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范文

时间:2023-03-18 18:1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体心理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团体心理辅导

篇1

1.帮助成员认识生涯资料的种类,了解收集生涯资料的方法;2.学会生涯资料的运用;3.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职业宾果单;(2)生涯寻宝(资料收集6w)(3)40种职业的名称;(4)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职业特质探索:

1.了解专业的职业特质要求;2.了解自己与所从事职业特质是否具备。例如:(1)职业特质单;(2)职业特质评估单;(3)家属的职业访谈单;(4)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一)美丽的生涯彩虹:

1.帮助成员了解自己内心所真正期望的未来职业;2.针对具体的人生角色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3.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心情指数;(2)彩虹图绘制;(3)分享相互绘制的彩虹图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二)计划伴我行

1. 协助成员明确写出他们的生涯愿景;2.协助成员订立行动计划;3.帮助成员订立短、中、长程的目标;4.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在校期间短期的生涯目标规划表;(2)中期、长期的生涯目标规划表;(3)讨论该计划的优势,培养成员的乐观的态度,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三)模拟面试

1.练习招聘仪表、仪态材料准备;2.练习面试问题回答;3.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模拟面试;(2)仪表训练;(3)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四)职场任我行

1.练习遵守规范;2.人际相互影响;3.学会换位思考;4.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遵从指导;(2)旋转木马;(3)体验同理心;(4)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五)美丽新世界

1. 引导成员回顾前面团体经验,统合团体收获;2.协助成员面对团体结束的心情,及评估效果;3. 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美丽新世界;(2)相知相拥;(3)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综上所述,中职生生涯规划直接关系到中职生的人生发展和面临的择业求职、就业等人生关键事件,团体辅导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深受中职生欢迎,通过一学期十五个单元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辅助教学设计,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中融入心理学的团体辅导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王 峥,1974.3――,女,汉族,陕西汉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腊月二十七还没到,邻居李叔就兴冲冲地下了邀请:“小四快回来了,到时候,一定过来喝酒。”小四是我的发小,也是我们这群同龄人的“偶像”,村小学、乡初中、县高中,他一直成绩拔尖。高中毕业,我拼出吃奶的力气,才考上一所不入流的师范学校,他直接去了北京,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我回乡下中学当了一名老师,小四进了某个研究所,据说是研究核电技术,非常忙,一年半载都回不了一趟家。

腊月二十八,小四回来了,李叔家空前热闹,我和爹被请过去喝酒。李叔和李婶激动得跟什么似的,前后左右围着儿子转来转去,挑起个话头就小心翼翼地看一眼小四,好像生怕自己说得做得不到位,让儿子不舒服。

受这种气氛感染,我和爹也提了十二分的小心,挖空心思地找一些尽可能高雅的话题,但那些话题让小四交流起来也很费力气。到最后,彼此都觉得有点儿累,于是,对一桌子的大鱼大肉,就剩下了稀稀落落的“吃啊”、“喝啊”的谦辞。

李叔多喝了两三杯,搓着自己黝黑的手指头,红了眼睛对着我和我爹感慨:“昨天晚上,四儿给我洗脚了。”

小四脸上一红,有点儿难为情的样子:“唉,我一年到头都回不来一趟,洗个脚有什么啊。”

我爹羡慕得眼珠子都圆了,一个劲儿地嘟囔:“这孩子,可真孝顺,真孝顺。”

正说着,李婶抱着一床新被子从堂屋跑过来,讨好地问小四:“这被子只用过一次,你凑合着用,行吗?”

一顿饭,李叔和李婶转得像陀螺,一会儿夹菜,一会儿敬酒,一会儿请示,一会儿汇报,就跟见了重要领导,拿出十二分的热情,来迎合久不谋面的儿子。我和爹从始至终跟着赔笑脸,出了李叔的门,腮帮子都酸了。

“看你李叔李婶,待小四怎么像个客啊。”爹倒背着手自言自语,忽而又抬起头瞪我,“人家小四还给他爹洗脚,你看你……”

我嬉皮笑脸:“要不,今天晚上我也给您抠抠脚丫子?”

“去你的。”爹笑着用脚尖踢了一下我的屁股,转身回自己的房间,临关门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明天早点儿起,你妈炖肉,你和你媳妇好好打下手。”

我家那锅炖肉还没吃一半,小四又回了北京。得到消息的爹很是失落:“我还想请小四过来喝酒呢。”

李叔坐在我家炕头上,摆摆手,匆忙解释:“孩子忙,事业重要,能回来这几天就不错了。”

话是这样说,可看得出李叔还是很失落。一顿饭下来,菜没吃多少,酒倒下去了大半瓶,到最后,舌头都有点儿直了:“我,我现在和小四生分了……”

爹也明显带了几分酒意,我赶紧去夺爹的酒杯,他血压高,医生说过不让多喝酒。爹不听,和我争来抢去,最后甚至孩子似的围着桌子和我躲起了猫猫。我嚷着让李叔评理,一抬头,却发现他满脸羡慕,眼角含了泪。

那天晚上,李叔彻底喝醉了,扶他回去的路上,他又哭又笑:“唉,孩子混出息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把他留在身边。”

冷风一吹,爹的酒醒了不少,听着李叔的自言自语,他的眼眶跟着湿润了。

半夜起夜,爹的房间还亮着灯,从窗下经过,我听到他正和娘感慨:“看老李省吃俭用将儿子培养成一个客,倒不如咱,儿子虽然没有大出息,可踏实贴心,当老子的心不孤独。”

立在满天星光下,我的心一下子暖了。和小四相比,我无疑是没出息的;但对于父辈而言,我爹的幸福指数无疑要比李叔高。多年的父子熬成客,烟火人间里,又有几人看得见在荣耀光环的背后,一个父亲的失落和伤感?

第二天晚上,当我第一次将爹挣扎的双脚摁进洗脚盆时,他的手迟疑片刻,然后轻轻落在了我的头上。那一刻,灯光静谧,夜色温情,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被宠溺的童年。

篇2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内涵

(一)团体辅导的定义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 是相对于一对一的个体辅导或个体咨询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由团体辅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小组,通过共同商讨、活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是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有效的多元化的活动,在充满理解和支持的团体氛围中,尝试各种选择,探索自己,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培养信任感和归属感。

在港台地区又被称之为“小组辅导”或“团体咨商”。

团体心理辅导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少则3、5人,多则十几个到几十人),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有些心理活动课也属于团体辅导的一种形式)。

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增进成员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进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

团体辅导为参加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实践证明,团体咨询不仅是有效的心理辅导,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二)团体辅导的特点

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使来访者相互学习模仿、相互支持、集思广益,不再感到孤独。

2.效率高、省时省力。一个指导者可以同时指导多个来访者,增加了咨询人数,节约了时间与人力,提高了咨询的效益。

3.辅导效果易巩固。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提供一种生活经验,成员经历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学会做新决定,提供社交机会,易迁移。

4.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团体活动过程即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过程),或有效地帮助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

(三)团体辅导的局限性

1.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2.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3.有的成员可能会受到伤害。

4.某些个人隐私,在事后有无意暴露的可能。

5.对辅导教师要求高,否则会给成员带来负面影响。

6.极端内向者不宜参加。

要使团体咨询的优点充分发挥,局限降至最低,指导者应该注意:1.要充分了解团体成员的实际情况;2.要掌握团体辅导的知识与技巧;3.要充分尊重每一位成员。参加者要注意:1.有充分的心理准备;2.要遵守团体规范。

(四)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需要遵守哪些团体规范?

一般而言,在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领导者都会组织成员来共同制订团体规范,如:

1.保守秘密,尊重每位成员的隐私,不把在团体活动中了解到的信息外传。

2.坦率真诚地与其他团体成员进行交流,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3.按时参加每次团体活动,不迟到,不缺席,注意力集中。

4.尊重他人,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5.广泛交流,避免只与自己喜欢的团体成员沟通等。

(五)哪些人适合参加团体心理辅导?

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自愿报名参加,并怀有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愿望。

2.愿意与他人交流,并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3.能坚持参加团体活动,并遵守各项团体规范。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性格极端内向、害羞、孤僻、自我封闭者和有严重心理障碍者不宜参加团体心理辅导。

二、团体辅导准备

(一)培训辅导者

一个优秀的辅导者,不仅要具备团体领导的技能,有特定主题的知识,能悦纳自己,而且要善于与他人和睦相处。要自信、情绪稳定,善于表达情感,尊重别人,乐于助人,宽容,思维敏捷。

(二)确定辅导目标

大的方面:发展性目标。具体目标:一个团体辅导活动目标。具体目标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例:“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自信心。”团体辅导目标设计:

1.发展性目标:

认识自身潜能,增强学习自信心,改进自身形象。

2.活动目标:

1)克服心理惰性,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

2)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增进责任心与自觉性;

3)改进人际关系,学会与群体合作。

(三)团体辅导设计

三、团体辅导过程

(一)团体辅导语言的引导性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应该不是学科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此刻的身份不仅仅是为人师表,更是辅导者、发现者、倾听者。学会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问题,尝试积极关注学生的倾诉、交流内心的体验,巧妙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是每个心理辅导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准确把握自己角色的同时,更需要体现的是语言的运用。在语言上辅导者要注意:

1.运用鼓励性语言,促进学生知、情、行、意的统一。

好的课堂评价语要避免单一性和空洞性,例如现在我们在课堂评价中经常会说“你说得真不错”、“你真棒”等这样的语言,这固然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但从另一方面考虑,这种评价语又透露出单一与贫乏,教师的语言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与作用,同时,过多而相同的赞誉也会让学生逐渐感到麻木,甚至发展到无动于衷。要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教师富有智慧和启发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要注重对学生辅导过程中的引导,因此评价语言的辅导性、引导性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这是你的想法,很高兴你能和我们分享;你的收获中不仅有快乐,还找到了方法,真好;这是你认真思考后的想法,我也和你想的一样;你是这样的想法,别人有和他不同的么?”等等,这样的评价语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分享和交流的感受,他们在这样的感受中更容易形成共鸣,感受真诚,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此,我认为只有真实、适度、丰富的引导性鼓励语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

2.丰富评价语言的内容,促进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触动。

课堂的评价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点滴变化,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学生掌握方法、技能的情况等内容,都是可以选择的引导方向。在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的眼光不要总放在浅层次的表扬、称赞上,而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表现,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引导性评价。如:对胆小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态度上的鼓励,对讨论交流中说出真实体验的学生给予语气上的肯定,对交流中需要引导的学生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每个学生在辅导者贴切、丰富的语言引导下,形成积极的心理感悟,获得真实的情感触动,达到辅导目的。

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还要注意动静结合,热闹的活动背后是深刻的辅导线,活跃的气氛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静下心来领悟、感受、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最真实的体验。

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暴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感悟,在观点汇集中形成新的认知和体验。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使学生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加深了学生的内心体验,提高了辅导活动的效果。

(二)团体辅导活动的灵活性

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出乎准备和设计之外的情况,这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自然地调整活动程序,灵活处置,不要使学生的活动与情绪受到不利影响。

1.团体游戏

团体游戏对低年级学生十分适用。辅导者在儿童游戏时一般不主动解释,而是注意他们的游戏活动,留心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行为所表达的感受。辅导者给人的感觉应当是温暖的、可接受的、支持性的。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具有一种练习功能,可以用于获得新的行为。借助角色表演,可以提高对自己感受的注意力,有利于成员向团体靠拢,有利于团体成员在特定的情境中认识问题,并为新行为提供演练机会。

3.示范强化

篇3

一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

尽管团体形式工作在我国早已存在,但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相比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与香港地区,内地的团体心理咨询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团体心理辅导备受重视。最初介绍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是1991年6月,日本筑波大学心理系教授松原先生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邀请来华讲学,介绍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1991年10月樊富珉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员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技巧。此后的几年里,樊富珉一方面致力于为国内高校培训团体心理咨询主持人,同时也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科研中进一步探索研究团体咨询在国内学校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北京经贸学院杨眉在社交焦虑的治疗中一直探索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于1995年出版了《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一书。1996年樊富珉出版了《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进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而普及了我国。2000年后团体心理咨询已经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发展。2001年9月开始教育部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培训中心,在培训中安排了团体心理咨询教学,由樊富民讲授。随着专业培训的推进以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团体心理辅导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为主的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团体心理辅导逐渐升温。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中开展的必要性

1可以解决大学生各方面的适应不良

大一新生刚进入学校,环境生活的突然变化让他们一时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应付面对,对同学与老师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不同于高中阶段,通常会导致部分同学郁闷,不知所措,出现适应综合障碍。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系列大规模短程团体心理辅导,使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增进了解,理解同学之间的各种行为方式,能够互相沟通、容纳、尊重对方,以使大一新生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

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社交焦虑或恐怖占有很大的比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广泛而复杂的,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他们渴望真诚的友谊,想获得他人的理解,但缺乏交往的勇气和技巧,甚至对交往产生恐惧。而团体心理辅导正是基于人的心理问题根源与人际关系之中的理论背景,为参加者提供了社交机会,学会了社交技巧,可以逐渐良好的与同学沟通。

3可以合理处理大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如学业,恋爱,人际关系,家庭,就业等,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各种发展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学习技巧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自我肯定小组等,这些活动不但能够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团体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增进友谊,树立团体意识。

4可以用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指以大学自然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辅导员或者是班级心理委员的主持下,全班同学都参加的短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让班主任、辅导员以及班级心理委员在班级工作中通过心理游戏、心理剧、观看心理电影等团体活动,进行班级团体辅导,不仅能提高心理辅导效率,可以缓解部分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还能大面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1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以及团体训练概念混淆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团体心理训练属于心理训练的一种,参加者超过10人则为团体心理训练。这三种概念决定了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活动源泉、目标、对象、活动性质、活动效果等方面。因此,有些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经常会混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造成团体心理辅导效果不佳。

2将团体心理辅导等同于团体游戏

团体心理辅导通常是以团体游戏为基础展开的辅导活动,其重在运用团体游戏中的合作、沟通等方式,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参加者对团体活动的体验。通过经验与感受分享,获得归属感;可以在团体心理辅导的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及他人的了解;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但就目前高校开展的团体心理活动来看,基本上就可以称之为团体游戏,参加者的分享不足,人数较多,体验不够深刻,理解程度不高,基本以娱乐为主,达不到心理辅导的作用。

3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不规范

团体心理辅导是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需要完整的系统的活动设计,才能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有些团体心理辅导为了吸引学生兴趣,活动设计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为了增加活动吸引力,忽视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有的效果。指导者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事先设计好的操作规程并一定能够遵守,部分原则事先未被强调,依据的原理未能进行解释,导致参与者只能按照团体游戏的心理状态进行活动,无法进入到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状态,导致效果较差。

四对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建议

1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的技能训练

团体心理辅导涉及的基础理论以及一些技术方法,需要进行专业训练,通过参与相关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活动,或者是与同行进行集体交流讨论,亲身体验,亲自操作团体心理辅导技能。

2增强团体心理辅导的规范性操作

目前团体心理辅导的大部分指导者,设计团体活动不规范,操作相对简单,省略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活动对象以及基础理论,直接从团体活动实施开始,导致其和团体心理游戏相差无几。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程序,确定每次活动的目标及主题,提前制定好实施活动计划,以熟悉每次活动如何进行,进入规范性操作阶段。

参考文献

篇4

一、选择与团体心理辅导主题适合的音乐,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身心快速成长、变化的小学生来说,情绪不稳定,常处于两极状态,合适的音乐对于他们的情绪状态具有良好的调适作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将来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感受幸福。所以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教师会运用一些与团体心理辅导主题适合的音乐,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情绪控制能力训练中,我们在运用音乐为相关活动配套时,不能随便拿一首音乐任意暂停,否则会破坏音乐的结构平衡感,长期如此,将会对儿童心理造成慢性伤害。在播放音乐让小学生活动时,孩子们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手舞足蹈,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现有的情绪控制能力水平,进行必要的引导,在音乐停止的时候,动作也停止,向孩子们提问他们略加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在回答的时候,他们的情绪自然就进入一定程度的抑制状态。照此方式随音乐反复进行,十分有利于训练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还有一种方式:跳跃风格的乐段和舒缓风格的乐段交替进行,跳跃乐段的律动动作带来的情绪是兴奋的,而舒缓的乐段所引导的律动动作带来的情绪是抑制的,这是一种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训练方式,也是一种日常为孩子进行情绪梳理的有效手段。又例如在开展感恩主题的小学心理团体辅导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孩子的家庭不是很和睦,或者是父母处于长期焦虑的状态,面对孩子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长期如此,就会阻断了亲子间的亲密关系,为了重建孩子与父母间的亲密关系,教师可选用与父母有关的歌曲,如选用歌曲《天之大》《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妈妈的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通过歌曲中对描述父母创建家庭、辛劳为家为孩子付出等歌词的意境,重建亲子间的情感通道,重拾亲子间的情感流动。所以,运用合适的音乐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是孩子体验真挚情感、感受人间真善美的重要途径。

二、音乐的表现形式

关于音乐表现原理的问题,是许多音乐理论家讨论恒久的话题。周海宏教授在其著作《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中对音乐与人类共同的联觉心理现象的对应关系作了充分阐述。其用心理学的实证方法对音乐听觉相关的六种联觉对应关系规律进行了证明。可见,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我们也必须遵从少年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从学生对音乐表现的理解入手,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尽情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自主性,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联觉是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引发另一种感受的心理过程,例如说你有两件乐器,一件是大鼓,一件是碰铃,让你用一件乐器表现大象,用另一件乐器表现小鸟,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用大鼓表现大象,用碰铃表现小鸟。这是因为大鼓的声音让你感觉沉、重、大、笨拙,而碰铃的声音让你感觉轻、小、灵巧,这就是联觉。而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又往往有联想这一心理活动发生,而且联想总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更应该根据少年儿童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经验采用丰富、相应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小学的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沟通交往主题,就需要追求柔和、和谐的音乐表现,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用不同的小乐器为和谐的音乐伴奏,这里要求选择一些低紧张度音响的小乐器,可让人产生在情态范畴松弛的联觉,配上相应的音乐律动操等。也可以选择一小段柔和的合唱曲目,例如《送别》等音域不宽、简短、又深情的合唱曲目,时间不可太长,和声不可太复杂,最好是两个声部,分为两组根据各自声部的旋律,一起歌唱,或交换声部演唱,模仿对方的音色,等等,让孩子们彼此倾听,又能尊重自己的声音,从这种音乐表现形式来引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帮助孩子在活动中明白沟通的重要性,悟出交往的真谛。总之,我们要根据活动主题和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结合音乐的联觉、联想,设定相应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辅助。

三、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

篇5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初中生:心理课

青少年期既是个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又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特殊转折期。自我认同的危机、依赖与独立的矛盾、接受与拒绝的冲突都是青少年时期存在的问题。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是立足于发展性层面还是治疗性层面,都意义非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逐渐兴起的、能有效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的心理教育形式,刚好符合学校班级制的客观特点,不仅能使参与者在团体互动的条件下,通过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交流,促进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而且还能帮助整个团队(班集体)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我在学校从事初中生心理课教学实践,通过对全班学生的书面调查发现:90%的学生都一致期望在心理育课上能多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多一些交流和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目前,上海市初中生心理课一般在预备年级或初一开设,目前的心理课教学,虽然也融人了一些游戏和活动,但常常流于形式或者一阵热闹过后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我认为,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课教学现状,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初中生心理课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在游戏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分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体,在团体中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可以选择以下四大板块。

一是自我完善篇。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等相关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我自己”、“自我保护”、“控制自己的行为”、“责任心培养”、“应对挫折”等主题。

二是人际关系篇。主要包括如何掌握沟通技巧、如何更好地与人进行交往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了解他人”、“宽容待人”、“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男女生交往”等主题。

三是情绪情感篇。主要包括如何更好地了解情绪情感,更好地调控自我情绪、培养美好情感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和掌控情绪”、“合理宣泄情绪”、“自信心训练”、“学会分享”、“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等主题。

四是学习认知篇。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应对于学习相关的一些普遍问题,具体可以选择“了解和提高注意力”、“学会记忆”、“培养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应对学习(考试)焦虑”等主题。

对于以上这些主题内容,心理课教师(辅导者)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因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始终是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初中生F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环节

严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全过程大致都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规范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而每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一般可以 分成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部分。针对初中生常规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的现状。在实际运用中,每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预热。这一环节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活动开始前的热身活动,一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达到活跃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或揭示主题的目的。常见的一些热身游戏包括“大风吹”、“松鼠和大树”、“解手链”、“传话筒”等,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保证接下来主题活动的充分进行。

2.主题活动体验。根据每次不同的目标和主题内容,可以设计1~2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或活动。如“自我意识”这一主题内容常见的活动有“价值拍卖”、“背后留言”等。也可以借鉴一些班会活动形式自行创设一些适合青少年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尽量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

3.交流与分享。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了活动的基础上,辅导者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这是一个开放和分享的环节,辅导者可以事先从活动中提炼几个讨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先围绕活动自由展开讨论,最后辅导者进行总结。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学生说、教师听。例如在“生命线”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完成活动后,辅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的事情对你现在或未来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事情是不是和未来的理想 有联系?对比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没有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个环节是团体的核心活动,两者之间有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点,常常是交叉进行的。

4.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总体效果评估,通过一些相关量表和测验,评估学生是否在相关方面得到发展。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辅导者可以给予学生一定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总结该次团体活动,激励学生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分类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适用于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纸笔练习。纸笔练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特别设计的练习用纸,学生用书写的方式完成全部练习,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生命线”这一活动就是利用了纸笔练习,要求学生在一根“生命线”上划分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首先回忆过去最痛苦、难忘和快乐的事情并写在纸上,然后思考最近三个月要做的事情,按“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两个维度分别写出三件事情,最后设想一下未来,按照“我20岁、30岁、40岁”等不同年龄阶段写出自己计划要实现的事情。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由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真实表达情绪和内心感受,是引导学生进行换位 思考、提高移情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认识和掌控情绪”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情境剧表演,让学生真实体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从而能宣泄和应对消极情绪。

3.行为训练。行为训练就是通过特定的练习。学习并强化适应行为或者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这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例如在“自信心训练”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说出你的优点”这一练习形式,给每个学生一个再次认识自己的机会,学会发现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可以重塑或增强自信心。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也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坦诚的、深入的团体讨论达到交流思想意见、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几乎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都可以运用到这一方法。例如在交流与分享这一环节中,其实主要就是使用了小组讨论这一方法。

5. 娱乐游戏。娱乐游戏常在预热环节使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集体游戏,达到活跃团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目的。除了预热环节常用的热身游戏,在主题活动中也常常使用游戏的方式。例如在“学会合作”这一主题活动中,采取“拼图游戏”、“踩报纸”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合作的意义和策略。

6.媒介应用。媒介应用就是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物,如道具、磁带、录像、幻灯片等,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这一方法是其他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有效补充,运用时注意适可而止。例如在“应对挫折”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经典幻灯片“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了三种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

此外,团体心理辅导一般要求参加人数在10~20人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5 人,但一个自然班有时候人数多达40人以上,这时可以利用分组来解决这一矛盾,同时分组也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进行小组评价。一般可以随机分成每小组 4~6人,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将小组合并成大组。或者按性别、特质等进行分组。学生最好按小组围坐成圈并面向辅导者,便于营造课堂轻松氛围以及_展活动和 交流。辅导者还可以给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如“用好我的耳朵”、“我的地盘我做主”、“果汁分你一半”等,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心理课或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但很多活动的开展都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培养的需求与应该达到的任务目标,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课没能充分发挥其效果。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急需专业与实操的指导,同时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性团体心理辅导书籍、活动道具、活动光盘等的支持。在此笔者推荐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包,它的设计以人际沟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各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心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配备了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手册、活动光盘,为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操作性强、可变性大的特点,配套光盘能够更直观地授予心理老师以渔,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技巧。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即无传统的纸笔作业,也不需要期末考试,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秩序维护者,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自由,收获了成长和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当然,团体心理辅导也存在一定局限,由于在团体情境中难以照顾到个体差异。对于一些自我封闭、人际交往焦虑过高的个体,通过团体辅导形式难以收到期望的效果。所以,辅之以个别辅导和咨询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樊富珉.清华出版社,2003.12

2、《积极心理学》 彼德森.群言出版社,2016.6

篇6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价值

引言

心理辅导主要是指以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以此帮助个体、群体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功能的过程。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该年龄阶段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在该阶段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乃至将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针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缓和师生关系,推动班级和谐发展。

1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和功能

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班级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中学生需要朋辈关系入心入耳的帮助———辅导介入。这种辅导并非是一种知识性的教导,而是通过心理学方法帮助中学生提高自信、兴趣、意志等。实践表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中学班级管理,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更能够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激发其潜能,提高班级凝聚力,推动班级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1认知功能:

在班级心理辅导当中,可进行结构性的认知学习或者咨询,主要包括了情绪处理、人际交往训练、性格培养等方面,这种方式和传统的单向性的传递方式有所不同,这种方式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类团体活动,并在活动当中通过体验、实践等手段完成。

1.2发展功能:

通过团体辅导,促使学生在团体活动当中了解自身,并通过活动了解他人,从而更为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提高自信心,并学会接纳他人。通过团体活动融入班级和学校,促进其在成长前期学会自尊、友爱,以及后期的知、美、自我的实现。

1.3矫治功能:

中学生的年龄特殊性决定了该阶段的学生较为自我,对于事情的看法也较为片面,通过团体互动则更为容易使其在活动过程当中看清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团体心理辅导的诊断和治疗功能也较为显著。

2实践分析

设计科学的团体活动在团体心理辅导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以下结合实践谈谈在活动设计当中一些想法。

2.1开展学生团队活动,改善学生间关系:

比如可以固定的开展心理展示活动。某学校将五月作为学校的心理展示节,为了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某七年级班级在开展团体活动时特邀八年级班级加入。在活动当中将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困难等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团体活动解决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在团体生活当中健康成长。通过此活动,最为直接的效果是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班级也变得更加具有凝聚力。在团体活动当中,学生们共同完成任务,克服遇到的困难。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当中,积极的配合,从而圆满完成任务。学生在活动当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互助的积极作用,自觉融入到集体当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此外,在活动当中由于有高年级的孩子参与其中,面对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大龄孩子积极的进行指导,并辅助低年级的孩子完成任务。通过这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朋辈”辅导方式,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所获得的结果也更为喜人。同时这种“朋辈”辅导方式也是符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原则的,体现了合作性和趣味性。

2.2加强学生活动的针对性:

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班级的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具有针对性。比如刚入学新生正处于小学与初中衔接阶段,因此设计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性。如八年级学生到七年级学生班级中进行经验介绍,帮助七年级学生建立正确的目标,树立自信心,成功的度过该衔接阶段。与此同时,八年级学生也在活动当中获得的自我认可,提高了自信心,也是一种成长。

2.3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乐观成长:

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在活动当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需要热情的投入到活动当中,正确引导活动朝着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保持高涨的热情,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活动,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适当的给予夸奖和鼓励。此外,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但要注意小组的划分应当包含各种性格的学生,帮助学生适应组间学生合作和学习,达到互补的效果。比如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活动,应当将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分到一组,采用叠加介绍的方式进行小组内部的自我介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认识其他学生,降低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促使课堂更为融洽。

3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年龄特性决定了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青春期叛逆、学业困惑等,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对其之后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在班级管理当中融入团体心理辅导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团体合作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团体活动,指导老师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永江.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二学生班级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周元臣.班级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张晓霞.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一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7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1019-03

【关键词】 人际关系;团体处理;心理疗法;学生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积极的人际关系会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而大学生人际关系却不容乐观,虽然渴望与人交往,并得到他人的理解,但是由于受交往能力、交往经验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经常在交往中受挫,不仅体验不到交往的乐趣,反而频添烦恼;此外,部分大学生心理上有闭锁的倾向,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逃避与人交往,对人际交往充满了困惑与不解。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王艳红等[1]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80%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有关。可见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所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刻不容缓。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助人的一种普遍且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方式[2],成人团体心理咨询已经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3],具有感染力强、效率高、涉及面广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创造一种融洽、信任、凝聚力强、支持、温暖的环境和气氛,使成员通过彼此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了解自己、悦纳自我,学会欣赏别人、理解别人、关心别人,掌握交往的基本礼节,提高交往的自信心,提高主动交往的意识,克服社交焦虑、人际敏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等。近10 a来,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心理辅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综述,并提供一些建议。

1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现状

1.1 团体类别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从辅导内容上主要涉及改善社交焦虑[4]、人际态度和抑郁状态[5]、克服人际敏感、改善两往[6]、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7-8]、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9]、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10]等;其服务模式则主要为发展性团体,即团体成员均是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他们对人际交往均存在一定心理困惑,但怀有强烈的改变愿望,并能够按照团体约定坚持完成整个团体活动;辅导形式除了男女大学生混合的一般团体外,还有针对专门的女大学生团体采取的不同辅导方式[11-13]。

1.2 研究对象选取与研究工具 人际关系团体中的研究对象多数为本科生以及少数高职生[14],成员通常是有着共同人际关系问题的同质性团体。研究对象一般有2种主要筛选方式:一种是在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之后,结合数据分析的结果与访谈法进行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被试[5];另一种则是通过公开海报招募,成员自愿报名参加人际关系团体[15]。

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中使用的测量工具,如交往焦虑量表(I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量表(SES)、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多是从国外引进的。

1.3 研究方法 大学生人际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多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大部分实验设计采用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设计。研究者通常将被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成员接受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共同人际交往困惑的同质性团体;也有诸多研究未设置对照组,如张翠红等[16]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王卫平等[9]对人际交往团体训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罗贤等[17]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及疗效因子的分析研究。有些研究在实验组安排中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如王慧等[18]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中选取了2个实验组,其中一个实验组为有着一定交往困惑的成员,邀请了2名人际交往良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共同参与,使实验组成为一个异质性团体;李凤兰等[5]在研究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研究中,将被试随机分成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户外运动以及对照组3组,其中前2组为实验组。此外,王平等[19]使用Meta分析技术,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咨询进行了整合研究,以对其效果做出评估,是对以往研究的一次突破。

1.4 效果评估 近年来,有学者陆续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要使用客观量表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辅导效果作出评价,并证明了其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社交焦虑、改善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有着显著成效。但是这仅仅是辅导带来的短暂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邢秀茶等[20]在对大专二年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后9个月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有着长期的加强和巩固作用。黄雪梅等[21]在2 a后评估了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效果,指出无病例反弹,效果很稳定。但江琴[22]指出,在大学生在团体辅导后3个月,团体辅导的长期效果在交往焦虑等指标上并不显著。

2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不足

2.1 团体种类有待继续扩大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主要为发展性团体,而基本没有治疗性团体。对于存在严重人际交往障碍的部分大学生,应采用治疗性团体进行治疗。所以辅导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大学生选择不同的团体,将治疗性团体与发展性团体有效结合起来。

人际关系团体中选取的大学生多是本科生,忽略了对高职生的辅导。高职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应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一些特殊大学生群体的人际交往状况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依据这些人群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人际关系团体并进行辅导是必要的,如贫困生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等。师生关系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国外有研究者对师生关系进行了为期25 a的研究[23]。可见师生人际交往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因此,还要加强师生交往团体的研究。此外,家长与学生之间交往团体也不容忽视。应将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渗透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每一个领域,使大学生从人际交往中体验到乐趣,同时实现人际交往团体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2.2 团体领导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人际关系团体辅导中,团体领导者是整个团体的灵魂,优秀的领导者常带领团体发挥最好的效能;领导者的行为对团体辅导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24],足见团体辅导者的重要性。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尤为重要[25],领导者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以及领导技能也会对团体心理辅导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队伍中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专业人员较少,跨专业人员较多;且国内团体辅导者的辅导水平有着较大差距,许多辅导人员专业训练不足,经验不够丰富,已成为制约团体心理辅导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团体心理辅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强自身的专业训练和专业理论,丰富自身的团体辅导经验,进而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服务。

团体领导者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于那些不适合团体或对团体产生破坏力的成员,领导者要能够即时识别,并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将个别辅导与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结合起来,这样会比单一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模式更为有效。

2.3 研究工具和方法有待深入探索 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中所采用的客观量表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大学生。因此,心理辅导者在日后的研究中要评估各种量表对我国大学生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尽可能掌握心理测量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编制一些适合测量我国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量表。

总的来说,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中的研究方法还十分单一,有很多研究方法还没有被使用,希望能够突破以往的几种研究方法,有一些新的尝试,不只是重复以前的研究方法。多数实验设计重复以前的设计方法;有些实验设计只有实验组,缺少对照组,使研究者无法确定实验效果是否由实验处理所引起的;人际团体辅导中采用的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试验设计均是自然实验,并没有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控制,不像严格的实验室实验那么严密,在此情况下评价其效果显得较为牵强。如何做到避免额外变量的影响,同时又不会影响实验的外部效度,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4 效果评价要不断改善 效果评估不能只局限于使用客观量表和主观问卷进行前后测的整体评估,研究者不仅要对人际关系团体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还要考虑每一个单元活动的效果,甚至是每一个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活动目标。同时,不断改善效果评价体系,将一些非书面语言技术结合到问卷评估过程中,以获得更为客观的效果评价。

研究者在效果评估中采用的主观问卷调查,让领导者对自己的领导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团体成员报告团体给其带来的变化,以及对团体效果作出主观评价。但是,主观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研究者难以评分,不同的评分者会给以不同的分数,使得效果评估带有一定主观性。因此,将主观问卷标准化是需要研究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除此之外,关于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长期效果研究远远不够,即使有为数不多的追踪研究,却在是否有长期效果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争议,因此要加强长期效果的研究,对研究的效果进行追踪。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辅导者仍然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对成员进行后续的辅导,以及如何拉长辅导效果的时效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此外,基本没有对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进行心理机制解释的研究。

3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建议

3.1 加强团体咨询师的专业培训 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对领导者的要求较高,领导者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不合格的领导者会直接影响团体效果,甚至对成员造成伤害。所以,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养和专门训练才能胜任。如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和团体心理辅导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心理咨询的不断普及、开展,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心理咨询师不仅具备从业资格,还必须接受行内继续教育以及培训活动,并增强了管理的规范性等。这样,团体心理咨询师的“专业门槛”得到提高,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将会使学校心理健康和团体心理辅导更有效、更科学地开展。

3.2 完善研究方法和实验模式 若只局限于问卷法和实验法,在研究方法上没有突破和创新,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势必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在未来的发展中,研究者应将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访谈法、个案法等各种方法有机结合应用到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研究中。在选择被试和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生理指标,如皮肤电、脑电、血压等,或结合其他技术,做出更加全面、科学的判断。因此,研究方法多样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未来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必须要有严格的实验设计,在较为严格的实验设计中进行辅导,对额外变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保证辅导的科学性以及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同时,研究者要不断丰富实验设计的类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设计。

3.3 团体与个别辅导有效结合 尽管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有许多优越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着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不同成员的个性不同,人际关系问题严重程度不同,团体情境中的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个体的问题有时难以得到适当的处理。因此,在团体辅导之外,可以结合利用个别辅导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有些人可能会在团体中受到伤害或阻碍团体的发展,尤其是那些社交障碍、人际焦虑过高、过分自我中心的学生等不宜参加团体。当辅导者在团体情境中发现这样的个体后,就要即时鼓励这些成员转为个别辅导。咨询师在个别咨询过程中,可将有着相似人际困惑或问题的大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以节约时间、提高咨询效率。总之,积极将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有机地结合,不仅对群体性、发展性问题有效,对个案心理障碍的了解和治疗也有帮助,二者的结合会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4 参考文献

[1] 王艳红,王瑞红. 团体咨询方法在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中的运用. 太原大学学报, 2007, 8(4):83-85.

[2] CHEN CP. Group counseling in a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several primary issues in dealing with Chinese clients. Group, 1995, 19(1): 45-55.

[3] SHECHTMAN Z. How does group process research inform leaders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groups?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7, 11(4): 293-304.

[4] 张瑾.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江苏:苏州大学,2006.

[5] 李凤兰,郑晓边.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效果评价.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6): 519-520.

[6] 李欣珍. 大学生两往成长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5(10): 939-941.

[7] 王瑶. 小组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 2004,27(5): 1254-1256.

[8] 苏雯. 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1.

[9] 王卫平,史学英,郭峰. 人际交往团体训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 15(2): 110-113.

[10]官锐园,樊富珉. 10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16PF 测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7): 477,483-484.

[11]张莉,何亚芸. 团体咨询改善女大学生人际态度的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7): 730-733.

[12]叶蔚蓝. 团体心理辅导在调节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15(6): 108-110.

[13]李睿,赵红. 改善高职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团体咨询研究.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3(4): 20-24.

[14]李芳.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研究. 高教论坛, 2009(9): 127-129.

[15]郑凯,何元庆. 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验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8): 985-986.

[16]张翠红,谢正,陈佐明,等.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5(4): 295-297.

[17]罗贤,周章毅.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及疗效因子分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25(2):22-24.

[18]王慧,孟婷婷,陈仙.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11): 1031-1032.

[19]王平, 冯艳皎, 刘芳丽. 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团体咨询效果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09,30(2): 142-143.

[20]邢秀茶,曹雪梅. 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 心理科学, 2003, 26(6): 1142-1143.

[21]黄雪梅,黄乔. 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社交能力的近中期疗效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6): 700-702.

[22]江琴. 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证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30-33.

[23]WUBBELS T,BREKELMANS M.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in class. Internat J Educ Res, 2005,43:6-24.

[24]SHECHTMAN Z,TOREN Z. The effect of leader behavior on processes and outcomes in group counseling.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9, 13(3): 218-233.

篇8

一、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部分管理者把学生看做被管理者,认为自己有绝对的管理权威,导致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参与性不够,而中考“指挥棒”仍在发挥作用,管理者认为书本知识学习重于其他各种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愉快程度随年级上升而下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老师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其社会阅历和思维方式将发生剧烈变化,尤其在巨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信息和自我意识觉醒,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甚至全体学生个性形成。按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方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手段之一。

二、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初中学校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剧、敏感性训练、认知D行为改变法等。

(一)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法是应用得最为普遍的辅导方法之一,指某个团体就共同关心的、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使问题更清楚,达成共识。参加团体讨论法的人数一般以10至15人为宜,讨论时尽量保证面对面交谈,讨论时间一般为1小时左右。团体讨论的目的在于讨论过程中成员充分参与、沟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心声,教师无须对答案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并深入感受别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学会站在客观角度审视问题所在,并学会如何客观地处理。活动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设计形象;模仿与表演;内化为自我形象。使用此法时,教师要注意减少说教内容,提供自由轻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尽量减轻学生的戒备心理。

(三)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指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要求组员按时完成,达到培养良好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因此,要改变其不良行为,只有通过环境。这一方法在使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必要时可提供示范。这种方法具有预设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学生容易掌握,也乐于积极参与。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篇9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新生;入学适应

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大学新生面临大学全新的环境,由于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等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不适感,甚至出现适应障碍。新生适应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症状,其抑郁、恐惧、强迫和偏执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新生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新生适应期是十分必要的。团体心理辅导也叫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

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辅导形式。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新的发展趋势。尤其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新途径。

一、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适应问题

1.生活适应问题

大学校园生活环境和管理模式对大学新生来说是全新的。新生们第一次完全独立地面对全新生活,有部分学生更是初次离开

父母,生活环境从单纯、熟悉的环境进入复杂、陌生的环境,起居由父母安排到凡事都要靠自己安排和处理,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

习惯。

2.学习适应问题

大学生学习强调独立性,而大学之前的学习,是任务式地围绕高考开展,考入大学后新的目标没有建立,因而很多新生都缺乏学习动力。一些新生因为不能及时调整自我,确定学习目标,使用新的学习方式,有部分新生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产生了厌倦、盲目、无序、应付等行为和心态,并感到烦躁、郁闷、空虚、迷茫等学习适应不良问题。

3.人际适应问题

高中时代的友谊理想模式和标准,以及家庭和自身性格等影响,使部分大学新生缺乏人际信任,人际交往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不主动和他人交流、自我意识过强、斤斤计较,不善于与人合作等。如果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会产生困扰和挫折感,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中的应用

大学新生面临的主要适应问题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和人

际适应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理,将有可能演变为障碍性心理问题,产生心理疾病。由于大学新生面临的入学适应问题具有暂时性与共有性,大学新生刚入学时也是班集体形成凝聚

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在大学新生中开展以活动为载体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促进新生融入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进入校园,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该团体心理辅导旨在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让新生互相介绍,增进了解,打破新生间的陌生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在良好的气氛下让新生了解校园环境、设施和资源等,以及校园所在城市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点等。最后让新生分享生活中的小常识,树立独立自主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让新生尽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2.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缩短新生的学习适应期

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新生了解自我,在新环境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计划,从而激发大学新生的学生积极性和

主动性。同时探索交流学习的方法,正视学习的压力,训练创造能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新生交流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引导新生制订一系列方案,管理时间、管理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改善大学新生学习问题。

3.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培养新生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自我介绍这一活动,促进新生间相互了解,并让新生了解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缺点,建立自信心,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同时通过团体活动,培养新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最后通过团体活动,增强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原则“信任”,让新生明白信任在友谊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团体心理辅导,让新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增强彼此间的了解,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地促进新生入学适应的教育

方式,是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丁保胜.浅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及心理调适[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

篇10

(一)团体辅导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根据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通过团体内人机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1]。

团体心理辅导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和辅导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心理咨询的相应理论给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主要依据。

1.以人为中心的团体辅导理论

以人为中心的团体治疗理论也叫做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发展并完善推广的。罗杰斯的观点认为,人?趋向于自我实现,一个团体,下至每一个团体成员,在无需团体指导者施行过多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找到自己的方向。同时他也认为要相信来访者所具备的在适当成长环境中主动发展的能力,有机体都拥有一种完善倾向,它的核心是自我实现。而这种倾向就是我们个体自我治疗的内在资源。虽然以人为中心疗法在不断改进,但对个体自我实现倾向的认同却始终是该理论的基础[2](樊富珉 2005)。

2.精神分析团体辅导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分析治疗理论,是通过讨论个体在成长及发展中经历的各类冲突和创伤的过程,在深层次分析造成目前行为的心理原因。

精神分析学派为我们解释各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使我们在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广泛的考虑焦虑、移情、自我防御机制、阻抗等多种因素。同时也使辅导者的介入更有深度。

3.行为治疗的团体理论

行为治疗理论也被称作行为矫正,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派别。华生所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行为是习得的,因此也可以通过新行为的学习矫正旧的不当行为。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为行为疗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国外团体辅导的发展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起源于美国。最初并非直接作用在个体心理的治疗中,而是用于对生理性疾病的团体治疗:普拉特通过讲授、探讨等方法,鼓励病患勇敢对抗疾病,他的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因此开创了团体治疗的先河。

20世纪40年代后期,勒温在现实研究的层面,开始关注人际关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为此他成立了团体人际关系训练室,专门研究个体的人际交往敏感性、抗拒性及接纳理解程度是否会被训练所改善和提升。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会心团体”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团体辅导理论从此进入日常生活。

如今的世界各国中,美国的团体辅导已运用在各类群体、各种心理治疗当中,范围和受众都相较于其他国家更为广泛。日本的心理辅导改革较早,管理也较美国更为严密。更多的运用在学校学生的辅导和干预治疗方面。此外,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瑞典、丹麦、波兰、土耳其、学校的团体辅导也开展得非常好[3]。

(三)国内团体辅导的发展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最早是被台湾认可和开展的,70年代已经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校当中,其中开展最为活跃的场所是大学校园。活动方案具体包括自我认识、朋辈辅导、焦虑缓解、人际关系训练等。1991年,日本教授松原达哉来华进行讲学,自此中国心理学者们才拥有了正式接触团体辅导及其理论知识的机会。此后由樊富珉教授将团体心理辅导从大学校园里推广,这种新颖的方法逐渐在社会上兴起和被熟知。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已逐渐被我国各地区高校及中小学认可,它被认为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内每学年会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适合该群体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比如人际关系、学业发展、适应问题、挫折应对等要求。

而从搜索引擎的结果来看,截至目前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实践研究开始逐渐迈出大步。

二、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就目前来说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递增趋势,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业的顺利完成。因此心理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关注心理健康不仅要找到问题去解决,同时也要将关注点部分转移至源头,怎样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才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方向。学校及教师是否可以利用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同时解决部分心理问题是我们在确定方向后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研究团体辅导对于新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对于高校心理辅导是具有推进作用的。面对学生,尤其是适应困难,面临过渡期的新生心理发展,一直是高校长期所要直面的问题,此次研究的结果,如与假设接近,那么我们可以在研究的支撑下,将团体心理辅导在各高校中普及。

此外,我们相信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发展性的模式下针对全体学生的创新性方式,它能够帮助实现学生发展各种潜力的愿望,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在学校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现实意义上能否有效的开展,真正成为促进和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广,更需要合格的团体辅导者,需要心理辅导老师、以及在学生工作中处在一线的辅导员老师们的不断自我成长,也需要这些辅导者能够熟练掌握团体辅导技术和团体心理辅导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实验法和问卷法。

(二)研究工具

SCL-90症状量表。

(三)研究对象

2017级学生。

(四)团体辅导方案

方案主题包括:大学生活适应、自我意识、学习规划、班级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生涯规划、团队凝聚力;

整个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分5-7个单元进行;

每次团体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

每个单元用时2-3小时,每周1次。

(五)统计工具

SPSS22.0。

四、分析与讨论

(一)症状量表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的差异分析

通过表1的检验结果,我们不难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团体辅导前的各项因子数据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前的新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基本是同质的,无巨大差异,筛选及分组合理。

2.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通过表2的对照组的前后测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其他因子的前后测检验在P值上大于0.01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九个因子的前后在经历几个月的前后测检验中并无显著性差异,其中,躯体化、人际、抑郁以及焦虑因子的平均值还有轻微增高。

3.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根据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组新生在团体辅导前后的因子结果P值均小于0.0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实验后的十个因子平均值均低于实验前的各因子均值。其中,强迫、人际、偏执三项因子数后测的均值比前测均值降低的幅度较大。

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的差异分析

表4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差异检验中,抑郁因子的P值小于0.01,前后测有极显著性差异,剩余九个因子的P值大于0.01小于0.05,说明前后测有显著性差异。表4的实验组不仅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且实验组的均值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学生第二次检测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二)讨论

测试结果说明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同质,在同质的基础上,对照组前后两次的症状量表测试时间间隔中未经历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辅导,而实验组在同样环境同样教育的情况下,两次测试时间间隔中经过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由此可以推断,本次研究中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产生显著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原本在入学初期量表均值较高的学生在经过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后,各项因子均值有所降低,也能?蛩得餮?生在入学初期所面对的问题有所改善。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在新生群体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较好促进和帮助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个别咨询的耗时多、受众面窄等问题,能够应对新生所面对的各类问题,尤其是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等问题,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新生的心理状态。非常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在面对新生群体时使用。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点包括:

1.适用范围较广,针对人数众多。

2.实施方式多种多样,集合趣味性、教育性等多种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3.可以改善新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帮助新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能够帮助新生增强自信,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同时接纳他人、包容他人。

(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