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理论及应用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技术理论及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技术理论及应用

篇1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较真实的历史情景导入课堂教学,以便将学生带进角色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仅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面对黑板上所列提纲,忙于记笔记,只靠文字和笔记很难记住并感到枯燥,从而易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鲜活动态的画面、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景,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再现真实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找到共鸣。例如,讲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在学习的历史时,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

通过活生生的战争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的精神。

二、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表现力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模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对学生德育教育,陶冶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要实现知识、能力目标,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无疑对学生德育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在素质教育的三个任务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和导向,更应把其放在首要地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也十分注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比如在讲禁烟运动一目时,可以借助《林则徐》的画面: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白银大量外流,人民吸食鸦片导致家破人亡。不仅让学生了解鸦片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带来的危害,从而接受远离的教育。

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大学英语;优势;弊端

多媒体技术在近几年内迅速兴起,各大高校也先后将其引入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辅助教学,以突显现代化教学的特点。它既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有自身所带来的一些新的弊端。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之前,应对其特点和利弊进行仔细分析,恰当地处理多媒体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从而发挥它的最大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体现在学生方面的优势

1.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只能借助黑板粉笔、自行寻找或打印的图片材料以及录音机播放音频文件。而多媒体课件可以使用通过网络工具找到的精美图片以及直观生动且内容丰富的影像资料。这些都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 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而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吸引人的视线又能够满足听力方面的要求,是将人的视觉和听觉完美结合的方式。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 有助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背景文化知识。在进行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只注重英语技能方面的学习,而忽略在背景文化知识方面的补充,这将直接造成交流过程中的文化障碍。有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普及时,由于教学条件受限,仅靠打印的图片和语言不能将其很好呈现给学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较多的相关知识,不仅教学容量有所增加,而且方式生动新颖,能使学生直接接触各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从而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效果。

(二)体现在教师教学方面的优势

1. 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传统英语教学借助粉笔和黑板需要将大部分所要教授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看学习。而板书的时间会占用课堂总体时间的很大比例,非常耗费时间。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即使在备课时有可能会花相对较多的时间,但是却会节约在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时间,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比如在进行英语语法知识的讲解时,如果采用传统教学,只能将语法内容重点和相关的例子写在黑板上,内容多时便极其耗时。而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备课的时候就将这些内容制成PPT,课堂上就只需展示并讲解,即可节省下板书的时间。

2. 教学方式多元化。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进入到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方式变得多元,不再乏味单一。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每逢遇到知识要点需要讲解,就只能将其板书在黑板上。而多媒体教学却增加了很多形象的图片、生动的画面、影视资料等,使得教学方式增添了很多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

大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后,多媒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本应只是辅助手段。事实上,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时,由于部分老师课堂设计不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反而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的相关作用却被减弱,只成为了展示课件的操作者。这样不仅本末倒置,还使得教师在忙于操作课件时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保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让多媒体回归为辅助手段。

(二)课件的设计不当易对学生造成刺激干扰

多媒体的使用应起到辅助课堂教学、增强学习效率的作用。但是如果课件设计不合理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方面,一些教师只追求表面的形式而忽略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在课件中使用过多的图片、动画和声音,采用各种的幻灯片制作效果。这样的课件咋一看上去非常形象生动并引人注意,实际上却显得过于花哨并流于表面化,最终会让人觉得有些喧宾夺主,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因此,教师应仔细考虑哪些课件才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并能产生良好效果的,舍弃不必要而过于花哨的课件,让形式和内容能达到完美结合。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味追求教学的高密度,忽略了突出教学主题和教学重点。因为使用多媒体展示课件非常方便快捷,于是在设计课件时使得教学内容含量过大、过于丰富,而让学生应接不暇。看上去这堂课展示了很多内容,而学生实际吸收的知识却很有限。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演示内容作适度的调整。

三、结语

科技的发展总是会造成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会有其弊端的局面,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也如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正确经验,做到扬长避短,持续优化教学过程,探索出真正实用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 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必须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在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景、气氛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节的课前2分钟,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一段香港繁荣的影视片段或景观图片,以《东方之珠》音乐作背景。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可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用这样一段影视片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巧设问题:“便捷的海陆交通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怎样便利的条件”,从而突出了“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现代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中的“大陆漂移假说”,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重难点呢?首先,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过程及内容,随后将书中的插图,用多媒体移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拼和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为什么会有古老地层上相似,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河流和湖泊》一节有关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时,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片,再用动画来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它的成因,原来是由于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又多,再加上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教学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篇4

摘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其次,在区域分析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播放功能.指出用扩充的关系数据模型作为多媒体数据模型较适宜;多媒体功能的实现则取决于多媒体数据的格式是否为RIFF格式以及对多媒体数据的应用要求.最后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有些G

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interchangefile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字4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1):19~21

2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篇5

关键词: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岩土工程测试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迅速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推动着教育教学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育规模、培养创新性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针对大学实践强的学科,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本文以高校《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为例,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对大学课堂的影响,以及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的有利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

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包括音像试听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

1.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可以把各地的教育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教学资源实现共享,教学交流方式多样化,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教育的多样化、自主化、全民化、终身化、国际化成为可能。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处理中心和应用多种数字化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使得教学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试听感官吸收信息,尤其是对一些在现实情况中无法展示的、不能体验的教学内容来说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正成为大学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尤其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的交叉,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理论。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特色。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1.《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特点。岩土工程是利用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工程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各类土建工程中涉及岩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问题而进行的系统工作。岩土工程测试是岩土工程中的测试手段,是岩土力学理论变成现实的必要条件,推进岩土工程理论的发展;保证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岩土工程测试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岩体力学试验、原位测试、原型试验和现场监测等,涉及学科多、工程领域广,因此具有课程内容极大丰富性、实践性极强、经验性强等特点。

2.现代教育技术的选择应用。《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一般设置32或48学时,但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土力学、基础工程、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地基处理、建筑抗震、钻探工程、基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边坡工程等。例如,在讲解边坡工程监测这一章时,按课程进度安排,一般为2~3个学时,如果按照板书教学,将很难完成教学内容,同时,本科生很少到过边坡工程现场,课堂上讲解的理论描述对学生来说近似“听天书”,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授课教师也很难把知识点讲清楚。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相差甚远。因此,笔者在准备课程中,计划先对边坡工程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对边坡及相关结构物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讲解边坡工程监测的相关的理论,最后进行监测案例讲解。鉴于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所以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将边坡基础理论及对应的经典图片、边坡工程检测相关规范、理论及案例综合在一起,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展出。根据三维滑坡示意图可以很清晰地讲解边坡要素,学生易于接受和记忆,同时配一些边坡现场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大量图片向学生展示边坡的治理工程。笔者在完成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完成理论教学和图片教学以及视频教学,同时通过网络通讯方式进行答疑。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反响较好,到课率达到95%。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教学信息处理数字化、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丰富了课堂内容和学习交流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使得教师的角色变为指导者,多媒体变成认识工具,构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冷余生,解飞厚.高等教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领域的又一场变革,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的功能,它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的面貌,越来越多的人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多媒体技术,这也成为了大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根据武汉东湖学院(三本院校)管理学院(文科)的专业特点,结合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1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相互统一的课程,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又要求掌握各种多媒体的获取和处理方法,能够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本课程所涉及的软件数量众多,难学难教。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往往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由教师来讲授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采用在多媒体教室“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于本应重视的软硬件应用,因为教学和实验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而淡化,使得学生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而不能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全面地掌握和应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本,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传统教学观念,要求“以学生为核心,多层次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从学生出发,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 结合各专业特点,采用项目驱动的理论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软件比较多,综合实践性较强。教师应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利用多媒体信息的多样形式充分展示其内容,采用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应用性较强的章节,从几个多媒体软件的实际应用出发,针对每个部分教学内容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设计相应的典型案例。例如,图像处理部分采用的工具软件为PhotoshopCS5,设计制作了“创意包装设计”等案例;音频处理部分采用的工具软件为Audition 3.0,设计制作了“配乐诗”等案例;动画制作部分采用的工具软件为Flash CS5,设计制作了“军训图展”等案例,视频处理部分采用的工具软件为绘声绘影,设计制作了“个人电子相册”、等案例。这样通过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不同管理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教学设计的布局要有不同的关注点,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和各专业相关课程进行结合,以此提高学生使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其专业问题的能力,改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之间的衔接,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三本院校管理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需求。

3 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不断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坚持“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本课程的实验内容相互衔接,采用多层次递进方式,循序渐进,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增加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根据本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在上机实验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来安排实验内容。如将本课程的上机实验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实验部分把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融合在各个实验任务中,每个实验以制作一个作品的项目形式出现,各个实验要完成的内容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让学生完成,而前一个部分的制作结果可以作为后一个部分中的素材来使用。上机实验就通过多个实际应用的实验的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操作技巧和操作流程,在上机实践操作中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在上机实验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导中尽量减少具体操作步骤的演示,而应注重就相应的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此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配合上机实验的部分,我们本着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引入了综合实验作业部分。综合实验作业部分内容的设计要求和上机实验内容部分紧密结合,是对上机实验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将学生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设计,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综合实验作业内容是设计一个综合多媒体作品,利用所学多种多媒体软件和技术设计制作一个综合的多媒体作品,作品的主题为《旅游宣传片》。综合实验作业的设计制作多方面的知识,设计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知识和技巧不一定全部在课堂上学习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自主学习,集体沟通和讨论,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的知识,才能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多媒体综合实验作业。首先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和技术对《旅游宣传片》中所用到的图片进行制作处理;然后使用音频处理软件和技术对《旅游宣传片》中片头曲、背景音乐等进行制作处理;再次利用动画制作软件和技术对《旅游宣传片》的制作动画效果的片头或片尾进行处理,或者在宣传片中间加入动画效果的相关场景;最后使用视频处理的软件和技术,综合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和动画制作的内容,制作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在综合实验作业制作过程中,注重学生对整个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创意和构思,软件的制作和处理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取,但学生身上对于多媒体作品的想象、创意和思维是最宝贵的。因为制作的多媒体作品涉及的内容较多,可以将学生以自愿的原则四人左右为一组,每人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各方面又需要协调合作。通过综合实验作业的设计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制作设计中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综合实验作业提交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观看、评议、打分。最后再选出优秀作品作为实例,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这样促使学生再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4 建立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方式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课程,为了能够整体、均衡地考核学生的学习,在整个课程考核方式中,采用“平时考勤 +期中考试+上机实验作业+综合实验作业+期未考试”的考核模式,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上机实验作业等学习情况、完成的多媒体综合实验作品和期末上机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总成绩,以此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均采用无纸化考试,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无纸化多媒体考试系统,以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在自主研发的试题库中,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可以组织多种题型的试卷,每个学生的试卷都是由无纸化多媒体考试系统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各不相同。

5 结束语

在管理类本科专业《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及实践模式的探讨中,我们重点进行了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应用多媒体

随着高科技领域的不断扩展,一种融电、光、图像为一体的科学技术,已经以一种锐不可挡的势头进入了学校,已全面运用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并作为一种高效的手段得到大力的开发和应用,这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主方向。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还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使用,并且从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应。但是如果看看现在的形式,就不容乐观了。在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信息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出如此相适应的人才,开展多媒体教学仅限于几门学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传统观念来看,普遍都认为多媒体教学和体育课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是的,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技巧,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运动常识和理论也是体育课的重要部分。以往这些内容是通过老师边讲边板书要点来实现的,这种方式缺乏直观现象,引不起同学们的兴趣,往往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信息,能启迪思维,缩短知识、技术传授与反馈的过程,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推广,也引出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一些思考。

1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以?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处方”内容为例,进行理论课教学,该内容所涉及的是体育学科与运动医学学科的综合概述,目前学生对该领域的知识较缺乏,再加上抽象的语言表述,会使学生感到内容枯燥乏味。一堂体育理论课下来,学生对教师所论及的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导致教师教学内容难以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是简单的powerpoint文件,将文字、图象、音乐融入教学,活跃了教学形式,增加了教学传递的信息量,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也相应地清晰了。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兴致高昂,且感觉愉快,对老师的点评领会较深。应用我媒体进行体育理论课教学,改变了以往粉笔加黑板的单调教学,将许多难以言表的抽象意境、概念、情绪等,通过多媒体直观、传神的演示,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的限制,使得体育运动中的动静态变化随心所欲,便于教师讲解。

2.2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使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多媒体教学在化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上表现出得更为优异,使得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被视为重难点的动作要领和知识点自然化解。

2.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否听好课,取决于有无自觉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探究知识面的强烈欲望。在多媒体教学中,发挥其新颖、生动、直观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4 辅助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教学效果肯定不佳。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使学生了解动作合理全貌,明确动作要领对一些教学难点的突破,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在太极拳教学中,由于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技术环节较为复杂,老师在授课时要讲清动作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也较困难,利用太极拳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形成完整、准确的动作概念,充分理解动作特点,确切掌握动作要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

3.1 选准素材,适当运用

首先要服从教学目标需要,选择适合表现相当的教学内容;其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为调动学生兴趣,深入理解内容,起到画龙点睛,强化效果的作用。

3.2 合理安排多媒体的内容和时间

在多媒体的选择、编辑和制作时,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和学生注意力的特点,认真研究多媒体类型、多媒体内容的选手运用的最佳环节,但注意不可让多媒体唱“独角戏”,而忽视了体育教师讲解、组织的主导作用。

3.3注意各种多媒体资料的积累

教师平时应随时增加积累资料,输入新的信息,增加新内容、搜集各种影像媒体资料,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还应注意及时对资料进行分类、剪辑、整理。

3.4 精选精编,适量运用

多媒体以其新颖、灵活、直观的优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使用的范围、次数须注意适当。只有适可而止,适量运用,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

3.5 重视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体育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和扩大学科的知识面。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应该是广大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4 结束语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没有固定的模式,体育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选择,精心设计,适量运用,把握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时机,使多媒体与其它教学环节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其优势。这样,体育教学才以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周星宇,王阜存,曹红;多媒体CAI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篇8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在现代人才培养中,英语技能是现代人才必备基础。因此,我国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增加了英语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兴趣及良好语言习惯为重点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语言模仿性强等特点,在现代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声光电刺激,调动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促进小学生语言基础记忆的加深。由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课时限制,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小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多媒体技术特点的应用,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利用动画、多媒体课件技术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求分析

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活动受课时短、内容多等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强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基础,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等特点,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满足教学目标需求,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目的。

2 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2.1 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在我国英语教学活动中,受教学理论及教学方式等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填鸭式”教学造成了学生逆反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严重时还会造成学生后期学习期间英语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发生。作为语言学科,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兴趣培养、语言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针对小学英语教学重要性,现代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了教学方式的运用。以避免“聋哑英语”为中心,强化语言习惯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场景、会话、字幕等特点,全面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及口语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下,培养英语语言兴趣,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2 以教学观念的更新为基础,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在现代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针对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及教学需求,小学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现代课改后的教材内容,消除对多媒体技术的排斥心里,增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以反思教学法为基础对多媒体技术应用进行评价与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技术运用方式,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2.3 以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基础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根据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熟练运用,制作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促进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而且,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还能够使教师更好的驾驭英语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避免单纯播放多媒体课件影响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目标。以科学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基础,以教师信息素质为重点,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2.4 以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根据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需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环境,调动小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色彩鲜明,使学生在声光电技术下提高课堂注意力、满足小学生年龄段心里及生理特点。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环境优化时,小学教师需要注重图像的选择与制作。以可爱的动画形象为基础、以小学课本教材内容为重点,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播放及教师讲解等方式,营造生动的语言环境及教学环境,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2.5 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重点,解决小学英语教学应用难点

多媒体技术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能够通过动画及语音创造语言运用环境,以此满足语言教学及语言学科运用的需求。针对英语语言学科听说、读写的特点,以动画形象进行表现,以此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词汇所表达的含义,进而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词汇记忆、运用难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小学英语教学应用难点的解决、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提高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及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3 利用多媒体游戏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在现代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除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外,还应利用多媒体游戏方式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游戏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课堂注意力,以此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在多媒体游戏的应用中,教师需要注重游戏效果及游戏时间的把握。以课件、游戏、课本、讲解等多教学方式的运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4 结论

在我国现代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英语教学担负着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养成的重任、担负着学生英语兴趣培养的职责。针对小学生英语教学需求及英语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英语教师应加快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深入立即及运用技能的培养。以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励学生英语兴趣及课堂注意力,为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最初的发展是与数学密切联系的,直到现在,计算机与数学还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计算机是数学的创造物,又是数学的创造者。1985年曾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专门召开国际讨论会,研究计算机多媒体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影响。利用计算机屏幕演示可及时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大量数据和图像,能展看一些连续变化的教学过程,形成鲜明逼真的动态效果,使抽象的理论按其本来面目完整地表露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概念。计算机不仅可以为数学概念、定理、性质提供足够的范例,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抽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图形功能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利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抽象分析、想象及创造思维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使他们获得系统理解和取得完整观点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作为一种形式体系,强调推广、证明、抽象等一系列演绎推理方式。随着计算机提供新的符号计算方法,数学的实验方面日益显示出重要性。当前数学的研究与计算已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hematica,Matlab等,而其他自然科学中涉及到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更是离不开这些数学软件。通过计算机提供数据,做出图像或动态表现,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观察、探索、试验与模拟的机会,从而可以形成顿悟与直觉,做出预测,还可以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获得技能,取得经验。传统的数学强调存在性、唯一性等理论证明,由于计算机提供了高速运算工具,又给数学提出了可计算性与可实现性的新问题,因而数学成了一门新的实验科学。拓扑学中著名的地图四色问题的计算机证明就是一个例子。“实验”是数学的一个必要却易被忽略的部分,计算机与数学的结合为数学的证明注入了活力。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软件的编制也越来越容易,利用数学教学软件辅助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数学能动性,拓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生动的数据结构、模型,以反映数学对象与过程的具体现象,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行为模式,形成有关数学观念与结构的智力形象,从而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原则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数学学科大概是最困难的。不像英语、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软件可以做得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因为数学需要进行思维训练,不仅依靠课件表面的生动难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而且也难于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研究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原则,考虑在多媒体辅助下什么是理想的数学教学。

1.启发性原则

数学科学的最大特点是集严密性、逻辑性、应用性于一身,而这也正是数学被公认为“难”的地方,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力求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严谨的数学证明的有效认知。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追求表面的生动、界面的漂亮,而应注重启发性,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有些内容过去单凭教师的“说”,学生不好理解,现在多媒体能帮助教师“说话”,抽象和直观有机结合起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当前市面上出售的数学教学软件就缺乏启发性。所谓讲解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出有关的概念、定理、公式,不谈他们的来源和用场,不谈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更不谈最值得领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所谓练习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出答案,有的甚至连必要的过程都没有,对于判断选择题或一类简单的填空题,计算机倒是有些交互功能,但反馈信息却谈不上任何启发性。启发性是数学教学的灵魂,现在则需要考虑如何在多媒体辅技术的支持下设计出比传统教学更富于启发性的教学。

2.针对性原则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用统一的节奏,同样的策略,面对全班学生,更多地只能考虑共性,难于照顾个性。而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与经验不同、思维有快有慢,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学生一人一机利用教学软件学习,他们可以利用键盘或鼠标控制学习节奏,还能通过菜单选择他们需要的内容或帮助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有针对性,就要设想电脑在和学生面对面地交谈,学生看到电脑的每一屏他可能怎么想,下一步屏幕上又该显示怎样的具有启发性的文字或图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传统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而现实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改变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中,甚至是自做课件,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更好地促进认知。把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认知数学的工具与环境,应能改善学生的数学活动,给学生的参与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并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传统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在培养“精英教育”上,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是成功的。而在大众教育阶段,一方面入学比例提高,使得学生整体素质降低;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时数缩减,学生所学知识增加;这些众多的因素均迫使我们借助多媒体优化传统教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多媒体技术为数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一个“活”的教与学的平台,而且也使师生能够在该平台里动态地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主要是数学软件、数学课件等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怎样融入传统教学中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充当电子黑板,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理论性强,它是许多实际背景的高度抽象,逻辑推理十分严谨。对这些理论性强,思维难度大的内容,则宜采用传统教学,多媒体技术不宜融入过多。比较难的定理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推理,才有利于师生思维同步。教师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就不必用演示,需要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就不要马上展示一个直观的画面,需要让学生动手计算画图时就不要融入多媒体技术。

对于有些信息量大、内容较多的章节,可利用多媒体的“电子黑板”功能。如把讲课内容设计成模块结构:概念产生的背景,内在联系,实际应用,归纳总结等制作成“电子教案”,并在某些模块中通过超级链接播放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不仅省去了课堂上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和有效。

2.模拟仿真形象,化结果为过程

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ab等,功能非常强大,基本上可以完成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数学问题。数学软件给数学形象化提高了有力工具。例如传统教学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借助多媒体动态仿真形象能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难关。又如数学中有大量的空间图形,传统教学中临时画图就比较难以处理。若图画的太少,则可能看不出问题的实质;若画的太多,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会使学生不耐烦,影响学生的思维;若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好,则无法引导学生探索结论的形成过程。而在计算机上用可以轻易的解决这个问题。而利用计算机上数学软件我们只需一两分钟就能画出动态仿真的图形:动态的三维坐标、特殊的二次曲面、空间中的立体等。还可以用画面反复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运用隐去一部分不相关的内容来突出主体内容,用画面的迭加和分解来揭示某个结论形成的过程,过去许多用口头用语言难以讲清楚的概念,现在一看图形就完全明白了。

3.模拟数学实验,体验数学发现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数学;应用;研究

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整个教育,不仅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它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理论及教育模式都将引起更深层次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如何适应教育环境的这种深刻变化,如何最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数学教学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传统的数学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一个个死板的过程再配上一堆堆抽象、深奥的公式、定理,使人望而生畏。而在CAI教学环境中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利用CAI的图形、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在教学中提供各种图像、表格、动画、声音等。用形象、准确、精美的图像取代以往提着的小黑板上画就的框框和图形,用生动的动画取代口沫横飞的对变化过程的解释,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形象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必然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扫数学课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现状,取得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例如:《解析几何》中椭圆性质的应用涉及到人造卫星的问题,用计算机以动画方式演示人造卫星的运行过程与地球间的位置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又比如,《立体几何》中,讲授圆柱和圆锥、球的定义时,学生不易想象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通过计算计模拟矩形围绕一边、直角三角形围绕一条直角边,半圆围绕直径旋转形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学生即可很快在大脑中形成平面图形在空间变化的印象,学生学习有了兴趣,也促进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二、创设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纯粹依赖黑板和教材,根本无法实现创新教学,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淡,学习的效果就很差了。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被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它以自身的优势,发挥了极大的教学辅助作用,通过声文图茂,能够创设一定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三角函数图象的学习时,关键要让学生对图象有个形象、具体的认识,因此,笔者在设计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时,从引入开始,把内容分成若干个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应用Authorware中的不同动态过渡效果,让内容按照叠放顺序逐一呈现出来,通过自变量x与应变量y之间的变化关系及图象的动态叠加,使学生在视、听觉的刺激下,对抽象的内容有了具体的认识,理解了三角函数图象的特征。这样,就把静止的内容在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加快理解速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选择题答案的选择,对于选对的答案,可以赋以有情感的、美妙的音乐,对于选错的,设计出现一个夸张的、哭丧脸的漫画,使学生有较深刻的印象。还可以根据意愿再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就不同程度地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在创设情境时,还能以生活化的视角去解读疑难的数学问题,把课堂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收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三、重构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功能与普通投影仪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在程序设计中,既可以根据依次顺序演示课堂学习内容,也可以单独调用某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重复教学,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多媒体可以很简单的进行操作,在播放的时候也可以按照知识联系的结构进行重构教学内容,而书本的顺序就可能会被打乱,这样就可以更结合学生的学情,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是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多媒体课堂还可以很好的处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充分的照顾。在简单问题的处理上,可以粗略的一讲而过,对于较难的题目,我们可以反复强调和学习,对于差生来说,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看到解题的过程和步骤。而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则可以更清晰和明了解题的方法,加深对解题方法的体会和理解。所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做到因材施教,收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四、教师收集好的素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掌握“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充分发挥它的独特优势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适时,指弄清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它依赖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存在。倘若课程中过于依赖多媒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学生可能像看电影一样,虽然注意力高度集中了,但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二是适当,指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法也有很多优点。三是适度,指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决定采用传统教学法还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需用时则用,不需要时不用,要在合适的时候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引入,可以使用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会非常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但是切忌大量复制粘贴文本内容到多媒体课件中播放,这样也会使学生心理倦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我们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多媒体就是其中一种媒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其自身的优势显而易见,它可以更直观更生动的体现课堂学习内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进行完整的课堂总结,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结构,对其今后的知识积累和发展都是十分有用的。

【参考文献】