息跟踪,是一整套的校园管理软件。IBM在信息咨询方面十分擅长,帮助杭师大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建设校园信息化系统。杭州师范大学是国内首家全校范围应用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的高校,这套软件目前正在实施当中反响良好。此外,杭师大也将在人事管理及财务管理领域有所提升。PeopleSoft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与国内传统的人事管理有一定差别,它从人才的招聘、录用、培养等多种思想来建立系统,更加详细、系统和全面。在财务管理方面,杭师大将尝试引入校园ERP应用。ERP的传统应用是企业级的应用,而国内也曾有几所大学的二级学院开始在财务方面应用ERP,但如杭师大在全校范围内应用的尚属首例。PeopleSoft解决方案在这几个产品之间会进行数据的整合,并不是各自孤立的系统,这样能有效地消除和规避了信息孤岛的出现。
重点打造信息安全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实现了宽带互通、信息和资源开放共享、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何确保教育信息化平台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创云安全服务平台针对教育信息化安全建设方面的问题,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帮助教育机构完善应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应用业务的安全性、可用性。
管理方面,平台提供高效的统一监控管理工具。管理员可以统一监控和管理主机服务器和web应用系统,使管理员全面了解服务器和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当安全事件发生时,系统通过管理界面、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向管理员发出告警信息,通过详细的告警日志,准确定位告警事件所在的主机和应用系统。通过自动化的监控巡检及预警大大降低了管理维护的日常工作量,有效节约了资源和人力成本。
篇6
如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强势掀起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又一次变革浪潮。教育信息化正步入以应用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成为核心内容。如何更好拥抱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IT技术,促进教育与新IT技术的融合,驱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进而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成为新IT时代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核心关注点。
跨界中的变革之机
相比以往,IT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IT技术正在颠覆传统产业的发展逻辑,创造新的商业思维,成为全社会的创新驱动力量。
作为“老牌”信息化领域的参与者,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和整合,为教育信息化变革提供了又一次划时代的机会。部分院校基于新IT技术进行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尝试,也标志着新一代教育信息化变革序幕的拉开。
在迫在眉睫的变革趋势下,教育领域的新变革正在被多方关注。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的创新、改革和发展是教育变革的方向,要通过IT手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成果的紧密结合,坚持业务驱动,最终促进教育的公平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同时,作为教育信息化变革领域技术支撑者,众多IT厂商也充分意识到新IT为教育变革带来的全新机会。教育正变得无边界化,知识获取的成本变低,教育信息化变革正成为教育未来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华三新IT通过重新定义教育,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能够实现基础教育的公平化和高等教育的社会化。
据了解,目前基于新IT技术的教育创新与应用已经得到了成功实践。针对教育公平化的动态共享教育云;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的教育大数据分析系统;辅助智能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新IT解决方案……新IT技术正通过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引领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创新力量激发变革活力
总结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教育的公平化、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成为最主要挑战。在新IT与传统行业融合重塑的时代大潮下,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创新IT技术自然要挑起应对挑战的大梁。通过激发新IT的创新活力,对教育行业产生颠覆性的体验,自然成为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核心。
例如,在当前最热的云计算领域,通过建立优质教育资源云平台,能够实现跨区域、跨学校优质资源的整合,有效的实现教育资源在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流动和互通,缩小信息化发达与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其中,基础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对西部偏远地区学校的意义更加重大。
此外,高校云平台的建设意义同样深远。与传统IT云平台相比,新IT时代的高校云平台建设应该专注整合、开放、对接以及互联。通过与传统校园IT基础资源的整合,实现学校内部的数据流程、业务流程的拉通,将有效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而开放创新的平台则是学校创新应用的关键,通过互联网给予学生充分的创新空间,释放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是新时期教育水平提高的要义。最后,内外云平台的对接,则可通过云计算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化。
除了云计算,无线和大数据的深入发展和应用,也应该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变革的重要角色。通过搭建无线校园网络,学校可通过无线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学生个性化信息的推送,例如自习教室上课情况、校园网物理资源的动态调整、课程管理、热力图等,这些利用无线获得的信息数据极大方便了教育教学的深化和应用,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国内很多厂商在教育信息化新一轮变革中已经展开了行动,通过跨界和融合的创新为教育行业带来颠覆性的体验。以华三为例,先后推出用户管理及控制、 IPv6校园网、教育城域网、校园数据中心、无线校园、教育云等整体解决方案,解决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面对新IT发展浪潮,华三目前正努力构建并推广教育资源云平台、无线校园网,推广校园大数据应用,建设基于大数据融合基础平台,构建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
生态圈驾驭教育信息化不断前行
新IT时代,传统的上下游链式合作模式被打破,IT变革将是多方扁平化、网状化的合作,要成功进行教育信息化新变革,实现基于新IT技术的教育教学的创新,并不是依靠教育信息部门或IT厂商单一而就。
通过调动教育机构、院校信息主管部门、上下游IT厂商、软件商、运营商等多方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造教育信息化生态圈已成为推动未来教育行业创新与变革的必然之路。目前,华三与教育投资合作伙伴、教育运营合作伙伴,已经在着手打造新IT生态系统。例如,与移动校园门户商合作打造了智慧校园,实现了空闲教室查询、学生行为轨迹分析、校园节能减排等智能化应用;与用户认证厂商合作,实现了校园无线的无感知认证与运营管理;与视频软件厂商合作,实现了教育云的应用。从底层架构到上层个性化应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优势,教育信息化变革与发展的生态圈正在以非常好的态势形成与发展。
总而言之,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IT技术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创新与变革,将在基础教育公平化、高等教育社会化、因材施教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未来,借助新IT技术,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写在最后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学校中心工作要求,以校园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的管理,提高全校教师信息化研究与应用的能力。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信息化应用意识与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使小学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重点。
1、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成立以赵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戴维波、小学部副校长李淑霞为副组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领导小组,各部门分头实施,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我校TL。se9阳光教育管理体系。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养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广大教师具有信息化的意识。我部要求教师,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一体机,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源,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探索一体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一体机在教学各环节切入点的探索,力争做到有创新、有特色。要求教师熟练运用笔记本电脑,将自己的教学课件(每学期不少于10个)、计划总结、教育随笔、反思体会等材料存放在E盘中,教务处随机检查。
3、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发动教师积极制作课件和使用教学课件,依托网络资源,为学校教育资源库提供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4、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小学部全员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任课教师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同时组织开展学生计算机运用,使学生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具体措施。
1、为了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及时调整小学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重心,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篇8
1.1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及内涵。教育信息化,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教育领域,深化教育改革,不断调整其信息教育发展方略,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信息化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优化学习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1.2 信息化教学中教学设计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育更为重视学习者的作用,要求通过种种有效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合理配置资源,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1.3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推动信息产业不断升级,深化信息化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信息教育化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共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国于2012年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其目的在于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2 “三通两平台”
2.1 “三通两平台”的提出。要说三通两平台的出身,那就是2012年9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就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的概念,这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一点。其后不久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推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2.2 “三通”
2.2.1 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宽带网络建设,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预警手段和防范措施保障校园网络安全,优化网络管理,增进对外交流,学校还要定期进行网络维护及保养,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学校要扎实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定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通过教学应用和学生实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2.2.2 建设优质数字资源,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想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及时输送到每个班级,就必须加强三个课堂建设,即:专递课堂(各类新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组织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个人空间和相应工具,开设学科重点难点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汇聚若干基础教育名校和职业教育示范校的优质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选名校网络课堂,修高中网络课程和职业学校新开专业提供服务。
2.2.3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要积极打造一个实名制网上学习空间,为学校师生开展网络学习,进行跨区域网络协作科研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将网络技术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当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按照“教师优先、发达地区优先、职业教育优先”的原则,先试先行,有序推动。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程,加快研发推广与现行中小学课程标准相配套、适合学校课堂网络化教学需要的数字互动教材、教辅材料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检测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网络的教研平台和城乡校际结对帮扶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听课、远程协作以及互动听课等活动,积极推动城乡学校网络一体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的“远程培训”及其他培训项目。
2.3 “两平台”
2.3.1 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要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其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大力服务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科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率提高到30%。大力服务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积极创建师生共享共用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平台,紧紧依托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断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范围、提高共享程度。大力服务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工程,形成一批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要求相适应、具有学科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继续完善网上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区域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3.2 加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做到家家用。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教育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发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科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率提高到30%。加快终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强化终身教育资源规范标准、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研究,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推动,逐步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终身教育资源体系。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的核心任务。“三通”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校校通”是基础,“班班通”是近期工作的一个关键,而“人人通”才是真正要实现的目标,是本质的核心点。这一点既然是本质的核心要求,它代表的是方向,代表的是创新。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具体要求可概括为:其一是要体现国家和地方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统筹部署;其二要立足现实,加大落实力度,使广大基层学校与师生能够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新成效、并努力形成阶段亮点;其三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有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
2.4 三大主要任务
2.4.1 硬件升级改造
网络物理接入云平台建设(终端、云眼等)
数字化网络教室建设(投影、白板等)
2.4.2 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推广数字化学习模式,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建成学校“数字化社区”,重点做好三个“空间”建设:即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学生空间。
2.4.3 教师应用培训。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
3 “三通两平台”的实现
当国家首先提出一个政策方针时,从上到下落实这样的政策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所以,在这样的时间段中,政策里面的内容要落实必然会有先后顺序。结合“三通两平台”的政策,笔者认为,①宽带网络校校通的落实,就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硬件基础的完善是最基本的工作,因此,让尽量多的学校完成网络覆盖也是推进后两个通的基础;②关于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落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研究员曾在多个场合提及,这项工作是国家正在做的,也是需要科研与市场相结合的一项工作,从其口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层面的意思。
3.1 国家可以从物质和政策两方面鼓励企业做班班通,这对企业来说,必然是百益而无一害的,据其介绍,去年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有两万亿,其中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约占到2千亿的比例,可见,这样的政策环境是教育装备市场前所未有的局面,教育装备企业若能顺势而上,必然收获颇丰。
3.2 国家要和企业一起做优质资源的班班通,换句话说,哪一个企业班班通做得好,国家就联合哪个企业做,也就出现了各大教育装备企业竞相参与到诸如《中国教育技术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中来一样,笔者认为,在当下,如果国家还未出台某些项目的建设标准的话,企业在研发产品的另外空隙,参与到国家制定相关标准的过程中,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至少不会偏离国家轨道。
3.3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一通的实现,是三通工程的核心,也是未来需要大力做的事情,笔者为什么说是未来呢?因为就目前看来,将教与学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之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不是说硬件设施具备了,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生活就通了,而是从意识上引导其这样的观念。所以,硬件设施的完善需要靠企业,意识上的引导需要靠国家,因而,企业在生产相关产品时,从学生和老师这些用户的角度考虑进行研发,就会很好地适应整个趋势。
3.4 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从这两个平台的建设过程来看,前者和后者分别交予不同的国家单位去做,而对于教育装备企业厂商来说,不论是跟随哪一个国家单位去做生产,都必然掌握“资源”和“管理”两个关键词,基于此去搞研发,思考如何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最大范围的实现资源集中效应,如何去方便校方、教师和家长管理,建成简单实用的管理平台,哪怕是傻瓜似的操作,依次打开市场,再进一步做产品的升级换代。
篇9
【关键词】职业院校;集约式方法;信息化建设;网络管理;服务应用
0.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信息化应用涉及教学、科研、管理、思想政治教育[1]、服务等多方面,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普遍起步较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职业院校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缺乏持续性的建设资金投入。近年来,国家对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通知中明确提出建立500所职业院校(高职和中职)信息化试点,重点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开展试点,这项工作已经进入了组织和实施阶段,这将为职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
兰州工业学院的前身是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兰州工业学院在高职高专办学阶段,学院网络中心针对职业院校本身和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在多年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集约化的信息化建设、网络管理和服务应用方法,本文将对我院的集约式信息化建方法、实践和经验进行研讨和总结,希望能够为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1.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信息化基础平台主要由校园网络硬件系统和各类网络应用支撑系统组成。应用支撑系统包括Mail系统、Dns系统、Dhcp系统和Cdn网络加速等内容。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各类开放源码技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采用集约化建设方法,将开源技术部署到信息化基础平台上,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提升了网络性能,提高了信息化基础平台的技术水平。
1.1校园网络硬件系统
1997年,兰州工业学院校园网络接入中国教育网,在校园网络建设和应用初期,我们就采用开源技术,利用学院淘汰的PC服务器,规划部署基于开源Linux的路由和防火墙方案,实现路由转换和防火墙应用。2004年,校园网络由单一的出口升级为教育网和电信公网双出口,我们采用Linux开源软件包Iptables实现NAT(网络地址转化),用Linux路由软件Iproute实现双出口策略路由[2],运行效果良好。2009年,学院校园网络由双出口升级为三出口,我们才选用了高端专业路由设备。
学院校园网络服务器和部门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由网络中心统一集约化管理,各类服务器集中放置在符合国家标准的主控机房,这样既能保障服务器设备的可靠运行,又能保证各类数据信息的安全。
1.2各类网络应用支撑系统
学院校园网络各类网络应用支撑系统基本采用基于Linux的开源方案设计,2008年以后,我们陆续将Mail系统、Dns系统、Dhcp系统和Cdn系统迁移到Linux平台,具体部署方法如下:
1) Mail系统
校园网络建设初期,我们利用Send Mail部署了支持POP3和SMTP的电子邮件系统,能够使用Outlook或Foxmail进行邮件的正常收发,其后我们又利用Squirrel Mail部署了基于Web的邮件系统,并尝试进行垃圾邮件过滤;2004年,我们选购了专业邮件系统,为网络用户提供邮件服务;2010年以后,学校获赠微软公司的Live@Edu邮箱,该邮箱具有大容量、发附件和友好的用户界面,现在主要提供给学生用户免费使用。
2) Dns系统
Dns系统使用Unix和Linux下著名的ISC Bind9进行部署,学校拥有和两个域名,均由bind进行域名解析。2011年,经多次比较分析,我们采用了Wddns系统,Wddns是一套基于Bind+Mysql构建开发,Web在线管理的智能Dns系统,该系统功能强大,安装方便,易于管理和维护。
3) Dhcp系统
Dhcp系统为全校提供动态IP地址分配服务,我们同样采用Isc Dhcp开源方案设计,利用Linux的rpm包或者yum命令可以很轻易的进行安装和部署,日常维护也比较容易。
4) Cdn系统
专业的Cdn网站加速系统比较昂贵,我们采用了开源方案Wdcdn来实现,Wdcdn是一套基于Linux+apache+squid架构开发的Cdn缓存加速系统及管理系统,配合Wddns系统,简易快捷地实现网站内容加速,目前学校网站在已经中国网通线路出口做了加速。
2.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
信息化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由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等组成;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由学院门户和系部网站平台、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平台,教学资源网站等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内的子系统主要是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核心类的管理系统的开发难度很大,建设时我们主要以选购成熟系统为主;信息服务系统平台主要以自建为主,由网络中心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校内各个部门主要负责相关内容的制作和提交,具体实现方法分述如下:
1) 学院门户与系部网站平台建设
我们采用基于Linux系统的设计方案 ,自主设计了能够同时支持静态HTML、PHP、JSP的虚拟主机系统,为学院系部和各部门提供相互独立的二级域名和主机空间;为各部门管理员开通SSH安全维护方式,由管理员自主维护主机空间;同时,利用开源软件PHPMyAdmin提供基于Web的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的在线管理与维护。目前,在此信息平台的支撑下,学院共有30多个部门利用该虚拟主机系统了部门网站[3] ,并实现二级网站的自主设计与维护。
2) 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平台建设
该平台与学院门户与系部网站平台建设类似,我们采用相同的方法构建虚拟主机系统,由于课程网站包含大量教学视频,会严重占用服务器资源和网络带宽,我们在Linux服务器上部署了流媒体服务器软件Helix Server,由Helix Server专门针对教学视频进行流媒体;同时也部署基于Flash流媒体的播放环境,实现Flash格式的教学视频。
3) 网络教学平台
我们采用开源Linux架构规划设计网络教学平台,2005年以来,通过测试多种开源学习管理系统,经过比较分析,我们选用Caroline汉化版部署了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给学院教师开放使用。2007年,我们利用该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网络教学系统获得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改革奖。
3.信息化技术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中坚力量。学院网络中心定期开展内部业务学习,研讨信息化新技术;安排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进行实践和经验交流;积极组织管理人员参加省内外教育信息化学术会议;鼓励管理教师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经过多年的集约式信息化建设,学院培养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4.总结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利用好相关开源技术,开展集约式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节约了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而且具有轻量、部署灵活等特点。开展集约式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在管理者的思想层面下功夫,相信本文提出的一些实践经验能够为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傅宇凡.创新成就教育信息化[J]. 中国教育网络,2011(Z1).
篇10
理解教育云平台
教育云平台也称“云教育”这种提法是根据云计算延伸来的,云计算通过一种核心技术,把成千上万台服务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群,通过虚拟化技术,构成一个资源池,以实现大规模的资源共享;教育云平台就是采取这种模式,将教育信息化所必需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员提供良好的平台,让更多的求学者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得到便捷的教育服务。接入到教育云平台的学校,使用的是同一标准系统,这将打破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边界,实现教学、管理、分享、互动等教育一体化。同时,云教育针对教育系统的独特性,将用户根据单位类型,如身份、部门、岗位、年级、科目等分类归档,有利于专业细分。
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突破了教学及管理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终端进行在线管理、学习、师生交流;教师也可以进行在线研讨、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本地资源在云架构的网络空间实现自动汇聚、海量生成、全面共享,能够有效打破地域限制,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打造教育云环境包括基础架构层、软件服务层、应用层。具体地说,基础设施层包括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软件服务平台层包括运行、管理、监控环境的打造;应用层则是各种应用的集合。
云教育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正大力提倡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它为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模式提供了时空及技术环境,将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并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按需供给”需要教育服务的群体。
以市级为单位搭建教育云平台的优点
1.实现资源全覆盖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主要是从教育经费和投入保障角度予以的考量。但是,在教育政策的落实、教材的选取、招生政策的制定、区域教研以及教育统计等方面,都是以市级为整体推进的。以市级搭建的教育云平台对于所辖县区、学校、师生都有很强的指导服务功能,以市级为单位搭建教育云平台能够实现资源的全覆盖。
2.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搭建教育云平台的目的是为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提供科学管理、泛在学习、在线交流、远程教研等服务。有了市级教育云平台就可以将全市各县(市)区所有学校全纳入,利用云平台的资源自动汇聚、空间互访、数据共享等功能为每所学校、每位师生提供资源服务,从而打破县区之间、校校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更广泛地利用平台提供的海量资源,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资金投入上相对最少
如前所述,教育云平台既可以县、区、校为单位搭建,也可以市级为单位搭建。相对来说,以市级为单位搭建云平台应该是最合适的,因为以市级为单位搭建云平台在实现同样功能与服务的情况下,比以县校搭建在数据中心、软件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都节省了大量的财力。
4.实现与省、国家教育云平台的数据对接
现在从国家层面已经开始搭建省与国家两级资源服务和教育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不管是资源服务平台还是管理服务平台都要数据和资源来支撑,而数据及资源的来源离不开各个地市的上传或共享,同时,以市级为单位搭建的教育云平台有效地整合了本地市的数据和资源,通过一定的接口就可顺利地和省、国家平台实现对接,为本地市广大师生、教育管理人员参与到国家教育平台的共建共享提供了便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