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等学校 知识产权战略 机制构建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是把知识产权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战略资产,进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全局性谋划和采取的重要策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实现,除了依靠国家政策法律对高校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外,对高校来讲,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国家宏观制度下,从高校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在高校内部制定并有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一、高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背景
1、创新与知识产权竞争的社会背景
当前,高校作为知识积累和创新的核心机构,通过与产业界、科技界的互动,全方位地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机构。实践表明,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表现为其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运用能力。而高校基于其知识创新与传播的使命,成为一国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源头活水。同时,知识产权也成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
2、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2006年2月,国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明确指出“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2008年6月,国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与实施实际上是整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高校中的生动实践。
3、高校科技创新的竞争态势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都在寻找优质资源的支撑。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技术法律化的权利,具有独占性和很强的不可仿效性。正是这种无形资产代表了高校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与其利益息息相关,能为其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以专利为代表的原始性自主知识产权,在高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中具有“跑马圈地”的功能,是抢占学术制高点的利器。知识产权在很大程度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之一,也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赢得学术或经济竞争优势的基础。
4、高校知识产权工作问题较多
当前,在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2004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曾经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高等学校管理,特别是科研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地位。这为我国高校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提供了政策指引,但实践中高校在这一块做得很不够。因此,我国高校迫切需要建立知识产权生成、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战略机制,从而切实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影响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构建的关键性因素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是战略定位,对高校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外部环境要有全面的把握,其关键性因素如下。
1、高校科技管理体制
从总体上讲,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属于高校科技管理的范畴,它和科研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高校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会直接影响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目前,各大高校的科技管理难以匹配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要求。针对高校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在体制上深入改革,充分有效地调动科技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和进行原始性创新的优势,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2、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中人、财、物的汇集点或中转站。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在高校知识产权经营方面的经验表明,一个高效、健全的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以及技术转移成功的保障。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多归属于科研管理机构,少有完全独立而且职能全面的机构,一般部门的地位不高,专职人员极少,领导重视程度不高,难以发挥与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相称的作用。
3、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
知识产权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一个分支,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进步而成长起来的,包括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诉讼观念、心理结构、学术思想等知识产权观念形态。知识产权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文化,它与科技创新之间构成互动的生态系统,包括知识产权物态成果、知识产权正式制度、知识产权行为模式。但是,目前我国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良好环境,广大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缺失严重,需要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与营建,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三、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的具体构建方案
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很大的不同,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应根据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具体情况来制定。本文试构建一套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框架,以其为高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所借鉴。
1、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1)激励创新原则。根据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理论,知识产权制度给智力劳动者设置了一种“回报预期”(the prospect of reward),所以它能鼓励人们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就没有足够的创新活动,因此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应当创造一个能够激励高校科技创新的环境。
(2)经济效率原则。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知识产品的生产和利用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机制,从而促进高校的创新和国家经济的增长。根据高校侧重公益性的特点,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的效率安排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收益,还要考虑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
(3)利益平衡原则。知识产权作为对创造性劳动成果所赋予的排他性的和强制性权利,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那么,在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过程中,如何协调产学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冲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如何在高校传统价值观和知识产权工具理性的冲突中寻求最佳的利益结合点;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最佳地刺激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增长,同时确保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必要接近,实现共有知识财富的合理分享等等,都需要做利益平衡的考量。
2、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具体方案的制定应注重战略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的结合,使得战略既具有前瞻性,又具备战略推进的可实施性。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重塑情景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模式(Contextual Planning Perspective)。美国学者Peterson认为“传统的战略规划往往依赖于确定清晰的优先目标、辨别特定的项目和发展支持性的资源战略,以使大学在既定的战略市场进行竞争;而重塑情景关系的规划模式假定一个行业是变动的,组织的战略是首先构造宽泛的创议或战略意图,并且在组织基础设施――文化和激励系统基础上激发组织成员的努力,以实现大学的目标。”重塑情景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模式立足高校学术自由的宗旨,做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定位,强调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新理念、新愿景和结构重组,注重主动创造而不是单纯适应。
(2)确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战略施目标。高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要确立既合乎实际又不失进取的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一般应确定学校在5年至10年之内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应该达到的相应目标:①学校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显著提升这方面主要以专利的申请与授权量,专著的产出量等来衡量;②学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能力提高,有一整套完善的专利、著作权和商标管理规章制度;③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学校通过知识产权的运作,学校整体和优势学科的学术竞争地位得以显著提高;④通过建立产学研相互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推动高校创新成果向社会转移。
(3)加强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推进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与领导来保障。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强调:①校长或主管科研的副校长要重视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工作,积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战略制定与实施给予有力的推动。②建立院系、学校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联动机制,建立动态完善的学校、院系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利用的短中长期规划或推进计划。③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信息分享和知识产权成果共享机制,建立基于自主创新流程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指引方案和实时检查与定期评估相结合的战略实施评价机制。
(注:本文是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9GXS5D114;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转型与实施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8q171;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产学官联盟创新背景下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转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B200915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武亚军:面向一流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规划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2] 吕薇、罗涛等:知识产权制度挑战与对策[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3] 曹新明: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反思――以重构知识产权制度为视角[J].民商法学(人大复印资料),2005(3).
[4]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摘要】中部崛起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中部崛起的关键,但是中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法治环境建设有待加强。为此,中部地区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完善中部地区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加大行政执法与协作执法力度,建立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维权体系。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中部地区;法治环境
2008年是迎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实施的一年,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涉及优化知识产权制度资源配置、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制知识产权滥用、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等五个方面。[1]
国务院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中指出,我国出台五项政策,加大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以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其中之一是: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我国中部经济的发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关键。中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就是指中部地区在考虑到中部六省(湖南、湖北、江西、山西、河南、安徽)地域特征、资源优势和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上,为了响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通过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资源,专门针对中部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知识产权问题(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人才等问题)而制定、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内涵
法治(Ruleoflaw),是指“法的统治”,即法居于国家与社会的统治地位,而不只是国家用法来治(Rulebylaw),更不能说只是国家用法制来统治社会与人民。[3]环境是一个空间概念,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情况和条件。法治环境个什么概念?“真正的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国家机器本身也是受法的统治,即受法的制约与监督的,而人民作为者是法治的最高主体。社会也不只是处于受治的地位,而且也可以是法治的主体”[4]。法治环境,一般而言是指一定范围,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法治的情况和条件。即在一定范围内是奉行法律之上还是权利之上。有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构成法治环境的要素至少有四个方面:善法、恶法价值标准的确立、法律之上地位的认同、法的统治观念的养成、权利文化人文基础的建立。[5]在当今社会,法治环境的要素应当包括执法情况。
法治环境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同样,法治环境关系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进程。
涉及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民法治观念的强弱;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文科学性、合理性;主管人员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文的理解程度,解释合理性;政策的稳定程度,影响到法律的执行;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人员的素质高低,影响公正性;对有关知识产权的国家惯例、国际公约等了解程度;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效率;知识产权维权体系的建立等。
2中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现状分析
知识产权战略从层次上看,可以分为国家层次、区域层次、产业层次或行业层次和企业层次。无论哪个层次,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
中部的知识产权战略的性质特点上与国家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有相似之处,但要受到国家层次知识产权战略的制约。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区域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在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中,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地方行政部门也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力量,对地方知识产权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二,随着我国的行政分权化改革和市场化的深入,已经成为获取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其三,我国地区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因而,根据区域的具体实际制定实施符合区域自身发展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是必要的。
2.1中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建设的成绩。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的不断加快,中部经济建设的法治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仅中部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而言,有以下成绩:
2.1.1人们对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在不断提高。
注:该表的数字来源于调查结果。
2.1.2实施中部知识产权战略的软硬件环境基本具备。
首先,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中部六省政府也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法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其次,国家政府部门对知识产权的日益重视和宣传教育以及中部六省各部门积极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均加强了人们知识产权的意识,重视和珍重知识产权的氛围正日益形成。
2.1.3中部地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正在形成。通过多年的建设,专利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不断发展,他们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了技术服务支持,丰富了知识产权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另外,中部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知识产权局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将有关知识产权的知识要闻、统计信息、专利查询、申请程序、有关链接等内容公布在网站上,网络平台基本搭建,政务公开已经启动。
2.2中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的有待改进的方面。
2.2.1中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虽已建立,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知识产权的维权体系还没真正建立。主要表现有:①法律体系不够明晰,各法之间或各级法规之间存在交叉和彼此矛盾的地方,从而导致对于同一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可能出现不同的审判结果;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知识产权具体政策落实不到位,知识产权法律监督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③中部六省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没被彻底打破,对待省内、省外知识产权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双重标准,甚至放纵、包庇本省企业;④知识产权管理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知识产权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不高;⑤知识产权维权特别是跨省跨地区的维权,成本过高,周期过长,致使一些侵权行为往往不了了之;⑥社会各界对建立知识产权维权体系的参与兴趣不大,政府应对国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支持力度不够等。
2.2.2中部地区多数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专利技术、商标必须经过法律的授权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内部完善的制度建设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一些优秀的企业已经建立起一套有关知识产权的制度、规章,但这样的企业在中部还相当少,大多数企业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还是空白,知识产权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运作环境。
2.2.3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法律意识虽然逐步提高,但整体知识产权意识还有待快速普及与加强。特别是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较弱。
2.2.4从事知识产权司法工作的专业人员较为匮乏。
目前,中部地区对于知识产权的案件,有管辖权的中级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的人员所占的比例不足2%。这虽然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起步晚、规模小等,造成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缺口很大。
3中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建良好法治环境的建议和思考
3.1正确的法律意识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前提。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观点、思想的总称,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中,不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法律的执行和遵守,乃至违法和犯罪一切涉及法律生活的行为,都要受到一定的法律意识支配。有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律意识将会影响法律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发挥。因此,加大力度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尤其是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3.2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中部地区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良好的地方立法是中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建良好法治环境基础。一国的法律环境是所有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尤其是国家用以调整市场主体行为方式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说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首先应当通过立法,确认并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应有的权利。只有权利得到法律保护的认可和保障,企业或个人才有动力去创新,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为了适应世界贸易和国内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在立法宗旨、权利内容、保护标准、法律救济等方面更加突出了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进步与鼓励自主创新的作用。必须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用来惩戒违法者的,更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创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
中部地区各省的地方立法工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但同时,还存在着立法选项不准确,有些经济发展急需的法规未能出台;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立法还比较薄弱;为实现河南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服务还不自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中部地区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适时制定和完善与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与中部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与政策,尽快建立、完善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具体而言,在法律内容方面,需要进一步按照国际准则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统一、规范有关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描述、鉴定和奖罚等;在法律层次结构方面,需要积极推进各级政府的地方性知识产权立法工作。
3.3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工作队伍建设。
目前,中部地区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高学历、高水平并具有专业基础的审判人员。通过开展执法专项实践活动培养、锻炼一支训练有素的执法队伍;鼓励执法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加强政策制度以及业务理论的学习,提高其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执法环境的适应能力;积极提供知识产权执法中的经费保证、人员保障、工具保障与环境保障,强化执法机关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水平并减少知识产权执法的难度与成本;出台《知识产权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知识产权执法的相关工作与行为规范化,并形成对执法人员的有效监督等。
3.4协调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仅仅建立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加强行政与执法的协调配合,提高跨省跨地区行政执法的效率。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担负着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和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任务,发挥着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改善引进外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功能。为此,必须建立跨地区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机制,为中部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协调中部地区知识产权执法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中部地区联合对专利违法行为的打击和防范机制。对各省已经处罚或处理并发生法律效力的处罚或处理决定,应同时通报相关各省,有关省市要在管辖区域内的流通领域中予以清除,或防止进入流通领域,避免假冒和侵权行为的蔓延。建立案件受理接收与转移制度,请求外省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处理专利案件的请求人,可以先向本地知识产权局递交请求书及相关证据材料,并由本地知识产权局初步审查请求内容和材料,对符合受案条件的请求书,再由本地知识产权局向外省有管辖权的知识产权局转交。两地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要加强必要的沟通,对案件处理的结果也要报送移送局备案,从而互相监督,增加案件透明度,最大限度避免地方保护及减少当事人维权成本。
3.5建立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维权体系。
3.5.1要求中部地区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能够始终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公平对待,不搞地方保护主义”的执法方针,不断提高办案能力与办案水平。执法过程中要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日常执法与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抓好科学研究、商品流通、技术贸易、作品创作传播等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要重拳出击,深入调查,力图从根源上彻底铲除,对构成犯罪行为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5.2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维权体系的建设要求加强协作执法的力度。这里的协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行政部门与司法机关的协作,他们之间只有加强沟通,通力协作,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具体可以成立如联合执法小组和专案调查小组等形式。另一方面,就是中部六省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中部六省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加强合作,不但可以提高办案的效率和效果,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彼此的资源,显著提高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实现多方共赢。
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 问题 对策 战略
一、引言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备的今天,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法权和无形资产,也是经济主体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在经济生活中不仅作为无形资产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作为一种法定的智力成果权还具有巨大的商业竞争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竞争资源,是企业参与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开路先锋和坚强后盾,并且成为发挥知识资源经济竞争效能的重要保证。知识产权在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无疑将增强。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知识产权问题。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管理,有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可以开拓市场、获得最大投资收益、降低成本、吸引新资本、提高公司价值、占领市场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以成为时代的必要要求。
所谓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为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特性和功能,从法律、经济和科技的角度,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运营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谋划和利用的活动。当代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变革的重要趋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由有形资产管理向无形资产管理转化;二、由资本化管理向知识化管理迈进;三、由传统型管理向创新型管理转变;四、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
从以上可以看出,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全方位提高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我国企业大幅度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由于企业的自身性质及其文化理念,一般员工均会出现过于重视有形资产而轻视知识产权这个无形资产,并将其看作可略去附带品这一现象,并对知识产权这一相关内容涉入较浅,同时管理人员也因自身对知识产权呈现的问题难以理清,导致疏于管理,既不申请专利也不进行技术密保。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会引发整个企业相关知识及培训的缺乏。这样一来,不仅难以驱动技术人员科研成果的研发,而且企业领导对知识产权在本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反而进一步加深企业资金及设备、产品等方面的重视而忽略知识产权的保护。
2.侵权行为猖獗,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性不高
目前,国内知识产权猖獗,一旦企业研发出新技术,就很快被市场上他人仿冒,而企业又因为未及时申请产权保护,而无法顺利维权,加之国有企业维权积极性不高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意识的薄弱两方面因素,使得企业进一步诉讼不仅耗时、费力、还损财,因而一再地选择放弃维权而投入新产品的研发,这样导致企业的相关资料、商业机密、甚至是核心技术的使用权等方面受到再一次的侵犯,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这些现象无所不在,防不胜防。
3.企业尚未设置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众所周知。技术的研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技术的研发带来的成果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知识产权,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应不断积累相关方面的管理经验,以保证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在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下,一般是在有形资产管理机构中进无形资产的转化或转让,而并无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是负责人。对知识产权管理的设计及其战略管理理念形成时滞。难以有效设计出普遍适用于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更加难以实施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发展。
4.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还不完善
目前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均受制于外部环境的规制,受到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限制,以及知识产权市场环境的影响。
然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仍不完善,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远远不能得以满足。加上知识产权被侵犯和滥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知识产权管理对社会及其企业发展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设计的缺陷。依据现实需要,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法规等虽已进行了多次修改,但在实际运用方面仍差强人意。例如《专利法》的实际操作,由于专利审批期限过长,专利费用过高,而导致企业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却屡屡受阻的现象时有发生。除此之外,执法力度不,足也显得尤为重要。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不仅在于法律制度本身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执法力度的大小。司法机关人员的知识产权知识的欠缺相关制度完善程度的欠缺。使得知识产权的维护管理仍停留在原来管理层面上。加上长期积累而成的问题引发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为企业维权,打压侵权行为难以实现。
5.部门分割、缺乏协调机制和统一战略部署
目前,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主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政策和管理之间不衔接,不能形成合力。结果是。有些事情多个部门争着管,有些事情有没有人管,最终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统一起来,如在国际谈判中,每个部门都参加,意见难以得到统一表述,不能集中对外;企业遇到的一些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解决,造成损失;外商或外国政府要了解知识产权的问题,要跑许多部门。各部门的口径不同,外商往往利用我们部门之间不通气的特点。转空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时,我国曾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建立过知识产权制度,但是由于机构改革,最后还是没有能坚持下来,给以后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三、改进和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的建议
1.提高认识,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新理念
面对企业现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这一问题,企业员工都应转变观念,将关注有形资产的重心转移到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这上面来,并且不再忽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内部高管。更是应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了解和应用。
同时,员工在知识产权这项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在理念的塑造与重置这个角度上,企业应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知识产权知识水平,使其成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在这其中每个员工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知识产权知识,同时也应心系企业,时时刻刻关注国家知识产权的动向,并能及时获取保护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办法。一般来说,企业通过将知识产权知识培训纳入企业员工的培训中去,以及由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宣传融入企业文化,这两种方法来提升员工的知识产权知识水平。
2.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
从企业自身内部考虑。企业知识的知识产权并非~经研发出
来就得到保护,而是须经由合理的法律程序申请后方可得到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不仅仅是我们企业自身改变观念,提高保护意识就可以做到的,还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使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的知识产权及时申请保护,这样一来,也能防止专利先被他人申请到并加以保密,反而构成本企业侵犯他人专利的情况。
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它不仅仅是所有权的管理还应该是知识资产和知识资本的管理。因而,实施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必须将宏观的战略决策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保护企业的知识研发成果。
3.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完善并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首先要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定部门实施制度,并明确其管理职能。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企业应构建起符合自身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引进并培养知识产权管理相关专门人才。企业在利用法律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应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实施制度。同时对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并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库,负责企业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工作、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日常管理等职能都应一并作出具体化规范。除此之外,把反不正当竞争管理等归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范畴,改变和避免多部门松散管理的格局,实现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迈向新台阶。
4.优化企业知识产权的外部环境
由于目前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受制于外部环境的规制。就现实情况而言,知识产权在我国存在制度不完善和执法力度不足两方面缺陷。就前者问题而言,我国目前的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已基本与国际接轨,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具备比较高的水平,政府主要应从增加公众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根本,优化和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意识,在完善并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前提下,同时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使服务真正益于企业,从而更好的支撑制度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带动作用。此外,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也应加强,无论哪个地区知识产权管理局都应当切实履行其综合职能,完善相关中介机构,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执法的程序上应进一步完善,提高执法效率,使企业更加积极参与及配合政府部门执法办事中去,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
5.建立权威、高效的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协调机构
知识产权管理贯穿在创造、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各个环节,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不可能由一个部门统管,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为了解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权威、高效、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协调结构。建议借鉴日本知识产权战略会议制度的经验,成立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应以与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有关的各部委作为成员单位。建立由有关专家、企业界和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代表组成的各种顾问和专家组。协调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应是研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政策;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沟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组织研究跨部门重大问题的对策;监督检查战略和政策的落实情况。该委员会会可以下设一个精简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个顾问组的作用。
四、结论
在资本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时,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我们不仅要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更要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和国家发展的方略,努力学习研究产权知识,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国之利器,财富的象征。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问题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4
[2]周艳,知识产权管理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合作经济与科学,2011,6
[3]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第三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行为影响因素
知识创新重塑了企业环境,要了解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特征,必须放在知识创新的环境中去考察,因此,必须对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行为有个总体认识。本文分析了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维度,以及这些因素变量的作用。对知识型企业开展知识创新活动和战略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知识型企业的独特性造就了战略管理行为,因此也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点。
本文认为,知识型企业是“那些明确地把知识运用贯穿其整个企业模式(从基础架构到流程,到产品,到战略)的企业,这些企业是以知识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以知识的投入、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创新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从概念上看,知识型企业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的根本的区别在于,知识型企业的核心在于知识管理、知识创新、知识产品及知识营销,而不是单纯地对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或是文档的管理。
因此,知识型企业重视知识创新,以知识创新为核心开展各项战略管理活动,知识型企业的战略管理行为有明显的知识创新取向。
影响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因素
在知识创新的驱动下,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战略管理的行为内容和方式,同时环境条件中的某些因素也构成重要的影响力量,这些因素直接成为促使知识创新的主要动力,并且间接影响和推动着个体和组织战略管理行为,主要表现在企业内在因素、知识创新动力因素和社会外在因素三个方面(如图1)。
(一)企业内在因素
企业内在因素,产生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进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以及企业对通过知识创新获得超额利润和相对优势的追求,诱发了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内在动力。产生知识创新驱动力并影响着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主观价值判断因素。知识型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企业家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知识创新的追求,这种追求就是基于他们对企业知识创新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表现为创新精神和创新偏好,从而激发或诱导他们的各种战略管理行为,不断地、自觉地进行战略管理实践。
利益导向因素。当一项战略管理活动开始之前,对利益的预期会诱导战略决策者是否选择某个战略或采取某项战略行动;当知识创新成功之后,巨大的利益会刺激企业继续创新;同时,也会诱导其他企业加入知识创新的行列。从我国企业知识创新的利益形态来看,它包括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从利益分配的对象看,它涉及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
企业家的个性、需要和目标。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化身,企业家的思想、意志和行为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行为。在日益激烈的国内竞争和市场国际化的压力面前,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有出路。企业家在初获成功之后,在世俗层面上易于衍生出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进一步发展的欲望逐渐弱化。企业家只有扩张、发展、超越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才能使企业不断走向成功。
组织结构和认知过程。究竟是战略服从结构,还是结构服从战略,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学者普遍认为,一方面,战略的变化要求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战略。组织结构对战略管理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和政策是如何建立的,也会对所有战略实施活动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组织结构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战略管理行为的前提是组织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认知。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认知过程,直接影响到组织对经营环境的看法和企业的经营决策。
企业文化与历史。从文化的角度考察战略管理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文化对战略的支持程度。在企业战略得到价值观、信仰、仪式、象征、语言和模范人物等文化因素的支持时,管理者往往可以迅速而容易地实施变革。相反,如果支持性文化本身不存在,也没有被建立,那么战略的变革是无效的。另外,企业战略管理的历史和成效会对当前的战略管理产生影响。
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越大,面对的问题会越复杂,企业内部的分工会越细,越有可能建立比较正式的战略决策系统。如果规模的扩大伴随着业务的多元化,那么企业会实行分权的管理方式。各战略经营单位就会更多地参与到战略的制定中来,并拥有更多的战略决策权。企业的经济实力越强,决策者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对战略方案选择的余地越大,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性投入。
(二)知识创新动力因素
1.微观层次的动力机制。知识创新的微观层次对应个体或局部创新的激励和心理驱动,其结果表现为一些新想法、新观点、新假设、新思路的提出。具体来说,内部动力的形成和变化源于以下三方面,即企业家精神、创新组织能力以及企业文化。
企业家精神。作为知识创新规范和动力的企业家精神有这样几方面的特征:自主性,企业家精神明确提示了在哪些情况下,企业家的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必不可少的和应予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有害的和应予摒弃的。普遍性,企业家精神摒弃了行为的个体性特征,概括了能使知识创新行动秩序相对稳定的企业家行为的共同特征。导向性,企业家精神引导着企业家根据实际情景的要求,以追求创新及其成功为战略管理行为的目标。
创新组织能力。知识创新行动作为一种具有工具合理性的系统过程,它还需要通过系统内部有组织的理性管理,才能使创新设想或方案转化成现实的商业化成果。企业家由于其角色特征则恰可成为这样一种创新组织者。具体来讲,企业家的创新组织能力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创新人员的组织,企业成员在知识创新全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发挥着各自的社会功能,如创新策划者、创新项目管理者、R&D人员、市场开拓与营销人员等。第二,创新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造成企业知识创新的市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内部R&D、生产、营销等部门缺乏协调性。日本学者山田行雄曾经指出,营销部门和生产部门在生产能
计划与长期销售预测、新产品生产的预定计划与短期销售预测、产品系列多样化以及新产品的市场投放与附加服务等之间存在矛盾。而这两个部门又都通过产品和技术而必然与R&D部门发生联系,企业家作为知识创新的组织者,在上述三者矛盾的协调与化解方面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成功的创新企业往往比较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和营造,以期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来促动企业的知识创新行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规范模式或观念体系,它构成了企业知识创新活动的动力要素之一。
2.宏观层次动力机制。宏观机制主要是研究制度、市场、法律保护等因素对战略管理行为主体所起的动力作用。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的保障。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传统的生产管理的模式将被现代的知识管理的模式所取代,这就要求管理者着重解决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空间,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为企业知识创新提供了条件。
知识产权:知识创新的重要法律保护。从知识创新的过程来看,其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准备和开发阶段:企业的知识创新需要专利信息的指引和导向。创新的实施阶段:靠知识产权制度来维护权益,它是保护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利手段。离开了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者在仿冒、仿造与复制的打击下就会失去动力。创新的应用阶段:知识产权制度下,通过技术贸易获取高额利润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知识产权无形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都有相应的规定。以此为基础,专利技术和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参加经济活动才成为可能。
市场拉力:知识创新的推动。一般来说,市场拉力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变量来促动知识创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企业知识创新的机制可表现为提供创新思路、提供创新机会、诱发企业创新战略、诱发企业知识创新的内部动力等。市场机制主要是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等具体形式发挥对知识创新的资源配置功能和动力作用的。市场的自组织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但它又有着市场机制所不能涵括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市场通过供求关系、竞争机制和价格信号这只看不见的手而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组织过程。市场的这种自组织机制在于其能自发地培育创新、启动创新、保护创新、实现创新。
(三)企业外在因素
企业外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环境,即对组织经营产生影响的、在组织边界以外的物质及社会因素。如经济因素,社会、文化、人口和环境因素,政治、政府和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竞争因素等。
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和归纳,认为知识型企业以知识创新为核心开展各项战略管理活动,其环境条件中的某些因素也构成重要影响力量,直接或间接影响和推动着个体和组织战略管理行为。主要表现在企业内在因素、知识创新动力因素和社会外在因素三个方面。
本文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对现有学者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之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导向,今后应采取实证调研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企业调查问卷,验证影响因素的作用和与战略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鲁迪•拉各斯.知识优势[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 要素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民营电气
一、引言
虽然自2010年上半年来,我国经济已经呈现出复苏的态势,但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增长动力减弱、需求结构调整乏力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等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仍处于艰难发展的状态。此时,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将讨论我国民营电气企业将如何抓住机会寻求发展之道。
二、我国要素结构调整形势下民营电气的发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电气行业一直都维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伴随着原材料、人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电气行业已经普遍呈现出利润下滑的情景。有数据显示,2011年电气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低于2010年的同期,其中前十个月实现利润总额较2010年同期增幅相比降低了12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1月5日,部分电气上市公司表明2011年业绩出现下滑,其中也包括ST阿继、拓日新能、中国西电等大型企业。
在“十二五”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结构调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的最好对策。在此大前提下,国家把“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着力调整电气行业的产业结构,大力促进电气行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节能电气业发展、推动电气设备智能化,以推动电气行业的持续高速的发展。中国整体的大环境为了电气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发展机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之年,相较于2011年来说,2012年电气行业将走出低谷,由恢复性增长转变为现在的恢复增长,进入复苏时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与电气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一致,是对电气行业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重大保障。然而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对电气行业而言,既有机遇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在企业管理与人才管理方面,电气行业面临的更多的是挑战,只有企业管理和人才管理战略能够顺应当前经济形势的转变,电气行业才能在当今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站稳脚步,持续高速地发展。虽然存在挑战,但这对电气行业来说更多的是机遇。在当前所处的这个时期,电气行业最重要的是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在技术、产品、品牌、市场、人才等方面站稳脚步顺势而为,做到齐头并进,全面加快行业的改造升级,争取做大做强。
三、我国要素结构调整给民营电气企业带来的挑战
1、技术不发达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生产需求扩张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支撑的经济增长结构模式。电力是国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从发电到供电再到用电这一系列过程中,所损耗的电能占发电总量的30%,每年约有6000多亿的电能损耗在运行的电气设备中。由于这一过程对社会资金和物质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危机。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更是要求企业加强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指引我国民营电气企业走上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道路。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也阻碍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力度不足抑制了创新激励机制,使得更多的企业不思进取,坐享渔翁之利。有调查表明,民营电气企业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予以肯定的评价,但我国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力度较弱。因此,多数民营电气企业认为我国的自主创新环境有待提高。
2、劳动力素质偏低
随着民营电气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技术人员却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尤其是企业中科研开发员工占企业员工比例较低的现象并未改变。不仅如此,对于一些专门的人才,我国的民营电气企业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有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民营电气企业在聘用国际人才中,外籍人才占国际人才的比例达到了76%,这也说明了我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的挑战。
另一方面,企业的劳动力素质偏低,不完全是因为所聘用的劳动力素质偏低,而且还因为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即使是被招聘进企业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劳动力,客观上没有接受良好的最新技能的培训,也会逐渐衰退成素质偏低的劳动力。
3、管理落后
当企业规模很小时,企业的管理者即使没有先进的管理才能也可以把企业管理的很好。但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如果民营电气企业家们所掌握的仍然是陈旧的管理知识,企业的发展运作就会受到阻碍。目前在我国民营电气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基础管理薄弱、现代管理理念缺失、战略管理缺乏、企业价值观缺失等问题。
调查显示,现在我国很多民营电气企业因为发展速度过快,现有的管理方法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烦,如现有的战略管理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自身在行业中的定位只是一个静态的目标,并没有根据现实情况而随时进行调整,导致战略管理成了空洞的口号;现有的财务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成本预测不够精确,企业所面临的贷款风险加大等;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够成熟导致企业在甄选员工和培训员工中因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而失去了最优的选择配置,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日常成本开销。
四、要素结构调整下民营电气企业的发展策略
1、加强技术创新
万洲电气集团一直都十分重视科技研发,并且在电机控制与节能、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节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公司成立之初的2—3年内,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近几年,企业投入技术研发资金占当年销售收入的6%左右。万洲电气集团一直非常重视研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在武汉设立高标准的一流研发中心,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公司在薪酬体系中重点向技术人员倾斜,并对技术人员额外设置“开发津贴”和“设计津贴”。如今,万洲集团已在“电动机控制与节能”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节能”这两大技术领域形成类、三十几个系列、七十多个品种的高新技术产品。
除此之外,万洲电气集团通过不断的摸索技术创新的新方法,最终成功的探索出一套“以自主研发为主、与高校联合研发为辅”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新策略。通过合理安排武汉研发中心和襄阳本地研发人员的研发任务,以具体研发项目合作和建立公司长期稳定的企业外聘专家团队为主要目的,以院士工作站为平台,理顺展开合作的院校和专家的关系,着力打造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
企业的科研设计部门完成了研发之后,产品需要受到国家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的保护。因此,国家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是鼓励和推进企业创新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这样不仅要求政府进行制度的改革和体制的转变,建立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保护与打击体系,而且还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打击力度,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成本。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增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万洲电气集团在对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形成了体系规模,设立了法务组,并对网络信息、图纸版权和外观进行了系统的保护。
2、提高劳动力素质
民营电气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企业的科研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为此,万洲电气集团于2008年成立了万洲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本着服务企业科技工作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换,科协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科技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工作制度,企业按科技工作者的绩效发放不同的技术津贴,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内部竞争等。
其次,普通技工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企业不仅要通过频繁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周期性的专业技能考核,而且还应该提高普通技工的文化素养,使企业文化深入到基层员工,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3、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战略管理涵盖企业日常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建立完善的战略管理制度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首先,企业的管理层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发展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管理层可以以身作则参加战略管理的培训;其次,企业必须制定出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战略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的战略管理、建立企业战略联盟等;最后,要确保企业是否能正确地实施战略,通过平衡计分卡对拟定的战略管理作出合理的评价,并保障战略管理不会与实际的战略脱节。
战略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分析方法是SWOT分析和供应链分析。SWOT分析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相关联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因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通过系统分析的思想做出决策。供应链分析则是将企业日常运行的一系列活动进行集合,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到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这两种分析方法都从企业的内部运营情况分析总结,做出最有利的决策,精细产品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迎秋、徐志祥: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莱芜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一方面促进了莱芜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技术创新,有利于生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跨国企业相继进入我国,进入山东,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莱芜中小企业置身于激烈的国际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紧迫的压力。据调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传统制造业、雕塑业、医药业和新技术企业等行业竞争激烈。涉讼企业希望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合法地排挤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案件的诉讼标的越来越大,一些案件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从小处着手,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为例,综合分析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得出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现状。近年来,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薄弱,还存在知识产权量少质低,职务发明专利占比低、专利实施转化率低、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等问题,公众意识、管理水平、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也深为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总而言之,莱芜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真正领会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与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还不相适应。
莱芜中小企业在2002~2009年8年间平均每3.5项获奖科技成果才申请1件专利;平均发表5.5篇论文才申请1件专利。这种“两多一少”的结构,反映了目前莱芜中小企业依然重视科技成果评奖和,而忽视专利申请,也反映了莱芜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研发水平较低、专利意识不强、专利质量低下、自主知识产权严重不足。莱芜中小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状况和知识产权现状并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众多问题,以下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莱芜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意识,很多创新成果不能在第一时间产权化,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思想和意识,尤其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
(1)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化意识不强。由此导致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并造成了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流失。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为例,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科研体制的影响,该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新技术热衷于通过鉴定、评审等程序获得奖励或者鉴定证书,然后将技术成果束之高阁,而对技术成果申请专利表现得十分冷淡,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以至于有些已有技术被别人抢先注册了专利技术,使自己被冠以仿冒者的罪名,譬如柔性管端模具。
(2)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思想和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举例来说,莱钢锻压股份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总体上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如申请项目管理、开发项目管理、获权项目管理、基本法律事务处理等,远远没有上升到战略管理层次,而且此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上存在误区,即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同于企业技术生产管理或法律事务的管理,根本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它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实施当成一项额外的“成本支出”,如申请费、维护费、调查费、专家费、保护费用等,没有建立独立的知识资本制度,没有为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专门的经费,致使其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
2、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大部分的莱芜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良好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存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失、管理制度匮乏、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重开发引进而轻吸收引进等方面的问题。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失,管理制度匮乏。根据莱芜知识产权局2009年《莱芜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100家中小企业中,制定了知识产权内部规章的企业有36家,占有效样本的36%,正在制定规章的企业31家,占31%;没有制定规章的企业33家,占33%。近2/3的企业正在建立或者根本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内部规章。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这是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薄弱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IBM公司专利工程师有500多人,微软公司全球25,000名员工近1/5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索尼和日立公司均有300多人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而莱芜地区80%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法律、管理、经营人才几乎是空白。
(3)研发资金投入不足。莱芜中小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举例来说,2000~2009年的9年间,莱芜中小企业研发平均经费内部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2.13%,最高年份也仅为4.32%,没有达到5%。
(4)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莱芜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的有效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员工从事技术以及知识创新的积极性,使得企业缺乏竞争的后劲。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章程规定,对于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员工一次性给予500元奖励。此规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很多员工取得技术突破后申领奖金,却以成绩不够突出为由被企业拒绝,严重打压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而且即便是申领到奖金的员工,也因为奖励力度不够而积极性低落。
(5)重开发引进,轻消化吸收。在技术方面,大多数莱芜中小企业只注重技术开发引进而轻视消化吸收,缺乏技术开发引进的后期跟进工作,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明显匮乏。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为例,虽然该企业每年在技术开发方面都投入大量资金,其中技术改造经费占经费总额的54.36%、技术引进经费占35.71%、消化吸收经费占6.02%、购买国内技术经费占3.91%。(图1)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企业在引进技术上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而从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改善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的产权意识。增强企业的产权意识首先应当树立起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意识,其次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和水平。
(二)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产权管理体系。为适应生存发展的需要,各中小企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健全机构、规范制度、落实人员、保障经费,形成责权明晰、规范统一、运转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产权管理机构。各中小企业应当设立比较健全的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市场调研、知识产权信息搜集、专利申请、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等等诸多知识产权事宜。其职责除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培训、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处理企业内外知识产权业务等方面外,还包括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对本企业技术、产品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动态进行跟踪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建议,为企业开展经营管理从技术开发、产品营销方面提供支持,及时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预防本企业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等。在实际操作方面,中小企业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莱钢、泰钢等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先进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2、建立健全产权规章制度。在宏观层面应确立企业知识产权的基本政策、指导方针;在微观层面应针对不同领域、产品、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如与企业员工,特别是接触和掌握企业重要知识产权的员工签订知识产权问题的协议,包括商业秘密保密协议、职务技术成果归属、竞业禁止协议等。还应建立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等单位和个人进行业务交流时的商业秘密保密制度、技术合作的产权处理制度等。无论属于何种层面,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确权和保护、利用、监管等运营方面的规定必不可少。以确权而论,企业应当建立及时对知识产权进行确权的制度,如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而产生的技术成果的相应专利申请制度和技术秘密保护制度,对企业商标在国内外的及时申请注册制度和对企业著作权的及时登记制度;以监管而论,需要建立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全程跟踪、监控的机制,以保障整个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营依法进行,并及时发现侵害本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确保企业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3、培养产权管理专门人才。要促进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健康较快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强化抓知识产权就是抓企业发展的理念,建立一支创新团队,培养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明白人。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学院校优秀毕业生的加入,并定期组织对相关人员的职业培训;还可以聘请相关知识产权专家担当顾问,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予以指点、监督。
4、建立健全产权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规范企业与科技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奖惩制度,建立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包括知识产权要素参与分配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专项奖励基金),并创建体现科技创新价值的考核指标体系等,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质量作为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和提升工资的标准,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三)提高知识产权的实施转化率。各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实力本来就比较薄弱,所以更应当做好知识产权的实施转化率。应当建立知识产权的效用监督、考核体系,积极做好知识产权引进后的效能评比工作,加大知识产权消化资金的投入,实现知识产权效用的最大化,变相地节约成本,如固德化工有限公司2007~2009年间专利消化资金投入增加了20%,结果知识产权效能增加了80%。
(四)拓宽途径,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在资金方面处于劣势的众多莱芜中小企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拓宽途径,增加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
1、关注政府政策。目前,莱芜市人民政府为鼓励中小企业获取和实施知识产权,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和资助奖励措施,如设立了专利发展专项资金,仅2010年一年莱芜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就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70万元,主要用于专利申请、专利实施、专利管理及专利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资助。各中小企业取得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经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有关部门审核认定后,还可以按照评估的实有资产价值作为质押申请银行贷款。作为莱芜地区的中小企业,要充分解读并利用好本地区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快企业知识产权的创建。
2、借助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节约开发成本。仅靠资金未必就能确保开发出成功的产品。一些公司之所以超过竞争对手,并不是因为它们在研发上花费更多,而是因为它们的开支更明智。比如,甲骨文公司2008财政年度的研发开支占收入的12%,而软件类企业的总体比例为13.6%,但2009财年甲骨文的利润增幅达到29%,且该公司目前还在增长。这说明了企业应当追求研发资金效用的最大化。
对于莱芜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资金、技术实力相对薄弱,更应当合理有效地配置研发资金以实现资金效用的最大化。由于内部人员信息上的不足,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事务时,可以求助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帮助处理。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拥有合理的人员构成,长期从事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与实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省时省力的一条捷径。可以很好地提升企业研发资本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本效用最优化,节约开发成本,变相增加企业知识产权的投入量。
三、结论
莱芜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的地市,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建立,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众多的莱芜中小企业,既要主动参与、遵守国际游戏规则,也要尽量利用机制,扬长避短,并充分利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企业争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丹.山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选择[J].山东科技,2006.2.
[2]Kumar Nagesh.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Market Orientation and Location of Overseas R&Q Activities by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J].World Development,2006.4.
[3]王立诚.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8.7.
[4]朱雪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7.
篇7
与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均不同,行列式管理以技术类别和产品类别为标准,在避免重复开发技术的同时,配合以各事业部门的产品策略。行列管理模式下的各事业部成为主导,而企业法务部门所起的如同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于,派员参加各事业部组织的产品法务会议,或者对所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成作业部会议,以了解技术和产品,并将整个工作行为贯穿于从产品开发到销售的整个流程中,而他们所利用的知识产权相关法规,是问题得以解决的专业有效的保障。统言之,上述3种管理模式都是直属于最高管理层的模式。集中管理模式更多地适用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过程,在充裕的资金和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这两大优势的支撑下,既可以为部分已经进行了大量知识产权资本积累的大型企业提供运营的适当模式,又可以为部分资源密集型企业营造创新的温床;而分散管理模式的主要优势则在于授权的充分性,充分的授权可以部分改善专利的强专业性与强技术性所带来的管理困难,所以通常业务量大和管理层级多的大型企业较多采用这种模式;行列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部门间配合沟通能力强,所以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多数系统严密,而部门协调能力较高,同时也具有管理人员数量较前两种模式多、管理成本高的特点,更适用于高新技术领域领导层级多、研发能力强的企业集团或大型企业。
二、我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现状与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主要为分散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数电力企业内部没有建立清晰、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未能在电力企业中建构起知识产权管理专门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分散在各个现有的机构中,有生产技术部门、科技管理部门、法务部等等,管理分散;对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设计及其战略管理和商务管理理念形成时滞,难以有效设计出普遍适用的管理制度,难以有效实施和推进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和商务管理。与此同时,我国电力企业目前正处于智能电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时期,对创新技术的强烈需求促使电力企业急需赢得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管控能力是十分迫切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归其根本是对知识创新的管理。20世纪末期以来,由于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逐渐缩短,而技术复杂程度则日益提高,并且伴随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企业产业链陆续出现知识产权管理“短板”环节。面对外部创新环境的变迁和密集技术创新活动的出现,我国企业应树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及其理念,以实现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有效组合,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为突破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壁垒赢得主动权。国资委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就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系列意见和要求。对于中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国资委明确提出:“逐步推动知识产权由下属企业分散管理向集团集中管理转变。要在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尽快明确知识产权工作综合协调机构,进一步增强集团知识产权工作的管控能力。”这为包括大型电力企业在内的中央企业深化知识产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适应我国电力企业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构建
通过对我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现状、发展需求的分析及其与国外大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对比,不难看出,我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集中式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相比分散式管理模式,集中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更适合大型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首先需要进行数量上的积累,但这仅仅是低层次的发展模式,电力企业要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在此基础上对具有不同价值创造贡献的知识产权采取经营管理上的区别对待。基于电力行业的定位目标,需要在特定的管理理念下,内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于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中,并结合政府政策和社会因素,建立知识产权集中式资产管理模式,才能使电力行业的知识产权资源得到更集中的管理,并且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电力企业的优势,增强我国电力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我国电力企业应改变传统的分散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将分属于不同部门的专利管理权、商标管理权、商业秘密管理权、知名产品管理权和反不正当竞争管理权等统统收归该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权内,减少多部门多层级的能耗,以简明有效的模式集中有效地处理知识财产实务。根据电力企业专利工作的基本任务,电力企业专利管理机构在企业组织机构中所处的位置应当有利于发挥出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能比较直接地了解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意图,从而易于根据企业战略开展专利活动;另一方面,又能贴近企业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出对各相关方面的参谋和服务作用,并有利于对各部门的专利工作提出协调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应明确规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可参照发达国家企业的做法,从企业年销售额中按比例提成。只有拥有充足的经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才能强有力地开展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各项权益。
2.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我国的电力企业多为集团式发展,分公司、子公司众多,所涉及的行业分类广、技术发展快,因此,需要更加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架构。建议在总公司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整个集团的专利申请、科技项目的检索分析等工作,对知识产权的获取能够做到专业、快捷,能对文件进行检索、跟踪,并且对各种检索分析工作做好记录存档。同时,建立隶属于层次较高的分子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分子公司的具体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以及技术方向进行把控,统一按照总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进行运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总公司的整体利益。此外,研究开发的费用可由总公司预付给子公司,专利权与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全部由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
3.构建知识产权“一体化”管理组织架构笔者建议,我国电力企业应成立集团中专门的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系统外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研制公司专利工作的信息系统,提供专利申请、咨询、培训和分析等服务,培养、建立专利分析团队,为推动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全面深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应将整个电力企业的情报技术和力量汇集起来,共同为各单位和部门服务,实现个性化、规范化、广泛化的全网一体化情报服务。此种一体化管理架构,其实质是将原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步统一管理制度和方法,同时提升到集团层面进行管控。
4.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由于知识产权领域的特殊性,以及电力技术的专业性,电力企业的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需要熟悉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及一定的技术研发水平,是能够指导和引领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专家型人才。随着电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深度和广度的增加,电力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的人员需要成长为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门人才。
四、结语
篇8
一、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淡薄
企业对知识产权不够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观意识不强,没有将知识产权工作切实纳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全过程,更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手段保护技术创新和开拓占领市场。不知道主动利用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获取正当的利益,对一些国外企业申请的专利,明明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却不知道无偿使用。
(二)人才匮乏
知识产权人才缺乏,既通晓知识产权本身的知识、国际规则,又通晓高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根本不能满足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需要。企业在保护和发展知识产权时往往捉襟见肘。
(三)企业知识产权内部控制薄弱
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组织建设薄弱,缺乏相应的组织、人员、制度保障,使得知识产权具体工作难以落实。薄弱的企业知识产权内部控制严重阻碍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发展。
二、促进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措施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应该意识到拥有相当数量的知识产权,是其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知识产权问题,把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以最快的速度变为开拓市场取得市场的优势。民营企业具有灵活经营机制的独特优势,应该迅速认识到知识产权的发展客观规律,更好的用于指导企业发展和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管理。武汉市民营企业甚至国内企业必须要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概念框架。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业化
众所周知,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商业秘密战略构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每一种战略的实施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每一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各方面的人员组合,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竞争和经营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该专业化,应同时包括技术事务人员、法律事务人员、管理事务人员和营销事务人员等。以制定企业商标战略为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制定合理的目标
企业应首先分析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与同行的竞争情况、整体行业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发展动态。这对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市场分析人员和企业经营人员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此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了解最新动态
对相关的专利情报进行分析利用在商标战略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需要相关专业人员与技术事务人员利用自身优势迅速了解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今后的发展空间以及有关商标权受保护的范围等。
3、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
企业应选择一种方式加以保护企业的商标权,这一种方式能够使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此时拥有专门经验的法律事务人员经营人员应积极发挥作用。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又与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商标等知识产权联系紧密,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内在源泉。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具有很强的利益驱动动机,更加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与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研究极少,当然这与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小规模、资金少、较低技术水平等特点密切相关。企业往往只与一些独立于企业外部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咨询研究机构合作把技术创新的重点是放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商业开发上。然而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在,企业必须研发自主的专利技术,必更加注重自身的创新能力。在目前自身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可以对短期内无法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借鉴“拿来主义”的思想,开发出一些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原核心专利的“副产品”。民营企业因此可以实现知识产权战略跨越发展。此外在目前自身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我国民营企业行业内的联合开发和联合招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熟练掌握和使用维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武器
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很大差异,甚至同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及方法也不相同。企业应首先了解自身所处市场环境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的利益。法律环境是市场环境的重要一方面。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了解法律环境更好的制定发展战略的方向,并在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迅速找到对策。我国许多民营企业较易忽视对国际惯例的了解,直接导致自身在遇到跨国法律问题时束手无策。首先,民营企业应了解国内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例如《民法通则》、《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其次,民营企业应了解国外我国签署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条约,例如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伯尔尼公约和“TRIPS”协议。民营企业应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扩大化、保护标准的国际化、保护水平的高程化的不可逆转趋势,熟练掌握和使用维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武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四)联合开发、联合招标,与国内企业相互尊重知识产权
在目前我国的整体知识产权战略水平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背景下,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整体,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知识产权,共同营造国内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是我国整体的战略水平得到提高的重要措施。从欧美成功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看出,国家宏观性的专利制度战略、对外贸易政策和企业战略的实施有着显著的联系。行业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开发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能促进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民营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制定相互尊重知识产权的倡议书,人才流动中的商业道德约定,对核心技术的共同研发等多个方面。民营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可以较好的约束企业行为,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水平。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长路径;战略
一、问题提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整个市场经济日趋完善。中小企业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战略管理不到位这一问题,战略管理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企业的市场定位。正是由于战略管理不到位,成长战略方向失误,才出现企业普遍寿命较短,百年老企业屈指可数,企业平均寿命不到10年这一现象。许多企业在经过创业之初的拼搏、奋度之后,拥有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但由于战略管理层失误,日常运行管理不到位,当企业进入上升、发展通道之时,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本文结合中国化工网的具体案例,对中小企业的成长路径做一初步研究。
二、案例分析
(一)网站简介
中国化工网(CCN)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化工网站,也是目前国内客户量最大、数据最丰富、访问量最高的化工网站。集网络贸易、行业媒体、专家技术于一体,是行业电子商务门户和专业搜索的完美结合体。倡导专业化发展方向,致力在专业服务上做深、做精,是专业化工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的领头羊。中国化工网以强大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体系逐步确立了其行业权威的地位。
(二)网站主要发展历程
1.1997年10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孙德良从国内早期网络公司“讯业”辞职,开始创业,于1997年11月,开通国内第一个专业化的垂直化工网站China Chemical Network,此即为“中国化工网”最早的版本。
2.1999年10月,开通“中国医药网”。2000年5月,成立山东办事处;6月,成立上海办事处;10月,成立广州办事处。至此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市场与服务体系。2000年8月,成立杭州中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3.2001年11月,应诉日内瓦,在入世跨国知识产权第一案中成功击退澳大利亚最大的化工集团ORICA公司,赢得周转四大洲六个国家的世界传奇域名省略,成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YAHOO、新浪等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
4.2001年12月,基于省略域名,推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新一代B2B电子商务平台。2002年3月,对省略进行改版,形成集信息提供、专业引擎、B2B交易系统为一体的面向国际的化工门户平台,并开始市场运作。
5.2002年3月,开通并运营中国纺织网。2003年2月18日,国际纺织网全面推出。2004年6月,公司正式更名为“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推出国内最大的专业化工搜索引擎,集化工产品搜索、目录搜索、网页搜索为一体,拥有100万个化工产品、8万家供应商库、5万个化工专业化工站点、1000万个化工网页的化工数据库。
(三)网站成长路径研究
中国化工网在企业上升发展时期,审慎地确定企业的成长战略,分析企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成长战略。当时由于“讯业”经营不善,孙德良毅然辞职,他看到了中国网络发展的广阔前景以及江浙从事化工、染料、医药、农药的企业普遍缺少交易的信息中间平台,有了创业的念头。父亲听到他这个想法后,将家中房产变卖取得2万元钱,孙德良就是利用这2万元,创办了目前国内客户量最大、数据最丰富、访问量最高的化工网站――中国化工网。
在网站的成长阶段,中国化工网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困难在于一场由省略域名所有权导致的跨国知识产权争端。2001年4月,澳大利亚最大的化工企业Orica公司同瑞典一家网络公司VDAB达成将几易其主的省略域名转让给Orica公司的协议。然而,Orica公司未按注册规定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NSI及时付费,因而于2001年8月30日被NSI注销。按规定,域名被注销后任何人都有权重新注册使用。2001年8月31日,该域名被韩国一家互联网公司成功注册。
2001年9月3日,孙德良考虑到中国化工网对商标CHEMNET在互联网上的使用延伸及保护,随即同韩国的这家公司联系可否转让。经洽谈,双方于2001年9月5日在上海签订转让协议,中国公司将该传奇域名以较低的价格购回杭州。
然而,2001年9月9日,孙德良收到了一封发自澳大利亚的律师函,上面写着:省略域名为澳大利亚Orica公司所有,Orica公司对贵公司擅自使用该域名的行为表示严正抗议,希望贵公司立即归还域名并限24小时答复,否则,Orica公司将诉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10月5日,孙德良收到了WIPO用寄来的书面应诉通知及Orica公司的投诉书副本。至此,一场由省略域名所有权导致的跨国知识产权争端拉开了大幕。经过10多天准备,孙于10月19日向日内瓦WIPO递交答辩状,对所有指控一一驳斥,并陈述了大量事实和国际法依据。同时向澳大利亚公司传送答辩状副本。10月24日,杭州公司收到WIPO的确认函,指出将有专家组择日裁决。10月31日,Orica公司请求WIPO延期裁决,称将同答辩方寻求通过商业途径解决域名纠纷。11月1日和12日,WIPO两次通知Orica公司,如需要延期裁决,请递交书面请求,并限定了最后时间。至此,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以中国公司旗开得胜而结束。传奇域名省略正式落户中国。
目前,中国化工网已经处于成熟阶段,是目前国内客户量最大、数据最丰富、访问量最高的化工网站,是行业电子商务门户和专业搜索的完美结合体。倡导专业化发展方向,致力在专业服务上做深、做精,是专业化工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的领头羊,确立了其行业权威的地位。
三、结论
通过中国化工网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合理的成长战略不仅能够使企业获得超常发展,而且可以使其起死回生。企业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末来成长战略,依据企业的特性、核心能力来决定战略目标,充分伸张企业的个性,使得竞争对手无法与之竞争,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计划地选择、引进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人才,搭建企业的组织管理平台,建立企业管理层有机决策团体,建立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有序的决策程序来制定成长战略,使得日常管理有序化、科学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要求,为企业能够长寿、能够脱颖而出打下基础。
综观中小企业发展过程,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创业、生存、发展,学习、摸索和掌握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经营理论和方法,并使之立竿见影的实战智慧,是他们不断生存、壮大的根本动力。作为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也应该多从这些方面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使企业得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刘琳娜.中小企业成长战略与企业持续发展关系[D].西北大学,2002.
[2]张勇.关于中小企业竞争和成长战略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5.
篇10
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把整个社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新的经济领域,网络技术正在使经济活动方式发生极大的变化,促使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经济”。由于网络经济形态中的产业之间高的渗透性与融合、组织反应的快捷性(快吃慢、新吃旧)、外部经济性、直接性(跳过中间环节)、边际报酬递增(高固定成本与低的边际成本、转移成本的存在与锁定、互补产品效应等)、消费规模的自我膨胀性等特征,给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基于知识产权的企业战略成为一种必然,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网络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
1、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产品之间的模仿、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变革性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技术和产业的冲击;市场中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加剧企业的研发;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相关标准的改变;突发性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相应的机遇与威胁。这些不可控的不确定因素都迫使企业从长远来规划企业的知识产权,动态地与组织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将其纳入企业的战略范畴.
2、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的全球化和组织的无边界化使企业的内部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组织内、外部的虚拟协作;员工的多元化与多样化;跨文化管理与本土化运作;员工流动性的加剧;组织内部的竞争与合作等。这些都要求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将个人情结(研发人员的成功、市场人员的客户资料、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赢利模式等)转变为公司情结。
知识产权归入企业的战略范畴是完全可行的,企业知识产权的规划、竞争者分析、产业分析、风险评估等与其战略管理是统一同步的,谁拥有知识产权,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应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相协调。
二、基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分析
1、管理模式分析
综观国内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主要的有三种形式:
(1)集中管理。全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运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总公司的整体利益,在开发、制造、买卖产品的活动中能够工作顺畅,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转移、授权、再授权的管理方式上。也就是说研究开发的费用由总公司预付给子公司,专利权与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全部由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如IBM公司,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其职责是负责所有的与IBM公司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半导体芯片、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字型及其它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总部下设法务部和专利部,法务部负责相关的法律事务,专利部负责专利事务,下设五个技术领域,每一领域由一名专利律师担任专利经理,对于全球的知识产权,没有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要么由该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人负责管理,要么由邻近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各分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门除向总部做业务报告外,还需执行总部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并接受总部极强的功能性管理。
(2)分散管理。在知识产权的管理过程中按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下充分授权,主要是针对各研究所和委员会的。各事业部及研究所根据产品特性和自身的现状限制专利件数,决定知识产权的预算,但取得专利后,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处理纠纷、对外谈判、提出异议等事务均由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如东芝公司,除设立国内知识产权体系外,还设有海外知识产权体系,海外知识产权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华盛顿、西岸设立专利事务所;一是在欧美的子公司内设知识产权委员会,负责制定当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则,定期讨论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本部则通过各委员会、研究会协调各事业部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各事业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选有决定权。
(3)行列式知识产权管理。即按照技术类别、产品类别管理知识产权,实行按技术类别管理专利。这样,可避免组织内重复开发技术;配合各事业部的产品策略对专利进行管理。知识产权法务部集中管理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包括权利的运用、谈判、争诉等。法务部通过派本部门人员参加公司内各事业部组成的产品法务会,或根据各项问题组成的作业部会议,了解技术、产品的相关情况,使法务体制贯穿于产品开发至产品销售各个阶段,利用知识产权的法规,提高解决问题的效力。如佳能公司的知识产权法务部按产品类设有4个部门,按技术类设有7个专利部门。
2、管理制度分析
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关键是创造、保护与应用。其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
(1)知识产权的归属
企业的知识产权在遵守国际公约、各国专利法的基础上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签定协议:IBM公司与员工签署“有关信息、发明及著作物的同意书”;与各子公司签署“综合技术契约”。要求各员工只要从公司内部取得机密信息,或从前员工完成的发明、著作等创作物中采撷的信息,或因执行职务(业务)而产生的成果,应将这些成果的知识产权全部移交公司所有。社规规定:日立公司的社规规定,员工的职务发明和职务外发明,权利均归本公司所有,业务外发明也必须向本公司报告,根据需要决定需要与否。若员工在岗位期间完成职务发明,而在离职后一年内取得专利权,也应通知公司,由公司决定是否使用该专利;三菱公司规定员工的职务发明,其专利权一律归公司所有,职务外发明和业务外发明根据公司需要与员工协调让渡;富士通公司要求员工从事与公司业务有关的所有发明或研究计划时,产生的发明、与研究有关的专利或实用新型等权利,均应让渡给公司管辖。
(2)对发明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了营造相应的环境氛围,政府的导向政策对知识产权的产生是非常必须的,但作为运作主体,其激励机制对知识产权的产生更有效。如IBM公司的累计积分制:对不同的成果给予相应的点数,不同的点数赋予相应的现金折现;日本企业的多种表彰:如第一次申请奖,发明申请奖,申请补偿奖,特别功劳奖等。相对与激励来说,约束主要有道德约束,通过诚信、竞业禁止等进行规范;市场约束,通过市场信息公开、加强违约成本等使员工自我规范。
三、企业的生命周期与知识产权战略
随着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知识产权战略是不同的,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动态地与企业的发展现状相适应,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物质力量、竞争形势、政策环境等采取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如就其中的专利战略来说,企业可发展期运用的有基本专利战略,即抓住关键技术申请专利;文献公开战略,即以先行公开的方式破坏技术的新颖性,使竞争企业无法获得专利;共同开发战略,有利于系统化、大型化技术共同开发,联合开发;专利围网战略,围绕发展新型产品,开发专利;在成熟期采取继续开发已中断的基本专利战略,即对一些失效专利,重新组织开发;收买专利战略,即收买他人专利,保持独占市场优势;交叉许可战略,即与技术水平相当竞争企业进行相互取长补短,横向协作交易;专利与商标相结合战略,即利用专利与商品商标的不同作用,同时申请专利与产品商标;在萌芽期采取引进专利战略,适用于自己无开发基础的产品,引进他人专利,经营效率高、风险投资少。
四、对企业知识产权的SWOT分析
- 上一篇:企业考察评估报告
- 下一篇: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