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教育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教育教学设计

篇1

我曾经听了两节有百多位教师在场的新课改观摩课。一位教师授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听出焦点,有针对性的发表意见。教师让学生明确该如何听出对方争论的焦点后,展示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正反方辩论,并让一个学生听后说出双方争论的焦点,及评论正反方的发言。话题是这样的:①有个性的人易不易被别人接受。②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好不好?结果正反方的学生说不出多少道理,听评的学生也说得不好,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另外一节观摩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孔乙己》教学。授课教师让学生默读文本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对孔乙己有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知道?②概括孔乙己的个性。③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出孔乙己这个人。④能否运用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描绘你的父母、同学、老师。听了这两节观摩课,我的感慨颇多。

其中感慨最多的是教师的课前预设做得不够细致。所谓教学预设,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花大力气去备教材,备学生,教师再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合理的设 计出教学预案。尤其是备学生,这一点常被许多教师忽略。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学生的起点、学生的知识面等。试想,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时,如果把学生的水平高估了,那就会出现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茫然不知所措,一头雾水;如果把学生的水平低估了,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提的问题幼稚、无趣而没有思考问题的热情。第一节观摩课中,教师展示给学生讨论的话题显然是高估学生了。话题①有个性的人易不易被别人接受。学生对“个性”这个概念不清,也弄不懂怎样的人才算有个性。所以争论很难展开。话题②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好不好?学生课前没有查阅这方面的有关资料,没有多少道理好说,说出的道理也是肤浅而偏激的,课堂气氛就显得沉闷了。

所以,我们课前备学生时,要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只有正确全面地估计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而投入热情去探究。因此,我们在上课前都应该摸清学生的知识起点、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问题,那课堂教学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教学预设还要求教师备好教材,吃透教材,充分了解每个文本的教学要求,这是上好一节课的根本。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才能随机应变。第二节观摩课《孔乙己》,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孔乙己的语言、动作、外貌等并谈谈表现了孔乙己哪些性格特征,然后就转入训练,让学生用上这些表现手法写人。由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上起来就缺少了深度。特别是教师未能抓住孔乙己前后两次来酒店的外貌、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故教师只有对每个文本的要求理解透了,上的课才会有深度、广度。

篇2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提高高职学生们的英语知识积累以及应用水平,本次论文提出了高职英语课堂的任务型教学法,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实际的应用案例。

【关键词】

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法;设计案例

1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实例

本次论文以一堂课为例进行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实例阐述。本次例题的课文为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材的第五单元“Health Section”,重点围绕完成《如何健康饮食》这个主体作文,教师首先为学生们布置任务:任务一:Find some correct diet views;任务二:How to be in good shape;任务三:Tips to make us healthy;任务四:What does a patient need most。以上几个任务的布置都是为了让学生们锻炼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在教师设定的生活情境中更有语言感觉,掌握实用知识。

1.1任务一

任务一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求一些正确的饮食观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Tom 看医生的视频,让学生们在完成填空的过程中记录健康的饮食观点。首先我们来播放一个三分钟的“Lead in”环节,阐述Good health is our most valuable wealth,and eating holds body and soul together。然后,给学生们一段文章让学生们大声地朗读,并从中摘录重要的部分。

1.2任务二

在任务二中,学生们主要应该完成的就是对如何保持身体的健康信息的搜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出一条相应的原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朋友吃甜食变胖的短片来阐述“one should eat less rich desserts”。通过播放健身馆内各类俊男美女健身的场景来提醒学生们“All sports are good for keeping the body in good shape”让学生们能够在情境中掌握知识要点,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们锻炼身体的热情。整个对话过程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进行呈现,然后由学生们分角色扮演对话中出现的人物,对文章进行重现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们对于任务的完成更加熟练,一方面让学生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练习培养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1.3任务三

任务三是让学生们通过努力获得更多关于健康方面的见解。这个任务的完成教师可以继续利用听力教学的辅助学生们完成。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这是一个翻译任务,让学生们将自己听到的关于保持健康的建议先用中文记录下来,然后再给学生们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翻译。比如说听力的内容是“People shuld also eat more fresh vegetable ,fish,fruits as they are rich in nutritional elements and vitamin。”只要学生们能够翻译出多出水果和蔬菜对人类有益,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就可以了,这 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们对于听力的速记能力,以及联系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由于有任务在身,学生们在进行听力练习的过程中会更加专心,并且有目的性地吸取素材中的有效信息,能够实现高效的学习,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1.4任务四

第四个任务就更加具有针对性,主要问的就是病人需要什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教学活动,将班级的学生们分成四人一组,对课文进行复述,每一个小组围绕着“food、mood、sports、sleep、medicine”等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们可以利用文章中的观点,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阐述,互相分享关于病人最需要什么的见解。整个的讨论过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知道对于健康来说,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健康饮食习惯有哪些以及健康的食材都有什么。这不仅仅是对于学生们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这样的任务型教学过后,学生们完全可能在生活中有所运用,这就是任务型教学的根本目的。

1.5任务五

任务五是教师设定的一个特别环节,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对保持健康及合理饮食进行设定。比如说,学生们在校期间可以结合自己的作息时间制定一套健康饮食方案,或者是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活制定一套合理的运动计划,并且用英文制成表格,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运用能力,也为学生们今后的职业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 高职英语开展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以上是我们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选用了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展现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狗高职英语教学设计。高职院校作为具备一定特色的院校来说,其教育模式及方法应该同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教育背景以及将来从事的职业保持一致。高职教育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职业性,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们将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来全面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具备了更加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们的挑战欲望,而且,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入了各种案例,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和意义。全面提高了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3 结束语

本次论文结合的教学案例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关于健康问题的书面及口语表达。整个任务完成过程都是围绕着词汇的掌握及表达方式进行各类听力训练,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更为扎实地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实际练习机会,全面驱动了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实现了高职院校的有效教育。

【参考文献】

[1]贾薇.基于任务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浅谈[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113-114.

[2]于辉.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4,12:5.

[3]胡洋.论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36:348.

篇3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求知欲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创设情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吸引学

生,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

一、从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和经验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

任何有效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叶圣陶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可以接的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也就是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创设学习情境的基础。在不等式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a、b、m都是正数,且a

二、在学生亲手实践中营造学习情境

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过程与方法,知识技能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记忆才深刻,运用才自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讲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标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B、C,做下面的实验: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问:(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讨论探究很快就能发现当折痕AD与BD、CD垂直时,就有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即得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

三、利用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通过一则数学史趣闻来引

入课题: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卡克,发明国际象棋后,国王为了奖励他的功绩,向他许诺要什么给什么,全国金银财宝任他挑,但卡克却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在他发明的国际象棋的方格上放上粮食,第一格一粒,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国际象棋有64格,最后一格放263粒,国王听了,觉得轻而易举,但令手下人一算,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全国的粮食都不够,若铺在地面上可以把地球表面铺上三厘米厚的一层,这种惊奇的故事情境一下子像磁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驱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样算出需要这么多的粮食,这样就水到渠成为学生引入了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迫不及待地要求下愉快学习。还可以用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入:灰太狼想在森林里开一个公司,但苦于资金有限,于是准备去找喜羊羊投资,喜羊羊一口答应“行,从今天开始我连续30天往你的公司注入资金,第一天投资1万元,第二天投资2万元,第三天投资3万元,总之以后每天都比上一天多投资1万元,但作为回报,在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我1分钱,第二天返还我2分钱……即后一天返还的钱数为前一天的两倍,30天后我们两清。”灰太郎一听,两眼一转,心里越想越美……同学们,你们知道30天后灰太狼能否占到便宜?既应用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又引入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一举两得。

四、从将要学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中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简要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将问题的条件稍加变化就顺理成章地引出新问题,这样不但复习巩固了旧知识,而且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讲解向量的减法运算时,先复习相反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法则后,引入问题:同学们能否类比实数的减法运算求解向量的减法呢?学生类比数的减法运算得到■-■=■+(-■),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

学习的向量的加法法则作图并总结减法法则,这样既轻松自然地

学习了向量的减法运算又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向量的加法运算。

另外,数学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它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多联系相关学

科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也应有新的变化,教师应尽全力去创设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认知好奇心,转变学习态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创设问题情境一定要把握恰当的方法,要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要面对现实生活,问题情境的难度要适中,创设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事业规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而今天的学生十分关注所学知识对社会、个人就业和生活的影响。为此,教师有责任使学生明白课堂中介绍的知识或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争取其学习的主动性。高职高专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1 知识结构 ①掌握物流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理论;②了解物流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1.2 能力素质结构 ①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②具备物流活动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③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具备物流管理能力。由上可知,让学生所得、学以致用,是高职高专物流教学的根本要求。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采用灌注、填鸭式教学,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教好的教师。传统观念认为如果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碗水,那么自己必须储备有一缸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和解惑。但如今的形式来看,物流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更新,学生的兴趣多种多样且不断在发展变化,如果专业和教师不能够及时跟上发展的脚步,就无法真正完成教师的使命。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应该快步跟上,所以笔者认为,如今教师要想传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一条不断更新的河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笔者在自己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创新的使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用模拟案例的方式启发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一起掌握了利用综合因素评分法来解决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途径。

2 配送中心选址及综合因素评分法概述

配送中心是供应商和客户的桥梁纽带,在物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配送中心的选址将影响其长远的经济效益。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而作为连接物流网络上下游的配送中心也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是物流系统规划环节中关键的一环。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不仅直接关系到物流配送中心自身的运营成本和服务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同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属于物流系统的长期规划,一旦位置选择不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不是通过以后的加强和完善管理等其他措施可以弥补的。因此,在进行配送中心选址决策中通常要全面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这使得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一般都非常复杂,难以解决,通常需要将定性和定量技术结合起来以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综合因素评分法属于定量技术方法。它的实质是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或简称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法的特点表现为:①评价过程不是逐个指标顺次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同时完成的;②在综合评价过程中,一般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③评价结果不再是具有具体含义的统计指标,而是以分值表示参评单位“综合状况”的排序。

综合因素评分法的实施步骤是:①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②收集数据,并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据进行同度量处理。③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数,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④对经过处理后的指标在进行汇总计算出综合评价分值。⑤根据评价分值对参评单位进行排序,并由此得出结论。

3 基于兴趣教学的综合因素评分法确定配送中心选址的教学设计

3.1 设计案例 如果教师单纯以定量技术的角度去教授给学生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学生必然会感到索然无味,而学生一旦失去兴趣,那么教学质量也会随之下降。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抓住重点、简化问题,先以一个学生中间的热门话题――“某娱乐卫视的歌手总决赛谁会夺冠”吸引同学们注意,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模拟出了综合因素评分法的使用过程,即四位选手的评价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各自会占总评中比重如何,进而带领热情高涨的学生进行评分并最终得出结论。短短的十几分钟,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步骤已熟透于心。

为保证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笔者以一个学生熟悉的环境――学校所在地的县城为背景,设计出一个独立的配送中心选址的背景资料:①配送中心为独立配送中心;②主要供货客户为县城的所有零售超市;③假设每个配送中心的经济配送距离为2公里以内;④客户需求量与区域内超市数量和占地面积成正比;⑤里程可根据地图干道距离折算。

3.2 提出要求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作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决策者,相互之间展开竞赛。为方便同学们的沟通交流,笔者特意把同一宿舍和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分在一组。要求小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展开实地调查。

运用综合因素评分法来确定几个备选地点并最终完成选址任务,之后还要有理有据的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并在下次课的时候用PPT的方式来进行决策汇报。最终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评审团的评分下分出优劣,不但最终优胜者有象征性的奖励,其成绩也会被计入平时考核成绩单并同期末考试共同组成期末总评成绩。

很快,在笔者的建议下各个小组基本确定了五个被普遍认可的备选地址,分别是:荟萃路与北环交叉口附近、新世纪广场附近、尼桑路与西环交叉口、官渡大街与建设路交叉口、尼桑路路与建设路。

由于选址地点是大家熟悉的环境,同学们的兴趣被提升起来,大家踊跃的开始讨论应该确定哪些评价指标,以及各个指标应该在评价体系当中的权重。在这一环节中,笔者没有过多的参与,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各个小组。笔者观察了一下,大部分同学开始回忆上次课老师讲到的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还有同学开始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的专业知识。

3.3 实地调研 按照综合因素评分法的步骤,下一步是评分和汇总。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留出一天的时间,要求各个小组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对各个地点的辐射范围进行实地考察,以负责任的科学态度进行评分。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为保障教学质量也游走于各个备选地点之间,观察和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并且同各小组长保持实时电话联系,确保同学们的出行安全。

3.4 汇总分析 经过了半天时间的实地考察,各个小组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科学评分并排序,最终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3.5 授课总结和反馈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终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此方法在配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觉得这样的上课方式让自己感到充实,同时也感受到了物流管理科学性的一面。而笔者个人也发现了同学们的兴趣点和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的妙处,而学生们的实验报告也让笔者感动。很多同学手绘出了选址的地图,并且制作出了汇总分析的表格,实验报告丰富且具有说服力。之后通过笔者设计的课程问卷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80名学生中,有68人认为已经全面掌握了该知识和技能;有76明确表示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有72人表示这样的创新教学方法值得推广。这更加让笔者确信,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努力的教师。也更加坚定了笔者在今后创新使用教学方法和传授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决心。

篇5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平台;FileZilla;配置文件;批量创建用户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135-04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覆盖面较广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在课程中学习从网页的制作到完整网站的建立的系统的内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一般放在网页的制作这一阶段,忽略了网站、网站展示的后一阶段的过程,使得学生缺乏对创建网站的全面了解。我们通过FTP服务和Web服务的结合,建立了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平台,弥补了网站和网站展示环节的空缺,使得学生可以获得创建网站的完整体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开发相应的扩展程序,简化了为大量学生创建教学环境的工作,使得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平台的框架

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平台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网站和展示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完整的网站的过程,从而获得与实际接轨的实践能力。我们使用FileZilla服务器作为学生上传网站作品的FTP服务器。在FileZilla服务器上可以创建用户,并可以给用户分配主目录,设置访问权限。但是FileZilla本身不支持批量用户的创建。我们在FileZilla的基础上,分析了FileZilla的配置文件的格式以及各参数的语义,开发了批量生成FTP用户的扩展程序。它能够依据学生的学号,快速地在FileZilla中创建用户,并为每个用户在服务器上自动生成对应的根目录。我们还开发了自动生成学生网站作品展示界面的前端页面生成器程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完整的体验网站的过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平台的框架如图 1所示。

其中各部分的功能如下:

FileZilla FTP服务器:负责接受用户以FTP方式上传的网站内容。

Apache Web 服务器:负责把用户上传的网站内容以WWW的形式向外。

存储:负责存储用户上传的网站内容。FTP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共享相同的网站内容空间。

FileZilla扩展:负责批量地创建FTP用户

前端页面生成器:负责根据学生信息自动创建学生作品的展示页面。

2 FTP服务器平台的建立

2.1 FileZilla的配置信息

FileZilla服务器使用“FileZilla Server.xml”作为它的配置文件,其中记录了FileZilla的监听端口以及FileZilla的用户信息等内容。一个FileZilla用户的配置信息大致如下:

其中各行配置的含义如下:

1:用户user01的配置信息起始处

2:用户的密码

3:用户所属的组。同一组用户拥有组的相同的配置,从而减少配置的工作量。

4-6:限制来自某些IP地址的用户不能访问服务器。

7:用户的主目录,即用户登录后进入的目录。

8:用户读文件的权限。如果值为1,则拥有读文件的权限。

9:用户写文件的权限。如果值为1,则拥有写文件的权限。

10:用户删除文件的权限。如果值为1,则拥有删除文件的权限。

11:用户追加文件的权限。如果值为1,则拥有追加文件的权限。

12:用户创建文件夹的权限。如果值为1,则拥有创建文件夹的权限。

13:用户删除文件夹的权限。如果值为1,则拥有删除文件夹的权限。

14:用户列出文件夹的权限。如果值为1,则拥有列出文件夹的权限。

16:用户user01的配置信息结束处

通过对FileZilla配置信息的解读,为自动建立配置信息文件奠定了基础。

2.2 FileZilla扩展的开发

我们使用开发了FileZilla批量用户生成扩展工具。通过循环读取学生的学号,使用这一信息作为学生FileZilla服务器上的用户名。根据2.1节的配置信息的含义,自动为每个用户生成相应的配置信息。工具的使用界面如图2所示。

当点击“生成配置信息”后,通过如下的代码批量地生成所有用户的配置信息。

2.3 用户主目录的自动创建

根据学生的学号,我们开发了在服务器上自动创建学生在FileZilla服务器上的根目录的功能。

通过循环读取学生的学号,使用“puter.FileSystem”对象在服务器上创建以学生的学号为文件夹名称的学生在FileZilla服务器上的根目录。

2.4 配置信息的生效

关于所有学生的配置信息生成后,通过先把“FileZilla服务”停止,然后把自动生成的配置文件“FileZilla Server.xml”拷贝到FileZilla服务软件所在的文件夹,并重新启动“FileZilla服务”,批量创建的用户即可生效。

3 Web服务器平台的建立

当学生通过FTP客户端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FileZilla服务器并上传网站作品后,需要通过Web服务把各个学生上传的网站作品展示出来。我们把学生的主目录映射到Web服务器Apache的虚拟目录,并开发了自动生成展示界面的前端页面生成器程序。其中,为学生的每次上传的作品生成对应的通过Web服务器的链接。

4 结束语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该文借助FTP服务平台和Web服务平台以及相应的辅助扩展程序的开发,建立了面向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平台,弥补了通常教学环境中由于不具备实际的网站环境从而无法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网站建设过程讲解的缺陷,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与实际接轨的完整的网页设计制作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Bradley J C,Millspaugh A C.Visual 程序设计[M].李旭,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Randolph N.Visual Studio 2010高级编程[M].任鸿,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Powers L,Snell M.Visual Studio技术大全[M].刘彦博,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 FileZilla project[EB/OL].http://.

篇6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激发兴趣 分层教学 自主探究

选用VB作为程序设计语言,是因为它具有简单易学、灵活方便和易于扩充的特点,基本能反映当今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在高中阶段,学习程序设计毕竟不同于专业训练,因此,VB程序设计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下面就将我在教学中获得的一些心得介绍给大家。

一、结合有趣的小例子,激发学生兴趣

对高中学生而言,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零起点。如何才能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这门课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并没有马上讲解教材中的概念,而是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几个用VB开发的相关程序,让学生领悟到VB程序设计在今后专业岗位上的作用,通过案例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了解了学习VB的意义所在,就会迫切地想自己去尝试程序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几个小的程序让学生自由选择动手操作。例如,在已打开的窗体文件Form1.frm中,在适当的位置编写代码,当鼠标单击命令按钮“隐藏”或“显示”时,使标签上的文字“欢迎新沂市第三中学某某班的你”也相应的隐藏或显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这对教师来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有了良好的开始后,如何使学生一直保持这样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的实际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习题给学生讲解,如“猜数字”“百鸡百钱”“汉诺塔”“鸡兔同笼”等。让学生逐步认识到通过编程可以实现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际应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和兴趣。

二、联系学生的数学知识,进行算法与程序设计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利用学生的数学知识来讲解,比如讲到用解析法编写程序绘制“钻石”。我们分析这颗钻石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图形四周的点位于一个圆周上,点和点之间都有一条线段相连。因此,只要求绘制出各点的位置,绘制出各点间的线段,就可以绘制出这个图形了。我们利用数学知识,在圆周上平均取N个点,不难写出各点的坐标,从而写出算法,可以用两层循环语句写出程序,画出从每个点出发到其他各点的线段。

三、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拿着同样的内容、同样的题目给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授课,有些同学很快掌握了,也有一部分同学掌握不了。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以人为本,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程序设计中进行分层教学呢?首先,要确定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现状和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熟练水平。可通过课前考查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小组。第一组的学生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熟练的一组,第二组的学生则是属于操作水平很差的一部分,第三组的学生则有特殊兴趣爱好的一组。这样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任务。例如,我在讲到循环结构系列图形打印的时候,我就设置了不同的任务。第一个任务比较简单,6行6列的直角三角形,第二个任务是输出一个7行的菱形,而第三个任务则是输出下面这个图形:

1

222

33333

4444444

555555555

6666666

77777

888

9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三组的学生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时都统一要求,学。但是随后的任务教学我则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知识教学,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程序设计的能力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我们学生学习生活中应重点培养的能力,也是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否适应知识不断更新需要的基本能力。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机房、网络和课余四个空间,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欣赏自我价值。分组学习不仅提供了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例如,我在讲到“袖珍计算器”的时候,告诉学生只要往窗体中添加几个对象,简单地设置一下对象的属性,再编写几条相似的事件代码,就可以完成了。在学生面前我故意把这个程序的设计说得非常简单,很轻易就可以完成,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我把同桌学生分成一个小组,激励学生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把这个程序设计出来。学生明确任务,对照大屏幕,自己动手实践,碰到疑难问题,可以互相交流,尽量在组内自己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于某些小组某些细节组内无法解决的,可以参考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共同解决。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同学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改革旧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进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整体提高。

以上是我近几年来对算法程序设计的教学心得,新课程实施还存在着很大的探索空间,我想教师不应该只是教学者,更应该成为研究者和学习者,要加强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篇7

学情分析:当前社会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意识,但总体观念淡薄,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故需在行动上要进一步引导和落实。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意识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尤其要明确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升华思想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原则;教学难点: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合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重要性,特别是历史与社会教师要敢于并且善于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让乡土资源走进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来。这节课我把虹桥本土资源和教材很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了历史与社会课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社会课不再是脱离现实和抽象难懂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当地存在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现状讨论,对前面所学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知识进行梳理。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对本地存在的人口问题(对班级里面独生子女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同学有兄弟姐妹)资源问题(夏天经常缺水停电)环境问题(最新报纸报道:虹河变红新闻)等应该很惊奇又震惊,原来我们身边就存在这么多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啊。

设计意图:通过乡土资源的运用,能够克服教育中的抽象、空洞的弊端,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激发出对自己家乡强烈的责任感。

二、讲授新课: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主要是通过一幅漫画的描述,爷爷爸爸儿子三个人的传递,爷爷把一个完整的地球交给爸爸,爸爸把一个千疮百孔的像烂苹果芯的地球交给儿子。请学生描述漫画隐含的意思。得出结论:我们的父辈认为地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可以对它随心所欲,但是现在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观念,应该树立一种思想:我们的地球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过来的,他们还要发展的,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着想,引用鲁迅的名言来进一步说明问题。(鲁迅先生说:“挖出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使用数百年,但是数百年后呢?数百年后,我们当然是或上了天堂、或下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却是要生存的”)

预设学生行为:祖辈父辈孙辈的漫画学生应该能看懂,能有所触动。2、例举2009年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议和尼泊尔雪山内阁会议的例子来说明现状堪忧,进一步来说明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设计意图:用最新的相关图片和新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触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该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了。

3、三条基本原则的讲解,首先要求学生看书了解原则的内容,然后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落实。如漫画“等我们长大了再捞行吗?”违背了什么原则?青藏铁路在修建时设置动物通道,体现了什么原则?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违背了什么原则?《哥本哈根协议》由发达国家承担主要责任符合什么原则,要求全球共同合作解决体现了什么原则?

预设学生行为:持续性原则理解应该没问题,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有一部分学生会混淆。

设计意图:三条原则书本上的解释理论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解,深入浅出,学生应该能举一反三。

4、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解决PRED问题的方法,解决人口问题是实行计划生育,解决资源问题是节约、保护资源,解决环境问题是保护环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三、课堂小结:利用以下板书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英语语法 教学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语法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运用语言的基础,语法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授语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利用语法知识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语法更是连接词汇和篇章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对英语文章、日常对话有全面的理解。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法教学也值得深思。

一、职业学校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的总体文化水平略逊于普通高中学生。在英语方面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对英语学校兴趣欠缺,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能力不足。而且,职业学校学生由于住宿原因,无人管制督促,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职业学校学生由于没有高考压力,对英语学习尤其是最难理解的英语语法学习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英语能力越来越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利用合理有效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尽量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质量。

职业学校英语语法效果差,也不都是学生的责任。有些教师在语法课堂中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操练,不引导学生观察语言结构并归纳语法规律。表面上学生通过操练能较流畅地进行简单的表达,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在交际中仍不能准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还有些老师怕学生记不住语法知识,于是采用“先操练后讲解”的方法,在学生操练之后,老师直接讲解语法知识,单向灌输,学生被动记忆。表面上看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语法知识,但没有经过思考,被动获得的知识难以转化为语言能力,学生还是不会准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这些方法使得语法教学枯燥乏味,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为了学习语法而学习,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性地掌握所学语法知识。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英语尤其是语法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法掌握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两个设计

英语语法教学是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改变语法课堂沉闷无聊的气氛和语法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根据英语语法规则的特点,可以做以下两种创新设计。

1.利用情景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离不开语言情景,英语教师如果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合理设置情景,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语法的机会,一定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法的运用方法,在实际交际中准确而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景设置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唤起学习者行为的原动力,是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的具体体现。引发动机要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进而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它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首先,创设合理的情景自然导入,让学生在此情景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创设问题就是一种目标,提出一个问题就意味着提出了一个以解决该问题为内容的目标。因此,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目标,激发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虚拟语气时,我以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作为话题设置情景:“Yesterday was June 1st and it was Children’s Day.When you were young,I think it was the happiest time for you to spend this festival.On that day,you would have no classes all day and spend festival with your classmates.You could play games with your classmates.You could go to the park with your parents.You also could get a lot of presents from your relatives.But now you are grown-ups,you have no chance to have this festival.Now I want to ask you the questions.If you had the chance to have this festival,what would you do?If you were children again,what would you do?”按照此句型,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将学生的答案罗列到黑板上面。

S1:If I were a child again,I would help my parents to do housework because they are very busy and tired.

S2:If I had the chance to have the festival again,I would buy many gifts and then give them to every friend.

S3:If I were a child again,I would eat a lot of favorite things.

S4:...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各小组再面向全班谈论自己的看法。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与过去的事实相反,与将来事实相反的句型。在操练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发现了虚拟语气与陈述语气的区别。在有趣的模拟交际中,学生通过高密度、快节奏的操练,体会到和悟出虚拟条件句和真实条件句所表达的感情不同,实现的可能性也不一样,从而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

但是教师要认识到,情景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利用各种教学道具创造各种实际情景来讲授传统语法规则,而是要自身率先深入各种语言情景去实践检验语法规则,然后再向学生灌输具体情景中语法的具体使用。总之,语法教师必先浸于情景中实践规则而后方可创造情境讲授规则。

2.利用语境

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脱离语境的语法教学容易造成语言形式与意义分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特定的语境下得体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实施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只有结合语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境识别能力和驾驭语言准确或有效表达思想的能力,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意义,选择得体的语言单位表达意义,语法教学才能提升到较高的层面上。

例如,在教授连词and的时候,可以用一些例句作为语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表达的意思。我们知道and除了连接并列成分表示语义增补以外,在不同语言语境中还可以表示其他不同意义。比如:Tom is a singer and he is also a dancer.此句中and表示连接。My sister opened the door and went out.在这句中and表示顺序。He heard a cry for help and rushed out of the house.这句中and表示因果。Think this math problem again and you will work it out eventually.在此句中and表示结果。Jerry likes math and Jim likes Chinese.此句中and表示对比。

这样,我们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资源巧妙创设英语学习的真实语境进行教学。在这些语境中,学生体会到了语法规则的正确使用,并且能够轻松牢固地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因此通过语境学习英语语法,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手段

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为英语课堂教学开辟了新天地,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特点,它将枯燥的语法知识讲解转化为生动的生活情景,使课堂活动栩栩如生,让学生在逼真的生活空间中领悟英语语言的魅力和语法知识的内涵,因此利用多媒体可以为语法的教学提供具体的情景环境和语境环境,使枯燥、静态的语法知识变成有趣、立体和动态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授倒装句时,我利用一段生动的视频歌曲“The Eensy Weensy Spider”导入,其歌词是:The eensy weensy spider,went up the water spout.Down came the rain,and washed the spider out.Out came the sun,and dried up all the rain.And the eensy weensy spider,went up the spout again.看完之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倒装句“Down came the rain”和“Out came the sun”。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倒装句和其他句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在这两句中使用倒装句,等等。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初步了解了倒装句的含义,为深入学习其他几种倒装句奠定了基础。之后,再利用多媒体完整系统地把倒装句,包括完全倒装、部分倒装和前置呈现给学生,再附上几组例句和选择填空、翻译句子、判断正误等形式练习,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些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在这种特有的环境中借助多媒体练习重难点,反复运用重难点,从而让难点不难,重点名副其实地成为重点。

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花哨的图片、时间过长的视频影像、文字过多的篇章,否则学生会将注意力过多地关注于这些资料,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关注,影响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不能只追求“花”“快”“多”,而应该使学生能够接受,思维能够跟上,真正做到以大量信息丰富学生的头脑。教师要学会扬长避短,充分高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输出语言的前提。采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教授语法,可以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语法规律,运用语法规则,内化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幼美.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J].基础教育研究,2005.10.

[2]薄冰.高级英语语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何兆熊.语用、意义和语境(A)语境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篇9

关键词:构成设计;教学方法;项目教学

一、构成设计课程简述

(一)何为构成设计

构成设计严格来说是三门不同的学科,分别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研究造型在最基础原始、朴素的状态下如何给人形式美感,没有色彩只有形式排列,主要训练学生的构图能力、想象力、造型能力、创作能力、美的直觉能力等。色彩构成是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之上让作品增加色彩感染力。所谓“远看色彩近看花”,一个好的作品没有适合色彩是绝对不可以的。色彩给人的视觉冲击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色彩构成可让学生掌握色彩心理学,色彩搭配技巧,懂得适时运用色彩增加作品魅力、吸引力。立体构成是研究三维立体空间下的造型基础,包括空间、材质、构图、排列、色彩等综合运用。三门学科锻炼的目标及方向不同,授课形式及讲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严谨的递进关系,同时又相辅相成互补不足,想要达到教学目标,缺一不可。

(二)职业教育环境下《构成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构成设计课程在专业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潜力的开发,基础审美的确立,形式美感绘制手法及方法的练习。构成设计是专业大课不可缺少的前期铺垫。但是职业教育强调动手实践、企业合作,更加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校时间短,学时有限。若按照正常教学方法授课,想要完成三大构成教学目标,学时需在120以上。职业教育基础课都面临大幅度删减,构成设计虽然因为重要性被保留下来,学时却只有60左右,缩减了一半的学时,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只有探索出一条新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二、构成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点与缺点

构成设计传统教学方法整体是平面构成,完成后开始色彩构成,然后再到立体构成。先开发思维,然后知识讲授,举例说明,布置作业,开始实践,期间辅导作业,逐步精进,然后作业讲评,如此过程反复循环,大量练习。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学过程严谨,知识点全面、清楚,通过大量作业实践逐步达到训练目的,踏实,持久。缺点是:整个教学过程耗时较长,学时保证不了的情况下很难完成知识的全面性讲授,灌输式教育使学生缺乏主动思维,学生参与感弱,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缺乏主动兴趣,课堂气氛沉闷,课业繁重,容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

三、构成设计新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明确构成设计的教学目标:通过三大构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形式美法则基本知识、色彩心理学知识、色彩搭配技巧、制作肌理基础手法、立体造型知识等,具备造型基础设计能力、点线面抽象设计构图能力,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色彩表现能力,空间控制能力,材质选择运用能力,美的直觉力。教学目标明确以后,要重新整理教学思路,理清各知识点、具备能力之间的关系。

(二)拆分教学模块,打乱教学顺序,整理新的教学思路

把原有的教学模块拆分包括:点线面构成、集团化构成、正负形构成、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发射与结集构成、空间构成、色彩联想构成、色彩冷暖构成,采集重构、马赛克构成、解构重构、肌理构成、立体构成。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抛开具体知识点,组合成全新的项目教学。

(三)变化教学方法,创新上课形式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则由“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下面,我以一个项目为例阐述教学方法及形式。项目:点线面构成从抽象到二维再到三维的设计变化。整个项目里,我们要引导学生完成从平面构成到立体构成的全过程尝试及体验。基础过程是这样:教师提问点线面相关问题—留时间让学生想象点线面—绘制草稿—学生整理思路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问题并带出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点线面—学生初探点线面构成,将草稿尝试不同形式的排列,并感受其变化—教师讲评草稿,并交流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解决学生困惑,带出形式美法则知识点—让学生继续运用新的知识点解决草稿形式美的问题—启发学生让画面产生视觉或触觉变化—交流学生在变化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解决学生困惑,带出肌理知识点—让学生运用新的知识点解决草稿形式变化及细节处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色彩增加画面感染力—教师讲评草稿,并交流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色彩问题—解决学生困惑,带出色彩构成知识点—让学生运用新的知识点解决草稿色彩搭配问题—教师逐一辅导草稿,并指示绘画正稿—在正稿绘画中强调做工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根据二维的作业制作立体空间—讲评作业,连贯知识点,总结问题,项目完成。这样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20学时左右。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动脑联想。学生则回答问题,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在整体项目中就能快乐地完成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由此可见,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分开教学的传统方法及模式,使得三门学科融为一体,融会贯通,并在项目的逐渐推进中逐步加深专业知识引导及灌输,节约了学时,保证了教学质量。这样可使学生顺利完成从未知、探索、发现、实践、创作、掌握、灵活运用的全过程。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循环练习,效果更佳。其他项目亦是如此过程。

总之,构成设计本身是基础设计课,不同于普通基础课,如素描、色彩等只是侧重绘画基本技法的训练,不需要太多的自主思维,主要是以写生的形式练习具象思维;也不同于专业设计大课,直接运用计算机软操作完成,知识点明确,学生目的性更强,并可以清楚看到课程对以后就业的帮助,学习兴趣会比较高。构成作为基础设计课相较于其他课程,我个人认为比较难懂,学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去适应、理解。这既考验学生的手绘基本功,又需要学生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眼里基础设计课代表着枯燥无味,所以我的重点在于解决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只要感兴趣,就能调动积极性。思想上认真、积极了,再开发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难了,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授课效果。目前在课程改革上初见成效,我会继续努力尝试更好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张霞“.构成设计”教学的新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162-164.

篇10

【关键词】机械设计;高职教育;教学资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076―03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1]。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教育机械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多门课程的知识,是这些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和运用。目前,机械设计教学方法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见参考文献[3-9]。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分开来讲,忽视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学生学完后难以将所学知识融合起来应用于机械设计。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是重视应用性教学,强调知识的运用,降低理论的深度,对于公式、公理等推导、证明的理解、认知不重要。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在不影响知识理解连贯性的前提下可以减略,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实用的结论,以解决实际设计问题[10]。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知识融合的机械设计教学法。以应用为目的,本着优化、适用、适度的原则,将工程力学、常用机构、通用机械等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并开发了相应的教学资源,运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教学目标

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总目标出发,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的原则,提出了基于知识融合的机械设计教学法。传统的教学目标只是针对某一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联系。不同的老师担任不同的课程,学生可能在学习某一门课程时掌握得很好,但是在机械设计真正的应用时,会感觉很迷茫,不知从哪里入手,所学的知识不能得以应用。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机械设计的过程,所学的知识没有融合在一块,各自是孤立的。

机械产品的设计一般要经过产品的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等环节。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应掌握一般机械产品设计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对机械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应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过程。基于知识融合的机械设计教学法打破传统的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界限。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的知识相互融合,使力学的内容渗透到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但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和工程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对机械设计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超越各门课程之间界限,随时能够灵活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具备一般通用机械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工程概念,对机械产品具有整体的概念和正确的设计思想,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二 基于知识融合的机械设计教学法

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取舍课堂教学内容,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课程应遵循以下的原则:精选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进行详解与指点,避免烦琐公式的推导和易于自学的内容占用过多的学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工程应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注重机械学科发展,将机械学科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让学生了解机械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3]。

以机械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突出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将这一思想贯穿课程始终。从整体设计思想出发,精简烦琐的公式推导及过时的工程方法,删减各门课程重复交叉的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多年来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变化不大,课程内容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少衔接,存在内容交叉和重复的问题。如齿轮传动设计,历来是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的重点内容,由两门课程分别讲授,不但部分内容重复,且从设计的思维过程来看,有些内容本来是紧密联系的,却被两门课程所分割。基于知识融合的机械设计教学法打破传统的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界限,将这些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如图1所示。

常用机构及其传动设计一般包括工作原理、运动设计、承载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四个方面的内容,将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进行融合。首先学习工程实际中常用机构和机械的有关力学方面的必要知识。包括力学模型的概念,对力学模型的受力分析方法,力、力矩、力偶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平面一般力系平衡问题的解法。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和应力分析、强度计算,减速器轴的弯扭组合变形分析及强度计算等。在讲授力学方面的知识时,将一些机械设计中的常用的机构融汇进来,对后面的机构学习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将力学知识应用到机械设计中。再接着学习机械中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工作能力设计、结构设计、组合设计以及标准零部件的选用等。在讲授具体机构及零部件设计计算时,针对具体机械的工况与技术要求,进行力学性能的强度校核。又可以回顾以前所学的力学知识,真正做到知识的前后呼应,融会贯通。与目前的基于项目的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原来的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课程是分开的,工程力学以受力分析为主,机械原理是以机构的分析为主,机械设计是以零件的强度分析和绘制图纸为主。各自独立的课程配置使学生学习起来难以真正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相互之间的应用就更无从谈起。而机械产品的设计正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相互之间应用起来更是融为一体,难以分割。

三 教学资源的开发

根据基于知识融合的机械设计教学法,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图2所示。教材包括物体受力分析基础、常用机构、联接、传动件及传动装置、支承零部件五部分。物体受力分析基础对物体所受力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常用机构介绍了机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其他常见机构;联接主要介绍了联接件的变形、螺纹连接、轴毂联接、轴间连接和弹性联接;传动件及传动装置对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带传动和链传动等传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及设计计算进行阐述;支承零部件介绍了常用的支承零部件轴和轴承。

多媒体教学因其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可重复性、针对性、图文并茂等优点,为课堂教学打开了一幅别开生面的画卷,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对机械传动有较强的感官认识,懂得各种机构运动的原理和动作的顺序,而这些单凭黑板上讲解是掌握不了的,必须通过实物演示或实验操作才能获得。以螺栓联接的结构和受力分析为例。如图3所示为螺栓联接的结构和受力分析,包含了预紧前、预紧和受载三个状态。上面有正常加载、超常加载、加载和卸载四个按钮,当点击其中的任一按钮时,在右边力的坐标系中可以显示力的变化情况,同时受载状态结构图中也可模拟结构实际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即为点击超常加载按钮的模拟情况,不但在力的坐标系中显示了此时力的大小,而且可以在螺栓联接的结构中呈现出结构的实际变化情况。其图文声像并茂等优势能将教学中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出生动的表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活跃气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 结论

机械设计课程有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这是由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内容决定的。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知识融合的机械设计教学法,以应用为目的,本着优化、适用、适度的原则,将多科目基础课程内容融合。完善整个机械设计过程所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加基本设计方法和实践性内容。着力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和广阔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君爱.浅谈高职《机械设计》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 2009, (32):188-188.

[2] 张军,刘笑羽,孙树廷.面向21世纪“机械设计”的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10):168-169.

[3] 于晓红,王小群,邱丽芳.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J].中国大学教学,2008,(7):34-36.

[4] 高英敏, 刘庆华, 路建彩.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0(14):13-15.

[5] 刘江.机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科学咨询,2010,(1): 126-126.

[6] 蒋学华, 韩虎. 机械设计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4):89-91.

[7] 汤迎红,孙晓,吴吉平.《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211-213.

[8] 于士军.《机械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市场,2009, (26): 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