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范文

时间:2023-03-15 00:2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网

篇1

1.1河北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网页的栏目设置情况栏目是网站的骨架,只有清晰顺畅的栏目才能使网站内容条理清楚、内容丰富、便于查找[1]。在开通的132个教学机构网页上,栏目设置最少的10个,最多的16个,栏目名称有87个,使用5次以上栏目名称的有24个(见表1),使用1-4次的栏目名称有63个。在调查中发现,我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网页的栏目设置有以下几个特点:①47%的栏目直接点击出内容,35%的栏目有次级栏目,18%的栏目既无次级栏目也无内容。②栏目内容以管理为主,如党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文献资源所占的比例较少。③栏目特色不明显,132个网页能反映出专业特色的只有14个,分别是心理咨询3个、法律援助1个、外语天地1个、社科平台1个、社科论坛1个、网上画廊2个、作品展示2个、经贸论坛1个、经管风采1个、燕赵文化研究1个。④栏目更新不及时,教学评估已经结束几年了“,教学评估或评建专栏”还显示在9个教学机构的网页上。

1.2河北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网页链接或搜索情况任何网站都不可能包罗万象、一览无遗,更何况是作为校园网二级网站的教学机构网,更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实现在教学机构网上快速且最大限度地搜索需要的信息,需要借助链接功能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另外,网页不仅有浏览功能,还应具备个性检索功能,而站内搜索和常用网站链接,是实现对内、对外检索的主要途径。我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网页中链接与检索功能见表2。友情链接多为与专业相近的兄弟院校的链接,也有与上级主管部门的链接;校内链接多与校园网、本校各教学部门或经常联系的部门,如图书馆、科技处等的链接。设“站内搜索”的网页有20个,在搜索框中有的能搜索出本网站的信息,有的则无信息。

2调查研究的结论

通过对河北省28所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管理机构网页建设情况进行调查,162个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机构有132个建成并开通了网页,但尚有近20%的教学机构还未建成网页,或有网页但未开通,这与21世纪网络化社会的现实是不相称的,有待及时赶上。40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有21个建成并开通了网页,近一半尚未建成网页,这可能与我省高校多为教学型院校,对科研重视不够有关。对教学机构网页栏目设计、链接、搜索功能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显示:人文社会科学网页栏目名称虽多达87个,但主要集中在本单位信息介绍方面,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文献资源上载率不高;近一半网页无对外链接,近80%网页无校内链接,有的链接无内容可寻。由此表明,河北省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网页建设的总架构已经成型,但内容不充实、功能不完善的现状比较明显,这种现状无法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多元功能的需求。

3发展建议

篇2

一、内科学传统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一)内科学传统教学模式优缺点分析内科学的理论教学主要是采用课堂教学模式来 进行。我校由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内科学理论课程进 行了压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 时间短和教学内容较多之间的矛盾。这样一来,部分 教学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只能靠学生自学。 即使是课堂上教师讲授过的内容,学生在课后只能靠 书本和笔记重温教学内容。此外课后师生和生生之间 的交互和交流也不是十分方便。

(二)依托BB平台的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BB平台是目前国际领先的、唯一支持百万级用 户的一种以课程为中心,专门用于加强虚拟学习环 境,补充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和交流的网络教学平 台,它可帮助教师很方便地建设内科学网络课程。而 内科学网络课程具有信息量大,不受时间、空间和人 数的限制,交互性强等特点’有利于解决传统内科学 教学中所存在的矛盾,克服传统内科学教学模式的弊 端,方便学生以课程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 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相结 合,整合它们各自的优势,使优劣互补,相得益彰,构建 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BB平台强大的教学管 理、学习支持和交流功能,每位学生都可通过自己的 账号登录BB进行课程点(直)播、作业提交、在线答疑 等学习交流活动,可以很好地适应医学教育的特点, 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 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内科学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构建基于BB平台的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 实效,利用全自动录播系统将课堂教学录制为三分屏 或电影模式的课件针对内科学的教学特点,发扬课堂教学的优势,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全自动录播系统将课堂教学录 制为三分屏或电影模式的课件并上传或连接至BB 平台上的内科学网络课程中,将内科学课堂教学延伸 至网络上,在提高受众面的同时,还可以供学生在课 后对课堂上未理解的内容加以温习和进一步理解吸 收。我校建设了功能强大的全自动录播系统,录制课 件质量较高,并且采用适合网络传播的Flash格式进 行存储和传播。录播分为教室现场录制和录播间录制 两种方式,录制成的课件有三分屏和电影两种模式, 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观看和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录制。

(二)依托BB平台建设内科学网络课程,力求内容 全面,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实现网络辅助教学我校BB平台于2006年引进,最初主要用于各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内科学教研室积极利用 BB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制订了内科学网络课程 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交流和教学评 价机制等,明确课程的性质、学习目标、课程的重点和 难点、课程内容、学习支持方法和评价方法等。充分利 用BB教学平台对多种媒体的全面兼容性,将内科学 中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创设出丰富 的资源情境、问题情境、案例情境等。充分利用BB教 学平台强大的交流功能,如论坛等,同时辅以QQ等 即时通信工具以及电子邮件等,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的 师生、生生交流,体现开放性和交互性。充分利用BB 教学平台强大的教学评价功能,实现内科学教学评价 的真实性、便捷性与全面性。极大地方便了成人学生, 缓解了工学矛盾,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和成人教育的 教学质量。

三、基于BB平台的内科学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简介对内科学课程进行简单描述,使学生对内科学课 程有初步地了解。主要包括内科学的总体描述以及适 用的对象和专业层次、内科学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 和技巧等。

(二)教师队伍内科学授课教师及网络课程建设教师的情况简 介,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情况如学历、学位、职称/职务 等;个人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近年来取得的教学科 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电子照片;联系方式如电话、 MSN、QQ、E- MAIL等以方便学生联系。

(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内科学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 内科学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重、 难点,阐明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要求,提供总学时分 配建议以及学习进度建议等。

(四)网络课程主要包括内科学的课程内容、授课教案、PPT课 件、教学录相等。课程内容以文字学习为主线,根据内 容表述的需要辅以图片、图表、动画、音视频讲解等其 它形式的媒体组件,使学生比较清晰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录相则真实再现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感受老师 的现场教学情境,方便学生温习,更好地掌握重、难点 学习内容。

(五)作业及测验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为使有效性和科学性相结 合,设计了内科学作业题和综合测验题,着重考核学 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供学生进行自我 测验,系统能提供答案及明确的解释,并可以自动打 分,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有利 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课程答疑通过QQ等实时通讯软件进行实时答疑;设置的 内科学论坛可以供师生、生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 以向教师提问内科学相关疑难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 答;同时注重对内科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对于典型性及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以问答形式进行 总结,以供学生借鉴。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进行个 别非实时答疑。

(七)资源库将内科学各种资源、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集中存 放,供学生学习使用。

(八)学习帮助学生进行内科学课程学习的帮助文档,帮助学生 更好地利用内科学网络课程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 习、作业提交和测验等。

(九)课程评价包含教学管理人员、同行和学生对内科学网络课 程的评价。

(十)其它模块如参考教材、参考文献目录、相关网站等。

篇3

“他的选择让我很惊讶,我彻夜失眠也没想明白。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有天赋的学生。他这样做,不仅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程代展称,萧杨曾在系统控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业期刊(IEEE TAC)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数篇长论文。中国系统控制领域的博导没有几个人在这本期刊上发过文章。

对于导师的不理解和网友的议论,萧杨也在网上贴出长信,称“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词的话,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做科研太累,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

科学网上的专家称,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此类问题困惑不少硕士生、博士生。

Robocop: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好事。升学率压力之下,如今还有多少中学教师发自内心因兴趣而教学?又有多少优秀的科研人才愿意舍弃宽松的环境,去从事基础教育?多一点科研人才进入中小学,教育才能快一点进步。

feelar:如果整天做自己感觉痛苦的事情,那是煎熬。即使还在做,也不会有主动性,不会有大的成就,因为一切都是被强迫的。我支持学生的选择,不能因为别人的希望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篇4

Abstract

>> 浅谈写作认知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能力培养 基于VLEs培养高级认知能力的研究 外语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培养元认知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认知能力――数学学习力培养 经管专业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培养 整合政治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英语交际中间接言语行为认知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认知能力的培养 研析初中数学概念认知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概念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谈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浅论化学教学中认知能力的培养 反思自悟 培养元认知能力 初中数学概念认知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P.柏林大学办学模式的确立:理性的凯旋[J].复旦教育论坛,2010,8(6):16-19.

[3]Levine D. 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 take one: on the genius of this place[EB/OL]. Presented at 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 Colloquium, November 8, 2000..

[4]饶毅.赛先生在中国还是客人[EB/OL].科学网2014-7-21..

[5]饶毅.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与海归[EB/OL].科学网2012-6-8..

[6]袁江洋.中国离世界科学中心尚远[N].中国科学报,2012-08-27(B1)..

[7]Flexner A.无用知识的有用性[EB/OL].(陈养正、赵汐潮节译).

[10]李江.科学守门人,接受了平庸而拒绝了开创性贡献[EB/OL].科学网2016-11-08..

[11]刘全慧.本科生完全可能做出惊人的科学发现[EB/OL]. 科学网2017-1-14.http:///home.php?mod=space

&uid=3377&do=blog&id=1027478.

[12]茅于Y.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EB/OL].搜狐教育(时评)2016-07-24.http:///20160724/n460789395.shtml.

篇5

一、科学教科书的使用现状

教科书为教师编写,但最终是为学生编写的,它理所当然应该对学生是切实有用的。它应当成为学生在学科学时的对话文本,成为孩子们学科学的伙伴,成为孩子们学科学的引领者、帮助者。但现实并非如此:

现象一:学期结束,去翻学生的科学书,发现大多数学生书上摘记很少,一些重要的句子没有标出,甚至记录表都空着。

现象二:公开课上,常常看到学生除了笔其它什么都不带,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都由教师提供。

现象三:一次教研活动,上课前学生拿出科学书想看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看到后让学生把书放回书桌里,不让学生看。课后教师之间交流,有教师提出上科学课最好让学生空着手来教室,什么都不带,也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内容,这样效果更好。很多教师表示赞同。

二、教学中科学教科书被冷落的原因

备课时被教师深刻钻研的教材,为什么教学时却被教师、学生冷落?

(一)环境因素 广大家长、学生认为小学科学学科相对于语文、数学学科是一门副科,因为它不计升学考试的成绩。平时语文、数学等习题都来不及做,哪有闲功夫看科学书。

(二)教师因素 教师通过备课,早已把教材内容熟记与心,并对教材内容作了灵活调整,对教学环节作了周密安排。教学时如果允许学生看书,害怕书中的那些插图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不能积极思维;害怕学生过早知道结论或科学概念对自己创设的探究问题产生影响。

(三)学生因素 对学生来说,教材上的问题老师会说,或者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教材中的图片老师会用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实验材料或操作过程的图片,老师会提供实物;教材中预留的供学生填写的“方框”,老师会提供相关的卡片。学习时根本用不到教科书。

三、加强文本阅读,发挥科学教科书应有的作用

(一)科学文本阅读的功能

1、阅读能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精神和科学语言素养

新《科学》教材一改以往教材过于追求较强逻辑性的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充满了童趣和文学色彩,几乎每册都安排了一些诗歌形式的科学美文或精彩的科学小故事,吸引学生阅读。如《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资料库中的《我们的土壤妈妈》:“……我们的土壤妈妈,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层,由几寸到几丈的深度,都是它的工作区……”;《沉和浮》单元资料库中的《王冠的秘密》、《曹冲称象的故事》等。老师们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不仅是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会有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良好的文学熏陶。

2、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对阅读能力评价的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立足于“为学习而阅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学会阅读”所需要的技能。这说明阅读已经是人们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不能有效阅读的人往往缺乏必需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对那些已经完成基础教育的人来说,他们今后面对的是自学,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教师的详细指导,要靠自己去安排学习活动,从各种学习资料中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在科学教学时,对于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或实验流程,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以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阅读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新教材每个单元后都配有“资料库”,它是单元知识的引申和丰富。通过阅读“资料库”,学生可以提升科学知识的广度,总结单元科学知识并形成系统。

4、阅读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重视科学概念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大特点。当前的种种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概念变化的过程。科学知识的推衍、规则的建立都离不开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的建构要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把事物的共同特征归结在一起,概括形成概念或一般的原理,科学的概括阐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但由于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有限,有些概念即使通过探究学生也不能很好得出和理解。科学教材中有些句子就涉及了一些科学概念,学生通过对这些句子的阅读,对这些概念能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有效阅读的策略

策略一:读在引入处

新科学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每个主题单元的首页都设置了“引言”。如五下《沉浮》单元:“石块放在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物体的沉浮现象与什么有关呢?铁块在水中是沉的,为什么钢铁造的打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在货物呢?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单元引言中创设了探究的情境,提出了一系列的探究问题。通过对引言的阅读,能充分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策略二:读在疑难处

教《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教材让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现象进行解释。由于学生不明白什么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原先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直接解释的难度较大。教材安排了一个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及一段说明文字。此时让学生在游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阅读,再进行解释,学生立刻把引起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解释的清清楚楚,难点迎刃而解。

策略三:读在拓展处

科学的探究仅仅凭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探究的结束。科学课虽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否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材是为教与学服务的一个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各种科普读物,让学生在“大课本”中学习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篇6

【关键词】网络科普传播信息内容质量

一、网络科普平台的新类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科普发展成为我国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用户创造内容的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科普逐渐开始在论坛、社区、互动式问答等网络平社交台中发展起来。从最初单一的科技报刊网络版,发展到现在多元化模式的专业科普门户网站、科普论坛、SNS型社交问答网站、科普手机客户端应用等多种模式。网民通过社交网络转载,分享,评论等方式从中了解科技资讯,学习科技知识,探讨科学理论,使得网络科普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内涵。具体表现为:网络科普不再局限于由专业人士,或网站人员编辑制作,而转变成大众开始成为网络科学传播的参与者。于是,网友既是网络科普的浏览者,也是内容的提供者和者。

通过对现有多元模式的网络科普平台的观察,可以概括出目前网络科普平台的两大类型: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本文从这两种类型出发,以2015年4月25日发生的尼泊尔地震报道为例,评估时间以一星期为周期,通过考察两种不同类型的传播平台对该话题的内容、编排等方面,来对网络科普信息质量进行评估。

二、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估

科学普及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动力,也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今各种新型的科普资源传播方式,传统的科普资源评价指标和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目前的网络科普环境,如果再运用以往的指标和方法已难以确定网络科普资源的质量和价值。因此,针对目前网络科普资源的情况和特点,本文从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两大类型,来对其科普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1、6家代表性科普网络平台

由于目前与网络科普相关的平台较多,笔者从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科普网络平台中分别选取了3个在网络上人气较高,浏览量大,访问人数多的平台,它们分别是,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知乎、百度知道、新浪博客;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网络科普平台:果壳网、腾讯科技、科学网。

2、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体系

在综合考量网络科普资源构成各个要素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地震”这个话题,以知乎、科学网等为评估对象,选择2015年4月20日-27日为一周期,进行数据评估。

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标准的构成:内容自身质量评价标准30%、内容编排质量评价标准15%、内容呈现质量评价标准20%、内容互动质量评价标准10%、用户使用质量评价标准20%、资源利用质量评价标准5%,总值为100%。①

为保证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操作性,笔者邀请12名不同学科的研究生(6名理工类、6名人文类)进行打分。打分标准,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分标准的构成为李斯特5分制量表:1分(差)、2分(一般)、3分(良)、4分(好)、5分(优秀)。

3、两类平台信息质量评估得分状况及分析

通过本文所设定的评分体系,通过百分比计算,获得各样本网络科普资源质量整体得分,如下表。

知乎(2.661):在“知乎”站内输入关键字“地震”,从中选取了15篇以地震为话题的帖子,作为评估样本。首先,六项评价标准中得分最高的一项是内容自身质量评价,为0.879,帖子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地震的伤亡情况(《尼泊尔8.1级地震,预计将造成多大伤亡?》)、地震的实时追踪报道(《40个小时过去,尼泊尔地震震中有哪些消息?》)、地震发生后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5.9出发的尼泊尔旅行应该取消吗?》)以及地震发生的原因(《佛教如何看待尼泊尔地震?它的产生原因是什么?》)等相关的解读;在“尼泊尔8.1级地震,预计将造成多大伤亡?”的贴子中,除了文字表述之外,还大量运用谷歌高清卫星地图对尼泊尔城市地理概况进行截图,运用文字与地理图片相交错的方式帮助网友了解灾区情况,保证了内容的通俗性。其次,知乎在内容互动质量评价这一项中得分0.221,由于“知乎”的网络影响力有限,造成互动时间差较大,留言互动的人数较少,反馈信息不丰富,且以大量的纯文本形式为主,缺乏采用动态多媒体展现的方式,所以分值较低。

百度知道(2.584):在六个网络平台中,百度知道的总得分最低为2.584。但其在用户使用质量方面得分较高为0.588,在收集数据的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等情况,文本信息都能正确呈现,能正常在目前主流配置的PC机上稳定运行。在内容自身质量方面,主要以关于地震的起因方面的解释性知识为主,例如:《地震怎么形成》、《为什么会有地震》、《地震前兆有哪些》。帖子主题时间范围广,有唐朝时期的记载(《武则天时期有那些地震?》),建国以来的记载(《中国建国以来最强的地震》)和现阶段尼泊尔地震的记载(《尼泊尔地震为何损失惨重?》),保证了内容的完备性。不足的是虽然网友通过文字的形式对各种问题进行了解释,但信息不够丰富,且以大量的纯文本形式为主,缺乏趣味性,所以内容编排质量得分较低为0.347。

新浪博客(2.747):在所涉网络平台中新浪博客的内容互动质量分数最低为0.107。虽然博文有一定的点击率,但是大多数博客都没有网友的文字留言或者任何实质性互动回复,所以分数低。在资源利用质量评价方面,博客的普遍适用性强。博客中作品的原创性较高,内容全部为博主自己见解,无任何转载、转帖。在内容编排方面,博文内容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动画或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展现科学原理,而是大量引用纯文字来解释说明科学原理,所以,内容编排质量得分较低,为0.393。

果壳网(3.217):果壳网的总得分在所有六个网络平台中得分排名第二。其中在内容自身质量方面得分1.124位于单项排名中第二,内容自身质量的评判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的科学性,完备性和通俗性,其中科普资源作品的内容科学性是其内容自身质量评价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果壳网在内容的科学性和完备性方面表现突出,比如有专业人士的原帖,增加了内容的权威性。例如:《尼泊尔地震――意料之中》和《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下降2.5cm》作者都为地质学硕士生,作品围绕“地震”这个主题的各个方面。还有很突出的一点是果壳网的内容互动质量得分为0.333,在大部分的帖子下都有网友的文字性回复,也有贴主对网友的回复,回复内容中无说教痕迹,信息反馈价值高,回复内容都与“地震”这个主题相关,回复及时,时间差小。

科学网(3.097):内容自身质量、内容编排质量和内容呈现质量较高的得分是科学网的特点。其中内容自身质量和内容编排质量在所有六个网络平台中得分最高,分别为:1.125和0.487,同时内容呈现质量排名第二为0.587。科学网中有专业人士编写的专业性很高的科研笔记,如:《关于嵇少丞的重大消息,强赞!》、《芦山地震两周年:把教训转化为文明进步的动力》、《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10年前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保证了科学性的情况下,语言准确,用语严谨精炼。在内容编排质量方面,文中多处运用图文、图形结合的方式、部分文章运用短视频、动图等来表现科学原理,数据和文章交错分布井井有条,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内容呈现质量方面,知识点解释说明时,均有简单小标题作为标识,与知识点对应的小视频都有说明,界面文字与背景的对比和谐,字体、字号、颜色配置合理。

腾讯科技(3.317):腾讯科技在总得分中排名第一,单项分数中内容呈现质量、内容互动质量、用户使用质量三方面均分也都排名第一。首先,内容呈现质量为0.644,腾讯科技平台的文章中大多数科学知识点后都有相应的图片、数据、视频进行补充说明,知识点数量、图片媒体数量、音频、视频和动画媒体数量都与知识点相对应,在指标规定范围内。由于腾讯的用户众多,且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所以在腾讯科技频道的文章中,网友的留言、回复较多,在抽样的15个样本中,几乎每篇文章下都有上百条回复。回复内容也和文章题材相符,并且从网友的留言中大致能反映出大众对社会热点,对“地震”这个事件的关注程度,所以在腾讯科技中内容互动质量得分最高为0.411。用户使用方面,站内长时间浏览后没有发生计算机病毒、木马等不良程序的入侵,也没有不能正确呈现信息,文章链接正常,还有读图模式辅助阅读的功能、方便窗口浏览、控制图片文件数据量,保证读者阅读质量,所以较其他五个网络平台来说得分最高为0.689。

通过对果壳网、知乎等网络平台的对比分析发现,科普网站的网页级别较高,说明具有较大的社会应用价值,但无论是在内容、规模,还是在投入、运营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专业科普网站的内容开发和反应速度缓慢,缺乏用户反馈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与其他网络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

虽然我国网络科普平台种类多样,但大多数科普网站影响力有限,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在以上的研究对象中,2013年ALEXA国内排名基本保持在1000名以内的科普网站只有果壳网,在两万名以内的仅有科学网等20家左右。而腾讯网(综合门户)、新华网(时政资讯)等网站的ALEXA国内排名均长期保持在前10名以内,日均点击量往往是科普网站的几十倍,在公众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②在全国大多数科普网站中,多数都是非专业网站科普频道,科普内容陈旧,缺乏原创,更新速度慢,有些甚至已处于半瘫痪状态,而专业性的科普网站仅占27%,比例较低。这些数据反映出了网络科普的效果不佳,服务能力有限,缺乏适应未来网络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参考文献

①冯雅蕾,《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12

②中国网站排名,http://alexa.chinaz. com,2008-5-1

篇7

 

小学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切实带领孩子们一起去领略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呢?随着我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多媒体网络设施的大量投入,我校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格局、新的气象和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它对小学科学课堂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网络环境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课堂上的形象更加生动,更富有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为了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就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谈谈我的个人做法。

 

1 创设情境,增强感知,激发兴趣

 

小学三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科学初始阶段。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挂图,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根本谈不上学习兴趣,教师往往在课堂中教得也是力不从心。而现在,我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改变了这一现状。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高昂。课堂中,我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大大的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我事先制作能播放2分钟的录像。录像中各种各样,形象各异的植物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植物,很快就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也随之在脑海里产生多种疑问:它们是如何生长的呢?在生长的过程中是否都一样呢?……这些大大的问号,很快就能抓住他们的心,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来。

 

2 利用资源,电教手段,直观易懂

 

小学科学对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充分地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恰当地应用电教手段,才能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媒介作用,直观易懂,把难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教三年级《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纵观整单元教材,它把内容分成了四大部分,如果只是反反复复讲解理论,那么学生会感觉很难理解,教师也会感觉很生硬。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我准备了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一龄蚕到五龄蚕的照片、课件和录像资料。这些电教资料,在我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们直观的,立体的感知到蚕的生长变化的神奇和美妙,在了解了本单元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拓展。科学课上有许多要求学生自主探索的素材,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实验,但是有些活动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成展现的。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可以通过各种资源,各种电教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直观了当地了解了演示过程,从而获取新的科学知识。

 

3 增加容量,适时评价,提高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授课时间,增加了知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同时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等富有积极鼓励性的言语。看到屏幕上出现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们会自豪无比,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答错了,屏幕上也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那你能行”等激励性言语。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很好地复习和巩固知识。当然,网络资源的运用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我在教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后,就让学生利用网上搜索的资料,小组精心合作出手抄报、办黑板报、写有关保护动物的倡议书等,这样深化探究学习,延伸探究成果,从而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言如:“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很好!”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出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再加上网络的力量,为小学科学提供了平台。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小学科学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最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真正地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平台。同时,它通过化虚为实,化易为难等等多种表现方法,调动一切因素,帮助学生更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和理解教材,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篇8

关键词:整合;网络资源;有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8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网络资源已普遍走入课堂,特别是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网络资源的应用已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课程指出:"教师要把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并指出:"要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而且非常明确强调"在一节具体的课中,要最大限度地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这些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各课教材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力求达到科学课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1.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小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活泼好动,他们对科学课怀着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便成为教师搞好教学的关键。而把网络资源、校本资源整合后进行恰当的运用,通过独特的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特别是在课堂上无法具体化的信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如"生物的启示",通过播放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以动画方式依次显示:鸟、鱼、青蛙、蒲公英。学生看后讨论出:人们根据鸟会飞的特点发明了飞机,根据鱼在水中游的特点制作了船等。这样让学生从生物联系到仿生科技产品。通过对近代仿生科技产品的探讨,使学生理解了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生物的构造和功能方面的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形象直观,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易于接受,也非常喜欢。运用校本资源与科学课教学整合能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激发学生兴趣,在兴趣驱使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必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热烈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学习状态,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增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下载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它所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等功能。原定的教学目标达到更高的层次。如《怎样测定力的大小》一课,先为学生准备测力计、重物等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教师再为学生提供下载的有关测力计的教育资源,通过动手操作,相互比较测量结果,发现差异,分析原因,再设法调整测量方法,从而总结出使用测力计的要点:(1)使用前指针调为"O";(2)沿着力的方向拉;(3)读数时视线要平;(4)不超过测力计的极限等。这样,通过网络资源与科学课的整合,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主动探究、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等科学态度,从而全面落实了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远程教育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教师运用资源平台充分借鉴别人的先进教学手段,掌握大量的学习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来发现学生的学习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向学生灌输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查询教学资源,或向老师,同学请教,因材施教,使教学个性化。

3.利用网络资源,既丰富了学生课内的知识,又增进课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对科学课带来极大的帮助。第一,网络是学生主动发展不可多得的演练场。网络的虚拟性、自主性、开放性,使网络的行为不受任何时空形式的局限,它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功能,学生可以进行思维、表象、行为、创意无限地发挥。第二,为学生提供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是科学课教学最好的辅助教材和课外的延伸。网络的互联、互动,传播与交流的快捷,学生可以在视通万里的网络世界采集自己所需的信息,对课内学的知识起到巩固延伸、深化的作用。教材所编排的内容必竟是有限的,学生就可以借助网络,从快捷的信息中得到弥补。第三,网络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发展了智力。网络的开放性加速多元文化相互吸收、融合,相互促进;特别是多元性、互联性的网络文化特点,营造了网络行为的思想交互方式。思维交互方式在信息的双向、多向交流中产生,具有即时反应性、随机应变性、互相启发性和多元整合性特点,是一种高效、灵活、互动、协同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人的智慧发展。当然网络资源的负面影响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加以克服和避免。

调整教材、教法,顺应网络化发展。科学课教材中课内练习及课外延伸,应增设网上搜集有关有助于课文学习的内容,巩固、延伸课内所学的知识。教材的运用,教学中师生可以结合生活实践,将生活实例、教材内容、网上采集、下载的资源进行剪裁整合,供学生"自助餐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活用的空间。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不适合时展的教学方法,坚持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学,不断探索适合网络时代的科学课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网络资源与科学课的整合的确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新的、重要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去调适、改变教学中的一些冲突和不适应的东西,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在五彩缤纷的网络时代健康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小学实验教材教学改革》

篇9

>> 基于我国农林业特点的视角分析林业管理改革措施 我国生态经济与林业实践分析 基于发展学基本原理的我国林业生态化探讨 新时期我国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分析 对我国生态林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刍议林业生态工程在我国的发展 基于公共管理理论的我国林业公平发展探讨 提升我国灾害管理能力的思考 林业生态发展的新途径分析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途径分析 我国高校生态德育的实施途径初探 汶川地震灾害对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启示 分析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 论我国林业资源的变迁原因分析 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现状及改良策略 我国林业风险管理及林业保险研究 基于和谐论的林业企业和谐化 我国林业转型及其途径浅析 发展生态林业是舟曲防治泥石流灾害的途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9] 张国庆.系统法学与我国生态法制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58-159.

[20] 张国庆.标准学[EB/OL].(2011-07-08)[2014-03-11].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8390,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9416.

[21] 张国庆.发展学[EB/OL].(2013-07-14)[2014-03-11].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39086,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quickforward=1&id=707994.

[22] 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EB/OL].(2013-03-27)[2014-03-11].http:///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 13fnh5bllmra3.attach,http:///home.php?mod=space& uid=3344&do=blog&id=674444.

[23]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03-313.

[24]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0-193.

[25]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8-29.

[26] 廖红兵,董世绫,段学涛,等.吉安市林业灾害及其灾后重建[J].江西林业科技,2008(3):40-43.

[27] 胡安玲.林业灾害的防治措施探析[J].吉林农业,2012(1):134.

[28] 王恩利.我国的林业灾害现状与防治[J].北京农业,2013(27):48.

篇10

1网络科学的内涵

网络科学有不同领域的定义,总体来说可以认为,网络科学是研究各类实际系统复杂网络结构共同规律的新兴交叉科学,研究内容涉及网络结构及其性质、网络结构与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网络动力学行为和预测,并对网络的设计与控制提供可行的方法。网络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物理网络、信息网络、生物网络、认知网络与社会网络等。例如,自然界中存在新陈代谢网络、蛋白质作用网络、神经网络、生态网络等多个层次的生物网络,物理世界中存在人造的电力网络、城市交通网络、航空网络、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类型的技术网络,人类社会中有商业经济网络、人际关系网络、恐怖组织网络等各类社会网络,同时万维网、科学引文网络、语言网络等又构成了新型的信息网络。另外,上述各类网络相互交叠渗透又会形成混杂网络。例如,在线社会网络是社会网络与计算机网络融合而成,物联网是物联网络与计算机网络融合而成,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型计算机网络,既是人类社交活动的主要平台,也是地理位置等物理环境信息的感知工具;网络中心作战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涵盖了信息空间、物理空间以及人的认知空间和社会关系与行动空间;生物网络则涉及基因、细胞到人脑等机体多个层次,纳米尺寸的量子世界更是呈现超大规模粒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2网络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网络科学是基于数学和系统科学,结合物理学、复杂性科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同时网络科学亦日益渗透到各个学科,并对各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真实世界的复杂性的全新的科学知识和视角,而且将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新的方法论和有力武器。信息科学领域,网络科学用于分析通信网络等拓扑结构,对通信网络结构与通信协议的设计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社会科学领域,网络科学被应用于刻画和分析人类社会关系,产生了社会网络分析,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学家以往依赖于采样调查的研究方式;生命科学领域,基因相互作用网、蛋白质相互作用网、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代谢网络和神经网络等都得到了分析,尤其是传染病在人群传播的研究中,对人际接触网络的分析又将生物科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起来;认知科学领域,大脑网络分析在语言学中得到大量应用,人们相继在各种不同语言的单词的共现性网络结构、语义网络结构和语法关系网络结构中发现了极其相似的结构特征,并且逐渐将网络分析拓展到认知、记忆和语言学等诸多方面;军事领域,近年来提出的大多数战争理论,如网络中心战、空海一体战等,均建立在网络科学理论基础上,对网络科学提出了重大需求。而在物理学领域,研究复杂网络的主要原因是理解网络拓扑结构对物理过程的影响,如网络拓扑性质对典型物理过程———渗流与疾病传播的影响。

二网络科学对数学的挑战

1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数学是研究

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简单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其中数的研究又可以分为连续数学和离散数学。综观世界的文明史,人类经济发展到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代表这阶段的科学技术,并存在一种通用的学科表达语言,以客观地描述人们所了解的一些发展规律。在工业经济时代,微积分的产生使得有关能量转换、动力、瞬时速度、运动加速度、运动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可以在分析数学这个层面上统一认识,许多有关工业经济中的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的方法进行求解,因此可以说微积分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学科表达的数学语言基础。而离散数学则是计算机革命时期学科表达的数学语言基础,因为人们使用离散数学里面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来研究和描述计算机科学下所有分支的对象和问题,如电脑运算、编程语言、密码学、自动定理证明和软件开发等。那么,当今各类现实系统的复杂性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语言来刻画和描述?可以说,网络科学是其中一种最有可能的选择。究竟什么样的网络的拓扑结构能够描述真实的系统呢?如前所述,人们的认识经过了3个阶段:19世纪40年代,人们认为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表示出来,即规则网络;20世纪60年代随机图理论诞生后,人们认为系统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是随机的,可以统一用一个概率来表达,即随机网络;世纪之交,人们进一步发现,很多真实的网络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具有与前两者皆不同的统计特征的网络,被称为复杂网络。当然,复杂网络目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大致上包含以下几层意思:首先,它是大量真实复杂系统的拓扑抽象,具有大量的节点和复杂的连接,网络的拓扑不同于规则网络或随机网络;其次,复杂网络之上的动力学特征显著不同于规则网络或随机网络之上的动力学特征,无法用规则网络或随机网络两种理论来解释。由于复杂网络是大量复杂系统的拓扑抽象,因此对它的研究被认为有助于理解“复杂系统之所以复杂”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但十余年已过去,尽管网络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飞速发展,但理论本身的发展却停滞不前,亟待突破。

2如果我是欧拉,如何思考大数据

如果我是欧拉,我会再次用几何的思想来考虑当今世界各类系统的复杂性,下面以大数据分析为例进行阐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那么数据内蕴信息的本质是什么?几乎在网络科学进入第2个阶段的同时,通信的数学理论取得了突破,香农1948年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解决了数据如何完整高效地传输的问题。传统的数据处理理论基于捕获、传输、存储和计算所有的数据,这一理念遍及过去所有的计算、通讯、数据获取与分析等研究工作。但时间到了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生成的速度远远超过能够及时捕获并存储的速度;数据积累的数量远远超过有效传输并集中管理的数量;数据携带的信息远远超过能够有效识别和提取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美国AT&TShannon实验室2010年2月指出:迫切需要发展符合“只取所需”原则的数据处理新理论。而建立新的数据处理理论前提是必须给出大数据内蕴信息的数学表达原理。大数据分析之所以难,一是因为数据量巨大,但更本质的问题还在于数据内蕴信息的复杂性。数据属性之间关联,相互影响,彼此耦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人们面对大数据一片茫然,无处下手。如果把我们自己置于数据属性空间中看这些复杂关系,就会理解到:数据属性间的复杂关系,从数学的角度可抽象为高维空间中复杂的几何结构,而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数据之间的关系往往发生在高维属性空间中低维子空间上,这与高维空间中数据显著的稀疏特性是内在一致的,这就使得这种关联关系本质上呈现出高维空间不同子空间的聚集特性,其计算非常困难。高维空间中几何结构的拓扑识别是指利用拓扑学的方法分析高维空间中的几何结构,寻找刻画几何结构的拓扑不变量,从而发现大数据复杂信息本质结构的过程,因此大数据分析问题本质上可归结为不同子空间数据几何结构的拓扑识别问题,即在数字的世界里寻找有价值的形状,从而达到数与形的统一认识。这一观点与当年欧拉解决七桥问题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难度却大了许多。首先,大数据复杂性信息表达的维数达到成千上万维,需要高维拓扑理论而不再是欧拉当年的一维拓扑;其次,从计算角度分析,现在的网络,其节点规模动则成千万上十亿,不再是欧拉当年可数的几个节点,需要基于高性能的计算平台才能实现大规模网络规律的发现。2012年11月16日,《自然》杂志的科学报告栏目报道了德米特里-克里欧科夫教授的一项研究结果:宇宙膨胀与大脑成长相似,一些尚未发现的基础规律可能支配着多种或大或小的系统,从脑细胞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到社交网络的扩张,甚至是宇宙的膨胀。这一结果正是由加州圣地亚哥超算中心大数据项目组取得的。

3网络科学的数学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