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卫生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应急预案的要素齐全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参考国外预案制定法规,如美国的《州公共卫生法案》、《州紧急事件卫生授权法案》,结合我区基层卫生防疫机构的情况,对我中心制定的38个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分析。依据拟定的标准,预案中应包括介绍、总则(总体目标、工作原则、编织依据和适用范围)、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应急处置操作流程、具体责任方、后期处置(事件解除与应急措施效果评估)、后勤保障措施(物资储备、技术储备、人员储备)、预案管理与更新、附件(包括应急人员通讯录等)9个大方面,15个小方面。
1.2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在对历年我区突发事件发生率了解的基础上,对发生率较高的3种事件进行了预案的应急演练。演练采取桌面模拟的形式进行,内容涉及不明原因肺炎、食源性疾病及急性职业中毒相关事件的接报后处置、个人防护等应急处置程序。在应急预案演练后,针对预案的实施效果以及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其可操作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应急预案的基本特征
2.1.2 预案分级 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以及反应级别,预案可分为县(区)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4类。按照这种分类标准,我中心的38项预案属于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其所针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局限于一个区内,凭借该县(区)的力量能够将其控制。
2.1.3 预案种类 按预案的适用对象范围进行分类,应急预案可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按照这种标准,我中心的38项预案中包括1项综合预案,37项专项预案;按所针对突发事件的种类的不同,37项单项预案包含20个传染病预案,9个与环境职业相关的预案,5个消毒预案,3个检验相关的预案。
2.2 应急预案内容齐全性
大部分预案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要素缺失,且缺失情况不容乐观。38个预案中均有应急处置操作流程,而预案管理与更新部分有缺失。缺失较多的项目是应急措施效果评估,有34个,占总预案数的89.5%;其次为人员储备缺失,有33个,占86.8%;适用范围缺失的有31个,占81.6%。在15项内容中,有10项内容缺失率达到一半以上。38个预案的内容缺失情况见表1。
2.3 应急预案可操作性
目前很多文献中都提到采用演练的方式来评估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2,3]。这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4],同时能找出预案的不足,为应急预案的改进与完善提出建议,使之在突发事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本次整个演练过程中,演练人员基本完成了各自的应急演练任务,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根据参演人员和专家评估小组的反馈,总结出预案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2.3.1 预案中对事故现场情景考虑不全面 预案中对事故现场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突发事件的不确定因素。应急预案应对的是非常规的紧急情况,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事先难以预料。因此对事故现场正确全面的考虑是预案制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在预案制定时,未能对事故现场的各种情景考虑周到,就会使得应急现场的操作出现困难,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就不强。
2.3.2 预案中对具体操作内容的规定不够详细
预案大多是原则性的条款,内容不详细,仅以简单的条条框框为主,难于实际操作。部分预案仅是以上级部门或其他部门应急预案为模板,作了一些改动,未能把握该类突发事件预案的核心内容和注意事项。对于各种类型事件特征性的操作步骤一笔简单带过,细节没有详细而具体的内容,这对于有经验的应急人员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新人或临时的操作人员来说就显得指导性不强,给实际操作来困难。
2.3.3 预案的指导性没有充分发挥 在演练中,存在着应急人员普遍不参照预案而是凭自己的经验执行操作步骤的现象。比如在演练过程中,需要联系时大部分演练人员凭借自己的记忆、手机中的储存信息来进行联系,而不是查找附件中的通讯录。目前疾病变化速度很快,同时新的情况又不断出现,仅凭经验作出判断和执行操作,有时会导致严重的错误。这同时也反映出工作人员对预案编制的认识不足,把应急预案视为领导布置的任务,没有充分的理解和领会预案的重要作用。因此,其在演练中的指导作用难以发挥,导致某些步骤缺失,执行不到位,甚至错误实施。
3 讨论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者方案[5],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突发事件预警、预测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保障[6]。为完善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我中心及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预案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下述意见与建议。
3.1 完整预案应有项目
预案制定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预案内容的构成要素。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主体部分和附件部分。应急预案的主体部分应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同时考虑预案的不同类型,以及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容。应急预案的附件部分应提供与主体部分相对应的相关附属资料,不应有遗漏,如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等资料性内容。如果主体中提到的要素没有具体的附件作支撑,会影响预案的可操作性。此外,应急预案还应配有封面和目次,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每一章的编号等内容。
3.2 细化具体操作步骤
对具体操作步骤有了详细的规定,预案在实施中才会有可操作性。而要制订出一个可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必须对该类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因此预案编制人员首先应通过搜集本单位( 系统) 技术资料或国内外该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资料,以及调查研究,对该类事件的情况以及操作流程中的细节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预案,可结合单位中各部门和科室的职能分工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派,尽可能保证每个成员所承担编制的应急预案类型与其日常工作职能保持一致,充分利用其对日常工作中细节的熟悉程度以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使得预案有关现场操作的内容能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情况需要。
3.3 充分考虑突发事件中的不确定性环节
实际现场因素通常非常复杂,尽管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中对事件发展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假设,但不可能与事件实际发展状况完全相符。因此通过实际演练,就能暴露出预案中未能涉及的情况,对现有预案的处置方法进行改进,尽力涵盖现场的各种情况。同时在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必须根据已有经验、以往案例等资料对事件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地考虑,充分考虑到具体应急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此外,每个人在制定预案过程中,思维都会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限制,对其他的突况就难以考虑周全。因此,一个预案的制定应集合多位工作人员的意见,用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丰富和完善预案内容。
3.4 提高相关人员对预案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坚持不懈地对预案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 让工作人员能更好地重视和领会应急预案内容,提高其应用预案的意识,强化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对和处理能力。其次可以把应急预案纳入考核体系,把应急预案纳入考核内容[7],有助于从思想上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应重视演练,增加应急演练的真实性、随机性和突发性,能促进人员对预案内容的了解,以及对预案的重视程度。
3.5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管理工作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涉及面广,同时已制定预案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将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实施培训及演练列入其年度工作计划。只有加强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真正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要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保持预案的持续改进并及时更新,提出预案的实施、维护、培训和演练计划,为预案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龚卫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及预警警示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6):41-43.
[2]刘功智,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J].劳动保护,2004,4:25-26.
[3]Ramabrahmam BV,Swaminathan G.Disaster management plan for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ies.Case study:investigation of release of chlorine to atmosphere[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5,13(1):57-62.
[4]李亦纲,尹光辉,黄建发,等.应急演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应急救援,2007,3:33-34.
[5]计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邸泽青.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400.
篇2
市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倡议书【1】
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街办、各部门要以宣传月活动为载体,推动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为积极推动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大力营造安全浓厚氛围,区安委办通过各街办和区级有关部门向全区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做到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经营建设,避免和减少、遏制事故发生,确保生产安全。
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企业要强化人员素质培训,加强企业所有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保证其具有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强化风险防范教育,定期开展面向全员的安全生产技术方法、事故案例及安全警示教育,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广大员工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能力;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把先进的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努力建设安全企业。
三、强化红线意识,培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理念。企业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作为发展的代价,不断强化红线意识,把安全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强化员工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增强职工岗位安全自觉性。
四、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企业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技术保障体系,用高科技保安全,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五、不断提高事故防控能力。企业要加强危险源管理和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工作,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活动,相关人员必须掌握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加强应急预案的日常演练,不断检验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
六、提升经营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的认识。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把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作为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实施人本管理、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市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倡议书【2】
辽宁省内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相关企业: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2017年3月1日起修订实施的《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均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积极推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大力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辽宁省安全生产协会向省内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相关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新修订的《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辽宁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做到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经营建设,避免和减少、遏制事故发生,确保生产安全。
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企业要强化人员素质培训,加强企业所有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保证其具有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强化风险防范教育,定期开展面向全员的安全生产技术方法、事故案例及安全警示教育,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广大员工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能力;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把先进的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努力建设安全诚信企业。
三、强化红线意识,培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理念。企业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作为发展的代价,不断强化红线意识,把安全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强化员工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增强职工岗位安全自觉性。
四、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企业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技术保障体系,用高科技保安全,加快自动化控制安装改造步伐,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五、不断提高事故防控能力。企业要加强危险源管理和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工作,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活动,相关人员必须掌握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加强应急预案的日常演练,不断检验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
篇3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在我县辖区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特制定*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二、制定依据和定义
本预案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简称《条例》)、《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定》(简称《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昭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重大放射性物质、危险化学品丢失、泄漏事故和自然灾害引发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县辖区范围内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确认后启动本预案,同时按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工作。
四、工作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各级政府负责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保障机制,组织开展大众宣传教育工作。
(二)统一指挥,分级控制。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县乡政府统一指挥、协调及时处理,分级控制。
(三)行政强制措施保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特征,必要时,可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及时控制。在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突出“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及时控制”,并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并有扩散趋势。
2.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发生腺鼠疫、霍乱。
2.乙类、丙类传染病在较宽区域内,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五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3.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发现已消灭的传染病。
5.发生群体性医源性感染事件。
6.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7.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9.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乡(镇),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五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2.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3例以上的死亡病例。
3.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至49人,或死亡3人以上。
5.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一周内在一个县(区)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2.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至99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3.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或死亡2人以下。
4.县(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及职责
一、组织指挥体系
县人民政府负责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的处置,必要时,应请求市卫生行政部门专家组对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县人民政府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分别立即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政府有关部门,人武部、武警中队、驻巧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在市应急委统一领导下,负责统一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工作。
指挥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提出紧急应对措施;
(二)指挥有关部门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三)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四)紧急调集人员、设施、设备、交通工具以及储备的物资;
(五)对人员进行疏散、隔离、查验、限制流动;
(六)对传染病疫情重点区域或者疫区采取紧急措施或者实行封锁;
(七)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八)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集中力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协助、配合上级科研机构进行科学实验;
(九)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十)县指挥部作出实行封锁、限制人员流动的决定时,须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县卫生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确认,报请县政府批准后,启动本预案。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立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人员实施紧急救治,同时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必要时请求上级支援。
二、部门职责
(一)县卫生局: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部门工作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负责确定监测点及监测报告,及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动态;负责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做到经常性的培训工作和演练工作,并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立即出动,保证反应快速,处理及时;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人员的紧急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和医务人员的紧急培训。
(二)县交通局、县乡公路管理段: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组织力量,维护、修复公共道路,确保交通通畅,及时调动救援车辆,协助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理工作。
(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武警中队):及时封锁现场,做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搞好交通疏导,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事发现场;对不予配合者依法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四)人武部:必要时,组织动员预备役人员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五)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群众防病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及时准确、全面宣传报道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措施及情况;澄清事实,正面引导群众,做好正确舆论导向工作。
(六)县财政局:负责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保证上级部门下达的专项资金及时拔付到位。
(七)县民政局:筹集一定的救助款项和物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贫困人员提供救助,对实施救助的医务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八)县发计局:负责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药品及相关物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借机哄抬物价的单位和商家。
(九)县经贸局:负责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等所必须物资的调节、储备、供应工作。
(十)县环保局:负责对因水、气、固体废气物污染和化学品丢失、泄漏造成污染引起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环境监测,提出防止污染扩散的措施,提出治理污染、消除危害、恢复环境的方案。
(十一)县民宗局: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高寒边远少数民族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和救治工作。
(十二)县质监局:负责商品生产市场的督查,加强对生产环节相关产品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十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药品及相关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协助对药品、医疗器械的价格、药品广告进行监督检查;协助经贸局做好相关物资的储备工作。
(十四)县工商局:依法对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施监督管理,查处各类有关违反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加强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个体工商户和各类企业实施监督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
(十五)邮政、电信部门:负责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的畅通和邮件的卫生安全。
(十六)县教育局:与卫生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各类学校实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内发生,做好在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十七)其它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单位实际,建立周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部分信息报告
在县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组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县、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制度及报告信息系统。
县卫生局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管部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职责负责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报告工作,县、乡医疗机构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及救治工作。
一、报告范围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发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乱暴发;动物间鼠疫、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和炭疽流行;
2.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4.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二)其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2.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中毒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
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5.医源性感染暴发;
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7.药品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8.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9.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丢失、泄漏等事件;
10.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事件;
11.自然灾害发生后出现的疫情;
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报告内容
(一)初次报告
1.必须报告的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联系人及通讯方式。
2.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二)阶段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三)总结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报告原则、时限和方式
(一)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
(二)报告时限
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同时在2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阶段报告应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及上级要求随时上报。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
(三)报告方式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县卫生局为基本报告单位,在报告前,必须经县卫生局确认后,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卫生监督所按照工作规范和《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定》要求报告,责任报告人还应通过其它方式或确认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收到报告信息。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原则上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但在紧急情况下或报告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报告。
四、信息报告流程图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2小时内
县卫生局(2小时内)县人民政府
2小时内
市卫生局(2小时内)市人民政府
第四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一、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按照《*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警级别和的规定做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要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大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消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县卫生局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后,要及时通知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和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进一步发展。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响应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的应急反应。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县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并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县卫生局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县医疗、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发生后,超出事发地县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事件发生范围跨县区域的,由县政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由市人民政府责成市级有关部门启动市级相关专项预案或部门预案进行处置。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应急处理。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发生后,县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若救援工作需要,应请求市卫生行政部门组派专家组进行医疗救援技术指导和帮助。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进行指导和帮助。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迅速组织市、县(区)卫生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向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省、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各项措施。
必要时请示省政府或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的应急反应。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发生后,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本级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和帮助工作,同时报请省人民政府启动省级预案进行处置。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迅速组织市、县(区)卫生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向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省、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各项措施。
第五部分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和本预案及部门工作职责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对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准确、预警及时、预案周密、处置有力、措施得当、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六部分附则
篇4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案;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66-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及时迅速的启动护理应急预案,以保证大部分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及保存性命。由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不可确定性 不可预见性情况复杂的特点[2]。其医疗救援处置难度和要求都很高,这是反映某医疗救援机构的应急水平和能力。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应对的重要一环,“预案管理”有着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3,4]。预案是根据预测及经验,对潜在的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及影响程度提前制定的相关的应急处置方案。然后按照既定的预案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让应急处置更为有效规范。
公共卫生护理是疾病控制中心很关键的元素,世界各国都重视。比如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培养专科护士专门从事公共卫生护理工作,美国还出版相关杂志《公共卫生护士》。在丹麦每名公共卫生护士需要负责5000人的保健指导工作;而日本的每个町(类似我国的街道委员会)都配有公共卫生护士,当居民患某种疾病时,就会有人对其进行保健指导;而我国目前公共卫生护理工作的状况如何呢?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SARS)严重威胁我国政府,人民意识到公共卫生安全和国防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一样重要,总理做出“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健全体系、完善机制”的重要指示[5]。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也迅速发展起来。自2004年国家共为疾病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投入近百亿元。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长期存在,并严重影响公共卫生的安全,因此,我国的公共卫生合理管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关于公共卫生护理的管理问题
关于我国的关于公共卫生护理管理问题有:护士执业管理不到位;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有 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有关[6]);缺乏公共卫生护理工作质量监督。
1.1 传统护理预案管理的优劣:对于护理预案的管理,目前各医疗机构常用的模式有:针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比如群体中毒应急预案、群体车祸伤应急预案、矿难应急预案等。这种护理预案管理模式优点是每个预案的针对性强,通常此类预案中可以较评估和安排各个阶段所需的物资人力和分工,但弊端是相对一个医疗机构来讲,预案多且种类繁杂,不利于实际组织。预案管理的不可预见性、复杂性、突然性和必要性,因此,传统的预案管理难于在实际工作中起预期作用。在突发的紧急状况面前,要想按照既定书面预案组织救援,既可能因为难于记忆而不宜实施,又可能不适应具体情况而组织效果达不到预期甚至于少数地方预警机制不健全,根本就无法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分析预测而无法形成针对性应急预案[7]。
1.2 创新的预案管理模式值得探索:通过分析传统单灾种的预案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合理有效的预案管理模式要求能够帮助管理者有效组织应急体系,并能够帮助应急参与者明确自身的责任,因此,有效的创新的预案管理模式最好预案种类精而少并且内容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分工明确。
2 对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摒弃传统的单一类型式预案应急处理方案的弊端,归纳出创新的“统一式应急处理方略”。其四大核心环节分别为: 急诊科组织第一波应急处理;在统筹指挥下,各相关部门和科室各司其职,形成次级处理流程;动态评估,流程再优化;双轨制确保日常急诊患者运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只需牢牢抓住这四大核心环节就能组织起有效的应对[8]。该统一式应急处理策略的预案管理模式在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甲型 H1N1流感防控以及青海玉树地震医疗救援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不失为一种探索方向[9]。具体环节如下:
2.1 急诊科初级处理:在日常管理中急诊科护理管理者需要强调医护合作,重视管理技能,需要反复演练应急处理,在面对突然发生的灾害事故时全体医护人员能够训练有素地组织起初级的应急处理流程,应对第一波灾情[4,10]。主要是快速动员急诊护理人员,划分区域集中人力,分区域集中收治不同类型的伤病员[11]。
2.2 统筹指挥,各司其职,动态评估,优化流程:在该应急处理策略的指导下,日常工作中医院各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应该明确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并在不断的联合演练中得到强化,在医院领导下开展具体的应急处理工作,医务部护理部负责突发灾害事故需要对总体预案的制定及管理;从医院收集整理信息,动员和整合资源,协调各科室和职能部门,指导并支持急诊科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的开展。后勤保障部应根据急诊科提出的实际需求确保物资支持,总之,各部门应该迅速、积极主动、高效地合作。
突发事件的灾情伤情会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不断发生变化,管理层不断根为提高项目县卫生行政部门以及适宜技术的推广示范基地的工作开展,对各地卫生适宜技术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级,进行相应的奖励,促进基层与各大型医院信息教育对接。
2.3 技术的筛选及应用:结合当地社会需求进行技术的筛选,做到因地制宜。要结合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为提高农村地区疾病的筛查诊治能力,需要与当地的医疗卫生技术队伍和专业建设互相结合。
2.4 设立公共卫生护理专科护士: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我国护理管理及教育者已认识到了建立专科护士制度,但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公共卫生专科护士是今后预案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可以在CDC培养配置相关的公共卫生专业护士。
2.5 加强公共卫生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公共卫生护理服务质量的重点。目前国内从事公共卫生护理的护士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为护理人员穿凿继续接受教育的条件。可以通过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可以创办公共卫生护理相关的专科杂志,以增进护理人员对健康保健及健康管理方面新知识的认识。
2.6 健全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管理功能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远程的医学咨询、培训系统的对接、教学、会诊等管理功能。通过建立这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公共平台服务,可以及时、系统的完成适宜技术信息的编辑和分类,并且掌握本地的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能力,从而反馈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适宜技术的筛选与需求,方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和开展的情况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万明国,王成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1
[2] 张安琴.突发公共事件护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护理实践与研究上半月版,2010,7(1):78
[3] 胡卫建,苏林.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运行模式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14-15
[4] 李远建,曹钰,勾承锐.构架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16
[5] 王翠兰.我国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5,8(5):59
[6] 徐明,何长新.临床实习人员普遍预防知晓率调查.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64-665
[7] 李璐.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18):1904
[8] 叶磊,刘敏,李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案管理模式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1(9):160
[9] 叶磊,刘敏,李明凤.从青海地震救援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略[J].重庆医学,2011,40(13):1336-1337
篇5
关键词:卓越绩效;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X9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8603
1引言
卓越绩效是指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为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不断创造价值,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和能力,促进组织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卓越绩效模式为了解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以及指导组织的策划工作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评价工具,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条理化、具体化,与GB/T19001相比,注重结果,强调过程,以结果为导向,使TQM的每一分努力都被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是管理成熟度的评价。
卓越绩效评价分7个类目23个评分条款,每个条款按基本要求-总体要求-详细要求分为3个层次,涉及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股东、员工、顾客、社会五大利益相关方,总分1000分,与安全有关的条款有10款,分别是:社会责任、战略制定、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过程的识别和设计、过程的实施与改进、测量、分析和评价、改进与创新,过程有效性结果,占条款总数的43.5 %,分值占380分,占总分的38 %。卓越绩效关注的过程和结果,与安全生产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是统一的,做好安全生产对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是一个强有力保障,同时,卓越绩效管理又给安全生产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改进、提高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
2结果导向
要求我在开展安全工作时,要首先思考:安全为了什么?评价安全的指标是什么?这就要求在社会责任和战略中体现。
(1)社会责任。现代企业,已不再是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实现股东、员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安全生产就是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一旦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企业将被拖入万劫不复之路。如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死亡,8人失踪,7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上海静安区“11・15”特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造成442人死亡。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而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应该在立足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如制订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突发事故、职业卫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采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创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设备维修改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措施,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制定上岗培训合格率、工伤事故率、检验及隐患整改率、职业病患病率等绩效指标评价过程管理的绩效,以应对法律法规和关键过程的要求。同时,积极参与赞助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月宣传、消防法宣传等公益活动。如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赞助广西工人报“安康视界”栏目。
(2)战略。杜邦公司在1818年发生重大事故以后,制订了把“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的战略决策,安全是杜邦四大核心价值之一,换来了200多年的平安,足见战略决策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因此,企业在做战略决策和规划时,要同时把安全规划列入,制订企业文化时,将企业安全文化列入,化成全公司认同的理念和行为规范。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把“绿色生产,和谐健康”的发展理念列入公司的发展战略。
同时,采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创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设备维修改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措施,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同时,因地制宜将上岗培训合格率、人员伤亡、工伤事故率、检测及隐患整改率、职业病患病病例、财产损失列入关键绩效指标,利用统计学原理预测安全未来绩效。
3关注过程
3.1人力资源
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按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配备充足的专管员。做好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主要抓好:新入职员工“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培训,公司高层领导(主要负责人、主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三类人员的培训,转岗、复岗人员、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在职员工的年度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
抓好员工绩效管理。将安全生产指标层层分解到部门、岗位,制订考核标准,赋予安全生产一定的权重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对检查、检举有功人员、积极抢险救援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人员、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取得积极成效的有功人员实施奖励,加强月度、年度和重大节假日的检查和考核,并以通告、工资单的形式通知到部门和人员。
维护员工权益。积极落实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安全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积极发现和消除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杜绝“三违反”,加强对女职工和职业危害岗位的劳动保护和岗位津贴,发放个人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确保出现异常情况下人员逃生和减少财产损失。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安康杯、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职代会、班子例会、调度会、思想分析会、OA等积极参与管理和改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取得相应效果的活动给予相应奖励。
3.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设计出来的,也是施工和使用出来的,体现出预防为主的思想。设备选型、制造、安装、使用维护质量关乎安全。建立、落实好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制订全员、全过程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一旦发生电器、设备事故或者通风、除尘、降噪等设施故障、个人使用的劳保用品失效或者佩戴不正确等会导致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因此要建立分类建立粉尘、危化品、有限空间、特种设备等设备设施清单、危险源清单及分布地图,制订相应事故的预防、预警、预报措施和响应机制,对动火、有限空间等高危作业实施许可制度,制订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实施救援,减少废弃物处理过程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资源利用的影响。
3.3协调相关方关系
设备、设施一般由承包方负责,而承包方是输入性安全隐患,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需建立合格承包方目录,每年对其安全绩效进行评估,对其资质、作业人员进行验证。承包方施工前要有安全施工方案并评估有效,施工前签订安全施工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开展施工前安全培训,将该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交待清楚,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作业办理许可证。进入厂区时要有安全告知卡,进入生产车间要有车间安全告知书。施工过程要有人检查,施工后要及时清理。
3.4过程的识别与设计
安全生产是一个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人员培训、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作业环境安全关键过程等。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发展规划、与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社会及行业发展形势、企业发展目标,员工及安全相关方的期待,确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工伤事故、职业病病例等为过程控制目标,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文化认证、职业卫生基础建设,6σ、TPM、STOP、TPM全员生产维护,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6S,DNV国际安全评价等方法落实过程管理。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其分布和危险、有害程度,根据相关的规范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职业卫生应急预案,考虑灾前预防准备,灾中应急响应、评估和处置管理,以及灾后恢复,明确组织、技术、物资保障,并经常演练和评估,确保在出现突发事故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制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高温中暑应急预案、职业性中毒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灼伤应急预案等。
4重视结果
班级每日、车间每周、公司每月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止“三违”,发现改进机会,通过考核通报、员工工资单将考核结果告知部门及员工。
定期检查法律法规的更新情况,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人员并修改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生产调度会、思想分析会、报告、统计报表等收集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并通过内审、管理评审和班子例会等传递给公司高层,改进不足。重视安全生产化管理,开展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通过TPM全员生产维护,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6S等改进和创新安全工作方法,指导安全生产。通过统计数据和报表对比,培训合格率、隐患整改率、特种设备检验合格率、设备事故停机率、工伤事故率、职业病患病率的变化进行对比,得出过程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对比和趋势,指导下次目标的制订和具体工作的开展。
5结语
安全生产是质量优秀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卓越绩效管理这个平台,安全可以和领导、战略、市场、资源等要素结合,提高公司整体绩效和能力,从而使得安全绩效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安全管理又有其专业性,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等引领作用,引进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如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6S,DNV国际安全评价等,从而取得卓越成效,反过来又可以引导企业管理绩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刘素霞,梅强,沈斌,等.安全绩效研究综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5):131~139.
[4]王长建,傅贵.职业安全绩效指标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3):79~82.
篇6
近年来,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2003 年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行、2007 年太湖水污染、2008 年汶川大地震和2009 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的重视。完善的应急机制是妥善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根本保证。
本文通过对昌吉市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完善该体系的合理建议。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
1.1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财政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必须迅速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目前来看昌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经费投入水平偏低,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应急指挥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源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着"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效益"等现象,资源配置比较粗放,资源配置标准和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也缺乏激励和考核机制。
1.3应急队伍素质不高 很多医务人员缺乏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观念和必要的技能,没有具备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某些公共卫生问题和事件的敏锐眼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
1.4构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构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完全落实其作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总纲。
1.5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不完善 对于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等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为给予足够重视。
2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几点建议
昌吉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2.1经费投入不足,应增加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实施建设 积极建议政府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财政拨款,并通过争取社会资金及相关建设项目等方法,吸纳更多的资金用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房屋的新建改扩建工作、完善实验室相关设备配置等基础设施建设。
2.2应急队伍素质不高,应加强应急队伍素质培养,增加培训力度 建立实用高效的应急培训体系,制定系统完整的培训方案,通过积极引进各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现有应急队伍专业培训,邀请内地知名专家来我州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切实全面提高应急队伍相关知识储备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2.3进一步完善预警体系 在原有预警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监测数据软件分析,建立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平台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疫情信息的收集、归纳、综合分析及处理能力,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疫情爆发流行的早期,及时采取有效的快速应对措施,延缓疫情的蔓延,降低疫情损害。
2.4积极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在现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结合昌吉市地区传染病疫情爆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形成完善预案体系并编辑成册,同时建立预案动态管理机制。所制定的预案要求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按照各类预案要求进行实战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要达到熟练掌握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知识,提高应急队伍应急处置实战能力的目的。
本文对昌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现状找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通过以上方面的提高、改进和有益补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高效、实力过硬、经得起实战检验的昌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必将建成,必将大大加强昌吉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必将显著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7
大力推进卫生应急办事机构建设。县卫生局明确专门科室专人负责卫生应急日常工作;二级以上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是参与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必须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或明确专门科室(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镇中心卫生院也要明确专门科室(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在全县形成上下对口、分级负责、信息畅通、指挥有力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应急工作的需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修订完善卫生应急预案
“一案三制”是卫生应急工作的核心内容,“一案”是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三制”是指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共同构成应急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县2008年以前下发的卫生应急预案进行全面梳理,重新制(修)订印发一批应急预案,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卫生应急工作实际。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和动态管理工作,着力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预案之间的协调性,为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提供有效指导,真正做到应对有策。继续巩固和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演练,协调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防控措施。
三、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
继续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网络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突发急性传染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包括缺课监测、药房用药监测、传染病医院监测等,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继续加强人禽流感、非典和鼠疫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监测点能力建设。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研判机制,提高风险监测、识别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完善县、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重点建设县、乡信息报告网络。依法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加强对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对迟报、漏报甚至瞒、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切实做好卫生应急各项准备工作
(一)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应急准备。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是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卫生监督所要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负责做好全县传染病、餐饮业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放射卫生及医疗机构、母婴保健等卫生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调查辖区内较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违法行为,提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建议。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处置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加强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开展对相关应急事件责任单位的经常性卫生监督,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消除隐患,防范该类事件的再发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制定相关卫生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和演练,配备和完善应急处置仪器设备,保证应急处置工作正常开展。
(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准备。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镇卫生院防保机构。明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卫生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添置相关仪器设备,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各镇卫生院防保所建设,调整防保所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提高其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疾控中心要主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并保证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按规定的报告时限及时报告。要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及消杀器械、个人卫生防护等物资的储备。
(三)医疗救治体系应急准备。整合乡镇急救资源,健全以市急救中心、县级急救医疗站、乡镇急救医疗点和相关医院组成的急救医疗网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急救医疗圈”,提高基层急救能力和水平。增加县二级医院急诊科医疗急救设备,培训急救专业人员,将各医疗单位急诊科(室)纳入全县急诊急救系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接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承担伤病员现场急救和转运。改善县人民医院感染病区的条件,规范传染病病人的收治,严格院内传染病转运,不发生院内感染。逐步改善农村乡镇卫生院抢救室设施条件,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充实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和鼓励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各有关医疗机构要保持和完善发热门诊等传染病隔离诊疗设施,并做好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各级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患者医疗救治和报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建立医疗救治档案,配备必要的抗菌、解毒药品和抢救设备,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技术力量,全力以赴救治病人,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健康损害。
五、全力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其它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科学决策,果断处置,千方百计救治伤病人员,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全力减少生命和健康损失。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分析研判通报机制,力争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通报、早处置,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以及信息、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主管领导要关注疫情、舆情报告,全面履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认真做好重大活动(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六、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及演练,提高应对应急工作水平
按照省市部署,结合《2011-2015年省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在全县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以“建设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提高整体卫生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活动以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以卫生应急管理及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急救)等专业机构应急人员为重点,以卫生应急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为内容,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活动要力争围绕每一个卫生应急预案等开展培训演练,达到熟悉预案、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目的。根据全县实际情况,培训内容侧重于相关行政法律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以疫情处理、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院前急救等为主要内容。围绕培训内容,适时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巩固培训质量和效果。确定演练科目,制订演练评价标准(分别制订后汇总)。演练结束,认真总结点评,积累经验,并及时反馈相关单位,对存在问题予以整改,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工作水平。
篇8
(2008年)
自2008年1月获证以来,公司为确保QHSE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充分和有效,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在此将2008年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体系文件修订
针对外审查出的问题,以及公司组织机构的变动,年初贯标办对A版QHSE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管理标准进行了换版修订的策划,在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后,于7月初完成文件修订初稿,并在实施层、管理层和决策层开展讨论,在经过几番讨论修订后,于2008年9月30日成功B版《QHSE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及2008版《业管理标准》。
(二)体系文件培训
为使新版管理体系文件得到有效实施,今年9月和12月,贯标办分别以B版《QHSE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内容为基础,在全公司组织开展QHSE管理体系知识有奖答题活动,促使全体员工自觉学习新版文件,加深对文件要求的理解。此外,每月定期开展班组、部门安全环保健康教育学习,举办多期消防、安全等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各级人员HSE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三)施行监督检查机制
为确保公司Q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生产维修部每月至少进行两次产品质量抽查,至少一次对设备、工艺、环保、安全隐患的全面检查;除此之外,重要节假日前的检查,每天各专业人员的巡检,每周各部门组织的自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开展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动态识别
针对HSE第一阶段审核提出的危险源辨识和环境因素识别缺乏支撑文件,贯标办编制下发了“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指南”,并依据指南中介绍的方法,组织全公司进行新一轮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活动,本次共识别出危险源248个,其中重大危险源13个;环境因素79个,其中重要环境因素7个。针对这些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运行控制措施,而且还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应急预案。如:V-410/105装车物料泄漏,回收系统氧含量超高,氨、丁二烯、苯乙烯意外泄漏等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在《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管理》、《岗位操作法》、《回收苯乙烯、丁二烯装车安全规定》、《工艺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管理》和《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氨》、《回收系统氧含量超高的预防及处理应急预案》、《液氨罐泄漏应急预案》等的运行控制下,削减了风险,避免了安全、环保事故。
(五)强化QHSE目标管理
为使QHSE方针得以实现,年初修订了公司QHSE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指标,并每月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未达标的项目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下面是我公司2008年QHSE目标完成情况。
(1)质量方面
自开车以来,我公司未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产品出公司合格率达100%。
9月份,公司通过电话和传真的方式对40家主要顾客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返回信息的有25家,从返回的信息来看,用户对我公司产品的质量满意度由去年的91.25%提高到今年的96.8%;价格满意度由去年的74.38%提高到77.6%,服务满意度高达96%,交货期、产品包装等其它项目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都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年公司收到5起质量投诉,主要集中在1~2季度,其中4起是因产品中混入异物(水垢、锯弓、焦油),1起是包装问题。鉴于公司在处理投诉问题时,态度积极、方法得当,以致公司的声誉未受到影响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安全方面
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以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内容的QHSE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从严治内,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公司年初召开了安全环保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决定和安全生产通令》,总经理代表公司与各部门签定了安全目标风险抵押承包责任书,全公司员工签订了《零事故目标管理安全承诺书》,各部门层层分解落实,开展全员安全风险抵押承包,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保证体系。
2008年3月13日公司发生一起厂内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运行分部一名员工受轻伤。针对本次事故,公司严格按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有效地防止了同类事故的发生。
今年公司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为零,重大设备操作事故为零,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达到了QHSE目标要求。
(3)环境方面
公司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装置清净下水、生产污水等各类排放的管理,杜绝长流水,狠抓装置的跑冒滴漏,减少污水排放量,杜绝了各类环保事故的发生。
在环保监测方面我公司委托具备监测能力和监测资质的扬子石化环境监测站负责对外排口排放污染物进行日常监测,公司内部化验分部负责对生产装置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实现了环保装置运行率100%的目标,确保了各类排放合格率的稳步提高,杜绝各类环保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年环保事故为零。
今年4、5月份,受生产装置生产环保橡胶的影响,公司生产污水和清洁下水的合格率一度较低,没有达到公司的QHSE目标值。公司管理部门发现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迅速扭转了这一情况。
今年我公司清净下水排放合格率91%(江苏省标准,使用南京化学工业园标准时合格率在95%以上),废固处置率达100%,废气均达标排放。
根据南京市环保局和南京化学工业园的要求,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我公司年初与南京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签订了清洁生产服务合同。在南京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的协助和帮助下,公司成立了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年度清洁生产审计计划,并根据审计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全年共实施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28个,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9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于12月25日通过了清洁生产验收,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今年,我公司未收到社区团体、周围居民、顾客等相关方对我厂的火炬燃烧、污水排放等问题的投诉。
(4)职业卫生方面
为确保员工身心健康,公司委托扬子职业病防治所定期对现场有毒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发现超标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此外,公司每年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按国家标准配备劳保用品,努力消除或降低职业危害对员工的伤害。
2008年现场尘、毒监测合格率分别均为100%;年度职工体检率为100%,均高于QHSE目标值。
(六)履行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合规性评价工作
根据公司提品的特点,识别并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230条,分成十四大类。公司为确保各项工作符合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将适用法律法规条款内容转化为公司文件要求,指导开展日常工作,如对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能源管理等专业的操作和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培训、取复证培训;开展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工作;开展安全、环保和职业卫生监测工作;开展针对重要环境因素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的评价工作,评价结果见“公司合规性评价记录”)。
(七)加强反事故演练,提高突发应变能力
结合装置特点,修订了《火灾爆炸应急预案》、《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等内容,增加了《洪汛灾害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群体事件应急预案》和《硫酸、氢氧化钠泄漏处置预案》,完善了公司应急处理程序。
2008年5月,公司组织了危险化学品液氨泄漏事故演练,并组织代表队(其中包括部门领导和一线员工)参加扬子公司消防运动会,有效地提高了各级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八)开展内部审核
为了评价我公司建立的QHSE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OHSAS18001和ISO14001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我公司于2008年10月8日~10日组织了一次内部审核。
从内部审核的情况来看,我公司B版QHSE手册、程序文件及管理标准等体系文件基本符合 ISO9001、OHSAS18001和ISO14001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的资源配置基本适宜;体系覆盖的4个部门的员工基本上都能正确理解公司的QHSE方针、QHSE目标及本部门的QHSE分目标;各过程的运行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QHSE分目标完成情况均较好。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公司建立的QHSE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OHSAS18001和ISO14001标准的要求,体系运行是有效的。
但是,在本次审核中也发现了我公司少数部门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仍有少数员工对QHSE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理解不够,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规定要求未做到或做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
今年内审共发现63项不符合,其中21项开了不符合项报告,42项作为问题提出。从开出的不符合项报告来看,目前我公司在文件管理,记录控制,培训、沟通等方面存在效果性不符合,如:受控文件清单更新不及时,文件管理混乱,作废文件和有效文件并存;许多重要的过程和有价值的信息记录过于简单,填写不规范,缺乏可追溯性;少数员工不能理解公司QHSE方针及本部门的分目标;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面动态性、及时性不够,深度和广度不一致,以及现场安全作业监护不到位等现象。
(九)组织管理评审
为确保公司QHSE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公司于2008年10月31日召开了管理评审会议,管理者代表汇报了QHSE管理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经理对 “内、外部审核结果;方针、目标和指标实施情况;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监视和测量情况;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情况”等输入内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七项改进需求。
(十)组织历次审核问题的整改
自Q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以来,共经历了十次内外部审核,其中两次内部审核,四次第二方(顾客)审核,三次第三方审核和一次扬子公司HSE审核。对历次查出的问题贯标办都进行了汇总大约231条(不包括扬子HSE检查发现的问题),目前除“原料、助剂采购时,应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环保产品”无法具体整改外,其余都已整改结束或已计划整改。
2008年5月份,扬子公司对我公司HSE管理体系审查,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也指出了HSE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共开出53个不足项和20个改进项,针对这些问题,贯标办及时落实整改部门,组织整改。目前73个问题已整改66个,其余的8个问题还在整改中或条件成熟时整改。
(十一)开展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效性的验证
篇9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引起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造成的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完善该体系的合理建议。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
1.1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财政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必须迅速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目前来看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经费投入水平偏低,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应急指挥系统有待完善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源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着“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效益”等现象,资源配置比较粗放[2],资源配置标准和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也缺乏激励和考核机制[3]。
1.3应急队伍素质不高很多医务人员缺乏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观念和必要的技能,没有具备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某些公共卫生问题和事件的敏锐眼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 ,尤其是缺乏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疾病监测报道、突发事件现场处理处置判断等能力[4]。
1.4构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构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完全落实其作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总纲。
1.5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不完善对于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等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为给予足够重视。
1.6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保障措施相对滞后面对危及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既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又要与相关部门配合,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控制、预防等工作,因此,要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保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摆脱传统束缚[5]。
1.7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联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卫生各部门需要快速采取反应,动员和组织力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联动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2对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建议
2.1经费投入不足,需要大力增加投入力度积极建议政府增加莱芜市钢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财政拨款,并通过争取社会资金及相关莱芜市钢城区建设项目等方法,让更多的资金用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房屋的新建改扩建工作、完善实验室相关设备配置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莱芜市钢城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的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卫生防护、应急疫苗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
2.2加强应急队伍素质培养,增加培训力度建立莱芜市钢城区实用高效的应急培训体系,制定系统完整的培训方案,通过积极引进各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现有应急队伍专业培训,聘请内地学术专家来举办培训讲座等,切实全面提高莱芜市钢城区应急队伍相关知识储备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2.3进一步完善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警体系在以前预防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监测数据软件分析,建立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平台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疫情信息的收集、归纳、综合分析及处理能力,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疫情爆发流行的早期,及时采取有效的快速应对措施,延缓疫情的蔓延,降低疫情损害。有关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激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M].北京:中华法律出版社,2012:1-2.
[2]谭晓东,陈小青,王凤婕,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概述[J].中国公共卫生,2012,39(8):901-903.
[3]柳耀远.加强基层疾病控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19:82-83.
篇10
安
全
防
疫
应
急
预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总公司
2014年6月
1.总则
1.1.1 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提高项目部的应急能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或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伤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编制指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本项目突发的重大传染病,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与职业中毒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1.4 工作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的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项目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始终安全第一。推行人性化管理,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切实保障员工在所有和工作相关场所的健康安全,尽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工作的环境,尽力避免职业病和工作伤害;积极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教育,树建企业文化,弘扬人文
精神,增强员工归属感、荣誉感,注重团队合作,提升企业凝聚力。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由引发事件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解决。
(3)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充分考虑务工人员利益、取得务工人员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稳定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及时消除诱发事件的各种因素。
(4)依法处置,防止激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置,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事件,加强对务工人员的说服教育,引导务工人员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5)快速反应,相互配合。务工人员触电发生后,项目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给予配合和支持,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并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
(6)加强教育,正确引导。预防和处置务工人员触电事故事件,要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事件处置的整个过程。教育务工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2. 项目概况
3.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分类
3.1 发生甲类传染病疫情(鼠疫、霍乱)。
3.2 乙类传染病重大疫情。乙类传染病重大疫情,是根据卫生部《救灾防病预案》的规定,以县为单位,5 天内集中暴发病毒性肝炎 50 例,伤寒、副伤寒 10 例,痢疾 100 例,钩端螺旋体病 20 例,流行性出血热 5 例,乙型脑炎和疟疾分别发生 20 例。
3.3 发生艾滋病、新型病毒性肝炎、O157 出血性大肠杆菌、出血性肠炎等新的传染病疫情。
3.4 食物中毒事故。
3.5 发生灾后传染病及其它因灾疾病。
3.6 公共场所危害事故。
3.7 化妆品危害事件。
3.8 饮用水污染事件。
3.9 放射源丢失或者放射污染事件。
3.10 发生不明原因的传染病。
3.11 急性职业中毒。
3.12 猪流感传染病事件
4. 应急小组及职责
4.1 应急小组成员:
组 长:马庆文
副组长:郑衍群
组 员:郑邦松 郑仲民 叶贤德 吴太德
联络调度组:张顺科 张顺汉
救护抢险组:杨文超 曹亚平 姚晓杰 王建毅
保安保卫组:姚佑森 张汝盛
善后处理组:郑金成 张顺章
4.2 应急小组职责 (1)负责本项目部突发性事件的应急与响应工作;
(2)负责及时与当地相关机构、公司有关部门联系以解决问题,及安排事故调查小组赴事故发生地处理问题。
(3)救援队伍在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承担抢险、救人、抢救财产、设备和疏散群众任务。
5. 预防措施
5.1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由项目部应急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
5.2 各部门应该经常对员工进行法纪法规、形势政策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密切注意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解决员工反映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5.3 安全保卫部门在值班和巡逻检查的同时,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检查工作,确保现有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5.4 项目部应急安全小组需每月组织安全小组成员对施工现场以及生活区域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后立即进行整改。
6. 响应及应急措施
发生在本项目部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当地有关部门、项目部实施,开展突发公共卫生的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宣传教育、技术交流和合作、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调集、后勤保障以及督导检查等工作。项目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启动项目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项目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项目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6.1 组织协调各分包单位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6.2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理需要,调集本项目部及分包单位的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项目部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6.3 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经当地有关部门及公司同意、可以宣布疫区范围,可以对本工程的施工范围及宿舍区域实施封锁。对食物和职业中毒事故,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6.4 疫情控制措施:工程可以采取停工、限制,封闭或封存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临时征用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
6.5 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施工人员采取预防工作,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接触
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6 实施交通卫生检疫:配合当地交通、质检等部门在交通点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
6.7 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项目部要配合当地、公司上级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作好信息工作,信息要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
6.8 开展群防群治:本项目部协助当地卫生局和其他部门、医疗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6.9 督促检查:负责对项目部及分包单位的应急处理工作督察和指导。
6.10 救援器材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备下列救援器材:
医疗器材:担架、氧气袋、塑料袋、小药箱;
抢救工具:工地现场常备机具和工具;
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 36V 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
交通工具:工地现场常备一辆运送车;
灭火器材: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7. 医疗保障应急控制及救护措施
7.1 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7.2 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健康意识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7.3 项目部要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7.4 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查或确诊。
7.5 项目部积极配合做好医疗机构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施工现场、生活区域交叉感染和污染。
7.6 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7.7 对现场工人不明原因疾病和新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中毒事件发生后,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理。
8.非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反应措施
8.1 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地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8.2 组织做好本项目区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8.3 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检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
8.4 开展项目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范于未然。
8.5 开展防止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8.6 根据当地及公司有关部门的决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疫等。
9、二十四小时安全值班制度:
办 公 室 门 卫:姚佑森 王献昌
现场出入口门卫:景国华 杜皂成 李白保 陈小红
10.善后工作
10.1 项目部负责做好详细的资料统计,按照国家及公司相关规定将伤亡、受困、损失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及地方主管部门,同时组织相关分包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遇难人员亲属、受伤人员及家属以及受影响人员的接待、安抚、医疗、补偿和安置工作。对已经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善后处理组要加强监督检查。
10.2 项目部应尽快恢复生产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减少事件造成损失,防止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安定,在短期内将事件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状态。
10.3 项目部应根据《事故处理管理规定》NMD1-03 在规定时间内将事故调查结果和事故原因分析情况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并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同时报告地方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10.4 应急工作结束后,项目部要认真核对参加应急的人数,清点各种应急机械与设备、监测仪器、个体防护设备、医疗卫生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整理好应急记录、图纸等资料、
联志村安置楼 安全防疫应急预案 核算应急发生的费用,并及时组织参加应急的部门/项目部与人员进行总结分析,写出应急总结报告,在一个月内上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
11.生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