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范文

时间:2023-04-09 16:2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战

篇1

对此,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也作过相关的论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说不用交战,就可以令敌军屈服。在孙武看来,与出动兵卒、使用武力相比,兵不血刃、不战而胜,才是最上乘的作战方法。

心理战,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战术。心理战,或者又叫攻心术,是指运用智谋,从心理、情感、意志上施加影响,从而瓦解敌方的斗志,或鼓舞己方的士气,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从一些历史典籍、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见识到心理战的作用。知道吗,一向以“勇猛、鲁莽”著称的张飞,也懂得运用心理战。让我们一起看看张飞是如何“大闹长坂桥”的吧!

张飞哪里肯听,引二十余骑,至长坂桥。见桥东有一带树木,飞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飞却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 ――摘自《三国演义》

张飞身边只有二十余人,如何能抵挡后面的千万追兵?正面厮杀的话,无疑会全军覆没。张飞的举措,是一种“诡诈心理战”,给追兵传递错误的信息,误导他们的判断。果然,在后面领兵追赶的文聘上当了,见到树林中扬起尘土,以为有伏兵,便不敢近前。然而,随后追来的曹操可没那么好骗,接下来,张飞又是怎么做的呢?

(张飞)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摘自《三国演义》

面对大批的追兵,张飞毫不露怯,依旧气势凛然,令对方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做法,是一种“威慑心理战”。结果,曹军果然被独当一面的张飞吓退。

篇2

说实话CS打到了这个年头,战术什么的估计大家没见过也都听过了,要想再在战术上耍些什么花样出来也确实辛苦,但是有点往往为大家所忽略的就是心理战。川军做战向来在小细节上多下功夫,这场比赛的hacker体现得尤为明显,kingz果然是老油条饼子,把SP的心理猜得很透。

上半场hacker先作为匪徒方进攻,开局很普通,也就是1―3―1,但是稳住阵脚之后,hacker开始了他们的战略进攻,zy那点很关键,他的usp把小道打算探头的CT点得很难堪,又不敢全身而出点射,观察起来大为不便,为kingz的佯攻做好了铺垫。而kingz猜到SP必然是集中防守中路,B区的人不会轻易进来硬守,于是他大胆的冲入了B区,在小道的侦察失效的情况下让防守的CT判断失误,以为hacker主攻的是B区,此时小道的CT无奈只有强行冲出,试图支援B区,可是BB等人却已经摸到了小道的近点,虽然枪法彪悍的SP还是直接把zy打掉,但是BB的2个glock的headshot为hacker的进攻主力打开了胜利之门(图1)。可惜forever过于恋战,不幸被打掉,而致命的是C4也掉到了CT基地,剩下的BB和乌乌也相当无奈,最后本来很成功的一个手枪局就这样丢掉了(图2)。

这个手枪局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2点,一是zy限制了小道的观察,让主力能够轻松的摸到近点,其次就是kingz的大胆突进,让当时没有太多情报的CT一时间一头雾水,而且此时是决赛的第一场的第一局,SP自然谨慎对待,但是还是判断错误了CT的动向,最后让hacker在牺牲掉zy和kingz两人之后,还算相当轻松就冲上了小道。以kingz一人就冒险的完成了佯攻战术,虽然大胆,但是确实在脑力较量上胜了一筹。

下半场hacker的CT手枪局意图也很明显,两人冲小道闪出点中坡之敌,而两人乘机从A门摸出迂回袭击敌人侧翼,本来也是吃透了中坡激战,肯定能把匪徒注意力吸引过来,而此时A门防守空虚,大可一冲而破,可是他们小看了SP的枪法,小道冲出两人瞬间就被击杀了,而此时A门的人还没出来,待他们探头的时候,SP中坡的战斗已经解决,回头就轻松的瓦解掉了这次迂回。可以说hacker的思路还是很正确,可是就差一个时机或者是配合上的失误而已,时机把握得当,恐怕中坡上必然满是匪徒尸体。

非常规的胜利

虽然说SP侥幸的拿了上半场的手枪局,可是好运气确实不在他们这一边,第2局中hacker居然glock慢打B区一举反盘,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SP在对付glock的敌人的时候却没有展现他们凶悍的枪法,让kingz成为了这次反盘的明星(图3) (图4)。

这次美国之行,让hacker收获很多,尤其是心态上越发成熟,而且节奏打起来也是有板有眼,反盘之后hacker的稳健打法让SP根本没太多的反抗的余地,无论是前期压制还是偷人,或者是重兵突破,分头包抄,都是相当的到位,可以说是把SP制约得很死,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虽然身负一身好本领,却无奈没有发挥的空间。这段时间里forever的发挥总算没有第一局的卤莽,处处秒杀,似乎要证明自己的枪法并不比SP的队员弱,而他的包抄中门也相当到位,当防守B区的CT相当的难堪(图5)。

比赛随着hacker的深入控制而到了6:1,SP的队员肯定有些郁闷,感觉有力气使不出来,不过在第8局里Z#的超级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真正的实力,面对小道来敌和中门包抄的forever,从中门支援过来到T字路口的Z#硬是一个都没有放过,先是冷静的点掉了刚从小道攻上的zy,然后又把信心满满打算用手中deagle解决战斗的kingz,然后BB企图打个出奇不备,结果也落了个headshot的下场,而刚从中门包出的forever虽然有了一个完美的击杀,但是面对手热得发烫的Z#还是没太多的办法,Z#就在段时间之内漂亮的完成了一个1 v 4(图6),让SP扳回了一分。可是hacker丝毫不给机会,再次把SP的经济重创,经历了ECO之后,SP开始决定打得主动一点、非常规一点,正是这个战术转变,也改变了他们场上不利的局面。

这个转变开始起作用实际上还是在第12局,Z#在A门附近拿下一个frag之后大胆的摸出,刚好看到了hacker正准备转移打中门的尾巴,可惜他还是慢了一拍,没有能在hacker进攻前再有所收获,不过他的主动让SP很清楚的意识到了hacker的企图,虽然hacker把A区的防守队员都击杀了,但是他们仍然进攻了B区,正好陷入了SP的陷阱,可能hacker怎么也没想到Z#旱就跟在他们的后面把他们的意图看得清清楚楚,当virus连杀两人完成任务的时候,Z#也及时从B洞杀到,完成了最后的击杀(图7)。这局的成功得利于z#的主动起到了很好的侦察作用,而第13局里richie则是更加主动的从中门直接冲了上去,打了hacker一个措手不及,连拿4个frag(图8),极大的鼓舞了SP的士气。虽然hacker拿下了最后一分,但是SP灵活的改变还是让他们场面上不是很落后。

想必看了WSVG中hacker与attax的dust2之战的玩家们应该有印象,hacker正是被attax的CT主动打法击败,面对开局跑位很固定的hacker,attax很少给hacker顺利进入进攻位置的机会,往往是强行压入B洞先清掉一人,或者是卡住A门然后事机包抄。这个才是真正的摸住了hacker的命门,走位呆板而分散,看来hacker之后必须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如果SP从第一个长枪局就开始主动打法,恐怕笑到最后的还是SP吧。

篇3

有三种疼痛尤其值得重视:一种是持续性疼痛,这意味着有一个疾病的疼痛点存在;一种是严重疼痛,这可能意味着急性炎症;第三种是抑郁性疼痛,这种疼痛会加深患者本身疼痛的感觉。

很多外国专家都在验证“心病还需心药医”的中国老话。在新近的一些疼痛治疗中,转移注意力和培养愉悦情绪逐渐成为治疗疼痛的法宝。美国一项研究证明,只要进食,就能短暂止痛。研究人员用电灯泡烤热小白鼠的笼底,观察它们在吃朱古力碎(含砂糖)、喝糖精水(不含砂糖)与清水时的区别。没有吃东西时,小白鼠很觉到烫热,会反复举起一只爪子;一旦遇到食物时,小白鼠举起爪子的频率会慢下来。这就证明,吃东西时,痛感会减弱。当然,不是所有食品都可以止痛,当研究人员把难吃的奎宁水递给小白鼠时,它们举爪的频率就和没吃东西时一样。可见,“吃可以止痛”应该变成“只有美食才能止痛”。这也是红糖水和巧克力成为痛经女性最爱的原因。

和美食一样可以降低疼痛感的,还有钱和笑。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与中国中山大学的研究者曾让志愿者玩过一个数纸和数钱的游戏。受试者需要先把手指放入温水,再放入热水(热水水温会引发疼痛,但不会造成皮肤损伤),数钱的人对水烫的疼痛感更低。英国广播公司的科学纪录片曾现场试验,结论完全一样。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的心理学家在临床中也发现,大笑时人的痛感会减弱。

最有趣的减轻疼痛方式是意大利研究者的一项实验。在一个健康人先后看自己的手、截肢者的手和义肢时,研究者用激光造成痛点。结果发现,健康人看自己的手时最不容易感觉到痛,看截肢者的手时最容易感觉到痛。由此可见,对疼痛的感知,也受周围环境和心理暗示的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验证了疼痛自我疗法有科学道理:放松肌肉、呼吸变慢时,交感神经活动量变小,焦虑情绪减轻,最终疼痛得到缓减。

在临床中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越是教育程度高的人,对疼痛的忍耐程度越小,原因是他们知道疼痛就意味着疾病,因此一感觉疼痛就会紧张,而紧张和焦虑又加剧了疼痛的感觉。

篇4

一是消极厌学心理。有一部分同学,高三上学期还斗志昂扬,如今每天面对如山的试卷,固定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觉得厌倦疲乏了;有一部分同学,总觉得自己很努力,可在成绩上却收效甚微,内心感到挫败、落寞。

二是贪多求快心理。因为时间紧,复习任务重,不少同学对基础性的“短平快”试题不屑一顾,喜欢做难题、偏题,做题重量不重质;也有不少同学对很多知识一知半解,表面看似懂了,实际没有掌握。

三是浮躁焦虑心理。有一部分同学在压力之下容易变得六神无主、心浮气躁,觉得这也不懂,那也不会;看着这一科目的内容,又想着另外的科目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他们常常什么都想做,可是又没办法静下心来认真做下去。

四是盲目攀比心理。有一部分同学渴望进步,总是与身边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较劲,迫切想要超过他们。他们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他们看到别人复习什么,自己也跟着复习什么;看到别人攻克难题,他们也跟着攻克难题,全然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最终考试成绩一出来,他们一看自己的成绩还没有起色,就立马偃旗息鼓了。

五是习惯幻想心理。有些同学整天忧心忡忡:高考那么重要,万一考砸了怎么办?万一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该如何是好?经常产生各式各样的幻想,想象出各种不好场景,这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思想压力,造成了较重的精神包袱。

克服不良心理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必胜信心的过程。

在距离高考还剩下100天的日子里,同学们应对自己、对考试重新进行梳理和审视。同学们应该对自身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自己哪些科目、哪些板块、哪些知识点是掌握得较好的,哪些部分是需要加强的,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复习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篇5

当孩子坐在书桌前心神不定,爱走神,产生倦怠情绪时,可做一个“加速作业时间,提高紧迫感和注意力”的训练:看着表,规定孩子在45分钟内高质量地完成一小时的复习内容。

要做到快而不出错,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紧迫感和注意力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

抵制各种诱惑

让孩子想想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一发现距离,就能萌生危机感,逼得孩子隔绝一切干扰的诱惑。要是孩子感到自己实在“坐不住”时,可大声地说几遍:“现在我要下决心干手头的事”“我要集中精力干这件事”“什么事情也挡不住我”。别忘了常常告诉孩子:要梦想成真,谁都不可能不付出“成本”和某些“牺牲”。

每日自我检查

有个迷恋上网的孩子,每天都非得到网上去“聊天”。妈妈好说歹说都不能收回他的心。其实他的心里也不好受,因为他的成绩越来越差,但他不知道怎样摆脱诱惑。结果,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考前心理训练活动中,“每日自我检查表”让他摆脱了“上网”诱惑。

检查的内容可根据需要改变的行为来设定,每天临睡时让孩子自我评分:自己觉得做到了,给自己一颗星;没有做到,就给自己一个叉。每周累计并与上周对比。再根据检查结果,即由“星”“叉”的增减给自己鼓励或惩罚。

改变行为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有个别差异)。

先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设定行为目标,从第1~7天,刻意地去做,可能会不舒服,但一定要坚持。到第8~14天时,虽然孩子日渐自然,仍需时刻提醒孩子。到了第15~21天时,孩子就会有了不经意、自然而然的感觉……好,祝贺您孩子!他已经形成习惯,完成了改变自己的一个目标。

不过要注意的是:根据人的个别差异,训练的天数可有增减;此外,一旦孩子出现“不可能、太难了、不行、做不到”等消极的念头,你就要让孩子想一想:是要成功还是要失败?不改变,就意味着失败;要成功,就别无选择,立即改变!因为决定命运的还是他自己。

篇6

“人瘦,穿什么都百搭;人胖,穿什么都白搭”——网络上疯传着关于减肥的励志段子,服装店新上柜的漂亮衣服也都是均码的小号,这一切都令我们不由得在美食与肥胖之间纠结:美丽不常在,减肥要赶快!

当然,减肥需要科学的方法,除了节食、运动等我们经常提到的以外,“心理减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什么是“心理减肥”呢?这要从诱发肥胖的原因之一——“吃”说起。

“吃”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医学上把单纯性肥胖分为两种类型: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前者是指由于婴幼儿期营养过剩引起体内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所致的肥胖;后者则指的是成年人因为多食或运动量减少引起的肥胖。这两者都与“吃”有直接性的关系。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肥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胖于幼儿,在大人们的眼里是健康,“胖娃娃”往往能引来人们的啧啧称赞。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人们便想方设法为其增加营养,并且一般是从孕妇刚一妊娠就开始了。但是殊不知,成人肥胖,往往是孩提时代甚至是更早的阶段就埋下的隐患。

有研究证明,胎儿在母体内从第30周起到出生一周岁,脂肪细胞有一个极为活跃的生长期,称为“敏感期”。在这个时期,若营养过度就会引起脂肪细胞分裂加快,细胞数目增多且增大。正常人的脂肪细胞大约有250~280亿个,而肥胖时可增加到635~905亿个,比正常人的脂肪细胞数多3倍。这些增多的脂肪细胞数目是永久性的,称为增生性肥胖,这就大大增加了成年后肥胖的可能性。

据统计,10~13岁的超重儿童长大到31岁时,有88%的女性和86%的男性仍然超重;而10~13岁的正常体重儿童长到31岁时,只有42%的女性和18%的男性属于超重。

获得性肥胖往往是在成年以后因为营养过度才引发肥胖,一般认为,这种肥胖人群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并不增加,仅仅表现为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采用饮食减肥疗法可以有效控制。

既然“吃”是胖的重要原因,减肥瘦身的要求又是如此之强烈,那么为什么非“吃”不可呢,管住自己的嘴为什么就那么难?这不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为什么节食解禁后吃的更多

人体维持正常的功能运转需要能量,而能量来源于食物,但是如果摄入的食物过多,人体吸收了过多的能量,就难免形成肥胖。那么,节食不就可以减肥了吗?尝试过减肥瘦身的亲们都知道,这真的是“说说容易”。

且不说节食本身的种种痛苦了,就算是意志坚定地坚持一段时间,取得辉煌战果以后,面对体重秤令人满意的指针读数,面对穿衣镜里至少对得起基本审美观的窈窕倩影,窃喜之后,多吃的毛病便不觉蠢蠢欲动,其结果就是不幸的事情随之发生,不仅多日的辛苦努力很可能付之东流,更悲催的甚至会反弹超过节食前的体重标准。这也正是节食减肥极难成功的原因。

节食的困难,直接体现了人类“只要有机会就吃”的文化遗传。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这是人类祖先在艰苦时代生活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古代人谋食不容易,一旦获得食物,就会尽量地填饱肚皮,以储存能量,防备随时会出现的饥饿阶段。所以吃甚至多吃对我们人类来讲可以说是一种本能,而节食则是一种勉强的、理性的、违反本意的自我限制。这种限制是维持在意识层面的,需要理智来维持。在潜意识层面下的食欲则时时不忘冲破限制,获得饱餐的满足。

对于节食减肥者而言,体重得到控制之后,纯理性的自我限制能力便很容易降低,潜意识中的“有机会就吃”的文化倾向便会占据上风。这也就是节食减肥一旦获得一点儿成效后,便会不由得给自己解禁,并且一旦解禁后反而吃得比以前更多的原因。

食欲与情绪因素的关系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食欲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但有一个反常的现象我们似乎不太好理解:一般人是情绪好的时候胃口也好,焦虑时会食欲降低,食量减少;但是肥胖者焦虑时食欲食量反而会大增。

对此反常现象,心理学家有两种解释。

首先,可能是父母在育婴期间,为婴儿养成了不良习惯所致。婴儿哭闹会有多种原因,饥饿只是其中一种,有经验的父母可以通过宝宝的哭声和表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有些父母缺乏育婴知识和经验,宝宝一哭一闹就以为是饿了,便开始喂奶。长此已久,不但会因营养过剩造成孩子体质性肥胖,而且使婴儿无法学会对饥饿和难过的辨别,延续到成人期的表现就是焦虑时食欲食量反而大增。悲催的是,事实往往就如现在网上流传甚广的那句心情签名所说——“本想一口一口吃掉忧愁,却不想一口一口吃成了肉球。”

还有一种解释是:焦虑时爱吃是心理紧张的不良反应。咀嚼的动作可以降低面部肌肉的紧张度,使人间接地感到情绪的紧张也随之降低,于是,当感到紧张或者焦虑时,便以吃东西的方式来应对。

情绪好时用美食来犒赏自己,情绪不好要用美食来安慰,如此讲来,胖自然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专家开出“心理减肥”妙方

分析了肥胖的成因和节食减肥之所以困难的原因,就可以针对上述分析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要对自己的减肥有一个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期望值。

期望值过高是减肥过程中常出现的现象。我们减肥一般遵循“调整食谱、限量进食、适当运动”的原则,应该知道的是,在正确的节食和运动减肥后,体重也只能相对减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合理的减肥就是根据自己的体质、年龄、骨架大小、健康状况等具体条件,制定出合理的目标,当达到这个目标后,就要有意识地维持。

假如我们制定出的减肥目标过于苛求,不但会因难度太大生理上难以承受,而且还会给心理上造成太大的压力,会认为减肥失败了,从而降低坚持下去的信心,甚至选择放弃。

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同样,由胖子一下子变瘦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何况从医学角度看,骤然减重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害的,所以,给自己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

为避免期望值过高而失望,可以制定一些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当付出努力之后,就会为取得的小小成绩而欣喜,并且增添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美国一所大学曾组织54名女性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要求她们在9个月的时间内节制饮食,并进行锻炼。实验开始之前,实验者问她们是否相信自己在这段时间内会减轻体重,其中28名女性表示相信自己能做到,其余26名则表示困难。实验结束时,那些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人比那些缺乏自信的人多减掉了30%的体重。

积极心理暗示会带给人们积极的刺激,使我们能乐观地坚持单调乏味的运动锻炼,忍受节食带来的痛苦,从而取得良好的减肥效果。而诸如“我太懒了,不愿锻炼”或者“我缺乏自制力,没法执行饮食控制计划”等等此类消极的自我暗示,会打击将减肥继续下去的自信心,导致最终放弃减肥计划。

第三,要树立对自己的责任心。

这里所谓的“责任心”,其实就是减肥过程中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力。饮食不仅是生理层面的需要,更是社会生活和情感生活的一部分,何况节食也好,运动也罢,都是对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的一种改变,确实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家人、朋友可以给我们支持和鼓励,理疗师、减肥训练人员也可

以给我们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但这些归根结底都属于外力,仅靠外力来限制约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一旦外在的监督力量减弱了,就会恢复到放任的状态。自己必须为自己的健康和体态负责,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为自己找借口。

还有,要注意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

篇7

关键词:以静制动;平稳过渡;安内;攘外

相信绝大多数班主任都不喜欢、不愿意中途接班,这就好比画画,给你的是一张白纸,可以任你创作,自由发挥,但倘若给你的是一张别人用过的画纸,那就需要动番脑筋,巧妙构思,精心创作,才可能完成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不言而喻,谁都愿意用白纸绘画。

常言道:先入为主。且不说前后两任班主任在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水平上的高下,就情感上来说,学生们已经和前任班主任建立了一定的情感基础甚至有的还很深厚。从个人感受上来讲,学生们已经适应了前任班主任的工作习惯、管理方式及行为处事,对新班主任自然会有不习惯、不适应,有的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新班主任的工作制造了困扰,增添了压力,带来了阻力。

当学校从全局工作的角度出发,需要你中途接班时,这就意味着你拿到的是一张别人用过的画纸,那么摆在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放弃,要么开始。我想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二条路,因为愿意当逃兵的毕竟是少数。接受了任务,新班主任走马上任,第一件要做的刻不容缓的事,就是要让学生尽快习惯、适应新班主任,并消除抵触情绪。这显然不属于班主任常规工作的范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理问题还需心理方子治。针对这个问题,结合自己中途接班的工作经验,研究整理出了以下两条较为有效的心理战术:

一、以静制动,平稳过渡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初来乍到,即使从前任班主任或科任老师那儿获知了班级的一些信息,但那毕竟是别人的感受,自己还并不认识和了解每一个学生。中途接班,新班主任对整个班级而言是陌生的,不熟悉的,而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却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了较长一段时间,彼此并不陌生,非常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制定新的班规班纪,任命新的班干部,提出新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是打乱了已经适应的班级学习习惯和氛围,会感觉不适应,进而会将这种不适应变成对新班主任的怨言,造成与新班主任的对立,不利于班级与新班主任的融合;对新班主任而言,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提出诸多要求和新规,根本无法保证能否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同时还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在接班之初,应尽可能保持班级原有的学习生活习惯,不要有太多变化,维持班级的稳定。但同时,新班主任不能闲着,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尽快地熟悉、了解每一位学生,摸清班级各个方面的情况,为接下来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二、安内也需攘外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说:“如果在你的班主任工作中忽略了家长这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得知要换班主任,可能家长会比学生更担心,更焦虑,更不适应。这时,家长的思想工作若做好了,便可以和班主任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班主任,但若家长的思想工作没做好,事必其反,反而会导致学生情绪上的不稳定,对学习也会造成影响。所以新班主任接班,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得到家长的配合,也就尤为重要。可以采取“将多化少,将少化了”的策略:知道要换班主任,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心里都是忐忑的,因此在开学之初需召开一次家长会,并且定要邀请学校领导出席,目的当然是借校领导之言来帮自己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家长们认识新班主任,然后新班主任再向家长们介绍一些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班主任的方法且一并将自己的计划和要求告知家长。通过家长会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加之校领导的配合,是可以消除大部分家长心里的疑虑的,这就是“将多化少”。但难免会有个别家长对前任班主任太过信赖,始终不愿接纳新班主任,这时就要善于利用学生去做家长的工作:一方面可借学生之口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已经适应并接纳了新班主任,使其放心;另一方面可从为孩子着想的角度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这岂不是对自己的孩子不利。这样便能“将少化了”了。

篇8

[关键词]信息化 军事财力 保障机制 主动保障

研究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运行机制对战时军事财力保障的顺利进行,对保障战争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运行机制,必须首先分析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障的基本特点及其基本要求。

一、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障的基本特点

1.持续时间短

与过去常规条件下的战争不同,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由于大量新式武器装备的投入运用,战争的隐蔽性和突发性大大增强,战争破坏力大,战斗进程十分迅速,达到目标快。因此,战争持续的时间往往比较短。如阿富汗战争美国及其盟国部队只花了不到60天的时间就打垮了组织,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爆发,到同年5月2日布什总统宣布战争结束,只花了40多天,实际作战时间仅21天。

2.日消耗量大

由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要在短时间内达成目的,大量使用融合了信息技术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使得战争消耗惊人。这就必然使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财力消耗量巨大,即日财力消耗量是以往常规条件下无法比拟的。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军费消耗以每天1.77亿美元、每小时740万美元、每分钟12.282万美元的速度增长,开战的头26天就耗资近800亿美元。

3.不可控因素多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其具体的战争形式和进程都具有不可预测性。战争双方可能广泛采取心理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等作战形式,使得战场的时空限制大大减弱,增加了对战争中各种因素的预测难度。那么在相应的军事财力保障活动中,难以预料和不可预先控制的因素就比以往常规条件下要多得多。

二、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障的基本要求

根据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障的特点,要保障好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时军事财力保障必须满足高效、灵活和精确的基本要求。

1.高效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时军事财力保障持续时间短,日消耗量大,要完成保障任务必须达到高效的基本要求。高效,是指效能高的,效率高的。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要达到高效的基本要求,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反应速度快,二是完成任务效果好。二者缺一不可。反应速度不快,称不上高效,反应速度虽快,但完成任务效果不好也称不上高效。

2.灵活

由于作战形式多样,战场节奏变化快,战场界限模糊,后勤生存的威胁大,使得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障活动中,难以预料和不可控的因素非常多,再加上保障关系复杂,这就要求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要达到“灵活”的基本要求,否则无法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灵活,是指善于随机应变的,敏捷的。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要达到灵活的要求,从整体上来看,就是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要能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做出及时的反应,从保障体系内部来看,就是各保障单元行动要灵活,能快速调动。

3.精确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节奏快、消耗大、作战力量多,那么保障实力变动频繁、需求量大、保障对象多、保障内容杂等问题就摆在了战时军事财力保障的面前。要解决这些问题,战时军事财力保障必须要达到“精确”的要求,否则就会像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战后仍有大量物资堆积在码头,而战争过程中却出现物资短缺现象。所谓的精确,是指非常准确的。具体来说就是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要达到适时、适地、适量的要求。

三、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运行机制的选择

与以往常规条件相比,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障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战时军事财力保障就必须要满足这些基本特点并达到与之相适应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样的运行机制能达到高效、灵活、精确的基本要求呢?笔者认为达到这些要求的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运行机制应该是一个“以需求为驱动,主动式保障”的机制。即军事财力由保障主体流向保障对象的动力来源是“需求”,而不是下级的“申请”,并且这个流动过程是主动发生的。

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运行机制的内涵之一是“以需求为驱动”。需求是指有效的作战需求,是作战力量最及时最前方的准确需求,并且得到前方相关指挥员确认。这是该运行机制的核心,战时军事财力保障系统各个要素都围绕它运转。战时军事财力保障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其构成要素因考察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考查其运行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构成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运行机制的组织有联勤财务保障系统和部队财务保障系统;二是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运行的过程有筹措、计划、分配、供应、支出、核算和清理。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的战时军事财力保障活动中,军事财力一部分由联勤财务系统流向部队财务系统,最后用于作战开支,军事财力的大部分由联勤财务系统直接进行相关支付,形成相应的物资和劳务用于保障作战。在这些过程中包含了军事财力的筹措、计划、分配、供应、支出、核算和清理等环节。以需求为驱动,就是战时军事财力是根据有效的作战需求而流动的。即作战力量将具体的作战经费需求适时反馈给联勤财务系统,联勤财务系统经过统筹安排,再具体实施供应(支出)和核算,战后进行清理。只有以需求为驱动,需要什么保障什么、需要多少保障多少、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保障、需求变动保障随之变动,才能做到灵活、精确、高效的保障。

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军事财力保障运行机制的内涵之二是“主动式保障”。如果说“以需求为驱动”解决了机制的“动力”问题,那么“主动式保障”就是其运动的方法。主动式保障,是指财务保障系统在得到新的有效作战需求信息后立即采取行动,以最快的速度保障到位。主动式保障需要有一个独立、联合的财务保障系统,能够采集到所有作战力量的需求信息,能够对军事财力进行统筹安排,能够对军事财力保障力量进行统一调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高效、灵活、精确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足坛,备战工作已经被强调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备战工作不到位,直接后果就可能是悔之莫及的失败。0K!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比赛之前,看看那些或算是“正规”和或算是“另类”的备战方式。

常规备战

1、体能训练

虽然现代足球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但最基本的体能却是任何球队都不敢懈怠的方面,毕竟,再华丽的技术也要充沛的体能做保证。尤其是英超的曼联、切尔西等强队,每个赛季除了要进行38场高强度的联赛外,还要参加冠军联赛、足总杯、联赛杯等多项赛事,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保证,球队必然会被赛程拖垮。所以,赛前的体能训练是这些球队的必修课。综观世界足坛,常规的体能训练方式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跑步、进健身房、理疗等等,不过也有特立独行者,比如闻名遐迩的米兰实验室,AC米兰过去几个赛季能取得优秀的战绩,与该实验室制定的特殊体能训练方式密不可分。

案例1

莫里尼奥的足球哲学

葡萄牙人莫里尼奥在英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用自己的足球哲学和训练方式,将切尔西改造成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球队。莫里尼奥的足球哲学中有很浓重的防守味道,这注定葡萄牙人会对球队的体能训练倾注更多的关心。莫里尼奥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使得他经常会越俎代庖干起体能教练的工作,莫里尼奥的体能训练计划并没有特殊之处,但他会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体能训练方式。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莫里尼奥狠抓体能训练,切尔西断然不会在密集严酷的多线战场左右逢源,同样,如果没有莫里尼奥狠抓体能训练,兰帕德也不可能在2005/2006赛季创下英超的连续出场纪录。

案例2

传奇米兰实验室

米兰实验室是由AC米兰全力建造的高科技研究中心,它为AC米兰在国内和国外取得好成绩立下过汗马功劳。米兰实验室主要负责对球员心理和生理的管理,在生理管理方面,体能训练又成为重中之重,比如加图索能成为意甲赛场上有名的“跑不死”,米兰实验室功不可没。米兰实验室总是在研究各种新式体能训练、康复和理疗方法,专家们就曾为2006年夏天新加盟的古尔库夫制定了有趣的体能训练方式在30米长的沙地里沿直线往返跑;而后在长方形沙地中左右折线跳跃前进,每跳五趟休息一分钟。前一项练股二头肌力量,后一项练关节和肌肉弹性。这样的独特训练方式也让古尔库夫进步神速。

2、战术研究

如果说体能训练是最基本的备战方式,那么战术研究则是最重要的备战方式。面对不同的对手,研究其战术打法、阵型配置非常重要,只有对敌人的战术了然于胸,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安排,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现代足球中,研究对手战术最常见的方法是观看比赛录像,很多主教练赛前甚至会组织队员一起观看对手的录像,并通过各个位置的详细讲解和安排,让队员清楚自己在场上该如何跑位、该如何防守和进攻。观看比赛录像进行战术研究,这在我们国内联赛中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当然,备战除了研究对手也要研究自己,这也暗合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术思想。

案例1

佩克曼的1000张DVD

1000张比赛录像DVD,疯狂的佩克曼将它们带到了德国。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佩克曼不辞辛苦从阿根廷带到德国的这些东西,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阿根廷人没能越过东道主德国的关隘。佩克曼喜欢通过比赛录像研究对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据阿根廷《奥莱报》介绍,他带到德国的比赛录像只是他所收藏录像的1/5而已。当然,这些比赛录像还是给佩克曼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至少在小组赛中,阿根廷人的表现告诉人们蓝白战车也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但是,佩克曼通过录像研究透了对手,却没能通过录像研究透自己的球员,放弃梅西就让失败的佩克曼饱受指责。

案例2

看贝尼特斯的99变

“想猜贝尼特斯的首发阵容?算了吧,还不如去买!”这是《独立报》发出的感叹。你不能否认贝尼特斯的执教能力,可他的轮换制却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而且,他的排兵布阵更是屡屡遭到英国媒体的质疑。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是西班牙教头战术研究的结果。可以肯定的是,贝尼特斯每场比赛前都少不了对自己战术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球员状态的研究,他看重的是球队整体而不是个人。从2005年2月5日到2006年10月31日,贝尼特斯连续99场比赛对首发阵容进行轮换,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让你惊诧的数字。你怎么能不惊诧呢?99场比赛中,贝尼特斯竟然使用了41名球员!

3、减压

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一些重要比赛(如德比战、生死战以及决赛)的前夕,每一个球员的神经都会非常紧张,这时候,球队管理层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为球员减压,从而让球员们在比赛中保持心态平和并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最常见的减压方式无疑是给球员放假。在很多人看来,大战前夕给球员放假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肯定球员私自外出会惹出什么麻烦,所以很多主教练赛前不会给球员假期。但是,有些教练却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并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战绩。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克林斯曼就打了几把很漂亮的“休假牌”。

案例1

德国队72年第一假

自德国人1934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以来,从没有在大赛期间正式放假的先例,但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克林斯曼“破戒”了。因此,当克林斯曼在小组赛后“给全体球员放假30小时”的决定出来时,德国媒体为之一惊,他们忽然发现“这是国家队72年来的第一次自由活动”。德国球队向来以纪律严明著称,队员在大赛期间根本别想偷得闲暇出去放松,不过克林斯曼并不这样看,相反,他认为适当让队员自由活动可以给他们减压。当然,德国队员也没有让克林斯曼失望,尽管他们在家或在宾馆里潇洒愉快了30小时,可回到球场上,他们依然是生龙活虎,并在1/8决赛中轻松战胜瑞典。

案例2

克拉夫的逆反思维

布赖恩克拉夫,英格兰足坛最与众不同的主教练。之所以说

他与众不同,不是因为他敢扇基恩的耳光,也不是因为他口无遮拦,而是因为他独特的逆反思维。克拉夫给诺丁汉森林球迷留下了永远的回忆,他与常人不同的执教方法,直到今时今日还让人津津乐道。当年克拉夫在带领诺丁汉森林参加

欧洲比赛时,比赛前一夜他非但不会将球员们关在宾馆里,反而让队员们出去狂欢,结果球队往往在第二天的比赛中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非常规备战方式

1、心理战

心理战又可以叫做口水战。当今世界足坛玩心理战的高手很多,英超联赛中该类战事尤为激烈和残酷。弗格森、温格、莫里尼奥和贝尼特斯,这四人是如今英超心理战的大师,尤其是前三者,每当他们的球队相互交锋时,赛前总少不了一场心理大战。如今的足坛非常奇怪,教练或球员的任何一句话经过媒体放大加工后,产生的作用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很多时候,心理战甚至成了比赛的胜负关键。这就为心理战打下了坚实的生存根基。不过,心理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可能刺穿对手的心脏,也有可能割断自己的喉咙。

案例1

温格险伤切尔西

弗格森、温格、莫里尼奥,三人之间的心理战不胜枚举,过去

两个赛季,心理战的最大赢家无疑是莫里尼奥,不过,在2006/2007赛季中,莫里尼奥的优势正在一点点被蚕食。三个男人之间最近的一次心理战的主演是温格,在2006年12月11日阿森纳客场挑战切尔西的比赛前,温格向切尔西开炮,讽刺蓝军踢的是丑陋的防守足球,并称切尔西距离“伟大”还很远。温格的心理战术让切尔西人异常愤怒,蓝军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浮躁,如果不是埃辛的神来之笔,切尔西将极有可能被温格的心理战术所伤。不过,从切尔西在比赛中的表现看,温格成为了这次心理战的赢家。

案例2

米歇尔斯胜利之道

心理战术除了可以让对手受伤以外,还能起到激励自己球员的作用。“全攻全守之父”米歇尔斯也谙熟心理战术。1988年欧洲杯半决赛,荷兰遭遇德国,赛前米歇尔斯高喊“足球就是战争”,激励自己的球员勿忘国耻,结果受到主教练鼓舞的荷兰队一鼓作气击败西德闯进决赛。1992年欧洲杯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荷兰再次遇到德国人,米歇尔斯赛前对自己的球员说:“好好踢,我们至少能进他们3球!”主教练的信心传递到了球员身上,该场比赛的最后比分为3比1,荷兰队真的打进了3球。

案例3

佩雷拉自大酿苦果

强大的巴西队用得着使用心理战术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不过,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时任巴西队主教练佩雷拉还是选择了使用心理战术。其时,距离国际足联规定的上报大名单时间尚早,可佩雷拉却早早将球队小组赛首场比赛首发阵容公布于众。佩雷拉的心理战术无外乎是向他的对手们展示自己的自信和强大,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巴西队因此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主力阵容被人家研究得非常透彻,他过于自信的心理战术非但没有让对手受伤,到最后却是伤到了自己。在小组赛首战,克罗地亚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也仅仅是一球小负于桑巴军团。由此可见,心理战术并非万能法宝。

2、小动作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在功利泛滥保守盛行的当代足坛,为求胜利大家都可以“不择手段”,于是乎,在比赛前的备战工作中,搞小动作、使阴招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和心理战一样,小动作也是具有两面性,它既可能让对手中招无还手之力并最终缴械投降,它也可能激励对手并因此产生巨大的作战能力最终让自己欲哭无泪,到头来还落得个“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案例1

切尔西两度计陷巴萨

2005/2006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切尔西与巴塞罗那狭路相逢,为了限制对手的技术优势,切尔西在草皮上做起了文章,他们给自己的球场上洒了大量的水,让斯坦福桥原本就泥泞不堪的场地变得更加惨不忍睹,但莫里尼奥万万没有想到,虽然泥泞的场地限制了巴塞罗那的技术,可同时也使自己球队的推进速度大大降低,更加让切尔西人难以接受的是,那场比赛赢球的却是巴塞罗那。2006/2007赛季冠军联赛小组赛,切尔西与巴塞罗那又一次碰面,这一回蓝军依旧在草皮上做文章,只不过不是洒水而是下沙。据《太阳报》报道,切尔西在球场上足足洒了有几吨沙。恶搞的《太阳报》还派出了记者牵了几匹骆驼前往斯坦福桥,以讽刺蓝军将球场搞成“人造沙漠”的举动。不过就算被媒体嘲弄,但“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蓝军终于笑到了最后,以一场胜利报了上赛季的一箭之仇。

案例2

马拉多纳偷放“”

“球王”马拉多纳可谓是“恶迹斑斑”,先不说枪击记者

事件以及吸食可卡因等球场外的事情,球场内马拉多纳也有让人不可思议的阴招。据马拉多纳自己披露,1990年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与巴西相遇,比赛前,马拉多纳给了巴西左后卫布兰科一瓶水,里面掺有镇静剂。布兰科饮用后随后便在场上有如梦游,无法正常发挥水平。那场比赛,马拉多纳一记妙传助攻卡尼吉亚进球,阿根廷1比0淘汰了巴西。因为“”事件,2006年德国世界杯预选赛上巴西客场挑战阿根廷时,巴西人声称要自带饮用水,目的就是怕阿根廷人再出阴招。

3、情报战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在足球比赛中可以理解为情报。比赛开始之前,搜集对手的情报异常重要。情报战在足球比赛中很普遍。假设AC米兰遭遇利物浦,可以肯定,AC米兰比赛时会有利物浦的人观看,而利物浦比赛时也会有AC米兰人去侦察。不过,情报战也是一门学问,除了会搜集之外,还必须懂得如何区别真假,毕竟放假消息的现象并不少。说到情报战,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德国队的情报工作做得相当好,足以名留球史。

案例1

莱曼的小纸条

那是一张长10厘米、宽9厘米的普通便笺,上面印有柏林绿林区“皇宫酒店”的字样。正是这张很不起眼的小纸条,主宰了德国与阿根廷的1/4决赛,它也帮助德国人点球淘汰了阿根廷。其时,德国与阿根廷的比赛进入点球大战,德国队的守门员教练科普克悄悄把一张小纸条塞给了莱曼。点球战开始后,每当阿根廷队里站出一名球员,莱曼就掏出纸条看一眼。结果,莱曼如有神助地先后将阿亚拉和坎比亚索射来的点球扑出,将阿根廷人送回了家。后来小纸条上的内容被曝光,原来上面写着的是阿根廷球员主罚点球的详细资料。科普克按照阿根廷队已经确定的罚点球顺序,将所有需要的提示写在了上面:克鲁斯,原地不动,球门右下;阿亚拉,低平球,左下角;马克西,右侧死角,坎比亚索,等待,原地不动,左下角,这居然于实战中完全吻合!

上个月,莱曼将这张小纸条拍卖,居然拍得了100万欧元的天价!虽然所得收入是捐献给慈善机构的,但这足以让莱曼和科普克自豪的了。

篇10

“第八届中国上海广告四新丝网印刷展览会”将于2006年12月13日-15日在上海国际光大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展览会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新技术、新设备、新媒体、新材料及广告丝印行业的发展.不断为企业搭建交易平台,创造新的商机。此次展览会展览面积达10000平方米。目前为止,已有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厂商确认参展.其中包括香港恒晖、香港荣龙、北京亚联、飞阳联合、上海雅色兰、上海运源、上海林瀚、北京宏大、济南今日双百、上海鼎川等等众多业内知名企业。届时众多供应商将汇聚一堂,展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为展览会增添新的亮点。此外,专业化、前卫性、档次高、买家多、现场成交量大,将成为本届展会的特色,来自韩国、台湾、香港、日本、中东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参观团将前来采购,这一举动将大大提升展览会的专业水准,充分体现本届展览会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

上海广告设备器材供应商协会年会暨行业颁奖盛典将于2007年1月举行

近年来,中国广告设备器材行业发展迅猛,技术愈加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为进一步促进广告设备与器材行业的发展,中国首家广告设备器材协会――上海广告设备器材供应商协会将和中国广告设备器材行业评奖委员会一同开展行业评奖活动。并于2007年1月1 6日召开协会年会暨颁奖盛典。

本次评选囊括喷绘、写真打印设备材料;标牌、标识设备器材;展览展示及促销设备器材;LED、霓虹灯及城市照明设备材料;广告材料等五个专业门类,同时也包括优秀的渠道经营商和用户代表。

协会将根据公众投票,组织专家委员会审议,从品牌知名度、产品市场占有率、行业影响力、用户评价、产品出口情况等方面综合测评,评选出2006年度中国广告设备器材杰出贡献奖、十大影响力企业、十大关注度企业、十大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及推荐榜100强,所有获奖名单将在协会官方媒体《广告・标识》设备与器材刊登,并向媒体公开。推荐名单将在协会官方媒体《广告・标识》设备与器材、协会官方网站(www.sadsa.cn)、中国广告设备采购网(WWW.east-sign corn)上同期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