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算器范文

时间:2023-04-02 01:3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计算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计算器

篇1

1、同时按计算器上的组合键“shift和9”键,进入设置;

2、然后选择“3”全部清除;

3、点击计算器上的等于键,选择YES进行确定;

4、这时候显示complete,点击"AC"键返回到主界面;

篇2

90年代初登陆上海的TI图形计算器结合相应的传感器,能帮助学生获得真实而相近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能自动而迅速地分析数据以供学生参考,在研究型课程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我们知道,在中学开展化学研究型课程有相当难度。

首先是条件上。在上海中学化学实验室里,仪器设备虽谈不上陈旧简陋,但要利用现有仪器解决实际问题却有些难度。

其次是教师。在风起云涌的课改浪潮中, 有一些教师运用开公开课的机会进行主题式教学,言必谈“研究”,可实际上是老师在研究,学生跟着看而已。教师的理念仍需改进。

再有就是多媒体的误导。时下,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由学生做课件,课堂上以汇报形式告诉另一些学生,已成为时尚的公开课模式。仍然缺乏交互性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动态的认知过程。这种现代教育方式只能成为教师的演示工具,学生从黑板的仰望者变成屏幕的观看者,难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发现有认知工具。

而TI图形计算器则不同。机器虽小但内涵丰富,载入不同的程序,辅以不同的传感器,可以完成多种任务。人手一机的操作形式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目标只是一个。而且,课题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了均等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将不仅从教师处获得知识和方法,还可以从小组成员身上得到启示。

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

等pH的HAc和HCl溶液,分别稀释m、n倍,若稀释后pH值依然相等,求m与n的关系。

在传统实验室找不到等pH值的HAc和HCl溶液,TI图形计算器能做到。TI图形计算器上连接两个pH传感器,并将传感器分别置于相近浓度的HAc和HCl溶液中,调节两溶液中加入水的量至显示pH相等。

后面的操作很简单,只要向刚刚获得的等pH的HAc和HCl溶液中分别加水至第二次pH值相等,比较加水量多少就可以了。

学生初始方案:各取50ml等pH值的HAc和HCl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分别加水,观察pH变化。

结果:仪器没有多大动静。

疑问:是传感器不灵敏吗?

查阅仪器说明书:瞬时感应,误差0.01%。

教师提示:50ml pH=1的HCl稀释到多少ml才能使pH变为2?

学生顿悟:强酸pH变化1个单位,需要稀释10倍。刚刚稀释的程度太小了。

学生修改方案:各取5ml等pH值的HAc和HCl溶液于500ml烧杯中,然后分别加水,观察pH变化。

结果:500ml烧杯中的5ml溶液根本没法浸没传感器感应部位。

学生大失所望,一筹莫展。这时有个学生不经意中画了一张pH-V水图(图1),小组另一个成员得到了启示,画了另一张图:pH-V酸图(图2)。

经过认真讨论,学生一致认可以下方案:两个100ml烧杯中各加入50ml水,分别逐滴滴加pH相等的HAc和HCl,观察pH变化快慢程度。

结果:加HAc的溶液pH变化要慢一些。

结论:酸1为HCl,酸2为HAc。从图象上可看出,要使同等pH的两种酸稀释后pH依然相等,HAc所需的水更多一些。所以本题答案m>n。

篇3

关键词 网络教育 思想政治 理论支撑

中图分类号:TP3-4;G642.4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理论支撑

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和相对短暂的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极度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类传播亦是如此。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人类传播大体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个阶段,而不同的传播形式赋予思想教育工作不同的生存状态。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印刷造纸技术的发明,思想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教育的内容得以长期保留,但是及时迅速地对教育对象加以教育仍是一大难题,广播、电视的出现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速度的突破和教育空间的位移,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声音和图像系统,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形象化。上世纪下半叶特别是九十年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且催生了现代传播方式――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一次重大飞跃,它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具有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效率高、易于保存等特点,不仅增强了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也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创新。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的新事物,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它也是人类传播方式演变的产物,是网络传播衍生的成果,而网络传播模式的生成便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形成发展的技术、物质前提,现代传播学理论提供了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理论支撑,特别是网络传播的技术平台、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理论对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现代传播催生的产物,它反映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反映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创新的趋势,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对时代的正确反应。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说,“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数字化潮流无法抵挡,而新型传播方式给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是必然之势,这也是对以往传播经验的总结。

2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工作者的提炼、总结和创新,计算机基础教育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走上系统建设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开拓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体系化、精细化形成了许多规律性认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不断丰富、完善,也培养了无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知行统一的人才。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愈益明显,导向、凝聚、激励、调节、育人、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大,但是随着社会纵深发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计算机基础教育应顺应时展的需求,用时展的最新成果和宝贵经验武装自己,用发展的眼光时刻审视自我,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

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延伸,不是对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全盘否定,是建立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基础之上的,它必须吸取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经验,取其精髓,用其精华。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继承中的前进、发展中的创新,它根植于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土壤,吸收和借鉴了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的重要成果,具有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诸多元素,而且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理论构成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在积极推动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寻求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空间、新环境,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新局面。

3计算思维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导向

计算思维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因为科学、系统的计算思维理论不仅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成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理论支撑,也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计算思维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这就要求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务必始终坚持计算思维的引领,坚持不懈地用计算思维的丰富理论教育广大网民,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全面把握计算思维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将计算思维的理论形态转变为一种心理形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计算机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几年来,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倘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简单枯燥且不易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与计算机水平等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上则以传授知识为本,更注重讲解传授,属封闭式传统模式。一些教师或限于教学设备不足,或贪图省事、因循守旧,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等一成不变,乐此不疲,用教学“一言堂”来包办代替,对学生强注硬灌,没有任何情景的创设,教学总体上“费时较多,收效较低”,易陷入“勤勤恳恳地教书,辛辛苦苦地害人”的误区和怪圈,阻碍了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厌学;课余几乎没有任何实践的机会,更谈不上去享受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的乐趣。教学要求实行统一标准,在教学评价上也实行统一测试,无视学生的差异性。结果是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计算机的学习及运用能力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应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一、变一言堂为多言堂。改变教师满讲满灌、越俎代庖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为他们提供较多的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或是互相交流方法 ,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第二、变教师传授知识教学为学生探索知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按教材内容讲述知识,这样无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应在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的前提下,紧扣教学内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去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 

        第三、变死记硬背式教学为理解论证式教学。死记硬背是兴趣教学的大敌。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圈圈画画,然后让学生去背,似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却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对旧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准确地把握计算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的,所以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吃准吃透,再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flash的学习中,可以提供多种有趣的flash小游戏作为典范,让学生综合运用变形动画等知识自主创作flash小游戏。有趣的游戏设计、风格各异的效果、成功的体验……游戏与练习的结合,使学生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flash软件的各种操作技巧。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的互助式学习。

        再例如还可以用比喻教学法。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学生理解接受,可以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候,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态要和蔼

        教育的对象是感情真挚、思想丰富的学生。因此,教师的情感对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态度和蔼,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刚开始学一门新课,发言踊跃,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难免答题有错,甚至闹出笑话。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既要委婉地帮助学生认清错误,还要善于发现其优点,予以适当鼓励,以消除其不安情绪。对少数差生,教师一定不要正言厉色,应该关心其微小的进步,重树其学习的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适时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望,从而促使其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兴趣相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不但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够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决定了计算机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施伯乐主编.2002年7月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考书》 

篇5

关键字: 珠算技能课 教学结构 七个环节

技能课以传授操作性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偏重动手和运用为主要目的,适应其自己的教学规律特点及其课堂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或“环节”)及其顺序。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合理的教学结构,良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认为珠算课的“七环”教学结构是行之有效的、合理的。所谓“七环”就是技能课按组、问、讲、导、练、结、业七个环节进行教学,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典型指导、全员练习、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七个环节不仅各具教学功能,而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珠算课中的“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做计时练习、指法练习,使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进入状态,保证技能课能够顺利进行。组织教学是技能课按计划进行的首要保证,贯穿全课的始终,特别是教师、学生动手实操的环节,组织教学更显得突出。

“问”的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操作技能知识,检查学生对学过的技能知识掌握和程度,为新操作技能的掌握打好基础。提问复习的方法应多样化,如:听算、读题、计时计算,等等。提问检查后,一般要给予评分,并即时纠正学生回答问题中错误的操作方法。提问检查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促使全体学生思考,再抽查学生。

“讲”是讲授新的技能操作内容,主要讲授与掌握新的操作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操作要领,以及对在传授新技能而进行生动形象示范演示过程的讲解。珠算课的教学要以数学原理阐述珠算的算理、算法,使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理解珠算的运算过程,以及速算方法。这是技能课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进行规范性操作过程示范。珠算课要求教师有高超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珠算产生好奇和兴趣,要边操作边讲解,教学做到动作分解、缓解进行,让学生看清教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尤其在指法教学、计算技巧、计算方法教学中对学生至关重要,对学生将来提高速度和准确率起着关键的作用。必要时教师还应按照教学要求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使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关键是教师要讲清楚掌握新操作技能的要领,以及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新旧操作技能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模仿操作打下基础。

“导”是个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全体学生面前对新的操作方法进行模仿操作,其余的同学观察思考。在试操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与学生一起讨论在试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让学生充分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应该如何正确操作,掌握其技能,使全体同学受到启迪。

例如,我在讲授连加法中的竖式加法的方法,介绍一目多行的几种常见打法时,先写出一个2笔的竖式题,让学生自己一个数一个数地上盘相加,再写出一个5笔的竖笔的竖式题,学生用了很长时间完成。接着引入问题:“若要打一道十五笔数相加的题呢,是不是也要一个数一个数的总是用这样的加十五回呢?”学生们在下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都对这个问题进行着积极的思考并设想着问题的最佳解法。“一次三笔”、“五笔”、“十笔”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时教师表扬了同学的设想,并引出了主题“一目多行加法的方法及一目多行弃九方法”等。因为让学生参与了思维的整个过程,所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具体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在课堂上的勤思、善想,敢于标新立异。

在“组”、“问”、“讲”、“导”四个环节之后,进行小结,除了肯定学生模仿试操中的成功之外,同时指出某些操作过程中失败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想亲自手操作的热情。

七环中的“练”是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独立操作练习。这是技能课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掌握新的操作技能的关键所在。要以基本算法为主,在基本算法中,应侧重加、减算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使用算盘进行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务必理解算理算法,在课堂教学中,力求精进多练。同时应选择一些国内外珠算技术最新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适当掌握珠算的速算及奇巧计算技术。要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珠算运算的方法很多,究竟选用哪一种来练习为好,可以因人而异。因为各种方法都是前人创造出来的经验,学习和运用这些经验,往往与各人的心理、习惯等因素有关。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在正确第一,加快速度的思想指导下,从难、从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勤学苦练的好学风。我在此环节一方面要求学生大胆独立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不正确的操作动作,给予及时纠正,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应即时让全体同学停止练习,集中讲解错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严忌没有教师指导下的“放羊”式操作练习。通过“练”定环节的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理论导去指导操作。通过理论思考、分析,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引学生重视操作技能,掌握过硬的本领。

“结”是教师在“讲”、“导”、“练”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所讲的新的操作技能在课堂上达到基三巩固,使学生掌握运用新的操作技能独立作业的本领。

“业”是教师在完成新的操作技能教授后,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家庭作业。目的是督促学生在课后对新掌握的操作技能进行复练和运用,达到进一步熟练,上升技巧能独立操作运用的能力。教师要计划好时间,布置作业时要从容,对内容、要求、注意事项要交代清楚,必要时还要做出示范。绝不可采取放任自流的方法,教完了之,没有作业,也不可匆匆忙忙草率地布置作业。

篇6

关键词:科学管控;电力企业;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在电力企业的产生、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随着我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推行,电力企业已经构建出了庞大有序的数据库以及信息综合网络,计算机信息系统逐渐成为电力企业越来越依赖的重要的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所需要应对的潜在威胁渗透了企业业务、生产、经营的各诸多方面。

1 我国电力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势头一直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尤其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中,其所展现出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相较于其他行业,拥有更大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电力产业相对于别的行业,由于其行业的国有特殊性,在信息化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头羊的位置。我国各大省市的电力企业中几乎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应用比率上,基本达到百分百,各大省市电力企业内部局域网覆盖机关业务的岗位也达到了九成以上;第二,我国各大省市的电力公司已经普遍创设了计算机信息用电管理系统,还有很多供电企业也大体上达到了业务受理的计算机信息化,并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供电部门正在积极地展开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在不久的将来供电客户服务中心必定会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便捷服务[1];第三,国家电网下属的公司正在积极地进行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开发了包括电力生产、电力设备、电力安全监督、电力负荷等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完成了办公环境信息化。如今,各发电公司也已经将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设工作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借助信息安全管理,更好的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

2 我国电力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电力企业的岗位人员往往由于只忙于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工作学习,而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水平不会考虑过多,安全意识十分淡薄,甚至根本没有。例如,有的员工随意浏览一些不明代码的信息网页,导致计算机系统内部被病毒控制,致使系统瘫痪;又如,企业员工在注册企业内部的通用密码时,常常会应用一些极为简单的数字作为密码组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力企业的内部信息流失造成潜在的安全的隐患。在全球一体化的基础上,电力企业应当更加重视网络效应。而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投入仍然远不能达到安全防范标准,计算机信息安全时常处于一种被动且弱势的封堵状态。企业员工从领导到基层都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并未产生积极防范、主动面对的安全意识,因此也就更无从谈提高企业的计算机监测、防护、响应等管理。

2.3 外部环境的病毒攻击

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不断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病毒恶意入侵的现象也在不断加剧,并且攻击力也更强。“熊猫烧香”就是非常知名的一种破坏力极强、攻击力极高的病毒,许多网络防火墙系统都对其束手无策,这种病毒主要目的是窃取用户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资料信息。造成数据资料泄密的原因有:编程语言程序存在漏洞,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软件的通用性与开放性较强,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入侵终端设备,网络病毒能够攻击。病毒在能够入侵用户计算机修改注册表的信息,之后控制用户电脑。这种攻击威力尽管十分强劲,但方式总体来说不外乎向用户发送图片或是小窗口的提示信息等。一旦电力企业员工处于好奇点击,且计算机防火墙拦截力较弱时,就会进入到黑客所预先设置的程序例,进而使计算机不复安全。

3 我国电力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3.1 强化员工安全管理意识

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与有关技能培训,是现代化电力企业开展内部安全管理中必须进行的工作,而培训的力度与效果将直接左右电力企业安全所贯彻的策略被理解的程度及执行水平。为了能够确保信息安全的有效性,企业的高管需要对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员工展开专门的安全培训,企业全部人员要正确理解且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安全策略。

计算机安全管理通过识别企业的信息资产以及预估其价值,设置展开安全策略、标准、方针以及手段来确保企业计算机信息资产的完整性、机密性、权威性。利用安全教育是促使企业形成自身独特安全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直接决定安全管理是否能够顺利实现。

3.2 重视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领导应当带头重视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导需密切关注安全管理与安全制度建设等问题,不可将这两份工作只当做是技术部门的事。对此,电力企业可成立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过分管领导来管理、监查计算机安全工作,却明确自身的权责与工作流程,建立一系列计算机安全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其次,应当提高企业计算机设施与运行环境的标准。企业的计算机管理机构,例如信息中心、配电等重要计算机基础设施系统必须要严格完成日常管理,配置一系列防盗、防火、防水等常规设备。构建详尽的设备运行管理日志,详细记录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水平,并且规范计算机的操作规程,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2]。第三,计算机中心机房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计算机系统都应当构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各部门主管、部门计算机从事人员等内控管理制度,对应用部分涉及到企业重要数据的修改需要通过企业领导的授权,且专人负责,记录在册。创设完善的数据备份体制,部分核心程序与数据一定要严格保密,通过专人进行保管。

3.3 强化极端及周期性检测

采用信息安全管理中配置过时落后的计算机系统、邮件程序以及内部网络都具有被恶意入侵者利用的重大缺陷。而一旦失去周密应对性强的安全措施,就必然不能够察觉与查堵存在的安全漏洞,对恶意攻击程序进行拦截。有时即便有些网络安全维护企业已经了相关补丁或是软件升级,电力企业的软件系统却并未不进行同步升级,究其原因,主要是部门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信息网络不安全的风险隐患[3]。因此,企业如果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就应当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有:软硬件设施与计算机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检测系统是否处于稳定、正常的工作状态。企业采用统一的防火墙应用程序,这样就能够达到电力企业内部数据资源信息的共享性,定期对应用程序软件存在的漏洞实施修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把高效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自始至终的落实到信息安全管理中,且计算机保持长期稳定的安全性才可以保证企业信息资料的机密性与可靠性。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将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结合至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从意识上让企业员工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安全管理制度拥有极强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因此,制度一旦明确,就应许按此标准严格执行,企业各部门管理者定期督导检查,保证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罗庆云,赵巾帼.企业网信息安全的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18):159-160.

[2]刘力源.浅析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185.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汽车维修课程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来体现汽车复杂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把那些抽象的、只有理论意义的内容具体化,把多维的、很难想象的内容形象化,并可模仿实物,变抽象为形象。可以利用视频和音效来刺激感官,以此激发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维修教学中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汽车发动机工作的完整过程以及比较容易损伤的位置,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实物,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学习过程就会轻松容易,学习的乐趣也会进一步加深。

二、可以通过突出重点,简化难点来实现教学目标

汽车维修课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知识范围广、信息容量大、难点和重点多、各个章节之间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处于相互独立的模板当中。以往的教学方式总会让学生感觉很枯燥,难以引起学习兴趣,课堂效果不理想。但如果能将多媒体引入教学中,就能让讲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授《节温器的工作原理》这节课时,笔者并不是直接把理论性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自己设计的“环环相扣,望梅止渴”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实物,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以此来鼓励他们求知的欲望,指引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也就是剖析和比较何种情形下该进行小循环,何种情形下该进行大循环,情形不同时节温器是怎样起作用的,并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然后结合图片、录像以及声音等将讲授的重点突显出来,这时难点问题也就随之解决,能够将课堂信息量加大,并且融入一些课外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从各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来拓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脱离课本和教室的感觉。而且在教师讲授时,能够充分借助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资源,鼓励学生上网查询相关教学资料,欣赏图片和录像等,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讲解《自动变速器》这节课时,基于近几年在生产现代轿车时更多采用自动变速器的现状,学生对这节课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课本上关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少,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课上再对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探讨,就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寻找信息、分析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利用多媒体演示不易做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在汽车维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非常抽象难懂的问题,如果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尽管教师和学生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仍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引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利用一些生动的图片、动画等将烦琐的课件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加深对这一课程的印象。

例如,在讲解《四冲程汽油机主要的工作循环》这一节课时,由于它太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这一知识点。

如果只依靠教师口头的讲解和实物演示,大部分学生很难明白,因为其演示效果不形象,可见度不理想。然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动画、图片等具体形象将其表现出来,能够通过多媒体中的立体画面将该课程中火花塞的点火情况以及汽油的燃烧状况很好地展示,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把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汽车维修教学课堂中,不管是在教学手段上,还是在学生接受情况上,都可以说是一种新颖的方式,可以加强专业课的灵活性,增强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永玉.浅谈汽车构造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20-21.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规范化; 模拟; 企业场景;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26-001

一、当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就喜欢动手,在我们以往教学中,曾经出现了理论课学生不想学,实践课学生操作不规范的情况,究其原因,很多职校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不扎实,考试成绩不理想,造成了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不自信和对专业课程带来的畏难心理。没有理论的支持就不能做到科学规范的操作,最终的结果就是:理论不踏实,实践不规范,操作的失误,机器的损坏,同样造成他们以后行动的不自信和学习兴趣的减退。

二、前期的准备、调查、实践和规范化操作的尝试

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专业课老师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给了很多老师亲自去企业锻炼的机会,我走访调查了一些企业,特别在走访和学生实习就业相关的公司,我发现企业的要求不仅仅在于组装机器的规范化操作,还应该是更全面的,包括销售人员的要求,对组装机器人员细节的要求,很多企业,类似国内的联想电脑公司,都有一整套详尽规范的组装说明书,他们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其说明书进行科学的操作。和企业不同的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引导,激发兴趣和学习行为规范化要相结合。我们专业部特别成立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备课小组,经过全体成员的商讨,我尝试通过模拟企业场景进行教学实践,最大可能的在教学中把企业对销售人员和对组装人员的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于是开始了企业场景模拟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探索。

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我现在所教授的班级是计算机网络高职班,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想通过学习来了解未来的工作岗位,也更容易接受企业化的要求。

三、对模拟企业场景前期的教学方法研究

对“模拟企业场景”教学实践我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于构建“模拟企业场景”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为了顺利实施“模拟企业场景”教学实践,我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对计算机的硬件知识的讲解,结合市场最新的部件图片图例,讲解部件的基本知识,然后是基本部件的拆装,把企业的要求融入进去,让他们在操作中体会硬件安装的规范化操作,整机的部件安装顺序,单个部件安装的角度,力度,甚至物品(光驱、硬盘)的摆放方式和位置等等都作了严格的要求。

教学中我借鉴的教学方法是我校NIIT专业采用的MCLA教学法1,这种教学方法的原理是:在专家(也就是教师)引导下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整个学习是由许多小的教学循环组成,每个教学循环中首先是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由教师系统地用他编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对学生提出类似的另一个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参照和模仿教师的方法或有意识地从其他资源(如互连网)学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实践。比如CPU及散热器安装教学中,我首先讲解了针脚式CPU安装的具体操作,其别强调了我所编制的方法:“一推二看三对齐”的步骤,首先把拉杆推至90度,看好特征角的位置,然后CPU的特征角对应主板CPU插槽的相应位置,垂直对好轻轻放下,CPU则会自动落下,安装完成再放下拉杆。编制的这种方法就是企业规范的安装方法,通过我编制的规范性操作,学生进行练习强化,然后对于其他类型的CPU,比如触点式的,我要求学生参照我对于针脚式CPU的操作,通过网络等资源的搜索,独立思考,设置解决方法。

同时,对于计算机的组装,一周或几周就有这样的一个教学循环,最后学生将所有这些知识综合地用到解决一个新的实际问题上,而且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还体现了一种无指导下的实践。

四、对企业化场景的模拟设置,让学生的操作更规范、细致

经历了前期的课堂讲解,利用机房的条件,对计算机硬件组装课堂进行企业化场景模拟的设置,给学生创设一个模拟化的企业场景。根据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我对机房的功能区进行了规划,设置了配货车间,机器组装车间。学生要想真正的去感受企业操作的要求,就要利用设置的场景,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模拟组装人员拿到前台销售人员提供的配机单,从配货间领取货物,核实货物后再去拆装物品进行组装,为此我们把实验室的设备更加的完善,购买了主板、硬盘和光驱的盒子,装螺丝的小袋子等等,分类把所有的部件整理好,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拿着“配机单”有序地排队领取自己的物品,认真的核实物品是否和配机单上一致,锻炼他们细致的工作态度。

篇9

关键词:电气CAD 计算机辅助绘图 软件 教学改革

《电气CAD计算机辅助绘图》是运用电气版的Autocad软件进行电气图纸绘制,该课程作为电气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教学改革在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设计电气图纸时要按照一定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来绘图,如果脱离了应用领域的标准和规范,设计出的图纸就失去了该有的价值,因此在电气CAD计算机辅助绘图的教学中,应紧密结合行业的实际应用要求。而不是与相关行业需求脱离,仅使学生停留在Autocad软件的基本指令的操作上,并没有教学生如何绘制电气图纸,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现在的电气CAD计算机辅助绘图教学仍存在着缺陷,比如缺教材、开设课程的时间过早、软件落后、教学模式简单、落后;上课讲命令,让学生死记命令;上机操作的机会较少;老师讲授多,学生操作少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学生计算机辅助绘图应用能力的提高。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1.课程内容设计

1.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传统高校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实践比例小、理论与实践脱离等问题,结合自身10多年的工厂电气设计经验,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革。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笔者结合工程项目,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同步练习。通过教学试点,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1.2 软件与专业课相结合

结合我校目前的课程设置情况(该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学生专业知识时间安排滞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听起来费劲,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只能讲授些软件的基本操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将该门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掌握的专业课知识,以该软件为载体,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电气图纸的设计、电气元器件的选型等,学生不仅学到了企业电气工程师的电气设计经验,还增强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改变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虽然在教学中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因其教学模式没有改变,“人灌”再加“电灌”,致使学生产生“知识疲劳”,同样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而且还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的特点,要求学生按照我给的电气图纸绘制并设计,能较熟练、有兴趣地学习软件的应用,同时对企业的设计理念有了较深的认识。

2.2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配套实验室,教学中将CAD软件的操作步骤编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学边练,对没有理解或掌握的知识,反复播放直至掌握为止。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还能使老师教学、学生学习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样既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3 选择小班机房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门课程教学应尽可能小班化,以满足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样绘制的操作,尤其是在介绍了相关的基本理论后,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随机操作AutoCAD软件,逐步完成某些相关软件功能的操作,理论结合实践,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地建立起相关内容的直观认识,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4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为了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大量上机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选择项目或任务作为载体,将原来孤立的命令学习,系统地贯穿于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在教学内容编排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项目安排具有系统性。通过项目学习,既能满足新命令使用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又注重对已学命令使用方法与技巧的复习,力求在不断的练习中,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另外,每个单元后,安排选择实际的工程项目,既能实现学生系统复习,又能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紧密结合。

3.教材的改革和软件的选取

与电气CAD软件配套的教材少之又少,即使有电气软件制图方面的教材,绝大部分也都是以介绍指令为主,并且都以Autocad软件为载体的,绘制的电气符号也都是按照机械绘图的标准进行绘制。所以出版这方面的教材势在必行。

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材和软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打击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结合自己的特长,拷贝工厂所用的电气绘图软件(Autocad Electrical),并结合自编的配套教材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独立学院的电气CAD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软件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独立学院软件类课程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思路与实践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课题为: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2011JGZ058

参考文献:

[1]郭朝勇.AutoCAD2004中文版应用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

篇10

【关键词】武器类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案例教学法;设计创新

0 引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是用硬、软件系统辅助人们对产品或工程进行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是在计算机环境下完成产品的创造、分析和修改,以达到预期设计目标的过程[1]。目前CAD软件众多,如常用的二维软件AutoCAD,三维软件UG、ProE、Solidworks等[2]。《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面向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通过AutoCAD、ProE等软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CAD技术,培养其图形绘制、结构设计、机构运动仿真等技能。武器发射工程专业学生重在培养其对常规武器的系统设计和实践方面的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武器结构设计和机构仿真等,可以实时进行修改,在减少了设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武器的设计开发方面起着发挥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以往《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几种工程设计软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些问题。比如以往的软件教学理论内容较多,多是介绍软件而忽略了软件的应用,再加之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较少,就更不能很好的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设计能力得不到锻炼。通常介绍好几种软件,由于教学课时有限,每种软件只介绍了个大概,而没有系统的理解和应用。理论与实践环节结合较少,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使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更谈不上设计的创新。选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过于陈旧,几年内都采用同一个软件或同一个软件的一个版本,没有及时的更新软件,如对于武器的构造来说,多是复杂的、不对称的结构,因此在用设计软件建模时适合采用三维软件而不是二维绘图功能强大的AutoCAD作为主要的软件平台。教学内容过于程式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被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开设,没有考虑专业特点融合专业内容,脱离了实际的专业需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这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决,都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武器发射工程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改革探索

2.1 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需求能力,调整知识结构,更新教学软件,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例如随着CAD技术的进步,掌握像AutoCAD这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特别是武器作为复杂的结构体,AutoCAD不能满足其设计的要求,于是我们将目前企业中应用较广泛的三维设计软件Pro/E和有限元处理软件ANSYS更新、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利用CAD软件对武器进行从绘制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维软件和工程软件的学习,结合专业特点,重点介绍身管和炮架的建模、装配及工程分析等,让学生了解基于CAD进行产品设计的全过程。

2.2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实行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式教学、上机操作、设计创新比赛及参观兵器广场火炮实物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环境。探索多角度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 案例教学法

结合火炮典型结构进行实际产品的设计,用演示教学法即教师将课件中的例子用软件演示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武器的流程和方法,为进一步结构优化和创新奠定基础。结合军工专业特点,开发适合的CAD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军工企业实际生产的武器产品进行教学。如用Pro/E软件对某火炮筒形摇架进行结构设计和装配,如图1所示。通过对实际的工程问题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图1 火炮摇架的装配图

2.2.2 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课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直观性、互动性。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教学收到最佳效果。改善当前教学手段,建立武器图形库,设计适合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CAD多媒体课件作为理论教学的依据和平台。教师将提问与讲解、讲述等方法配合课件使用,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因材施教,集中精力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采用举一反三的办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发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

2.2.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机房,通过上机操作的方式完成基础型实验部分,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相关内容。调整基础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比例,使学生在完成基础型实验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尝试进行创新型实验部分。如对炮口制退器进行三维建模、实现火炮机构的运动仿真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在课外,通过参观兵工企业和校内的武器实物的方式,并组织学生进行武器的创新设计竞赛。通过此方式,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实际需求,为设计创新武器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2.2.4 组织学生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独立的设计创新能力

利用比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以火炮炮身机构运动仿真设计为例,结合仿真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如何利用三维软件实现炮身机构的设计,如何让炮身和炮架连接处按设计要求进行传动,这些都可为学生将学习到的技能发挥在作品中,既能提高对技能的锻炼也能达到创新的目的,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述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下,构建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在最近两轮教学中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新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图2所示。

2.3 改革考核方式

在教学考核中,很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3-5]。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且考核方式单一,特别是本门课不适合用文字的形式考核。因此采用了多样灵活的考试形式,学生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上机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考勤和回答问题情况占10%;上机操作占40%;理论考核占50%。理论考核部分的知识覆盖面要宽,试题内容要考核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上机操作部分通过上机课堂上完成规定题目和上交实验报告的方式给出相应的成绩。

图2 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图

3 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武器方面的设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武器类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不断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进成绩考核办法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军工产品设计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泽虎.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