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报道策划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运报道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春运报道策划

篇1

一、读者一次求助引发8天连续行动

如何报道好春运?《东南商报》编委会早有设想,一线记者也天天在宁波市会展中心铁路临时售票处寻找报道源。1月8日,一位来自河南商丘的杨女士排了3天2夜的队伍终于买到了票,但由于没有说清楚,她拿到的却是宁波至安徽阜阳的车票。当时,她在现场焦急不已,看见记者后当即求助:能否把车票换成去河南的,她愿意补差价。面对这样的求助,《东南商报》编委会认为这关系到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于是破例在1月9日头版上刊登杨女士的求助信息,迅速引起了读者反响,有帮助换票的,而更多的是想通过商报购票。经过一番周折,杨女士终于买到了铁路南站一位职工转让给她的车票。

受杨女士求助成功的启发,报纸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根据宁波春运期间有上百万人口购票的情况,考虑到其中肯定有不少旅客难免有换票、转让等临时需求,于是因势利导策划开辟“春运换票台”的公益平台,开通了电话、QQ、短信、网络论坛发帖等多种换票渠道,专门安排记者接听和报道。1月13日春运换票台开通第一天,就接到读者来电400多个,工作人员应接不暇。此后连续8天,《东南商报》每天专门用一个版面来报道上百条换票或转让票的信息,帮助许多读者顺利返回家乡。而且,报纸还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从最初的电话接听发展到短信、QQ,然后又与中国宁波网合作开设网上换票平台。与此同时,报道内容也不断深化,从刊登换票消息到发表评论《“春运换票台”能否固定下来》,希望把换票工作从媒体服务上升为政府相关部门为民办实事的层面。

二、在“帮办”中提炼出新闻的独特价值

“春运换票台”开通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他们纷纷来信来电为该活动叫好。《咋办排了3天2夜的队结果买错了车票》《杨女士昨晚买到票啦商报“春运换票台”今起开通,您有多余的票或想换票,可致电87270000》《第一批车票期待调换或转让“春运换票台”电话烫手,快看看这里有没有你需要的车票》《第二批车票急需调换或转让本报“春运换票台”今起新增电话、QQ、短信联络方式》《“换票台圆了我5年归乡梦”》《商报换票、转票服务继续,并将联合警方打击倒票行为》……随着换票活动的深入,报道也紧随其上,逐步深入。由于是《东南商报》策划的独家活动,避免了与同城媒体的同质化报道。宁波市委宣传部在新闻阅评中评价该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意识,在满足读者需求中实现了舆论的有效引导”。“商报春运换票台突出了媒体搭台,读者互相帮助,读者既是受助者,更是助人者,在互相帮助中解决困难、促进和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探索都市报“以人为本”新路径

“春运换票台”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栏目,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它在与受众的交流互动中提供了实际的服务,引发读者的共鸣。《“换票台圆了我5年归乡梦”》《我们希望每位旅客都能顺利回家》等文章,都包含着报纸对百姓的无限关爱。1月20日一早,“春运换票台”的短信平台上收到一条短信:“我们平安到家,感谢商报,感谢宁波。”记者与发短信者取得了联系,他姓彭,是湖南人,妻子是河南商丘人,小两口在宁波工作8年了,现在有个2岁的孩子寄养在商丘外公外婆家。彭先生说,他和妻子在同一家工厂上班,原先放假时间定在1月20日,彭先生排了一天一夜的队才买到21日宁波到阜阳的车票。没想到今年厂里放假提前到了16日,这可把思念儿子心切的夫妻俩急坏了。“本来在家里的日子就不多,现在有了时间和车票却又回不了家,这种心情真是太复杂、太让人煎熬了。”

1月16日晚,彭先生翻阅商报时,无意中看到“春运换票台”栏目,次日一早就拨通了换票热线,登记了所需车票的信息,希望有人能调换去阜阳的车票。“没想到18日早上8点多,就有不少电话打给我,说报上看到了我的信息,要和我换票……”他和妻子如愿换到了当天下午到阜阳的火车票。彭先生说除了要感谢商报“春运换票台”,他也想感谢一下把票换给他的人。他们同样是对小夫妻,两人临时有事,要晚些回老家。“这一来一去,双方就对上了号,春运换票台作用可真大。”类似这样换票成功的外地人还有许多,有个叫朱广祥的外乡人在成功换到车票并顺利返乡时,特意编了一句顺口溜:感谢春运换票台,返乡过年走得快。

篇2

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晓明

同志们:

2007年春运从2月3日开始至3月14日结束,为期40天。春运在即,为做好2007年春运期间的道路运输工作,确保各种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畅通,确保春节期间广大旅客走得安全,走得及时,走得有序,走得满意,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市交通局于2月1日召开了全市道路运输暨春运安全工作会议,对全市的春运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根据省、市交通主管部门文件及会议精神,结合我县06年安全春运工作实际,今天我局召开2007年交通系统安全春运工作会议,我代表交通局就2007年安全春运工作,对运管所和各运政站队、公路分局、县乡站、地方海事处、运输企业、驻站办、检测站做如下具体工作部署:

一、运管所及运政各单位

1、运管所

⑴运管所作为法规授权的运政管理机关,在春运期间要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精心策划,严密部署,认真履行“三把关一监督”的职能。

⑵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狠抓落实,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强化对运输企业和运输市场的指导和监管。

⑶加强对“黑头车”和违规车辆的打击力度。对无许可参加春运的“黑头车”,要按法规规定的低限三万元进行处罚,不能交纳罚款的要暂扣至春运结束,申请法院拍卖车辆;对其它违规经营行为一律按上限从重处罚。各执法中队要抓住时机狠狠扼制违规经营的势头。

⑷要加强对运输法规的宣传,使非法经营者了解违规经营的后果和必须承担的责任,从心理上对非法经营者产生威慑。

⑸与运政站队签订明确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经济及行政的处理。

⑹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执法水平,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路上“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

⑺加强运输市场的宏观管理,对检测、维修按规定予以规范。春节前要对货运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考核,不符合条件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吊销经营许可。

⑻集中力量打击异地客车在我县始发经营行为,积极与河南省运管及运输企业联系,保持互动,加强管理,避免事故发生。特别是在站外及乡下组客的车辆要认真查处。并把其违章行为进行记录存档,对河南籍等异地车辆,对其违规经营行为的处罚要将处罚结果赂其车籍所在管理机关反馈。

⑼坚决查处非法客运站点,对不符合客运站厂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特别要加强对郭寨非法站点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组客行为。

⑽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关于2007年春运期间旅客运输票价不再上浮的通知》精神,监督各客运站(场)做好票价的公示工作,发现有违规私自涨价的行为,一律从严从快查处,并报局春运办备案。

⑾根据市运管处《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春运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应对雨、雪、雾、冻等特殊恶劣天气防范措施,按照文件要求,《道路旅客运输统计表》、《春运农民工平安返乡行动统计表》和《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快报》,“三表”报送要及时、准确。

⑿积极协助交警队做好春运证的发放工作。

2、稽查站

⑴要成立组织,设立值班电话,加强对过往车辆的动态管理,纠正和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类别)经营和“甩”客、“卖”客、“倒”客、“宰”客、倒卖车票等违法违章行为严厉打击。

⑵要24小时值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班和缺班。要建立健全检查登记台帐,在检查中发现的无证无牌、假证假牌、严重超载(50%以上)以及倒买倒卖线路牌等严重违章车辆,必须终止运行,强制转运,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同时要及时报告县局春运办和抄报运管所备案。

⑶严格控制车辆超载,一旦发现一律卸载。

3、交管站

⑴各交管站是所辖区域运输市场监管的责任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在春运期间各交管站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对本辖区运输市场的监管,确保本辖区不发生责任事故。交管人员要尽职尽责,否则倒查追究。

⑵交管站要成立春运领导小组,认真做好辖区内客运市场管理工作。一要严肃查处本辖区参加春运的“黑头车”,杜绝非营运客车参加春运;二要严肃查处在本辖区非法组客的不进站客运车辆,杜绝客运车辆站外发车;三要组织、引导本辖区专业客运车辆成立春运组织,加强自我监管,自觉查处携带危险品乘车和杜绝超载运输。在重点时段、客流高峰和恶劣天气,运管人员必须坚守一线,加强现场监管,死看硬守,把好源头,卡住超载超员等违章行为,监督检查要有记录。

⑶在检查中发现的无证无牌、假证假牌、严重超载(20%以上)以及倒买倒卖线路牌等严重违章车辆,必须终止运行,强制转运,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⑷各交管站对辖区内无许可的小汽车从事客运的要进行摸排登记,运管所要进行汇总,列入非法经营的“黑名单”,在全县造成全力打击违规营运车辆的高压态势,继而进行规范。

4、驻站办

⑴按照有关规定,审查进站经营客运车辆的进站手续、营运证件,杜绝无证、无牌客运车辆进站经营。

⑵协助客运站制止站外揽客、停车;查处、纠正违章经营行为。监督站方发车前进行安全例检、三品查堵、出站登记等工作。

⑶监督客运站和经营业户执行的运价和收费标准,检查客运站执行运费结算情况,制止扰乱运价及客运站乱收费等违章行为。

⑷做好旅客流量和班车实载率的调查,掌握运力运量动态。监督站方不售超员票,不发超员车。

⑸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接待和受理来信来访或投诉,按有关规定做好处理和反馈。对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5、各执法中队

⑴对进入县城的客运车辆进行监督检查,杜绝站外发车和游车拉客,取缔非法客运站点,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客运的“黑头车”。

⑵协助各交管站维护客运市场秩序,查处非法运输车辆,取缔非法客运站点。

⑶落实局及运管所安排的其他事宜。

二、公路分局、县乡站。春运期间对全县所有道路、桥(涵)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险桥险涵险段立即进行抢修,对不能及时抢修完毕的要设立醒目警示标志,并立即上报局春运办备案。

三、地方海事处

⑴成立安全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全力以赴做好春运安全渡运工作。

⑵加大宣传力度,向涉渡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和渡工散发安全宣传单,向他们宣传水上交通安全注意事项,要求渡工做到“六不渡”(即①无证、无照证、照过期不渡;②超载、超客、装载不良不渡;③船况不良或船舶工属具、设备不齐、损坏不渡;④人车混装不渡;⑤遇狂风、暴雨、浓雾、视线不清及洪水停航不渡;⑥船工不齐或饮酒不渡),提醒群众要“二自觉四不准”(自觉按先后顺序上船;自觉听从渡工指挥;不准在船头、船尾处长期逗;不准将手、脚伸出船外嬉水;不准在船上打架斗殴;不准携带危险品上船)

⑶春运期间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要求乡镇船舶管理员实行旁站式管理,杜绝超员超载摆渡。

⑷完善渡运船舶安全防范设备,遇风、雨、雾、雪等恶劣天气,责令所有客渡船舶一律停渡停航,不得冒险渡运。

四、各运输企业

1、至少要成立六个领导小组:一是春运领导小组;二是火灾隐患排查小组;三是安全例检小组;四是出车检查登记小组;五是三品查堵小组;六是宣传报道小组。各小组要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严格履行职责。领导小组名单务必于2月3日之前报县交通局、运管所春运办公室。

2、设立春运值班室和值班电话。要有领导带班,值班人员要24小时值班,值班期间做好值班记录、交接班记录和信息的上传下达,各单位值班电话要随领导小组名单一同报局、所春运办。

3、充分做好宣传。安全连着千家万户,为使广大车主、驾驶员、乘客对春运工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力争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⑴在站内及车内明显位置张贴提示标志,提示旅客不携带危险品上车;不乘无证和超载车辆;提示驾驶员不开超速、超员车,不酒后驾车、疲劳驾车。

⑵在站内至少设立一处春运安全宣传台,配备一台音响设备和四块宣传图板,悬挂3条宣传条幅,对驾车常识、乘车常识和安全春运进行宣传。

⑶各客运站(场)在农民工流动高峰期间要结合实际开设临时或流动售票点,加密发车班次,方便农民工返乡和外出,实现农民工的平安流动;

⑷宣传票价新规定,使广大旅客充分了解政策,防止出现私自涨价现象,并对各线路票价进行公示。

⑸充分发挥舆论报道的引导作用,对在春运期间出现的好的做法,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推荐和报送,对出现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报道和表扬,以弘扬正气,惩恶扬善。

4、狠抓措施落实:

⑴车辆出站检查、安全例检、危险品检查都要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负责落实,要有工作日志,要有检查记录,要有被检查人签字。出站安检严格按照《安徽省汽车客运车辆进出客运站安全检查管理办法》执行,安全检查人员应有相应资质,二级以上站不少于三名,三级以下不少于两名。无安全例检的车辆坚决不准上发车位发车。各企业要建立安全检查人员的档案,检查人员的履历表、身份证、资质证要复印存档。

⑵建立健全车辆台帐和档案。内容包括:车辆的行驶证复印件,驾驶证复印件、车辆的技术状况(包括车辆检测的技术数据,二级维护和技术等级评定)、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营运证、线路附卡、保险、违章违规记录、好人好事记录等。

⑶单程在4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的线路必须配备双班驾驶员,并单独建立台帐和档案,重点管理。

⑷对需要进行二级维护的车辆应提前15天进行提示,提示要有回执。道路运输机构对不能按期进行二级维护的客运车辆要从严处罚,不得姑息迁就。

⑸春运前各运输企业必须对所有的从业人员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出具体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告知违法后果,与车辆所有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

⑹对所属车辆逐车把脉,各关键部件检查一遍,检查要有台帐,要有检查人员签名。就车辆的技术状况和驾驶员的从业资格,适合春运的将相关资料报运管所备查。对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集中登记后必须经市运管处确认。

⑺春运期间各运输企业每10天要对车主和驾驶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和培训,并认真做好培训纪录。

⑻各客运站不得接纳无牌无证车辆,不得擅自接纳未与车站签订协议的异地经营车辆,确有疏运需要,须报运管部门批准,如有违反,按《道条》处罚并追究企业责任人责任。

⑼各挂靠企业要对所属车辆运营情况实行全方位监管、负责,督促车主进站经营,要核查站务结算单,进出站查验单,如有拖班、漏班,及时核查原因,严禁站外私自组客。

⑽雨、雪、雾等恶劣天气要有特别提示,该采取措施的要果断采取相应措施,该停运的要坚决停运,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⑾要制定详细、可行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备足应急运力,确保旅客运输。

⑿要开展优质服务,微笑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广的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走得满意。

⒀按照要求指定专人及时报送春运相关报表。《旅客运输统计表》在每天下午4点钟前报运管所;春运期间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涉及外籍人员死亡的运输事故,以及造成重大污染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要及时填写《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快报》报县交通局、运管所。

⒁春运期间包车牌、加班牌的发放必须由运输企业领导签字向运管所申办,运输管理机构不受理个体车主申请。

⒂根据《道条》规定,所有客运车辆必须投保承运人责任险作为强制保险,保险必须按照省运管局、保险监督委员会安徽监管局文件(公运安[2005]3号)要求足额投保。

⒃企业要严把“四不”关:不经安全例检不准上位;不经检查三品、违纪物品的车不放过;不经查看消防设施应急器具、防滑、防冻用具的车不上人;不核查人数不出站。

⒄各企业对所属车辆在外地超载行为也应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⒅各单位要做好春运资料的归档工作,局安全办、春运办就春运安全档案的归集做一次专门的指导部署。

五、检测站

1、要成立春运领导小组和设立值班电话,确保24小时值班。

2、要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检修,保证检测设备不会出现技术故障和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3、对需要进行技术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的车辆,要严格按照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标准和汽车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不得擅自降低标准和用其它车辆替代检测,对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车辆,坚决令其退出客运市场。

4、对不负责任,不能严格把关,造成不符合条件的车辆进入客运市场的,本着“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坚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春运办的职责范围

春运安全办公室本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宣传、监督的职责,严格落实国家和上级交通部门有关安全生产和运输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认真做好信息的统计和上传下达,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春运安全、畅通、有序地进行。

七、监督检查

春运期间,春运办的同志要深入春运第一线,制定并严格按照《春运安全检查细则》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帮助基层解决春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检查要做到有记录、有检查人和被检查人签字,检查结束资料要及时归档。对在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能解决的要当场解决,当场解决有困难的,要下发现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整改结束春运办要及时进行验收。

篇3

下面是包头日报社为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宣传报道要求,加强采编队伍建设的一些做法。

一、以马克思新闻观为指导,增强采编人员责任感使命感和业务技能

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夯实报纸立业之基,这是历代报业同仁共同努力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党报开展了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活动、“三项教育”学习、新闻观学习培训以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党报的发展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又通过高素质的采编队伍的辛勤工作使报业获得长足的进步。

根据党委宣传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区新闻战线开展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包头日报社积极组织、精心部署,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培训指导机构,并多次召开各种形式的相关会议,强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具体的培训制度,使广大采编人员在做好日常繁忙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能够切实将学习培训落在实处、切实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年的时间里,报社采编人员围绕学习培训的前两部分内容——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开展了认真扎实的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广大采编人员日常承担着繁重的新闻宣传报道任务,风雨晨昏,难有止停。尽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的补养还是使大家生发了诸多的感受。如在理论基础篇之哲学原理章节,讲到新闻工作要把握适度原则,即:要适宜、要适量、要适时、要合法。尤其是适量原则中讲到:“应当懂得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道理。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控制好报道的密度,做到详尽报道和提纲契领相结合。再如,以马克思新闻观为指导,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才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二、践行“走转改”,树立责任意识,踏踏实实写新闻

由于新闻工作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任何理论性的学习与培训最终要还原到实践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了解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鼓励和带动采编人员,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投身于田间地头、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基层一线,记录百姓寻常生活,反应群众的真情实感。同时在采访当中,通过深度报道、主题策划、舆论监督,提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从业操守,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近年来有关春运,成为记者关注的重点话题。记者相继采写了铁路、民航、交通、交警等相关部门确保春运畅通安全的报道。记者报道的覆盖面不可谓不广,但是我们又感觉欠缺些东西。施行实名制、网上购票后,农民工是否感到了方便?那些为春运忙碌的个体,他们会有怎样的心境?我们惯常的报道往往是宏观够大、微观不微,其实离开那些鲜活的个体感受,宏观的支撑注定力道不足。于是记者深入到购票现场,采写出《三个农民工的艰辛购票记》的新闻特写,这3个农民工一个是用电话订票;一个购票时忘带身份证,让家人通过传真发送身份证复印件时,又找不到收传真的地方;一个网上购票,找到网络时,又不会使用网络预订。这样感同身受(下转82页)的报道自然是让人印象深刻,感慨颇多。

三、学习工作相渗透,培育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采编队伍专业素质和道德操守如何,关乎着党报公信力与权威性的确立。多年来,包头日报社致力于倡导新闻观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总编辑率先垂范,编采部门主任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了所有编采人员。编采人员边学习、边摸索、边工作,将学习渗透于工作之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包头日报社采编部门的惯例。业务研讨、编采策划、考核打分,时时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

为紧跟全国党报发展步伐,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党报改革成果,以促进《包头日报》取得长足的进步,自2008年起,包头日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亲自带队,先后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考察学习。编采人员学习回来后,又将个人的收获与体会通过报告会等形式与大家分享,同时将一些先进的工作理念逐步融入到工作实践中。2012年,为紧跟国内党报发展趋势,包头日报社先后派出近20人次到北京、西安、广州、上海等地学习。一方面参加新闻机构组织的有关版面设计、新闻策划、网络新闻等学习培训,另一方面走进先进的新闻集团,如《广州日报》《京华日报》等报业集团现场观摩求教。这些走出去的代表回来后再传播给所有采编人员。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采编人员能够走出封闭办报的格局,接受更多新鲜的办报思维和理念,报社又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曾先后三次邀请南方报业集团视觉总监赵小星,为编采人员进行了版面设计创意与规范化操作专题培训。2012年2月,邀请原《华西都市报》主任、国际劳动组织管理人员李维,作《新闻工作人员如何对待工作的专题报告》,培训在报社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篇4

一、以节目为载体,反映百姓生活

节前,襄阳广播电视台频率频道纷纷推出贴近民生的特别节目,烘托节日气氛。记者主持人深入市民的文化活动和普通生活中,捕捉群众欢乐祥和过节的热闹场景,反映襄阳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面貌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新闻综合频道民生栏目《今日播报》推出“民俗说大年”特别节目,以“忙年”为主题,从兔年腊月二十三小年(襄阳当地民俗)一直播到龙年正月初七。节目为消息形式,每天播出一条,内容主要是报道从小年过后一直到初七每一天的民俗。记者走近最普通的市民和新闻人物,报道他们打年货、杀年猪、购买新年礼物等,反映人们在“忙年”过程中的忙碌和乐趣。该栏目还推出“新年心愿”特别节目,记者每天走近那些可亲可敬的普通人,用一笔小小的基金帮助他们完成新年心愿。与此同时,《今日播报》与襄阳火车站合作,对集体购买火车票的农民工开展帮忙购票活动。

春节前夕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不能回家过小年,老人独自在家中不免孤独寂寞。新闻综合频道《垄上行》栏目组特别策划了“幸福一家亲 垄上小年夜 ”活动,邀请部分空巢老人一起过小年,给他们带去四大惊喜,让老人感觉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当时襄州区双沟镇的萝卜出现严重滞销,农民损失惨重。为了帮农民兄弟尽快销售萝卜,减少损失,《垄上行》栏目组于春节前在樊城人民广场举办了萝卜义卖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热心市民的大力支持,仅一天就销售萝卜50多万斤,不仅受到了农民兄弟的欢迎,更为促进“城乡人民手拉手”搭建了一座桥梁。

新闻广播的记者从腊月二十九日开始,每天都到市客运中心站和襄阳火车站、襄阳机场等地,以记者走基层的形式,采访春运情况,通过电波为市民出行提供全方位的资讯参考。

这些节目、报道以百姓的视角、细腻的笔触、鲜活的镜头,因贴近百姓而具有亲和力,更因借助电波荧屏搭建起与受众之间的爱心桥梁,体现出媒体责任与人文情怀。

二、以体验式采访,写民生抒民意

春节期间,襄阳广播电视台各频率频道记者放弃与家人的团圆机会,上工地、到田间、进社区,把镜头对准普普通通的襄阳人,以体验式采访参与到“新春走基层”的系列报道中,记录节日期间奔忙在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劳动者的面庞和身影。

从龙年大年初一开始,《襄阳新闻》在“记者新春走基层”专栏每天播发记者体验式报道3条;《今日播报》推出“春节假期,坚守岗位”体验式报道。记者们走进各行各业、生产一线、服务窗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挖掘节日期间坚守岗位劳动者的动人场景。记者通过亲密的接触,用镜头再现他们最真实的工作状态,真切地向观众展现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展现基层干部群众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从兔年除夕开始,襄阳新闻广播在每天的《新闻早高峰》栏目中推出“新春记者走基层”特别节目,安排了6名记者轮流值班,走进身边普通市民,原汁原味地记录下他们过年的点点滴滴变化和心情,并先后播出了《廉租房里过新年》、《坚守岗位的公交司机》、《餐饮从业人员的新年》、《福利院老人孩子欢度春节》等稿件。这些稿件由记者本人录制,以增强节目的贴近性和可听性。

警察、公交司机、医务人员、三桥建设者……记者们记录下一个个为了公众利益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的劳动者。记者们不仅在体验式采访当中捕捉到朴实的群众语言、文风民意,还收获了满满的感动,真正得到了锻炼。同时,“新春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真正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亲切的面庞,朴素的语言,鲜活的感受,也让观众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三、以新媒体为平台,拓展报道形式

春节期间,襄阳新闻广播的官方微博始终荡漾着脉脉温情。网友们透过“随手拍回家”、“随手拍大年”等版块,秀出了自己抓拍到的、各种与春节有关的“表情”。火车站里,拖着行李的匆匆背影;风雪的街头,坚守岗位,民警指挥着交通的身影;家门口喜庆的“福”字;餐桌上摆上的佳肴……襄阳网友们将过年的喜悦心情,分享给每一位网络上的朋友。

篇5

在农民工返乡潮中,几乎所有媒体都参与了这场报道。媒体白热化的竞争要求摄影报道必须有策划的观念,策划可以提升媒体的独特性,提高报道的质量。越是选题重要、报道规模大的题材。越需要组合运用多种报道方式,因此,对报道方式的选择、组合和创造是新闻报道策划中值得重视的环节:而湖北日报摄影部正是依托两个名牌栏目《焦点》和《影像点评》从始至末关注这一事件的进程。用图片讲述农民工回乡的故事,引发了受众对这一事件的思考。

一、切入时间早,报道人性化

新闻摄影策划需要遵循选择具备扩展、发展因素报道题材的原则。春节前,我们的记者就深入到孝感的汉川,关注过去一些缺工重镇的近况。采用新老对比的方式,做了一期《焦点》,定位于《危机中有机遇》,选取了几位从沿海回乡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的瞬间,述说着危机可能也是机遇,对企业、对个人都是如此,危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有信心。反响很好。

春运的报道中。我们的镜头特别关注返乡的民工,拍摄了孝感派出专车接农民回乡过年等各行业为提前回乡农民工提供多方服务的典型瞬间,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湖北通山,地处山区。今年有一半以上在沿海打工的农民兄弟提前返乡,他们的春节如何过?他们的过年物质准备如何?我们摄影记者走进深山。看市场,走农家,与返乡民工交谈,拍摄了《寒冬里,乡村年味浓》的焦点专版,并写下《用信心融解冰雪》的解读,一幅幅具有乡村风味的照片。传递出返乡民工开心准备年货的热闹场景。

春节刚过,社会各界开始举办各种大型招聘会,我们跳出这传统的报道形式,在上班的第一次业务例会上,我们又即时策划一组影像点评的报道,我们及时选择了外出务工经济比重较大的咸宁市成安区,关注了一个回乡不久的农民工阮英志,派记者深入到他的家中,同他聊家常,听他们谈新年打算,出门是一片宽广的天。留在家乡也可大展鸿图,记者用图片体察到了新闻人物心情,图片无声地传达了暂时失去方向感的那种苦闷心情。这位农民工只是回乡农民工里的一员,但是他的心情具有普遍性,代表了返乡农民工群体里彷徨着的大多数人。

党报记者将镜头对准了这一群体,及时地反映出来群众内心的呼声,但并不渲染这种气氛,适当地把握分寸就需要局外人的冷静观察与发言了,图片编辑充当的就是这个发言人的角色。在2009年2月4日的报道中,图片将农民工的心情尽情地宣泄。在主持人语中,图片编辑直抒胸臆:别灰心,再来过!这一期《影像点评》将新闻人物疾苦和媒体责任紧密结合,起到了正面的舆论引导的作用。在随后一期的报道中,记者选取正面的回乡典型,以该人物回乡创业的成功来鼓舞广大返乡农民工,这是我们唤起返乡农民工精神动力的关键。也是我们策划成功的关键。

二、从小处着手,从深处挖掘

对一个新闻报道的策划而言。其目的就是发掘新闻的价值,并用独特的方式展示给受众。在具体的操作上,不是就图片而图片,不是就摄影而摄影,而是不仅为读者提供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以及相关背景,还要进一步提供丰富的报道。《焦点》栏目是以新闻图片加文字的报道和评论的方式做深度新闻。将图片与文字之长巧妙结合的图片新闻版,我们的策划就是立足在已有的风格之上,2009年2月12日的焦点栏目《面点师大比武》就是对新闻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对报道过程组织控制达到了所期望效果的范例。

策划人选取了有“面点之乡”美誉的监利县举行的一次面点师大赛作为切入点,从如此细小具体的事件着手,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小题材,因为其有着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的支撑,特别是在农民工返乡的大潮下,这样的小题材完全可以升华成一个大题材。

虽从小着手,却给了记者很大的发挥空间。视点不同、视觉不同、横竖比例不同的照片撑起了这个主题,两位记者拍出不同的照片,包括选手不亦乐乎地应战、观者里三层外三层的热闹场面、全景交代、特写捕捉等等,这些差异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技术层面的不同,却显示了两位记者对新闻事件本身不同的把握,丰富了这一主题。

完成图片采集并不意味着完成了对这一题材的报道,因为不结合新闻事件的背景,不洞悉社会现象的本源,摄影记者只是完成了这一事件的记录,没有准确、充分揭示事件的本质。面点师大比武这一事件。表面上看似乎是乡村正月里闹新春的一项活动,但放到时代大背景中,则具有扩大当地劳务品牌的影响力,鼓励回乡农民工培训技能再就业的深远意义。

在这个基础上,编排这组图片故事,不仅需要好的图片、生动的情节,还需要有充分时背景资料和总体把握。主题照片选择了比赛中专心致志的选手,不仅因为这张照片的现场感强,还因为它突出的是返乡潮中苦于再就业的主题人物――农民工,他们在比赛中比拼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给了待业农民工以信心和鼓励。这样的主题照片是给读者第一时间视觉信息传达,更多的信息和背景则需要图片编辑借助文字来说话。

三、体现品牌风格,展示立体信息

新闻虽然有前期策划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但并不是说创造性的活动就是多变无风格的,新闻策划下保持已有的报纸风格已成趋势。摄影最终是靠图片形象讲话的,在围绕农民工返乡这一题材的报道策划中,我们始终把影像质量放在首位。追求画面的视觉冲击,讲求画面的信息含量,保持我们《焦点》和《影像点评》品牌专栏的风格,《焦点》栏目的风格之一在于文字大气华美。记者手记或专家言论具有深度解读新闻事件的功能。在“相关链接”和“新闻解读”这两个板块中。编辑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经思考沟通之后提炼,出“期待更多劳务品牌”的主题,文字简介这一劳务品牌的历史和品牌的优势效应的显现。从而得出结论:技能比武大赛形式很好,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比武交流技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最终能凭着一技之长开创一番事业。

通过对返乡农民工为主题长达近三个月的摄影报道实践,使我们更加明确,新闻摄影报道策划还应尽可能地借助媒介力量,延长新闻的生命力,扩大新闻的内在含量。尽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立体化的策划形式。

篇6

终端推广首先要善造声势,必须采取多点出击的“机关枪战术”,广造声势,先声夺人,造出最高效率的声势,才有可能成为终端市场的“大腕”。

比如,人员直接上街,在目标群体集中的闹市区派单,什么横幅、海报、灯箱、吊旗、X展架,能用的全用上,店外边有声势,店里边有氛围,店门口站一溜导购,披授带,特专业的那种,顾客一进门儿,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一口地道的职业腔儿,倍有面子!

当然,这些常规套路做足功夫外,更重要的是要走在别人前面,以独有的方式抢夺眼球。

当别人还在简单地搭促销帐篷,你要开始搭桁架,做户外展台整体形象;当别人还在守株待兔时,你要把队伍拉出去;当别人把队伍拉出去时,你要不惜以调情的方式高调地把队伍拉出去。否则,你都不好意思跟顾客说你在搞活动。

比如,让负责游动派发试用装的促销MM穿无带裙,在裸露的肩背处写上“欢迎试用”,或像某市一家名叫“白马”的服装商场,租用清一色白色马匹披挂上阵,组成广告队走街串巷……这些都是让活动更能吸引眼球的有效办法。

又比如:隐形面膜的产品宣传册,封面外加透明塑胶膜,在封面人物的眼、唇对应处镂空,以直观表达隐形面膜透明、美观的产品特性,会比没有特色的普通宣传册更为印象深刻;再让促销小分队的MM们敷着面膜去派发,效果杠杠的。

你说这样的声势,你还担心顾客不关注?既然做活动,就要把水猛火烧到100度,宣传物料、终端包装、多点陈列、媒体造势必不可少,要做到软终端包装和硬终端包装相结合,高空媒体宣传和地面宣传配合。千万不要把好肉埋在碗底,要大力实施终端逼抢围,把热闹非凡的卖场气氛营造出来,才能提高人气与买气。

你别嫌烦,宣传还不能打折,你得研究顾客的从众心理,顾客都是哪儿热闹往哪凑。所以,我们做活动的口号就是:不求最低价,但求最轰动。

二造气势:学会“Hold住”

促销就象一场戏,造声势只是前戏,接下来更要有气势。如果说声势是形,气势就是神,形神兼备才能有所建树。

营造气势的关键在于独树一帜,形成反差,只有具备了亮点、High点以及差异点,整个活动才能hold得住。

网络推手操作之下的网络红人深谙此道。比如“凤姐”,以装疯卖傻、娱乐大众的方式而成功自我炒作,她通过极为平凡的自身条件与高不可攀的择偶标准、目空一切的满嘴大话形成强烈反差,制造轰动效应,找到了让广大网民HIGH起来的兴奋点,满足了普罗大众的优越感,再通过口碑传播,迅速放大知名度。

走钢丝才有人喝采,走平地就没人理睬。各个品牌都在做终端,终端的竞争日趋激烈,终端的运作费用高得惊人,终端的效应却在逐渐稀释,因此,终端活动必须不断追求创新,追求突破,才能气势磅礴、气势如虹。

营造气势不妨考虑以下两招:

1.深度策划,事件行销。

深度挖掘活动亮点,借以引起消费者关注,形成热点,从而制造新闻事件,达到众口争传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这样的活动,想不成功都难。

举例来说:

台湾必胜客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源,于2005年策划了一次名为“吃垮必胜客”的网络营销活动。他们在网上发帖《教你如何吃垮必胜客》,该帖除了对必胜客的自助水果沙拉“小小的一个碗就要收几十元”表示“不满”,更提供了沙拉的堆砌技巧和多盛沙拉“秘籍”,同时配有真实照片。随着帖子在网上热传,不计其数的网友前往必胜客一试身手,客流量一路飙升。以至于后来必胜客取消该招牌菜时,还引起了媒体的大量关注和报道。

奥康皮鞋某年五一在浙江省内搞促销:编号尾数为“51”的人民币可按面值翻倍使用。广告后,多地银行的存款被整万整万地提取,储户找出尾数为“51”的人民币,剩下的又重新存入银行。3天时间里,全省奥康专卖店销售额近2千万,顾客排长队来买鞋。虽然此活动后因工商部门认定违规而被叫停,但其促销效果和品牌影响力均已达到预期目标。

这些不同行业、不同方式的促销,其成功背后具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通过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内容策划,使活动显得另类、反常、出挑,加之巧妙地击中了消费者的兴奋点,于是令人前仆后继。所以,让你的策划本身成为新闻,成为话题,气势自然不造而生。

2.抓住社会热点,巧妙借势。

如果说制造新闻的事件行销是依靠对活动的深度策划带来的“人工降雨”,那么借势营销就相当于“借鸡生蛋”,往往搭社会热点或流行概念的便车,乘势而为传播品牌和产品,自然用力少而获益多,所以,“小投入,大回报”是借势营销备受青睐的主要原因。

举例来说。

去年初,美国大片《阿凡达》全球热映,张家界、黄山这两个国内知名旅游胜地立即借势拼抢阿凡达悬浮山原型的名头,引来媒体和公众广泛议论。张家界旅游区更趁势将乾坤柱景点更名为“哈利路亚山”,并乘热推出“阿凡达悬浮山神秘之旅”,进一步刺激公众的神经。

春运买票难,无疑已成为每年春节固定的社会热点和话题。雪花啤酒针对华南市场在2007年春节举行“勇闯天涯,情回故乡——雪花啤酒春节返乡车票赞助大行动”,以开盖有奖的方式进行,借势这一热点进行大型促销,并在东莞、深圳举办了隆重的颁奖晚会,成功地在啤酒淡季抢夺到一份可观的“春节大餐”。

以上两招,不管哪一招,都需要活动策划有不同寻常之处,因为非如此不足打动“审美疲劳”的消费者。

磅礴的气势来源于火爆氛围带来的高人气,而高人气又往往来自于创新形成的震撼力。思路决定出路,思维突破才能市场突围。但是要想突围,必然需要做出部分“牺牲”,比如别人走路时,你就得走走钢丝;你比别人希望“大胆创新”,你就要比别人多一些“豁出去”的精神。

三造优势:打造品牌

终端推广,除了有声势、有气势,还需要有优势、有强项,并争取使每一场促销活动都成为打造品牌的运动,这样才能形成品牌记忆,增强客户粘度。徒有声势、气势而缺乏优势,就成了装腔作势,只能产生烟火效应,片刻璀璨却瞬间即逝。

比如凤姐就有颇多长处:有追求成功的激情,善于制造话题,而最大的强项是,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和坚强。不仅有勇气迈出被嘲笑的第一步,还伤得起,任何场合都毫不怯场,不改雷人风范,心理强大到足以扛住各种骂,因为在她看来,“不管别人怎么说,在我心里,我是最美的人。”经年累月,她没有被骂退,反而不断炒作翻新。

再如,前文提及的白马商场租白马组成广告队进行宣传造势。白马做广告不仅是噱头,也是在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消费者在记住“白马广告队”这一特殊广告形式的同时,一定也能牢牢记住作为商场名的“白马”品牌,这就是巧妙地抓住了品牌名称的具象性,借题发挥使之形成独特记忆。

至于优势的打造,则可以是技术、产品,也可以是管理、服务、理念,总之能为我所用,为我所长即可。

笔者结识的一个美容院老板,在当地相当成功,她的成功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多次风雨洗礼行业洗牌依然屹立不倒,还把生意越做越大,分店越开越多。提及成功的诀窍,她是这么说的:炒股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不怕快刀斩肉,就怕钝刀割肉。因为钝刀割肉对损失变得不敏感。经商也是如此,我的经营理念就是,对顾客要温水煮青蛙,细水长流;狠斩一刀,绝对不如温柔十刀。

篇7

关键字: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蜕变双赢;线上线下;副刊不“副”

一、全媒体语境下,传统副刊报网互动蜕变双赢

3月底,文章姚笛恋“周一见”可谓是娱乐圈的大新闻。与此同时,“周一见”的话题却让纸媒陷入了被动与尴尬,这种尴尬的处境,缘于最先报料的纸媒,一头栽进自己挖的“坑”,起了个早,赶了个晚。事实证明,数字化网络时代新闻无独家,纸媒总是慢一步。

有人比喻说:一张报纸就像一座庭院,有正屋也有花园。议事发令在正屋,怡情悦性在花园。正屋就是报纸的新闻版,花园就是副刊。著名报人赵超构曾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关键在副刊。”[1] 但一个有电光声色的数字化时代,深刻改变着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群众需要和市场变化”推动着报纸副刊进入一个快速嬗变阶段。如今,传统副刊要么在逐渐远离它的本位,要么干脆从报纸上消失。怎样使“灵魂”驾驭“面孔”,又使“面孔”反映“灵魂”呢?那就要在加强副刊的新闻性的同时,在版面设置和内容选择上突出副刊本身固有的特点,在融入报纸整体目标利益的前提下,参与生活,引导生活,能在报摊上众多的厚报中抢走读者,让读者在翻开报纸的一瞬间产生强烈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个地方纸媒――《镇江日报》周刊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公众互动参与型的文艺创作和文化消费方式。它首先在副刊版面结构上,顺应数字化潮流,开设的“城事围观”栏目置身社会大众之中,在门户网络建立互动通道,然后策划运作版面选题内容,引导受众,固定一个圈子,稳定和扩大副刊的社会生活基础,与受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了良性的互动,不仅加强了报网合作、信息的二次开发、信息整合,也提高了副刊的知名度、网友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二、线上线下互动有了生活味,让副刊不“副”动起来

诚然,报纸副刊的新闻性与新闻版的新闻性是有区别的。每张报纸的副刊,不仅需要表现自己所在区域的百姓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与思考,还需要表现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报纸的副刊,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文化变迁的承载者,文化变迁的体现者。

《镇江日报》周刊网事城事版的主打栏目“城事围观”,以生活方式报道形式立足本地受众,关注城市里的人事物,关注城市里的生活,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和热点,结合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其题材的多样灵活而具有涵盖面广的特点。如关注春运、春节、办年货;春季萌动踏春赏花挖野菜品春茶、严寒酷暑下的人们生活、绿道、日益长高的城市、新增的城市路径;观中超球赛、龙舟赛、逛园博会、帐篷大会;关注环保、保护江豚、高温第一波、高考、低头族等等,一年下来,可以说,围观的内容基本囊括了文化、体育、科学、娱乐、生活、重大新闻、社会热点与时代精神等各个方面。

报纸是公众需要的产物,如同讲演家与政治家。要赢得公众,政治家与讲演家靠的是一种体贴大众、关怀平民的亲和力,一种充满向上活力、激情,让人产生美好希望的精神魅力和一种鲜明可爱的个性。因为,这“两力一性”,能时时散发出善美人性的迷人气息。要赢得读者,报纸也同样得依靠这“两力一性”。[2]“城事围观”与受众的线上线下互动就充分利用这“两力一性”。首先,栏目集思广益,文图并存,在预先设定一个选题的前提下,在论坛发起召集令,让全市的摄影爱好者同题进行拍摄PK,编辑再通过整理,用文学把新闻性与文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图文并茂的呈现给读者,创造了受众对副刊转型和突变化展开的联系与集体行动,让副刊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公布一个栏目群号把所有参加的人或准备参加的、关注本栏目的受众都稳定在一个独立公开的朋友圈。受众越来越走向“前台”,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读”文章的人,更是通过参与围观,不仅娱乐了身心,还让自己劳动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积极参与的热情,受众圈也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特别是遇上新闻性强,临时撤换选题的情况下,编辑召唤一下,马上就能得到反馈和互动,使副刊追赶新闻性的效率大大加强,副刊随时都可以动起来,有时一点也不逊于新闻版面。

三、合理利用新媒体,传统副刊也可以更新鲜

在网络时代,传统报纸也能够如鱼得水、大有作为。传统报纸可以通过借助网络的各种应用,如图片、视频、博客、播客(视频分享)、掘客、无线等拥有多媒体形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更多权威和独家的实用资讯来增加人气、增加点击率,实现优势互补,挽回被新媒体冲击的颓势。同样,报纸副刊的版面设置和内容选择也会有所选择和指向,在融入报纸整体目标利益的前提下,目的只有一个,抓住一切需要抓住的受众群体。[3]

篇8

创新从来都不是无本之木,究其根本,即是在合适的时间点上满足新的发展的需求。1992年的春天,小平南巡,中国进入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改革浪潮中,生活方式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大众主体意识觉醒,为广播创新提供了原动力。我当时所在的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群英荟萃、阵容强大,一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对所有老师们和前辈们的感激和敬仰。他们年富力强、意气风发,他们对社会人生有深刻的理解,对改革开放有敏锐的洞察,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应对和努力,开创了江西广播一番全新的气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广播电视罕见自己特色的分析式、评论式的深度报道,常见的评论、社论都是来自于党报和新华社。其实广播一直有从报纸沿袭而来的“评论”的优秀传统,编前话、编后话包括记者来信、杂谈等等都是带有明显评论色彩的体裁,但主要还是移植、沿袭报纸。九十年代之后尤其是1992年之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境界,“开辟广播电视评论,对重大问题敢于、善于发表意见”成为广播电视人对自己的要求。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于1993年在《全省联播》中开设周播的固定评论性栏目,农林口和工交口轮流负责出稿,就江西省经济体制改革中种种突出问题和典型事件展开深度分析和报道,成为了新闻精品的创作园地。我当时在农林口工作,负责农林口工作的顾建强两篇获得中国广播奖的作品――关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利益双通道》和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好雨要落农家田》,从选题、采访到写作,从深思、破题到谈体会,我耳濡目染、受益非浅。梁勇的《无链自行车的喜和忧》创作得就更早了,这篇新闻分析于1990年在《全省联播》中播出,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四年之后的1994年,黄晔明和梁勇的新闻分析《反暴利,在南昌为什么难以展开》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播评论,成为了江西省新闻宣传一面鲜亮的旗帜。

1994年,播出了十多年的《江西新闻》《全省联播》分别更名为《729早新闻》《729新闻联播》,改变的不仅仅只是名称,这是我们的大新闻节目第一次实现直播,是广播新闻改革提速的实践。广播要“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直播成为关键词,1995年11月16日,京九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主会场放在江西九江,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副总理邹家华来到九江。黄晔明策划、组织了这次重大报道,开启了江西广播的第一次同步多点现场直播报道,第一次打破正常节目开通了特别节目。当天上午,当时的两名主力记者周俊杰和曾令斌分别在九江和定南进行现场直播报道,第一时间直播传递重大新闻,发挥了广播与新闻事件同步、现场感强、感染力强的特点。

广播的特点与听众的需要,总是会在某个时候发生历史性的耦合,这种耦合来自于广播人不断地觉醒和创新。1996年1月1日,江西广播第一个新闻评论性节目《新闻广角》开播,逐渐形成了充分体现自身传播特点的评论文本体系,全方位实践广播新闻深度报道的理念。台领导、部领导对这个节目极为重视,它是江西广播新闻宣传积极履行新闻职责、有效开展舆论监督的第一个阵地,是江西广播新闻名栏目建设的第一个品牌,它的开办同样具有历史的必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迅速积压,社会政治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较之以往更为突显,公众诉求对大众传播具有相当高的期待,党和政府也需要媒体这样一块舆论监督阵地,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进步。“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监督。”基于这种认识,《新闻广角》成为了一个理想主义支配下的节目,成为一个记者群体的精神家园,这个群体的明显特征就是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厚重,听众给节目组送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锦旗。当时《新闻广角》节目组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是全台最年轻、最具活力的编辑记者队伍,1998年获省直“青年文明号”,1999年获全省“青年文明号”。他们自觉担负起“广播要有自己的响亮声音”的任务,五千多期节目精彩纷呈,《商城的回报》《昌九线上的较量》《“名牌”被摘的启示》《“双汇”冷鲜肉为何受阻南昌市场》《非法医药市场,能否最终取缔》《食品展销会何以成了“大杂烩”》等等稿件有力彰显了节目“伸张正义、探询真理”的宗旨,一组组系列述评如《’98抗洪启示录》《在共和国史册上》《日出井冈照千秋》等等,树立了节目的强势品牌,增强了广播的舆论影响力,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之作。

2001年,江西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信息交通频率、文艺音乐频率开播。2005年,健康老年频率、农村科教频率开播。2008年1月,新闻广播正式亮相,形成了一台六频率的格局,完成了以“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为重点的整体改革。2005年6月,我加入了江西交通广播的团队,面对一个全新的运作格局,我再次成为了广播新闻实践的新兵。

江西交通广播节目构架是“线性加单元”,新闻资讯线与特色单元节目实行“纵向贯通,横向连接”,重要新闻、即时信息全天24小时及时直播,常态节目和非常态节目有机融合,这种框架结构为新闻的展开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既符合即时收听的习惯,又具有契约收听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了现代广播的特色,贴近现代人的需要,是热爱新闻的广播记者的梦想舞台。

业内对广播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作用的再认识始于2008年,而对于交通广播来说,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一次次彰显着她独特的作用和力量。交通广播在日常宣传报道中,与各种交通事故、突发事件打交道,服务理念、新闻眼光和人文胸怀,成为她责任的诠释,在一次次重大突发事件中,交通广播勇做抗灾保畅通的新闻先锋。2005年11月26日,九江突发地震,江西交通广播的应急反应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九江发生5.7级地震,震区主干道交通安全畅通》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媒体创新应急报道机制结出的硕果,不仅有效进行灾情报道和交通疏导,并以专业传播营造了主流引导,积极主动发挥了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江西交通广播《支援灾区、共建家园》特别节目成为江西省唯一获国家广电总局表彰的广播作品。在2008年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江西交通广播连续二十三天播出特别节目《冰雪路上,温暖同行》,成为了全省抗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挥平台、全省救灾紧急措施的重要信息平台、全省交通信息的重要“集散中心”和鼓舞抗灾救灾士气的重要舞台,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抗灾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当还有人执着于“新闻”和“宣传”的区别、“新闻”和“信息”的区别时,江西交通广播牢牢把握新闻规律和广播规律,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强调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适应性、整体性和目的性,以开放的格局观照整体,创新了广播的主流传播。有关领导和专家评价说,江西交通广播改变了人们对广播的认识。

在一次新闻专业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新闻报道中失去了第一时间怎么办?”当今时代,信息传输技术日新月异,新闻传播的传受主体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尤其作为广播来说,必须抢占第一时间的制高点。我们以“第一时间和更大空间”为追求,打破了能打破的障碍,建立了能建立的网络,积极履行新闻职责。江西交通广播打造了全省第一个媒体交通信息采集网络、第一支路况信息员队伍、第一家路况信息对讲系统、第一条全天24小时交通服务热线,这诸多的“第一”不仅实现了专业服务,而且也实现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江西交通广播还和全国75家交通广播及相关会员单位一起共同打造了全国交通广播网,在抗震救灾、抗冰救灾等突发事件中,在春运报道、黄金周报道等常规性报道中实现了信息共享,实施了多次跨区域的联合直播报道。在时间和空间快速变换的现代大交通格局中,在现代交通信息大平台尚未完全建立的今天,交通广播首发新声,实现了信息的地域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组合,造就了广播的无限精彩。在这个广播加交通的舞台上,时间和空间一次次印证它们永恒的魅力。

有一次,南昌市交管局指挥中心一名负责人问我:“你们的路况信息怎么办得这么好?哪儿来的这么多信息?”我回答说:“我们广播界有句老话:人民广播人民办,人民广播为人民。我们依靠人民群众办广播。”这种回答听起来老得掉牙,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江西交通广播坚守“服务听众、服务社会、服务交通”的理念,诸多的优秀新闻作品都是在与听众的良好互动中完成的,在满足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的同时,他们的表达和参与,成为我们作品丰富的素材和思想源泉。

篇9

【关键词】企业 媒体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主要目的是沟通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联系,使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这里首先要做一个界定,在企业中,公共关系更多指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外部关系,而非组织与员工的内部关系,因为后者通常是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的。

公共关系传播有着多种途径和渠道,比如SMS,实体促销活动,节日宴请等,但基于庞大的人口数字,成本控制,以及传媒业相对最大范围的信息扩散能力等多方面考量,目前国内企业在进行公共关系的维系时,多数情况下还是利用媒体,因为企业只要遵循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的规律,便可以借助大众传播的传播力作用于社会。

传统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

新媒体尚未充分发展之前,企业公共关系维持的渠道已经比较充裕,报纸、广播、电视、印刷DM等都是可供选择的对象。以H酒店为例,这是一家融合了餐饮、住宿与休闲等诸方面的商务酒店,在合肥已有7年的运营时间,并在同行业中维持了较为高端的跨国企业品牌形象。酒店的公关部综合考虑了成本、媒体定位以及消费群体的分布等因素,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三大块各选择了1—2家媒体进行广告的投放,其中报纸2家(一家是合肥本地都市类报纸,另一家是国际性的综合报刊);广播1家(省内的交通广播);电视媒体1家(本市的电视栏目)。其内容主要是产品的宣传信息,单向度的强力说服色彩较重。

目前,很多企业仍然会选择传统媒体进行公关传播,辐射面广,受众群体多是企业考虑传统媒体最主要的原因。但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的劣势开始慢慢显现。成本是企业进行公共关系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传统媒体资源的相对有限不仅导致较大的使用成本,而且所购买的时间和空间也相对有限。那么,要最大程度上使用这有限的资源,企业只能选择传播最需要传播的信息——广告——以期达到销售商品的直接利益。

然而,公共关系更长远的目标应当是维持组织与公众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而非只是简单的销售商品。美国营销大师阿尔·里斯就曾说过,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品牌塑造。通过管理让公众了解企业,对企业产品、服务、经营观、价值观等产生认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才是公共关系维系的最大价值。因而,在传统媒体时代,建立在直接促进商品销售层面上的活动尚属浅层公关,关系的维系很难达到理想的层次。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传媒不断地变革,网络公关(PR on net)也由此衍生出来。很多学者将网络公关称为线上公关或e 公关,它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表达手段营造企业形象,为现代公共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策划思路和传播媒介。尤其是新近崛起的微博,更使得企业公关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网络公关的优势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互联网的优势。首先,它拥有更强的互动性,摒弃了传统媒体单向度的信息传递,网媒将自身的平台作用发挥出来,缩小了公众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公众可以更为便捷的对信息作出反馈,企业也可根据真实的反馈考虑接下来的传播。其次,新媒体公关传播受局限的程度大大降低。报纸可能受到版面的限制,广播、电视则受时间的限制,时空上相对自由的发挥使得网络公关活动更容易受关注。再者,网络公关传播形式多元,综合性强,宣传文字、广告图片结合视频制作能将信息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现给公众,视觉传播效果优于传统媒体。

还是以H酒店为例,该企业的公关部较早就捕捉到了网络公关的价值,与若干网络媒体签约,其中多数是在线分销商,如携程、到到、艺龙等,这些分销商的实质就是利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提供充分信息来拓宽销售渠道;除此之外,还有两家网媒(一家是合肥本土综合性门户网站,百度权重为6;另一家是合肥本土的BBS,百度权重为4),它们提供各种有关企业信息的最新资讯,如产品推荐、促销,公益活动策划,酒店专题类的报道等。

网络媒体给企业的公关已经带来了便利,而近年来微博的出现和风行更是为企业公共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对于微博公关来说,最重要的特性便是自主性的提高。低门槛的准入让每个组织都可以参入其中,这使得传播不再只是媒体单位的特权,信息的权更加平等,信息的内容也更为自由,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企业自身形象。

目前国内用户最多的新浪微博针对企业的公关需求增开了微博企业版(用户特征为蓝色加V),其模块的设置与专业的数据分析为企业自主地进行公关活动设置了便利的条件:焦点图、焦点视频、公告栏、地址栏、友情链接等区块的设置使得公众通过主页便可及时搜寻到企业最重要的信息;后台操作有数据中心的支持,此中心包括舆情监控、影响力分析、粉丝分析以及微博页面分析,用线性图表显示企业使用微博进行公关活动的效果。虽然这样的分析不免有程式化的嫌疑,但这些详细的数据分析毕竟是客观的、科学的,企业凭借此数据更容易寻找到契合公众关注的公关形式。

H酒店在新浪微博注册了实名的企业微博,并申请了认证。笔者对该企业所的4500条微博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产品宣传

这是微博中条数最多的,从餐饮到客房甚至是有奖转发,每一条都会针对商品进行详细的信息描述,运用生动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片渲染商品的优点,激发公众的消费欲望。

2、实体活动

利用微博宣传与酒店有关的活动,以内部员工活动和公益活动为主,如企业年会、员工知识竞赛、企业获奖,给五保户送温暖、光盘行动、地球一小时等。这类微博目的是为了塑造企业形象,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的实体活动更易博得公众对组织的亲切感。

3、社会关注

对时下的一些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发表简单评价。由于企业的特殊立场,这类微博多涉及的是社会事件,如高考、春运、神九发射等,以塑造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4、适度转发

在该企业微博中,转发的微博所占比例较少,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是他人对组织产品及形象的赞誉,二是和酒店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的相关活动情况。这类微博能加强企业与公众的互动,双向的交流更利于公共关系的维持。

微博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具有强大公关潜力可以挖掘,在企业危机公关时尤是如此。尽管微博增加了公共关系管理的难度——这种自媒体能使分众迅速聚集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也会让危机迅速爆发与传播——但是相应的,它也给予了企业一个平等的发声渠道,企业要利用好这个渠道,真诚的面对公众,同时也要对公众开展情感引导,塑造品牌形象。

结语

在这个新旧交互的时代里,各种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公共关系的范畴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继续保持对传统媒体的关注,同时也要增强新媒体意识,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不过纵使技术有更新换代、系统升级,媒介终归还是工具,本着真诚的态度建构企业与公众相互理解与信任氛围才是维持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①黎泽潮:《社区新闻报道指引》[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②周雅琴,《合肥市星级酒店公共关系管理现状与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10

③蒋小飞,《危机公关网络媒体策略探讨——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2012

④陆新蕾,《反思与开拓:2011年中国公共关系学研究回顾》[J].《新闻界》,2012(4)

⑤杨婧,《试析企业网络公关的成与败》[J].《新闻世界》,2012(4)

⑥陈先红,《微传播即公关》[J].《国际公关》,2011(3)

⑦李红燕,《新媒体在企业危机公关中的路径选择及运用策略》[J].《价值工程》,2012(27)

篇10

一、“本钱”在手心不慌

图片编辑的本钱就是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建立紧密、和谐联系。专业素质表现在,首先要会看图片。一是看图片反映的主题内容是否符合当前报道要求,不发与党的声音不一致、不符合社会公共道德、没有人文关怀、不尊重个人隐私的图片;二是看图片的新闻性、时效性是否强,一般情况下,新闻性、效性强的图片就应首先安排编发;三是看图片的画面是否有典型瞬间,有典型瞬间的新闻图片才有视觉冲击力。其次,加工新闻图片要适度、有技巧。一方面是根据画面表现主题和画面构成的需要,在忠实于原作反映的事实与情景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必要的剪裁加工。另一方面是对新闻图片进行有效的“组合”,增强图片报道的信息量和视觉效果。第三,要具备分辨真伪的能力和方法,发假新闻是最大的失误。要仔细观察,认真辨别,合成的图片,一般从光线、透视能看出些端倪,再查看图片属性,就更准确些。前段时间,一位通讯员发来一张开学活动的图片,非常生动,正准备大幅使用,却发现它的原始拍摄日期是5月份的,经联系也证实了根本不是开学时的活动,典型的假新闻。第四,编辑图片说明要有文采。图片文字说明不仅要对图片进行解说、补白,更要对新闻形象有所升华。这样编辑出来的图片才能更好的体现它的价值,提出的建议才有分量。

二、背靠大树好乘凉

作为图片编辑,工作中常常有人微言轻、力不从心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找棵 “大树”做靠山。

我们报社社长是一位超级摄影发烧友,技术方面没说的,严谨到了苛刻的程度。在做了10多年的领导,政治素质、新闻敏感更是高人一筹。笔者每天把本报记者和通讯员的图片稿下载好建档,然后向社长推荐。把关、定稿都是社长的事情。

有了这个“靠山”。当今的《阜阳日报》、《颍州晚报》才会出现图文并重的局面。新闻图片不再是报纸的配角,摄影记者因受到重视而士气倍增。日报每天的大幅图片、晚报一版的通栏图片,成了风格,成了标识。因所谓“必发”文字稿件太多而挤压图片、甚至不发图片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

有了这个“靠山”,最难的人情关把住了。铁面无私,看照片不看作者,以图片质量说话的选稿原则,使得选用的图片令人信服,大家无怨言,慢慢的形成了健康的风气,记者们拍的不太好的图片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更别说非要求见报了。

“靠山”虽好,压力也是巨大的。和社长一起看图片时,笔者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今天没有一版的照片呀”。图片受重视了,要求也高了,在内行人面前,是别想蒙混过关的。每当这时,笔者的心里都像灌了铅似的,总觉得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有负领导的希望与重托。同时也意味着今天又要熬夜了。赶紧与各位记者、通讯员联系,约稿,把窝在手里的图片赶紧发过来;上系统看看其它版是不是有可用的图片。经常搞到深夜才能完成当天的任务。

三、乐为他人做嫁衣

作者和编辑一直以来就是一对矛盾,摄影记者与图片编辑也是如此。作为编辑,不能认为记者图片的生杀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不尊重别人的劳动,记者不给你及时供稿,真正着急的还是编辑自己。

但是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以记者满意为准绳。因为如果一张图片是摄影记者非常辛苦拍来的,他就会把这种得来不易也带入对照片的评价中,结果就会失去客观的评判。图片用的位置、大小达不到预期,就会有怨言产生。而作为观者的图片编辑只会从最后的结果进行评价,不受照片产生过程的影响,会客观一些。但也应充分体会记者的艰辛,了解摄影记者拍摄照片的意图,了解新闻内涵,才能使图片得到更好的运用,才能使图片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摄影记者才能满意,才能更好的密切合作。

怎样做才能使记者满意图片的使用,心情愉快、积极主动的投入采访工作呢?

今年一月份,笔者在发稿平台上浏览《颍州晚报》版面时,发现A9版上有一幅两栏的图片《别烦,我就是拉你坐车》,感觉不错,赶忙调大图看,抓拍很生动,批评很善意。当即和晚报值班总编联系,把图调到一版,发通栏大图。报纸出来后,受到读者和网民的一致好评,最满意的当然还是记者,不仅有面子,稿费也高了好几倍;还有一次,记者在火车站拍了一组情侣出行的图片,但无论用哪一张,都觉得单薄。于是我选了3幅有代表性的组合到一起,并冠以《与爱同行》的标题,主题立刻凸显了出来,也增强了厚重感,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晚报一版通栏见报后,自然是一片赞扬声。记者自己都说,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同时,从记者的立场想问题,理解记者的辛苦。今年6月,一位记者到颍上采访麦收后种稻插秧的新闻,这种新闻不像单位的宣传照片,没有人热情接待,自己租车去的。为了找到一个好角度,记者下到水田里,相机贴着水面,拍出了视角新,冲击力强的好图片。辛苦不说,腿上还被蚂蝗叮了。所以笔者极力向社长建议要把这张图片用成晚报一版通栏图片。这样记者才觉得自己的辛苦值得,才能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其他的像烈日下呀、冰雪里呀,这些图片只要拍的好,都尽力争取发得好。

为了给记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从去年开始,报社要我们视觉艺术中心每周在日报编发一个《视点》图片版;在晚报编发一个《视觉新闻》图片版。从策划选题到编辑排版,工作量一下加大了许多,压力也很大,而笔者自己却没有任何收入的增加。但考虑到能提高记者的稿费收入,也乐得尽心去做了。这个版面的开设,受到上级领导和读者的赞赏,更是受到记者的欢迎。

当然,有时候也出现不如人愿的时候,但只要解释清楚,记者还是能理解的。今年2月份,一位记者拍了一组《小候鸟》返乡的图片。但是,当天的《阜阳日报》4版刚发了一组新华社的《春运中迁徙的“小候鸟”》。尽管我觉得本报记者拍的比这组还精彩,但也只能忍痛割爱了;还有一位记者拍的《8年前公交结情缘8年后公交作婚车》,无论是照片本身,还是新闻性,都是难得的好稿件。但当天晚报一版有半版广告,图片只发了三栏大小,实在可惜。

要使记者满意,就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这样做会辛苦许多,有时还会有自讨苦吃的感觉,但既然做了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那就要把嫁衣做得漂亮一些,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

四、相互理解多体谅

现在我经常会为图片的事情发愁。图片少了,愁没图可发,是最难办的。图片虽多,但无好的,愁一版。图片多,好的也多,还是愁,愁有些记者的辛苦可能会白费。

前两种情况,靠记者的努力来解决,后一种情况,就要靠和版面编辑搞好关系了。以我们的现状,图片编辑是不可能去指挥版面编辑的,图片用的大小,数量基本还是掌握在版面编辑手里。也不能事事都去找社长,那样不仅显得自己无能,还会搞僵与版面编辑的关系。

要搞好关系,就要理解版面编辑的苦衷。图片有时用的不好,并不是有意为难谁,版面编辑也经常会当不了版面的家。遇到领导及重大活动,广告等只能服从大局。另外,版面编辑有自己的编排理念,他们会根据稿件合理的布局当天的版面,图片一般也要服从这个整体。工作中我们要积极配合,对他们的需求有求必应,提供他们满意的配图。文字稿件紧张时,图片及时跟上,使他们从容一些。这样,等我们有要求时,他们才会最大限度的给予配合,才能达到多发图、发大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