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考察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设计考察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室内设计考察调研报告

篇1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核心是“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强化创新驱动”是党的十召开以来实现深化改革目标,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应用于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培养具备创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人体工程学课程是室内设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非常讲究应用的技术学科。它作为设计的基础,其内容在室内设计诸多方面中应用,使得学生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方法和规律,形成具有人体工程学意识的室内设计师。

1.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现状问题分析

人体工程学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容量非常大,它作为完善室内设计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室内心理环境设计、声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以及家具尺寸、摆设设计等内容;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状、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依据;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4)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这对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方法和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其授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向实践过渡,从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目前高等教育教授此课程的老师大多沿用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绘制和记背相关概念与数据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指导意义,缺乏创新性的培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体工程学教学与行业发展的主动适应性不强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室内设计的需求日趋增加,此专业也发展迅速。设计理论不断更新,设计技术和工艺快速进步,而人体工程学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积极主动适应性不够,以致学生所学内容落后于社会需求。

(2)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性不强

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多数师艺术类考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方式多以感官为主缺乏理性。人体工程学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再者有实践的课堂上实践大多都是教师给出的都是虚拟案例,缺乏实际项目练习。

(3)授课课堂主体定位不明确

授课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定位为引导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活动中,教师大多很负责,充分应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灌输知识给学生,学法缺乏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2.大学生创业创新模式下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以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桌椅设计》引入室内设计人体供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目前学生的视角下来解读高校课堂桌椅的最优化设计,充分考虑当代高校学生的因素,通过调研和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紧密结合国家建设部《基于室内空间设计的大学生人体尺寸的研究》项目的数据及其结论使得尺寸符合大学生生理尺寸和人体动作尺度保证大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坐姿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疲劳和不舒适感。

(1)教学模式上

多维教学基本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理论作为指导进行教学:

调研报告;调研我们现在学校现有校园环境下――寝室、教室、绘图室等空间中的桌椅、寝具等硬件设备,用人体工程学的眼光去发现现有校园生活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内容将调研搜集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重点在深入发现问题确立研究项目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该项目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②结合项目课堂实践安排;根据学生已有的调研报告将每节课程安排成一次次小项目的设计。

(2)课程内容与专业现状的衔接与调整

通过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教师布置大量的任务由学生动手完成,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室内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应注重人体测量学及应用,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的知识相对应,相应删除人体工程学关于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相关知识。1)调研(方法)、思考并产生自我观念与想法,2)集思广益(方法)、查阅、咨询、讨论,3)明确基础课(人体工程学)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融合的培养思路,根据培养目标及生源素质现状具体分析,4)适应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设计等改革、学生考核模式改革,5)分步实施与后期专业课程相结合推进项目进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分组分阶段完成项目内容;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该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为优秀创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结语

篇2

【关键词】酒店空间设计,建设单位,酒店管理公司

《酒店空间设计》是建筑装饰设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设计课程。作为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怎样真正让学生了解酒店空间,了解酒店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个复杂的项目中各个角色的责任。能以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去设计,往往成为教学上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教学,把那些专业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各种设备、设施的标准,以及很多酒店项目的数据直接灌输给学生,一直效果不佳。毕竟酒店空间不同于一般的住宅、餐厅、办公空间、商业空间等。它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大家接触酒店的机会很少。特别是一些高级的五星级、白金五星级酒店,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进去过,更不要谈在里面吃、住、商务活动等。没有真实的体验,没有自己切身的感受怎么可能真正学到这么专业的知识;怎么可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酒店空间呢?我觉得如果要真正的让学生学到这些专业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上需要多元化,突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我校积极倡导的“开发内化式”教学。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去调查研究、去分析、去思考。更深刻的理解酒店设计中甲乙双方的责任与需求。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以客户为本;为项目而设计、为甲乙双方去设计。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无现实意义的胡思乱想。因此,我觉得这门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对整个酒店空间设计项目全过程的实际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尝试了以下几项创新教学方式。

一、实地考察调研,编写调查报告。

酒店设计不同于餐厅、住宅、写字楼等一般性设计项目,学生曾经使用过、感受过,有自己的体验。酒店相对层次高、消费较高,很多学生没体验过,甚至没有走进去过。酒店空间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项目非常复杂,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建筑与空间的设计。而是,酒店投资方、酒店管理公司、目标客户三方的需要。单纯的靠老师去讲课,靠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很难真正明白其中的特点、细节。让他们实地考察调研,一方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弄明白课上不清楚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大胆的走出学校,接触社会。通过小组形式的考察调研,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整理资料、编写报告的综合能力。以其中一个4人小组为例,4个学生一起到武昌某大型酒店调研。我们的学生通过与酒店管理公司的交流,不仅参观了酒店的大堂、大堂吧、中西餐厅、旋转餐厅等公共空间。甚至还走进该酒店一间间不同的客房,亲自感受了每个客房的桌椅、床品、艺术品、卫生间等。小到烟灰缸、开关插座,大到家具、洁具、电器。直观的感受加上酒店客户经理耐心的讲解,他们真正明白了标准客房、商务客房、行政套房、总统套房等不同房间的特点。每个房间对客户的定位,提供的针对,以及相对应的价格。这样以来,他们得到的资料非常完整,最后整理提交的报告甚至比网上和酒店宣传册页上对该酒店的介绍还要详尽、完整。

二、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调研报告、答疑。

我们学校在教学上一贯注重讲解和答疑,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的讲解和答疑能力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容易被忽视。做一个成功的设计师,都会进行项目的讲标或者给客户讲解设计。然而,很多学生有开口难的问题;平时学习很认真,设计的作品非常出色。可是一旦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或者讲解自己的设计作品,他们马上就羞红了脸,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训练这方面的综合能力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之一。学校一直倡导“开发内化式”教学,鼓励老师大胆尝试,鼓励我们在课堂上求新、求变、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因此,这次调研之后,我要求每组都派代表上台来,结合自己的ppt调研报告为大家做公开讲解。让其他学生进行提问,讲解者进行解答。所有同学都互动起来,也让很多害羞的同学第一次走上台,自信的面对大家,学生都感觉自己成了课堂的主人。当然,仅仅只是讲解还是不够的。设计师的产出是设计作品,销售的是自己的设计思想,但实质上销售的就是自己这个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不但是要讲解,还要注意语言的魅力、服装、仪表、动作等。要将自己的自信、专业能力、审美品味通过上台讲解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基本客服了上台的恐惧,很多优秀的学生以此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的的风采。

三、模拟甲乙双方,体验甲乙双方的感受和需要。

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是甲乙双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努力的产物。酒店也不例外。作为乙方(施工单位的设计师),学生们能体会到他们的一些感受。设计思路,设计要求等,但项目中的一些细节却是大家很少了解的。例如:室内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结构设计师、水电暖设计师等方的协作与沟通。设计合同、设计师在不同阶段的任务等。而作为建设单位的甲方,绝大多数同学更是完全没有了解。为了增加大家对甲乙方的责任与义务的了解与体验。我要求大家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作为一个甲方,以甲方的思路提出自己需要设计的酒店项目的具体要求。如:酒店的星级、酒店的风格、主要客户群体、客房价格、环境交通与园林设计等。让他们自己去想、去讨论,达成一致后编写完整的设计任务书。然后通过抽签的方式,让其他的小组抽到任务书,成为相对应的乙方(设计方)。这样,学生互为甲乙双方,既能体会设计师的感受,又能了解建设单位的各种责任。能够以甲方的角度去审视乙方的设计,又能以乙方的角度要求要求甲方的配合,维护自己的利益。当模拟甲乙双方开设计创作会议时;大家都非常踊跃的投入其中,由于甲乙方立场不同,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也有了不同的见解,很多小组甚至激烈的争论起来。通过这样的学习,每位小组成员都更深刻的体会到甲乙双方在酒店设计项目中的作用和责任,为将来实际工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四、拟定设计合同,按合同时间递交设计图纸。

在大学的学习中,合同一向都是大家比较弱化的环节。大家总是简单的认为合同将来工作时在了解就可以了。而且,一般的设计师也会很自然的把拟定合同,了解合同当作别人的工作。其实,设计工作中,合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设计师不懂合同,就如同在悬崖上走钢丝,非常的危险。记得我在设计公司工作时,公司就有同事因为没注意按合同上规定的时间递交施工图,而遭到甲方的罚款。而且,公司的合同拟定几乎只有我们几个老员工可以做。年轻的设计师有的不懂、有的不敢。在“酒店空间设计”的教学中,我要求各组同学都要定制合同。每个小组又都分别体验了合同双方的工作感受。作为甲方的时候要督促乙方小组合同要求的时间与数量递交不同的图纸。而作为乙方时,则要把工作计划做到合同规定的每个时间节点之前。我们定制了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则,递交作业的时间按合同上不同时间段的规定办。这样,老师和班干部不再需要催着同学交作业,大家都会互相监督。我们还模拟正式合同中的罚款规定,如果不能在合同规定时间递交图纸,将被“罚款”。当大家自己订立了合同以后,每个同学都真正了解了合同的意义,也让很多平时生活中习惯了松散的人,对学习工作的态度严谨起来。

通过上述这些教学尝试,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也不再是单纯的获得专业知识。而是,更为全面的获得综合能力上的提高,全方位的了解酒店空间项目的立项、策划及设计的全过程。并且,更为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调研、制作ppt报告、讲解、分析与设计能力,为将来更好的投入到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心理学》伍新春,2007年4月

[2]《大学心理学》赵鸣九,2007年5月

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 环境设计 改革 实践教学

北京城市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本科设置于2004年,是本院艺术学部设置时间最长的专业方向之一,也是目前艺术学部毕业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方向,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每年也是学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方向。为深入贯彻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人才培养“思”“实”“优”三字方针,以及艺术学部“创新、质量、特色、合作”的工作思路,同时考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要想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专业,进行专业的改革、探索和创新迫在眉睫。

结合目前北京的市场和就业导向,针对学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开展专业综合改革,注重实践教学,配合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改革,形成一系列具备学校办学特色、有代表性的教学成果,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专业建设

根据环境设计行业发展情况和学校的实际状况,环境设计专业于2013年上半年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包括专业独立、专业名称调整等重要方面。2013年教育部专业目录名称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名称调整为“环境设计”专业,专业也由以前艺术设计专业下属的一个方向,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即环境设计专业,这既是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飞跃,也成为艺术学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环境设计专业下开设两个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深化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专业建设。

二、构建教学团队

1.合理引进人才

根据目前专业现有师资和专业发展需要,合理引进环境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师,加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2.培养专、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采取教师座谈、专业培训、学术会议以及参与实践、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艺术创作水平,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构建具有较强专业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团队,逐步完善本教研室的师资结构,打造一个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更合理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构建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侧重教学理论和教学教法的学习,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将一线的行业信息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高校兼职教师的培养,注重教学、教法的灵活应用,引入其他高校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能够灵活把控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果

采取国内高校调研、一线企业调研、行业专家交流、专业设计协会交流等多种模式,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2.修、定课程体系

将课程重新修、定,减弱通用艺术基础课程比例,增加和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优化课程设置。

3.强化学生知识拓展

加强艺术采风、专业参观考察、专业讲座、学部选修课等方式,强化学生知识拓展。

4.继续改革毕业设计制度

进一步优化毕业设计环节工作安排,丰富毕业设计形式,重视毕业设计过程把控,完善毕业设计流程和成绩评价体系,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突出整体特色。

5.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建设

鼓励专职教师开展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建设。

6.加强硬件建设

加大实验室、工作室的建设投入,逐步创建环境设计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木工及模型实验室、环境设计后期特效实验室、高端PC机房、环境设计综合工作室等。

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探索主题教学的新模式

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探索主题教学的新模式,在尊重艺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教学上的创新和特色,推动设计任务、创新项目和课程结合,比赛和课程结合,主题教学融入其中的教学模式。

2.加强专业设计类课程前、中期的控制

在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加强对于前期和中期过程的控制,如前期的课题布置、项目背景、现状分析、资料收集、创意主题、设计特色,中期的方案构思等方面。

3.加强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综合表达和展示

在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等方面,加强专业设计方案的综合表达和展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

4.探索、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探索更加遵循艺术学科专业规律的课程考核方式,创新艺术学科成绩评定标准体系。增加和完善大作业、展览、汇报、调研报告、艺术采风、综合训练、交流学习、社会项目、比赛等考核形式。

五、强化实践教学

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和比赛教学,围绕“艺术设计为人和首都服务”的原则开展教学。

将实际项目引入日常教学和毕业设计中,行业一线设计师直接辅导学生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学生直接带进实际的项目中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与行业实际项目接触,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对本专业各方向核心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加大专业设计实践类课程,使其更加符合学校实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采取全面、多元、分层的原则,积极寻求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专业实习体系。

六、突出专业特色

立足城市文化,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特色。由于本专业与“北京”城市结合紧密,又立足于学校和学部关于“服务首都”的战略思想,深入调研北京特色、行业需求以及就业导向,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更加符合行业需要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强调“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结合,艺术与城市的结合”,重视专业设计类课程、技能训练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学生与社会和行业间的距离,扩大就业范围;另外,围绕城市内容主动寻找相关课题,拓展学生的专业眼光和能力,突出环境设计专业特色。

结语

篇4

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景观设计概论

引言

环境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作为设计艺术学科下的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专业范畴逐渐广泛.景观艺术设计亦成为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景观设计概论》课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形成学生景观类课题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影响.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设计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并且掌握景观平面设计图纸的相关要点及其方法.

1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课程的特点

1.1景观设计学

根据俞孔坚教授在《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一书中对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我们可以看出景观设计学是一门科学的艺术,科学性与综合性强是这门专业的特性.国外的景观设计学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还必须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他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专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又包含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而景观设计方向就是对小尺度、特定的、最适合的地方进行详细设计.

1.2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正式成为新增的设计学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专业内容的逐渐扩展和专业特性,很多高校展开了以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为主的教学方向.景观设计学与环境设计的主要区别是,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学科更多表现为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而景观设计学是将设计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上.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涉及的景观设计内容要尽可能的吸收两者的优势,良性发展.结合环境设计的专业特点,将与人的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尺度的城市景观设计作为本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重点.针对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工业化、生态、人文、可持续发展等,结合对场地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综合景观设计要素、艺术创造和审美进行详细的设计,创建一个生态和谐、功能合理、满足视觉和精神需求、赋予人文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3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

《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课程.他同时也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同一门课程,也因为专业的不同各有其侧重点.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对形成学生景观设计课题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影响.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和审美能力,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用图形来表达设计各个阶段的内容.

2《景观设计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

2.1课程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一般在艺术院校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侧重于史论、基础理论和设计原则的理论讲授,以及为景观设计项目中图形的表现而进行绘图训练.由于学科基础理论课大多是由学校公共课部统一安排,普片设置的是艺术设计各专业通用的艺术理论内容.中外园林史的内容就被安排到了本课程中.园林景观史论的部分通常采用主动式教学,老师在台上讲授过程比较枯燥,容易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吸收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方法也主要侧重于设计表现的练习,景观设计元素的学习也是停留对元素本身的认知,而史论和设计原则以及表现的连贯性不够强,大部分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把图形的信息和设计理念相互结合,甚至还出现学生纯粹是把设计当成绘画来考虑.设计的成果往往不符合场地本身的条件,对于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显得考虑不周,只是依靠专业的特点在空间的设计把握和平面图形的形式美感上显现出优势.设计缺少科学的依据和理性的思考,只满足视觉享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根据场地条件进行细化分析、比较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设计建议和策略并完成设计,才是景观设计正确的方法,不能忽略设计前的调研和分析阶段.

2.2专业性质的带来的弱势

环境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学科,有其优势就是学生具备美术基础,有一定的审美眼光和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造性,但是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多元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特点的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美术基础,景观设计亦然.他同时也需要科学的方法,逻辑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即线性的思维方式.而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思维方式则习惯于靠形象、情感、突发的灵感来进行创作设计的非线性思维方式.在从美术学习过度到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之初,学生可能并不适应.尤其是一些美术基础较深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掌握方法论,学习转变思维方式,做到两种思维方式的结合.

2.3教学手段不够灵活

在常规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基础理论课,我们多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形式,但是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即使多以图片案例来进行形象教学便于学生理解,仍然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的了解、掌握、运用收效不大.设计表现也主要以抄绘设计方案图纸来进行练习,虽然抄绘这种形式是一种不错的练习形式,部分学生也从抄绘中学到了不少表现图形和构图的方法.但这些教学手段还达不到对学生思维方式,调查分析方法的培养.作为一门景观设计的基础课程,我们需要更灵感多样的教学方法.

3课程改革的措施

3.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要明确环境设计中该课程的目标,对于之前只满足发挥自我优势和灌输理论的大纲进行相应的修改,突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新的教学内容安排有四个重点,第一,古典园林史的授课部分,将重点放在优秀古典园林案例的讲解,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将造园方法和实际案例相联系;第二,重点讲授现代景观设计的风潮,重点在于分析和学师的作品和世界知名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安排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分析,侧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三,讲解景观的设计要素,对景观设计中主要的设计要素及如何运用进行实例的讲解;第四,加强了景观设计流程和方法的内容,通过讲授科学设计方法,重点讲解场地考察和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论,并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场地的调研,培养学生的独立调查场地条件、分析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项目相结合的能力.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后使学生不仅能对于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方向和前沿思想等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达到拥有一个独立的、基础的对案例或实际场地等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和能力,为后期设计和设计理念的提出提供依据,从而确定设计理念及与之相应的设计手段和形式;同时规范和锻炼学生将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综合分析能力.改革后的景观设计元素部分使用了新的分类形式和讲解方法,注重元素的实际运用和设计形式.

3.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能动作用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采用了多种多样化的安排,力求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授课形式主要分为基本理论讲授、课堂组织讨论、交流和场地实地调查、分析.其中理论讲授主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对景观的基本知识以及发展历史有大概了解.而课堂组织讨论是教学互动的体现,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针对某些主题或某一现象组织讨论、答题,可以深化学生的课题认识,充分发挥教学互长的积极作用.场地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则是培养了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市场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把课堂教授的观察、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与调查活动中去.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学生对所调查和分析的景观内容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交调研报告并逐个上台讲解并回答其他学生的疑问,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3.3着重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设置

本课程虽然是基础理论课程,但作为应用型学科,一切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实际运用和操作的.所以为了更好更快速的掌握理论知识,熟悉调研分析方法等,针对课程每个阶段都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1.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部分,设置了经典园林案例的分析抄绘和默画考核,训练了学生对于这门新课程的动手能力也进一步了解了案例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流线、主次、秩序等.2.在讲解现代景观著名案例时,安排学生对知名案例进行资料收集,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学习.树立对景观的审美和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学习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结合专业知识给出评论.完成后每位学生在课堂将自己的分析成果介绍给其他同学.3.在学习过景观的设计要素后,让学生到实地中收集设计元素,以手绘的形式配合文字来记录.这让学生了解各种景观元素的意义和形式,并能把想法或概念以图形的形式进行表达,培养学生从立体空间到平面图纸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发挥专业优势.4.通过对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调研方法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指定场地景观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实际基地的考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累课程锻炼学生实地调研能力,让学生知道,任何的设计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图形,设计图纸更不是一张美丽的图画,实地的调研才能为设计带来依据,我们的设计才能站得住脚跟.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科学理性的看待景观设计.

3.4加强课程组的建设

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类的课程如果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加强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循序渐进的展开景观设计教学.如在景观设计概论之前中外园林史的必须已经展开,景观设计概论课之后,从尺度较小的私家庭院开始慢慢向公共绿地口袋公园、城市广场、小区景观等设计课题展开,一步步将理论在实践中展开.同时,园林植物及配置课程、生态课程也需要有所跟进.

4结论

作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在整个景观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课程的结果和收获会直接体现在今后的设计类课程中,决定设计的方向.而此次对于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探索与改革是对之前课程的一次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根据设计前沿的更新、学生的特性的变化等,继续对教学内容、方法、实践的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

〔2〕丁园.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剑云,唐孝祥,侯雅娟.景观建筑形式与纹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