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金融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财政金融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财政金融的认识

篇1

 

一、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内容

 

(1) 财政审计内容。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审计,其中包括追加预算的审计;它对政府花的每一分钱进行监督,并要求政府的财政预算讲究效益与价值,由此看来,它在这方面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2)财政决算真实性的审计,它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3)财政赤字审计;它主要负责分析财政赤字的原因,帮助政府出主意、想办法、订措施、抓落实;

 

(4)预算外资金的审计,它已成为财政机关吸收、使用与分配资金的一项重要经济行为。

 

(2) 金融审计内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信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它负责外部的审计监督与检查;(2)投资评估,它由审计部门参与对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建设条件、技术能力、经济效益、宏观分析等方面的评价从而促进金融企业真正用好信货资金;(3)对保险业的监督,保险业务不但要讲求经济效益,而且要有相当的社会效益。从已开展的保险业审计效果来看,审计监督所起的作用是相当积极有益的。

 

二、 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目前,我国的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依旧将会计数据作为关注的重点,对资金来源和资产的清理核算没有进行全面的彻查,这就使得新旧资产的损益情况模糊不定。此外,过分将财务审计作为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重点,而忽视相关账目的审计与核查,也导致了无法对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

 

2. 低下的业务能力水平。近年来,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中,达到了信息化模式水平。但由于我国审计人员的现代化专业素质较低,在审计中,对计算机的使用与工作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新业务知识和新问题层出不穷,造成无法满足财政金融设计工作的发展需要。还有一些从事于审计工作的大学生,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缺乏对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了解,使其在工作中不能独当一面。

 

三、 财政金融审计的强化途径

 

强化财政审计机构。要想使财政金融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财政金融审计机构,并要完善财政金融审计的相关制度,强化审计机关人员的执行措施与权限,为了方便掌握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不足,还需要建立适合的管理模式,使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开展。

 

建设规范化与法制化的制度。建设规范化与法制化的制度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一套经过实践磨合,总结出来的完整的财政金融审计业务流程统计,会对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发挥很大的帮助作用。并且在工作中要学会从发生问题、如何处理、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做好对以后出现的问题的相应资料备份。在目前的新形势下,要利用多种手段为财政金融审计工作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并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在不违反法律犯规的条件下,把工作中累积的一些适合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方法进行整理,并固定住相应的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业务标准,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当然,要促进财政金融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加强审计标准、工作考核等全方面管理的建设工作。

 

建立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新形势的环境下,要加强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干预问题进行加强管理。密切审计、监察、纪检等执法部门之间的联系,完善相应的制度,处理好重大的案件、全方位提高审计等相关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效率。促进审计工作良好而有效的发展。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提高审计等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坚持队伍建设,抓住重点,把在实际工作中敢于说实话、讲真话的人挑选出来,使他们充当金融与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才。要努力搞好内部财政金融培训,组织开展一些比赛和业务测评考试,以此来激发审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加强他们的业务水平。还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对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此达到强化财政金融审计的首要目标。此外,要全面考察一些单位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努力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树立起财政金融审计的良好形象。

 

最后审计人员在困难面前,要树立"敢〃是思想,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面对困难沉着应对,敢于挑战。为了保证在审计监督中有法可依、敢于审计、坚持原则,审计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好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

 

强化审计的独立性。为了强化审计的独立性,要逐步确立全面的审计监督、鉴定、评价等职能意识,加快财政金融审计由单一型结构模式向多功能型结构模式的改变。并结合实际情况,在遵循相关规定和原则的基础上,对审计工作加以强化。当然也要防止独立的过犹不及,在独立的同时,还需展开与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工作,以此共同促进财政金融工作的顺利展开。另外,还要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统一模式积极推行起来,并对全程进行监控,使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得到合理、公正、完整、准确的开展。

 

四、结语

 

新形势下,要做好强化财政金融审计工作,还有许多困难等着审计人员去面对、去解决。而在完善与改进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机构与制度的工作中,审计人员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与各个部门加强配合,团结一致,相互协调,采取一切可以实施手段发挥审计工作的效用,以此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最终为国家与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黄国桥.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功能与路径研究[J].武汉大学,2013(10).

 

许莉.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机理与制度创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05).

篇2

[关键词] 县级财政 新型县域金融体系 县级财政金融联动 县域经济

近年来,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发展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则是其中之一。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缺少金融信贷支持是主要的因素并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隐藏在资金缺乏问题背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却是县级财政发展的乏力和滞后。这种情况阻止了县级财政与金融的联动,影响了资金的积聚效应,造成了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的匮乏。因此,探讨县级财政和金融之间的联动机制,对于加强和改善县域经济的宏观调控过程,挖掘、撬动县内外资金,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要求实施县级财政金融联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县域经济结构不合理,缺少吸引金融信贷的经济增长点,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发挥作用

除东部沿海地区少数县及县级市外,当前我国县域经济仍是典型的农业经济,产业化程度低、效益差;县域工业规模和比重较小,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小,工业的主体以县属中小企业居多,管理粗放、信用差。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金融机构在信贷问题上表现出比较审慎的态度,致使一些工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和龙头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贻误了发展时机。作为县级财政,应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实施财政扶持,增强企业信用水平,消除金融机构对县域金融服务所持“风险大、收益低”的成见,吸引信贷支持。

2.国家金融改革向纵深化发展,导致县域金融服务萎缩,需要运用财政手段进行扶持和强化

从1998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机构改革力度,纷纷撤并基层网点,导致县域金融机构数量大幅度减少;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上收审贷权,资金集中向大中型企业和城市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金向县域经济投放。农业发展银行则功能单一,主要执行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对诸如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农业高风险投资项目支持甚少。农村信用社又面临规模小、效益差等问题,无法提供正常信贷服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资金全部上解,加剧了县域资金的紧张局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通过正式金融安排满足资金需求,只好求助于以民间借贷为主的非正式金融安排。同时,县域金融部门创新能力不足,固守传统的业务领域,不适应县域经济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实际。这就要求县级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尤其是运用财政手段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为各种金融机构在县域增设网点、不断创新金融业务创造条件,调动他们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3.大多数县级财政拮据,难以发挥财政的投融资功能,造成财政“缺位”,迫切需要金融支持

目前,大多数县级财政收入过分地依赖于农业税收入和非税收入,造成财源结构单一。随着未来逐步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农民减负政策的实施,县级财政的状况将不容乐观。另外,现行财政体制中由于分税改革引起的财权与事权不一致、上级政府层层挤压县级财政等一系列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县级财政的困难。如此差的财政状况导致事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县级政府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县属重点工业项目等领域倾斜的资金寥寥无几,无法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财政“缺位”现象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信贷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二、县级财政金融联动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

围绕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充分考虑县级财政和县域金融体系建设的现状,欲使财政金融两个手段相互促进、合力联动,应遵循以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发展为主,财政扶持政策推动为辅,实现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以少拨多、以小博大”的基本思路,切实有效地挖掘、撬动县内外资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而循环的起点须是财政先行,通过财政贴息、担保、税收优惠、专项资金配套等“输血”机制,激活县域金融体系的“造血”功能,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流,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壮大县级财政。着力点应选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财情,推动新型县域金融体系的构建

(1)配合当地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制,培植农村金融主力军。根据国家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确定的“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原则,切实加快县级农村信用社改革。对进行县联社一级法人试点工作的地方,县级政府可酌情采用税收优惠和减免规费来减轻其经营成本,扩大资产规模,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抗风险能力。对信用社进行增资扩股或实行股份制银行试点的地方,县财政可拿出一部分资金与辖区内民营资本同时入股,壮大信用社实力,改善信用社资产质量。针对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的现状,可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妥善处理好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使其在短时间内轻装上阵,承担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2)创造条件,吸引活力大、又适宜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点经营。采取适当财政扶持政策,帮助股份制商业银行减轻营业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在条件具备时,可组建县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种机构可由县级财政和国有商业银行、政策银行及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牵头,农村信用社、企业,以及个人等均可出资,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自担、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服务于县域工商企业,增强银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3)制定相应财政扶持政策,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县域的分支机构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争取金融信贷支持。县级政府要帮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清理大量积淀的不良贷款,在制定涉及银行贷款企业的改革改制方案时,理顺企业与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严禁企业逃避银行债务行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扶持的担保公司为企业债务提供信用担保,调动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4)多途径培植其他金融机构,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选择符合条件的规模企业,成立财务公司,发挥自身融集资金的能力。发挥银行机构、行业协会等对行业内企业经营资信状况熟悉的优势,创立融资租赁公司,开辟企业融资新途径。在民间资本积累较快的地方,探讨民间金融的实现形式。另外,鼓励保险公司积极从事农业保险业务,证券期货公司提供期货、期权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县级财政在这些金融机构创建和运营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通过税收优惠、减免规费、财政资金入股资助等措施进行扶持,帮助这些机构尽快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2.借财生势,增强县域企业和居民金融借贷信用水平

县级财政应在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做大量工作,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差、信用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可建立财政资金专户或由财政资金牵头、企业自愿入股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中心和担保公司,着力改善中小企业金融信贷环境。对于农村产业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县财政可联合农业发展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农村信用联社,共同发起设立农业产业化信用贷款担保服务中心,专门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寻求金融信贷支持。探讨建立县级信用贷款再担保公司,为县域内乡镇村和行业信用贷款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促进县域信用贷款担保机构体系的健康发展。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村“种、养、加”大户信用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县域金融生态建设,吸引县域金融机构信用贷款的注意力,最终形成县域经济发展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

3.依靠金融支持,着力解决财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缺位”问题

依靠新型县域金融体系所带来的充裕的资金流,县级财政可以及早调整支出结构,通过择机退出一些可由社会解决的公共支出领域,有效解决重点公共基础设施和经济结构调整投入不足的现状,实现县级财政向能源、交通、农业等非竞争性政府投资支出领域的倾斜,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县级财政金融联动的配套工作

可以看出,实施县级财政金融联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将涉及到政府、金融业和社会各个层面,需要做大量工作,实施上下配合和社会整体推动。

1.在政府层面,应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县域财力建设,为实施财政金融联动创造前提条件

实施县级财政金融联动,首先要求财政具备一定实力。为此,县级政府应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加快与经济体制改革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撤并职能交叉、运行低效部门和层次,减少财政工资拨款人员;通过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探索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城镇社区建设的运行模式,通过吸收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和经营,减轻财政支出负担,努力实现财政赢余。同时,加大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特色经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加县级财政收入。国家财政部门也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体系。应按照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充实县域财源。

2.在金融业层面,应调整和优化金融布局,建立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提高财政金融联动的效力

应针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金融需求变化,按照由金融需求决定金融供给的原则,着眼于资金回流县域尤其是农村,进行一系列的农村金融供给结构调整。中央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应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允许各种投资主体投资县域金融产业,鼓励和引导各种成分、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力度,消除目前县域金融服务逐步弱化的现象,尤其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业务萎缩的问题,增加县域证券、租赁、信托、担保、农业保险等服务,形成有利于县域金融机构发展的有效机制。

3.在社会层面,应侧重县域企业和农村信用建设,降低财政金融风险,促进财政金融联动的良性循环。由于财政为企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扶持,承受了担保贷款替代偿付、配套资金损失、收入减少等风险,同时,信贷金融机构也面临贷款对象的违约风险,这将使财政金融联动失去赖以持续的安全基础。因此,对县域企业和农村信用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进行信用教育和征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和农民还贷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福刚,孟宪江. 正确认识县域经济的内涵[N].经济日报,2004-03-30.

[2]王保安.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J].求是,2005,(16):39-40.

篇3

1985年秋,我们几个来自东北、上海和四川的学子,怀着兴奋而又有些忐忑的心情,来到北京人大读博。或许是因为被称为建国后第一批财政金融博士的原因吧,我们当时对怎样读博几乎是盲然无知的,于是,大家很自然地把全部仰望都寄托在导师身上,那种无助真有点像现在的90后那些迷茫而又无辜的眼睛。我们这几个学生分别报的是黄达和王传纶为导师,记得黄老师在入校后第一次召见我们的时候,就说了这样一些话,大意是:欢迎你们,读博对于你们是挑战,对于我们也需要摸索。在人大,财政金融从来是不分家的,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和王老师和你们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学相长,共同研讨。于是,在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大体上采取每周聚一次的学习方式。有时是两位老师和我们共聚一堂,就某一主题自由发言讨论;有时是其中一位老师给我们授课或讨论及答疑,由于黄老师当时还担任人大校长,行政事务较多,记忆中授课多数是由王老师承担的。

在一年的近距离接触中,我对于王老师的学问和人品有了切身的认识,这样一些印象是终生难忘的:王老师主讲西方经济学,那时西方经济学在国内还并不深入,有些东西也许还是犯忌的。王老师讲的那些财政金融专题,有些内容是不好懂的,但王老师深入浅出、不厌其烦地用多种方法反复讲解和演示,引导我们去理解和消化。王老师并没用教材,也没有规定我们这样那样,整个授课和学习都是顺其自然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原来那些忐忑和不自信消失了,渐渐地,我们在王老师那里,在黄老师那里,同时也在整个人大校园里找回了更多的自信。在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王老师所讲内容的核心部分,尤其是他教给我们的学术思考方法,令我受益无穷。这样的教育和受益是潜移默化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和完成的,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愉悦的学习方式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温暖和令人感动。

在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王老师始终和我们在一起,指导和鼓励我们最终完成了学业。尽管王老师是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但他始终默默地做人做事,认真地教书育人,行事低调,绝不张扬,和他相处三年从没感受到一点来自于大人物的架子和压力,也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普通老师而已。在我亲身接触过的老师中,如刘敖老师、陈观烈老师等等,都是这样的大师,我为有机会受教于这样一些大师而倍感荣幸。

在众多的对王老师的评价中,我最欣赏黄达老师的那八个字:“真有学问,有真学问”。敬爱的王传纶老师,你确实是受学生景仰的有真学问的好老师,你的学生永远怀念你!

篇4

亲爱的同志们:

华尔街骤然掀起的剧烈金融风暴迅速席卷美国及与美国相关联的全球经济。金融风暴逐步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蔓延至实体经济,如果应对失当,金融危机就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能转化为社会危机,乃至全面的政治危机。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大家可能关心两个问题:一是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二是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如何应对国际经济风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趋势进一步增强,毫无疑问,美国发生剧烈的金融危机,一定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的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首先是不少投资机构,尤其是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另外,一些走出去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其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世界经济衰退,抑制美国、欧洲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

另一个层面的影响是隐性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经济传导来实现。比方,美国政府救市和即将可能发生的美国经济衰退,将成为美元贬值的动因。汇率的变化不仅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利润的增长,增加出口成本,而且会直接导致汇兑损失。在我国长期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后两个动力都会因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传导而受到挤压。

与1997—1998年金融危机时期相比,我们今天更有能力和实力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首先,我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其次,我国的财政收入充裕。这些为刺激经济,避免经济大幅下滑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构成的角度看,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表明,目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受到根本性削弱,我国经济基本面也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更改。从中美经济相关度看,虽然两国经济发展互有咬合,但中国经济涉足美国经济程度毕竟不很深,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和稳定,中国工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内需强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地方政府也陆续推出了大规模投资计划,同时,一些更加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相继出台,有利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向内需拉动型转变。

面对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信心。我们相信政府处置危机的能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有信心,我们每个人的信心就是战胜危机的良方,相信这场危机一定会转化为中国经济腾飞新起点!亲爱的同志们:

华尔街骤然掀起的剧烈金融风暴迅速席卷美国及与美国相关联的全球经济。金融风暴逐步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蔓延至实体经济,如果应对失当,金融危机就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能转化为社会危机,乃至全面的政治危机。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大家可能关心两个问题:一是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二是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如何应对国际经济风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趋势进一步增强,毫无疑问,美国发生剧烈的金融危机,一定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的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首先是不少投资机构,尤其是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另外,一些走出去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其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世界经济衰退,抑制美国、欧洲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

另一个层面的影响是隐性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经济传导来实现。比方,美国政府救市和即将可能发生的美国经济衰退,将成为美元贬值的动因。汇率的变化不仅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利润的增长,增加出口成本,而且会直接导致汇兑损失。在我国长期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后两个动力都会因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传导而受到挤压。

与1997—1998年金融危机时期相比,我们今天更有能力和实力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首先,我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其次,我国的财政收入充裕。这些为刺激经济,避免经济大幅下滑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构成的角度看,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表明,目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受到根本性削弱,我国经济基本面也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更改。从中美经济相关度看,虽然两国经济发展互有咬合,但中国经济涉足美国经济程度毕竟不很深,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和稳定,中国工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内需强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篇5

关键词:以房养老;倒按揭;反向抵押

1.以房养老简介

倒按揭业务即以房养老,在荷兰起源,美国成熟,此业务最先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银行推出,随后就迅速的在美国得到普及和推广,发展为一种较为新型的贷款方式。以房养老作为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工具在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已经比较成熟,近期在我国也开始出现,但是我国的倒按揭却面临着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困难,如老年人的传统观念的问题,银行的风险控制的问题,房价的不稳定性问题等等。但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却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作为一种先进的养老方式,我们要深入研究以房养老这项业务。所谓的以房养老,理论上是产权换现金,那些拥有住房产权的老年人,要先把房屋的产权抵押给业务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然后由相应的专业金融机构来对老年人的年龄、预计寿命、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后根据住房的价值,一次性或每月支付给房主,直到房屋主人去世为止。而在住房整个抵押的期间,老年人可以享有抵押房屋的居住权,但并负责维修。而当房屋主人去世后,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将会获得房屋的产权,并可以对该房屋处置,进行销售或出租,所得资金将会用来偿还老年人贷款的本息,并同时享有该房屋升值的部分。在我国,近几年,由于养老金缺口以及养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保证人民在退休后的利益,保护和改善老年人的适当权利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这需要一些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面对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人生活品质不断下降的问题,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以房养老的指标评价体系,并正确定价这一产品显得意义重大。

2.以房养老政策研究

目前,国内外专家对以房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潜在以房养老的市场前景分析、具体的贷款额度确定以及风险防范与管理三个方面。

在业务开展中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方面,主要分析了这一项目中的违约风险,跟抵押贷款不同,以房养老中的借款人会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并且如果老年人的寿命足够长,就会在银行贷款超过房产本身净值的情况下,依然居住在抵押给银行的房屋中,这就会给以房养老这项业务带来违约风险。以房养老的贷款包括了资产和负债两部分,但这两部分对利率的敏感系数是不一样的,利率风险也会给开展一份迎来了的金融机构带来损失。

在潜在的市场前景方面,学者主要分析分析了反向抵押贷款的潜在市场,认为它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动机,一是年龄的增加减带来收入的减少,二是当拥有的房产过多而使房产成为流动资产的迫切需要。反向抵押贷款给客户带来的收入可能不是很高,却会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也会让客户不必当心房产价值浮动的问题。同时还分析了反向抵押贷款投资动机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向抵押贷款取得的收入来投资长期医疗保险、收益性资产、确保孩子的大学费等等。

贷款额度确定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与低收入群体来说,反向抵押贷款的年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他们对不同房产价值进行反向抵押贷款的收益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现实价值低于100000美元的房产所带来的年金收入太小,不值得进行反向抵押贷款,而如果价值高于200000美元的房主并拥有其他的财产,则没有必要进行以房养老,只有那些拥有的房产价值在100000-200000美元以及没有其他资产的群体来说,反向抵押贷款才使值得投资的。

3.以房养老的对策建议

1.国家需要加大对以房养老宣传力度,鼓励人们采取“以房养老”的形式进行养老。老年人应该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充分认识到“以房养老”带来的好处及便利,了解国家对“以房养老”的优惠政策,从心里接受“以房养老”这种新型的养老机制。

2.政府要建立配套的财政金融措施。“以房养老”是涉及到银行、保险等财政金融部门,所以,要建立健全和配套的财政金融制度和法律法规。只有完善的金融法规,老年人才会大胆的进行以房养老,促进这项养老计划的开展。

3.由于我国的保险公司还不具备相应的金融信贷功能,为进一步的推进以房养老的发展,保险公司需要加强与相关银行的合作,许可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联合研究开发以房养老业务,对商业银行开展的以房养老业务获得的房产增值的收益采取免税的方式,提高商业银行开展以房养老业务的积极性,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创立新的保险品种,开展以房养老的保险业务,分散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Merr ill ,S.,Finkel ,M.,Kutty ,N.P otential Bene ficiar ies from Reverse Mortgage导刊2011(3)56-57

[2]付有胜.转变观念以房养老解决老年危机[J].科学时代2008(6)65-67

篇6

关键词 金融财务 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Study on US and Chine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Tal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Shape

LI Jing, WANG Jinghua, LI Bingjin, TONG Chen, LUO Meijuan, ZHOU Xuy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o finance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but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capability is not fully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rom the basic course of Chinese and US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general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 classes, such as starting to explore the basic cours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and personnel application ability relevance, and SWOT analysis, get inspiration from culture to promote Chinese and US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capability.

Key words financial; professional talents; course setting; application ability

金融学界众多专家指出,金融学领域包括两大主流,一是投资,二是公司财务。在美国,金融学专业中往往包括财务学,没有专门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但在我国往往是将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分设为两个不同的专业,而且分别授予经济学和管理学学位。为了方便中美专业对比,本文将财务和金融学专业视为同一类专业以分析中美两国在这一类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方面的异同,这并不影响研究的结论,因为在中国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培养差异不大。

财务金融应用能力,一般从是否具有扎实的财务金融理论基础、是否具有财务金融实务处理能力和是否具有信息运用能力三个角度来衡量。①本文以中美两国金融学排名前十的大学为研究对象,对比中美两国基础课程、金融核心课程和金融实务课程,分析中国财务金融应用人才之所以缺乏的原因。

1 美国相关课程设置

1.1 基础理论课程设置

美国高校金融学基础课包括公共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通识课程(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其中公共核心课程总计17门,占全部课程的43.7%,通识课程7门,占全部课程的17.9%。公共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导论、管理经济学、微积分、领导、合作与交流、写作、法律与法律程序介绍、企业责任和道德,风险管理会计学原理、商务统计入门、企业融资、货币经济与全球经济、管理学导论、市场营销学导论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通识课程由三大类构成,每位学生必须以跨学科选课的方式选修语言、艺术和文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中的部分课程。

美国高校从公共核心课程设置出发,保证学生在修读专业课程之前掌握充分的基础知识以及金融学基本分析工具,培养具有知识理论功底和掌握多种工具的金融应用性人才;从通识课程的设置出发,促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综合素质。美国各高校之间金融学专业公共核心课的具体设置存在差异,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公共核心课程主要集中在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和金融学原理等课程。

1.2 金融实践课程设置

金融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金融领域的各种工作,而且大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就需要一定的经验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经验的获得有两种,一是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二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获得,而在校生的经验获得更多的依赖于他人的传授。实践课程具体可以分为两类:课内实践(如案例教学和讲座)和社会实践(如企业实习)。

(1)课内实践。美国顶尖商学院都十分重视课内实践课程的设置,以案例教学等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是美国金融学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美国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的作用,在全美金融专业排名前五的大学中,尤以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最具代表性,案例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较大,如破产与重组案例研究、企业融资案例、投资讲座和财务管理案例课程。

(2)社会实践。美国商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企业实习是美国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一般商学院利用学生的假期,如春假、暑假等,带领学生进行实习活动,如沃顿商学院等。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哈斯商学院等采用的时用较长的时间到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调研和学习,在此过程中了解大型企业如何运作。

2 中国相关课程设置

目前中国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普通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程组成。本文从中国金融学排名前五大高校本科生基础课程和金融实务课程的设置分析,探究课程设置与应用能力的相关性。

2.1 基础理论课程设置

中国高校金融学基础课包括普通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其中普通公共课有五大类,专业基础课有8门。普通公共课包括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应用基础课、自然科学课、人文素质课和艺术教育课等5类;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等8门课程。②

中国各校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门数较多,一般有8门左右。核心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奠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在金融领域中能成为一个擅长处理各种问题的人才。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该校共开设了包括税收制度与管理、保险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投资经济学、现代公司财务和商法等8门课程。尽管各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投资银行业务分析、证投资学和国际结算等课程。

2.2 金融实践课程设置

(1)课内实践。中国大学重视课内实践课程的设置,尤其是案例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为适应现代金融发展趋势对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200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启动了“高级金融教学实验项目”,旨在“用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双语授课模式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融贯中西的高级人才”。(2)社会实践。与沃顿商学院的社会实践课程安排一样,中国大学的许多社会实践也一般安排在假期,尤其以暑假为主。但这些社会实践都是以认识社会,感知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可以是专业相关的,也可以是专业无关的。

3 中美两国相关课程及应用能力塑造比较

3.1 金融理论基础与信息运用能力

(1)理论基础。在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的设置上,中美两国高校存在差异。中美两国高校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课程,都涉及该专业应该涵盖的理论与知识点,但是中国高校开设的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内容较浅显,同时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不够深化。(2)信息运用能力。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可以提高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而公共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美国)或者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中国)的设置不仅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同时提供更多的其它知识将之运用到财务金融工作中。

3.2 金融实务处理能力

(1)课内实践。首先是中国国内高校金融案例教学普及率相对于美国来说还存在差距,金融学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案例教学开展的情况相对较好;其次,案例的来源匮乏、更新速度慢,是中国案例教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尽管中国国内案例教学已经较为普遍,但案例来源主要为国外的经典案例,适应于中国国情的案例较少,且每年新编案例较少。案例大部分由教师讲解,教师与学员互动不足,导致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大打折扣。(2)社会实践。首先,对于一般的假期实习而言,虽说学校组织安排实习机会,但是往往是同学自己找实习单位实习,对于一部分不想实习的同学,则会通过各种途径拿到实习报告,以证明确实参与实习环节;其次,对于毕业实习而言,很多同学是抱着工作而非想要获得经验而去,虽说这段时间对于从事金融财务工作会有帮助,但是往往效果并不是很好;再次,美国许多高校有专门的协调组织实习的机构,有专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合作企业、非盈利组织和机构。

4 中国金融财务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的启示

(1)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有利于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塑造。高等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准备,更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的金融财务专业教育一是要研究我们一贯采用的普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的体系是否合理,力争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结构;二是要研究为我们金融事业的发展培养什么知识结构的金融财务人才,适时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三是研究我们的教学组织结构如何能够满足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采取有力的实践教学措施,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2)实践课程质量主导着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实现。与美国高校相比,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该走出去,找到双方合作的结合点,与金融财务机构的建立更为广泛牢固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实践岗位。(3)“表现艺术”教学方式是实现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主要方式。我们应该改革我国多年来沿用的以学科为导向的知识灌输为主,即只开发学生听觉能力的教学方式,而代之项目化组织、团队化运作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师生对社会热点、专业前沿的关注,消除学科壁垒,推动学生自主学习。(4)教师是实现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一是学习国外高校,将从事金融财务实践的知名的银行家、企业家等请进课堂,用他们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和经历教育涉世未深的莘莘学子,研讨社会中各种金融财务问题;二是将学校的教师推向社会、接触实践,在金融财务实践中寻找现实问题,与学生组成团队,共同研讨解决现实中的金融财务问题,使学生在操练中提高分析现实金融财务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金融财务教学质量,提升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

基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A610283);宁波市软科学项目(2013A10044);宁波工程学院文科振兴计划;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实战导向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宁波市软科学(2013A10034)

注释

篇7

摘要:农业在西部民族地区所占的比重较大,且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西部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民族优势,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农业也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解决好西部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对西部地区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农业产业化 制约因素 措施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快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以及对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发展与中东部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农业的落后已经成为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率低,农业商品率低。大部分地区以单一产业为主,多种经营不发达,由于科技落后,生产资金缺乏,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农民的科学素质低下。农业劳动者素质低,技术人员短缺已成为民族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使得农民不愿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在思想观念上得不到彻底转变的农民就不可能对农业产业化有较深刻的认识,更谈不上促进农业的产业化。

投资环境差。自然环境不理想、西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交通设施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同时,西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也不发达。这给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种植和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带来了巨大危害。缺乏有效的产业化资金投入。国家财政金融对西部农业的投入,以及对地方相关涉农政府部门的投入严重不足,而且民间资本流向西部农村也不多。西部农业产业化的金融供给也不到位,农业要实现产业化经营和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分不开的,但农村金融供给却存在严重的缺位。

政府政策错位。我国农业产业化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下而上”需求诱制性制度变迁,而地方政府的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带有强制性地方干预,并且农村基层干部习惯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家长制”工作方式,把市场同样看成政府控制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有悖于农业产业化这种诱制性制度变迁所遵循的规律,结果就陷入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困境。由于我国西部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政府政策急功近利的倾向越发严重,因此这种政府政策错位的情况表现也更为突出,从而成为发展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巨大障碍。

二、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

虽然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但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还是具有可能性的。

首先,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开发有其自身的优势和潜力。由于其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进行农产品加工的机会成本比东部地区低。西部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产业较强的追赶效应,即相对少量的资本和技术等的投入就可以带来相对大的效益。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其次,当前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伴随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居民食品消费将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多样、方便和安全转化,对食品加工制品的需求会呈现加速度上升趋势,农产品加工业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因此,可以在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再次,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农业产业开辟了在小规模家庭经营基础上提高整体规模效益的新途径,有利于把小规模农户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有利于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水平,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正确选择。

三、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采取措施

转变西部农民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西部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特别是加大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比重,破除小富即安的旧观念。同时,西部各级政府还要切实组织回乡务工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中东部地区学到的先进产业化经营经验,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支持发展产业化经营,为西部农村的大规模产业化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善西部农业投资环境。加大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和通讯设施的投资力度,从而改变过去西部农产品流通不畅,水旱从天和因资讯不发达无法有效地组织生产和销售的被动局面。加大国家财政金融对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资力度。在财政税收政策上,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和支持农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去。

加快调整政府的经济职能,开发乡镇企业的能力,避免政府越位和缺位情况出现。保证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的发展,保证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在既规范又宽松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开发农业的关键,农业产业化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又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要发挥支持、引导、协调的职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强化领导,搞好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大力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喜、靳明、李云雁:“我国农业产业化制度变迁方式与产业化政策研究”,《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3期。

[2]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经济研究》2001年第一期。

篇8

关键词:绿色经济;财税;金融

一、绿色经济概述

相关的环境经济专家曾经强调,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发展一定要在适当的领域内,才能够是经济发展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并且有效地减少环境被破坏以及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在发展绿色经济时一定要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首要目标和工作基础,然后在将推动经济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出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高速时期,而在这一时期我们主要坚持的原则是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在以产业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其实从本质上来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这一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较有着一定的独特性,更加突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而不是一味地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或者注重环境而忽略经济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确实是适合当代世界发展的新模式。

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财政金融支持下的发展现状

财政金融对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各样因素的阻碍,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概念很早就出现了,并且很多人做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并且将其当作是我国想要不断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从实际的实践状况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困境,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没有构建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来加以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也没有创造出能够满足现实需求的金融支持政策,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金融政策支持对于绿色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够明显。

(二)资金的来源结构还比较单一

我们分析绿色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可以发现资金的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是以财政投入为主,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并没有构建出一个合理的体系去刺激绿色经济模式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保障绿色经济发展,财政投入的资金支持也相对薄弱,而且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无法使绿色经济发展持续进行,我们必须寻求社会资金支持,才能够更好地帮助绿色经济走向良性发展。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应用阶段,我们需要细化每一笔资金支出,才能够保证资金充分支持职能发挥作用。但从实际的表现来看,我还无法对绿色经济发展资金运营的整个过程进行充分预算,在社会广泛融资过程中,没有具体预算往往会带来一定的融资风险。而且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融资的手段和方式相对落后,而且整个市场对于绿色经济发展的认可度不高,融资困难也相对较高,这也就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绿色经济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无论是环境问题还是资金的利润问题对于绿色经济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

(三)具有较长的收益周期

绿色经济产业主要强调的内容就是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无法离开硬件设施的支持。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发展绿色经济产业,就必须要新增配备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我们都知道完善的基础设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只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才能显现出来。而我国的一些商业银行相对于绿色经济产业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传统行业中,而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产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周期更短,这也是我国绿色经济融资困难原因之一。

(四)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的作用式微

我国和一些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绿色经济发展属于比较晚,而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我国缺乏相应完善的经济体系,而且我国并没有针对绿色经济信贷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这使得我国绿色经济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总会出现不太适应的情况。第三点就是我国针对绿色经济产业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少,而且定位也较为模糊,这些对于绿色经济的发展来说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久而久之就导致社会环境等等对绿色经济的保护越来越弱,金融对其的支持程度也越来越少。除了这几点内容以外,我国的财税部门对于绿色经济产业的资金支持,部分都是以资金返还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保证一定的市场秩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是如果我们要想得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改变这种资金支持的方式,增加资金对应绿色经济产业的刺激作用。首先就要制定出符合产业发展特征的财务规则,让其在绿色经济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有一定的保障,因此也没有对绿色经济发展制定出相关的财政保证措施。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财税部门,对于绿色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持产生一些顾虑,而这种顾虑也影响了商业信贷。

三、针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的相关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法律所带来的作用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需要我们结合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国家发展的道路去制定出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所构建出来的相关法律法规才可以最大的推动绿色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给予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支撑,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除此以外我国的政府也应该发挥出自己的职能优势,对于绿色化的企业构建一套扶贫政策,鼓励传统企业做到升级转型,不断地向绿色经济方向所发展,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减免税收等等,以此来提高企业转型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信贷体系的合理性

信贷体系的合理性对绿色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商业银行我自身所掌握的大量资金,对产业的发展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商业银行本身,必须要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势必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除了在执行国家政策之外,还能够根据世界发展格局以及产业资金分析,为绿色经济产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制定更合理的信贷政策,帮助绿色经济产业更好的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商业银行还应当根据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实时的信贷风险分析,在控制好信贷风险的同时能够给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支持,在不盲目放贷的前提下,促进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

(三)要强化金融服务的创新工作

产业的投资基金对于绿色的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而且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未来发展的趋势,需要有更长远的投资目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我们甚至可以建立一部分专用性资金,只用于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给整个行业以资金保证,帮助行业发展。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作用,广泛地向社会融资,能够帮助绿色经济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最后由于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效果和传统行业相比较来说比较缓慢。因此,我们必须要能够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然后再寻找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提升投资者的信心,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创造出更加和谐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四)将政策的支持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政策对于产业的支持作用,一定要以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为基础。国家对于绿色经济产业的政策支持,旨在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充分明确政策的内容,制定相关的产业经济发展和投资规划。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公众进行必要的宣传,提高社会对于绿色经济产业的认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我们社会融资的成功率。当然我们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针对环境产业的提出一定的税务征收建议,避免环境资源的浪费,也避免环境污染的加剧。总的来说,我国的财政政策对于绿色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在财税金融政策的制定上,建议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对市场的经济实际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依据绿色经济发展趋势去构建出适合发展的具体方针和策略,这样才能够全方位的推动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而对于绿色经济产业来说,有了充分的资金作为保证,才能够制定长远有效的发展计划,更好的发展绿色经济产业。

篇9

目前,农产品价格异常,质量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此通过对农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经济位置,来探讨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农产品问题及社会解读

农产品价格表现异常,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2012年2月至3月,全国大葱价格同比涨幅达到80%,北京等大城市爆出10元只能买到两根葱。大豆、生姜、猪肉、大蒜、香菜、白菜等都出现过“精彩”的价格表现。相反蔬菜、水果等滞销现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河北的大葱,甘肃的洋葱、山东的生姜、辽宁的萝卜都出现过滞销的情况,山东、辽宁白菜收购价曾经降到过0.1元/斤。蔬菜价格就象过山车一样,种植风调雨顺时,农民丰产丰收却赔本赚吆喝。此外农产品质量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如硫磺薰银耳、枸杞,瘦肉精,三聚腈胺等问题,使消费者抱怨声四起。

针对以上现象,个别专家和记者有过这样的分析与评价:大葱涨价的原因包括不利的天气因素、主产区种植面积减少、南葱北运路上成本高,经销商末端炒作等等。农产品滞销的原因为蔬菜生产“大小年”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缺少有效的产销对接,农民在相当范围仍然在“一家一户闯市场”,一哄而上,“跟风生产”,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产量过剩。有关部门也采取了措施,如建立数据监测系统,城管部门划出区域帮助农民卖菜,商务部门启动“滞销救助机制”、网上对接、农超对接和农批对接等方式解决滞销问题。以上措施起到了疏导农产品流通的作用,但是农产品价格事件、质量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矛盾现象还在继续。

二.从财政金融支农现状看农业问题

通过财政、金融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支出,可以看到长期以来对农业重视不足。

1.财政支农严重不足

总量不断增长,但明显不足。除个别年份减少外,其余年不断增加,1980年财政支农仅为149.95亿元,2000年增加到1,231.54亿元,平均递增11.1%,累计投入9,187.03亿元。财政支农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不稳定,如“二五”期间为12.5%,三年调整期最高为15%,“五五”期间为13.2%,“六五”期间为9.5%,“七五”期间为8.4%,“八五”期间平均为8.7%,“九五”期间最高一年是1998年为10.7%,而2000年-2003年分别为7.8%、7.7%、7.2%、7.1%,连续下滑,比重下降,徘徊和增长缓慢。财政投资总量不足,可以用农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与农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之比(称为投资比较率)作为衡量标准来判断。根据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农业投资比较率的值应接近或超过1:28,但我国情况是:1984年-2003年为0.2以下,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除了投资不足以外,农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也较突出:一是支持对象不合理,有60%的支农资金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气象事业,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的仅占40%左右,对农业产出的直接影响不明显。农业科研投资在农业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就更低了,2001年-2003年分别为0.706%、0.625%、0.708%,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二是农业内部支持结构不合理,农业投入中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太多,1998年末,支农投入中每年用于粮、棉、油、糖流通环节的补贴在500--600亿元之间,占政府农业支持总量的30%以上,而对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品质改良、卫生安全、重大病害控制等环节投入较少,对农产品加工营销服务等环节投入就更少了。

2.金融支农资金倒流

金融支农明显不足,1998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撤并县及以下机构4万多个,至2009年6月末,仍有2,945个乡镇没有银行点,改革开放以来,每年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资金高达上千亿元,国有商业银行每年以吸存上存方式从农村拿走的资金估计高达3,000亿元。直接农业生产者贷款难,信贷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国有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畏农、惧农现象严重。俗语讲“家有万贯,带毛不算”,形象说明了农业靠天吃饭,农业经营有较大的风险,无人愿意染指的社会问题。经营存在不确定性,农业生产者较为分散,多属于低收入阶层,商业银行不愿对风险大,周期长,需求分散,管理成本高,收益少的农业贷款予以支持。城乡信贷投入差距巨大,2009年10月底各主要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只有8.3万亿元,农户贷款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0.26%,远低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专司支农的政策性银行,在体制、机制上存在难以满足农业对政策性金融需求的问题。农村信用社资金薄弱,管理落后,贷款利息高,难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农业发展的资金日益紧张,整个农业产业链都存在投融资不足的情况。

由于以上原因,城乡差距加大,农业资源流失严重。党的以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和要素的流失也在加速,城市占用农村土地的差价高达2万亿元。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远没有改变,如城乡投资差距巨大,而且在加大,1997年--2008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12年低于城镇,农村与城市投资比连年递减,从1996年的0.3:1下降到2008年的0.16:1,农

转贴于

村投资总投资的份额连年递减,从1996年的23.3%下降到2008年的14%。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存在很大差距,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1,绝对额为11,020元,占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只购买了32%的消费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上至少相差10年以上。

通过分析,农业在市场经济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应该是农业问题直接表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都有这样一种认识,而且成为普遍现象,一分钱买一分的货,花什么钱,买什么货,买住房、买电脑、买汽车、买手机都会这样想,而当为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而买食品时就不这样想了,人们习惯了农产品价格由政府来保障,价格稍一上涨就会大肆抱怨,通货膨涨了,钱太毛啦。另一方面非生活必需品则漫天要价,学费、医疗费,甚至住房都在持续上涨,唯独农产品不能乱涨价。那么这种保障来自哪里呢?政府补贴了吗?恰恰政府又没有这个包办能力。农产品价格没有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农业生产还要面临自然界的风险,风险和价格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金融资源不愿流入农业生产领域,反而将农业沉淀资金通过金融企业吸存揽储,进行再分配,流出了农业生产领域。

三.农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索

改变思想,稳定价格,化解风险,解决金融企业惧农、怕农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是改变思想,在战略层面做出调整,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实现农业产业化。向农业发达国家学习,如荷兰农业净出口值176亿多美元,而美国只有148亿美元。荷兰鲜花等观赏植物占世界第一,马玲薯出口占世界60%以上,鸡蛋、啤酒、番茄、奶酪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农业人口不足世界0.02%,耕地不到世界0.07%。从荷兰看农业,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我国都具备,而且要远远优于荷兰。

二是调整消费者认识,改变扭曲的价格。市场经济中,农产品价格确定应与现实经济状况和货币体系相协调,通过市场信息机制,合理的测算与评价机制,建立起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体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格,保“两头民生”,既要保证农产品消费者的利益,也要保障生产者利益。在市场经济中违反自然经济规律,维护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下的扭曲价格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为农产品确定合理价格,才能保证保质保量的供应人们希望的健康农产品。这保障的不只是农民的利益,保障的是消费者的生命,保障的是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三是化解农业风险,鼓励农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分散的农业自主经营,粗放的农业经营,自然界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在科技较为发达的今天依然存在,丰产或欠收的风险依然存在。鼓励农业生产,保障生产者的积极性,自然界的风险问题就不能回避。要防范自然损失风险和产量过剩伤农的风险,应有合理的社会救助措施,可以通过基金、合作组织、农会、保险等措施,避免天灾无收成,或因农产品丰收而导致价格大幅下降的问题。天灾风险不能让生产者独自承担,丰收丰产应保证稳定价格,避免农业生产者因丰收而降低收入,如采取有组织收购的办法,通过就地深加工,或是畅通销售渠道化解风险。只有解决了风险问题,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实现多元化资金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四是引导金融资金主动流入。农业生产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经济规律自然会发生作用,资金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也将起着启动器的作用,资金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三农”发展的“瓶颈”,引导金融资金流向农业将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首要课题之一。

四.财政金融支持农业的深入思考

政策先行,财政资金做先导,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引导商业金融资金流入,通过多种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渠道。

首先依法确保国家新增财力向农业倾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其次提升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实收资本200亿元,资本金严重不足,市场运作能力弱,国际上一般政策性银行资本充足率高于商业银行,如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为39.05%,泰国农业和农业合作银行为20.63%,巴西发展银行为18%,韩国产业银行为16%,国家应当按照业务发展需要,通过财政注资,税收返还,利润转增或发行次级债券以不低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补充农发行资本金。实行适当倾斜的货币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国家可制定相关的农村信贷服务政策,明确规定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按存款余额的一定比例,以适当的利率转存农发行用以投入农业和农村。如泰国规定各商业银行要将吸收存款的20%用于农业和农村,印度规定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18%必须用于农业,两国都规定如果达不到所要求的比例就必须将差额部分转存到农业政策性银行。

再次引导商业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农业领域,针对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加快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发和引入多样化、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创新合作机制,完善与政府合作方式,积极推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探索农业贷款,农产品期货等。如推行农业小企业联保贷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信贷模式,创新贷款担保方式,积极探索大型农业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规范应收账款、股权仓单等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探索开发以中长期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积极推广银行卡、网上银行等金融服务手段,提供实时、方便、快捷的服务。在为经济贫困的农业生产者提供农业贷款方面,国际上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称格莱珉银行,或格莱美银行,grameen bank)的贫困农户小额贷款模式值得学习借鉴,其成功的核心是接受农户存款,作为银行发放贷款的财政支持,其94%的股权由存户所有,从27美元(借给42个赤贫农妇)微不足道的贷款艰难起步,发展成为拥有近四百万借款者(96%为妇女)、1,277个分行(分行遍及46,620个村庄)、12,546个员工、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的乡村银行网络。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muhammad yunus)认为“贷款是一种人权,贷款不止是生意,如同食物一样,贷款是一种人权。”贷款不用抵押品,终结了一个长久的金融隔离时代。其被视为全世界利用小额

转贴于

篇10

近期以来,我县气温持续偏高、干旱少雨,6月份全县平均降雨仅41.3毫米,比历年同期少38.2毫米,土壤失墒严重,旱情发展迅速,目前已有4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重旱面积达20万亩。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我县降水仍将持续偏少,旱情还将进一步加剧,抗旱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夺取秋季粮食丰产丰收,现就有关事宜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跨越发展的大局出发,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把旱灾损失压缩在最低程度。特别是各乡镇要认真抓好区域内抗旱工作的组织指挥和调度督导,采取机关干部包村、包片,村干部包地块、包水源等方式,全面落实抗旱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二、积极开源挖潜,努力加快农田抗旱应急灌溉进度

各乡镇要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千方百计组织协调水源,迅速投入抗旱灌溉保苗工作,确保苗齐、苗全、苗壮。平原乡镇要及时抽取井水进行灌溉,加大流量,昼夜作业,加快灌溉进度;沿黄沿湖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类工程设施,加大引黄引湖力度,最大限度地扩大抗旱水源;山区乡镇要积极采取拦蓄河水、节水灌溉等措施,尽最大可能挖掘利用各种水源,尤其是对已经抽穗的春玉米,无法应用抽水机械灌溉的要采取车拉人担等方法,努力扩大灌溉面积,保持良好长势。对机电设备损坏的水利设施,要抓紧抢修,力争尽快投入运行。要强化农作物田间管理,浇水后及时追肥划锄保墒,减少蒸发损失,增强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对已经绝产或濒临绝产的地块,要及时采取补种或改种其他农作物等措施,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