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物流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理论趋于成熟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这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兴起的新型产业,以前所未有的能力为各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
我国农业经历了从开始的30多年的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已经成为约束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成为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以物流配送为中心,以连锁超市为末端,以公司为主体的新型现代农产品流通形式,开始在部分城市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虽然有多种农产品流通形式,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显著作用使之一直占据着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的位置。
在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根据对全国34756个乡镇和637011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进行的调查显示,2006年末,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8.2%的乡镇有专业市场,23.0%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7.6%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88.4%的乡镇有储蓄所。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化肥,5.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彩电。②
2010年底,我国农畜产品批发企业门店总数达到52608个,营业面积32443377平方米,从业人数达到306778人,商品进购总额达到64916664万元,统一配送商品购进额58599300万元,其中自有配送中心配送商品购进额33063631万元,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商品购进额18827416万元。③虽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快,数量庞大,但是单个市场的平均交易规模却比较小,大多数批发市场设施配套建设也相对落后。
铁路、公路运输是我国农村物流实现的重要力量。2011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3万公里,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路网密度97.1公里/万平方公里。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3263万吨,其中,粮食运量完成9946万吨,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8666万吨。④
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10.64万公里,全国公路密度为42.7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0万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7.18%,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4.04%。⑤
2.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特点
2.1农村物流数量大、范围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除了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的需求量巨大之外,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之多、数量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且居于世界的前列。粮食、蔬菜类产品的商品率已超过30%,畜产品、水产品的商品率超过50%,水果的商品率接近90%。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农产品分别达到:粮食460.46公斤,棉花14.71公斤, 油料17.46公斤, 麻类0.20公斤, 烟叶4.07公斤, 蔬菜168.26公斤,水果65.93公斤。⑥可以说,农产品除其中小部分农民用于自给自足之外,多数变成商品需要通过物流服务进行流通,数量大、品种多成为我国农村物流的一个显著特点。家庭目前仍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具体每家每户,其物流规模很小但却非常的分散,因此农村物流服务的地域范围必然扩大。
2.2农村物流难度大、要求高
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分布比较广泛,农业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同时很大一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设立在城镇,这使得农村物流的工业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高且合理配置资源难度加大。另外,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分明,而且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数量、时效性较强,需要时数量大、时间紧,加之其地域性限制的特点,这与全国范围内的全年消费和农资生产经销商的常年经营销售之间产生了矛盾,从而对农村物流的时间与空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趋势
第一,成本不断下降
国际上衡量一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该国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也就是说,比重越低,表明物流水平越先进、物流效率越高。同理我们可以用近似的方法来衡量农村物流发展水平。随着农村物流体系的快速建立与发展,以其先进的物流技术、优化的物流管理和完备的物流功能,农村物流成本必将不断下降。
第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经济部门
农村物流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发挥着现代经济加速器的功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伴随着农村物流产值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持续上升,农村物流也正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经济部门。
第三,农村物流功能的系统化
农村物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及相关信息的,包括运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的综合性物流活动。它的发展强调农村物流功能的整合,并形成了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系,从而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第四,农村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农村物流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物流信息化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自动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它能够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其表现出的效果是省力化。可见,信息化、自动化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物流的面貌。
第五,农村物流组织的集约化、全球化
在物流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使得物流服务日趋复杂,我国农村现代物流组织应发挥其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使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此外,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物流应积极面对和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力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达到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等。
注释:
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tjsj/pcsj/
③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9.1
④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1年铁道统计公报》,铁道部统计中心,2012.4.11
⑤数据来源:《2011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2012,4,25
⑥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9.1
参考文献:
[1] 纪良刚,刘东英等.中国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研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莉,周宁.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构建探讨[J].物流技术,2012,(11).
[3] 黄孝贵.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2009,(06).
篇2
关键词: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特点;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F306.6 文献标识码:B
一、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相关概念
所谓“农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农业生产资料产品,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药、肥料等以及畜牧生产所需的畜禽、饲料等;农业生产需要消费的其它原料、材料、燃料。因此,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就是指对农业生产所需的一切生产资料进行采购、运输、调配和储存等物流过程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体系。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角的吹响,农资产品市场再次焕发生机,与之紧密相连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也发展起来,并表现出了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二、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主要特点分析
综观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整体发展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分散性。分散性是由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分散进行决定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仍是相对落后的,家庭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生产组织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是一家一户分散进行的,农资产品的物流服务体系就要覆盖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同时,农民的生活居住也比较零散,自然村落众多且分布广泛,彼此之间通常相距几里或者几十里路程,交通不便。
2. 差异性。“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1]使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在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农民对农资产品的需求数量、需求种类、时效性等方面都会不同,如播种时节会集中需要大量的种子、化肥、种苗、播种机等,作物的成长期会需要大量的农药、微量元素等。同时,农、林、牧、副、渔业又各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其多样性对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服务需求自然不同,加上不同地域农村的经济、人文环境和物流发展水平的不同,如有的地方是飞机运输,而有的却还是马车、人力运输,导致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点。
3. 落后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农村的发展仍是相对落后,在道路交通条件、运输工具、通讯水平及信息网络平台、商品仓储能力及保管水平上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如在我国农村由机动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仅占总量的20%左右,其余80%则由人力或畜力来完成,仓储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管理手段落后,农场、供销合作社等流通部门管理技术差,运输网络也不完善,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返空现象严重,信息管理系统尚不健全。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农资产品物流统一作业服务的种类有限,农资产品物流规模小而分布广,加之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缺位”严重,制度建设滞后,农资产品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幼稚,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都制约着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必须要“对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结构、市场体系建设、政府宏观调控等进行重塑与构造”。[2]
4. 无序性。目前,在农资产品物流政策和法律法规很少,甚至是空白,物流管理活动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使其服务不规范、信誉度不高,坑农误农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着很大的无序性,使农资产品的物流需求者普遍持不信任态度,交易合约难以达成和按期履行。因此,建立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必须要有政府支持,实现政策法律化运行。
三、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方向思考
1. 构建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针对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分散性和差异性,首先要构建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依托乡镇涉农服务部门,收集各地农资产品的物流需求信息,经过有关部门的信息处理后形成共享信息,使物流组织者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采购、运输、储存等物流工作。为此,国家必须加强配套设施投资,加快乡村道路规划建设,实现公路“村村通”;加快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让有线电话、电视“户户通”;加快农村网络建设,使宽带上网业务“走进农家院”,从而在“硬件”上为构筑多层次、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信息源提供有利的条件。
2. 建设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结构。由于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分散性和落后性,使建设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势在必行。这要求充分发挥各农业部门、邮政系统、供销合作社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及各乡镇物流网点的联合作用,尤其要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产品供应方面的特殊优势。目前,供销合作社有2.6万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50多万个经营网点[3],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覆盖面极其广泛,并且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信誉良好,又有大批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市场的经营人员,长久以来都是我国农资产品供应的主要渠道之一。
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我国农业生产的落后性、分散性使农资产品物流专业化发展缓慢,尤其缺乏第三方物流服务。据统计,目前,由第三方承担的农资产品物流数量不超过20%。今后,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通过专业物流组织之间的市场竞争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农业生产对农资产品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为此,国家要建立相关的配套设施,并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格局,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给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供重要的组织条件。
4. 规范农资产品物流市场行为。为改变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无序运行状态,必须要实现其法律政策化的建设方向。这要求国家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制定专门的物流法律、法规,规范农资产品物流市场行为,提高其信誉度,以保证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健康、有序运行。同时,也要参照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物流标准体系,加快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从而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更好地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服务。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勇.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5.
篇3
关键词:家电下乡契机农村物流体系
为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财政部、商务部于2007年12月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试点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手机三类产品给予13%的资金补贴,其中地方财政负担补贴资金的20%,中央负担80%。试点地区一年内共销售下乡家电350万台,比上年度增长了40%,销售额达50亿元。由于家电下乡受到农民欢迎,政策成效明显,2008年12月起,试点地区增加到14个省市,2009年2月,家电下乡向全国推广,产品也扩大到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类,目前已经有122家生产企业的1264个型号的产品中标。
实施家电下乡政策,旨在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关注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生产、流通和消费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家电下乡又是一项惠民工程,财政直补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提升了生活质量。农民通过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产品还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增产增收。
家电下乡为拥有8亿人口的农村市场注入了催化剂,也将因海外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的过剩产能引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可以说是利国利民的政策。但是,我国长期二元经济格局造成的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基础建设薄弱,由此带来家电下乡的第一步就面临物流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问题。
家电企业面临的难题
目前我国家电三、四级市场渠道主要由当地小型家电卖场、传统百货商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小型门店构成。这些企业无论是资金、规模、物流设施等硬件,还是管理、技术、信息等软件方面,都不能承担起农村物流的重任。一些家电企业也曾经试图布局农村市场,但收效不大,其主要原因就是运输、配送、维修、管理等因素导致的物流成本过高,以至于买同一款家电,低收入的农村消费者反而要比城市消费者花费更多。
自营物流的海尔,在农村市场中相对具有优势,家电下乡以来,海尔超过50%的销售量使得其前期投入有所回报。但海尔在渠道建设和物流布局上的投资也是巨大的,不但其他企业很难效仿,而且海尔需要多大的市场容量才能产生利润,也是一个未知数。
尽管一些家电连锁企业也表示要向三、四级市场逐步渗透,此次家电下乡招标活动中,苏宁、国美两家大型机构也都分别中标,但是农村市场购买力不强、销售规模小,难以满足大卖场的盈利条件,这些连锁企业向农村市场快速扩张的动力依然不足。
此外,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也是家电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我国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目前仍有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中四级和等外路占将近九成,砂石路占七成以上,许多地区缺桥少涵、晴通雨阻。农村的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物流设备落后的问题。
启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意义分析
商务部、财政部2009年2月联合《关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管理的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2009年中央财政将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和贴息方式,调动地方和社会投入积极性,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发展。
通知要求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9年新建和改造15万家农家店和100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进一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提高网络配送能力,将农家店商品配送率提高到50%以上。同时培育“农超对接”龙头企业,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接,建设农产品直采基地和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冷链系统及物流配送中心。加速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
在中央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的直接作用下,农村物流将进入一个难得的发展期。随着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的深入,以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工养老金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民的购买力进一步提升,这必将吸引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下乡。目前,针对农机的贴补已经发放,汽车也即将下乡,众多企业正在开发符合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消费梯度转移带来的市场扩大、流通加速、服务扩张乃至生产下移必将产生良性的循环。家电下乡催生物流上路,物流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会对生产企业的市场规模、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对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推动作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促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路
家电下乡这项以政策为推手,家电产销企业为先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地资源配合跟进的民生工程,必将加快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步伐。在家电下乡拉开的农村物流建设帷幕中,应本着政府扶持、厂商启动、整合资源、共同建设的原则,着手规划建设农村物流体系。
(一)政府科学规划农村物流服务
各地政府要认真研究农村经济的特点,科学规划农村物流服务。我国二元经济的格局在短期内会依然存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村金融服务落后,消费差异较大;农村物流市场标准化程度低,运力分散。因此,要认真研究农村市场的特点,不能生搬硬套城市的物流发展模式。
县一级政府,应尽早进行区域物流规划,认识到高效的物流服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既要避免“等、靠、要”的思想,延误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避免重复建设。要在行政上明确管理部门,不能出现“有了利益多家管,出了问题没人管”的局面。主管部门要制定适应当地物流和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和促进物流和商流的发展。二)企业调整经营战略
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发展战略,例如:选择直接进入还是通过收购、兼并或持股其他企业进入农村市场?按照市场的增长速度和投入预算,是否要建立一个针对农村市场的核算体系,或者干脆把农村市场作为一个事业部独立运行?
企业要兼顾市场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不能只看到眼前利润,搭政策的便车。毕竟家电下乡政策的执行时间是四年,四年后没有了财政资金的注入,企业是否还有兴趣、有能力维持和拓展农村市场,这都取决于四年中农村市场的真正变化,而市场的变化是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互动的结果。如果当前企业只是想从农村市场找回利润,渡过外销受阻、产能过剩的难关,不去真正投入农村物流市场,那么农村物流就不会稳步发展,也就不能反过来促进农村市场的商品流通和消费。如此一来,企业更是错过了一个良好的开拓和巩固农村市场的机会。(三)创建新型物流运营组织
农村物流活动的成本高、管理链条长、市场规范程度低,无论是产销还是物流企业,都无法独自承担建设物流系统的重任,自建网络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因此,企业应适当与当地资源联合,利用自身的品牌、管理、信息和资源优势,采用经销制、制等合作方式,或者采取参股、联营、合建等形式成立新型物流运营组织,开发农村物流市场。
邮政系统近年来进行了一些业务创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全的网络、较强的运输能力和本土化的优势,完全可以在农村物流市场得以发挥。中邮物流公司的“直通车配送”业务就是一种“配送+分销”的运作模式,目前已经为广大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类产品以及农产品的分销和配送服务。也许,通过与家电企业的合作,将会使中邮物流迈开更大的步伐。比如可以在边际成本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拓展商品邮购递送、商品配送、辅助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等业务,与家电产销企业合作共赢。
县域的一些种子、化肥、农机等农资企业,可以利用原有的渠道、仓库和运力,开展多元化经营,为家电下乡提供物流服务。一些粮食收储企业,蔬菜批发和运输个体户都可以在仓储、运输、配送上做文章。比如,一些农产品批发商到农村收购时,如果能与家电销售企业合作进行区域定点配送,则可以解决从县城到乡村这段距离的空载问题,既提高了收入,又灵活解决了配送问题。
上述新型物流合作组织的设立与运行,由于增加了服务主体和服务环节,必须加强管理,通过明确法律关系、完善合作条款、增加商业保险等手段,规避和分散合作风险,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操作。
(四)加强物流服务创新
对于努力扩大农村市场的企业而言,需要抓住财政补贴启动市场的有利时机,建设新的渠道,制定新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解决农村市场的运输、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问题,健全物流服务网络,赢得有利的市场格局。比如,根据农民消费季节性强的特点,增加大篷车这一销售渠道,定时定点下乡促销,这样既方便购买,又可以规避开店的风险和成本。针对农村市场订单零散,配送距离长的情况,康佳、创维等几家企业曾尝试进行“拼车”联送,使物流费用降低了5%,这也是非常可行的办法。
如果生产和销售企业能在产品展示、支付等环节与邮政部门加强合作与创新,邮寄的销售方式也可以在我国农村采用。设想,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家电销售企业可以根据购买指令,通过邮政的配送系统,将商品运送到农民家中,在验收合格后,农民可以通过邮政携带的移动POS机,将款项直接划入商家指定账户。
部分商品可以增加自提货的比重。农民的交通工具一般一车多用,比如拖拉机,既能耕田,又能跑运输,也能代步。因此,对冰箱、彩电、洗衣机等不需现场安装的产品,可以在销售环节增加现场示范、增加消费者教育的时间,同时提供简洁明了的运输、搬运与调试说明书,鼓励客户自提货。客户自提货后,辅以电话指导,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配送成本。当然,厂家应先期调整产品设计,如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抗碰撞能力,在包装上采用缓冲较大,扎实耐用的外包装,在保修服务方面,可以要求保留原包装,以避免往复运输中产生二次毁损。
农村工作和生活节奏不快,农民对品牌差异了解不多,购买决策受口耳相传的影响比较大,产品的口碑非常重要,因此企业要扎实做好产品质量工作和销售服务工作,尽管在服务的时效性等方面可以和城市有所区别,但一定要信守承诺,并保证服务的质量。
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物流市场的参与者认真研究农村市场,提前规划,科学决策,唯有如此,家电下乡所赋予的经济使命、社会使命和政治使命才能圆满完成。
篇4
关键词:城市物流;农村物流;城乡统筹;一体化;体系框架
伴随江苏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城乡物资流通需求增长,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城乡物流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是构成供应链、价值链的载体和基础,已成为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加速器”。城乡物流一体化作为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城乡经济一体化有重要支撑作用。从城乡统筹层面考虑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既是江苏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也是江苏“两个率先”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一、 江苏城乡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江苏区域经济的整体持续健康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江苏城市物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很多城市把发展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在江苏城市物流加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物流发展却相对滞后。因此,江苏物流业在实现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在结构上却逐渐呈现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呈现出城乡“二元”形态,影响了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碍了城市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1.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滞后。伴随江苏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物流业提供了强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2012年江苏省社会物流总额168 567.9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全国的9.5%。省内一些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经济开发区,逐渐成为物流集聚的区域,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园区)。然而,在江苏城市物流快速发展过程中,农村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比例很低。管理部门对农村地区物流、农产品物流重视程度还不够,农村物流场站还不完善,相关运输装备和技术较为落后,多种运输方式。储运环节衔接不畅,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 农村物流主体发展滞后。近年来,江苏城市物流主体发展迅速,一批具有现代物流意识的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已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服务模式构成的物流企业群体。相对城市物流来说,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农村物流具有参与个体或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型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使得物流企业将物流网点布置在每个镇村的难度比较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严重制约了江苏农村物流主体的发展。此外,农村物流服务提供商资金、规模、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他们资源整合能力不足,难以融入供应链全过程管理,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 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低下。目前,江苏农村物流体系尚不完善,服务农村物流的生产组织、流通组织和物流企业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装备应用较少,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益普遍较低。在商品储存和保管方面,用于农产品冷藏设施、制冷设备不足,影响了农产品的高效流通。农村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导致农村配送作业速度缓慢、破损率大、差错率高。此外,农村物流信息化基础落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在农村物流中几乎为空白。
4. 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渠道模式单一,流通环节过多,延长了可控物流时间,使得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农村商品配送的物流成本普遍比全省平均成本高25%左右,同时货品更新速度慢,使得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城市工业品与生活用品。另一方面,流通环节过多,物流损耗严重,增加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也使得农产品不能及时投放到城市商贸市场。目前,全省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平均比例是30%,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为3%、甚至更低。
5. 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对接不畅。由于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在组织形式上存在差异,两者在组织空间、组织时间、组织结构层面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农村物流是分散的,城市物流是集中的;另一方面,城市物流需求持续、稳定,而农村物流具有季节性特点,经营风险更大;此外,城市物流经营主体大多规模较大,而经营农村物流的则是供销社机构和个体经营者,他们规模小、实力弱、技术落后。这些导致了,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组织差异性,进而造成城乡物流对接不畅。要注重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有机衔接,发展创新城乡物流对接模式,密切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协作,统筹安排好,保证整个物流体系和各环节的顺畅。
二、 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支持,农村发展也需要城市的助推,要打破目前的江苏城乡“二元”形态、建立城乡一体化网络,只有在实现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之后,才能真正起到实质作用。加快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江苏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江苏早日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支撑。
1. 促进江苏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谋划,联动改革,是一条新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城市痼疾的根本出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江苏就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农村为基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2007年,江苏明确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2010年,更进一步,将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成为贯穿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灵魂。通过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能有效推动江苏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2. 提高江苏农业竞争力的手段。江苏不仅是经济强省,也是农业大省。2012年江苏省粮食总产达674.5亿斤,超过沿海广东、福建、浙江、上海4个沿海省市粮食总产之和,继续保持全国第4位。然而,当前农村物流发展的滞后影响着农业现代战略的推进,也是制约江苏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瓶颈”。通过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能畅通农产品、农资的生产流通渠道,推进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组织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农资流通技术水平,提升江苏农业综合竞争力,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3. 推进江苏城镇化发展的举措。江苏城镇化必须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把化解“三农”难题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中之重,把“减少农民、致富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走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能推动改造江苏中小城镇的工业,有助于加快江苏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提高城乡农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能带动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商贸的发展,加速农村和城市双向物资高效便捷流通,有利于形成全面融合、全域覆盖的城乡物流体系,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障居民食品安全的需要。
三、 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框架设计
1. 建设目标。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总体目标根据江苏城乡物流资源状况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基于统筹发展思路,采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破解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二元物流之间的分隔、分离,促进城乡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推动城乡物流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发挥城乡全域物流系统的战略协同效益,以达到物流供求的相对平衡,保障城乡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的需要,真正实现江苏城乡经济共同、协调发展。
2. 总体架构。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要结合江苏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特点,分地区、分阶段统筹规划好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发展。一方面依托已有的城市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向农村方向扩展,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农村物流设施建设,与城市物流相对接,进而促进城乡物流网络融合,实现物流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发挥城乡全域物流系统的战略协同效益,促进统筹城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
四、 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重点
1. 城乡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在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规划的“龙头”作用至关重要。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江苏省政府《江苏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要求,从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高度,统筹城乡物流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物流网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梯度建设的原则,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构建有利于推进农村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引导农村物流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形成市级物流中心、县级配送中心、乡(镇)级配送站、村级联托运网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物流四级联动网络。
2. 城乡物流渠道一体化。由于城市与农村经济活动分布于产供销网络及物流体系的不同环节中,因此,要以城乡物流渠道一体化为纽带,发挥城市物流对农村物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将城乡间产供销、产加销业务各个环节连为一个有机整体。城乡物流渠道一体化需要重点依托联盟或供应链核心企业,统筹安排好“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注重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要素合理流动,加大城乡物流资源的整合、共享和衔接,积极发展创新城乡物流对接模式,保证整个物流体系和各个环节的顺畅,促进城乡物流之间的合理分工,实现城乡物流畅通直达、无缝衔接。重点依托各大商贸市场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完善农村物流集散体系和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体系,促进城乡物流渠道对接,形成纵横交织、共生共荣、紧密联系的网络化城乡物流服务体系。
3. 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从江苏城乡居民生活物流需求来看,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以及绿色消费理念的加快普及,将带动电子商务、网络购物、邮政快递、城乡配送等新兴物流市场需求,生活性物流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物流网点建设,引进和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面向城乡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依托中心城市和供销等大型综合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建设多层次城乡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配送中心,完善乡村服务网点,推行连锁经营。利用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资源,整合农资生产企业、农家店等社会资源,拓展农村邮政物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以“物流企业为龙头、农村客货运站场为载体、乡村农村物流服务站点为节点”的县、乡、村一体化的新农村物流网络,加快推进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农机、日用工业品的配送下乡,打造便利、快捷、高效的城乡一体化配送物流体系。
4. 城乡交通资源一体化。交通设施是城乡商贸发展的硬件,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空间集聚的引导作用。能否加快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进程,关键在于城乡交通的衔接程度。统一规划干线、城市道路、乡镇公路等的网络布局是城乡物流发展的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当前城乡物流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只有首先实现城乡空间形态上的一体化,建立有效联结城市与农村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才能将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统一纳入物流业发展整体系统之中。城乡交通资源一体化具体包括交通场站资源整合、交通场站优化布局、运输方式的衔接、城乡公共货运与共同配送的推广等。
5. 城乡物流信息一体化。鼓励和支持城乡物流企业,广泛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条形码、无线射频(RF)等技术,构建全程可控、可溯、可视的新型物流配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建设基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形成覆盖主要城市、辐射农村的快捷、便利、畅通的智能配送体系。在中心城市引导建立一批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体,集信息、交易结算、跟踪、信用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农资网交易中心。加快城乡物流供需信息共享,引导物流企业发展一体化、多功能、全流程的物流业务,推广应用VMI、JIT模式,通过城乡全域库存的分级、分类、集约化管理,促进城乡库存共享,合理调配安全库存量,控制库存水平,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总体而言,当前江苏城乡物流“二元”状态的存在,导致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在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环境里发展,使得大范围的物流资源配置受到局限。这种发展不平衡,也阻碍了城市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影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不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从城乡统筹发展、双向流通的视角,加快构建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体系,分地区、分步骤、差异化推进城乡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物流渠道一体化、物流配送一体化、交通资源一体化、物流信息一体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助于江苏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经济互融,加速江苏城乡一体化的整体推进,保障江苏“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锋.江苏城乡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名城,2012,(1):28-32.
2. 白晋湘.湘西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62-65.
3. 李汉中.基于PEST分析法浅谈江苏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江苏商论,2010,(12):57-59.
4. 丁俊发.城乡经济一体化与物流业发展.中国流通经济,2011,(8):8-10.
5. 钟铃.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物流体系构建.商业时代,2010,(22):31-32.
6. 卢美丽.基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优化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22):71-78.
7. 刘宝.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经济问题探索,2008,(4):47-49.
8. 王忠伟.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内容体系的战略探讨—以成都市为例.中国商贸,2009,(10):109-110.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号:10EYD03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项目号:2012-R2-5);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加快流通领域现代化问题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2SJB630006)。
篇5
关键词:农村;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运营模式
伴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崛起,农村经济也开始摆脱过去落后的,被动的单一生产经济模式。新一代的年轻的农村青年们因为受到了更加丰富先进的教育,较之父辈看见了更加多元化的世界,在经济发展方面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生产营销模式,开始积极寻求新的突破点。农村物流就是其中重要的成果之一。但是,我国的农村经济水平长期以来都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不能够跟上城市发展到步伐。因此,对于农村新型经济模式的出现,如何正确的引导其发展,将之科学化,系统化,是我们现在研究的重点。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数量要远超城镇人口,我们要看到农村市场所隐藏的巨大潜力。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其经济转型保驾护航,这样才能够在这关键时期完成国内经济模式的转变,完成我国国民的中国梦,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农村第三方物流网络
物流服务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农村物流正是由其衍生出的新型产业。它使从基础产品的采购,到加工,储藏,运输,再到销售这些环节不再分散,实现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一体化。除此之外,农村物流也满足了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需求,为日常用品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购物渠道。农村物流是一种独立的,新型的产业,在这种产业模式下,成千上万的农民既是生产者,也是其消费者。且由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居住情况大大不同于城市居民的密集居住,这也使得农村的物流运输成本较之城市要有大幅度的增加。农村的街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同于城市,农村道路多且狭窄,对物流运输难度是一种提升,而且农产品等农村的供应物品,更是考验了该行业在的储存保质能力,这是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也是农村物流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这也为农村物流的建立和发展提出了不少特殊的要求。
(二)第三方物流内涵
第三方物流是一个从国外引进进来的概念,简称之为“3pl”,而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又被称之为“契约物流”。其含义是那些托运者和第三方以一确定价格,签订某种完成运输服务的可被识别的协议。第三方物流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三方”所指的意义和“物流运输服务”所代表的具体服务体系。第三方指的是完成中介运输服务的并非是供应方或需求方,而是独立存在的第三方组织,也就是说第三方组织并非任何依附供求两方存在的营利性组织。而物流运输服务是指该组织所完成的特定服务为完整的现代物流服务,有别于传统服务的运输、存储等分项服务。它是一种现代物流,不仅是完成传统的运输业服务,它囊括了所有有关物流包括接受货物、进行库存、传统运输、货物送达以及货物安全保障的所有服务。第三方物流拥有强大的协调能力和谈判能力、大大减少运输损耗、降低物流成本等符合现代物流需求等特点。
(三)农村第三方物流界定
物流服务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农村第三方物流正是为提高农村物流服务而产生。其方式有别于城市物流。根据农村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我们可以得知,农村第三方物流界定之处在于综合了农村物流及新式物流模式。具体所指可视为指那些在对农业产品以及农村生活用品提出供应的供应组织或公司和对农村生活产品及农产品有所需求的组织或个人之间独立的进行包括接单、库存、运输等完整运输服务的第三方组织所提供的物流服务。[1]
二、我国农村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政府、企业、个人对物流都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
目前国内存在多种物流模式,包括“生产方附带第三方服务”、“流通性企业和农产品生产方附带物流运输服务”、“加工型公司附带运输物流服务”等。而由于各种现存社会因素以及我国传统观念,包括个人、企业甚至政府都对农村第三方物流缺乏专业的、系统的、科学的认知情况。造成这种观念的原因众多,害怕利益被第三方分割、害怕失去经营权、不信任安全保障、没有完善的售后系统、包括社会以及政府对该行业的不重视等都是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他们的观念中,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外来利益分割者,不管大小均较为全面。这就造成农产品供货商害怕失去自己的销售权而需求方又害怕失去自己的采购权,从而导致第三方企业分割利润。这种传统理念导致不管供应方还是需求方都迫切需要自身建设物流服务产业。这就造成企业不愿寻求第三方进行物流服务。[2]
(二)物流基础设施数量、分布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
如今,国内现存农村物流呈现出分布点分布不合理不均匀的特点。从数量上来分析,能够提供农村第三方服务的基础设施点还是较少,物流行业的基础设备数量决定了其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而其数量过少大大的影响了农村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从分布上来说,能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设施点的分布并不均匀,导致部分地区的物流服务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基础设施分布的不合理性并不能起到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的作用,成本过高则会使得第三方物流失去现代物流的优势;从其质量上来讲,现存的库存货场大小极其不统一,而且绝大部分的库存地点场所相对较小,随之而来的是技术水平难以提升以及管理水平不能提升。缺少大货场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发展和物流成本的降低问题。因物流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使得部分管理水平过低,技术水平跟不上。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质量还远远不足
在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由传统运输行业、库存行业的传统行业转型而来,较少囊括加工、库存、运输、售后等全部囊括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这就暴露了专业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仍旧匮乏的问题。从数量上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的第三方企业所能提供的专业物流服务仍旧较少,制约了其在农村的发展和进步。而农村提供的农产品又是对库存加工等特有一定需求和要求的,一体化的科学管理和专业性也正是要改善农村现状所急需的,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势必要打开农村市场的缺口,成功入驻这篇肥沃的土地。[3]高质量农村第三方物流行业服务的缺乏也制约了其在农村的发展。而从规模来看,虽然也存在能够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的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但它们的规模相对各种大型物流公司仍旧较小,中远集团、中国储运等大型运输企业虽已开始向农村第三方物流服务转型,缺乏专业性强、服务种类多、规模巨大、有保障的农村第三方物流组织仍旧是一大问题。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网络资源整合路径
(一)重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人才是一个企业的血肉。第三方物流网络作为一个新型的极其年轻的充满潜力的朝阳产业,要让当代的年轻人看到这个产业所隐藏的巨大的潜能,使得当代有理想踏实创新的青年人主动进入到这个行业里,为产业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其次,职业素养决定了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可以通过定时向大企业,或者先进的研究单位进修,学习来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其次,要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一个优秀的管理制度可以最大的激发员工的潜能,可以统一化的管理公司,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基石。领导阶层要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严肃谨慎,在执行制度的时候坚决认真,这样公司的日常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
(二)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要想迅速打开农村市场离不开优质的服务。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够吸引到农村居民,才能够牢牢地抓住这一消费群体。在设置基层物流网点的时候,我们要规范基层人员的工作,不能简单的让他们“一窝走”,对于收件储藏加工配送等问题都要认真对待。除此之外,要根据现代网络设备的先进,设立合适的物流信息查询渠道,使物流动态能够随时随地可查。在农产品的输送过程中,或在其运输之后,均可以对现有农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割,储藏,使其能够尽快的从供应段到达零售端,实现运输,加工配送一体化。方便快捷安全是我们对服务的基本要求,但我们不能在此止步不前。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也至关重要。要时时让基层人员了解到先进的服务理念,使基层人员也能够了解到不同的服务方式和身后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其从业水平。同时,要加强企业对外的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舆论优势,扩大企业影响力,尽快的使农民了解到农村物流的发展,并信任使用它。
(三)开拓新的物流通道
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是一个企业能够在当代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第三方物流网络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产业,更应如此,更应当表现出新型交叉产业的活力与朝气。因此,我们在物流渠道方面,不应当受限于传统物流方式。要合理利用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建立最全面,最快捷的物流通道。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考虑与其他事业单位进行能够带来双赢结果的合作,整合双方资源,来开拓新的物流通道。中国邮政作为国家的基础社会公用事业,多年来一直有着强大的实力。邮政网络也是目前国内最为全面的网络覆盖,各城各乡,网点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堪称物流行业中的翘楚。而且由于之前的“三农”政策,所以中国邮政在农村物流方面已经有了基础的市场经验和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不仅如此,中国邮政作为国有企业,在民间的信誉度之高,品牌影响力之大都是不可估量的。[4]因此,在开拓农村市场时,可以选择与这些根基深厚的大型企业的合作。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网络资源整合的运营模式
(一)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网络资源整合的多模式经济效应
在我国,大量的农产品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转运到国内外不同的地方,在高产的同时农民们又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不论是运入和运出都需要有物流的支持,这就产生了农村物流。农村物流有自身特点,与以往我们所认知的城市物流有明显的区别。千万农民是农业生产者,又是农业消费者,农村物流在面对农村人口较为分散、规模较小、运输不便等一系列问题上必须有自身相对完整的应对特点。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物流模式依旧存在许多种,但总体来说还是存在流通渠道不畅、重视度不高、具有的功能较少等诸多问题。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网络资源整合的运营模式,在原有物流网络基础上,将大多数资源进行统一整合,统一调度,不停的开拓运输新渠道,在建设发展新农村的大潮下,联结整合农民、农村、政府等有利资源进行发展农村物流。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更好的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一同进步,共促新型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
在社会大环境下,物流是多方合作,多方配合的产业,不仅需要政府,也需要多个企业和其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在发达城市的农村,物流可能会很容易的通到农民的家门口,但绝大多数还是农村物流,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调度转运,不仅是农村物流,即使是城市物流有时也需要多次转运,因此,发展农村物流不可能是靠某一第三方物流企业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新型的其企业发展和建设的战略联盟,整合本企业优质物流服务,在面对农村物流众多问题中,达成统一解决方案,在发展企业自身业务的同时开拓农村区域市场,通过企业战略联盟更好的联系农村广大客户,在相互配合中减少物流成本,同时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发展建设农村第三方物流新型企业战略联盟,达到企业和农民双向受益。农民在需要物流服务时可以通过第三方的物流企业需求帮助,在众多家物流企业的支持下,能大大减少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在运输过程的损耗,保证农作物的品质,品质有了保证,农民们更能因此有好的收益。联盟企业可以拿出自家优质服务,每个企业负责运输过程中一部分,不搞垄断,在联盟中的物流企业通过本企业拿出的优质服务而获利,将很大程度上避免恶性竞争,也很大程度上避免恶性竞争中损害农民的利益。
(三)建立完善物流网络化管理模式
我国农村分布范围广,但是却不集中。各个地方的产值相加虽然很可观,但是却相对过于分散。根据这些情况,物流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对物流的监测,资源的充分利用都有着重要作用。要建立完整的物流网络化管理模式,首先应当完善物流渠道和物流资源整合。现在国内功能完善的,专业性强服务范围广的第三方物流大型企业仍然很少,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仍然以简单的运输和储藏为主,而且运输储藏设备还较为落后,大大的增加了农产品的损失率。因此,要建立现代化的网络化管理,更新先进的物流设备,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加强服务设施的软硬件配置,完善基础设备是必须要做到的。[5]尽管从短时间来看这是在大量增加物流成本,降低了企业利益。但是,完善的网络化管理模式能让企业降低资源浪费和人力成本,能够更加清晰的,更加有条理的管理企业内部资源。不仅如此,网络化的管理也有益于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更加迅速的在农村占据市场,更加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
五、总结
如何抓住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利用现代社会的科技成果,建立完善的农村第三方物流产业链是加快农村经济转型的重点。我们要认识到多年来,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和农村相对落后的思想与经济模式,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要将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系统化的发展方式带到农村,转变农村过去单一的发展方式,但是,在此领域内,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成功的例子可供参考,我们仍然处于摸索前行的阶段。因此,我们除了要对资源整合以及运营模式给予重视,也要注重各个地区的交流发展,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保障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昌盛是我们所有人都要为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君,谢,王强.第三方物流整合对物流服务质量、伙伴关系及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5).
[2]彭永涛,张锦,陈刚.供给能力一定条件下的物流网络优化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3(5):78-83.
[3]李存芳,陆德平.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模糊评判[J].中国流通经济,2014(12).
[4]王庆东.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J].农业经济,2013(2):72-73.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问题;改善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村物流和流通供应链
1.农村物流
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我国农村相关领域的发展还较为缓慢。在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可看到,我国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建设中还有不小的差距。近年来,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的重要性,逐渐加大对信息化和物流产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农村物流也属于物流的一种,也有运输、库存、包装、流通、加工等过程。但由于农村的特殊性,其物流也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点。
2.农村流通供应链
(1)农产品供应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产品。在管理活动中,季节性、分散性、易腐性等农产品的特殊情况都需要特别考虑。(2)生产资料供应链。在生产资料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民从事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生产设备。在管理活动中,生产资料的固定性和分散性都是需要考虑的。(3)日用消费品供应链。在日用消费品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民生活中所必须的日常用品。在管理活动中,产品的分散性和消费价格低,以及如何提高运输效率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现状与特点
1.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现状
(1)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一是农村的农产品供应以对外或对城市输出为主,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农产品输送的下一节点基本都是销售地的批发市场。在农村,很少能够建立起专业的合作社制度,因此其产品的供应者大多是分散的农户。从其供应链的情况看,农民之间由于缺乏规模化的效应,因此在农产品的输出中谈判能力较弱,不能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二是由于网络信息化在农村普及程度不高,电子商务在其中开展较为困难,农民也无法通过网络来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更无法通过网络去了解外界对其产品的反馈信息。在其分散性的销售模式中,销售过程的监管不甚严密、标准不够统一,消费者在产品的使用时也不够放心。三是农产品的保质期一般都不长,由于物流模式上的制约,其产品浪费、变质、损耗的情况也大量存在。(2)生产资料供应链现状。生产资料供应以农民购买为主,生产资料一般以农民通过商或专卖店购买而来。从其供应链的角度看,农民购买产品的数量较少并不够规模,在价格谈判上一直处于不利位置。(3)日用消费品供应链现状。从其供应链的角度说,由于农村消费者较为分散,因此日常消费品在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经历的中间环节较多。农民对品牌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农村一直也是“山寨”商品的主要市场,因此加强监管以保障农民的消费利益十分重要。
2.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特点
(1)市场环境的特点。由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分散性较大,在流通的过程中,流通设施的数量和产品的运输、储存成本也大大增加。分散性的特征也导致很多能够在城市中存在的流通模式无法在农村实行,分散性也是制约农村流通的重要原因。在产品生产中,农村往往以单个农户或单个村庄为单位,小规模的生产模式使其在利益上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农产品一直处于低端市场序列,其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而且农产品属于初级产品,不具备增值特性,其在产品利润的分配中,农民的利润份额相对较少。(2)流通对象的特点。农村产品流通对象一般为农资产品和农民的日常消费品,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农产品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其产品在某个季节产产量巨大。产品产出的季节,流通供应链的压力较大,非产出季节时,流通供应链几乎没有产品流动。农产品一般都为自然生长的产物,因此其产量一般都较为固定,无法像工业产品一样对其产量进行自由控制。农产品在一般生产周期较大,产品在自然条件下保存时间却较短,因此在流通中对其运输的效率和储存方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布局不合理
在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中,由于缺乏对农村特点的认真研究,流通供应链节点规划不合理,很多地方都存在某地节点重复而另一地节点明显缺失的状况。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流通网点的规划没能搭上电子商务的“顺风车”。以快递为例,对很多偏远农村地区,圆通、韵达、申通等快递只能送达县城内部区域,城镇和农村基本都不在配送范围之内。唯一能实现乡镇配送的邮政经济快递,其配送速度却极为缓慢。
2.缺乏规模化效应
由于农村居住上和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分散性,在其产品的组织中,很难形成一个能够统一指挥和行动的规模化单元。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分散性增加了流通的环节,提高了流动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更不利产品的保存和销售。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民由于在受教育水平和网络上的限制,无法实现各类信息的及时分享,不能通过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来减少流通环节和实现规模效应。
3.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弱
我国中西部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商业区域,商品的交换都来自粗放管理的乡镇集市,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商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农村中的物流仓储设施数量极少,产品的集中存储和运输难度都较大。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应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产品的集中存储,以减少流通成本。
4.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农村市场管理法规。在农村市场,交易标准不统一、交易行为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很多不法商贩瞄准农村市场,将其作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市场。这种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
5.融资难度大
在目前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消费能力不足。在流通产业的领域就表现为流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其发展后劲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对农村流通产业进行投资,农村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改善
1.加快信息化建设
(1)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的方便快捷,可实现农村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避免中间环节的介入对其产生的干扰。(2)构建农村内部信息互联网络。农村的产业发展具有分散性,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整体,在价格谈判和规模生产上都不具备优势。利用网络互联,农村可通过集中生产、集中储存、集中运输,提高议价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供应链的管理中,供应链本身的服务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能够实现产品的最大化收益。但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般单个企业都无力承担,因此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家应统筹规划,运用资源优势,实现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3.完善法律法规
由于在流通环节中,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法律不健全,造成农村在流通过程中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因此,国家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流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在流通监管过程中的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1]孟志兴,王广斌.我国农产品物流渠道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2(4):30-33.
[2]王静.我国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与运行机制[J].学术论坛,2012(2):132-136.
[3]上官绪明.基于城乡双向流通视角的农村物流系统优化模式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1):68-70.
[4]王静.我国农产品产销困境下建立物流链支撑体系对策研究[J].思想战线,2012(1):71-75.
[5]康贤刚.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重构与运作模式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87-90.
[6]张晓林,罗永泰.农产品物流体系重构与优化研究———基于“两头诉苦、中间喊冤”现象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5-10.
篇7
关键词:物流 瓶颈 发展
一、农村物流市场的现状分析
农村物流市场主要可分为农业领域的物流配送和非农领域的物流配送。农业领域物流配送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及农产品的配送。非农领域的物流配送指农村日用品及工业品的配送。当前,农村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的主渠道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和部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所办的经营实体,日用品及工业品的供销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与个体经营各分天下的局面。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个体商贩的经营、个别农业加工企业以订单形式与农户签订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外,大多数由农民自己进行销售。
二、农村物流的发展瓶颈分析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运作成本高。我国广大农村,除个别较富裕的地方实现了村村通的道路要求,绝大部分农村道路状况差,物流运费高,物流运输工具难以发挥作用;消息闭塞,没有公共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难以处理和发挥作用;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其自然属性对其运输、包装、加工等提出了特殊的也是更高的要求,经营农产品物流风险较大。农村没有科学的冷藏设备,鲜活的农产品就难以运输、加工等实现其价值;没有科学的工艺和技术,农产品就难以实现加工增值。
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在我国,由于农村人多地少,耕种分散,又缺乏农村农协等中介组织的参与,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物流的供给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税费改革使得农民受益很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农民收入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物流业发展缓慢。同时农村物流发展缓慢还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物流政策不到位甚至空门,物流作业不规范,物流交易成本高。影响物流交易合约顺利形成和履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政策和信用是主要的。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农村物流的对策
就国家层面来看,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农村发展势头良好,税费改革让农民受益很大,但农业税的取消也同时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农民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没有资金又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的瓶颈制约因素凸现。因此,发挥县乡两级政府的作用,加大农村信用资金的投放力度,设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前提。同时,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体系的规划,加强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布局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物流资源,引导农村绿色物流的发展,重视物流研究与物流技术的开发,积极开展不同地区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物流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就产业层面而言,要积极开展供应链物流管理,培养供应链核心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生产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零售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多元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采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流分散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约束行业竞争行为,减少恶性竞争,杜绝非法竞争。
就物流层面的基础――农产品的生产,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组织,以土地产权改革为基础,进行不同形式的产权重组,壮大生产规模和经营管理实力;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纷纷谋求绿色、安全卫生、健康的消费。具体表现为:对农产品的需求表现为物理、化学、营养、卫生及消费心理上,不仅对农产品可度量的参数有要求,而且对生产该产品的环境也有严格要求,进而对生产的方式也有要求。对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也要求符合安全卫生的标准。这就要求农村积极培育农村的中介组织,使其发挥新时期农村生产组织的纽带和桥梁,积极从事与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中去,按照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即在农业产前向农业生产者统一供应优质种苗、实施统一的操作规程、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农产品的分级处理等方面进行监控。以达到农副产品的绿色健康要求。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入世后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有关行业协会的理论研究综述 [J].中国农村观察,2003,4:45-47.
[2]张敏.行业协会在第三方物流信用机制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1:25-27.
[3]程赐胜,蔡瑛.加快物流行业协会建设,促进物流产业发展 [J].交通企业管理,2002,4:56-58.
the Study of Bottleneck and Development on the Rural Logistics
Ma Shouzhong
(Weifang College)
篇8
作者简介:王雷(1975-),男,硕士研究生,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现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方面的研究。
摘要: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物流体系,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村百姓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通过对国外物流管理政策法规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物流;物流管理;政策法规;物流服务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05902
0 引言
由于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使得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本国的物流发展,并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相应的措施,打造物流业发展的和谐环境,促进物流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物流管理体制类同于一般市场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通过政府行政管理的、司法机构规范企业行为的、行业组织协调管理的、企业自主发展的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各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政府及行业组织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1 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
综观国外,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均未制定过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法规,各个物流环节受各行业法规的管理,而各行业法规为物流的运作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各国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政策性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的发展。国外物流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专门的物流法规,原有的法律法规仍应用在物流各个环节中。
(2)用改革的手段削弱政府对运输行业的控制,促进自由发展的物流。
(3)政府明确规划物流发展的文件纲领,从宏观上引导物流的发展。
(4)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发展联合运输和多式联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物流发展的硬件,各国政府及主管部门都把它作为加快物流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而联合运输和多式联运能够起到对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组织的运用,更是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5)政府通过资金支持和减免税收的政策鼓励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6)合理规划物流园区,提升物流的规模经济效益。为了推进物流园区的发展,各国政府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2 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分析
参考国外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要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产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必须按照“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方针,政府充分发挥调控引导的作用,实施鼓励发展的政策。
(1)农村物流良好的制度环境需要政策的引导。
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对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当然也要防范重复建设。对此,政府应施以积极的政策引导,在效率提高、市场平等等方面大有所为。
(2)现代物流中心体系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
通过政府投资、社会集资等方法来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发展现代物流设施的投入,重点支持道路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化建设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加快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是构建以县级综合物流中心、乡镇级物流场站、村级物流网点三级农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基础。政府应根据城市的相关规划,积极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改善物流企业的内外交通环境。
以信息网络资源为基础,扩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程度,逐步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推动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力度,构建连通全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现代物流产业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早日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网络化体系。
(3)积极推动农村现代物流领域的全方位开放。
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突破现代物流企业的规模、地域限制,将农村现代物流作为引进国内外投资的招商重点,通过与国内外投资者的物流合作,引入国内外企业投资。
(4)加强农村现代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大力培养现代物流专门人才。
现代物流观念的树立是根本,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键。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逐步在广大农民中,特别是农村干部的头脑中树立现代物流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现代物流知识。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既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又掌握现代物流知识理论的人才培养。鼓励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开展岗位培训,推广农村现代物流经营和管理经验。
(5)加强政府对农村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产业和物流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发挥市场作用外,必须加强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作用。通过成立农村现代物流的领导部门制定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此外,政府要在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发挥作用,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主动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建立农村现代物流行业协会,加强物流企业间的交流,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利用协会向工商企业宣传农村现代物流知识,介绍物流地位和作用,采取举办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对农村现代物流的研究。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外物流相关政策法规的分析,提出了解决今后我国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正确合适的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村百姓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等方面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玉花.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03).
[2]陈文玲.现代流通与农业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7,(07).
[3]程国强.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7,(04).
[4]王新利.试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J].农业经济问题,2003,(04).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商物流;智能供应链
[DOI]10.13939/ki.zgsc.2016.41.021
1 我国电商物流的特点
物流促进电商的发展,但电子商务也向物流行业提出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与柔性化的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有自己的发展特点。
1.1 信息化已实现但自动化水平低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目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这为物流行业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在自动化方面,因为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在技术设备、机械化、无人化方面无法赶超外国,所以还无法实现。
1.2 网络化处于发展阶段
因为物流需要在设施、仓储、交通工具方面形成统一的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是必然。物流网络化能使制造商、供应商及目标顾客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1.3 客户对物流水平要求更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物流配送的速度、服务方面要求都有所提高。另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也相当迅速,物流同时要承受满足外国客户需求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物流网络、配送体系、货物运输工具等都会出现重合的情况。如果不能将这些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再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就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2 我国电商物流的现状分析
2.1 快递业进入新常态
截至2015年11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82.5亿件,同比增长48.1%,其中约七成为电商快件。从2010年开始,全国快递业务量均以超过55%以上速度迅猛增长,2013年一度超过60%。快递业作为新动能的组成部分,形势依然比传统行业要乐观。
2.2 中西部地区增速迅猛
从全国快递总量来看,东部电商发达地区的物流增速开始放缓,广东、福建、上海等电商发达城市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均降至50%以下。其中,福建、上海已低于40%,北京市快递物流规模已降至27%。此外,东部地区快递物流基数大,尽管放缓但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属于基数与增幅双低,如自治区,快递物流规模为全国最低,增幅亦最低,仅为16%。中部地区电商与快递物流发展迅速崛起:河北、河南、安徽快递量全年增长速度均超过60%,其中河南、安徽两地甚至超过70%,这与中部地区电商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以及人口回流均有一定关系;湖北、湖南等中部省份增长稳定,但增幅并没有过于明显。
2.3 农村淘宝双向物流打通
2015年,阿里巴巴已经建设超200个县级运营中心,约10000个村合作点,引入村淘合作物流企业30余家,合作伙伴配送能力覆盖全国2800个区县,实现50万个村子送货进村,使得更多的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消费权利。目前,农村电商物流已不仅限于工业品下乡,在农村产品上行方面也有新的发展,淘宝村数量从2014年的212个增长到超过780个,一些淘宝村升级为淘宝镇,农村淘宝双向物流结构初见端倪。
3 电商物流的发展趋势
3.1 人口结构的改变与电商物流自动化趋势
今天的网络零售已经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12%,未来的整个电子商务,还保持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区间内,这决定了未来电商物流的总需求。预计到2020年,整个网络零售将会超过10万亿元,社会零售总额占比将超过20%,5~8 年之后,全年包裹量将超过1000亿件,按照阿里研究院就业测算模型,届时电商物流从业人员将超过500万人。但随之而来的矛盾是,中国在2015年之后,就已经过了人口的拐点了,适龄劳动力人口急剧下降。换句话说,中国电子商务之所以如此成功,与传统商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世界工厂地位以及极低的劳动力成本有关。快递物流人员的待遇偏低,实际上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求关系的因素,从2005年到2015年,快递单价降幅超过50%,目前已到极限,随着劳动力的短缺与服务消费升级,物流快递人员的工资可能会快速增加。
3.2 大数据应用与未来智能供应链的趋势
随着大数据应用对供应链的改变,物流路径也会发生变化,全国的产业布局也在发生着变化,目前很多都是从品牌商仓库发出去的,数据打通后,未来这些货物将直接从工厂发货,做到物流路径最优,货物不动数据动。
未来,工厂生产需求稳定的标准产品,物流将逐渐向仓配模式转型,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大数据的应用可能将使工业经济时代的经典库存问题――啤酒问题成为历史,通过菜鸟天网系统,品牌商完全可以做到海量SKU智能分仓,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高消费者体验。而非标品,主要是长尾端非标品,如为工厂生产,很可能是单点发全国,货源地发全国的,这也会带来物流路径和仓储的变化;对于手工作坊和个人生产的个性化产品,随着消费升级和C2B的发展,这类商品市场可能扩大,但物流模式仍然会保持不变。
3.3 社会化物流趋势与数据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平台+个人商业”模式不断演化,仅靠专职的物流从业人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电商物流势必走向社会化物流,共享物流之路。物流资源将向云计算资源一样,按使用付费,如告别IT的农业化时代一样,告别现代物流的农业化时代。每一个人,每一个车辆,以及每一个闲置的仓储资源,都有可能成为物流使用的一个环节,碎片化的运力仓储的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络的资源,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物流参与的环节。
社会化物流必然会面临交易成本难题,很难想象未来平台1000万商家,几百万社会物流实际操作者,如果没有协同和联动机制,是无法想象的;也难以想象,一个包裹经历了数十个不同主体的环节,中间会发生多少故事。社会化供应链的协同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对称问题,菜鸟已经在尝试通过打通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的方式,来促进联动,推动各参与方形成稳定预期,2015年“双十一”菜鸟牵头各大物流快递企业提前一日揽收,即是新型产业联动的典型案例。未来,这个联动机制不仅仅是技术的、数据的,更应该是规则的、机制的,通过一系列统一的规则,将作业流程、行业服务、主体责任进行标准化、有效化。
4 结 论
电子商务物流既是电子商务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发展推力,又受益于互联网创新成果的深度融合,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中,必须以现状与特点,科学预测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本文剖析物流电商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并以更长的时间跨度、更高的格局观测电商物流的发展趋势,促进电商物流健康发展。同时,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雪琦.电商物流的痛点与趋势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4).
[2]康举栋.A电商公司供应物流改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篇10
一、前言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强,农村物流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农村物流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改造和革新,有助于实现农村市场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有效调整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建设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质量水平,有利于分散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但是农村物流在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物流不能够再是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物流体系,我们需要改革农村物流体系,积极推进循环物流体系,这样才既不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同时也不会使资源枯竭。
二、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的意义
(一)按照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该站在战略高度来切实认识发展新农村循环物流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转变过去那种忽视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轻内涵发展、重外延扩张、轻效益、重速度、轻节约、重开发的发展理念,应该力争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少的资源消耗来有效实现新农村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实际上也就是生态经济,能够有效地指导人类社会逐步走向节约型社会,它的出发点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消耗,是一种以生态型资源的循环利用,用以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
(三)循环经济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了企业、产业、地区各个方面以及消费、流动、生产各个环节,还有社会、经济、自然各个领域。所以,我们在快速发展新农村现代物流的过程中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相互的协调。
三、如何有效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
(一)大力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物流业不断壮大。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建议县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要加强对我国广大农民的思想引导,树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识和现代物流发展意识,用产业化和物流业发展中致富的成功典型,进行启发带动;要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宣传力度,通过引导带动,促使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集中精力、物力、财力,培育和发展我国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稳步向前发展。
(二)培养引进农业现代物流专业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扩大物流规模。一是要组建一批农业现代物流专业队伍。政府在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要放宽视野,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吸纳、挖掘、培养一批适应农业现代物流发展的专业人才,服务农村物流;二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物流业的扶持力度,交通、金融、工商、国土、税务等部门要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支持农村物流业发展;三是推进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网络,促进农村物流业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三)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一是政府要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市场运行监控体系,监测市场,把握市场动态,及时掌握和市场供求信息,同时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优化农村物流环境,规范农村物流市场;二是发挥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农民市场信息意识,引导和调节农产品的生产方向,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培养和建立一支农村经济人队伍,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拓宽渠道。
四、实例分析
农村物流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牡丹江市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边贸城市之一,亦是北方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享有“中国雪城”“鱼米之乡”“塞北江南”等美誉。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吉林省交界地区,与俄罗斯接壤,境内的绥芬河和东宁等四个口岸是中国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重要口岸,成为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强大保障, 该市努力以循环经济为指导,积极发展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以往由于受到运输、搬运、装卸、包装、仓储等方面的制约,这些蔬菜、水果、食用菌都不能及时从农户手中配送到所需的集市之间,造成农民丰产不增收,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地发展。针对此现象,牡丹江市建立了“循环型物流”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理清思路,充分发挥并积极拓展职能,大力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全力参与农村物流事业。在货源集中、企业众多、交通便利、条件成熟的乡镇先行建立中心物流站,辐射其它乡镇,逐步扩大业务量,实现全面覆盖,村村通物流,形成物流网络。条件具备的筹备建设中心分拨站,条件不成熟的建设转运站,条件不具备的可以开展送件等小业务。此外,牡丹江市对于有条件的地方还将铁路物流发展纳入整体规划,全面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完善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这些物流企业集运输、搬运、装卸、包装、仓储一体化服务,改变了以往农民“有货无车运”、“谷贱伤农”的现象,为帮助地方经济建设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牡丹江的绿色食品已成为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商场、超市的抢手货。同时,牡丹江市还特别重视农产品对俄贸易。2011年,全市物流业同比增长18%,增加值达到51亿元, 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加17%,达到1758亿元;与物流相关的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7.3亿元,增长迅猛。
参考文献:
[1]王新利. 我国现行农村物流模式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 , 2004;03
[2]王新利. 我国农村传统物流运作模式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 , 2003;07
[3]王新利. 农村物流组织再造的探讨[J]. 中国农垦经济,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