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篇1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及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三、选择国画为课题的理由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四、我校的现状和实施途径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题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衔接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职业教育的终结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相继被打破,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探讨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效地衔接方面都相继展开了尝试与研究,但多数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文通过考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来分析影响中高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我国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监控的主要模式,并据此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和运行机制。通过研究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健全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教学环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而形成科学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探索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适应中高职贯通模式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机制,建立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自身规律的质量保障目标体系。从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机制上保证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意识,落实管理责任。根据学院发展的实际,制定及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优化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环境。建立推进中高职衔接教育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并将其纳入工作考核内容中。推动相关理论研究,为中高职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中高职交流,让衔接教育有的放矢。中高职学校之间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促进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一些活动,以促进中高职之间较好的衔接作用。因为中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不一样,需要互相之间的分工协调,共同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应该实时了解对口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便针对这部分对口单招入学的高职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3.发挥社会力量,推动资源共享。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支持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建立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本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中职、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共同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共享社会师资资源。

4.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加强合作的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中高职衔接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通过建立中、高职院校教师联合培养、双向流动和共享机制,同时支持引导中高职院校和高校、企业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途径,整体提升中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

二、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涉及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方面,而专业设置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对我院而言,目前高职招生的专业比较广泛,且有些品牌专业均有几所固定的中高职衔接合作院校,专业设置方面足以满足中职学生的升学选择。那么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便成了衔接的关键与核心问题,要摆脱传统教育的学科束缚,需要坚持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专业内涵、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办学条件与职业标准等方面充分体现承续性和衔接性。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统筹安排专业教学计划,科学地设计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中高职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兼顾学生多种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一技之长,达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增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能力。

1.中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衔接。在中高职课程设置方面的进行接,有很多成功的国外的范例,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如英国模式的中高级技术教育课程的衔接,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对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项目化课程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中职的专业基础上,进入高职“项目实战+顶岗预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实践项目,既培养了团队意识又锻炼了其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共同研究开发课程机制,加快中高职课程的革新,深化中高职课程标准的衔接,实行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尝试建立中高职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确保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中高职教育在教学上的衔接。在中高职衔接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专业设置的对口衔接基本不是问题,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还有待探讨。由于高职生的一部分来源于中职对口升学,这部分学生因其专业基础和学生特点的特殊性,进入到高职院校以后的学习,与普通高考升学的高职生有所不同。为加强对这部分学生培养的有效性、高效性,结合我院的办学基础,从而增加专业竞争力、拓宽就业市场、引领专业群发展,我们适时调整了专业研究方向,在中职学校选取了试点班级,将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的深入改革,通过改革中职的专业基础、基本能力的教学内容,强化高职以项目课程为核心载体、以课程实施为重点、以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并结合中职对口升学的学生特点,开发中高职衔接的特色的中职、高职一体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中高职教育在教材上的衔接。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的保障也离不开符合学生特点的教材的安排,高职阶段重视学生实践和实训,更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而中高职贯通的专业课程教材还比较匮乏,因此组织专家学者及中高职专业骨干教师,根据每门课程的知识框架,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分中高职层次出版一些适合的衔接教材,实现教学内容衔接。选用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比例合适的教学教材,逐步减少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资源浪费,才能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发展。

三、坚持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学院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学院教学督导大部分都是职业教育专家,来自不同的高校、分院的教学督导组成员由教学院长、教务科长及各专业主任组成。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抽查以及综合考核的结果将作为对教师绩效的考核依据。各分院领导坚持每周对教师、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教师的辅导能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事故发生率低。学期期末定期召开授课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务科由专人检查并评估教师的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情况占有及开况,并建立了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1.规范教学环节,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参照,找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考核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将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在量化评价中突出作品评价和竞赛评价,以技能考核为主兼顾综合素质全面考核。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在对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运行模式和监控机制进行研究过程中,不断健全教学质量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完善职教教师的资格制度,充实必要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相应的资格认定办法。要把“双师型”的要求,融入职教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在这方面我们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待深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

3.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标准。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高职是中职知识结构上的扩展、职业能力上的提高及专业技术上的提升。必须加强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统筹修订中高职学校文化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课程标准,制定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提高和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高职教育和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课程教学依据。

4.中高职衔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探索适合于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方式,对毕业生的分布状态、就业信息进行分析,收集毕业生对教学质量的意见,为今后修订专业计划提供了有用的依据。因此做好毕业生延伸服务工作模式及反馈机制,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篇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提高物理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探索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新途径或新模式。参与课题的人员包括26位物理教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体物理教师以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课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参与教师研究现状及要求。

二、“小课题”研究计划

备课过程中运用科研思路去解决的“小课题”切入角度:教学难点突破好方法;精练哪些习题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能力提高;辅导资料中部分问题存在争议的分析解决;关于新课改教材中某点不足的思考;演示实验改进方法;教学设计新思路;怎样出好一份测试卷;一类物理问题的解法或教学策略;一个概念的理解;什么样的课才算优质课……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成立了课题管理委员会,组织科研过程。针对组内教师对教育科研方法认识不足的问题,经课题管理委员会商议,由北师大专家为全体参与科研教师做“科研方法培训”讲座。

高一年级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备课过程中完成了4个“小课题”的研究。高二年级的第一个研究“小课题”是怎样出一份有效的选修3-2模块考试试卷。第二个研究小课题是在同步教学中,针对教材中的“测单摆周期最佳位置”进行质疑研究。随着教学进度不断前推,“相对论”一章很快成了备课内容。其中“时间相对性”类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渡过这一难关,组内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利用模型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

初二年级参与课题的过程中,考虑到一方面参与教师要研究小课题,另一方面,组内教师交流中都普遍感觉让学生去提前预习、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经商讨,组内教师决定以网络预习为共同研究小课题,进行实践研究。组内所有参与的教师同时还同步对多个教学“小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典型问题解析、网络资源整理等,并以电子稿资料形式保留了下来。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在结题过程中和参与教师的交流,大家明显对科研已经没有的恐惧。从统计数据及现实情况分析,绝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极少数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没有提高,根据教师个人问卷分析来看,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课题本身信心不足,为此投入较少造成!

研究计划的可行性:问卷中90%的老师认为“该计划可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总的来说该研究计划是可行的,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减轻教师负担情况下,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如果以后进一步进行研究,在专家指导方面还要下功夫。

教学效率: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提高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就您个人而言,在本次参与研究过程中有哪些收获?”这一问题,老师回答有很多:“多阅读很多书籍”,“注意积累资料”,“深入研究教学资源”“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有所增强;资源共享,分享到其他老师的小课题成果,收益匪浅;看到其他老师的优点和长处,成为自己不断要求进步的动力”“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熟悉了系统化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增进了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学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教学”……

课题研究过程的组织、管理:首先,帮助联系专家进行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等的指导工作。最好能有物理学科专家、教法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研究进行指导。应该定期组织交流,将成果固化。其次组内教师成果可定期共享,使得组内成员对研究进展有整体性认识,从而互相启发,向共同方向努力。多提醒、督促。

五、结论与建议

课题研究的结论:

从本课题研究过程初定计划、改进计划再实施,至课题的最后结题过程分析来看,在备课组活动过程中同步寻找“小课题”进行研究模式可行。本课题研究结果认为:在备课组活动过程中同步寻找“小课题”进行研究的模式,对大部分教师能够实现减轻负担情况下,提高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及教学效率。

进一步推进“该课题研究”的建议:

1 注重专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对于参与课题研究的绝大部分教师而言,对自己的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方向是否可行都存在疑问,甚至研究结论是否准确都需要专家的指导。为此,如果“行动研究”继续的话,建议课题管理委员会能够帮助联系专家指导上应多下功夫。

2 及时进行科研方法培训

一线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对科研很多人还都是感觉自己是门外汉,甚至感觉科研遥不可及,为此,应在课题研究之初,就请专家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培训内容应贴近教师教学实际,最好能有范例同步呈现。一方面有利于大小教师的科研神秘顾虑,另一方面,教师最初也有了可模仿的榜样,为迈出科研第一步打下基础。

3 定期固化、共享组内教师研究成果

篇4

1 课题的提出

农村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层主阵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重点,但是,更应当层出不穷地培养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实践证明,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已成为校园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3 现阶段我国小学养成教育存在的弊端分析

纵观我国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国农村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究其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有的特殊地位,家长过多的包办孩子的一切,减少了孩子实践及体验的机会。是只注重认知教育而忽视行为的指导和实践,容易造成纸上谈兵。

其次,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着“不真实”的弊病。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差”在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和陶冶上。

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5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6 研究对象界定

研究对象:农村小学五、六年级班全体学生。

7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分析法;调查法;体验感悟法。

8 研究遵循原则

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9 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了四个阶段实施。

9.1 准备阶段: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利用3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9.2 实施阶段: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9.3 自我评价阶段: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9.4 申报结题阶段: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10 研究成果与结论

①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小学中高年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内容全面具体。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良好。②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对比、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党、政、工、团、队、班级的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③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有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有方法导引、按规范进行了装档。④把握标准,建立了科学的行为习惯评价机制。实验中,评价内容全面,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灵活性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评价和矫正。⑤通过两年的努力,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⑥我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在这段时间内,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2年6月《农村小学养成教育有效性之我见 》在白城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白城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和县级模范班主任。

篇5

关键词:一般中学;四环双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76-3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一般中学”

在我国当前的办学体系中,由于历史或区域的原因,学校是分层级的。尽管在义务教育领域已经取消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之分,但学校事实的差距依然客观存在。本课题所讨论的“一般中学”是指位于农村、城郊以及城市内部区别于重点中学的相对薄弱学校。与拥有各方面优质资源的“重点中学”相比,一般中学突出的特点是生源状况不佳,师资力量不强,无法适应当前“整体划一”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因此,“一般中学”师生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课堂不能等同于“重点中学”的课堂,在牢固确立“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理念基础上,更宜将培养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幸福公民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推进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全面改革,走适合“一般中学”学生的教育教学路线。

(二)“四环双学”

“四环双学”是本课题所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统称。其核心在于重新核定并正面回答一般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个基本的问题。

“四环”:

此处系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需共同实施的四个基本学习环节或者须共同完成不同任务的一个过程。这个概念的重点在于明确定位“一般中学”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内容及实施的基本程序。在基本的知识与技能领域,本着循序渐进与回环往复的原则,我们认为所有的课堂学致可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相对固定的任务,这样在任务与过程之间即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将其中的每一个对应称作“一环”,这样每节课大致形成以下几个环节:

“一环”:让绝大部分学生了解“最直接的知识”。

何谓“最直接的知识”?本课题系指一些最常用、最简单和最直观的知识。获取最直接的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模仿式学习。模仿学习知识、技能和技艺是我国传统的方法。如孟子主张制定一定的教学标准,要求学习者通过模仿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他指出:“大匠不为拙工改废墨,羿不为拙射变其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尽心上》)意思是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有既定尺度和标准,然后让学习者细心观察模仿,自动去学。在第一环,通过模仿的途径激起“一般中学”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更主动地学习,并保持学习兴趣。因此,模仿、了解最直接的知识,是为了更主动地学习。

“二环”:让绝大部分学生把握“最亲近的内容”。

何谓“最亲近的内容”?本课题系指学生个性内心乐于接受的、最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奥秘和生活意义的知识。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教育幸福的不二法门。新课改理念不提倡教育教学脱离生活,一切教学都应该紧密围绕生活这个原点进行拓展。在第二环,文科课堂,学生能“闻书香,聆听窗外的声音”;理科课堂,学生能“做实验,试验生活的真理”。这种自然化、生活化的学习才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也是最亲近的。

“三环”:让绝大部分学生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而最基本的问题才是“一般中学”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何谓“最基本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不同的学校、甚至不同的学生也有具体的区别。但它一定是基于“双基”而言的。教育者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从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最基本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知识性的问题,而是有利于“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

“四环”:让绝大部分学生获得最实用的技能。

“最实用的技能”即是新课标指出的最基本的技能。新课标对基本技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本技能的界定在于它的发展性。文科类学生的演讲写作技能和理科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都是“一般中学”需要开发的校本课程,因为这些技能最适用,最有利于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双学”:

就学生主体及内容而言,在任何课堂教学中,都存在着以下一些双向的关系:如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社会、一般与特殊等……理论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互相学习的必要,是谓“教学相长”;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有相互学习的必要,此为“合作或互动式学习”。就学习的具体内容而言,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知识,还需掌握技能;不仅在课内学习,还要课外巩固;不仅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关注社会大课堂。据此,本课题将“双学”,定位于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和“互助式学习”。

1.个性化学习。

个体差异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历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两者关系的研究与应用促进了教学的变革。一方面,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教育从“教”的角度出发,改变了传统教育“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在充分考虑到学生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后,对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了新探索。另一方面,多元智能理论也从“学”的角度指出:现代教育的因材施教,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发现自我闪光点的基础上“学会学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成功的教学应在继承“以学论教”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使教育在每个人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

基于上述理念,个性化学习方式致力于在学生智能测评和学业测评结果的分析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校本课程自主选修,选择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为其量身定做学习方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确定最为合适的学习内容,设定切实的学习目标,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一般中学的学生只有在“把握学习基点,做好学习准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学习的基本环节才能保证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2.互助式学习。

是指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上就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讨论、交流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互助式学习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环”之内容,一环也无法实现。基于一般中学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惰性、畏惧感及不自信,课堂上需要教师牵头组织学习,需要互为师生、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助”的核心实不在“助”知识,而在助信心、助习惯、助成长。要通过生生之间互为师生式的充分互动,努力改变学生原有的机械、被动学习习惯,强调人人主动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操作流程可概括如下:教师首先讲授基础知识,设置情境,然后有目的地引出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学生先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积极的研讨,并现场汇报结果。

互助式学习以大家切实“亲近”的问题为核心,以“思考”、“讨论”、“互为师生”为手段,以“文科感悟、理科实验”为途径,以“发现”、“创新”为目的。学习和交流的内容首先须对学生是有足够的吸引力的,同时,要充分注意设置必要的悬念与障碍,使研究内容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难度,促使学生形成渴望排疑解难、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从而逐步实现自疑自解。

(三)“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各教育理论家对教学模式的阐释,我们以为:教学模式指的是导向特定的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它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一定的教学程序来促进学生开放性、个性化的积极学习。

“四环双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系我们根据自身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结合“一般中学”的具体教学实际提出的一种基本架构。与“重点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四环双学”不追求高投入,高收益,不强化思维的无限止拓展,而是侧重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放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并挑战“最直接、最亲近、最基本、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四环双学”的课堂应该是“让课堂焕发最基本生命活力”课堂,应该真正做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真正做到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实践研究”

“实践”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的具体行为行动;“研究”则主要是指研究者的探索活动。实践研究则是把两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边探索一边践行,一边践行一边探索。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研究、实践,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实践研究的基本特征是:实践研究以提高实践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强调实际工作者与科学研究者的合作,实践与研究的结合;重视及时反馈;允许在总课题目标的指引下边实践边调整方案。

综合而言,本课题“实践研究”强调以下原则:

1.为实践而研究。

传统上,受一般科学研究的影响,教育(教学)研究的旨趣是为了获取“真理”,这种旨趣假定关于教育真理的知识能够通过教育实践工作者很好地再现于教育实践之中,而教育(教学)研究的任务则是直接为这类知识的增加作贡献。虽然直到今天,这种研究观还是许多研究者甚至许多实践工作者所持的立场,然而最近几十年来通过对教师的研究却越来越清晰地发现:这种实质上是把教师视为一个简单“中转站”的观念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估计得过于简单了,教师这个与专业理论研究者一样有着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样有着知识与思想的“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绝不仅止是某个“专家”理论的简单执行者。科学概括出来的研究知识并不能直接地驱使社会实践,还必须有一个“启蒙过程”,以使某一情境中的参与者能够对自己的情境有一真正的理解,井作出明智而谨慎的决定。实践研究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启蒙过程”,实践者不但直接参与了研究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是教育科学研究群体中平等的一员,而不是某种“权威”教诲的聆听者。实践研究的根本旨趣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而是为了实践本身的改进。实践研究的精义在于:它是这样一种革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在于改善某个人或某团体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人的实践。因为“改善”是一个难有终结的目标,所以“为实践而研究”的旨趣要求实践研究是一个不间断的螺旋上升、循环反复的过程。

2.对实践的研究。

“对实践的研究”表明实践研究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实践研究关心的“问题”(实践中值得研究的对象)可有不同的层次:一是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通过某种技术的刨制或应用而获得解决的问题;二是可以使教师了解他的行动“意味着什么(已经或可能在学生身上产生什么样的实际影响)”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的。不管是哪类问题,问题的发现与界定都是行动研究的起点。因为特定环境中的实践者所面临的问题总是特定的,所以实践研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样本往往也是特定的,而不必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实践研究应该是有弹性的,而不是生硬地遵循某一个严格的程序。它不但要求课题组成员掌握一定的研究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要求课题组成员有对实践问题保持一定的敏感,并有适时调节研究方法或侧重点的应变能力。

3.在实践中研究。

实践研究既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研究,更不是在图书馆中进行的研究。实践研究的环境就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从事研究的人员就是将要应用研究结果的人,研究结果的应用者也就是研究结果的产出者(至少是其中之一)。这双重身份整合在同一主体的身上,使得实践研究过程实际上成为教师的一个“学习过程”。课题组成员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通过不间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与反思,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合作者的交流,不断地加深对自己、对自己实践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这样,实践研究就超越了传统上对“研究”功能的界定――真理知识的增加,而成为“人的发展”的一个过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略)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建立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新型有序的课堂“四环双学”体系,使课堂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具体内涵如下:1.通过教师正确的激励、组织、点拨、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分层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2.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发挥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和才干;3.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出在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模式,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如下:

1.初中各学科“四环”具体内涵确认和归类的实践研究;

2.高中各学科“四环”具体内涵确认和归类的实践研究;

3.一般中学“个性化学习”具体实施策略的研究;

4.一般中学“互助式学习”最佳方式、方法及策略调整的研究;

5.“四环双学”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架构及模型的研究。

关于“四环双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我们设置了知识、能力、程序和时效分配四个系统,有机匹配上述系统,可以形成下表所示具体操作流程:

系统牵引:每节课前5分钟学生都将课前准备的问题以纸条的形式呈现,并提问班级其他同学,以互问互答的形式自助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系统延展:一环一最,层层递进,逐步实现新授目标;

系统迁移:测“四最”,探“技能”,完成自主建构;

系统回归:形成学生各自独特的知识树,完成系统归类。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以本校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样本,分高初中、分学科展开独立的行动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着力遵循以下七大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

(3)以人为本、发展教师的原则。

(4)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5)评价考核跟进,骨干引领与评比激励相结合,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班集体”、“学习小组”、“教研组”等团队)。

(6)反思性原则。

(7)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原则。

(二)实施过程(略)

(三)研究方法

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按照预定的模式各学科进行相应的研究,对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

(2)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3)问卷调查法。形式有问卷、访谈等。

(4)案例研究法。选取重点学科进行全程跟踪,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篇6

结题报告范文“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作者:省东中科研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二、课题界定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七、课题的研究内容八、课题研究成果九、遗憾

课题结题材料的准备一、成果性材料1、主体:结题报告、阶段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著作、教案、案例、教例等2、附件:声像、图片、照片、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课件等3、成果效益、影响材料 ①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及社会反响②与课题相关的教师、学生的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子课题结题报告》是实验区(校)参加课题研究实验的最终成果形式之一。为增强结题报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总课题组对其撰写内容和格式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

怎样写结题报告一、结题是课题研究重要且必要的环节。 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包括:课题立项、开题、实施、结题、后续工作。后续工作包括:鉴定、表彰、宣传推广等。 二、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什么是成果呢? 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

结题报告格式社会科学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

语文结题报告海安县小学教研课题“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实验与研究” 结 题 报 告 背景及意义 1、语文学科功能的异化。 如果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是什么”,那么语文教育研究首先要回答的就应该是“语文是什么”。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 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课题结题报告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收官”阶段,旨在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通过结题报告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执笔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

中学语文结题报告作者:薛海兵 江苏省第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课题单位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课题主持人 薛海兵摘 要: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环境,本课题将语文教学、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这三者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表项 目 类 别:合 同 编 号: 项 目 名 称: 项 目 负 责 人: 所 在 单 位:电子信箱(Email): 起 止 年 月: 填 报 日 期: 项目结题简表项目类别项目名称负责人职 称研究期限计划完成年月实际完成年月实际参加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生

合作学习结题报告一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校本教研现象由来已久,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就具有这种基于自身办学、基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思、研究的最初理念,进而提出了有名的教学思想和原则等,后来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都提出了研究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作者:华土木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柳州市北站路小学课题组执笔:曾海霞【内容提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04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德育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问题的提出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家教结题报告在美丽的南淝河畔有一所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学校——合肥市三十八中,她遵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安徽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工作试行条例》为依据,确定了“规

关于礼仪的结题报告不是第一次做课题。仔细想想,自己先后主持了两个上海市青年教师基金会课题,一个区级重点课题,一个区级一般课题,并且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多个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这次不同。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前言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自主学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兴起于西德,后风靡于欧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我国虽自古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远远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国家

物理课题结题报告我校在xx学校的领导下,在我校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子课题,在物理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子课题为主进行有效的探索。

篇7

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针,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我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作用,以课堂教学创新为重点和落脚点,以课题为载体,大兴校本教研之风,积极推进我校教育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使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作出贡献。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围绕课程改革,继续强化校本研究,推进科研创新。

1.强势推进校本研究,要通过校本研究,优化校本管理,开展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营造校本文化,开创制度化、科学化的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局面。校本研究要形成校长为主帅,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的格局。

2.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使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学的需要;研究的过程贯穿教学的始终;研究的目的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在加强课题项目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中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

3.继续举办好教师教科研讲座,构筑学校学术论坛。做到定内容、定教师、定时间、定领导负责,保证质量。

(二)围绕科研兴校,规范教科研管理,形成科研网络。

1.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观摩活动,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2.抓好重点课题研究,力争多出精品。

(1)做好“网络环境下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的结题工作,主要工作有:整理、撰写网络课题的理论文章;选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典型案例;整理、制作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完成课题的实验报告;参加总课题组的成果评比活动,对前阶段的网络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提升,举行网络课题的结题报告会。

(2)强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主要工作有:开辟校外实践基地,拟定合作实践课题,制定基地实践计划,扎实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做强、做大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研究设计烹饪、木工、园艺等各系列典型教学案例,举办劳动课题苏州市级研讨展示活动。

(3)进一步推进心理课题的研究,特别要做好心理教育的个案研究,主要工作有: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人轮流值岗,了解学生中的心理困惑,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收集教师中间积累的心理辅导个案,形成心理辅导个案集,作为全体教师提高育人水平的参考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的理论,提高教师这方面的能力,使心理辅导渗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4)“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方面的主要工作有:认真完成总课题组的任务,上好两堂课题实验课,积累经验,进一步研究探索,在此基础上完成总课题报告中其中一部分内容的编写。

篇8

在本学期,教科处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发展”为宗旨;以课题研究、课程改革、教师培养为抓手;坚持在实践中研究,用实践的方法研究,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让课堂成为实验室;坚持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力求做到“研教结合、研培结合、反思提炼、同步发展”;实现三个服务,即为学校发展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营造、培植学校特色的动力和渠道,为教师成长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动力和渠道,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渠道;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重点工作

1、切实抓好各立项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为下半年“十五”立项课题顺利结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⑴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及全校教师参加“XX年度苏州市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同时,积极为课题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参评、交流创造条件。

⑵省级立项课题“多方位加强普通中学美育的实验研究”作为学校的龙头课题,将成为“十五”课题结题阶段的研究重点和结题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编撰及出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目前各本书稿的初稿已经完成近九成,我们将在9月份组织人员对各个分册书稿进行修改、统稿、定稿。同时,我们将联合课题组撰写“美育”课题的结题报告。

⑶组织各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成果汇编,撰写结题报告,填写需提交的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等,向上级教科部门提出结题申请。

⑷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配合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会议,开展学习、研讨活动;配合课题组合理使用研究经费,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⑸在准备“十五”立项课题结题工作的同时,我们将认真思考“十一五”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课题,并为该课题的立项和实施进行初步认证。我们设想发动全校教师就此问题开展讨论,共同选择、拟定学校新的主课题。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以及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成熟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为学校骨干教师更上一层楼、挤身“名师”行列提供条件。

⑴做好“导师制”工作。今年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不多,所以,本学期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对**、**两年的“师徒结对”进行必要的调整,向导师和青年教师提出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加强有关的检查和调研,以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要求。

⑵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今年的青年教师培训将以组织或协助其他部门组织有关的教学比赛为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本学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工作三年以内(含三年)的青年教师中开展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评比活动。同时,我们将协助教务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评优课等比赛活动。此外,我们还要组织3次专题讲座,主题包括如何组织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学生管理,如何进行反思提高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9次研讨。在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追求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系统化、实用化,努力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

⑶本学期,我们准备为即将评职称的教师提供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拟开设两次讲座,一次是有关论文撰写的通识讲座,一次是针对职称论文评审要求的专题讲座。

⑷本学期,我们还要着力抓好教育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我们首先要制定“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明确科研骨干的入选条件、权利、义务以及培养方案。

在确定人选之后,我们将组织他们开展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

⑸同时,独自或配合教务处认真组织教师外出观摹、学习和交流活动。

3、加强有关新课程的研究,组编两期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教研参考》(第一期已经下发教师)。同时,协助教务处做好新课程的实施、管理、培训等工作。

4、努力构筑教育科研的平台,精心组织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评比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展示教育科研的成果提供机会和舞台。

⑴继续办好《**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拟组编以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成果汇编为主题第45期《**教育》。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办好《**教研参考》和《传是》“杏坛论语”版。本学期,拟组编以课程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的第8、9期《**教研参考》以及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XX年第3期《江花》。我们将积极参加**市优秀教育刊物评比,力争取得好成绩。

⑵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教科处将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科院、苏州市以及**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组织的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江苏省中小学各科教学教案评比、江苏省中学青年教师“五四杯”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江苏省“师陶杯”、苏州市“师陶杯”、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市创新教育论文和个案评比、**市课程改革成果评比等活动。

5、认真做好职称论文评审的组织工作,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其他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教育》、《**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和编辑《江花》。

篇9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巨大优势在学校教育领域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近年来,我校在全面实现“四机一幕”进教室的基础上,先后创建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卫星数据接收机房。校长办公、总务办公、教务处全部实现了微机管理,正逐步走向办公现代化。现已建成了校园局域网,Internet由原来的8M ADSL宽带申请开通了10M光纤,大大加速了上网搜寻资料的速度。另外,学校建有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课件、习题精选等内容,资源丰富,而且每学年根据教材的变化和教师应用资源的情况,在不断进行更新、优化,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正在形成。教师电脑的配备,校园网的建成以及丰富优质的资源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作好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二、培训教师是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首要举措

如果说完善网络是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硬件基础,那么,教师的教研观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则是软件基础。首先要引导教师转变教研观念,可以通过引导教师浏览优秀的教研网站,通过阅读、评价他人的教研经验、教学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在网络上的对话等方式引导教师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教研优势。而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制约着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此,近年来我校的教师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每学期根据培训计划,定期定时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期末对教师进行考核,并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畴。

三、开展活动是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

有了良好的网络平台作支撑,教师教研观念的转变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教研管理方式的变革,是否就能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呢?它还必须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活动进行引导。

1.课例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战场。

所谓课例研究,就是以一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校的课例研究主要样式有: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议和课例综述。这四项研究以“专题研讨”的形式带动。学校每学年一个教研专题,几年一循环,涵盖学科教学的各方面。以语文学科为例,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古诗词”、“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专题,每学年一个,六年一轮回。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改善的功效逐渐彰显出来。

2.课题研究,学校教学研究的领头羊。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以我校为例,目前已经有三项省级课题先后顺利结题。即:《运用创新教学思想构建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实践研究》、《学科课件库建设及应用研究》。此三个课题均与网络环境息息相关,且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个研究成果被县教研室转发全县学习借鉴,第二个研究成果获省级一等奖,第三个研究成果在省“十五”课题汉中片结题中获小学组第一名,并获得省级优秀奖(即一等奖)。

3.课改沙龙,教师集体智慧的大融合。

篇10

一、领导真领,教师真学

领导重视,任何工作都会事半功倍。我们这里领导真领,引导教师走出去真学。

1.带头搞科研。业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郭爱民局长、刘永德校长直接参与省十一五课题《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现状分析及其疏导策略的研究》,并亲自组织调查问卷,一块起草分析报告,并三次召开专门会议,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成长的心理因素及其教师的育人疏导策略。目前,我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开展,与领导重视密不可分。

2.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真正做到“三全一汇”,即凡是省市级教育科研培训、研讨、交流会,课题组主持人均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部报销差旅,参加会议者回单位后,一律梳理内容在全校做专题汇报,其汇报材料交县教研室备案。

3.亲自参加每年两次的教育科研工作专题会议。一是课题研究思路会,二是学年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汇报会,局长亲自到会,主管局长和领导亲自点评和部署工作任务。

4.纳入考核序列,健全评价机制。每年一度的赵建国教育基金表彰会都有教育科研方面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额;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定,教育科研作为必备条件;每年一度的学校综合考核教育科研单独列项占分;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秀校长(班主任)评选,教育科研占分很重;每年一度的课题立项,其经费由学校全部报销,由此而形成的资料、课件、光盘、学习等费用,也由学校全部报销。这些措施和政策让老师们真正感到了希望,增添了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信心。

近几年来,我县参加省级培训200多人次、市级培训500多人次,其中2010年一次性参加省培训20多人,2011年一次性参加市级培训70多人。

二、榜样真带,群众真干

教育科研从神坛走向大众,让教师们真正认识并敢干触及,除去政策的导向外,还有来自身边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素质的真正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效益的影响。

1.十五期间,中学语文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该课题已于2007年顺利结题。该课题研究我们有这些成果:

①有三名语文教师在全国写作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②100多名学生作文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有10多篇收入国家级著作《我这样学写作》一书中。

③100多篇教师论文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其中有20多篇论文、案例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④有10多名教师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课题研究实验教师和优秀学生习作指导教师奖。

⑤正式出版了创新写作成果专著《追寻写作创新的足迹》一书。该书出版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

⑥该课题研究成果获得河北省人民政府评审确定的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全省243项,沧州唯一),五名教师获此殊荣,一人晋升一级工资。

2.十一五期间,五名教师参加了河北省重点课题《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五名参研人员获得优异成绩。

①5篇研究论文、教学设计被收入河北省教科所高智军主编的《学习策略与创新素质形成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

②有4篇研究成果获得河北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

③有4名教师在沧州市举行的各类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有2名教师在全市上示范课。

④有3名教师获得沧州市学科带头人称号,有2名教师获批省级骨干教师,2名获批市级骨干教师。

⑤有1名教师获得沧州市小学语文“教坛新秀”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此产生的辐射效应是巨大的。

3.十一五期间,在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培训和组织下,我们共申报省级课题立项38项,其中6项重点课题;申报市级课题31项,确定县级课题113项。这三个层面的课题涉及了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和高中教育,涉及了教育教学的30多个不同角度,涉及了管理、评价、心理、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的诸多内容。这些课题共有参研人员1500多人次。在这些课题中县教研室有4项省级课题立项、有2项市级课题立项,县教研室所有人员、所有学科均承担或参与了省市级课题研究。

三、效果真显,热情真涨

1.课题成果验收:2010年至2011年我县各级立项课题相继进入成果鉴定阶段。课题研究是不是真的、效果明显不明显,专家说了算。2010年我县17项省级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8项市级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30多项县级课题有26项课题通过专家鉴定、4项课题延期结题,经过半年的补充研究也已经结题。2011年,我县有7项省级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12项市级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29项县级课题除3项延期外,全部通过鉴定顺利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