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份制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本文本着诚信、公平、法治和互利多赢的市场经济法则,对迪马股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进行简要的评析。认为迪马股份的股改方案完全是缺乏诚信、显失公平的,其背离股改的实质和目的甚远。如果付诸实施,则不仅是流通股股东的悲哀,更是股改的悲哀、股市的悲哀、以及整个市场经济的悲哀。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和和谐社会的破坏。
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马股份”)董事会于2005年12月31日,公布了最初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本文拟本着诚信、公平、法治和互利多赢的市场经济法则,对该方案进行简要的评析。
一、迪马股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方案要点
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股份,非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由此获得流通权。流通股股东每10股可获得2.3股对价股份。
若本方案获准实施,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持股数量和比例将发生变动,但总股本不会发生变动,也不会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
(二)、非流通股股东做出的承诺事项
1、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本公司所有非流通股股东将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履行法定承诺义务。
2、除法定承诺外,控股股东东银集团还作出如下特别承诺:
(1)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在上述期满之日起的二十四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票的价格不低于每股10元(若此间有派息、送股、转增股本、配股、增发等除权事项,应对该价格进行除权处理);
(2)承担本次股改发生的全部相关费用,包括财务顾问费、保荐费、律师费、沟通推荐费及媒体宣传费等;
(3)由于公司第二大非流通股股东江动集团已与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迪马股份股权以资抵债协议书》及相关承诺,江动集团所持有的迪马股份1200万股的股份将转让给江淮动力,目前尚需获得江淮动力股东大会批准,因此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动议由其他四家非流通股股东提出,江动集团应支付的对价股份由东银集团代为无偿支付;
(4)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中,如出现除江动集团以外的其他非流通股股东因故无法如期支付对价股份的情形,东银集团将先行代为支付,并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进行追偿。
(三)、保荐机构的分析意见和保荐结论
1、保荐机构东海证券的分析意见
保荐机构东海证券认为:由于A股市场已经形成了由G股公司组成的G股板块,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迪马股份也将成为G股公司的一员,因此,采用G股公司的平均市净率作为参考指标进行对价安排测算是合理的,有利于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根据方案既定方法测算,流通股股东每10股应获送1.78股,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将对价确定为每10股送2.3股,能进一步保证流通股股东不因股权分置改革而导致利益受损。
于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在册的流通股股东,在无须支付现金的情况下,将获得其持有的流通股股数23%的股份,其拥有的迪马股份的权益将相应增加23%。
在计算过程中选取公司股票6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8.28元/股作为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比公司股票目前的市场价格(2005年12月23日的收盘价8.12元/股)高出了1.97%,充分考虑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在此对价安排条件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将下降至6.73元/股,低于7.03元/股的理论市场价格,即股价为6.73元/股时流通股股东处于盈亏平衡点,如果方案实施后价格高于这一价格,则流通股股东即能获得现实的收益。
因此,本次改革对价安排,综合考虑了迪马股份的盈利状况、发展前景及市场价格等综合因素,充分考虑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兼顾了迪马股份全体股东长远利益和即期利益,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和市场平稳发展,支付对价水平是合理的。
2、保荐机构东海证券的保荐结论
东海证券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通过对迪马股份相关情况的尽职调查和对迪马股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认真研究,出具了以下保荐意见:
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及自愿”原则,以及对现有流通股股东的保护;改革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则的有关规定;方案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
二、迪马股份股改前后的相关财务指标和及其股票价格等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
(一)迪马股份股改前的相关财务指标
1、非流通股股东的出资和股东权益
迪马股份,是2002年7月首次发行新股并上市的,其非流通股股东共出资(1.21*6000 +0.4*6000 )计9636.98万元;而非流通股股东截止2005年9月30日,享有的股东权益为(5.02*6000)计30120万元;相较出资增加20483万元。
2、流通股股东的出资和股东权益
流通股股东实际出资(15.8*2000 )计31600万元;而流通股股东截止2005年9月30日,享有的股东权益为(5.02*2000)计10020万元;相较实际出资减少20580万元。
3、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自公司上市以来的分红所得
自迪马股份上市以来,共分红3次,计每股0.96元(含税)。因此,非流通股股东共分得红利(0.96*6000)计5760万元,占其实际出资的60%;而流通股股东共分得红利(0.96*2000)计1920万元,占其实际出资的6%。
4、迪马股份上市以来的业绩
迪马股份的招股说明书中,预计2002年的净利润为5915.48万元,实际实现利润为(0.44*8000)3520万元,两者相差2395.48万元,占预计利润的40%。
2003年度每股利润为0.52元;2004年度每股利润为0.20元,相较2003年每股减少0.32元,达到61.5%;2005年度截止2005年9月30日,每股利润为0.16元,相较上一年度,并无多大起色。
5、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市值估算
非流通股市值估算,如果以最近一次协议转让的价格 为依据,则每股的价格为5.02-5.02*0.076=4.64元;共计总市值为6000*4.64=27840万元;
流通股市值估算,如果以截止2005年12月23日的6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为依据,则每股的价格为8.28元,共计总市值为2000*4.64=16560万元。
(二)迪马股份股改方案实施后的相关财务指标
1、非流通股股东的出资和股东权益
迪马股份的股改方案如果实施,非流通股股东的实际出资保持不变,但股东权益因支付“对价”,减少7.6%,共计减少30120*0.076=2289万元(股改费用因系非流通股股东与他人之间以协议确定,并不直接影响其在上市公司中股东权益,这里忽略不计);而流通股股东实际出资也保持不变,但股东权益因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增加23%,共计增加2289万元。
2、非流通股以及流通股股改后的市值估算
如果以保荐机构测算的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的理论市场价格为依据,非流通股股改后的市值可估算为,每股7.03元 ,共计总市值为(6000-460)*7.03=38946万元,相较股改前增加38946-27840=11106万元。其增幅达到40%
流通股股改后的市值则可估算为(2000+460)*7.03=17294万元,相较股改前增加(17294-16560)=734万元。其增幅为4%
而如果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的实际市场价格,比保荐机构测算的理论价格低4%,则非流通股股改后的估值较股改前仍有36%的增幅;但现有流通股的估值则相较股改前减少,从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三)迪马股份上市以来股票价格的表现
迪马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为15.8元;上市以后最高价为上市首日(2002年7月23日)的29.37元;最低价为2005年5月10日的6.5元。
迪马股份上市以来,2002年的年收盘价为18.03元;2003年的年收盘价为13.20元;2004年的年收盘价为10.28元;2005年的年收盘价为8.22元;呈现连年大幅下跌的走势。
(四)迪马股份最近2年股东人(户)数的变化情况
截止2003年12月31日,股东户数为15375人;截止2004年12月31日,股东户数为13431人;截止2005年9月30日为13431人。
截止2005年9月30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马信琪等7人是2005年6月30日以后新进的。共计持有75万股。
三、迪马股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评析
(一)股改的实质和目的
篇2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正在实施,但由于没有直接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改革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需要边摸索、边总结。文章尝试将国内近年来有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研究文献做一系统综述,以便为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综述
一、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
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急需进行股份制改革。肖见(1998)认为,国有银行的改革深度不够、许多问题还没解决,因此,试探性地提出国有大银行也可以考虑试行股份制,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其向商业银行转化。
丁宁宁(1999)指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真正的商业银行是在合法经营基础上追求利润的金融企业,而不是执行政府经济政策的工具,真正的商业银行是责任有限的股份公司,而不是特殊类型的政府独资企业。他认为,国有银行只要有一小部分股票上市,就会大大增加商业银行的性质。王琦(1999)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界定模糊,产权主体虚置,所有者不能有效行使和转让剩余索取权,而对于经营者来说,缺乏利益驱动机制,使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所有者也不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难以避免“出工不出力”、“寻租”等道德风险的产生,因而他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是解决当前产权制度缺陷的唯一选择。
王煦逸(2003)运用产权理论,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特性和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外部性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他认为,各种金融产品,无论是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或金融服务,都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属于私人品的范畴,而私人品只适应于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提供,商业银行也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人品提供者。在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私人品的产权适宜于集体产权的方式,也就是由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形式来提供私人品,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郑良芳(2004)比照现代金融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指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以下一些弊端:一是产权主体虚置,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受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监管,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金融企业所有权代表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出资人代表,在内部监督银行的经营管理,保障国有资本的安全与收益。二是存在着政企不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党委书记均是由党政部门任命的官员,首先要听从党政部门的指令,经营中难以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政策性的不良贷款风险就难以避免。三是存在着三权不分,国有商业银行行长既是所有者的法人代表,又是经营权的代表,还代表内部职工福利要求权,存在着自身利益的相互冲突,缺乏权力制衡,最终结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陷入被内部人控制,排斥了所有权人的外在干预。因此,他认为,要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的上述种种弊端,必须推行股份制改造,以建立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组织结构,真正建立三会分设、三权分开的权利制衡机制。
但是,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资本重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张杰(2003)研究表明,国有银行之所以能在真实资本极少得到补充且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保持稳定,是因为国家与居民在中国特殊的改革背景下建立起了一种奇妙的资本联盟,由于在这种联盟中,国家以声誉入股且具有不可分性,因此,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可行方式是谋求改变资产结构,而不是试图重组资本结构。针对国家注资行动,张杰(2004)进一步指出,一个经济中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与采用何种银行制度弱相关,而与企业制度强相关;决定一种银行体制是否有效率的关键是其资产状况,而银行的资产状况又直接取决于微观经济部门对待银行贷款的态度与行为;国有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且不乏有效率运作的例证,通过人为方式降低国有银行比例以提高银行整体效率是一种逻辑误导。
林宝清(2001)也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稳定我国金融的基石,至少在未来的8年内,四大行切不可轻言股改。其理由:一是“股改论”似是而非;二是宏观调控必须借助四大行;三是稳定区域金融需要四大行。王森(2005)则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山西票号衰亡的原因之一是外国列强通过新式金融对旧式金融侵蚀,进而达到控制经济的目的,并由此得出结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拓展市场业务比改善治理结构更为重要。
张羽、李黎(2005)认为: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么急迫;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身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他们的结论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
二、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定位
朱正元(2000)认为,重组上市是优化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有效举措之一,但如果不遵循市场交易规则,再好的制度也会失去应有的效率,我国有许多国有上市股份企业其效率并未见好转,有部分还亏损严重,其原因就在于此。因此,他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根本是目标定位问题:是按市场交易规则,改变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还是仅仅为补充资本金,在我国现有上市企业中并不明确。如果主要目标仅仅定位于补充资本金,就会形成现有的部分国有上市企业的情况,把上市仅仅当作“圈钱”的手段,就会出现“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并进一步加剧股票市场发育和发展的扭曲。
王元龙(2001)指出,1999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这一问题之所以十分突出,一般认为,是为了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问题。这是因为,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仍未达到国际上银行业认可的水平,短期内国有商业银行也根本不可能靠税后利润的自我积累弥补资本缺口,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负债率太高而自有资本不足、存在着大量不良贷款、财政无力追加投资,以及面临着国际竞争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或提高资本充足率仅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动因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浅层次的原因,而真正的原因或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为了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其基本要求是:建立明晰的金融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郑良芳(2004)认为,众多的学者主张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上市,以充实资本金,但这是一种主观愿望,并没有考虑我国弱小的股市能否承受得了。他对改革方案中的境外上市筹资也进行了利弊分析,认为有利方面是:国际资本市场能经受得起我国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冲击,能筹集到所需要的资本;不利方面是:大量的上市费用和每年股息红利回报将流入外人田,对增加我国广大投资者的收入和增加社会有效需求毫无作用。他因而指出,充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能只靠上市,并提出了补充资本金的几种方法,包括:通过发债充实附属资本金;开办长期储蓄存款转股权的筹措资本金的新业务;开办非上市证券业务补充资本金;员工持股;大企业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相互持股以充实资本金。
三、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设计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股权结构的安排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绝对控股,即国有股份占51%以上;二是相对控股,即国有股份在50%以下。白世春(2000)认为,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宜选择“绝对控股”方式,一是因为银行毕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很健全情况下,国家仍然需要通过银行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当干预,如果不能保持国有股份在商业银行中的控股地位,那么政府意图就很难得到体现;二是就目前国内法人的资金实力来看,要想使几家商业银行的国有股份一下子减到50%以下也不现实。
张杰(2003)研究认为,国家以其声誉“入股”,居民正好“愿者上钩”,就这样,居民存款与国家声誉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国有银行的资本金,用一个简单的代数式来表示:
E=r.D
其中,E表示资本金,r表示国家声誉,D表示居民存款。如果极端地假定国有银行没有“真正的”真实资本,则有:
若r=1;则E=D
若r=0;则E=0
他由此得出“国家退出悖论”:如果国家不控股,国家声誉便等于0,与国家声誉相伴存的居民存款便会有大量“出逃”的可能。
而王元龙(2001)则认为,如果过分强调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权而且是绝对控股,这与原有体制下的国有独资银行不会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很有可能再次导致旧体制的复归,政企不分、行政干预银行经营活动的状况将死灰复燃。因此,他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必拘泥于必须保证国家的“绝对控股”,而相对控股则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国有股权可保持在30%~50%为宜。田国强、王一江(2004)也认为,即使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只要银行的产权结构仍没有什么变化,政府占大股,经营决策权由国有大股东的人来决定,就不可能有足够强的外部监督来制约,管理体制就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就不可能提高效率。
对于如何解决股权结构问题,实现战略投资者、政府和银行三方共赢,王琦(1999)、王元龙(2001)、郭武平(2004)都提出,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设立金股。其中郭武平(2004)详细地介绍了金股的概念与特性以及金股在其他国家的实践:金股是一种政府持有的没有收益权、可以对特定事项行使否决权的股份,金股作为一种特殊的股份,其特殊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金股的持有者是政府,不是非政府机构、企业或个人;第二,金股的权益主要体现为否决权,而不是收益权或其他表决权(提名管理人员等);第三,金股通常只有一股,而且没有实际经济价值,正因此又称为金股机制(goldensharemechanism);第四,金股是政府与其他股东个案(onacase—by—casebasis)商定的,无统一的法律含义和安排。
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案存在的问题艾仁智(2005)认为,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看,中行和建行的股份制改革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投资者来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和绝对控股的投资机构———汇金公司,汇金公司代表国家对两大行注资,持有中行100%和建行85.23%的股份,这一方面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使两行股权结构不合理,且单一和绝对的股权结构是无法进行市场交易的,而无法进行交易的产权不是事实上的产权,是残缺的;另一方面,汇金公司既然代表国家出资,它只是财政的代表,还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其次,汇金公司在两行的改制过程中,都占绝对控股地位,而其本身又是国家利益的代言人,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与银行的市场化运做之间的矛盾?最后,谁来监管汇金公司?因为汇金公司在两大行的绝对控股地位,势必会对其经营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对汇金公司的决策行为、投资行为、运营行为等方面的监管就变得尤为重要。
李贡敏(2005)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困境分析后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表现在国有银行商业性和政策性的双重性质导致其目标的多元化:盈利与政策性金融共同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统一体中,具有存在必要性的政策性金融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最主要的原因,而巨额不良贷款又是构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起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导致政府对金融剩余控制力的下降,将造成政策性金融融资困难,而实证表明,国有银行政策性金融只能唯一的依存于国有银行制度体系,正是目前政策性金融的不可承接性,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陷入困境。
张杰(2004)则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既有改革思路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国有银行的改革目标已经明确无误,而国家与国有银行自身也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可最终除了付出巨额的改革成本、重组和派生出一些在概念上符合改革要求的机构之外,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离那个目标不是更近,而是更远了呢!他因而提出质疑:国有银行改革的既有思路是否出了问题。
五、结语
高度垄断的国有银行确实在运营上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受政府效用函数干扰太大,不能充分体现效率和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规则,从而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与效率低下,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是必然的。从改革的历程看,由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的对四大专业银行的改革,到90年代中期完成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造,再到2005年试行股份制,历时二十余年,符合渐进式改革的理念,并非一些学者所言的是要“毕其功于一役”,而且股份制改革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完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也许还需要耗时多年,中途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不能由此断言是改革的思路和路径发生了错误。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的确面临诸多挑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股权结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是实现产权多元化,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真正的金融企业,但如果改革一味追求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可能会超越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整体制度安排的现实条件,而如果过分强调国家的控股权,则又可能由于政府“一股独大”导致原有体制的复归,重蹈我国证券市场上许多国家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覆辙,改革的结果也只是“形似”,而不能做到“神似”。解决股权结构问题的较好方法就是在改革中引入如前所述的金股机制,在国有股份中设立金股,政府仍然可以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但要改变行使权利的范围和方式、放弃部分表决权,这样既可以保证国家绝对控股的地位,又可以让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干预日常决策,但可以相机选择行使否决权。引入金股机制的结果,不仅可以使银行拥有了更大的自治权,实现真正的公司治理,又可以使战略投资者能在股份比例较少的情况下获得相对较大的表决权,有利于吸引战略投资者。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实现预期目标,不只是单纯地通过内部改制就可以完成的,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需要适宜的环境与良好的秩序,比如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清晰的政府职责定位、完善的市场及有序的竞争、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独立有效的银行监管等等,因此,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煦逸.从产权理论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4-39.
2.郑良芳.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设想与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4(,5).
3.张杰.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经济研究,2003(,1):30-36.
4.张杰.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经济研究,2004(,6):4-14.
5.林宝清.国有四大银行不可轻言股改.金融研究,2001(,4):24-31.
6.王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改善治理结构还是拓展市场业务.金融研究,2005(,6).
7.张羽,李黎.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渐进逻辑.金融论坛,2005(,5):17-23.
8.王元龙.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金融研究,2001(,1):87-96.
9.白世春.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初步设想.金融研究,2000(,11):116-121.
10.田国强,王一江.外资银行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经济学动态,2004(,11):45-48.
11.郭武平.金股:国有银行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有效途径.金融研究,2004(,8):78-84.
篇3
原告:候跃超
被告:昌平区南邵镇南邵村村民委员会
原告候跃超原系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南邵村农民,1999年随其父亲转为非农业户口。2004年12月,被告南邵村委会向原告候跃超及侯静、徐桂敏核发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确利证书》。被告南邵村委会因原告候跃超办理了农转非,依据村里制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确认原告候跃超不享有户籍股,并进行公示。原告候跃超在公示中发现没有确认其享有户籍股后,认为其具有《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确利证书》,当然享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进而享有户籍股,双方产生争议。为此,原告候跃超诉至法院。
【裁判要点】
本院认为:被告南邵村委会制定的《南邵村关于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是其根据法律规定行使的村民自治权利,符合村民民主议事的规定。原告候跃超作为居民,其依据《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权利证书》要求确认其享有户籍股,依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候跃超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七十元,由原告候跃超负担,已交纳。
【争议焦点】
有《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权利证书》是否就有户籍股?
【法理评析】
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简称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或称一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要经过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核属审核、登记注册、颁发土地证书等土地登记程序,才能得到最后的确认和确定。也就是说,土地确权就是确认个人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以及其他权利的隶属关系,与是否是农业户口无关。
而户籍股建立在国家户籍制度上,北京农村的股份制改革分为四大股份:户籍股、土地确权股、劳龄股和独生子女配股。具体的股份配额,应由村民行使其自治权利,通过协商确定。可以看出来,户籍股与土地确权股是相分离的,有土地确权,不一定就享有户籍股。
本案中,由于原告于1991年转为非农业人口,因此其户口就不是农业户口,不属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是被告南邵村于2004年对原告进行了土地确权,并颁发了权利证书,由此原告是具有土地确权的。问题是,基于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和村民自治,在进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时,如果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不会拥有户籍股。法院的裁判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的现实,像原告这样的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人,在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中,其权利受到了漠视。因为这类人群,并不是一出生就是非农业户口,在转为非农业户口前,他们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然而,转为非农业户口之后,他们又失去了户籍股这样的权利。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应当通过立法保护他们的权利,使其也享有他们应该享有的那一部分权利。当然,要是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法律风险提示及防范】
法律界网站提示: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有一部分农业户口要转为非农业户口,而今国家加大了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力度,农业户口的人正在慢慢的享有一些利益,有一部分原本是农业户口的非农业户口却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当前户籍制度尚未改革之前,及时把农业户口转回来,才能保障自身的权利得以实现。
【法条连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六条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十九条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乡统筹的收缴方法,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
(二)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
(三)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四)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
(六)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
(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八)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二十条 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
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经营管理;措施
几年前,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
1 商业银行改革后仍存在的问题
在这场改革中,由于初级阶段我们的各种体制和经营模式还不是很健全,并且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不是某项具体业务制度、管理办法和管理方式的简单变化,而是体制和机制的根本性变革,是一种制度和体系的创新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仔细思考之后,就会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仍存在若干问题。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法。
1.1 治理结构尚欠规范和科学
(1)杂乱管理框架问题。根据西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及运行机理来看,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制度在同一银行中不能并存。但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不仅这两种制度同时存在,甚至还有
2.2 更新银行的管理体制
根据管理格局的落后建立“总行——一级分行(城市行)——支行”的扁平化经营管理体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就拟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改革风险内控体系、实行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推进人事激励改革、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信息科技建设以及做好改革培训宣传工作等方面制定了专项改革方案,多项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银行还对考核体制进行系统化的调整,加大非财务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考核的权重,以真正实行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新的绩效考核体制和财务配置方式,从而使绩效考核更加合理。
2.3 改善银行的经营状况
针对目前国有银行资本利用率低的现状,我们应该允许银行使用比分行经营竞争力更强的混合经营方式。这样不仅能扩大银行业务范围,还可以使银行的收益率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应努力扩大中间业务和投资业务,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国内金融界应积极寻找恰当的分业与混业的交汇点,探索分业条件下的业务交叉经营”。银行还应降低传统的信贷业务扩张对经济周期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性,特别是部分行业景气程度的敏锐性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2.4 外部相关政策的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外部环境,政府不要通过商业银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要给商业银行一个自由的经营环境。把权力通通交给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金融市场,间接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打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鼓励其他商业银行与其竞争,从而增加整个体系的竞争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加快金融法规建设,改善法律环境,规范金融信贷市场。
篇5
【关键词】 商业银行 DEA 成本效率 规模效率 技术效率
一、引言
金融行业的高效运行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体系高效经营会促进整体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如何提高银行业的效益日益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经济金融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中国银行业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是第一阶段,中国的银行体系为统一的银行制度,银行的设置完全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时扮演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角色,其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政府职能方面,因此人们对银行效率的问题关注很少。1978年至1984年是第二阶段,也是我国二元银行体系建立的阶段。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四大专业银行逐步从中央银行中分离出来,198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只专门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1985年至2002年是第三阶段,即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阶段。新分离出来的四大专业银行既执行政策性业务又执行商业性业务,处于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不分的状态,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多制度性和经营性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四大银行的经营效率。在此期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于1994年成立,用于独立承担相关的国家政策性业务,并于1999年成立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来处理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这些改革方案的实施使得四大专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了大幅改善,国有银行业基本上完成了商业化改革,至此,银行业的效率问题开始逐渐被人们所关注。2003年至2011年是第四阶段,即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阶段。自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以来,国有银行一直沿用着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面对自身发展的瓶颈和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也被逐步提上日程。2003年,国资委成立中央汇金公司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注资,大大提高了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2005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完成上市,基本实现了股份制改革。这也意味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效益最大化将是其管理层追求的最终目标,从而银行经营绩效的问题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对银行效率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大致包括三家政策性银行、五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于2006年成为了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各个城市商业银行。本文选取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信息来自财经网站和《金融年鉴》,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只选取了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十一家,不包含渤海银行)作为样本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并且对两种不同所有制的商业银行进行差异性分析。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两点原因:第一,从样本选择的角度看,政策性银行主要关注的是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盈利与经济效率并不是其主要目标,另外,城市商业银行目前的总体规模较小,且制度方面有待完善,总体样本中剔除了这两类银行的数据;第二,大型商业银行占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很大比重,并且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对于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布的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当年五大行的净利润合计为7813亿元。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1.24万亿元,其中五大行占了全行业63%的份额。这意味着尽管在2012年面临降息政策、利率市场化和经济下滑等诸多挑战,但国有商业银行仍保持着较高的盈利能力。因此,我们的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究竟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积极措施来提高商业银行体系的总绩效?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致力于对这些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
银行效率的测度指标最早是由Farrell(1957)提出的。他将银行的综合效率(又称成本效率)分解为两部分:技术效率反映给定投入时银行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配置效率反映给定投入要素价格时银行以适当比例使用各项投入的能力。
银行效率研究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数据包络分析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研究的是相对效率,在n个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中,运用最优线性规划技术确定效率前沿面,然后测算每个DMU对效率前沿的偏离,偏离越大意味着效率越低。DEA有两个基本模型:Charnes、Cooper、Rhodes(1978)提出固定规模报酬假定下的CCR模型,测算银行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Banker、Charnes、Cooper(1984)在放松了固定规模报酬的假定下提出了更为严谨的BCC模型,进一步将CCR模型中的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各个效率指标之间的关系为:
成本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置效率
假定有n个DMU,每个DMU有m种投入、p种产出。 (x1j,x2j,……xmj)是第j个DMU的投入向量,(y1j,y2j,……ypj)是第j个DMU的产出向量,由投入导向的DEA求解第j个DMU的效率值(DEA模型可以采用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投入导向指产出一定时实现投入最小化;产出导向指投入一定时实现产出最大化,本质上两种导向方式相同,但考虑到投入是基本决策变量更易控制,因而一般的银行效率研究均采用投入导向方法)。
Max?兹j=■uryrj-Uj subject to■vixij=1 ■uryrj-■vixij-Uj?燮0
ur>0;vi>0;i=1,2,3……m;r=1,2,3……p;j=1,2,3……n
其中ur,Vi分别表示第r项产出和第i项投入的加权系数,所有投入产出项均获得正的权重;Uj是规模报酬指标,用于判断DMU是处于规模报酬递增还是递减状态;hj是第j个DMU技术效率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表示效率越高,等于1时说明该DMU在样本中处于效率前沿面上。
Fukuyama、Matousek(2011)运用两阶段DEA方法分析了1991年至2007年土耳其银行业的效率,将银行经营分为初始投入、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并采用Bootstrap回归分析了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国内的银行绩效研究中,张健华(2003)利用DEA第一次对我国三类商业银行1997年至2001年的效率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了我国银行体系中最具活力、效率最高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最低的是服务范围限制在单一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周逢民(2010)基于两阶段关联DEA模型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研究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普遍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种无效主要是由资金运营阶段的经营无效引起的。
三、实证分析
1、数据和指标选取
我国商业银行从2003年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效率问题正式提上议程。本文选取了十六家商业银行2004—2012年的数据进行绩效分析,其中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十六家银行均为全国性的银行,相似的外部经营环境更能满足DEA方法要求的同质性。样本数据取自历年《中国金融年鉴》。
DEA方法的关键在于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投入产出的定义方法一般有三种: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生产法将银行视为金融产品的生产者,将存款账户数和贷款笔数视为产出,将劳动力、资本视为投入;中介法和资产法都将银行视为中介,两者的区别在于资产法只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作为产出,存款作为负债记为投入。现有文献中,银行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并无一致标准。Fukuyama、Matousek(2011)采用了生产法和中介法,张健华(2003)与王锦慧、蓝发钦(2008)采用了资产法和中介法。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了综合表现两大业务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本文结合资产法和中介法,选取存款量和员工人数作为投入指标(结合我国银行实际,固定资产占银行存款的比例相当小,故没将固定资产纳入投入指标),贷款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存贷款指标主要用于体现传统业务,考虑到银行还利用人力资源进行大量服务性的中间业务,员工人数和净利润则部分用于刻画银行的中间业务,这种设定使得银行绩效的评价更具有综合性。运用DEA计算成本效率需要各项投入指标的价格,本文用利息支出/存款总额作为存款的价格,营业费用/员工人数作为员工的价格。实际意义上的员工费用是员工工资以及各项员工福利支出之和,但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文用营业费用代替员工支出。
为节约篇幅,仅列出2012年商业银行整体投入产出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从表1中可看出:各项投入、产出指标的标准差相对于均值来说相当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现有银行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规模的差距很大,各个指标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别也表明了这一点。
2、银行效率估计结果
运用DEAP2.0软件求解DEA模型,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列出2012年各银行的效率值(见表2)。
(1)我国商业银行2004—2012年总效率平均值的变动情况分析。由表3可知,从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革后,我国银行业的总体效率基本呈上升趋势。银行股份制改革使得产权更加分明,银行的经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从而经济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08—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成本效率有轻微的下降,但银行总体效率下降幅度不明显,说明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四万亿救市政策等等)是十分有效的,银行经营未受到大幅度的影响。随着2009—2012年整体经济的复苏,商业银行的绩效也逐渐平稳上升。
由图1可知,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同时决定了总成本效率的高低。2006—2008年银行体系的配置效率高于技术效率,而样本期间其他年份的技术效率均高于配置效率,要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总体效率,在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方面都存在改进的空间,银行不仅要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要优化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
(2)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的比较分析。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样本期间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说明在投入产出的技术层面以及投入要素的合理搭配上,股份制银行的表现均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虽然从2003年起实施了股份制改革,但国家仍然通过持有大部分的股份,对银行保有绝对控制权,比较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具有自主性,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政府部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和支持力度更大,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股份制银行的成本效率下降,而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则无下降趋势,这与政府对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发挥着绝对主导性作用,市场份额高达70%,国有银行信贷是政府在金融危机中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弥补政府财政资金短缺的主要渠道,辅证了政府在金融危机中为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给予的大力政策支持。
由图5和图6可知,国有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008年中期有相交部分,而规模效率则低于股份制银行,说明造成国有银行技术效率劣势的原因在于规模效率劣势。虽然扩增规模是银行占据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若银行的管理技术没跟进,过大的规模则会造成管理上的无效。由图7可知,以存款衡量银行的整体规模,2012年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仅占样本总额的22%,五大国有银行占据了78%,其中工商银行的规模最大,占23%。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在样本区间内趋近于1,处于相对有效的位置,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应针对其超大的规模采取更加合理完善的经营管理方式,从而促进其效率的改进。
3、银行的规模报酬状态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分析
商业银行的规模报酬状态会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率,在计算银行效率的同时,本文也对2004—2012年各银行所处的规模报酬状态进行了分析。如表4所示,样本期间内,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理论上来说适当减少银行的整体规模会改善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我国银行体系资源分配不均,国有商业银行占了大比例的金融资源造成了规模报酬递减,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起步晚、规模小,长期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因此,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间合理分配金融资源是提升银行总体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经营效率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自2003年实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我国银行业总体效率保持上升趋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银行效率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由于政府对国有银行的大力支持,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并无显著下降,反而小幅上升,相比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更大;要提高银行总成本效率,不仅要提升以低成本获得高产出的技术,而且需进一步优化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除了PTE之外,股份制银行的CE、AE、TE、SE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表明产权制度对我国银行的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通过对SE的实证分析发现,国有商业银行大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因此不断提升银行的TE和AE,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合理分配金融资源,适当增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是提高我国银行体系总效率的有效途径。
(注:项目:“开发性金融创新模式、效率评价与风险管控研究”国家开发银行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项目(2012—2013)。)
【参考文献】
[1] 陈文莉、华倩:中国银行业改革回顾与发展探究[J].企业家天地,2011(5).
[2] 柯孔林、冯宗宪: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1).
[3] 刘琛、宋蔚兰:基于 SFA 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金融研究,2004(6).
[4] 汪泳、刘卫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4(6).
[5] 宋增基、张宗益、袁茂:中国银行业DEA效率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12).
[6] 王锦慧、蓝发钦: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1994—2006[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7] 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 DEA 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
[8] 周逢民、张会元、周海:基于两阶段关联DEA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J].金融研究,2010(11).
[9] 张奇:基于DEA和Bootstrap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
[10] Berger A N,Humphrey D B.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7,98(2).
[11] 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
[12] Bonin J P,Hasan I,Wachtel P. Bank performance,efficiency and ownership in transition countrie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5,29(1).
[13] 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
[14] Coelli T.A guide to DEAP version 2.1: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computer)program[R].CEPA working paper,1996.
篇6
【关键词】国有银行;体制分析;改革与研究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配置金融资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扮演这些重要角色的同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断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推进各项改革。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上述问题,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同时,中国政府决定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的难点分析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现存的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过程面临许多内部困难与外部障碍。主要难点可以简要的归纳如下:
(一)国有银行并不是独立地按照市场原则运作的经济单位。国有银行实质是政府的下属机构,其人事权\经营权都要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与干预。
(二)国有银行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银行的经营自,影响了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大规模的信贷风险与损失。
(三)国有企业给国有银行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尽管国有企业对国有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逐年降低,从而导致了银行不良资产负担日益沉重及银行效益不断下降。
(四)国有银行在存贷款与结算业务发面处于垄断地位。尽管近年来各国国有银行间的业务出现了某些交叉。
二、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当前国有银行体制更多的表现为行政因数的干预,中央银行的限制,国家政策的规定。使其担负着国有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资金周转不灵活,经营效益难以提高,更严重影响其商业化进程的步伐,很难与世界接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的改革方案:
(一)推行股份制改革
将国有资产与银行自有资产进行界定。原国家无偿投入的资本金,国家拨改贷收回的资金,其他应划归国家所有的资产都是国家资产;银行上缴税收和上缴利润后的利润留成所形成的资产和财产应属银行自有资产。允许银行公开发行股票(包括优先股和普通股),鼓励企业\个人对银行投资。这不仅可实现银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目标。
(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尽快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经过股份制改革,推进完善领导体制改革,将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进行分离,银行董事长不能兼任行长,银行董事长由国务院任命,由董事会采取招聘竞争的办法选行长。
(三)建立和完善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灵活经营机制
推进内部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由现在的支持性组织向企业家性组织与协作性组织融合,使完成银行经营目标与责权利紧密结合,实现按业务量计酬,并严格执行授权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好盈利多的分支机构实行重奖,对贷款损失多和经营亏损的分支机构追究经济责任和重罚。
(四)建立现代化科学管理制度
金融企业科学管理必须围绕推出金融服务新产品,改善对客户服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内部管理,有效节支\增加盈利而展开。实现信息技术与开括金融业务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改造银行业务流程,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
(五)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在人力资源配置\新酬分配\招聘与调配\专业技术职务培训与考核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系统性改革创新,基本实现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逐步建立起适合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需要和现代商业银行特点的一整套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模式。
三、国有银行经营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分析
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面临诸多股权结构安排\上市模式及上市地点的选择\公司整体框架的搭建及法人治理结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也将影响改革的效果。因此要注意以下问题,做好安排。
(一)股权结构的安排
这是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股权结构的变化来解决目前国有银行存在的产权结构单一、权利制约失衡\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应当通过国有股减持的方式逐步向国家相对控股甚至不控股的股权结构转化。
(二)上市模式及上市地点的选择
在四家国有银行上市的问题上,是分拆上市,还是整体上市,是在海外上市,还是在国内上市,不同的制度安排和选择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上市模式的选择
对于四家国家银行采用何种模式上市,采用国企的通行做法模式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分拆上市有避重旧轻之嫌,难以达到通过上市对四家国有银行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同时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四家国有银行的全部上市工作。
二是分拆上市将存续部分的经营压力更大。按照目前我国四家国有银行的经营现状,经济发达地区的分行一旦分离出去,那么存续部分的资产质量更差。
三是分拆上市不能完成体现现代银行的价值不符合国际银行上市的惯例。现代银行体系的一个价值体现是其掌握大量的客户信息和网络,具有强大的支持和结算功能,而一旦分拆就会使整个银行体系显得支离破碎,也会使四家国有银行的这一价值荡然无存。
2.上市地点的选择
四家国有银行若采取整体上市的模式,国外证券市场的大容量为四家国有银行的整体上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其整体上市。
(三)公司整体框架的搭建
在目前我仍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的情况下,采用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同时控股公司不从事具体的业务经营,只是通过股权投资对各个子公司进行管理。四家国有银行的公司框架之所以这样搭建,是基于以下理由:
1.金融控股公司兼具混业进应和分业经营的优势。
金融控股公司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特点,使其一发面适应了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另一个发面各个子公司分业经营格局的存在,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监管体制能够融合,不会对我国目前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产生冲击,同时兼具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优势。
2.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巨大的协同效应。
这种协同效应主要天线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上的协同效应,即主要是交叉业务的优势互补,如地区互补、业务互补及服务互补等,二是财务上的协同效应,即金融控股公司的购并行为能产生协同价值,其大小可以根据成本节约、收入提高、服务改进、财务策划及税收优惠来计算。
篇7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特别是近十年的形势发展,真是突飞猛进。要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要与时俱进,站在浪潮上一并前进,在逐步跨入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今天,必须随时抓住信息,不管是经济的、技术的、管理的、社会的、主业的、多经的等等,对当今的每个职工、干部都是极为重要的。《供电企业管理》一百期刊物,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对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推动电力企业的改革顺利进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供电多经企业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为安排电业职工家属、职工子女、以及三项制度改革和达标创一流被分流或剥离的职工;为了维护主业队伍的稳定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也是对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在解决待业人员的就业同时,也推动了多经企业的自身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涉足多种产业领域的、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企业群体。按照当时电力部确定的方针“电为核心,多种产业,三大支柱,协调发展”。供电多经企业成为支柱产业,半壁江山,是电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多经企业从肩负就业安置任务起步,逐步壮大,跨入了发展经济的重要领域,肩负起了两大使命。由于职工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潜能,发展了经济,也培养了懂得经营,闯荡市场的人才,涌现了大批电力企业家。供电多经的发展,对支持供电企业深化改革,加快电力企业的发展,稳定电力职工队伍,逐步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同时,供电多经企业对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国家和地方的税收,创造劳动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多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供电企业管理”及时的、经常的交流信息,总结经验,传播先进思想和理念,发挥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去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国发〖**〗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在总结和肯定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力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下一个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改革方案。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电力公司系统所拥有的辅业务单位和“三产”,多种经营企业进行调整重组,有关电力设计、修造、施工等辅业务单位,要与电网企业脱钩,进行公司化改造,进入市场。随着文件精神的逐步落实,国家层面的电力体制改革已在去年底正式推出。全国性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公司和四个辅公司已挂牌组建,区域性和省一级电力公司的组建也在逐步推出。文件提出的改革方案正在逐步实施。但是,区域性和省级层面上的辅单位和三产多种经营企业如何进行调整重组,如何与电网企业脱钩,尚须慎重处理。本着文件精神,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精心组织,区别各地区和各电力企业的不同情况分步推进改革。所以,市地一级供电多经企业的调整重组与脱钩,具体实施尚需时日,这也就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加强自身建设,尽早解决产权不清,负担沉重,队伍素质低,竞争能力差,对主业的依赖性过大等问题。多经企业的内部管理薄弱,又缺乏统筹规划,尤其是电力部门执行“三不指定”的规定以后,在市场竞争中,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别,全国供电多经企业发展的不平衡,使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改革中要涉及企业员工的身份改变和安置问题,更是个极为困难的热点,也是改革中谋求解决的重点,它涉及到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的发展,所以必须要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积极慎重地处置。为解决改革中的困难,提高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达到平稳过渡,就要利用目前的时机,竭尽全力,把供电多经企业做大做强,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经济实力,才能使企业和职工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承受冲击,勇于拼搏,平稳发展,夺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供电多经企业如何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正确全面地贯彻落实国发5号文件,中电联供电分会、多经专委会曾经几次组织专题调研,由上海市南供电公司、广州供电公司与福州电业局、长春电业局等分别组成调研小组,对三十多个供电企业和多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共识。
加强领导是加快发展多经企业的关键。企业主要领导对多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这是许多企业的共同经验。透过许多供电多经企业的实际,凡发展好的多经企业的背后无不倾注着供电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心血。江苏泰州供电公司领导班子把“富民强企”放在发展多经企业的核心位置,提出“无主业不稳,无多经不富,无创新不活,无开拓不强”的理念,把抓市场开拓和新项目实施作为职工办实事,找出路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才能大手笔运作,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开辟出新的发展之路,使多经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福州电业局,长春供电公司、上海市区、市南、市东供电公司,杭州、**、广州供电公司,贵州市南供电公司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尽快完成公司制改造,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已被众多多经公司制改造企业的经验所证实,是一项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大多数供电多经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实现了职工持股和控股,走公有制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有的还组建了企业集团,更充分的发挥企业人、财、物等资源的集约优势,降低集团内部交易成本,实现供电多经企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打造企业品牌,实现企业做大做强。但尚有许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尤其是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三者的相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机构不尽完善,运作不够规范,决策不够充分,监督不够有力,管理上也明显的在沿用国企管理的旧模式,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差甚远。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供电企业主要领导提高认识,下定决心,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理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依法行事,协调运转,三足鼎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权力运作机制。严格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真正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
实现产权多元化是供电多经企业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供电多经企业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改革中的必然结果。供电多经企业的改制多数建立多元投资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吸收社会法人单位和私人资本参股,职工投资入股,引进外部资金等方式进行产权置换,实现产权多元化,产权清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目前,以职工投资入股形式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在供电多经企业中占有相当比重,要使广大职工成为既是供电多经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出资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还有不少供电多经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充分利用供电企业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地域优势,走强强联合的路子,引入国内外名牌企业的资本共同开发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适销对路,赋有科技含量的名牌产品,使企业直面市场,占领市场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正确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供电多经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供电公司的苏源集团、上海市南电力集团、广州广电集团、济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汇创集团公司、杭州电力发展集团、长春电力集团等,他们组建多种产业实体,除从事电力建设、电器制造、电力设计、工程监理、电力设备租赁业务、器材销售外,还涉足房地产、汽车贸易、汽车运输、城市煤气、水力发电、软件开发,甚至药业制造等,只要收益高,发展前景好,并有良好的开发环境,可以利用的优势条件,就积极开拓“电力圈”外的经营市场,取得较好的回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可以减少经营风险,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把供电多经企业做大做强。当然,实施多元化经营必须量入量出,根据企业经营资源剩余状况,以及对新行业的市场调研分析,充分论证,按程序决策,积极慎重的开发。有的供电多经大型企业已经在涉足资本经营,这是通过资本形式对资本的存量和增量进行管理、重组和交易,使资产在经营期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值,为企业带来最大限度的经营效益,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要做大做强企业,企业的内部管理,如质量管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与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有成绩的企业都是以此为保障。
篇8
一、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一)20世纪后期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
1979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恢复农业银行的通知”,并正式恢复中国农业银行。恢复后的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农业银行的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1979年我国进行了以银行专业化为方向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首次打破了大一统的传统金融体制格局。随后,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续恢复或成立,四大银行具有各自的业务范围,形成了专业银行体系,人民银行转变成专门的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不仅经营商业性业务,而且作为政府的银行,直接执行政府计划与政策,经营目标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型,是集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职能于一身的综合机构。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接管了农村金融的领导工作,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但也使农村信用社带有严重的“官办”色彩,合作金融组织性质丧失,农村信用社置于农业银行控制之下,演变成农业银行的附属基层机构。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组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4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批准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和组建方案。1996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决定”,设立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基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并存的新农村金融体制。并废除了农村信用社在农业银行管理下的制度,由县联社统一管理基层信用社的业务,人民银行监督。这个制度变化更强化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性,扩大了其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领域;而农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会优先融资于城市的大企业,迅速缩小农村地区的业务。
农村金融体制的初步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深思。一是农村资金的外流。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对资金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与此相对的是,农村不仅很难吸引外来资金投入,伴随着商业银行的大量撤出,农村居民存入这些银行中的资金都采取上划的方式汇至其上级行而被“抽出”农村金融体系,使原本就缺少资金的农村地区雪上加霜。即使在农村地区,较大部分资金也都存在四大国有银行,只有小部分存在农村信用联社。遍布农村各乡镇的邮政储蓄机构,不办理贷款业务,吸收的资金全部抽离农村。国内大部分的社会资金均流向效益比较高的非农部门,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调查研究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封闭,农村信用社的定位及自身经营效益问题等原因,农户和农村企业取得贷款非常困难。内蒙古属于欠发达地区,对农村的财政投资是有限制的,农村存款的相当一部分又都流向了城市,这样,农村资金短缺的状况更加严重。二是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困难。据农业部的样本调查,有70%的农户依赖于民间借贷。农村的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房屋以及相关财产都无法进入市场,不能抵押,这种情况限制了贷款的发放。许多农民没有房地产证、固定资产所有权证等,无法办理抵押手续。对农户而言,设定的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额度上限过低,对多数需要贷款的农户没有太大的帮助。贷款金额不足和借贷手续复杂的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
(二)21世纪以来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
2003年6月,国务院在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公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逐渐扩大了实验地区。为配合此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国家提出了四项配套措施,即对亏损农村信用社因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的保值贴补息,给予补贴;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底,对西部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一律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采取两种方式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即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一部分专项再贷款给农村信用社或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在民间借贷比较活跃的地方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允许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灵活浮动,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不上浮,个别风险较大的可小幅上浮,对受灾地区的农户贷款还可适当下浮。人民银行到2009年6月末,在全国对2406个农村信用社发行了总额1691亿元的专项票据,交换了等额的不良债权。农村信用社的不良债权比率逐渐下降,对农村的贷款也渐渐增加。农村信用社2002年末的不良贷款比率是36.9%,到2008年末下降到7.9%。2010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分别为3614亿元和7.7%,不良贷款比率比2009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全部农村信用社单位在2004-2008年的5年内每年都有盈利,结束了之前每年都有亏损的局面。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信用社实力明显增强,系统性风险得到化解,信贷投放能力提升,特别是涉农信贷投放大幅增长。到2013年3 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11.3%;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3525 亿元和4.2%,比上年末分别下降15 亿元和0.3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5.3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2.7万亿元,分别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30%和农户贷款的75.2%,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向股份制银行转变的方针。从2003年末开始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等五个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2008年10月,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获国务院通过,2009年1月15日农业银行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5月,作为农业银行改革的一部分,银监会公布了关于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度改革和监督的办法。三农金融事业部是专门为农业、农村、农民进行金融服务的部门,扩大了惠农卡业务和面向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农业银行曾一时抛弃了农村,进入城市,设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后逐渐完善了面向三农的商业经营体制。2010年7月15日和16日,农业银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上市最晚的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的优势是全面的业务组合和广阔的分销网络,深入农村网点,客户来源广泛。截至2010年,农业银行总资产103374.06亿元,各项存款88879.05亿元,各项贷款49567.4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949.07亿元。在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中国农业银行位列第28位。截至2012年,农业银行总资产突破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全年实现净利润1,451.31亿元,同比增长19.0%;资本充足率达到12.61%,同比提高0.6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减少15.1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22个百分点至1.33%;县域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增长17%,在县域及乡村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
2006年,银监会公布调整农村地区银行金融体系的政策,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促进地域密集型小规模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开始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6省自治区。到2007年10月扩大到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到2009年6月,诞生了100个村镇银行、11个农村资金互助社、7个贷款公司;2009年6月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是131亿元,贷款余额是98亿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引入,是以非正规金融机构合法化为目的,原来的非正规金融替换为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等。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进入,往往集中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如多数的村镇银行设立于县城,融资也偏向于乡镇企业等。
促进贫困县和西部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等。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比其他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给予了更加优惠的政策。2009年5月,财政部决定,3年之内对满足一定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前一年贷款余额平均值2%的补助金。同时,财政部又公布了对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农村贷款的增加额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刺激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随着改革的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末,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组建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34家,其中376家设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到2013年3月末,已组建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76家,累计向74.2万农户发放了2002亿元贷款。据银监会的统计,到2012年12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占比分别是村镇银行占86.05%,农村资金互助社占9.30%,小额贷款公司占4.65%等。从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看,村镇银行“一枝独秀”,占据近90%的份额。今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重点还要放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乡村,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县域乡村,以及国家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域乡村等。
二、完善农村金融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多机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
为满足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放宽市场准入,放松利率管制,将合格的非正规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监管系统,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鼓励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担保与农村其他金融机构相结合,进一步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鼓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利用农村信用社的网络系统,开展对农村信用社的批发金融和委托服务等业务,引导资金回流农村。
(二)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担保制度
关于农村金融担保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较多的。已往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因承包经营合同而拥有使用权的农户不能把土地用于担保。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户宅基地及房屋、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都应列入农村金融信贷担保的范围。
篇9
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全国企业纷纷转换经营机制,城市公交企业也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进行改革,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深圳市公共汽车公司已经和正在进行如下三项重大改革:无人售票、专营权管理、股份制改造。这三者是互为依存、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其中,无人售票解决公交企业负担沉重这一滴疾;专营权解决企业外部经营环境间题;股份制重塑公交企业的运作机制。这三者从内到外、由浅入深,逐层解决公交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机制三大障碍,构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公交企业改革的总思路。
一、无人售票:公交企业摆脱困境的突破口
1992年n月23日,我们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共汽车无人售票,1993年4月8日起,又在老车型上推行了准无人售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无人售票的墓本方式。1、全无人售票。采用后置式柴油车发动机公共汽车,实行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乘车规则,在前门处装配乘客投币箱,司机负责监督投币,取消乘务员,装配报站器。2、准无人售票。即不改变原有车型及其结构,实行由监督员监督的无人售票。单卡车实行前上后下,在前门装配投币箱,设一人监督投币,通道车实行前、后门上车,中门下车,在前后门都装配投币箱并各设一人监督投币和控制开关门。等车辆更新再过渡到全无人售票。
(二)无人售票的主要效果。1、经济效益(1)节约劳动力。全无人售票每车可节员4.34人,7条全无人售票线路129辆车可节省543人,准无人售票单机车可节省1人,30辆准无人售票单机车可节省30人,两项合计共节省573人,按每人每月1050元的成本支出计,月节省成本支出60.16万元,每年节省722万元。(2)节省住房建设等一次性投资,按573人计,可节省172万元。(3)减少了漏票和贪污票款,每月可增收14.89万元,每年增加营收178.68万元。(4)减少乘务员后,提高劳动生产率62.97%。(5)新车型相对于旧车型油耗明显降低,月节油42985公升,折算79522元。加上柴油与汽油的差价56171元,月节约成本135693元,每年仅此可节约成本开支163万元。2、社会效益〔l)作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措施之一,公共汽车无人售票的推行,标志着深圳城市公共交通向国际化标准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乘车秩序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公共汽车无人售票的推行,变无序上落为有序上落,形成了市民礼貌乘车的良好风貌,推动了城市文明的发展。(3)有序上落不仅使老人、儿童和孕妇免受“挤”车之苦,而且由于解决了上下车乱糟糟挤作一团的状况,减少了扒手作案的可乘之机,保护了乘客的利益。(4)无人售票由乘客自备零钱,主动投币,按报站器要求文明乘车,一般不存在任何争执,有效地解决了服务纠纷,乘客乘车感到心情开朗。(5)无人售票开始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公交劳动密集型的经营模式,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走发展现代化交通的路子。〔6)由于采用了新式黄海牌公共汽车,更新了老式解放牌汽车,使车辆的技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适应了城市公共汽车站距短、停站多的特点,推动了公交企业的技术进步。
(三)无人售票的墓本意义和体会。无人售票是国际上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普遍采用的方式。公司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共汽车无人售票并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公共交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纪元。无人售票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方式,在我国这样一个公共交通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市民的礼貌乘车习惯尚未普遍形成,特别是西方无人售票所依赖的硬币流通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成功,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公共汽车无人售票是市场经济推动的产物,是对我国传统的公共交通劳动密集型经营方式的一种否定,是我国公共交通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走的是一条靠政府投资、低票价、高补贴的路子.这种模式与我国经济落后、资金紧缺的状况形成鲜明的二律背反。其中,资本技术构成过低,劳动密集型的经营模式是造成公交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香港九龙巴士公司的人车比例仅3.3:1,我们公司为7:1,而内地有些城市高达13:1甚至15:1。在公交公司的总成本中,活劳动的消耗所占比重为40%以上。过多的职工使公交公司背上了深重的包袱。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建立,对公交公司传统的经营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实行无人售票则是公交公司摆脱困境的重要突破口。我们推行无人售票的初衷正在于此。无人售票的成功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看准了的东西就要大胆试。无人售票从开始提出到1992年的正式实施,就经过了许多争论。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担心我们市民的素质不如香港人高;二是认为我们的收入水平比香港人要低。但香港的同行则认为:香港70年代初推行无人售票时的市民素质和社会环境条件与我们现在情况差不多.从收入水平来说,当时香港人的收入与公共汽车的票价比,同我们现在的情况基本一样。关键是无人售票的方式营造了一种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改变了过去售票对象不明朗的状态,真正众目睽睽之下为了一元几角钱逃票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只要我们将宣传工作做够,准备工作做足,又有相应的法规做保障,内地搞无人售票也是一样可以成功的。
二、专营权:公交企业谋求发展的护身符
作为公司系列改革的第二个大动作,就是争取到市政府的支持,实施了公共大巴专营权。
(一)专营的含义和目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公共巴士专营管理规定》第二条将专营权解释为“指政府授予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和期限内单独享有经营城市公共大巴服务的权利”。实行公共大巴专营的目的,是为公交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并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增强公交企业的造血功能,使其逐步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轨道,以减轻政府的负担。
(二)专营的方式。在国外城市实行的公共交通专营管理中,有线路专营、区域专营、车辆专营等方式。从城市公共交通整体功能优化的角度来说,区域专营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线路网络、统一的总站及上落站、统一的运行时间、统一的票价、统一的服务标准。而线路专营则容易造成“诸候割据”的局面,最终不利于公共交通的发展,因而深圳选择了区域专营的方式。
(三)专营的内容。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公共大巴专营管理规定》专营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1、政府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具体包括:(1)在深圳经济特区内享有公共大巴的单独经营权。这是专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同时包括对公共大巴的专用车道和上落站享有独占性使用的权利。这一点的实施,将为公交企业的经营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2)政府确保专营企业获得年营收10%的收益率。这是专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收益除30%列入企业发展基金外,主要用于维持企业的后勤生活设施建设及改善职工福利。如果专营企业经过努力达不到10%的年收益,政府将采取提票价或给补贴的方式使之达到。(3)允许专营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专营企业通过利用场站优势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并将其所得收益的80%用于企业的生产发展,这样就可以增强专营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摆脱对政府的依赖。(4)专营企业的生产发展确有困难时,可以申请政府给予补助。场站等公共交通设施的维修费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拨给。2、专营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主要包括:(l)按照深圳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要求,完善线路网络,配备足够车辆,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服务档次,为市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准时、快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2)推行文明乘车方式,在六年时间内所有市区公共大巴线路实行无人售票。(3)加强管理,降低物耗,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专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专营是竞争的结果。公交行业的竞争,实际上始于80年代中期。客运市场的开放导致了多种运输成分的涌入。而公交企业相对于其他运输企业和个体户而言,具有比较完善的营运服务体系、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规模经营的优势。公交企业专营权的获得,实际上是经过了竞争而由市场选择的结果,只不过是以政府条文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而已。城市公交企业是一种需要同时兼顾两种效益的微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避免不了竞争,但却不允许陷入无规则的恶性竞争。专营作为行业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它旨在为公交企业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使专营企业得以集中精力搞好管理,改善服务,谋求发展,并获得合理的收益。专营既是竞争的结果,也是竞争的开始。《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大巴专营管理规定》确定了专营期限为五年,如果五年内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低劣,难以完成专营义务的,市运输局将中止专营合同,另择专营企业.这就使我们既有动力,更有压力。因此,专营既是一种保护措施,也是一种鞭策措施。它促使我们借助政府的专营政策,努力以一流的经营管理、良好的企业信誉、高质量的服务水准以及卓有成效的横向开发来确保企业效益的提高和专营权的延续。
三、股份制:公交企业实现飞跃的起跳杆
推行无人售票、实行专营经营,虽然都属于公交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但却不是我们改革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现代化的公共交通为依托、以多种经营为支柱、以专营权为保障、以股份制经营为运作机制这样一种全新型的公共交通企业的模式。
(一)股份制经营的可能性。从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个公交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并非异想天开,而是有充分的客观现实可能性。l、有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作基础。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并且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它必须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超前发展,并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因而具有较稳定的经营条件。2、有实行专营管理后政府确保公共大巴部分10写的专营利润率这根“保险杠”。经过努力如果达不到10%的利润,政府将采取调整票价或给补贴的办法予以补足,使效益较低的公共大巴部分有了保障,一般不存在亏本的风验。3、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作后盾。经市政府第4号令批准,我公司拥有房地产开发权.房地产是一个潜力很大的经营项目,只要我们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而稳妥地利用我们的场站优势开发房地产经营,必将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4、有广告以及其他多种经营项目作补充。广告业也是一个本少利大的行业,特别是我们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广告业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公共汽车的流动性和伸延性,使某一单位面积的广告可以产生辐射和扩大效应,所以较受客户青睐.再加上我们无需租用广告媒体,即可综合开发车身、车内、报站器、避雨亭、场站以及公共汽车站名等网络性、立体性广告业务,1993年获利超过180万元。同时,公司已经开发的商贸、酒楼、旅业和物业租赁等多种经营项目,现已形成年创利达1000万元的能力,而且创利水平还可逐年提高,为增强股份制公司的盈利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有鹏程、鹏翔这两翼作保障。的士、中巴也是一个前景可观的经营行业.仅1993年鹏翔小客车公司利润10。。万元,鹏程出租汽车公司利润150万元,几年后待出租汽车营运牌照费付清后,利润将更为可观。将以上这些有利因素登加起来,我们公司就可以形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外有扶持”这样一个其他任何企业都难以具备的独特优势的股份企业。
篇10
一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在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引进外资对于优化我行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我行更直接地吸收当代外资银行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推动我行实施战略重组和改造,逐步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业务创新;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我行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增长的盈利能力。同时,引进外资又是我行公开上市的前奏。把这两件事办好了,我行才能成为既具有百年民族品牌形象,又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二
根据对境内外金融市场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我行引进外资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同时存在,总的看来,有利条件大于、多于不利条件。我们的任务就是巩固和扩大有利条件,缩小和化解不利条件,力求引进外资有一个好的前景和好的结局。
从有利条件来看:第一,“9・11”事件的发生,加剧了西方发达国家原已出现的经济增长放缓,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着一枝独秀的发展势头。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入世”带来的商机增加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目前,中国仍是国际剩余资本寻找出路较为理想的地域。具体就投资于中国金融业来说,虽然中国“入世”后已对外资银行逐步开放,但是依托中国商业银行已有的客户基础、网络资源和本地经验来开展业务合作,依然是外资银行较好的选择。
第二,中国银行业中,传统业务仍占主导地位,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十分成熟的中间业务和消费信贷等业务品种,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外资银行要在中国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这类新兴业务,交通银行作为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经营效益较为理想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显然比其他小型银行更具吸引力。
第三,我行的财务实力在国内银行业中表现尚好。在历次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对中国各家银行的财务实力评级中,我行始终保持D+的等级,这是目前中国银行业所能获得的最高财务实力评级。而且发展前景逐年看好。
第四,我行是改革开放后重新组建的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业务运作机制等方面均比较接近国际惯例。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我行将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对公司治理、组织架构、财务结构、发展战略、基础设施等方面,根据国际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进行重组和再造,有声有色地讲述我行未来的故事,这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入股交行的信心。
我行引进外资的不利条件也不可低估,最主要的是: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在经过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后,可能会暴露出较多问题;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提足拨备,我行的净资产可能会大幅度缩水。
三
有效地实施财务重组,是引进外资全部工作的焦点和难点,是确保引资成功的关键所在。财务重组包括不良资产解决方案、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优化资本管理等诸多方面,所有这些都要借鉴国际惯例。因此,必须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等)来帮助我行完成资产评估、财务诊断和国际会计准则审计等任务,在信贷和财务审计以及尽职调查的基础上,设计财务重组方案以及其他各项改革方案。能否经得起国际会计准则的审计,能否恰到好处地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能否在引进外资之前补充资本金以确保资本充足率达到最低标准,这是引进外资的生死关口,如同分娩前的阵痛,无法回避。
按照招标书或建议邀请书订立的标准,我行已选定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公司对我行所有资产进行清查评估。选定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对我行进行国际会计准则审计。选定邦信阳(中国)和苏利文(美国)律师事务所担任我行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和制作法律文本,为中外谈判提供法律保障。选定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我行财务顾问,帮助我行寻找战略同盟并制订配售计划;根据我行现有的财务基础和信誉,对未来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进行估值;对我行的业务和管理进行初步重组;向潜在的战略同盟推介我行情况和发展战略;参与谈判并帮助我行签署协议。经我行授权,确立高盛在以上中介机构中的总协调人地位。
我们要尽快学会与中介机构的专家们合作共事的本领,首先要尊重他们的行业规范、专业水准和知识产权,虚心向他们请教,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其次要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和相关法律法规,准确把握我行的特色、优势和亮点,客观公正地评价我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尤其是要把未来的文章做好。要随时随地与中介机构交流情况,互通信息,一点一滴地积累共识,不要等到出现分歧才想到沟通。在讨论问题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善于妥协,开诚布公,以理服人。
整个财务重组工作,要突出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切实搞好资产评估和审计。本次评估和审计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包括我行境内外所有的信贷资产、固定资产、或有资产、帐外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各类资产等等,但重中之重是信贷资产。在信贷审计方面,普华永道首先对我行最大120户贷款进行审计,得出的该120户损失率将作为提取特别坏帐准备的依据,但不会用于推断全体。其次,又对我行除最大120户以外的其他贷款抽取600户作为贷款户样本进行审计,得出的该600户损失率将用于推断全行信贷资产整体质量,并据此提取一般坏帐准备。此后,因受美国安然破产等事件影响,普华永道对我行的审计更趋谨慎,在原抽样基础上又增抽了2001年6月30日贷款本金在3000万元以上的290户逾期贷款进行损失率的测定,用于佐证其对600户贷款中逾期贷款部分计算的损失率。因此,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贷款五级分类的核心原则,严格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和我行颁发的《操作手册》,对最大120户、抽样600户以及290户逾期贷款进行重新审查和分类,据此与普华永道一起讨论定性。五级分类的结果,不仅是计算我行贷款损失、提取拨备的最终依据,也是境外投资者评估我行资产质量和信贷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不可或缺,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力求正确无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十分明白,尽管贷款五级分类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但根据巴塞尔新协议精神,五级分类的实施要由各国中央银行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各国发放贷款的经济环境不同,企业背景不同,形成贷款风险的要素不同,五级分类标准的掌握和风险认定自然会带有各自国家的不同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对每笔每户贷款的分类,一定要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静态与动态、必然与偶然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关键是要准确地判断借款人的最终还款能力。我们要求普华永道必须考虑到中国国情,象上海宝钢这样优秀的大型企业,如果仅因其流动性欠佳而把对它的贷款列为次级,显然是有失公允的,那中国还有哪些企业可以发放贷款?我们将与普华永道对所有抽样贷款逐笔进行讨论,只要我们自己提供的分类资料是有充分说服力的,我们就应当据理力争,分毫不让。
总之,在信贷资产审计中要坚持以贷款最终能否受偿为依据,力求最小减值。而对于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帐外资产、或有资产、无形资产等则应精心做好“加法”,力求最大增值。要全面盘查固定资产,充分挖掘其增值潜力;对帐外资产要“翻箱倒柜”、不留死角、干净彻底、和盘托出;对自创无形资产要逐一梳理、一个不漏,实事求是地评估其固有价值。对应收贷款欠息应力争一个合理的回收率。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最后达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二是妥善处置不良资产。对历年形成的不良资产,必须采取切实可行、速战速决的政策措施加以化解和剥离,这是改善我行财务状况、加大引进外资筹码的根本途径。总的设想是,立足自身消化一部分,依托市场解决一部分。(一)根据我行现有财力,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二)组成专业队伍,专司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三)经我行董事会表决,同意2003年度全部利润用于核销资产损失和增提呆帐准备,同意拿出历年积累的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用于财务重组;(四)争取国家支持,按50%折损率,向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一次性集中打包出售可疑类贷款,由我行在税前一次性核销损失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打包出售后的损失。
三是尽快落实资本金补充渠道。长期以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行只能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计提不良贷款拨备,这就造成我行拨备严重不足。其结果,一方面导致历年可分配利润虚增,股利分配过高;一方面使大量历史形成的坏帐无法及时核销,造成不良贷款比例偏高。而本次国际会计准则审计是按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标准对贷款进行分类,并以不同比例分类提足拨备,故使我行净资产被大幅度冲减。这一状况给我行引进外资工作带来两项挑战:(一)资本充足率过低;(二)定价存在不确定因素。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定价方式,仍然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后的每股表内净资产基础上加一个合理的倍数,通常不超过2倍。因此,及时、足额地补充资本金,使我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10%,就成了我行在对外出售股权时能否拿到一个好价格,能否真正成功引进外资的又一个关键。
如何解决补充资本金这道难题?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动脑筋、打主意:(一)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体向我行直接注资,以保持国家对我行的控股地位;(二)努力寻找若干家国内投资者(包括战略投资者),按一定的溢价,向我行投资参股;(三)我行老股东按一定的溢价增资扩股;(四)恳请国家批准我行发行一定额度的次级定期债务,以补充附属资本;(五)与中介机构协商,争取将我行表外债券投资增值、固定资产增值以及递延税款,在经过严格评审程序后纳入表内净资产。
四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推进我行管理创新的强大动力。我们要自觉地把引进外资过程当作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极好机会,对照先进管理,查找主要问题,抓紧进行整改,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在这次国际会计准则审计中,确实暴露出我行管理方面的许多漏洞,集中表现为基础工作薄弱,管理行为粗放,信息系统不灵,风险敞口很大。其中尤以信贷资料残缺不全,合法、合规性很差为甚。这类问题的存在,不仅延误了审计工作的进度,更严重的是对审计师的职业判断造成负面影响,使其对我行所提供资料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对于审计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坚持以治本为主,兼顾治标。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要突出提高质量,突出经营效益,突出风险控制。首先是要补齐和规范信贷基础资料,缺什么补什么,工作要做细做实,内容要补足补全,手续要完备有效。尤其是担保合同、政府承诺、信贷档案、权证证明等,凡是不合格、不合规、不合法的,必须一律限期补充完备,做到证据确凿、无懈可击。信贷档案管理水平是对我行信贷资产管理水平的折射,是我行信贷管理文化的反映,更是全行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夯实基础。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重心的观念,从有利于全行整体发展的角度,用系统、规范、完整的思路,对现行的信贷档案管理以及与之相应的管理项目、内容、格式、录入、保管的标准等,在认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统一和规范,使其真正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的格式化表格内容中,要以反映系统的规范的定性的数据为主,使其真正能够为进行正确的定量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对信贷档案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也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比如专业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主要环节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以及相应的淘汰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等等。第二是要进一步改造和健全风险管理系统,构筑防范风险的铜墙铁壁。要全面实施世界银行“改进交通银行信贷流程”援助项目,普遍推行ISO9000全面质量认证体系,进一步建立以风险收益最优化为目标的信贷管理流程。建立放款中心,实行信贷风险垂直管理的信贷执行官制度,从体制上保证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提高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制定风险管理手册,健全和完善覆盖信贷业务全过程的风险防范体制。要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行垂直管理,确保内部审计覆盖到每一个业务条线,每一个业务品种,每一个业务岗位,每一个业务环节。第三是要突出抓好IT信息技术系统的再造,重点是数据大集中工程和管理会计系统,以构建数据化的业务处理平台,为实现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内部核算的系统化提供科技支撑。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要使我行的各项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真正达到:经营理念先进,内控机制完善,基础工作扎实,运作程序严密,保证措施可靠,风险控制有力。总之,学习提高、改善管理、重塑形象,关系到我行引进外资的成功和长远的发展。如果我们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改,依然故我,自甘落后,那只能让境外投资者望而却步。
这次中介机构对我行的资产评估、信贷审计和财务审计,不仅让我们彻底摸清了家底,也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的宝贵资料,这是一笔不可小视的财富。我们要组织力量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地梳理、归类、分析、提炼,分专题写出有份量、有深度、有说服力的建议报告,一针见血地反映问题,观点鲜明地提出整改建议,最后形成系列管理建议书,供总行高级管理层和各分支机构参阅。
五
引进境外战略同盟,是我行历史上从未做过的一项大事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全行上下要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政策、统一指挥、统一步调,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确保我行引进外资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大获成功。
一要强化领导。我行引进外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分为三个层次:(一)引进外资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行党委关于引进外资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指示精神,审议引进外资的工作方案、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实施引进外资计划。(二)引进外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引进外资工作的日常事务,内设战略组、财务组、信贷组、资产处置组、法律组、秘书组等专业工作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配合中介机构完成相关工作,起草各类报告、文件和协议文本,指导总行各部门、各分支机构与引进外资相关的各项工作,负责与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联络与沟通。(三)各分支行引进外资工作班子。要从全行研发、信贷、财会、法律、科技等部门调集精兵强将,充实引资办公室的力量,组成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专家队伍,细化分工,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引资工作。
二要稳健操作。引进外资的整体方案一定要十分严谨、十分缜密、十分精致、十分可行。要有战略思维,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我行改革目标,把我行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盈利能力展现得一清二楚。要着重于定量分析,做到有根有据、合乎逻辑、令人信服。在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各项具体工作,明确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逐项分解下达,并把握好工作进度和工作节奏,规定时间节点,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要突出抓好中心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力求万无一失。要先行试验,典型引路,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特别是对资产的评估和审计,更要抓好不同类型的试点工作。要加强沟通和会商,全面掌握引资动态,即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要注意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工作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凡遇讨论问题,事先都要充分做好案头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稳健就是求真务实,就是循序渐进,就是稳扎稳打,就是沉着应对,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工作夯实。
三要坚持条件。我们已经反复强调,我行引进国际战略同盟的目的决不是简单地出售股权,如果是那样,引进外资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以提升我行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我们决不能有丝毫动摇,一定要始终咬定这个目标,选择一家与我行情投意合、门当户对的境外金融机构或投资团作为我行的战略同盟。其条件是:(一)经营有特色,管理基础好,业务综合化、全能化,能与我行优势互补,国际知名度高;(二)信贷文化与我行比较接近,最好具有中国和亚洲背景;(三)其所在母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平稳、良好。考虑到欧美的金融业比较发达,金融监管比较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环境比较规范,因此,欧美金融机构应作为我行优先选择的对象。我们要引而不发,落落大方,不急不躁,不亢不卑,内紧外松,把工作做深、做细,等待时机的成熟。切不可过早地暴露我们的战略意图,饥不择食,不看对象,为引资而引资;切不可以牺牲我行现有股东权益和我行根本利益为代价去引进外资。关于与潜在投资者的业务合作,可以考虑在人民币及外币贷记卡业务、消费者融资业务、私人理财业务以及基金业务等方面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平台,但在协议中必须写明维护我行业务安全的条款,我行太平洋卡、外汇宝等品牌产品和客户资源决不能拱手相送,其运作模式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一套。
四要坚定信心。“开弓没有回头箭”,我行引进外资这场大戏的帷幕一经拉开,就只能唱下去、唱到底,切不可彷徨、动摇、退缩,切不可虎头蛇尾、草率收场。全行上下特别是参与引进外资的全体工作人员都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聚精会神,团结奋斗。在战略上要高瞻远瞩,坚定信心,不到完全无望决不轻言失败、放弃初衷;在战术上要稳扎稳打,审慎运作,不到合同签约和资金交割决不松懈斗志、盲目乐观。要增强政治敏感和市场洞察力,随时把握世界风云变幻和金融市场态势,看准变数,捕捉机会,努力扩大有利因素,缩小不利因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踏平坎坷是坦途。我们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
五要低调宣传。引进外资涉及到我行大量的商业秘密,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一定要严明纪律,对媒体守口如瓶。何况在引资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如果大事渲染,势必带来更多的麻烦,陷我于被动。所以,在引进外资的全过程,要一直保持低调,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必要的信息披露,由引资办公室撰写文稿,经行长办公会议审定,统一由总行办公室一个口子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