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改善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气环境改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气环境改善

篇1

天然气利用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和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品位和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我县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

(一)天然气利用工程已列入省、市重点工程计划,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经营管理的机制。

(二)从10月1日起,新批准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及改、扩建工程必须把管道燃气项目纳入审批内容,县建设局要严格把关,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

(三)对10月1日前已开工和竣工投入使用的开发项目,要分期分批逐步改造,尽快建设天然气配套项目,不断提高天然气在城市能源中的利用比例。

(四)正在申报规划设计审查尚未进行施工的项目,必须同时报送有关天然气配套设施设计材料,否则,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不予审批。

(五)由于天然气管网没有到位,不能实施天然气管线安装的,需报请县建设局审查同意后,方可在施工时根据施工图设计,预留设备位置和穿墙、穿楼板套管,并进行临时性封闭,以便外部条件具备时及时安装。

(六)天然气利用工程管网建设费由县物价局审定核准后,计入房屋总价,由凤阳新奥燃气公司收取。

(七)有条件的企业对职工安装管道天然气的补贴可在工资福利费中列支,提高用户报装率。

(八)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必须按规定程序以及按规划和设计要求,统一组织实施。天然气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工程质量。管线沿线的有关单位、个人不得阻扰、妨碍施工或收取费用。

(九)工程建设期间,天然气管网穿越道路、绿地及其他公共设施时,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免征占道费、挖掘修复费、绿化补偿费等。市政设施及绿化恢复所需费用,由燃气公司支付。市政设施恢复工程由县建设局监督实施。国家和省规定不能免征的收费项目,燃气公司按下限缴纳。

(十)凤阳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负责凤阳城区、工业园区管道燃气的建设和经营。

二、积极发展天然气用户,扩大供气规模

(一)在具备天然气供应条件的范围内,仍使用高污染燃料锅炉、茶炉的用户,均要限期实施天然气、蒸汽、电等清洁燃料替代改造工作。预期不整改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由县环境保护局、县建设局等有关部门配合,责令拆除或者没收其污染燃料设施。

(二)天然气供应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未经批准不准新建燃煤设施。

(三)城区、工业园区使用燃煤和液化石油气的居民用户,应根据供应条件分期分片实施改造,改用天然气,用户应顾全大局,支持配合天然气的改造及使用。

篇2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措施;提升

1.前言

通过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及质量分析,可以对我国气候以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形成更为深入的了解,在监测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主要是需要对相关监测数据形成较为深入的分析认识,并将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和改善性措施明确的找寻出来。虽然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资源开发利用率也较高,可以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质量问题,致使某些地区大气环境遭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因此也就难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宏伟目标,同时也对我国构建生态保护型社会造成了一定阻碍。

2.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大气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不完善。纵观当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实际情况,有些部门并没有将环境监测管理机制放置在较为重要的位置,相关技术人员也未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深入的认识,也就使得大气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呈现出一种不完善的态势,因此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难以有效的将各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有序高效完成,以致在某些情况下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有待于提升。大气环境的监测质量会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在以往一段时间我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中监测质量处在一种边缘化的位置上,也没有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重视,采样工作不符合监测要求,监测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结果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大气环境监测经费投入得不到有效持续保障。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如果想要得到有效地保证,那么就需要长期持续的得到一定的资金投入。由于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没有充分的资金投入,因此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中各种仪器设备的滞后性比较强,也没有办法引进较为先进的监测设备和购买备用设备,同时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致使监测工作进行缓慢或难以开展,在此基础上自然会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影响,最终也就会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政府行为干预。由于有着严格的环境空气考核制度以及国家对大气工作的重视,加之地方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本身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在注重考核的基础上对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戴口罩”,以致使监测结果严重失真。

3.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逐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培养力度。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监测的质量,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日趋繁重的情况下,就需要用到众多的大气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在大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如果想要将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当中的各项工作妥善有序进行,那么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及监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力度就应当得到提升。如果有着充足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较高的大气环境监测人员,那么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实施就能得到有序进行;如果大气环境监测人员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那么在各项监测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就少走弯路,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就能得到有效地保障。逐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资金投入力度。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每年编制大气环境污染监测预算决算,将大气环境监测人才培养放置在较为重要的地位,同时投入资金购买更为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并研发较为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及监测设备,争取可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实时公布大气环境监测结果。除此之外,在监测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定期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其随天气状况、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的变化趋势,以此为依据编制适应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并使其落实到实际的监测工作中。加大对落后产能的资金扶持力度,开发利用清洁再生能源,逐步淘汰各个区域当中的落后产能,针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步让产业优化升级这一个目标得以实现,以使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机制。在大气环境监测机制构建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是由点到面、循序渐进这一个原则,以便可以构建出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从而在后续的环境样品采集以及数据信息分析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做出保证。除此之外也应当将质量保障体系的引导性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严格的依据大气监测标准让监测行为规范起来,从而使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充分重视大气环境采样工作质量。采样工作和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大气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直接影响着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进而也对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大气环境采样工作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将科学性和真实性作为首要原则,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便在后续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及措施选择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促进性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为了可以让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应当着力逐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培养力度、加大对大气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有效的大气环境监测机制、充分重视大气环境采样工作的质量以及建立专门的大气环境管理机构。通过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深入分析,来对我国大气环境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找寻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让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环境监测;污染物总量;建议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气量排放的增加、公路汽车行驶数量以及交通拥堵系数的增加等问题,一些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逐步下降,加上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大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当前,人们并不能一蹴而就地改善空气质量,在加大改善空气质量投入的同时,只能按部就班地对大气环境污染物进行严密的监测,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人们所接触的空气质量及其相关问题。但是,目前由于环境监测部门等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重视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致使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将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相关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视角进行探讨。

1 大气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1.1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及其基本分类

1.1.1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阐述

大气污染,顾名思义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的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大气污染物是指在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中所产生的对大气环境有污染的物质,本文主要指的是由包括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在内的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对排入该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总量进行严密监测和控制,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能被空气所稀释和扩散,从而不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是:由于大气污染物的过度排放,超过了大气环境所能容纳的饱和度,进而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发生,极不利人们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因而需要对大气环境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目前,屡屡发生的大气环境污染现象,并不是监测力度的不够,而是对大气污染无产生的源头改善和控制力度不够。

1.1.2 大气污染源和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从大气污染物产生的形状及其所影响的范围来看,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点、线、面、体等这四种来源,以烟囱为代表的废气排放就是大气污染源的点,以道路交通机动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所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就是大气污染源的线,以一定区域内近地面的随意排放的废气等就是大气污染源的面,由焦炉炉体和工厂天窗等所产生的污染物就是大气污染源的体。

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是:SO2、PM2.5为主的悬浮颗粒物、NOX、CO、VOCS、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光化学氧化物等。引起这些大气污染物产生的因素主要有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大气环境的饱和度、污染物的距离、污染源的排放高度、大气自身的净化能力等。表1是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内超过不同的浓度时,就会引发大气污染。

1.2 环境监测概念及其特征

1.2.1 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为了预测环境问题并加以防范环境问题的出现,由环境监测部门对大气污染物、污染源等各项内容进行间断式的监测。

1.2.2 环境监测的特征

总体来看,环境监测具有准、快、全和法律效力的特征。首先,环境监测要以“准”为根本标准,只有进行准确的监测,才能提供准确的监测结果和数据;其次,环境监测要以“快”为根本要求,大气环境的变化瞬息万变,因此在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时,要做到“快”,能够对突发性事件做出及时反应;再次,环境监测要以“全”为基本指导,全方位的监测,能够满足各个部门的不同需求;最后,环境监测要以“法律效力”为基本前提,监测的数据要具有法律效力,这样才能为环境保护举措的执行提供依据和树立权威。

2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布点的原则与方法

2.1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布点的原则

根据国内外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布点的设置,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本文认为在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布点时,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1.1 坚持科学性原则

这就要求监测部门应该根据污染物的不同,采取相对的监测方法。

2.1.2 坚持一致性原则

这就要求在科学性指导下,对监测结果要具有可信度,要使监测数据无论是在地形或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1.3 坚持代表性原则

这就需要监测部门在进行监测时,要有重点监测,并要使监测数据能反映出未来大气环境的发展趋势。

2.1.4 坚持经济性原则

这要求监测单位在保证监测科学性的条件下,对监测点的设置进行合理分配,将主要资源集中在污染严重的区域。

2.2 常见的污染物监测布点的方法

目前,常见的污染物监测布点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方法,分别是扇形法、同心圆法、功能区法和网格法。扇形法适用于具有明显的主导风向和污染源属于点源的区域,主导风向是扇形的轴线,点源是扇形的顶点;同心圆法适用于某些具有多个污染源的区域,并且这些污染源相对要集中,由于污染源的随外扩散能力不断降低,同心圆的半径设置应该有所差异;功能区法适用于具有显著城市功能分区的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功能分区常有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等其他区域。

3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若干建议

近年来,随着雾霾现象的频繁发生,大气污染面临着严峻考验,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在做好对大气污染源监测的同时,要结合信息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具体如下:

3.1 加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

利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进行监测时,主要是借助于这些具有特异性的亲和反应,通过对平衡状态时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监测,对待测物的分析进行监测。让免疫化学反应发生在传感器的表面,它具有很强的功能,较高的灵敏度,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对物质做出监测。大量的研究显示,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主要通过一定的竞争机制,对电子传递的途径加以改善,并与流动分析相结合,可以提高小分子半抗原灵敏度的监测。对它更加重要的应用研究还有环境雌激素,包括孕酮、雌二醇等。

它与常规的免疫分析仪器不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技术的花费较小,能够实现仪器化,对现场监测比较适合。因为有以上特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要满足对痕量污染物的定量监测,它主要应用于毒素、有机农药、病源微生物等方面的监测,并被广泛应用。

3.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在线监测方法

通过传感器来测量与监测所需的参数,再借助网络将它发送到控制中心,用来实现监测的目的,它主要是通过公共有线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来完成任务。PSTN在布线上有许多困难,所需的费用很高,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而利用移动电话网对数据进行传输时可以解决布线的困难与缺点,对于大范围的测量,会出现成本太大并且数据采集的精度太小。此外,因为有太大的能耗,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及时地对电池进行更换,这种监测主要是应用于危险区域及大面积监测区域,在应用时的特点是不方便。它主要是由低功耗微小的网络节点,自己以自发组织方式构成,再通过比较密集的节点进行布置,大家通过协作可以感知、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微观环境信息,还可以对这些信息做进一步的处理,在根本上可以取得详细、准确的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国内外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并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如在Intel研究中心的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主要是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岛上鸟类活动进行必要的分析,这一系统主要是对将传感器所获取的温度、所获取的湿度及气压等环境信息会通过多条路由的方法,可以将各信号,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发送到监测管理中心,通过对这些比较有效的信息做进一步的监测,使其达到不打扰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活情况,并可以对其环境进行监视。

4 结语

随着工业废气量排放的增加、公路汽车行驶数量以及交通拥堵系数的增加等问题,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环境监测部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工作,为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芳凤.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J].科技风,2013(17):56.

[2] 张伟.遥感FTIR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新发展[J].科技风,2013(17):276.

[3] 肖奇.GIS支持下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篇4

1 将生态作为发展理念

将生态作为发展的主要理念,并促进大气环境友好型农村产业制度的形成。该制度在构建过程中,需要从两方面进行改善。其一,对农村乡镇企业实施规划、审批,并阻止一些污染源的侵入[1]。根据农村生态系统中的资源特点以及环保目标的形成,对乡镇企业进行规划布局,以保证因地制宜效果的形成。还需要实现环境管理制度,在对大气环境实施保护期间,对乡镇工业进行合理调整。执行环境审批制度,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以及项目审批结果,需要对污染严重的产业从农村转移。不仅要禁止一些工业污染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城镇企业发展中,还需要按照我国的产业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政策,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发展。其二,促进循环经济的形成,构建农村资源综合利用制度,农村中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为资源,不仅在开发利用上不够合理,实际的利用效率也比较低,从而导致大量的有毒物质扩散到环境中,造成严重的污染现象。基于这种情况,需要促进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并推广一些清洁能源,以降低废物的产生[2]。如: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根据相关制度的实施要求,将秸秆代替化肥料、饲料,避免焚烧秸秆现象的产生。

2 城乡的统筹发展

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大气环境生态补偿制度的形成。耕地、水域以及森林等是农村生态环境中最为基本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了维护这些系统,农村会投入大量资金,并放弃了其他的发展机会。所以,应遵循补偿机制,促进城乡间的生态发展。在对农村大气实施保护过程中,要实现公平、公正的补偿机制,不仅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还需要弥补生态系统中的价值损失。该制度的形成是通过国家的财政支出以及各个政府的专项资金来实施保护的,这些资金不仅要利用到财政预算以及秸秆利用上,还需要实现绿色产品的有利开发,并将科技作为主要的推广技术,促进环境预防工作的合理发展。

3 以预防为原则

3.1 按照城乡大气一体化的实施目标,促进环境管理体制的形成。该体制能够改变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实现综合性治理。根据城乡地区的发展现状,对大气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规划。还需要全面推广政府的责任机制,并按照一定标准对其考核,解决工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3.2 在对农村大气中的各种来源进行治理期间,各个部门要改变交叉、重叠现象,实现多个部门的有效交流与合作,使其能够共同对大气环境实施保护[3]。

3.3 利用多种机制对大气环境进行管理,控制,在对农村大气进行保护工作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来完成,需要增加更多的实施机制。如:实现绿色化产品制度,在产品生产中,使用少量的化肥和农药,并在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期间,对受害人的相关事件进行宣传,这样不仅能增强社会力量,还能扩展大气环境的保护范围。

3.4 推行财政法律制度,政府需要对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大气环境成本进行定价,根据市场上的价格,对大气环境制度进行监督与指导。对可再生能源以及秸秆发电厂等这些产业,执行电价政策,还需要实现能源再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能源,实现全网收购政策,对其不能实现审批用地,要将其依法取?。

3.5 根据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制度的形成能够对环境的风险性以及预防思想进行评价,还能为农产品的安全实施提供保障,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基础上,解决生产期间存在的污染问题。因此,在该制度下,需要对我国的农产品实施质量安全评价制度,并在该基础上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保证能对农村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解决[4]。

4 遵循以人为本

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农村环境教育制度的形成。对农村居民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使农村居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构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制度,能够使农村居民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将预防作为主要的实施原则。农村环境教育制度中需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对该制度进行积极宣传过程中,需要利用广播、网络以及图册等形式广泛宣传,还可以将一些典型实例报道出来,以保证农村居民意识的有效提高,增强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环境监督工作的有效执行。

篇5

关键词:强化 城市 大气环境 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24-01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高速时期,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推进了国家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过于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我国能源的损耗以及污染扩大,特别是人口密集度高的城市地区。

1 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意识落后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于国家大力发展阶段。因此,绝大部分的政府部门都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集中粗放型为主,致而忽略了经济发展中对城市大气环境的管理[3]。如此,导致了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各种因空气污染而引起的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因此,要提高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管理水平,解决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就必须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管理意识,从根源上要改变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方式。

1.2 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造成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管理问题严重的直接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超出国家规定的城市大气排放标准的企业,环保局往往只能采取制止措施,却不能对企业相关负责人采取有关的行政措施,导致污染超标企业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城市大气环境进行污染。虽然近几年将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法纳入环境管理方式,却仍不能有效的制止企业对城市大气的污染。因此,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建立一个惩罚与奖励并进,制止与监督同行的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城市大气污染管理机制。

1.3 大气环境管理与经济管理脱节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与经济管理工作是严重脱节,经济有关部门并不能跟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有效的衔接。甚至可以说,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受经济管理部门的影响,并不能有效的将工作施展开来。因此,导致了企业在环境保护部门吃了闭门羹就去经济管理部门求情的不良局面。然后,只有将环境管理与经济管理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双轨式的管理方式,才能从真正的改变我国经济粗放型的现状。

2 有效改善大气环境管理问题的措施

2.1 提高思想意识,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管理机制

大气环境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难度大, 技术性强, 涉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仅靠环保部门一家的努力是不可能办到的[1]。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由此来看,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因此,要改善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就一定要从思想上有所认识及提升。特别是进行环境管理工作的环境保护局的工作人员,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保护环境这个中心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兼顾起来,建立出一个完善而有效的大气环境管理机制,最终建立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目前乡镇发展迅速,不少企业有将企业逐步转向乡镇的趋势,在建立大气环境管理机制时一定不能忽略乡镇大气环境管理部分,要将环境保护工作分层到级,落实到人,避免大气环境污染的转移。

2.2 制定完善的城市大气防治规划及清晰的治理目标

环境污染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认识到环境污染治理额长期性和艰巨性[1]。因此,针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这个问题一定要从宏观上做好长期的污染防治规划。随着近几年人大代表会议的召开,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也逐步走上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进程上。在制定城市大气防治规划时,应该同“五年计划”一样,将长期治理污染的过程分化为数个阶段,以阶段规划为主要目的,逐步实现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并且,将阶段目的的具体目标由上而下分致各个省、市、县,将环境保护也纳入到对政绩考核当中去。

2.3 提高环境保护立法力度和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法律是国家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国家强制力最有效的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也主要秉承着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因此,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应该要得到法律的支持,更应该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力度,更应该不断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不断来来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地广辽阔,天气气候多变,在大气环境保护立法的时候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依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具体情况设立灵活性强的法律法规。

2.4 以经济为杠杆,撬动环境保护大石

环境保护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发展经济的盲目性,反过来,经济调控也是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手段。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煤炭,逐步出现了能替代的其他环保能源,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甚至是潮汐能。国家对于这些环保能源都会予以一定的国家经济补助。而市场的优胜劣汰也逐步突显了这些环保能源所占有的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以此运用经济调控手段来促进对城市大气环境的保护。针对因汽车尾气而产生的城市大气污染,目前已经研究出用电力或者天然气代替汽油的方法,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由此可见,运用经济的手段有时甚至要比法律规定强制措施更加具有灵活性,也推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以上探讨了关于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措施。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更应该要与自然和谐。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应该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2]。环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市的发展。为了城市、国家的长久发展,城市环境管理应该要重视环境保护,坚持环境保护,并在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赵以忻,仲良喜.关于强化城市大气环境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0,2(3):4-9.

篇6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数字化;测量

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长期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意识到大气污染问题最终会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乃至发展,因此开始逐步加强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作,采取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来改善大气环境,而数字化测量则为大气环境的监测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

1大气环境监测中数字化测量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频发,有雾霾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这就需要运用更科学的手段来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大气环境变化的趋势,从而找到合理的治理办法,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气环境的监测能够实现数字化测量,由此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和灵敏,也极大地减少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大气环境监测数字化测量的应用

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大气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气候评估、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防灾预警、气象信息数据等多样化的数据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传统的大气环境监测已经难以满足群众对于大气信息精细、精确、及时的要求,而数字化测量周围大气环境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数字化检测技术作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可以真正实现对于大气环境的动态监测,继而以动态监测数据来预告各种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为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3数字化监测系统的组成及要求分析

3.1虚拟仪器

对于大气环境监测来说,环境监测的数据是大气治理的重要依据,因而环境监测的数据必须是准确可靠的.传统的对于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光学仪器或者光谱学仪器来进行,这些仪器对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并且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测量误差,因而难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测量仪器层出不穷,数字化的测量给大气环境监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各种高精度的传感器的应用使得测量人员不必四处奔波就能够通过计算机得到大气环境的监测结果,这种测量的方式不仅采集精度高,而且时效性强,测量所得到的数据能够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数字化的测量技术也可以处理复杂的数据,从而减少了相关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降低了由操作带来的误差产生的几率。

3.2服务器模块

服务器模块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中心,主要是进行数据的交换工作。由外部传感器所采集的大气环境的监测数据经上传至服务器模块之后,在服务器中进行各种处理,最后转化为容易识别的方式输出,以此提高人机交互性,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3.3客户端模块

操作人员端模块是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服务器中的数据需要经过操作人员端进行调用才能传达给操作人员,此时数据才能够真正为环境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操作人员端的功能必须是多方面的,既能够输出数据也要能够手动录入数据,同时能够满足操作人员对于数据的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最终得到操作人员想要的检测结果。客户端模块功能的复杂性是由多个实现简单功能的模块组合而实现的。

3.4数据采集与传输

大气环境的监测结果比较强调数据的实时性,该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的要求较高,操作端发出不同的命令来采集不同的大气环境信息,采集的大气环境信息经服务器处理之后,以更加可读的方式反馈给客户端。

3.5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工作是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各种采集的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才能成为更容易被群众所理解的数据,因而数据分析工作的质量必须要保证。对于不同的监测量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计算时应该将测量的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计算还要考虑到各种影响因子,才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结果才能够直接在生产活动中起到指导性额作用。

4结语

总之,大气环境是人们生存所离不开的环境,大气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控制大气污染势在必行。而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是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基础,数字化的测量技术则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不仅有助于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效率,还可以增强数据测量的准确性,由此为环境的评价和治理提供更科学有力的依据。由此看来,探索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对于提高测量的精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芳凤.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J].科技风,2013,(17):56-57.

篇7

关键词: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发展

1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1.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质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化石能源消费品需求不断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但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可能会短期内影响经济发展速度,面对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很多地方政府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2]。部分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抱着不出事的逻辑,只追求不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环境治理不积极。

1.2属地管理出现矛盾

属地管理遵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是目前主流的环境管理模式,体现出“关门主义”的防治思路。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占据信息优势,能够对症下药,但是属地管理存在制度缺陷。第一,大气环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因此某一区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很容易扩散到周围区域。如果仅污染发生地进行大气治理,但是周边区域没有采取措施,大气治理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同时,大气污染具有负外部性,大气治理具有正外部性,部分地方政府不主动治理大气污染,而是寄希望于扩散到周围区域。第二,地方进行大气污染控制时,无法控制其治理成本。对于污染区域来说,其污染控制边际成本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竞争关系,大气污染治理又存在溢出性,因此各地在合作上缺乏普遍的激励措施。同时,由于污染物排放量属于硬指标,各地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设定限制,因此区域之间缺乏合理的互动,也没有跨区域的污染物交易平台。各地缺乏有效的互动来降低污染防护成本。

1.3目标责任制度内在的矛盾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基本围绕污染物总量开展,特别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污染物治理并没有和浓度挂钩,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并没有列入大气污染治理范围,导致虽然我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量总体下降,但是空气质量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我国污染排放指标是以区域性为标准,首先以GDP为基础制定区域性的排污指标,然后区域之间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地方政府也制定了较多的污染企业关停措施,但是区域的环境分配并不理想,导致环境治理效果大打折扣。污染责任分解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一些地区边际污染控制成本较低,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主体主要为环境监管机构,环境监督主要依赖于生态环境部门。但是,环境保护部门监管人员和预算经费有限。部分地方政府以牺牲长远利益来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因此就会影响生态环境部门的污染防治,可能会使得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目标无法按照计划落实。

1.4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大气环境治理污染控制目标基本由上级政府部门制定,下级政府部门负责实施。下级部门并没有参与污染物目标控制,导致污染物控制目标层层加码。基层政府不堪其重,同时面临目标无法完成的巨大行政处罚压力。目前,受法律框架的限制,我国的政治激励措施和财政激励措施未有较大的发展。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往往动力不足,怕承担责任。来自上级的各项激励措施往往比较模糊,无法真正落实到位。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就给基层干部带来较多的行政压力,同时与环境保护基层负责治理的初衷相违背,增大了基层领导干部的负担。绩效考核方面,大气环境治理缺乏有效的评价模式。各个规范性文件相关规定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缺乏一致性。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统计措施和测量措施都出现了模糊的规定,特别是上级政府基本依据下级政府提供的信息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绩效考核,可能存在信息失真。同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环境治理的社会效果下降。

2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城市大气环境治理需要新的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同时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2.1环境绩效评价制度的创新

政府需要落实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开展模式创新工作。环境绩效是指基于有关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效。政府环境绩效是指为了维护公共环境权益,分析污染环境下投入和产出的因果关系。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原来为企业所独有,后来拓展到行政领域,延伸到政府管理部门。政府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环境绩效评价的目的、主体、客体以及评价标准,它是一项较为完整的制度性创新工作[3]。政府环境绩效评价主要有以下作用。它有助于提升政府环境管理水平。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不可逆性,作为一项新型的环境管理工具,环境绩效评价制度是政府开展环境工作的前提。绩效指标是环境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将纷繁复杂的评价标准转化为简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关键性的评价作用。环境绩效评估有助于提升政府管理效率。同时,区域性的环境绩效评价与政府行政效率相挂钩,与政府干部用人制度相挂钩,以改变目前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使得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参与环境保护。

2.2政府环境绩效评价的实践创新

亚洲开发银行目前积累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环境绩效评价经验,构建了相对合理的评价指标。我国政府的环境绩效评价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城市综合环境整治量化目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政府环境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环境评价制度的公众参与度较高,外向性较强,各级政府将环境绩效评价制度纳入政府施政规划。随着国际环境管理交流的频繁和评价项目的增多,我国环境绩效评价经验不断充实,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环境绩效评价制度不统一、不完善。目前,环境绩效评价标准较多,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体系,有些评价标准自相矛盾,不具有科学评价的指导意义。二是没有合理使用环境绩效评价结果来完善绩效评价制度,两者没有有机结合。部分评价结果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同时绩效评价的沟通机制和申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评价激励制度没有得到良好的贯彻。三是环境绩效评价制度主体较为单一,目前基本采用自上而下的环境指标控制体系,因此没有充分调动被评价对象的积极性,评价指标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和公开性,公众参与度较差。

2.3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大气环境治理实践

2.3.1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需要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到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之间的关系。其中,绩效指标要实现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例如,可以参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中的评价标准,将绩效指标细化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细颗粒物浓度等,同时要测量优良天气的天数。绩效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测量性,可以依据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细致划分。绩效评价指标要与其他指标关联,要明确截止期限,制定相应的各年度考核目标。

2.3.2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主要是指计划中的行动付诸于实践,然后查看其执行效果。最为关键的步骤是制定可行的考核机制,利用绩效评价的关键性指标来评价其完成的效果,从而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激励。大气环境治理主要有两个关键性指标,其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居于首位,主要以过程化治理为导向,重点考核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的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研究是否得到贯彻和落实。执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合理选择空气质量监测点。

2.3.3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主要是指对大气污染防治手段进行检查,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监督。主要体现在对于地方政府落实效果的督查方面。督查主要采用每月督查、每天检查等形式。这一评价考核机制中,主要由生态环境部门对各地上报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同时根据研究制定计划,将整合结果上报国务院。

2.3.4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采取惩罚或奖励措施,改进绩效评价方式,二是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评价目标和结果。

2.4政府环境绩效评价的指标性建设

国际经合组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环境绩效指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被各级政府广泛使用,它也成为反映环境监督成效的重要指标。总体指标涉及空气质量、水质量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主体指标达到25项。随着我国逐步与国际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接轨,国内研究也逐渐走向正轨。当前,经济发展必须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使整体环境投入和产出保持不变,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环境绩效指数成为评价政府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手段。

篇8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破坏,如森林大面积消失、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这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成为了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就我国而言,大气污染问题是较为突出和严重的,很多地区饱受其害,因此积极应对、防治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已经刻不容缓。

大气污染可能带来的各种危害

对动、植物的危害。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生存不仅需要依赖于阳光、水、土壤,同时还需要依赖于大气,高质量的大气环境才能为动、植物提供生存保障。而在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之后,其质量会大幅度下降,在这样的大气环境下生存,动、植物抵御病害的能力会日渐减退,长此以往便会死亡殆尽。如大气污染可能会造成酸雨,酸雨中的氮氧化物会使植物发生脱水坏死,臭氧会使得植物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其抵御灾害的能力,颗粒物可能会擦伤叶面,使植物生长减缓、产量减少,而动物的皮肤、毛发在接触到酸雨,或是饮用了这些水之后,更会出现健康问题,甚至是死亡。此外,动、植物在呼吸了低质量的空气之后,还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慢性损害。

对人的危害。人和其他的动、植物一样,也需要呼吸,需要依靠大气提供的屏障才能生存,所以大气受到污染后,会对人带来同样严重的危害。与动、植物相比,人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自己,但危害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最现实和最直接的危害便是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健康,在人们呼吸了低质量的空气之后,首先是肺部会出现不适,继而全身都可能会出现相关症状和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机体功能障碍等,加重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诱发哮喘。此外,受污染大气中的颗粒还可能会进入到人的眼部,对人的眼睛、视力造成损害。

对气候的危害。大气为地球提供了一层安全屏障,可以抵御紫外线及其他的宇宙辐射,而大气受到污染后,破坏臭氧层的因子就会明显增多,臭氧空洞会加速的生成,这不仅会影响地球气候,还会使得地球失去屏障保护,增加人类及动、植物所受的辐射量,带来的健康安全危害非常之大。再者就是大气受到污染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大幅度上升,造成大气逆辐射,地面温度难以发散,形成温室效应,严重影响地球自然气候,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害非常广泛。

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当前,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污染物排放所致,所以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为首要措施。在我们如今的生活、生产过程当中,都会有很多的有害气体产生,如汽车的尾气排放和工厂生产的废气排放等,要想在保证正常生活、生产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这些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目前最可取的措施就是尽量使用清洁度更高的能源,改善我国的能源利用结构,或是通过相关的技术措施,来高效率的利用能源,减少有害气体产生,同时这还有利于节省我国的能源消耗,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消烟除尘等技术来对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将有害物进行集中处理,防止其扩散到大气中,从而保证大气的纯净度,达到防治大气污染的目的。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在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因素,合理规划功能区的布局,尽量将那些工业区安排在下风向的区域。这是因为工业区不但会对大气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会产生噪声污染。因此,要做好工业区的规划工作,就要尽量让工业区远离城市中心区域,以减少工业区给城市居民造成的不良影响[1]。

做好绿化工作。植物本身对大气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可以帮助修复大气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绿化工作,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对绿化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必须得不断的加大。通过绿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加的自然、美好,大气的自然净化效率可以显著的提升,而且有利于维护物种的多样性,这对于整个自然生态环境来说都是有利的。例如乡镇农村地区可以大面积建林,城市地区可以增加道路绿化植树,修建生态公园等等,这些措施都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就当前的形势来说非常可取,能起到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作用。

控制居民生活污染源。大气中出现污染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工业区排放的有害气体和汽车尾气等,居民区内的垃圾箱和饭店烟囱排放的油烟等也会对大气造成极大的污染。因此,在防治大气污染时,要控制好居民区中的污染源,有效预防这些污染源对大气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鉴于此,要求环境保护部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加大对居民区内部污染源的治理力度,降低污染源对大气造成的污染[2]。

减少燃煤污染。煤炭是我国开采和使用的主要能源,但在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比如颗粒物质和有害气体等,它们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燃煤产生的污染。鉴于此,可以采用脱硫技术降低污染物中含有的粉尘和无机物。另外,要尽量选择低硫的煤炭和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3]。

篇9

关键词:大气污染 治理 措施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想在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就要在每个公民的心中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在于保护环境,而在于通过保护环境减缓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其更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终还是保护人类自己。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其具体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1.伤害人体的健康。一是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伤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气后患了种种严重的疾病。

2.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一是使生物中毒或枯竭死亡二是减缓生物的正常发育三是降低生物对病虫害的抗御能力。

3.对儿童的危害。如对肺功能产生危害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尘,其次是二氧化硫,且细小颗粒的尘对人体危害最大。从全国的情况看,大气总悬浮微粒浓度近几年约下降了一半,但是,对人体真正产生危害的细颗粒尘却呈上升趋势。

4.腐蚀物体。大气污染物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等,都有腐蚀作用。如金属建筑物出现的锈斑、古代文物的严重风化等。

5.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发展至今已超越国界,其危害遍及全球。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

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是指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主要包括在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改进燃烧方式和改变燃料构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调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制订合理的大气环境规划等。

1.控制污染源

(1)加强大气检测,大众媒体监督

在控制污染源方面,首先应加强检测预报工作,进行公众舆论监督。城市的空气质量像天气预报一样,天天预报,一是唤醒全民对生命之气大气质量的关注,另一方面,对主要大气污染源的工业企业增加压力。

(2)促使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加大环保投资

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耗能大、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依据环保法规及行政的、经济的调控手段,坚决实行关、停、转,对污染大户要强制执行环保处理措施,促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级别的排放标准。

2.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所需资金多,工作难度大,形势严峻。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政府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职能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树立城市新形象的办实事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攻坚计划,认真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大气污染治理纳入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全市人民的环境意识,形成人人监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环境污染预警预防机制,根据环境质量预报,制定污染特别严重紧急处置和预防措施,保护群众身体健康。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是区域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已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改善和控制污染的优化方案。因此,做好区域大气环境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生产布局是人类生产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它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的生产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危害,并在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情况下,发挥区域最大的生产潜力。

4.控制扬尘污染。

将PM10等细径颗粒物作为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重点削减PM10等细颗粒物。加强对建筑、拆迁和市政建设等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防治,强化对市区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努力减轻扬尘污染。禁止露天焚烧生活垃圾、落叶和有毒有害物质。现有电厂、水泥厂和工业锅炉必须安装高效除尘设施,达到新的排放标准。

5.进行区域环境规划,实施总量控制

区域排污总量控制:国家环保局提出的2000年削减12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其中包含了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三项空气污染物。区域排污总量不应超过区域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规划:对老工业区和经济已发展的区域等,经济新开发区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排放源合理布局:地形分布、气候特征。

6.是推广清洁能源

调整能源结构,积极采用天然气、轻柴油、液化石油气、电等优质能源。实施核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积极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鼓励垃圾、秸秆发电,推广沼气利用。实施“西气东输”配套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热,适时将供热管线联接成网。供热范围以外的新建锅炉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烧区,对燃煤锅炉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对暂未能改造的燃煤锅炉改用优质低硫煤。

7.控制二氧化硫排放

城市及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新、扩、改建火电机组必须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并预留脱硝场地。制定并实施燃煤电厂、自备电厂限期改造和关停计划,超过国家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或排放量超过指标配额的现有燃煤热电厂、自备电厂,都必须安装运行脱硫设施;在建设新发电和热电机组时,“以大代小”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火电和老热电机组。开展氮氧化物污染治理工作。燃煤火电厂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深化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二氧化硫排放标准和指标配额,推广应用电力行业重点污染源二氧化硫自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工业锅炉、窑炉二氧化硫排放,通过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关停布局不合理、能耗大、二氧化硫污染严重、超期服役的工业锅炉、窑炉。

8.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继续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增加碳汇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9.集中供暖、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炉灶和市区密集的矮烟囱是大气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尤其是我国北方城市冬季采暖耗煤量的增加,使烟尘含量大为增加。采取区域供暖、供热,即在城市的郊区设立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以代替分散的锅炉,这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①可以提高锅炉设备的效率,降低燃料的消耗;②可以利用“废热”,提高热效利用率;③集中供热的大锅炉适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而大大减少粉尘的污染;④可以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10.绿化造林

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及城市小气候、保持水土、防风防沙,而且在净化大气、减低噪声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11.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汽车

清洁代用燃料汽车的开发和普及应用,为防治机动车污染开辟了新的途径。为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都在努力积极地研究开发各种低污染代用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乙醇汽车、生物燃料汽车、多种灵活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等。其中尤以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最为成熟并在一些国家普及,成为很有实用价值的清洁燃料汽车。

总之,大气污染对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要防治大气污染,就要减少人为污染物的排放,我们既要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各能源利用率,开发绿色新能源,使用无污染的太阳能等,更要保护森林和海洋,大量植树造林,禁止砍伐森林,采取积极、切实的措施,保护我们共同的蓝天。

参考文献:

[1]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概论[M].新华出版社2009.6

篇10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大气保护;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定时定点观测,观测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而进行环境评估、预报和研究。通过大气环境监测,对大气环境进行判断,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对外预报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大气污染发展的趋势,为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供依据。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分子状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等颗粒状污染物。在我国的监测历史并不太长,从学科角度来看,大气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对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人的意义。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对动植物的意义。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第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重要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源地的重要程度、监测地形、监测地气候环境等等进行监测布点分析和选择。

2.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1)代表性原则。代表性是指当前所选取的点位要能够真实有效的代表点位所代表区域的真实情况,对于该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重点监测,并能够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是指当前布点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能够与周围保持一致。无论从监测地形,还是监测地气候环境来看,保持一致性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和判断的基础和前提。

(3)经济性原则。经济性是指在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有效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对监测点位加以科学分配,争取做到在污染物严重地区多布点,在工业化程度不高,如农村地区进行少量布点,将有效的资源尽可能用到重点区域。

(4)科学性原则。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布设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时,结合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监测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气体污染物时,监测点位的高度尽量控制在1.5米到2.0米之间,或者选取一个适当的参考值1.7米;如监测对植物有重大影响的大气污染物时,监测点位高度应该尽量与植物的中心叶面保持一致。

2.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1)照功能区布点法。这种方法是在大气环境监测初期经常采用的布点方法,功能区主要是根据一个城市的工业区域、教育区域、商业区域等等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点位,是在工业区域设置较多点位,特别是污染物排放较多的企业所在点。在对不同功能区进行布点时,应尽可能考虑布点的观测有效性、合理性,对应急状况能够进行有效的预测及合理的紧急处理,同时对于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根据不同扩散系数,对布设的点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按照功能区进行布点方法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经济性原则,能够对工业区域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测和预报,在大城市里具有明显的优势,缺点是不太适合城市外的其他地区,不能提供有效的判断监测数据,无法保证检测数据的精确性。

(2)网格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即在综合考虑区域的重要性、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的基础上,对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在网格的交点处设立监测点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代表性、一致性原则,能够确保判断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同时能够绘制该区域不同时段污染物扩散的趋势,有利于对污染物控制进行科学决策,在污染物均匀区域、多污染源区域实用度很高。网格布点法的缺点是对污染物浓度高的区域缺乏必要的点位监测,不能反映高浓度污染物的实际浓度,同时在点位布设的经济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3)扇形布点法。根据不同目的,在污染源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季节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划定3~5个方位的不同距离处设置采样点。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单个污染源的情况,根据污染源所处区域,不同季节的不同风向,不同污染物种类的扩散系数而设立的一种大气环境监测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单个重要点源进行监测,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划定,从而判断是否对污染气体点源周围的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在布设时以主风向为轴线,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角度设置不同数量的布设点位,同时在上风向也应设置相应的参照点位。扇形布点法的优点是适合单个重要点源,同时能够经济有效的利用资源,同时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不足之处在于不适合大范围使用这种方法,同时对风向的把握及利用的要求较高。

(4)同心圆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是在地势平坦的区域,有多个污染物点源存在的情况下,在确定污染区位置的同时,以此污染源作为圆心,画出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然后画出不同的轴线,轴线与同心圆的交点即为布设点位。同心圆布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多地的布设监测点位,布点分布均匀,适用于有多个污染源的地区,同时满足代表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经济型原则、科学性原则,能够对多个污染源进行有效监测。同心圆布点法的缺点是周围环境,例如风向等对监测结果及监测点位的布设有较大影响,对于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较为适用。

3.结语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剧,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动植物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重要。当今,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特别是2012年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颁布之后,细颗粒物(PM2.5)及雾霾等名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现有的大气环境监测点进行重新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已经成为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日程。合理布设大气环境监测点有利于环保部门对大气污染事件作出及时有效的响应。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如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珍惜动植物分布等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点点位的布设,在进行规划时,以某种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方法和实际需要进行大气监测布点,以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有效性、精确性。 [科]

【参考文献】

[1]邓奕球.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2]王秀梅,张淑红.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J].北方环境,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